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036318A - 用于具有天线阵列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联合检测方法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具有天线阵列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联合检测方法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6318A
CN101036318A CNA2004800441526A CN200480044152A CN101036318A CN 101036318 A CN101036318 A CN 101036318A CN A2004800441526 A CNA2004800441526 A CN A2004800441526A CN 200480044152 A CN200480044152 A CN 200480044152A CN 101036318 A CN101036318 A CN 101036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device
data
joint detection
impulse response
channel impul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441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6318B (zh
Inventor
杨新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36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6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6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6318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具有天线阵列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联合检测方法,包括:对每个移动设备到天线阵列的每个天线的信道进行估计;估计每个移动设备的波束成形权值;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加权,获得每个移动设备波束成形后的数据;利用所述波束成形后的数据,联合检测出每个移动设备的数据。本发明利用波束成形权值加权的方式进行联合检测,不仅能够大大减小由于移动设备之间的信号同步不好而造成联合检测性能降低的影响,而且还减小了由于信道估计不准确而带来的多址干扰,同时提高了联合检测的输入数据的信噪比,从而提高联合检测算法的性能。此外,本发明实现简单,计算复杂度也较低。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实现所述联合检测方法的基站。

Description

用于具有天线阵列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联合检测方法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 于时分双工(TDD )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接收技术, 具体 地说, 涉及 TDD 系统中对通过天线阵列接收的信号进行联合检测的方法 以及实现该方法的基站。 背景技术
在码分多址(CDMA )通信系统中, 所有移动设备同时在相同的频率 上采用不同的扩频码进行通信。 由于实际的无线信号传输环境中存在多径 传输, 因此在每个移动设备的连续传输的符号之间存在相互干扰, 即码间 干扰(ISI )。 同时由于移动无线信道是时变的, 使得不同移动设备之间的 扩频码的正交性在接收端不能被保证, 因此不同移动设备的符号之间也存 在干扰, 即多址干扰(MAI )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 一般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接收机。 第一种接收机是 传统的匹配滤波器或者 RAKE接收机, 这种接收机将码间干扰 ISI和多址 干扰 MAI看作是传输信号的噪声。 RAKE接收机能够分辨同一移动设备 的不同传输路径的信号, 并将其按照某种准则结合起来, 但是 RAKE接收 机的输出仍然包含多址干扰 MAI。 对于匹配滤波器, 由于移动设备之间的 扩频码的正交性在接收端不能被保证, 因此其输出的结果中既含有码间干 扰 ISI又含有多址干扰 MAI。 此外采用匹配滤波器不能解决远近效应, 因 此必须严格控制功率。 第二种接收机则利用码间干扰 ISI和多址干扰 MAI 的所有信息, 采用干扰抵消 (IC )方法或者联合检测 ( JD )方法获得移动 设备传输的信号。 干扰抵消方法是利用級联抵消或者并行抵消从总信号中 减去多址干扰 MAI信号, 以得到每一个移动设备的 "干净"信号。 联合检 测方法是利用码间干扰 ISI和多址干扰 MAI的信息, 同时检测出所有移动 设备的信号。 最优的联合检测方法是非线性最大似然序列估计算法, 该算 法利用 Viterbi算法来检测最可能的 K个移动设备的发射序列, 因此这种 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是 0(2 。 这样, 如果移动设备的数量较多, 则不可能实 时实现联合检测。 1993 年, Klein 和 Baier提出了一种迫零块线性均衡 ( ZF-BLE )次最优联合检测算法,该算法大大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ZF-BLE 算法完全取消了码间干扰 ISI和多址干扰 MAI, 即 ISI和 MAI的值为零, 因此此算法是迫零且无偏估计的算法。 但是, 采用 ZF-BLE算法获得的信 号结果中, 噪声是色噪声, 会影响最终的判决电路输出, 使 ZF-BLE算法 的性能有所下降。 随后, Jung 等人提出了一种最小均方误差块线性均衡 ( MMSE-BLE )联合检测算法, 该算法利用 MMSE准则, 使得估计值与 真实值之间的误差最小化。 这种算法可以说是 ZF-BLE 算法经过一个 Wiener估计器的扩展, 它使得结果中的噪声项被解相关, 因此使得色噪声 项对判决电路的影响降低。 此后, Jung 等人还对 ZF-BLE 算法和 MMSE-BLE算法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 块决策反馈均衡(ZF-BDFE ) 联合检测算法和最小均方误差块决策反馈均衡(MMSE-BDFE )联合检测 算法, 虽然后两种算法比 ZF-BLE算法和 MMSE-BLE算法的性能更好, 但是计算复杂度更加高了。
联合检测方法虽然在性能上比匹配滤波类方法好, 但是对于 TDD 系 统, 联合检测方法受到信号同步以及信道估计准确度的影响, 如果移动设 备之间的信号同步不太好或者信道估计比较差, 则会严重影响联合检测方 法的性能, 而且这个影响会随着移动设备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 如何 克服上述缺陷, 提高联合检测方法的可靠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出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新的用于具有天线阵列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联合检测方法, 能够減小由于移 动设备的信号同步不太好和信道估计误差带来的影响, 并且能够提高联合 检测的输入数据的信噪比, 尤其适合移动设备数量较多的情况。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上述联合检测方法的基站。 才艮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出一种用于具有天线阵列的无线通信系统 的联合检测方法, 包括:
对每个移动设备到天线阵列的每个天线的信道进行估计;
估计每个移动设备的波束成形 ^又值;
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加权, 获得每个移动设备波束成形后的数据; 利用所述波束成形后的数据, 联合检测出每个移动设备的数据。
优选地, 所述估计每个移动设备的波束成形 ^又值的步骤采用固定波束 搜索方法、 最大功率方法、 最大信干比方法或者自适应权值估计方法中的 任意一种实现。
优选地, 所述联合检测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利用所述信道估计与移动设备的扩频扰码生成每个移动设备的复合信 道冲击响应;
对所述复合信道冲击响应进行加权;
根据所述加权复合信道冲击响应和所述每个移动设备波束成形后的数 据, 检测出每个移动设备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 提出一种实现所述联合检测方法的基站, 包括:
天线阵列, 用于接收移动设备发射的信号;
射频收发信机, 用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采样下变频;
基带处理器, 用于对采样数据进行基带处理;
其中, 所述基带处理器进一步包括:
信道估计器, 用于对每个移动设备到每个天线的信道进行估计; 权值估计器,用于根据估计的信道估计每个移动设备的波束成形权值; 信号处理器, 用于进行联合检测, 获得每个移动设备的数据。
优选地, 所述信号处理器进一步包括:
第一生成器, 用于对所述信道估计值进行卷积运算, 生成复合信道冲 击响应;
第二生成器, 用于对所述复合信道冲击响应采用所述波束成形权值进 行加权, 生成力 P权复合信道冲击响应; 第三生成器, 用于利用所述加权复合信道冲击响应生成系统矩阵; 第四生成器, 用于生成所述系统矩阵的逆矩阵;
数据加权器, 用于对所述采样数据采用所述波束成形权值进行加权; 匹配滤波器,用于对所述系统矩阵和所述加权后的数据进行匹配滤波; 第五生成器, 用于根据所述逆矩阵和所述匹配滤波结果, 生成每个移 动设备的数据。
本发明利用波束成形权值加权的方式进行联合检测, 不仅能够大大减 小由于移动设备之间的信号同步不好而造成联合检测性能降低的影响, 而 且还减小了由于信道估计不准确而带来的多址干扰(MAI ) , 同时提高了 联合检测的输入数据的信噪比, 从而提高联合检测算法的性能。 此外, 本 发明实现简单, 计算复杂度也较低。 附图说明
图 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联合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 2是才艮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实现图 1所示联合检测方法的基站 的结构框图;
图 3是图 2所示基站的信号处理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相信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可以更 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 特征和优点。
图 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联合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 1所 示, 在步骤 101, 利用训练序列对每个移动设备到天线阵列的每个天线的 信道进行估计。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 经常需要使用训练序列估计信道, 因 此在本实施例中, 利用每个移动设备已知的训练序列, 对接收的数据进行 信道估计, 得到所有移动设备在所有天线上的信道估计。 具体处理过程如 下: 假设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 个移动设备通信, 基站的天线阵列包 含 T 个天线, 已知每个移动设备的训练序列, 所有移动设备的训练序 列组成的矩阵为 M, 笫 i个天线在一个突发(burst) 中收到的所有移 动设备的训练序列的数值为^ 则有
e. = Mht i=l, ...,7V (1) 其中, Α,.是第 i 个天线上所有移动设备的信道估计组成的向量, 即 ^. -[(Α^,...,^) 。 求解方程 (1) , 可以得到信道估计
hi ={MHMYxMHei (2)
如果是 CDMA的 TDD系统,所有移动设备的训练序列组成的 M矩 阵可以写成循环矩阵, 因此可以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来求解方程 (1) :
^ = ( (^)/ (^(:,1))) (3) 其中, M(:,l)表示 M矩阵的第 1列的所有元素。
由于信道估计中已经包含了移动设备相对于天线阵列的方位信息, 因 此在步骤 105中, 可以根据阵列信号处理方法, 利用估计的信道计算出每 个移动设备的波束成形权值。 波束成形权值的估计可以采用固定波束搜 索方法、 最大功率方法、 最大信干比方法或者自适应权值估计方法中 的任意一种。 这些方法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巳知的。
然后在步驟 110, 利用每个移动设备各自的波束成形权值对接收的数 据进行加权, 得到每个移动设备波束成形后的数据。 因为波束有一定的宽 度, 而且由于波束旁瓣不一定能完全消失, 因此波束成形后的数据不完全 是某个移动设备的数据, 它可能被其他移动设备的数据干扰。 然而, 即使 有干扰, 由于经过波束成形, 因此此时的干扰比波速成形前的干扰已经大 大減小, 并且波束成形后的数据的信噪比也得到了提高。 具体是: 假设第 i根天线接收的突发的数据部分为列向量 r,., 则第 k个移动设备波束成 形后的数据部分为
(4)
其中, w表示笫 k个移动设备的笫 i根天线的权值。
由于波束成形后的数据可能还包含干扰, 因此利用波束成形后的数据 联合检测出每个移动设备的数据。 由于在进行联合检测之前, 各个移动设 备之间的干扰已经减小到最低, 同时还提高了移动设备数据的信噪比, 因 此能够大大改善联合检测的性能。 如果移动设备不在同一波束内, 即使信 号同步不太好, 对于联合检测也没有任何影响。 如果有波束旁瓣或者移动 设备在同一个波束内, 但此时波束内移动设备已经减少, 因此也可以提高 联合检测的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 联合检测按如下步驟执行。
在步骤 115,对每个移动设备在每个天线上的信道估计与每个移动 设备的扩频扰码进行卷积,形成相应的复合信道沖击响应。假设 为第 k个移动设备的第 i根天线的复合信道冲击响应, 则 6 其中, 表示第 k个移动设备的扩频扰码, 表示第 k个移动设备的第 i根天 线的信道估计。
在步骤 116, 利用前面获得的每个移动设备的波束形成权值, 对每 个移动设备的复合冲击响应进行加权, 形成加权复合信道冲击响应 ¾ , m = l, ...,^/c = l,...,^ , 其中 m与 k的取值可不同, 其表达式为
在步骤 117, 利用加权复合信道沖击响应构成系统矩阵 Α ^ [(Α1)Τ,..., (ΑΚ )Τ]Τ , 其中, ' '是由 ¾, , /( = 1,... , 组成的 Toeplitz (托伯 利兹)矩阵。 将每个移动设备波束成形后的数据排列成向量 F = [i , ...,F/] 假设所有移动设备发射的符号组成的向量为 rf, 则系统方程为
r = Ad + n (6)
如果"是方差为 的高斯白噪声, 那么采用最小二乘算法或者最大似 然算法的解为
d = (AHAyl AHr (7)
同时, 如果 是独立同分布的, 那么最小均方解(MMSE )为
至此, 通过以上步骤即可获得每个移动设备的数据。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 采用本实施例, 可以减小由于移动设备的同步不 太好和信道估计误差所造成的联合检测性能下降的影响, 提高了联合检测 的输入数据的信噪比, 从而提高联合检测算法的性能。
图 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实现图 1所示联合检测方法的 基站的结构框图。 如图 2所示, 基站包括由 N个相同的全向天线单元
201A、 201B 201N构成的天线阵列, N个射频收发信机 203A、
203B、 …、 203N, 以及基带处理器 204。 天线单元 201A、 201B、 …、 201N 接收 K 个移动设备发送的信号, 输出到对应的射频收发信机 203A、 203B、 …、 203N中进行采样下变频。 所有的射频收发信机 203 使用同一个本振信号源, 以保证同一基站中的射频收发信机是相干工 作的。 每个射频收发信机中均包含模数变换器 (ADC ) , 使得所有射 频收发信机 203输出到基带处理器 204的信号均为数字信号, 这些射 频收发信机 203与基带处理器 204之间通过高速数字总线连接。 射频 收发信机 203将经过采样的数据发送到基带处理器 204 中进行基带处 理。
基带处理器 204包括与 N个射频收发信机 203A、 203B、 …、 203N 对应的 N个信道估计器 207A、 207B、 …、 207N, 权值估计器 208以 及信号处理器 209。 经过射频收发信机 203A、 203B、 …、 203N采样下 变频后的接收数据^ 输出到信道估计器 207A、 207B、 ...207N中进 行信道估计, 并将每个天线上所有 个移动设备的信道估计/ ^...,/^输 出到权值估计器 208中。权值估计器 208可根据固定波束方法、 最大功 率方法、 最大信干比方法或者其它自适应算法中的任意一种计算所有 移动设备的波束形成权值 然后信道估计 h , ,hN、 波束形成权 值 ^以及接收数据 …, 被输出到信号处理器 209 中, 进行加权联 合检测, 以获得每个移动设备的数据。
图 3给出了图 2所示基站的信号处理器 209的示意图。 如图 3所示, 信号处理器 209包括: 用于生成复合信道冲击响应的第一生成器 2092、 用 于生成加权复合信道冲击响应的第二生成器 2093、用于生成系统矩阵的第 三生成器 2094、用于生成系统矩阵的逆矩阵的第四生成器 2095、用于对接 收数据 … ,, 进行加权的数据加权器 2096、匹配滤波器 2097以及用于生成 移动设备的数据的第五生成器 2098。
信道估计器 207输出的信道估计 输入到第一生成器 2092中, 与每个移动设备各自的扩频扰码进行卷积运算, 生成各自的复合信道冲击 响 b i = i,...,N,k = \,...,K。 然后, 复合信道冲击响应^在第二生成器 2093 中采用来自权值估计器 208的波束形成权值 A '进行加权, 产生加权 复合信道冲击响应 , = 1, ..., = 1, ... , 。第三生成器 2094利用加权复合信 道冲击响应 生成系统矩阵 , 系统矩阵 )7,...,^^)7^ , 其中, 是 由 , m, t = i,..., 組成的 Toeplitz矩阵。 然后在第四生成器 2095中生成 系统矩阵^ (的逆矩阵 04^4)-'。 数据加权器 2096将来自射频收发信机 203 的接收数据 ,..., 采用权值估计器 208输出的波束形成权值 进行 加权, 生成加权后的接收数据, 并将其排列成向量 。 第三生成器 2094输 出系统矩阵^ (和数据加权器 2096输出接收数据向量 F到匹配滤波器 2097 中进行匹配滤波, 并输出匹配滤波 的结果到第五生成器 2098。 在第五 生成器 2098中, 采用最小二乘算法或最大似然算法或者最小均方差算法, 生成每个移动设备的数据 输出。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 采用本实施例的基站, 可以实现加权联合检 测, 减小由于移动设备的信号同步不太好和信道估计误差所造成的联 合检测性能降低的影响, 提高联合检测的性能。

Claims (1)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用于具有天线阵列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 于, 包括:
    对每个移动设备到天线阵列的每个天线的信道进行估计;
    估计每个移动设备的波束成形权值;
    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加权, 获得每个移动设备波束成形后的数据; 利用所述波束成形后的数据, 联合检测出每个移动设备的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估计每个 移动设备的波束成形权值的步骤采用固定波束搜索方法、 最大功率方法、 最大信干比方法或者自适应权值估计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实现。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检测 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利用所述信道估计与移动设备的扩频扰码生成每个移动设备的复合信 道冲击响应;
    对所述复合信道冲击响应进行加权;
    才艮据所述加权复合信道沖击响应和所述每个移动设备波束成形后的数 据, 检测出每个移动设备的数据。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出每 个移动设备的数据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利用加权复合信道沖击响应构成系统矩阵 ^ = )r, ...,( )r , 其中, 是由加权复合信道冲击响应 , m, ^ 1,..., 组成的1^ 1^矩阵, ^fi:是 移动设备的总数;
    将所述每个设备波束成形后的数据排列成向量 F = ,..., ;f, 假设所 有移动设备的数据组成的向量为 rf, 则系统方程为 r = Ad + n
    如果《是方差为。 的高斯白噪声, 那么 = (ΑΗΑ)-ι ΑΗΐ;
    如果 是独立同分布的, 那么 = (AHA + σΙΐγι ΑΗν。
    5. 一种实现权利要求 1至 4任一所述的联合检测方法的基站, 包括: 天线阵列, 用于接收移动设备发射的信号;
    射频收发信机, 用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采样下变频;
    基带处理器, 用于对采样数据进行基带处理;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带处理器进一步包括:
    信道估计器, 用于对每个移动设备到每个天线的信道进行估计; 权值估计器,用于根据估计的信道估计每个移动设备的波束成形权值; 信号处理器, 用于进行联合检测, 获得每个移动设备的数据。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处理器进一步 包括:
    第一生成器, 用于对所述信道估计值进行卷积运算, 生成复合信道冲 击响应;
    第二生成器, 用于对所述复合信道冲击响应采用所述波束成形权值进 行加权, 生成加权复合信道冲击响应;
    第三生成器 , 用于利用所述加权复合信道冲击响应生成系统矩阵; 第四生成器, 用于生成所述系统矩阵的逆矩阵;
    数据加权器, 用于对所述采样数据采用所述波束成形权值进行加权; 匹配滤波器,用于对所述系统矩阵和所述加权后的数据进行匹配滤波; 第五生成器, 用于根据所述逆矩阵和所述匹配滤波结果, 生成每个移 动设备的数据。
CN2004800441526A 2004-12-31 2004-12-31 用于具有天线阵列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联合检测方法及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63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4/001583 WO2006069488A1 (fr) 2004-12-31 2004-12-31 Procede de detection par combinaison pour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a reseau d'antenn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6318A true CN101036318A (zh) 2007-09-12
CN101036318B CN101036318B (zh) 2011-07-06

Family

ID=36614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4415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6318B (zh) 2004-12-31 2004-12-31 用于具有天线阵列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联合检测方法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560088B2 (zh)
KR (1) KR100992432B1 (zh)
CN (1) CN101036318B (zh)
HK (1) HK1099613A1 (zh)
WO (1) WO200606948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05989A1 (zh) * 2008-02-28 2009-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470052A (zh) * 2015-08-14 2017-03-0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动态波束形成方法和使用所述方法的基站和用户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8515B (zh) 2015-10-29 2020-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8336944B (zh) * 2024-04-14 2024-11-29 智核奇点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KR102742405B1 (ko) * 2024-05-09 2024-12-16 주식회사 아고스 드론 신호의 탐지 및 식별 성능을 향상시킨 설계구조를 갖는 rf 스캐너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8718B1 (en) * 1998-08-21 2001-02-1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in a mixed-rat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1203619A (ja) * 2000-01-19 2001-07-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6370182B2 (en) * 2000-02-10 2002-04-09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Integrated beamforming/rake/mud CDMA receiver architecture
CN1167218C (zh) * 2001-10-23 2004-09-15 北京邮电大学 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的接收机结构及其方法
JP4316500B2 (ja) * 2002-07-19 2009-08-19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受信ダイバーシティを用いるブロック送信のためのグループ単位連続干渉キャンセル
CN1170389C (zh) * 2002-11-13 2004-10-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在联合检测系统中应用长小区化码的方法
CN100576772C (zh) * 2002-12-27 2009-12-30 Nxp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智能天线的移动终端及其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05989A1 (zh) * 2008-02-28 2009-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8576691B2 (en) 2008-02-28 2013-11-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osstalk channel estimation
US8614939B2 (en) 2008-02-28 2013-12-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osstalk channel estimation
US8824264B2 (en) 2008-02-28 2014-09-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hannel estimation
CN106470052A (zh) * 2015-08-14 2017-03-0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动态波束形成方法和使用所述方法的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6470052B (zh) * 2015-08-14 2019-10-2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动态波束形成方法和使用所述方法的基站和用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60088B2 (ja) 2010-10-13
HK1099613A1 (en) 2007-08-17
KR20070104570A (ko) 2007-10-26
KR100992432B1 (ko) 2010-11-08
JP2008526142A (ja) 2008-07-17
CN101036318B (zh) 2011-07-06
WO2006069488A1 (fr) 200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3591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信号を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無線送受信ユニット
KR101256695B1 (ko) 일반화된 레이크 수신을 통한 적응형 타이밍 회복
US758372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an advanced MIMO receiver that includes a signal-plus-residual interference (SPRI) detector
KR100795824B1 (ko) 안테나 어레이를 구비한 통신시스템에서 다이버시티이득을 얻기 위한 신호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JP4666150B2 (ja) Mimo受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030142762A1 (en) Wireless recei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space-cover-time equalization
EP1107468A2 (e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WO2006092090A1 (en) A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realizing smart antenna in wcdma system
US7310394B2 (en) LMMSE-based RAKE receiver with channel tap assignment
JP4128199B2 (ja) タイムスロット付きcdma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マルチコードセットチャネル推定方法
CN100382450C (zh) 一种阵列天线中信道估计后处理的方法
US8913700B1 (en) High-performance diagonal loading for MMSE equalization
JP3808311B2 (ja) 受信方法及び受信機
JP4560088B2 (ja) アンテナアレーを有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ジョイント検出方法及び基地局
WO2009031964A2 (en) Efficient computation of soft scaling factors for linear multi-user detector
WO2007095775A1 (fr) Procédé et système d'évaluation de canal au moyen d'une antenne réseau
JP4382102B2 (ja)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無線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受信方法
WO2002043270A2 (en) Determinant-based synchronization techniques and systems
Chen et al. A RAKE receiver design for WCDMA FDD uplink with an RLS-based adaptive beamforming scheme
US776079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joint channel equalization
Shi et al. Downlink joint detection for TD-SCDMA systems: SNR estimation and active codes detection
CN1481099A (zh) 匹配滤波器组码分多址多径信号波达方向估计方法和装置
WO2006079253A1 (fr) Procede de traitement de bande de base base sur un double echantillonnage
Borgo et al. A novel low complexity space-time receiver for MIMO systems based on beamforming and partial SI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996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0912

Assignee: SANECHIPS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ZTE Corp.

Contract record no.: 201544002031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combination detec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ntenna array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06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1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