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9507C - 一种容灾系统、方法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容灾系统、方法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99507C CN100499507C CNB200710007507XA CN200710007507A CN100499507C CN 100499507 C CN100499507 C CN 100499507C CN B200710007507X A CNB200710007507X A CN B200710007507XA CN 200710007507 A CN200710007507 A CN 200710007507A CN 100499507 C CN100499507 C CN 10049950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disaster recovery
- data
- disaster tolerance
- appl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容灾系统、方法和网络设备。容灾系统包括: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至少一个数据节点和至少一个数据容灾节点;一个应用和容灾节点对应外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以及至少一个外部系统中的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应用和容灾节点为与其对应的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并为其对应的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提供业务容灾接管服务;一个数据节点对应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一个数据节点对应至少一个数据容灾节点,数据节点为与其对应的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服务;数据容灾节点在当前使用的数据节点不能提供数据服务时,为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容灾接管服务。本发明提高了容灾网络部署的灵活性、减少了容灾系统的重复建设、降低了容灾成本、提高了业务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容灾系统、方法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容灾是一种不局限于存储、容错、远程数据备份的提高系统可用性的行为。目前,容灾实现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
方法一、本地主机备份。
当生产中心中某台主机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容灾中心中的备份主机可以替代该主机,继续进行正常的工作。在实际的组网中,通常采用双机和集群的方式来实现本地主机备份。
严格的说,方法一并不是一种容灾方案,而且,容灾中心和生产中心处于同一物理位置,不能满足异地容灾的需求。
方法二、1+1容灾方法。
在异地分别部署生产环境和容灾环境,容灾环境镜像生产环境的硬件和软件。生产环境中的生产中心也可以布置本地备份,生产中心定期向容灾环境中的容灾中心传送备份数据,容灾中心存储所述备份数据。当火灾、地震等原因引起生产中心瘫痪,容灾中心就可以在其存储的备份数据的基础上接管生产,继续提供业务服务。
目前,1+1容灾的组网图如附图1所示。
图1中,生产环境中的生产中心和容灾环境中的容灾中心的硬件完全镜像,即当生产中心中设置有磁盘阵列时,容灾中心也需要设置磁盘阵列,且生产中心中的磁盘阵列与容灾中心中的磁盘阵列之间设置有传输链路。从方法二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生产中心与容灾中心的硬件是完全镜像的,磁盘阵列之间需要建设传输链路;而且数据复制过程为磁盘级的数据复制,因此,传输链路需要保证较高的传输带宽,以保证复制数据的需要;从而造成投资成本高。由于一个生产中心对应一个容灾中心,因此,当多个地区的生产中心需要进行容灾时,需要为各个地区的生产中心各自建设一套1+1容灾中心,从而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从网络部署上来看,需要进行容灾的生产中心的节点扩展,必然会导致网络的复杂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容灾系统、方法和网络设备,提高了容灾网络部署的灵活性,降低了容灾成本。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容灾系统,包括: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至少一个数据节点和至少一个数据容灾节点;
一个应用和容灾节点对应外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以及至少一个外部系统中的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该应用和容灾节点为与其对应的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并为与其对应的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提供业务容灾接管服务;应用和容灾节点中设置有服务代理装置;服务代理装置将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发送来的数据同时传输至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
一个数据节点对应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一个数据节点对应至少一个数据容灾节点,数据节点为与其对应的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服务;
一个数据容灾节点对应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数据容灾节点在当前使用的数据节点不能提供数据服务时,为与该当前使用的数据节点对应的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容灾接管服务。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容灾方法,一个应用和容灾节点对应外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以及至少一个外部系统中的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且所述方法包括:业务容灾步骤和数据容灾步骤;
业务容灾步骤:应用和容灾节点为与其对应的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并在其它应用和容灾节点不能提供业务服务时,为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提供业务容灾接管服务;
数据容灾步骤:数据节点为与其对应的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服务;在数据节点不能够为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服务时,数据容灾节点为与该数据节点对应的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容灾接管服务;所述应用和容灾节点中设置有服务代理装置;服务代理装置将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发送来的数据同时传输至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对应至少一个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以及至少一个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所述网络设备中设置有切换模块、应用和容灾模块以及服务代理装置;
切换模块:用于在确定出应用和容灾模块需要提供容灾业务接管服务后,通知应用和容灾模块;
应用和容灾模块:用于为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并在接收到切换模块的通知后,为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提供业务容灾接管服务;
服务代理装置:用于将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发送来的数据同时传输至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方式采用了数据、业务容灾分离的容灾系统,在外部系统中的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增多时,仅需要设置其对应的应用和容灾节点即可,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容灾系统能够非常方便的适用于业务使能部件节点的扩展,尽可能的减小了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扩展对容灾系统组网带来的复杂度,提高了容灾网络部署的灵活性,减少了容灾系统的重复建设,降低了容灾成本;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容灾系统可以实现N+1的容灾保护,降低了灾难的危害程度,从而提高了业务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1+1容灾的组网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容灾系统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容灾系统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从容灾的实现过程上来说,容灾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数据复制和业务容灾接管。数据复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如何将数据时延、数据丢失率降到最小。数据复制是容灾的基础,数据复制也可以称为数据容灾接管。业务容灾接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复制数据完整的基础上,如何确保业务的平滑切换。业务容灾接管是容灾的核心。
在现有技术中,容灾是不区分业务和数据的。也就是说,现有的容灾方案是将整套容灾系统作为容灾的基本单元,即在生产中心需要进行容灾时,对生产中心的数据和业务一起进行容灾。而且,现有的容灾系统需要考虑端到端的镜像、以及数据的同步等。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对生产中心的数据容灾与业务容灾是分离的,即在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容灾系统中设置有应用和容灾节点、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应用和容灾节点与数据节点是相互独立的,应用和容灾节点与数据容灾节点也是相互独立的。应用和容灾节点即是生产中心中的应用节点,也是生产中心中的业务容灾节点。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系统实现业务容灾接管服务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应用和容灾节点的个数应该为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对应有外部系统的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应用和容灾节点为其对应的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应用和容灾节点还对应有外部系统的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应用和容灾节点在为其对应的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的同时,还需要为与其对应的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容灾接管服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不属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容灾系统。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有应用和容灾节点可以均对应有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当然,也可以只有部分应用和容灾节点对应有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没有对应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的应用和容灾节点可以专用于提供业务容灾接管服务。同样,所有应用和容灾节点可以均对应有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当然,也可以只是部分应用和容灾节点对应有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也就是说,应用和容灾节点中至少有一个应用和容灾节点必须对应有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至少有一个应用和容灾节点必须对应有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
业务容灾接管服务即:在出现由于某应用和容灾节点故障、检修等原因,导致该应用和容灾节点不能够为其对应的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的情况下,由其它应用和容灾节点继续为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业务容灾接管服务。
应用和容灾节点1同时对应有两个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即业务使能部件节点1和业务使能部件节点2,应用和容灾节点2也同时对应有两个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即业务使能部件节点1和业务使能部件节点2。业务使能部件节点1是应用和容灾节点1的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同时,业务使能部件节点1还是应用和容灾节点2的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业务使能部件节点2是应用和容灾节点2的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同时,业务使能部件节点2还是应用和容灾节点1的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在应用和容灾节点1和应用和容灾节点2均没有故障时,应用和容灾节点1为业务使能部件节点1提供业务服务,应用和容灾节点2为业务使能部件节点1提供业务服务;当应用和容灾节点1出现故障时,应用和容灾节点2在为业务使能部件节点2提供业务服务的同时,还需要为业务使能部件节点1提供业务服务,此时,应用和容灾节点2为业务使能部件节点1提供的业务服务即为业务容灾接管服务。在应用和容灾节点2出现故障时,应用和容灾节点1在为业务使能部件节点1提供业务服务的同时,还需要为业务使能部件节点2提供业务服务,此时,应用和容灾节点2为业务使能部件节点1提供的业务服务即为业务容灾接管服务。应用和容灾节点可以在接收到容灾切换命令时,对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容灾接管服务。应用和容灾节点接收到的容灾切换命令可以是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上报的,也可以是其他网络设备如维护端、网管等传输来的。
当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为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容灾切换命令时,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可以在检测到为其提供业务服务的应用和容灾节点不能够提供正常的业务服务后,向为其提供业务容灾服务的应用和容灾节点发送容灾切换命令。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方法来检测为其提供业务服务的应用和容灾节点是否能够提供正常的业务服务,如业务使能部件节点通过心跳连接维护方式检测应用和容灾节点是否能够提供正常的业务服务。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应用和容灾节点还可以通过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为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此时,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控制多个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传输来的信息分发,并控制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传输来的信息分发。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时,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控制所有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传输来的信息分发,且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控制所有的应用和容灾节点传输来的信息分发。当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时,每个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均对应有多个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并且每个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均对应有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
由于一个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对应有为其提供业务服务的应用和容灾节点、还对应有为其提供业务容灾接管服务的应用和容灾节点,所以,一个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对应的应用和容灾节点应包括:为其对应的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的应用和容灾节点,以及为其对应的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容灾接管服务的应用和容灾节点。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在接收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发送至应用和容灾节点的信息时,负责将该信息分发到对应的应用和容灾节点;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在接收到应用和容灾节点发送至业务使能部件节点的信息时,负责将该信息分发到对应的业务使能部件节点。这样,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在检测到为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的应用和容灾节点出现故障后,进行应用和容灾节点的容灾切换,将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传输来的信息传输至容灾切换后的应用和容灾节点,从而实现了由容灾切换后的应用和容灾节点为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当容灾切换前的应用和容灾节点能够为其对应的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正常提供业务服务时,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可以再次进行应用和容灾节点的容灾切换过程。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系统实现数据容灾接管服务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数据节点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一个数据节点应对应有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数据容灾节点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一个数据容灾节点对应一个数据节点,一个数据节点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数据容灾节点。在通常情况下,一个数据节点对应一个数据容灾节点。数据节点可以与数据容灾节点镜像设置。数据节点为与其对应的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服务。当数据节点由于故障或者检修等等原因不能够为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正常的数据服务时,数据容灾节点为数据节点对应的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服务。此时数据容灾节点为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的数据服务为数据容灾服务。当一个数据节点对应多个数据容灾节点时,多个数据容灾节点可以根据优先级、或者预定的竞争规则等确定一个数据容灾节点,由这个确定的数据容灾节点为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服务。如果应用和容灾节点的数量为N个、且系统中设置有一个数据容灾节点,则此时的容灾系统可以称为N+1容灾系统。
数据节点和其对应的数据容灾节点中存储的数据应该是相同的。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之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保持数据同步,如采用实时同步、或定期同步等方法。在数据节点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服务代理装置来实现数据节点与数据容灾节点中数据的同步,如服务代理装置将应用和容灾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如用户数据同时传输至与其对应的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以保证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之间的数据同步。在数据节点没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服务代理装置可以将应用和容灾节点的数据只传输至数据容灾节点。这样,当数据节点重新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数据节点需要对其存储的数据需要进行同步处理,即数据节点根据数据容灾节点中的数据进行同步处理。
服务代理装置可以感知到当前正在使用的数据节点。服务代理装置还可以根据应用容灾节点的数据查询请求从当前使用的数据节点中查询数据,并将查询到的数据提供给应用和容灾节点。服务代理装置的存在使应用和容灾节点无需关心数据容灾节点的存在,避免了应用和容灾节点设置过于复杂。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数据、业务分离的容灾系统简化了容灾组网布局,尤其是在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增多时,仅需要设置其对应的应用和容灾节点即可,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容灾系统能够非常方便的适用于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扩展,尽可能的减小了节点扩展对容灾系统组网带来的复杂度,提高了容灾网络部署的灵活性,减少了容灾系统的重复建设,降低了容灾成本。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容灾系统可以对生产中心实现N+1的容灾保护,降低了灾难的危害程度,从而提高了业务安全性。
下面结合附图2和附图3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容灾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中,容灾系统可以称为增值业务管理平台。容灾系统包括:N个应用(容灾)节点、N个SerciceAgent(服务代理)装置、一个数据节点和一个数据容灾节点。图2中的应用(容灾)节点即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应用和容灾节点。图2中的容灾系统对业务、数据分别实现了完全集中式管理,对业务无任何影响。
每个应用和容灾节点可以设置于不同的地点。应用和容灾节点可以通过应用软件来设置。每个应用和容灾节点的最大处理能力应大于等于其为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和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同时提供业务服务的能力。由于应用和容灾节点的数量为N、数据容灾节点的数量为1,因此,图2所示的容灾系统也可以称为N+1数据应用分离容灾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图2中的数据节点承担数据服务提供者的角色,每一个应用和容灾节点承担为其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的角色。数据容灾节点需要支持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的数据备份,数据容灾节点可以与数据节点采用镜像设置。
当图2中的某地点的应用和容灾节点发生灾难,不能够为与其对应的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正常的业务服务时,可以由位于其它地点的应用和容灾节点为发生故障的应用和容灾节点的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接管服务。
当图2中的数据节点发生灾难时,数据容灾节点会承担数据节点的角色,由数据容灾节点为各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服务,即数据容灾节点承担数据服务提供者的角色,继续为各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服务。当数据节点能够正常为应用及容灾节点提供数据服务时,需要根据数据容灾节点中存储的数据同步数据节点中存储的数据,然后,由数据节点继续为各应用及容灾节点提供数据服务,之后,应用及容灾节点传输来的数据仍然需要在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中同时存储。
SerciceAgent装置提供DB(Database,数据库)适配层与数据容灾的切换调度机制。SerciceAgent提供的DB适配层能够使应用及容灾节点无需关注数据容灾节点的存在、以及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的切换。SerciceAgent装置会将应用及容灾节点发给数据节点的用户数据、用户数据修改请求等同时发送给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如果数据节点或数据容灾节点不能够响应所述用户数据修改请求,则SerciceAgent装置会输出告警信息。该告警信息可以输出至网管中心,由网管中心对该告警信息进行处理。通过SerciceAgent装置的上述数据发送,保证了数据容灾节点与数据节点的数据实时同步。SerciceAgent装置在应用及容灾节点需要进行数据查询时,判断当前正在使用的数据节点,并将查询数据请求发送给当前正在使用的数据节点。SerciceAgent装置可以设置于应用和容灾节点中,此时,应用和容灾节点与数据节点、数据容灾节点之间可以采用高速数据链路。
图3中,容灾系统同样可以称为增值业务管理平台。容灾系统包括:一个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N个应用和容灾节点、N个SerciceAgent(服务代理)装置、一个数据节点和一个数据容灾节点。图3中的容灾系统同样对业务、数据分别实现了完全集中式管理。
图3中的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应用和容灾节点、SerciceAgent、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实现的操作与图2中描述的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接收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传输来的数据,并确定该数据需要传输至哪个应用和容灾节点中,也就是说,由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来控制由哪个应用和容灾节点为哪个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可以根据负载分担、或者应用和容灾节点的优先级、或者应用和容灾节点是否能够提供正常的业务服务等各种情况来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传输来的数据应传输到哪个应用和容灾节点。针对图3的容灾系统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容灾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容灾方法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容灾过程,即业务容灾过程和数据容灾过程。
业务容灾过程为:应用和容灾节点为其对应的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同时,应用和容灾节点还需要为与其对应的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容灾接管服务。业务容灾接管服务即:在出现由于某应用和容灾节点故障、检修等原因,导致该应用和容灾节点不能够为其对应的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的情况下,由其它应用和容灾节点继续为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
应用和容灾节点可以在接收到容灾切换命令时,对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容灾接管服务。应用和容灾节点接收到的容灾切换命令可以是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上报的,也可以是其他网络设备如维护端、网管等传输来的。
在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业务服务过程中,应用和容灾节点可以通过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为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此时,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控制多个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传输来的信息分发,并且,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控制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传输来的信息分发。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在接收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发送至应用和容灾节点的信息时,将该信息分发到对应的应用和容灾节点;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在接收到应用和容灾节点发送至业务使能部件节点的信息时,将该信息分发到对应的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在检测到为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的应用和容灾节点出现故障后,进行应用和容灾节点的容灾切换,将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传输来的信息传输至容灾切换后的应用和容灾节点,从而实现了由容灾切换后的应用和容灾节点为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当容灾切换前的应用和容灾节点能够为其对应的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正常提供业务服务时,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可以再次进行应用和容灾节点的容灾切换过程。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在进行信息分发时,可以考虑负载分担等因素,具体如上述系统实施方式中的描述。
数据容灾过程为:数据节点为与其对应的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服务。当数据节点由于故障或者检修等等原因不能够为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正常的数据服务时,数据容灾节点为数据节点对应的应用和容灾节点继续提供数据服务。此时数据容灾节点为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的数据服务为数据容灾服务。当一个数据节点对应多个数据容灾节点时,多个数据容灾节点可以根据优先级、或者预定的竞争规则等确定一个数据容灾节点,由这个确定的数据容灾节点为上述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服务。如果应用和容灾节点的数量为N个、且数据容灾节点的数量为一个,则此时本发明的容灾方法可以称为N+1容灾方法。
数据节点以及该数据节点对应的数据容灾节点中存储的数据应该是同步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实时同步、或定期同步等多种方法来保持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之间存储数据的同步。在数据节点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应用和容灾节点可以将数据同时传输至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以保证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之间的数据同步;在数据节点没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应用和容灾节点可以只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容灾节点。当数据节点重新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需要对数据节点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同步处理,即根据数据容灾节点中的数据同步数据节点中的数据。应用和容灾节点可以通过上述系统实施方式中的服务代理装置将数据传输至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应用和容灾节点如果需要在数据节点或数据容灾节点中进行信息查询,也可以通过服务代理装置来实现。具体如上述系统实施方式中的描述。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进行说明。该网络设备中设置有切换模块、应用和容灾模块,该网络设备中还可选的设置有服务代理装置。由此可知,这里的网络设备为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应用和容灾节点。
切换模块主要用于在确定出应用和容灾模块需要提供容灾业务接管服务后,通知应用和容灾模块;如切换模块接收到容灾切换命令后,通知应用和容灾节点。切换模块也可以在感知到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对应的应用和容灾节点出现故障时,通知应用和容灾模块。这里的容灾切换命令可以是网管、控制端、业务使能部件节点等传输来的。
应用和容灾模块主要用于为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并在接收到切换模块的通知后,为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提供业务容灾接管服务。应用和容灾模块可以根据其所在的应用和容灾节点接收到的容灾切换命令确定需要其提供业务服务的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
服务代理装置主要用于保证数据节点与数据容灾节点中数据的同步,如服务代理装置将应用和容灾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如用户数据同时传输至与其对应的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在数据节点没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服务代理装置可以将应用和容灾节点的数据只传输至数据容灾节点。服务代理装置可以感知到当前正在使用的数据节点。服务代理装置还可以根据应用容灾节点的数据查询请求从当前使用的数据节点中查询数据,并将查询到的数据提供给应用和容灾节点。服务代理装置的存在使应用和容灾节点无需关心数据容灾节点的存在,避免了应用和容灾节点设置过于复杂。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数据、业务分离的容灾系统简化了容灾组网布局,尤其是在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增多时,仅需要设置其对应的应用和容灾节点即可,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容灾系统能够非常方便的适用于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扩展,尽可能的减小了节点扩展对容灾系统组网带来的复杂度,提高了容灾网络部署的灵活性,减少了容灾系统的重复建设,降低了容灾成本。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容灾系统可以对生产中心实现N+1的容灾保护,降低了灾难的危害程度,从而提高了业务安全性。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本发明的申请文件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
Claims (9)
1、一种容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至少一个数据节点和至少一个数据容灾节点;
一个应用和容灾节点对应外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以及至少一个外部系统中的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该应用和容灾节点为与其对应的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并为与其对应的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提供业务容灾接管服务;应用和容灾节点中设置有服务代理装置;服务代理装置将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发送来的数据同时传输至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
一个数据节点对应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一个数据节点对应至少一个数据容灾节点,数据节点为与其对应的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服务;
一个数据容灾节点对应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数据容灾节点在当前使用的数据节点不能提供数据服务时,为与该当前使用的数据节点对应的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容灾接管服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和容灾节点在接收到容灾切换命令后,根据该容灾切换命令进行容灾切换,为容灾切换命令中的与其对应的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容灾接管服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多个应用和容灾节点对应一个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一个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对应外部系统中的多个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容灾交换控制分发装置控制不同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与不同应用和容灾节点之间的信息分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服务代理装置根据应用和容灾节点的数据查询请求从当前使用的数据节点中查询数据,并将查询到的数据提供给应用和容灾节点。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容灾节点与数据节点采用镜像设置。
6、一种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应用和容灾节点对应外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以及至少一个外部系统中的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且所述方法包括:业务容灾步骤和数据容灾步骤;
业务容灾步骤:应用和容灾节点为与其对应的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并在其它应用和容灾节点不能提供业务服务时,为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提供业务容灾接管服务;
数据容灾步骤:数据节点为与其对应的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服务;在数据节点不能够为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服务时,数据容灾节点为与该数据节点对应的应用和容灾节点提供数据容灾接管服务;所述应用和容灾节点中设置有服务代理装置;服务代理装置将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发送来的数据同时传输至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容灾步骤包括:应用和容灾节点在接收到容灾切换命令后,根据该容灾切换命令进行容灾切换,为容灾切换命令中的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容灾接管服务。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容灾的步骤包括:
集中控制不同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与不同应用和容灾节点之间的信息分发。
9、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对应至少一个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以及至少一个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所述网络设备中设置有切换模块、应用和容灾模块以及服务代理装置;
切换模块:用于在确定出应用和容灾模块需要提供容灾业务接管服务后,通知应用和容灾模块;
应用和容灾模块:用于为本地业务使能部件节点提供业务服务,并在接收到切换模块的通知后,为非本地业务使能部件提供业务容灾接管服务;
服务代理装置:用于将业务使能部件节点发送来的数据同时传输至数据节点和数据容灾节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710007507XA CN100499507C (zh) | 2007-01-26 | 2007-01-26 | 一种容灾系统、方法和网络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710007507XA CN100499507C (zh) | 2007-01-26 | 2007-01-26 | 一种容灾系统、方法和网络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26496A CN101026496A (zh) | 2007-08-29 |
CN100499507C true CN100499507C (zh) | 2009-06-10 |
Family
ID=38744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71000750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9507C (zh) | 2007-01-26 | 2007-01-26 | 一种容灾系统、方法和网络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99507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47809A (zh) * | 2010-12-24 | 2012-07-0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19923B (zh) * | 2009-12-11 | 2012-10-24 | 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播出异地容灾备份的系统和方法 |
CN102026249B (zh) * | 2010-12-09 | 2016-01-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语音类业务系统及容灾实现方法 |
US20120159234A1 (en) * | 2010-12-15 | 2012-06-21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Providing resilient services |
CN102231677B (zh) * | 2011-06-23 | 2017-09-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Iptv系统中一种基于双中心容灾的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
CN104270271B (zh) * | 2011-12-21 | 2017-12-19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互联网应用中的容灾备份系统及方法 |
CN103312541A (zh) * | 2013-05-28 | 2013-09-18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可用互备集群的管理方法 |
CN103701769A (zh) * | 2013-11-07 | 2014-04-02 | 江南大学 | 一种检测网络危害源头的方法与系统 |
CN106549776A (zh) * | 2015-09-17 | 2017-03-29 | 华为数字技术(成都)有限公司 | 一种创建链路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
CN106612194A (zh) * | 2015-10-22 | 2017-05-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iptv容灾方法、装置、系统及机顶盒 |
CN108270634B (zh) * | 2016-12-30 | 2021-08-24 |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心跳探测的方法及系统 |
CN112698992B (zh) * | 2021-03-23 | 2021-06-2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云集群的容灾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
2007
- 2007-01-26 CN CNB200710007507XA patent/CN10049950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上海电信基于开放存储架构开展"数据金库"探讨. 何军.通信世界,第29期. 2002 |
上海电信基于开放存储架构开展"数据金库"探讨. 何军.通信世界,第29期. 2002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47809A (zh) * | 2010-12-24 | 2012-07-0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系统 |
CN102547809B (zh) * | 2010-12-24 | 2015-07-2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26496A (zh) | 2007-08-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99507C (zh) | 一种容灾系统、方法和网络设备 | |
US9916113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rroring data | |
TWI364218B (en) | Real-time image monitoring and recording system and method | |
EP2053780A1 (en) | A distributed master and standby managing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the network element | |
CN102467508A (zh) | 提供数据库服务的方法及数据库系统 | |
CN103888277A (zh) | 一种网关容灾备份方法、装置和系统 | |
EP2224341A1 (en) | Node system, server switching method, server device, and data transfer method | |
CN100407646C (zh) | 一种实现数据业务备份的方法 | |
CN101056254B (zh) | 一种网络存储设备的扩展方法、系统及其装置 | |
CN105897472B (zh) | 提供业务连续性保护的数据处理系统 | |
JP5697672B2 (ja) | 動的ネットワークでの改善されたサーバ冗長性の方法 | |
CN107040403A (zh) | 基于dds技术提高分布式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 |
WO2003063522A1 (fr) | Centre de commutation radiomobile de reserve | |
CN102185717A (zh) | 业务处理设备、方法及系统 | |
CN112910694B (zh) | 一种归档日志传输的方法、系统及介质 | |
KR101358995B1 (ko) | 고가용성 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05049263A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 |
CN102407868A (zh) | 适用于轨道交通现代监控系统通讯规约的热备双连接方法 | |
CN102487332A (zh) | 故障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6661688B (zh) | 一种sas存储系统的业务响应方法和装置 | |
CN101145955A (zh) | 网管软件热备份的方法、网管及网管系统 | |
CN102255741B (zh) | 用户业务信息备份方法和装置 | |
CN101860888A (zh) | 一种通过无线链路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
CN105049264A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服务器端 | |
CN101621373B (zh) | 集控站系统的网络通讯方法及择优值班、动态选路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