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036199A - 导电性油墨 - Google Patents

导电性油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6199A
CN101036199A CN 200580034046 CN200580034046A CN101036199A CN 101036199 A CN101036199 A CN 101036199A CN 200580034046 CN200580034046 CN 200580034046 CN 200580034046 A CN200580034046 A CN 200580034046A CN 101036199 A CN101036199 A CN 1010361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ink
powder
ink
surface tension
nick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8003404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郡山洋一
尾形纯和
穴井圭
泽本裕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Mining and Sme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Mining and Sme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Mining and Sme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Mining and Smel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36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61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玻璃基板等的各种基材的附着性优异、并且可形成精细配线或电极的导电性金属油墨。同时,提供能够以喷墨方式等使用的导电性油墨。为了达成该目的,采用一种导电性油墨,其含有溶剂、金属粉、附着性增强剂,其特征在于,上述附着性增强剂选自由硅烷偶合剂、钛偶合剂、锆偶合剂、铝偶合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另外,通过使用表面张力调节剂将上述溶剂的表面张力调整为15mN/m~50mN/m,使该导电性油墨成为适用于喷墨方式等的导电性油墨。

Description

导电性油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导电性金属油墨的电路形成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能够在低温下在陶瓷基板、玻璃基板、及以聚酰亚胺基板为代表的树脂基板等上,形成高密度的金属配线或电极的金属油墨及其制造方法。同时,涉及可以通过喷墨方式等描绘电路形状并使其固化从而在基板上形成电路的导电性油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各种基板上形成电路图案的方法,有如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利用照相平版印刷影印或蚀刻的方法或丝网印刷方法。作为以往的方法,蚀刻加工覆铜层压板的铜箔使其形成电路图案的方法,或将金属粉与溶剂或树脂混炼成膏(paste)状的导电性膏通过丝网印刷在基板表面上直接形成配线或电极图案的方法,已广泛普及。如上所述,将金属粉加工成膏(以下,简称为导电性膏)或油墨(以下,简称为导电性油墨),通过转用丝网印刷方法等的技术在基板表面上直接形成电路的方法,与蚀刻加工覆铜层压板的铜箔形成电路的蚀刻方法相比,因其工序少、可显著地降低生产成本,而已广泛普及。
此外,近年来,以携带情报器或TV为代表的薄型显示器内部的导电性电路图案,逐年高密度化,不但开始研究配线宽度为40μm以下的区域,而且研究通过低温烧结在柔性树脂基板上形成电路图案的技术。在通常使用的通过丝网印刷形成的电路图案中,不断线、且配线形状优异的线宽为100μm左右,但是,在更精细区域、特别是线宽为40μm以下的区域中,则难以形成实质性的配线。另外,作为通过低温烧结在各种各样的基板上形成电路图案的技术,已有如专利文献3所示的含有银纳米粒子的银油墨。
另一方面,关于将金属粉与大量的有机溶剂以及树脂类混合的液体状膏(以下称为导电性金属油墨),作为利用点胶机(dispenser)涂布法或如专利文献4所述的喷墨印刷技术的形成极精细电路图案的原料,提出了各种的导电性金属油墨,但是,由于与各种基板的附着强度依赖于有机树脂类,因此,通常用于形成低电阻的配线或电极时的使用氢或氮的还原烧结的工序中,由于有机树脂成分的分解而发生的气体易于产生微小的裂缝,且由此而使配线或电极的体积密度变低,其结果是难以形成低电阻电路。
另外,作为导电性油墨的组成,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水性镍浆,以及含有该水性镍浆和粘结剂的导电性膏。所述水性镍浆,含有水、在各个微粒镍粉的粉粒表面上固着有不溶性无机氧化物的镍微粒粉末、聚丙烯酸和其酯或其盐、及有机基团取代的氢氧化铵。该水性镍浆,是高浓度的镍微粒粉末不再凝聚、且稳定地分散的水性镍浆,虽然以制作层压陶瓷电容器的内部电极为代表的、通过高温烧结煅烧金属粉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近年来于低温下在各种基板上形成电路的用途中,由于与基板的附着强度实质上是零,因此存在着不能形成电路的问题。
另外,使用喷墨印刷技术形成极精细电路图案时,因为不具有适合印刷的表面张力,因此要通过连续印刷形成电路时,油墨容易堵塞喷嘴,且导致在目的印刷位置上不着油墨的现象,因此,实质上难以通过工业上的连续印刷形成电路。另外,因为不含有赋予与基板的附着强度的粘结剂,即使暂时通过印刷工序能够在基板上印刷,由于与基板的附着强度实质上为零,因此,在以制作层压陶瓷电容器的内部电极为代表的高温烧结而煅烧金属粉等的用途以外,实质上难以形成电路。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9-2466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平8-18190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开2002-334618号公报
专利文献4:JP特开2002-324966号公报
专利文献5:JP特开2002-3172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中可以理解,为了在低温下形成上述精细电路,研究了采用导电性金属油墨的点胶机涂布法或喷墨印刷方法,但是,存在着与各种基材的附着强度低、或者根本得不到附着性的问题。其结果是也不能使用于喷墨法。
在以往的导电性金属油墨中,作为用于提高与基材的附着性的粘结剂使用了有机树脂成分,因此在陶瓷、玻璃、聚酰亚胺等的树脂基板上印刷电路,在300℃以下的低温进行还原烧结时,其所含有的树脂成分由于受热或受到还原性气体的影响产生分解而气化,其结果是不能具有与各种基材的高的附着强度。
如上所述,要求导电性油墨与基板的附着性优异并且可形成精细配线或电极。同时,要求该导电性油墨为使用喷墨装置及点胶机装置在基板上印刷极精细的配线或电极、且在形成电路时能够连续印刷的导电性油墨,更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所描绘的电路等与基板的附着性。
解决课题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人进行悉心研究的结果,发现若是含有溶剂、金属粉、附着性增强剂的导电性油墨,则可达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的基本组成为含有溶剂、金属粉、附着性增强剂,其特征在于,上述附着性增强剂选自由硅烷偶合剂、钛偶合剂、锆偶合剂、铝偶合剂所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另外,通过使用表面张力调节剂将上述溶剂的表面张力调整为15mN/m~50mN/m的范围,以使导电性油墨成为适合于喷墨印刷机用途的导电性油墨。
此外,优选上述表面张力调节剂为将选自由常压下的沸点为100℃~300℃的醇、二醇所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加以组合而成的表面张力调节剂。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中,优选上述溶剂为选自由常压下的沸点为300℃以下的水、醇类、饱和烃类所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中,优选上述金属粉选自镍粉、银粉、金粉、铂粉、铜粉、钯粉,并且该金属粉的一次粒子直径为500nm以下。
此外,考虑到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在喷墨印刷机中的应用,优选上述金属粉中含有的凝聚的颗粒的最大粒子直径为0.8μm以下。
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中,优选上述金属粉为在该粉粒表面上附着有不溶性无机氧化物的镀无机氧化物镍粉。
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中,优选上述镀无机氧化物镍粉的不溶性无机氧化物为含有选自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以及氧化钛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氧化物。
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中,优选作为分散剂添加将选自(a)聚丙烯酸、其酯或其盐;(b)有机基团取代的氢氧化铵以及(c)含有羟基的胺化合物的(a)~(c)中的任意组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加以组合的而成的物质。
另外,考虑到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在喷墨印刷机中的应用,优选其在25℃时的粘度为60cP以下。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是与包括玻璃基板在内的各种基材的附着性优异,并且可形成精细配线或电极的导电性金属油墨,对于以不同的元素形成的电路等的附着性也优异。因此,该导电性油墨可适用于在TFT面板中使用的玻璃基板、ITO透明电极表面、用银膏形成的电路表面等上形成保护电极或保护被膜等。另外,本发明的导电性膜还适用于,采用点胶机涂布方式或喷墨印刷方式形成正确且精细的配线或电极中。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案
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含有溶剂、金属粉、附着性增强剂。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作为附着性增强剂使用选自由硅烷偶合剂、钛偶合剂、锆偶合剂、铝偶合剂所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加以组合的物质。
这里所说的附着性增强剂是指使用选自由硅烷偶合剂、钛偶合剂、锆偶合剂、铝偶合剂所组成的组中的物质。此时,不仅可以只使用从上述组中选择出的一种成分,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组合。即,通过含有多种成分,可控制与进行电路等的形成的基板性质相符合的附着性。
这里所说的硅烷偶合剂,优选为乙烯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三乙氧基硅烷、3-三乙氧基硅烷基-N-(1,3-二甲基-亚丁基)丙基胺、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乙基苄基)-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盐酸盐、3-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双(三乙氧基硅烷基丙基)四硫化物、3-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氨烷、己基三甲氧基硅烷、癸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任意的硅烷偶合剂。其中,从能够与基板的附着性稳定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发挥稳定的性能的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这里所说的钛偶合剂,优选为四异丙基钛酸酯、四正丁基钛酸酯、丁基钛酸酯二聚物、四(2-乙基己基)钛酸酯、四甲基钛酸酯、乙酰丙酮钛、四乙酰丙酮钛、钛乙基乙酰乙酸酯、钛辛烷二油酯、乳酸钛(チタンラクテ一ト)、钛三乙醇胺化合物、聚羟基钛硬脂酸酯中的任意的钛硅烷偶合剂。其中,从能够与基板的附着性稳定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发挥稳定性能的四异丙基钛酸酯、四正丁基钛酸酯、乳酸钛等。
这里所说的锆偶合剂,优选为正丙酸锆(ジルコニウムノルマルプロピレ一ト)、正丁酸锆、四乙酰丙酮锆、单乙酰丙酮锆、双乙酰丙酮锆、锆单乙基乙酰乙酸酯、锆乙酰丙酮双乙基乙酰乙酸酯、乙酸锆、单硬脂酸锆中的任意的锆偶合剂。其中,从能够与基板的附着性稳定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发挥稳定的性能的正丙酸锆、正丁酸锆、四乙酰丙酮锆、单乙酰丙酮锆、双乙酰丙酮锆、锆单乙基乙酰乙酸酯、锆乙酰丙酮双乙基乙酰乙酸酯、乙酸锆。
这里所说的铝偶合剂,优选为异丙氧基铝、单仲丁氧基铝二异丙酸酯、仲丁酸铝、乙酸铝、乙基乙酰乙酸铝二异丙酸酯、铝三(乙基乙酰乙酸酯)、烷基乙酰乙酸铝二异丙酸酯、铝单乙酰丙酮双(乙基乙酰乙酸酯)、铝三(乙酰丙酮酯)、铝单异丙氧基单油醇基乙基乙酰乙酸酯、环状氧化铝异丙酸酯、环状氧化铝辛酸酯、环状氧化铝硬脂酸酯中的任意的铝偶合剂。其中,从能够与基板的附着性稳定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发挥稳定的性能的乙基乙酰乙酸铝二异丙酸酯、铝三(乙基乙酰乙酸酯)、烷基乙酰乙酸铝二异丙酸酯、铝单乙酰丙酮双(乙基乙酰乙酸酯)、铝三(乙酰丙酮酯)。
接下来,对溶剂进行说明。本发明中所说的溶剂,可广泛使用水、有机溶剂等,并至少与上述附着性增强剂具有相溶性,其只要能够调制出规定的膏粘度等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定。因此,如果要限定,则为由常压下的沸点为300℃以下的水、醇类、饱和烃类所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加以组合的物质。
这里,限定为“常压下的沸点为300℃以下”,是因为在沸点超过300℃的温度区域时,与利用以有机树脂成分作为粘结剂树脂的导电性油墨在还原烧结工序中引起粘结剂树脂分解而汽化一样,在高温下溶剂产生气化,因而不能形成致密的电极,其结果是,不能发挥与各种基材的高的附着强度。
使用水作为溶剂时,是具有离子交换水、蒸馏水等程度的纯度的水,而不包括自来水等的纯度的水。
作为溶剂使用醇类时,优选使用选自1-丙醇、1-丁醇、1-戊醇、1-己醇、环己醇、1-庚醇、1-辛醇、1-壬醇、1-癸醇、环氧丙醇、苄醇、甲基环己醇、2-甲基-1-丁醇、3-甲基-2-丁醇、4-甲基-2-戊醇、异丙醇、2-乙基丁醇、2-乙基己醇、2-辛醇、萜品醇、二氢萜品醇、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2-正丁氧基乙醇、2-苯氧基乙醇、卡必醇、乙基卡必醇、正丁基卡必醇、二丙酮醇中的-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其中,更优选使用常压下的沸点为80℃以上并且在室温常压下难以气化的1-丁醇、1-辛醇、萜品醇、二氢萜品醇、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2-正丁氧基乙醇、二丙酮醇。
作为溶剂使用饱和烃类时,优选使用选自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其中,更优选使用癸烷、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这是因为它们在常压下的沸点为300℃以下并且在蒸汽压低的室温下难以气化,因而操作容易。
如上所述的导电性油墨,可通过使用表面张力调节剂来赋予最合适喷墨方式的表面张力。即,通过将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的表面张力调整为15mN/m~50mN/m的范围,容易用喷墨法、点胶机法形成电路等。因此,后述的表面张力调节剂的添加量为,添加各种助剂使导电性油墨的表面张力调整为15mN/m~50mN/m,优选调整为20mN/m~40mN/m的量。如果导电性油墨的表面张力超出上述范围,则产生不能从喷墨喷嘴喷出导电性油墨、或者即使能够从喷嘴喷出也从目的印刷位置上错位、或者不能连续印刷等的现象。因此,通过将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的表面张力调整到适于使用喷墨法的上述范围内,可使用喷墨装置形成精细电路配线等。
考虑到上述导电性油墨的表面张力时,有溶剂与表面张力调节剂的组合的问题。因此,首先对考虑调节表面张力时的溶剂进行描述。考虑到调整表面张力时的溶剂,既可只有有机溶剂也可含有水。使用水作为溶剂时,可使用具有离子交换水、蒸馏水等的纯度的水,不包括自来水等的纯度的水。
此外,溶剂中混合水和有机溶剂等使用时,至少为与上述水、分散剂、附着性增强剂具有相溶性,且只要能够调制出规定的油墨粘度,则没有特别的限定。此时,当水为100重量份时,混合3重量份~5000重量份左右的有机溶剂等,仔细调整导电性油墨的粘度,金属粉的分散性等。特别地,要求考虑到与使用的金属粉种类的组合而选择使用。因此,如果限定该有机溶剂等,则为由常压下的沸点为100℃~300℃的水、醇类、二醇类所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加以组合的物质。
这里限定为“常压下的沸点为100℃~300℃”,是因为在沸点超过300℃的温度区域时,与利用以有机树脂成分作为粘结剂树脂的导电性油墨在还原烧结工序中引起粘结剂树脂分解而汽化一样,在高温下溶剂产生气化,因而不能形成致密的电极,其结果是,不能发挥与各种基材的高的附着强度。此外,设定为100℃以上,是因为该温度为在水的沸点以上,能够选择对必然包含在溶剂中的水的去除确实可行的加热温度范围的缘故。
作为溶剂使用醇类时,优选使用选自1-丁醇、1-戊醇、环氧丙醇、苄醇、3-甲基-2-丁醇、4-甲基-2-戊醇、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2-正丁氧基乙醇、2-苯氧基乙醇、卡必醇、乙基卡必醇、正丁基卡必醇、二丙酮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物。其中,更优选使用常压下的沸点为100℃以上并且在室温常压下难以气化的1-丁醇、1-戊醇、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2-正丁氧基乙醇、2-苯氧基乙醇、二丙酮醇。
作为溶剂使用二醇类时,优选使用选自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丙二醇、三甲撑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戊撑二醇、己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物。其中,更优选使用常温下的粘度为100cp以下的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三甲撑二醇。若粘度过高,则难以调整至适合点胶机方法或喷墨方法的粘度。
此外,上述表面张力调节剂,使用表面张力为40mN/m以下的添加剂。当使用具有上述表面张力的表面张力调节剂时,最容易调整为适合于在喷墨装置中使用的油墨的表面张力,符合喷墨装置设计的粘度调整可变得简单并且容易。可形成精细的配线电路。这里所说的表面张力调节剂,优选使用由表面张力为40mN/m以下、25℃下的粘度为100cp以下的、也可以作为溶剂使用的醇、二醇所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加以组合的物质。
该表面张力调节剂中,作为表面张力在40mN/m以下、且25℃下的粘度为100cp以下的醇,例如,可举出1-丁醇、1-戊醇、4-甲基-2-戊醇、2-乙氧基乙醇、2-正丁氧基乙醇、正丁基卡必醇等。本发明中,从维持导电性油墨的长期的品质稳定形方面来看,优选使用上述表面张力调节剂中的2-正丁氧基乙醇或1-丁醇。
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中,配合的表面张力调节剂的量设定为适宜调整导电性油墨的表面张力的量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一般在导电性油墨中,通常为1重量%~50重量%,优选为3重量%~30重量%。表面张力调节剂的量不足1重量%时,不能调整表面张力。另外,若表面张力调节剂添加量为50重量%以上时,添加表面张力调节剂前后,导电性油墨中含有的微粒金属粉的分散形式发生很大变化,其结果是微粒金属粉开始凝聚,阻碍了导电性油墨中最为重要的微粒金属粉的均匀分散,因而不能作为导电性油墨使用。
而且,这里所说的金属粉,对其粒径、分散性等的粉体特性没有特别的限定,粉粒形状包含球状、片状、具有表面涂料层的粉粒的全部的概念。但是,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主要是以在电子材料的电路形成中使用作为前提。因此,想到从电子材料用途中经常使用的镍粉、银粉、金粉、铂粉、铜粉、钯粉中选择,并且其金属粉的一次粒子直径为500nm以下。
进一步地,考虑到在喷墨方式中使用,因而,优选其平均一次粒子直径为500nm以下。如果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超过500nm,则导电性油墨极其容易堵塞喷墨喷嘴,难以连续印刷。即使可以印刷,也因为所形成的配线或电极的膜厚过厚,而不能成为作为目的的精细配线。
进一步说,根据形成的电路的精细化程度,适当地选择具有合适的一次粒径的微粒金属粉即可。但是,从微粒金属粉的概念出发,通常在3nm~500nm,优选在5nm~200nm,进一步优选在10nm~150nm的范围中选择使用。当微粒金属粉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不足3nm时,目前不能确立其制造方法,不能通过试验来验证。而另一方面,当平均一次粒径超过500nm,则难以形成作为目的的宽度为40μm以下的配线或电极,而且形成的配线或电极的膜厚过厚,因此不合适。作为倾向,微粒金属粉的粉粒的平均一次粒径越精细,引起喷墨喷嘴的堵塞的可能性越低,越适于精细电路的形成。本发明中的平均一次粒子直径,是指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时,观察视野中包含的最低200个粉粒的粒子直径,通过累计平均上述粒径而求出的粒径。
虽然微粒金属粉的平均一次粒径小,会成为所谓的细粉粒的根据,但是,即使是微粒,导电性油墨中的粉粒之间也进行凝聚,若二次结构体的粒径变大,则还是容易引起喷墨喷嘴的堵塞。因此,将导电性油墨中作为微粒金属粉的二次结构体的凝聚颗粒,控制为不引起喷墨喷嘴堵塞的大小是必要的,该大小已在实验中得到了确认,即如果将凝聚颗粒的最大粒径调整为0.8μm以下时,则几乎能够确实防止喷墨喷嘴的堵塞。另外,作为该凝聚颗粒的确认方法则使用激光粒度分布测定装置。
另外,考虑到作为导电性油墨的经时变化、烧结特性等时,可使用用油酸或硬脂酸等进行过表面处理的金属粉或粉粒表面上附着规定的氧化物的镀氧化物粉等,只要考虑到导电性油墨中要求具备的特性来选择使用即可。其中,考虑到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中使用镍粉,因而优选在该粉粒表面上附着有不溶性无机氧化物的镀无机氧化物镍粉。
另外,在镀无机氧化物镍粉的粉粒表面上附着的不溶性无机氧化物中,可以使用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钛酸钯、锆酸钙等,其中,优选使用含有选自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及氧化钛所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的氧化物。其中,由于二氧化硅特别易于在镍粉的粉粒表面上稳定的附着而更为优选。
镍粉的粉粒表面上形成不溶性无机氧化物层时,可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可采用通过将镍粉与粉状的不溶性无机氧化物与介质(类似于氧化锆珠的物质)投入混合搅拌机中搅拌,在镍粉的粉粒表面固着不溶性无机氧化物的方法。
另外,作为在镍粉的粉粒表面上附着不溶性无机氧化物的方法,可采用在水中分散镍粉及不溶性无机氧化物后,通过干燥处理,除去水分,使不溶性无机氧化物在镍粉粉粒表面附着的方法。此时,优选不溶性无机氧化物的平均一次粒径为构成镍粉的粉粒的平均一次粒径的0.2倍以下,优选为0.15倍以下。镍粉粉粒表面的不溶性无机氧化物粉粒的附着性,具有不溶性无机氧化物粉粒的粒径越小越均匀地进行附着的倾向。
本发明中使用镀氧化物镍粉时,镍微粒表面上附着的不溶性无机氧化物的量,当镍的重量作为100重量%时,通常为0.05重量%~10重量%、优选为0.1重量%~5重量%,更优选为0.5重量%~2重量%。当不溶性无机氧化物的量不足0.05重量%时,得不到作为设置氧化物镀层意义的导电性油墨的长寿命化。此外,当不溶性无机氧化物的量超过10重量%时,氧化物镀层变厚,在粉粒表面上形成不均匀的镀层,粉粒表面失去光滑性,引起不想要的粘度。上述更合适的范围,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更加确实的达成上述的上限值及下限值所具有的意义。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镀氧化物镍粉,即使导电性油墨中高浓度地含有镍粉,也可有效地防止再凝聚,因此可实现导电性油墨的长寿命化。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中,特别是镍油墨中,根据需要优选添加分散剂。作为该分散剂,优选添加选自(a)聚丙烯酸、其酯或其盐;(b)有机基团取代的氢氧化铵以及(c)含有羟基的胺化合物的(a)~(c)中的任一组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加以组合的物质。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a)聚丙烯酸、其酯或其盐,例如,可举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铵,其中,因为聚丙烯酸铵在金属粒子表面上配位容易,同时,配位的聚丙烯酸铵通过电排斥以及立体阻碍效果来抑制在溶剂中的金属粒子的凝聚,故为优选。本发明中(a)可使用上述物质中的单独一种或两种以上加以组合的物质。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b)有机基团取代氢氧化铵,例如,可举出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四丁基氢氧化胺等的烷基取代氢氧化铵、三甲基苯基氢氧化铵、苄基三甲基氢氧化铵等的烷基取代芳基取代氢氧化铵,其中,因为烷基取代氢氧化铵在金属粒子上配位容易,同时,电排斥力高而优选。本发明的(b)可以使用上述的物质中的单独一种或两种以上加以组合的物质。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c)含有羟基的胺化合物,例如,可举出,链烷醇胺,其中,二甲醇胺、二乙醇胺、二丙醇胺等的二链烷醇胺与金属粒子的润湿性优异而优选,另外,由于二乙醇胺最易于抑制金属粒子的经时凝聚,故更为优选。本发明中的(c)可以使用上述物质中的单独一种或两种以上加以组合的物质。
本发明中,通过在导电性镍油墨中添加上述分散剂,防止油墨中的镍粉粉粒的再凝聚。本发明中使用的分散剂,是上述(a)~(c)中的至少一种即可,其中,如果并用(a)以及(c),则能够使镍粉更加稳定地分散,故为优选。
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中存在“聚丙烯酸、其酯或其盐”时,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金属粉,“聚丙烯酸、其酯或其盐”的量通常为0.05重量份~5重量份,优选为0.1重量份~2重量份,此时不伤害油墨对于基材的附着性,并且油墨的寿命最长。
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中存在“有机基团取代氢氧化铵”时,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金属粉,“有机基团取代氢氧化铵”的量通常为0.01重量份~5重量份,优选为0.05重量份~1重量份,此时不伤害油墨对于基材的附着性,油墨的寿命最长。
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中存在“含有羟基的胺化合物”时,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镍,“含有羟基的胺化合物”的量通常为0.5重量份~20重量份,优选为5重量份~15重量份,此时不伤害油墨对于基材的附着性,油墨的寿命最长。
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中使用组合分散剂的情形下,在存在“聚丙烯酸、其酯或其盐”以及“有机基团取代氢氧化铵”时,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丙烯酸、其酯或其盐”,“有机基团取代氢氧化铵”的量通常为1重量份~30重量份,优选为5重量份~20重量份,此时不伤害油墨对于基材的附着性,油墨的寿命最长。
对于导电性油墨的粘度进行说明。本发明为了使喷墨法或点胶机法的电路形成等变得更容易,优选导电性油墨在25℃下的粘度为60cp以下。本发明的粘度调整,通过最适当地配合上述溶剂、分散剂、镀氧化物金属粉而达成。本发明中不记载粘度的下限值,是因为各金属的导电性油墨用于电路形成时所使用的场所以及目的不同,所希望的配线、电极尺寸以及其形状也不同。如果25℃的粘度超过60cp,则即使想要利用喷墨法或点胶机法形成精细的配线或电极,由于导电性油墨的粘度高于从喷嘴喷出导电性油墨的能量以上,因此,难以稳定地从喷嘴喷出导电性油墨的液滴。当25℃的粘度为60cp以下时,通过试验可知能够用喷墨法或点胶机法形成精细的配线或电极。
以下,示出了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解释。首先,在实施例1~4中,记载了主要用于评价基材与形成的导电膜的附着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镍粉)
该实施例中,使用镀氧化物镍粉作为镍粉。该镀氧化物镍粉的制造方法,如下所示。
往容量为20L的容器中注入10L纯水,一边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一边慢慢添加4000g镍粉(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制造,NN-100,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00nm),搅拌20分钟后,往其中添加200g、20重量%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スノ一テツクス0,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0nm),继续搅拌20分钟得到分散液。
接下来,为了使胶体二氧化硅均匀地掺混在该分散液中的镍粉中,使用高速乳化分散机T.K.filmix(特殊机化工业社制造)进行连续的混合处理,得到胶体二氧化硅均匀地掺混在镍中状态的浆液。接下来,使用真空干燥机,在真空度为50Torr以下,干燥机内的温度为120℃的条件下干燥该浆液24小时,得到在镍粉的粒子表面上固着二氧化硅的干燥粉末。接下来,使用亨舍尔搅拌机(Henschel mixer)(三井矿山社制造)将该干燥粉末粉碎后,使用20μm的筛网进行分级筛分除去粗大的粒子。接下来,为了提高通过20μm筛的粉末的镍粒子表面上存在的二氧化硅与镍粒子表面的附着性,进一步使用真空干燥机在真空干燥度为10Torr以下,干燥机内温度为150℃的条件下加热处理24小时,得到镀二氧化硅镍粉(以下,称为“镍粉A”)。该镍粉A为在镍微粒的粒子表面上附着二氧化硅的镍粉。
(分散剂)
往容量为1L的烧杯中添加380g的二乙醇胺(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44%的聚丙烯酸铵溶液(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45.6g以及13.4g、15%的四甲基铵溶液(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用电磁式搅拌器搅拌而制备分散剂(以下,称为分散剂A)。
(制备导电性油墨)
往容量为1L的容器中添加0.7L作为溶剂的纯水,一边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一边慢慢添加300g的镍粉A,然后添加40.3g的分散剂A,搅拌20分钟得到浆液。
接下来,使用高速乳化分散机T.K.filmix(特殊机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对该浆液进行连续的分散处理后,添加0.96L纯水得到镍浓度为15重量%的浆液。
接下来,用流过筒式(cartridge)过滤器(advantec东洋株式会社制造,MCP-JX-E10S,平均孔径为1μm以下)的方式除去该浆液中含有的1μm以上的粒子,进而为了除去0.8μm以上的粒子,用混合纤维素酯型滤膜过滤器A065A293C(advantec东洋株式会社制造,平均孔径为0.65μm)进行过滤,得到滤液(镍浆A)。
(制备导电性油墨)
往镍浆A中添加65.8g的作为附着性增强剂的乳酸钛(松本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TC-315),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30分钟,得到导电性油墨(导电性油墨A)。
(电极形成及其评价)
在长度为4cm的方形的无碱玻璃基板OA-10(日本电气硝子社制造)上,使用旋转涂布器以2000rpm的转速的条件涂布导电性油墨A。接下来,在氢含量为2容量%的氢-氦混合气体环境中,在300℃下对涂膜后的玻璃基板进行还原烧结2小时,在玻璃基板上形成镍电极膜。通过SEM观察测定的电极厚度约为1μm。用四探针电阻测定机ロレスタGP(三菱化学社制造)测定镍电极膜的比电阻、另外,按照JIS K 5600第5-6段,通过横切(cross cut)法评价与玻璃基板的附着性。测定的比电阻为3.8×10-3Ω·cm,附着性的评价为分类0,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另外,将上述镍电极膜在水中用超声波清洗10分钟,然后在丙酮中用超声波清洗10分钟,结果完全观察不到镍电极膜的剥离。
(精细电极的形成及评价)
在点胶机涂布装置(武藏工程社制造)上接合将喷嘴前端的内径加工成25μm的喷嘴,做成能够连续地涂布导电性油墨的状态。使用该装置在长度为4cm的方形的无碱玻璃基板OA-10(日本电气硝子社制造)上涂布导电性油墨A,形成镍电极膜。接下来,在氢含量为2容量%的氢-氦混合气体环境中,在300℃下对该玻璃基板进行还原烧结2小时,在玻璃基板上形成镍电极膜。用显微镜测定的电极的宽度约为40μm。另外,在水中用超声波清洗所得到的镍电极膜10分钟,然后在丙酮中用超声波清洗10分钟后,用显微镜观察时,完全观察不到镍电极膜的剥离。
实施例2
除使用氨基硅烷偶合剂KBE-903(信越化学社制造)代替乳酸钛以外,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导电性油墨(导电性油墨B),使用旋转涂布器得到镍电极膜。对于镍电极膜,与实施例1同样测定比电阻、评价附着性。比电阻为4.5×10-3Ω·cm,附着性的评价为分类0,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另外,在水中用超声波清洗上述镍电极膜10分钟,然后在丙酮中用超声波清洗10分钟,结果完全观察不到镍电极膜的剥离。接下来,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点胶机涂布法,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精细的镍电极膜。用显微镜测定的电极的宽度约为40μm。另外,在水中用超声波清洗所得到的镍电极膜10分钟,然后在丙酮中用超声波清洗10分钟后,用显微镜观察时,完全观察不到镍电极膜的剥离。
实施例3
除了将形成镍电极膜的基板换成附有ITO膜的玻璃基板(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制造,ITO膜厚度为0.2μm)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通过点胶机涂布法在附有ITO膜的玻璃基板上形成精细的镍电极膜。用显微镜测定的电极的宽度约为40μm。另外,在水中用超声波清洗得到的镍电极膜10分钟,然后在丙酮中用超声波清洗10分钟后,用显微镜观察时,完全观察不到镍电极膜的剥离。
实施例4
除了将形成镍电极膜的基板换成覆铜层压板(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制造,铜箔厚度为35μm)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通过点胶机涂布法在覆铜层压板上形成精细的镍电极膜。用显微镜测定的电极的宽度约为40μm。将所得到的镍电极膜在水中用超声波清洗10分钟,然后在丙酮中用超声波清洗10分钟后,用显微镜观察时,完全观察不到镍电极膜的剥离。
以下,记载的是对导电性油墨进行粘度调整,使用喷墨打印机形成电路,并进行评价的实施例5~实施例7。
实施例5
(微粒金属粉的制备)
该实施例中,作为微粒金属粉使用镀无机氧化物微粒镍粉。以下,对镀无机氧化物微粒镍粉的制备进行说明。往容量为20L的容器中注入10L纯水,一边以200rpm的搅拌速度进行搅拌,一边慢慢添加4000g镍粉(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制造,NN-100,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00nm),搅拌20分钟后,往其中添加200g、20重量%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スノ一テツクス0,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0nm),继续搅拌20分钟得到分散液。
接下来,为了使胶体二氧化硅均匀地掺混在该分散液中的镍粉中,使用高速乳化分散机T.K.filmix(特殊机化工业社制造)进行连续的混合处理,得到胶体二氧化硅均匀地掺混在镍中状态的浆液。接下来,使用真空干燥机,在真空度为50Torr以下,干燥机内的温度为120℃的条件下对该浆液进行24小时的干燥处理,得到在镍粉的粒子表面上固着二氧化硅的干燥粉末。接下来,使用亨舍尔搅拌机(Henschel mixer)(三井矿山株式会社制造)将该干燥粉末粉碎后,使用20μm的筛网进行分级筛分除去粗大的粒子。接下来,为了提高通过20μm筛的粉末的镍粒子表面上存在的二氧化硅与镍粒子表面的附着性,进一步使用真空干燥机在真空干燥度为10Torr以下,干燥机内温度为150℃的条件下加热处理24小时,得到镀二氧化硅镍粉(以下,称为“镍粉”)。该镍粉为在镍微粒的粒子表面上附着二氧化硅的镍粉。
(分散剂)
往容量为1L的烧杯中添加380g的二乙醇胺(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44%的聚丙烯酸铵溶液(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45.6g以及13.4g、15%的四甲基铵溶液(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用电磁式搅拌器搅拌而制备分散剂。
(制备水性镍浆)
往容量为1L的容器中添加0.7L作为溶剂的纯水,一边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一边慢慢添加300g上述镍粉,再添加40.3g分散剂,搅拌20分钟得到浆液。
接下来,使用高速乳化分散机T.K.filmix(特殊机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对该浆液进行连续的分散处理后,添加0.96L纯水得到镍浓度为15重量%的浆液。
接下来,用流过筒式(cartridge)过滤器(advantec东洋株式会社制造,MCP-JX-E10S,平均孔径为1μm以下)的方式除去该浆液中含有的1μm以上的粒子,进而为了除去0.8μm以上的粒子,用混合纤维素酯型滤膜过滤器A065A293C(advantec东洋株式会社制造,平均孔径为0.65μm)进行过滤,得到滤液(以下,称为“水性镍浆”)。
(制备导电性油墨)
在上述水性镍浆中,相对于滤液添加188.9g作为表面张力调节剂的2-正丁氧基乙醇(关东化学株式会社制造,表面张力为28.2mN/m),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30分钟,然后添加65.8g作为附着性增强剂的乳酸钛(松本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TC-315),再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30分钟,得到导电性油墨(以下,称为“导电性油墨A”)。用动态接触角测定装置(株式会社エ一·アンド·デイ社制造,DCA-100W)测定的该导电性油墨A的表面张力为32.5mN/m,用振动式粘度计(CBC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制造,VM-100A)测定的25℃时的粘度为10.8cP。
(印刷性的评价)
对于导电性油墨A,使用市售的喷墨印刷机(精工·爱普生社制造,PM-G700),在无碱玻璃基板OA-10(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上制作配线图案(电路宽度与电路的间隔为100μm、长度为2cm),其结果能够不堵塞喷墨喷嘴而印刷导电性油墨A。并且,可连续印刷50次以上。连续印刷50次后,为了确认喷嘴是否堵塞,实施了喷嘴检查图案的印刷,其结果未发现喷嘴的堵塞。另外,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所得到的配线图案时,在配线图案上观察不到断线或油墨的飞散,是良好的配线图案。
(导电性的评价)
接下来,用上述喷墨印刷机在长度为4cm的方形玻璃基板上,制作长度为3cm的方形的整膜,在氢含量为2容量%的氢-氦的混合气体环境中,在300℃下加热处理2小时,得到电极膜。用四探针电阻测定机ロレスタGP(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测定该电极膜的比电阻为1.8×10-3Ω·cm。
(附着性的评价)
接下来,按照JIS K 5600第5-6段,通过横切(cross cut)法评价上述制作的电极膜与玻璃基板的附着性。附着性的评价结果为分类0,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另外,将该电极膜在水中用超声波清洗10分钟,然后在丙酮中用超声波清洗10分钟,其结果完全观察不到镍电极膜的剥离。将上述的性能评价结果等,与其它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一起示于表1中。
实施例6
该实施例中,除了添加89.5g作为表面张力调节剂的1-丁醇(关东化学株式会社制造,表面张力为24.9mN/m)来代替2-正丁氧基乙醇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进行,得到导电性油墨(以下,称“导电性油墨B”)。该导电性油墨B的表面张力为41.8mN/m,25℃时的粘度为10.5cP。
以下,与实施例5同样进行,制作配线图案时,能够不堵塞喷墨喷嘴而印刷导电性油墨B。并且可连续印刷50次以上。
另外,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所得到的配线图案时,在配线图案上观察不到断线或油墨的飞散,是良好的配线图案。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电极膜,测定的比电阻为2.3×10-2Ω·cm。另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评价上述电极膜的附着性结果为分类0,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另外,将该电极膜在水中用超声波清洗10分钟,然后在丙酮中用超声波清洗10分钟,结果完全观察不到电极膜的剥离。将上述的性能评价结果等,与其它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一起示于表1中。
实施例7
该实施例中,作为微粒金属粉使用镀无机氧化物微粒银粉。以下对镀无机氧化物微粒银粉的制备进行说明。往容量为20L的容器中注入10L纯水,一边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一边慢慢添加4000g微粒银粉(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制造,平均一次粒子直径为0.3μm),搅拌20分钟后,往其中添加200g、20重量%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スノ一テツクス0,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0nm),继续搅拌20分钟得到分散液。
接下来,为了使胶体二氧化硅均匀地掺混在该分散液中的微粒银粉中,使用高速乳化分散机T.K.filmix进行连续的混合处理,得到胶体二氧化硅均匀地掺混在微粒银粉中状态的浆液。接下来,使用真空干燥机,在干燥机内的温度为50℃,真空度为50Torr以下的条件下对该浆液进行干燥处理24小时,得到在微粒银粉的粒子表面上固着二氧化硅的干燥粉末。接下来,使用亨舍尔搅拌机(三井矿山株式会社制造)将该干燥粉末粉碎后,使用20μm的筛网进行分级筛分除去粗大的粒子。接下来,为了提高在通过20μm筛的粉末的银粒子表面上存在的二氧化硅与银粒子表面的附着性,进一步使用真空干燥机,在真空度为10Torr以下,干燥机内温度为70℃的条件下加热处理24小时,得到镀二氧化硅银粉(以下,称为“银粉”)。该银粉为在银微粒的粒子表面上附着二氧化硅的银粉。
往容量为1L的容器中添加0.7L作为溶剂的纯水,一边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一边慢慢添加300g上述银粉,再添加40.3g分散剂,搅拌20分钟得到浆液。
接下来,使用高速乳化分散机T.K.filmix(特殊机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对该浆液进行连续的分散处理后,添加0.96L纯水得到银浓度为15重量%的浆液。
接下来,用与实施例5同样的筒式过滤器以及混合纤维素酯型滤膜过滤器除去该浆液中含有的1μm以上的粒子,得到滤液(以下,称为“水性银浆”)。
然后,往上述水性银浆中,相对于滤液添加188.9g作为表面张力调节剂的2-正丁氧基乙醇,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30分钟,然后添加65.8g作为附着性增强剂的乳酸钛,然后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30分钟,得到导电性油墨(以下,称为“导电性油墨C”)。测定的该导电性油墨C的表面张力为34.8mN/m,25℃时的粘度为10.8cP。
以下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制作配线图案,结果能够不堵塞喷墨喷嘴而印刷导电性油墨C。并且,可连续印刷50次以上。
另外,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所得到的配线图案时,在配线图案上观察不到断线或油墨的飞散,是良好的配线图案。另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制作电极膜,测定的比电阻为3.5×10-4Ω·cm。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评价上述电极膜的附着性,附着性的评价结果为分类0,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另外,将该电极膜在水中用超声波清洗10分钟,然后在丙酮中用超声波清洗10分钟,结果完全观察不到电极膜的剥离。将上述的性能评价结果等,与其它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一起示于表1中。
比较例1
除了省略添加2-正丁氧基乙醇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得到导电性油墨D(以下,称为“导电性油墨D”)。另外,该导电性油墨D的表面张力为53.1mN/m,25℃时的粘度为10.4cP。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制作配线图案时,导电性油墨D在印刷5次后,堵塞喷墨喷嘴,不能进行连续印刷。另外,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配线图案时,在配线图案上观察到断线,不能得到良好的配线图案。
另外,试图与实施例5同样地制作电极膜,但是向玻璃基板的润湿性差,不能形成电极膜。将上述的性能评价结果等,与其它的实施例一起示于表1中。
表1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比较例1
金属粉
附着性增强剂 乳酸钛 乳酸钛 乳酸钛 乳酸钛
表面张力调节剂 2-正丁氧基乙醇 1-丁醇 2-正丁氧基乙醇
表面张力 mN/m 32.5 41.8 34.8 53.1
粘度 cP 10.8 10.5 10.8 10.4
喷墨印刷实验 喷墨喷嘴的堵塞
配线的断线
电极膜特性 电极膜的电阻值 1.8×10-3 2.3×10-2 3.5×10-4 不可制作电极膜
附着性(JIS K5600) 分类0 分类0 分类0 不可制作电极膜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是与各种基材的附着性优异,并且可形成精细配线或电极的导电性金属油墨。另外,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是可适用于使用喷墨方式或点胶机方式,在基板上形成精细配线或电极的用途的导电性油墨。即使使用喷墨方式等,该导电性金属油墨通过使用附着性增强剂等的添加剂,与各种基材的附着性优异,并且可形成精细配线或电极。因此,可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电路,或可在使用银膏或铜膏所形成的电路、或使用ITO的透明电极等上形成配线、电极或保护电路或保护被膜。因此,可用于液晶显示器等的制造过程。如上所述,在市场上还未出现可使用点胶机装置或喷墨装置印刷精细配线或电极、能够确保与各种基板的附着性的导电性油墨,从而使本发明的导电性油墨得到飞跃性的广泛使用。

Claims (10)

1.一种导电性油墨,其含有溶剂、金属粉、附着性增强剂,其特征在于,上述附着性增强剂为选自由硅烷偶合剂、钛偶合剂、锆偶合剂、铝偶合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油墨,其特征在于,使用表面张力调节剂将上述溶剂的表面张力调整为15mN/m~50m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性油墨,其中,上述表面张力调节剂为将选自由常压下的沸点为100℃~300℃的醇、二醇所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加以组合而成的表面张力调节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油墨,其特征在于,上述溶剂为选自由常压下的沸点为300℃以下的水、醇类、饱和烃类所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油墨,其中,上述金属粉选自镍粉、银粉、金粉、铂粉、铜粉、钯粉,并且该金属粉的一次粒子直径为500n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性油墨,其中,上述金属粉中含有的凝聚粒子的最大粒子直径为0.8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油墨,其中,上述金属粉为在其粉粒表面上附着有不溶性无机氧化物的镀无机氧化物镍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性油墨,其特征在于,上述不溶性无机氧化物为含有选自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以及氧化钛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氧化物。
9.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油墨,其中,作为分散剂添加将选自(a)聚丙烯酸、其酯或其盐;(b)有机基团取代的氢氧化铵以及(c)含有羟基的胺化合物的(a)~(c)中的任意组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加以组合而成的物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油墨,其中,该导电性油墨在25℃时的粘度为60cP以下。
CN 200580034046 2004-10-08 2005-10-07 导电性油墨 Pending CN1010361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6987/2004 2004-10-08
JP2004296987 2004-10-08
JP303863/2004 2004-10-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6199A true CN101036199A (zh) 2007-09-12

Family

ID=38731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80034046 Pending CN101036199A (zh) 2004-10-08 2005-10-07 导电性油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36199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7928A (zh) * 2010-02-26 2011-08-31 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 含有镍微粒的喷墨用组合物
CN102549675A (zh) * 2009-12-22 2012-07-04 Dic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用导电性糊剂
CN102576579A (zh) * 2009-12-22 2012-07-11 Dic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用导电性糊剂
CN102666747A (zh) * 2009-08-26 2012-09-12 Lg化学株式会社 导电金属油墨组合物和形成导电图形的方法
CN101691458B (zh) * 2007-12-10 2013-02-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导体图案形成用墨液、导体图案、导体图案的形成方法及配线基板
CN103415580A (zh) * 2011-03-08 2013-11-27 Dic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用导电性水性油墨
CN104064859A (zh) * 2014-06-25 2014-09-24 周启塔 柔性天线板的制作工艺
CN105609160A (zh) * 2014-11-19 2016-05-25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组合物以及使用其制备的电极
CN105990075A (zh) * 2015-03-16 2016-10-0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温度保险丝用油墨、温度保险丝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加热器
CN106653146A (zh) * 2015-11-04 2017-05-10 株式会社则武 导电糊以及导体膜的形成方法
CN109922906A (zh) * 2016-11-08 2019-06-21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银粒子分散液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银粒子分散液的导电膜的制造方法
CN113257570A (zh) * 2021-05-28 2021-08-13 大连海外华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用银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1458B (zh) * 2007-12-10 2013-02-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导体图案形成用墨液、导体图案、导体图案的形成方法及配线基板
CN102666747A (zh) * 2009-08-26 2012-09-12 Lg化学株式会社 导电金属油墨组合物和形成导电图形的方法
CN102666747B (zh) * 2009-08-26 2014-11-05 Lg化学株式会社 导电金属油墨组合物和形成导电图形的方法
CN102576579B (zh) * 2009-12-22 2015-04-15 Dic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用导电性糊剂
CN102549675B (zh) * 2009-12-22 2017-06-09 Dic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用导电性糊剂
CN102549675A (zh) * 2009-12-22 2012-07-04 Dic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用导电性糊剂
CN102576579A (zh) * 2009-12-22 2012-07-11 Dic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用导电性糊剂
CN102167928A (zh) * 2010-02-26 2011-08-31 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 含有镍微粒的喷墨用组合物
CN103415580A (zh) * 2011-03-08 2013-11-27 Dic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用导电性水性油墨
CN104064859A (zh) * 2014-06-25 2014-09-24 周启塔 柔性天线板的制作工艺
CN105609160A (zh) * 2014-11-19 2016-05-25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组合物以及使用其制备的电极
CN105990075A (zh) * 2015-03-16 2016-10-0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温度保险丝用油墨、温度保险丝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加热器
CN105990075B (zh) * 2015-03-16 2018-06-0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温度保险丝用油墨、温度保险丝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加热器
CN106653146A (zh) * 2015-11-04 2017-05-10 株式会社则武 导电糊以及导体膜的形成方法
CN109922906A (zh) * 2016-11-08 2019-06-21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银粒子分散液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银粒子分散液的导电膜的制造方法
CN109922906B (zh) * 2016-11-08 2021-10-26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银粒子分散液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银粒子分散液的导电膜的制造方法
CN113257570A (zh) * 2021-05-28 2021-08-13 大连海外华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用银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6041030A1 (ja) 導電性インク
CN115746625B (zh) 网版印刷用油墨
JP5164239B2 (ja) 銀粒子粉末、その分散液および銀焼成膜の製造法
JP5139659B2 (ja) 銀粒子複合粉末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CN101036199A (zh) 导电性油墨
US8999204B2 (en) Conductive ink composi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ive thin layer using the same
CN101421363B (zh) 含镍油墨
CN102254585B (zh) 导电性糊剂的制造方法
CN104093796B (zh) 导电性墨组合物
CN1869134A (zh) 金属油墨、制备该金属油墨的方法、用于显示器的衬底及衬底的制造方法
TWI702262B (zh) 金屬奈米微粒子製造用組合物
EP2774962B1 (en) Viscosity modifier for high concentration dispersion of inorganic fine particles and high concentration dispersion of inorganic fine particles containing the same
TWI734797B (zh) 導電性糊及導電性圖案的形成方法
CN1957650A (zh) 电磁波屏蔽材料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697860A (zh) 改性炭黑分散液以及含有该分散液的水性油墨
CN1411497A (zh) 包含细颗粒无机氧化物的制剂
CN107109095B (zh) 导电性墨水
CN1671802A (zh) 用于隔离热射线的组合物,由此形成的膜以及形成该组合物和膜的方法
TWI634165B (zh) 金屬奈米微粒子的製造方法
EP3441982A1 (en) Joining material and joining method using same
JP4756163B2 (ja) 複合粒子粉の分散液及びペースト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る銀粒子粉の製造法
JP5548481B2 (ja) ニッケル微粒子含有インクジェット用組成物
TWI440672B (zh) ITO ink
CN1206287C (zh) 一种纳米氧化锆浆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28900A (zh) 一种汽车漆面用镀晶液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