CN101043304A - 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43304A CN101043304A CN 200610071308 CN200610071308A CN101043304A CN 101043304 A CN101043304 A CN 101043304A CN 200610071308 CN200610071308 CN 200610071308 CN 200610071308 A CN200610071308 A CN 200610071308A CN 101043304 A CN101043304 A CN 1010433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tomatic repeat
- repeat requests
- protocol data
- data unit
- described automa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使得数据包在LTE网络L2的处理更加高效。本发明中,ARQ功能根据空中接口情况进行分割级联生成ARQ PDU,尽量减少了复用时的逻辑信道标识等包头开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第三代移动通信(The ThirdGeneration,简称“3G”)的演进技术。
背景技术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简称“UMTS”)作为一个完整的第三代移动通信(The Third Generation,简称“3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定义包括空中接口在内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协议。
从功能上,UMTS网络侧可以分为UMTS地面无线接入网(UMTS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UTRAN”)和核心网(Core Network,简称“CN”)。其中,UTRAN用于处理所有与无线有关的功能,CN用于处理UMTS系统内所有的话音呼叫和数据连接与外部网络的交换和路由。其中,UMTS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UMTS系统的模块及部分模块间的接口如图2所示。UMTS系统包括由UMTS用户识别模块(UMTS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简称“USIM”)和移动设备(Mobile Equipment,简称“ME”)等组成的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简称“UE”),由基站即B节点(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简称“RNC”)等组成的UTRAN,以及由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简称“SGSN”)、网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简称“GGSN”)、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简称“HLR”)、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简称“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简称“VLR”)、网关移动交换中心(Gateway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简称“GMSC”)等组成的CN。其中,UE和UMTS系统的固定网络部分通过Uu接口连接,UTRAN和CN间通过Iu接口连接,RNC之间通过Iur接口连接以实现对RAN中移动台的移动管理,Node B与RNC之间通过Iub接口连接。
UE和UTRAN之间的无线接口即Uu接口的协议结构如图3所示。
可以看出,无线接口的协议分为三层,分别是物理层(Physical Layer)也即层一(Layer 1,简称“L1”)、数据链路层也即层二(Layer 2,简称“L2”)和网络层也即层三(Layer 3,简称“L3”)。其中,L2包括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简称“MA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简称“RL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PDCP”)、广播/组播控制(Broadcast/Multicast Control,简称“BMC”)等四个子层。无线接口提供的信令点包括:通用控制(General Control,简称“GC”)、通知(NoTice,简称“NT”)和专用控制(Dedicated Control,简称“DC”)。
MAC子层的功能包括: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为每个传输信道选择适当的传送格式;UE数据流之间的优先级处理;UE之间采用动态预安排方法的优先级处理;下行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DSCH”)和前向接入信道(Forward Access Channel,简称“FACH”)上用户的数据流之间的优先级处理;公共传输信道上UE的标识;将高层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简称“PDU”)复接为通过传输信道传送给物理层的传送块,并将通过传输信道来自物理层的传送块接解复接为高层PDU;业务量监视;动态传输信道类型切换;透明RLC加密;接入业务级别选择。
RLC子层功能包括:分割和重组、串联、填充、用户数据的传送、错误检测、按序发送高层PDU、副本检测、流控、非证实数据传送模式序号检查、协议错误检测和恢复、加密、挂起和恢复功能。
PDCP子层功能包括:在发送与接收实体中分别执行网间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数据流的头部压缩与解压缩;头部压缩方法对应与特定的网络层、传输层、或上层协议的组合;传输用户数据;将非接入层送来的PDCP-业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简称“SDU”)转发到RLC层;将多个不同的无线承载(Radio Bearer,简称“RB”)复用到同一个RLC实体。
BMC子层功能包括:小区广播消息的存储、业务量监测和为小区广播业务(Cell Broadcast Service,简称“CBS”)请求无线资源、BMC消息的调度、向UE发送BMC消息、向高层也即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简称“NAS”)传递小区广播消息。
图4示出了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MS”)和UTRAN间通过无线接口交互的RLC子层实体模型。
RLC子层的实体共支持三种类型业务,分别为透明模式业务(TransparentMode,简称“TM”)、无确认模式业务(Unacknowledged Mode,简称“UM”)和确认模式业务(Acknowledged Mode,简称“AM”)。
TM是由独立的发送和接收透明模式实体完成的。发送实体从高层接收SDU划分成适当的RLC PDU,无须加任何开销,通过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ing Control Channel,简称“BCCH”)寻呼控制信道(Paging ControlChannel,简称“PCCH”)、共享信道控制信道(Shared Channel Control Channel,简称“SHCCH”)、同步控制信道(Synchronization Control Channel,简称“SCCH”)、专用业务信道(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简称“DTCH”)等某一信道传送给MAC。接收实体从MAC子层接收到PDU,再将这些PDU重组成RLC SDU传送给上层。
UM是由独立的发送和接收无确认模式实体完成的。发送实体从高层接收SDU分割成适当大小的RLC PDU或是将不同SDU进行连接组成一个RLCPDU,附上一个RLC头并放入发送缓存器通过某一个逻辑信道将其发送到MAC子层。接收实体通过某一逻辑信道从MAC子层接收PDU,去头并将其重组成SDU发送到高层。
AM是由一个联合的发送和接收确认模式实体完成的。发送和接收两种类型的PDU,分别为控制PDU和业务PDU。发送侧实体从高层接收SDU分割或连接成RLC业务PDU,附加一个RLC头放入发送和重传缓存器通过一到两个逻辑信道将其发送到MAC子层。在确认模式下,所有发送的业务PDU都需要对等实体的确认来决定重传与否。控制PDU是由RLC实体自身生成的一些针对接收PDU的状态报告以及复位请求等。接收侧实体从MAC子层接收PDU,提取出捎带状态信息,放入接收缓存器,等待完整PDU重组SDU发送到上层,或是再通过其发送侧发送错误的接收确认要求对等实体重发PDU。
对于MAC子层,UE和UTRAN侧的结构有所不同,UE和UTRAN侧的MAC子层结构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
RLC的TM、UM和AM模式下PDU格式分别如图7、图8和图9所示。
对于AM数据包来说,长度指示(Length Indicator,简称“LI”)用来指出每个PDU中SDU的结尾位置,序列号(Sequence Number,简称“SN”)用来给分割级联好的PDU进行编号,使得接收端可以正确重组出SDU。每个PDU的大小相对固定,由RRC指示,且可以通过RLC实体重建立来重配制。数据/控制指示(D/C)域表示这个数据包是用户数据还是控制数据包,P表示是否需要对等实体生成状态报告报告接收端接收情况,E/HE表示下一个字节是数据还是LI。
对于UM数据格式来说,和AM类似,不同的是PDU的大小问题,对于UM来说,每个TTI,MAC会根据物理层的要求向RLC提出要求指明需要的PDU的大小和个数,RLC根据这一指示来分割级联。另一方面,AM和UM的序号(SN)范围是有区别的,AM的序号范围为15bits,UM的序号范围为7bits。
RLC AM模式下控制数据包STATUS PDU、捎带的STATUS PDU和RESET/RESET ACK PDU的格式分别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
MAC中引入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简称“HSDPA”)和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简称“HSUPA”)技术后,由于这两种技术的原理是分时共享即某一时刻网络资源都最大程度的分配给某一个用户,它们都含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RQ,简称“HARQ”)。对于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简称“TTI”)只有一个PDU通过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igh Speed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HS-DSCH”)或者增强的专用信道(EnhancedDedicated Channel,简称“E-DCH”)传输,因此通过这两个信道传输的PDU应该比较大。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高速传输,负责HSDPA和HSUPA的MAC-hs和MAC-e/es实体在发送端将从MAC-d传输来的MAC-d PDU级联后组合成合适发送的大小。作为接收端时,也先将MAC-hs、MAC-e/es PDU重组成MAC-d PDU。其中,MAC-d是用于处理专用逻辑信道数据的MAC实体。
MAC使用HSDPA/HSUPA的MAC-hs PDU、MAC-es PDU和MAC-e PDU的数据格式分别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
对于HSDPA来说,协议版本指示(VF)应该被设为零,队列标识(QueueID)用于标识MAC-hs队列,TSN为MAC PDU序号,SID为连续MAC-d PDU的大小,N表示MAC-d PDU个数,F表示包头是否结束。
对于HSUPA来说,DDI域表示一个MAC-es的逻辑信道,MAC-d流以及大小,N表示一个MAC-es PDU中包含多少各MAC-d PDU,SI表示MAC-e结束。
HSDPA、HSUPA等增强技术的引入,保证了3GPP无线接入技术在今后几年内较高的竞争力,然而为了保证更长一些时间,如10年或更长的竞争力,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无线接入技术的长期演进需要被考虑。在3GPP技术标准组(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简称“TSG”)RAN#26会议上,通过了研究项目“EvolvedUTRA and UTRAN”即长期演进计划(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这种长期演进的重要部分包括降低的时延、更高的用户数据速率、改进的系统容量和覆盖和对运营商而言降低的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演进的无线接口和无线网络结构都应被考虑。
为了满足这种长期演进的网络各种性能的需求,网络结构、无线接口、协议栈功能都会发生相应改进。现有协议层结构造成很多重复的功能,比如RLC和MAC子层的重传、分割级联等等。为了减小延迟和简化协议,这些重复的功能必须考虑精简。另外,LTE系统提出的全IP要求,即网络传输全部是基于IP包业务,这一全新的需求也需要响应的机制去保证。
在众多网络改进方案中,RLC的很多功能被多数人认为是重复冗余的,RLC的重复功能将带来不必要的延迟和复杂度。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RLC中很多功能在MAC中都可以实现,因此,将RLC简化合并到MAC中去是比较合理的方案。
当前会议的讨论得出新的系统中,增强型的Node B(eNB)内下行链路的MAC结构和UE内上行链路的MAC结构分别如图16和图17所示。
其中,外环(Outer)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ARQ”)提供物理层之上的重传;而HARQ由物理层完成,提供快速的自动重传。
目前还没有协议确定LTE空中接口数据流的包格式。
现有技术方案一中空中接口数据流的包格式由UMTS第6版(Release 6,简称“R6”)定义。
下行数据包从位于RNC的PDCP子层送入位于RNC的RLC子层进行分割级联并加上相应包头后送入位于RNC的MAC-d子层,由MAC-d子层加上MAC-d头构成MAC-d PDU后送入位于Node B的MAC-hs实体,再由MAC-hs实体进行简单级联构成MAC-hs PDU送入物理层。
上行数据包从UE的PDCP子层送入RLC子层进行分割级联加上相应包头送入MAC-d实体,由MAC-d实体加上MAC-d头构成MAC-d PDU送入MAC-e/es实体,再由MAC-e/es实体进行简单级联构成MAC-e/es PDU送入物理层。
由于网络结构的演进,R6中的RLC-MAC-d-MAC-hs的结构已经被LTE中的ARQ-eMAC取代,现有技术方案一的空中接口协议栈和LTE的空中接口协议栈区别很大,并且分割级联复用等机制也有相应改动,因此现有技术方案一的数据包格式已经无法支持LTE空口L2/L3的各项功能。
现有技术方案二使用的MAC PDU格式如图18所示。
现有技术方案二中,MAC-f即ARQ实体只做分割不做级联。其中,MAC-fPDU包头序号(Sequence Number,简称“SN”)为SDU SN;分割级联子序号(segment index)用于指示分割级联的子序号;LSI指示此PDU是否是一个完整的MAC-f SDU;E指示包头是否结束。每一个MAC-f PDU到复用单元进行复用加入复用头,即MAC PDU包头,MAC PDU包头包括逻辑信道标识(LCH)或MAC-f实体标识以及每个MAC-fPDU长度指示。
现有技术方案二支持重新分割级联的包头如图19所示。
使用现有技术方案二,由于复用并非必选,HARQ PDU可能是由用一个ARQ实体的多个SDU组成,因此MAC PDU包头中的LCH域就会重复标识,从而增加了冗余。
现有技术方案三使用的MAC PDU格式及数据流如图20所示。
现有技术方案三使用TSN给每个MAC PDU进行编号以用于ARQ重排,使用FLOW ID标识数据来自哪个LCH或QoS流,使用特殊LI(Special LI)和子PDU信息(SubPDU info)携带用于重传时重新分割级联的信息。
现有技术方案三仅能够对一个ARQ实体的数据进行操作,其缺陷在于,数据流设计没有考虑到不同ARQ实体间的复用。
现有技术方案四使用的MAC PDU格式如图21所示。
现有技术方案四重用IP数据块的序号作为TSN,该序号表示的是第一个SDU或片断的序号,并用TSN+LI的方法代替给每一个IP数据块的标识(SN)。
现有技术方案四的TSN不连续,重组可能会出错,并且包头冗余多,每一个IP数据块都有一个LCID指示逻辑信道号,造成传输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使得数据包在LTE网络L2的处理更加高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自动重传请求实体根据当前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的大小,通过对来自其上层的协议数据单元进行分割和级联,生成数目小于等于上层协议数据单元数目的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传送给复用单元;
所述复用单元对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进行调度和复用后由底层发送。
其中,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的大小根据空中接口和系统调度的情况确定。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对于需要重传的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实体仅根据需要进行重新分割,禁止对需要重传的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进行级联。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对于自动重传请求控制协议数据单元,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实体禁止对其进行分割,通过捎带或单独传送的方式将其传送给所述复用单元。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实体每次可以将最多一个完成分割级联的新数据包,N个重传数据包和/或所述自动重传请求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传送给所述复用单元,其中N为非负整数。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的包头包含:用于标识自动重传请求业务数据单元长度或边界位置的长度指示、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序号及分割级联指示。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序号由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实体生成并维护。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序号重用其上层的协议所生成的编号。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的包头还包含:用于指示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类型的标识。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的包头还包含:
用于标识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或其分段个数的标识,或指示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的包头是否结束的标识。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分割级联指示包含以下域:
SN,用于指示重传PDU的序号;SD,用于指示当前分割是第几次分割;F,用于指示协议数据单元片断是否是此重传协议数据单元结尾;SSN,用于指示再次分割后的子序号。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F域为两个比特,包含代表以下含义的值:
表示是上次经过分割的协议数据单元的非结尾;表示是上次经过分割的协议数据单元的结尾,但不是整个初传协议数据单元结尾;表示是上次经过分割的协议数据单元的结尾,也是整个初传协议数据单元结尾。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复用单元经复用产生的复用数据包,其中包含复用包头。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复用包头由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信息组组成,每个逻辑信道信息组对应一个自动重传请求实体,每个逻辑信道信息包含:
用于标识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号;用于指示该逻辑信道对应的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个数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长度或边界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复用包头是否结束的标识。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复用包头由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信息组组成,多个逻辑信道信息组对应一个自动重传请求实体,每个逻辑信道信息包含:
用于标识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号;用于标识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长度或边界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是否结束及复用包头是否结束的标识。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复用单元重用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ARQ功能根据空中接口情况进行分割级联生成ARQ PDU,尽量减少了复用时的逻辑信道标识等包头开销。
这种技术方案上的区别,带来了较为明显的有益效果,即本发明方案适用于LTE网络,由于本发明方案在ARQ进行了级联,从而节省了复用时的逻辑信道号标识,减小了包头,提高了LTE空中接口协议栈的数据传输效率,大大节省了系统资源和冗余开销,从而达到减小延迟、降低复杂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UMTS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UMTS系统的模块及部分模块间的接口的示意图;
图3是UE和UTRAN之间的无线接口即Uu接口的协议结构示意图;
图4是MS和UTRAN间通过无线接口交互的RLC子层实体模型示意图;
图5是UE侧的MAC子层结构;
图6是UTRAN侧的MAC子层结构;
图7是RLC的TM模式下PDU格式示意图;
图8是RLC的UM模式下PDU格式示意图;
图9是RLC的AM模式下PDU格式示意图;
图10是RLC AM模式下控制数据包STATUS PDU的格式示意图;
图11是RLC AM模式下捎带的STATUS PDU的格式示意图;
图12是RLC AM模式下RESET/RESET ACK PDU的格式示意图;
图13是MAC使用HSDPA/HSUPA的MAC-hs PDU的数据格式示意图;
图14是MAC使用HSDPA/HSUPA的MAC-es PDU的数据格式示意图;
图15是MAC使用HSDPA/HSUPA的MAC-e PDU的数据格式示意图;
图16是LTE中增强型的Node B内下行链路的MAC结构示意图;
图17是LTE中UE内上行链路的MAC结构示意图;
图18是现有技术方案二使用的MAC PDU格式示意图;
图19是现有技术方案二支持重新分割级联的包头示意图;
图20是现有技术方案三使用的MAC PDU格式及数据流示意图;
图21是现有技术方案四使用的MAC PDU格式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支持LTE空中接口协议结构的数据处理的流程;
图23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步骤110到步骤130生成的PDU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复用单元复用后输出的PDU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复用单元输出的PDU及包头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ARQ PDU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方式中,复用单元输出的PDU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方式中,ARQ实体输出的PDU的格式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方式中,复用单元输出的PDU的格式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方式中,ARQ PDU的另一种格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出于节省包头开销的目的,本发明方案在ARQ实体进行级联操作,但在重传时不进行级联操作,ARQ实体生成的ARQ PDU大小根据空中接口和调度器指示确定,以尽量减小复用时的包头开销。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来说明。
根据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支持LTE空中接口协议结构的数据处理的流程如图22所示。
首先进入步骤110,PDCP对数据包进行编号和加密后将其送入ARQ缓存。该步骤生成PDCP PDU,每个PDCP PDU包含一个序列号(SN)以及其负载的数据。
接着进入步骤120,ARQ实体根据空中接口和调度器指示进行分割级联。其中,空中接口和调度器指示了ARQ实体生成的ARQ PDU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重传数据,如果调度器指示需要重新分割,则重新进行分割;如果调度器指示不同ARQ PDU重传需要级联,则不进行级联,直接将需要重传的PDU片断或完整PDU送入复用单元进行复用。
接着进入步骤130,ARQ实体将包含SDU长度指示、ARQ序号以及分割级联指示的包头加入数据并将其传送给复用单元。其中,SDU长度指示(LI)可以有多个,分别指示了该ARQ PDU中各荷载的长度;ARQ序号,即ARQ PDU的SN,可以由ARQ实体生成并维护;分割级联指示在重传重新分割级联时使用,用于携带重新分割级联的相关信息。需要说明的,为了提高传输效率,ARQ实体产生的控制PDU如状态报告等可以和通过捎带(piggyback)和数据一起传输,并使用特殊LI指示捎带的控制PDU的边界。在步骤120和130中,ARQ实体可以将最多一个完成分割级联的新数据包,0个、1个或多个重传数据包以及ARQ控制PDU传送给复用单元。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中,ARQ序号由ARQ实体重新编号,重传PDU可以即支持重新分割又支持重新分割级联,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只支持重新分割,可能有多于一个重传数据包在一次TTI内送入复用单元进行复用。
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步骤110到步骤130生成的PDU如图23所示。下面分别说明ARQ PDU包头中各个域的含义。
Type域用于标识当前PDU是控制PDU或用户数据PDU。
由于第一次传输或重传不需要重新分割的用户数据和重传需要重新分割用户数据不同,可以使用SD域区分,也可以使用Type域区分。
SN域携带分割级联好的新传数据包的编号,需要说明的是,重传数据包中的SN为第一次传输使用的ARQ PDU SN。
为了标识该ARQ PDU中包含的SDU或SDU分段的个数,也即LI个数,可以使用N域进行标识。需要说明的是,N域并非必需的,也可以通过每个LI后带一个E比特以标识ARQ PDU包头是否结束。
LI域用于指示对应SDU分段的边界位置或每个SDU分段的长度。
对于重传重新分割级联的数据包,也即图23中需要重新分割的ARQPDU,ARQ PDU包头还额外包含了分割级联指示即H域。H域包含:SN,用于指示重传PDU的序号;SD,用于指示当前分割是第几次分割;F,用于指示PDU片断是否是此重传PDU结尾;SSN,用于指示再次分割后的子序号。其中,F定义为2比特,表示这个重新分割的分段在上次分割的PDU及初传PDU中的位置。00表示是上次经过分割的PDU的中间(非结尾),01表示是上次经过分割的PDU的结尾,但不是整个初传PDU结尾,10表示是上次经过分割的PDU的结尾,也是整个初传PDU结尾。11预留。
例如,如果SN=2的初传PDU没传对,在重传时分为2.1和2.2,2.1中的F=00,2.2的F=10。如果再次传输又都丢了,2.1分为2.1.1和2.1.2,2.1.1的F=00,2.1.2的F=01;2.2分为2.2.1和2.2.2,其中2.2.1的F=00,2.2.2的F=10.下面有个表格举例说明的。
接着进入步骤140,复用单元进行调度复用并加入包含逻辑信道号、SDU数及长度指示的包头。复用单元进行复用时,每一个LCH对应一个ARQ实体,每一个LCH对应多个PDU,这些PDU包含最多一个新数据,一个状态报告和多个重传PDU。
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复用单元复用后输出的PDU如图24所示。复用包头(MUX header)由多组LCH信息组组成,每个ARQ实体的输出对应一个LCH信息组,一个LCH信息组包含:LCH号,用于标识该LCH的编号;N,用于标识该LCH对应的ARQ PDU个数;LEN,用于标识ARQ PDU的长度或边界;E,用于标识MUX header是否结束。
接着进入步骤150,HARQ进程处理复用单元的输出并发送。其中,HARQ进程为物理层的处理过程,和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中,MUX header和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有所不同。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MUX header也由LCH信息组,但每个ARQ实体的输出可以对应多个LCH信息组。与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相比,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中一个LCH信息组不包含用于标识该LCH对应的ARQ PDU个数的N。
根据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复用单元输出的PDU及包头如图25所示。
在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方式中,重传时空中接口发生变化需要分割级联时,允许ARQ单元不用重传PDU的级联,此时,需要LI指示每个PDU边界,这个LI可以被MUX单元重用。根据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ARQPDU如图26所示。
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方式中,重传数据包到MUX可能会和其他ARQ数据包或新传数据包进行复用,复用单元输出的PDU如图27所示。
在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方式中,ARQ实体重用PDCP PDU的SN,不再重新编号,重传数据可以进行重新分割级联和新传输数据一起送到调度复用单元,ARQ PDU在复用单元进行复用时,其长度标识(LI)也可以复用。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重用PDCP PDU的SN,需要通过额外的原语或其它方式将其传送给ARQ实体。
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方式中,ARQ实体输出的PDU的格式如图28或图30所示,复用单元输出的PDU的格式如图29所示。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自动重传请求实体根据当前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的大小,通过对来自其上层的协议数据单元进行分割和级联,生成数目小于等于上层协议数据单元数目的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传送给复用单元;
所述复用单元对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进行调度和复用后由底层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的大小根据空中接口和系统调度的情况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需要重传的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实体仅根据需要进行重新分割,禁止对需要重传的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进行级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自动重传请求控制协议数据单元,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实体禁止对其进行分割,通过捎带或单独传送的方式将其传送给所述复用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实体每次可以将最多一个完成分割级联的新数据包,N个重传数据包和/或所述自动重传请求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传送给所述复用单元,其中N为非负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的包头包含:用于标识自动重传请求业务数据单元长度或边界位置的长度指示、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序号及分割级联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序号由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实体生成并维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序号重用其上层的协议所生成的编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的包头还包含:用于指示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类型的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的包头还包含:
用于标识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或其分段个数的标识,或指示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的包头是否结束的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级联指示包含以下域:
SN,用于指示重传PDU的序号;SD,用于指示当前分割是第几次分割;F,用于指示协议数据单元片断是否是此重传协议数据单元结尾;SSN,用于指示再次分割后的子序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域为两个比特,包含代表以下含义的值:
表示是上次经过分割的协议数据单元的非结尾;表示是上次经过分割的协议数据单元的结尾,但不是整个初传协议数据单元结尾;表示是上次经过分割的协议数据单元的结尾,也是整个初传协议数据单元结尾。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单元经复用产生的复用数据包,其中包含复用包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包头由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信息组组成,每个逻辑信道信息组对应一个自动重传请求实体,每个逻辑信道信息包含:
用于标识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号;用于指示该逻辑信道对应的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个数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长度或边界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复用包头是否结束的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包头由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信息组组成,多个逻辑信道信息组对应一个自动重传请求实体,每个逻辑信道信息包含:
用于标识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号;用于标识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长度或边界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是否结束及复用包头是否结束的标识。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单元重用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10071308 CN101043304A (zh) | 2006-03-22 | 2006-03-22 | 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10071308 CN101043304A (zh) | 2006-03-22 | 2006-03-22 | 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43304A true CN101043304A (zh) | 2007-09-26 |
Family
ID=38808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10071308 Pending CN101043304A (zh) | 2006-03-22 | 2006-03-22 | 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043304A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97812A1 (zh) * | 2010-02-11 | 2011-08-18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系统中进行数据分段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356589A (zh) * | 2009-03-16 | 2012-02-15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高数据速率发射的第二层分段技术 |
CN101911630B (zh) * | 2007-12-24 | 2013-03-13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识别多个rlc pdu的源和大小的方法和设备 |
CN103052033A (zh) * | 2011-10-17 | 2013-04-17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专网中用户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 |
CN106453279A (zh) * | 2016-09-23 | 2017-02-22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 一种LTE‑Advanced空中接口监测仪的信令分析装置及方法 |
CN109089284A (zh) * | 2017-06-14 | 2018-12-25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09982382A (zh) * | 2017-12-28 | 2019-07-05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服务质量流的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
CN110832901A (zh) * | 2017-08-11 | 2020-02-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WO2020063862A1 (en) * | 2018-09-27 | 2020-04-02 |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
-
2006
- 2006-03-22 CN CN 200610071308 patent/CN10104330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11630B (zh) * | 2007-12-24 | 2013-03-13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识别多个rlc pdu的源和大小的方法和设备 |
CN102356589A (zh) * | 2009-03-16 | 2012-02-15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高数据速率发射的第二层分段技术 |
CN102356589B (zh) * | 2009-03-16 | 2015-05-2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经由无线电链路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
WO2011097812A1 (zh) * | 2010-02-11 | 2011-08-18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系统中进行数据分段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668660A (zh) * | 2010-02-11 | 2012-09-12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系统中进行数据分段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668660B (zh) * | 2010-02-11 | 2016-05-18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系统中进行数据分段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052033A (zh) * | 2011-10-17 | 2013-04-17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专网中用户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 |
CN103052033B (zh) * | 2011-10-17 | 2015-01-28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专网中用户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 |
CN106453279A (zh) * | 2016-09-23 | 2017-02-22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 一种LTE‑Advanced空中接口监测仪的信令分析装置及方法 |
CN109089284A (zh) * | 2017-06-14 | 2018-12-25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09089284B (zh) * | 2017-06-14 | 2021-11-19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832901A (zh) * | 2017-08-11 | 2020-02-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0832901B (zh) * | 2017-08-11 | 2024-10-1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09982382A (zh) * | 2017-12-28 | 2019-07-05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服务质量流的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
CN109982382B (zh) * | 2017-12-28 | 2020-12-04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服务质量流的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
US11399377B2 (en) | 2017-12-28 | 2022-07-26 |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processing quality of service flow,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WO2020063862A1 (en) * | 2018-09-27 | 2020-04-02 |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
CN112771800A (zh) * | 2018-09-27 | 2021-05-07 |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
CN112771800B (zh) * | 2018-09-27 | 2024-03-22 |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 用户设备和由用户设备执行的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69857B2 (en) | Processing transport format information to prevent MAC header redundancy | |
CN1233180C (zh) | 分组传输调度技术 | |
KR101163275B1 (ko) | Pdcp 상태 보고 전송 방법 | |
KR100889866B1 (ko) | 무선 프로토콜 계층의 데이터 송수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데이터 유닛 처리 방법 | |
KR101137327B1 (ko) | 상향링크 채널 스케쥴링을 위한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상향링크 채널 스케쥴링 방법 | |
CN101043304A (zh) | 长期演进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 | |
CN101039170A (zh) | 支持数据包重传分割级联的方法 | |
CN1893340A (zh) | 实现多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业务的设备、系统及方法 | |
CN101061686A (zh) |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信号通知上行链路分组数据业务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918822A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增强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上传送调度信息的方法 | |
CN1914869A (zh) | 用于处理无线协议层的数据单元的系统 | |
CN101044698A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信令方式发送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送的用户设备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918825A (zh) | 发送和接收具有处理时间信息的控制协议数据单元 | |
CN101043301A (zh)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重排重组方法及其基站 | |
CN1731771A (zh) | 一种支持多载波下行高速数据分组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 |
CN1557105A (zh) | 通信网络内的数据传输 | |
CN1414727A (zh) | 分组数据通信系统中媒介接入控制实体之间的信令方法 | |
CN1643820A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组播业务提供方法 | |
CN1930833A (zh) | 控制站装置、基站装置、终端装置、分组通信系统以及分组通信方法 | |
CN1431838A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hs-scch功率的方法 | |
CN101039452A (zh) | 增强的专用信道中调度信息的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 |
CN1700613A (zh) | 用于设置发送信令信息的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034952A (zh) | E-dch中调度信息传输方法 | |
CN1870591A (zh) | 一种高速下行包接入硬切换方法和系统 | |
CN1921346A (zh) | 数据分割级联传送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