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4419C - 相机模组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 - Google Patents
相机模组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94419C CN100594419C CN200410103692A CN200410103692A CN100594419C CN 100594419 C CN100594419 C CN 100594419C CN 200410103692 A CN200410103692 A CN 200410103692A CN 200410103692 A CN200410103692 A CN 200410103692A CN 100594419 C CN100594419 C CN 10059441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camera lens
- housing
- lens
- camer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相机模组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该相机模组的筐体由至少2个壳体构成。在第1壳体的被摄体侧固定镜头安装开口部形成支撑该固定镜头的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环状体部,在该环状体部形成有向内侧的突出部,包含圆筒凸轮的镜头移动机构与移动镜头保持架被配置在筐体内,移动镜头保持架具有与圆筒凸轮的凸轮面相抵接来限制镜头保持架的光轴方向的移动的凸轮抵接体、和被引导光轴方向的移动的引导轴贯穿的支撑臂部,且还设有与上述环状体部的突出部对应的切口部,能够靠近固定镜头而不被上述突出部妨碍,第2壳体上固定驱动圆筒凸轮旋转的驱动电机。筐体具有在组装后被遮蔽的多个切开开口部,使驱动机构及移动镜头保持架的组装及调整容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机模组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
背景技术
在便携电话等便携终端中所使用的内置有自动聚焦(AF)功能及变焦功能的相机模组,希望实现其小型化等。
但是,在将这样加入了自动聚焦(AF)功能及变焦功能的相机模组小型化的情况下,必然需要变焦镜头也构成为小型。但是,变焦镜头为了使其焦距变化而需要使镜头沿光轴方向移动,因此,在将镜头小型化的同时,还需要在较小的空间内尽量确保较长的移动距离、将保持镜头的镜头保持架及其移动机构与驱动机构也小型化,另外,为了同时实现组装及调整的容易化以及小型化,而需要下很大工夫。
作为如此的相机模组,例如在特开平7-63970(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由1个电机来驱动配置在光学系侧面的圆筒凸轮,以驱动变焦镜头框与自动聚焦用镜头框的相机模组。另外,在特开2003-258971(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内置在便携电话中的带变焦的相机模组,其中,在操作者手动操作露出于便携电话的光学系配置部的侧面的圆筒凸轮时,则驱动变焦镜头框和聚焦用镜头框,进行变焦和对焦。
另外,在特开平5-84912(以下称为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相机,其可将使变焦镜头镜筒移动用的小齿轮收容在设于相机主体筒状部内面的切口内部,而以小空间设置变焦镜头的驱动机构,并且,也同时进行驱动机构周围的遮光。在特开平5-333254(以下称为专利文献4)中也公开了一种用于摄像机等的镜头移动装置,其为了稳定地使镜头移动,而在保持镜头周围的镜头框的周围具有突出形成的2个引导承受部。而且,在特开平2-46413(以下称为专利文献5)中也公开了一种镜筒,其是作为该专利文献5中的现有例的镜筒,设置切口,而消除了镜头的光轴错位。
另外,还有以下的形式:在保持被摄体侧镜头的壳体上具有镜头框的引导支撑部,由2根丝杠来驱动变焦与聚焦用镜头框,而有效利用镜头镜筒的空间的形式(以下称为现有技术1);为了将镜头镜筒构成小型,而在绕光轴的第1象限配置变焦用丝杠、在第2象限配置聚焦用丝杠、在第3象限配置镜头框的引导轴的形式(以下,称为现有技术2);在上部壳体内保持一被摄体侧镜头,同时分别由丝杠驱动变焦与聚焦用镜头框,在上部壳体设置这2根丝杠的轴承和2个镜头框引导轴的安装部,在下部壳体安装CCD的形式(以下,称为现有技术3)等。
此外,作为相机模组,已还有以下的形式:在外壳的1边配置自动聚焦用丝杠与变焦用丝杠,并且,可从镜筒的一方向装入镜头而实现小型化的形式(以下,称为现有技术4);由与镜头框相邻的圆筒凸轮来进行全聚焦(pan focus)的镜头的望远与微距的2点切换的形式(以下,称为现有技术5);将用于视盘放像机(video disc player)、数字音频播放器、光盘存储器等上的光学式拾取镜头的保持架,为了尽可能地减轻重量来减小惯性力,而由含氟树脂形成的形式(以下,称为现有技术6)。另外,在全聚焦式的摄像机等中,在由铝合金等构成的轴上涂覆氟树脂来提高滑动性、耐磨损性的形式(以下称为现有技术7)等。
但是,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装置,由于是关于摄像机中的相机模组的,所以比较大型,没有针对如上述的装入便携终端中的相机模组那样小型化的考虑。另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装置,虽然是内置在便携电话等中的小型相机模组,但操作者要手动操作,并不能适用于由电机进行变焦及聚焦的相机模组上。并且,现有技术1也必须对由铝合金等构成的轴另外涂覆含氟树脂等,故成本高。
另外,专利文献3所示的结构,是为了能够以大空间设置变焦镜头的驱动机构的结构,对于以小空间确保变焦镜头的移动距离的构成没有涉及。并且,专利文献4的装置,是使在摄像机等中使用的镜头稳定移动用的机构,专利文献5的装置也是消除镜头的光轴错位的构成,对于以小空间确保变焦镜头的移动距离的构成没有涉及。
而且,上述的现有技术1,虽然镜头镜筒的空间效率好,但作为相机模组来看的情况,仅仅在壳体上保持被摄体侧镜头、设置镜头框的引导支撑部,电机等的驱动源未形成一体,这也很难作为参考。
另外,现有技术2,在光轴周围配置变焦用丝杠、聚焦用丝杠、镜头框的引导轴,能够有效使用光轴周围空间,但其也不能作为在小空间内延长变焦镜头的移动距离的构成的参考,在现有技术2、4中,在外壳的1边配置自动聚焦用丝杠与变焦用丝杠来实现小型化,但分别设置自动聚焦用与变焦用丝杠就会相应地大型化,现有技术3的装置,其驱动机构与CCD安装在彼此独立的壳体上,组装需要复杂的工序,不能作为用于使相机模组小型化的机构来参考。
在现有技术5中,由与镜头框相邻的圆筒凸轮来进行望远与微距的2点切换,但该相机模组是全聚焦的,对于自动聚焦类型的组装的情况不能参考。
现有技术6的装置,是关于光盘的拾取镜头保持架的,因此,在减轻重量方面可供参考,但在应用于相机模组的小型化上不能作为参考。
现有技术7也必须在由铝合金等构成的轴上另外涂覆含氟树脂,而会导致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装入了自动聚焦(AF)功能及变焦功能也可在小空间内确保充分的镜头移动距离的相机模组及使用了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其内部包含有光学镜头组、使该光学镜头组的多个镜头向规定方向移动来调节焦点及/或变更拍摄倍率的镜头移动机构,并且构成相机模组的框体;对形成在该一壳体上的上述光学镜头组的一镜头进行定位保持的镜头保持部;收容上述移动镜头的镜头保持架;设在上述镜头保持部上,至少以3点以上与上述一镜头抵接来进行定位的突出部;以及在该突出部上设置、使上述一镜头的外周部分露出的切口部,并且,上述镜头保持架能进入设于上述突出部上的上述切口部中。
而且,上述镜头保持架具有与上述镜头保持部的突出部对应的第2切口部;上述镜头移动机构包括:配置在上述镜头保持架的外周的圆筒凸轮、轴支承上述圆筒凸轮的凸轮轴承部、引导上述镜头保持架的引导轴、和安装上述引导轴的引导轴安装部,与上述一壳体一体成形地配置上述引导轴安装部与上述凸轮轴承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相机模组,在构成框体的一壳体内收容有光学镜头组、和使该光学镜头组的多个镜头向规定方向移动来调焦及/或变更拍摄倍率的镜头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持上述光学镜头组的至少一部分镜头的镜头保持架、和使该镜头保持架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圆筒凸轮、和引导上述镜头保持架的光轴方向移动的引导轴;上述镜头保持架通过一体成形而具有规定角度差地形成使上述引导轴贯穿的支撑臂部、和与上述圆筒凸轮抵接的凸轮抵接体;并且,上述支撑臂部和上述凸轮抵接体被配置成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在光轴方向相重叠。
而且,优选,上述支撑臂部与凸轮抵接体一体成形在上述镜头保持架上。
另外,上述镜头移动机构具有被轴贯穿、将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传给上述圆筒凸轮的至少1个以上的齿轮组,上述轴,将驱动力传给上述圆筒凸轮的至少最终级的最终齿轮轴是树脂制的,其他的轴是金属制的,并且,将上述最终齿轮轴与上述壳体一体成形。
此外,本发明的相机模组,由以下部件构成:光学镜头组;定位保持该光学镜头组的至少一部分镜头,同时,构成内部包含镜头移动机构的相机模组的框体的一壳体;至少一个以上的镜头保持架;靠近配置在该镜头保持架的外周,使镜头保持架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轴支撑在上述壳体上的圆筒凸轮;驱动源;驱动上述圆筒凸轮的最终齿轮;配置在该最终齿轮与上述驱动源之间的至少一个以上的齿轮组;支撑上述最终齿轮的树脂制的最终轴;支撑上述齿轮组的金属制的轴组;对设于上述壳体上的上述轴组进行支撑的安装部。
并且,本发明的相机模组,具有:构成相机模组的框体的壳体;光学镜头组;保持光学镜头组的至少一部分镜头的镜头保持部;保持光学镜头组的移动镜头的至少一个镜头保持架;靠近配置在该镜头保持架的外周并使上述镜头保持架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圆筒凸轮;轴支撑该圆筒凸轮的凸轮轴承部;将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传给上述圆筒凸轮的齿轮组;支撑该齿轮组的轴;安装该轴的轴安装部;定位保持上述光学镜头组的至少最靠被摄体侧的镜头的镜头保持部。将上述凸轮轴承部、上述轴安装部及上述保持部一体形成在上述壳体上,同时,由含氟树脂形成该壳体。而且,将上述凸轮轴承部靠近上述镜头保持部设置,上述轴安装部配置在上述凸轮轴承部与上述驱动源之间。
另外,本发明的相机模组,包括:壳体,其内部包含有光学镜头组、该镜头组的至少一部分镜头的移动机构和拍摄元件,同时,构成相机模组的框体;一体形成在该壳体上,保持上述镜头组的一部分镜头的镜头保持部;设在上述壳体上的上述拍摄元件安装部;对构成上述光学镜头组的镜头进行保持的镜头保持架;引导上述镜头保持架的引导轴;设在上述镜头保持架上,供上述引导轴贯穿的支撑臂部;设在上述镜头保持架上的凸轮抵接体;与该凸轮抵接体抵接,使镜头保持架移动的圆筒凸轮。上述支撑臂部与凸轮抵接体在以上述镜头保持架的光轴为中心的圆周上具有规定角度差,并且,支撑臂部与凸轮抵接体配置在至少一部分在光轴方向相重叠的位置。而且,轴支撑上述圆筒凸轮的凸轮轴承部与安装上述引导轴的安装部一体靠近上述壳体配置。上述圆筒凸轮与上述引导轴靠近上述镜头保持部配置在上述镜头支撑部的外周部分,并且,所述圆筒凸轮与上述引导轴靠近上述镜头保持架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外边缘部,在驱动上述圆筒凸轮的驱动源与上述圆筒凸轮之间配置将来自上述驱动源的动力传给上述圆筒凸轮的齿轮组。
并且,本发明的相机模组,在上述壳体上设有由进行上述驱动源的定位固定的开口部构成的定位部,上述齿轮组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定位一部分镜头的一侧的上述圆筒凸轮、和上述驱动源之间。
而且,由含氟树脂形成上述一壳体、上述圆筒凸轮是树脂制的,这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相机模组、安装该相机模组的外壳体、和设在上述外壳体上并用来操作上述相机模组的上述镜头移动机构的操作部,其中上述相机模组具有:壳体,其内部包含有光学镜头组、该镜头组的至少一部分镜头的移动机构和拍摄元件,并且构成相机模组的框体;一体形成在该壳体上,保持上述镜头组的一部分镜头的镜头保持部;设在上述壳体上的上述拍摄元件安装部;对构成上述光学镜头组的镜头进行保持的镜头保持架;设在上述镜头保持部上,至少以3点以上与上述一部分镜头抵接来进行定位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上设置使上述一镜头的外周部分露出的切口部;引导上述镜头保持架的引导轴;设在上述镜头保持架上,供上述引导轴贯穿的支撑臂部;设在上述镜头保持架上的凸轮抵接体;以及与该凸轮抵接体抵接,使镜头保持架移动的圆筒凸轮,另外,上述镜头保持架能进入设于上述突出部上的上述切口部中,上述支撑臂部与凸轮抵接体在以上述镜头保持架的光轴为中心的圆周上具有规定角度差,并且,支撑臂部与凸轮抵接体配置在至少其一部分在光轴方向上与向某一方向延伸的支撑臂部相重叠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中所用的框体的第1壳体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第1壳体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第1壳体上安装轴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轴上安装齿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轴上安装齿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装入图2所示的第1壳体中的移动镜头组装体及圆筒凸轮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图7所示的移动镜头组装体及圆筒凸轮装入第1壳体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镜头保持架的俯视图(A)与仰视图(B)。
图10是在第1壳体中装入镜头保持架后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安装驱动用电机的第2壳体与柔性基板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将驱动用电机面对形成在第2壳体上的切开开口部而固定在该壳体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将驱动用电机面对形成在第2壳体上的切开开口部而固定在该壳体上的状态与柔性基板的立体图。
图14是用于说明CCD的安装的立体图。
图15是概略地表示装入了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便携电话机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作为例示而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的优选实施例。其中,该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的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别特定的记载,则并不是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在其范围内的意思,只不过是说明例而已。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中所用的框体的第1壳体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第1壳体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第1壳体上安装轴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轴上安装齿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轴上安装齿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装入图2所示的第1壳体中的移动镜头组装体及圆筒凸轮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将图7所示的移动镜头组装体及圆筒凸轮装入第1壳体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镜头保持架的俯视图(A)与仰视图(B),图10是在第1壳体中装入镜头保持架后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安装驱动用电机的第2壳体与柔性基板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将驱动用电机面对形成在第2壳体上的切开开口部而固定在该壳体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将驱动用电机面对形成在第2壳体上的切开开口部而固定在该壳体上的状态与柔性基板的立体图,图14是用于说明CCD的安装的立体图,图15是概略地表示装入了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便携电话机的一例的图。
图中相同的构成要件赋予相同符号。在图1中,11是例如由加氟的聚碳酸酯成形的相机框体(以下简称为框体),其由第1壳体21(参照图2)与第2壳体41(参照图11、12)构成。12是光学镜头系;13是镜头驱动机构;11a是形成在框体11上的切开开口部;14所示的斜线部是遮蔽上述切开开口部11a的盖板(遮光部件)15是CCD,其配置在框体11的图中下侧,将介由光学镜头系12接受的光变换为电信号。16是安装在框体11的侧面上的光学传感器(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由该光学传感器16检测圆筒凸轮的转动位置或转动角度、或者转动量等,计算出从光学镜头系12的基准位置及基准位置的移动量。并且,载置有该光学传感器16的基板,兼用作对设在第2壳体41上的一侧壁41c的切开开口部41f(参照图12)进行遮蔽的遮蔽板。
在图2、图3、图10中,21是构成框体11的第1壳体,该第1壳体21具有与其上表面相连续的厚壁的、第1侧壁部21a及第2侧壁部21b,其厚壁部21a、21b的两侧分别形成为切开开口部11a、11b。22是作为收容在第1壳体21的基座部(在图2中为上面)的光学镜头系(在图2中未图示)的被摄体侧固定镜头的保持部的开口部,22a是从该开口部22的内周面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环状体部,22b是向该环状体部22a的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以规定的角度间隔形成多个(在图示例中形成在3处)的突出部的上表面的基准面部,22c是用于将被摄体侧固定镜头定位在中心位置的定位凸部,22d是用于使镜头保持架34(参照图7)进入上述环状体部22a的切口部,23是突出形成在第1壳体21的基座部的外侧面的多个组装时的基准面部,在图示例中被形成在3处。
图4中示出了图2的第1壳体21倒立的状态,但,在该图中,24靠近上述开口部22形成,是搭载在第1壳体21的基座部的镜头驱动机构(在图4中未图示)的搭载部,在该搭载部24形成有安装后述的圆筒凸轮的凸轮载置部27及靠近凸轮载置部27向上方突出的轴体28。25a、25b是以约180度的间隔形成在开口部22的外边缘侧的基座部的第1及第2轴(引导轴)的安装孔,25c、25d是形成在搭载部24的第3及第4轴的安装孔,26a、26b、26c、26d是例如不锈钢制的第1、第2、第3、第4轴,其中,26a、26b的轴作为引导光学镜头系的移动镜头组(在图4中未图示)的引导轴插入第1安装孔25a及第2安装孔25b中,26c、26d的轴被插入第3安装孔25c及第4安装孔25d中。46是用于由螺丝(未图示)紧固第1壳体21与第2壳体41(参照图11、图12)的螺栓孔。
在图5中,29a~29d是如虚线箭头所示那样插入第3、第4轴26c、26d及轴体28的齿轮,将第1齿轮29a插入到第3轴26c,再重叠在该第1齿轮29a之上插入第2齿轮29b。另外,将第3齿轮29c插入到第4轴26d,将第4齿轮29d插入到轴体28。而且,第2齿轮29b与第3齿轮29c相啮合,第3齿轮29c与第1齿轮29a相啮合,第1齿轮29a与第4齿轮29d相啮合(参照图6)。并且,如后所述,驱动电机的齿轮与第2齿轮29b相啮合,从而,旋转驱动力经由齿轮29b、29c、29a、29d传给圆筒凸轮(参照图8,其所需说明的是,在图6、图8中表示齿轮29b在插入轴26c的中途的状态,而齿轮29b一直被插入到与齿轮29c相啮合)。45是第1壳体21的第1侧壁部21a的与后述的第2壳体部41的侧壁44相接的端面部,47是用于粘接第1壳体21与第2壳体41的、与第1壳体21的上述螺栓安装部46大致呈对角设置的粘接固定部,58是在组合固定第1壳体21与第2壳体41时如图14所示那样形成凹部来粘接搭载了CCD15的基板用的粘合剂积存处。
图7、图8、图9示出安装了移动镜头组的镜头组装体与圆筒凸轮、将它们装入第1壳体中的状态、及移动镜头保持架的上下面,但这些只在将图1、2的框体倒立后的状态下进行表示。在这些图中,30是装入第1壳体21中的构成镜头驱动机构13的圆筒凸轮,该圆筒凸轮(凸轮部件)30被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具有圆筒部30a和形成在该圆筒部30a的外周面的螺旋形状部30b,在该螺旋形状部30b上规定有位于图中上侧的面30c与位于下侧的面30d,面30c用作变焦/聚焦面,面30d用作变焦面,并且,在下端具有插入到设在第1壳体21的凸轮载置部27的轴承孔中的插入端部30e。在圆筒凸轮30的上端部形成有与设于第2壳体上的轴体部嵌合来轴支承圆筒凸轮的上端侧的轴承孔。还有,虽未图示,但在圆筒凸轮30的圆筒部30a形成有沿图中上下方向延伸、例如与圆筒部30a的外周面的颜色不同的基准线。
31、32是安装光学镜头系12的移动镜头组的第1及第2镜头组装体,33、34是该第1及第2镜头组装体31及32的镜头保持架(镜头保持部),33a、33b是从镜头保持架33的外周面向半径方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形成的支撑臂部,33c是同样地放射状延伸并与圆筒凸轮30的凸轮面30c抵接的凸轮抵接体,34b是从镜头保持架34的外周面向半径方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形成的支撑臂部,34c是同样向圆筒凸轮30呈放射状延伸并与圆筒凸轮面30d抵接的凸轮抵接体。34d是形成在镜头保持架34的外周下端部的切口部(该切口部34d在图9(A)中可清楚地辨认),通过该切口部使镜头保持架34能够不被图2的环状体部22a的突出部所遮挡地一直移动到被摄体侧固定镜头附近。35、36是由镜头保持架33及34所保持的移动镜头(镜头组),37是被连结在镜头保持架33及34上而沿相互拉两者的方向施加弹力的弹簧部件。
镜头保持架33具有从其外周呈放射状大体上向相反方向延伸的支撑臂部33a和33b,支撑臂部33b,以2个为1对地在镜头保持架的中心轴(光轴)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镜头保持架34也具有从其外周呈放射状大体上向相反方向延伸的支撑臂部34a和34b,支撑臂部34b,以2个为1对地在镜头保持架的中心轴(光轴)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而且,在镜头保持架33、34上分别靠近上述2个1对的支撑臂部33b、34b而进一步设置与上述支撑臂部33b、34b呈一定角度θ(参照图9(B))并以放射状延伸的抵接体33c、34c。凸轮抵接体33c、34c中分别至少一部分在光轴方向与支撑臂部33b、34b重叠形成。
在上述镜头保持架33、34的支撑臂部33a、34a上设置与图4中的第1轴26a(引导轴)嵌合的嵌合槽,在2个1对的支撑臂部33b、34b上设置与图4中的第2轴26b(引导轴)嵌合的嵌合孔。而且,2个1对的支撑臂部33b、34b被轴26b贯穿地形成,且使各个对中之一的支撑臂部在光轴方向上相互交错、即、使镜头保持架33的下侧的支撑臂部处于镜头保持架34的上下支撑臂部之间。通过这样设计,由于各个对的支撑臂部33b彼此间及34b彼此间能以较大的间隔设置,所以,在为了使镜头保持架33、34沿光轴方向移动而从圆筒凸轮30的凸轮面30c、30d介由凸轮抵接体33c、34c向镜头保持架33、34施加相对光轴方向倾斜的力时,由引导轴与引导轴所贯穿的支撑臂部的贯穿孔之间的嵌合间隙产生的倾倒变得很少,能够顺利地使镜头保持架33、34沿光轴方向移动。
在图11、图12、图13中,38是构成镜头驱动机构13的驱动用电机(钱如,步进电机),38a是被安装在驱动用电机38的电机轴上的齿轮,驱动用电机38配置在第3齿轮29c的上方,在图11中将齿轮38a侧朝下,以使该齿轮38a与图8所示的第2齿轮29b啮合。39是配置在驱动用电机38的侧面来安装柔性基板40的分支之一的安装面的安装部,在该柔性基板40的另一安装面上安装上述的光学传感器16,该光学传感器16与上述圆筒凸轮30相对向。上述柔性基板40,在用作安装驱动用电机38的电机基座部的第2壳体41的外侧向与光轴呈直角的方向弯曲延伸。
41a是搭载驱动用电机38的底部(轴齿轮侧的面)进行定位的支撑面部,41b是形成在支撑面部41a的开口部,其插入与第3齿轮29c啮合的驱动用电机38的轴齿轮。41c是第2壳体41的一侧壁,在该壁的一上拐角部设置伸出部,轴体从该伸出部向下方突出设置,41b表示该轴体的开设孔。如上所述,将圆筒凸轮30的上端侧的轴承孔插入上述轴体来轴支承圆筒凸轮的上侧。41f是安装用于检测设在圆筒凸轮30上的基准线的光学传感器16的开口部,42是在第2壳体41的侧面向上下方向延伸且上侧开放的切开开口部(参照图12、13、14),在该切开开口部42附近,第2壳体41的侧壁成为薄壁的状态,另外,切开开口部42的宽度比驱动用电机38的直径小。并且,在第2壳体41上设有切口部,其中除开口部41f、切开开口部42之外,还在与第1壳体21组装在一起时形成图2所示的切开开口部11a、11b。而且,与镜头保持架33及34的中心轴(光轴)垂直的面上的第2壳体41的纵深方向的长度,和圆筒凸轮30的直径与驱动用电机38的直径的加和的长度大致相等。斜线所示的43(参照图13)是盖板,其封闭柔性基板40的引出部分。44是与上述的第1壳体21的第1侧壁部21a的端面部45相接的第2壳体41的端面部,59是与用于将第1壳体21固定在第2壳体上的螺栓的螺孔46对应的内螺孔的螺孔座。
在图14中示出了将第2壳体安装在第1壳体上,组装移动镜头组装体及驱动用电机38的状态的立体图,但,在该图中,以42a所示的斜线部是遮蔽切开开口部42进行遮光的盖板,以41e所示的斜线部是用于遮蔽切开开口部11b进行遮光的盖板,48是固定图1所示的CCD15时的测定基准点,60a、60b是粘接搭载了CCD15的基板的拍摄元件安装部。在图15中,50是便携终端的一例的便携电话机,51是操作部,52是使用液晶等的显示器,53是搭载了操作部51的第1外壳部,54是搭载了显示器的第2外壳部,55是铰链机构,56是相机模组。
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由利用例如加氟的聚碳酸酯等树脂形成而提高耐久性与滑动性的第1壳体21与第2壳体41构成相机框体11,如图2、图3、图10所示,在该第1壳体21的基座部设置被摄体侧固定镜头安装用开口部22,形成从其开口部22的内周面向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环体部22a,在向该环状体部22a的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以规定的角度间隔形成多个的突出部的上表面设定对上述被摄体侧固定镜头的光轴方向位置进行规定的基准面部22b。另一方面,如图7、图8所示,在保持移动镜头组并进行移动的镜头保持架34的下端部外周设置切口部34d,镜头保持架34,向第1壳体开口部22的环状体22a内突出而不会被在上表面设置有基准面部的突出部所遮挡,能够进入环状体部22a的切口部22d内。
通过这样设计,保持镜头系12的移动镜头组并进行移动的镜头保持架34可进入开口部22侧的环状体部22a,能够以较小的空间充分确保随着变焦而移动的镜头保持架34的移动距离,能够提供具有充分的变焦比的小型的相机模组。
另外,如图4所示,在第1壳体21的基座部上,靠近上述开口部形成有搭载镜头驱动机构的搭载部24,并且,在该基座部以约180度的间隔在开口部22的外边缘侧形成第1及第2轴安装孔25a及25b,在搭载部24上形成第3及第4轴安装空25c及25d。
而且,在第1~第4轴安装孔25a~25d上,如虚线箭头所示那样,从第1壳体21的上侧插入例如不锈钢制的第1~第4轴26a~26d的一端侧,另外,在基座部的搭载部24的附近设有安装圆筒凸轮30的凸轮载置部27(凸轮轴承),在基座部的搭载部24设有与壳体一体形成并向上方突出的轴体28。这些第1~第4轴26a~26d中的第1及第2轴26a及26b,用作引导移动镜头组的引导轴。如图5的虚线箭头所示那样,在第3轴26c上插入第1齿轮29a并在该第1齿轮29a之上重叠插入第2齿轮29b。另外,在第4轴26d上插入第3齿轮29c,该第3齿轮29c与第1齿轮29a啮合。并且,在轴体28上插入第4齿轮29d,该第4齿轮29d与第1齿轮29a啮合。这样,装入第1~第4齿轮列29a~29d(参照图6)。此外,上述第4凸轮29d是与上述圆筒凸轮的齿轮啮合而将旋转力传给圆筒凸轮的最终级齿轮,在本实施例中,插入该最终齿轮29d的上述轴体28是与第1壳体一体由树脂制成的。
此外,这样,通过将插入向与圆筒凸轮的齿轮啮合来驱动圆筒凸轮旋转的最终级的齿轮29d传递驱动力的齿轮29a~29c的轴26c、26d由金属制成,而金属制轴26c、26d,由于上述齿轮29a~29c的转速高但负载小,所以能够使用小径的轴,因此,其结果,可使用小径的齿轮,能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的同时,机械的噪音也变得小。
另外,由于插入该最终级齿轮29d的、与第1壳体一体形成的轴体28是树脂制的,所以具有即使为了确保强度将其加粗也较轻的优点。另外,这里,虽说只有最终级的齿轮29d的轴是树脂制的,但承受负载的接近最终级处的多个齿轮轴也可设成树脂制的这是不言而喻的。并且,通过与壳体一体成形该树脂制的轴体,而能够实现部件数的削减、轴装入工时的削减。
另外,使保持镜头的镜头保持架33、34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圆筒凸轮30的轴承部被形成在第1壳体上,而无需另外设置特别的轴承即可,同时,第1壳体由含有氟的树脂形成,从而,能够作为轴承同时得到耐久性与良好的滑动性。通过这样设计,由于无需特别的轴承,所以可减少部件数使相机模组构成小型、轻量,并且,通过含有氟而也可提高壳体的强度。
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利用例如加氟的聚碳酸酯等树脂成形相机框体11(以下简称为框体),从而其耐久性与滑动性提高,对装入了变焦及自动聚焦用驱动机构13的图2所示的第1壳体21和图12所示的保持电机38的第2壳体41进行组合,再安装装入了拍摄用CCD15的基板、由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构成的光学传感器16、盖板(遮光部件)14、41e等而构成。由于用作例如便携终端的一例的图15所示那样的便携电话机50用的拍摄装置,所以构成非常小。另外,通过该图15所示的操作部51的操作,可进行相机模组的拍摄操作或变倍(变焦)操作等。
此外,图15是作为便携电话机50的能看到操作部51及显示器52的状态(开状态)表示的俯视图,图示的便携电话机50由铰链机构55来连接搭载操作部51的第1外壳部53和搭载了显示器52的第2外壳部54,第1及第2外壳部53及54可以绕铰链机构55转动。
而且,在第2外壳部54装入上述的相机模组,并使光学镜头系12处在图中双虚线圆所示的位置,在操作操作部51的规定按键时,由相机模组进行拍摄并将图像显示在显示器52上。因此,相机模组如上述那样要求构成非常小型。另外,通过操作操作部51的其他的规定的按键,而可以进行相机模组的变倍(变焦)操作。
并且,该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具有图2、图3所示的第1壳体21,在该第1壳体21的基座部(在图2中为上侧)形成有收容光学镜头系12的被摄体侧固定镜头的开口部22,在该开口部22的内周面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环状体22a,并且,该环状体22a具有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将该突出上表面形成为基准面部22b,并且,在上述环状体部22a上设置可使镜头保持架34进入用的切口部22d。另外,在该开口部22的内周面,从上述基准面22b向上方延伸设置用于镜头系的被摄体侧固定镜头的中心定位的定位凸部22c,由上述基准面部22b高精度地对上述固定镜头的光轴方向位置进行定位,由上述定位凸部22c高精度地对中心位置进行定位。
而且,上述第1壳体21,形成为一方侧开放的形状,并且在另一方侧的基座部设置光学镜头系12的被摄体侧的固定镜头的安装基准面22b与基于该镜头的安装基准面22b而成为镜头或镜头移动机构等的自动组装等时的基准的基准面23,而能够从开放侧安装由光学镜头保持架33、34构成的移动镜头组装体31、32、和由圆筒凸轮30、齿轮组29a~29d等构成的镜头移动机构。从而,移动镜头组与移动移动机构的装入或调整变得容易,并且,能够高精度地自动化进行,另外,第1壳体21,在成形时,能够保证上述基准面所在的一侧的精度地向一方向开模,制作变得容易。
另外,第1壳体21具有与其基座部相连续的第1侧壁部21a和第2侧壁部21b,其他的部分成为切开状态,在图2的基座部上面,形成有向图中上方突出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3处)基准面23。这些基准面23,在如图4那样使第1壳体21的基座部为下侧自动组装相机模组时,与组装模具的基准面(未图示)相抵接,而成为提高镜头及驱动机构的装入或调整的精度的基准面。
圆筒凸轮30是由金属、树脂、含有氟的树脂等形成的大致圆筒形状,具有圆筒部30a与形成在该圆筒部30a的外周面上的螺旋形状部30b,在该螺旋形状部30b上规定有位于图中上侧的变焦/聚焦面30c与位于下侧的变焦面30d。在由树脂形成圆筒凸轮30时,与由金属等形成的情况相比较能制作得较轻,并且,如果进一步由含氟树脂形成,则能够同时具有较轻与强度、耐久性好的优点,另外,也能够获得与轴承相接触的插入端30e的滑动性。该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光学系作为一例可为2焦点的光学系,变焦面30d,利用圆筒凸轮30的旋转而使焦点移动用的第2镜头组装体32移动规定间隔后,再利用圆筒凸轮30的旋转也不会使其移动。变焦/聚焦面30c,利用焦点移动使第1镜头组装体31移动后,能够利用圆筒凸轮30的旋转而进行聚焦用的移动。而且,在将圆筒凸轮30及第1、第2镜头组装体装入第1壳体21中后,凸轮抵接体33c的下面侧抵接在聚焦面30c上,凸轮抵接体34c的上面侧抵接在变焦面30d上。此外,镜头保持架33及34,由弹簧部件37连结而被沿相互拉到一起的方向施力,另外,虽未图示,但,在圆筒凸轮30的圆筒部30a上设有沿图中上下方向延伸的基准线,该基准线例如与圆筒部30a的外周面的颜色不同,而由上述图1所示的光学传感器16检测来检测出该圆筒凸轮30的原点位置。
而且,如图8所示,在将镜头组装体31、32及圆筒凸轮30装入第1壳体21中时,首先,从第1壳体21的上侧将第2镜头组装体32与第1镜头组装体31的支撑臂部34a、33a贯穿装入第1轴26a、将支撑臂部34b、33b贯穿装入第2轴26b,并使支撑臂部34b中的上侧支撑臂部处于上下的支撑臂部33b之间,接着同样,从第1壳体21的上侧,在设于第1壳体21的外边缘部侧的凸轮载置部27(图4)中插入圆筒凸轮30的插入端30e而将圆筒凸轮30搭载在凸轮载置部27,使凸轮抵接体34c抵接到圆筒凸轮30的变焦面30d上,凸轮抵接体33c抵接到圆筒凸轮30的变焦/聚焦面30c上。最后,将弹簧部件37挂到第1镜头组装体31、第2镜头组装体32的弹簧挂接部,向相互牵拉的方向施加弹力。通过这样设计,第1镜头组装体31的凸轮抵接体33c下侧的抵接部抵接到圆筒凸轮30的螺旋形状部30b的变焦/聚焦面30c上,第2镜头组装体32的凸轮抵接体34c上侧的凸轮抵接部抵接到圆筒凸轮30的螺旋形状部30b的变焦面30d上。并且,随着圆筒凸轮30的旋转,凸轮抵接体33c、34c向变焦/聚焦面30c、变焦面30d的抵接位置沿被形成为螺旋状的变焦/聚焦面30c、变焦面30d移动,第1、第2镜头组装体31、32被第1与第2轴26a、26b所引导而顺滑地沿光轴方向移动。
而且,如图9、图10所示,镜头保持架34设有切口部34d,该切口部34d使镜头保持架34避开从设于第1壳体21的图3所示的开口部22的内周面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环状体部22a的进一步向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的上表面设定有基准面部22b)而能够进入环状体部22a,因此,可靠近保持在该开口部22的镜头,能够提供一种确保随着变焦而移动的镜头保持架34的移动距离而具有充分的变焦比的相机模组。另外,由于如图1所示那样在框体11设置切开开口部11a,所以在由作为遮光部件的盖板14遮蔽该开口部之前,圆筒凸轮30、镜头保持架33、34等镜头驱动机构13露出,在组装相机模组时,可利用该开口部11a进行光学系的外观检查或各种调整精度确认。
构成镜头驱动机构13的驱动用电机(例如,步进电机)38,如图11所示,在电机轴上安装齿轮38a,将齿轮38a以该齿轮侧朝下的方式插入第2壳体41的开口部41b,由支撑面部41a进行支撑。在该状态下,上述齿轮38a被配置在图8所示的第3齿轮29c的上方,与第2齿轮29b啮合。并且,在该驱动用电机38的侧面的安装部39安装有柔性基板40的分支的一个安装面,该基板被引出到第2壳体41的外侧。
另外,在该第2壳体41的图12所示的一侧壁41c上设有用于安装检测设于圆筒凸轮30上的基准线的光学传感器16的开口部41f,在该开口部41f中,上述光学传感器16安装在对其进行安装的上述柔性基板40的分支的另一个安装面上。而且,该光学传感器16检测出设于圆筒凸轮30的圆筒部30a上的基准线,而能够检测圆筒凸轮30的原点、及转动位置或转动角度、或者转动量等。此外,载置光学传感器16的基板兼用作遮蔽开口部41f的遮蔽板。通过这样设计,能够不损害第2壳体的强度地有效利用空间,并可在一方开口部42安装电机,在另一方的开口部41f安装上述传感器16,即使装入自动聚焦(AF)功能及变焦功能,也能够提供小型、轻量、且牢固地构成的相机模组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
而且,该驱动用电机38,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那样,被安装在构成框体11的第2壳体41上。在该第2壳体41的侧面形成有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切开开口部42,该切开开口部42的上端被开放。并且,形成在第2壳体41的侧面的切开开口部42附近的侧壁被形成为薄壁状态,该切开开口部42的宽度比驱动用电机38的直径小。而且,与镜头保持架33及34的光轴方向垂直的面上的第2壳体41的纵深方向的长度,和圆筒凸轮30的直径与驱动用电机38的直径的加和的长度大致相等。因此,驱动用电机38与圆筒凸轮30可以在纵深方向上彼此相邻设置。
另外,在图12、图13中,上下方向延伸的切开开口部42两侧的内面侧被形成为圆柱面状,在将驱动用电机38载置于支撑面部41a上时,驱动用电机38的外周面紧密抵接在该圆柱状面上。因此,如该图12中的斜线部所示那样,预先将粘合剂涂覆在圆柱状面上,在如上述那样装入驱动用电机38时,利用粘合剂将驱动用电机38牢固地粘接固定在第2壳体41上。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柔性基板40从第2壳体41的上部向外侧引出,由图13中以斜线部43表示的盖板来封闭柔性基板40的引出部分,另外,切开开口部42由遮光盖42a(参照图14)所封闭。
在这种小型相机模组上所使用的电机,也有时外径为5mm以下,一般采用的在输出轴侧端面设置固定用螺孔、进行螺丝固定的方法难以采用。因此,采用在电机外周卷绕作为安装部件的卷板、再将该卷板固定在本体上进行安装的方法,但在这种方法中,难以做到使电机的安装位置及倾斜精度高,作为安装这种相机模组的驱动用电机的方法,在精度上存在问题。
但是,通过这样固定驱动用电机38,将驱动用电机38紧密地抵接在形成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切开开口部42的两侧的内面侧的圆柱面上而高精度地粘接,因此,无需采用如现有装置那样螺丝固定、或卷绕卷板固定安装在本体上的这类花费部件和成本的方法,能够以简单、廉价的方法高精度地固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14可知:电机38与圆筒凸轮30靠近光学镜头系12的移动镜头保持架33、34配置,并且,彼此相邻配置,光学镜头系12的光轴与圆筒凸轮30的轴心相互平行,因此,光学镜头系12、电机38、及凸轮30的装入容易,并且,由于第2壳体41的与光学镜头系12的光轴垂直的面上的纵深方向的长度,和圆筒凸轮30的直径与驱动用电机38的直径的加和的长度大致相等,所以能够使相机模组自身小型化。
而且,装入镜头系、驱动机构的第1壳体21与固定驱动用电机的第2壳体41,使具有设在第1壳体21的厚壁的拐角部的螺孔46的螺栓安装部、和第2壳体41的螺孔的螺孔座59相配合,并且,第2壳体41的一侧壁41c(图11)的下端面载在第1壳体21的一侧壁部21b(图5、6、8)的上端面上,使第2壳体41的壁端面44(图11)与第1壳体21的壁端面45(图5、6、8)相配合形成合体。即,将粘合剂涂覆在第1壳体21的粘接固定部47上、并在图4中46所示的螺孔中穿过螺栓(未图示),来配合固定驱动用电机38的第2壳体41的壁端面44(图11)与第1壳体21的壁端面45(图5、6、8),能够防止壳体以固定部46为轴转动产生的安装错位,并且通过螺栓和粘合剂将第2壳体固定在第1壳体上。
若这样第1壳体21及第2壳体41形成合体进行固定后,接着,将搭载图1中15所示的CCD的基板跨在第1壳体侧的拍摄元件安装部60a及第2壳体侧的安装部60b进行粘接。一边例如以图14中符号48所示的三点作为测定基准点使搭载了CCD15的基板以5轴运动,一边拍摄穿过光学镜头系12送来的像,使CCD15的光轴与光学镜头系12的光轴一致并且寻找最佳的聚焦位置处进行保持,再通过使粘合剂流入图14所示那样形成的凹部58的粘合剂积存处而进行搭载该CCD15的基板的粘接,通过该粘合剂将搭载了CCD15的基板粘接固定在框体11上。
而且,如果跨在合体后的第1壳体21及第2壳体41上固定CCD15,则利用粘合剂将图1中14所示的盖板(遮光部件)安装在由第1壳体21与第2壳体41形成的切开开口部,另外,驱动电机38的安装部的42所示的切开开口部及其他的切开开口部由同样的盖板(遮光部件)封闭,能够得到图1所示那样的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框体11上设有图2所示的切开开口部11a、11b、图12所示的开口部41f、切开开口部42,但从上述说明可知,各个开口部由盖板14(对应11a2)、搭载光学传感器16的基板(对应41f)、盖板41e(对应11b)、42a(对应42)封闭,并且,盖板14覆盖第1壳体21的厚壁的第1侧壁部21a、第2侧壁部21b之间,盖板41e以呈直角弯曲的状态覆盖第2壳体41的拐角部分,并且,开口部42,其宽度窄、安装电机38并由盖板42a覆盖,开口部41f小、由基板覆盖,因此,由于这些盖的存在,而给予框体11充分的强度。另外,在将盖板14安装在开口部11a之前,圆筒凸轮30、镜头保持架33、34等镜头驱动机构可靠近该开口部,因此,在组装相机模组时,能够进行光学系的外观检查及各种调整精度确认。另外,开口部11b可利用于确认镜头保持架33、34的滑动状态,开口部42可利用于如上述那样安装驱动用电机38。这样,有效利用这些切开开口部,同时有利于相机模组的轻量化。
在这样构成的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中,在图11所示的驱动用电机38旋转时,旋转从齿轮38a经由图8的齿轮29a~29d传给圆筒凸轮30,通过圆筒凸轮30的螺旋形状部30b的旋转,使第1镜头组装体31与第2镜头组装体32的凸轮抵接体33c、34c沿光轴方向移动,如上所述进行变焦及聚焦。而且,圆筒凸轮30由光学传感器16检测设在圆筒部30a上的基准线,而能检测出原点。通过对向脉冲电机等驱动用电机38给予的脉冲数进行计数而能够获知焦距与聚焦位置。
以上,如上面所描述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保持光学镜头组的一镜头的保持部设置可以使镜头保持架进入的切口部,而能够提供小型轻量,且即使装入了自动聚焦(AF)功能及变焦功能,也可充分确保较长的镜头的移动距离的构成的相机模组。
另外,在这种相机模组中,优选,镜头、自动聚焦或变焦用凸轮或电机、齿轮等镜头移动机构也尽量减少部件数,同时为了延长寿命而需要考虑部件的材质本身。并且,装入这些的框体,如果不考虑其装入顺序、装入方向,则难以自动组装而需要人力和工时,如果框体本身也为复杂的结构则成本就会上升。
另外,在将这样的镜头移动用驱动源或镜头移动机构、将驱动力传给镜头移动机构的齿轮等装入相机模组中时,也必然需要保持这些结构物具有一定的强度,当然需要牢固地构成相机模组的框体,并且,由于是相机模组,所以若不能完善地进行整体遮光,则不能得到正常的图像。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中,如上所述那样,由于与壳体一体成形该树脂制的轴,所以能够实现部件数的削减、轴装入工时的削减,另外,由于壳体的构成材料中含有氟,所以相应地可牢固地形成壳体。
另外,以镜头的安装基准面22b为基础,设置镜头或镜头移动机构等自动组装用基准点部(面)23,能够从开放侧收容由光学镜头保持架33、34等构成的镜头体、由圆筒凸轮30、齿轮组29a~29d等构成的镜头移动机构,因此,光学镜头系12与镜头移动机构的装入及调整变得容易,并且,能够高精度地实现自动化,另外,第1壳体21,在成形时,可保证两基准面所在的一侧的精度地从一方向开模,能够廉价地制作。
并且,在上述第1壳体21的被摄体侧固定镜头安装开口部设置环状体部,该环状体部设定该固定镜头的光轴方向安装基准面22b,在固定镜头安装开口部的环状体部上侧的内周面设有与上述固定镜头的外周相接的至少3个突出部,因此,能够相对于光轴方向高精度地定位固定镜头。
而且,在第2壳体上,与圆筒凸轮30相邻地保持驱动用电机38,使第2壳体的与光学镜头系光轴垂直的面上的纵深方向的长度,和圆筒凸轮30的直径与驱动用电机38的直径的加和的长度大致相等,因此,可使相机模组自身小型化。
并且,在第2壳体的粘接上述驱动用电机38的外周的圆筒状面上形成切开开口部42,并将该切开开口部附近的侧壁设成薄壁,该切开开口部由遮光部件42a封闭,因此,可将第2壳体的电机保持部设成薄壁,能够非常小型地构成相机模组。
而且,由于上述切开开口部42的宽度比上述驱动用电机38的直径小,该切开开口部的两侧被形成为与驱动用电机筒体相同的曲率半径的圆筒面,而与驱动用电机筒体的外周密接,因此,电机可高精度地固定在第2壳体上。
另外,金属制轴26c、26d,由于贯穿其上的齿轮转速高但负载小,所以能够使用小径的轴,因此,其结果,可使用小径的齿轮,能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同时,机械的噪音也控制得很小。插入最终级齿轮29d的树脂制的轴28,由于齿轮29d的转速慢,所以不产生伴随旋转的声音,另外,由于是树脂制的,所以具有即使为了确保强度将其加粗也较轻的优点。并且,通过与壳体一体成形该树脂制的轴,而能够实现部件数的削减、轴装入工时的削减。
另外,由于由含氟树脂构成相机模组的框体11,所以耐久性与滑动性提高,即使形成有轴及轴承等,也能够使齿轮或圆筒凸轮良好地旋转,并且,耐久性也变好。而且,通过使用并非单纯的树脂、而是含有氟的树脂,而能够提高框体的强度,其结果,可谋求框体的壁厚的变薄,能够实现相机模组的小型化、轻量化。
此外,通过由树脂或含有氟的树脂形成圆筒凸轮30,而与由金属等形成的情况相比较,能制作得较轻,并且,如果进一步由含氟树脂形成,则能够同时具有较轻与强度、耐久性好的优点,另外,在轴承部滑动的插入端30e的滑动性也能够良好。
另外,在保持移动镜头组的镜头保持架33、34上,从镜头保持架33、34的外周呈放射状延伸地与镜头保持架33、34一体形成有用于限制该镜头保持架33、34的光轴方向移动量的、与圆筒凸轮30的螺旋形状部的上下凸轮面抵接的凸轮抵接体33c、34c,和使引导镜头保持架33、34的光轴方向的移动的引导轴26a、26b贯穿的支撑臂部33a、33b、34a、34b,支撑臂部33a、33b与34a、34b大体上向相反方向延伸,支撑臂部33b、34b,分别以2个为1对地在光轴方向上隔开一定距离形成,支撑臂部33b的对与支撑臂部34b的对分别与上述凸轮抵接体33c、34c成一定角度θ并延伸形成,使各对的支撑臂部33b、34b中的一个支撑臂在光轴方向上相互交错地贯穿引导轴,因此,由于能在狭窄的空间内增大一对支撑臂部的2个支撑臂间的距离,所以,可将相机模组构成小型,同时,即使由于圆筒凸轮30的旋转使镜头保持架33、34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力相对光轴倾斜地施加,镜头保持架33、34的倾倒也可以很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自动聚焦及变焦功能,适于装入便携终端等中的相机模组,可提供装入了该相机模组的便于使用的便携终端。
Claims (11)
1.一种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其内部包含有光学镜头组、使该光学镜头组的多个镜头向规定方向移动来调节焦点及/或变更拍摄倍率的镜头移动机构,并且构成相机模组的框体;
形成在该一壳体上的对上述光学镜头组的一镜头进行定位保持的镜头保持部;
收容上述光学镜头组中的能够利用所述镜头移动机构移动的移动镜头的镜头保持架;
设在上述镜头保持部上,与上述一镜头抵接来进行定位的突出部;以及
在该突出部上设置、使上述一镜头的外周的一部分露出的第一切口部;
在上述镜头保持架的上述镜头保持部侧与上述镜头保持部的突出部对应的第二切口部,
上述镜头保持架利用第二切口部避开镜头保持部的突出部而能够进入上述镜头保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上述镜头移动机构包括:配置在上述镜头保持架的外周的圆筒凸轮、轴支承上述圆筒凸轮的凸轮轴承部、引导上述镜头保持架的引导轴、和安装上述引导轴的引导轴安装部,
与上述一壳体一体成形地配置上述引导轴安装部与上述凸轮轴承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上述镜头保持架通过一体成形而具有规定角度差地形成使上述引导轴贯穿的支撑臂部、和与上述圆筒凸轮抵接的凸轮抵接体;
上述支撑臂部和上述凸轮抵接体被配置成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在光轴方向相重叠。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上述镜头移动机构具有被轴贯穿、用来将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传给上述圆筒凸轮的至少1个以上的齿轮组,上述轴,将驱动力传给上述圆筒凸轮的至少最终级的最终齿轮轴是树脂制的,其他的轴是金属制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支撑臂部与上述凸轮抵接体一体成形在上述镜头保持架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最终齿轮轴与上述壳体一体成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上设有由进行上述驱动源的定位固定的开口部构成的定位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上述齿轮组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定位一部分镜头的一侧的上述圆筒凸轮、和上述驱动源之间。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由含氟树脂形成上述一壳体。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上述圆筒凸轮是树脂制的。
11.一种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相机模组、安装该相机模组的外壳体、和设在上述外壳体上并用来操作上述相机模组的镜头移动机构的操作部,其中上述相机模组具有:
壳体,其内部包含有光学镜头组、该镜头组的至少一部分镜头的所述镜头移动机构和拍摄元件,并且构成相机模组的框体;
一体形成在该壳体上,保持上述镜头组的一镜头的镜头保持部;
设在上述壳体上的上述拍摄元件安装部;
对构成上述光学镜头组的除由所述镜头保持部保持的镜头以外的镜头进行保持的镜头保持架;
设在上述镜头保持部上,与由上述镜头保持部所保持的所述一镜头抵接来进行定位的突出部;
在该突出部上设置、使上述一镜头的外周的一部分露出的第一切口部;
在所述镜头保持架的上述镜头保持部侧与上述镜头保持部的突出部对应的第二切口部;
引导上述镜头保持架的引导轴;
设在上述镜头保持架上,供上述引导轴贯穿的支撑臂部;
设在上述镜头保持架上的凸轮抵接体;以及
与该凸轮抵接体抵接,使镜头保持架移动的圆筒凸轮,
另外,上述镜头保持架利用第二切口部避开镜头保持部的突出部而能够进入上述镜头保持部。
上述支撑臂部与上述凸轮抵接体在以上述镜头保持架的光轴为中心的圆周上具有规定角度差,并且,上述支撑臂部与上述凸轮抵接体配置在至少一部分在光轴方向上相重叠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435372 | 2003-12-26 | ||
JP2003435599A JP3731670B2 (ja) | 2003-12-26 | 2003-12-26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JP2003435599 | 2003-12-26 | ||
JP2003435372A JP3841418B2 (ja) | 2003-12-26 | 2003-12-26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
JP2004024631A JP3841422B2 (ja) | 2004-01-30 | 2004-01-30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JP2004024633A JP3841424B2 (ja) | 2004-01-30 | 2004-01-30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
JP2004024631 | 2004-01-30 | ||
JP2004024633 | 2004-01-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80865A CN1680865A (zh) | 2005-10-12 |
CN100594419C true CN100594419C (zh) | 2010-03-17 |
Family
ID=34705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101036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4419C (zh) | 2003-12-26 | 2004-12-27 | 相机模组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50140818A1 (zh) |
KR (1) | KR20050067088A (zh) |
CN (1) | CN100594419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08523A (ja) * | 2005-10-14 | 2007-04-26 | Sharp Corp | 光学部品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JP4201037B2 (ja) * | 2006-09-14 | 2008-12-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回転型撮像装置 |
KR200465242Y1 (ko) * | 2008-07-24 | 2013-02-07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휴대 단말기용 카메라 모듈 조립체 |
JP5793122B2 (ja) * | 2012-07-31 | 2015-10-14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車載画像処理装置 |
JP6521023B2 (ja) * | 2017-10-26 | 2019-05-29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アクセサリ |
KR102631591B1 (ko) * | 2018-04-12 | 2024-02-01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렌즈 어셈블리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62666B2 (ja) * | 2001-07-04 | 2006-04-05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レンズ光軸調整枠構造 |
-
2004
- 2004-12-24 KR KR1020040112315A patent/KR20050067088A/ko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12-27 CN CN200410103692A patent/CN10059441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2-27 US US11/023,047 patent/US2005014081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80865A (zh) | 2005-10-12 |
US20050140818A1 (en) | 2005-06-30 |
KR20050067088A (ko) | 2005-06-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39547U (zh) | 成像装置 | |
US7197240B2 (en) |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equipped with the camera module | |
CN101821656B (zh) | 透镜驱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0594419C (zh) | 相机模组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 | |
US7321726B2 (en) |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equipped with the camera module | |
JP3841424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 |
JP3841419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JP3841422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CN116360185A (zh) | 一种光圈可变的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
JP3731670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JP3987872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JP3846799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JP3841423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 |
JP3841418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 |
CN107786037B (zh) | 马达装置 | |
JP3841421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 |
JP3838576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JP3841420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 |
JP3731671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 |
JP2007057951A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JP2006145927A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JP2007025482A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 |
JP2006121262A (ja) | 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取付構造と該取付構造を備え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 |
JP2007004016A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JP2007028287A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17 Termination date: 2010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