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998643A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998643A CN100998643A CN 200610000847 CN200610000847A CN100998643A CN 100998643 A CN100998643 A CN 100998643A CN 200610000847 CN200610000847 CN 200610000847 CN 200610000847 A CN200610000847 A CN 200610000847A CN 100998643 A CN100998643 A CN 1009986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lium ginkgo
- radix salviae
- salviae miltiorrhizae
- preparation
- extr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主要由丹参总酚和银杏叶总黄酮组成,涉及注射剂、滴丸、分散片等多种剂型,用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中风后遗症、肝肾综合症、心肺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中药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血液污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心脑缺血引发的相应病变。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梗和心绞痛)、脑缺血性病变(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及脑出血。血液污染后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第一杀手。在世界范围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而导致死亡比例占全部死亡人数的52%,远远超过第二位死因的肿瘤(24%)。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治目的,许多发明人及药品企业做了大量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治疗产品;如:本申请人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200410022288.9、名称为“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它用于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有确切的疗效;但是在深入研究中发现,采用有效部位配伍不仅能减少患者的服用量,除去药材提取物中的一些毒副作用较强成分,提高了制剂的安全性和质量的可控性,极大地提高疗效,而且更有利于制剂的成型,减少了成型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根据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血栓、老年性痴呆等均因血管窄缩、血流量减少等原因致使供血不足引发疾病的原理,在实验筛选的基础上,采用丹参总酚酸和银杏叶总黄酮配伍做成制剂,优选出最佳的组方及工艺;得到的产品,特别是注射制剂产品能起到活血化淤、通脉舒络、改善血循环和代谢作用。例如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心脏病,两药合用,可起到改善心肌代谢作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的血供以缓解心绞痛的作用。本发明对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脑血栓、老年性痴呆等有较好的疗效。而且本发明为纯中药制剂,其不良反应小、可供病人长期使用。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它是由丹参总酚酸1~99%和银杏叶总黄酮99~1%和适当的辅料制作而成。优选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它是由丹参总酚酸20~80%和银杏叶总黄酮80~20%和适当的辅料制作而成。准确的说: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它是由丹参总酚酸40~60%与银杏叶总黄酮60~40%和适当的辅料制作而成。所述组方中的丹参总酚酸可以是总酚酸含量不低于50%的丹参醇提取物、丹参水提取物、丹参水提醇沉提取物、丹参半仿生提取物、丹参超临界萃取物或者以上各提取物的精制品;银杏叶总黄酮可以是总黄酮含量不低于50%的银杏叶醇提取物、银杏叶水提取物、银杏叶水提醇沉提取物、银杏叶半仿生提取物、银杏叶超临界萃取物或者以上各提取物的精制品。所述的制剂为直接用于注射给药的注射液、直接供静脉滴注的静脉输液、需稀释后用于静脉滴注的注射用浓溶液和用冷冻干燥法或喷雾干燥法制得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无菌块状物以及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滴丸剂、丸剂、软胶囊剂、口服液体制剂、口腔崩解片或分散片剂。制剂中含有酚酸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算,制剂中酚酸类成分含量与黄酮类成分含量之和不低于制剂中扣除辅料量和水分量的总固体量的50%。
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A.银杏叶总黄酮有效部位是市售的或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取银杏叶药材,粉碎后加入水或乙醇溶液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得银杏叶粗提物,在此基础上采用乙醇沉淀法、柱层析法、萃取法、絮凝沉淀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联合使用进行适当精制,得银杏叶总黄酮有效部位;
B.丹参总酚酸有效部位是市售的或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取丹参药材,粉碎后加入水或乙醇溶液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得丹参总酚酸粗提物,或在此基础上采用乙醇沉淀法、柱层析法、萃取法、絮凝沉淀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联合使用进行适当精制,得丹参总酚酸有效部位;
C.将丹参总酚酸和银杏叶总黄酮混合均匀,加辅料制成不同的制剂。
所述制剂中的注射用无菌块状物这样制备:取丹参总酚酸、银杏叶总黄酮,按药物∶辅料用量=1∶1.2加入甘露醇,加18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6.0~6.5,加注射用水至2000ml,混匀,加入0.5%的针用活性炭,煮沸30分钟,粗滤,再用0.45μm和0.22μm微孔滤膜滤过,滤液分装,每瓶2.0ml,冷冻干燥,第一阶段的平衡冻结温度为0℃时的平衡时间为2小时,即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基本一致的时间;第二阶段冻结温度从0℃到最低共熔温度-15℃时,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平衡时间为2小时;第三阶段继续降温至-40℃,约需2.5小时,保持此温度2.5小时,直至产品完全冻牢,即开始抽真空,进入干燥程序,在-40℃恒温下抽真空,缓慢升温,2~4℃/h,至最低共熔点温度,时间约为10小时,升华干燥完成后,继续在低压条件下,升温干燥以除去残余水分,时间约为8~10小时,保持35℃以上干燥2.5小时,压盖,即得。
所述制剂中的注射液和注射用浓溶液这样制备:取丹参总酚酸、银杏叶总黄酮,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按体积加入0.5%的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3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6.5~7.0,煮沸,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加注射用水,分装到安剖瓶,封口灭菌,即得。
所述的制剂用于制备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中风后遗症、肝肾综合症、心肺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疾病的药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人进行过大量实验研究,筛选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处方为丹参总酚酸、银杏叶总黄酮,最佳配伍范围为银杏叶总黄酮40~60%与丹参总酚酸60~40%。采用本发明的工艺制备产品外观良好、质量稳定。
为证明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具有有效的效果,申请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例1:对不同配比药效学比较研究
我们通过抗血小板聚集试验、抑制小鼠尾血栓形成试验,对不同比例的处方进行了系统的筛选试验,结果如下:
组方研究结论
配方编号 | 处方组成及比例 | 筛选评价指标 | |
丹参总酚酸∶银杏叶总黄酮 | 血小板抑制率(%) | 血栓形成抑制率(%) | |
12345678 | 模型组1∶9920∶8040∶6060∶4080∶2099∶1阳性对照组 | 0.32%48.7%54.1%62.9%63.7%55.4%51.3%62.8% | -0.15%24.8%35.7%43.2%41.9%36.6%26.9%41.7% |
由实验结果可知,丹参总酚酸、银杏叶总黄酮最佳配伍范围为银杏叶总黄酮40~60%与丹参总酚酸60~40%。
实验例2:注射剂成型工艺研究
2.1不同填充剂种类和用量的选择
本申请人在研制中发现,填充剂的种类和用量是粉针制剂成型和稳定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该粉针制剂的质量,本申请人对填充剂的种类和用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见下表。
不同填充剂种类和用量对冻干的影响
药物 | 乳糖 | 甘露醇(mg/ml) | 葡萄糖(mg/ml) | 色泽(mg/ml) | 溶解性(mg/ml) | 澄明度 | 成型性 |
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 | 06120000 | 00061200 | 00000612 | 浅黄棕浅黄棕浅黄棕浅黄棕浅黄棕浅黄棕浅黄棕 | 速溶速溶速溶速溶速溶速溶速溶 | 澄明差差差澄明澄明澄明 | 不成型成型成型成型成型不成型不成型 |
由上表的结果可见,经多次试验,选用适量水解明胶,成型性好,但澄明度差;而甘露醇不但能助溶,而且成型性好,尤其是当药物∶甘露醇=1∶1.2时,澄明度等俱佳,故本发明选择药物有效部位用量与甘露醇用量比为1∶1.2。
实验例3:制剂药效学实验
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取SD大鼠,体质量230~25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模型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本发明口服液组(每天给药60mg/kg)、本发明注射液组(每天给药60mg/kg)以及丹参/银杏叶50/50药材配比注射液组(简称药材配伍组,每天给药60mg/kg),每组10只,连续7天,在末次给药后1h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于冠脉结扎3h后心室取血3ml,以3000×g的速度离心5min制备血清,取血清,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试剂盒分别测定血清中相应指标。摘取大鼠心脏排出心腔内积血,用生理盐水冲洗并用滤纸吸去水分,剔除脂肪血管等非心肌组织,剪除心房和右心室,留下左心室称重,计算梗死区(湿重)占左心室(湿重)百分比。结果见下表。
对大鼠冠脉结扎后心肌梗死范围及血清中SOD、MDA的影响
组别 | 心梗范围(%) | SOD(NU/ml) | MDA(nmol/ml) |
模型组本发明注射剂组本发明口服液组药材配伍组 | 19.42±4.2510.36±3.6112.51±2.4813.45±3.48 | 172.5±64.5348.4±39.2276.7±42.9258.6±55.6 | 7.68±0.854.32±1.244.59±0.675.02±1.13 |
由实验结果可知,本发明药物制剂能明显提高冠脉结扎大鼠血清中SOD活性,显著抑制了MDA的生成,并且明显减小心肌梗死区面积。
具体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1:丹参总酚酸60g 银杏叶总黄酮40g
取丹参总酚酸、银杏叶总黄酮,按药物∶辅料用量=1∶1.2加入甘露醇,加18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6.0~6.5,加注射用水至2000ml,混匀,加入0.5%的针用活性炭,煮沸30分钟,粗滤,再用0.45μm和0.22μm微孔滤膜滤过,滤液分装,每瓶2.0ml,冷冻干燥,第一阶段的平衡冻结温度为0℃时的平衡时间为2小时,即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基本一致的时间;第二阶段冻结温度从0℃到最低共熔温度-15℃时,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平衡时间为2小时;第三阶段继续降温至-40℃,约需2.5小时,保持此温度2.5小时,直至产品完全冻牢,即开始抽真空,进入干燥程序,在-40℃恒温下抽真空,缓慢升温,2~4℃/h,至最低共熔点温度,时间约为10小时,升华干燥完成后,继续在低压条件下,升温干燥以除去残余水分,时间约为8~10小时,保持35℃以上干燥2.5小时,压盖,即得注射用无菌块状物,一次2支,一日1次,用250ml 0.9%生理盐水溶解后使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2:丹参总酚酸40g 银杏叶总黄酮60g
取丹参总酚酸、银杏叶总黄酮,按药物∶辅料用量=1∶1.2加入甘露醇,加18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6.0~6.5,加注射用水至2000ml,混匀,加入0.5%的针用活性炭,煮沸30分钟,粗滤,再用0.45μm和0.22μm微孔滤膜滤过,滤液分装,每瓶2.0ml,冷冻干燥,第一阶段的平衡冻结温度为0℃时的平衡时间为2小时,即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基本一致的时间;第二阶段冻结温度从0℃到最低共熔温度-15℃时,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平衡时间为2小时;第三阶段继续降温至-40℃,约需2.5小时,保持此温度2.5小时,直至产品完全冻牢,即开始抽真空,进入干燥程序,在-40℃恒温下抽真空,缓慢升温,2~4℃/h,至最低共熔点温度,时间约为10小时,升华干燥完成后,继续在低压条件下,升温干燥以除去残余水分,时间约为8~10小时,保持35℃以上干燥2.5小时,压盖,即得注射用无菌块状物。
本发明的实施例3:丹参总酚酸50g 银杏叶总黄酮50g
取丹参总酚酸、银杏叶总黄酮,按药物∶辅料用量=1∶1.2加入甘露醇,加18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6.0~6.5,加注射用水至2000ml,混匀,加入0.5%的针用活性炭,煮沸30分钟,粗滤,再用0.45μm和0.22μm微孔滤膜滤过,滤液分装,每瓶2.0ml,冷冻干燥,第一阶段的平衡冻结温度为0℃时的平衡时间为2小时,即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基本一致的时间;第二阶段冻结温度从0℃到最低共熔温度-15℃时,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平衡时间为2小时;第三阶段继续降温至-40℃,约需2.5小时,保持此温度2.5小时,直至产品完全冻牢,即开始抽真空,进入干燥程序,在-40℃恒温下抽真空,缓慢升温,2~4℃/h,至最低共熔点温度,时间约为10小时,升华干燥完成后,继续在低压条件下,升温干燥以除去残余水分,时间约为8~10小时,保持35℃以上干燥2.5小时,压盖,即得注射用无菌块状物。
本发明的实施例4:丹参总酚酸40g 银杏叶总黄酮60g
取丹参总酚酸、银杏叶总黄酮,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按体积加入0.5%的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3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6.0~6.5,煮沸,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加注射用水,分装到安剖瓶,封口灭菌,即得注射液和注射用浓溶液。
本发明的实施例5:丹参总酚酸55g 银杏叶总黄酮45g
取丹参总酚酸、银杏叶总黄酮,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加入规定量的葡萄糖或氯化钠,混合溶解后按体积加入0.5%的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3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再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6.0~6.5,煮沸,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加注射用水,分装,灭菌即得葡萄糖或氯化钠静脉输液。
本发明的实施例6:丹参总酚酸60g 银杏叶总黄酮40g
取丹参总酚酸、银杏叶总黄酮,按药物∶辅料用量=1∶1.2加入甘露醇,加18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6.0~6.5,加注射用水至2000ml,混匀,加入0.5%的针用活性炭,煮沸30分钟,粗滤,再用0.45μm和0.22μm微孔滤膜滤过,滤液分装,每瓶2.0ml,冷冻干燥,第一阶段的平衡冻结温度为0℃时的平衡时间为2小时,即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基本一致的时间;第二阶段冻结温度从0℃到最低共熔温度-15℃时,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平衡时间为2小时;第三阶段继续降温至-40℃,约需2.5小时,保持此温度2.5小时,直至产品完全冻牢,即开始抽真空,进入干燥程序,在-40℃恒温下抽真空,缓慢升温,2~4℃/h,至最低共熔点温度,时间约为10小时,升华干燥完成后,继续在低压条件下,升温干燥以除去残余水分,时间约为8~10小时,保持35℃以上干燥2.5小时,在无菌条件下分装到西林瓶中,即得注射用无菌粉末。
本发明的实施例7:丹参总酚酸50g 银杏叶总黄酮50g
取丹参总酚酸、银杏叶总黄酮,混匀,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按体积加入0.5%的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3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6.0~6.5,煮沸,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在进风温度为130℃,出风温度为55℃,气流速度为25m·s-1的条件下喷雾干燥得粉末,分装,即得注射用无菌粉末。
本发明的实施例8:丹参总酚酸20g 银杏叶总黄酮80g
取丹参总酚酸、银杏叶总黄酮,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按体积加入0.5%的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3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6.0~6.5,煮沸,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加注射用水,分装到安剖瓶,封口灭菌,即得注射液和注射用浓溶液。
本发明的实施例9:丹参总酚酸80g 银杏叶总黄酮20g
将丹参总酚酸与银杏叶总黄酮混合均匀,加入6%的的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和1.2%甘露醇,压制成片,即得口崩片。
本发明的实施例10:丹参总酚酸1g 银杏叶总黄酮99g
将丹参总酚酸与银杏叶总黄酮混合均匀,将与主药比例是1.2∶1的聚乙二醇6000置不锈钢容器内,加入提取物,混合均匀,加热至80-85℃,待全部熔融后,70-75℃保温,机械高速搅拌15min至均匀,转移至贮液瓶中,70~75℃保温,调节滴液阀门,滴入30~35℃的液状石蜡中,滴距5~6cm,滴速40~45滴/分,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液状石蜡,包装,即得滴丸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11:丹参总酚酸99g 银杏叶总黄酮1g
将丹参总酚酸与银杏叶总黄酮混合均匀,按主药∶辅料=1.2∶1的比例加入碳酸钙,按主药∶辅料=1.2∶1的比例加入微晶纤维素,以及按主药∶辅料=3∶1的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和均匀,用75%乙醇适量制软材,过20目筛制颗粒,55℃干燥,取出,过30目筛整粒,加入适量滑石粉、微粉硅胶,混和均匀,压片,即得分散片。
本发明的实施例12:丹参总酚酸10g 银杏叶总黄酮90g
将丹参总酚酸与银杏叶总黄酮混合均匀,加入2倍量淀粉,0.5%的甜菊甙,1.1%的微晶纤维素,用适量乙醇溶液制软材,制粒,60℃鼓风干燥,制粒,整粒,即得颗粒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13:丹参总酚酸90g 银杏叶总黄酮10g
将丹参总酚酸与银杏叶总黄酮混合均匀,加入等量的淀粉,混合均匀,制粒,装胶囊,即得胶囊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14:丹参总酚酸70g 银杏叶总黄酮30g
将丹参总酚酸与银杏叶总黄酮混合均匀,加入蒸馏水,反复滤过,至滤液澄清为止。加蔗糖于滤液中,搅拌溶解后用脱脂棉滤过,自滤器上添加蒸馏水适量,摇匀,即得糖浆剂。
以上实施例中的丹参总酚酸、银杏叶总黄酮可以用市售的或按本发明方法制得的丹参总酚酸、银杏叶总黄酮,无论是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水提醇沉提取物、半仿生提取物还是超临界萃取物等,但是,其中丹参总酚酸的总酚酸含量大于50%,银杏叶总黄酮的总黄酮含量大于50%,这样才能够保证产品的治疗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它是由丹参总酚酸1~99%和银杏叶总黄酮99~1%和适当的辅料制作而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它是由丹参总酚酸20~80%和银杏叶总黄酮80~20%和适当的辅料制作而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它是由丹参总酚酸40~60%与银杏叶总黄酮60~40%和适当的辅料制作而成。
4、按照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方中的丹参总酚酸可以是总酚酸含量不低于50%的丹参醇提取物、丹参水提取物、丹参水提醇沉提取物、丹参半仿生提取物、丹参超临界萃取物或者以上各提取物的精制品;银杏叶总黄酮可以是总黄酮含量不低于50%的银杏叶醇提取物、银杏叶水提取物、银杏叶水提醇沉提取物、银杏叶半仿生提取物、银杏叶超临界萃取物或者以上各提取物的精制品。
5、按照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为直接用于注射给药的注射液、直接供静脉滴注的静脉输液、需稀释后用于静脉滴注的注射用浓溶液和用冷冻干燥法或喷雾干燥法制得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无菌块状物以及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滴丸剂、丸剂、软胶囊剂、口服液体制剂、口腔崩解片或分散片剂。
6、按照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剂中含有酚酸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算,制剂中酚酸类成分含量与黄酮类成分含量之和不低于制剂中扣除辅料量和水分量的总固体量的50%。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银杏叶总黄酮有效部位是市售的或者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取银杏叶药材,粉碎后加入水或乙醇溶液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得银杏叶粗提物,在此基础上采用乙醇沉淀法、柱层析法、萃取法、絮凝沉淀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联合使用进行适当精制,得银杏叶总黄酮有效部位;
B.丹参总酚酸有效部位是市售的或者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取丹参药材,粉碎后加入水或乙醇溶液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得丹参总酚酸粗提物,或在此基础上采用乙醇沉淀法、柱层析法、萃取法、絮凝沉淀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联合使用进行适当精制,得丹参总酚酸有效部位;
C.将丹参总酚酸和银杏叶总黄酮混合均匀,加辅料制成不同的制剂。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的注射用无菌块状物这样制备:取丹参总酚酸、银杏叶总黄酮,按药物∶辅料用量=1∶1.2加入甘露醇,加18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6.0~6.5,加注射用水至2000ml,混匀,加入0.5%的针用活性炭,煮沸30分钟,粗滤,再用0.45μm和0.22μm微孔滤膜滤过,滤液分装,每瓶2.0ml,冷冻干燥,第一阶段的平衡冻结温度为0℃时的平衡时间为2小时,即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基本一致的时间;第二阶段冻结温度从0℃到最低共熔温度-15℃时,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平衡时间为2小时;第三阶段继续降温至-40℃,约需2.5小时,保持此温度2.5小时,直至产品完全冻牢,即开始抽真空,进入干燥程序,在-40℃恒温下抽真空,缓慢升温,2~4℃/h,至最低共熔点温度,时间约为10小时,升华干燥完成后,继续在低压条件下,升温干燥以除去残余水分,时间约为8~10小时,保持35℃以上干燥2.5小时,压盖,即得。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的注射液和注射用浓溶液这样制备:取丹参总酚酸、银杏叶总黄酮,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按体积加入0.5%的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3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6.5~7.0,煮沸,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加注射用水,分装到安剖瓶,封口灭菌,即得。
10、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用于制备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中风后遗症、肝肾综合症、心肺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疾病的药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10000847 CN100998643A (zh) | 2006-01-13 | 2006-01-13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10000847 CN100998643A (zh) | 2006-01-13 | 2006-01-13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998643A true CN100998643A (zh) | 2007-07-18 |
Family
ID=38257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10000847 Pending CN100998643A (zh) | 2006-01-13 | 2006-01-13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99864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46898A (zh) * | 2019-12-19 | 2020-04-03 | 西藏越星泰达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滴丸制剂 |
-
2006
- 2006-01-13 CN CN 200610000847 patent/CN10099864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46898A (zh) * | 2019-12-19 | 2020-04-03 | 西藏越星泰达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滴丸制剂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998643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0998642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0998641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0998600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0998622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81800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61916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81801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61918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61915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61905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0998628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61903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61913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61904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61917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65919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0998627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61919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61901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61910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61914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61920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61900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61922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