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0327C - 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和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以及脂族聚脂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和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以及脂族聚脂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80327C CN100480327C CNB2005800028449A CN200580002844A CN100480327C CN 100480327 C CN100480327 C CN 100480327C CN B2005800028449 A CNB2005800028449 A CN B2005800028449A CN 200580002844 A CN200580002844 A CN 200580002844A CN 100480327 C CN100480327 C CN 10048032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liphatic polyester
- polyester resin
- bis
- sulfoisophthalate
- sulfophtha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83—Nucleating agents promoting the crystallisation of the polymer matrix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36—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41—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bound to oxygen
- C08K5/42—Sulfonic acids;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实际应用中在与常用的树脂相同的成型条件下、例如在成型周期中,脱模时不会引起变形,可得到优异的成型体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将所述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熔融成型得到的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以及使用所述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进行的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的制备方法。使用在脂族聚酯树脂中含有作为晶核剂的末端被碳原子数1-6的烃基封端的特定的芳族磺酸盐,以此作为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和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以及脂族聚脂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近年来,从自然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人们需求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生物降解性树脂及其成型体,其中,以聚乳酸树脂为代表的脂族聚酯树脂及其成型体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虽然大多数的脂族聚酯树脂本质上是结晶性树脂,但结晶缓慢,在实际的成型过程中显示接近于非晶性树脂的动态,在成型性或所得成型体的物性方面有很多难点。为改善所述难点,脂族聚酯树脂通常是向其中添加晶核剂,如果需要还可进一步添加具有目的的其它添加剂,制成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用于成型。本发明涉及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和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以及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的改良。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上所述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是脂族聚酯树脂中含有以下的物质作为晶核剂:1)选自脂族羧酸酰胺类、脂族二羧酸酰胺类、N-取代脂族羧酸二酰胺类和N-取代脲类、熔点为40-300℃的化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均苯三甲酸三(叔丁基酰胺)、1,4-环己烷二羧酸二酰苯胺、2,6-萘二甲酸二环己酰胺、N,N’-二苯甲酰基-1,4-二氨基环己烷、N,N’-二环己烷羰基-1,5-二氨基萘等芳族酰胺化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熔点或软化点为80-300℃且具有规定的熔融熵的有机化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4)磷酸酯金属盐和碱性无机铝化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5)对甲苯磺酸及其金属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和6);6)磺基间苯二甲酸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7);7)滑石粉等无机颗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8)等。
但是,所述以往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依然是结晶缓慢,因此需要以较高温进行长时间的成型,尽管如此,还是有脱模时成型体容易发生变形、所得成型体的物性差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789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879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584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19288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8-12016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11-240962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3-240962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8-34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实际应用中在与常用树脂相同的成型条件下,在脱模时不会引起变形,可得到优异的成型体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结果发现:使用含有特定的芳族磺酸盐作为晶核剂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这可满足要求.
即,本发明涉及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其是含有脂族聚酯树脂和晶核剂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至少一种或以上下述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盐作为晶核剂,
[化1]
化1中,
X:苯中去掉3个氢原子所得的残基
R1、R2:碳原子数为1-6的烃基
M:碱金属原子和/或碱土金属原子
n:为1或2,M为碱金属原子时n=1,M为碱土金属原子时n=2。
本发明还涉及将上述本发明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熔融成型而得到的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将上述本发明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熔融,填充到模具中,该模具的温度设定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结晶开始温度或该温度以下且在玻璃化转变温度或该温度以上的温度范围,一边使其结晶一边进行成型。
首先,对本发明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以下简称为本发明的组合物)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组合物是含有脂族聚酯树脂和晶核剂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作为晶核剂,含有至少一种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而成。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金属盐包括:1)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碱金属盐、2)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碱金属盐、3)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碱金属盐、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碱土金属盐、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碱土金属盐、6)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碱土金属盐、7)以上1)-6)的任意的混合物。
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金属盐中,化1中的X为苯中去掉3个氢原子所得的残基。化1中的R1、R2是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异丁基、戊基、己基、环戊基、环己基、烯丙基、环己烯基等碳原子数为1-6的烃基,其中优选碳原子数为1-3的脂族烃基。
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金属盐中,化1中的M为1)锂原子、钠原子、钾原子、铷原子、铯原子等碱金属原子,2)铍原子、镁原子、钙原子、锶原子、钡原子等碱土金属原子,其中优选钾原子、铷原子、钡原子、铯原子、钡原子,更优选钾原子和钡原子。
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金属盐中,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碱金属盐的具体例子有:1)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锂、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锂、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锂、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锂、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锂、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锂、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锂、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锂、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锂、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锂、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锂、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锂、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己酯锂、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锂、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锂、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锂、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锂等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锂盐,2)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钠、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钠、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钠、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钠、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钠、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钠、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钠、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钠、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钠、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钠、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钠、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钠、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己酯钠、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戊酯钠、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甲基戊酯钠、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钠、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钠、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钠、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钠等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钠盐等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钠盐,3)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钾、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钾、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钾、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钾、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钾、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钾、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钾、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钾、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钾、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钾、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钾、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钾、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己基丙基酯钾、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戊酯钾、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甲基戊酯钾、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钾、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钾、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钾、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钾等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钾盐,4)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铯、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铯、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铯、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铯、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铯、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铯、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铯、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铯、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铯、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铯、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铯、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铯、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戊酯铯、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甲基戊酯铯、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铯、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铯、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铯、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铯等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铯盐等。
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金属盐中,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碱金属盐的具体例子有:1)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锂、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乙酯锂、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锂、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锂、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锂、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锂、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锂、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锂、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锂、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锂、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锂、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锂、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锂、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锂、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锂、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锂等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锂盐,2)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乙酯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戊酯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甲基戊酯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钠等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钠盐等,3)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钾、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乙酯钾、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钾、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钾、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钾、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钾、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钾、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钾、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钾、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钾、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钾、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钾、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戊酯钾、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甲基戊酯钾、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钾、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钾、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钾、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钾等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钾盐,4)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铯、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乙酯铯、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铯、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铯、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铯、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铯、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铯、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铯、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铯、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铯、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铯、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铯、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戊酯铯、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甲基戊酯铯、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铯、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铯、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铯、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环已基酯铯等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铯盐等。
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金属盐中,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碱金属盐的具体例子有:1)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锂、磺基对苯二甲酸二乙酯锂、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锂、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锂、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锂、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锂、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锂、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锂、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锂、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锂、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锂、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锂、磺基对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锂、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锂、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锂、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锂等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锂盐,2)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钠、磺基对苯二甲酸二乙酯钠、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钠、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钠、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钠、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钠、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钠、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钠、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钠、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钠、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钠、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钠、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戊酯钠、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甲基戊酯钠、磺基对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钠、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钠、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钠、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钠等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钠盐等,3)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钾、磺基对苯二甲酸二乙酯钾、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钾、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钾、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钾、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钾、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钾、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钾、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钾、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钾、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钾、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钾、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己基丙酯钾、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戊酯钾、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甲基戊酯钾、磺基对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钾、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钾、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钾、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钾等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钾盐,4)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铯、磺基对苯二甲酸二乙酯铯、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铯、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铯、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铯、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铯、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铯、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铯、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铯、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铯、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铯、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铯、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戊酯铯、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甲基戊酯铯、磺基对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铯、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铯、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铯、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铯等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铯盐等。
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金属盐中,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碱土金属盐的具体例子有:1)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镁、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镁、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镁、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镁、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镁、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镁、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镁、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镁、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镁、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镁、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镁、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镁、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镁、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镁、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镁、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镁等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镁盐,2)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钙、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钙、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钙、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钙、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钙、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钙、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钙、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钙、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钙、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钙、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钙、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钙、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戊酯)钙、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甲基戊酯)钙、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钙、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钙、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钙、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钙等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钙盐,3)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钡、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钡、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钡、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钡、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钡、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钡、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钡、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钡、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钡、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钡、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钡、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钡、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戊酯)钡、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甲基戊酯)钡、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钡、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钡、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钡、双(4-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钡等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钡盐等磺基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钡盐等。
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金属盐中,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碱土金属盐的具体例子有:1)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镁、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乙酯)镁、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镁、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镁、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镁、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镁、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镁、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镁、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镁、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镁、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镁、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镁、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镁、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镁、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镁、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镁等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镁盐,2)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钙、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乙酯)钙、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钙、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钙、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钙、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钙、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钙、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钙、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钙、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钙、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钙、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钙、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戊酯)钙、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甲基戊酯)钙、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钙、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钙、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钙、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钙等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钙盐,3)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钡、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乙酯)钡、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钡、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钡、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钡、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钡、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钡、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钡、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钡、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钡、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钡、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钡、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甲基戊酯)钡、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甲基戊酯)钡、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钡、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钡、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钡、双(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钡等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钡盐等。
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金属盐中,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碱土金属盐的具体例子有:1)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镁、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乙酯)镁、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镁、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镁、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镁、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镁、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镁、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镁、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镁、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镁、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镁、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镁、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镁、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镁、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镁、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镁等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镁盐,2)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钙、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乙酯)钙、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钙、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钙、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钙、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钙、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钙、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钙、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钙、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钙、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钙、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钙、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戊酯)钙、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甲基戊酯)钙、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钙、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钙、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钙、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钙等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钙盐,3)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钡、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乙酯)钡、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钡、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钡、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钡、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钡、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钡、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钡、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钡、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甲基丁酯)钡、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丁酯)钡、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2-二甲基丙酯)钡、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甲基戊酯)钡、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甲基戊酯)钡、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4-甲基戊酯)钡、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3,3-二甲基丁酯)钡、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2,3-二甲基丁酯)钡、双(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环己基酯)钡等磺基对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钡盐等。
以上说明的化1所示的芳族羧酸金属盐本身可通过公知的方法合成。其中例如有日本特公昭34-10497号公报记载的方法。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使用的脂族聚酯树脂中,使用分子中具有2个或以上的酯键形成性官能团的脂族化合物(以下简称为脂族成酯性化合物)作为主原料,但全部构成单元中,优选具有60摩尔%或以上的由脂族成酯性化合物形成的构成单元,更优选具有80摩尔%或以上,特别优选具有90摩尔%或以上。所述脂族聚酯树脂可通过以下的反应获得:1)脂族羟基羧酸的缩聚反应、2)环状内酯的开环聚合反应、3)脂族二元酸和/或脂族二元酸的成酯化合物与脂族二醇的缩聚反应等。
上述脂族羟基羧酸本身可以是公知的各种化合物,优选乙醇酸、乳酸、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4-羟基戊酸等碳原子数为2-6的脂族羟基羧酸。所述由脂族羟基羧酸的缩聚反应得到的脂族聚酯树脂有:聚乳酸、聚乙醇酸、聚(3-羟基丁酸)、聚(4-羟基丁酸)、聚(4-羟基戊酸)等。
上述环状内酯可以是本身公知的各种化合物,优选ε-丙内酯、δ-丁内酯、β-丁内酯、γ-丁内酯、新戊内酯、δ-戊内酯、ε-己内酯等碳原子数为3-6的环状内酯。所述由环状内酯的开环聚合反应得到的脂族聚酯树脂有:聚(ε-丙内酯)、聚(δ-丁内酯)、聚(β-丁内酯)、聚(γ-丁内酯)、聚(新戊内酯)、聚(δ-戊内酯)、聚(ε-己内酯)等。
上述脂族二元酸可以是本身公知的各种化合物,优选琥珀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α、ω-十二烷二羧酸、十二碳烯基琥珀酸、十八碳烯基二羧酸、环己烷二羧酸等碳原子数为4-22的脂族二羧酸。上述脂族二元酸的成酯化合物可以是本身公知的各种化合物,优选琥珀酸二甲酯、己二酸二甲酯、壬二酸二甲酯、癸二酸二甲酯等碳原子数为4-22的脂族二羧酸的成酯化合物。并且,上述脂族二醇可以是本身公知的各种化合物,优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1,4-环己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等碳原子数为2-8的脂族二醇。所述脂族二元酸和/或脂族二元酸的成酯化合物与脂族二醇的缩聚反应得到的脂族聚酯树脂有:聚琥珀酸亚乙酯、聚琥珀酸亚丁酯、聚琥珀酸亚己酯、聚己二酸亚乙酯、聚己二酸亚丁酯、聚己二酸亚己酯、聚草酸亚乙酯、聚草酸亚丁酯、聚草酸亚己酯、聚癸二酸亚乙酯、聚癸二酸亚丁酯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使用的脂族聚酯树脂是使用以上说明的脂族成酯性化合物作为主原料,还可以使用芳族成酯化合物作为副原料。所述芳族成酯化合物有: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萘二甲酸等芳族二羧酸,双-(邻、间、对)羟基甲基苯、双酚A或双酚F等双酚类的碳原子数为2-4的烯化氧加成产物等芳族二醇,4-羟基苯甲酸的碳原子数为2-4的烯化氧加成产物等羟基羧酸类。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使用的脂族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得到的经聚苯乙烯换算的值,以下相同)优选为100000或以上,更优选120000或以上,特别优选150000-400000。脂族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低于100000,则所得成型体的强度或弹性模量等机械特性显示提高的倾向。脂族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400000或以下,则显示适合成型的流动性。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使用的酯族聚酯树脂优选其中所含的残留单体为5000ppm或以下,更优选2000ppm或以下,进一步优选1000ppm或以下,特别优选500ppm或以下。脂族聚酯树脂中的残留单体量超过5000ppm,则残留单体发挥水解催化剂的功能,因此即使添加碳二亚胺系化合物、噁唑啉系化合物、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等已知的水解抑制剂,也不能充分发挥其效果,容易出现抗湿热老化性和耐热性不够的问题。另外脂族聚酯树脂中的残留单体越低,则抗湿热老化性和耐热性显示提高的倾向。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使用的脂族聚酯树脂包含使用一种脂族成酯性化合物作为其原料而得到的均聚物、使用至少一种脂族成酯性化合物和其它化合物而得到的共聚物、所述均聚物和/或共聚物的混合物。这种情况下,共聚物的排列方式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的任何形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使用的脂族聚酯树脂进行了说明,为显著提高其结晶而优选的脂族聚酯树脂有:1)全部构成单元中具有90摩尔%或以上、优选95摩尔%或以上由乳酸和/或乳酸的丙交酯形成的构成单元的聚乳酸树脂、2)具有10摩尔%或以上但低于90摩尔%由乳酸和/或乳酸的丙交酯形成的构成单元的聚乳酸系树脂,其中也可以是聚乳酸树脂。
所述聚乳酸树脂的构成单元具有:由L-乳酸形成的构成单元/由D-乳酸形成的构成单元=100/0至0/100(摩尔)的比例,从获得高熔点的聚乳酸树脂的角度考虑,优选全部构成单元中具有96摩尔%或以上由L-乳酸形成的构成单元或者由D-乳酸形成的构成单元的任何一方的构成单元,更优选具有98摩尔%或以上。
聚乳酸本身可通过公知的方法合成。其中例如如日本特开平7-33861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9-96123号公报、高分子讨论会预稿集第44卷第3198-3199页所述,有1)将乳酸直接进行脱水缩合反应的方法、2)将乳酸的丙交酯开环聚合的方法等。上述1)的方法中,可以使用L-乳酸、D-乳酸、DL-乳酸或它们的混合物等任何的乳酸。上述2)的方法中,可以使用L-丙交酯、D-丙交酯、DL-丙交酯、内消旋丙交酯或它们的混合物等任何的丙交酯。原料丙交酯的合成、纯化和聚合方法也可采用公知的方法。例如,美国专利4057537号说明书、公开欧洲专利申请第261572号说明书、Polymer Bulletin,14,491-495(1985)、Macromol.Chem.,187,1611-1628(1986)等中记载的方法。
上述聚乳酸系树脂优选全部构成单元中具有25摩尔%或以上但低于75摩尔%由乳酸和/或乳酸的丙交酯形成的构成单元,其中更优选由乳酸和/或乳酸的丙交酯形成的构成单元/除此以外的构成单元=10/90至90/10(重量比),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或以下。所述举乳酸系树脂在日本特开2001-335623号公报中以抗冲击改良剂记载,市面上还有Plamate PD150(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商品名)、Plamate PD350(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商品名)销售。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当将以上说明的聚乳酸树脂和聚乳酸系树脂混合作为脂族聚酯树脂使用时,混合物中的聚乳酸系树脂的比例优选5-50重量%,更优选10-40重量%。聚乳酸系树脂的比例低于5重量%,则抗冲击性改良效果显示降低的倾向,超过50重量%,则耐热性提高效果显示出下降的倾向。
作为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使用的脂族聚酯树脂的优选例子,对聚乳酸树脂和聚乳酸树脂进行了说明,而关于它们,重均分子量和残留单体的情况与脂族聚酯树脂中所述相同。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脂族聚酯树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60重量%或以上,更优选80重量%或以上。作为晶核剂的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盐的含有比例优选为每100重量份脂族聚酯树脂含有0.0001-20重量份,更优选0.01-5重量份,特别优选0.1-3重量份。总之,是为了使在脂族聚酯树脂中添加作为晶核剂的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盐的效果充分发挥。
本发明的组合物含有脂族聚酯树脂和晶核剂,且作为晶核剂至少含有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盐而成,其包含如以上所说明的各种组合物,其中,本发明的组合物优选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结晶峰温度为100-150℃、且结晶热量为20J/g或以上。使用所述本发明的组合物,则可顺利进行成型,可得到物性优异的成型体。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作为晶核剂,在含有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盐的同时还可含有上述公知的有机系晶核剂和/或无机系晶核剂。所述有机系晶核剂中,优选脂族酰胺、芳族酰胺,其含量优选为与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盐的含量相同或在该含量以下。无机系晶核剂中,优选滑石粉,其含有比例优选每100重量份脂族聚酯树脂含有1-20重量份。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含有满足目的的其它添加剂。所述添加剂有:增塑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颜料、着色剂、各种填料、抗静电剂、脱模剂、香料、润滑剂、阻燃剂、发泡剂、填充剂、抗菌防霉剂等。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组合物可通过公知的方法制备。其方法例如有:1)将粉末或粒料状的脂族聚酯树脂和晶核剂以及根据需要的其它添加剂同时干混,然后混炼的方法;2)将粉末或粒料状的脂族聚酯树脂和晶核剂进行预混,再根据需要干混其它添加剂,然后进行混炼的方法等。所述干混的装置有:辊炼机、班伯里混炼机、超高速搅拌机等。混炼机有单轴或双轴挤出机等。混炼机的混炼温度通常为120-220℃左右。在脂族聚酯的聚合阶段,可以加入晶核剂、根据需要的其它添加剂,还可以预先制备以高浓度含有晶核剂、根据需要的其它添加剂的母炼胶,将其加入到脂族聚酯树脂中。
接着,对本发明的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以下简称为本发明的成型体)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成型体可以将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组合物熔融成型得到。其中,优选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绝对结晶度为30%或以上的,更优选40%或以上的,特别优选50%或以上的。还优选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相对结晶度为80%或以上的,更优选90%或以上的。绝对结晶度和相对结晶度低于上述下限,则难以充分防止由于水的进入、扩散导致的水解,在湿热条件下、热处理时显示出难以充分抑制劣化的倾向。
最后,对本发明的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以下简称为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如下:将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组合物熔融,填充到模具中,该模具的温度设定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结晶开始温度或该温度以下且在玻璃化转变温度或该温度以上的温度范围,一边使其结晶一边进行成型。其中,优选将本发明的组合物熔融,填充到模具中,该模具的温度设定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结晶开始温度或该温度以下但在结晶结束温度或该温度以上,且在玻璃化转变温度或该温度以上的温度范围,一边使其结晶一边进行成型的方法。通常,本发明的组合物在170-220℃熔融。将已熔融的本发明的组合物压入并填充到成型机器的模具中,使其结晶,在实际应用中,至脱模的时间即成型时间优选120秒以内,更优选60秒以内。为了将成型机器的模具的温度控制在上述的温度范围,所需的本发明的组合物的结晶开始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结束温度可预先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求出。只要将成型机器的模具设定在上述的温度范围,就可以使熔融的本发明的组合物容易地结晶,还可得到尺寸精度好的成型体。
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成型体还可进一步进行热处理。该热处理温度优选为上述结晶开始温度或该温度以下且为玻璃化转变温度或该温度以上的温度范围,更优选为结晶结束温度或该温度以上的温度范围。热处理时间优选为5-2000秒。通过所述热处理,可以缓和成型条件对结晶度的影响,可以使成型体的品质稳定。热处理时的加热方式可以采用电加热式、高频加热等任何方法。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不限于注射成型,可以采用与通常的塑料同样的挤出成型、吹塑、真空成型、压缩成型等的成型。
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成型体可用作缓冲器、散热器护栅、车体侧保护杆、装饰件、轮罩、外观部件(エアロパ一ツ)、仪表板、门饰板(ドアトリム)、织物坐垫、车门把手、地垫等汽车用部件,家电制品的外壳、产品包装用薄膜、防水垫、各种容器、瓶等。
使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实际应用中在与常用树脂相同成型条件下,例如在成型周期内,脱模时不会发生变形,可得到具有优异的物性的成型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实施方案有下述的1)-7)。
1)每100重量份聚乳酸树脂中以0.1重量份的比例含有作为晶核剂的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钡而成的、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结晶峰温度为130.0℃且结晶热量为43.8J/g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
2)每100重量份聚乳酸树脂中以1重量份的比例含有作为晶核剂的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钡而成的、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结晶峰温度为132.2℃且结晶热量为42.6J/g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
3)每100重量份聚乳酸树脂中以2重量份的比例含有作为晶核剂的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钡而成的、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结晶峰温度为133.9℃且结晶热量为43.1J/g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
4)每100重量份聚乳酸树脂中,作为晶核剂含有1重量份比例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钡和1重量份比例的亚乙基双-12-羟基硬脂酰胺而成的、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结晶峰温度为129.6℃且结晶热量为42.8J/g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
5)每100重量份聚乳酸树脂中含有1重量份比例作为晶核剂的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钡和0.1重量份比例的抗氧化剂、1重量份水分解抑制剂而成的、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结晶峰温度为127.0℃且结晶热量为35.8J/g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
6)每100重量份聚乳酸树脂/聚乳酸系树脂=85/15(重量比)的混合物中以1重量份的比例含有作为晶核剂的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钡而成的、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结晶峰温度为127.1℃且结晶热量为36.7J/g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
7)每100重量份聚乳酸树脂/聚乳酸系树脂=85/15(重量比)的混合物中,作为晶核剂含有1重量份比例的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钡和1重量份滑石粉、以及0.1重量份抗氧化剂、1重量份水解抑制剂而成的、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结晶峰温度为122.1℃且结晶热量为31.6J/g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成型体的实施方案还有下述8)。
8)将上述1)-7)中任意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熔融成型而得到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绝对结晶度为40%或以上且相对结晶度为80%或以上的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
本发明的成型体的实施方案还有下述9)。
9)将上述1)-7)中任意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熔融,填充到模具中,该模具的温度设定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结晶开始温度或该温度以下且在玻璃化转变温度或该温度以上的温度范围,一边使其结晶一边进行成型的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以下,为使本发明的构成和效果更具体,例举了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以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份为重量份,%表示重量%。
实施例
试验分组1(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实施例1(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P-1的制备)
用混合机将100份聚乳酸树脂(丰田自动车制造的商品名#5400:重均分子量160000)和0.05份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钡进行干混,得到混合材料,将该混合材料装入料斗,用设定为210℃的双轴挤出机,在氮气氛下、以平均滞留时间4分钟进行熔融混合,由喷嘴挤出线材状,用水骤冷,得到线材。将该线材用线材切断仪切断,制备粒料状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P-1)。
·实施例2-19和比较例1-5(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P-2至P-19以及R-1至R-5的制备)
与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P-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P-2至P-19以及R-1至R-5。内容汇总于表1中。
[表1]
表1中,
L-1:聚乳酸树脂(丰田自动车制造的商品名#5400:重均分子量160000、残留单体量3300ppm)
L-2:聚乳酸树脂(丰田自动车制造的商品名#5000:重均分子量200000、残留单体量2300ppm)
L-3:聚乳酸系树脂(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商品名Plamate PD150、重均分子量165000)
C-1:化1所示的晶核剂(竹本油脂公司制造的商品名TLA-114: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钡)
C-2:化1所示的晶核剂(竹本油脂公司制造的商品名TLA-115: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钙)
C-3:化1所示的晶核剂(竹本油脂公司制造的商品名TLA-134: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锶)
C-4:化1所示的晶核剂(竹本油脂公司制造的商品名TLA-140: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钾)
C-5:化1所示的晶核剂(竹本油脂公司制造的商品名TLA-141: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铷)
D-1:酰胺系晶核剂(日本化成公司制造的商品名スリパツクスH:亚乙基双-12-羟基硬脂酰胺)
D-2:酰胺系晶核剂(竹本油脂公司制造的商品名デリオンHS:5-磺基间苯二甲酸钠)
D-3:滑石粉系晶核剂(日本タルク公司制造的商品名MicroAceP-6、平均粒径4μm)
D-4:抗氧化剂(チバスペシヤリテイ-ケミカル公司制造的商品名IRGANOX1076)
D-5:水解抑制剂(日清纺公司制造的商品名カルボジライトHMV-8CA)
试验分组2(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评价)
将实验分组1中制备的粒料状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在100℃除湿干燥2小时,成为绝对干燥状态,然后采集试样,通过下述的差示扫描量热仪的条件求出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开始温度、结晶峰温度、结晶热量。结果如表2所示。
·差示扫描量热仪的条件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パ一キンエルマ一公司制造的DiamondDSC),将10mg试样填充到铝盘中,以50℃/分钟由室温升温至210℃,然后保持5分钟,再以20℃/分钟的降温速度测定。
[表2]
表2中,
*1:现有差示扫描量热仪的条件下无法测定数值。
试验分组3(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的制造和评价)
·实施例20-42和比较例6-18
将实验分组1中制备的粒料状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在100℃除湿干燥2小时,成为绝对干燥状态,按照表3的成型条件进行注射成型,得到ISO物性评价用试验片。成型后,以将试验片从模具上脱模时的状态作为脱模变形,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使用所得试验片,分别按照下述条件测定弯曲试验、载荷挠曲温度和结晶度。结果汇总于表3。
·脱模变形
成型后,目视观察将试验片从模具上脱模时试验片与模具的附着状态和试验片的变形状态,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不粘模,没有变形
○:稍有粘模感但没有变形
△:有粘模,有明显变形
×:粘模、脱模困难,有很大变形
·弯曲试验
按照ISO178测定。
·载荷挠曲温度
按照ISO75-2B法平直弯曲(フラツトウイズ)法中的载荷挠曲温度的实验方法测定。载荷挠曲温度是一边向加热浴槽中的试验片施加0.45MPa的弯曲应力,一边以一定的速度使导热介质升温,试验片达到规定的挠曲量时导热介质的温度。
·结晶温度(绝对结晶度和相对结晶度)
从试验片上取约10mg的试样,装入铝盘中,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パ一キンエルマ一公司制造的Diamond DSC),在氦气气氛下、在下述的量热条件下测定结晶熔解的峰温度(Tm℃)、结晶发热量(ΔHc1)、结晶熔解吸热量(Δ Hm1)、结晶熔解吸热量(Δ Hm2)。使用以上得到的测定值,通过下述式1计算绝对结晶度,通过下述式2计算相对结晶度。
··量热条件
1)作为预备测定,以30℃→250℃、升温速度5℃/分钟求出结晶熔解的峰温度(Tm℃)。以所得(Tm+30)℃作为(T)℃。
2)30℃→(T)℃、升温速度5℃/分钟,测定升温过程中出现的结晶发热量(Δ Hc1)和结晶熔解吸热量(Δ Hm1)。
3)在(T)℃保持5分钟。
4)以(T)℃→30℃、降温速度5℃/分钟降温。
5)在30℃保持5分钟。
6)30℃→(T)℃、升温速度5℃/分钟,测定升温过程中出现的结晶熔解吸热量(Δ Hm2)。
[式1]
绝对结晶度(%)={(Δ Hm1-Δ Hc1)/(93×a/100)}×100
[式2]
相对结晶度={(Δ Hm1-Δ Hc1)/Δ Hm2}×100
式1和式2中,
式1中的数值93表示公知文献中得知的聚乳酸100%结晶时的结晶熔解热量(93J/g)。式1中的a表示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的脂族聚酯的重量比例(重量%)。Δ Hc1、Δ Hm1、Δ Hm2为绝对值,它们的单位是J/g。
求Δ Hc1、Δ Hm1、Δ Hm2时,要尽量排除可以明确熔解吸热峰来自脂族聚酯以外的成分的情况。
[表3]
表3中,
成型条件之时间:从将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压入并填充到成型机的模具中,使其结晶,直至脱模所需的时间(成型周期)
*2:成型体变形无法测定
由表1-3可知,使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实际应用上在与常用的树脂相同的成型条件下,例如在成型周期期间,脱模时不发生变形,可得到物性优异的成型体。
Claims (9)
1.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其是含有脂族聚酯树脂和晶核剂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至少一种或以上下述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盐作为晶核剂,每100重量份脂族聚酯树脂中以0.01-5重量份的比例含有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盐,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盐是化1中的M为选自钾原子、铷原子、钡原子、锶原子和钙原子的1种或2种或以上的情况,
[化1]
化1中,
X:苯中去掉3个氢原子所得的残基
R1、R2:碳原子数为1-6的烃基
n:为1或2,M为碱金属原子时n=1,M为碱土金属原子时n=2。
2.权利要求1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其中,化1所示的芳族磺酸盐是化1中的M为钾原子或钡原子的情况。
3.权利要求1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其中,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结晶峰温度为100-150℃、且结晶热量为20J/g或以上。
4.权利要求1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其中,脂族聚酯树脂全部构成单元中具有60摩尔%或以上的由分子中具有2个或以上酯键形成性官能团的脂族化合物形成的构成单元。
5.权利要求1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其中,脂族聚酯树脂选自聚乳酸树脂、聚乳酸系树脂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其中,所述聚乳酸树脂在全部构成单元中具有90摩尔%或以上由乳酸和/或乳酸的丙交酯形成的构成单元,所述聚乳酸系树脂在全部构成单元中具有10摩尔%或以上但低于90摩尔%由乳酸和/或乳酸的丙交酯形成的构成单元。
6.脂族聚酯成型体,该成型体是将权利要求1的聚酯树脂组合物熔融成型而得到的。
7.权利要求6的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该成型体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绝对结晶度为30%或以上且相对结晶度为80%或以上。
8.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将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熔融,填充到模具中,该模具的温度设定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结晶开始温度或该温度以下且在玻璃化转变温度或该温度以上的温度范围,一边使其结晶一边进行成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11308/2004 | 2004-01-20 | ||
JP2004011308 | 2004-01-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10236A CN1910236A (zh) | 2007-02-07 |
CN100480327C true CN100480327C (zh) | 2009-04-22 |
Family
ID=34792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8000284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0327C (zh) | 2004-01-20 | 2005-01-13 | 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和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以及脂族聚脂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39710B2 (zh) |
EP (1) | EP1707598B1 (zh) |
JP (1) | JP5084005B2 (zh) |
CN (1) | CN100480327C (zh) |
AU (1) | AU2005205269B2 (zh) |
DE (1) | DE602005008006D1 (zh) |
WO (1) | WO200506855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101101A (ja) * | 2006-10-19 | 2008-05-01 | Takemoto Oil & Fat Co Ltd |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
US8268918B2 (en) | 2007-06-29 | 2012-09-18 | Unitika Ltd. | Crystalline polylactic acid resin composition and product molded/formed therefrom |
JP4530426B2 (ja) * | 2007-09-12 | 2010-08-25 | 花王株式会社 | ポリ乳酸樹脂射出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WO2009035101A1 (ja) | 2007-09-12 | 2009-03-19 | Kao Corporation | ポリ乳酸樹脂射出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JP4710921B2 (ja) | 2008-02-29 | 2011-06-2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樹脂組成物 |
JPWO2009110171A1 (ja) * | 2008-03-03 | 2011-07-14 |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 生分解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体 |
JP5435977B2 (ja) * | 2008-04-08 | 2014-03-05 | 花王株式会社 |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 |
JP5095487B2 (ja) * | 2008-05-07 | 2012-12-12 |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 結晶性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体 |
JP2010150365A (ja) * | 2008-12-25 | 2010-07-08 | Takemoto Oil & Fat Co Ltd | ポリ乳酸樹脂用結晶核剤及び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 |
JP5180140B2 (ja) * | 2009-04-20 | 2013-04-10 | 帝人株式会社 |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樹脂成形体 |
WO2011001763A1 (ja) * | 2009-06-29 | 2011-01-06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成形品、携帯電話機用卓上ホルダー、携帯電話機の内部シャーシ部品、電子機器用筐体及び電子機器用内部部品 |
JP2011006638A (ja) * | 2009-06-29 | 2011-01-13 |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
JP5975371B2 (ja) * | 2009-11-05 | 2016-08-2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成形品、携帯電話機用卓上ホルダー、携帯電話機の内部シャーシ部品、電子機器用筐体及び電子機器用内部部品 |
JP2011157538A (ja) * | 2010-01-07 | 2011-08-18 | Unitika Ltd | 樹脂組成物 |
US20120220697A2 (en) | 2010-03-16 | 2012-08-30 | Andersen Corporation | Sustainable compositions, related methods, and members formed therefrom |
JP5078174B2 (ja) * | 2010-05-18 | 2012-11-21 |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 ポリ乳酸樹脂用結晶核剤、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ポリ乳酸樹脂用結晶核剤の調製方法及び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の調製方法 |
WO2012118973A2 (en) * | 2011-03-02 | 2012-09-07 | Futurefuel Chemical Company | Metal salts of a dialkyl ester of 5-sulfoisophthalic acid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same |
KR101288445B1 (ko) | 2011-05-31 | 2013-08-05 | 주식회사 엔피아이 | 내열성이 우수한 생분해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생분해성 성형용기 |
EP2814879B1 (en) | 2012-02-17 | 2018-04-11 | Andersen Corporation | Polylactic acid containing building component |
JP2013245266A (ja) * | 2012-05-24 | 2013-12-09 | Takemoto Oil & Fat Co Ltd |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の調製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119755A (en) * | 1967-02-24 | 1968-07-10 | Shell Int Research | Process for the after-treatment of polypivalolactone articles |
IT968878B (it) * | 1972-10-12 | 1974-03-20 | Montedison Spa | Resine termoplastiche per stampag gio ad iniezione a base di polie steri saturi |
US6417294B1 (en) * | 1995-12-21 | 2002-07-09 | Mitsui Chemicals, Inc. | Films and molded articles formed from aliphatic polyester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nucleating agents |
JP3680988B2 (ja) * | 2000-05-18 | 2005-08-10 |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 スルホン酸金属塩共重合乳酸系樹脂 |
JP3430334B2 (ja) * | 2000-05-24 | 2003-07-28 |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 ヘテロ凝集体 |
JP3412109B2 (ja) * | 2000-09-05 | 2003-06-03 |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 複合材料 |
US7220815B2 (en) * | 2003-07-31 | 2007-05-22 |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Sulfonated aliphatic-aromatic copolyesters and shaped articles produced therefrom |
-
2005
- 2005-01-13 AU AU2005205269A patent/AU2005205269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5-01-13 US US10/585,687 patent/US9139710B2/en active Active
- 2005-01-13 DE DE602005008006T patent/DE602005008006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01-13 JP JP2005517047A patent/JP508400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01-13 EP EP05703507A patent/EP170759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01-13 CN CNB2005800028449A patent/CN10048032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1-13 WO PCT/JP2005/000268 patent/WO2005068554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707598B1 (en) | 2008-07-09 |
WO2005068554A1 (ja) | 2005-07-28 |
US20070270535A1 (en) | 2007-11-22 |
EP1707598A4 (en) | 2007-01-03 |
AU2005205269B2 (en) | 2008-09-11 |
US9139710B2 (en) | 2015-09-22 |
AU2005205269A1 (en) | 2005-07-28 |
CN1910236A (zh) | 2007-02-07 |
JP5084005B2 (ja) | 2012-11-28 |
DE602005008006D1 (de) | 2008-08-21 |
JPWO2005068554A1 (ja) | 2007-12-27 |
EP1707598A1 (en) | 2006-10-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80327C (zh) | 脂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和脂族聚酯树脂成型体以及脂族聚脂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 |
EP1460107B1 (en) | Polylactic acid-based resin compositions, molded articl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KR102244819B1 (ko) | 생분해성 수지 성형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이용되는 펠렛체 | |
JP3960797B2 (ja) | ポリ乳酸系ポリマー組成物、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5180140B2 (ja) |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樹脂成形体 | |
EP1674528B1 (en) | Aliphatic polyester composition and moulded article | |
US7034102B2 (en) | Polylactic acid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thereof, and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 molded article | |
TWI490257B (zh) | 聚乳酸樹脂組成物 | |
JP6866722B2 (ja) | 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て成形された樹脂成形品 | |
JP2003192883A (ja) | ポリ乳酸系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WO2005044918A1 (ja) |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体 | |
JP5429959B2 (ja) |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の調製方法、ポリ乳酸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ポリ乳酸樹脂成形体 | |
JP3989406B2 (ja) | ポリ乳酸系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3723157B2 (ja) | ポリ乳酸系重合体組成物 | |
JP3773501B2 (ja) | ポリ乳酸系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5196647B2 (ja) |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及びポリ乳酸樹脂成形体 | |
JP6152989B2 (ja) | ポリエステルのペレットを含有する混合ペレット及び樹脂組成物 | |
JP2011241285A (ja) | ポリ乳酸樹脂用結晶核剤及び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 | |
JP3986469B2 (ja) | ポリ乳酸系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4359828A (ja) | 乳酸系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 |
JP2008101101A (ja) |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 |
JP4010287B2 (ja) |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 |
JP2010006893A (ja) |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 |
JP2010110961A (ja) | ポリ乳酸系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OYOTA AUTOCAR LTD. Effective date: 20111206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206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AKEMOTO YUSHI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Toyota Motor Corp. Patentee before: TAKEMOTO YUSHI Kabushiki Kaisha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