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2814A - 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 - Google Patents
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12814A CN101012814A CN 200710013516 CN200710013516A CN101012814A CN 101012814 A CN101012814 A CN 101012814A CN 200710013516 CN200710013516 CN 200710013516 CN 200710013516 A CN200710013516 A CN 200710013516A CN 101012814 A CN101012814 A CN 1010128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fixed
- oil
- connection container
- plu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有一组独立的框架式机架;由直弯链板式链条、软管和液体转换连通容器组成了一个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的特殊装置,安装在机架上两个链轮轴组之间;分为排液区和进液区。进液区连通容器里的液体容量大于排液区内连通容器里的液体容量,相对产生了液体重量差;在柱塞和配重块的作用下,柱塞能够在油封和内缸套及外缸套之间往复运动。由于液体虹吸管现象和连通器原理,使排液区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内的液体流入软管,在进液区内,液体从软管中流入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内,这样能保持液体重量差产生的液体重力势能循环而不消失。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使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连续不断的为其他机械设备提供动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电、机械设备等所需动力的连续供给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的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重力势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石化和矿产能源。这些能源多数随着自然界条件的变化,能量也随之变化。尽管开发和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工作原理简单,操作简便,但存在开发投入资金大、能源稳定性差的缺点。如风能就受到气象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水利发电所产生的能源也随着水资源储存能力的多少而发生改变;太阳能也随着光照的强弱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扩大能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并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势能的重复利用是本项发明的根本宗旨。对人类来说,能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只是在人们生产力低下、能源需求量低的情况下总结的一种错误的结论。现代人对地球能源储量从意识上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能源危机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因此,有效的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发明的成功满足了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同时有效降低能源的生产成本,达到了环保、无公害的目地,真正实现了人类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理念,从而开辟了可再生能源的崭新途径。
发明内容
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提高可再生能源——液体的(水或其它液体)利用率。由直弯链板式链条、软管和液体转换连通容器组成了一个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的特殊装置,安装在机架上的上下两个链轮组之间,设以上、下两个链轮中心为界分为两侧面,即相对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分为两区域,所处两区域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状态不同,分为排液区和进液区。当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加入液体后,进液区内液体转换连通容器里面的液体容量大于排液区内液体转换连通容器里面的液体容量,两区域之间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相对产生了重量差,即液体重力差,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进液区内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带动链条、链轮、链轮轴旋转运动。在旋转过程中,由于柱塞和配重块的作用下,柱塞与配重块连接板、柱塞和外缸套两侧的配重块经过螺丝紧固构成的组合体,能够在油封和壳体中的内缸套及外缸套之间往复运动。利用液体在闭合连通器的特殊装置中的液体虹吸管现象和连通器原理,使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始终保持一定的偏液体重力,促使具备了输出动力能的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不断运转,保证了对其它机械设备所需动力的连续供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至少具有一组独立的框架式机架、两个链轮组轴体、一个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多根变速传递动力轴、润滑系统、发电系统、阻尼系统和制动系统。
所述的一组独立的框架式机架,包括纵向两个支架由槽钢、角钢焊接构成,下部安装固定链轮轴体的纵梁通过螺栓、螺母分别固定在支架上,上、下位置能移动调整,其中一根纵梁带有刹车固定板,两个支架侧面分别设有发电机固定座,涨紧轮固定座;横向由槽钢、角钢、螺栓、螺母把两个支架连接固定组成了一组独立的框架式机架。
两个链轮组轴体分为第一动力输出链轮组轴体和第二动力输出链轮组轴体,第一动力输出轴两头带有动力传递皮带轮,第二动力输出轴一头带有动力传递皮带轮,另一头带有刹车制动盘。第一动力输出链轮组轴体,通过轴承座、轴承、螺栓、螺母安装固定在框架式机架上部的纵梁上;第二动力输出链轮组轴体与以上相同的安装方法,固定安装在机架的下部上、下位置能移动调整的纵梁上。
两根直弯链板式链条分别绕经支撑在框架式机架上部的纵梁和下部的纵梁之间的两个链轮组轴体的链轮后分别对接,形成了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若干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安装固定在两根链条组成的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之间(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保持同一个状态方向,沿着同一个旋转方向随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形成闭合),若干根软管分别沿着安装固定在两根直弯链板式链条上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上的管接头,将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串联在一起后,形成了一个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两侧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数量相等且所处的状态不同,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进液状态,另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排液状态。
液体转换连通容器装置包括连通容器壳体、油封、内缸套、外缸套、柱塞、配重块、柱塞与配重块连接板、导向轴承、导向轴承固定轴、管接头、盲板、密封垫、柱塞缓冲垫。
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的两端设有连接固定板,管接头油道及内部油道与壳体上的内缸套孔贯通,壳体顶部设有内缸套、油封、外缸套安装定位孔,底部设有盲板安装定位孔,两侧设有配重块导向轴承滑道;盲板经密封垫、螺栓安装固定在底部盲板安装定位孔处;管接头分别经密封垫、螺栓安装固定在壳体油道口处;内缸套开有垂直其轴线的贯串油道,内缸套安装在壳体内,油道与壳体内油道相通;油封安装在壳体顶部安装定位孔内;外缸套也开有与其轴线垂直的贯串通孔,贯串通孔的各孔两侧设有轨道,外缸套其中一端设有连接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定位凸缘和螺栓孔,柱塞缓冲垫安装固定在另一端贯串通孔处,柱塞一端设有凹型槽及紧固丝孔,配重块的一头和一个侧面上分别设有凹型槽及紧固丝孔,导向轴承通过导向轴承固定轴安装固定在配重块的侧面凹型槽内,柱塞与配重块连接板上设有螺栓孔,柱塞装入外缸套内,由柱塞与配重块连接板穿过外缸套贯串通孔,把柱塞和外缸套两侧的配重块经过螺丝固定组合后,安装在壳体顶部安装定位孔处,由螺栓、螺母固定后即构成了液体转换连通容器。柱塞与配重块连接板、柱塞和外缸套两侧的配重块经过螺丝紧固构成的组合体,能够在油封和壳体中的内缸套及外缸套之间往复运动。每台设备中,装有一套侧面设有加液口和放气阀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
多根变速传递动力轴两头分别装有两个直径不同的皮带轮,通过轴承座、轴承、螺栓、螺母安装固定在框架式机架上、下两个链轮组轴体之间的纵梁上。
润滑系统包括油泵、接油槽、油管、输油管、回油管、滴淋油槽。油泵和接油槽安装固定在机架底部,油管、输油管和回油管安装固定在机架上,滴淋油槽安装固定在机器顶部。
发电系统包括两台发电机组分别安装固定在机架两侧。
阻尼系统包括多个电阻器、电钮开关、旋转数控开关。
制动系统包括刹车总泵、刹车分泵、刹车盘、丝杆、刹车片固定板、刹车片固定支架、导向轴。
在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中,当侧面设有加液口和放气阀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顶部时,使机器处于制动锁定状态;打开加液口和放气阀,加入流动性好的液体,把空气排出。液体加满后关闭加液口和放气阀,然后机器解除制动。因在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两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之间所处的状态不同,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之间内部空腔的液体产生了液体重量差,液体重量差使处于进液状态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上具备了动力。具备动力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经过链条带动软连接环型闭合连通器与两个链轮组轴体旋转运动,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连续从一侧的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侧的一个位置的运动过程中,因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之间的间距,使液体重量差发生循环变量,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旋转运动的方向,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进液状态的向下方向运动,另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排液状态的向上方向运动。液体的流动动态,当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从进液区运动至排液区后,在柱塞和配重块的作用下,使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内的液体具备了向软管流动的趋势,当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从排液区运动至进液区后,在柱塞和配重块的作用下,柱塞向下移动,使液体转换连通容器的空腔内产生吸引力(负压),由于液体虹吸管现象和连通器原理,使排液区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内的液体流入软管,在进液区内,液体从软管中流入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内,这样能保持液体重量差产生的液体重力(势能)循环而不消失。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实现了在机械装置中的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与两个链轮组轴体的运转动力系统连续做功并输出动力,即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连续不断的为其他机械设备提供动力。
动力传递,在地球引力和机器特殊结构的作用下,液体势能由经进液区内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传递至链条、传递至两个链轮组轴体的链轮、传递至名轴体上的皮带轮、传递至皮带、传递至多根变速传递动力轴、传递供给至需要动力的机械设备。
润滑系统,油泵经过吸油管从接油槽吸油后,经过输油管把油输送给滴淋油槽中,油通过滴淋油槽上的滴油孔滴到所需要润滑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和链条上,润滑后油再滴到接油槽内;滴淋油槽内多余的油经回油管流回到接油槽内。
发电系统,机器带动发电机组工作,发出的电输送给电力处理设备。
阻尼系统,用电缆把发电机组、旋转数控电源开关、阻尼器连接组合,当机器带动发电机组工作时,旋转数控电源开关打开,阻尼器使发电机组产生载荷,即对主机运转产生阻力,通过旋转数控电源开关对阻尼器电路间隔性的断开和连接,使主机的运转机构能够保持限速转动,保证了输出动力的稳定性,确保了有足够的时间,使液体在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中的软管与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之间交换。
制动系统,当刹车总泵制动器工作时,刹车分泵通过拨叉对刹车片固定板的推动,使刹车片对刹车盘实施制动,由于刹车盘安装在第二动力输出链轮组轴体上,轴体连着运转机构即机器同时与刹车盘制动。丝杆可把制动锁定或解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的全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的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全剖左视A-A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框架式机架的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框架式机体的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动力输出链轮组轴体的全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动力输出链轮组轴体的全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的半剖仰视B-B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的半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壳体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全剖左视C-C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的全剖左视D-D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排液状态时的半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进液状态时的半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的局部剖左视E-E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3的全剖左视F-F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4的全剖左视G-G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内缸套的半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全剖俯视L-L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外缸套的半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全剖左视M-M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0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0的全剖仰视N-N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0的全剖仰视O-O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变速传递动力轴H的全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变速传递动力轴K的全剖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有一组独立的框架式机架、两个链轮组轴体、一个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多根变速传递动力轴、润滑系统、发电系统、阻尼系统和制动系统。下面结合其它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形式详细说明。
参见图4和图5所示为独立的框架式机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纵向两个支架(1、2)由槽钢、角钢焊接构成,下部安装固定链轮轴体的纵梁3通过螺栓、螺母分别固定在支架(4、5)上,上、下位置能移动调整,其中一根纵梁3带有刹车固定板6,两个支架(1、2)侧面分别设有发电机固定座(7、8)、涨紧轮固定座9;横向由槽钢10、角钢11、螺栓、螺母把两个支架(1、2)连接固定组成了一组独立的框架式机架。
两个链轮组轴体分为第一动力输出链轮组轴体,如图6所示,第一动力输出轴两头带有动力传递皮带轮(12、13);第二动力输出链轮组轴体,如图7所示,第二动力输出轴一头带有动力传递皮带轮14,另一头带有刹车制动盘15。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动力输出链轮组轴体,通过轴承座(16、17)、轴承(18、19)、螺栓、螺母,安装固定在框架式机架上部的纵梁上;第二动力输出链轮组轴体,通过轴承座(20、21)、轴承(22、23)、螺栓、螺母,固定安装在机架的下部上、下位置能移动调整的纵梁3上。发电机组(65、66)分别安装固定在两个支架(1、2)侧面的发电机固定座(7、8)上。涨紧轮83分别安装固定在两个支架(1、2)侧面的涨紧轮固定座9上。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两根直弯链板式链条(24、25)分别绕经支撑在框架式机架上部的纵梁和下部的纵梁3之间的两个链轮组轴体的链轮(26、27、28、29)后分别对接,形成了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若干个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31)安装固定在两根链条(24、25)组成的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之间[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31)保持同一个状态方向,沿着同一个旋转方向随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形成闭合],若干根软管32分别沿着安装固定在两根直弯链板式链条(24、25)上的若干个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31)上的若干个管接头33,将若干个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31)串联在一起后,形成了一个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两侧的若干个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31)数量相等且所处的状态不同,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处于进液状态,如图2、图3和图14所示,另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1处于排液状态,如图2、图3和图13所示。
参见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和图17所示,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31)装置包括连通容器壳体34、油封35、内缸套36、外缸套37、柱塞38、配重块39、柱塞与配重块连接板40、导向轴承41、导向轴承固定轴42、管接头33、盲板43、密封垫(44、45)、柱塞缓冲垫46。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31)的壳体34两端设有连接固定板,管接头33接口处的油道与壳体34内部油道及壳体34内缸套36装配部位的孔贯通,壳体34顶部设有内缸套36、油封35和外缸套37的安装定位孔,底部设有盲板43安装定位孔,两侧设有配重块39导向轴承41滑道;盲板43经密封垫44、螺栓安装固定在底部盲板43安装定位孔处;管接头33分别经密封垫45、螺栓安装固定在壳体34油道口处;内缸套36开有垂直其轴线的贯串油道,如图18和图19所示,内缸套36安装在壳体34内,油道与壳体34内油道相通;油封35安装在壳体34顶部安装定位孔内;外缸套37有个对称的两侧面开有与其轴线垂直的贯串通孔,贯串通孔的各孔两侧设有轨道,外缸套其中一端设有连接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定位凸缘和螺栓孔,如图20、图21、图22、图23和图24所示,柱塞缓冲垫46安装固定在另一端贯串通孔处,柱塞38一端设有凹型槽及紧固丝孔;配重块39的一头和一个侧面上分别设有凹型槽及紧固丝孔,导向轴承41通过导向轴承固定轴42安装固定在配重块39的侧面凹型槽内;柱塞与配重块连接板40上设有螺栓孔;柱塞38装入外缸套37内,由柱塞与配重块连接板40经外缸套37贯串通孔,把柱塞38和外缸套37两侧的配重块39经过螺栓固定组合后,安装在壳体34顶部的安装定位孔处,如图15、图16和图17所示,由螺栓47和螺母48固定后即构成了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31)。柱塞与配重块连接板40、柱塞38和外缸套37两侧的配重块39经过螺丝紧固构成的组合体,能够在油封35和壳体34中的内缸套36及外缸套37之间往复运动。每台设备中,装有一套侧面设有加液口和放气阀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
参见图25和图26所示,多个变速传递动力轴H49、K50两头分别装有两个直径不同的皮带轮(51、52、53、54、55、56、57、58、),通过轴承座、轴承、螺栓、螺母安装固定在框架式机架上、下两个链轮组轴体之间的纵梁上,如图1所示。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润滑系统包括油泵59、接油槽60、吸油管61、输油管62、回油管63、滴淋油槽64。油泵59和接油槽60安装固定在机架底部,油管61、输油管62和回油管63安装固定在机架上,滴淋油槽64安装固定在机器顶部;发电系统包括两台发电机组(65、66)分别安装固定在机架(1、2)两侧;阻尼系统包括多个电阻器67、电钮开关68、旋转数控开关69;制动系统包括刹车总泵70、刹车分泵71、刹车盘15、丝杆72、刹车片固定支架73。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中,当侧面设有加液口74和多个放气阀75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处于顶部时,使机器处于制动锁定状态;打开加液口74和所有放气阀75,加入流动性好的液体76,把空气排出。液体76加满后关闭加液口74和所有放气阀75,然后机器解除制动。因在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两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31)之间所处的状态不同,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31)之间内部空腔的液体76产生了液体76重量差,液体76重量差使处于进液状态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上具备了动力。具备动力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经过链条(24、25)带动软连接环型闭合连通器与两个链轮组轴体旋转运动,旋转运动的方向,如图2和图3中的箭头(77、78)所示,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处于进液状态的向下方向运动,另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1处于排液状态的向上方向运动。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31)连续从一侧的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侧的一个位置的运动过程中,因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31)之间的间距,使液体76重量差发生循环变量,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液体76的流动动态,当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从进液区运动至排液区后,处于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1状态,在柱塞38和配重块39的作用下,使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1内的液体76具备了向软管32流动的趋势,当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1从排液区运动至进液区后,处于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状态,在柱塞38和配重块39的作用下,柱塞与配重块连接板40、柱塞38和外缸套37两侧的配重块39经过螺丝紧固构成的组合体,能够在油封35和壳体34中的内缸套36及外缸套37之间往复运动,柱塞38向下移动,使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的空腔内产生吸引力(负压)。由于液体虹吸管现象和连通器原理,使排液区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1内的液体76流入软管32,在进液区内,液体76从软管32中流入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内,这样能保持液体重量差产生的液体重力(势能)循环而不消失。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实现了在机械装置中的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与两个链轮组轴体的运转动力系统连续做功并输出动力,即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连续不断的为其他机械设备提供动力。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动力传递,在地球引力和机器特殊结构的作用下,液体76势能由经进液区内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传递至链条(24、25)、传递至两个链轮组轴体的链轮(26、27、28、29)、传递至各轴体上的皮带轮、传递至各皮带79、传递至多根H和K变速传递动力轴、传递供给至需要动力的机械设备(65、66)。
参见图1所示,润滑系统,油泵59经过吸油管61从接油槽60吸油后,经过输油管62把油输送给滴淋油槽64中,油通过滴淋油槽64上的滴油孔滴到所需要润滑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30、31)和链条(24、25)上,润滑后油再滴到接油槽60内;滴淋油槽64内多余的油经回油管63流回到接油槽60内。
参见图1所示,发电系统,机器带动发电机组(65、66)工作,发出的电输送给电力处理设备。
参见图1所示,阻尼系统,用电缆80把发电机组(65、66)、阻尼器67、电钮开关68、旋转数控电源开关69连接组合,当机器带动发电机组(65、66)工作时,电钮开关68和旋转数控电源开关69打开,阻尼器67使发电机组(65、66)产生载荷,即对主机运转产生阻力,通过旋转数控电源开关69对阻尼器67电路间隔性的断开和连接,使主机的运转机构能够保持限速转动,保证了输出动力的稳定性,确保了有足够的时间,使液体76在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中的软管32与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30、31)之间交换。
参见图1所示,制动系统,当刹车总泵70制动器工作时,刹车分泵71通过拨叉73对刹车片固定板81的推动,使刹车片82对刹车盘15实施制动,由于刹车盘15安装在第二动力输出链轮组轴体上,轴体连着运转机构即机器同时与刹车盘15制动。丝杆72可把制动锁定或解除。
Claims (4)
1、一种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其特征是有一组独立的框架式机架、两个链轮组轴体、一个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多根变速传递动力轴、润滑系统、发电系统、阻尼系统和制动系统。一组独立的框架式机架纵向两个支架由槽钢、角钢焊接构成,下部安装固定链轮轴体的纵梁通过螺栓、螺母分别固定在支架上,上、下位置能移动调整,其中一根纵梁带有刹车固定板,两个支架侧面分别设有发电机固定座,涨紧轮固定座;横向由槽钢、角钢、螺栓、螺母把两个支架连接固定组成了一组独立的框架式机架。两个链轮组轴体分为第一动力输出链轮组轴体和第二动力输出链轮组轴体,第一动力输出轴两头带有动力传递皮带轮,第二动力输出轴一头带有动力传递皮带轮,另一头带有刹车制动盘。第一动力输出链轮组轴体,通过轴承座、轴承、螺栓、螺母安装固定在框架式机架上部的纵梁上;第二动力输出链轮组轴体与以上相同的安装方法,固定安装在机架的下部上、下位置能移动调整的纵梁上。发电机组分别安装固定在两个支架侧面的发电机固定座上。涨紧轮分别安装固定在两个支架侧面的涨紧轮固定座上两根直弯链板式链条分别绕经支撑在框架式机架上部的纵梁和下部的纵梁之间的两个链轮组轴体的链轮后分别对接,形成了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若干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安装固定在两根链条组成的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之间(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保持同一个状态方向,沿着同一个旋转方向随两个软连接环形闭合体形成闭合),若干根软管分别沿着安装固定在两根直弯链板式链条上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上的管接头,将液体转换连通容器串联在一起后,形成了一个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每台设备中,装有一套侧面设有加液口和放气阀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软连接环形闭合连通器两侧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数量相等且所处的状态不同,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进液状态,另一侧的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处于排液状态。多根变速传递动力轴两头分别装有两个直径不同的皮带轮,通过轴承座、轴承、螺栓、螺母安装固定在框架式机架上、下两个链轮组轴体之间的纵梁上。润滑系统包括油泵、接油槽、油管、输油管、回油管、滴淋油槽。油泵和接油槽安装固定在机架底部,油管、输油管和回油管安装固定在机架上,滴淋油槽安装固定在机器顶部。发电系统包括两台发电机组分别安装固定在机架两侧。阻尼系统包括多个电阻器、电钮开关、旋转数控开关。制动系统包括刹车总泵、刹车分泵、刹车盘、丝杆、刹车片固定板、刹车片固定支架、导向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结构,包括连通容器壳体、油封、内缸套、外缸套、柱塞、配重块、柱塞与配重块连接板、导向轴承、导向轴承固定轴、管接头、盲板、密封垫、柱塞缓冲垫。液体转换连通容器的壳体两端设有连接固定板,管接头油道及内部油道与壳体上的内缸套孔贯通,壳体顶部设有内缸套、油封、外缸套安装定位孔,底部设有盲板安装定位孔,两侧设有配重块导向轴承滑道;盲板经密封垫、螺栓安装固定在底部盲板安装定位孔处;管接头分别经密封垫、螺栓安装固定在壳体油道口处;内缸套开有垂直其轴线的贯串油道,内缸套安装在壳体内,油道与壳体内油道相通;油封安装在壳体顶部安装定位孔内;外缸套也开有与其轴线垂直的贯串通孔,其中一端设有连接固定板,柱塞缓冲垫安装固定在另一端贯串通孔处,柱塞一端设有凹型槽及紧固丝孔,配重块的一头和一个侧面上分别设有凹型槽及紧固丝孔,导向轴承通过导向轴承固定轴安装固定在配重块的侧面凹型槽内,柱塞与配重块连接板上设有螺栓孔,柱塞装入外缸套内,由柱塞与配重块连接板穿过外缸套贯串通孔,把柱塞和外缸套两侧的配重块经过螺丝紧固组合后,安装在壳体顶部安装定位孔处,由螺栓、螺母固定后即构成了液体转换连通容器。柱塞与配重块连接板、柱塞和外缸套两侧的配重块经过螺丝紧固构成的组合体,能够在油封和壳体中的内缸套及外缸套之间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的内缸套开有垂直其轴线的贯串通孔,其中一端设有定位凸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液体转换连通容器的外缸套开有与其轴线垂直的贯串通孔,贯串通孔的各孔两侧设有轨道;外缸套其中一端设有连接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定位凸缘和螺栓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710013516 CN101012814A (zh) | 2007-02-05 | 2007-02-05 | 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710013516 CN101012814A (zh) | 2007-02-05 | 2007-02-05 | 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12814A true CN101012814A (zh) | 2007-08-08 |
Family
ID=38700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710013516 Pending CN101012814A (zh) | 2007-02-05 | 2007-02-05 | 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012814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17060A (zh) * | 2009-12-20 | 2010-06-02 | 曾卫东 | 一种车叉提升装置及电动叉车 |
CN101734577A (zh) * | 2009-12-20 | 2010-06-16 | 曾卫东 | 一种全电动叉车 |
CN104736801A (zh) * | 2012-08-17 | 2015-06-24 | 金圣雄 | 用于能量转换的发动机 |
US9267489B2 (en) | 2008-08-04 | 2016-02-23 | Seong Woong Kim | Engine for conversion of thermal energy to kinetic energy |
CN105927463A (zh) * | 2015-09-07 | 2016-09-07 | 郑建昌 | 水轮机 |
-
2007
- 2007-02-05 CN CN 200710013516 patent/CN10101281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67489B2 (en) | 2008-08-04 | 2016-02-23 | Seong Woong Kim | Engine for conversion of thermal energy to kinetic energy |
CN101717060A (zh) * | 2009-12-20 | 2010-06-02 | 曾卫东 | 一种车叉提升装置及电动叉车 |
CN101734577A (zh) * | 2009-12-20 | 2010-06-16 | 曾卫东 | 一种全电动叉车 |
CN104736801A (zh) * | 2012-08-17 | 2015-06-24 | 金圣雄 | 用于能量转换的发动机 |
EP2898193A4 (en) * | 2012-08-17 | 2016-07-13 | Seong Woong Kim | MOTOR FOR ENERGY CONVERSION |
CN105927463A (zh) * | 2015-09-07 | 2016-09-07 | 郑建昌 | 水轮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579057U (zh) | 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增速齿轮箱 | |
CN201714592U (zh) | 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用增速齿轮箱 | |
CN111648920B (zh) | 一种超紧凑型中速永磁风力发电机组 | |
CN202040282U (zh) | 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用增速齿轮箱 | |
CN101012814A (zh) | 液虹通转换引力动力机 | |
CN102900633B (zh) | 垂直轴式风力发电机组增速传动装置 | |
CN201714590U (zh) | 风力发电机用增速齿轮箱 | |
CN202579058U (zh) | 2.5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用增速齿轮箱 | |
CN201982232U (zh) | 一种水流发电装置 | |
CN101975254B (zh) | 水力发电变速装置 | |
CN201367988Y (zh) | 下风向型风力发电机增速齿轮箱 | |
CN206889168U (zh) | 一种半直驱型风力发电机 | |
CN201560901U (zh) | 风力发电增速齿轮箱 | |
CN201381944Y (zh) | 风力发电变桨减速齿轮箱 | |
CN2893312Y (zh) |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增速齿轮箱 | |
CN103410687B (zh) | 节能型液体重力发电系统 | |
CN202900551U (zh) | 垂直轴式风力发电机组增速传动装置 | |
CN201126005Y (zh) | 下风向型风力发电机增速齿轮箱 | |
CN201367989Y (zh) | 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增速齿轮箱 | |
CN219317538U (zh) | 一种大功率三级行星半直驱风电齿轮箱 | |
CN103322172A (zh) | 齿轮箱润滑油循环系统 | |
CN106594250B (zh) | 风电齿轮箱中行星轮系支撑轴承的润滑机构 | |
CN203272627U (zh) | 6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用增速齿轮箱 | |
CN105604784B (zh) | 一种风力发电用可增速叶轮 | |
CN204200974U (zh) | 多用途齿轮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