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009838B - 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转换编码器,及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转换编码器,及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9838B
CN101009838B CN200610004504.6A CN200610004504A CN101009838B CN 101009838 B CN101009838 B CN 101009838B CN 200610004504 A CN200610004504 A CN 200610004504A CN 101009838 B CN101009838 B CN 1010098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ntization parameter
error
macro block
weigh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045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09838A (zh
Inventor
郑如芸
彭鸿文
陈威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lvingpeak Venture Capi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0045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09838B/zh
Priority to PCT/JP2007/051532 priority patent/WO2007086589A1/en
Priority to US12/160,130 priority patent/US8208537B2/en
Publication of CN101009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9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09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98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4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video transcoding, i.e. partial or full decoding of a coded input stream followed by re-encoding of the decoded output stre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24Quant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 H04N19/17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the region being a block, e.g. a macroblo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6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transform coding
    • H04N19/6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transform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predictive 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转换编码器及集成电路,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接收目前宏块(Macroblock,MB)的移动向量。b)取出被参考的先前MB的误差数,并设为当前MB的误差数。c)计算权值。d)计算新量化参数并乘以该权值以获得呈连续分布的加权后新量化参数。e)有选择地利用转换技术将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转换成呈现离散分布。f)如果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呈连续分布且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在预定范围内,将误差数加上预定数值。g)如果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呈离散分布且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不属于最小量化参数群,将误差数加上预定数值。

Description

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转换编码器,及集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比特率(Bit Rate)转换编码方法、转换编码器(Transcoder)及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抑制漂移误差(Drift Error)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及转换编码器。
背景技术
转换编码器是一种可将经编码的串流(Stream)动态地编码成具有不同比特率的输出串流的有效工具,特别是针对网络环境以及多样化的视讯服务。转换编码器不会将输入串流完全译码成未压缩的格式,即可将输入串流重新编码成具有相异比特率的压缩串流。
其中,与传统的再编码器(Re-encoder)或封闭回路(Close Loop)架构相比较,开放回路(Open Loop)架构具有低运算复杂度以及快速的特点。在开放回路架构中,输入串流被部分解码,以产生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Transform,DCT)系数。这些DCT系数接着将以与输出比特率有关的新量化参数(Quantization Parameter,Qp)来重新量化。
新Qp的计算会影响输出串流的效能。在重新量化宏块(Macroblock,MB)时,容易因宏块被后续帧(Frame)的宏块再三地参考而造成数据流失,因而产生漂移误差。例如,某些已知专利中只考虑了新比特率与原始比特率之比,因而容易导致漂移误差。
参见图1、2,如美国专利公告号US 6,700,935 B2″Stream BasedBitrate Transcoder For MPEG Coded Video″中所述,该专利所使用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首先,对比特流中图像群组(Group Of Pictures,GOP)的所有帧解析出包括移动向量(Motion Vector,MV)以及帧/宏块类型的信息。接着,藉由可变长度编码(Variable Length Coding,VLC)来计算需进行DCT系数编码的比特数,因而将比特流译码并转换成DCT比特流。接着,决定比特率差。然后,根据该信息略去DCT系数,以完成DCT比特流中的比特率差,其中比特率差D是根据以下方程而分配至Intra-MB及Inter-MB群组中:
D=D_intra_mb+D_inter_mb
(D_intra_mb)/(Dinter_mb)=(A’p+A’b)/(Ai+Ap+Ab)
其中A为平均比特数,A’为新平均比特数,i代表I帧(Anchor Frame:锚入帧),p代表P帧(Predicted Frame:预测帧),b代表B帧(BidirectionalFrame:双向帧)。
每一宏块的参考链接(Reference Links)可根据移动向量及宏块类型来计算出。每一宏块的比特减少数目可根据参考连接所提供的优先权来加以决定。图2中示出了搜寻范围及第i+1个帧中的宏块K的最佳配对宏块。
如图2所示,根据移动向量以及目前宏块K的位置,参考链接至宏块A、B、C及D的数目可视为相等,或者亦可分别为最佳配对宏块中分别占宏块A、B、C及D的面积比。在参考链接至宏块A、B、C及D的数目视为相等的情况下,每一参考数增加1。而在参考链接分别为最佳配对宏块中分别占宏块A、B、C及D的面积比的情况下,参考链接数以最佳配对宏块中分别占宏块A、B、C及D的面积比来增加。在后者的情况下,该等比例数具有C>A=D>B的大小顺序。在计算参考链接之后,比特数的减少量可再度呈比例分配。
如上所述,该美国公告专利是根据宏块/帧类型以及移动参考数来计算每一宏块可略去的DCT系数。然而,由于错误的漂移,略去系数会导致持续的图像质量降低。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该专利预扫(Pre-scan)整个GOP,以获得如帧/宏块类型、编码复杂度以及移动向量等信息。利用这些资料,可根据每个宏块的重要性来计算移动参考数,藉以决定出需略去的比特数,因而减少漂移误差。
然而,移动参考数的计算需预扫整个GOP,以取出移动向量而获得被参考的宏块的位置。此过程会提高运算复杂度,并且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如时间或资源受限环境。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可用于提高转换编码效率、抑制漂移误差并提高图像质量,以及仅需用到极少的资源来暂存误差漂移表。
因此,本发明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接收目前帧中的目前宏块的移动向量。(b)根据该移动向量,取出先前帧误差表中被参考的宏块的误差数,并将该被参考的宏块的误差数设为该目前宏块的误差数。(c)计算权值。(d)利用比特率控制算法计算新量化参数,再乘以该权值,藉以获得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其中该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呈连续分布。(e)有选择地利用预定转换技术将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转换为呈现离散分布。(f)如果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呈连续分布,则判断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是否大于量化参数门限值且小于预设量化参数统计值,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将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加上第一预定数值,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维持不变。(g)如果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呈离散分布,则判断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是否属于最小量化参数群,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维持不变,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将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加上第二预定数值。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器,可用于提高转换编码效率、抑制漂移误差并提高图像质量,以及仅需用到极少的资源来暂存误差漂移表。
因此,本发明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器用于将输入比特流转换为具有相异比特率的输出比特流。该输入比特流包括目前帧的目前宏块的DCT系数、比特率控制信息、旧量化参数及移动向量。该转换编码器包含开放回路转换编码模块、先前帧误差表、目前帧误差表、误差处理单元及误差决定单元。该开放回路转换编码模块包括可变长度译码(Variable Length Decoding,VLD)单元、反量化单元、量化单元、可变长度编码(Variable Length Coding,VLC)单元、比特分配单元及量化参数计算单元。该DCT系数依序由该VLD单元及反量化单元分别进行译码及反量化后输入至该量化单元。该比特率控制信息及旧量化参数由该比特分配单元处理后输入至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可利用比特率控制算法来计算新量化参数。该先前帧误差表,用以记录先前帧的所有宏块的误差数,并接收该目前宏块的移动向量。该目前帧误差表用以记录目前宏块的误差数,其中该目前宏块的误差数是根据该移动向量,撷取自该先前帧误差表中目前宏块所参考的先前宏块的误差数。该误差处理单元用于计算权值并传送至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使得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可将该新量化参数乘以该权值,以获得呈连续分布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再有选择地利用预定转换技术将该呈连续分布的加权后新量化参数转换为呈离散分布,并进一步将该呈连续分布或离散分布的加权后新量化参数传送至该量化单元,使得该量化单元可利用该呈连续分布或离散分布的加权后新量化参数将该DCT系数重新量化后输入至该VLC单元,再以该VLC单元编码成该具有相异比特率的输出比特流的一部分。该误差决定单元用于根据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是否为连续分布来采用对应准则。如果结果为是并且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大于量化参数门限值并且小于预设量化参数统计值,则将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加上第一预定数值。如果结果为否并且该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不属于最小量化参数群,则将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加上第二预定数值。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电路,可用于提高转换编码效率、抑制漂移误差并提高图像质量,以及仅需用到极少的资源来暂存误差漂移表。
因此,本发明的集成电路用于将输入比特流转换为具有相异比特率的输出比特流。该输入比特流包括目前帧的目前宏块的DCT系数、比特率控制信息、旧量化参数及移动向量。该集成电路包含开放回路转换编码模块、先前帧误差表、目前帧误差表、误差处理单元及误差决定单元。该开放回路转换编码模块包括VLD单元、反量化单元、量化单元、VLC单元、比特分配单元及量化参数计算单元。该DCT系数依序由该VLD单元及反量化单元分别进行译码及反量化后输入至该量化单元。该比特率控制信息及旧量化参数由该比特分配单元处理后输入至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可利用比特率控制算法来计算新量化参数。该先前帧误差表,用于记录先前帧的所有宏块的误差数,并接收该目前宏块的移动向量。该目前帧误差表用于记录目前宏块的误差数,其中该目前宏块的误差数是根据该移动向量,撷取自该先前帧误差表中目前宏块所参考的先前宏块的误差数。该误差处理单元用于计算权值并传送至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使得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可将该新量化参数乘以该权值,以获得呈连续分布的加权后新量化参数,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再有选择地利用预定转换技术将该呈连续分布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转换为呈离散分布,并进一步将该呈连续分布或离散分布的加权后新量化参数传送至该量化单元,使得该量化单元可利用该呈连续分布或离散分布的加权后新量化参数将该DCT系数重新量化后输入至该VLC单元,再以该VLC单元编码成该具有相异比特率的输出比特流的一部分。该误差决定单元用于根据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是否为连续分布来采用对应准则。如果结果为是并且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大于量化参数门限值且小于预设量化参数统计值,则将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加上第一预定数值。如果结果为否并且该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不属于最小量化参数群,则将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加上第二预定数值。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已知代表参考动作的移动参考链接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已知从比特流中解析出移动向量以计算参考链接的数目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器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可抑制漂移误差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中的误差漂移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中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的连续分布关系的关系图;及
图7是说明本发明中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的离散分布关系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
参见图3和5,本发明的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器1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用于将输入比特流ES1转换为具有相异比特率的输出比特流ES2。该输入比特流ES1包括目前帧的目前宏块的DCT系数、比特率控制(Rate Control,RC)信息、旧量化参数Qp及移动向量。
为了降低运算复杂度,本发明中根据每一个宏块的失真度(DistortionDegree)来调整重新量化程序。每一个宏块的失真度取决于从串流的开端开始漂移的误差数。如图5所示,图中所示的数字即代表宏块所对应的误差数。
该转换编码器1包含开放回路转换编码模块11、先前帧误差表12、目前帧误差表13、误差处理单元14及误差决定单元15。
该开放回路转换编码模块11包括VLD单元111、反量化单元112、量化单元113、VLC单元114、比特分配单元15及量化参数计算单元116。该DCT系数依序由该VLD单元111及反量化单元112分别进行译码及反量化后输入至该量化单元113。而该RC控制信息及旧量化参数Qp由该比特分配单元115处理后输入至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116。然后,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116可利用比特率控制算法来计算新量化参数,其中该比特率控制算法,例如,可以是试验模型5(Test Model 5,TM5)。
本发明中设计了误差漂移表(包括先前帧误差表12及目前帧误差表13)来漂移取自于先前帧的误差以及由目前帧中宏块的量化参数所决定的新误差数。该先前帧误差表12用于记录先前帧的所有宏块的误差数,并接收目前宏块的移动向量。该目前帧误差表13用于记录目前宏块的误差数,其中目前宏块的误差数是根据目前宏块的移动向量,撷取自先前帧误差表12中目前宏块所参考的先前宏块的误差数。
上述误差漂移表可对每一P帧及每一B帧来计算,而误差数是被目前宏块所参考的先前参考帧的宏块的误差数以及根据新量化参数所得的新误差数的总和。再者,本发明中需用于储存该误差漂移表的资源仅为用于储存两个帧的所有宏块的误差数的储存空间。
本发明中运用了比特率译码器1中重新量化的特性来决定每一宏块的误差数。更具体地来说,比特率降低转换编码器1必须计算新量化参数以重新量化DCT系数。该误差处理单元14即用于计算权值并传送至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116。于是,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116可将该新量化参数乘以该权值,以获得加权后之新量化参数Qp’,并进一步将该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Qp’传送至该量化单元113。然后,该量化单元113可利用该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Qp’将DCT系数重新量化后输入至该VLC单元114,由其编码成具有相异比特率的输出比特流。
针对P帧或B帧中每一个宏块,误差漂移表中的误差数可在计算新量化参数以补偿漂移误差时,用于做为上述权值。此外,误差漂移表中的误差数不仅可作为权值,还可以作为误差数门限值。
旧量化参数与新量化参数间的关系可用于计算P帧或B帧中每一个宏块的误差数。根据旧量化参数以及新量化参数,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116可以决定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为连续分布还是离散分布。
该误差决定单元15用于根据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Qp’是否为连续分布来执行相关处理程序。有关上述本发明比特率转换编码器的更详细的细节将配合图4~7来加以说明。
参见图3、4,本发明的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含以下步骤。首先,如步骤80所示,该先前帧误差表12接收目前帧中的目前宏块的移动向量。接着,如步骤81所示,根据该移动向量,该目前帧误差表取出先前帧误差表12中被参考的宏块的误差数,并将该被参考的宏块的误差数设为目前宏块的误差数。
接着,本发明中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计算权值。如步骤82所示,第一种方式是,该误差处理单元14根据先前帧误差表12并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1)~(3)来计算权值。
avg_err=先前帧误差表中误差总和的平均值..........................................(1)
error=被参考MB的误差数......................................................................(2)
于是,接着便可以如步骤83所示,利用比特率控制算法来计算新量化参数,再乘以该权值,藉以获得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Qp’。
第二种方式则是,该误差处理单元14根据旧量化参数Qp来计算权值。但在根据旧量化参数Qp来计算权值之前,需要先以步骤91来判断是否需要用旧量化参数Qp来计算权值。如步骤91所示,该误差处理单元14判定目前宏块的误差数是否大于误差数门限值?其中,该误差数门限值可以是先前帧误差表中误差总和的平均值。如果判定结果为是,则该目前宏块不需要进行重新量化,而直接对下一个宏块进行步骤80等后续相关过程。如果判定结果为否,则该误差处理单元14根据旧量化参数Qp并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4)~(5)来计算权值。
Qp_avg=先前帧中的每一个宏块Qp的总和的平均值..............................(4)
Figure G2006100045046D00081
其中CurQuant为目前宏块的量化参数。
于是,接着便可以如步骤83所示,利用比特率控制算法来计算新量化参数,再乘以该权值,藉以获得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Qp’。
参见3、4、6、7,如步骤86所示,该误差决定单元15能根据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是否为连续分布来采用对应准则。如果步骤86的判定结果为是,则如步骤87所示,该误差决定单元15判断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新量化参数Qp’是否大于量化参数门限值并且小于预设量化参数统计值c×Qp,其中该量化参数门限值为旧量化参数Qp乘上n,其中n约为1.5并且可动态调整,而c×Qp是根据统计而来,c的范围为1.5<c<2.5。如果步骤87的判断结果为是,则将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加上预定数值,例如可为1。如果步骤87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维持不变。
如果步骤86的判定结果为否,则表示该关系图为离散,且如步骤93所示,该误差决定单元15判断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新量化参数Qp’是否属于最小量化参数群?如果是,则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维持不变。如果否,则表示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Qp’是属于最大量化参数群,并且将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加上预定数值,例如可为1。此外,图7中虽示出了数据点分成两群,但本发明也适用于数据点分成三群的情况(图中未示出)。当数据点分成最小(c0×Qp)、中间(c1×Qp)、最大(c2×Qp)量化参数群等三群,并且该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Qp’不属于最小量化参数群时,该误差决定单元15需要进一步判断该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Qp’是属于中间或最大量化参数群。当该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新量化参数Qp’分别属于中间或最大量化参数群时,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可分别加上各自之预定数值,如1及2。
应该指出,图6所示的目前帧所有宏块的误差倒数、旧量化参数比特率及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呈连续分布关系是一般转换编码器1的量化参数计算单元116利用比特率控制算法自然产生者,且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116可进一步利用转换技术将该连续分布关系转换成图7所示的离散关系,然而,该转换技术系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熟知且完成的,故在此不予赘述。
参见图3,此外,本发明的集成电路是用于将输入比特流ES1转换为具有相异比特率的输出比特流ES2。该集成电路包含图3中的开放回路转换编码模块11、先前帧误差表12、目前帧误差表13、误差处理单元14以及误差决定单元15。
因此,根据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第一,与前述美国6,700,935 B2号公告专利相比较,本发明由于不需为了计算移动参考数而预先分析整个GOP,因此具有较高效率。此优点使得本发明特别适用于不能允许耗费额外时间来进行预扫的环境。其次,本发明能根据误差漂移表来动态调整新量化参数,藉以抑制漂移误差并提高图像质量。再者,本发明中仅需要用到极少的资源来暂存先前帧误差表以及目前帧误差表。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转换编码器及集成电路的主要特征在于,该误差处理单元14利用误差漂移表来计算量化参数的权值或是当做误差数门限值,然后藉由误差决定单元15,根据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是呈连续或离散分布,分别采用不同的判断准则,以判定是否需将宏块的误差数加上预定数值。
以上所说明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属于本发明涵盖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接收当前帧中的目前宏块的移动向量;
(b)根据该移动向量,取出先前帧误差表中被参考的宏块的误差数,并将该被参考的宏块的误差数设为该目前宏块的误差数;
(c)计算权值;
(d)利用比特率控制算法计算新量化参数,再乘以该权值,以获得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其中该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呈连续分布;
(e)有选择地利用预定转换技术将该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转换为呈现离散分布;
(f)如果该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呈连续分布,则判断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是否大于量化参数门限值并且小于预设量化参数统计值,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将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加上第一预定数值,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维持不变;及
(g)如果该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是离散分布,则判断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是否属于最小量化参数群,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维持不变,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将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加上第二预定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其中所述(c)步骤中是根据该先前帧误差表来计算所述权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其中所述(c)步骤包括判定该误差数是否大于误差数门限值,如果是,则重新进行所述(a)至(c)步骤,如果否,则利用该旧量化参数来计算该权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其中该比特率控制算法为试验模型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其中在所述(g)步骤中,当该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不属于该最小量化参数群时,所述(g)步骤还包括判断该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是属于一个中间量化参数群还是一个最大量化参数群,并且该第二预定数值包括第三预定数值及第四预定数值,并根据判断结果,将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分别加上该第三预定数值或第四预定数值。
6.一种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器,用于将输入比特流转换为具有相异比特率的输出比特流,该输入比特流包括目前帧的目前宏块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比特率控制信息、旧量化参数及移动向量,该转换编码器包含:
开放回路转换编码模块,包括可变长度译码单元、反量化单元、量化单元、可变长度编码单元、比特分配单元及量化参数计算单元,其中该离散余弦变换系数依序由该可变长度译码单元及反量化单元分别进行译码及反量化后输入至该量化单元,该比特率控制信息及旧量化参数由该比特分配单元处理后输入至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可利用比特率控制算法来计算新量化参数;
先前帧误差表,用于记录先前帧的所有宏块的误差数,并接收该目前宏块的移动向量;
目前帧误差表,用于记录目前宏块的误差数,其中该目前宏块的误差数是根据该移动向量,撷取自该先前帧误差表中目前宏块所参考的先前宏块的误差数;
误差处理单元,用于计算权值并传送至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使得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可将该新量化参数乘以该权值,以获得呈现连续分布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再有选择地利用预定转换技术将该呈连续分布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转换为呈离散分布,并进一步将该呈连续分布或离散分布的加权后新量化参数传送至该量化单元,使得该量化单元可利用该呈连续分布或离散分布的加权后新量化参数将该离散余弦变换系数重新量化后输入至该可变长度编码单元,再以该可变长度编码单元编码成该具有相异比特率的输出比特流的一部分;及
误差决定单元,用于根据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是呈连续分布还是离散分布来采用对应准则,如果该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呈连续分布并且其中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大于量化参数门限值且小于预设量化参数统计值,则将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加上第一预定数值,如果该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呈离散分布且该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不属于最小量化参数群,则将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加上第二预定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器,其中该误差处理单元是根据该先前帧误差表来计算该权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器,其中该误差处理单元还用于判定该目前宏块的误差数是否大于误差数门限值,如果是,则该目前宏块不需进行重新量化,如果否,则根据该旧量化参数来计算该权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器,其中该比特率控制算法为试验模型5。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器,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数值包括第三预定数值及第四预定数值,并且当该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不属于该最小量化参数群时,该误差决定单元还可用于判断该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属于中间量化参数群或最大量化参数群,并根据判断结果,将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分别加上该第三预定数值或第四预定数值。
11.一种集成电路,用于将输入比特流转换为具有相异比特率的输出比特流,该输入比特流包括目前帧的目前宏块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比特率控制信息、旧量化参数及移动向量,所述集成电路包含:
开放回路转换编码模块,包括可变长度译码单元、反量化单元、量化单元、可变长度编码单元、比特分配单元及量化参数计算单元,其中该离散余弦变换系数依序由该可变长度译码单元及反量化单元分别进行译码及反量化后输入至该量化单元,该比特率控制信息及旧量化参数由该比特分配单元处理后输入至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可利用比特率控制算法来计算新量化参数;
先前帧误差表,用于记录先前帧的所有宏块的误差数,并接收该目前宏块的移动向量;
目前帧误差表,用于记录目前宏块的误差数,其中该目前宏块的误差数是根据该移动向量,撷取自该先前帧误差表中的目前宏块所参考的先前宏块的误差数;
误差处理单元,用于计算权值并传送至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使得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可将该新量化参数乘以该权值,以获得呈现连续分布的加权后新量化参数,该量化参数计算单元再有选择地利用预定转换技术将该呈连续分布的加权后新量化参数转换为呈离散分布,并进一步将该呈连续分布或离散分布的加权后新量化参数传送至该量化单元,使得该量化单元可利用该呈连续分布或离散分布的加权后新量化参数将该离散余弦变换系数重新量化后输入至该可变长度编码单元,再以该可变长度编码单元编码成该具相异比特率的输出比特流的一部分;及
误差决定单元,用于根据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是呈现连续分布或离散分布来采用对应准则,如果该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呈连续分布并且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大于量化参数门限值且小于预设量化参数统计值,则将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加上第一预定数值,如果该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呈离散分布并且该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不属于最小量化参数群,则将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加上第二预定数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该误差处理单元是根据该先前帧误差表来计算该权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该误差处理单元还用于判定该目前宏块的误差数是否大于误差数门限值,如果是,则该目前宏块不需进行重新量化,如果否,则根据该旧量化参数来计算该权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该比特率控制算法为试验模型5。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该第二预定数值包括第三预定数值及第四预定数值,并且当该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不属于该最小量化参数群时,该误差决定单元还可用于判断该其中一个宏块的加权后的新量化参数是属于中间量化参数群还是最大量化参数群,并根据判断结果,将该其中一个宏块的误差数分别加上该第三预定数值或第四预定数值。
CN200610004504.6A 2006-01-25 2006-01-25 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转换编码器,及集成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98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04504.6A CN101009838B (zh) 2006-01-25 2006-01-25 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转换编码器,及集成电路
PCT/JP2007/051532 WO2007086589A1 (en) 2006-01-25 2007-01-24 Video transcoding with suppression on drift errors
US12/160,130 US8208537B2 (en) 2006-01-25 2007-01-24 Video transcoding with suppression on drift error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04504.6A CN101009838B (zh) 2006-01-25 2006-01-25 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转换编码器,及集成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9838A CN101009838A (zh) 2007-08-01
CN101009838B true CN101009838B (zh) 2010-06-16

Family

ID=37951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0450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9838B (zh) 2006-01-25 2006-01-25 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转换编码器,及集成电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08537B2 (zh)
CN (1) CN101009838B (zh)
WO (1) WO20070865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93259B2 (en) * 2005-03-02 2010-09-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user interaction data in a networked environment
JP4626644B2 (ja) * 2007-11-26 2011-0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符号化装置、符号化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撮像装置
US20100232511A1 (en) * 2009-03-12 2010-09-16 Himax Media Soltuions, Inc. Motion compensator, motion compensating method, and motion-compensated video decoder implementing the same
FR2944936A1 (fr) * 2009-04-23 2010-10-29 Thomson Licensing Procedes de codage et de decodage d'un bloc de donnees images, dispositifs de codage et de decodage implementant lesdits procedes
CN103416060B (zh) * 2011-03-11 2016-12-21 索尼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JP2014527778A (ja) 2011-08-29 2014-10-16 アイ.シー.ブイ.ティー リミテッド ビデオコンテンツシステムの制御
CN105245908B (zh) * 2015-10-27 2018-06-29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基于错误修正优先值反馈的视频容错编码方法
US10362307B2 (en) * 2016-09-09 2019-07-23 Hanwha Techwin Co., Ltd. Quantization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CN108574841B (zh) * 2017-03-07 2020-10-30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适应量化参数的编码方法及装置
US10778991B1 (en) * 2018-09-25 2020-09-1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group of pictures (GOP) encod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2444A (zh) * 1999-07-20 2001-11-14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无漂移代码转换器和相关的方法
CN1435056A (zh) * 2000-06-09 2003-08-06 通用仪器公司 视频尺度转换及从mpeg-2到mpeg-4的编码转换
CN1636405A (zh) * 2001-05-29 2005-07-06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视频代码转换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5211B1 (en) * 1999-02-25 2003-09-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orming moving picture coding system
US6700935B2 (en) * 2002-02-08 2004-03-02 Sony Electronics, Inc. Stream based bitrate transcoder for MPEG coded video
US20030206590A1 (en) * 2002-05-06 2003-11-0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PEG transcoding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motion information
US7391809B2 (en) * 2003-12-30 2008-06-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Scalable video transcoding
US20080101473A1 (en) * 2006-10-26 2008-05-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nscoding apparatus and transcod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2444A (zh) * 1999-07-20 2001-11-14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无漂移代码转换器和相关的方法
CN1435056A (zh) * 2000-06-09 2003-08-06 通用仪器公司 视频尺度转换及从mpeg-2到mpeg-4的编码转换
CN1636405A (zh) * 2001-05-29 2005-07-06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视频代码转换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AGAYOSHI I ET AL.RATE CONTROL SCHEME FOR MPEG TRANSCODERCONSIDERING DRIFT-ERROR PROPAGAGATION.PROCEEDINGS OF THE SPIE4067.2000,4067485-49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10327A1 (en) 2009-01-08
WO2007086589A1 (en) 2007-08-02
US8208537B2 (en) 2012-06-26
CN101009838A (zh) 200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9838B (zh) 可抑制漂移误差的比特率转换编码方法,转换编码器,及集成电路
US6493386B1 (en) Object based bitstream transcoder
JP4602670B2 (ja) Mpeg符号化ビデオのストリームベースのビットレートトランスコーダ
US705812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ideo transcoding
US831109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oding between hybrid video codec bitstreams
US6959041B2 (en) Picture encoding system conversion device and encoding rate conversion device
US2006001837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livery of coded information streams, related network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herefor
US20040170395A1 (en) Quantiz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ideo MPEG application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herefor
JP2012178864A (ja) 多層ビデオ設計のためのレート制御
CN101909211B (zh) 基于快速模式判决的h.264/avc高效转码器
WO2007109993A1 (en) Error control system, method, encoder and decoder for video coding
US7933336B2 (en) Image down-sampling trans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6937112A (zh) 基于h.264视频压缩标准的码率控制方法
JP4224778B2 (ja) ストリーム変換装置および方法、符号化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010053182A1 (en) Picture encoding format converting apparatus
CN100442852C (zh) 使用平均直方图差值的视频编码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130121404A1 (en) Transcoder Unit and Method
Kan et al. Low-complexity and low-delay video transcoding for compressed MPEG-2 bitstream
JP4788653B2 (ja) 画像データトランスコーディング装置及びトランスコーディング方法
CA2737913C (en) Video streaming apparatus with quantiz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CN106254872A (zh) 熵转换编码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KR20030083109A (ko) 비트율 변환부호화장치
KR100926826B1 (ko) 비디오 비트열의 전송 오류에 대비하기 위한 변환부호장치 및 방법
JP2003244706A (ja) 画像符号化データ変換装置及び変換方法並びに変換プログラム
JP2003264839A (ja) 符号化動画像データのビットレート変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25

Address after: American Texas

Patentee after: Solvingpeak Venture Capit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