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4569C - 制造闪存设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造闪存设备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74569C CN100474569C CNB2006101156370A CN200610115637A CN100474569C CN 100474569 C CN100474569 C CN 100474569C CN B2006101156370 A CNB2006101156370 A CN B2006101156370A CN 200610115637 A CN200610115637 A CN 200610115637A CN 100474569 C CN100474569 C CN 10047456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conductive layer
- arrive
- thickness
- form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3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 H10B41/35—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with a cell select transistor, e.g. NAND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30/00—Field-effect transistors [FET]
- H10D3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D30/02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FETs having insulated gates [IGFET]
- H10D30/041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FETs having insulated gates [IGFET] of FETs having floating gat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30/00—Field-effect transistors [FET]
- H10D30/60—Insulated-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
- H10D30/68—Floating-gate IGFETs
- H10D30/6891—Floating-gate IGF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floating gate electrode
Landscapes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造闪存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提高电容并可以减少干扰现象。根据一实施方式,制造闪存设备的方法包括步骤:在具有隔离结构的半导体基底上沉积隧道氧化层,在该隧道氧化层上沉积用于浮动栅板的导电层,在用于浮动栅极的该导电层之间形成氧化层,在用于浮动栅极的该导电层中形成凹槽图形,以及在该凹槽图形上分别沉积电介质层和用于控制栅极的导电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制造闪存设备的方法,尤其涉及其中可以插入电容并且可以减少干扰现象的制造闪存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闪存设备是指一种根据把电子注入和不注入浮动栅极时阈值电压的变化来存储和读取数据的装置。随着装置集成度的增加,需要闪存设备具备快速的操作速度和高的数据可靠性。为了这个目的,有必要增加电容。
为了增加闪存设备的电容,已经提出了把高电介质材料用作形成在浮动栅极和控制栅极之间的电介质层的方法,减少该电介质层的厚度的方法,通过增加浮动栅极的高度而增加耦合系数的方法,等等。
然而,如果把高电介质材料用作电介质层,由于降低了界面陷波特性(trap characteristic),并且阈值电压被突然移位,从而导致装置的低可靠性。因此,难以应用该方法。此外,如果减少了电介质层的厚度,则会降低击穿电压,这对数据失败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电介质层厚度的减少存在限制。
此外,如果增加了浮动栅极的高度,则邻近浮动栅极之间的干扰现象变得更显著,并且单元分布因此被扩大。结果导致难以确保装置的特性和均匀性。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闪存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提高电容和减少干扰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制造闪存设备的方法包括步骤:在具有隔离结构的半导体基底上沉积隧道氧化层,在隧道氧化层上沉积用于浮动栅极的导电层,在用于该浮动栅极的导电层之间形成氧化层,在用于该浮动栅极的导电层中形成凹槽图形,和在该凹槽图形上分别沉积电介质层和用于控制栅极的导电层。
用于浮动栅极的导电层优选地可以由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或原子层沉积(ALD)方法形成。
该氧化层优选地可以使用高密度等离子体(HDP)氧化层、等离子体增强-正硅酸乙酯(PE-TEOS)、高温氧化物(HTO)、高级平面层(APL)氧化层的任意一种而形成。
通过利用ONO(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层、单层(例如Al2O3、HfO2或ZrO2)、或者Al2O3、HfO2或ZrO2中的两种以上层压而成的多层结构,该电介质层优选地可以形成为到的厚度。该ONO的氧化层优选地可以形成到的厚度,并且该ONO的氮化层优选地形成到的厚度。
硬掩模层可以进一步形成在用于控制栅极的导电层上。该硬掩模层优选地可以利用Si3N4或Si-N而形成。该Si3N4层优选地可以由熔炉法形成,并且该Si-N优选地由等离子体方法形成。
附图说明
可以非常容易地全面理解本发明及其附带优点,参考下述详细描述并结合附图,可以更好地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其中:
图1A到1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闪存设备的方法的剖面图;以及
图2A到2F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闪存设备的方法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特定的示范实施方式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图1A到1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闪存设备的方法的剖面图。
参见图1A,隧道氧化层104和用于浮动栅极的导电层106依次被沉积在半导体基底100上,其中在该半导体基底100内形成了隔离结构102。导电层106可以优选地使用通过CVD方法或ALD方法形成的多晶硅层、W、WN、Ti、TiN、Pt、Ru、RuO2、Ir、IrO2和Al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尤其是,掺杂的多晶硅层可以优选地在250℃到1000℃的温度下,形成到的厚度。
参见图1B,在导电层106上形成位于隔离结构102上方的第一光致抗蚀剂图形(未示出)。以第一光致抗蚀剂图形为掩模蚀刻导电层106,从而形成导电层图形106a。剥去第一光致抗蚀剂图形并接着在整个表面上形成氧化层108,使得中间的导电层图形106a之间被掩埋。接着执行平面化工艺,直到导电层图形106a被暴露。
氧化层108可以优选地由HDP氧化层、PE-TEOS、HTO、APL氧化层中的任意一种形成。该平面化工艺优选地可以使用回蚀工艺的CMP工艺。
执行形成氧化层108的工艺,以避免第二光致抗蚀剂图形的偏差,当随后通过蚀刻导电层图形106a的中心部分而形成凹槽图形时,导电层图形106a的中心部分通过该第二光致抗蚀剂图形被曝光。
参见图1C,形成了第二光致抗蚀剂图形(未示出),通过该第二光致抗蚀剂图形暴露导电层图形106a的中心部分。以该第二光致抗蚀剂图形为掩模,导电层图形106a被部分地蚀刻,从而形成凹槽图形110。当导电层图形106a被蚀刻时,Cl2和F2被优选地用作蚀刻气体。每个导电层图形106a的蚀刻深度优选地设置成到
此后,该第二光致抗蚀剂图形被剥去,且氧化层108通过湿蚀刻工艺而被移除,由此形成具有导电层图形106a的浮动栅极,导电层图形106a的两侧边缘凸起高于它的中心部分。可以确保具有该浮动栅极具有宽广的表面积。
参见图1D,在包括导电层图形106a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电介质层112。电介质层112可具有其中层压了氧化层、氮化层和氧化层的厚度优选为到的ONO结构、使用了诸如Al2O3、HfO2或ZrO2的高电介质材料的单层或者其中层压了例如Al2O3、HfO2和ZrO2中两种以上的多层状结构。
多晶硅层114(即,用于控制栅极的导电层)和金属层116依次形成于电介质层112上。在金属层116上形成硬掩模层118后,从硬掩模层118到导电层图形106a的叠层结构被图形化,以形成栅极。多晶硅层114优选地形成到的厚度,金属层116优选地使用W、WN、Pt、Ir、Ru和Te的任意一种而形成到的厚度,并且硬掩模层118优选地由例如Si3N4或Si-N的氮化层形成。例如,可以使用熔炉法形成Si3N4,可以使用等离子体方法形成Si-N。
由此完成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存设备的制造。
图2A至2F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闪存设备的方法的剖面图。
参见图2A,依次在半导体基底20上形成了隧道氧化层21、用于浮动栅极的第一导电层22和硬掩模层23。硬掩模层23、第一导电层22、隧道氧化层21和预定深度的半导体基底20被蚀刻,以形成沟槽24。执行横向氧化工艺以消除在沟槽24的蚀刻工艺期间发生的损伤。第一导电层22可以由多晶硅层形成,并且硬掩模层23可以由氮化层形成。
为了促进沟槽的蚀刻工艺,可以进一步在硬掩模层23上形成硬掩模层。该硬掩模层可以被图形化,并且可以接着利用该图形化的硬掩模层为掩模执行沟槽蚀刻工艺。
参见图2B,在整个结构上形成氧化层,以便掩埋沟槽24。对该氧化层执行平面化工艺,以便硬掩模层23被暴露。因此,在沟槽24中形成隔离结构25,以定义有源区和场效应区。
参见图2C,剥去硬掩模层23,以暴露第一多晶硅层22的顶部表面和隔离结构25的侧面。
参见图2D,在整个表面上沉积了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层通过毯式回蚀(blanket etching-back)工艺而被蚀刻,以在暴露的隔离结构25的侧面形成导电层隔板26,从而形成具有第一导电层22和导电层隔板26的浮动栅极27。
第二导电层优选地使用多晶硅层而形成1nm到100nm的厚度,并且导电层隔板26优选地可具有比第一导电层22小1/20到1/3的宽度。
参见图2E,隔离结构25的预定厚度通过湿蚀刻工艺被蚀刻,以降低EFH(有效场高度)。接着在该整个表面上形成电介质层28。此时,可以执行湿工艺,以使得隔离结构25的顶部表面低于第一导电层22的顶部表面。可以使用ONO层形成电介质层28。
此后,尽管没有在图中示出,用于控制栅极的导电层29、栅极电介质层28和浮动栅极27选择性地通过光刻工艺而被蚀刻,形成栅极。
由此完成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闪存设备的制造。
如果由于狭窄工艺(narrow technology)而使导电层隔板26之间的距离变窄,预计很难在导电层隔板26之间形成栅极电介质层28和用于控制栅极的导电层29。由于这一原因,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提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其中与该隔离结构相比,有源区的宽度有显著的修改。
如果有源区的宽度增大,则增加了导电层隔板之间的距离,并相应地形成了形成电介质层和用于控制栅极的导电层的工艺边缘。除了该有源区具有比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隔离结构的更大的宽度之外,其余的技术构造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是相同的。
在本发明中,通过蚀刻用于浮动栅极的导电层的中心部分,或者通过在用于浮动栅极的导电层的两边形成导电层隔板,使得浮动栅极的两个边缘凸起高于它的中心部分。因此,与相关技术相比,耦合系数可以增加40%以上。因此,由于可以增加闪存设备的电容,所以可以提高编程速率,且可以改进该装置的可靠性。
此外,在需要电容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沿位线方向的浮动栅极的横截面。这因此可以减少沿位线方向的邻近单元之间的干扰多达40%以上。此外,因为也增大了沿字线方向的邻近单元之间的距离,所以可以减少沿字线方向的邻近单元之间的干扰。因此与相关技术相比,这可以使总的干扰现象减少一半。
如前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因为扩大了浮动栅极的表面积,所以可以增加浮动栅极和控制栅极之间的交叠部分的面积。因此,可以增大闪存设备的电容。
第二,因为增加了该电容,所以可以提高编程速率,并且可以改进装置的可靠性。
第三,可以减少沿位线方向的邻近的浮动栅极的横截面,并且可以增加沿字线方向的邻近的浮动栅极的横截面。因此,可以减少干扰现象。
第四,由于可以减少干扰现象,因此可以减少单元的分布。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制造高集成设备和多级单元设备。
尽管已经结合实用的示范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这些实施方式,相反的,可以覆盖在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特征。
Claims (16)
1、一种制造闪存设备的方法,包括:
在具有隔离结构的半导体基底上沉积隧道氧化层;
在所述隧道氧化层上沉积用于浮动栅极的导电层;
在用于浮动栅极的所述导电层之间形成氧化层;
在用于浮动栅极的所述导电层中形成凹槽图形;以及
在所述凹槽图形上分别沉积电介质层和用于控制栅极的导电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形成用于浮动栅极的所述导电层选自多晶硅层、W、WN、Ti、TiN、Pt、Ru、RuO2、Ir、IrO2、Al、及其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或原子层沉积方法形成用于浮动栅极的所述导电层。
5、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包括:使用高密度等离子体氧化层、等离子体增强-正硅酸乙酯、高温氧化物、高级平面层氧化层的任意一种形成所述氧化层。
8、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包括:使用ONO层、由选自Al2O3、HfO2和ZrO2组成的组的成分形成的单层结构、或者Al2O3、HfO2或ZrO2中两个以上的层压层形成的多层结构形成所述电介质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形成用于控制栅极的所述导电层是通过层压多晶硅层和金属层而形成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用于控制栅极的所述导电层上形成硬掩模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包括:形成所述硬掩模层是利用Si3N4或者Si-N而形成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包括:通过熔炉法形成所述Si3N4层,以及通过等离子体方法形成所述Si-N。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蚀刻用于浮动栅极的所述导电层的中心部分而形成所述凹槽图形。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浮动栅极的两个边缘凸起高于其中心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59855/05 | 2005-07-04 | ||
KR1020050059855A KR100812942B1 (ko) | 2005-07-04 | 2005-07-04 | 낸드 플래쉬 메모리 소자의 제조방법 |
KR122895/05 | 2005-12-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97256A CN1897256A (zh) | 2007-01-17 |
CN100474569C true CN100474569C (zh) | 2009-04-01 |
Family
ID=37609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11563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4569C (zh) | 2005-07-04 | 2006-07-04 | 制造闪存设备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0812942B1 (zh) |
CN (1) | CN100474569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811472B1 (ko) | 2006-10-16 | 2008-03-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08133937A (zh) * | 2017-12-21 | 2018-06-08 |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闪存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0048260A (ko) * | 2000-12-18 | 2002-06-22 | 박종섭 | 플래시 메모리 셀의 제조 방법 |
KR100375231B1 (ko) * | 2001-02-19 | 2003-03-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비휘발성 메모리 소자의 제조방법 |
-
2005
- 2005-07-04 KR KR1020050059855A patent/KR100812942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7-04 CN CNB2006101156370A patent/CN10047456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97256A (zh) | 2007-01-17 |
KR100812942B1 (ko) | 2008-03-11 |
KR20070004338A (ko) | 2007-0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70004141A1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lash memory device | |
US8273625B2 (en) | Structure for flash memory cells | |
US7390716B2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lash memory device | |
JP2009027161A (ja) | フラッシュメモリ素子の製造方法 | |
CN103065952B (zh) | 非易失性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09010088A (ja) |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6093327A (ja) |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7575972B2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 |
JP2013201184A (ja) | 半導体記憶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2008091614A (ja) |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1430452A (zh) | 多次可编程存储器的单元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
KR100649974B1 (ko) | 리세스드 플로팅게이트를 구비한 플래시메모리소자 및 그의제조 방법 | |
CN100474569C (zh) | 制造闪存设备的方法 | |
JP2009253259A (ja) |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4823248B2 (ja) |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5160738B2 (ja) | 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 |
CN101236928A (zh) | 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制造方法 | |
KR100972671B1 (ko) | 플래시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1388363B (zh) | 非挥发性存储器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2569303A (zh) | 浮栅型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1034407B1 (ko) | 불휘발성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 |
KR101419882B1 (ko) | 패턴 형성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전하 저장막 패턴 형성 방법,비휘발성 메모리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TW201644005A (zh) | 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 |
TWI555065B (zh) | 非揮發性記憶體的製造方法 | |
TW201528368A (zh) | 記憶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與半導體元件的形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1 Termination date: 2010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