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作药物载体的药用油包油型非水微乳及其药物制剂,提供一种无水环境且为生物相容性的无毒药用载体,用于溶解或分散药物或活性成分,由此制备成纳米级药物的药物制剂。
由本非水微乳,发明人制备了绝对生物利用度高达40%以上的葛根素非水微乳剂及其软胶囊。
本发明的油包油型非水微乳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有:(1)极大的扩大了可供选择的药用油相的种类范围,使更多的药物能够制备成微乳或溶胶,这对于含水的微乳是难以实现的;(2)由于两相均为有机相,具有一定的相亲性,使得微乳的制备较为容易,且能获得稳定性高、两相相容性宽的微乳体系;(3)本发明的油包油型非水微乳,在恰当的组成下还可使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减至很少,也可以为零,这是本发明的又一特点;(4)由本发明的非水微乳可以极其容易地进一步的制备成固态纳米颗粒。
油包油型非水微乳载药体系是发明人在实践工作中逐步产生出来的一种崭新的载药体系,由于其内外相都不含水,其作为药物载体具有:(1)、对于易于水解的药物,以非水微乳为载体,可以避免水解,延长药物的有效期;(2)、对于吸收迅速的药物,以非水微乳为载体,可以使其吸收减缓,从而达到缓释或控释的作用;(3)、对于水不溶性药物,以非水微乳为载体,可以使药物到达纳米级分散,从而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用作药物载体的药用油包油型非水微乳剂,其组方至少包括不互溶或微溶的两个油相,还包括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两种中的任一种或两种都含有。
一种用作药物载体的药用油包油型非水微乳,其特征在于,其组方至少包括不互溶或微溶的两个油相,还包括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两者中的任一种或两种。其重量分配比例范围为:
油相1 10-89份
油相2 10-89份
表面活性剂 0-35份
助表面活性剂 0-40份
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不能同时为0。
其中,油相1为药学中可以接受的药用油,选自动物油、植物油、油酸及其酯、亚油酸及其酯、棕榈酸异丙脂、肉豆蔻酸异丙脂、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液体石蜡、二甲硅油、轻质液体石蜡,上述中的一种或多种之混合物:
油相2为药学中可以接受的极性较大的有机溶剂且不溶解于或溶解于油相1,选自醇类、1,2-烷醇、酮类、甘油、聚乙二醇,上述中的一种或多种之混合物;
表面活性剂为药学中可以接受的药用表面活性剂,选自磷脂类,吐温类、司盘类、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泊洛沙姆、卡泊姆、胆汁盐、高级脂肪酸盐,上述中的一种或多种之混合物;
助表面活性剂为药学中可以接受的的化合物,选自乙醇、丙醇、异丙醇、胆固醇、油醇、丙二醇、甘油、丙酮、乙酸乙酯、氨基酸类、乳酸乙酯、高级脂肪酸及其酯,上述中的一种或多种之混合物。
所述的用作药物载体的药用油包油型非水微乳,其特征在于,选自植物油,包括但不限于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玉米油、棉籽油、葵花籽油、蓖麻油、芝麻油、椰子油、橄榄油、杏仁油、棕榈油、月桂油;高级脂肪酸及其酯包括但不限于油酸、油酸乙酯、油酸甘油酯类、亚油酸、亚油酸甘油酯类;所述的醇类包括但不限于乙醇、丙醇;所述的1,2-烷醇包括但不限于1,2-丙二醇、1,2-戊二醇;所述的酮类包括但不限于丙酮;所述的氨基酸类包括但不限于甘氨酸、赖氨酸;所述的磷脂类、高级脂肪酸盐包括但不限于大豆卵磷脂或蛋黄卵磷脂、油酸钙、油酸镁。
所述的用作药物载体的药用油包油型非水微乳,其特征在于,油相1与油相2采用以下组合:
(1)、油相1选自植物油、二油酸甘油酯和三油酸甘油酯、二亚油酸甘油酯和三亚油酸甘油酯、液体石蜡、轻质液体石蜡、二甲硅油,它们中的一种或多种之混合物;油相2选自乙醇、1,2-烷醇、甘油、聚乙二醇,它们中的一种或多种之混合物;或
(2)、油相1选自: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肉豆蔻酸异丙脂、棕榈酸异丙脂,它们中的一种或多种之混合物;油相2选自1,2-烷醇、甘油、聚乙二醇,它们中的一种或多种之混合物;或
(3)、油相1选自:油酸、单油酸甘油酯、亚油酸、单亚油酸甘油酯,它们中的一种或多种之混合物;油相2选自甘油、聚乙二醇,它们中的一种或多种之混合物。
更优化组合,油相1选自植物油(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一种或多种之混合物;油相2选自乙醇、丙二醇一种或多种之混合物;表面活性剂选自磷脂;助表面活性剂选自乳酸乙酯、油酸及其酯一种或多种之混合物。
油相1∶油相2∶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重量分配比例范围:10-89∶10-89∶0-35∶0-40;优选重量分配比例范围:30-70∶15-45∶5-25∶0-20;优选重量分配比例范围:15-45∶30-70∶5-25∶0∶20。
将它们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或混合后稍加搅拌至澄清透明或半透明的溶液,此即为非水微乳。
所述的用作药物载体的药用油包油型非水微乳,其特征在于油相1、油相2、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重量分配比例范围为:
油相1 30-70份
油相2 20-50份
表面活性剂 0-25份
助表面活性剂 0-30份。
所述的用作药物载体的药用油包油型非水微乳,其特征在于亲水相、油相、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重量分配比例范围为:
油相1 20-50份
油相2 30-70份
表面活性剂 0-25份
助表面活性剂 0-30份。
所述的用作药物载体的药用油包油型非水微乳,其特征在于较为优化的亲水相、油相、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重量分配比例范围为:
油相1 40-60份
油相2 30-40份
表面活性剂 10-25份
助表面活性剂 15-30份。
所述的用作药物载体的药用油包油型非水微乳,其特征在于较为优化的亲水相、油相、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重量分配比例范围为:
油相1 30-40份
油相2 40-60份
表面活性剂 10-25份
助表面活性剂 20-30份。
所述的用作药物载体的药用油包油型非水微乳,其特征在于较为优化的亲水相、油相、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重量分配比例范围为:
油相1 20-35份
油相2 20-35份
表面活性剂 0-15份
助表面活性剂 20-30份。
所述的用作药物载体的药用油包油型非水微乳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有药用油包油型非水微乳载体和药用有效成份葛根素,二者的重量分配比例范围为:
药用非水微乳载体; 6-15份
葛根素: 1-5份
所述的用作药物载体的药用油包油型非水微乳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有药用油包油型非水微乳载体和药用有效部位蜂胶,二者的重量分配比例范围为:
药用非水微乳载体:8-15份
蜂胶: 1-8份
由本微乳转变成的蜂胶溶胶。
所述的用作药物载体的药用油包油型非水微乳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有药用油包油型非水微乳载体和一种或一种以上活性成份,二者的重量分配比例范围为:
药用非水微乳载体: 5-20份
一种或多种活性成份:1-10份
活性成份包括化学药物、生化药物、中药提取物、中药有效部位、具有营养或保健功能的化学成份、农药。
所述的用作药物载体的药用油包油型非水微乳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为微乳、溶胶或纳米粉体形式;其剂型包括但不限于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软胶囊、丸剂、滴丸剂、酒剂、糖浆剂、口服溶液剂、注射剂、输液剂、注射用冻干粉、栓剂、微囊剂、软膏剂、气雾剂、膜剂。
此外本发明还包括用于药学上可以接受的添加剂,包括但不限于:防腐剂,抗氧剂、粘度调节剂、赋型剂、润滑剂、粘结剂、崩解剂等等。
例如,可将适当的药用辅料添加到此药物组合物,将该混合物处理成粉末或颗粒状,然后将该粉末或颗粒填入硬胶囊中,由此制备硬胶囊剂;将抗氧剂和其他适当的辅料加入到药物组合物,以此混合物作为软胶囊的内容物,制成软胶囊;将合适的添加剂添加在药物组合物中,压制成片,由此可制备片剂。它们可作为药物制剂、化妆品、保健品、食品、工农业等行业。
本发明非水微乳具有三大优点:(1)、对于易于水解的药物,以非水微乳为载体,可以避免水解,延长药物的有效期;(2)、对于吸收迅速的药物,以非水微乳为载体,可以使其吸收减缓,从而达到缓释或控释的作用;(3)、对于水不溶性药物,以非水微乳为载体,可以使药物到达纳米级分散,从而显著地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本发明将上述非水微乳用于制备了葛根素微乳、葛根素溶胶、蜂胶等药物的纳米体系。其中葛根素微乳、葛根素溶胶的生物利用度高达40.41%和52.6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绝不是对其范围的限制。
实例1
组分 |
量(g) |
大豆油 |
5.0 |
丙二醇 |
2.1 |
乳酸乙酯 |
1.2 |
磷脂 |
2.2 |
油酸甘油酯 |
1.5 |
将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后轻微搅拌
实例2
组分 |
量(g) |
石蜡 |
4.5 |
丙二醇 |
2.0 |
乳酸乙酯 |
1.2 |
乙醇 |
1.0 |
司盘80 |
1.8 |
吐温60 |
0.6 |
实例3
组分 |
量(g) |
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
4.5 |
甘油 |
1.3 |
聚乙二醇400 |
1.2 |
油酸 |
3.8 |
实例4
组分 |
量(g) |
色拉油 |
5.2 |
乙醇 |
4.7 |
甘油 |
0.8 |
磷脂 |
2.4 |
油酸 |
2.6 |
实例5
组分 |
量(g) |
肉豆蔻酸异丙脂 |
3.4 |
甘油 |
6.6 |
聚乙二醇400 |
1.3 |
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
2.8 |
甘氨酸 |
0.9 |
实例6
根据实例1的处方制备的葛根素微乳软胶囊
组分 |
量(g) |
葛根素 |
1.3 |
实例1 |
12.0 |
维生素E |
0.2 |
将上述组分按比例混合,搅拌至透明,即得葛根素软胶囊内容物,软胶囊的胶皮采用明胶、甘油、水及改性组分按常规方法制的,胶皮中还可以加入一些抗氧剂、着色剂、遮光剂等物质。取上述软胶囊的内容物填充于软胶囊即得。
实例7
根据实例4的处方制备的葛根素溶胶软胶囊
组分 |
量(g) |
葛根素 |
1.0 |
实例4 |
13.7 |
维生素E |
0.25 |
将上述组分按比例混合,搅拌至透明,减压至无醇味,即得葛根素溶胶内容物,软胶囊的胶皮采用明胶、甘油、水及改性组分按常规方法制的,胶皮中还可以加入一些抗氧剂、着色剂、遮光剂等物质。取上述软胶囊的内容物填充于软胶囊即得。
实施例8蜂胶溶胶体系
组分 |
量(g) |
蜂胶 |
1.0 |
实例4 |
10.0 |
维生素E |
0.2 |
上述混合物按比例混合,得混合澄清体系,减压至无醇味,得蜂胶纳米颗粒溶胶体系。
实施例9苦参素微乳
组分 |
量(g) |
苦参素 |
1.3 |
实例2 |
12.0 |
维生素E |
0.2 |
试验例1:体内吸收试验
为了考察包含在本发明葛根素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以下对实施例6中的发明制剂、实施例7中的发明制剂、葛根素混悬剂、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江苏扬予江制药厂)进行体内生物利用度考察。其中,葛根素混悬剂是以葛根素原料药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混合制得。
葛根素混悬剂给药方法及采血时间 取昆明种小鼠66只,随机分成11小组(每小组6只),每个小组分别对应1个时间点,实验前禁食12小时,但是不禁水,按单剂量0.2mg/g分别灌胃给予小鼠葛根素混悬液,于给药后10、20、25、30、35、40、50、60、75、90、120min摘眼球取血,将血样置于已用肝素钠处理的1.5ml的离心管中,立即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取上层血浆存于零下20℃冰箱中保存待测。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给药方法及采血时间取昆明种小鼠55只,随机分成10小组(每小组6只),每个小组分别对应1个时间点,实验前禁食12小时,但是不禁水,按单剂量0.01mg/g分别灌胃给予小鼠葛根素混悬液,于给药后1、5、10、15、20、30、40、60、80、100min摘眼球取血,将血样置于已用肝素钠处理的1.5ml的离心管中,立即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取上层血浆存于零下20℃冰箱中保存待测。
实施例6中的发明制剂给药方法及采血时间取昆明种小鼠78只,随机分成13小组(每小组6只),每个小组分别对应1个时间点,实验前禁食12小时,但是不禁水,按单剂量0.2mg/g分别灌胃给予小鼠实施例1中的发明制剂,于给药后10、20、30、40、50、60、90、120、180、240、360、480、720min摘眼球取血,将血样置于已用肝素钠处理的1.5ml的离管中,立即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取上层血浆存于零下20℃冰箱中保存待测。
实施例7中的发明制剂给药方法及采血时间 取昆明种小鼠78只,随机分成13小组(每小组6只),每个小组分别对应1个时间点,实验前禁食12小时,但是不禁水,按单剂量0.2mg/g分别灌胃给予小鼠实施例7中的发明制剂,于给药后10、20、30、40、50、60、90、120、240、360、480、720、1440min摘眼球取血,将血样置于已用肝素钠处理的1.5ml的离管中,立即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取上层血浆存于零下20℃冰箱中保存待测。
血浆样品的处理、分析 精密取血浆0.2ml置1.5ml的离心管中,精密加入0.2ml 0.58mol/ml高氯酸甲醇溶液沉淀蛋白,漩涡混合器上混合3min,1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夜转移至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小样品瓶子中,以高效液相法测定其血药浓度,结果见下表1。
色谱条件:
---色谱柱:
---流动相:甲醇∶0.1%枸櫞酸水溶液(30∶70)
---流速:1.0ml/min
---柱温:40℃
---检测波长:250nm
---进样体积:30μl
上述所得数据经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3P87进行处理,所得数据如下:葛根素注射液,葛根素混悬剂、实施例1三者的AUC分别为:
AUC葛根素注射液=276.75<ug/ml>*min
AUC葛根素混悬剂=135.77<ug/ml>*min
AUC实例6=2236.77<ug/ml>*min
AUC实例7=2915.76<ug/ml>*min
葛根素混悬剂的生物利用度:135.77/(276.75*20)*100%=2.45%
实例6中的葛根素微乳生物利用度:2236.77/(276.75*20)*100%=40.41%
实例7中的葛根素溶胶生物利用度:2915.76/(276.75*20)*100%=52.68%
小鼠实验表明:实例6中和实例7的葛根素和相对于葛根素混悬剂的生物利用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其提高的程度是令人吃惊的。
附表1
实施例6 |
采血时间(min)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90 |
120 |
180 |
240 |
360 |
480 |
720 |
血药浓度(μg/ml) |
2.5257 |
4.1632 |
5.3011 |
5.6319 |
5.3796 |
5.2070 |
4.6050 |
4.1754 |
3.5309 |
3.0653 |
2.3551 |
1.9369 |
0.8394 |
实施例7 |
采血时间(min)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90 |
120 |
180 |
300 |
480 |
720 |
1440 |
血药浓度(μg/ml) |
1.8803 |
2.5515 |
2.9655 |
3.1129 |
3.3210 |
3.1103 |
2.8367 |
2.6359 |
2.4227 |
2.1246 |
1.7832 |
1.4126 |
0.6912 |
注射剂 |
采血时间(min) |
1 |
5 |
10 |
15 |
20 |
30 |
40 |
60 |
80 |
100 |
|
|
|
血药浓度(μg/ml) |
20.938 |
14.688 |
8.6779 |
5.9539 |
4.6590 |
2.0549 |
0.9263 |
0.5572 |
0.3027 |
0.0134 |
|
|
|
葛根素混悬剂 |
采血时间(min) |
10 |
20 |
25 |
30 |
35 |
40 |
50 |
60 |
75 |
90 |
120 |
|
|
血药浓度(μg/ml) |
0.5434 |
1.9490 |
2.1620 |
2.2169 |
1.9036 |
1.5505 |
1.2387 |
0.9425 |
0.7387 |
0.6740 |
0.357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