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0949C - 模拟业务实现方法、系统及互通控制单元 - Google Patents
模拟业务实现方法、系统及互通控制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50949C CN100550949C CN200610172793.0A CN200610172793A CN100550949C CN 100550949 C CN100550949 C CN 100550949C CN 200610172793 A CN200610172793 A CN 200610172793A CN 100550949 C CN100550949 C CN 10055094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circuit
- message
- domain network
- control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43—Gateway controllers, e.g.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MGCP] controll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5—Inter-network session transfer or sha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12—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 H04M7/1205—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where the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ement comprises PSTN/ISDN equipment and switching equipment of 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e.g.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 H04M7/1225—Details of core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04M7/123—Details of core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where the packet-switched network is an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ystem-typ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22—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 H04M3/2281—Call monitoring, e.g. for law enforcement purposes; Call tracing; 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malicious cal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025—Calling or Called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34—Calling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42—Notifying the called party of information on the calling par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025—Calling or Called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85—Called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93—Notifying the calling party of information on the called or connected par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业务实现方法,包括:互通控制单元检测到来自电路域网络的呼叫信令消息中未携带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获取该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将获取到的用户标识携带在SIP消息中发送给IMS网络,IMS网络根据所述用户标识进行PSTN/ISDN模拟业务处理;所述PSTN/ISDN模拟业务为发端标识呈现OIP业务,所述获取用户标识包括:互通控制单元向电路域网络发送请求主叫用户标识消息,电路域网络收到该消息后,向互通控制单元返回主叫用户标识。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模拟业务实现系统,以及一种互通控制单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业务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综合业务数字网络(PSTN/ISDN)模拟业务实现方法、系统及互通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分组技术的不断成熟,基于电路交换的传统电信网络正在向着基于分组交换的宽带电信网发展,而使用会话发起协议(SIP)作为分组电信核心网的呼叫控制信令则是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之一,如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分(ITU-T)和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当前都采用第三代合作伙伴组织(3GPP)定义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架构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网。
在新的分组电信网络中,新的分组终端-SIP终端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终端话机。其中,ETSI下属的电信和互联网融合业务及高级网络协议(TISPAN)将在NGN中向SIP终端用户提供的具有传统业务特征的业务统称为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综合业务数字网络(PSTN/ISDN)模拟业务。TISPAN成立了多个工作项目(WI,Work Item)来研究这些模拟业务,如:发端标识呈现(OIP)、终端标识呈现(TIP)、恶意呼叫识别(MCID)业务等。
在TISPAN的规范标准中,OIP、TIP、MCID业务的业务逻辑在应用服务器(AS)上实现。MCID业务和OIP业务需要识别出一个会话的主叫用户标识,TIP业务需要识别出一个会话的被叫用户标识。当用户位于IMS网络内部时,用户标识携带在SIP消息的P-Asserted-Identity头域中,P-CSCF会在SIP消息中插入用于携带用户标识的P-Asserted-Identity头域。
当用户位于电路域网络时,用户标识在信令系统7(SS7)消息的CallingParty Number和Connected Number参数中传递。为了在IMS网络中获得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媒体网关控制单元(MGCF)需要将Calling Party Number和Connected Number参数映射到SIP消息的P-Asserted-Identity头域。但是,电路域网络不要求必须提供用户标识,因此,当SS7消息不包含Calling PartyNumber和Connected Number参数时,MGCF无法获得电路域网络用户的用户标识,从而导致后续业务无法实现。为了确保IMS网络能够获得电路域网络用户的用户标识,在TISPAN#11ter会议上,DT在文稿11tTD273中提出了在MCID业务中获得主叫用户标识的方法,图1给出了现有的实现MCID业务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01:IMS网络的AS在处理MCID业务时检测到来自电路域网络的信令消息中未携带主叫用户标识,则通过扩展的SIP消息向MGCF请求主叫用户标识。
步骤102:MGCF收到该请求主叫用户标识消息后,向电路域网络发送识别请求(IDR)消息。
步骤103:电路域网络收到该IDR消息后,将主叫用户标识通过识别应答(IRS)消息返回给MGCF。
步骤104:MGCF收到IRS消息,将该消息中携带的主叫用户标识发送给AS,AS根据该主叫用户标识进行MCID业务处理。
该方法有以下缺点:首先,要求对现有SIP协议进行扩展,增加了实现难度;其次,AS需要同MGCF进行信令交互,增加了网络接口和AS业务处理的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业务实现方法、系统及互通控制单元,以降低实现PSTN/ISDN模拟业务的复杂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模拟业务实现方法,包括:
互通控制单元检测到来自电路域网络的呼叫信令消息中未携带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获取该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并将获取到的用户标识发送给IMS网络,IMS网络根据所述用户标识进行PSTN/ISDN模拟业务处理;
所述PSTN/ISDN模拟业务为发端标识呈现OIP业务,
所述获取用户标识包括:互通控制单元向电路域网络发送请求主叫用户标识消息,电路域网络收到该消息后,向互通控制单元返回主叫用户标识。
一种模拟业务实现系统,包括:电路域网络、互通控制单元和IMS网络,其中:
电路域网络,用于向互通控制单元发送呼叫信令消息,以及用于收到互通控制单元发来的请求用户标识消息后,将用户标识发送给互通控制单元;
互通控制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电路域网络发来的呼叫信令消息未携带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后,将获取到的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发送给IMS网络;
IMS网络,用于根据互通控制单元发来的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进行PSTN/ISDN模拟业务处理。
一种互通控制单元,包括:用户标识检测模块和用户标识获取模块,其中:
用户标识检测模块,用于接收电路域网络发来的呼叫信令消息,在检测到该消息中未携带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时,向用户标识获取模块发送获取指示;
用户标识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标识检测模块发来的获取指示,向电路域网络发送请求用户标识消息,将电路域网络发来的用户标识携带在SIP消息中发送给IMS网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互通控制单元在检测到电路域网络发来呼叫信令消息中未携带本次呼叫的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时,主动获取本次呼叫中的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然后将该用户标识发送给IMS网络,无需对现有SIP协议进行扩展,也无需IMS网络与互通控制单元进行获取用户标识的信令交互,降低了实现PSTN/ISDN模拟业务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实现MCID业务的消息流程时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PSTN/ISDN模拟业务的系统组成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互通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PSTN/ISDN模拟业务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MCID业务的消息流程时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OIP业务的消息流程时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TIP业务的消息流程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PSTN/ISDN模拟业务的系统组成图,如图2所示,其主要包括:电路域网络21、互通控制单元22、会话控制单元23和业务控制单元24,其中,会话控制单元23和业务控制单元24位于IMS网络域,各单元的功能如下:
电路域网络21:用于向互通控制单元22发送ISDN用户部分(ISUP)或承载无关呼叫控制(BICC)协议中的呼叫信令消息,收到互通控制单元22发来的请求用户标识消息,向互通控制单元22返回用户标识。
互通控制单元22:用于在收到电路域网络21发来的呼叫信令消息后,若检测到该消息未携带本次呼叫的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则向电路域网络21发送请求用户标识消息,并将电路域网络21返回的用户标识携带在SIP消息中发送给会话控制单元23。
互通控制单元22可以是MGCF、互通边界控制单元(IBCF)等。
或者,互通控制单元22用于,保存默认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若检测到电路域网络21发来的呼叫信令消息中未携带本次呼叫的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则将自身保存的默认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携带在SIP消息中发送给会话控制单元23。
或者,互通控制单元22用于,保存默认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在向电路域网络21发送请求用户标识消息后,若未收到电路域网络21返回的用户标识,则将自身保存的默认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携带在SIP消息中发送给会话控制单元23。
会话控制单元23:用于接收互通控制单元22发来的携带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的SIP消息,并将该消息转发给业务控制单元24。
会话控制单元23可以是IMS网络中的CSCF等。
业务控制单元24:用于根据会话控制单元23发来的携带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的SIP消息,进行PSTN/ISDN模拟业务处理。
业务控制单元24可以是IMS网络中的AS等。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会话控制单元2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主要包括:默认用户标识存储模块221、用户标识检测模块222和用户标识获取模块223,其中:
默认用户标识存储模块221:用于保存默认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
用户标识检测模块222:用于接收电路域网络21发来的呼叫信令消息,若检测到该消息未携带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则向用户标识获取模块223发送获取指示。
用户标识获取模块223:用于根据用户标识检测模块222发来的获取指示,向电路域网络21发送请求用户标识消息,将电路域网络21返回的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携带在SIP消息中发送给IMS网络。
或者,用户标识获取模块223用于,根据用户标识检测模块222发来的获取指示,向电路域网络21发送请求用户标识消息,若未收到电路域网络21返回的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则从默认用户标识存储模块221读取默认用户标识,将该默认用户标识携带在SIP消息中发送给IMS网络。
或者,用户标识获取模块223用于,根据用户标识检测模块222发来的获取指示,从默认用户标识存储模块221读取默认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将该默认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携带在SIP消息中发送给IMS网络。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PSTN/ISDN模拟业务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01:电路域网络向互通控制单元发送呼叫信令消息。
步骤402:互通控制单元收到该呼叫信令消息,检测到该消息未携带本次呼叫中的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则获取该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并将该用户标识携带在SIP消息中发送给IMS网络。
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可以是主叫用户标识,也可以是被叫用户标识。
互通控制单元可通过如下两种方式获取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
方式一、互通控制单元预先配置一个默认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当检测到电路域网络发来的呼叫信令消息未携带本次呼叫中的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时,将该默认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携带在SIP消息中发送给IMS网络。
默认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可以任意设置,也可以根据每次呼叫的相关信息确定,如:根据本次呼叫中的电路域网络用户所在的网络、本次呼叫占用电路的信息、本次呼叫电路所在的中继群信息或本次呼叫中的电路域网络用户所在局点的信令点编码信息等设置。
互通控制单元可通过以下途径将默认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携带在SIP消息中:
途径一、在SIP消息中的用于携带用户标识属性信息的头域中新增加一个参数,该参数用于表示该消息中携带的用户标识为默认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如:在私有(Privacy)头域中增加一个枚举值“default”。
途径二、在SIP消息中的用于携带用户标识的头域中增加一个参数,该参数用于表示该消息中携带的用户标识为默认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如:在用户标识(P_Asserted_Identity)头域中增加关键字“default”。
途径三、在SIP消息中新增一个专门用于表示该消息中携带的用户标识为默认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的头域。
方式二、互通控制单元在检测到电路域网络发来的呼叫信令消息未携带本次呼叫中的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时,向电路域网络发送请求用户标识消息,电路域网络收到该消息后,将本次呼叫的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返回给互通控制单元。
若互通控制单元未收到电路域网络发来的用户标识,则可采用方式一获取默认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
步骤403:IMS网络收到该消息,根据该消息携带的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进行PSTN/ISDN模拟业务处理。
以下分别以MCID业务、OIP业务、TIP业务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MCID业务的消息流程时序图,如图5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501:电路域网络中的用户发起呼叫请求,呼叫IMS网络中的用户,电路域网络通过ISUP协议中的初始地址(IAM)消息发送呼叫请求到和IMS网络互通的MGCF,该IAM消息中未携带主叫用户的标识。
步骤502:MGCF收到IAM消息,检测到该消息未携带主叫用户标识。
步骤503:MGCF向电路域网络发送IDR消息,以请求提供主叫用户标识。
步骤504:电路域网络收到IDR消息,向MGCF返回IRS消息。
步骤505:MGCF收到该IRS消息后,判断该消息是否携带主叫用户标识,若是,执行步骤506;否则,执行步骤507。
由于某些原因,电路域网络可能无法获得主叫用户标识,从而向MGCF返回不携带主叫用户标识的IRS消息。例如:若呼叫请求为电路域网络中的A局经B局发送到MGCF的,A局从主叫终端发起的呼叫请求中得知了主叫用户标识,但却由于A局与B局之间的协议消息不支持携带主叫用户标识,而使得A局无法将主叫用户标识发送给B局,则B局收到IDR消息后,由于无法从A局获取到主叫用户标识,而只能向MGCF返回不携带主叫用户标识的IRS消息。
步骤506:MGCF将IRS消息中的主叫用户标识携带在呼叫请求(INVITE)消息中通过S-CSCF发送给IMS网络中的AS,转至步骤508。
步骤507:MGCF将自身保存的默认主叫用户标识携带在呼叫请求(INVITE)消息中通过S-CSCF发送给IMS网络的AS。
MGCF可以为所有的呼叫设置相同的默认主叫用户标识,也可以根据每次呼叫的相关信息确定,如:根据主叫用户所在的网络、本次呼叫占用电路的信息、本次呼叫电路所在的中继电路信息或MGCF的信令点编码信息等设置默认标识,例如:本实施例中,MGCF可以使用缺省的电话统一资源标识符(TEL URI):tel:+0000-23作为本次呼叫的主叫用户标识,其中,0000代表该主叫用户标识为MGCF提供的缺省标识,23为本次呼叫采用的中继电路号码;或者,MGCF使用一个默认的SIP URI:DefaultIdCircuit23@MGCF.com作为本次呼叫的主叫用户标识,其中,Circuit23表示本次呼叫占用的电路号为23。
步骤508:IMS网络中的AS收到该呼叫请求消息,根据该消息中的主叫用户标识进行MCID业务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在步骤502中MGCF检测到IAM消息未携带主叫用户标识时,也可直接将默认的主叫用户标识携带在呼叫请求消息中发送给S-CSCF,而不进行向电路域网络发送IDR消息以获取主叫用户标识的步骤。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OIP业务的消息流程时序图,如图6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601:电路域网络中的用户发起呼叫请求,呼叫IMS网络中的用户,电路域网络通过ISUP协议中的IAM消息发送呼叫请求到和IMS网络互通的MGCF,该IAM消息中未携带主叫用户标识。
步骤602:MGCF收到IAM消息,检测到该消息未携带主叫用户标识。
步骤603:MGCF向电路域网络发送信息请求(INR)消息,以请求提供主叫用户标识。
步骤604:电路域网络收到INR消息,向MGCF返回信息(INF)消息。
步骤605:MGCF收到该INF消息后,判断该消息是否携带主叫用户标识,若是,执行步骤606;否则,执行步骤607。
步骤606:MGCF将INF消息中的主叫用户标识携带在呼叫请求(INVITE)消息中通过S-CSCF发送给IMS网络中的AS,转至步骤608。
步骤607:MGCF将自身保存的默认主叫用户标识携带在呼叫请求(INVITE)消息中通过S-CSCF发送给IMS网络的AS。
步骤608:IMS网络中的AS收到该呼叫请求消息,根据该消息中的主叫用户标识进行OIP业务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在步骤602中MGCF检测到IAM消息未携带主叫用户标识时,也可直接将默认的主叫用户标识携带在呼叫请求消息中发送给S-CSCF,而不进行向电路域网络发送INR消息以获取主叫用户标识的步骤。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TIP业务的消息流程时序图,如图7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701:IMS网络中的用户发起呼叫请求,呼叫电路域网络中的用户,IMS网络发送呼叫请求(INVITE)消息到和电路域网络互通的MGCF。
步骤702:MGCF收到该呼叫请求消息,向电路域网络发送IAM消息。
该IAM消息可能携带请求提供被叫用户标识的指示。
步骤703:电路域网络收到IAM消息,向MGCF返回应答(ANM)消息。
步骤704:MGCF收到该ANM消息,检测到该消息未携带被叫用户标识。
步骤705:MGCF将自身保存的默认被叫用户标识携带在200响应(OK)消息中通过S-CSCF发送给IMS网络的AS。
步骤706:IMS网络的AS收到200响应消息,根据该消息中的被叫用户标识进行TIP业务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过程及方法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模拟业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互通控制单元检测到来自电路域网络的呼叫信令消息中未携带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获取该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并将获取到的用户标识携带在会话初始化协议SIP消息中发送给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IMS网络根据所述用户标识进行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模拟业务处理;
所述PSTN/ISDN模拟业务为发端标识呈现OIP业务,
所述获取用户标识包括:互通控制单元向电路域网络发送请求主叫用户标识消息,电路域网络收到该消息后,向互通控制单元返回主叫用户标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互通控制单元未收到电路域网络返回的主叫用户标识,则将默认用户标识作为当前主叫用户标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通过SIP请求消息发送给IMS网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主叫用户标识消息为信息请求INR消息,电路域网络收到该消息后,通过信息消息INF向互通控制单元返回主叫用户标识。
5、一种模拟业务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域网络、互通控制单元和IMS网络,其中:
电路域网络,用于向互通控制单元发送呼叫信令消息,以及用于收到互通控制单元发来的请求用户标识消息后,将用户标识发送给互通控制单元;
互通控制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电路域网络发来的呼叫信令消息未携带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后,将获取到的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携带在会话初始化协议SIP消息中发送给IMS网络;
IMS网络,用于根据互通控制单元发来的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进行PSTN/ISDN模拟业务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通控制单元包括:用户标识检测模块和用户标识获取模块,其中:
用户标识检测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电路域网络发来的呼叫信令消息未携带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时,向用户标识获取模块发送获取指示;
用户标识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标识检测模块发来的获取指示,向电路域网络发送请求用户标识消息,将电路域网络发来的用户标识携带在SIP消息中发送给IMS网络。
7、一种互通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标识检测模块和用户标识获取模块,其中:
用户标识检测模块,用于接收电路域网络发来的呼叫信令消息,在检测到该消息中未携带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时,向用户标识获取模块发送获取指示;
用户标识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标识检测模块发来的获取指示,向电路域网络发送请求用户标识消息,将电路域网络发来的用户标识携带在SIP消息中发送给IMS网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互通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默认用户标识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默认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
且所述用户标识获取模块在未收到电路域网络发来的用户标识后,将从默认用户标识存储模块获取的电路域网络用户标识携带在SIP消息中发送给IMS网络。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互通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通控制单元为媒体网关控制单元MGCF或互通边界控制单元IBCF。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172793.0A CN100550949C (zh) | 2006-12-30 | 2006-12-30 | 模拟业务实现方法、系统及互通控制单元 |
PCT/CN2007/071305 WO2008080342A1 (en) | 2006-12-30 | 2007-12-21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simulative service,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interworking, and unit for controlling interworking |
EP07846131.6A EP2068517B1 (en) | 2006-12-30 | 2007-12-21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simulative service,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interworking, and unit for controlling interworking |
US12/398,644 US9055083B2 (en) | 2006-12-30 | 2009-03-05 | Interworking method and interworking control unit,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simulation service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172793.0A CN100550949C (zh) | 2006-12-30 | 2006-12-30 | 模拟业务实现方法、系统及互通控制单元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36970A CN101136970A (zh) | 2008-03-05 |
CN100550949C true CN100550949C (zh) | 2009-10-14 |
Family
ID=39160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72793.0A Active CN100550949C (zh) | 2006-12-30 | 2006-12-30 | 模拟业务实现方法、系统及互通控制单元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55083B2 (zh) |
EP (1) | EP2068517B1 (zh) |
CN (1) | CN100550949C (zh) |
WO (1) | WO200808034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31898A (zh) * | 2012-10-12 | 2014-04-16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路由sip呼叫请求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42167B2 (ja) * | 2009-06-19 | 2014-12-17 | ブラックベリー リミテッド | タイプii中継ノード初期化プロシージャ |
JP5477056B2 (ja) * | 2010-03-04 | 2014-04-23 | ヤマハ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動作設定方法 |
EP2629475B1 (en) * | 2012-02-16 | 2019-08-28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obtaining availability status for multiple sip users |
CN111492633B (zh) * | 2017-12-29 | 2022-07-0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ims基础设施中的媒体传递会话的方法、系统和实体 |
CN111866772B (zh) * | 2019-04-25 | 2022-06-1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 防止盗打电话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9136269B (zh) * | 2024-11-11 | 2025-02-11 | 北京首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卡双号呼叫建立专载时ims域和ps域交互的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110104A1 (en) * | 2001-02-13 | 2002-08-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Hybrid 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providing circuit-switched access to a packet-switched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SE0202059D0 (sv) * | 2002-07-02 | 2002-07-02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a service reques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359373B2 (en) * | 2003-10-17 | 2008-04-15 | Nokia Corporation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ircuit-switched communications via packet-switched network signaling |
CN1326414C (zh) * | 2004-08-27 | 2007-07-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电路域移动流媒体点播的系统及其方法 |
CN100531194C (zh) * | 2004-09-07 | 2009-08-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分组域业务信号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GB0422275D0 (en) * | 2004-10-07 | 2004-11-10 | Nokia Corp | Callback servi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60092925A1 (en) * | 2004-10-29 | 2006-05-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oaming between circuit-switched and all-IP networks |
CN100379316C (zh) | 2005-07-05 | 2008-04-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统终端用户接入ims域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CN100596124C (zh) | 2006-03-03 | 2010-03-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业务互通的方法及系统 |
US7760712B2 (en) * | 2006-08-11 | 2010-07-20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all continuity in IMS network environment |
-
2006
- 2006-12-30 CN CN200610172793.0A patent/CN100550949C/zh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12-21 WO PCT/CN2007/071305 patent/WO200808034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12-21 EP EP07846131.6A patent/EP2068517B1/en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3-05 US US12/398,644 patent/US9055083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31898A (zh) * | 2012-10-12 | 2014-04-16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路由sip呼叫请求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36970A (zh) | 2008-03-05 |
WO2008080342A1 (en) | 2008-07-10 |
US20100002682A1 (en) | 2010-01-07 |
US9055083B2 (en) | 2015-06-09 |
EP2068517B1 (en) | 2016-10-26 |
EP2068517A1 (en) | 2009-06-10 |
WO2008080342A8 (en) | 2008-12-04 |
EP2068517A4 (en) | 2010-0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9041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making use of virtual IMS subscriptions coupled with the identity of a non SIP compliant terminal for non-registered subscribers | |
US957152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network based services to non-registering endpoints | |
RU2405272C2 (ru) |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пересыл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х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сети подсистемы мультимедиа интернет-протокола | |
CN101094442B (zh) | 一种电路交换域终呼锚定方法 | |
US835146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based fixed mobile convergence | |
CN100550949C (zh) | 模拟业务实现方法、系统及互通控制单元 | |
CN101132378B (zh) | 一种不同网络间互通的方法及通信系统 | |
CN101617517A (zh) | 对ip多媒体子系统服务的群组接入 | |
US7206611B2 (en) | Method for displaying special alerting icon | |
CN101030931B (zh) | 一种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及其所应用的分组终端 | |
CN103975566A (zh) | 服务域选择服务指示符 | |
CN115226095A (zh) | 一种基于ims网络的隐私号码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系统 | |
CN101237635A (zh) | 移动终端在分组和电路交换网络中共用号码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2612827B (zh) | 用于路由选择具有第一和第二网络提供的服务的呼叫的方法和节点 | |
EP2119172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call change request in an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ubsystem | |
US9674345B2 (en) | Call identif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1217796B (zh) |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集中控制业务中终呼的实现方法 | |
CN100589513C (zh) | 一种在分组域中实现计费通知的方法 | |
CN102045298B (zh) | 一种ims媒体编解码器协商的方法和系统 | |
JP7458602B1 (ja) | 網判定装置、網判定方法、網判定プログラム、及び接続網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 |
CN103118352B (zh) | 对呼叫请求消息进行路由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1686441B (zh) | 呼叫保持业务的调用方法、设备和系统 | |
KR101136653B1 (ko) | 발신 단말 또는 착신 단말에 얼리미디어로서 멀티미디어 콘텐츠를 제공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2111388A (zh) | 业务触发方法、业务中间设备及业务触发系统 | |
CN101677316A (zh) | 业务组合处理方法、系统及业务组合控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