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9162B -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确定反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确定反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39162B CN101039162B CN2006100570918A CN200610057091A CN101039162B CN 101039162 B CN101039162 B CN 101039162B CN 2006100570918 A CN2006100570918 A CN 2006100570918A CN 200610057091 A CN200610057091 A CN 200610057091A CN 101039162 B CN101039162 B CN 1010391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edback
- transmitting antenna
- mcs index
- mcs
- inde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14 correla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确定反馈的方法,包括: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发射时间间隔(TTI)的调制和编码方式(MCS)索引;对至少一个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反馈,并且对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上一TTI的自身MCS索引的差异执行反馈。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MIMO系统中确定反馈的装置、接收机以及系统。应用本发明以后,发射端的复杂度由于无需信道预编码而获得了极大的降低,以较少的反馈量覆盖了所有可能的MCS组合,因此本发明非常简单高效,带来了更大的兼容性。另外,某个比特的传输错误不会对所有的发射天线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MIMO系统中确定反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MIMO技术是无线通信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它能够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MIMO技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采用多天线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由于各发送天线同时发送的信号占用同一个频带,因而通信带宽并没有增加。每个发送天线和每个接收天线之间存在一个空间信道,如果每个空间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独立,则MIMO系统通过多个发送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可以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创建多个并行的独立空间信道。通过这些并行的空间信道独立地传输信息,MIMO系统的传输数据率成倍增加。
在MIMO技术中,为了更有效地传输数据,需要对发射端的数据速率进行控制,这就需要发射端通过反馈了解信道的信息,以动态地调整数据速率,甚至调整每一个发射天线的发射速率。不难理解,如果反馈量比较多,就会挤压相应的数据传输的吞吐量空间以及其它控制信息的传输空间,所以需要以尽量少的反馈量来尽量正确地反馈信道信息。
目前通用的方法是把发射天线支持的所有调制和编码方式(MCS)制成一个MCS索引表,同时将该表保存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以发射天线数目M=4为例进行说明,一个常用的例子如表1所示。这样,首先在接收端根据信道情况计算出每个发射天线对应的信噪比SINRi,根据MCS索引对应的SINR门限得到相应的MCS索引,再将这个MCS索引反馈回发射端。可见每个MCS索引所需的比特数为这里指不小于实数X的最小整数。
MCS索引 | 频谱效率(Bps/Hz) | 调制 | 编码率 | 比特表示 |
6 | 3 | 16QAM | 3/4 | 100 |
5 | 2 | 16QAM | 1/2 | 110 |
4 | 1.5 | QPSK | 3/4 | 010 |
3 | 1 | QPSK | 1/2 | 011 |
2 | 0.5 | QPSKK | 1/4 | 001 |
1(不发射) | 0 | - | - | 000 |
表1
由此可见,当发射天线个数为M时,如果对每个发射天线分别进行反馈,需要反馈的比特数为:M×N=4×3=12比特。显然,这个方案是最优的,但反馈量相当大,实际上并不可用。即使采用所有天线反馈的组合方式,那么仍需要64=1296种组合,比特数仍达到比特,所以现在通用的做法是采用一个次优的近似方法,其中将1296种组合方式压缩缩减成64种,这样只需要6比特就可以,但是吞吐量相应地会有一定的损失。
这种压缩方法的缺点在于:反馈不能覆盖所有可能的MCS组合;减少MCS的组合导致吞吐量减少;如果增加一个发射天线,为了得到新的压缩后的MCS索引表,需要重新做大量的仿真,以尽可能降低对系统吞吐量的影响;在考虑反馈出错的情况时,压缩方案中某个比特的传输错误将影响多个发射天线的MCS,对吞吐量影响较大。
在现有技术中,目前还有一种确定接收端反馈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首先发射端的数据流进行伪随机天线重排(PRAP)等信道预编码技术,以使各个发射天线的功率尽量一致,然后反馈其中某个天线数据流(比如天线1,即i=1)的SINRi(这里可以用对应的MCS索引表示,即N=3比特),其它每个数据流的反馈用一个比特表示相对于SINRi的增减(即MCS索引的增减),总的反馈比特为N+(M-1)。
在这种方法中,由于首先需要进行PRAP,所以发射端的复杂度增加了,而且采用PRAP之后,由于所有数据流不管信道好坏都要遍历所有信道,而在同一个TTI中MCS保持不变,因此相应的MCS是所有信道平均之后的结果,这样系统吞吐量会有损失;另外,由于MIMO信道彼此独立,之间的差异随机性较大,很难用一个比特来表示增加、相同和减少三种状态,更不用说当两个信道之间的对应MCS索引差异大于1的情况,因此这种方案对吞吐量的影响也相当大;而且,当考虑反馈出错的情况时,如果是反馈MCS索引的比特出现差错,将影响所有发射天线数据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MIMO系统中确定反馈的方法,以减少发射端的复杂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MIMO系统中确定反馈的装置,以减少发射端的复杂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MIMO系统中的接收机,应用该接收机后,能够减少发射端的复杂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MIMO系统中确定反馈的系统,应用该系统能够减少发射端的复杂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MIMO系统中确定反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
A、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
B、对至少一个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反馈,并对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执行反馈;
假设发射天线数目为M,每个MCS索引所需的比特为N,当用一个比特来反馈MCS索引的差异时,一共需要反馈N+(M-1)比特;当用两个比特来反馈MCS索引的差异时,一共需要反馈N+(M-1)×2比特。
所述步骤B中,用一个比特表示所述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
发射端进一步根据所述用一个比特表示的该MCS索引差异,以及信道指标来确定发射天线的MCS索引。
所述信道指标为信道多普勒频率偏移。
所述步骤B中,用两个比特或者多于两个比特表示所述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发射端在收到被执行反馈的所述MCS索引后,直接对与该MCS索引对应的发射天线进行数据速率控制。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发射端进一步预先设置所有发射天线的MCS索引。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发射端在收到所述MCS索引的差异后,根据预先设置的MCS索引以及所述MCS索引的差异确定发射天线所采用的MCS索引,并根据所采用的MCS索引对发射天线进行数据速率控制。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B所述对MCS索引执行反馈的发射天线的个数为1。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下一TTI,对至少一个不同于该已执行MCS索引反馈的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反馈,并且对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上一TTI的自身MCS索引的差异执行反馈。
步骤A所述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包括:
A1、检测各个发射天线上的数据流所对应的信噪比;
A2、由信噪比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预先设置MCS索引表,所述步骤A2包括:
根据信噪比查询所述MCS索引表,以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调制和编码方式MCS索引。
一种MIMO系统中确定反馈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MCS索引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
反馈执行单元,用于对至少一个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反馈,并且对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执行反馈;假设发射天线数目为M,每个MCS索引所需的比特为N,当用一个比特来反馈MCS索引的差异时,一共需要反馈N+(M-1)比特;当用两个比特来反馈MCS索引的差异时,一共需要反馈N+(M-1)×2比特。
其中MCS索引确定单元与反馈执行单元连接。
所述反馈执行单元,用一个比特表示所述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
所述反馈执行单元,用两个比特或者多于两个比特表示所述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
所述反馈执行单元对MCS索引执行反馈的发射天线的个数为1。
所述MCS索引确定单元用于检测各个发射天线上的数据流所对应的信噪比,并用于由信噪比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
一种接收机,该接收机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确定反馈的装置。
一种MIMO系统中确定反馈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确定反馈的装置;
发射机,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天线的MCS索引直接对与该MCS索引对应的发射天线进行数据速率控制,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确定其它发射天线的MCS索引,并分别根据确定出的MCS索引对其它发射天线进行数据速率控制。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本发明中,首先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然后对至少一个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反馈,对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执行反馈。由此可见,应用本发明以后,首先本发明不需要在发射端进行PRAP,所以发射端的复杂度获得了极大地降低。另外,发射端可以根据多普勒频率偏移等信道情况作进一步的判断,以根据MCS索引的差异灵活做出MCS索引的调整。
同时,由于可以通过一个比特或者两个比特或者多个比特等对MCS索引的差异进行反馈,所以以较少的反馈量覆盖了所有可能的MCS组合,因此本发明非常简单高效。另外,如果采用更多的发射天线,那么每增加一个天线只需增加一个反馈比特或者两个反馈比特,因此本发明带来了更大的兼容性。
并且,在考虑反馈出错的情况时,本发明方案中某个比特的传输错误将只影响该错误比特对应的发射天线MCS,并不会对所有的发射天线造成影响。而且,由于在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的通信初始过程中可以预先获知所有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或者通过其它方式能够预先获知发射天线的MCS索引初始量,所以本发明的实现方式也非常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MIMO系统中确定反馈的示范性方法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IMO系统中用于确定反馈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IMO系统中用于确定反馈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表达得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主要思想是:首先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然后对至少一个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反馈,对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执行反馈。
优选地,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可以包括:首先检测各个发射天线上的数据流所对应的信噪比,并由信噪比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不过,本发明确定MCS索引的方式并不局限于利用信噪比,而是可以为任意的实现方式。比如,接收端还可以首先求信道矩阵的相关函数来得到信道的优劣情况,然后再根据信道的优劣情况来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
图1为本发明的MIMO系统中确定反馈的示范性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
在这里,优选首先检测各个发射天线上的数据流所对应的信噪比,并由信噪比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其中可以预先在接收端和发射端设置MCS索引表,当检测出各个发射天线上的数据流所对应的信噪比后,再根据信噪比查询MCS索引表,以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调制和编码方式MCS索引。
步骤102:对至少一个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反馈,对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执行反馈。
在这里,可以任意选定至少一个发射天线,并对选定的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反馈,而对其它发射天线,只反馈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因此,由于只对选定的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全反馈,对于其它的发射天线并不完全反馈其MCS索引,而是只反馈其相对于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所以本发明能够极大地减少反馈量。在这里,为了更好地降低反馈量,优选只选定一个发射天线执行MCS索引全反馈。不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对于选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发射天线执行MCS索引全反馈的情形,本发明同样能够适用。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中,可以将每次的反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某一天线的MCS索引,第二部分为其它天线相对于自身在上一个TTI的MCS索引的增减,其中可以根据上/下指令来表示MCS索引的增减。每个发射天线上的MCS索引每隔(M-1)个TTI就会重新估计一次,而在其它的TTI中则只作增减。
在以上过程中,发射端在收到被执行反馈的MCS索引后,直接对与该MCS索引对应的发射天线进行数据速率控制。
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在发射端进一步预先设置所有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或者,也可以在发射端和接收端的通信过程建立过程中获得所有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此时,发射端在收到所述MCS索引的差异后,根据预先设置的MCS索引以及MCS索引的差异确定发射天线所采用的MCS索引,并根据所采用的MCS索引对发射天线进行数据速率控制。
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一个比特来反馈MCS索引的差异,或者采用两个比特或者多个比特来反馈该MCS索引的差异。当采用一个比特时,发射端进一步根据由所述一个比特表示的该MCS索引差异,以及信道指标来确定发射天线的MCS索引,其中信道指标优选为信道多普勒频率偏移。
详细地说,当用一个比特来反馈MCS索引的差异时,假设发射天线数目为M,每个MCS索引所需的比特为N,那么一共需要反馈N+(M-1)比特。
表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一个比特来反馈MCS索引差异的示范性反馈结构表,其中表2采用了4个发射天线,其中j代表TTI的序号。
表2
由表2可见,在第1个TTI,利用第1发射天线的MCS索引作为反馈的第一部分,第2、第3和第4发射天线的上下指令作为反馈的第二部分。也就是说,对第1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全反馈,而对第2、第3和第4发射天线反馈其与上一TTI自身的MCS索引的差异。
同理,在第2个TTI,利用第2发射天线的MCS索引作为反馈的第一部分,第1、第3和第4发射天线的上下指令作为反馈的第二部分,也就是说,对第2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全反馈,而对第1、第3和第4发射天线反馈其与上一TTI自身的MCS索引的差异。
同理,在第3个TTI,利用第3发射天线的MCS索引作为反馈的第一部分,第1、第2和第4发射天线的上下指令作为反馈的第二部分,也就是说,对第3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全反馈,而对第1、第2和第4发射天线反馈其与上一TTI自身的MCS索引的差异。
同理,在第4个TTI,利用第4发射天线的MCS索引作为反馈的第一部分,第1、第2和第3发射天线的上下指令作为反馈的第二部分,也就是说,对第4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全反馈,而对第1、第2和第3发射天线反馈其与上一TTI自身的MCS索引的差异。
其中MCS索引的表示可以根据表1最后一列的映射关系得到;第i发射天线的上/下指令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得到:
If MCS_index(i,j)<MCS_index(i,j-1)
上/下指令=0
else
上/下指令=1
在这里MCS_index(i,j)表示接收端在第j个TTI测得的第i发射天线的应该采用的MCS索引。
发射端在收到这些反馈后,可以根据反馈决定MCS并对发射天线进行相应的数据速率控制。
对于收到完整的MCS索引反馈所对应的天线,发射机直接进行调整即可。对于接收到的上/下指令,本发明可以进行如下处理:
若上/下指令为0,则显然MCS索引要减1。若上/下指令为1,由于MCS的变化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增加、减少和不变,因此发射端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判断来决定MCS索引到底是不变还是加1。发射端首先判断当前的信道变化快慢,其中可以采用多普勒频移作为判断指标,当多普勒频移较大时,上/下指令=1就对应MCS索引加1;当多普勒频移较小时,根据上一次的上/下指令=1来决定,只有连续两次出现上/下指令=1的时候,发射端才将MCS的索引加1,否则保持不变。这种处理兼顾了信道的连续性和变化速率的快慢。实际上,也可以只考虑多普勒频移较小的情况,因为当多普勒频移较大时,信道变化非常快,反馈的信息跟不上信道的变化,具体可以通过计算信道的相干时间判断,只有当相干时间大于TTI或者与TTI长度可比的时候,采用反馈才是有意义的。相干时间的计算表达式为:
T0=0.5/fd=0.5c/vfc
比如,采用2GHz载频,时速30km/h,则T0=9ms,已经要求TTI和CQI延迟都较小。所以我们这里重点考虑多普勒频移较小的情况。
仍然以M=4为例对此进行说明,将某个发射天线在第j个TTI的MCS索引假定为x,则随后的三个TTI在不同的上/下指令下的MCS索引见表3,其中符号“//”之前的数字为上/下指令,之后即为对应的MCS索引。
第jTTI | 第(j+1)TTI | 第(j+2)TTI | 第(j+3)TTI |
x | 1//x | 1//x+1 | 1//x+1 |
x | 1//x | 1//x+1 | 0//x |
x | 1//x | 0//max(x-1,0) | 1//max(x-1,0) |
x | 1//x | 0//max(x-1,0) | 0//x-2 |
x | 0//max(x-1,0) | 1//max(x-1,0) | 1//x |
x | 0//max(x-1,0) | 1//max(x-1,0) | 0//max(x-2,0) |
x | 0//max(x-1,0) | 0//max(x-2,0) | 1//max(x-2,0) |
x | 0//max(x-1,0) | 0//max(x-2,0) | 0//max(x-3,0) |
表3
假设发射端第i发射天线在第j个TTI收到的MCS索引为010(即MCS索引为4),随后的三个TTI收到的上/下指令为0,1,1,那么它在这四个TTI中对应的MCS如表4。
TTI | 第jTTI | 第(j+1)TTI | 第(j+2)TTI | 第(j+3)TTI |
MCS索引 | 4 | 3 | 3 | 4 |
TTI | 第jTTI | 第(j+1)TTI | 第(j+2)TTI | 第(j+3)TTI |
频谱效率(bps/Hz) | 1.5 | 1 | 1 | 1.5 |
调制 | QPSK | QPSK | QPSK | QPSK |
编码率 | 3/4 | 1/2 | 1/2 | 3/4 |
表4
可见,和其它反馈方案相比,采用一个比特来传送MCS索引差异具有以下优点:
(1)发射端可以根据信道情况作进一步的判断,并根据上/下指令进行灵活处理,以灵活做出MCS索引的调整;
(2)以较少的反馈量覆盖了所有可能的MCS组合,从而非常简单高效;
(3)如果采用更多的发射天线,那么每增加一个天线只需增加一个反馈比特,从而提供了更强的兼容性;
(4)在考虑反馈出错的情况时,某个比特的传输错误将只影响该错误比特对应的发射天线MCS,而不会对其它的发射天线造成影响。
(5)不需要在发射端进行PRAP,所以复杂度比较小,而且充分利用了信道的连续性和信道自身的相关性,所以可以采用单比特的上/下指令来决定MCS索引的增减和不变,而预先在发射端执行PRAP的方法显然不能达到这个目标,而且本发明由于不用考虑不同信道的平均,所以信道吞吐量的损失较之高通方案也要小。
下面对本发明中采用两个比特来反馈MCS索引的差异的情形进行详细说明,采用多个比特反馈MCS索引差异的情形可以类推得到。
当用两个比特来反馈MCS索引的差异时,假设发射天线数目为M,每个MCS索引所需的比特为N,那么一共需要反馈N+(M-1)×2比特。
同理,首先计算出所有发射天线上的SINR,查表1得到对应当前TTI各个发射天线的MCS索引,然后分两部分组成反馈,其中第一部分为某一天线的MCS索引,第二部门为其它天线相对于上一个TTI的MCS索引的增减。
每个发射天线上的MCS索引每隔M-1个TTI就会重新估计一次,而在其它的TTI中则只作增减。不同的是,这里上/下指令用了2个比特来表示,因此M=4的时候,需要9个比特的反馈量。
表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两个比特反馈MCS索引的差异的反馈结构表,其中仍然采用4个天线为例进行说明。
表5
由表5可见,在第j个TTI,利用第1发射天线的MCS索引作为反馈的第一部分,第2、第3和第4发射天线的上下指令作为反馈的第二部分。也就是说,对第1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全反馈,而对第2、第3和第四发射天线反馈其与上一TTI自身的MCS索引的差异,其中每个上/下指令占用两个比特。
同理,在第(j+1)个TTI,利用第2发射天线的MCS索引作为反馈的第一部分,第1、第3和第4发射天线的上下指令作为反馈的第二部分,也就是说,对第2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全反馈,而对第1、第3和第4发射天线反馈其与上一TTI自身的MCS索引的差异,其中每个上/下指令占用两个比特。
同理,在第(j+2)个TTI,利用第3发射天线的MCS索引作为反馈的第一部分,第1、第2和第4发射天线的上下指令作为反馈的第二部分,也就是说,对第3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全反馈,而对第1、第2和第4发射天线反馈其与上一TTI自身的MCS索引的差异,其中每个上/下指令占用两个比特。
同理,在第(j+3)个TTI,利用第4发射天线的MCS索引作为反馈的第一部分,第1、第2和第3发射天线的上下指令作为反馈的第二部分,也就是说,对第4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全反馈,而对第1、第2和第3发射天线反馈其与上一TTI自身的MCS索引的差异,其中每个上/下指令占用两个比特。
其中,第i发射天线的上/下指令可以按表6所示方式得到,相应的MCS索引调整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表6最后一列所显示的内容。
表6为第j个TTI中上/下指令的决定与发射端相应的MCS索引结构表。
表6
不难看出,即使考虑高速运动,信道变化较快,也仍然可以采用2个比特或者多个比特来进行反馈,但这也付出了增加反馈量的代价,不过反馈量还是要小于最优反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系统的要求和提供的资源在1个比特和2个比特或者多个比特中进行灵活的调配。
可见,和其它反馈方案相比,采用两个比特来进行反馈具有以下优越性:
(1)发射端可以根据信道情况作进一步的判断,对上/下指令的MCS索引调整可以采用不同的配置方法;
(2)覆盖了所有可能的MCS组合;
(3)如果采用更多的发射天线,那么每增加一个天线只需增加两个反馈比特;
(4)在考虑反馈出错的情况时,某个比特的传输错误将只影响该错误比特对应的发射天线MCS,而不会对其它发射天线造成影响。
相比于采用一个比特进行反馈,当采用两个比特或者多个比特时,还额外有无需对信道变化快慢做出估计的优点。
基于上述描述以及图1所示流程,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IMO系统中确定反馈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200包括:
MCS索引确定单元201,用于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
反馈执行单元202,用于对至少一个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反馈,并且对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执行反馈;
其中MCS索引确定单元201与反馈执行单元202连接。
反馈执行单元202,既可以用一个比特表示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也可以用两个比特或者多个比特表示所述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
优选地,为了减少反馈量,反馈执行单元202对MCS索引执行反馈的发射天线的个数为1。
优选地,MCS索引确定单元201用于检测各个发射天线上的数据流所对应的信噪比,并用于由信噪比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
可以将上述装置200应用于MIMO系统的接收机中,然后接收机将反馈返回到发射机,此时发射机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天线的MCS索引直接对与该MCS索引对应的发射天线进行数据速率控制,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确定其它发射天线的MCS索引,并分别根据确定出的MCS索引对其它发射天线进行数据速率控制。
以上描述的接收机和发射机可以构成用于MIMO系统中确定反馈的系统。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MIMO系统中确定反馈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确定反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
A、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发射时间间隔TTI的调制和编码方式MCS索引;
B、对至少一个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反馈,并对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执行反馈;
假设发射天线数目为M,每个MCS索引所需的比特为N,当用一个比特来反馈MCS索引的差异时,一共需要反馈N+(M-1)比特;当用两个比特来反馈MCS索引的差异时,一共需要反馈N+(M-1)×2比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用一个比特表示所述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射端进一步根据所述用一个比特表示的该MCS索引差异,以及信道指标来确定发射天线的MCS索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指标为信道多普勒频率偏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用两个比特或者多于两个比特表示所述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发射端在收到被执行反馈的所述MCS索引后,直接对与该MCS索引对应的发射天线进行数据速率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发射端进一步预先设置所有发射天线的MCS索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发射端在收到所述MCS索引的差异后,根据预先设置的MCS索引以及所述MCS索引的差异确定发射天线所采用的MCS索引,并根据所采用的MCS索引对发射天线进行数据速率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B所述对MCS索引执行反馈的发射天线的个数为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下一TTI,对至少一个不同于该已执行MCS索引反馈的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反馈,并且对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上一TTI的自身MCS索引的差异执行反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包括:
A1、检测各个发射天线上的数据流所对应的信噪比;
A2、由信噪比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预先设置MCS索引表,所述步骤A2包括:
根据信噪比查询所述MCS索引表,以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调制和编码方式MCS索引。
13.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确定反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MCS索引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
反馈执行单元,用于对至少一个发射天线的MCS索引执行反馈,并且对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执行反馈,假设发射天线数目为M,每个MCS索引所需的比特为N,当用一个比特来反馈MCS索引的差异时,一共需要反馈N+(M-1)比特;当用两个比特来反馈MCS索引的差异时,一共需要反馈N+(M-1)×2比特;
其中MCS索引确定单元与反馈执行单元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确定反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执行单元,用一个比特表示所述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确定反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执行单元,用两个比特或者多于两个比特表示所述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确定反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执行单元对MCS索引执行反馈的发射天线的个数为1。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确定反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CS索引确定单元用于检测各个发射天线上的数据流所对应的信噪比,并用于由信噪比确定各个发射天线对应当前TTI的MCS索引。
18.一种接收机,其特征在于,该接收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3-17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反馈的装置。
19.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确定反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3-17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反馈的装置;
发射机,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天线的MCS索引直接对与该MCS索引对应的发射天线进行数据速率控制,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其它发射天线相对于其自身在上一TTI的MCS索引的差异确定其它发射天线的MCS索引,并分别根据确定出的MCS索引对其它发射天线进行数据速率控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0570918A CN101039162B (zh) | 2006-03-17 | 2006-03-17 |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确定反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0570918A CN101039162B (zh) | 2006-03-17 | 2006-03-17 |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确定反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39162A CN101039162A (zh) | 2007-09-19 |
CN101039162B true CN101039162B (zh) | 2010-10-06 |
Family
ID=38889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0570918A Active CN101039162B (zh) | 2006-03-17 | 2006-03-17 |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确定反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03916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65216B1 (en) * | 2012-05-13 | 2016-07-13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ulti-channel support within single user,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25830B (zh) * | 2007-11-01 | 2012-07-25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预编码码字确定方法、系统及装置 |
US9287957B2 (en) | 2009-04-30 | 2016-03-15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Method for multi-antenna uplink transmission |
CN102006145B (zh) | 2009-09-02 | 2014-08-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预编码方法和装置 |
CN102006150B (zh) * | 2009-09-02 | 2012-12-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多流反馈映射的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
US8811510B2 (en) | 2009-10-09 | 2014-08-19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for semi-statically adapting uplink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transmission |
US9379844B2 (en) * | 2010-02-24 | 2016-06-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an enabled transport block |
US9203673B2 (en) | 2012-05-13 | 2015-12-01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ulti-channel support within single user,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CN104541470B (zh) * | 2013-05-10 | 2017-09-15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Mimo系统中的多天线信道抽取码本反馈方法及装置 |
US11101918B2 (en) * | 2016-09-16 | 2021-08-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compensating for doppler effects in communication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66446A (zh) * | 2002-02-19 | 2005-09-0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信道质量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
CN1717889A (zh) * | 2002-10-25 | 2006-01-0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多天线通信系统的发送分集处理 |
CN1741437A (zh) * | 2004-07-20 | 2006-03-0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多重输入多重输出系统中反馈天线重组信息的方法 |
-
2006
- 2006-03-17 CN CN2006100570918A patent/CN1010391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66446A (zh) * | 2002-02-19 | 2005-09-0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信道质量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
CN1717889A (zh) * | 2002-10-25 | 2006-01-0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多天线通信系统的发送分集处理 |
CN1741437A (zh) * | 2004-07-20 | 2006-03-0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多重输入多重输出系统中反馈天线重组信息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CN 1717889 A,全文. |
Hui Shi et.al.An Iterative Transmission Power Allocation Schemefor MIMO-OFDM Systems.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2004. VTC2004-Fall.2004 IEEE 60th17.2004,174828-4832.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65216B1 (en) * | 2012-05-13 | 2016-07-13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ulti-channel support within single user,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39162A (zh) | 2007-09-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39162B (zh) |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确定反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1411110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mimo和子带调度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 | |
CN101821959B (zh) | 在多天线系统中传送反馈数据的方法 | |
CN101185259B (zh) | 用于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波束形成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 |
CA2655757C (en) | Method for reduc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overhead in precoded mimo-ofdm systems | |
CN102084602B (zh) | 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发送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 | |
KR100640514B1 (ko) | 다중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스트림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 |
KR100958092B1 (ko) | Cqi및 송신 사전-코딩에 대한 피드백 리소스들의 적응적할당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01189805B (zh) | 在使用多个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166052B (zh) |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预编码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 |
RU2390948C1 (ru) | Группировка пользователей для mimo-передачи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 |
TWI618374B (zh) | 束波成型索引空間調變的方法 | |
KR101704391B1 (ko) | 무선 통신들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대응하는 네트워크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 |
CN103098383A (zh) |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pucch子带反馈信令的系统和方法 | |
TWI415408B (zh) | 以複數個天線在系統中傳輸信號的方法 | |
TW200824379A (en) |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using phase shift-based precoding and an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2009530898A (ja) | マルチユーザーを支援する多重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の送受信方法及びこれを支援するフィードバックシステム | |
KR20080063192A (ko) | 다중 송수신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채널 메시지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1702632B (zh) | 一种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系统 | |
CN102035615A (zh) | 一种基于mimo的下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277137A (zh) | 在多天线通信系统中实现信号空间分集的发送端设备 | |
CN101141166A (zh) | 数据发送装置 | |
KR101274871B1 (ko) | 폐 루프 방식의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 |
CN101047416B (zh) | 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 |
KR20090101663A (ko) |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정보 전송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1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