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0685A - Ic卡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Ic卡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30685A CN101030685A CN 200610171489 CN200610171489A CN101030685A CN 101030685 A CN101030685 A CN 101030685A CN 200610171489 CN200610171489 CN 200610171489 CN 200610171489 A CN200610171489 A CN 200610171489A CN 101030685 A CN101030685 A CN 1010306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d
- contacts
- slider
- locking
- row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IC卡用连接器,在IC卡为被强制取出状态的IC卡用连接器中,在IC卡被再次插入时,触点不会因该IC卡而变形或弯曲。一种IC卡用连接器,利用盖体部件和基体部件形成能够安装至少长度彼此不同的IC卡的卡收容空间,具有:在基体部件上排列的第1触点列、第2触点列、和第3触点列;具有第1弹簧部件的弹出部件;具有第2弹簧部件能够在前后方向移动而且能够转动的滑动器;锁定滑动器的前后方向的移动的锁定/解锁部件,滑动器仅在特定的IC卡被插入时,解除锁定,抗拒着第2弹簧部件向后方移动并转动,使第2触点列的触点与特定的IC卡的焊盘电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IC卡用连接器,其能够在卡收容空间中插拔多个不同类型的IC卡,将所安装的一个IC卡与电子设备电连接。
背景技术
在手机、电话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个人数字助理)、照相机等电子设备中,例如,将内置了中央处理装置(CPU)或存储器用集成电路的MMC(multi media card)卡(商标)、SD(secure digital)卡、存储棒(商标)及xD-Picture Card(商标)(以下称为“xD卡”)等IC卡,通过IC卡用连接器安装在各个电子设备上,由此实现各种扩展功能。
上述的IC卡形状彼此不同。为了将这些IC卡安装在上述的电子设备上并能够使用各个IC卡,提出了各种IC卡用连接器。
为了收容这种形状彼此不同的IC卡,IC卡用连接器具有共用的插卡槽,在与插卡槽连续的卡收容空间中,在卡插入方向直列配置有多列与将要安装的IC卡的外部接点即焊盘对应的触点列(接触列)。在具有这种结构时,要求从共用的插卡槽插入的IC卡不损伤不对应的触点列。
本申请人为了使多列配置的触点列不会因不对应的IC卡而损伤,提出了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5-106769号公开的IC卡用连接器。
所提出的IC卡用连接器构成为能够安装上述的四种IC卡。在该IC卡用连接器中,在被安装了总长度(插入方向的长度)和厚度最大的存储棒时,从插卡槽插入的存储棒的前端抵接滑动器,使该滑动器旋转并将其压倒。由此,滑动器使虽然具有与该存储棒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厚度但总长度较短的SD卡用触点的接点部向下方移动。结果,存储棒的前端不会干涉SD卡用触点列,存储棒能够到达配置在卡收容空间的最深处的存储棒用触点列。
此处,使用图6简单说明安装SD卡时的情况。图6是安装了SD卡的状态下的IC卡用连接器的概要剖面图。
如图6所示,从插卡槽508插入到由基体部件510和盖体部件520形成的卡收容空间的SD卡600,解除滑动器530的锁定,并且SD卡600的前端抵接滑动器530,使该滑动器530向后方移动并且使该滑动器530旋转。由此,与SD卡600对应的触点列的各个触点560从形成于滑动器530的切槽532向上方突出,SD卡600不能继续插入,各个触点560的接点部562与作为对应的SD卡600的外部接点的焊盘602分别电连接。在图6中,580表示存储棒用触点,570表示xD卡用触点。
此时,用于辅助所插入的IC卡的排出的弹出部件540也抵接SD卡600的前端,并伴随SD卡600的插入移动到后方(在图6中为左侧),并被锁定在图6所示位置。弹出部件540虽然未图示,但被设置成为通过弹簧部件被向前方施力(在图6中为右侧),并能够沿着IC卡的一方侧壁在前后方向移动。
通常,在要取出SD卡600时,通过略微压入该SD卡来解除弹出部件540的锁定,借助于弹簧部件的作用力,弹出部件返回到原来的前方位置。由此,前端抵接弹出部件540的SD卡也被从插卡口508排出。同时,与弹出部件540的移动连动,滑动器530也返回到当初位置,将触点列的各个触点560(更加具体地讲是其接点部562)收容在切槽532内。
但是,在图6所示状态下,也可以不采取上述通常的取出方法,而将SD卡600从IC卡用连接器强制取出,即硬性取出。图7表示SD卡被强制取出时的IC卡用连接器的概要剖面图。
如图7所示,在SD卡600被强制取出后,弹出部件540保持被锁定的状态。弹出部件540被锁定的状态,也是滑动器530按照图7所示移动到后方的状态,因此SD卡用触点560处于从滑动器530的切槽532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例如在使存储棒、SD卡等以正常状态或正反相反的状态或前后相反的状态插入卡收容空间时,这些卡的前端部直接抵接SD卡用触点560的接点部562前端,有可能使触点560变形或弯曲。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C卡用连接器,其考虑了上述问题,在IC卡为被强制取出状态的IC卡用连接器中,在IC卡被再次插入时,触点不会因该IC卡而变形或弯曲。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盖体部件和基体部件,利用该盖体部件和基体部件形成卡收容空间,该空间可以通过共用的插卡槽安装至少长度彼此不同的至少三种IC卡,还具有:在所述基体部件上从其深处朝向插卡槽方向依次排列的、与长度最长的第1IC卡对应地具有多个触点的第1触点列、与中间长度的第2IC卡对应地具有多个触点的第2触点列、和与长度最短的第3IC卡对应地具有多个触点的第3触点列;弹出部件,通过第1弹簧部件被向前方施力,能够沿着所述基体部件的一方侧壁向前后方向移动,在安装所述IC卡时被锁定在后方,通过解除该锁定,借助于所述第1弹簧部件的作用力,能够将所述IC卡中任意一方从所述卡收容空间排出;滑动器,具有在倾斜状态能够收容排列于所述第2触点列的多个触点的接点部的切槽,通过第2弹簧部件被向前方施力,能够沿着所述基体部件的底壁向前后方向移动,而且能够转动;锁定/解锁部件,具有能够抵接所述第2卡的侧边的弯曲部,通常锁定所述滑动器的前后方向的移动,所述滑动器仅在所述第2卡被插入时,解除基于所述锁定/解锁部件的锁定,抗拒第2弹簧部件向后方移动并转动,使所述第2触点列的所述多个触点的接点部从所述切槽向上方突出,能够使所述接点部和所述第2卡的外部接点电连接。
本申请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优选与所述第2弹簧部件对应的所述基体部件的所述底壁具有随着朝向前方而下降的倾斜面,更优选所述倾斜面是向下凸出的圆弧面。
本申请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还优选所述滑动器设有卡定在形成于所述底壁的阶梯部上的卡定爪。
并且,本申请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器在所述第1IC卡被插入时,在被所述锁定/解锁部件锁定的位置,保持所述第2触点列的所述多个触点的所述接点部收容在所述切槽中不变地转动,从而允许所述第1IC卡通过。
本申请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在滑动器通过第2弹簧部件被向前方施力,所插入的IC卡被强制拔下时,滑动器也能够返回到当初位置和倾斜的状态。因此,在以后向IC卡用连接器插入任一IC卡时,都不会使第2触点列的触点变形或弯曲。
并且,在与第2弹簧部件对应的基体部件的底壁上具有朝向前方下降的倾斜面,并且使该倾斜面形成为向下凸出的圆弧面,由此确实执行滑动器向当初位置和倾斜姿态的恢复。
另外,在插入多个形状不同的IC卡任一方时,都能够没有任何妨碍地获得所插入IC卡与对应触点的可靠的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未插入IC卡的状态下去除了盖体部件的IC卡用连接器的概要俯视图。
图2是具有沿图1中的II-II线的盖体部件的IC卡用连接器的概要剖面图。
图3是与图2为相同位置的IC卡用连接器的概要剖面图,表示作为IC卡的SD卡被正确插入的状态。
图4是与图3中被圆A包围的部分对应的沿第2弹簧部件的轴心剖开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5是与图2为相同位置的IC卡用连接器的概要剖面图,表示从图3所示状态下强制取出SD卡后的状态。
图6是在以往的IC卡用连接器中安装了SD卡的状态下的IC卡用连接器的概要剖面图。
图7是在图6的IC卡用连接器中SD卡被强制取出的状态下的IC卡用连接器的概要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5详细说明本申请发明。
图1是未插入IC卡的状态下去除了盖体部件的IC卡用连接器的概要俯视图。图2是具有沿图1中的II-II线的盖体部件的IC卡用连接器的概要剖面图。图3是与图2为相同位置的IC卡用连接器的概要剖面图,表示作为IC卡的SD卡被正确插入的状态。图4是与图3中被圆A包围的部分对应的沿第2弹簧部件的轴心剖开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5是与图2为相同位置的IC卡用连接器的概要剖面图,表示从图3所示状态下强制取出SD卡后的状态。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前”在图1中指上,“后”在图1中指下,“左”在图1中指左,“右”在图1中指右。并且,“上”在图2中指上(在图1中为纸面正面侧),“下”在图2中指下(在图1中为纸面背面侧)。
如图1和图2所示,IC卡用连接器1包括:由电绝缘性合成树脂构成的基体部件10;与该基体部件10上下组合形成卡收容空间的金属制或合成树脂制的盖体部件20。
本申请发明涉及的IC卡用连接器1能够安装长度、宽度或厚度等形状彼此不同的多个IC卡(在本实施例中为四种IC卡),但不能同时安装这些多个IC卡。即,本申请发明涉及的IC卡用连接器1形成为在实际使用时只安装其中任一个的结构。因此,在向IC卡用连接器1安装其他IC卡时,必须在拔下当前安装的IC卡后再安装。
基体部件10具有右侧壁12、左侧壁14和后侧壁16,如上所述与盖体部件20一起形成卡收容空间。卡收容空间的前方开放,形成插入IC卡用的插卡槽8。插卡槽8被设定了上下方向的高度和左右方向的宽度,以便能够插入形状彼此不同的多个IC卡中的任一个。并且,插卡槽8也可以形成有合适的引导槽等。
在基体部件10上对应形状、特别是长度彼此不同的多个IC卡,串行配置有多个触点列。第1触点列是对应像存储棒那样长度最长的第1IC卡的触点列。关于,第1触点列的多个触点60,其接点部62朝向插卡槽方向与左右侧壁12、14平行地排列,并通过触点60的固定部在基体部件10的后壁16上被固定支撑为单侧支撑的梁状。第2触点列是对应像SD卡和MMC卡那样长度为中间大小的第2IC卡的触点列。关于第2触点列的多个触点70,其接点部72朝向插卡槽方向与左右侧壁12、14平行地排列,通过触点70的固定部在基体部件10的中间位置的底壁18上被固定支撑为单侧支撑的梁状。第3触点列是对应像xD卡那样长度最短的第3IC卡的触点列。关于第3触点列多个触点80,其接点部82朝向后方与左右侧壁12、14平行地排列,通过触点80的固定部在基体部件10的底壁18中形成插卡槽8的部分被固定支撑为单侧支撑的梁状。另外,各个触点60、70、80与以往示例相同,接点部位于固定部的上方,接点部在固定部和接点部之间具有弹性变形部,以便能够上下位移。各个触点60、70、80在固定部的接点部相反侧具有与电子设备的外部接点连接的端子部。
IC卡用连接器1还具有滑动器30。滑动器30是在与第1触点列电连接的第1IC卡被插入时,以不使第2触点列抵接该第1IC卡的前端、触点70不变形或弯曲的方式保护第2触点列的部件。
滑动器30大致呈矩形状,如图2所示,具有前方侧基端部31、后方侧末端部33、和与配置于中间部的第2触点列的多个触点70对应的切槽32。滑动器30构成为通过在前方侧基端部31前方端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撑轴37,能够在基体部件10的底壁18上向前后方向移动,而且能够在底壁18上转动。
滑动器30在其左侧(在图1中为上侧)还具有位于后述弹出部件40下方的弹簧部件支撑臂38。弹簧部件支撑臂38与滑动器30平行地延伸,而且在后方末端部33的中途与滑动器30形成为一体。并且,在弹簧部件支撑臂38的后方端部形成有支撑突起34(参照图4),朝向前方对滑动器30施力的第2弹簧部件52的一端被固定在弹簧部件支撑臂38的后方端部上,并且包围该支撑突起34。第2弹簧部件52的另一端被固定在后侧壁16上,并且包围从基体部件10的后侧壁16突出的支撑突起17。第2弹簧部件52优选是压缩卷簧,经过形成于后述弹出部件40下表面的凹部42从后侧壁16一直延伸到支撑突起34。在弹簧部件支撑臂38的后方端部下表面也可以形成卡定爪,在滑动器30向后方移动并且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能够卡定在设于底壁18的阶梯部上。通过形成这种结构,在安装对应的第2IC卡,并且其外部接点即焊盘接触触点70时,能够确实防止滑动器30因第2弹簧部件52而返回或偏移。
滑动器30在没有插入IC卡时,如图2所示,通过弹簧部件支撑臂38,并借助于第2弹簧部件52的作用力,将滑动器30的前方基端部31前方端部的支撑轴37,按压在形成于在第3触点列的后方规定位置形成的底壁18的第1阶梯部19上(滑动器30的当初位置)。进而,滑动器30被配置成为从前方基端部31朝向后方末端部33倾斜(滑动器30的当初状态)。因此,后方末端部33位于卡收容空间内。并且,在滑动器30处于该状态时,第2触点列的触点70的接点部72被收容在滑动器30的切槽32内。
另外,与第2弹簧部件52被配置成为能够伸缩的弹出部件40的凹部42对应的基体部件10的底壁18的部分,如图4所示,优选使接近后侧壁16的部分形成得较高直到第2弹簧部件52附近。另外,该底壁部分12优选设置随着朝向前方而下降的倾斜面18a。更优选该倾斜面18a是具有向下凸出的圆弧面的倾斜面。通过设置倾斜面18a,如图3、图4所示,伴随对应的第2IC卡100的插入,在滑动器30抗拒第2弹簧部件52向后方移动时,使该滑动器部件30容易地沿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被大致水平地压倒。第2弹簧部件52在第2IC卡100被从IC卡用连接器1取出时,借助于该作用力使滑动器30沿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结果,第2弹簧部件52借助于该作用力(恢复力)使滑动器30返回当初状态即倾斜状态,并且返回滑动器30的支撑轴37抵接在底壁18的阶梯部19上的当初位置。
滑动器30在其左侧端部靠近前方形成有朝向左侧壁14突出的锁定用突起36。该锁定用突起36对应形成于后述的锁定/解锁部件90的自由端的接合孔94,并能够相对该接合孔94接合及脱离。
IC卡用连接器1还具有弹出部件40。弹出部件40构成辅助插入IC卡用连接器1的卡收容空间内的IC卡的排出的弹出机构,通过第1弹簧部件50被向卡排出方向即插卡槽8侧施力。弹出部件40具有与插入的各个IC卡的前端抵接的抵接部,在图1中示出了与作为最长的第1IC卡的存储棒的前端抵接的抵接部48。在其他IC卡中,抵接部在形成于弹出部件40内的引导各个IC卡的槽上形成为阶梯部(具体参照上述专利文献)。
在弹出部件40的后方部上面形成有心形凸轮54和包围该心形凸轮54的杆引导槽56。一端支撑在基体部件10的后壁16上并可自由旋转的凸轮杆58,其另一端作为凸轮从动件在杆引导槽56内滑动。由弹出部件40、第1弹簧部件50、心形凸轮、杆引导槽56和凸轮杆58构成的弹出机构的动作,在本申请提交之前已经众所周知,并且在上述以往示例的结构中也有简单说明,所以此处省略说明。
IC卡用连接器1还具有锁定/解锁部件90。锁定/解锁部件90通常在IC卡(在本实施例中为第1卡和第3卡)被插入时,将滑动器30锁定为不能移动状态。例如,只有在像SID卡和MMC卡那样中间大小的宽度较宽的第2IC卡被插入IC卡用连接器1的卡收容空间内时,锁定/解锁部件90才动作并解除滑动器30的锁定状态。
锁定/解锁部件90包括:弹性变形部92,其前端部具有接合在滑动器30的锁定用突起36上的接合孔94,中间部具有朝向卡收容空间突出的弯曲部96;和与弹性变形部92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固定部98。弹性变形部92和固定部98大致连接成U字状。锁定/解锁部件90通过固定部98固定在基体部件10的左侧壁14上。锁定/解锁部件90的弹性变形部92形成为不仅能够在水平方向(在图1中为上下方向)弹性变形,而且也能够在上下方向(在图1中为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弹性变形。通过形成这种结构,能够进行锁定时的滑动器30的旋转动作。
对伴随IC卡被安装在IC卡用连接器1上,滑动器30、锁定/解锁部件90和弹出部件4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锁定/解锁部件90通常如图1所示,形成于其弹性变形部92的前端部的接合孔94接合在滑动器30的锁定用突起36上,并锁定滑动器30,由此锁定滑动器30向后方的移动。但是,滑动器30总是能够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首先,是最大的第1IC卡即存储棒的情况,由于与上述以往的情况相同,所以以下进行简单说明。
存储棒与中间大小的第2IC卡即SD卡、MMC卡等相比,宽度较小。因此,存储棒被从IC卡用连接器1的插卡槽8插入卡收容空间时,存储棒的侧壁不会抵接锁定/解锁部件90的弯曲部96,滑动器30保持被锁定状态。向下按压第3触点列的各个触点80的接点部82并向后方行进的存储棒抵接滑动器30的前方基端部31,使滑动器30沿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滑动器30旋转,滑动器30的后方末端部33被按压,由此触点70抵接该后方末端部33。因此,第2触点列的各个触点70的接点部72也被向下方按压,并形成位于滑动器30的切槽32内的状态。存储棒不妨碍第2触点列地到达第1触点列,作为存储棒的外部接点的焊盘与对应的触点60的接点部62接触。
另一方面,伴随作为第1IC卡的存储棒的插入,存储棒的前端抵接弹出部件40的抵接部48,使弹出部件40抗拒第1弹簧部件50而向后方移动。在存储棒的焊盘与触点60接触时,弹出部件40使凸轮杆58的另一端接合固定在心形凸轮54上。
然后,在像SD卡和MMC卡那样宽较大的第2IC卡100被插入时,在该插入的第2IC卡100的侧面抵接着锁定/解锁部件90的弯曲部96。由此,锁定/解锁部件90的弹性变形部92变形,形成于其前端部的接合孔94从滑动器30的锁定用突起36上脱出,解除滑动器30的锁定状态。锁定被解除的滑动器30通过插入的IC卡100的前端抵接在其前方基端部31上,随着第2IC卡100的插入,抗拒第2弹簧部件52的作用力朝向后方移动,并且通过插入的第2IC卡100,沿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并被压倒(参照图3、图4)。由此,被约束在滑动器30的后方末端部33上的触点70的接点部72,借助于触点70自身的弹性力从滑动器30的切槽32内向上方突出,如图3所示,与插入的第2IC卡100的外部接点即焊盘电连接。此时,如上所述,在滑动器30的弹簧部件支撑臂38的后方端部形成有卡定爪,在该卡定爪卡定在形成于底壁18的阶梯部等上时,能够确实阻止滑动器30因第2弹簧部件52而向前方移动。
另一方面,弹出部件40在作为插入的第2IC卡的SD卡或MMC卡的前端抵接在形成于对应的引导槽的阶梯部上时,与存储棒时相同,使弹出部件40抗拒第1弹簧部件50向后方移动。在SD卡或MMC卡的焊盘与触点70接触时,弹出部件40使凸轮杆58的另一端接合固定在心形凸轮54上。
最后,在插入最小的IC卡即作为第3IC卡的xD卡时,从插卡槽8插入的xD卡直接向后方移动,该xD卡的外部接点即焊盘与配置在最跟前的第3触点列的触点80的接点部82接触。
另一方面,弹出部件40,与SD卡或MMC卡时相同,作为插入的第3卡的xD卡的前端抵接在形成于对应的引导槽的阶梯部上,使弹出部件40抗拒第1弹簧部件50向后方移动。在xD卡的焊盘与触点80接触时,弹出部件40使凸轮杆58的另一端接合固定在心形凸轮54上。
如上所述,能够在IC卡用连接器1上安装不同大小的IC卡。在拔下安装的IC卡时,通常将该安装的IC略微向后方按压,解除凸轮杆58与心形凸轮54的接合。由此,弹出部件40借助于第2弹簧部件50的作用力(恢复力)返回到原来位置,结果,前端抵接在弹出部件40上的IC卡被从插卡槽8排出。并且,滑动器30也借助于第2弹簧部件50的作用力(恢复力)处于当初状态即倾斜状态,并且返回当初位置。
另外,说明如图3所示在安装了SD卡或MMC卡的状态下,强制取出该安装的IC卡时的本发明的动作。
如图3及更详细的图4所示,在安装了像SD卡那样的第2IC卡100时,第2弹簧部件52通过滑动器30向后方移动而被压缩。另外,第2弹簧部件52的滑动器30侧通过滑动器30的转动,沿着基体部件10的底壁18的倾斜面18a倾斜。换言之,图4所示状态下的第2弹簧部件52通过支撑突起34和弹簧部件支撑臂38,对被沿着底壁18大致水平地压倒的滑动器30向前方和上方施力,以使其恢复为图2所示的原来的水平状态。
在该状态下,在第2IC卡100被从IC卡用连接器1强制手动拔下时,抗拒第2弹簧部件52的恢复力把滑动器30从被水平按压的力下释放出来。因此,通过第2弹簧部件52被向前方和上方施力的滑动器30按照图5所示,处于当初状态即倾斜状态,在切槽32内收容触点70的接点部72,并返回原来位置。此时,弹出部件40由于弹出机构在进行动作,所以保持被锁定状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中,在从IC卡用连接器1的卡收容抗拒强制取出第2IC卡100时,与弹出部件40的位置无关,滑动器30返回当初状态即倾斜状态,而且返回前方的规定位置。因此,位于第2触点列的触点70不会突出到卡收容空间中,在再次插入任一IC卡时,该IC卡的前端也不会抵接触点70特别是接点部,不会使触点70变形或弯曲。
Claims (5)
1.一种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盖体部件和基体部件,利用该盖体部件和基体部件形成卡收容空间,该卡收容空间能够通过共用的插卡槽安装至少长度彼此不同的至少三种IC卡,该IC卡用连接器还具有:
在所述基体部件上从其深处朝向插卡槽方向依次排列的、与长度最长的第1IC卡对应地具有多个触点的第1触点列、与中间长度的第2IC卡对应地具有多个触点的第2触点列、和与长度最短的第3IC卡对应地具有多个触点的第3触点列;
弹出部件,通过第1弹簧部件被向前方施力,能够沿着所述基体部件的一方侧壁向前后方向移动,在安装所述IC卡时被锁定在后方,通过解除该锁定,借助于所述第1弹簧部件的作用力,能够将所述IC卡中任意一个从所述卡收容空间排出;
滑动器,具有在倾斜状态能够收容排列于所述第2触点列的多个触点的接点部的切槽,通过第2弹簧部件被向前方施力,能够沿着所述基体部件的底壁向前后方向移动,而且能够转动;和
锁定/解锁部件,具有能够抵接所述第2卡的侧边的弯曲部,通常锁定所述滑动器的前后方向的移动;
其中,所述滑动器仅在所述第2卡被插入时,解除基于所述锁定/解锁部件的锁定,抗拒第2弹簧部件向后方移动并转动,使所述第2触点列的所述多个触点的接点部从所述切槽向上方突出,能够使所述接点部和所述第2卡的外部接点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2弹簧部件对应的所述基体部件的所述底壁具有随着朝向前方而下降的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是向下凸出的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器设有卡定在形成于所述底壁的阶梯部上的卡定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器在所述第1IC卡被插入时,在被所述锁定/解锁部件锁定的位置保持所述第2触点列的所述多个触点的所述接点部收容在所述切槽中不变地转动,从而允许所述第1IC卡通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50082/2006 | 2006-02-27 | ||
JP2006050082A JP4527675B2 (ja) | 2006-02-27 | 2006-02-27 |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30685A true CN101030685A (zh) | 2007-09-05 |
CN100530842C CN100530842C (zh) | 2009-08-19 |
Family
ID=38548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17148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0842C (zh) | 2006-02-27 | 2006-12-28 | Ic卡用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527675B2 (zh) |
CN (1) | CN100530842C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43893A (zh) * | 2010-09-30 | 2011-01-12 | 上海创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抗电磁干扰的主从设备通讯控制系统 |
CN102332657A (zh) * | 2010-06-01 | 2012-01-2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2768272A (zh) * | 2012-07-09 | 2012-11-07 | 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排卵期测试仪 |
CN103368035A (zh) * | 2012-03-28 | 2013-10-23 | Smk株式会社 | 卡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CN104037571A (zh) * | 2014-06-18 | 2014-09-10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 |
CN109273928A (zh) * | 2018-09-25 | 2019-01-25 | 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及其母接插件、公接插件 |
CN112421299A (zh) * | 2020-03-13 | 2021-02-26 | 骆炎文 | 一种电子设备用的安全接口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58667B2 (ja) * | 2006-03-01 | 2010-10-06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017578B2 (ja) * | 2008-04-30 | 2012-09-05 | アイティーティー 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 エンタープライジーズ エルエルシー | 着脱作動装置 |
CN113675669B (zh) * | 2020-05-14 | 2024-04-19 | 富联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84343B2 (ja) * | 1996-04-23 | 1998-08-06 |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 電極パッド付きカードとコンタクトの接触及び接触解除機構 |
JP4177703B2 (ja) * | 2003-05-01 | 2008-11-05 |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JP4621423B2 (ja) * | 2003-10-29 | 2011-01-26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
JP4231023B2 (ja) * | 2005-04-01 | 2009-02-25 |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
2006
- 2006-02-27 JP JP2006050082A patent/JP452767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2-28 CN CNB2006101714894A patent/CN10053084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32657A (zh) * | 2010-06-01 | 2012-01-2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2332657B (zh) * | 2010-06-01 | 2014-02-1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1943893A (zh) * | 2010-09-30 | 2011-01-12 | 上海创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抗电磁干扰的主从设备通讯控制系统 |
CN103368035A (zh) * | 2012-03-28 | 2013-10-23 | Smk株式会社 | 卡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CN103368035B (zh) * | 2012-03-28 | 2015-09-30 | Smk株式会社 | 卡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CN102768272A (zh) * | 2012-07-09 | 2012-11-07 | 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排卵期测试仪 |
CN102768272B (zh) * | 2012-07-09 | 2014-11-19 | 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排卵期测试仪 |
CN104037571A (zh) * | 2014-06-18 | 2014-09-10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 |
CN109273928A (zh) * | 2018-09-25 | 2019-01-25 | 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及其母接插件、公接插件 |
CN112421299A (zh) * | 2020-03-13 | 2021-02-26 | 骆炎文 | 一种电子设备用的安全接口 |
CN112421299B (zh) * | 2020-03-13 | 2022-05-27 | 深圳市誉铭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用的安全接口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30842C (zh) | 2009-08-19 |
JP4527675B2 (ja) | 2010-08-18 |
JP2007227303A (ja) | 2007-09-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30685A (zh) | Ic卡用连接器 | |
CN1233069C (zh) | 存储卡用连接器 | |
CN1645673A (zh) | 电子设备用的卡连接器及用于该连接器的接触子 | |
CN203859309U (zh) | 卡用连接器 | |
CN1976133A (zh) | 弹出部件与凸轮从动件和锁定部件整体联接的卡连接器 | |
JP6442258B2 (ja) |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
CN1692531A (zh) | 存储卡连接器 | |
CN1156943C (zh) | 卡用插接装置 | |
CN101030679A (zh) | 锁定装置和带有该锁定装置的连接器 | |
CN1685569A (zh) | 连接器和连接器的触点 | |
CN1848541A (zh) | Ic卡用连接器 | |
CN203911131U (zh) | 卡用连接器 | |
CN1306321A (zh) | Ic卡用连接器 | |
CN1297040C (zh) | 卡用连接装置 | |
CN1701469A (zh) | 卡连接器 | |
CN1216439C (zh) | 卡用连接器 | |
CN1585202A (zh) | 存储卡用连接器 | |
CN1543016A (zh) | 插件板 | |
CN1707865A (zh) | 卡连接器 | |
CN1947128A (zh) | 存储卡连接器 | |
CN1934579A (zh) | 存储卡连接器 | |
CN1866625A (zh) | 卡用插座组装体 | |
CN101060215A (zh) | 电连接器 | |
CN1702920A (zh) | 卡连接器 | |
CN1716710A (zh) | 卡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9 Termination date: 201712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