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4781C - 机械防盗锁 - Google Patents
机械防盗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64781C CN100564781C CNB200610033414XA CN200610033414A CN100564781C CN 100564781 C CN100564781 C CN 100564781C CN B200610033414X A CNB200610033414X A CN B200610033414XA CN 200610033414 A CN200610033414 A CN 200610033414A CN 100564781 C CN100564781 C CN 100564781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t
- plays
- lock
- hole
- sp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防盗锁,其中该机械防盗锁包括外套、可转动地设于该外套上的锁主体以及第一锁固机构,该锁主体具有钥匙插入端和钥匙插出端,该锁主体设有贯穿该钥匙插入端和该钥匙插出端的第一开锁空间,该钥匙插出端开设有第二开锁空间。该机械防盗锁钥匙包括穿过该第一开锁空间以插入该第二开锁空间中的第一工作面。通过该第一工作面与该第一锁固机构在该第二开锁空间中的配合,控制该锁主体在该外套中转动,从而不仅使得该机械防盗锁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还可达到较佳的防盗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盗锁装置,尤其涉及机械防盗锁。
【背景技术】
锁装置,如运用电、磁、声、光、密码的防盗锁已被广泛用于房门、单车、汽车、保险柜等上。然而,运用电、磁、声、光的防盗锁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同时对开锁的钥匙、口令等要求也比较高(如一旦磁性丢失,磁性锁很难被打开),其结构因此变得较为复杂,从而导致制造成本较高。密码型防盗锁的结构一般比较复杂,组件繁多,不仅装配烦锁,而且制造成本也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可达到较佳的防盗效果的机械防盗锁。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机械防盗锁,其包括外套和可转动地设于该外套上的锁主体,该锁主体具有钥匙插入端和钥匙插出端,该锁主体设有贯穿该钥匙插入端和该钥匙插出端的第一开锁空间,该钥匙插出端开设有第二开锁空间,该机械防盗锁还包括与穿过该第一开锁空间以插入该第二开锁空间中的钥匙的第一工作面相配合以控制该锁主体转动的第一锁固机构,该防盗锁包括与插入所述第一开锁空间中钥匙的第二工作面相配合以控制所述锁主体转动的第二锁固机构。
作为本发明机械防盗锁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套设有收容孔,所述锁主体包括设于该收容孔中的第一锁体和可转动地套设于该第一锁体上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中的第二锁体,该第一锁体在所述钥匙插入端和钥匙插出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该第二锁体在所述钥匙插入端和钥匙插出端分别设有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一开锁空间贯穿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设置,所述第二开锁空间开设在该第四端面上。
作为本发明机械防盗锁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孔为圆柱形,所述第一锁体为轴状,所述第二锁体为圆柱套筒状,所述收容孔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锁体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锁体的外径与所述第二锁体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开锁空间为长方体状并沿该轴状的第一锁体的轴线设置,所述第二开锁空间为横截面为L形的通孔或槽并与该第一锁体的轴线平行设置。
作为本发明机械防盗锁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锁固机构包括第三弹柱沉孔、第五弹柱孔、对应收容于该第三弹柱沉孔、第五弹柱孔中的第四弹柱、第五弹柱以及弹性压住该第五弹柱以将该第四弹柱、第五弹柱弹性限制于该第三弹柱沉孔、第五弹柱孔中的第一弹性件,其中该第三弹柱沉孔垂直该第一锁体的轴线而设于该第二锁体的外圆周面上并与该第二开锁空间贯通设置,该第五弹柱孔对应该第三弹柱沉孔设于该外套上;所述第二锁固机构包括第一弹柱孔、第二弹柱孔、第四弹柱孔、对应收容于该第一弹柱孔、第二弹柱孔以及第四弹柱孔中的第一弹柱、第二弹柱、第三弹柱以及弹性压住该第三弹柱以将第一弹柱、第二弹柱、第三弹柱限制在该第一弹柱孔、第二弹柱孔、第四弹柱孔中第二弹性件,其中该第一弹柱孔垂直该第一锁体的轴线而设于该第一锁体上并与该第一开锁空间贯通设置,该第二弹柱孔对应该第一弹柱孔设于该第二锁体上,该第四弹柱孔对应该第二弹柱孔设于该外套上,且该第一弹柱可部分伸入该第一开锁空间且可移动地限制于该第一弹柱孔中。
作为本发明机械防盗锁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套设有圆柱形收容孔,所述锁主体呈轴状并可绕一轴线转动地与该收容孔配合,所述锁主体在所述钥匙插入端和钥匙插出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开锁空间贯穿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设置,且所述第一开锁空间为长方体状并沿该轴线设置,所述第二开锁空间开设在该第二端面上,且所述第二开锁空间为横截面为L形的通孔或槽并与该轴线平行设置。
作为本发明机械防盗锁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套设有收容孔,所述锁主体可绕一轴线转动地设于该收容孔中,所述锁主体包括圆柱状第一锁体以及自该第一锁体外圆周面向外一体延伸出凸块状第二锁体,该第一锁体在所述钥匙插入端和钥匙插出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该第二锁体在所述钥匙插入端和钥匙插出端分别设有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一开锁空间贯穿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设置,且所述第一开锁空间为长方体状并沿该轴线设置,所述第二开锁空间开设在该第四端面上,且所述第二开锁空间为横截面为L形的通孔或槽并与该轴线平行设置。
作为本发明机械防盗锁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锁固机构包括第三弹柱沉孔、第五弹柱孔、对应收容于该第三弹柱沉孔、第五弹柱孔中的第四弹柱、第五弹柱以及弹性压住该第五弹柱以将该第四弹柱、第五弹柱弹性限制于该第三弹柱沉孔、第五弹柱孔中的第一弹性件,其中该第三弹柱沉孔垂直该轴线而设于该锁主体的外圆周面上并与该第二开锁空间贯通设置,该第五弹柱孔对应该第三弹柱沉孔设于该外套上;所述第二锁固机构包括第一弹柱孔和第四弹柱孔,对应收容于该第一弹柱孔和第四弹柱孔中的第一弹柱、第三弹柱以及弹性压住该第三弹柱以将第一弹柱、第三弹柱限制在该第一弹柱孔、第四弹柱孔中第二弹性件,其中该第一弹柱孔垂直该轴线而设于该锁主体上并与该第一开锁空间贯通设置,该第四弹柱孔对应该第一柱孔设于该外套上,且该第一弹柱可部分伸入该第一开锁空间且可移动地限制于该第一弹柱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机械防盗锁钥匙的第二开锁臂可穿过该第一开锁空间并插入该第二开锁空间中,并通过设于其上的第一工作面与该第一锁固机构在该第二开锁空间中的配合,控制该锁主体在该外套中转动,从而不仅使得该机械防盗锁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还可达到较佳的防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机械防盗锁的第一锁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2和图3为图1中第一锁体的左视图和俯视图。
图4和图5分别为沿图1中A-A方向和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机械防盗锁的第二锁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7和图8为图6中第二锁体的右视图和俯视图。
图9、图10和图11分别为沿图6中C-C方向、图8中E-E和F-F方向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机械防盗锁另一第二锁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13分别为沿图12中G-G方向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机械防盗锁的外套的主视示意图。
图15、图16和图17为图14中第一锁体的右视图、后视图和俯视图。
图18、图19和图20分别为沿图15中H-H方向、图17中I-I和J-J方向的剖视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机械防盗锁的第一止推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第一止推件的俯视图。
图2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机械防盗锁的第二止推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第二止推件的左视图。
图2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机械防盗锁的驱动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驱动件的主视图。
图27为发明第一实施例机械防盗锁的另一驱动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28为图27中驱动件的仰视图。
图29为图27中驱动件的左视图。
图30为发明第一实施例机械防盗锁的再一驱动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31为图30中驱动件的俯视图。
图3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机械防盗锁的端盖的主视示意图。
图33为图32中端盖的左视图。
图34为开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机械防盗锁的钥匙的主视示意图。
图35和图36为图34中机械防盗锁钥匙的左视图和仰视图。
图37至图44为发明机械防盗锁与其钥匙工作原理的剖视示意图。
图4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机械防盗锁的锁主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46和图47为图45中锁主体的左视图和俯视图。
图49和图50为沿图47中L-L方向和K-K方向的剖视图。
图5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机械防盗锁的锁主体与驱动件一体设置后的主视示意图。
图52和图53为图51中一体的锁主体与驱动件的右视图和仰视图。
图54为沿图51中M-M方向的剖视图。
图55为圆形门锁锁头的俯视示意图。
图56和图57为沿图55中N-N方向和P-P方向的剖视图。
图58为圆形锁头的后视示意图。
图59为图58中圆形锁头的仰视图。
图60、图61、图62和图63分别为沿图58中Q-Q方向和R-R方向以及沿图59中的S-S方向和T-T方向的剖视图。
图64为汽车用锁的主视示意图。
图65为图64中汽车用锁的剖视图。
图66为挂锁的剖视示意图。
图67为沿图66中U-U方向的剖视图。
图68为单车锁的主视示意图。
图69为沿图68中V-V方向的剖视图。
图70为沿图69中W-W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阅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机械防盗锁包括锁主体10、外套40、第一止推件50、第二止推件60、驱动件70以及端盖80,锁主体10具有钥匙插入端12和钥匙插出端14,锁主体10设有贯该穿钥匙插入端12和该钥匙插出端14的第一开锁空间22,该钥匙插出端14开设有第二开锁空间32(如图37所示,以下具体说明)。在第一实施例中,该锁主体10包括第一锁体20、可转动地套设于该第一锁体20上的第二锁体30。
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锁体20呈轴状,包括平行的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3,其中第一端面21位于锁主体10的钥匙插入端12;第二端面23位于锁主体10的钥匙插出端14(一并参阅图37)。
贯穿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3并沿该第一锁体20的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开锁空间22,作为优选方式,该第一开锁空间22为一字形长方体状的通孔,也称为正向钥匙孔。该第一锁体20靠近该第一端面21一端的外圆周向外辐射凸设有凸缘24。于该第二端面23向上延伸出两小半圆柱状的凸台25,该两凸台25位于该第一开锁空间22两侧,从而在两凸台25间形成两横向导槽26,该横向导槽26与该第一开锁空间22在俯视图上位于一直线上。
该第一锁体20开设有四个在垂直方向上间隔排列且与该第一开锁空间22的较大内壁221垂直的圆柱形水平设置的第一弹柱孔28。该第一弹柱孔28与第一锁体20的中心轴线垂直且与该第一开锁空间22相通,且于靠近该第一开锁空间22一端的内表面向内辐射延伸出止挡部281,以限制装设于其中的第一弹柱101(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6至图11所示,该第二锁体30呈圆柱套筒或短管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端面31和第四端面33。其中第三端面31位于锁主体10的钥匙插入端12;第四端面33位于锁主体10的钥匙插出端14(一并参阅图37)。于该三端面31和第四端面33间开设有内第一圆柱孔34,以套在第一锁体20上。于该三端面31和第四端面33间设有与该第二锁体30的轴线平行的横截面为L形的第二开锁空间32,也称作反向钥匙孔,作为优选方式,该第二开锁空间32为通孔状。该第二锁体30上还对应该第一锁体20的第一弹柱孔28开设有水平圆柱形的第二弹柱孔38。该第二锁体30的外周面在垂直方向上间隔水平设置一排圆柱形第三弹柱沉孔36,该第三弹柱沉孔36与该第二开锁空间32相贯通,并与该第二开锁空间32的内表面321垂直设置,亦即与该第二锁体30的中心轴线垂直。
图12和图13所示为本发明另一第二锁体30’,该第二锁体30’相对第二锁体30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第二开锁空间32’为横截面为L形的开槽。该第二锁体30’的其他具体结构与该第二锁体30相同,在此不必赘述。
如图14至图20所示,该外套40呈圆柱形,其包括平行的第五端面41和第六端面43,其中第五端面41位于锁主体10的钥匙插入端12;第六端面43位于锁主体10的钥匙插出端14(一并参阅图37)。该第五端面41和第六端面43之间开设有圆柱形的收容孔42,该收容孔42包括同轴的上面内径大的第二圆柱孔421和下面内径较小的贯穿孔422。该外套40对应该第一、第二弹柱孔28、38开设有第四弹柱孔48,对应该第三弹柱沉孔36开设有第五弹柱孔46。一般该外套40靠近该第六端面43一端的侧壁开设有一锁舌孔49,当然根据需要也可开设呈对称的两锁舌孔49,当然有的锁也可无须该舌孔49。需要说明的是,该外套40的外部形状是可根据需要而改变的,例如可为长方体形等,以下详细说明,但内部形状结构的设置却基本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第一、第二弹柱孔28、38、第三弹柱沉孔36、第四、第五弹柱孔48、46的配置及数量可根据具体的防盗锁结构进行改变。
如图21和图22所示,该第一止推件50为圈状,是套设于该第一锁体20的上端,以限制该第二锁体30在该第一锁体20的轴线方向上移动。该第一止推件50上设有断开口52(一般与横向导槽26对应),便于钥匙通过。当然该第一止推件50也可为其他所属技术领域人员所知悉的结构、构造。
如图23和图24所示,该第二止推件60的功能与该第一止推件50相同,其两者形状结构也可相同。当然该第二止推件60也可为其他所属技术领域人员所知悉的结构、构造。如图23和图24所示,该第二止推件60为扇形片状。第二止推件60是用于限制该第一锁体20和第二锁体30整体相对于该外套40向上移动(以下详细说明)。当该第二止推件60挡住该外套40的锁舌孔49时,该第二止推件60还需开设与该锁舌孔49对应的开孔或开槽,其厚度以驱动件70能自由转动为准,高度须留出外套40尾端的端盖80厚度,以便于装配端盖80。如果外套40是双锁舌孔49,该第二止推件60则须有对应的两个开孔或开槽。该片状第二止推件60多用于房门锁和柜门锁,因为门锁的外套80的尾端和第二锁体30的尾端可以是同一平面,该片状第二止推件60可固定在外套40的第六端面43.上。
该第一、第二止推件50、60也可为环状或柱状。该环状止推件须在第一锁体20或外套40上设有相配的卡环槽。
该驱动件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可具有不同的形状。如图25和图26所示,该驱动件70为凸块状,其横截面为弯月形,固定在第二锁体30的第四端面33上(如图62)。凸块状的驱动件70用于在转动中对与之相配合的锁舌进行顶推(如图70),使锁舌伸缩移动的,进而达到开锁的目的。
如图27至图29所示,驱动件70’的底面可设置凸块72’,该凸块72’的横截面也呈弯月形。该种具有凸块72’的驱动件70’多用于门、柜锁,通过该凸块72’的设置,该驱动件70’在转动时不碰到第二止推件60(如图37)。
图30和图31所示另一种驱动件70”,其主要用于需要拉锁舌的情况。驱动件70”整体呈片状,其主要用于在转动中拉动锁舌(或锁舌的连接件),使锁舌伸缩移动。驱动件70”包括固定部73”和与锁舌配合的驱动部74”,该固定部73”呈扇形,该驱动部74”自该固定部73”的一端缘向上垂直延伸出。该固定部73”一般固定在第二锁体30的第四端面33上,该驱动部74”与外部锁舌(或锁舌的连接件)驱动配合。
如图32和图33,该端盖80是用来将第一锁体20和第二锁体30密封在外套40内。该端盖80多为园形钢片,外径大小与外套内40径相配,厚度在压住第二止推件60后可使钥匙90能自由工作为宜。挂锁的端盖80与外套的端面大小形状相同(如图66所示),厚度以抗损坏为宜。当然,在不需要密封的情况下,可不用端盖80。
一并参阅图38和图43,来说明该机械防盗锁的组装以及其第一、第二锁固机构。组装时,将第一锁体20从外套40下面的贯穿孔422插入该外套40内,直到该第一锁体20的第一端面21与该外套40的第五端面41平齐。然后将该第二锁体30插入该外套40的第二圆柱孔内421,并将其第一圆柱孔34套在该第一锁体20上。该第一锁体20的外径与第一圆柱孔34的内径对应相同,该第二锁体30的外径与第二圆柱孔421的内径对应相同,该凸缘24的外径与该贯穿孔422的内径对应相同。因此,该第二锁体30与该第一锁体20在该外套40内可绕同一轴线转动。
通过在该第一锁体20上卡置圆圈状的第一止推件50,来限制该第二锁体30于该第一锁体20的轴线方向移动。该外套40的第六端面43上设有片状的第二止推件60(如图62所示,当在有端盖80的防盗锁,一般通过端盖80将圆圈状的第二止推件60压在该第二锁体30的第四端面33上),来限制该第一、第二锁体20、30整体于外套40内向上移动。
扇形凸块状的驱动件70’设于该第二锁体30的第四端面33上,当该第二锁体30转动时,该驱动件70’可推动锁舌,从而实现开锁功能(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43所示,该机械防盗锁包括第一锁固机构和第二锁固机构。第一锁固机构包括第二锁体30的第三弹柱沉孔36、外套40上的第五弹柱孔46、收容于该第三弹柱沉孔36、第五弹柱孔46中的圆柱形第四弹柱501、第五弹柱601以及弹性压住该第四、第五弹柱501、601的第一弹性件701,该第一弹性件701在本实施中也为弹簧。
该第一锁固机构的具体组装是这样的:当第一、第二锁体20、30装设于该外套40上时,转动该第二锁体30,使得该第三弹柱沉孔36与第五弹柱孔46相通,将该第四、第五弹柱501、601依次装入该第三弹柱沉孔36和第五弹柱孔46中。通过第一弹性件701弹性压在该第五弹柱601后端,从而将第四、第五弹柱501、601弹性固定在第三弹柱沉孔36和第五弹柱孔46中。由于该第三弹柱沉孔36的设置,该第四弹柱501可部分进入该第二开锁空间32中。
当处于锁住状态时,该第四弹柱501部分伸入该第二开锁空间32中而另一部分留在第三弹柱沉孔36中,该第五弹柱601一部分伸入第三弹柱沉孔36而另一部分留在第五弹柱孔46中。此时,第二锁体30与外套40相互锁住。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四、第五弹柱501、601正好收容于对应的第三弹柱沉孔36以及第五弹柱孔46中。此时第二锁体30可于该外套40内转动。
如图38所示,该第二锁固机构包括第一锁体20的第一弹柱孔28、第二锁体30的第二弹柱孔38、外套40的第四弹柱孔48、收容于该第一、第二以及第四弹柱孔28、38、48中的圆柱形第一弹柱101、第二弹柱201、第三弹柱301以及弹性压住该第一、第二弹柱、第三弹柱101、201、301的第二弹性件401,该第二弹性件401在本实施中为弹簧。该第一弹柱101包括弹柱体102和自该弹柱体102端面中心向外延伸出半径较小的头部103,该头部103的外表面为半球面形。该头部103的外径与该止挡部281的内径相对应。
该第二锁固机构的具体组装是这样的:当第一、第二锁体20、30装设于该外套40上时,转动该第一、第二锁体20、30,使得该第一、第二以及第四弹柱孔28、38、48相通,第一、第二弹柱、第三弹柱101、201、301依次装入该第一、第二以及第四弹柱孔28、38、48中。通过第二弹性件401挤压该第三弹柱301的后端,并借弹柱体102和头部103之间的肩面抵在该止挡部281,从而将第一、第二弹柱、第三弹柱101、201、301弹性固定于该第一、第二以及第四弹柱孔28、38、48中。
当处于锁住状态时,该第一弹柱101的头部103部分伸入该第一开锁空间22而另一部分留在第一弹柱孔28中,该第二弹柱201一部分伸入第一弹柱孔28而另一部分留在第二弹柱孔38中,该第三弹柱301一部分伸入第二弹柱孔38而另一部分留在第四弹柱孔48中。此时,第一、第二锁体20、30、外套40相互锁住。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第二弹柱、第三弹柱101、201、301正好收容于对应的第一、第二以及第四弹柱孔28、38、48中,此时第一、第二锁体20、30可于该外套40内转动。
如图34至图36所示,用于开启该机械防盗锁的钥匙90大致呈J形,其包括一柄部91。该柄部91包括圆弧形侧面和与该圆弧形侧面相连的平坦侧面。于该平坦侧面一体向外延伸出片状的具有第二工作面921的第一开锁臂92,于该第一开锁臂92末端向后延伸出呈片状的第二开锁臂93。该第一开锁臂92与该第二开锁臂93间隔一定距离且平行设置,该第一开锁臂92与该第二开锁臂93整体的宽度和厚度与第一开锁空间22对应,该第二开锁臂93整体的宽度和厚度与第二开锁空间32对应。该第一开锁臂92与该第二开锁臂93的共同末端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以便于该钥匙90插入防盗锁(以下详细说明)。该第二开锁臂93远离第一开锁臂92的一侧开设有长条凹陷931,该凹陷931沿该侧边开设,以使得该第二开锁臂93的横截面为L形,以与第二开锁空间32的横截面对应。该第二锁臂93远离第一开锁臂92的端面为第一工作面932。
以下详细说明该钥匙90与该防盗锁的工作原理。如图37所示,该防盗锁处于锁住状态。如图38至图44所示,开锁时,将第一开锁臂92和第二开锁臂93对应插入第一开锁空间22,并让该第一开锁臂92的第二工作面921对应该第二锁固机构的第一弹柱101伸入该第一开锁空间22的部分头部103。由于该第一开锁臂92与该第二开锁臂93的共同末端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从而方便第一开锁臂92和第二开锁臂93插入第一开锁空间22中。通过插入的该第一开锁臂92的第二工作面921挤压该第一弹柱101伸入该第一开锁空间22的部分头部103,当该第一开锁臂92插入到位时,该第二工作表面921将第一弹柱101正好挤压到对应的第一弹柱孔28中,同时该第二弹柱、第三弹柱201、301也被带到正好收容于对应的第二以及第四弹柱孔38、48中,此时第一锁体20可相对第二锁体30绕其共同轴线转动。而且,此时该第二开锁臂93伸到该第一开锁空间22的上端,其下末端平齐或稍微高于该横向导槽26的底面,即第二端面21。因此该防盗锁钥匙90的插入方向上,该第二开锁臂93的末端位于该第一开锁臂92的起始端之前,其间的差距大于或等于第一端面21至第二端面23间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该横向导槽26仅仅用于导向作用,在无该横向导槽26时,该防盗锁钥匙90的第二开锁臂93仍然可完成上述功能。然后向右移动该钥匙90,直到该第二开锁臂93的末端在该横向导槽26的导引下对准该第二开锁空间32。往下拉该钥匙90,使得该第二开锁臂93插入到该第二开锁空间32中。此外,当第一开锁臂92插入到位,而该横向导槽26未对准该第二开锁空间32时,可通过钥匙90转动该第一锁体20,直到使得该横向导槽26对准该第二开锁空间32。进一步向下插入该第二开锁臂93,让其第一工作面932挤压该第四弹柱501进入该第二开锁空间32的部分。当第二开锁臂93向下插到位时,该第四、第五弹柱501、601正好收容于对应的第三弹柱沉孔36以及第五弹柱孔46中,此时第二锁体30可于该外套40内转动。借此转动第二锁体30,带动驱动件70’,从而可推或拉锁舌,进而实现开锁功能。
当然,该防盗锁可仅仅通过该第一锁固机构,而无须设置第二锁固机构,也可达到较好的防盗效果。
为了进一步加强该防盗锁的防盗功能,该第二工作面921上可对应该第一弹柱101的头部103设置凹陷;该第一工作面932上可对应该第四弹柱501设置成齿面,该第一工作面932可通过在该第二开锁臂93上设置凸条或凹槽的方式获得。
图45至图50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防盗锁的锁主体10’,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元件使用相同的标号。锁主体10’与锁主体10的不同之处在于:锁主体10’相当于是将第一实施例防盗锁的第一锁体20和第二锁体30设置成一体。具体地讲,锁主体10’的纵截面成丁字形,其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平行的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3’,贯穿该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3’分别设有第一开锁空间22’和第二开锁空间32’。该第一开锁空间22’和第二开锁空间32’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开锁空间22和第二开锁空间32形状、构造相同,但为固定位置关系。因此为了便于该第二开锁臂93穿过该第一开锁空间22’而移动到对准该第二开锁空间32’,该第二开锁空间32’应设置在该第一开锁空间22’的正侧边,亦即该第一开锁空间22’和第二开锁空间32’的横截面直线对准设置,当然根据不同第二开锁臂93结构,该第一开锁空间22’和第二开锁空间32’的横截面也可无须直线对准设置。
该锁主体10’上分别设有第一弹柱孔28’和第三沉孔36’,该第一弹柱孔28’和第三沉孔36’分别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柱孔28和第三沉孔36的形状、构造相同。
该锁主体10’的第二端面23‘上靠近其外圆周面向下挖去圆环,从而形成一突出圆柱凸台29’,以便设于外套40的惯穿孔422中。该锁主体10’可直接装设于外套40的第二圆柱孔421中,该出圆柱凸台29’对应收容该惯穿孔422中。因此该锁主体10’可转动地设于该外套40上。
第二实施例防盗锁的第二锁固机构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弹柱孔28、38合为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柱孔28’,因此对应的第二实施例第一弹柱也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弹柱合成一体的第一弹柱(未图示)。
由于该一体的锁主体10’构造,第二实施例防盗锁也可省去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止推件50。除此之外,其他元件的形状、构造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而且两实施例防盗锁的工作原理也相同,在此不必赘述。如前所述,该第二实施例防盗锁也可仅仅通过该第一锁固机构,而无须设置第二锁固机构,也可达到较好的防盗。
图51至图54所示为第三实施例防盗锁的锁主体10”,其中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相同元件使用相同的标号。锁主体10”是在第二实施例防盗锁的锁主体10’结构上的改变,从而可用于挂锁。具体地讲,该第三实施例防盗锁的锁主体10”包括圆柱形的第一锁体20”以及自该第一锁体20”外圆周面向外一体延伸出横截面为扇形的第二锁体30”。该第一锁体20”的上下两端设有平行的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3”,贯穿该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3”设有第一开锁空间22”。该第二锁体30”的上下两端设有平行的第三端面31”和第四端面33”,贯穿该第三端面31”和第四端面33”设有第二开锁空间32”。该第一开锁空间22”和第二开锁空间32”与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开锁空间22’和第二开锁空间32’形状、构造相同,在此不必赘述。
该锁主体10”上分别设有第一弹柱孔28”和第三沉孔36”,该第一弹柱孔28”和第三沉孔36”分别与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弹柱孔28’和第三沉孔36’的形状、构造相同,只是长度变短。
其中该第四端面33”在垂直方向上高于第二端面23”,从而形成一个圆柱头部29”,以收容于外套40的惯穿孔422中。
此外,在第三实施例中,该驱动件70”’与该锁主体10”一体设置。该驱动件70”’为凸块状,并沿该第一锁体20”与该第二锁体30”相对一侧的表面向上延伸并高出该锁主体10”,其横截面弯角形。
除此之外,其他元件的形状、构造与第二实施例基本相同,而且两实施例防盗锁的工作原理也相同,在此不必赘述。如前所述,该第三实施例防盗锁也可仅仅通过该第一锁固机构,而无须设置第二锁固机构,也可达到较好的防盗。
以下以具体应用的锁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其中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实施例相同元件使用相同的标号。
图55至图57所示为圆形门锁锁头采用第一实施例防盗锁的锁主体10结构,如第一实施所述,当第一、第二锁体20、30装在该外套40内后,通过卡在该第一锁体20上端的第一止推50件来限制第二锁体30向上移动和该第一锁体20向下移动。通过设于该外套40的第六端面43上的片状第二止推件60防止第一、第二锁体20、30整体相对外套40向上移动。该驱动件70’的凸块72’设置在该第二锁体30的第四端面33上,从而可防止该驱动件70’与该第二止推件60干涉。
当该门锁锁头组装后,通过对应钥匙90来打开或锁住该第二锁体30,从而进一步控制设于该第二锁体30上的凸块状的驱动件70’,实现锁功能。此类门锁锁头无须端盖80。
图58至图63所示为圆形锁头,其与圆形门锁锁头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仅是在元件结构上有所不同,不同在于:该第二锁体30是通过端盖80将圆环第二止推件60压在其第四端面33上,来防止第一、第二锁体20、30整体相对外套40向上移动;该驱动件70没有设置凸块,而直接是其底面固定在第四端面33上,该外套40和该圆环第二止推件60对应该驱动件70的工作部分设有锁舌孔49和通孔62,以便于该驱动件70与锁舌配合。当该圆形锁头组装后,通过对应钥匙90来打或锁住该圆形锁头,控制第二锁体30转动,从而进一步控制设于该第二锁体30上的凸块状的驱动件70来推锁舌,以实现锁功能。
图64和图65所示为汽车用锁,其工作原理与该圆形锁头基本相同。该汽车用锁的外套40’呈方形,还包括于该外套40’设有锁舌孔49’一侧面向外向上倾斜延伸出配合体47。该配合体47设有截面为圆形的通道471,该通道471一侧设有截面为方形的套筒状收容体472,该收容体472的方形内腔收容两大致呈J形的第一锁臂473和第二锁臂474的相对末端,其中第一锁臂473与该收容体472固定设置,该第二锁臂474的末端是可移动地收容其中。该第二锁臂474靠近其末端设有截面为锯齿状的配合部475,每个锯齿包括倾斜面和垂直面。
该锁舌476可移动地固定在外套40’的锁舌孔49’中,并被第三弹性件477朝驱动件70压住,一端与该驱动件70配合。该锁舌476的另一端对应该第二锁臂474上锯齿的倾斜面和垂直面也设置有倾斜面和垂直面。如第一实施例所述,当处于锁住状态时,该驱动件70将推着该锁舌476,以使得该锁舌476的倾斜面和垂直面与该第二锁臂474的倾斜面和垂直面扣合,从而锁住第二锁臂474,此时该第三弹性件477被压缩到最大程度。当汽车用锁被打开,该驱动件70不再顶住该锁舌476。因此该第三弹性件477将驱动该锁舌476远离该第二锁臂474移动,直到该锁舌476的倾斜面和垂直面与该第二锁臂474的倾斜面和垂直面分开,从而打开该第二锁臂474。
图66至图67所示为挂锁,该挂锁采用第三实施例的防盗锁的锁主体10”结构。该锁主体10”的外套40”呈长方体形,该外套40”两侧设有第一、第二收容槽451、452,来收容U形的锁臂453的第一、第二端。其中该U形锁臂453的第一端可移动地限制在该第一收容槽451中,并于该第一收容槽451的底部和该U形锁臂453的第一端之间设有压缩第二弹簧454。该U形锁臂453的第二端可收容该第二收容槽452中,并可伸出该第二收容槽452外。该挂锁的外套40”的锁舌孔49”与该第二收容槽452贯通,锁舌455设于该锁舌孔49”中,通过第四弹性件456将该锁舌455朝驱动件70”’的方向压该锁舌455。如第三实施例所述,当处于锁住状态时,该驱动件70”’将推着该锁舌455,以使得该锁舌455部分进入该U形锁臂453的第二端的开口457中,从而锁住该U形锁臂453,此时该第四弹性件456被压缩到最大程度。当挂锁被打开,该驱动件70”’不再顶住该锁舌455,因此该第四弹性件456将驱动该锁舌455远离该U形锁臂453的第二端移动,直到该锁舌455退出该U形锁臂453的第二端的开口457,从而打开该U形锁臂453。
图68至图70所示为单车锁,该单车锁采用第一实施例的防盗锁的锁主体10结构,但具有两个驱动件70。单车锁的外套40”’两侧设有第一、第二收容槽451’、452’,来收容U形的锁臂453’的第一、第二端。其中该U形锁臂453’的第一、第二端可锁在该第一、第二收容槽451’、452’中,并可抽出该第一、第二收容槽451’、452’外。该挂锁的外套40”’两侧设有锁舌孔49”’,该两锁舌孔49”’分别与该第一、第二收容槽451’、452’贯通。每个锁舌孔49”’中设有锁舌455’,通过第五弹性件456’将该锁舌455’朝驱动件70的方向压该锁舌455’。如第一实施例所述,当处于锁住状态时,该驱动件70将推着该两锁舌455’,以使得该锁舌455’部分进入对应的锁臂453’的第一、第二端的开口457’中,从而锁住该U形锁臂453’,此时该第五弹性件456’被压缩到最大程度。当挂锁被打开,该驱动件70不再顶住该锁舌455’,因此该第五弹性件456’将驱动该锁舌455’分别远离该U形锁臂453’的第一、第二端移动,直到该锁舌455’退出对应的第一、第二端的开口457’,从而打开该U形锁臂453’。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发明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元件及其构造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或构造来替换。
Claims (7)
1.一种机械防盗锁,包括外套和可转动地设于该外套上的锁主体,其特征在于,该锁主体具有钥匙插入端和钥匙插出端,该锁主体设有贯穿该钥匙插入端和该钥匙插出端的第一开锁空间,该钥匙插出端开设有第二开锁空间,该机械防盗锁还包括与穿过该第一开锁空间以插入该第二开锁空间中的钥匙的第一工作面相配合以控制该锁主体转动的第一锁固机构,该防盗锁包括与插入所述第一开锁空间中钥匙的第二工作面相配合以控制所述锁主体转动的第二锁固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设有收容孔,所述锁主体包括设于该收容孔中的第一锁体和可转动地套设于该第一锁体上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中的第二锁体,该第一锁体在所述钥匙插入端和钥匙插出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该第二锁体在所述钥匙插入端和钥匙插出端分别设有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一开锁空间贯穿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设置,所述第二开锁空间开设在该第四端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孔为圆柱形,所述第一锁体为轴状,所述第二锁体为圆柱套筒状,所述收容孔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锁体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锁体的外径与所述第二锁体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开锁空间为长方体状并沿该轴状的第一锁体的轴线设置,所述第二开锁空间为横截面为L形的通孔或槽并与该第一锁体的轴线平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固机构包括第三弹柱沉孔、第五弹柱孔、对应收容于该第三弹柱沉孔、第五弹柱孔中的第四弹柱、第五弹柱以及弹性压住该第五弹柱以将该第四弹柱、第五弹柱弹性限制于该第三弹柱沉孔、第五弹柱孔中的第一弹性件,其中该第三弹柱沉孔垂直该第一锁体的轴线而设于该第二锁体的外圆周面上并与该第二开锁空间贯通设置,该第五弹柱孔对应该第三弹柱沉孔设于该外套上;所述第二锁固机构包括第一弹柱孔、第二弹柱孔、第四弹柱孔、对应收容于该第一弹柱孔、第二弹柱孔以及第四弹柱孔中的第一弹柱、第二弹柱、第三弹柱以及弹性压住该第三弹柱以将第一弹柱、第二弹柱、第三弹柱限制在该第一弹柱孔、第二弹柱孔、第四弹柱孔中第二弹性件,其中该第一弹柱孔垂直该第一锁体的轴线而设于该第一锁体上并与该第一开锁空间贯通设置,该第二弹柱孔对应该第一弹柱孔设于该第二锁体上,该第四弹柱孔对应该第二弹柱孔设于该外套上,且该第一弹柱可部分伸入该第一开锁空间且可移动地限制于该第一弹柱孔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设有圆柱形收容孔,所述锁主体呈轴状并可绕一轴线转动地与该收容孔配合,所述锁主体在所述钥匙插入端和钥匙插出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开锁空间贯穿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设置,且所述第一开锁空间为长方体状并沿该轴线设置,所述第二开锁空间开设在该第二端面上,且所述第二开锁空间为横截面为L形的通孔或槽并与该轴线平行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设有收容孔,所述锁主体可绕一轴线转动地设于该收容孔中,所述锁主体包括圆柱状第一锁体以及自该第一锁体外圆周面向外一体延伸出凸块状第二锁体,该第一锁体在所述钥匙插入端和钥匙插出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该第二锁体在所述钥匙插入端和钥匙插出端分别设有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一开锁空间贯穿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设置,且所述第一开锁空间为长方体状并沿该轴线设置,所述第二开锁空间开设在该第四端面上,且所述第二开锁空间为横截面为L形的通孔或槽并与该轴线平行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机械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固机构包括第三弹柱沉孔、第五弹柱孔、对应收容于该第三弹柱沉孔、第五弹柱孔中的第四弹柱、第五弹柱以及弹性压住该第五弹柱以将该第四弹柱、第五弹柱弹性限制于该第三弹柱沉孔、第五弹柱孔中的第一弹性件,其中该第三弹柱沉孔垂直该轴线而设于该锁主体的外圆周面上并与该第二开锁空间贯通设置,该第五弹柱孔对应该第三弹柱沉孔设于该外套上;所述第二锁固机构包括第一弹柱孔和第四弹柱孔,对应收容于该第一弹柱孔和第四弹柱孔中的第一弹柱、第三弹柱以及弹性压住该第三弹柱以将第一弹柱、第三弹柱限制在该第一弹柱孔、第四弹柱孔中第二弹性件,其中该第一弹柱孔垂直该轴线而设于该锁主体上并与该第一开锁空间贯通设置,该第四弹柱孔对应该第一柱孔设于该外套上,且该第一弹柱可部分伸入该第一开锁空间且可移动地限制于该第一弹柱孔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33414XA CN100564781C (zh) | 2006-01-26 | 2006-01-26 | 机械防盗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33414XA CN100564781C (zh) | 2006-01-26 | 2006-01-26 | 机械防盗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37558A CN1837558A (zh) | 2006-09-27 |
CN100564781C true CN100564781C (zh) | 2009-12-02 |
Family
ID=37015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3341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4781C (zh) | 2006-01-26 | 2006-01-26 | 机械防盗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64781C (zh) |
-
2006
- 2006-01-26 CN CNB200610033414XA patent/CN10056478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37558A (zh) | 2006-09-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05342B1 (en) | Bicycle lock structure with dual latch | |
CN110195531A (zh) | 全封闭式6052锁体 | |
CN104453388A (zh) | 一种空转防撬叶片锁芯 | |
CN100564781C (zh) | 机械防盗锁 | |
CN1117911C (zh) | 一种防盗弹子锁锁头及钥匙 | |
CN201059099Y (zh) | 空转防盗锁头 | |
CN202731450U (zh) | 环槽式空转锁头 | |
EP2982817A1 (en) | Lock core | |
CN201343901Y (zh) | 防盗锁芯及钥匙 | |
CN201125576Y (zh) | 一种防止用拨动拨轮的方法开启的锁头 | |
CN101377103A (zh) | 防拨锁的反锁结构 | |
CN2856302Y (zh) | 机械防盗锁及其钥匙 | |
CN202645165U (zh) | 一种无弹子弹簧的空转锁头和由该锁头构成的锁具 | |
CN203441218U (zh) | 一种轴锁结构 | |
CN202380854U (zh) | 公共自行车用防盗锁 | |
CN203961473U (zh) | 隐形连接互锁防盗锁 | |
CN201521149U (zh) | 一种轴锁式防盗锁 | |
CN215369258U (zh) | 一种车锁结构 | |
CN206495569U (zh) | 一种摩托车或电动车的锁具 | |
CN205243183U (zh) | 防暴力开启锁具 | |
CN212507777U (zh) | 分体式钥匙以及能封闭锁眼的防盗锁具 | |
CN105003125B (zh) | 一种双旋转锁和开启钥匙的组合 | |
CN2516666Y (zh) | 摩托车防盗锁 | |
CN201614786U (zh) | 弹子锁及钥匙 | |
CN202686274U (zh) | 可伸缩的棒球型方向盘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8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