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043299B - 一种ack/nack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ack/nack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3299B
CN101043299B CN2006100671957A CN200610067195A CN101043299B CN 101043299 B CN101043299 B CN 101043299B CN 2006100671957 A CN2006100671957 A CN 2006100671957A CN 200610067195 A CN200610067195 A CN 200610067195A CN 101043299 B CN101043299 B CN 101043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rlc
data block
sequence number
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671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3299A (zh
Inventor
房明
柳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0671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43299B/zh
Priority to PCT/CN2007/001111 priority patent/WO200711269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043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3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43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3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CK/NACK方法,应用于移动台MS反馈无线链路控制RLC数据块的接收状况,包括:MS判断上行是否有临时块流TBF,如果是,通过上行RLC/MAC数据块携带短确认ACK/非确认NACK信息,反馈下行RLC数据块接收状况。本发明提供的ACK/NACK方法,具有事件驱动ACK/NACK方法的即时性,且在上行TBF存在时不必为ACK/NACK消息分配单独的上行无线块,提高该上行TBF的可用带宽。

Description

一种ACK/NACK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台MS反馈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数据块接收状况的确认(Acknowledge,简称ACK)/非确认(Not Acknowledge,简称NACK)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对移动通信业务和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于是提出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平滑过渡的需求,向3G的演进的主要技术有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GSM演进增强数据速率(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EDGE)及高速语音电路交换数据(High Speech Circuit Switched Data,HSCSD)等,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提高传输速率和减小传输时延。
GPRS是在GSM网络中引入的分组数据交换技术。它叠加于GSM系统之上,延长了GSM的使用寿命,它基于分组数据包的转发和信道的统计复用,从而使现有的GSM提供的数据业务首次从9.6Kbps飞跃到了100Kbps以上。由于GPRS仍然采用和GSM一样的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aussian Minimum ShiftKeying,GMSK)调制方式,传输速率无法达到3G业务要求的2Mbps,为了充分满足未来无线多媒体应用的带宽需求,EDGE提供了一个从GPRS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过渡性方案。
EDGE是一种基于GSM/GPRS网络的数据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通常又被人们称为2.75G技术。该技术主要在于能够使用宽带服务,能够让使用800、900、1800、1900MHz频段的网络提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部分功能,其主要技术有:
(1)8相移键控(8 Phase Shift Keying,8PSK)调制,实现每个调制信号上承载3个比特(bit)数据,而GMSK在同样情况下只能承载1个bit的数据,故最高传输速率达到GPRS的三倍。在移动环境中可以稳定达到384Kbps,在静止环境中甚至可以达到2Mbps的高速速率。
(2)9种调制和编码方式,即MCS1~9。其中MCS1~4保持了GMSK调制模式,而MCS5~9采用8PSK调制,且对不同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and Coding Scheme,MCS)定义了不同的数据块大小和信道冗余编码。
(3)链路自适应机制,即MCS1~9这九种编码方式被分成3组(FamilyA(MCS-3,MCS-6,MCS-8,MCS-9),Family B(MCS-2,MCS-5,MCS-7)和Family C(MCS-1,MCS-4))。在通信过程中,编码方式可以在同组内变化。数据重传时根据载干比选择编码方式,在保证通话质量的同时,最高限度的使用了无线资源。
(4)递增冗余(Incremental redundancy)传输方式,在GPRS数据传输中,如果数据块出现误码,该数据块将进行重传,直至传输正确。而在EDGE技术中引入了增量冗余方式,它是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和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两种技术的结合。数据块重传时采用不同打孔模式(Punching scheme),在接收端将每次传输的结果,有效的进行重组,恢复出原有数据,从而减少了重传的次数,提高了传输的效率。
(5)RLC窗口的大小自动调节。GPRS系统中RLC窗口的大小是与GPRS传输的速率相匹配并固定的。由于EDGE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相应的需要增加RLC窗口的大小。又因为EDGE有9种不同的信道速率,RLC窗口的大小需要与不同的编码方式适应,自动调节。这一特性也提高了EDGE数据传输的效率。
在无线资源的分配方式中,上行和下行使用两种不同的机制。临时块流(Temporary Block Flow,TBF)是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和网络之间临时的连接,只在数据转发的过程中才存在。它支持在分组物理信道上的逻辑链路控制(Logic Link Control,LLC)分组数据单元的单向转发。一个TBF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分组数据信道(Packet Data Channel,PDCH)上使用无线资源。网络为每个TBF分配了临时块流指示(Temporary Flow Identity,TFI),在同时出现的TBF里,每个TBF的TFI都不同。分配给GPRS的时隙称为PDCH,多个时隙可以组合为PDCH组。网络通过控制信息为MS指配使用的PDCH。在分配的下行PDCH上,MS通过检测TFI识别该TBF的归属。
高层每一个LLC帧由一系列RLC数据块组成,每块有相应的块序列号(Block Sequence Number,BSN),并按照BSN的次序进行传输。无线块是无线资源分配和无线传输的基本单位,每个无线块由4个时隙组成,且分别位于4个连续的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帧。RLC/MAC块的传输均由无线块承载,因编码方式的不同,1个无线块最多可以承载2个RLC数据块。为了优化分组交换模式下的数据传输,RLC数据块传输在RLC/MAC确认模式下受ARQ机制控制,通过轮询让MS报告相关下行链路状况及成功接收的RLC数据块的信息。轮询机制仅适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由分组控制单元(Packet Control Unit,PCU)控制下发轮询请求。发送端用发送窗口来寻址RLC数据块,在发送窗口中,RLC数据块被分别表示为“未发送”、“等待确认”、“正确接收”和“错误接收”状态。如果一个RLC块没有被发送过,则被标识为“未发送”状态,该块一旦被发送则标识为“等待确认”状态。当接收到下行分组的ACK/NACK消息后可获知前面发送的块是否正确接收,并相应更新发送窗口。如果数据块被正确接收,则该块被标识为“正确接收”状态(即ACK);如果接收错误或丢失,则该块被标识为错误接收状态(即NACK);如果没有接收到应答信息,则保持等待确认状态。发送窗口更新后,会滑动到第一个未应答的数据块的位置。
轮询的频率会根据无线链路的情况自适应调整,当错块率(Block ErrorRatio,BLER)升高,轮询频率增加;反之,轮询频率降低。轮询还考虑RLC/MAC数据块的调度频率。1图为ARQ机制下假设轮询间隔为12RLC/MAC数据块(Block)的轮询过程,具体包括:
网络侧RLC/MAC层发送第1个下行RLC/MAC数据块给MS;
第2个下行RLC/MAC数据块接收错误;
当发送到第12个下行RLC/MAC数据块时携带ACK/NACK轮询;
MS返回轮询响应(对于EGPRS):即对下行分组RLC数据块上报ACK/NACK报告;
网络侧根据返回的ACK/NACK报告,重传错误/丢失的RLC数据块。
图1中的20ms表示一个RLC/MAC块的传输时间。
由于MS的RLC层需收集LLC帧所包含的全部RLC数据块才能组包上传给高层。网络通过轮询后MS响应的ACK/NACK报告才能知道MS是否正确收到所有下行RLC数据块。因轮询是间隔产生,当出现块丢失或错误时,网络不能立刻知道并重传错块或丢失的块,只有等到轮询且MS上报ACK/NACK报告后才会重传。在实际情况中,PCU知道下行错块或丢失块需要约150~250ms的时间,这样就产生较大的传输延时。
GSM EDGE无线接入网(GSM EDGE Radio Acesss Network,GERAN)演进中为反馈数据块接收情况,目前采用的技术有:轮询、事件驱动ACK/NACK、快速ACK/NACK、减少传输间隔等方法。
现有技术一:
为减少轮询间隔引起的传输延时,现有技术一提出基于事件驱动ACK/NACK方法。因RLC数据块按照BSN顺序接收,当BSN顺序出错表示有RLC块丢失,此时MS可主动上报ACK/NACK报告,PCU可立刻获知错误块重传。或者某一RLC/MAC块头可正确解出,但该RLC/MAC块数据部分出错,此时MS也可以主动上报ACK/NACK报告,PCU也能立刻重传。依靠网络侧的上行状态标识(Uplink State Flag,USF)指示的上行资源,基于事件驱动的ACK/NACK可以减少等待重传引起的传输延时。网络侧通过对上行数据量和ACK/NACK消息量的平衡,控制事件驱动ACK/NACK报告的频率。图2是基于事件驱动ACK/NACK的过程,具体包括:
网络侧RLC/MAC层发送下行RLC/MAC数据块给MS;
某一个下行RLC/MAC数据块接收错误;
MS(对于EGPRS)主动对分组下行数据块上报基于事件驱动的ACK/NAKC报告;
网络侧RLC/MAC层立即重传接收错误的RLC数据块;
当发送到第12个RLC/MAC数据块时携带ACK/NACK轮询;
MS返回轮询响应(对于EGPRS):即对下行分组数据块上报轮询的ACK/NACK报告。
图2中,采用间隔周期为12个RLC/MAC数据块的常规轮询作为事件驱动ACK/NACK报告的补充。
在上述现有技术一中,当下行对应的上行信道上有上行TBF数据传输时,可利用RLC/MAC块头中的空闲比特(spare bits)来反馈ACK/NACK信息。
现有技术一缺点如下:
(1)由于GPRS上行RLC/MAC数据块的块头中仅有2bit的spare bits,在EGPRS上行RLC/MAC数据块的块头中,有三种不同的块头,其spare bits分别为8bit、12bit、2bit。这些spare bits长度有限,当需要反馈接收的RLC块数量较多时,RLC/MAC数据块的块头中的spare bits不足以表示ACK/NACK信息。
(2)若事件驱动报告一个完整的ACK/NACK消息,需要一个上行无线块,会占用较多上行资源。
现有技术二:
采用快速ACK/NACK机制作为轮询机制的补充。快速ACK/NACK占用上行RLC/MAC数据块中的部分上行数据空间传送ACK/NACK报告,只需要1个短比特位图(short bitmap)就可表示相应下行RLC数据块的接收情况。因1个无线块最多可以承载2个RLC数据块(MCS7-9),所以short bitmap中需要用2bit对应1个无线块。快速ACK/NACK short bitmap的具体含义如下表1所示:
表1
  00   -块头错误  -块头正确,但TFI不属于当前用户  -块头正确,TFI也正确,但数据部分解码错误(包括MCS 7/8/9的情况)
  01   块头正确,TFI也正确,但第1个RLC块数据部分解码错误,第2个RLC块数据部分  解码正确
  10   块头正确,TFI也正确,但第1个RLC块数据部分解码正确,第2个RLC块数据部分  解码错误
  11   块头正确,TFI也正确,全部RLC块数据部分都解码正确
当存在多TBF时,short bitmap表示的是所有TBF的RLC/MAC块,当正确接收到的下行RLC/MAC块带有指定的TFI值,short bitmap中对应的bit就会设置为1。
假设MS在时刻Tx接收到的下行无线块带有轮询请求,则short bitmap中的第1对bit表示Tx时刻分配的第1个下行信道上无线块的接收情况,第2对bit表示Tx时刻分配的第2个下行信道上无线块的接收情况,如此向后类推。如果short bitmap中还有剩余的bit空间,下一对bit可以表示时刻Tx-1(即20ms前的时刻)分配的第1个下行信道上无线块的接收情况,如此向后类推。图3说明了快速ACK/NACK报告的操作过程,具体为:
假设TBF1分配的下行时隙为TS0、1、2、3,Tx时刻MS在时隙TS2收到轮询请求,MS在相应上行时隙TS2发送数据,此时该数据带有ACK/NACK报告信息,即short bitmap。图3中,标号为1的椭圆圈住的2bit(11)表示Tx时刻下行时隙TS0上的无线块正确接收,第2对bit(00)表示下行时隙TS1上的无线块中的没有自身的TFI,第3对bit(11)表示下行时隙TS2上的无线块正确接收,第4对bit(00)表示下行时隙TS3上的无线块接收错误。标号为2的椭圆圈住的2bit(10)表示Tx-1时刻(前20ms时)下行时隙TS2上的无线块承载的第1个RLC/MAC块的数据部分解码正确,第2个RLC/MAC块的数据部分解码错误。
带short bitmap信息的EGPRS上行RLC/MAC数据块的结构图4所示,其保持原RLC/MAC数据块的结构不变,设计short bitmap的长度为4个字节,占用RLC/MAC数据块的最后4个字节。为了区别RLC/MAC数据部分是否携带short bitmap信息,需要利用上行RLC/MAC数据块头中spare bits中的1bit来指示。
现有技术二的缺点如下:
(1)快速ACK/NACK方法中short bitmap的利用率不高。当某一MS的下行信道上复用其他MS,short bitmap中会有部分bit报告的不是自身的RLC/MAC块,即这些bit反馈的信息与该MS的下行接收情况无关,造成shortbitmap和上行无线资源的浪费。当某些时刻某些信道编码方式为CS1-4或MCS1-6时,每1无线块承载1个RLC块,不需要2bit表示1个RLC块的接收情况,此时也造成short bitmap和上行无线资源的浪费。
(2)快速ACK/NACK一定要对应轮询请求才能明确所表示的RLC/MAC块的范围;且32bit长度的short bitmap最多可反馈16个无线块。当下行分配较多信道时,就需要网络侧频繁发起轮询请求,使上行频繁携带short bitmap信息。例如:分配8个下行信道,short bitmap最多表示2个块周期的接收情况,即每2个块周期就需要发起一次轮询,上行每隔1个块就需要携带short bitmap信息,造成上行TBF的可用带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ACK/NACK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事件驱动ACK/NACK单独发送完整ACK/NACK消息占用上行资源较多的问题,以及解决采用快速ACK/NACK中short bitmap利用率不高和占用较多上行带宽的问题。
本发明方法包括:
A、MS判断上行是否有临时块流TBF,如果是,执行步骤B;
B、通过上行RLC/MAC数据块携带短确认ACK/非确认NACK信息,反馈下行RLC数据块接收状况。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当MS判断出下行RLC数据块接收错误/丢失,或者ACK/NACK报告的上报周期到达时,执行所述步骤A。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当上行RLC/MAC数据块中携带有所述短ACK/NACK信息时,使用数据块头中的空闲比特携带标志信息;
网络侧RLC/MAC层根据上行RLC/MAC数据块中的标志信息,获取其携带的所述短ACK/NACK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所述步骤A中,如果判断出上行没有TBF,则所述MS上报事件驱动ACK/NACK报告,反馈下行RLC数据块接收状况。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还包括:网络侧RLC/MAC层周期向所述MS发送轮询请求;
当MS接收到所述轮询请求后,返回轮询响应ACK/NACK报告。
所述步骤B中,占用上行RLC/MAC数据块最末端的若干个字节携带所述短ACK/NACK信息。
所述短ACK/NACK信息中至少包括:
反馈接收状况的下行RLC数据块的起始块序号和接收块位图;
所述接收块位图按序指示出块序号大于或小于所述起始块序号的多个下行RLC数据块的接收状况。
所述短ACK/NACK信息中还包括临时块指示TFI。
所述接收块位图由一串二进制变量组成;
当变量值为“0”时,表示该块序号的下行RLC数据块接收错误;
当变量值为“1”时,表示该块序号的下行RLC数据块接收正确。
所述起始块序号为MS接收的RLC数据块中未上报接收状况的任意块序号;所述接收块位图注明位图长度。
对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所述起始块序号为MS接收的下行RLC数据块中的最大块序号;所述接收块位图长度为(L×8-12)个二进制变量,用于按序指示出块序号小于所述起始块序号的(L×8-12)个下行RLC数据块的接收状况;其中,L为所述短ACK/NACK信息所占用的八位字节数。
对于增强通用分组无线业务EGPRS,所述起始块序号为MS没有正确接收的下行RLC数据块中的最小块序号;所述接收块位图长度为((L-2)×8)个二进制变量,用于按序指示出块序号大于所述起始块序号的((L-2)×8)个下行RLC数据块的接收状况;其中,L为所述短ACK/NACK信息所占用的八位字节数。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所述TFI占用5个比特;对于GPRS,所述起始块序号占用7个比特;对于EGPRS,所述起始块序号占用11个比特。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提供的ACK/NACK方法,具有事件驱动ACK/NACK方法的即时性,且在上行TBF存在时不必为ACK/NACK消息分配单独的上行无线块,提高该上行TBF的可用带宽。
(2)本发明中的短ACK/NACK信息(Short Ack/Nack Message)只反馈与MS自身相关的下行RLC数据块的接收情况;即:MS通过下行数据块头中的临时块流指示(Temporary Flow Identity,TFI)字段判断哪些RLC/MAC块与自身相关,只报告发送给自己的下行数据块的接收情况;且每个RLC数据块的接收块位图(bitmap)只用1bit,接收块位图的利用率达到100%,远高于快速ACK/NACK中的short bitmap的利用率。
(3)本发明中ShortACK/NACK Message采用TFI+起始块序号+接收块位图方式,不需要对应轮询请求就能明确表示反馈的RLC数据块的范围;因此上行数据块不必频繁携带Short ACK/NACK Message信息,提高上行TBF的可用带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轮询间隔为12个RLC/MAC块的常规轮询过程;
图2为现有技术中基于事件驱动的ACK/NACK过程;
图3为现有技术中快速ACK/NACK报告过程;
图4为现有技术中携带短比特位图信息的EGPRS上行RLC/MAC数据块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ACK/NACK过程;
图6为应用于GPRS时本发明携带短ACK/NACK信息的上行RLC/MAC数据块结构图;
图7为应用于EGPRS时本发明携带短ACK/NACK信息的上行RLC/MAC数据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的ACK/NACK触发机制同现有技术中的基于事件驱动ACK/NACK,即MS发现接收的下行出现错块或丢失块时,根据网络侧USF指示的可用上行资源,立即主动上报ACK/NACK信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中的基于事件驱动ACK/NACK不同之处在于:当上行有TBF时,不使用单独的完整ACK/NACK报告,而是利用上行RLC/MAC数据块中的一小部分数据空间携带短ACK/NACK信息,反馈接收的下行RLC数据块的状况。本发明的ACK/NACK过程如图5所示,包括:
网络侧RLC/MAC层发送下行RLC/MAC数据块给MS;
某一个下行RLC/MAC数据块接收错误;
MS通过上行RLC/MAC数据块携带基于事件触发的短ACK/NACK信息向网络侧返回ACK/NAKC报告;
网络侧RLC/MAC层立即重传接收错误的RLC数据块;
当发送到第12个RLC/MAC数据块时携带ACK/NACK轮询;
MS返回轮询响应:即对下行分组数据块上报轮询的ACK/NACK报告。
从图5流程可知,MS一旦发现下行数据块接收出错,就在上行RLC/MAC数据块中占用小部分数据空间携带短ACK/NACK信息。图5中还采用间隔周期为12个RLC/MAC块的常规轮询作为本发明ACK/NACK的补充。
短ACK/NACK信息部分的长度为L个八位字节(Octet)。L的取值根据接收情况可以调整。
携带短ACK/NACK信息的GPRS、EGPRS上行数据块结构分别如图6、图7所示。
在短ACK/NACK信息中至少包含:起始块序号和接收块位图。对于单TBF,在短ACK/NACK信息中不必包含TFI;而对于多TBF,由于需要用TFI指示上报的下行TBF,因此,需要在短ACK/NACK信息中包含对应的TFI,用以与下行TBF相对应。
因GPRS和EGPRS中TFI均为5bit,因此,短ACK/NACK信息中的TFI也设为5bit。
设置起始块的选取原则:尽量使上报的信息可以反馈当前接收出错的块,并可以推动发送窗口向前移动。
对于GPRS,因为有足够长的bitmap指示全部窗口的接收情况,起始块序号可以设定为MS所接收的块序号最高的RLC数据块的BSN。因GPRS中的BSN为7bit,故GPRS对应的短ACK/NACK信息中的起始块序号也为7bit。
对于EGPRS,起始块序号可以设定为MS没有正确接收的序号最小的RLC块的BSN或BSN+1。因EGPRS中的BSN为11bit,故EGPRS对应的短ACK/NACK信息中的起始块序号也为11bit。
接收块位图可由一串二进制变量组成。根据设定的起始块序号按序指示出块序号大于或小于所述起始块序号的多个下行RLC数据块的接收状况。
对于GPRS,如果起始块序号设定为MS所接收的块序号最高的RLC块的BSN,则接收块位图中的每一个变量从起始块序号开始向前(即BSN低于起始块序号的方向)映射(L×8-12)个RLC数据块的接收状况。
对于EGPRS,如果起始块序号设定为MS没有正确接收的序号最小的RLC块的BSN或BSN+1,则接收块位图中的每一个变量从起始块序号开始向后(即BSN高于起始块序号的方向)映射((L-2)×8)个RLC数据块的接收状况。
例如,设置当变量值为“0”时,表示该块序号的下行RLC数据块接收错误;当变量值为“1”时,表示该块序号的下行RLC数据块接收正确。
接收块位图中各位置变量的值与RLC数据块接收状况的对应关系之一如下表2所示(假设按BSN大于起始块序号的方向上报):
表2
  1   0   0   1
  起始块序号对应的  RLC数据块接收正确  (起始块序号+1)的 RLC数据块接收错误  (起始块序号+2)的 RLC数据块接收错误  (起始块序号+3)的 RLC数据块接收正确
接收块位图中各位置变量的值与RLC/MAC数据块接收状况关系之二如下表3所示(假设按BSN小于起始块序号的方向上报):
表3
  1   0   0   1
 起始块序号对应的 RLC数据块接收正确  (起始块序号-1)的 RLC数据块接收错误  (起始块序号-2)的 RLC数据块接收错误  (起始块序号-3)的 RLC数据块接收正确
本发明短ACK/NACK信息中可灵活设置各字段的位置,如下表4、表5所示:
表4
表5
Figure G06167195720080131D000131
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法中,如果上行RLC/MAC数据块携带了短ACK/NACK信息,需要在上行RLC/MAC数据块头spare bits用1bit携带标志信息,指示出该数据块带有短ACK/NACK信息,以便网络侧RLC/MAC层根据该上行RLC/MAC数据块中的标志信息,获取其携带的所述短ACK/NACK信息,并根据短ACK/NACK信息得知MS对相应的下行RLC数据块的接收状况。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ACK/NACK方法,具有事件驱动ACK/NACK方法的即时性,且在上行TBF存在时不必为ACK/NACK消息分配单独的上行无线块,提高该上行TBF的可用带宽。
本发明中的短ACK/NACK信息只反馈与MS自身相关的下行RLC数据块的接收情况;即:MS通过下行数据块头中TFI字段判断哪些RLC/MAC块与自身相关,只报告发送给自己的下行数据块的接收情况;且每个RLC数据块的接收块位图(bitmap)只用1bit,接收块位图的利用率达到100%,远高于快速ACK/NACK中的short bitmap的利用率。
本发明中短ACK/NACK信息采用TFI+起始块序号+接收块位图方式,不需要对应轮询请求就能明确表示反馈的RLC数据块的范围;因此上行数据块不必频繁携带Short ACK/NACK Message信息,提高上行TBF的可用带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ACK/NACK方法,应用于移动台MS反馈无线链路控制RLC数据块的接收状况,其特征在于,包括:
A、MS判断上行是否有临时块流TBF,如果是,执行步骤B;
B、通过上行RLC/MAC数据块携带短确认ACK/非确认NACK信息,反馈下行RLC数据块接收状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MS判断出下行RLC数据块接收错误/丢失,或者ACK/NACK报告的上报周期到达时,执行所述步骤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上行RLC/MAC数据块中携带有所述短ACK/NACK信息时,使用数据块头中的空闲比特携带标志信息;
网络侧RLC/MAC层根据上行RLC/MAC数据块中的标志信息,获取其携带的所述短ACK/NACK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如果判断出上行没有TBF,则所述MS上报事件驱动ACK/NACK报告,反馈下行RLC数据块接收状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络侧RLC/MAC层周期向所述MS发送轮询请求;
当MS接收到所述轮询请求后,返回轮询响应ACK/NACK报告。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占用上行RLC/MAC数据块最末端的若干个字节携带所述短ACK/NACK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ACK/NACK信息中至少包括:
反馈接收状况的下行RLC数据块的起始块序号和接收块位图;
所述接收块位图按序指示出块序号大于或小于所述起始块序号的多个下行RLC数据块的接收状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ACK/NACK信息中还包括临时块指示TFI。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块位图由一串二进制变量组成;
当变量值为“0”时,表示该块序号的下行RLC数据块接收错误;
当变量值为“1”时,表示该块序号的下行RLC数据块接收正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块序号为MS接收的RLC数据块中未上报接收状况的任意块序号;所述接收块位图注明位图长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所述起始块序号为MS接收的下行RLC数据块中的最大块序号;所述接收块位图长度为(L×8-12)个二进制变量,用于按序指示出块序号小于所述起始块序号的(L×8-12)个下行RLC数据块的接收状况;其中,L为所述短ACK/NACK信息所占用的八位字节数。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增强通用分组无线业务EGPRS,所述起始块序号为MS没有正确接收的下行RLC数据块中的最小块序号或最小块序号加1;所述接收块位图长度为((L-2)×8)个二进制变量,用于按序指示出块序号大于所述起始块序号的((L-2)×8)个下行RLC数据块的接收状况;其中,L为所述短ACK/NACK信息所占用的八位字节数。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FI占用5个比特;对于GPRS,所述起始块序号占用7个比特;对于EGPRS,所述起始块序号占用11个比特。
CN2006100671957A 2006-04-05 2006-04-05 一种ack/nack方法 Active CN1010432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671957A CN101043299B (zh) 2006-04-05 2006-04-05 一种ack/nack方法
PCT/CN2007/001111 WO2007112698A1 (fr) 2006-04-05 2007-04-05 Procédé et appareil d'envoi d'accusé de réception ou non (ack/nac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671957A CN101043299B (zh) 2006-04-05 2006-04-05 一种ack/nack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3299A CN101043299A (zh) 2007-09-26
CN101043299B true CN101043299B (zh) 2010-08-25

Family

ID=38563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671957A Active CN101043299B (zh) 2006-04-05 2006-04-05 一种ack/nack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43299B (zh)
WO (1) WO20071126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523919C1 (ru) * 2010-05-06 2014-07-27 ЗетТиИ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 и подсистема базовых станций (bss), ускоряющие подтверждение состояния окна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адиотрактами (rlc)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6389B (zh) * 2007-10-01 2013-07-10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配置egprs基于时间的应答的方法和设备
WO2009102270A1 (en) * 2008-02-12 2009-08-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1615231B1 (ko) * 2008-03-17 2016-04-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그룹 ack/nack 전송방법
US8687652B2 (en) * 2008-03-27 2014-04-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ACK/NAK resource allocation
US8396030B2 (en) 2008-06-30 2013-03-1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electing between normal and virtual dual layer ACK/NACK
CN101635987B (zh) * 2008-07-25 2012-03-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下行接收状态的方法
CN101882981A (zh) * 2009-05-04 2010-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确认/非确认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RU2495531C2 (ru) * 2009-05-12 2013-10-10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ы, систем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интерпретации и подтверждения состояния приема данных
US8457048B2 (en) * 2009-08-31 2013-06-0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avoid mobile station transmission of duplicate event-based and polled acknowledgments
US8830981B2 (en) * 2010-07-22 2014-09-09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ol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assignments
US8745231B2 (en) * 2010-07-22 2014-06-03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ol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4117359A1 (zh) * 2013-01-31 2014-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丢包的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819467B2 (en) * 2014-08-08 2017-1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ng feedback in listen-before-talk (LBT) wireless networks
CN106358299B (zh) * 2015-07-16 2019-09-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发送及接收处理方法、装置
CN110611554B (zh) * 2018-06-14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2640344B (zh) * 2018-08-29 2023-09-1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nr-u上的自包含突发的混合harq反馈方案
WO2020101807A2 (en) * 2019-09-26 2020-05-2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aggregating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hannels for flexible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s
CN112671517B (zh) * 2020-12-14 2022-04-0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移动自组织网通信中基于时隙确认的数据重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2355A (zh) * 1999-03-03 2002-03-27 诺基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重传数据传送分组的方法和设备
CN1437800A (zh) * 2000-06-21 2003-08-20 摩托罗拉公司 处理网际协议的语音的分组传输模式的gsm gprs/edge移动站进行快速访问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1060B1 (en) * 2000-05-17 2005-05-3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a plurality of data connections onto one temporary block flow
IT1319611B1 (it) * 2000-12-22 2003-10-20 Siemens Inf & Comm Networks Procedimento di schedulazione dei permessi di trasmissione dei dati apacchetto sui canali radio condivisi dalle stazioni mobili in sistemi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2355A (zh) * 1999-03-03 2002-03-27 诺基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重传数据传送分组的方法和设备
CN1437800A (zh) * 2000-06-21 2003-08-20 摩托罗拉公司 处理网际协议的语音的分组传输模式的gsm gprs/edge移动站进行快速访问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523919C1 (ru) * 2010-05-06 2014-07-27 ЗетТиИ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 и подсистема базовых станций (bss), ускоряющие подтверждение состояния окна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адиотрактами (rlc)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3299A (zh) 2007-09-26
WO2007112698A1 (fr) 2007-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3299B (zh) 一种ack/nack方法
CN100505612C (zh) 一种确定重传数据块大小的方法及基站、数据传输方法
CN102017507B (zh)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控制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CN101588224B (zh) 一种发送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1594211B (zh) 大带宽的多载波系统中发送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方法
US878081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ynchronous and adaptive hybrid ARQ scheme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0586052C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1841398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1383683B (zh) 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US20100031110A1 (en)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402463A (zh) 自动请求重发发送和接收方法及其设备
CN101047469B (zh) 信道质量反馈方法
CN101588226A (zh) 一种大带宽下多载波系统中的终端及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CN102378254A (zh) 传输方法、ue及基站
CN101175244B (zh) 一种轮询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568153B (zh) 一种实时小分组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854662A (zh) Lte系统中发送下行应答/否定应答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36727B (zh) 一种上报是否正确接收到数据的方法
CN101801025B (zh) 一种调度资源释放的确认方法及设备
CN101801098B (zh) 一种调度资源释放的确认方法及设备
CN101882981A (zh) 获取确认/非确认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1399645B (zh) Lte-tdd系统ack/nack调度方法及调度器
CN100596098C (zh) 无线块快速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CN109474393A (zh) 数据反馈、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接收设备,发送设备
CN101453307B (zh) 时分双工模式下数据接收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0926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Assignor: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75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ACK/NACK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2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827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