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1384C - 一种手持电视系统中的级联编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持电视系统中的级联编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71384C CN100571384C CNB2006100603606A CN200610060360A CN100571384C CN 100571384 C CN100571384 C CN 100571384C CN B2006100603606 A CNB2006100603606 A CN B2006100603606A CN 200610060360 A CN200610060360 A CN 200610060360A CN 100571384 C CN100571384 C CN 10057138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yte
- coding
- encoded
- ldpc
- mac p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4—Concatenated codes
- H04L1/0065—Serial concatenated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手持电视领域,提供了一种手持电视系统中的级联编码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对输入的MAC数据包进行RS编码,输出编码MAC数据包;B.对所述编码MAC数据包进行LDPC编码,输出LDPC编码块。在本发明中,通过将RS编码与LDPC编码级联对输入码流进行编码,有效降低了误码率。同时,通过字节交织将同一RS编码数据块中的字节尽量分散到不相关的LDPC待编码块中,从而使得在解码时,充分利用RS编码与LDPC编码的误码特性,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纠错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手持电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电视系统中的级联编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手持电视是通过移动终端收看电视节目,即通过移动网络实现流媒体及其他数据的服务,可以极大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资讯交流。移动终端包括车载设备、笔记本电脑等各种手持终端等。
目前,实现手持电视业务的网络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种:
(1)基于传统移动通信网络,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GSM演进增强数据速率(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EDG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等单播系统;
(2)基于卫星系统的单播或广播系统,如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Satellite-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S-DMB)等;
(3)基于移动广播系统,如手持数字视频广播(Digital VideoBroadcasting-Handheld,DVB-H)、综合业务数字广播-地面传输(Integrated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Terrestrial,ISDB-T)等。
基于传统移动通信网络的手持电视系统的优点在于与现有系统兼容,不需要更换设备,可以很快地开展业务等。但由于手持电视业务所需的数据带宽极大,而现有的2G~3G系统的频谱资源相当有限,因此现有移动系统不能支持太多并发的手持电视业务,否则会导致网络阻塞或瘫痪。
基于卫星单播或广播的手持电视系统的优点在于只需几颗卫星就可以覆盖所有的区域,如果进行大范围广播,相应的总成本较低。但其布网周期较长,其室内覆盖率也不足。
基于移动广播网络系统的手持电视系统可以使不同用户在同一信道上同时收看相同的节目。与点对点的方案相比,大大节省了数据的传输量,使手持电视业务的广泛开展成为可能。
在上述各种手持电视系统中,由于无线信道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一般都使用信道均衡与编码技术来降低链路的误码率。如图1所示,现有系统一般采用里德-所罗门(Reed-Solomon,RS)编码与Turbo编码级联对输入的高优先级码流和低优先级码流进行编码。采用RS与Turbo级联编码在恶劣信道下的误码率较高,不能满足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电视系统中的级联编码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恶劣信道下采用RS与Turbo级联编码时误码率较高,不能满足应用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电视系统中的级联编码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持电视系统中的级联编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对输入的MAC数据包进行RS编码,输出编码MAC数据包;
B.对所述编码MAC数据包进行LDPC编码,输出LDPC编码块。
所述步骤B包括下述步骤:
B1.对所述编码MAC数据包进行字节交织,输出LDPC待编码块;
B2.对所述LDPC待编码块进行LDPC编码,输出LDPC编码块。
所述字节交织以字节为基本单位。
所述步骤B1包括下述步骤:
S11.将参与交织的nTotalMACNum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字节重新编号,生成编号字节序列,其中,第n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第k个编号字节的编号为n*nByteNumPerMAC+k;
S12.从所述编号字节序列中选取组成LDPC待编码块的字节,第p个LDPC待编码块中的第q个字节对应所述编号字节序列中的第r个编号字节,r=mod(nTotalLDPCNum*q+p+nRand,nTotalByteNum);
其中,n=0~(nTotalMACNum-1),k=0~(nByteNumPerMAC-1),p=0~(nTotalLDPCNum-1),q=0~(nByteNumPerLDPC-1),mod为取模操作,nTotalMACNum为参与一次字节交织的编码MAC数据包个数,nByteNumPerMAC为每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字节数,nTotalLDPCNum为一次字节交织中产生的LDPC待编码块的数量,nTotalByteNum为参与一次字节交织的编码MAC数据包中总的字节数量,nRand为在LDPC待编码块的生成过程中引入的随机因子。
所述随机因子nRand为常数,或者nTotalMACNum个编码MAC数据包当前所在组帧的索引号。
所述组帧包含8个数据帧。
所述步骤B1包括下述步骤:
S21.将nTotalMACNum个编码MAC数据包按顺序级联,形成一个长为nTotalMACNum*nByteNumPerMAC个字节的组合数据块;
S22.以字节为单位对所述组合数据块向左或者向右做nRand位的循环移位;
S23.生成行、列分别为nTotalLDPCNum、nByteNumPerLDPC的交织矩阵,每个矩阵元素为一个字节,并将循环移位后的组合数据块以字节为单位,按列为优先的顺序依次填充到所述交织矩阵中;
S24.抽取所述填充字节的交织矩阵的第m行,共nByteNumPerLDPC个字节作为LDPC待编码块;
其中,m=0~(nTotalLDPCNum-1),mod为取模操作,nTotalMACNum为参与一次字节交织的编码MAC数据包个数,nByteNumPerMAC为每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字节数,nTotalLDPCNum为一次字节交织中产生的LDPC待编码块的数量,nByteNumPerLDPC为每个LDPC待编码块中的字节数量,nRand为随机化因子。
所述RS编码为8位RS编码。
所述8位RS编码为(208,194,14)。
所述LDPC编码为3744点或7488点,码率为1/2、2/3或3/4。
一种手持电视系统中的级联编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RS编码器,用于对输入的MAC数据包进行RS编码,输出编码MAC数据包;以及
LDPC编码器,用于对所述编码MAC数据包进行LDPC编码,输出LDPC编码块。
所述LDPC编码器包括:
RS字节交织模块,用于对所述编码MAC数据包进行字节交织,输出LDPC待编码块;以及
LDPC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LDPC待编码块进行LDPC编码,输出LDPC编码块。
所述字节交织以字节为基本单位。
所述RS字节交织模块包括:
字节编号模块,用于将参与交织的nTotalMACNum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字节重新编号,生成编号字节序列,其中,第n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第k个编号字节的编号为n*nByteNumPerMAC+k;以及
LDPC待编码块生成模块,用于从所述编号字节序列中选取组成LDPC待编码块的字节,第p个LDPC待编码块中的第q个字节对应所述编号字节序列中的第r个编号字节,r=mod(nTotalLDPCNum*q+p+nRand,nTotalByteNum);
其中,n=0~(nTotalMACNum-1),k=0~(nByteNumPerMAC-1),p=0~(nTotalLDPCNum-1),q=0~(nByteNumPerLDPC-1),mod为取模操作,nTotalMACNum为参与一次字节交织的编码MAC数据包个数,nByteNumPerMAC为每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字节数,nTotalLDPCNum为一次字节交织中产生的LDPC待编码块的数量,nTotalByteNum为参与一次字节交织的编码MAC数据包中总的字节数量,nRand为在LDPC待编码块的生成过程中引入的随机因子。
所述随机因子nRand为常数,或者nTotalMACNum个编码MAC数据包当前所在组帧的索引号。
所述组帧包含8个数据帧,每个数据帧包含8个OFDM符号。
所述RS字节交织模块包括:
MAC数据包级联模块,用于将nTotalMACNum个编码MAC数据包按顺序级联,形成一个长为nTotalMACNum*nByteNumPerMAC个字节的组合数据块;
字节循环移位模块,用于以字节为单位对所述组合数据块向左或者向右做nRand位的循环移位;
字节矩阵生成及填充模块,用于生成行、列分别为nTotalLDPCNum、nByteNumPerLDPC的交织矩阵,每个矩阵元素为一个字节,并将循环移位后的组合数据块以字节为单位,按列为优先的顺序依次填充到所述交织矩阵中;
LDPC待编码块抽取生成模块,用于抽取所述填充字节的交织矩阵的第m行,共nByteNumPerLDPC个字节作为LDPC待编码块;
其中,m=0~(nTotalLDPCNum-1),mod为取模操作,nTotalMACNum为参与一次字节交织的编码MAC数据包个数,nByteNumPerMAC为每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字节数,nTotalLDPCNum为一次字节交织中产生的LDPC待编码块的数量,nByteNumPerLDPC为每个LDPC待编码块中的字节数量,nRand为随机化因子。
所述RS编码为8位RS编码。
所述8位RS编码为(208,194,14)。
所述LDPC编码为3744点或7488点,码率为1/2、2/3或3/4。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RS编码与LDPC编码级联对输入码流进行编码,有效降低了误码率。同时,通过字节交织将同一RS编码数据块中的字节尽量分散到不相关的LDPC待编码块中,从而使得在解码时,充分利用RS编码与LDPC编码的误码特性,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纠错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级联编码方法的实现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级联编码方法的实现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对MAC数据包进行RS编码的实现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RS字节交织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RS字节交织的实现过程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RS字节交织的实现示例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RS字节交织的实现过程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级联编码装置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RS字节交织模块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RS字节交织模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LDPC)是一类可以用非常稀疏的校验矩阵(parity check)或二分图(bipartite graph)来定义的线性分组纠错码。在采用基于置信传播(Belief Propagation,BP)的迭代译码算法时,LDPC编码具有十分特别的误码特性,如果迭代收敛,则整个解码块中不含或只含极少数的错误比特,如果迭代不收敛,则几乎不会产生纠错功效,即解码块中含有相当多的错误比特。在许多场合下,LDPC码的性能优于Turbo码:具有较大灵活性和较低的差错平底特性;描述简单,对严格的理论分析具有可验证性;译码复杂度低于Turbo码,且可实现完全的并行操作,便于硬件实现;吞吐量大,极具高速译码潜力。因此,在手持电视系统中,将RS编码与LDPC编码级联,可以有效降低误码率。
本发明针对RS编码与LDPC编码的误码特性,采用RS编码和LDPC编码级联对输入码流进行编码,对输入的MAC数据包先做一次RS编码,再做一次LDPC编码,并根据RS编码和LDPC编码两类编码的互补特性,对RS编码后的数据流以字节为单位进行交织。
图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级联编码过程,通过将RS编码和LDPC编码级联对输入的高优先级码流和低优先级码流进行编码,输出LDPC编码块。
由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传递下来的MAC数据包的大小为194个字节。如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以MAC数据包为单位作一次(208,194,14)的8位RS编码,由194字节的MAC数据包数据块生成208字节的编码MAC数据包,可以纠正8个字节的错误。
RS编码和LDPC编码的具体实现属于公知技术,本发明不再赘述。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对RS编码后的数据包进行LDPC编码时,先以字节为单位(即8位比特)进行交织,将一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字节尽量平均分散到不同的LDPC待编码块中。由于LDPC码的特性,可以使得在解码时上述编码MAC数据包中的错误以字节为单位出现,RS码可以取得更好的纠错效果。
如图4所示,假设4个RS编码块及4个LDPC待编码块,每个数据块都含有4个字节的数据,当然实际情况要远比图4复杂,从图4中的发送端可以看到,RS编码块D中字节D1、D2、D3和D4经过字节交织后分散到了四个LDPC待编码块中。在图4中的接收端,进行LDPC解码后,LDPC解码块4迭代解码失败,其中所含的4个字节A4、B4、C4和D4都发生了错误,但在进行了解交织操作后,这四个错误字节分散到了A、B、C、D4个RS编码块中,每个错误字节可以通过RS解码操作得到纠正,从而实现无差错的通信。
在当前的手持电视系统中,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分集,最小的传输与接收单位为一个组帧,每个组帧保护间隔和3780点的OFDM符号组成,每个OFDM符号含有3744个数据子载波。在本发明中,通过设计使得在每个组帧中承载的编码MAC个数及LDPC编码块个数都为整数,如下表所示:
调制方式 | 1/2码率组帧中的编码MAC数据包数 | 2/3码率组帧中的编码MAC数据包数 | 3/4码率组帧中的编码MAC数据包数 | 组帧中的3744点LDPC编码块个数 | 组帧中的7488点LDPC编码块个数 |
QPSK | 18 | 24 | 27 | 16 | 8 |
16QAM | 36(18:18) | 48(24:24) | 54(27:27) | 32 | 16 |
32QAM | 45(18:27) | 60(20:30) | —— | 40 | 20 |
64QAM | 54(18:36) | 72(24:48) | 81(27:54) | 48 | 24 |
此外,在当前的手持电视系统中,在分层传输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分层调制,调制方式分别为16QAM、32QAM和64QAM,相应的高低优先级码率之比分别为1∶1、2∶3和1∶2。上表中的(x:y)分别表示高低优先级的编码MAC数据包数量,例如(20:30)表示高优先级的编码MAC数据包为20个,而低优先级的编码MAC数据包为30个。为保证高低优先级码流的独立性,两个码流相应的数据应分别进行交织,但交织方法相同,以下描述不再进行区分。
为了便于描述,对本发明中使用的变量说明如下:
nTotalMACNum为参与一次字节交织的编码MAC数据包个数;
nTotalByteNum为参与一次字节交织的编码MAC数据包中总的字节数量;
nTotalLDPCNum为一次字节交织中产生的LDPC待编码块的数量;
nByteNumPerMAC为每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字节数,在本发明中取值为208,也可扩充到其他数值;
nByteNumPerLDPC为每个LDPC待编码块中的字节数量,该变量的具体取值与不同的编码码率及LDPC编码的点数有关。对于3744点LDPC编码,在1/2、2/3、3/4码率下,该变量分别取值为234、312、351;而对于7488点LDPC编码,在1/2、2/3、3/4码率下,该变量分别取值为468、624、702。
nRand为在LDPC待编码块的生成过程中引入的随机因子,可以是常数,也可以是nTotalMACNum个编码MAC数据包当前所在组帧的组帧索引号nGrpFrmIndex。
在非分层传输模式下,上述变量的取值为上表中的正常值,在分层传输的情况下,对应高、低优先级码流,上述变量分别取上表中括号中的数值。例如3744点1/2码率LDPC编码、16QAM调制时,高低优先级的编码MAC数据包个数都为18,即对应表中的(18:18)。
图5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RS字节交织的实现过程:
(1)将参与交织的nTotalMACNum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字节重新编号,第n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第k个编号字节的编号为n*nByteNumPerMAC+k,其中,n=0~(nTotalMACNum-1),k=0~(nByteNumPerMAC-1);
(2)从上述编号字节序列中选取组成LDPC待编码块的字节,第p个LDPC待编码块中的第q个字节对应编号字节序列中的第r个编号字节:
r=mod(nTotalLDPCNum*q+p+nRand,nTotalByteNum);
其中,p=0~(nTotalLDPCNum-1),q=0~(nByteNumPerLDPC-1),mod为取模操作。
由于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字节数208始终大于LDPC待编码块中的字节数,且两者也不是倍数关系,因此在LDPC待编码块中可能含有来自同一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多个字节,且不均匀分配。对此,本发明在上述LDPC待编码块的生成过程中引入随机因子nRand进行随机化,nRand可以是常数,或者是nTotalMACNum个编码MAC数据包当前所在组帧的组帧索引号nGrpFrmIndex,以不使上述现象发生在固定的LDPC待编码块及编码MAC数据包中。
以下通过一个示例对上述交织过程进行说明:
根据上表,当使用1/2码率3744点LDPC编码、QPSK调制时,由于没有分层调制,参与字节交织的编码MAC数据包个数为nTotalMACNum=18,总的字节数为nTotalByteNum=3744,相应的LDPC待编码块块数为nTotalLDPCNum=16,每个LDPC 待编码块中的字节数为nByteNumPerLDPC=234。不失一般性,设nRand=0,则第0个LDPC待编码块所对应的字节如图6所示。
由图6可以看出,第0个LDPC待编码块中的234个字节分别来自不同的编码MAC数据包,这样在解码端,一个LDPC解码块中的错误码比特会以字节为单位被分散到不同的编码MAC数据包中,最终利用RS解码对编码MAC数据包进行解码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图7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RS字节交织的实现过程:
(1)将nTotalMACNum个编码MAC数据包按顺序级联,形成一个长为nTotalMACNum*nByteNumPerMAC个字节的组合数据块;
(2)以字节为单位对组合数据块向左或者向右做nRand位的循环移位,nRand为随机化因子,例如可取值为mod(nGrpFrmIndex,nTotalLDPCNum),mod为取模操作;
(3)生成行、列分别为nTotalLDPCNum、nByteNumPerLDPC的交织矩阵,每个矩阵元素为一个字节。将循环移位后的组合数据块以字节为单位,按列为优先的顺序依次填充到交织矩阵中。从第0列中从第0行开始填充,沿行数递增方向填充,填完第0列后跳到第1列的第0个继续填充,依次类推,直至完成所有nByteNumPerMAC*nTotalMACNum个字节的填充;
(4)在步骤(3)的基础上,抽取上述填充字节的交织矩阵的第m行,共nByteNumPerLDPC个字节作为LDPC待编码块,m=0~(nTotalLDPCNum-1)。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中级联编码装置800的结构:
RS编码器801对MAC层传递下来的MAC数据包进行RS编码,输出编码MAC数据包。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RS编码器101对MAC数据包进行8位RS编码,编码方式为(208,194,14)。
LDPC编码器802对RS编码器101输出的编码MAC数据包进行LDPC编码,输出LDPC编码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LDPC编码器802包括RS字节交织模块8021和LDPC编码模块8022。
RS字节交织模块8021对编码MAC数据包进行字节交织,将一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字节尽量平均分散到不同的LDPC待编码块中。LDPC编码模块8022对RS字节交织模块8021输出的LDPC待编码块进行LDPC编码,输出LDPC编码块。
图9示出了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RS字节交织模块8021的结构,相关变量的含义与上述相同,不再赘述:
字节编号模块901将参与交织的nTotalMACNum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字节重新编号,生成编号字节序列,其中,第n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第k个编号字节的编号为n*nByteNumPerMAC+k,其中,n=0~(nTotalMACNum-1),k=0~(nByteNumPerMAC-1)。
LDPC待编码块生成模块902从上述编号字节序列中选取组成LDPC待编码块的字节,第p个LDPC待编码块中的第q个字节对应所述编号字节序列中的第r个编号字节,其中,p=0~(nTotalLDPCNum-1),q=0~(nByteNumPerLDPC-1),mod为取模操作。
图10示出了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RS字节交织模块8021的结构,相关变量的含义与上述相同,不再赘述:
MAC数据包级联模块1001将nTotalMACNum个编码MAC数据包按顺序级联,形成一个长为nTotalMACNum*nByteNumPerMAC个字节的组合数据块。
字节循环移位模块1002以字节为单位对所述组合数据块向左或者向右做nRand位的循环移位。
字节矩阵生成及填充模块1003生成行、列分别为nTotalLDPCNum、nByteNumPerLDPC的交织矩阵,每个矩阵元素为一个字节,并将循环移位后的组合数据块以字节为单位,按列为优先的顺序依次填充到所述交织矩阵中。
LDPC待编码块抽取生成模块1004抽取所述填充字节的交织矩阵的第m行,共nByteNumPerLDPC个字节作为LDPC待编码块,其中,m=0~(nTotalLDPCNum-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手持电视系统中的级联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对输入的MAC数据包进行RS编码,输出编码MAC数据包;
B1.对所述编码MAC数据包进行字节交织,输出LDPC待编码块;
B2.对所述LDPC待编码块进行LDPC编码,输出LDPC编码块;
所述步骤B1包括下述步骤:
S11.将参与交织的nTotalMACNum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字节重新编号,生成编号字节序列,其中,第n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第k个编号字节的编号为n*nByteNumPerMAC+k;
S12.从所述编号字节序列中选取组成LDPC待编码块的字节,第p个LDPC待编码块中的第q个字节对应所述编号字节序列中的第r个编号字节,r=mod(nTotalLDPCNum*q+p+nRand,nTotalByteNum);
其中,n=0~(nTotalMACNum-1),k=0~(nByteNumPerMAC-1),p=0~(nTotalLDPCNum-1),q=0~(nByteNumPerLDPC-1),mod为取模操作,nTotalMACNum为参与一次字节交织的编码MAC数据包个数,nByteNumPerMAC为每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字节数,nTotalLDPCNum为一次字节交织中产生的LDPC待编码块的数量,nTotalByteNum为参与一次字节交织的编码MAC数据包中总的字节数量,nRand为在LDPC待编码块的生成过程中引入的随机因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级联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因子nRand为常数,或者nTotalMACNum个编码MAC数据包当前所在组帧的索引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级联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帧包含8个数据帧。
4、一种手持电视系统中的级联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对输入的MAC数据包进行RS编码,输出编码MAC数据包;
B1.对所述编码MAC数据包进行字节交织,输出LDPC待编码块;
B2.对所述LDPC待编码块进行LDPC编码,输出LDPC编码块;
所述步骤B1包括下述步骤:
S21.将nTotalMACNum个编码MAC数据包按顺序级联,形成一个长为nTotalMACNum*nByteNumPerMAC个字节的组合数据块;
S22.以字节为单位对所述组合数据块向左或者向右做nRand位的循环移位;
S23.生成行、列分别为nTotalLDPCNum、nByteNumPerLDPC的交织矩阵,每个矩阵元素为一个字节,并将循环移位后的组合数据块以字节为单位,按列为优先的顺序依次填充到所述交织矩阵中;
S24.抽取所述填充字节的交织矩阵的第m行,共nByteNumPerLDPC个字节作为LDPC待编码块;
其中,m=0~(nTotalLDPCNum-1),mod为取模操作,nTotalMACNum为参与一次字节交织的编码MAC数据包个数,nByteNumPerMAC为每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字节数,nTotalLDPCNum为一次字节交织中产生的LDPC待编码块的数量,nByteNumPerLDPC为每个LDPC待编码块中的字节数量,nRand为随机化因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级联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S编码为8位RS编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级联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8位RS编码为(208,194,14)。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级联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DPC编码为3744点或7488点,码率为1/2、2/3或3/4。
8、一种手持电视系统中的级联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RS编码器,用于对输入的MAC数据包进行RS编码,输出编码MAC数据包;以及
RS字节交织模块,用于对所述编码MAC数据包进行字节交织,输出LDPC待编码块;以及
LDPC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LDPC待编码块进行LDPC编码,输出LDPC编码块;
所述RS字节交织模块包括:
字节编号模块,用于将参与交织的nTotalMACNum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字节重新编号,生成编号字节序列,其中,第n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第k个编号字节的编号为n*nByteNumPerMAC+k;以及
LDPC待编码块生成模块,用于从所述编号字节序列中选取组成LDPC待编码块的字节,第p个LDPC待编码块中的第q个字节对应所述编号字节序列中的第r个编号字节,r=mod(nTotalLDPCNum*q+p+nRand,nTotalByteNum);
其中,n=0~(nTotalMACNum-1),k=0~(nByteNumPerMAC-1),p=0~(nTotalLDPCNum-1),q=0~(nByteNumPerLDPC-1),mod为取模操作,nTotalMACNum为参与一次字节交织的编码MAC数据包个数,nByteNumPerMAC为每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字节数,nTotalLDPCNum为一次字节交织中产生的LDPC待编码块的数量,nTotalByteNum为参与一次字节交织的编码MAC数据包中总的字节数量,nRand为在LDPC待编码块的生成过程中引入的随机因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级联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因子nRand为常数,或者nTotalMACNum个编码MAC数据包当前所在组帧的索引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级联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帧包含8个数据帧,每个数据帧包含8个OFDM符号。
11、一种手持电视系统中的级联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RS编码器,用于对输入的MAC数据包进行RS编码,输出编码MAC数据包;以及
RS字节交织模块,用于对所述编码MAC数据包进行字节交织,输出LDPC待编码块;以及
LDPC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LDPC待编码块进行LDPC编码,输出LDPC编码块;
所述RS字节交织模块包括:
MAC数据包级联模块,用于将nTotalMACNum个编码MAC数据包按顺序级联,形成一个长为nTotalMACNum*nByteNumPerMAC个字节的组合数据块;
字节循环移位模块,用于以字节为单位对所述组合数据块向左或者向右做nRand位的循环移位;
字节矩阵生成及填充模块,用于生成行、列分别为nTotalLDPCNum、nByteNumPerLDPC的交织矩阵,每个矩阵元素为一个字节,并将循环移位后的组合数据块以字节为单位,按列为优先的顺序依次填充到所述交织矩阵中;
LDPC待编码块抽取生成模块,用于抽取所述填充字节的交织矩阵的第m行,共nByteNumPerLDPC个字节作为LDPC待编码块;
其中,m=0~(nTotalLDPCNum-1),mod为取模操作,nTotalMACNum为参与一次字节交织的编码MAC数据包个数,nByteNumPerMAC为每个编码MAC数据包中的字节数,nTotalLDPCNum为一次字节交织中产生的LDPC待编码块的数量,nByteNumPerLDPC为每个LDPC待编码块中的字节数量,nRand为随机化因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级联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S编码为8位RS编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级联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8位RS编码为(208,194,14)。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级联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DPC编码为3744点或7488点,码率为1/2、2/3或3/4。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603606A CN100571384C (zh) | 2006-04-18 | 2006-04-18 | 一种手持电视系统中的级联编码方法及装置 |
PCT/CN2006/003104 WO2007118378A1 (fr) | 2006-04-18 | 2006-11-17 | Procédé et appareil de codage en cascade |
US12/212,180 US8301965B2 (en) | 2006-04-18 | 2008-09-17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scade encoding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603606A CN100571384C (zh) | 2006-04-18 | 2006-04-18 | 一种手持电视系统中的级联编码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47841A CN101047841A (zh) | 2007-10-03 |
CN100571384C true CN100571384C (zh) | 2009-12-16 |
Family
ID=38609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6036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1384C (zh) | 2006-04-18 | 2006-04-18 | 一种手持电视系统中的级联编码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01965B2 (zh) |
CN (1) | CN100571384C (zh) |
WO (1) | WO200711837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15183A (zh) * | 2010-05-20 | 2010-08-25 | 锐迪科科技有限公司 | 数字电视手持终端及其工作方法 |
CN102186088A (zh) * | 2011-05-04 | 2011-09-14 | 苏州两江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交织技术和二次纠错融合的wsn视频传输方法 |
US9959581B2 (en) | 2013-03-15 | 2018-05-01 | Eagle View Technologies, Inc. | Property management on a smartphone |
US9450616B2 (en) * | 2013-12-11 | 2016-09-20 | Nec Corporation | Adaptive coded-modulation for intelligent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
US9722633B2 (en) | 2015-02-11 | 2017-08-01 |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liable data communications with adaptive multi-dimensional modulations for variable-iteration decoding |
WO2017151175A1 (en) * | 2016-03-01 | 2017-09-08 | Intel Corporation | Turbo coding with support for low coding rates |
CN108111256B (zh) * | 2017-11-28 | 2021-11-02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 级联编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其计算机设备 |
US11954889B2 (en) * | 2019-07-31 | 2024-04-09 | Xi'an Novastar Tech Co., Ltd. |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and system, system controller and mudure controll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21872B1 (en) * | 1999-03-31 | 2003-09-1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messaging |
US6473010B1 (en) * | 2000-04-04 | 2002-10-29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error correction code failure rate for iterative decoding algorithms |
CN1173504C (zh) * | 2001-12-27 | 2004-10-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高速数据业务在服务小区变更时的传输控制方法 |
US20070195905A1 (en) * | 2006-02-21 | 2007-08-23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in wideband digital RF transport systems |
-
2006
- 2006-04-18 CN CNB2006100603606A patent/CN10057138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1-17 WO PCT/CN2006/003104 patent/WO200711837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
- 2008-09-17 US US12/212,180 patent/US8301965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301965B2 (en) | 2012-10-30 |
US20090013236A1 (en) | 2009-01-08 |
WO2007118378A1 (fr) | 2007-10-25 |
CN101047841A (zh) | 2007-10-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71384C (zh) | 一种手持电视系统中的级联编码方法及装置 | |
EP2784941B1 (en) | LDPC coded modulation with outer BCH code in combination with 256QAM | |
KR102396396B1 (ko) | 송신 장치 및 그의 부가 패리티 생성 방법 | |
KR101495934B1 (ko) | 신호를 인코딩 및 디코딩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2439970B (zh) | 配置和处理数字广播接收机的传输流的方法 | |
CN100588144C (zh) | 移动多媒体广播中的信道编码和交织及解码和解交织方法 | |
CN104426630B (zh) | 一种比特交织编码调制方法及系统 | |
Douillard et al. | The bit 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 module for DVB-NGH: enhanced features for mobile reception | |
KR102419191B1 (ko) | 송신 장치 및 그의 세그먼테이션 방법 | |
KR20230110228A (ko) | 송신 장치 및 그의 부가 패리티 생성 방법 | |
US20100299699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burst mode activity | |
KR102554358B1 (ko) | 송신 장치 및 그의 부가 패리티 생성 방법 | |
US20230163787A1 (en) | Forward error control coding | |
CN100446574C (zh) | 一种用于移动和手持无线电视广播的传输帧方法 | |
CN1333600C (zh) |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混合传输系统的信道编码方法 | |
Hüttl et al. | DVB-T channel coding implementation in Matlab | |
Lim et al. |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dvb-h system with ldpc code in mpe-fec frame | |
Kim | Propose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urbo Coded New T-DMB System | |
Li et al. | Simulation of Satellite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via Variable Frequency Based on Simulink | |
KR20160090772A (ko) | 송신 장치 및 그의 리피티션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