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1574C - 自行车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91574C CN100591574C CN200810004489.4A CN200810004489A CN100591574C CN 100591574 C CN100591574 C CN 100591574C CN 200810004489 A CN200810004489 A CN 200810004489A CN 100591574 C CN100591574 C CN 10059157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change operation
- operation bar
- shift
- 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207—Multiple controlling elements for single controlled elem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207—Multiple controlling elements for single controlled element
- Y10T74/20256—Steering and controls assemblies
- Y10T74/20268—Reciprocating control elements
- Y10T74/2028—Handle bar type
- Y10T74/20287—Flexible control elem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396—Hand operated
- Y10T74/2040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 Y10T74/204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and hand operator
- Y10T74/20438—Single rotatable lever [e.g., for bicycle brake or derailleu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主要包括基体构件、换档控制单元、控制构件和第一换档操作杆。换档控制单元安装于基体构件。控制构件包括可操作地连接到换档控制单元的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间隔开的第二部分。第一换档操作杆相对于基体构件被可运动地连接以沿第一换档操作路径运动,且相对于基体构件被可运动地连接以沿非换档操作路径运动,其中非换档操作路径与第一换档操作路径是不重合的。第一换档操作杆与控制构件的第二部分可滑动地啮合,以致当第一换档操作杆在其间为滑动接触的情况下沿非换档操作路径运动时,使控制构件的第二部分运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操作自行车部件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换档(变速)操作构件的自行车控制(部件致动)装置,其中所述换档操作构件在换档操作平面和非换档操作平面中都是可运动的。
背景技术
【0002】骑车正成为日益流行的休闲形式和出行方式。而且,骑车对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员而言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竞技运动。无论自行车是用于休闲、出行还是竞技,自行车业都在不断地改进自行车的各种部件,尤其是用于执行换档和制动操作的自行车控制装置。
【0003】通常,自行车换档器经由缆线机械地操作拨链器,而自行车制动杆经由缆线机械地操作制动装置。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由骑车人的一个手指施加操作力来操作控制杆,而控制杆又通过固定在控制杆一端的缆线将操作力传递给自行车换档机构的驱动部件。当前,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控制装置用于执行换档和制动操作。
【0004】尽管自行车换档器和自行车制动杆平常为分离的独立单元,但有时它们也会结合成单个整体式单元。就具有下垂式把手的公路自行车而言,自行车换档器和自行车制动杆常被结合成单个整体式控制装置。在某些情况下,制动功能和换档功能由单个双功能杆执行。授予Nagano的美国专利第5,400,675号(已转让给Shimano公司)公开了这类控制装置的一个示例。更典型地,除了制动杆外还会提供一个或两个换档杆。授予Romano的美国专利第5,257,683号(已转让给Campagnolo)公开了这类控制装置的一个示例。虽然这些类型的控制装置工作良好,但还是期望提供一种相对容易制造而且相对便于骑车人操作的自行车控制(部件致动)装置。
【0005】鉴于上文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的内容将会明了,存在对改进型自行车部件致动装置的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的内容将会明了,本发明解决了本领域的这一需求和其他需求。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换档操作构件的控制(部件致动)装置,其中所述换档操作构件在换档操作平面和非换档操作平面中都是可运动的,而且在控制构件和换档操作构件之间为滑动连接。
【0007】通过提供一种自行车控制装置能够基本实现前述目的,该自行车控制装置主要包括基体构件、换档控制单元、控制构件和第一换档操作杆。换档控制单元安装于基体构件。控制构件包括可操作地连接到换档控制单元的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间隔开的第二部分。第一换档操作杆相对于基体构件被可运动地连接以沿第一换档操作路径运动,且相对于基体构件被可运动地连接以沿非换档操作路径运动,其中非换档操作路径与第一换档操作路径是不重合的。第一换档操作杆与控制构件的第二部分可滑动地啮合,以致当第一换档操作杆在其间为滑动接触的情况下沿非换档操作路径运动时,使控制构件的第二部分运动。
【0008】根据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会变得更加明显,结合附图所作的这一详细描述公开了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09】现在参照附图,其构成本原始公开的一部分:
【0010】图1是自行车的侧立面图,该自行车配备有一对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到下垂式把手的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仅示出一个);
【0011】图2是下垂式把手的局部放大透视图,该下垂式把手具有一对根据本发明所示实施例的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
【0012】图3是右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的外侧立面图,其中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处于静止位置;
【0013】图4是右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的内侧透视图,其中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处于静止位置;
【0014】图5是右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的局部放大内侧立面图,其中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处于静止位置;
【0015】图6是右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的内侧立面图,其中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处于静止位置,并且切开第一换档操作杆的一部分以便图解说明第一换档操作杆和控制杆之间的滑动连接;
【0016】图7是对应于图4-6的右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的换档控制单元和第一换档操作杆的后端立面图,其中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处于静止位置;
【0017】图8是右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的内侧立面图,其中第一换档操作杆运动到一个换档位置,以致第二换档操作杆与第一换档操作杆一起运动;
【0018】图9是右自行车部件致动(促动)(制动/换档)装置的内侧透视图,其中第一换档操作杆运动到一个换档位置,以致第二换档操作杆与第一换档操作杆一起运动;
【0019】图10是右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的局部放大内侧立面图,其中第一换档操作杆运动到一个换档位置,以致第二换档操作杆与第一换档操作杆一起运动;
【0020】图11是对应于图8-10的右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的换档控制单元和第一换档操作杆的后端立面图,其中第一换档操作杆运动到一个换档位置,以致第二换档操作杆与第一换档操作杆一起运动;
【0021】图12是右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的内侧立面图,其中第一换档操作杆运动到一个制动位置,而第二换档操作杆在第一换档操作杆的作用下运动到一个非换档位置;
【0022】图13是右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的内侧透视图,其中第一换档操作杆运动到一个制动位置,而第二换档操作杆在第一换档操作杆的作用下运动到一个非换档位置;
【0023】图14是右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的内侧透视图,其中第一换档操作杆运动到一个制动位置,而第二换档操作杆在第一换档操作杆的作用下运动到一个非换档位置;
【0024】图15是对应于图12-14的右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的换档控制单元和第一换档操作杆的后端立面图,其中第一换档操作杆运动到一个制动位置;
【0025】图16是右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的内侧透视图,其中第一换档操作杆处于静止位置,而第二换档操作杆运动到一个换档位置;
【0026】图17是右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的局部放大内侧立面图,其中第一换档操作杆处于静止位置,而第二换档操作杆运动到一个换档位置;
【0027】图18是右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的换档控制单元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其中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处于静止位置;
【0028】图19是右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的换档控制单元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0029】图20是右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的换档控制单元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0030】图21是右自行车部件致动(制动/换档)装置的换档控制单元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讲解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的内容将会明了,提供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仅仅是为了举例说明,决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0032】首先参照图1和图2,所示自行车10具有一对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装在自行车把手16上的自行车控制装置12和14。自行车控制装置12是由骑车人的右手操作的右手侧控制装置,而自行车控制装置14是由骑车人的左手操作的左手侧控制装置。在所示实施例中,自行车控制装置12经由换档控制缆线20可操作地连接到后拨链器18,经由制动控制缆线24可操作地连接到后制动装置22。自行车控制装置14经由换档控制缆线28可操作地连接到前拨链器26,经由制动控制缆线32可操作地连接到前制动装置30。替代性地,可将自行车控制装置12和14变成,使骑车人可用相反的手操作后拨链器18和前拨链器26,和/或用相反的手操作后制动装置22和前制动装置30。在所示实施例中,左手侧自行车控制装置14与右手侧自行车控制装置12基本相同,不过要修改换档单元以减少能被切换的齿轮数量。在任何情况下,左手侧自行车控制装置14在构造和操作上与右手侧自行车控制装置12实质上是相同的,不过左手侧自行车控制装置14是右手侧自行车控制装置12的镜像,且左手侧自行车控制装置14与右手侧自行车控制装置12的换档位置数量不同。因而,在此仅讨论和图解说明右手侧自行车控制装置12。优选地,缆线20、24、28和32是常规的自行车控制缆线,这种缆线具有覆盖着内线的外套管。
【0033】现在参照图3和图12,自行车控制装置12主要包括基体构件36、换档控制单元38、控制构件40、第一换档操作杆41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2。第一换档操作杆41是双功能操作杆,其除了换档操作外还执行制动操作。因此,自行车控制装置12被配置和布置成作为安装于把手16的单个整体式单元来执行制动操作和换档操作。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换档操作杆41被配置和布置成执行拉线操作和制动操作,而第二换档操作杆42被配置和布置成执行松线操作。当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处于静止位置时,第二换档操作杆42位于第一换档操作杆41之后。当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处于静止位置时,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排列在第一换档操作杆41的运动平面或路径BP中。
【0034】基体构件36包括一个主体,该主体具有一个带有把手安装结构43的第一端部36a和一个远离第一端部36a设置的第二端部36b。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位于主体的第二端部36b。基体构件36由把手安装结构43固定地安装于把手16,把手安装结构43限定了一个具有中心把手安装轴线B的把手接收区域A。把手安装结构43优选是常规带箍或类似结构。
【0035】在所示实施例中,换档控制单元38是包括收线构件51的缆线操作装置。收线构件51附连到换档控制缆线20的内线,以响应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的操作分别牵拉和释放换档控制缆线20的内线。第一换档操作杆41经由控制构件40可操作地连接到换档控制单元38,从而绕换档控制单元38的主枢轴44沿第一操作方向D1或拉线方向操作换档控制单元38(主要是收线构件51)。第二换档操作杆42可操作地连接到换档控制单元38,从而绕换档控制单元38的主枢轴44沿第二操作方向D2或松线方向操作换档控制单元38(主要是收线构件51)。
【0036】第一换档操作杆41优选包括安装件41a和操作件41b,且操作件41b由枢轴销41c绕轴线SA枢转地安装于安装件41a。第一换档操作杆41的安装件41a也由枢轴销45绕制动杆枢转轴线BA相对于基体构件36可运动地连接,以便执行制动操作。因此,第一换档操作杆41的操作件41b被可运动地连接到安装件41a(即,相对于基体构件36)以沿第一换档操作平面或路径P1运动,并且相对于基体构件36被可运动地连接以沿非换档(制动)操作平面或路径BP运动,其中非换档(制动)操作平面或路径BP与第一换档操作平面或路径P1是不重合的。由偏向作用元件41d绕枢轴销41c将操作件41b相对于第一换档操作平面或路径P1偏向作用到一个静止位置。球窝型定位机构41e附连到安装件41a,以将第一换档操作杆41的操作件41b保持在静止位置。第一换档操作杆41经由控制构件40可操作地连接到换档控制单元38,以沿第一操作方向D1操作换档控制单元38的收线构件51,如下文所述。第一换档操作杆41与控制构件40可滑动地啮合,以致当第一换档操作杆41在其间为滑动接触的情况下沿非换档(制动)操作路径BP运动时,使控制构件40运动。
【0037】第二换档操作杆42被可操作地连接到换档控制单元38,以沿第二换档操作平面或路径P2运动,以便因第一换档操作杆41的操作而沿着与第一操作方向D1相反的(第二)操作方向D2操作换档控制单元38的收线构件51,如下文所述。当执行换档操作时,第二换档操作杆42和控制构件40绕重合的枢转轴线枢转,如下文所述。
【0038】因此,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相对于基体构件36被连接成分别沿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平面P1和P2运动,其中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平面P1和P2与第一换档操作杆41的非换档(制动)操作平面或路径BP(运动平面)相交。第一换档操作杆41的非换档(制动)操作平面或路径BP(运动平面)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的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平面或路径P1和P2垂直定向。
【0039】现在参照图4-17来一般性地讨论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相对于基体构件36的运动,其中基体构件36被配置成由把手安装结构43固定地安装于把手16。
【0040】如图4-7所示,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相对于彼此被配置和布置成排列在非换档(制动)操作路径BP中,以沿非换档(制动)操作路径BP运动。特别地,第二换档操作杆42位于第一换档操作杆41之后。控制构件40接触第一换档操作杆41的向后侧,且位于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之间。第一换档操作杆41被配置和布置成相对于基体构件36从第一换档操作杆41的静止位置沿第一转动方向枢转。第二换档操作杆42被配置和布置成相对于基体构件36从第二换档操作杆42的静止位置沿第二转动方向枢转,第一和第二转动方向是朝自行车的中心纵向平面的方向。
【0041】如图4和图8-11所示,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相对于彼此被配置和布置成,当操作第一换档操作杆41使换档控制单元38的收线构件51绕换档控制单元38的主枢轴44沿第一操作方向D1运动时,由第一换档操作杆41使第二换档操作杆42运动。换言之,当期望进行拉线操作时,骑车人以横向于基体构件36中心平面的方向沿第一换档操作平面或路径P1将第一换档操作杆41从第一(静止)位置(图4)推动到第二(换档)位置(图8-11),以操作换档控制单元38。第一换档操作杆41的这一运动将沿第一操作方向D1操作换档控制单元38的收线构件51,这就是所示实施例中的拉线操作。如上所述,当第一换档操作杆41从第一(静止)位置运动到第二(换档)位置以操作换档控制单元38时,第二换档操作杆42与第一换档操作杆41一起运动。
【0042】如图4和图12-15所示,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换档操作杆41沿非换档(制动)操作平面或路径BP在第一(静止)位置(图4)与第二(制动)位置(图12-15)之间绕枢轴销45枢转。非换档(制动)操作平面或路径BP也构成运动平面,以致第一换档操作杆41相对于基体构件36绕枢转轴线BA沿运动平面BP被枢转地连接。第一换档操作杆41从静止位置到制动位置的运动导致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也沿非换档(制动)操作平面BP枢转,如图12-15所示。
【0043】如图4、图16和图17所示,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相对于彼此被配置和布置成,当操作第二换档操作杆42使换档控制单元38的收线构件51绕换档控制单元38的主枢轴44沿第二操作方向D2运动时,第一换档操作杆41保持静止不动。换言之,当期望进行松线操作时,骑车人沿第二换档操作平面或路径P2以横向于基体构件36中心平面的方向将第二换档操作杆42从第一(静止)位置(图4)推动到第二(换档)位置(图16和图17)。第二换档操作杆42的这一运动将沿第二操作方向D2操作换档控制单元38的收线构件51,这就是所示实施例中的松线操作。如上所述,当第二换档操作杆42从第一(静止)位置运动到第二(换档)位置以操作换档控制单元38时,第二换档操作杆42相对于第一换档操作杆41独立地运动。
【0044】现在参照图18-21,换档控制单元38、第一换档操作杆41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2现在将被更详细地讨论。
【0045】换档控制单元38由主枢轴44安装于基体构件36。换档控制单元38基本上是由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操作,以牵拉或释放换档控制缆线20的内线。如上所述,换档控制单元38由主枢轴44安装于基体构件36。
【0046】除了上文提到的收线构件51外,换档控制单元38进一步包括缠绕盘或构件52、缠绕爪53、定位盘或构件54、一对定位爪55、释放盘或构件56,以及释放爪57。收线构件51、缠绕盘52、定位盘54和释放盘56都被可转动地安装在主枢轴44上。收线构件51、缠绕盘52和定位盘54固定在一起成为整体式单元,以便共同转动。释放盘56能够独立于收线构件51、缠绕盘52和定位盘54转动。
【0047】复位弹簧或偏向作用元件58优选被可操作地连接在收线构件51与基体构件36之间,以绕主枢轴44沿松线方向推动收线构件51、缠绕盘52和定位盘54。在所示实施例中,复位弹簧或偏向作用元件58是扭转弹簧,其一端固定于收线构件51,另一端固定于基体构件36。
【0048】复位弹簧或偏向作用元件59优选被可操作地连接在第二换档操作杆42与控制构件40之间,以将第二换档操作杆42推向控制构件40。在所示实施例中,复位弹簧或偏向作用元件59是安装在主枢轴44上的扭转弹簧,其一端固定于第二换档操作杆42,另一端固定在由定位机构41e保持在静止位置的控制构件40。因此,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在常态下保持在静止位置。
【0049】第一换档操作杆41相对于收线构件51被配置和布置成,当操作第一换档操作杆41时,第一换档操作杆41执行收线构件51的拉线操作。第二换档操作杆42相对于收线构件51被配置和布置成,当操作第二换档操作杆42时,第二换档操作杆42执行收线构件51的松线操作。
【0050】收线构件51为轮形构件,其外围边缘具有缆线附连结构或点51a以及容线槽51b,如图18和图21中最佳地示出的。因此,收线构件51在其上缠绕和解绕控制缆线20的内线。
【0051】缠绕盘52被固定地连接到收线构件51,从而一起转动。缠绕盘52包括多个由缠绕爪53选择性地啮合的缠绕齿52a。缠绕爪53被枢转地安装于第一换档操作杆41,第一换档操作杆41又被枢转地安装于主枢轴44。当第一换档操作杆41从第一(静止)位置运动到第二(换档)位置以操作换档控制单元38时,缠绕爪53啮合缠绕盘52的缠绕齿52a,从而使收线构件51沿拉线方向转动。缠绕爪53在常态下由偏向作用构件60朝与缠绕盘52的缠绕齿52a啮合的方向推动。在所示实施例中,偏向作用构件60是安装在枢轴销61上的扭转弹簧,枢轴销61又将缠绕爪53附连到第一换档操作杆41。
【0052】定位盘54与定位爪55协作将收线构件51保持在多个预定换档位置之一。特别地,定位盘54包括多个由定位爪55选择性地啮合的定位齿54a。每个定位爪55在常态下由偏向作用构件62朝与定位盘54的定位齿54a啮合的方向推动。在所示实施例中,偏向作用构件62是安装在枢轴销63上的扭转弹簧,枢轴销63又将定位爪55附连到基体构件36。当第一换档操作杆41从第一(静止)位置运动到第二(换档)位置以操作换档控制单38时,定位盘54转动,以致定位盘54的定位齿54a即刻使定位爪55运动,使其不再保持与定位盘54的定位齿54a啮合。因此,定位盘54的定位齿54a是棘齿,其被配置和布置成,当收线构件51以拉线方向转动时脱开定位爪55。
【0053】释放盘56与定位爪55协作释放收线构件51,从而使得收线构件51因复位弹簧或偏向作用元件58的推动力以及因例如来自后拨链器18拉力的缆线张力而沿松线方向转动。特别地,释放盘56包括多个驱动齿56a、多个释放齿56b和缠绕爪脱离部分56c。驱动齿56a由释放爪57选择性地啮合,而释放齿56b选择性地啮合定位爪55。缠绕爪脱离部分56c使缠绕爪53运动,使其不再与缠绕盘52的缠绕齿52a啮合,以致当第二换档操作杆42从第一(静止)位置运动到第二(换档)位置沿松线(解绕)方向操作换档控制单元38时,缠绕盘52能够相对于缠绕爪53转动。
【0054】释放爪57在常态下由偏向作用构件64朝与释放盘56的驱动齿56a啮合的方向推动。在所示实施例中,偏向作用构件64是安装在枢轴销65上的扭转弹簧,枢轴销65又将释放爪57附连到第二换档操作杆42。当第二换档操作杆42从第一(静止)位置运动到第二(换档)位置以操作换档控制单元38时,释放盘56转动,从而使得释放齿56b选择性地啮合定位爪55以释放定位盘54。特别地,释放齿56b是棘齿,其被配置和布置成,当释放盘56以第一操作方向D1转动时脱开定位爪55。因此,释放盘56释放收线构件51,从而使其因复位弹簧或偏向作用元件58的推动力和响应第二换档操作杆42运动产生的缆线张力而沿松线方向转动。
【0055】控制构件40被枢转地安装于主枢轴44,以便沿操作平面Pc运动。操作平面Pc与第一换档操作杆41的非换档(制动)操作平面或路径BP(运动平面)相交,且与第二操作平面P2平行。在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处于静止位置时,控制构件40位于第一换档操作杆41之后,控制构件40位于第二换档操作杆42之前。
【0056】特别地,控制构件40主要包括可操作地连接到换档控制单元38的第一部分71和与第一部分71间隔开的第二部分72。第一部分71被可操作地连接到换档控制单元38。特别地,控制构件40的第一部分71绕主枢轴44的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换档控制单元38,以便在沿第一换档操作平面或路径P1操作第一换档操作杆41时操作换档控制单元38。第二部分72与第一部分71间隔开,并接触第一换档操作杆41的后表面。因此,第一换档操作杆41与控制构件40的第二部分72可滑动地啮合,以致当第一换档操作杆41在其间为滑动接触的情况下沿非换档操作路径BP运动时,使控制构件40的第二部分72运动。
【0057】铰链销73将第一部分71和第二部分72枢转地互连在一起。偏向作用元件74安装在铰链销73上,以便将第二部分72相对于第一部分71向前推动到静止位置。第一部分71和第二部分72之间的中间铰链允许第二部分72相对于第一部分71向后枢转,例如当操作第一换档操作杆41从静止(非制动)位置运动到制动位置(如图12-14所示)时。换言之,控制构件40包括中间铰链,以致在操作第一换档操作杆41时,使控制构件40的第二部分72沿非操作方向枢转。
【0058】控制构件40的第一部分71具有抵接部71a(侧面),以便在操作第一换档操作杆41时,使第二换档操作杆42运动。当期望进行拉线操作时,骑车人以横向于第一换档操作杆41的非换档(制动)操作平面或路径BP(运动平面)的方向沿第一换档操作平面或路径P1将第一换档操作杆41从第一(静止)位置推动到第二(换档)位置。第一换档操作杆41的这一运动导致控制构件40随之运动,从而操作换档控制单元38。
【0059】第二换档操作杆42被枢转地安装于主枢轴44,以便沿第二换档操作平面或路径P2运动。第二换档操作平面P2与第一换档操作杆41的非换档(制动)操作平面或路径BP(运动平面)相交。在执行换档操作时,第二换档操作杆42和控制构件40绕主枢轴44的重合的枢转轴线枢转。当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处于静止位置时,第二换档操作杆42位于第一换档操作杆41之后。
【0060】特别地,第二换档操作杆42主要包括可操作地连接到换档控制单元38的第一部分81和与第一部分81间隔开的第二部分82。铰链销83将第一部分81和第二部分82枢转地互连在一起。偏向作用元件84安装在铰链销83上,以便将第二部分82相对于第一部分81向前推动到静止位置。第一部分81和第二部分82之间的这个铰链允许第二部分82相对于第一部分81向后枢转,例如当操作第一换档操作杆41从静止(非制动)位置运动到制动位置(如图12-15所示)时。换言之,第二换档操作杆42包括中间铰链,以致在操作第一换档操作杆41时,使第二换档操作杆42的第二部分82沿非操作方向枢转。
【0061】第二换档操作杆42的第一部分81具有抵接部81a(凸缘),其接触控制构件40的抵接部71a,以便在操作第一换档操作杆41时,使第二换档操作杆42与第一换档操作杆41一起运动。因此,抵接部71a和81a相对于彼此被配置和布置成,由第一换档操作杆41使第二换档操作杆42运动。第二换档操作杆42的第二部分82具有一个手指接触部分82a,其位于与铰链相反的那一端,以便使第二换档操作杆42绕换档控制单元38的主枢轴44运动。当期望进行松线操作时,骑车人以横向于第一换档操作杆41的非换档(制动)操作平面或路径BP(运动平面)的方向沿第二换档操作平面或路径P2将第二换档操作杆42的手指接触部分从第一(静止)位置推动到第二(换档)位置,以操作换档控制单元38。
【0062】在上文讨论的实施例中,换档控制单元38被图示为缆线操作换档控制单元,这仅仅是能够与自行车控制装置12一起使用的换档控制单元的一个示例。换言之,自行车控制装置12的换档控制单元并不限于缆线操作系统,其他类型的换档控制单元也能与本文描述和图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12一起使用。例如,换档(变速)控制单元38能被替换成电子换档控制单元,或气动换档控制单元,或液压换档控制单元。对于电子换档控制单元,应提供至少一对电子开关用于响应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的选择性运动来执行加档和减档(加速和减速)操作。对于气动换档控制单元或液压换档控制单元,应提供阀门系统用于响应第一和第二换档操作杆41和42的选择性运动来执行加档和减档操作。
术语的一般性解释
【0063】在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时,本文为描述一种装置的部件、部分或零件而使用的术语“配置”包括构造成或编程为执行期望功能的硬件和/或软件。在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时,本文使用的术语“包含”及其派生词应被理解为开放性术语,其表明存在已述特征、元件、部件、组合、整体和/或步骤,但并不排除存在其他未述特征、元件、部件、组合、整体和/或步骤。之前所述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语,例如术语“包括”、“具有”及其派生词。此外,术语“零件”、“部”、“部分”、“构件”或“元件”以单数形式使用时也可能具有单数或复数的双重含义。本文用来描述本发明的以下方向术语“向前、向后、在上、向下、垂直、水平、在下和横向”以及任何其他类似方向术语是指配备有本发明的自行车的方向。因此,这些用来描述本发明的术语应当相对于配备有本发明的、在正常骑行位置使用的自行车来解释。最后,本文使用的程度术语例如“基本”、“大约”和“大致”意指所修饰术语的合理大小的偏差,其不会使最终效果产生改变。
【0064】虽然仅仅选取了优选实施例来图解说明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的内容将会明了,在此可以作出各种改变和改进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发明范围。更进一步地,前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描述仅是说明性的,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控制装置,包括:
基体构件;
安装于所述基体构件的换档控制单元;
控制构件,包括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换档控制单元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间隔开的第二部分;以及
第一换档操作杆,相对于所述基体构件被可运动地连接以沿第一换档操作路径运动,且相对于所述基体构件被可运动地连接以沿非换档操作路径运动,其中所述非换档操作路径与所述第一换档操作路径是不重合的,
所述第一换档操作杆与所述控制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可滑动地啮合,以致当所述第一换档操作杆在其间为滑动接触的情况下沿所述非换档操作路径运动时,使所述控制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绕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换档控制单元,以在沿所述第一换档操作路径操作所述第一换档操作杆时操作所述换档控制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中间铰链,以致在沿所述非换档操作路径操作所述第一换档操作杆时,使所述控制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控制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枢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换档操作杆,被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换档控制单元以沿第二换档操作路径运动,从而以一个与因所述第一换档操作杆的操作产生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来操作所述换档控制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中
当执行换档操作时,所述第二换档操作杆和所述控制构件绕重合的枢转轴线枢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换档控制单元包括收线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换档操作杆相对于所述收线构件被配置和布置成,当沿所述第一换档操作路径操作所述第一换档操作杆时,执行所述收线构件的拉线操作,而且
所述第二换档操作杆相对于所述收线构件被配置和布置成,当沿所述第二换档操作路径操作所述第二换档操作杆时,执行所述收线构件的松线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中
当所述第一换档操作杆和所述第二换档操作杆处于静止位置时,所述第一换档操作杆和所述第二换档操作杆排列在所述第一换档操作杆的非换档操作平面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换档操作杆被配置和布置成,当沿所述第二换档操作路径操作所述第二换档操作杆时,所述第一换档操作杆保持静止不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换档操作杆进一步被配置和布置成,当沿所述非换档操作路径操作所述第一换档操作杆时,所述第一换档操作杆执行制动操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1/756,706 US7665384B2 (en) | 2007-06-01 | 2007-06-01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US11/756706 | 2007-06-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14395A CN101314395A (zh) | 2008-12-03 |
CN100591574C true CN100591574C (zh) | 2010-02-24 |
Family
ID=39760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04489.4A Active CN100591574C (zh) | 2007-06-01 | 2008-01-30 | 自行车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65384B2 (zh) |
EP (1) | EP1997726B1 (zh) |
CN (1) | CN100591574C (zh) |
DE (1) | DE602008000812D1 (zh) |
TW (1) | TWI34663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79718B2 (en) * | 2005-03-03 | 2010-08-24 | Sram, Llc | Bicycle shifter |
US8549955B2 (en) * | 2007-06-01 | 2013-10-08 | Shimano Inc.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US8739648B2 (en) * | 2007-06-01 | 2014-06-03 | Shimano Inc.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EP2065298B1 (en) * | 2007-11-29 | 2011-09-28 | Shimano Inc.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US9132886B2 (en) * | 2009-10-07 | 2015-09-15 | Shimano Inc. | Shift operating device |
US9033833B2 (en) | 2011-01-28 | 2015-05-19 | Paha Designs, Llc | Gear transmission and derailleur system |
US10207772B2 (en) | 2011-01-28 | 2019-02-19 | Paha Designs, Llc | Gear transmission and derailleur system |
US9327792B2 (en) | 2011-01-28 | 2016-05-03 | Paha Designs, Llc | Gear transmission and derailleur system |
US8667861B2 (en) * | 2011-04-26 | 2014-03-11 | Chang Hui Lin | Shifter |
US9592879B2 (en) | 2011-05-26 | 2017-03-14 | Shimano Inc. | Shift positioning mechanism |
US8485060B2 (en) * | 2011-05-26 | 2013-07-16 | Shimano Inc. |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
US8752450B2 (en) | 2011-06-14 | 2014-06-17 | Shimano Inc. | Bicycle component operating device |
US9381975B2 (en) * | 2011-06-14 | 2016-07-05 | Shimano Inc. |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
US10099747B2 (en) | 2011-06-14 | 2018-10-16 | Shimano Inc. |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
US9090303B2 (en) | 2012-05-18 | 2015-07-28 | Shimano Inc.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US10053181B2 (en) | 2012-05-30 | 2018-08-21 | Shimano Inc. |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
US9056651B2 (en) * | 2012-08-27 | 2015-06-16 | Shimano Inc.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US10061342B2 (en) * | 2013-01-31 | 2018-08-28 | Shimano Inc.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TWI687342B (zh) * | 2014-10-03 | 2020-03-11 | 義大利商坎帕克諾羅公司 | 自行車控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44958Y2 (zh) | 1981-06-15 | 1986-12-17 | ||
US5400675A (en) | 1988-11-29 | 1995-03-28 | Shimano, Inc.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JPH0328093A (ja) | 1989-06-26 | 1991-02-06 | Maeda Kogyo Kk |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レバー装置 |
JPH0313297U (zh) | 1989-06-26 | 1991-02-12 | ||
IT1245445B (it) | 1991-03-11 | 1994-09-20 | Campagnolo Srl | Gruppo di comando del cambio e del freno per una bicicletta |
JP3283289B2 (ja) | 1992-04-16 | 2002-05-20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操作装置 |
US6155132A (en) | 1999-01-28 | 2000-12-05 | Shimano Inc. | Shifting unit for a bicycle |
IT1320405B1 (it) * | 2000-06-06 | 2003-11-26 | Campagnolo Srl | Dispositivo di comando elettrico per un deragliatore motorizzato perbiciclette. |
TW532361U (en) | 2002-08-08 | 2003-05-11 | Ad Ii Engineering Inc | Derailleur operating apparatus for bicycle |
US7194928B2 (en) | 2003-05-30 | 2007-03-27 | Shimano Inc. |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
ATE520583T1 (de) * | 2005-06-27 | 2011-09-15 | Campagnolo Srl | Steuervorrichtung für eine fahrradkettenschaltung |
TWM312495U (en) * | 2006-04-25 | 2007-05-21 | Ad Ii Engineering Inc | Gearshift operation apparatus for bicycle |
-
2007
- 2007-06-01 US US11/756,706 patent/US7665384B2/en active Active
- 2007-10-30 TW TW096140840A patent/TWI346630B/zh active
-
2008
- 2008-01-29 DE DE602008000812T patent/DE602008000812D1/de active Active
- 2008-01-29 EP EP08001646A patent/EP1997726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1-30 CN CN200810004489.4A patent/CN100591574C/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346630B (en) | 2011-08-11 |
CN101314395A (zh) | 2008-12-03 |
EP1997726B1 (en) | 2010-03-17 |
EP1997726A2 (en) | 2008-12-03 |
EP1997726A3 (en) | 2009-02-11 |
US7665384B2 (en) | 2010-02-23 |
TW200848312A (en) | 2008-12-16 |
DE602008000812D1 (de) | 2010-04-29 |
US20080295636A1 (en) | 2008-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91574C (zh) | 自行车控制装置 | |
CN101314381B (zh) | 自行车控制装置 | |
EP2058219B1 (en)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
CN101314382B (zh) | 自行车控制装置 | |
EP2308750B1 (en) | Shift operating device | |
CN100366502C (zh) | 自行车控制装置 | |
EP2357127B1 (en) | Bicycle brake and gear changing device operating apparatus | |
CN102795312B (zh) | 变速定位机构 | |
EP2574535B1 (en)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
EP2065298B1 (en)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
EP2008929B1 (en)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
CN101011998A (zh) | 自行车换档控制装置 | |
EP2008928B1 (en)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
EP2008924B1 (en)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