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499530C - 一种ip组播路由转发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ip组播路由转发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99530C
CN100499530C CNB021176000A CN02117600A CN100499530C CN 100499530 C CN100499530 C CN 100499530C CN B021176000 A CNB021176000 A CN B021176000A CN 02117600 A CN02117600 A CN 02117600A CN 100499530 C CN100499530 C CN 10049953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e
message
forwarding engine
multicast
sp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176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78365A (zh
Inventor
龚志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0211760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99530C/zh
Publication of CN1378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8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95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953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IP组播路由转发优化方法。在运行PIM-SM协议的IP转发设备中,本方法仅使用源地址和组地址即(S,G)路由进行组播转发;对于非(S,G)路由生成虚拟(S,G)路由进行组播转发。采用该方法使PIM-SM在转发过程中只使用(S,G)路由实现转发功能,提高了PIM-SM协议的转发效率,还可以使原本只支持DVMRP和PIM-DM协议的硬件设备可以通过更换软件而直接支持PIM-SM协议。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路由器或IP交换机等转发设备,提高设备转发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IP组播路由转发优化方法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网络组播方法,特别是一种IP网络组播优化方法,属于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组播路由协议是IP(互联网络协议)网络第三层上实现组播报文转发的路由控制协议。组播路由协议的功能是为组播报文的转发提供路由信息,也就是向转发引擎说明应该将收到的组播报文转发到哪些方向。目前常用的IP组播路由协议有三种类型:DVMRP(距离向量组播路由协议)、PIM-SM(协议无关组播路由协议之稀疏模式)和PIM-DM(协议无关组播路由协议之密集模式)。
转发引擎是在IP转发设备中按路由表的指示,具体执行报文转发功能的部件。为了实现组播报文高速转发,设备中的转发引擎通常使用硬件实现。而硬件转发在提高了转发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限制,比如不能很好地支持复杂的处理过程,提高产品成本等。组播路由协议和组播转发引擎在设备中的关系参见图1:其中图中箭头表示路由提交方向,1是物理接口,2是链路层协议,3是IP转发引擎,4是IP层,5是TCP/UDP协议层,6是单播路由协议层,7是组播路由协议层。
对于DVMRP和PIM-DM协议,它们只使用(S,G)路由,转发处理过程比较简单。其中(S,G)路由是一种组播路由类型,路由匹配条件为源地址和组地址。由于这两个协议只使用(S,G)路由,不使用(*,G)路由和(*,*,RP)路由,因此在转发引擎中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高速转发。其中,(*,G)路由是一种路由匹配条件为组地址的组播路由类型,(*,*,RP)路由是一种路由匹配条件为集中点地址的组播路由类型。
但是由于协议本身的技术特点,在很多应用场合不适合使用DVMRP和PIM-DM协议,而需要使用PIM-SM协议。在PIM-SM协议的设计中,转发处理过程比较烦琐。因此使用只支持(S,G)路由的转发引擎的IP转发设备,就只能运行DVMRP或PIM-DM协议,而不能有效运行PIM-SM协议。对于不易支持复杂处理过程的转发引擎实现PIM-SM协议,就会涉及到转发过程的优化问题。
如果可以使PIM-SM在转发过程中只使用(S,G)路由实现转发功能,那么不但可以提高PIM-SM协议的转发效率,还可以使原本只支持DVMRP和PIM-DM协议的硬件设备可以通过更换软件而直接支持PIM-SM协议。在传统路由器中,报文转发采用软件实现。由于软件实现的灵活度高,可以完成复杂的处理,所以可以实现标准的PIM-SM组播路由转发。但软件的处理效率是很有限的,目前的高速路由器和IP交换机都不采用软件实现转发处理。
中国发明专利00119490公布了一种宽带以太网组播的方法。该方法是工作在网络模型第二层链路层的一种组播协议,即以太网协议层,是以太网技术的一个扩展。实际中更复杂的组播功能通常在第三层即网络层,具体说是IP协议层来实现。而第三层的组播问题是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目的:
为了支持PIM-SM协议,在现有硬件转发引擎中实现(S,G)、(*,G)和(*,*,RP)三种路由类型,本发明提出虚拟(S,G)路由的新方法,这是一种用于在转发引擎中替代(*,G)和(*,*,RP)路由的一种特殊(S,G)路由。
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提出的IP组播路由转发优化方法,由转发引擎专职完成转发流程,由软件处理附加的协议处理过程;软件按协议标准将路由信息加入组播路由表保存,并提交到转发引擎的转发路由表,用于控制组播报文的转发。在运行PIM-SM协议的IP转发设备中,仅仅使用源地址和组地址即(S,G)路由进行组播转发;对于该协议的组播路由转发,从组播数据流之中获取源地址和组地址信息,生成特殊(S,G)路由加入转发引擎的组播路由转发表,取代该协议原本应当采用的匹配集中点地址的组播路由(*,*,RP)和匹配组地址的组播路由(*,G)进行组播转发。
具体步骤为:
1.PIM-SM协议软件向转发引擎提交(*,G)和(*,*,RP)类型的路由时,都忽略不加处理,只有(S,G)路由仍然直接提交到转发引擎。
2.转发引擎收到组播数据,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转发路由,或反向路径转发,检查失败,则将数据报文传递到协议软件进行处理。
3.协议软件在收到数据报文后检查组播路由表,如果发现对应的(*,G)或(*,*,RP)路由,而没有(S,G)路由,则以找到的路由为基础,加入从数据报文中得到的源地址和组地址,生成(S,G)类型路由,提交到转发引擎;这个新(S,G)路由就称为虚拟(S,G)路由。虚拟(S,G)路由不应加入协议软件中的组播路由表,以免影响协议的正确运行;也可以加入组播路由表,但设置特殊标志与标准协议生成的(S,G)路由加以区分。
对于所生成的虚拟(S,G)路由,如果标准协议也生成了(S,G)路由,由于转发引擎中对于同一个(S,G)二元组只能存在一个路由,因此在软件中进行一些配合调整。
转发引擎使用(S,G)类型路由实现PIM-SM协议的组播转发处理,因此对于IP网络上的三种组播路由协议,距离向量组播路由协议DVMRP、密集模式协议无关组播路由协议PIM-DM、稀疏模式协议无关组播路由协议PIM-SM,都可以只使用(S,G)路由实现组播报文转发。该方案所应用的转发设备是路由器或IP交换机等。设备中的转发引擎可以是软件模块或硬件部件,对PIM-SM协议进行附加处理的软件部分位于PIM-SM协议软件模块内部,或PIM-SM协议软件模块与转发引擎之间的驱动适配模块中。
有益效果:
本方法简化了PIM-SM协议的组播路由转发流程,使得IP转发设备在遵从标准协议的前提下,以较低的实现复杂度和实施成本实现高效率的PIM-SM协议组播路由转发。该方法虽然增加了软件处理的功能,但是系统开销增加很小,并且所有改进仅仅体现在设备内部,对外屏蔽。从设备外在表现来看,采用本技术的设备完全符合PIM-SM协议标准,与所有符合标准的网络设备不存在兼容问题。
本方法可以应用于使用软件转发引擎或硬件转发引擎的IP转发设备。尤其是应用在硬件转发的设备时,可以有效降低硬件转发引擎的设计复杂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转发效率。该方法可应用于IPV4网络和IPV6网络,可应用的产品形态包括IP网络内的各种转发设备,如路由器、三层交换机、宽带接入设备、IP网关等。
附图说明:
图1组播路由协议和组播转发引擎关系图
图2标准的PIM-SM转发流程图
图3经过优化后的转发引擎处理流程图
图4经过优化后的PIM-SM协议软件相关处理流程
实施例:
按照RFC2362所规定的PIM-SM协议标准,PIM-SM协议模块
在以下情况生成(*,*,RP)路由:
-PMBR获得新的RP地址信息;
-RP收到来自PMBR的PIM JOIN/PRUNE(*,*,RP)加入报文。
在以下情况生成(*,G)路由:
-收到IGMP成员加入信息;
-收到PIM JOIN/PRUNE(*,G)加入报文。
在以下情况生成(S,G)路由:
-叶子节点启动SPT转发树切换;(SPT即源路径树)
-收到PIM JOIN/PRUNE(S,G)RPT剪裁报文。(RPT即集中点路径树)
-收到PIM JOIN/PRUNE(S,G)加入报文。
以上PMBR指PIM组播边界路由器,是PIM-SM协议中一个特殊的组网节点。RP指集中点,是PIM-SM协议中一个特殊的组网节点。JOIN/PRUNE是PIM协议规定的一种报文类型——加入/剪裁报文,其功能是下游设备向上游设备说明它需要接收的组播数据类型,或要拒绝的数据类型。这个请求从下游一步步发送到数据源头时,沿途的设备就会从上游到下游将数据一步步转发下来。IGMP成员是指通过IGMP协议加入组播网络的数据接收者。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是配合PIM协议的一个比较简单的附属协议。
在这些情况下,按协议标准应该将这些路由加入协议软件中的组播路由表保存,并提交到转发引擎的转发路由表,用于控制组播报文的转发。图2所示为标准的PIM-SM转发流程,包括报文转发部分,和执行报文转发时涉及的上层协议的处理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转发引擎接收到组播报文。该报文包括源地址S和组地址G,进入设备的接口为IIF;
2)转发引擎按(S,G)路由、(*,G)路由、(*,*,RP)的顺序查找组播路由表。(即首先用S和G地址去查(S,G)路由。如果有完全匹配的(S,G)路由,则取它。否则放弃S,用G去查找(*,G)路由。再查不到则放弃G,用RP地址去查找(*,*,RP)路由。);
3)如果没有找到任何路由,则按协议规定将组播数据封装在Register报文中发向RP点,或抛弃组播报文,结束该方法;
4)如果找到了路由,则做RPF检查。(即反向路径检查,用于判断组播报文的方向是否正确);
5)如果RPF检查未通过,则按协议规定判断是否需要启动SPT切换,结束该方法;
6)如果RPF检查通过,如果路由是(S,G)路由,而且路由上的SPT位为0,则继续查找(*,G)路由;
7)如果找到(*,G)路由而且路由上记录的入接口不是IIF,则通知协议软件,则处理SPT数据到达事件;
8)如果找到的路由存在出接口,则将报文从每个出接口发送出去。否则就抛弃报文。
在协议规范中,报文转发流程与协议处理流程没有做刻意的区分。图2的流程图以转发流程为主,也包含了协议规定的由转发流程所触发的一些协议事件处理。
图3示出了网络设备中路由转发引擎所执行的优化组播处理流程。此流程实现了基于(S,G)路由的组播转发过程,但只能支持DVMRP和PIM-DM协议的运行。具体过程如下:
1)转发引擎接收到组播报文。该报文包括源地址S和组地址G,进入设备的接口为IIF;
2)转发引擎查(S,G)路由,即用S和G地址去查(S,G)路由;
3)如果没有找到任何路由,则将组播数据交上层协议软件处理,结束该方法。
4)如果找到了路由,则做RPF检查,即反向路径检查,用于判断组播报文的方向是否正确;
5)如果RPF检查未通过,则将组播数据交上层协议软件处理,结束该方法;
6)如果RPF检查通过,如果找到的路由存在出接口,则将报文从每个出接口发送出去,否则就抛弃报文。
图4示出了采用本发明提出的虚拟路由概念的优化转播方法,用虚拟(S,G)路由的方法替代协议所规定的(*,G)和(*,*,RP)路由。使用此方法,可以使上层协议软件更好地适应图3描述的流程,最终使得原本不能适应此类硬件芯片的PIM-SM协议可以正常工作。具体流程步骤如下:
1)协议软件接收到转发引擎接提交的组播报文。该报文包括源地址S和组地址G,进入设备的接口为IIF;
2)协议软件按(S,G)路由、(*,G)路由、(*,*,RP)的顺序查找软件的组播路由表。即首先用S和G地址去查(S,G)路由;如果有完全匹配的(S,G)路由,则取它。否则放弃S,用G去查找(*,G)路由。再查不到则放弃G,用RP地址去查找(*,*,RP)路由;
3)如果没有找到任何路由,则按协议规定将组播数据封装在Register报文中发向RP点,或抛弃组播报文,结束该方法;
4)如果找到了路由,则做RPF检查,即反向路径检查,用于判断组播报文的方向是否正确;
5)如果RPF检查未通过,则按协议规定判断是否需要启动SPT切换,结束该方法;
6)如果RPF检查通过,如果路由是(S,G)路由,而且路由上的SPT位为0,则继续查找(*,G)路由,否则跳转到步骤8;
7)如果找到(*,G)路由而且路由上记录的入接口不是IIF,则处理SPT数据到达事件。
8)如果直接找到的是(*,G)或(*,*,RP)路由,则从报文中得到S,G信息,加入这个路由,得到一个新的(S,G)路由,即本文所称的虚拟路由。
9)将这个虚拟路由提交到转发引擎,从而使转发引擎可以正常转发这一个流的报文;
10)软件模块抛弃这个组播报文;
图2说明了按照标准协议规范,PIM-SM协议控制下的组播报文处理流程。其中以底层的报文转发过程为主,也包含了一部分与转发过程相关的上层协议控制流程。按协议规定,上层协议必须处理由转发过程所触发的一些事件,才能保证上层控制协议的功能完整性。这是IP组播协议的一个特点。
图2描述的流程也可以拆分为转发流程和上层控制流程两部分。但是如果不采用特殊手段,转发流程部分必须使用三种路由形式((S,G)、(*,G)和(*,*,RP)路由)才能正常运行PIM-SM协议。
图3说明了一种组播报文的转发流程,在转发引擎上执行,没有包括上层协议的控制处理。这个流程是简化的,只使用了(S,G)路由,从而只能直接支持DVMRP协议和PIM-DM协议,不能直接支持PIM-SM协议。
图4则描述了组播上层控制协议与转发相关的处理流程。这个处理流程中加入了本发明所提出的创新方法,只向转发引擎提供一种类型的路由——(S,G)路由,从而使图3所描述的转发流程可以支持PIM-SM协议的运行。
图3和图4是互相配合的关系,底层转发流程与上层控制流程通过合作,可实现图2所描述标准流程的相同功能。
简化的路由转发硬件芯片只支持(S,G)路由,从而无法运行PIM-SM协议。从以上流程步骤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即图3和图4流程的配合,通过只支持(S,G)路由的简化路由转发硬件设备,即可以实现图2流程的相同功能。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转发流程的实现只需要路由设备支持(S,G)路由即可,而根据图2所示流程的转发,则需要路由设备支持(S,G)、(*,G)和(*,*,RP)路由。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组播路由转发方法可以大大简化路由设备的复杂度,降低转发成本。本方法在转发引擎中对于PIM-SM协议使用(S,G)路由代替(*,G)和(*,*,RP)路由。由于转发引擎中对于同一个(S,G)二元组只能存在一个路由,所以当标准协议也生成了(S,G)路由时需要做一些配合调整。调整规则如下:
1.协议软件向转发引擎提交路由时,如果转发引擎中存在(S,G)二元组相同的旧路由,旧路由自动失效。即新提交的路由覆盖旧路由。
2.当标准协议协议生成(S,G)路由时,通常应提交到路由引擎,使已有的虚拟(S,G)路由失效。但3中的情况例外。
3.在SPT树切换过程中,将(S,G)路由立刻加入转发引擎可能会使虚拟(S,G)路由被过早替换,导致数据流中断。应按以下规则处理:
-当SPT上游接口与原有RPT上游接口一致时,SPT的(S,G)路由不提交到转发引擎。(理论上也可以提交,但没有实际作用。)
-当SPT上游接口与原有RPT上游接口不一致时,SPT的(S,G)路由不能立刻提交到转发引擎,而是等候数据流到来。由于数据入接口与RPT的虚拟(S,G)路由上游接口不一致,数据报文到达时将会产生RPF检查失败,转发引擎将把报文交协议软件处理。这时再将SPT的(S,G)路由提交到转发引擎,替换虚拟(S,G)路由。
-当SPT上的设备没有(*,G)路由时(即不在RPT树中),(S,G)路由可以立刻提交到路由引擎;也可以暂不提交,直到数据流到来时发生路由不匹配,转发引擎将把报文交协议软件处理。这时再将SPT的(S,G)路由提交到转发引擎。

Claims (6)

1.一种IP组播路由转发优化方法,转发引擎只须支持(S,G)路由形式,通过优化组播协议控制流程,建立虚拟(S,G)路由替换PIM-SM协议所要求的(*,G)路由、(*,*,RP)路由,转发引擎接收组播报文后,只使用(S,G)路由进行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转发引擎接收组播报文,该报文包括源地址S和组地址G;
2)转发引擎用S和G地址去查(S,G)路由;
3)如果没有找到任何路由,则将组播数据交上层协议软件处理,结束该方法;
4)如果找到了路由,则做RPF检查,即反向路径检查,用于判断组播报文的方向是否正确;
5)如果RPF检查未通过,则将组播数据交上层协议软件处理,结束该方法;
6)如果RPF检查通过,如果找到的路由存在出接口,则将报文从每个出接口发送出去,否则就抛弃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组播路由转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没有找到任何路由,则将组播数据交上层协议软件处理,具体处理步骤为:所述上层协议软件按协议规定将组播数据封装在Register报文中发向RP点,或抛弃组播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任意一项所述的IP组播路由转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RPF检查未通过,则将组播数据交上层协议软件处理,具体处理步骤为:所述上层协议软件按协议规定判断是否需要启动SPT切换,抛弃所述组播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组播路由转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协议软件向转发引擎提交路由时,如果转发引擎中存在(S,G)二元组相同的旧路由,旧路由自动失效,即新提交的路由覆盖旧路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IP组播路由转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议软件向转发引擎提交路由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1)当SPT上游接口与原有RPT上游接口一致时,SPT的(S,G)路由不提交到转发引擎;
2)当SPT上游接口与原有RPT上游接口不一致时,SPT的(S,G)路由不能立刻提交到转发引擎,而是等候数据流到来,由于数据入接口与RPT的虚拟(S,G)路由上游接口不一致,数据报文到达时将会产生RPF检查失败,转发引擎将把报文交协议软件处理,这时再将SPT的(S,G)路由提交到转发引擎,替换虚拟(S,G)路由;
3)当SPT上的设备没有(*,G)路由时,(S,G)路由可以立刻提交到路由引擎;也可以暂不提交,直到数据流到来时发生路由不匹配,转发引擎将把报文交协议软件处理,这时再将SPT的(S,G)路由提交到转发引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IP组播路由转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如果找到的路由存在出接口,则将报文从每个出接口发送出去的步骤具体包括:如果路由是(S,G)路由,而且路由上的SPT位为0,则继续查找(*,G)路由,如果找到(*,G)路由而且路由上记录的入接口不是IIF,则处理SPT数据到达事件。
CNB021176000A 2002-05-10 2002-05-10 一种ip组播路由转发优化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953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176000A CN100499530C (zh) 2002-05-10 2002-05-10 一种ip组播路由转发优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176000A CN100499530C (zh) 2002-05-10 2002-05-10 一种ip组播路由转发优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8365A CN1378365A (zh) 2002-11-06
CN100499530C true CN100499530C (zh) 2009-06-10

Family

ID=4744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1760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9530C (zh) 2002-05-10 2002-05-10 一种ip组播路由转发优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9953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24540B2 (en) * 2002-12-31 2008-01-29 Intel Corporation Network protocol off-load engines
CN1323516C (zh) * 2003-03-13 2007-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报文的转发控制方法
JP3722134B2 (ja) * 2003-06-04 2005-11-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Ipマルチキャスト配信システム、ストリーミングデータ配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0396064C (zh) * 2003-06-25 2008-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组播pim协议报文获得设备端口信息的方法
CN1315296C (zh) * 2003-07-11 2007-05-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端口虚拟局域网系统中的组播数据转发方法
CN100384131C (zh) * 2003-09-08 2008-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大容量组播路由表下提高组播数据转发效率的方法
CN100490442C (zh) * 2003-11-07 2009-05-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im-sm的rp上协议处理的优化方法
CN100486207C (zh) * 2003-12-26 2009-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三层交换中ip组播精确端口转发的方法
CN100403728C (zh) * 2004-07-30 2008-07-16 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路由表表项保活方法及路由器组播协议分布实现系统
CN100454893C (zh) 2005-03-21 2009-0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组播的实现方法
CN100450086C (zh) * 2005-09-07 2009-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中实现组播数据流转发的方法
CN100417139C (zh) * 2005-12-01 2008-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数据不间断转发的方法
CN101035063A (zh) * 2006-03-07 200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流转发方法及其路由器和系统
CN100440818C (zh) * 2006-07-18 2008-12-0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组播点播成功率的方法及协议无关组播路由器
CN100444585C (zh) * 2006-07-24 2008-12-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及其实现稀疏模式协议无关组播域分层的方法
CN100433730C (zh) * 2006-08-08 2008-11-1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点播方法及系统
CN101480010B (zh) * 2006-11-17 2012-06-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特定源组播方法
CN101242342B (zh) 2007-02-05 2012-09-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方法及组播路由方法
CN101296179B (zh) * 2007-10-29 2011-01-26 清华大学 IPv6使用逆向路径转发矢量IPv4/6的方法
CN101207925B (zh) 2007-12-13 2010-12-0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交换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01242419B (zh) * 2008-03-19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组播的处理方法
CN101291242B (zh) * 2008-06-17 2012-03-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Pim dm支持带宽预留建立组播表项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616074B (zh) * 2009-04-30 2011-08-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量子进化的组播路由优化方法
CN101834791B (zh) * 2010-04-21 2011-12-21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报文转发方法
CN101951344B (zh) * 2010-09-25 2012-09-05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路径切换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2118206A (zh) * 2011-02-23 2011-07-06 尚雪峰 一种基于广播原理的照明设备无线组网方法和系统
CN105591957B (zh) * 2015-11-18 2019-04-1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点到多点隧道的组播流控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0728A (zh) * 1997-09-15 2000-10-18 埃弗内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路由查找的方法和系统
GB2350975A (en) * 1999-06-08 2000-12-1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obile internet access
US6331983B1 (en) * 1997-05-06 2001-12-18 Enterasys Networks, Inc. Multicast switch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1983B1 (en) * 1997-05-06 2001-12-18 Enterasys Networks, Inc. Multicast switching
CN1270728A (zh) * 1997-09-15 2000-10-18 埃弗内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路由查找的方法和系统
GB2350975A (en) * 1999-06-08 2000-12-1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obile internet acce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8365A (zh) 2002-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9530C (zh) 一种ip组播路由转发优化方法
US7385977B2 (en) Multicast system for forwarding desired multicast packets in a computer network
EP1737164A1 (en) A method for realizing multicasting in a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using a virtual router
US843830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multiple portals into an RBRIDGE network
US7924837B1 (en) IP multicast in VLAN environment
JP4365998B2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02957616B (zh) 在asic中转发trill网络报文的方法及系统
CN1474563A (zh) 网络通信中组播报文的转发方法
JP3430966B2 (ja) 無線atmを使用してipマルチキャストを処理できる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2109260A1 (en) Multicast method and multicast routing method
CN1194508C (zh) 一种基于二层交换设备的组播报文转发方法
CN101626338B (zh) 一种实现多虚拟专用网实例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45790B (zh) 一种组播分发树的切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0396055C (zh) 组播源过滤的处理方法
CN101001193B (zh) 一种IPv6孤岛间组播部署方法及其设备
Deering et al.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PIM), sparse mode protocol: Specification
CN101262412B (zh) 一种具有最小时延的组播恢复的方法及其接入设备
CN101150524B (zh) 组播流量恢复方法及接入设备
JP2001177523A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方法
WO2015032337A1 (zh) 一种优化pim-sm组播路由建立的方法
Deering et al.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PIM): Protocol specification
CN102025626B (zh) 转发组播数据报文的方法和提供商边缘设备
CN1770766A (zh) 二层报文传输方法
CN102843303B (zh) Pim中的组播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0396064C (zh) 利用组播pim协议报文获得设备端口信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ANGWAN NETWORK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610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1013

Address after: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after: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9, No. 21 West Third R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Long Ling Building, 13 floor

Applicant before: Harbour Networks Holdings Limite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UAWEI DIGIT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73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129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BANTIAN,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O: 100085 NO.3, XINXI ROAD, SHANGDI,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C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730

Address after: 100085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on the road, No. 3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