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0056C - 电磁线圈、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磁线圈、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90056C CN100590056C CN200680005922A CN200680005922A CN100590056C CN 100590056 C CN100590056 C CN 100590056C CN 200680005922 A CN200680005922 A CN 200680005922A CN 200680005922 A CN200680005922 A CN 200680005922A CN 100590056 C CN100590056 C CN 10059005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preimpregnation band
- fusion line
- brake equipment
- w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5/00—Braking or detent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pplication to lifting or hoisting gear, e.g. for controlling the lowering of loads
- B66D5/02—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 B66D5/06—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with radial effect
- B66D5/08—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with radial effect embodying blocks or sho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5/00—Braking or detent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pplication to lifting or hoisting gear, e.g. for controlling the lowering of loads
- B66D5/02—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 B66D5/24—Operating devices
- B66D5/30—Operating devices electr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其薄型化和小型化容易、而且可靠性和生产率优良。为此,在将自融合线和预浸带卷绕在树脂制绕线架上之后,在预浸带的外侧卷绕玻璃带,将引出线连接于自融合线的接线部固定在预浸带上。然后,在对玻璃带向内侧加压的同时,对自融合线进行通电,在使自融合线的树脂融合的同时,使浸渍在预浸带中的树脂也融合,从而将玻璃带紧固在预浸带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电梯用曳引机的驱动绳轮的转动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该制动装置的电磁线圈。
背景技术
在对电梯用曳引机的驱动绳轮的转动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中,有这样的制动装置:配置在与驱动绳轮联动地转动的转轮内,通过将制动器衬套压靠在转轮的内周面(制动面)上,来使制动器动作,即产生制动力。另外,具有上述结构的制动装置特别被设置于无机房电梯装置的井道内的薄型曳引机所采用。并且,这样的结构的制动装置通常具有:将制动器衬套压靠在转轮内周面上使制动器动作的按压弹簧;和通过克服按压弹簧的作用力使制动器衬套移动来释放制动器的电磁铁。
另外,在上述制动装置的现有技术中,作为将电磁铁的电磁线圈固定在壳体上的模制方法,公开了这样的方法:在壳体内配置电磁线圈后,使树脂组合物流入到壳体和电磁线圈之间,然后将它们放入到恒温槽内,对树脂组合物进行加热使其硬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36911号公报(图3)
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作为将电磁线圈固定于壳体的方法,在采用了对模制树脂进行浇铸和加热硬化的方法的情况下,相对于模制树脂,要求预定的剥离强度和能够对抗某种程度的冲击的预定尺寸以上的厚度,因此,这成为阻碍制动装置的小型化和薄型化的主要原因。并且,在上述模制方法中,浇铸前的模制树脂的混合以及搅拌、模制树脂和壳体的预热、浇铸、通过恒温槽进行的加热处理、模制树脂硬化后的边缘处理等,其制造工序涉及多方面,因而存在生产率显著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化和小型化容易、而且可靠性和生产率很好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用于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电磁线圈包括:以预定匝数卷绕并融合在绕线架上的自融合线;卷绕在自融合线的外侧的预浸带;引出线与自融合线连接的接线部;以及将接线部固定在预浸带上、并且通过浸渍在预浸带中的树脂紧固在预浸带上的玻璃带。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包括:以预定匝数卷绕并融合在绕线架上的自融合线;卷绕在自融合线的外侧的预浸带;引出线与自融合线连接的接线部;将接线部固定在预浸带上、并且通过浸渍在预浸带中的树脂紧固在预浸带上的玻璃带;以及固定铁芯,其设置在与电梯的驱动绳轮联动地转动的转轮内,并且绕线架固定在该固定铁芯上。
本发明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自融合线以预定的匝数卷绕到绕线架上的步骤;将预浸带卷绕在自融合线的外侧的步骤;通过将玻璃带卷绕在预浸带的外侧,来将引出线连接于自融合线的接线部固定在预浸带上的步骤;以及通过对自融合线进行通电来融合自融合线,并且通过浸渍在预浸带中的树脂将玻璃带紧固在预浸带上的步骤。
本发明构成为具有:以预定匝数卷绕并融合在绕线架上的自融合线;卷绕在自融合线的外侧的预浸带;引出线连接于自融合线的接线部;将接线部固定在预浸带上,并且通过浸渍在预浸带中的树脂紧固在预浸带上的玻璃带,由此,薄型化和小型化变得容易,而且可靠性和生产率优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A-A线的箭头方向视图。
图3是图2中的B部详细图。
图4是沿图2中的C-C线的箭头方向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电磁线圈的详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
标号说明
1:壳体;2:转轮;3:制动装置;4:制动器衬套;5:球面座;6:可动铁芯;7:固定铁芯;7a:一个侧面;7b:收纳部;8:电磁线圈;9:按压弹簧;10:树脂制绕线架;11:自融合线;12:预浸带;13:引出线;14:接线部;15:树脂制保持架;16:玻璃纤维带;17:常温硬化型二液性丙烯粘接剂;18a:加压板;18b:加压板;18c:加压板;18d:加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按照附图对其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并适当简化或者省略其重复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主视图。在图1中,1是设置在无机房电梯装置的井道内的薄型曳引机的壳体,2是与卷绕有电梯的主绳索(未图示)的驱动绳轮(未图示)联动地转动的转轮,3是设置在转轮2内、对转轮2(驱动绳轮)的转动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
这里,在上述制动装置3中包括:制动器衬套4,其与转轮2的内周面(制动面)对置配置;可动铁芯6,其通过球面座5支承制动器衬套4;固定铁芯7,其与可动铁芯6对置配置,并通过固定部件等固定在壳体1上;电磁线圈8,其设置在固定铁芯7的与可动铁芯6对置的一个侧面7a上;以及按压弹簧9,其设于固定铁芯7,其始终对可动铁芯6向外侧施力,以将制动器衬套4压靠在转轮2的内周面上。并且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制动装置3中,通过按压弹簧9的作用力,制动器衬套4被压靠在转轮2的内周面上,由此,产生制动力,从而制动器动作。另外,对电磁线圈8通电,从而产生电磁铁的吸引力,由此,可动铁芯6克服按压弹簧9的作用力向固定铁芯7的一个侧面7a侧移动,从而制动器被释放。另外,在制动器释放时,在转轮2的内周面与制动器衬套4之间形成了预定的间隙。
此外,图2是沿图1中的A-A线的箭头方向视图,图3是图2中的B部详细图,图4是沿图2中的C-C线的箭头方向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电磁线圈的详细图,图2至图5表示具有固定铁芯7和电磁线圈8的制动装置3的电磁铁的结构。在图2至图5中,固定铁芯7的与可动铁芯6对置的一个侧面7a呈在上下方向长、在曳引机(制动装置3)的厚度方向(一个侧面7a的左右方向)短的大致长方形形状,在该一个侧面7a上通过切削等形成有收纳并固定电磁线圈8的收纳部7b。
这里,上述电磁线圈8具有:树脂制绕线架10,其呈在上下方向长、在左右方向(曳引机的厚度方向)短的、长短比大的大致四方环状;自融合线11,其以预定的匝数呈螺旋状卷绕并融合在树脂制绕线架10的コ字状部内;绝缘用的预浸带12,其以覆盖呈螺旋状卷绕在树脂制绕线架10上的自融合线11的整个外周面的方式,多次卷绕在自融合线11的外侧;接线部14,其引出线13与自融合线11连接;树脂制保持架15,其从预浸带12的外侧覆盖整个接线部14,以对上述接线部14进行保护和绝缘;以及构成最外层的玻璃纤维带16,其卷绕在预浸带12和树脂制保持架15的外侧,将接线部14和树脂制保持架15固定在预浸带12上,并且通过浸渍在上述预浸带12中的树脂紧固在预浸带12上。
另外,上述树脂制绕线架10,例如是通过注射成形机等制造出来的,其具有预定的绝缘性。另外,树脂制绕线架10由于呈长短比大的大致四方环状,因此,呈螺旋状卷绕在该树脂制绕线架10上的自融合线11等,也呈在上下方向长、在左右方向短的、长短比大的大致四方环状,各角部由具有预定的曲率的曲面形成。并且,在呈螺旋状卷绕的自融合线11的呈曲面状的一个角部的外侧,设置有上述接线部14和树脂制保持架15,该接线部14和树脂制保持架15,通过由卷绕在其外侧的玻璃纤维带16将树脂制保持架15卷入内侧,而配置成不向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突出。即,与树脂制保持架15的有无无关,以电磁线圈8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和左右方向的宽度恒定的方式,配置接线部14和树脂制保持架15。
另外,上述预浸带12和玻璃纤维带16卷绕成具有比树脂制绕线架10的コ字状部的宽度略大的宽度,其两缘部弯折成与树脂制绕线架10的コ字状部内的各侧面对置。
并且,具有上述结构的电磁线圈8通过将树脂制绕线架10粘接在固定铁芯7上,而配置在收纳部7b内并固定在固定铁芯7上。另外,树脂制绕线架10和固定铁芯7的固定,例如使用了常温硬化型二液性丙烯粘接剂17。并且,为了确保预定的粘接面积,例如在树脂制绕线架10和固定铁芯7之间的间隙中填充常温硬化型二液性丙烯粘接剂17,以使树脂制绕线架10的内周面和一个侧面整体通过上述常温硬化型二液性丙烯粘接剂17固定。
接下来,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制动装置3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电磁铁的制造中,首先使用绕线机(未图示),在上述树脂制绕线架10的コ字状部内将自融合线11以预定的匝数卷绕成螺旋状。然后,将通过在耐热支承体中浸渍树脂而处理成了半硬化状态的预浸带12,以覆盖呈螺旋状卷绕在树脂制绕线架10上的自融合线11的整个外周面的方式,多次卷绕在自融合线11的外侧。在将预浸带12卷绕在自融合线11的外侧之后,以覆盖引出线13与自融合线11相连接的接线部14整体的方式,配置树脂制保持架15,并以将该树脂制保持架15卷入内侧的方式在预浸带12的外侧卷绕玻璃纤维带16,以将接线部14和树脂制保持架15固定在预浸带12上。然后,在将自融合线11、预浸带12、玻璃纤维带16卷绕在树脂制绕线架10的コ字状部内之后,从外部向内侧即向预浸带12侧对构成最外层的玻璃纤维带16加压,在维持该加压状态的同时,对自融合线11进行通电。
这里,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其表示在对自融合线11通电之前,从外部对玻璃纤维带16加压的状态。在图6中,18a至18d是加压板,它们配置在呈大致四方环状的电磁线圈8的各长边部中央和各短边部中央,对玻璃纤维带16从四个方向以预定的力向内侧加压。这里,配置在电磁线圈8的各长边部中央的上述加压板18a和18b、以及配置在电磁线圈8的各短边部中央的上述加压板18c和18d对玻璃纤维带16加压,以使与玻璃纤维带16接触的各加压面间距离为预定值。另外,加压板18a至18d的各加压面配置成在其加压时仅与玻璃纤维带16接触。
并且,通过对自融合线11进行通电,自融合线11发热,自融合线11的树脂进行融合。另外,由于自融合线11发热,预浸带12被加热,由此,浸渍在预浸带12中的树脂也融合。因此,通过对自融合线11通电,通过浸渍在预浸带12中的树脂,玻璃纤维带16紧固在预浸带12上。另外,通过对自融合线11通电,形成在各自融合线11之间的间隙被树脂填充,并且,通过浸渍在预浸带12中的树脂的融合,在自融合线11和预浸带12之间形成的间隙,以及在预浸带12与玻璃纤维带16之间形成的间隙被树脂填充。
并且,在对自融合线11通电预定时间使树脂融合后,使加压板18a至18d从玻璃纤维带16的表面离开并卸下,将电磁线圈8配置在固定铁芯7的收纳部7b内的预定位置上。另外,加压板18a至18d由于配置成各加压面仅与玻璃纤维带16接触,因此可以防止以下的不良情况:在对自融合线11通电时,通过浸渍在预浸带12中的树脂,预浸带12和加压板18a至18d紧固,从而无法将加压板18a至18d卸下;或者在卸下加压板18a至18d时,预浸带12的表面状态劣化,从而无法确保绝缘性。
并且,在将电磁线圈8配置在固定铁芯7的收纳部7b内之后,将常温硬化型二液性丙烯粘接剂17填充到树脂制绕线架10和固定铁芯7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中,将树脂制绕线架10的预定面粘接固定在固定铁芯7上。
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出来的上述制动装置3薄型化和小型化变得容易,而且可靠性和生产率优良。即,关于制动装置3的薄型化和小型化,没有为了自融合线11和接线部14的保护和固定等而使用现有的模制树脂,因此,不需要模制树脂的预定的厚度,使得电磁线圈8的薄型化和小型化变得容易。
另外,由于树脂制绕线架10呈长短比大的大致四方环状,因此,在自融合线11等卷绕在树脂制绕线架10上时,长边部中央和短边部中央有向外侧膨胀的倾向。因此,在对自融合线11进行通电时,通过用加压板18a至18d从外部进行加压,能够将电磁线圈8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宽度抑制在预定的尺寸内,能够实现制动装置3的薄型化和小型化。另外,接线部14和树脂制保持架15配置在自融合线11的呈曲面状的一个角部的外侧,并且不向电磁线圈8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突出,因此,电磁线圈8的一部分不会从固定铁芯7探出,而且,也不需要为了收纳电磁线圈8,而变更或削减固定铁芯7的对制动特性的影响大的一个侧面7a的面积。
另一方面,关于制动装置3的可靠性,现有模制树脂所具有的线圈(自融合线11)或接线部14的保护、固定、放热的各功能,通过上述方法也能够充分满足。即,自融合线11的保护和绝缘通过卷绕在自融合线11的外侧的预浸带12可充分确保。另外,预浸带12由于卷绕成具有略大于树脂制绕线架10的コ字状部的宽度的宽度,因此即使在自融合线11和预浸带12的融合时产生些许的位置偏移,自融合线11也不会露出,从而能够可靠地对自融合线11进行保护和绝缘。
另外,通过树脂制保持架15,能够可靠地保护接线部14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和振动的影响。这里,树脂制绕线架15的外周面通过玻璃纤维带16的粘接力进行固定,并且将树脂制保持架15固定的玻璃纤维带16通过浸渍在预浸带12中的树脂的融合而紧固在预浸带12上。因此,能够将树脂制保持架15可靠地进行固定,防止接线部14的位置偏移,还能够可靠地防止由接线部14的位置偏移所引起的绝缘性劣化。另外,在对自融合线11通电时,由于利用加压板18a至18d对玻璃纤维带16向内侧即向预浸带12侧加压,因此,能够将玻璃纤维带16可靠地固定在预浸带12上。
另外,通过将接线部14就设置在卷绕成螺旋状的自融合线11的呈曲面状的一个角部的外侧,与接线部14设置在从自融合线11的卷绕成螺旋状的部分离开的部位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从卷绕成螺旋状的部分向外侧伸出的自融合线11的长度,能够提高保护结构的简化和绝缘的可靠性。另外,上述接线部14通过例如将引出线13系在自融合线11上之后,将其联系部分通过绝缘带和绝缘管等进行绝缘处理,确保了预定的绝缘性。
另外,树脂制绕线架10由于通过注射成形机等制造,因此在成形后的冷却时,会产生翘曲和扭曲等变形。因此,在固定树脂制绕线架10和固定铁芯7时,通过采用将常温硬化型二液性丙烯粘接剂17填充到形成于树脂制绕线架10和固定铁芯7之间的间隙中的方法,来使荷重在树脂制绕线架10的安装面整体上分散,以缓和应力,从而能够防止因应力集中和蠕变等引起的树脂制绕线架10的破损。
另一方面,关于电磁铁的放热性,由于自融合线11之间的间隙、自融合线11与树脂制绕线架10之间的间隙、自融合线11和预浸带12之间的间隙、以及预浸带12与玻璃纤维带16之间的间隙分别由树脂填充,因此,确保了充分的热传导性,能够将制动器动作时自融合线11所产生的焦耳热高效地放出到外部。另外,在形成于树脂制绕线架10与固定铁芯7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常温硬化型二液性丙烯粘接剂17,因此,树脂制绕线架10与固定铁芯7之间的热传导性也被充分确保。因此,在制动器动作时自融合线11所产生的焦耳热能够高效地传递给固定铁芯7,从而还能够防止自融合线11的形成为螺旋状的部分的局部温度上升。
另外,关于制动装置3的生产率,通过卷绕自融合线11、预浸带12、和玻璃纤维带16的工序,通过对自融合线11进行通电来使自融合线11的树脂融合、并且使浸渍在预浸带12中的树脂融合来将玻璃纤维带16紧固在预浸带12上的工序,以及将电磁线圈8粘接在固定铁芯7上的工序,能够制造电磁铁,与现有的模制方法相比,能够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化和制造时间的缩短。特别是仅通过对自融合线11进行通电,能够实现自融合线11的树脂和预浸带12中浸渍的树脂的融合,并且能够实施玻璃纤维带16的固定,能够大幅度简化作业工序。
另外,树脂制绕线架10和固定铁芯7之间的粘接通过使用常温硬化型的粘接剂,不需要恒温槽,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另外,虽考虑了将用于保护接线部14的树脂制保持架15通过粘接剂等粘贴在预浸带12的外周面上的方法,但由于在粘接剂硬化之前需要保持树脂制保持架15,导致制造工序和制造时间增加,因此上述方法并非上策。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薄型化和小型化容易,因此,电梯用曳引机自身也可以实现薄型化和小型化,在曳引机的设置空间受限多的无机房电梯装置中,特别奏效。另外,由于可靠性和生产率优良,因此,可期待成本的削减、交货期的缩短等各种效果。
Claims (13)
1.一种电磁线圈,其用于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该电磁线圈包括:
以预定匝数卷绕并融合在绕线架上的自融合线;
卷绕在上述自融合线的外侧的预浸带;
引出线与上述自融合线连接的接线部;以及
将上述接线部固定在上述预浸带上、并且通过浸渍在上述预浸带中的树脂紧固在上述预浸带上的玻璃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
接线部设置在自融合线的呈曲面状的一个角部的外侧,
在上述自融合线的上述一个角部的外侧设置有保持架,该保持架从预浸带的外侧覆盖上述接线部对其进行保护和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
卷绕在绕线架上的自融合线呈在上下方向长、在左右方向短的四方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
玻璃带卷绕在预浸带和保持架的外侧,该玻璃带将上述保持架固定在上述预浸带上,并且通过浸渍在上述预浸带中的树脂紧固在上述预浸带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
玻璃带卷绕在预浸带和保持架的外侧,该玻璃带将上述保持架固定在上述预浸带上,并且通过浸渍在上述预浸带中的树脂紧固在上述预浸带上。
6.一种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包括:
以预定匝数卷绕并融合在绕线架上的自融合线;
卷绕在上述自融合线的外侧的预浸带;
引出线与上述自融合线连接的接线部;
将上述接线部固定在上述预浸带上、并且通过浸渍在上述预浸带中的树脂紧固在上述预浸带上的玻璃带;以及
固定铁芯,其设置在与电梯的驱动绳轮联动地转动的转轮内,上述绕线架固定在该固定铁芯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接线部设置在自融合线的呈曲面状的一个角部的外侧,
在上述自融合线的上述一个角部的外侧设置有保持架,该保持架从预浸带的外侧覆盖上述接线部对其进行保护和绝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卷绕在绕线架上的自融合线呈在上下方向长、在左右方向短的四方环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玻璃带卷绕在预浸带和保持架的外侧,该玻璃带将上述保持架固定在上述预浸带上,并且通过浸渍在上述预浸带中的树脂紧固在上述预浸带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玻璃带卷绕在预浸带和保持架的外侧,该玻璃带将上述保持架固定在上述预浸带上,并且通过浸渍在上述预浸带中的树脂紧固在上述预浸带上。
11.一种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自融合线以预定的匝数卷绕到绕线架上的步骤;
将预浸带卷绕在上述自融合线的外侧的步骤;
通过将玻璃带卷绕在上述预浸带的外侧,来将引线部连接于上述自融合线的接线部固定在上述预浸带上的步骤;以及
通过对上述自融合线进行通电来融合上述自融合线,并且通过浸渍在上述预浸带中的树脂将上述玻璃带紧固在上述预浸带上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这样的步骤:在对自融合线通电之前,对卷绕在预浸带的外侧的玻璃带向内侧加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这样的步骤:在对自融合线通电后,将绕线架粘接固定在固定铁芯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6/303149 WO2007096955A1 (ja) | 2006-02-22 | 2006-02-22 |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のブレーキ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28385A CN101128385A (zh) | 2008-02-20 |
CN100590056C true CN100590056C (zh) | 2010-02-17 |
Family
ID=38437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05922A Active CN100590056C (zh) | 2006-02-22 | 2006-02-22 | 电磁线圈、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988051B1 (zh) |
JP (1) | JP5050848B2 (zh) |
KR (1) | KR100928115B1 (zh) |
CN (1) | CN100590056C (zh) |
WO (1) | WO200709695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190531A (ja) * | 2013-03-28 | 2014-10-0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ブレーキ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1787226B1 (ko) * | 2013-04-24 | 2017-10-18 |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브레이크 장치, 그것을 이용한 엘리베이터용 권상기, 및 브레이크 장치의 완충 반력 조정 방법 |
WO2018033986A1 (ja) * | 2016-08-18 | 2018-02-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磁石、電磁石の製造方法 |
JP7034350B1 (ja) * | 2021-03-08 | 2022-03-1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磁マグネット、電磁ブレーキ、及びエレベータ巻上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41133A (ja) * | 1982-08-30 | 1984-03-07 | Shinko Electric Co Ltd | 電磁クラツチ・ブレ−キのコイル絶縁処理方法 |
JPS59218708A (ja) * | 1983-05-27 | 1984-12-10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電磁石用コイル |
JPS60176448A (ja) * | 1984-02-23 | 1985-09-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ボイスコイル型リニアモ−タのコイル製造法 |
JPS6328249A (ja) * | 1986-07-16 | 1988-02-05 | Nitto Electric Ind Co Ltd | ステ−タ−の製法 |
JPS63174306A (ja) * | 1987-01-14 | 1988-07-18 | Toshiba Corp | モ−ルド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
DE19815962A1 (de) * | 1998-04-09 | 1999-10-14 | Atb Antriebstechnik Ag | Elektrische Maschine, insbesondere für Fahrstuhlantrieb |
JP4727789B2 (ja) * | 2000-07-11 | 2011-07-2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回転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3244881A (ja) * | 2002-02-14 | 2003-08-29 | Hitachi Ltd | 回転電動機および回転電動機に用いる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
JP2004152822A (ja) * | 2002-10-29 | 2004-05-27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ソレノイドコイル並びにソレノイドコイルの被覆方法 |
JP4455891B2 (ja) * | 2004-01-09 | 2010-04-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巻上機のブレーキ装置 |
-
2006
- 2006-02-22 EP EP06714289.3A patent/EP1988051B1/en active Active
- 2006-02-22 KR KR1020077012392A patent/KR10092811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6-02-22 JP JP2007519551A patent/JP5050848B2/ja active Active
- 2006-02-22 WO PCT/JP2006/303149 patent/WO200709695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2-22 CN CN200680005922A patent/CN100590056C/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07096955A1 (ja) | 2009-07-09 |
EP1988051A4 (en) | 2018-02-07 |
JP5050848B2 (ja) | 2012-10-17 |
CN101128385A (zh) | 2008-02-20 |
KR100928115B1 (ko) | 2009-11-24 |
EP1988051A1 (en) | 2008-11-05 |
KR20070106688A (ko) | 2007-11-05 |
WO2007096955A1 (ja) | 2007-08-30 |
EP1988051B1 (en) | 2019-0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90056C (zh) | 电磁线圈、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US8250845B2 (en) | Fiber composite twisted cable | |
US20070080591A1 (en) |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 |
WO2011148476A1 (ja) | 固定子構造及び固定子製造方法 | |
CN101517667A (zh) | 电抗器的铁心以及电抗器 | |
WO2002089296A1 (en) | Coil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 and mica tape and mica sheet used to insulate this coil | |
CN102422366A (zh) | 电抗器 | |
CN102003474A (zh) | 电磁耦合装置 | |
EP2448095B1 (en) | Stator structure and st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
JP2010110153A (ja) | モールドモータ | |
JP2008251801A (ja) | 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A2822469C (en) | Pitched cable having a flexible core around which a coil is wrapped | |
JP2008521375A (ja) | カバーキャップ | |
JP2009278749A (ja) | モールドモータ | |
US6337615B1 (en) | Electrical coil, especially for a rela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JP2008033099A (ja) | 光ファイバ同軸ケーブル | |
JP2003111331A (ja) | 電動機の固定子における巻線組立て方法と、電動機の固定子 | |
JPH08316023A (ja) | 超電導コイ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4040892A (ja) | 液化ジメチルエーテル浸漬型モータ | |
CN101006531A (zh) | 电梯的电磁体装置 | |
CN113994442B (zh) | 电磁线圈 | |
JP2006157991A (ja) | コイル、コイルカセット、モータと、コイ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コイルカセットの製造方法 | |
JP2004040044A (ja) | 電磁拡管用コイル | |
JP5263611B2 (ja) | リアクトル | |
JPS58175944A (ja)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コイ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