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8074C - 用于电梯的混合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梯的混合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88074C CN100588074C CN200610011628A CN200610011628A CN100588074C CN 100588074 C CN100588074 C CN 100588074C CN 200610011628 A CN200610011628 A CN 200610011628A CN 200610011628 A CN200610011628 A CN 200610011628A CN 100588074 C CN100588074 C CN 10058807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supercapacitor
- circuit
- unit
- switch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电梯混合储能装置,包括超级电容器组[10]、蓄电池组[20]、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30]、蓄电池充电电路[40]、蓄电池放电路[50]、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60]、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70]和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80]。直流母线[11]通过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30]与超级电容器组[10]连接,超级电容器组[10]通过蓄电池充电电路[40]与蓄电池组[20]连接,能量从超级电容器组[10]流向蓄电池组[20]。蓄电池组[20]通过蓄电池放电电路[40]与直流母线[11]连接,能量从蓄电池组[20]流向直流母线[11]。本发明通过控制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60]、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70]和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80],实现不间断供电和功率缓冲;可使超级电容器组[10]和蓄电池组[20]的安装容量最小化;优化蓄电池组[20]的充放电工作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特别涉及用于电梯的混合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梯的驱动系统中,一般采用变频器驱动方式。将电网直接整流,并汇流到直流母线,形成一个直流供电系统,控制变频器以变压变频方式工作输出三相交流电驱动电梯电机。在这个供电系统中,由于电机的较强非线性,在启动、加速的过程中会从直流母线吸取较大的功率,导致母线电压降低;而在停机、减速的过程中又会因为电机处于发电状态而向直流母线馈电,导致母线电压升高。直流母线电压波动过大,会影响变频器及电梯辅助设备的工作性能。因此,一般要在直流母线间配置能量泄放回路,但会造成较大的能量损耗,降低了系统的经济性。
此外,当电网停电、发生瞬时电压跌落或中断时,如果没有备用能量支撑,变频器及其辅助设备无法运行,给人员、货物和设备带来不便甚至危险。配置能量储存装置,如,可充电蓄电池、超级电容器、飞轮储能装置等,在电网停电或发生瞬时电压跌落或中断时,可以为直流母线提供一定时间的能量支撑,以保证人员和货物到达安全的位置。此外,储能装置还可以起到功率缓冲器的作用。当负载功率需求大时,储能装置输出电能,与电网一起提供所需的功率,减少电网的功率输出需求;在电机发生馈电时,储能装置吸收一部分功率,避免母线电压过高,可以节省泄放回路或者减小其安装容量。
可充电蓄电池是一种应用非常普遍的储能装置,如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镍氢蓄电池等。将其应用于电梯的供电系统,直接与直流母线连接,或者通过充放电装置与直流母线连接,作为系统的应急电源或者功率缓冲器。美国专利US6457565B2公开了一种电梯用应急电源。电网经过整流滤波后汇接到直流母线,采用可充电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并通过可充电/放电的双向功率变换器与直流母线连接,当负荷较轻时,直流母线通过功率变换器给蓄电池充电。当由于电机发生能量回馈而导致直流母线电压升高时,直流母线通过功率变换器给蓄电池充电,并在负荷较重时释放出来以起到功率缓冲的作用。当电网停电,或者电网电压发生短时的中断或跌落时,蓄电池通过功率变换器释放能量以维持直流母线电压在正常的范围内,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将可充电蓄电池作为应急电源,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蓄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极活性物质会发生化学变化,引起电极结构的膨胀和收缩,导致蓄电池性能衰减。在电梯供电系统中,由于蓄电池要不断地吸收或释放能量,在电网供电不可靠的地区为保证不间断供电还要经常进行深度充放电,导致蓄电池使用寿命的缩短,需要经常更换,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其次,蓄电池放电后的容量恢复时间较长,电网停电恢复后,由于蓄电池的放电深度较大,一般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使容量恢复到一定的水平,导致电梯在停电后要经过很长的恢复时间才能再次安全运行。第三,蓄电池的功率密度较小,而电梯的功率一般较大,为了保证系统在电网停电时正常运行,蓄电池需要输出很大的功率。因此,在实际设计中,要配置容量很大的蓄电池组,以满足负荷的功率需求,提高了系统的成本,降低了经济性。此外,蓄电池需要经常维护,而且使用后的金属材料不易处理,会造成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超级电容器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储能器件,目前一般认为超级电容器包括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和电化学电容器(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两大类。其中,双电层电容器采用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并基于碳电极与电解液界面上的电荷分离而产生双电层电容而工作的。电化学电容器采用RuO2等贵金属氧化物作电极,在氧化物电极表面及体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吸附电容,又称为法拉第准电容,根据电极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导电性高分子聚合物两类电化学电容器。由于法拉第准电容的产生机理与电池相似,在相同电极面积的情况下,它的电容量是双电层电容的几倍;但双电层电容器瞬间大电流放电的功率特性比法拉第电容器好。
超级电容器具有很好的功率特性,可以大电流、高效率、快速地充放电。由于充放电过程始终是物理过程,不发生电化学反应和电极结构的变化,因此其循环使用寿命长。此外,超级电容器还具有高低温性能良好、能量判断简单准确、无需维护和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正日益发展成为一种高效、实用的能量储存器件。
美国专利US6938733B2公开了一种电梯应急电源装置,超级电容器组通过一种功率调节设备与直流母线相连。当电网停电、电压跌落或中断时,超级电容器组通过功率调节设备向直流母线供电,以维持电机及电梯辅助设备的正常工作直至到达下一个楼层。超级电容器组通过功率调节设备,还可以不断地吸收或者释放能量,起到功率缓冲器的作用,以保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而且处于正常的范围内。
尽管超级电容器具有很多优点,但其缺点也较明显。其能量密度与可充电蓄电池相比较低,目前双电层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大约是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20%,还不适宜于大容量的电力储能。由于电梯的功率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如果采用超级电容器作为应急电源,需要配置的容量很大,这样会使设备过于庞大笨重。而且,目前超级电容器的价格较高,如此大容量的配置大幅度提高了系统的成本,降低了经济性。
如果将超级电容器与可充电蓄电池混合使用,使蓄电池能量密度大与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等特点相结合,无疑会给电力储能带来很大的性能提高。超混合储能装置具有较好的储能能力和功率能力,能够缩小储能装置的体积,改善可靠性。蓄电池通过一定的方式与超级电容器并联工作,可以优化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减少充放电循环次数,降低内部损耗,增加放电时间,延长使用寿命。采用超级电容器蓄电池储能装置,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系统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是解决目前电力储能问题的一个很好的选择。在美国专利US6938733B2公开的电梯应急电源装置中,为了延长应急电源的放电时间,该专利提出了采用可充电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组合的设计方法,但没有给出两种储能装置的具体组合方案和能量管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用混合储能装置和控制方法,为其在停电、电压跌落或中断时提供应急供电;并可以为因电机工况改变而导致的母线电压波动提供功率缓冲,以维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以节省泄放回路或者减小其安装容量。
本发明的混合储能装置由超级电容器组、蓄电池组、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蓄电池充电电路、蓄电池放电电路、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以及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组成。超级电容器组通过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与直流母线连接,并通过蓄电池充电电路与蓄电池组连接,蓄电池组通过蓄电池放电电路与直流母线连接,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控制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的工作,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控制蓄电池充电电路的工作,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控制蓄电池放电电路的工作。
超级电容器可以采用双电层电容器,也可以采用电化学电容器。单体超级电容器先串联组成串联支路,再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串联支路并联,组合成超级电容器组,具体的串并联组合方案要视系统的实际情况而定。为了提高超级电容器组的容量利用率,并将单体电压限定在最高工作电压以下,超级电容器组可以采用串联均压器,还可以采用串并联转换电路。蓄电池组也是先由多个单体电池串联起来组成串联支路,再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串联支路并联组成蓄电池组,具体的串并联组合方案要视系统的实际情况而定。
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一般由非隔离DC/DC功率变换器组成,由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量需要双向流动,因此设计为双向DC/DC。本发明采用的双向DC/DC实际上是由一个降压型BUCK电路和一个升压型BOOST电路组合而成,包括两个功率开关管,两个功率二极管,一个电感器,以及两个滤波电容。两个电路共用一个电感器,每一个电路均有一对功率开关和功率二极管,当一个电路工作时,另一个电路的一对功率开关和功率二极管始终不工作,反之亦然。两个电路在不同的时间段交替工作,形成了双向DC/DC。
蓄电池充电电路的能量只能从超级电容器组流向蓄电池组,可以是升压型、降压型,或者升降压型,具体拓扑结构的设计要参照蓄电池组的容量和组合结构、超级电容器组的容量和组合结构。考虑到超级电容器组在工作过程中端电压波动范围很大,而蓄电池组的端电压波动范围较小,因此,本发明采用升降压式DC/DC(BUCK-BOOST),由一个功率开关管,一个功率二极管,一个电感器,以及一个滤波电容器组成。该功率变换器为负极性输出。当功率开关管导通时,电感器储存能量,当功率开关管断开时,电感器通过功率二极管给滤波电容器储能,由滤波电容器给负载供电。
蓄电池放电电路的能量只能从蓄电池组流向直流母线,可以是升压型、降压型,或者升降压型。由于直流母线的电压较高,因此本发明采用升压式DC/DC(BOOST),由一个功率开关管,一个功率二极管,一个电感器,以及一个滤波电容器组成。当功率开关管导通时,电感器储能能量,当功率开关管断开时,电源与电感器串联向负载提供能量,输出电压大于电源电压。
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主要包括信号采样单元、A/D转换单元、用户指令单元、计算控制单元(CPU)、隔离驱动单元等,具体的控制管理过程则由软件编程实现。
信号采样单元检测系统的状态参数,包括蓄电池组的端电压、温度、电解液密度、充放电电流;超级电容器组的端电压、充放电电流;直流母线的端电压及其变化率;电梯的位置、载重量、速度、加速度等;以及电网电压、停电时间、电压中断时间和电压跌落程度等。系统通过信号采样单元检测这些参数,产生相应的电压信号,送给A/D转换单元,A/D转换单元将转换的数字信号送给计算控制单元,作为系统控制的入口参数。
用户指令单元接受用户指令,包括电梯的升降、目的楼层等,并将这些指令送给计算控制单元,作为系统控制的入口参数。
本发明的混合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实现所述功能的前提下,力争高效、节能,并能减小超级电容器组和蓄电池组的安装容量,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性。其控制思想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发挥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蓄电池充电电路、蓄电池放电电路的变流控制作用,合理配置蓄电池组和超级电容器组的容量,实现以较小的容量满足较大的功率需求和能量需求,降低储能装置的安装成本。
第二,控制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使直流母线与混合储能装置之间的能量交换,尽可能多地发生在超级电容器上,而尽可能少地发生在蓄电池上,以充分发挥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充放电效率高和速度快的优点。
第三,控制蓄电池充电电路和蓄电池放电电路,使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尽可能处于优化状态,并减少蓄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或小循环次数,或者减小放电深度,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第四,根据电网状态、储能装置的荷电状态、电梯状态,以及用户指令等系统信息,提前判断出混合储能装置需要输出的功率和能量,及时准确地控制超级电容器组和蓄电池组的工作过程,提高储能装置的快速响应能力。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在电梯开始运行前,按照一定的方式给超级电容器组和蓄电池组充电,使其处于一定的荷电状态。采用较大的电流给超级电容器组充电,以优化的方式给蓄电池组充电,如恒流充电或脉冲充电等。
电梯在启动、加速过程中通过变频器从直流母线中吸取较大的功率,导致母线电压下降,当电网电压发生短时中断、跌落时,也会导致母线电压下降。当母线电压低于一定设定值时,超级电容器组通过充放电电路给直流母线供电,输出功率的大小要视母线的功率变化率而定。一般情况下,只通过超级电容器组就可以满足系统的峰值功率需求,但当超级电容器组因放电而导致端电压低于一定设定值时,或者根据系统状态和用户指令判断出蓄电池组需要释放一定的功率和能量时,蓄电池组通过蓄电池放电电路恒流放电,与超级电容器组一起向直流母线提供所需的功率和能量。
当电机发生能量回馈时,直流母线的电压将会升高。当高于一定的设定值时,直流母线通过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给超级电容器组充电,充电功率要视直流母线的功率变化率而定。一般情况下,只给超级电容器组充电就可以达到吸收峰值功率的目的,但当超级电容器组的端电压高于一定的设定值,或者根据系统状态和用户指令判断出蓄电池组需要吸收一定的功率和能量时,超级电容器组通过蓄电池充电电路给蓄电池组充电,充电方式可以为优化的恒流充电或脉冲充电等。
当电网停电时,混合储能装置需要给直流母线提供一定的功率和能量,以保证备用发电装置可靠启动并输出电能,或者保证用电设备能够安全停机,或者连续运行直至电网恢复供电。控制蓄电池放电电路,使蓄电池组以优化的恒流方式放电,输出的功率等于电梯负荷的平均功率;控制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使超级电容器组提供电梯在工作过程中的峰值功率。
对于高层观光塔中的电梯和矿井提升机,因为停靠点很少而在停电后需要运行很长的距离,电梯才能到达停靠点,辅助电源需要支持较长时间。还有一些特殊应用场合,需要电梯在停电后连续运行数小时。采用混合储能装置,可以充分发挥蓄电池能量密度大的优点,控制蓄电池放电电路,使蓄电池组以优化的恒流输出方式放电。支持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蓄电池组的容量。
当电网恢复正常时,为了保证安全工作(有可能出现两次停电时间间隔较短的情况),电梯不能立即工作,而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给混合储能装置充电。采用较大的电流给超级电容器组充电,以优化的方法给蓄电池组充电。当蓄电池组和超级电容器组的荷电状态达到设定值时,电梯才可以重新工作。
本发明采用超级电容器蓄电池混合储能,并配备有效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超级电容器蓄电池混合储能,能够充分发挥蓄电池能量密度大和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充放电速度快和储能效率高的优点,使储能装置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
(2)由于蓄电池充电电路、蓄电池放电电路,及其控制电路的作用,可以优化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减少蓄电池的充放电小循环次数,或者降低发生充放电小循环时的放电深度,延长使用寿命。
(3)由于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及其控制能力,超级电容器组的端电压与直流母线电压可以有很大的不同,在满足同样功率需求的前提下,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利用率大为提高,减少了超级电容器组的安装容量,降低了系统成本。
(4)由于蓄电池充电电路、蓄电池放电电路,以及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的变流作用,蓄电池组的端电压、超级电容器组的端电压、以及直流母线的端电压之间可以有很大的不同,使超级电容器组和蓄电池组的结构配置更为灵活。
(5)在电机产生能量回馈时,通过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的控制作用,可以有效地吸收直流母线上的瞬时大功率,不需要采用泄放回路,或者可以大幅度地减小泄放回路的安装容量,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经济性。
(6)蓄电池只通过一级DC/DC向直流母线供电,减少了能量损耗,提高了蓄电池的放电效率。
本发明将超级电容器与可充电蓄电池混合使用,使蓄电池能量密度大与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等特点相结合,提高了电力储能装置的性能。超级电容器蓄电池混合储能装置具有较好的储能能力和功率输入输出能力,能够缩小储能装置的体积,改善可靠性。蓄电池通过一定的方式与超级电容器并联工作,可以优化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减少充放电循环次数,降低内部损耗,增加放电时间,延长使用寿命。采用超级电容器蓄电池储能装置,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系统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是解决目前电力储能问题的一个很好的选择,将其用于电梯,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混合储能装置应用于电梯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的双向DC/DC变换器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蓄电池充电电路的单向DC/DC变换器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蓄电池放电电路的单向DC/DC变换器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6是本发明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7是本发明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8是本发明混合储能装置在电梯运行前预充电控制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混合储能装置在母线电压下降时的控制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混合储能装置在负荷发生能量回馈时的控制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混合储能装置在电网停电时的控制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混合储能装置应用于多电梯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整流器200,直流母线11,母线滤波电容300,泄放回路100,变频器901,电机及其负载902。其中,泄放回路100与直流母线11并联连接,包括泄放电阻101和泄放控制开关102。电网的三相交流电经过整流器200整流,输出端接直流母线11,母线滤波电容300对直流母线11进行滤波,变频器901的输入端与直流母线11连接,输出的三相交流驱动电机及其负载902。
本发明用于电梯的混合储能装置包括超级电容器组10、蓄电池组20、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30、蓄电池充电电路40、蓄电池放电电路50、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60、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70,以及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80。超级电容器组10通过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30与直流母线11连接,超级电容器组10并通过蓄电池充电电路40与蓄电池组20连接,蓄电池组20通过蓄电池放电电路50与直流母线11连接。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60控制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30,决定了超级电容器组10与直流母线11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电梯开始工作前,直流母线11通过超级电容器充电电路30以较大的功率给超级电容器组10充电,直至其荷电状态达到设定值。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70控制蓄电池充电电路40,决定了超级电容器组10对蓄电池组20的充电过程。电梯开始工作前,超级电容器组10通过蓄电池充电电路40以优化的恒流方式或脉冲方式给蓄电池组20充电,直至其荷电状态达到设定值。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80控制蓄电池放电电路50,决定了蓄电池组20对直流母线11的放电过程。在工作过程中,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70和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80控制蓄电池充电电路40和蓄电池放电电路50,根据系统状态和用户指令判断蓄电池组20需要输出或输入的功率和能量。当蓄电池组20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提供一定的能量时,控制蓄电池放电电路50,使蓄电池组20以优化的恒流方式放电。当蓄电池组20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吸收一定的能量时,控制蓄电池充电电路40,使蓄电池组20以优化的恒流方式或脉冲方式充电。
图2所示为本发明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30的双向DC/DC变换器。由可控功率开关管32、34,功率二极管33、35,电感31,滤波电容器36、37,端口38、39组成。电感31的一端31a与端口38的正端38a连接;电感31的另一端31b与功率开关管32的集电极32a连接,并与功率二极管33的阴极33a连接,功率开关管32的发射极32b与二极管33的阳极33b连接,并与端口38的负端38b及端口39的负端39b连接;电感31的另一端31b与功率开关管34的发射极34a连接,并与功率二极管35的阳极35a连接,功率开关管34的集电极34b与二极管35的阴极35b连接,并与端口39的正端39a连接;滤波电容器36与端口38并联连接,滤波电容器37与端口39并联连接。其中,可控功率开关管32和34包括但不限于MOSFET、IGBT、IGCT等,本实施例采用将IGBT功率开关器件及其驱动电路集成在一起的IPM模块,该模块内部带有过流、过热保护功能。当端口38作为输入端,端口39作为输出端时,电路为升压型DC/DC,功率开关管34和33截止,功率开关管32作为可控开关,与功率二极管35一起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当端口39作为输入端,端口38作为输出端时,电路为降压型DC/DC,功率开关管32和35截止,功率开关管34作为可控开关,与功率二极管33一起控制电路的工作。由于直流母线11的电压较高,因此,将端口38与超级电容器组10连接,将端口39与直流母线11连接。当能量从超级电容器组10流向直流母线11时,为升压型DC/DC,当能量从直流母线11流向超级电容器组10时,为降压型DC/DC。
图3所示为本发明蓄电池充电电路40的单向DC/DC变换器。由可控功率开关管42,功率二极管45,电感41,滤波电容器47,端口48、49组成。功率开关管42的集电极42a与端口48的正端48a连接;功率开关管42的发射极42b与电感41的一端41a连接,并与功率二极管45的阴极45a连接,电感41的另一端41b与端口48的负端48b及端口49的正端49a连接,功率二极管45的阳极55b与端口49的负端49b连接;滤波电容器47与端口49并联连接。其中,可控功率开关管42包括但不限于MOSFET、IGBT、IGCT等,本实施例采用将IGBT功率开关器件及其驱动电路集成在一起的IPM模块,该模块内部带有过流、过热保护功能。端口48接超级电容器组10,端口49接蓄电池组20,能量只能从超级电容器组10流向蓄电池组20,为升降压结构。
图4所示为本发明蓄电池放电电路50的单向DC/DC变换器。由可控功率开关管52,功率二极管55,电感51,滤波电容器57,端口58、59组成。电感51的一端51a与端口58的正端58a连接;电感51的另一端51b与功率开关管52的集电极52a连接,并与功率二极管55的阳极55a端连接,功率开关管52的52b端与端口58的负端58b及端口59的负端59b连接,功率二极管55的阴极55b与端口59的正端59a连接;滤波电容器57与端口59并联连接。其中,可控功率开关管52包括但不限于MOSFET、IGBT、IGCT等,本实施例采用将IGBT功率开关器件及其驱动电路集成在一起的IPM模块,该模块内部带有过流、过热保护功能。由于直流母线11的电压较高,因此,端口58接蓄电池组20,端口59接直流母线11,能量只能从蓄电池组20流向直流母线11,为升压结构。
如图5所示,本发明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60包括信号采样单元61,A/D转换单元62,用户指令单元63,计算控制单元64,以及隔离驱动单元65。其中,计算控制单元64包括但不限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信号采样单元61分别采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浓度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对系统的状态参数进行采样,包括,电网电压,母线电压,电梯的位置、载重量、速度和加速度,超级电容器组10的电压和充放电电流,蓄电池组20的电压、温度、电解液密度和充放电电流等。输出电压信号送给A/D转换单元62,A/D转换单元62将转换的数字信号送给计算控制单元64。用户指令单元63将用户指令送给计算控制单元64,包括电梯的升降、目的楼层等。计算控制单元64按照设定的控制过程输出控制信号,送给隔离驱动单元65,驱动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30中的功率开关管32和34,实现控制过程。设定的控制过程包括:在电梯运行前,控制功率开关管32截止,驱动功率开关管34,直流母线11给超级电容器组10和蓄电池充电电路40供电;在电梯的启动、加速过程中,控制功率开关管34截止,驱动功率开关管32,超级电容器组10向直流母线11提供能量;在电梯产生能量回馈过程中,控制功率开关管32截止,驱动功率开关管34,直流母线11给超级电容器组10和蓄电池充电电路40供电;在电网停电过程中,控制功率开关管34截止,驱动功率开关管32,向直流母线11提供能量。
如图6所示,本发明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70包括信号采样单元71,A/D转换单元72,用户指令单元73,计算控制单元74,以及隔离驱动单元75。其中,计算控制单元74包括但不限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信号采样单元71分别采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浓度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对系统的状态参数进行采样,包括,电网电压,母线电压,电梯的位置、载重量、速度和加速度,超级电容器组10的电压和充放电电流,蓄电池组20的电压、温度、电解液密度和充放电电流等。输出电压信号送给A/D转换单元72,A/D转换单元72将转换的数字信号送给计算控制单元74。用户指令单元73将用户指令送给计算控制单元74,包括电梯的升降、目的楼层等。计算控制单元74按照设定的控制过程输出控制信号,送给隔离驱动单元75,驱动超级电容器充电电路40中的功率开关管42,实现控制过程。设定的控制过程包括:在电梯运行前,驱动功率开关管42,超级电容器组10给蓄电池组20充电;在电梯产生能量回馈过程中,若超级电容器组10的电压高于设定值,驱动功率开关管42,超级电容器组10给蓄电池组20充电。
如图7所示,本发明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80包括信号采样单元81,A/D转换单元82,用户指令单元83,计算控制单元84,以及隔离驱动单元85。其中,计算控制单元84包括但不限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信号采样单元81分别采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浓度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对系统的状态参数进行采样,包括,电网电压,母线电压,电梯的位置、载重量、速度和加速度,超级电容器组10的电压和充放电电流,蓄电池组20的电压、温度、电解液密度和充放电电流等。输出电压信号送给A/D转换单元82,A/D转换单元82将转换的数字信号送给计算控制单元84。用户指令单元83将用户指令送给计算控制单元84,包括电梯的升降、目的楼层等。计算控制单元84按照设定的控制过程输出控制信号,送给隔离驱动单元85,驱动超级电容器放电电路50中的功率开关管52,实现控制过程。设定的控制过程包括,在电梯的启动、加速过程中,若超级电容器组10的端电压下降到一定的设定值,驱动功率开关管52,蓄电池组20向直流母线11提供能量;在电网停电过程中,驱动功率开关管52,蓄电池组20向直流母线11提供能量。
在实际应用中,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60,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70,以及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80共用信号采集单元、A/D转换单元,以及用户指令单元,计算控制单元可以采用一个CPU,也可以采用多个CPU,多个CPU之间具有数据通讯通道。
电梯在开始运行前,电网通过整流器200给直流母线11供电,为其建立起工作电压。混合储能装置开始预充电,充电过程如图8所示。直流母线11通过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30给超级电容器组10充电,充电功率较大,以使其荷电状态较快地达到设定的要求。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功率开关管32始终关断,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60输出的驱动信号控制功率开关管34,控制直流母线11向超级电容器组10的供电过程。同时,超级电容器组10通过蓄电池充电电路40给蓄电池组20充电,采用优化的恒流方式或脉冲方式充电。在这个工作过程中,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70输出控制信号驱动功率开关管42,控制超级电容器组10向蓄电池组20的供电过程。当超级电容器组10和蓄电池组20的荷电状态达到了设定值,停止充电,电梯准备就绪,可以运行。
电梯在启动、加速过程中,功率需求加大,会导致直流母线11电压降低;此外,当电网电压发生中断、跌落时,也会引起直流母线11电压降低。混合储能装置向直流母线11供电,以使其电压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过程如图9所示。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60控制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30,使超级电容器组10向直流母线11供电。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功率开关管34始终关断,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60输出的控制信号驱动功率开关管32,控制超级电容器组10向直流母线11的供电过程。一般情况下,只通过超级电容器组10的放电就可以满足系统要求,但当超级电容器组10持续放电而导致其端电压下降到一定设定值时,或者根据系统状态和用户指令判断出蓄电池组20需要释放一定的功率和能量时,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80控制蓄电池放电电路50,蓄电池组20与超级电容器组10一起给直流母线11供电。在这个过程中,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80输出控制信号驱动功率开关管52,控制蓄电池组20向直流母线11的供电过程。检测超级电容器组10和蓄电池组20的荷电状态,如果低于一定的设定值,控制电梯安全停机,混合储能装置停止供电。
电梯在减速、停机过程中,电机处于发电状态,并通过变频器901向直流母线11馈电,导致其电压升高。当高于设定值时,混合储能装置以一定的方式吸收这部分功率和能量,过程如图10所示。直流母线11通过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30给超级电容器组10充电。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功率开关管32始终关断,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60输出的驱动信号控制功率开关管34,控制直流母线11向超级电容器组10的供电过程。一般情况下,只给超级电容器组10充电就可以达到吸收峰值功率的目的,但当超级电容器组10持续充电而导致其端电压上升到一定设定值时,或者根据系统信息和用户指令判断出蓄电池组20需要吸收一定的功率和能量时,超级电容器组10通过蓄电池充电电路40给蓄电池组20充电。在这个过程中,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70输出驱动信号控制功率开关管42,控制超级电容器组10向蓄电池组20的供电过程。一般蓄电池组20工作于优化的恒流充电或脉冲充电方式。当超级电容器组10和蓄电池组20的荷电状态达到设定值而直流母线11电压仍然高于设定值时,泄放回路100中的控制开关102闭合,直流母线11通过泄放电阻101放电,直至电压下降到设定值,控制开关102断开。
当电网停电时,由混合储能装置提供电梯正常运行所需的功率和能量,实现不间断供电,过程如图11所示。蓄电池组20通过蓄电池放电电路50向直流母线11供电,蓄电池组20恒流输出,其输出功率等于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平均功率。在这个过程中,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80输出驱动信号控制功率开关管52,控制蓄电池组20向直流母线11的供电过程。超级电容器组10通过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30向直流母线11供电,主要用于提供电梯在启动、加速时的峰值功率需求,并在电梯减速、停机等过程中吸收直流母线11的峰值功率。在这个过程中,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60输出的驱动信号控制功率开关管32和功率开关管34在不同的时间段交替工作,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混合储能装置持续工作,直至电梯继续运行至下一楼层并打开电梯门,或者其它备用发电设备启动并输出电能,或者连续运行直至电网恢复供电。如果停电时间过长,蓄电池组20和超级电容器组10的荷电状态低于设定的下限值,系统控制电梯在适当的楼层安全停机,并停止混合储能装置的供电。
图12是本发明混合储能装置在多电梯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实施例。在图1所示系统的基础上,电网通过整流电路200整流并将产生的直流电送给直流母线11,直流母线11驱动多组由变频器901和电机902组成的负荷90,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电梯装置通过直流母线11共用一套泄放回路100(包括泄放电组101和泄放控制开关102)。
混合储能装置的工作过程和控制方法与图1所示实施例相似。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直流母线11驱动多组负荷90,可以充分发挥各负荷之间因工作过程不同步而具有的能量互补作用,这样可以进一步缩小混合储能装置的安装容量,可以减少混合储能装置的工作时间,提高了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laims (8)
1、一种用于电梯的混合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级电容器组[10]、蓄电池组[20]、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30]、蓄电池充电电路[40]、蓄电池放电电路[50]、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60]、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70],以及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80];超级电容器组[10]通过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30]与电梯供电系统中的直流母线[11]连接,超级电容器组[10]通过蓄电池充电电路[40]与蓄电池组[20]连接,蓄电池组[20]通过蓄电池放电电路[50]与直流母线[11]连接;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30]由能量可双向流动的非隔离DC/DC变换器组成,蓄电池充电电路[40]由能量单向流动的非隔离DC/DC变换器组成,蓄电池放电电路[50]由能量单向流动的非隔离DC/DC变换器组成;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60]包括信号采样单元[61]、A/D转换单元[62]、用户指令单元[63]、计算控制单元[64]、以及隔离驱动单元[65];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70]包括信号采样单元[71]、A/D转换单元[72]、用户指令单元[73]、计算控制单元[74]、以及隔离驱动单元[75];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80]包括信号采样单元[81]、A/D转换单元[82]、用户指令单元[83]、计算控制单元[84]、以及隔离驱动单元[85];
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60]中,信号采样单元[61]采集电网、直流母线[11]、电梯、超级电容器组[10]和蓄电池组[20]的状态参数,输出电压信号给A/D转换单元[62],A/D转换单元[62]将转换的数字信号送给计算控制单元[64],用户指令单元[63]将用户指令送给计算控制单元[64],计算控制单元[64]输出控制信号给隔离驱动单元[65];在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70]中,信号采样单元[71]采集电网、直流母线[11]、电梯、超级电容器组[10]和蓄电池组[20]的状态参数,输出电压信号给A/D转换单元[72],A/D转换单元[72]将转换的数字信号送给计算控制单元[74],用户指令单元[73]将用户指令送给计算控制单元[74],计算控制单元[74]输出控制信号送给隔离驱动单元[75];在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80]中,信号采样单元[81]采集电网、直流母线[11]、电梯、超级电容器组[10]和蓄电池组[20]的状态参数,输出电压信号给A/D转换单元[82],A/D转换单元[82]将转换的数字信号送给计算控制单元[84],用户指令单元[83]将用户指令送给计算控制单元[84],计算控制单元[84]输出控制信号送给隔离驱动单元[8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梯的混合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30]的能量可双向流动的非隔离DC/DC变换器由第一和第二可控功率开关管[32、34]、第一和第二功率二极管[33、35]、第一电感[31]、第一和第二滤波电容器[36、37]、第一和第二端口[38、39]组成;第一电感[31]的一端[31a]与第一端口[38]的正端[38a]连接;第一电感[31]的另一端[31b]与第一可控功率开关管[32]的集电极[32a]连接,并与第一功率二极管[33]的阴极[33a]连接,第一可控功率开关管[32]的发射极[32b]与第一功率二极管[33]的阳极[33b]连接,并与第一端口[38]的负端[38b]及第二端口[39]的负端[39b]连接;第一电感[31]的另一端[31b]与第二可控功率开关管[34]的发射极[34a]连接,并与第二功率二极管[35]的阳极[35a]连接,第二可控功率开关管[34]的集电极[34b]与第二功率二极管[35]的阴极[35b]连接,并与第二端口[39]的正端[39a]连接;第一滤波电容器[36]与第一端口[38]并联连接,第二滤波电容器[37]与第二端口[39]并联连接,第一端口[38]与超级电容器组[10]连接,第二端口[39]与直流母线[11]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梯的混合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蓄电池充电电路[40]的能量单向流动的非隔离DC/DC变换器由第三可控功率开关管[42]、第三功率二极管[45]、第二电感[41]、第三滤波电容器[47]、第一输入端口[48]和第一输出端口[49]组成;第三可控功率开关管[42]的集电极[42a]与第一输入端口[48]的正端[48a]连接;第三可控功率开关管[42]的发射极[42b]与第二电感[41]的一端[41a]连接,并与第三功率二极管[45]的阴极[45a]连接,第二电感[41]的另一端[41b]与第一输入端口[48]的负端[48b]及第一输出端口[49]的正端[49a]连接,第三功率二极管[45]的阳极[45b]与第一输出端口[49]的负端[49b]连接;第三滤波电容器[47]与第一输出端口[49]并联连接,第一输入端口[48]与超级电容器组[10]连接,第一输出端口[49]与蓄电池组[20]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梯的混合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蓄电池放电电路[50]的能量单向流动的非隔离DC/DC变换器由第四可控功率开关管[52]、第四功率二极管[55]、第三电感[51]、第四滤波电容器[57]、第二输入端口[58]和第二输出端口[59]组成;第三电感[51]的一端[51a]与第二输入端口[58]的正端[58a]连接;第三电感[51]的另一端[51b]与第四可控功率开关管[52]的集电极[52a]连接,并与第四功率二极管[55]的阳极[55a]连接,第四可控功率开关管[52]的发射极[52b]与第二输入端口[58]的负端[58b]及第二输出端口[59]的负端[59b]连接,第四功率二极管[55]的阴极[55b]与第二输出端口[59]的正端[59a]连接;第四滤波电容器[57]与第二输出端口[59]并联连接,第二输入端口[58]与蓄电池组[20]连接,第二输出端口[59]与直流母线[11]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梯的混合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储能装置应用于多电梯的供电系统,各个电梯电机[902]通过变频器[901]与直流母线[11]相连,并共用一个泄放回路[100]。
6、一种用于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梯的混合储能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60]的信号采样单元[61]采样电网电压,母线电压,电梯的位置、载重量、速度和加速度,超级电容器组[10]的电压和充放电电流,蓄电池组[20]的电压、温度、电解液密度和充放电电流,输出电压信号送给A/D转换单元[62],A/D转换单元[62]将转换的数字信号送给计算控制单元[64];用户指令单元[63]将用户指令传送到计算控制单元[64],计算控制单元[64]按照设定的控制过程输出控制信号,经过隔离驱动单元[65],控制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30]中的第一和第二可控功率开关管[32、34],实现控制过程;设定的控制过程包括:在电梯运行前,控制第一可控功率开关管[32]截止,驱动第二可控功率开关管[34],直流母线[11]给超级电容器组[10]和蓄电池充电电路[40]供电;在电梯的启动、加速过程中,控制第二可控功率开关管[34]截止,驱动第一可控功率开关管[32],超级电容器组[10]向直流母线[11]提供能量;在电梯产生能量回馈过程中,控制第一可控功率开关管[32]截止,驱动第二可控功率开关管[34],直流母线[11]给超级电容器组[10]和蓄电池充电电路[40]供电;在电网停电过程中,控制第二可控功率开关管[34]截止,驱动第一可控功率开关管[32],超级电容器组[10]向直流母线[11]提供能量;
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70]的信号采样单元[71]采样电网电压,母线电压,电梯的位置、载重量、速度和加速度,超级电容器组[10]的电压和充放电电流,蓄电池组[20]的电压、温度、电解液密度和充放电电流,输出电压信号送给A/D转换单元[72],A/D转换单元[72]将转换的数字信号送给计算控制单元[74],用户指令单元[73]将用户指令传送给计算控制单元[74],计算控制单元[74]按照设定的控制过程输出控制信号,经过隔离驱动单元[75],驱动蓄电池充电电路[40]中的第三可控功率开关管[42],实现控制过程;设定的控制过程包括,在电梯运行前,驱动第三可控功率开关管[42],超级电容器组[10]给蓄电池组[20]充电;在电梯产生能量回馈过程中,若超级电容器组[10]的端电压高于设定值时,驱动第三可控功率开关管[42],超级电容器组[10]给蓄电池组[20]充电;
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80]的信号采样单元[81]采样电网电压,母线电压,电梯的位置、载重量、速度和加速度,超级电容器组[10]的电压和充放电电流,蓄电池组[20]的电压、温度、电解液密度和充放电电流,输出电压信号送给A/D转换单元[82],A/D转换单元[82]将转换的数字信号送给计算控制单元[84],用户指令单元[83]将用户指令传送给计算控制单元[84],计算控制单元[84]按照设定的控制过程输出控制信号,经过隔离驱动单元[85],驱动蓄电池放电电路[50]中的第四可控功率开关管[52],实现控制过程;设定的控制过程包括:在电梯的启动、加速过程中,若超级电容器组[10]的端电压下降到一定的设定值,驱动第四可控功率开关管[52],蓄电池组[20]向直流母线[11]提供能量;在电网停电过程中,驱动第四可控功率开关管[52],蓄电池组[20]向直流母线[11]提供能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梯的混合储能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梯开始工作前,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控制电路[60]控制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30],直流母线[11]通过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电路[30]给超级电容器组[10]充电;同时,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70]控制蓄电池充电电路[40],超级电容器组[10]通过蓄电池充电电路[40]以恒流方式或脉冲方式给蓄电池组[20]充电,直至超级电容器组[10]和蓄电池组[20]的荷电状态达到设定值。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梯的混合储能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70]和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80]分别控制蓄电池充电电路[40]和蓄电池放电电路[50],根据系统状态和用户指令判断蓄电池组[20]需要输出或输入的功率和能量;当蓄电池组[20]需要提供能量时,控制蓄电池放电电路[50],使蓄电池组[20]以恒流方式放电;当蓄电池组[20]需要吸收能量时,控制蓄电池充电电路[40],使蓄电池组[20]以恒流方式或脉冲方式充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011628A CN100588074C (zh) | 2006-04-10 | 2006-04-10 | 用于电梯的混合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011628A CN100588074C (zh) | 2006-04-10 | 2006-04-10 | 用于电梯的混合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35328A CN1835328A (zh) | 2006-09-20 |
CN100588074C true CN100588074C (zh) | 2010-02-03 |
Family
ID=37002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0116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8074C (zh) | 2006-04-10 | 2006-04-10 | 用于电梯的混合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88074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82204A (zh) * | 2012-10-19 | 2013-01-16 | 深圳市晶福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直流母线的电压控制装置、工作方法及电压控制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9452B (zh) * | 2008-04-30 | 2011-07-06 | 刘云海 | 由锂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组成的混合电池组 |
CN101882813B (zh) * | 2010-06-02 | 2013-05-08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一种混合储能系统 |
CN101976894B (zh) * | 2010-10-15 | 2013-01-23 | 南京理工大学 | 一种电能双向流动的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001557A (zh) * | 2010-12-01 | 2011-04-06 | 大连山亿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hybrid电梯控制柜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066658B (zh) * | 2012-12-26 | 2015-11-18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保供电电源装置 |
CN103545897A (zh) * | 2013-11-08 | 2014-01-29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利用电容预充电的便携式电机启动电源 |
CN104184198B (zh) * | 2014-09-16 | 2024-01-02 | 哈尔滨工程北米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stm32f407ig的超级电容充电器 |
CN104283298A (zh) * | 2014-09-28 | 2015-01-14 | 新疆希望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充放电电流控制方法 |
CN104300660A (zh) * | 2014-10-13 | 2015-01-21 | 柳州惠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复合电源管理系统 |
CN104401825B (zh) * | 2014-10-21 | 2016-01-20 | 宁夏通宇电梯制造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驱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226792A (zh) * | 2015-11-10 | 2016-01-06 | 徐勇 | 一种集成能量回馈,能量存储和应急电源功能的变流器装置 |
CN105762880A (zh) * | 2016-04-15 | 2016-07-13 | 杨跃龙 | 蓄电池驱动的电动机械的电能充放缓冲器 |
CN108155667B (zh) * | 2018-01-18 | 2022-05-27 | 湖南科比特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电机驱动器弱功率控制电路与方法 |
CN108448700B (zh) * | 2018-05-17 | 2023-06-02 | 深圳市安顺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起重系统混合能量储能装置、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9617155A (zh) * | 2018-11-29 | 2019-04-12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一种混合电驱动特种车辆高压双向预充电电路 |
CN109861349B (zh) * | 2019-04-02 | 2024-11-08 | 山东爱特机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往复运动节能控制电路 |
CN110834545B (zh) * | 2019-10-18 | 2022-11-22 |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导轨电车的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697592A (zh) * | 2020-06-04 | 2020-09-22 | 广东创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双母线供电系统的电压稳定系统及方法 |
CN111969580B (zh) * | 2020-08-13 | 2022-07-08 | 鲁逢源 | 一种储能式直流功率缓冲系统 |
CN112249827B (zh) * | 2020-10-27 | 2023-08-29 | 杭州优迈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应急救援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
CN114221363B (zh) * | 2021-11-26 | 2023-11-21 | 三峡大学 | 基于阻抗源拓扑的超级电容-蓄电池混合储能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776A (zh) * | 1995-06-22 | 1996-12-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控制装置 |
US6457565B2 (en) * | 2000-02-28 | 2002-10-01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Elevator apparatus with rechargeable power supply and discharge control |
-
2006
- 2006-04-10 CN CN200610011628A patent/CN10058807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776A (zh) * | 1995-06-22 | 1996-12-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控制装置 |
US6457565B2 (en) * | 2000-02-28 | 2002-10-01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Elevator apparatus with rechargeable power supply and discharge control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发展中的电化学电容器. 张文保等.CBIA2005中国国际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5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82204A (zh) * | 2012-10-19 | 2013-01-16 | 深圳市晶福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直流母线的电压控制装置、工作方法及电压控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35328A (zh) | 2006-09-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88074C (zh) | 用于电梯的混合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0588075C (zh) | 一种电梯用混合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845417B (zh) | 一种用于电梯的混合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252290B (zh) | 基于超级电容器的风电变桨ups系统 | |
CN106828126B (zh) | 一种有轨电车的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1309017B (zh) | 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器蓄电池混合储能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互补供电系统 | |
CN101286655A (zh) | 基于超级电容器储能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互补供电系统 | |
CN101807821B (zh) | 电梯节能系统 | |
CN101697429B (zh) | 一种微能耗电梯 | |
CN106427616B (zh) | 一种基于电荷泵的复合电源及其在不同工况时的切换方法 | |
EP2855321A1 (en) | Elevator system with power storage device | |
CN107591870B (zh) | 电梯用储能系统 | |
CN101567572A (zh) | 一种移动式机器人电源 | |
CN108448700B (zh) | 起重系统混合能量储能装置、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2013754A (zh) | 节能型电梯配电系统 | |
Tominaga et al. | Development of energy-saving elevator using regenerated power storage system | |
CN107834635A (zh) | 一种用于曳引式电梯的混合储能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204674395U (zh) | 基于预测控制的双能量源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 |
CN104821610B (zh) | 基于双超级电容器模组的三级式高可靠性再生能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 |
JP5602473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 |
CN201530655U (zh) | 一种微能耗电梯 | |
CN110116637A (zh) | 基于燃料电池与超级电容的盾构电机车混合动力电源 | |
CN101950978A (zh) | 节能应急型电梯回馈电源系统 | |
CN109455605B (zh) | 电梯节能装置 | |
CN207069597U (zh) | 一种智能化多功能供电系统、电梯及钢厂氧枪供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03 Termination date: 201604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