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01585C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原稿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原稿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01585C CN100501585C CNB2007101063949A CN200710106394A CN100501585C CN 100501585 C CN100501585 C CN 100501585C CN B2007101063949 A CNB2007101063949 A CN B2007101063949A CN 200710106394 A CN200710106394 A CN 200710106394A CN 100501585 C CN100501585 C CN 10050158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image
- external memory
- memory equipment
- carry o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8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329 compou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ferric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5 post-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69 treatment regime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127 vitreous bod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34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nother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e.g. hybrid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4—Power supply control, e.g. power-saving mode, automatic power turn-off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6—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using information from an external support, e.g. magnetic car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1—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 H04N1/2104—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 H04N1/2158—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using a detachable storage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88—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by using information from an external support
- G03G2215/00092—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by using information from an external support the support being an IC car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04N1/0030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mobile telephone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1—Sharing resources, e.g. processing power or memory, with a connected apparatus or enhancing the capability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7—Topological 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 H04N2201/0041—Point to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8—Type of connection
- H04N2201/0049—By wire, cable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7—Image storage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在经由USB存储器等外部存储设备进行图像处理时,缩短了完成复原处理为止的时间,从而提高处理效果,它包括:通信单元,与外部存储设备可进行数据通信;检测单元,检测与外部存储设备可进行通信的情况;图像形成单元;原稿读取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执行将图像形成单元和/或原稿读取单元从不可进行图像处理的不可处理状态复原到可进行图像处理的可处理状态的复原处理,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与所述外部存储设备可进行数据通信时,控制单元确认所述外部设备是否为外部存储设备,在确认外部设备为外部存储设备时,执行所述复原处理。由此,缩短了完成复原处理为止的时间,从而提高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单元的图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图像处理装置,在特开2004-222234号公报中,公开了在待机状态等的不可处理状态中,图像形成单元和原稿读取单元不被通电,而为了从这样的不可处理状态转移到可处理的就绪(ready)状态,需要通过对设计为各个功能的按钮进行选择并按下的规定的操作,从而进行预热(warm-up)等的复原处理。
而且,近年来出现了这样的图像处理装置,连接USB(Universal SerialBus)存储器等的外部存储设备,并与外部存储设备之间可进行通信。在这种图像处理装置中,在对存储在USB存储器中的图像进行打印输出时,在图像处理装置上连接USB存储器,在图像处理装置的操作画面上显示被存储在USB存储器中的图像的一览表,如果选择要打印的图像,则打印所指定的图像。而且,在将读取的图像存储到USB存储器等的外部存储设备时,在图像处理装置上连接USB存储器,如果对图像处理装置的操作面板进行操作,指定存储目的地并指示原稿读取,则执行原稿的读取和对USB存储器的图像数据的存储。
在特开2007-4783号公报(美国公开2006027802)中,公开了将USB设备连接到USB主机接口时,从省电模式切换到正常工作模式。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与外部存储设备可进行通信的图像处理装置中,要进行存储在外部存储设备中的图像的打印动作,首先在图像处理装置的操作画面上显示在外部存储设备中存储的图像的一览,并接受对要打印的图像进行选择的操作,从而开始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单元的预热。而且,就进行对外部存储设备的图像的存储动作来说,接受在图像处理装置的操作画面上进行原稿读取和指定存储目的地的操作,从而开始图像处理装置的原稿读取单元的预。热。为此,在开始预热之前需要规定的操作,复原处理被相应延迟。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在提前进行复原处理的开始,从而可提高执行图像处理时的处理效率的图像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基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原稿读取单元,从原稿生成读取图像数据;控制单元,用于执行将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和/或原稿读取单元从不可进行图像处理的不可处理状态复原到可进行图像处理的可处理状态的复原处理;检测单元,检测与所述外部存储设备能否进行数据通信;通信单元,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与外部设备可进行数据通信时,所述控制单元确认所述外部设备是否为外部存储设备,在确认为外部存储设备时,执行所述复原处理。
由此,当检测单元检测出与外部设备可进行数据通信时,控制单元确认外部设备是否为外部存储设备(例如,USB存储器),在确认为外部存储设备时,开始复原处理(预热)。因此,操作者无需等待,从而可提高处理效率。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还准备多种复原处理作为所述复原处理,包括第1复原处理和第2复原处理,所述第1复原处理是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复原处理,所述第2复原处理是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复原处理,控制单元在确认外部设备为外部存储设备时,基于被输入的每个处理模式的指定次数,从所述多个复原处理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复原处理并执行。
由此,可根据操作者的使用倾向,从多个复原处理中选择并开始与操作者的利用的可能性高的处理模式相对应的复原处理。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识别单元,识别在所述外部存储设备中有无存储的数据,基于所述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在数据存储在所述外部存储设备中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作为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复原处理的第1复原处理;在数据没有存储于所述外部存储设备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作为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复原处理的第2复原处理。
由此,可以从多个复原处理中选择并开始与操作者利用的可能性高的处理模式相对应的复原处理。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判定单元,判定在所述外部存储设备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的数据格式,基于所述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在预先被设定的特定的数据格式的图像数据被存储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作为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复原处理的第1复原处理;在所述特定的数据格式的图像数据没有被存储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作为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复原处理的第2复原处理。
由此,可以从多个复原处理中更准确地选择并开始合适的复原处理。
如上所述,当检测单元检测出与外部设备可进行数据通信时,控制单元确认外部设备是否为外部存储设备,在确认为外部存储设备时,无需进行规定的操作,就开始从不可进行图像处理的不可处理状态复原到可进行图像处理的可处理状态的复原处理,因此可缩短至复原为止的等待时间,可提高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检测单元的具体细节的图。
图4是外部存储设备的结构方框图。
图5是图像处理的控制流程图。
图6是表示操作面板的动作模式设定画面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操作面板的打印设定画面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判定表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图像处理装置100构成为,在上部配置图像读取单元110,在中央部分配置图像形成单元210,在下部配置用纸供纸单元250。配置在该图像处理装置100的上面的透明玻璃体的原稿台111上具有自动原稿运送装置112,它将设置在原稿设置托盘(set tray)上的多张原稿一张一张自动地运送到原稿台111上。而且,在图像形成单元210的一个侧面安装后处理单元260,同时在用纸供纸单元250的下侧配置兼作装载台的多格供给单元270。
位于原稿台111的下侧的图像读取单元110具有:第1扫描单元113、第2扫描单元114、光学透镜115、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CCD(Charge CoupledDevices)行传感器(line sensor)116,根据与自动原稿运送装置112相关联的动作,在规定的曝光位置中相对地扫描并读取在原稿台111上所装载的原稿的图像。第1扫描单元113搭载将原稿面曝光的光源灯单元1、和将来自原稿的发射光像反射到规定的方向上的第1反射镜2a。光源灯单元1的照射光量由光量传感器3检测。第2扫描单元114搭载第2反射镜2b和第3反射镜2c,它们将被第1反射镜2a反射的、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导入到作为光电变换元件的CCD行传感器116。光学透镜115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CCD行传感器116的受光面成像。
图像形成单元210中设置有:带电器223,使感光鼓222带电为规定的电位;激光扫描单元(以下,称为LSU)227,根据从原稿读取单元110或外部装置传送的图像数据而发射激光,并在感光鼓222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224,通过显影辊228对感光鼓222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提供调色剂,并显影在调色剂(toner)像中;转印器225,将感光鼓222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用纸上;清洗器226,回收在转印步骤之后感光鼓222上残留的调色剂等;剥离器229,将用纸从转印步骤之后的感光鼓222剥离。激光扫描单元227在内部具有未图示的透镜组的同时还具有:半导体激光器11,照射根据图像数据而被调制的激光;以及多面反射镜12,通过旋转使激光在主扫描方向上偏转。多面反射镜12由电动机13驱动。电动机13的转速由速度传感器14检测。
图像形成单元210中设置有定影单元217,它对被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用纸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以使调色剂像定影在用纸上。定影单元217具有上侧的加热辊21和下侧的加压辊22的一对辊。加热辊21具有加热器(heater),加热辊21的温度由温度传感器23检测。尤其,在定影单元217的排出侧被形成转向路线(switch back)221,在用纸的两面形成图像的双面图像形成模式时,使用纸的前后反转。
在定影单元217中被定影了调色剂像的用纸,根据需要而通过转向路线221,由排纸辊219导入到后处理装置260中,其中,实施分类(staple)处理或穿孔处理等的后处理之后,排出到托盘261上。
用纸供给单元250由以下部件构成:安装在主体侧面的手动托盘254;双面单元255;供纸托盘251;多格供纸单元270具有的供纸托盘252和253。而且,这些供纸托盘251~254叠层并容纳多张用纸。而且,还具有将从这些供纸托盘251~254供给的用纸运送到图像形成单元210中的感光鼓222和转印器225之间的转印位置的辊等的运送单元。双面单元255通向使用纸反转的转向路线221,在双面图像形成模式时暂时存储正反面被反转的用纸。另外,双面单元255与通常的供纸托盘可交换。
图2是表示上述图像处理装置100的电结构的方框图。图像处理装置100具有作为控制单元的主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41,它包括ROM(ReadOnly Memory)42和RAM(Random Access Memory)43。而且,主CPU41上连接着图像存储器44、图像处理电路48、HDD(Hard Disk Drive)54、通信单元50、检测单元51、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53、操作单元(操作面板)70、无线通信单元54、子CPU-A60、子CPU-B61。主CPU41根据预先写入到ROM42的程序,集中地控制各个输入输出设备,将在它们之间输入输出的数据暂时存储在RAM43的规定的存储器区域中。图像存储器44存储从图像处理电路48输出的图像数据。
操作单元(操作面板)70具有输入键以及液晶显示面板,可在进行装置的状态和可利用的用纸尺寸、复制放大率等的显示的同时,通过输入键接受操作者的操作。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是通过接触液晶画面即可进行输入的液晶触摸面板。操作单元70也可以是接受操作者的外部存储设备30的处理模式的输入的接受单元。
作为外部存储设备30的处理模式可以举出,将在原稿读取单元110中读取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外部存储设备30的原稿读取模式(SCAN TO USB)、通过图像形成单元210对存储在外部存储设备30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模式(USB TO PRINT)、使存储在图像处理装置100内的HDD54的数据存储到外部存储设备30的模式(FILE TO USB)、使存储在外部存储设备30的数据存储到图像处理装置100内的HDD54的模式(USB TO FILE)。
通信单元50是进行外部设备(可连接USB的设备)30a和主CPU41之间的数据通信的接口。连接单元52是可与外部设备30a形成连接的USB规格的连接器(connector)。检测单元51是检测能否与外部存储设备30进行数据通信的电路,其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
连接单元52可连接以USB规格为标准的外部设备30a。外部设备30a有很多种类,除了作为上述的外部存储设备30的USB存储器之外,还包括外置键盘或读卡器等,该读卡器读出仅对装置的可利用部门提供的部门卡(card)并允许利用装置。外部设备30a连接到图像处理装置100,当从图像处理装置100提供电力时,将表示设备的种类的设备识别数据发送到作为连接目的地的图像处理装置100。图像处理装置100可根据设备识别数据实施与外部设备30a的种类相对应的控制。
NIC53是A Network Interface Card的简称,是用于与用户(client)PC55进行网络通信的通信单元。图像处理装置100根据从用户PC55传送的打印数据进行打印,或者通过NIC53将由原稿读取所获得的图像数据传送到用户PC55。
无线通信单元54使用无线LAN、红外线通信等的无线通信方法,与后述的可进行无线通信的外部设备30b进行数据通信。
图像形成单元210被子CPU-A60控制,该图像形成单元210包括:加热器21a、温度传感器23、驱动器47、A/D变换器62。温度传感器23在定影单元217中检测加热辊21的温度,并将温度数据输出到子CPU-A60。主CPU41对子CPU-A60发送规定的预热命令作为第1复原处理。当子CPU-A60通过主CPU41接受规定的预热命令时,对加热器21a通电,并基于从温度传感器23得到的温度信息控制加热器21a的通电,以使将由加热器21a加热的加热辊21的表面温度稳定在规定的温度。在加热辊21的表面达到规定温度时,子CPU-A60判断为已达到可处理状态(就绪状态),并通知主CPU41。
原稿读取单元110被子CPU-B61控制,该原稿读取单元110包括:光源灯1a、光量传感器3、驱动器45、A/D变换器63。光量传感器3检测光源灯单元1的光源灯1a发射的光的光量,并将光量数据输入到子CPU-B61。主CPU41对子CPU-B61发送规定的预热命令作为第2复原处理。当子CPU-B61通过主CPU41接受规定的预热命令时,对光源灯1a通电,并基于从光量传感器3得到的光量信息控制光源灯1a的通电,以使将光源灯1a的光量稳定在规定的光量。在光源灯1a的光量达到规定的光量时,子CPU-B61判断为已达到可处理状态(就绪状态),并通知主CPU41。
驱动器45基于从子CPU-B61输出的控制数据来驱动光源灯单元1的光源灯1a。驱动器47基于从子CPU-A60输出的控制数据来驱动被内置在定影单元217的加热辊21中的加热器21a。
在子CPU-A60、子CPU-B61中,除了上述之外还连接着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原稿读取单元内的电动机、离合器(clutch)、螺线管以及传感器等的在原稿读取处理时和图像形成处理时工作的多个输入输出设备。在子CPU-A60、子CPU-B61中,在原稿读取处理时和图像形成处理时以规定的定时读出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根据检测数据驱动电动机等。
以下基于图3,说明检测能否与外部设备30a进行数据通信的检测单元51。
Vbus是对外部设备30a提供电力的线路(+5V),图像处理装置100具有的电源101通过Vbus对外部设备30a提供电力。在外部设备30a侧连接着上拉电阻33,该电阻将数据输入输出端子D+上拉到Vbus的电位。上拉电阻也可以连接到数据输入输出端子D-。连接单元52连接到外部设备30a时,数据输入输出端子D+或者D-的任一个与Vbus大致成为相同的电位,因此,检测单元51检测数据输入输出端子D+和D-的电压,并与Vbus大致成为相同的电位时,主CPU41通知外部设备30a和图像处理装置100之间成为可进行数据通信的状态。
(复印模式的情况)
以下表示在上述结构的图像处理装置100中的复印模式的处理。另外,复印模式包括: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处理、和将读取的图像复制在用纸上的图像形成处理。
复印模式时,在原稿读取单元110的原稿台111上装载了复制对象的原稿之后,用户输入了在操作面板上的条件输入键(复制张数或复制倍率等)之后,按下起动键时,开始包括图像读取处理和图像形成处理的复印动作。
这样开始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100,首先,按下起动键时,在大致相同时刻起动未图示的主驱动电动机,旋转各个驱动齿轮(gear)。之后,供纸辊256旋转并提供用纸,提供的用纸在传送路径内传送到阻抗辊257(resistroller)。其中,用纸为了与感光鼓222上的图像顶端部分取得同步而暂时停止,用纸的顶端部分均匀地被阻抗辊257按压,从而进行用纸的顶端位置的校正。
在原稿读取单元110的原稿读取中的图像信息,通过点亮光源灯单元1的光源灯1a,扫描单元113往箭头A的方向移动,从而开始曝光扫描,从光源灯单元1照射的光的原稿图像面的反射光经由反射镜2a~2c以及光学透镜115在CCD116中被光接收,并作为图像信息读取。读取的图像信息在图像处理电路48中转换为作为数字数据的图像数据。图像数据按所设定的条件被施以图像处理并暂时存储在图像存储器44之后,作为图像数据而提供给LSU227。
以规定的速度旋转的感光鼓222的表面接受来自带电单元223的电荷,均匀地带电至规定的带电电位。LSU227基于从控制单元41提供的图像数据来驱动半导体激光器11,通过以规定的速度旋转的多面发射镜12将根据图像数据而被调制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222的表面。通过LSU227的激光的照射,在感光鼓222的表面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从显影单元224对形成了静电潜像的感光鼓222的表面提供调色剂,从而静电潜像被显影在调色剂像中。
通过与感光鼓222的旋转同步地开始旋转的阻抗辊257,用纸被传送到感光鼓222和转印器225之间,并通过转印器225接受被载附在感光鼓222的表面的调色剂像的转印。通过清洗器226,残留在感光鼓222的表面上的调色剂与纸屑等一起被去除和回收。
接受了调色剂像的转印的用纸被运送到定影单元217,通过加热辊21和加压辊22之间时受到加热以及加压。转印到用纸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一对辊21和22的加热以及加压被熔融并牢固地定影在用纸表面上。被定影的调色剂像的用纸通过排纸辊219排出到后处理装置260。
(打印模式的情况)
图像处理装置100将通过NIC53从用户PC55输入的打印数据或者存储在通过通信单元50连接的外部存储设备30上的图像数据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210所具有的LSU227中,并执行打印。
(扫描模式的情况)
图像处理装置100将由原稿读取单元110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并存储到图像存储器44中的图像数据通过NIC53传送到用户PC55,或传送到通过通信单元50所连接的外部存储设备30中。
(归档模式的情况)
图像处理装置100将由原稿读取单元110获取的图像数据或从通过通信单元50所连接的外部存储设备30传送的图像数据存储在HDD54中。存储的图像数据可通过图像形成单元210被打印或通过NIC53传送到用户PC55。
如上所述,说明了具有原稿读取单元110和图像形成单元210的图像处理装置100的结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具有原稿读取单元而不具有图像形成单元的装置(原稿读取装置),相反地,也可以是具有图像形成单元而不具有原稿读取单元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作为电结构,原稿读取装置成为在图2所示的方框图中除去图像形成单元210的结构,图像形成装置成为在图2所示的方框图中除去原稿读取单元110的结构。
图4是表示外部存储设备30的结构例的方框图。作为外部存储设备的例子,可举出USB存储器。
外部存储设备30包括:连接器31,连接到图像处理装置100的连接单元52;I/F单元32,与图像处理装置100进行通信控制;闪速存储器38,存储图像数据等;CPU等的数据传送控制单元34,根据存储在ROM36的控制程序,进行从闪速存储器38读出对I/F单元32传送数据以及从I/F单元32对闪速存储器38写入数据的控制。而且,数据传送控制单元34在与图像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41之间进行认证处理,在认证成功时允许通过通信单元与图像处理装置100进行数据传送。
图5是表示上述图像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的第1处理步骤的主要部分的流程图。通过控制单元(主CPU41),流程图在图像形成单元210和/或原稿读取单元110为不可进行图像处理的不可处理状态下被执行。所谓不可处理状态,相当于为了省电而没有对图像形成单元和原稿读取单元通电的状态(待机状态),或者虽对图像形成单元和原稿读取单元通电,但没有达到可进行图像处理的状态(预热状态)。待机状态和预热状态都是图像形成单元的固定加热器的温度未达到规定温度的状态或者原稿读取单元的光源灯未达到规定光量的状态。
当接通未图示的电源开关时,图像处理装置100实施复原处理(预热),以使装置从被停止的状态转移到可处理状态(就绪状态)。在转移到可处理状态之后,若满足规定的条件,则从可处理状态转移到不可处理状态(待机状态或者预热状态)。作为规定的条件,是操作者的规定的操作或者从执行最后的图像处理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几分~十几分,可根据设定而变更)等。
图像形成单元210的可处理状态是指,定影单元217的加热辊21上升到可熔融调色剂像的规定温度以成为可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状态,该定影单元217通过在转印步骤之后对用纸加热以及加压以使调色剂像被熔融并压焊。通过复原处理,这样将加热辊的温度上升到规定温度。
原稿读取单元的可处理状态是指,光源灯单元1的光源灯1a发射用于得到适当的浓度的图像数据的规定光量以使可进行图像读取处理的状态,该光源灯单元1发射用于从装载在原稿台111的原稿读取图像信息的光。通过复原处理,这样将光源灯的光量上升到规定光量。
以下,对图5的流程图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可处理状态中,通过检测单元51,检测外部设备30a的连接,当检测出与外部设备30a可进行通信的状态时(S1010),执行与外部设备30a的通信,接收从外部设备30a发送来的设备识别数据,根据设备识别数据,判定所连接的外部设备是否为可存储数据的外部存储设备30(USB存储器)(S1020)。当外部设备30a为外部存储设备30时,判定外部存储设备30中是否存储有指定次数即判定有无指定次数数据(S1025)。
指定次数是指,由操作者指定的处理模式的累积次数。指定次数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作为存储介质可以利用外部存储设备30。除此之外,作为存储介质也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装置100内的HDD54。
若存储有指定次数(S1025:“是”),则通过S1030进行以下的处理。首先,参照存储在外部存储装置30上的指定次数。所谓指定次数,具体地说是之前所使用的作为USB TO PRINT的指定次数的C1以及作为SCAN TO USB的指定次数的C2。读出C1、C2,当指定次数C1在作为规定的次数的(C1+C2之和的60%)以上时(C1/(C1+C2)>0.6)(S1030:“是”),USB TO PRINT的利用频度较大,所以对子CPU-A60发送预热定影单元217的命令(执行第1复原处理)(S1040),以将定影单元217预热。
当子CPU-A60接收命令时,点亮加热器21a,并使加热辊上升到规定的温度。不是这样的情况下(S1030:“否”),执行S1170。其中,在指定次数C2为规定的次数(C1+C2之和的60%)以上时(C2/(C1+C2)>0.6)(S1170:“是”),SCAN TO USB的利用频度较大,所以对子CPU-B61发送将光源灯单元1预热的命令(执行第2复原处理)(S1180),以将光源灯单元1预热。当子CPU-B61接收命令时,点亮光源灯1a,并使光源灯1a的光量上升到规定的光量。
在不是C2/(C1+C2)>0.6的情况下(S1170:“否”),或者指定次数没有存储在外部存储设备的情况下(S1025:“否”),对子CPU-B61发送将光源灯单元1预热的命令(S1190)并对子CPU-A60发送将定影单元217预热的命令(S1200),以将定影单元217和光源灯单元1双方预热。
接着,进行在操作面板70中显示用于选择处理模式的选择画面(S1050)。这个步骤中,显示为用户可选择以下处理模式中的任一个,作为连接外部存储设备30时所利用的处理模式的USB TO PRINT、SCAN TO USB、FILE TOUSB(将存储在图像处理装置内的HDD的数据存储到外部存储设备30中)、USB TO FILE(将存储在外部存储设备30的数据存储到图像处理装置内的HDD中)。图6表示操作面板70上的画面显示的例子。操作面板70所具有的液晶触摸面板71中显示可选择的处理模式,通过操作者接触到规定的处理模式的显示部分而可以指定处理模式。
当处理模式被输入时(S1060:“是”),在指定次数已经存储在外部存储设备中时,更新上述C1、C2的值。在指定次数没有存储在外部存储设备中时,作为新的指定次数而将C1、C2重新存储在外部存储设备中,之后作为指定次数来利用(S1070)。
具体地说,在更新C1、C2时,当USB TO PRINT被指定时,将作为USBTO PRINT的指定次数的C1增加(+1)。当SCAN TO USB被指定时,将作为SCAN TO USB的指定次数的C2增加(+1)。在重新存储时,根据所指定的处理模式,将作为C1=1、C2=0或者C1=0、C2=1的指定次数存储到存储介质中。
这样,通过将指定次数存储到外部存储设备30中,各操作者分别作为个人用而持有外部存储设备,则可根据各操作者的处理模式的利用频度,从多个复原处理中选择并执行合适的复原处理。
接着,判定由操作者所指定的处理模式(S1080)。在USB TO PRINT时,如图7所示,显示存储在外部存储设备30内的文件的表72(S1090)。当操作者指定要打印的文件、打印份数、用纸尺寸等打印设定,并指示打印执行(S1100:“是”)时,等待定影单元217的预热完毕(S1110),执行所指定的文件的打印(S1120)。
在SCAN TO USB时,等待光源灯单元1的预热完毕(S1130),执行原稿读取,并将读取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外部存储设备30中(S1140)。
在FILE TO USB或者USB TO FILE时,接受操作者的文件指定(S1150),将所指定的外部存储设备30内的文件存储到图像处理装置内的HDD中。或者,将所指定的图像处理装置内的HDD内的文件存储到外部存储设备30中(S1160)。在S1060中为等待处理模式的指定输入的状态下(S1060:“否”),若检测出外部存储设备30从主体被拆下(S1210),则中断定影单元217以及光源灯单元1的预热(S1220)。
具体地说,对子CPU-A60和子CPU-B61传送命令,以切断对加热器21a和光源灯1a的通电或者转移到预热状态。然后,转移到等待外部设备30a的连接的待机状态(S1010)。
<第二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上述图像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的第2处理步骤的主要部分的流程图。
通过控制单元(主CPU41),流程图在图像形成单元210和/或原稿读取单元110为不可进行图像处理的不可处理状态下被执行。
以下对识别外部存储设备30内有无图像数据的识别单元进行说明。识别单元由主CPU41构成,基于存储在闪速存储器38中的文件管理表的内容来识别外部存储设备30内有无数据。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将外部存储设备30内具有的数据传送控制单元34用作识别单元,数据传送控制单元34识别有无数据并执行将识别结果发送到主CPU41的控制。
文件管理表至少记录有在闪速存储器38中所存储的全部数据文件的名称、数据文件的大小、数据文件的存储开始地址,用于数据文件的管理或访问数据文件。在访问数据文件时,主CPU41基于文件管理表的记录内容,将指定期望的数据文件的命令发送到数据传送控制单元34。当数据传送控制单元34接受命令时,读出该数据文件并发送到主CPU41。可按这样的步骤访问数据表。
以下对判定外部存储设备30内的图像数据的数据格式的判定单元进行说明。判定单元由主CPU41构成,基于文件管理表的内容,参照外部存储设备30内的图像数据的数据格式,判定图像数据是否为预先被设定的特定的数据格式。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将外部存储设备30内具有的数据传送控制单元34用作判定单元,数据传送控制单元34判定数据格式并执行将判定结果发送到主CPU41的控制。
以下进行图8所示的流程图的详细说明。对于S1010、S10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参照外部存储设备的文件管理表,识别有无在外部存储设备中所存储的数据文件(S2010)。具体地说,主CPU41对外部存储设备30内的数据传送控制单元34发送命令,该命令查询存储在闪速存储器38中的文件管理表的内容。当数据传送控制单元34接收命令时,对主CPU41传送文件管理表的内容。主CPU41参照文件管理表,识别有无数据文件。
在存储有数据文件的情况下(S2010:“是”),参照文件管理表,并基于数据文件的后缀来判定数据是否为可进行USB TO PRINT的特定数据格式的图像数据(S2020)。详细说明判定处理如下,在文件管理表中记录的文件名中包括用于判定文件格式的作为格式数据的后缀。当后缀与图9的判定表记载的数据一致时,判定该文件包括位图格式的图像数据,并且是可进行USBTO PRINT的文件格式。例如,若后缀表示TIFF、JPEG、BMP、PDF,则包括位图的图像数据,可进行USB TO PRINT。需要根据图像处理装置的规格来设定哪个图像格式可进行USB TO PRINT。
在判断为存在可进行USB TO PRINT的图像数据时(S2020:“是”),对子CPU-A60发送将定影单元217预热的命令(S2030),以将定影单元217预热。在判断为数据没有被存储在外部存储设备,或者即使有数据存储也不是可进行USB TO PRINT的图像数据时(S2020:“否”),对子CPU-B61发送预热光源灯单元1的命令(S2040),以使预热光源灯单元1。对于S1050以后的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以上,说明了第二实施方式,但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以下的实施方式。即,在判断为存在可进行USB TO PRINT的图像数据时(S2020:“是”,),将定影单元217预热的同时将光源灯单元1预热。在判断为不存在可进行USB TO PRINT的图像数据时,或者,即使有数据存储但因文件格式不同,因此也被判断为不是可进行USB TO PRINT的数据时(S2010:“否”和S2020:“否”,),仅预热光源灯单元1。其理由是,即使在外部存储设备30中没有可进行USB TO PRINT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也存在利用SCAN TOUSB的情况。另一方面,因在没有可进行USB TO PRINT的图像数据时,不存在实施USB TO PRINT的可能性,因此无需要预热定影单元217。
<第三实施方式>
除了USB存储器之外,也可以利用其他的存储器作为外部存储设备30,以下叙述其他的实施方式。以下,举出将携带电话、PDA等的携带终端作为外部存储设备30而利用为可进行无线通信的外部存储设备30b的例子(参照图10)。
无线通信单元39通过无线LAN、红外线通信等的无线通信方法被设置为,与图像处理装置100具有的无线通信单元54或用户PC上所连接的无线LAN等的无线通信装置可进行无线通信。输入单元35通过键控开关(keyswitch)等接受操作者的操作输入。显示单元33通过液晶面板等显示信息。其他,对与图4的相同的标号的部件省略说明。
在上述结构中,使用无线通信并利用图像处理装置100来实施SCAN TOUSB或USB TO PRINT。在图像处理装置100的无线通信单元54内,设置有未图示的电磁波检测电路,电磁波检测电路检测可无线通信的外部存储设备30b发出的电磁波(对于无线通信单元54的数据发送电磁波),从而检测外部存储设备30b和图像处理装置100之间能否进行数据通信。在无线通信时,电磁波检测电路相当于检测单元。
尤其,这样利用携带终端30b的情况下,可将输入单元35利用为输入所述处理模式部分的单元。将从输入单元35输入的处理模式通过无线通信向图像处理装置100传达。此时,无线通信单元54相当于接受处理模式的输入的接受单元。
<第四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原稿读取装置中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以下,基于该流程图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共同的符号的步骤是相同的,省略说明。
检测外部设备30a的连接,当判定是外部存储设备30a时(S1020:“是”),对子CPU-B61发送预热光源灯单元1的命令(S2040),以将光源灯单元1预热。不是这样的情况下(S1020:“否”),不实施预热。当被操作者指示实施SCAN TO USB时(S3010:“是”),等待预热的结束,再实施SCAN TO USB。检测到外部存储设备30从主体取出(S1210),中断光源灯单元1的预热(S3020)。具体地说,对子CPU-B61传送命令,以切断对光源灯1a的通电或者转移到预热状态。接着,转移到等待外部设备30a的连接的待机状态(S1010)。
<第五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图象形成装置中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以下,基于该流程,图进行说明。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共同的标号的步骤是相同的,省略说明。
在判断为存在可进行USB TO PRINT的图像数据时(S2020:“是”),对子CPU-A60发送预热定影单元217的命令(S2030),以将定影单元217预热。在不是这样的情况下(S2020:“否”),不实施预热,并在显示单元70显示不能进行USB TO PRINT的旨意(S4030)。
若被操作者指示实施USB TO PRINT时(S4010:“是”),等待预热的完毕,再实施USB TO PRINT。若检测到外部存储设备30从主体被拆下(S1210),则中断定影单元217的预热(S4020)。具体地说,对子CPU-A60传送命令,以使切断对加热器21a的通电或者转移到预热状态。接着,转移到等待外部设备30a的连接的待机状态(S1010)。
如上所述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且作为外部存储设备,除了USB存储器之外,也还可以是可USB连接的存储装置,例如,HDD、MO驱动器。而且,作为连接的规格也可以是USB之外的规格,例如,连接设备之间的作为数字接口的IEEE1394(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1394)。而且,图像处理装置也可以是彩色复合机。
而且,作为本发明的复原处理的例子表示了定影单元和光源灯单元的复原处理,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以下的处理。
1)使旋转多面反射镜12的电动机13在图像读取单元为不可处理状态的期间停止。作为复原处理,开始电动机13的旋转,使之上升到可进行读取处理的规定的转速的处理。
2)使显影器22所具有的显影辊228从图象形成单元210为不可处理状态的期间停止的状态到图象形成前旋转的处理(预旋转)。
3)同样地,使感光鼓222从图象形成单元210为不可处理状态的期间停止的状态到图象形成前旋转的处理。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基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
原稿读取单元,从原稿生成读取图像数据;
控制单元,用于执行将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和/或原稿读取单元从不可进行图像处理的不可处理状态复原到可进行图像处理的可处理状态的复原处理;
检测单元,检测与外部设备能否进行数据通信;以及
通信单元,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与外部设备可进行数据通信时,所述控制单元确认所述外部设备是否为外部存储设备,在确认为外部存储设备时,执行所述复原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准备多种复原处理作为所述复原处理,包括第1复原处理和第2复原处理,所述第1复原处理是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复原处理,所述第2复原处理是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复原处理,所述控制单元在确认外部设备为外部存储设备时,基于被输入的每个处理模式的指定次数,从所述多个复原处理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复原处理并执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处理模式包括图像形成模式,该图像形成模式通过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对存储在所述外部存储设备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
在图像形成模式的指定次数大于规定的次数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所述第1复原处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处理模式包括原稿读取模式,该原稿读取模式将由所述原稿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数据存储到所述外部存储设备中,
在原稿读取模式的指定次数大于规定的次数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所述第2复原处理。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指定次数存储到存储介质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所述外部存储设备作为所述存储介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确认所述外部设备为外部存储设备时,确认在所述存储介质中是否存储着所述指定次数,在还没有存储所述指定次数时,基于所指定的处理模式而生成并存储指定次数;在已存储所述指定次数时,基于所指定的处理模式更新指定次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识别单元,识别在所述外部存储设备中有无存储的数据,
基于所述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在数据被存储在所述外部存储设备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作为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复原处理的第1复原处理;在数据没有存储于所述外部存储设备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作为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复原处理的第2复原处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定单元,判定在所述外部存储设备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的数据格式,
基于所述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在预先被设定的特定的数据格式的图像数据被存储于所述外部存储设备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作为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复原处理的第1复原处理;在所述特定的数据格式的图像数据没有存储于所述外部存储设备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作为所述原稿读取单元的复原处理的第2复原处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数据格式是包括位图格式的图像的数据格式。
11.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稿读取单元,从原稿生成读取图像数据;
控制单元,用于执行将所述原稿读取单元从不可进行图像处理的不可处理状态复原到可进行图像处理的可处理状态的复原处理;
检测单元,检测与外部设备能否进行数据通信;以及
通信单元,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与外部设备可进行数据通信时,所述控制单元确认所述外部设备是否为外部存储设备,在确认为外部存储设备时,执行所述复原处理。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基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
控制单元,用于执行将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从不可进行图像处理的不可处理状态复原到可进行图像处理的可处理状态的复原处理;
检测单元,检测与外部设备能否进行数据通信;以及
通信单元,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与外部设备可进行数据通信时,所述控制单元确认所述外部设备是否为外部存储设备,在确认为外部存储设备时,执行所述复原处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60786A JP4231514B2 (ja) | 2006-06-09 | 2006-06-09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
JP160786/06 | 2006-06-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86637A CN101086637A (zh) | 2007-12-12 |
CN100501585C true CN100501585C (zh) | 2009-06-17 |
Family
ID=38918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71010639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1585C (zh) | 2006-06-09 | 2007-05-28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原稿读取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54479B2 (zh) |
JP (1) | JP4231514B2 (zh) |
CN (1) | CN100501585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082846A1 (en) * | 2008-10-01 | 2010-04-01 | Kyung Hwan Kim | Usb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the usb device with usb host |
JP2010219813A (ja) * | 2009-03-16 | 2010-09-30 | Ricoh Co Ltd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2033451A (zh) * | 2009-10-06 | 2011-04-27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的方法 |
JP2011118211A (ja) * | 2009-12-04 | 2011-06-16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20110157644A1 (en) * | 2009-12-28 | 2011-06-30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5126279B2 (ja) * | 2010-04-26 | 2013-01-23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6011247B2 (ja) * | 2012-10-29 | 2016-10-1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
JP2017195554A (ja) * | 2016-04-21 | 2017-10-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JP6737228B2 (ja) * | 2017-04-27 | 2020-08-0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067095B2 (ja) * | 2018-02-07 | 2022-05-1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57820B2 (ja) | 2002-12-27 | 2008-10-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823111B2 (ja) | 2004-02-26 | 2006-09-2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複合機 |
JP4298721B2 (ja) | 2005-05-26 | 2009-07-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7565561B2 (en) * | 2005-05-26 | 2009-07-2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 for controlling voltage supplied to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between energy-saving mode and normal mode through the used of a resistor upon whether external device is connected |
-
2006
- 2006-06-09 JP JP2006160786A patent/JP4231514B2/ja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05-28 CN CNB2007101063949A patent/CN10050158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6-08 US US11/811,375 patent/US805447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231514B2 (ja) | 2009-03-04 |
JP2007329807A (ja) | 2007-12-20 |
US20080007796A1 (en) | 2008-01-10 |
US8054479B2 (en) | 2011-11-08 |
CN101086637A (zh) | 2007-1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01585C (zh)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原稿读取装置 | |
JP4364261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
US813924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GB2285602A (en) | Power-saving in printing systems | |
CN100403250C (zh) | 打印系统、信息处理装置、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 |
US20090248752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1799649B (zh) | 电子设备 | |
CN101592881B (zh) |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系统 | |
CN106292214B (zh) | 消色装置、消色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
CN101304463B (zh) | 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图像处理装置 | |
JP2006159565A (ja) | 印刷システム | |
CN101335809B (zh) | 信息处理装置与信息处理系统 | |
JPH0326667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1053913A (ja)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 |
US5790767A (en) | Information outputting apparatus | |
CN108255038A (zh) | 图像处理装置 | |
US11875073B2 (en) | Printing device with accumulation printing | |
JP386386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送信元特定方法及び画像送信元特定プログラム | |
EP0422604A2 (en) | Image printer system | |
JP336328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09933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7325529A (ja) | 印刷装置 | |
JP295505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202156A (zh) | 外部设备连接装置 | |
JPH0321998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