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7585C - 通信系统和切换通信服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和切换通信服务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77585C CN100477585C CNB2006100582718A CN200610058271A CN100477585C CN 100477585 C CN100477585 C CN 100477585C CN B2006100582718 A CNB2006100582718 A CN B2006100582718A CN 200610058271 A CN200610058271 A CN 200610058271A CN 100477585 C CN100477585 C CN 10047758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service
- service
- connection requ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H04M3/567—Multimedia conference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和切换通信服务的方法。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装置,其中,该第一和第二装置通过第一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该第三和第四装置通过第二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该第一装置具有第一通信装置、设置信息获取装置和第一连接请求装置。该第二装置具有第二通信装置和第二连接请求装置。该第三装置具有第三通信装置和设置信息发送装置。该第四装置具有第四通信装置和连接处理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供多种不同的通信服务的通信系统和用于切换该系统中的通信服务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允许用户以简单操作切换通信服务的通信系统和用于切换通信服务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来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信服务不仅在商业活动中,而且在用户的日常生活中也已成为必需品,该通信服务例如象基于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网络的电子邮件(email)服务、使用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电话装置等。而且,近来出现了利用IP网络作为电话线路的所谓的IP电话服务和IP移动电话服务的服务。而且,用于通过IP网络执行视频电话服务或视频会议服务的技术已进入实际使用阶段。
如上所述,当用户可以获得各种通信服务时,用户适当地选择使用最合适的通信服务。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当用户正在使用一种通信服务时,必须使用另一通信服务。例如,当前正在打电话的用户可能想使用视频会议服务代替当前正在使用的电话服务继续他们的通话。
由于这个原因,提出了一些用于将连接从正在使用的通信服务切换到另一通信服务的技术。例如,提出了这样一种技术,其基于从接收到的信息的重要性和每一通信方的通信记录计算出的通信活动程度,将正在使用的通信服务切换到最合适的媒体(例如参见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2000-112846号公报,段落号[0054]~[0081]和图1)。还提出这样一种技术,其可以防止正在进行的通信服务被切换到非预期的通信媒体。在该技术中,通信终端站专门控制从另一通信终端站独立且异步发送的用于切换通信媒体的请求(例如,参见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1995-177198号公报,段落号[0025]~[0028]和图6)。
发明内容
然而,为了将正在使用的通信服务切换到另一个通信服务,必须从第一步执行用于目标通信服务的连接程序。例如,当用户在打电话的同时开始视频会议时,用户必须执行例如在电子会议终端上输入目的地地址的操作的操作。而且,如果用户不知道该目的地地址,则用户需要在获得该地址后将其输入装置。因此,无论用户是否正在打电话,都必须执行相同的操作程序。这就使得操作复杂,导致用户的不方便。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方便地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其允许相互通信的用户利用简单的操作切换到不同的通信服务以继续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方便地提供了一种用于切换通信服务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相互通信的用户可以利用简单的操作切换到不同的通信服务以继续进行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装置。该第一和第二装置通过第一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该第三和第四装置通过第二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该第一装置具有: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该第三装置进行通信;设置信息获取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一通信装置从该第三装置获取用于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的设置信息;以及第一连接请求装置,用于为了将该第四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将带有该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二装置。该第二装置具有:第二通信装置,用于与该第四装置进行通信;以及第二连接请求装置,用于为了使用该设置信息将该第四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装置将带有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接收到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四装置。该第三装置具有:第三通信装置,用于与该第一装置进行通信;以及设置信息发送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三通信装置将该设置信息发送给该第一装置,作为对该第一装置获取该设置信息的请求的响应。该第四装置具有:第四通信装置,用于与该第二装置进行通信;以及连接处理装置,用于在通过该第四通信装置从该第二装置接收到带有该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时,使用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将该第四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
在上述通信系统中,例如,当该第一和第二装置正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时,该第三装置的该设置信息发送装置将用于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的该设置信息,通过该第三通信装置发送给该第一装置,以响应该第一装置获取该设置信息的请求。该第一装置的该设置信息获取装置从该第三装置获取设置信息。然后该第一装置的该第一连接请求装置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将带有所获取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二装置,以便将第四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该第二装置的该第二连接请求装置将带有从该第一装置接收到的该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通过该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给该第四装置,以便使用该设置信息将该第四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一旦从该第二装置接收到该连接请求,该第四装置的该连接处理装置就使用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将该第四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装置。该第一和第二装置通过第一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该第三和第四装置通过第二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该第一装置具有: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该第三装置进行通信;设置信息请求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请求该第二装置提供用于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四装置的设置信息;第一设置信息获取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从该第二装置获取设置信息;以及连接请求装置,用于为了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将该第三装置连接到该第四装置,通过该第一通信装置将带有所获得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三装置。该第二装置具有:第二通信装置,用于与该第四装置进行通信;第二设置信息获取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二通信装置从该第四装置获取设置信息,作为对来自该第一装置的设置信息获取请求的响应;以及第一设置信息发送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将所获得的设置信息发送给该第一装置。该第三装置具有:第三通信装置,用于与该第一装置进行通信;以及连接处理装置,用于在通过该第三通信装置从该第一装置接收到带有该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时,使用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将该第三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四装置。该第四装置具有:第四通信装置,用于与该第二装置进行通信;以及第二设置信息发送装置,用于通过该第四通信装置将设置信息发送给该第二装置,作为对该第二装置获取该设置信息的请求的响应。
在上述通信系统中,例如,当该第一和第二装置正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时,该第一装置的该设置信息请求装置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请求该第二装置提供用于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四装置的设置信息。该第二装置的该第二设置信息获取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装置从该第四装置获取该设置信息。此时,该第四装置的该第二设置信息发送装置通过该第四通信装置将该设置信息发送给该第二装置,以响应该第二装置对设置信息的请求。然后该第二装置的该第一设置信息发送装置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将所获得的设置信息发送给该第一装置。该第一装置的该第一设置信息获取装置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从该第二装置获取该设置信息。然后该第一装置的该连接请求装置通过该第一通信装置将带有所获得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三装置,以便将该第三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四装置。一旦从该第一装置接收到该连接请求,该第三装置的该连接处理装置就使用所接收的设置信息将该第三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四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当该第一和第二装置正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时,该第一装置请求该第三装置提供用于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的设置信息。该第三装置将该设置信息发送回该第一装置。然后该第一装置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将带有所获得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二装置,以便将该第四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然后该第二装置将带有接收到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四装置,以便使用该设置信息将该第四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该第四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设置信息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以响应该连接请求。这允许该第一和第二装置的每个用户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开始该第三和第四装置之间的通信,而无需执行用于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建立连接的任何设置操作,例如设置信息的输入操作。因此,每个用户可以利用简单操作通过将该第一通信服务切换到该第二通信服务继续进行通信。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当该第一和第二装置正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时,该第一装置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请求该第二装置提供用于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四装置的设置信息。该第二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装置从该第四装置获取设置信息,然后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将该设置信息发送给该第一装置。该第一装置将带有从该第二装置获得的该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通过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给该第三装置,以便将该第三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四装置。一旦从该第一装置接收到连接请求,就使用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将该第三装置通过该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四装置。这允许该第一和第二装置的每个用户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开始该第三和第四装置之间的通信,而无需执行用于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建立连接的任何设置操作,例如设置信息的输入操作。因此,每个用户可以利用简单操作通过将该第一通信服务切换到该第二通信服务继续进行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能够通过多种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一和第二装置,该第一装置具有:第一通信装置,用于通过第一通信服务进行通信;第二通信装置,用于通过第二通信服务进行通信;设置信息获取装置,用于获取用来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从外部装置连接到该第二通信装置的设置信息;以及第一连接请求装置,用于为了实现到该第二通信装置的连接,通过该第一通信装置将带有该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二装置。该第二装置具有:第三通信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进行通信;第四通信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进行通信;以及第二连接请求装置,用于将带有由该第三通信装置所接收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给该第四通信装置,以便使用该设置信息实现到该第一装置的该第二通信装置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能够通过多种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一和第二装置,该第一装置具有:第一通信装置,用于通过第一通信服务进行通信;第二通信装置,用于通过第二通信服务进行通信;设置信息请求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一通信装置,请求该第二装置提供用于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从该第二通信装置连接到该第二装置的设置信息;以及第二连接请求装置,用于将带有由该第一通信装置所接收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给该第二通信装置,以便使用该设置信息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到该第二装置的连接。该第二装置具有:第三通信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进行通信;第四通信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进行通信;设置信息获取装置,用于当该第三通信装置从该第一装置接收到设置信息的请求时,从该第四通信装置获取该设置信息;以及设置信息发送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三通信装置将所获得的设置信息发送给该第一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切换通信服务的方法,该通信系统包括通过第一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一和第二装置,以及通过第二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三和第四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在该第一和第三装置之间所提供的第一通信装置,利用该第一装置从该第三装置获取用于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的设置信息;为了将该第四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利用该第一装置,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将带有所获得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二装置;为了使用该设置信息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到该第三装置的连接,通过在该第二和第四装置之间所提供的第二通信装置,利用该第二装置,将带有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接收到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四装置;以及当该第四装置从该第二装置接收到带有该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时,利用该第四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将该第四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切换通信服务的方法,该通信系统包括通过第一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一和第二装置,以及通过第二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三和第四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该第一装置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请求该第二装置提供用于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四装置的设置信息;通过在该第二和第四装置之间所提供的第一通信装置,利用该第二装置,获取该设置信息,作为对来自该第一装置的设置信息的请求的响应;利用该第二装置,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将所获得的设置信息发送给该第一装置;为了将该第三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四装置,通过在该第一和第三装置之间所提供的第二通信装置,利用该第一装置,将带有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接收到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三装置;以及当该第三装置从该第一装置接收到带有该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时,利用该第三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将该第三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四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切换通信服务的方法,该通信系统包括能够通过多种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一和第二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该第一装置的设置信息获取装置,从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用于实现从外部装置连接到第一通信装置的设置信息,其中该第一和第二通信装置是该第一装置用于分别通过该第一和第二通信服务进行通信的装置;为了实现到该第一通信装置的连接,利用该第一装置的第一连接请求装置,经由该第二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将带有所获得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二装置;以及利用该第二装置的第二连接请求装置,将带有由第三通信装置接收到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给第四通信装置,以便使用该设置信息实现到该第一装置的该第一通信装置的连接,其中该第三和第四通信装置是该第二装置用于分别通过该第二和第一通信服务进行通信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切换通信服务的方法,该通信系统包括能够通过多种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一和第二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该第一装置的设置信息请求装置,经由第二通信装置请求该第二装置提供用于实现从第一通信装置连接到该第二装置的设置信息,其中该第一和第二通信装置是该第一装置用于分别通过该第一和第二通信服务进行通信的装置;利用该第二装置的设置信息获取装置,在通过第三通信装置接收到设置信息的请求时,从第四通信装置获取设置信息,其中该第三和第四通信装置是该第二装置用于分别通过该第二和第一通信服务进行通信的装置;利用该第二装置的设置信息发送装置,通过该第三通信装置将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发送给该第一装置;以及利用该第一装置的连接请求装置,给出带有通过该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以便使用该设置信息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到该第二装置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典型结构;
图2是示出电子会议终端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4示出通信服务切换操作的第一实施例的略图;
图5示出通信服务切换操作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序列;
图6示出通信服务切换操作的第二实施例的略图;
图7示出通信服务切换操作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处理序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典型结构。
更具体地,图1示出使用TC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在网络上实现两种通信服务例如电子会议服务和IP电话服务的通信系统的典型结构。在这些服务中可以采用例如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语音/视频通信协议。
在该系统中,如图1所示,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以及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接入点(access point,AP)20a和20b通过LAN(包括与LAN连接的WAN(Wide AreaNetwork,广域网))100相互连接。移动终端30a和30b能够分别通过无线LAN接入点20a和20b无线连接到LAN 100。
用于在远程会议室之间进行电子会议的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能够通过LAN 100相互发送和接收视频及语音信号。每个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都包括用于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接口,该无线通信接口能够通过该通信以非接触的方式分别与移动终端30a和30b进行通信。
利用电缆连接到LAN 100的无线LAN接入点20a和20b用作使无线LAN设备(在该例子中为移动终端30a和30b)能够无线连接到LAN 100的基站。无线LAN接入点20a和20b还可以包括各种当无线发送和接收信息时所需的安全功能等。
移动终端30a和30b,即远程站,分别通过无线LAN接入点20a和20b连接到LAN 100,并通过该连接在基于VoIP(Voice overInternet Protocol,网络语音协议)的IP电话服务中用作电话终端。而且,每个移动终端30a和30b都包括用于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能够通过该通信以非接触的方式分别与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进行通信。
在该通信系统中,将一对电子会议终端10a或10b和无线LAN接入点20a或20b分别安装在不同的远程办公室或会议室。另外,电子会议终端10a或10b的其中一个用户可以分别携带移动终端30a或30b。该用户能够通过将移动终端30a或30b分别连接到无线LAN接入点20a或20b进行通话。
另外,移动终端30a和30b能够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分别与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进行通信。在该实施例中,将红外线通信用作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例子。当执行用于实现电子会议的应用程序时,电子会议终端10a可以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检测移动终端30a,并对其进行认证。在认证后,可以通过近距离通信在电子会议终端10a和移动终端30a之间发送和接收信息。或者,可以在认证后将电子会议终端10a通过LAN 100连接到移动终端30a,从而,例如,可以根据从移动终端30a发送的控制命令来操作电子会议终端10a。同样地,可以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或LAN 100在电子会议终端10b和移动终端30b之间发送和接收信息。
图2是示出电子会议终端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具有相同的结构。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电子会议终端10a或10b包括:电子会议处理单元11、视频处理单元12、语音处理单元13、连接控制单元14、LAN接口15、红外线接口16和输入单元17。
电子会议处理单元11执行用于实现电子会议的处理。更具体地,电子会议处理单元11执行用于接收电子会议服务的基本处理和用于视频/语音信号输入和输出的处理。这些基本处理包括:到电子会议的目的终端的连接设置、图像捕获和语音记录设置、以及视频和语音信号的输出设置。在用于视频/语音信号输入和输出的处理中,执行如下操作。电子会议处理单元11将视频处理单元12提供的视频信号和语音处理单元13提供的语音信号输出到连接控制单元14。电子会议处理单元11还将通过LAN接口15和连接控制单元14从LAN 100提供的视频信号和语音信号分别输出到视频处理单元12和语音处理单元13。
视频处理单元12将外部连接的照相机121捕获的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在将该数字信号输出给电子会议处理单元11之前以预定的格式对其进行编码。视频处理单元12还对电子会议处理单元11提供的视频信号进行解码,并在将解码后的信号输出给外部连接的监视器122以在其上显示该视频之前将其转换成模拟信号。语音处理单元13将外部连接的麦克风131提供的语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在将该数字信号输出给电子会议处理单元11之前以预定的格式对其进行编码。语音处理单元13还对电子会议处理单元11提供的语音信号进行解码,并在将解码后的信号输出给外部连接的扬声器132以播放语音信号前将其转换成模拟信号。
连接控制单元14控制电子会议处理单元11的操作。连接控制单元14还执行处理使能够使用由红外线接口16检测到的移动终端30a或30b对电子会议处理单元11执行远程控制操作。例如,连接控制单元14执行到会议的目的终端的连接控制以及在电子会议处理单元11和LAN接口15之间的视频和语音信号的传输控制,以响应信号或控制命令。可以从输入单元17或通过红外线接口16或LAN接口15从移动终端30a或30b发送该信号或控制命令。另外,连接控制单元14还对由红外线接口16检测到的移动终端30a或30b执行认证处理。
连接到LAN 100的LAN接口15控制LAN 100与连接控制单元14之间的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红外线接口16包括红外线信号的红外线接收器和发送器。红外线接口16分别控制移动终端30a或30b与电子会议终端10a或10b之间的红外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包括输入按键等的输入单元17将与用户的输入操作相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出给连接控制单元14。
图3是示出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移动终端30a和30b具有相同的结构。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移动终端30a或30b包括:控制单元31、无线LAN接口32、红外线接口33、语音处理单元34、显示处理单元35、输入单元36、麦克风341、扬声器342和监视器351。
包括CPU和用于存储由CPU执行的程序和各种数据的存储器的控制单元31对移动终端30a和30b中的每个模块执行总的控制。更具体地,控制单元31通过无线LAN接口32执行用于IP电话服务的呼叫处理。换句话说,控制单元31将语音处理单元34提供的语音信号输出给无线LAN接口32,并将通过无线LAN接口32接收的语音信号输出给语音处理单元34。控制单元31还执行关于通过无线LAN接口32或红外线接口33发送和接收的各种数据例如地址信息和控制命令的处理、以及在将监视器351中所使用的显示信息输出给显示处理单元35之前生成该显示信息的处理等。
无线LAN接口32是用于通过无线LAN接入点20a或20b分别将移动终端30a或30b连接到LAN 100的接口电路。无线LAN接口32解调从无线LAN接入点20a或20b接收到的信号,并将解调后的信号提供给控制单元31。无线LAN接口32还调制从控制单元31输出的信号,并将调制后的信号无线发送到无线LAN接入点20a或20b。包括红外线信号的红外线接收器和发送器的红外线接口33分别控制电子会议终端10a或10b与移动终端30a或30b之间的红外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语音处理单元34将麦克风341提供的语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在将该数字信号输出给控制单元31之前以预定的格式对其进行编码。语音处理单元34还对控制单元31提供的语音信号进行解码,并在将解码后的信号输出给扬声器342以播放该语音信号之前将其转换成模拟信号。显示处理单元35基于控制单元31所生成的显示信息生成视频信号,然后将该视频信号输出给监视器351以在其上显示该视频。例如,监视器351可以是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包括输入按键等的输入单元36将与用户的输入操作相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出给控制单元31。
现在,假定用户正在上述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终端30a和30b之间通过IP电话进行通话。如果用户遇到以下情况:在他们的通话过程中不仅需要语音通信而且需要视频通信,则用户可以使用位于他们附近的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开始电子会议。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其中一个用户需要选择该用户所使用的电子会议终端10a或10b的目的终端,并根据现有技术执行某些操作以连接该用户终端和该目的终端。如果用户不知道该目的终端的地址,则用户需要在通过IP电话服务获取地址后将该地址输入自己的终端以完成连接设置。
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移动终端30a或30b的每个用户首先分别使能够在移动终端30a或30b与位于每个用户附近的电子会议终端10a或10b之间进行通信。该简单操作允许用户将通信从移动终端30a和30b之间切换到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之间,并开始电子会议而无需用户知道目的电子会议终端的地址。
以下对切换通信服务的操作进行说明。在下文中,假定使用移动终端30a和电子会议终端10a的用户为用户A,假定使用移动终端30b和电子会议终端10b的用户为用户B。
第一实施例
图4示出通信服务切换操作的第一实施例的略图。
参考图4,为便于说明分开示出通信服务。例如,在图的上面部分示出IP电话服务的通信,在图的下面部分示出电子会议服务的通信。图4还示出利用使用红外线辐射的近距离通信将移动终端30a和30b分别连接到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
在初始状态下,用户A和用户B正利用通过IP电话服务的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30a和30b进行通话。然后用户A和用户B使每个用户所携带的移动终端30a和30b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在该例子中为红外线通信)分别与位于他们附近的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进行通信。利用该通信,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分别检测移动终端30a和30b,从而使移动终端30a和30b能够执行以下程序。
移动终端30a将用于切换通信服务的请求作为红外线信号发送给电子会议终端10a(在步骤S11)。然后电子会议终端10a将实现通过电子会议服务连接到电子服务终端10a所需的设置信息(例如,地址等)通知给移动终端30a(在步骤S12)。一旦接收到该设置信息,移动终端30a就使用IP电话服务的通信,将用于切换带有该设置信息的通信服务的请求发送给目的侧的移动终端30b(在步骤S13)。
目的侧的移动终端30b将带有所通知的设置信息的用于连接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的请求发送给电子会议终端10b(在步骤S14)。最后电子会议终端10b使用该所通知的设置信息,通过电子会议服务的通信将连接请求发送给电子会议终端10a,以便建立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之间的连接(在步骤S15)。
根据上述程序,如果用户A使移动终端30a与电子会议终端10a进行通信,则自动获取设置信息例如电子会议终端10a的地址,并将其通知给目的侧的电子会议终端10b,从而允许用户开始电子会议。这就方便地排除了用户A为了开始电子会议而执行任何连接设置操作的必要性。即使用户A事先不知道用于开始电子会议的设置信息例如地址,用户也可以开始电子会议而不知道设置信息,即不执行设置信息的任何输入操作。
图5示出在通信服务切换操作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序列。参考该图对前述程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在图5所示的初始状态下,用户A和用户B正利用分别通过无线LAN接入点20a和20b连接到LAN 100的移动终端30a和30b通过IP电话服务进行通话(在步骤S101)。如在下面的步骤S104、S105、S107和S108中所述,用户A和用户B使位于他们附近的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分别检测到的移动终端30a和30b开始电子会议。同时,已经启动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并将其保持在待机状态,以等待通过输入单元17或红外线接口16接收用于开始电子会议处理的请求(在步骤S102和S103)。
移动终端30a首先将认证信息作为红外线信号发送给电子会议终端10a,作为对用户A的操作的响应(在步骤S104)。该认证信息包括IP地址和移动终端30a的标识信息。
一旦接收到来自移动终端30a的该红外线信号,连接控制单元14就对接收到的信息执行处理,以便电子会议终端10a认证移动终端30a(在步骤S105)。例如,电子会议终端10a可以配置成预先接收能够控制电子会议处理的移动终端30a的登记。可选地,可以将移动终端30a预先登记到服务器等。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检测到移动终端30a,电子会议终端10a就可以访问该服务器并向该服务器提供移动终端30a的认证信息。然后该服务器可基于该认证信息认证移动终端30a并对其进行管理。
在完成移动终端30a的认证后,电子会议终端10a将自身的IP地址或标识信息作为红外线信号发送回移动终端30a。一旦接收到来自电子会议终端10a的该信号,移动终端30a就检查该信号以确认已适当完成了认证。然后移动终端30a等待用户的输入操作,同时在监视器351上显示表示能够切换通信服务的消息(在步骤S106)。
同样地,移动终端30b将该红外线信号发送给电子会议终端10b,作为对用户B所执行的操作的响应(在步骤S107)。然后电子会议终端10b认证移动终端30b(在步骤S108)。在认证后,将移动终端30b转换到待机状态以等待接收通过红外线接口33(或无线LAN接口32)从移动终端30a发送的用于切换通信服务的请求信号。
用户A通过操作移动终端30a中的输入单元36向移动终端30a给出用于切换通信服务的请求。然后移动终端30a将用于切换通信服务的请求作为红外线信号发送给电子会议终端10a(在步骤S109)。作为对来自移动终端30a的请求的响应,电子会议终端10a将实现通过电子会议服务连接到电子会议终端10a所需的设置信息作为红外线信号发送回移动终端30a(在步骤S110)。该设置信息包括例如IP地址(在该例子中,没有发送IP地址,因为在认证时已经发送过它)和基于SIP的ID(SIP ID)。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LAN 100提供电子会议服务和IP电话服务。因此,可以通过LAN 100在移动终端30a和电子会议终端10a之间发送上述用于切换通信服务的请求信号及其应答。通过排除用户A为了发送和接收红外线信号而使移动终端30a的红外线接收器和发送器朝向电子会议终端10a的必要性,这就方便地提供给用户A更高的可用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用于切换通信服务的请求信号自动发送给电子会议终端10a而无需等待用户的输入操作。
利用上述程序,移动终端30a已获得了建立通过电子会议服务的连接所需的所有设置信息,例如电子会议终端10a的地址信息。然后移动终端30a使用IP电话服务将带有该设置信息的用于切换通信服务的请求发送给移动终端30b(在步骤S111)。例如,可以根据VoIP中用于发送消息的协议,将该设置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30b。
一旦接收到该设置信息例如IP地址和SIP ID,用户B携带的移动终端30b就将带有接收到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作为红外线信号发送给已被认证的电子会议终端10b,以便将电子会议终端10b连接到目的侧的电子会议终端10a(在步骤S112)。同样可以通过LAN 100而不是使用红外线信号来发送设置信息,从而提供给用户B更高的可用性。
一旦接收到该设置信息例如地址,电子会议终端10b就使用该设置信息开始基于SIP的连接程序。更具体地,电子会议终端10b通过LAN 100将连接请求发送给电子会议终端10a,以便建立连接(在步骤S 113)。这就导致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之间的连接的建立,从而使每个电子会议终端中的电子会议处理单元11开始语音/视频发送-接收处理(在步骤S114)。
在完成了上述程序之后,用户A和用户B可以使用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进行电子会议。此时,可以保持有效或终止移动终端30a与30b之间通过IP电话服务的连接话路。
根据上述程序,用户A和用户B二者都可以分别利用在移动终端30a和30b上的简单操作来切换通信服务,从而开始电子会议,而无需知道用于建立电子会议服务的连接的设置信息。该设置信息包括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的地址。另外,用户A和用户B可以利用直观的操作开始电子会议,其中,每个用户只要分别靠近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以便由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检测正在使用的移动终端30a和30b即可。因此,即使对网络或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的操作的知识了解很少的用户,也可以毫无困难地与IP电话服务相同的通信对方开始电子会议。
第二实施例
图6示出通信服务切换操作的第二实施例的略图。
参考图6,与图4中的情况相同,为便于说明分开示出通信服务。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程序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程序不同。通过移动终端30b将设置信息,例如目的侧的电子会议终端10b的地址信息,通知给移动终端30a。移动终端30a使用该设置信息使自身侧的电子会议终端10a开始连接程序。
在分别由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检测到移动终端30a和30b后,移动终端30a通过I P电话服务的通信将用于切换通信服务的请求发送给移动终端30b(在步骤S21)。然后移动终端30b将建立连接所需的设置信息例如地址的请求发送给电子会议终端10b。一旦接收到该设置信息(在步骤S22),移动终端30b就将该设置信息传输给移动终端30a(在步骤S23)。
移动终端30a将带有接收到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电子会议终端10a,以便实现到目的侧的电子会议终端10b的连接(在步骤S24)。电子会议终端10a使用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将连接请求发送给电子会议终端10b,以便建立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之间的连接(在步骤S25)。
根据上述程序,如果用户A使移动终端30a与电子会议终端10a进行通信,则自动获得电子会议终端10b的设置信息,并将其通知给用户A所使用的电子会议终端10a,从而允许用户开始电子会议。用户A可以方便地开始电子会议,而无需执行任何用以开始电子会议的设置操作。
图7是示出通信服务的切换操作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处理序列的图。参考该图来更详细地说明上述程序。
在图7中的步骤S201~S208所执行的处理与上述图5中的步骤S101~S108所执行的处理相同。更具体地,首先用户A和用户B正通过IP电话服务进行通话,然后使分别由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检测移动终端30a和30b,以便对其进行认证。在认证后,将表示使能够切换通信服务的消息显示在用户A所使用的移动终端30a的监视器351上。一旦确认了该消息,即,例如,一旦确认用户B已经通过IP电话服务完成了移动终端30b的认证,用户A就通过操作移动终端30a使移动终端30a执行切换程序。移动终端30a通过LAN 100将用于切换通信服务的请求信号发送给移动终端30b,作为对用户A的操作的响应(在步骤S209)。可以使用例如VoIP中用于发送消息的协议将该信号发送给移动终端30b。
一旦接收到用于切换通信服务的请求,移动终端30b就将设置信息的请求发送给电子会议终端10b(在步骤S210)。该设置信息是实现连接到电子会议终端10b以开始电子会议服务所需的。电子会议终端10b将该所需信息(在该例子中为SIP ID)发送回移动终端30b,作为对设置信息的请求的响应(在步骤S211)。一旦接收到该SIP ID,移动终端30b就通过LAN 100将建立连接所需的所有设置信息通知给移动终端30a(在步骤S212)。设置信息可以包括SIP ID和在认证过程中所获得的电子会议终端10b的IP地址。例如,还可以根据VoIP中用于发送消息的协议来发送设置信息。
在步骤S210和S211,例如通过红外线通信来发送或接收设置信息。然而,在该实施例中,通过IP网络即LAN 100连接移动终端30b和电子会议终端10b。而且,移动终端30b在认证过程中能够知道电子会议终端10b的IP地址。因此,可以通过LAN 100发送或接收设置信息。这样,通过排除用户B将移动终端30b的红外线接收器和发送器朝向电子会议终端10b的必要性,方便地提供给用户B更高的可用性。另外,由于在步骤S210可以自动发送设置信息的请求,因此在该例子中可以自动执行在步骤S210~S212的处理,而无需用户B的输入操作。利用这种自动操作,用户B只要使电子会议终端10b检测用户B所携带的移动终端30b,就可开始电子会议。
一旦接收到该设置信息,移动终端30a就将带有接收到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电子会议终端10a,以便建立到目的侧的电子会议终端10b的连接(在步骤S213)。可以将该连接请求作为红外线信号发送给电子会议终端10a,然而,也可以通过LAN 100发送该连接请求,以便提供给用户A更高的可用性。
一旦接收到该设置信息例如地址,电子会议终端10a就使用该设置信息开始基于SIP的连接程序。更具体地,电子会议终端10a通过LAN 100将连接请求发送给电子会议终端10b(在步骤S214)。这就导致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之间的连接的建立,从而使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开始利用语音和视频进行电子会议处理(在步骤S215)。
根据上述程序,用户A和用户B二者都可以分别利用在移动终端30a和30b上的简单操作来切换通信服务,而无需知道用于通过电子会议服务建立连接的设置信息,就可开始电子会议。另外,每个用户只要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使移动终端30a和30b分别与电子会议终端10a和10b进行通信,用户A和用户B就可以利用直观的操作开始电子会议。这样,即使对网络或电子会议终端10a或10b上的操作的知识了解很少的用户,也可以毫无困难地与IP电话相同的通信对方开始电子会议。
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红外线通信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然而,可以采用蓝牙(Bluetooth)、使用无线IC芯片的电磁感应通信等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而且,除了无线通信外,也可以采用例如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或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1394等使用相对较短的电缆进行的通信。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IP电话服务和电子会议服务作为通信服务的例子应用于本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服务。例如,可以切换从例如基于已知公用电话线路的电话服务、电子邮件服务、即时消息服务、视频电话服务等中选择出的两种预定的通信服务。而且,无需通过如上所述的共同的网络实现切换的服务,而可以在物理不同的网络上来实现这些服务。
另外,不仅可以应用电话终端,而且可以应用例如能够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和即时消息的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移动装置例如笔记本计算机、以及实现上述其中一个通信服务的装置的远程控制器等作为移动终端30a和30b。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结合提供不同服务的独立装置,即移动终端和电子会议终端,对切换通信服务的程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提供多种通信服务的集成装置。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在一个移动终端上实现上述I P电话服务和电子会议服务(或视频电话服务)、在通信服务之间切换通信模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信息可以在装置内在执行各通信服务的应用程序之间获得。如果不能同时执行正在进行的通信服务的应用程序和目标通信服务的应用程序,可以在建立用于目标通信服务的连接之前终止现有的连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出现各种修正、组合、子组合和改变,只要其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
Claims (20)
1.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通过第一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一和第二装置,以及通过第二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三和第四装置,该通信系统包括:
该第一装置,其具有:
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该第三装置进行通信,
设置信息获取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一通信装置从该第三装置获取用于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的设置信息,以及
第一连接请求装置,用于为了将该第四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将带有该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二装置;
该第二装置,其具有:
第二通信装置,用于与该第四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第二连接请求装置,用于为了使用该设置信息将该第四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装置将带有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接收到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四装置;
该第三装置,其具有:
第三通信装置,用于与该第一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设置信息发送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三通信装置将该设置信息发送给该第一装置,作为对来自该第一装置的获取该设置信息的请求的响应;以及
该第四装置,其具有:
第四通信装置,用于与该第二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连接处理装置,用于在通过该第四通信装置从该第二装置接收到带有该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时,使用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将该第四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三通信装置之间以及第二通信装置与第四通信装置之间采用近距离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和第三装置还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装置检测装置,用于通过近距离通信作为通信目的地相互进行检测,以便能够通过该第一和第三通信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该第二和第四装置还分别包括第三和第四装置检测装置,用于通过近距离通信作为通信目的地相互进行检测,以便能够通过该第二和第四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在相同的网络上提供该第一和第二通信服务时,该第一和第三装置的该第一和第三通信装置使用通过该相同网络的通信和在该第一和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中所使用的近距离通信中的至少一种相互进行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在相同的网络上提供该第一和第二通信服务时,该第二和第四装置的该第二和第四通信装置分别通过该相同网络相互进行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设置信息包括关于用于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的连接的该第三装置的地址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该第一和第二装置对或者该第三和第四装置对是便携式的。
8.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通过第一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一和第二装置,以及通过第二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三和第四装置,该通信系统包括:
该第一装置,其具有:
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该第三装置进行通信,
设置信息请求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请求该第二装置提供用于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四装置的设置信息,
第一设置信息获取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从该第二装置获取设置信息,以及
连接请求装置,用于为了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将该第三装置连接到该第四装置,通过该第一通信装置将带有所获得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三装置;
该第二装置,其具有:
第二通信装置,用于与该第四装置进行通信,
第二设置信息获取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二通信装置从该第四装置获取设置信息,作为对来自该第一装置的获取该设置信息的请求的响应,以及
第一设置信息发送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将所获得的设置信息发送给该第一装置;
该第三装置,其具有:
第三通信装置,用于与该第一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连接处理装置,用于在通过该第三通信装置从该第一装置接收到带有该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时,使用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将该第三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四装置;以及
该第四装置,其具有:
第四通信装置,用于与该第二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第二设置信息发送装置,用于通过该第四通信装置将设置信息发送给该第二装置,作为对来自该第二装置的获取该设置信息的请求的响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三通信装置之间以及第二通信装置与第四通信装置之间采用近距离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和第三装置还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装置检测装置,用于通过近距离通信作为通信目的地相互进行检测,以便能够通过该第一和第三通信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该第二和第四装置还分别包括第三和第四装置检测装置,用于通过近距离通信作为通信目的地相互进行检测,以便能够通过该第二和第四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在相同的网络上提供该第一和第二通信服务时,该第一和第三装置的该第一和第三通信装置分别通过该相同的网络相互进行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在相同的网络上提供该第一和第二通信服务时,该第二和第四装置的该第二和第四通信装置使用通过该相同网络的通信以及在该第三和第四装置检测装置的检测中所使用的近距离通信中的至少一种相互进行通信。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设置信息包括关于用于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的连接的该第四装置的地址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该第一和第二装置对或者该第三和第四装置对是便携式的。
15.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能够通过多种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一和第二装置,该通信系统包括:
该第一装置,其具有:
第一通信装置,用于通过第一通信服务进行通信,
第二通信装置,用于通过第二通信服务进行通信,
设置信息获取装置,用于获取用来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从外部装置连接到该第二通信装置的设置信息,以及
第一连接请求装置,用于为了实现到该第二通信装置的连接,通过该第一通信装置将带有该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二装置;以及
该第二装置,其具有:
第三通信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进行通信,
第四通信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进行通信,以及
第二连接请求装置,用于将带有由该第三通信装置所接收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给该第四通信装置,以便使用该设置信息实现到该第一装置的该第二通信装置的连接。
16.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能够通过多种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一和第二装置,该通信系统包括:
该第一装置,其具有:
第一通信装置,用于通过第一通信服务进行通信,
第二通信装置,用于通过第二通信服务进行通信,
设置信息请求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一通信装置,请求该第二装置提供用于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从该第二通信装置连接到该第二装置的设置信息,以及
连接请求装置,用于将带有由该第一通信装置所接收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给该第二通信装置,以便使用该设置信息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到该第二装置的连接;以及
该第二装置,其具有:
第三通信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进行通信,
第四通信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进行通信,
设置信息获取装置,用于当该第三通信装置从该第一装置接收到设置信息的请求时,从该第四通信装置获取该设置信息,以及
设置信息发送装置,用于通过该第三通信装置将所获得的设置信息发送给该第一装置。
17.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切换通信服务的方法,该通信系统包括通过第一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一和第二装置,以及通过第二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三和第四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在该第一和第三装置之间所提供的第一通信装置,利用该第一装置从该第三装置获取用于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的设置信息;
为了将该第四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利用该第一装置,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将带有所获得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二装置;
为了使用该设置信息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到该第三装置的连接,通过在该第二和第四装置之间所提供的第二通信装置,利用该第二装置,将带有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接收到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四装置;以及
当该第四装置从该第二装置接收到带有该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时,利用该第四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将该第四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三装置。
18.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切换通信服务的方法,该通信系统包括通过第一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一和第二装置,以及通过第二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三和第四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该第一装置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请求该第二装置提供用于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四装置的设置信息;
通过在该第二和第四装置之间所提供的第一通信装置,利用该第二装置,获取该设置信息,作为对来自该第一装置的设置信息的请求的响应;
利用该第二装置,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将所获得的设置信息发送给该第一装置;
为了将该第三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四装置,通过在该第一和第三装置之间所提供的第二通信装置,利用该第一装置,将带有通过该第一通信服务接收到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三装置;以及
当该第三装置从该第一装置接收到带有该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时,利用该第三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将该第三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连接到该第四装置。
19.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切换通信服务的方法,该通信系统包括能够通过多种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一和第二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该第一装置的设置信息获取装置,从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用于实现从外部装置连接到第一通信装置的设置信息,其中该第一和第二通信装置是该第一装置用于分别通过该第一和第二通信服务进行通信的装置;
为了实现到该第一通信装置的连接,利用该第一装置的第一连接请求装置,经由该第二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将带有所获得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送给该第二装置;以及
利用该第二装置的第二连接请求装置,将带有由第三通信装置接收到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发给第四通信装置,以便使用该设置信息实现到该第一装置的该第一通信装置的连接,其中该第三和第四通信装置是该第二装置用于分别通过该第二和第一通信服务进行通信的装置。
20.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切换通信服务的方法,该通信系统包括能够通过多种通信服务相互进行通信的第一和第二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该第一装置的设置信息请求装置,经由第二通信装置请求该第二装置提供用于实现从第一通信装置连接到该第二装置的设置信息,其中该第一和第二通信装置是该第一装置用于分别通过该第一和第二通信服务进行通信的装置;
利用该第二装置的设置信息获取装置,在通过第三通信装置接收到设置信息的请求时,从第四通信装置获取设置信息,其中该第三和第四通信装置是该第二装置用于分别通过该第二和第一通信服务进行通信的装置;
利用该第二装置的设置信息发送装置,通过该第三通信装置将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发送给该第一装置;以及
利用该第一装置的连接请求装置,给出带有通过该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的设置信息的连接请求,以便使用该设置信息实现通过该第二通信服务到该第二装置的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53374A JP2006238330A (ja) | 2005-02-28 | 2005-02-28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サービス移行方法 |
JP2005053374 | 2005-02-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29155A CN1829155A (zh) | 2006-09-06 |
CN100477585C true CN100477585C (zh) | 2009-04-08 |
Family
ID=36931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5827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7585C (zh) | 2005-02-28 | 2006-02-28 | 通信系统和切换通信服务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80704B2 (zh) |
JP (1) | JP2006238330A (zh) |
CN (1) | CN100477585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88160B2 (ja) * | 2007-11-28 | 2013-04-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会議装置及び接続制御方法 |
DE102009021007A1 (de) | 2009-05-12 | 2010-11-25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Plazieren von Einheiten zum Ausführen einer Anwendung in einem verteilten System |
CN102422616B (zh) * | 2009-05-12 | 2015-06-24 | 西门子公司 | 用于在一定数量的第一服务和一定数量的第二服务之间通信的方法 |
KR20120007433A (ko) * | 2010-07-14 | 2012-01-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컴퓨터 장치 간의 고화질 비디오 텔레포니를 설정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KR20120083827A (ko) * | 2011-01-18 | 2012-07-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홈 네트워크를 이용한 통화 방법 및 장치 |
JP5645758B2 (ja) * | 2011-06-17 | 2014-12-24 | 株式会社ナカヨ | Ip電話装置およびip電話装置を用いた通信方法 |
US9131111B2 (en) * | 2012-11-02 | 2015-09-08 | OpenExchange,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video communications |
CN104767962B (zh) * | 2015-01-16 | 2019-02-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多用途会议终端和多用途会议系统 |
CN106533711B (zh) * | 2016-11-30 | 2020-07-17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多媒体会议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67653A (en) * | 1996-04-18 | 1999-02-0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based video conferencing |
CN1232592A (zh) * | 1997-10-01 | 1999-10-20 | 摩托罗拉公司 | 有线音频和视频会议及电话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
CN1257631A (zh) * | 1997-03-27 | 2000-06-21 | 法国电讯公司 | 视频会议系统 |
CN1549634A (zh) * | 2003-05-09 | 2004-11-24 | �ʼҷ����ֵ��ӹɷ�����˾ | 用于在无线广域网与无线局域网之间无缝漫游的系统和方法 |
CN1581967A (zh) * | 2003-08-11 | 2005-02-16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视频会议中切换通信联机的系统及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77198A (ja) | 1993-12-20 | 1995-07-14 | Hitachi Ltd | マルチメディア通信方式 |
JP3120220B2 (ja) * | 1996-03-28 | 2000-12-25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 呼出し機能付き通信装置 |
JP4352471B2 (ja) * | 1998-02-19 | 2009-10-2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JP3972490B2 (ja) | 1998-10-08 | 2007-09-0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
JP2002252620A (ja) * | 2001-02-23 | 2002-09-06 | Toshiba Corp | 通信設定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JP2003309651A (ja) * | 2002-04-16 | 2003-10-31 | Let's Corporation | 公衆回線網を利用したインターネット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インターネット通信の接続方法、及び接続装置 |
US7457278B2 (en) * | 2002-05-31 | 2008-11-25 | Softbank Corp. | Terminal connection device, connection control device, and multi-function telephone terminal |
JP3870882B2 (ja) * | 2002-09-12 | 2007-01-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通信システム、情報通信装置及び情報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4056486B2 (ja) | 2004-03-24 | 2008-03-05 | Necパーソナル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接続方法 |
-
2005
- 2005-02-28 JP JP2005053374A patent/JP2006238330A/ja active Pending
-
2006
- 2006-02-03 US US11/346,284 patent/US758070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2-28 CN CNB2006100582718A patent/CN10047758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67653A (en) * | 1996-04-18 | 1999-02-0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based video conferencing |
CN1257631A (zh) * | 1997-03-27 | 2000-06-21 | 法国电讯公司 | 视频会议系统 |
CN1232592A (zh) * | 1997-10-01 | 1999-10-20 | 摩托罗拉公司 | 有线音频和视频会议及电话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
CN1549634A (zh) * | 2003-05-09 | 2004-11-24 | �ʼҷ����ֵ��ӹɷ�����˾ | 用于在无线广域网与无线局域网之间无缝漫游的系统和方法 |
CN1581967A (zh) * | 2003-08-11 | 2005-02-16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视频会议中切换通信联机的系统及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60193457A1 (en) | 2006-08-31 |
CN1829155A (zh) | 2006-09-06 |
US7580704B2 (en) | 2009-08-25 |
JP2006238330A (ja) | 2006-09-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77585C (zh) | 通信系统和切换通信服务的方法 | |
CN100512127C (zh) | 连接控制装置、通信系统以及连接控制方法 | |
JPH11234642A (ja)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提供媒体 | |
JP2003515201A (ja) | 近接性に基づいた短距離無線リンクを用いた入口通路システム | |
WO2012136024A1 (zh) | 移动终端及其远程控制方法 | |
KR20070106563A (ko) | 통신 시스템, 핸드헬드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 |
US7792064B2 (en) | Video-conferencing system using mobile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 |
US7155200B2 (en) | Radio apparatus and link loss recovery method | |
JP4877952B2 (ja) | 無線lanを利用した音声通話システム、無線端末及び中継装置 | |
JP4893797B2 (ja) | 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 |
JP5109702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 | |
JP4826913B2 (ja) | 移動通信端末の通信モード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 |
JP5679287B2 (ja) | 通信装置 | |
US866644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ting a sounder device | |
JP5430915B2 (ja) | 呼制御方法及び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 |
JP2004260735A (ja) | インターホン装置 | |
JP5032294B2 (ja) |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の通話路確立方法および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ならびに転送装置 | |
JPWO2009022502A1 (ja) |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 |
JP2006211471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 | |
KR100923162B1 (ko) | 듀얼 모드 방문자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그 방법 | |
KR101382133B1 (ko) | 아이피통화로의 통화방식 변환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아이피통화 장치 및 아이피통화 시스템 | |
JP2010154231A (ja) | 電話番号登録方法 | |
JP2005295574A (ja) | 通信装置 | |
JP2007274646A (ja) | 移動通信端末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
JP2008271128A (ja)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通信管理サーバ及び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