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035952A - 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以及使用了该构件的雨水存积结构物 - Google Patents

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以及使用了该构件的雨水存积结构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5952A
CN101035952A CNA2005800337620A CN200580033762A CN101035952A CN 101035952 A CN101035952 A CN 101035952A CN A2005800337620 A CNA2005800337620 A CN A2005800337620A CN 200580033762 A CN200580033762 A CN 200580033762A CN 101035952 A CN101035952 A CN 1010359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storage
storage structure
rainwater
tubular
mem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37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地秀树
井上薰
谷川克彦
谷口俊哉
吉田明
工藤洋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35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59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一种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包括:具有规定长度的多个管状纵向构件(3);与这些管状纵向构件(3)一起组装成三维结构体的横向构件(2);用于将横向构件(2)与管状纵向构件(3)连接的连接夹具(1),通过连接夹具(1),将这些管状纵向构件(3)与横向构件(2)组装成三维结构体,由此可在内部形成空间。

Description

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以及使用了该构件的雨水存积结构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以及使用了该构件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规定长度的多个管状纵向构件、和可以与这些管状纵向构件连接的连接构件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以及使用了该构件的雨水存积结构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尤其在城市当中频繁发生异常降雨及发大水、或与其相反的异常干燥的问题,作为其原因可以举出热岛现象。为了缓和相关的现象,提出有构筑利用雨水的设施的方案,从而雨水存积结构物或雨水存积用填料等的开发得以推进。
作为这种雨水存积结构物,例如有如下结构物的发明(专利文献1),即,在地面上挖凹坑,在其外表面上铺设隔水罩布,并在其上面横竖及上下地堆积多个容器状构件,并在最上部通过覆土等覆盖,由此存积雨水。
或者,实施有如下发明(专利文献2),即,一种雨水存积用填料,其通过连接构件,对空心体的多个可自由装卸的支柱进行垂直固定而成,且通过可自由装卸的连接支架以及边框,一体地连接连接构件等,由此防止搬运中角部的支柱的脱落。
专利文献1:JP特开昭63-2688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4-19205号公报
然而,由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及雨水存积用填料,使用由容器状构件、和可自由装卸的支柱及连接构件构成的雨水存积用填料,且未形成有检修用的足够宽的开口部,所以保养检修实质上不能进行,即使在因长年使用而蓄积了砂土而不能发挥规定的功能时,也难以进行清扫作业,从而不能恢复功能。
不仅如此,搬运上述以往技术的容器状构件及填料时,由于其内置有用于存积雨水的较大的空间而体积较大,所以存在相对于搬运量运送成本较高的问题。并且,由于这些容器状构件及填料的形状被固定,所以存在不能相对雨水存积渗透槽的形状进行灵活的对应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以及使用了该构件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即,在组装时,可以确保较大的开口部,从而容易进行保养检修,并且,通过简化各个构成构件的组装,可实现现场组装,由此可以降低运送成本,并可相对雨水存积渗透槽的形状进行灵活的对应。
上述课题通过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完成。即,本发明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的特征构成为,包括:具有规定长度的多个管状纵向构件;与这些管状纵向构件一起组装成三维结构体的横向构件;用于将上述横向构件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连接的连接夹具,通过上述连接夹具来将这些管状纵向构件与横向构件组装成三维结构体,由此可在内部形成空间。
根据该构成,由于利用管状纵向构件、横向构件以及连接夹具的组合来构成,所以仅通过选择管状纵向构件及横向构件的长度,即可容易形成可进行保养检修的规定宽度的开口部,并且,在运送到施工现场时,也无需将管状纵向构件、横向构件以及连接夹具设置成组装后的状态,而可作为分别独立的构件进行运送,因此,不会如以往技术所示,作为具有较大空间的容器状构件及填料进行运送,从而可以减小运送时的体积,实现高效的运送,并可大幅地降低运送成本。不仅如此,通过变更管状纵向构件及横向构件的长度、直径等形状,可以根据雨水存积渗透槽的形状而进行灵活的对应,与以往技术相比,设计的自由度有了显著提高。
其结果,可以提供如下一种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即,在组装完成时,可以确保较大的开口部,从而容易进行保养检修,并且,可容易进行各个构成构件的组装,可以实现现场组装,由此可以降低运送成本,并可相对雨水存积渗透槽的形状进行灵活的对应。
优选为,上述连接夹具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嵌合而安装,而且与上述横向构件卡止而连接。
根据该构成,通过连接夹具来连接管状纵向构件与横向构件,而无需另外准备螺栓及螺母等固定件进行紧固,即可容易进行连接作业,并可更加有效地进行现场上的三维结构体的组装作业。
并且,作为本发明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的特征构成,也可以包括:具有规定长度的多个管状纵向构件;以及具有规定长度且可将上述管状构件之间进行连接而组装成三维结构体的连接构件,并且,在由上述管状构件与连接构件形成的三维结构体的内部,可形成空间。
根据该构成,由于利用管状构件及连接构件组装三维结构体,因此仅通过选择管状构件及连接构件的长度,即可容易形成规定宽度的开口部,并且,在运送到施工现场时,可将管状构件与连接构件分别以组装前的状态进行运送,因此,不会如以往技术所示,作为具有较大空间和体积的容器状构件及填料进行运送,从而可以减小运送时的体积,实现高效的运送,并可大幅地降低运送成本。不仅如此,通过可以变更树脂制管状构件及连接构件的长度、直径等形状,可以根据雨水存积渗透槽的形状而进行灵活的对应,与以往技术相比,设计的自由度有了显著提高。
其结果,可以提供如下一种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即,在组装完成时,可以确保较大的开口部,从而可容易进行保养检修,并且,可容易进行各个构成构件的组装,可以实现现场组装,由此可以降低运送成本,并可相对雨水存积渗透槽的形状进行灵活的对应。
优选上述连接构件至少在其端部,可与上述管状构件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嵌合而连接。
根据该构成,使连接构件嵌合于管状构件,而对管状构件彼此之间进行连接,且通过重复以使管与连接构件相互垂直的方式进行的连接,可容易在现场组装成三维结构体。并且,可通过使用规定高度的间隔套管等,来容易进行将两个至四个的连接构件连接于一个管状构件时的高度调节。
优选上述横向构件的背面侧开口而形成有凹部,并且,形成有跨越长度方向的长度方向凸缘,从而划分该凹部。
根据该构成,强度得到了确保,因此可以进行稳定的施工作业,而且可以实现施工后的耐久性优良的结构。当然,可以适当地变更管状纵向构件与横向构件的长度,从而在前者的场合下提高水平方向的压缩强度,或者在后者的场合下提高垂直方向的压缩强度。
优选使上述横向构件的端面与上述连接夹具的外周面相互面对,由此进行上述横向构件与连接夹具的连接,并且上述横向构件的端面不能绕着上述连接夹具的周围旋转地被连接。
根据该构成,在施工时,可以防止与连接构件连接的横向构件无准备地旋转,可以稳定地进行作业,并提高连接强度。
优选在上述横向构件的端面形成有突起或孔,而且在上述连接夹具的外周部形成有与上述横向构件的突起或孔嵌合的孔或突起,在上述横向构件的上面形成有多个排水用贯通孔。
根据该构成,各构件的连接变得可靠且紧固,而且可将雨水可靠地存积于底部。
优选在上述横向构件的背面侧的凹部,形成有与上述长度方向凸缘垂直相交的短边侧的短边凸缘。
根据该构成,不仅对于来自上方的负荷所引起的变形,而且即使对于来自横向或扭曲方向的变形,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横向构件的强度,并可以在施工时作业者进行组装的过程中,进行更加稳定的作业。
优选在上述管状纵向构件的外周面上安装侧面板,该侧面板具有沿上下方向形成的凸缘,且具有与该凸缘卡止的卡止部。
根据该构成,可以通过简单的构成,显著提高管状纵向构件的强度,尤其是抗纵弯曲强度等,而且可以整体地提高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的强度。
优选具有嵌合固定于上述连接构件的最上部位置,且可使该处实现平滑化的盖构件,并且,具有可配置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之间且上述横向构件之上的平坦状面板。
根据该构成,可以防止施工时或施工后来自不确定方向的外力的作用,并可将该部分的强度保持于一定值以上,并且配置平坦状面板后,可以进一步提高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的强度,而且在进行雨水存积结构物的组装作业中,可以易于作业者行走等,提高作业性。
优选上述三维结构体具有至少108kN/m2以上的压缩强度。
根据该构成,即使在最上部进行覆土2m左右的施工,也可以具有土压的3倍以上的足够的强度。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物的特征构成为,具有:铺设于地面凹部的隔水材料;配置于该隔水材料的上面侧的三维结构体;以及配置于该三维结构体的上面侧的覆盖层,上述三维结构体包括:具有规定长度的多个管状纵向构件;与这些管状纵向构件一起组装成三维结构体的横向构件;用于将上述横向构件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连接的连接夹具,并且,通过上述连接夹具对这些管状纵向构件及横向构件进行组装。
根据该构成,可以提供如下一种使用了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即,在组装完成时,可以确保较大的开口部,而容易进行保养检修,并且,容易进行各个构成构件的组装,可实现现场组装,由此可以降低运送成本,并且可相对雨水存积渗透槽的形状进行灵活的对应。
优选设置有使存积于上述三维结构体的内部的上述雨水发生对流的对流生成机构,并且,设置有可回收堆积的固态物的固态物回收装置。
根据该构成,在存积有雨水的三维结构体的内部的例如一端部侧,安装对流生成机构,并使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动作,来使内部的蓄水发生对流,由此,不仅附着于三维结构体本身上的砂土等的固态物,而且堆积于底部的固态物也向另一侧移动,通过使用固态物回收装置对这些固态物进行回收,从而可高效地保持雨水存积结构物的内部始终清洁,即使常年使用,也可维持较高的雨水存积功能。
并且,本说明书中的所谓固态物是作为表示固体状态的物质的概念使用的,其广泛包括混于雨水中的砂土、尘垢等各种粉粒状物。
其结果,可以提供如下一种雨水存积结构物,即,作业员无需定期地进行从工作口进入到蓄水槽内部等麻烦的作业,能够可靠地去除流入到雨水存积结构物内的砂土等。
优选上述管状纵向构件由具有规定长度的多个树脂制构件构成,并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多个曝气装置,该曝气装置可使存积于由这些树脂制管状纵向构件及上述横向构件组装而成的上述三维结构体的内部的上述雨水曝气。
根据该构成,通过变更树脂制管状纵向构件及横向构件的长度、直径等形状,可相对雨水存积结构物的形状进行灵活的对应,从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并且,通过适当地安装曝气装置,可以净化存积的雨水,且可防止水质恶化,可以实现利用价值较高的雨水存积。
优选在与上述对流生成机构相面对一侧的上述地面凹部,形成有更低的凹处,并且,上述固态物回收装置是可将存积于上述凹处的固态物排出的减压吸引装置。
根据该构成,可以将发生对流而移动的固态物收集在与对流生成机构的位置相反一侧的凹处,其后,通过减压吸引装置将堆积于该凹处的固态物排出到雨水存积结构物外,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持结构物内部的清洁。
优选可安装曝气装置,该曝气装置使空气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的内部通过而送入,从而使存积于上述三维结构体内的上述雨水曝气。
根据该构成,将曝气装置安装于构成三维结构体的构件上,并通过从该构件中通过而将空气送入,由此对存积的雨水进行曝气而净化,因此,无需如以往技术那样花费较多的施工费用,而进行将排气管配设于蓄水槽内的施工,可以较低的成本进行有效的雨水净化,防止水质恶化,而且可以实现利用价值较高的雨水存积。
其结果,可以提供如下一种雨水存积结构物,即,利用雨水存积结构物的结构,可以降低制造成本,且可较高地维持存积的雨水的水质。
优选上述管状纵向构件由具有规定长度的多个树脂制构件构成,而且设置有使存积于上述三维结构体的内部的上述雨水发生对流的对流生成机构、以及可对堆积于存积有上述雨水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内部的固态物进行回收的固态物回收装置。
根据该构成,在存积有雨水的三维结构体的内部的例如一端部侧,安装对流生成机构,并使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动作,而使内部的蓄水发生对流,由此,不仅附着于三维结构体本身的砂土等的固态物,而且堆积于雨水存积结构物的底部的固态物也可向另一侧移动,通过使用固态物回收装置对这些固态物进行回收,从而可高效地保持雨水存积结构物的内部始终清洁,即使常年使用,也可维持较高的雨水存积功能。
优选在与上述对流生成机构相面对的一侧的上述地面凹部,形成有更低的凹处,并且,上述固态物回收装置是可将存积于上述凹处的固态物排出的减压吸引装置。
根据该构成,可以将发生对流而移动的固态物收集在与对流生成机构的位置相反一侧的凹处,其后,通过减压吸引装置可将堆积于该凹处的固态物排出到雨水存积结构物外,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持结构物内部的清洁。
优选上述三维结构体被具有柔软性的透水性材料覆盖,而且该透水性材料的周边端部至少覆盖上述三维结构体周边的上述地面凹部,在上述透水性材料的上面,放置有填埋上述三维结构体周边的上述地面凹部的填充物,由此上述三维结构体被上述透水性材料按压、覆盖。
根据该构成,利用三维结构体形成较大的蓄水空间,而且透水性材料沿三维结构体的侧面及上面被紧固地安装,通过较强地压紧三维结构体,由此,除存积于雨水存积结构物内部的雨水外,即使在因长时间降雨等而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时,也能够可靠地防止三维结构体上浮的事态。
其结果,可以提供如下一种雨水存积结构物,即,在将主要由树脂成形体构成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埋设于地面,而构成雨水存积结构物时,即使地下水位上升,也可以紧固地防止上浮。
优选具有柔软性的上述透水性材料由无纺布制或树脂制的网状材料或编织材料、涂覆有树脂的网状材料中的一种构成,上述填充物是填埋上述三维结构体周边的地面凹部的石材。
根据该构成,无纺布制或树脂制的网状材料、或者无纺布制或树脂制的编织材料具有优良的透水性及柔软性,而且即使放置填充物并被其按压,也具有足够的强度,因此具有耐久性且比较廉价,因此可以防止制造成本上涨。同样,也可以使用涂覆有树脂的网状材料。并且,作为填充物的石材具有重量,因此通过无纺布制或树脂制的网状材料或编织材料、或者涂覆有树脂的网状材料,三维结构体被紧固地按压,因此,即使存积的雨水水位升高,也可发挥相对于浮力的较大阻力。不仅如此,配置有石材的地方形成有空隙,在该处也可以蓄水。
优选设置有使存积于上述三维结构体的内部的上述雨水发生对流的对流生成机构,并且,设置有可回收堆积的固态物的固态物回收装置,并且,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多个曝气装置,该曝气装置可使存积于上述三维结构体的内部的上述雨水曝气。
根据该构成,使对流生成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发生对流,由此,可清洁三维结构体内,始终维持较高的该蓄水功能,并且,可以实现利用曝气装置的雨水清洁化,由此防止水质恶化,提高存积的雨水的利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a)是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的连接夹具的俯视图,图1(b)是该连接夹具的正面剖视图。
图2(a)是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的横向构件的左视图,图2(b)是该横向构件的俯视图,图2(c)是该横向构件的II-II剖视图。
图3(a)是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的管状纵向构件的主视图,图2(b)是该横向构件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对使用管状构件及连接构件来组装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5是对使用管状构件及连接构件来组装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6是使用了图1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的雨水存积结构物的简要剖视图。
图7(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即管状构件的正面剖视图,图7(b)是该管状构件的b-b剖视图。
图8(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即连接构件的俯视图,图8(b)是该连接构件的正面剖视图,图8(c)是该连接构件的c-c剖视图。
图9是对使用了图7的管状构件及连接构件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0是对使用图7的管状构件及连接构件来组装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构件的单元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从上方观察构成图11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构件的横向构件的立体图。
图13是从图12的横向构件的底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构成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构件的横向构件及连接夹具的连接结构的变形例的组装中途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连接结构的组装完成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管状纵向构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在图14、15所示的连接构件的最上部位置采用的变形例3涉及的盖构件的立体图。
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涉及的面板的左视图。
图19是图18的面板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8的面板的仰视图。
图21是图20的A-A剖视图。
图2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侧面板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23是图22的侧面板的左视图。
图24是图22的侧面板的仰视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物的简要正面剖视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物的简要正面剖视图。
图27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物的简要正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3表示作为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构件而使用的连接夹具1、横向构件2以及管状纵向构件3。即,图1(a)表示连接夹具1的俯视结构,(b)表示I-I剖视结构。图2(a)表示横向构件2的左视结构,(b)表示仰视结构,(c)表示II-II剖视结构。图3(a)表示管状纵向构件3的主视结构,(b)表示III-III剖视结构。图4、5表示对图1~3所示的连接夹具1、横向构件2以及管状纵向构件3进行组合,而并组装成三维结构体的金属支架状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步骤,图4表示其局部主视结构,图5表示局部俯视结构。
连接夹具1为树脂制品。如图1所示,连接夹具1具有:筒状部1a,其可外嵌于纵向构件3;突出部1b,其从外周面的四处突出,并与横向构件2的端部卡合,而将二者连接。在突出部1b的四处,形成有收纳并卡合后述的横向构件2的端部突起2a的贯通孔1c。并且,在筒状部1a的内部也形成有直径略小的贯通孔1d,从而达到减轻重量的目的的同时,使雨水向下方移动而存积。
横向构件2为树脂制品。如图2所示,横向构件2在两端部向下形成有插入并卡合于连接夹具1的贯通孔1c的端部突起2a,并且,在长度方向的中途两处隔开规定间隔,来设置有加强用的凸缘2b。当然,对加强用的凸缘2b的数量、位置、形状等可进行各种变更。
管状纵向构件3由树脂制品构成,如图3(a)、(b)所示,管状纵向构件3为具有规定长度的圆筒形,并可内嵌于连接夹具1的筒状部1a。
金属支架状地构成三维结构体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形成是,如图4、5所示的其局部那样,将连接夹具1与立设的各管状纵向构件3的上端嵌合来进行安装的。其后,在安装于两根管状纵向构件3的各个连接夹具1彼此之间,向其中相互邻接的两个连接夹具1的贯通孔1c内,分别插入并卡合横向构件2的端部突起2a,由此连接管状纵向构件3与横向构件2,并重复该操作。
以下,对将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构件组装而成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用于雨水存积结构物的施工例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地面上挖掘形成1~5m左右的凹部(凹坑)的同时,在凹坑的周围形成侧沟7,在凹坑的底面铺设碎石、砂砾等,并进行水平化处理后形成地基B。在其表面铺设了隔水材料即隔水罩布4后,如图4、5所示,通过树脂制的各管状纵向构件3与连接夹具2,相应于凹坑的内容积,而构成金属支架状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凹坑的内容积较大时,既可以在凹坑内进行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组装,也可以在凹坑外进行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组装后,插入到凹坑内。这样组装完成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优选由树脂制或金属制的带状物联结固定。并且,也可以在侧面外周部,将矩形的面板嵌入到管之间,而保持侧面外周部上的平坦性的同时,提高强度。
在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侧面部C,铺设有根据需要进行回填,且以可使雨水从侧沟7流入到凹坑内的方式连通的配管8。并且,在上面覆盖隔水罩布5,并在其上施加0.5~1m左右的覆土6。这些上面的隔水罩布5与覆土6形成覆盖层。并且,也可以取代将隔水罩布5覆盖于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上面,而覆盖透水性罩布从而使雨水渗透。侧沟7的底部略深,从而在其底部形成有泥浆池9。
优选为,三维结构体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至少具有108kN/m2以上的压缩强度。这样的话,即使在最上部进行2m左右(负荷:约36kN/m2)的覆土的施工,也可以具有土压的3倍以上的足够的强度。具体而言,在使用长度约50cm的横向构件时,则使用4根/m2的、具有至少27kN/根的压缩强度的管状构件,而在使用长度约40cm的横向构件时,则使用6.25根/m2的、具有至少压缩强度约17.28kN/根的管状构件。
通过如此设置,一旦存积雨水后,可以作为向庭院等的洒水、清洗水、应急用水等的各种用途来使用,或可使其具有将大量的雨水逐渐放出的调整功能。并且,与由混凝土构成的场合相比,不需要养护时期等,因此可明显加快雨水存积结构物的构筑速度。
虽然例示了可将管状构件3内嵌于连接夹具1的筒状部1a的构成,但也可将连接夹具1的筒状部1a的外径设为较小,而使其内嵌于管状构件3。
在上述例子中,示出了将横向构件2的端部突起2a设为圆筒状,且将插入并卡合该端部突起2a的连接夹具1的贯通孔1c设为圆形的例子,但取而代之,也可将横向构件2的端部突起2a设为矩形,且将连接夹具1的贯通孔1c也设为可插入其的矩形。通过这样设置,横向构件2与连接夹具1的位置,即横向构件2与管状构件3的位置被固定,且二者被卡止,由此组装时易于操作,且可抵抗外力引起的变形,因此较为理想。
实施例1
对实际施工的例子进行说明。使用外径约60mm、壁厚约5.5mm、长度约50cm的聚乙烯制管(积水化学工业制。商品名:エスロンハイパ一PE),并使用图1所示的连接夹具,形成如图4、5所示的其局部那样的高度约3m、长宽约3m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并配置于具有深度约5m的规定内容积的凹坑内,由此构筑雨水存积结构物。该聚乙烯制管在长度方向上具有27kN/根的压缩强度,在每平方米使用4根时,可以获得108kN/m2的压缩强度,即使在覆土为2m(负荷:约36kN/m2)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约大于三倍的压缩强度,由此非常实用。
实际上,以1m×1m×1m的大小来构筑雨水存积结构物,并从其上方放置相当于2m的覆土的铅锤,经过1年后,没有发生任何成为使用上的问题的变形或其它故障。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8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构件来使用的管状纵向构件11及连接构件12。即,图7(a)表示管状纵向构件11的正面剖视结构,(b)表示b-b剖视结构。图8(a)表示连接构件12的俯视结构,(b)表示正面剖视结构,(c)表示c-c剖视结构。图9、10表示对图7、8所示的管状纵向构件1以及连接构件2进行组合,而组装成三维结构体的金属支架状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步骤。
管状纵向构件11由树脂制品构成,如图7所示,管状纵向构件11具有圆筒部11a以及在其下部略微扩径的扩径部11b,并形成为略圆筒形。而且,扩径部11b的内径略微大于圆筒部11a的外径,并可外嵌于圆筒部11a,从而可使管状构件11在高度方向上相互连接。连接构件12与管状构件11相同,由树脂制品构成。如图8所示,连接构件12构成包括:圆筒形的连接端12a,其形成于两端部;以及轴部12b,其连接这些连接端12a彼此之间,并且如图8(c)所示,轴部12b的截面呈大致十字形。
就管状纵向构件11及连接构件12而言,如图9所示,预先立设多根的管状纵向构件11,并使连接构件12的连接端12a嵌合于这些管状纵向构件11,由此可以组装金属支架状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连接构件12的圆筒形连接端12a外嵌于管状构件11的圆筒部11a的同时,被卡止于扩径部11b的上部,并且该扩径部11b的外径与连接构件12的圆筒状连接端12a的外径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通过这样设置,在两构件组装完成时,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中的纵向凹凸变少,并可防止砂土等在该部分的层积,因此较为理想。当然,就管状纵向构件11及连接构件12的连接而言,也可以将管状纵向构件11与连接构件12连接后,再立设于凹坑内。
并且,将两根管状纵向构件11与一根连接构件12连接后,如图10所示,为了将其相互连接,而进一步使连接构件2与管状纵向构件11嵌合而连接。此时,将新的连接构件12的连接端12a重叠于已有的连接构件12的连接端12a的上部,但在重复多个连接的过程中,在高度方向上会产生高低差异。但是,可以使用具有规定高度且具有可外嵌于管状纵向构件11的圆筒部11a上的内径的圆筒形的间隔套管13,来调整高低差异。并且,在高度方向上对管状纵向构件11彼此之间进行连接时,也可以使用具有适当长度的间隔套管13来进行。通过重复该操作,可以构筑金属支架状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
关于将由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构件组装而成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用于雨水存积结构物的施工例,也可以如图6所示地构成。在地面上挖掘形成1~5m左右的凹部(凹坑),并且在凹坑的周围形成侧沟7,在凹坑的底面铺设碎石、砂砾等,并进行水平化处理后形成地基B。在其表面铺设隔水罩布4后,利用图7~10所示的步骤,通过树脂制的管状纵向构件11与连接构件12,构成相应于凹坑的内容积的金属支架状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凹坑的内容积较大时,既可以在凹坑内进行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组装,也可以在凹坑外进行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组装后,插入到凹坑内。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场合相同,优选为,这样组装完成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由树脂制或金属制的带状物来联结固定。并且,也可以在侧面外周部,将矩形的面板嵌入于管之间,而确保侧面外周部上的平坦性,并且提高强度。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三维结构体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可以具有至少108kN/m2以上的压缩强度。
实施例2
对实际施工的例子进行说明。使用外径约60mm、壁厚约5.5mm、长度约50cm的聚乙烯制管(积水化学工业制。商品名:エスロンハイパ一PE),并利用图7~10所示的步骤,形成高度约3m、长宽约3m的雨水存积结构组装物,并配置于具有深度约5m的规定内容积的凹坑内,由此构筑了图6所示的雨水存积结构物。此时,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聚乙烯制管在长度方向上具有27kN/根的压缩强度,每平方米使用4根时,可以获得108kN/m2的压缩强度,在覆土为2m(负荷:约36kN/m2)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约大于3倍的压缩强度,因此非常实用。
实际上,以1m×1m×1m的大小来构筑雨水存积结构物,并从其上方放置相当于2m的覆土的铅锤,经过1年后,没有发生任何成为使用上的问题的变形或其它故障。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1是表示将作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构件来使用的连接夹具1、横向构件22以及管状连接构件3组装而成的单元组件的立体图。即,图12是从上方观察横向构件22的立体图。图13是从底面观察图12的横向构件22的立体图。
连接夹具1为树脂制品,如图11所示,连接夹具1具有:筒状部1a,其可外嵌于纵向构件3;以及突出部1b,其从外周面的四处部位突出,且与横向构件22的端部卡合,并将二者连接。并且,在突出部1b的四个地方,形成有收纳并卡合后述的横向构件22的端部突起22a的贯通孔1c。并且,在筒状部1a的内部也形成有直径略小的贯通孔,而达到减轻重量的目的,而且使雨水向下方移动而存积。
管状纵向构件3由树脂制品构成,且形成为具有规定长度的圆筒形,并可内嵌于连接夹具1的筒状部1a。
横向构件22也为树脂制品。如图12、13所示,在背面侧的两端部向下形成有插入并卡合于连接夹具1的贯通孔1c的端部突起22a,并且,在端部突起22a之间形成有朝向下方开口的凹部22b。并且,跨越长度方向隔开规定间隔来设置有两根加强用的长度方向凸缘22c,从而划分凹部22b。在短边方向上,也可以在多处(图13中为三个地方)设置加强用的短边凸缘22d,而划分凹部22b。通过设置长度方向凸缘22c,对于从横向构件22的长度方向作用的压缩力,可发挥较大的强度。通过设置短边凸缘22d,对于作用于横向构件22的扭转方向的外力,可发挥耐久力。这些长度方向凸缘22c、短边凸缘22d的高度形成为,略微低于形成凹部22b的长度方向垂直壁22e的长度,从而达到减轻相应重量的目的。这是因为形成有如下平衡,即:形成有跨越横向构件22的长度方向的较浅凹槽22h的表面侧的顶面强度,与上述长度方向凸缘22c、短边凸缘22d的强度的平衡。当然,在横向构件22的顶面强度较高时,将长度方向凸缘22c、短边凸缘22d的高度设置为与形成凹部22b的长度方向垂直壁22e的高度相同,这样在强度平衡上较为理想。当然,对加强用的凸缘22c的数量、位置、形状等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并且,如图12所示,在横向构件22的表面侧的顶面,隔开规定间隔来贯穿有多个排水用贯通孔22f。
为了形成金属支架状地构成三维结构体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在立设的各管状纵向构件3的上端嵌合并安装连接夹具1,在安装于两根管状纵向构件3的各个连接夹具1彼此中的相互邻接的两个连接夹具1的贯通孔1c内,分别插入并卡合横向构件22的端部突起22a。进一步将管状纵向构件3与横向构件2连接,并重复该操作。
优选三维结构体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至少具有108kN/m2以上的压缩强度。这样的话,即使在最上部进行覆土2m左右(负荷:约36kN/m2)的施工,也可以具有土压的3倍以上的足够的强度。具体而言,在将长度约40cm的管状纵向构件与长度为40cm的横向构件组合时,使用6.5根/m2的、至少具有17.28kN/根压缩强度的管状纵向构件。
通过如此设置,一旦存积雨水后,可以作为向庭院等的洒水、清洗水、应急用水等的各种用途来使用,或使其具有将大量的雨水逐渐放出的调整功能。并且,与由混凝土构成的场合相比,不需要养护时期,由此可明显加快雨水存积结构物的构筑速度。
变形例1
参照图14、15,对构成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构件的连接构件的变形例进行说明。该连接构件21与图11所示的连接构件1的相同在于,在筒状部21a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处,形成有四处突出部21b,并在各个突出部21b上形成有贯通孔21c。但是,具有如下不同点,即,在各个突出部21b之间形成有四处伸出部21d,且在上下筒状部21a上形成有四处纵沟21e,进而形成有伸出部21d的上段侧略微突出的伸出突出部21f。由于在各突出部21b之间形成有四处伸出部21d,所以在连接了横向构件22时,可以防止横向构件22在水平方向上旋转(止转机构)。其结果,在进行施工作业时,横向构件22不会无准备地旋转移动,因此可易于进行作业,且在施工作业中,发挥出抑制横向构件向下方挠曲的效果。
由于连接构件21具有如此构成,所以在将纵向构件嵌合于上下的筒状部21a时,筒状物21a可以适当地进行扩径变形,因此,纵向构件的设计自由度有了若干提高,而且纵向构件的尺寸融通性有了提高,提高了施工作业性。并且,对于与横向构件22的连接而言,在横向构件22形成的垂直壁22e的端面侧的凹部22g,和在连接构件21的伸出部21d的上段侧形成的伸出突出部21f嵌合,且连接构件21与横向构件22的连接变得更加紧固,对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构件进行组装而成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强度有了显著提高。就连接构件21与横向构件22的连接而言,从图14(连接前)的状态沿箭头R所示方向下降横向构件22,而成为图15(连接后)所示的连接状态。
如图14、15所示,在横向构件22的表面侧的顶面,形成有跨越长度方向的较浅的凹槽22h,在其底部形成有排水用贯通孔22f。对该凹槽22h的形状、数量等可进行适当变更。对排水用贯通孔22f的数量、直径等也可进行适当变更。当然,与将凹槽的形状设为简单的圆弧状的场合相比,形成为波状时,尤其对于水平方向变形的强度得到提高。
变形例2
关于管状纵向构件3,如图16所示,也可以在其外周面沿上下方向安装加强用的纵向凸缘14。该纵向凸缘14具有:除管状纵向构件3的上下端部以外,在外周面的中央部分延设于上下方向的细幅状,并且,在管状纵向构件3的外周面上,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安装有四根。在其中两根的纵向凸缘14的上下两处形成有排水孔14a。通过如此构成,可以利用简单的构成,显著地提高管状纵向构件3的强度,尤其是抗纵弯曲强度等。对纵向凸缘14的宽度、长度、数量等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关于材质,优选为与管状纵向构件3相同的材质,但也可以为不同材质。并且,纵向凸缘14既可以安装于管状纵向构件3的内周面侧,也可以最初就作为带凸缘的管状纵向构件而一体成形。
在使用了图16所示的管(外径约60mm、壁厚约4mm、长度约400mm、弯曲弹性率1700MPa的材料)时,获得了200kN/m2的压缩强度。
变形例3
在图14、15所示的连接构件11的最上部位置上,由于不连接管状纵向构件3,所以不需要朝向上方的筒状部21a。因此,优选去除筒状部21a的上部的突出的部分,且嵌合图17所示的盖构件15。该盖构件15构成包括:薄圆盘状的顶部15a、以及内嵌于连接构件21的中心孔21g中的内筒部15b,在内筒部15b的外周面的周围,隔开大致相当间隔,沿上下方向形成有六处的带阶凸缘15c。此外,在将盖构件15的内筒部15b嵌合于连接构件21的最上部的中心孔21g中时,与顶部15a相接且被扩径的伸出凸缘15d的下部、与中心孔21g的周缘抵接,并且,可将横向构件22的上端部嵌入于与顶部21a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内。通过如此设置,连接构件21的最上部位置被保持为大致平滑的状态,可以防止施工时或施工后来自不确定方向的外力作用,并可将该部分的强度保持于一定值以上。当然,该盖构件15,不仅可以安装于图14、15所示的连接构件21的最上部位置,也可以安装于图11所示的连接构件1的最上部位置。
变形例4
并且,在进行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组装作业时,也可将图18~21所示的矩形板状的面板16,嵌入于管状纵向构件3之间以及横向构件2上来进行配置,且确保提高组装作业性所需的平坦性,并且可以提高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强度。该面板6如图18中的左视结构、图19中的俯视结构、图20中的仰视结构、以及图21中的图20的A-A剖视结构所示,上面平滑,且易于作业者行走,而且在外周部附近的多处(在图19、20中为四处)贯穿有孔17,从而可以利用聚丙烯制绑带对与邻接两侧的面板16彼此之间进行束缚。并且,在背面侧的多处(在图19、20中为四处)突出形成有可将面板16以多张重叠的状态搬运的凹凸部18,使在上面侧的面板16的背面突出的凸部分,与下表面侧的面板16的上面的凹部分嵌合,而使多张重叠的面板16在搬运时相互不会错位。
背面侧形成有大致龟甲花纹,其起到加强用凸缘的作用,且同时实现轻量化及强度的强化。并且,面板6的四个角形成为大致四分之一圆弧状,从而可与连接构件1、21面接触。当然,在实际进行施工时,也可以将面板16的表里反置,来进行配置及使用。
变形例5
并且,也可以在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侧面外周部,安装如图22~24所示的侧面板19,从而提高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强度。如图22所示的主视结构所示,该侧面板19具有跨越其整个面的龟甲花纹状开口的结构,从而实现轻量化及强度强化时,而且在两侧部具有与管状纵向构件3卡止的卡止部19a。该卡止部19a可以形成为各种结构。例如,就图16所示的具有纵向凸缘14的管状纵向构件3而言,可以考虑如下的卡止方法,即,如图24中的侧面板19的俯视结构所示,在侧面板19上形成有与纵向凸缘14卡合的一对突起19b,并将纵向凸缘14夹持于一对突起19b之间。通过将这样的侧面板19安装于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侧面外周部、或适当的单元组件的侧面,而可以发挥相对于地基位移等的较大阻力。
并且,为了加强跨越侧面板19的整个面而形成的龟甲花纹的各处,也可以横穿龟甲花纹的方式形成直线状的横向凸缘、或直线状的纵向凸缘。形成这种凸缘后,即使有外力作用,也可以使侧面板19不易挠曲,且不易从管状纵向构件3脱落。
关于将由该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构件组装而成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用于雨水存积结构物的施工例,也可以构成为图6所示的构成。在地面上挖掘形成1~5m左右的地面凹部(以下,有时称作凹坑),且在凹坑的周围形成侧沟7,在凹坑的底面铺设碎石、砂砾等,并进行水平化处理后形成地基B。在其表面铺设了隔水材料即隔水罩布4后,通过树脂制的各管状纵向构件3与连接夹具1,形成图1所示的单元组件,并且进一步增建扩张,从而相应于凹坑的内容积,来配置金属支架状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
并且,在配置于凹坑内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侧面部,铺设根据需要进行回填C,且以可使雨水从侧沟7流入到凹坑内的方式连通的配管8,并且,在上面覆盖隔水罩布5,并在其上施加0.5~1m左右的砂土,即覆土6。这些上面的隔水罩布5与覆土6形成覆盖层。并且,也可以在这些覆盖层6的多处设置检修孔。并且,也可以取代将隔水罩布5覆盖于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上面,而覆盖透水性罩布从而使雨水渗透。侧沟7的底部略深,从而在其底部形成有泥浆池9。
实施例3
对实际施工的例子进行说明。使用外径约60mm、壁厚约5.0mm、长度约40cm的聚丙烯制管(富士化学工业公司制。商品名:フジ·ポリプロピレン一PP)及连接夹具,来形成图2、3中其局部所示的高度约3m、长宽约3m的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并配置于具有深度约5m的规定内容积的凹坑内,而构筑了雨水存积结构物。该聚丙烯制管在长度方向上具有105kN/4根(26.25kN/根)的压缩强度,每平方米使用6.25根时,可以获得160kN/m2的压缩强度,即使在覆土为2m(负荷:约36kN/m2)时,也可以获得约大于4.5倍的压缩强度,因此非常实用。
实际上,以1.2m×1.2m×1.2m(由于一个单元的间距为0.4m)的大小构筑雨水存积结构物,并从其上方放置相当于2m的覆土的铅锤,经过1年后,没有发生任何成为使用上的问题的变形或其它故障。
第四实施方式
图25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物的简要正面剖视结构。使存积于该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内部的雨水发生对流的对流生成机构23,可经由检修孔10插入,并在规定时间的对流结束后,可适当拆卸。作为对流生成机构23,例如可以为在轴23a的前端设置有螺旋装置23b的构成,插入到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内部后,通过图外的电动机等来驱动螺旋装置23b,并对存积的雨水进行搅拌、对流,而使附着于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砂土等下落至底部,并将这些砂土及堆积于底部的砂土等,推向另一侧。在配置有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另一侧,形成有低于凹坑的底部的凹处24,通过由对流生成机构23引起的存积雨水的对流,砂土等沉积于该凹处24。此时,也可以使凹坑底部构成为朝向凹处24呈倾斜状。也可以在通过对流生成机构23发生规定时间期间的对流后,将其拆卸。
沉积于凹处24的砂土等的堆积物25,可随时通过减压吸引装置26排出到凹坑外,其中,该减压吸引装置26为具有较长的软管等,且可经由检修孔10等插入到凹处24的固态物回收装置。作为减压吸引装置26,可以选择并采用相应于雨水的存积容量及规格的市场上销售的各种真空装置。
并且,曝气装置27可经由检修孔10插入于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内部,向存积于内部的雨水引入新鲜空气,而使其适当地曝气并氧化,由此实现雨水的清洁化,并可防止水质恶化。该曝气装置27也可自由装卸,使用时可适当地插入于凹坑内进行操作,曝气处理结束后,可以拆卸。
作为对流生成机构23、减压吸引装置26、曝气装置27中使用的动力源,除商用电源以外,还可以使用携带式发电装置、各种一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等电池,并且,也可以在雨水存积结构物的地上部,设置太阳电池发电装置及风力发电装置等,并使用从这些装置获得的电力。尤其是,也可以将对流生成机构23的螺旋装置23b与风力发电用螺旋桨直接连接,来使螺旋装置23b旋转。
并且,虽然将对流生成机构23、回收固态物的减压吸引装置26、曝气装置27设为可分别自由装卸的结构,但也可固定于雨水存积结构物。
第五实施方式
图26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物的简要正面剖视结构。使存积于该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内部的雨水发生对流的对流生成机构23,可经由检修孔10插入,并可在规定时间的对流结束后,适当拆卸。作为对流生成机构23,例如可以为在轴23a的前端设置有螺旋装置23b的构成,插入到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内部后,通过图外的电动机等来驱动螺旋装置23b,并对存积的雨水进行搅拌、对流,而使附着于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砂土等下落至底部,并将这些砂土及堆积于底部的砂土等,推向另一侧。在配置有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另一侧,形成有低于凹坑的底部的凹处24,通过由对流生成机构23引起的存积雨水的对流,砂土等被沉积于该凹处24。此时,也可以使凹坑底部构成为朝向凹处24呈倾斜状。也可以在通过对流生成机构23发生规定时间期间的对流后,将其拆卸。
沉积于凹处24的砂土等的堆积物25,可随时通过减压吸引装置26排出到凹坑外,其中,该减压吸引装置26为具有较长的软管等,且可经由检修孔10等插入到凹处24的固态物回收装置。如图25所示,作为减压吸引装置26,可以选择并采用相应于雨水的存积容量及规格的市场上销售的各种真空装置。
并且,曝气装置37可通过检修孔10与构成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管状纵向构件3连接,并向存积于内部的雨水引入新鲜空气,而使其曝气、氧化,由此实现雨水的清洁化,并可防止水质恶化。如后述所示,该曝气装置37可与管状纵向构件的上部连接,而且与送气泵P连接。通过使该送气泵P动作,可将空气送入到管状纵向构件3的内部3a,并将空气从贯穿于管状纵向构件3的底部附近的排气孔排出。曝气装置37可自由装卸,曝气处理结束后,可以拆卸。
作为对流生成机构23、减压吸引装置26、曝气装置37中使用的动力源,除商用电源以外,还可以使用携带式发电装置、各种一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等电池,并且,也可以在雨水存积结构物的地上部,设置太阳电池发电装置及风力发电装置等,并使用从这些装置获得的电力。尤其是,也可以将对流生成机构23的螺旋装置23b与风力发电用螺旋桨直接连接,来使螺旋装置23b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对流生成机构23、固态物回收装置26、曝气装置37设为可分别自由装卸的构成,但也可固定于雨水存积结构物,并且,如图26所示,曝气装置37的泵P无需为多个,也可以使用单一的泵进行送气。
第六实施方式
图27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物的简要正面剖视结构。在隔水罩布4上配置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后,将其覆盖,即,将具有柔软性的透水性材料即无纺布制或树脂制的网状材料、或无纺布制或树脂制的编织材料、或具有涂覆树脂的网状材料(以下,有时简称为编织材料等)30,覆盖于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侧面及上面。该编织材料等30的周边端部,配置于被挖掘得低于凹坑周边地面的多掘部周边31b,其结果,编织材料等30以覆盖多掘部周边31b及多掘部护坡31a、以及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侧面及上面的方式被配置。当然,虽然编织材料等30的周边端部优选配置至多掘部周边31b,但不必一定要到达多掘部周边31b,至少到达多掘部护坡31a即可。
其后,编织材料等30的周边部上面及整个面,通过由填埋凹坑的块状碎石及土石等石材构成的填充物32,并利用其自重被按压、覆盖,由此沿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侧面及上面,编织材料等30被紧固地安装,并可较强地压紧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其结果,除存积于雨水存积结构物内部的雨水外,即使在因长时间降雨等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时,也能够可靠地防止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上浮。该填充物32彼此之间形成有空隙,不仅也可在该处存积雨水,并且与覆盖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编织材料等30一起,还具有防止砂土及尘垢等其它异物流入到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内。作为填充物32,虽然优选由块状的碎石及土石等石材构成,但破碎的混凝土等也可以,主要由石材构成即可。
并且,在凹坑的一侧周边设置使雨水流入的管状的流入口33,而且在另一侧设置可将溢流的雨水排出的管状的流出口34。通过如此设置,可将雨水从周围可靠地引导并流入到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内,并进行存积,而如果发生溢流的话,则可使雨水从流出口朝向下水口等排出,从而可始终地调整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内的蓄水量。此时,无需使流入口33及流出口34直接连接于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因此,可以简化该部分的结构。这是由于填充于多掘部31的碎石32彼此之间的间隙处,也发挥了雨水存积的功能。
将0.5~1m左右的覆土6覆盖于雨水存积结构物上的编织材料等30及碎石32上,并进行与地面的高度调整,而且根据目的对表面进行精加工。此时,也可以在该雨水存积结构物的适当位置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检修孔。通过设置这种检修孔,例如,可将使存积于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内部的雨水发生对流的对流发生机构从检修孔可自由拆卸地插入,从而使其定期或不定期地发生规定时间的对流,由此可以清洁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内,并始终维持较高的蓄水功能。
并且,作为覆盖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的透水性材料,虽然优选由无纺布等构成,但也不特别局限于此,只要是覆土不易进入到雨水存积结构用组装物A、且具有柔软性、能够耐住碎石等的负荷的构件即可。
其它实施方式
(1)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作为树脂制管状纵向构件的构成材料例示了聚丙烯制品,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聚乙烯、聚氯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只要能够得到需要的强度,可以使用各种热可塑性树脂。并且,作为管状纵向构件,可以取代树脂制品而使用不锈钢等的金属制管,也可以向树脂制管状纵向构件的内部注入混凝土,或插入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强。
(2)管状构件、横向构件、连接夹具可以为相同材质的树脂制品,也可以为不同材质的树脂制品。
(3)也可以将粉末状的碳酸钙(石灰石)等混入到树脂制管状构件、横向构件、连接夹具的构成材料中。这样,可以增大构成材料的比重,抵抗存积雨水时产生的浮力,由此,作为浮力对策无需特别的施工,即使空间较小也可确保较大的蓄水量,因而较为理想。具体而言,通过将13%左右的碳酸钙混入到树脂中,可将比重设为1.0以上。
(4)在混入到上述构成材料时,可以取代碳酸钙,而混入滑石、硫酸钡等晶须。与碳酸钙相比,这些的深宽比更大,提高强度的效果更大。并且,也可以将玻璃纤维混入到上述构成构件中。玻璃纤维不仅可以提高构成构件的比重,还可以提高强度、尺寸稳定性,因而较为理想。例如,添加4.6wt%的玻璃纤维(相对于20wt%母体混合物添加30部)时,比重高出0.03,强度增加15%,成形时的收缩率可以改善0.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用途不局限于作为存积雨水来进行利用的蓄水槽,也可作为小生态圈加以利用。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包括:具有规定长度的多个管状纵向构件;与这些管状纵向构件一起组装成三维结构体的横向构件;以及用于将上述横向构件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连接的连接夹具,通过上述连接夹具,将这些管状纵向构件与横向构件组装成三维结构体,由此可在其内部形成空间,该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的特征在于,
上述横向构件的背面侧开口而形成有凹部,且形成有跨越长度方向的长度方向凸缘,从而划分该凹部,并且,在上述管状纵向构件的外周面上,具有沿上下方向形成的凸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夹具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嵌合而安装,而且与上述横向构件卡止而连接。
3.(删除)
4.(删除)
5.(删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横向构件的端面与上述连接夹具的外周面相互面对,由此进行上述横向构件与连接夹具的连接,并且上述横向构件的端面不能绕着上述连接夹具的周围旋转地被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横向构件的端面上形成有突起或孔,上述连接夹具具有从其外周面突出且与上述横向构件卡合的突起部,在该突起部形成有孔或突起,其中可从上下方向插拔地嵌合上述横向构件的突起或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横向构件的上面形成有多个排水用贯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横向构件的背面侧的凹部,形成有与上述长度方向凸缘垂直的短边侧的短边凸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管状纵向构件的外周面上安装侧面板,该侧面板具有与沿上下方向形成的上述凸缘卡止的卡止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嵌合固定于上述连接构件的最上部位置,且可使该处实现平滑化的盖构件,并且,具有可配置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之间且上述横向构件之上的平坦状面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结构体具有至少108kN/m2以上的来自上下方向的压缩强度。
13.一种雨水存积结构物,具有:铺设于地面凹部的隔水材料;配置于该隔水材料的上面侧的三维结构体;以及配置于该三维结构体的上面侧的覆盖层,上述三维结构体包括:具有规定长度的多个管状纵向构件;与这些管状纵向构件一起组装成三维结构体的横向构件;以及用于将上述横向构件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连接的连接夹具,并且,通过上述连接夹具对这些管状纵向构件及横向构件进行组装,该雨水存积结构物的特征在于,
上述三维结构体的横向构件的背面侧开口而形成有凹部,且形成有跨越长度方向的长度方向凸缘,从而划分该凹部,并且,在上述三维结构体的管状纵向构件的外周面上,具有沿上下方向形成的凸缘。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使存积于上述三维结构体的内部的上述雨水发生对流的对流生成机构,并且,设置有可回收堆积的固态物的固态物回收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由具有规定长度的多个树脂制构件构成,并可自由装卸地安装有多个曝气装置,该曝气装置可使存积于由这些树脂制管状纵向构件及上述横向构件组装而成的上述三维结构体的内部的上述雨水曝气。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对流生成机构相面对的一侧的上述地面凹部,形成有更低的凹处,并且,上述固态物回收装置是可将存积于上述凹处的固态物排出的减压吸引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可安装有曝气装置,该曝气装置使空气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的内部通过并送入,并使存积于上述三维结构体内的上述雨水曝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由具有规定长度的多个树脂制构件构成,而且设置有使存积于上述三维结构体的内部的上述雨水发生对流的对流生成机构,并且,设置有可对堆积于存积上述雨水的雨水存积结构物的内部的固态物进行回收的固态物回收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对流生成机构是可向相面对的一侧的上述地面凹部排出存积于更低的凹处的固态物的减压吸引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结构体被具有柔软性的透水性材料覆盖,而且该透水性材料的周边端部至少覆盖上述三维结构体的周边的上述地面凹部,在上述透水性材料的上面放置有填埋上述三维结构体的周边的地面凹部的填充物,由此上述三维结构体被上述透水性材料按压、覆盖。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具有柔软性的上述透水性材料,由无纺布制或树脂制的网状材料或编织材料、涂覆有树脂的网状材料中的一种构成,上述填充物是填埋上述三维结构体的周边的地面凹部的石材。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使存积于上述三维结构体的内部的上述雨水发生对流的固态物回收装置,并且,可自由装卸地安装有多个曝气装置,该曝气装置可使存积于上述三维结构体的内部的上述雨水曝气。

Claims (21)

1.一种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规定长度的多个管状纵向构件;与这些管状纵向构件一起组装成三维结构体的横向构件;用于将上述横向构件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连接的连接夹具,通过上述连接夹具,将这些管状纵向构件与横向构件组装成三维结构体,由此可在内部形成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夹具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嵌合而安装,而且与上述横向构件卡止而连接。
3.一种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规定长度的多个管状纵向构件;以及具有规定长度且可将上述管状构件彼此之间进行连接而组装成三维结构体的连接构件,并且,可在由上述管状构件与连接构件形成的三维结构体的内部形成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构件至少在其端部,可与上述管状构件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嵌合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横向构件的背面侧开口而形成有凹部,并且,形成有跨越长度方向的长度方向凸缘,从而划分该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横向构件的端面与上述连接夹具的外周面相互面对,由此进行上述横向构件与连接夹具的连接,并且上述横向构件的端面不能绕着上述连接夹具的周围旋转地被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横向构件的端面上形成有突起或孔,而且在上述连接夹具的外周部形成有与上述横向构件的突起或孔嵌合的孔或突起,在上述横向构件的上面形成有多个排水用贯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横向构件的背面侧的凹部,形成有与上述长度方向凸缘垂直的短边侧的短边凸缘。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管状纵向构件的外周面上安装侧面板,该侧面板具有沿上下方向形成的凸缘且具有与该凸缘卡止的卡止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嵌合固定于上述连接构件的最上部位置,且可使该处实现平滑化的盖构件,并且,具有可配置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之间且上述横向构件之上的平坦状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结构体具有至少108kN/m2以上的压缩强度。
12.一种雨水存积结构物,具有:铺设于地面凹部的隔水材料;配置于该隔水材料的上面侧的三维结构体;配置于该三维结构体的上面侧的覆盖层,该雨水存积结构物的特征在于,
上述三维结构体包括:具有规定长度的多个管状纵向构件;与这些管状纵向构件一起组装成三维结构体的横向构件;用于将上述横向构件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连接的连接夹具,并且,通过上述连接夹具将对这些管状纵向构件及横向构件进行组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使存积于上述三维结构体的内部的上述雨水发生对流的对流生成机构,并且,设置有可回收堆积的固态物的固态物回收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由具有规定长度的多个树脂制构件构成,并可自由装卸地安装有多个曝气装置,该曝气装置使存积于由这些树脂制管状纵向构件及上述横向构件组装而成的上述三维结构体的内部的上述雨水曝气。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对流生成机构相面对的一侧的上述地面凹部,形成有更低的凹处,并且,上述固态物回收装置是可将存积于上述凹处的固态物排出的减压吸引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可安装有曝气装置,其使空气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的内部通过而送入,且使存积于上述三维结构体内的上述雨水曝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状纵向构件由具有规定长度的多个树脂制构件构成,而且设置有使存积于上述三维结构体的内部的上述雨水发生对流的对流生成机构、以及可回收堆积于存积上述雨水的雨水存积结构物的内部的固态物的固态物回收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对流生成机构相面对的一侧的上述地面凹部,形成有更低的凹处,并且,上述固态物回收装置是可将存积于上述凹处的固态物排出的减压吸引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结构体被具有柔软性的透水性材料覆盖,而且该透水性材料的周边端部至少覆盖上述三维结构体周边的上述地面凹部,在上述透水性材料的上面,放置有填埋上述三维结构体周边的地面凹部的填充物,由此上述三维结构体被上述透水性材料按压、覆盖。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具有柔软性的上述透水性材料,由无纺布制或树脂制的网状材料或编织材料、涂覆有树脂的网状材料中的一种构成,上述填充物是填埋上述三维结构体周边的地面凹部的石材。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雨水存积结构物,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使存积于上述三维结构体的内部的上述雨水发生对流的对流生成机构,并且,设置有可回收堆积的固态物的固态物回收装置,进而,可自由装卸地安装有多个曝气装置,该曝气装置可使存积于上述三维结构体的内部的上述雨水曝气。
CNA2005800337620A 2004-10-04 2005-10-04 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以及使用了该构件的雨水存积结构物 Pending CN1010359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91013A JP2006104721A (ja) 2004-10-04 2004-10-04 雨水貯留構造用部材とこれを用いた雨水貯留構造物
JP291698/2004 2004-10-04
JP291013/2004 2004-10-04
JP162190/2005 2005-06-02
JP165459/2005 2005-06-06
JP165450/2005 2005-06-06
JP206364/2005 2005-07-15
JP268195/2005 2005-09-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5952A true CN101035952A (zh) 2007-09-12

Family

ID=36374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337620A Pending CN101035952A (zh) 2004-10-04 2005-10-04 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以及使用了该构件的雨水存积结构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104721A (zh)
CN (1) CN10103595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31774A (ja) * 2006-07-31 2008-02-14 Mikuni Plast Kk 地下貯水システム用充填部材
JP4955430B2 (ja) * 2007-03-15 2012-06-20 ミクニ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地下貯水システム用充填部材
JP2016108817A (ja) * 2014-12-05 2016-06-20 株式会社 林物産発明研究所 雨水等の流出抑制施設の構築に用いられるブロッ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104721A (ja) 200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1247C (zh) 排水装置和具有排水装置的建筑结构
CN1218527A (zh) 结构物的增强框架及采用增强框架的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CN1254585C (zh) 狭槽排水装置
CN1877008A (zh) 一种现浇钢筋砼成孔用构件
JP5140384B2 (ja) 雨水貯留装置とその施工方法
CN101035952A (zh) 雨水存积结构用构件以及使用了该构件的雨水存积结构物
KR101806851B1 (ko) 가이드프레임을 이용한 가물막이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304705C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910325A (zh) 地下贮水槽
WO2006038602A1 (ja) 雨水貯留構造用部材とこれを用いた雨水貯留構造物
CN1256484C (zh) 基础地基构成方法和建筑物基础结构
KR100641960B1 (ko) 섬유강화 복합소재 패널을 이용한 수중 기초구조물용 거푸집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초구조물 시공방법
JP2009007769A (ja) 雨水貯留構造用部材と雨水貯留構造物
CN219157632U (zh) 一种新型建筑地基排水装置
CN1280504C (zh) 一种永久模壳构件
JP2006336406A (ja) 雨水貯留構造物
JP2006336405A (ja) 雨水貯留構造物
JP2008063722A (ja) 雨水貯留構造用部材とこれを用いた雨水貯留構造物
JP2007046443A (ja) 雨水貯留構造用部材と雨水貯留構造物
CN2848981Y (zh) 钢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JP3802919B1 (ja) 雨水貯留構造用部材と雨水貯留構造物
CN2672052Y (zh) 一种污水净化装置
CN1827930A (zh) 合成树脂制排水箱斗
JP2006336299A (ja) 雨水貯留構造物
CN101061277A (zh) 防护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34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034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