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469659C - 折叠容器 - Google Patents

折叠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9659C
CN100469659C CNB200410032934XA CN200410032934A CN100469659C CN 100469659 C CN100469659 C CN 100469659C CN B200410032934X A CNB200410032934X A CN B200410032934XA CN 200410032934 A CN200410032934 A CN 200410032934A CN 100469659 C CN100469659 C CN 10046965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 side
side wall
horizontal
hole
f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329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72661A (zh
Inventor
山内寿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2022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4932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2027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2345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2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2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965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965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折叠容器,具有底部(1)、用铰链连接于底部的长侧壁2、及同样以铰链连接于底部的短侧壁3,并且,可通过使长侧壁和短侧壁重合于底部地倒下而折叠;其中:在分别配置于相对的长侧壁的倾倒抑制构件S1、S2、S4形成插入构件s4、s20、s38,并相应于上述插入构件s4、s20、s38在底部1和长侧壁2分别穿设透孔1a2、2f1、1a2′、2f1′,在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将上述倾倒抑制构件S1、S2、S4的插入构件s4、s20、s38插入到上述透孔1a2、2f1、1a2′、2f1′地构成。即使在从外侧将负荷施加到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也可抑制长侧壁朝内侧倾倒或弯曲。

Description

折叠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围住底部配置的侧壁可重叠到底部地折叠的折叠容器。
背景技术
过去,已知这样的折叠容器,该折叠容器包括长侧壁和短侧壁,该长侧壁通过铰链构件连接在平面形状大体形成为长方形的底部的相对的长边部,该短侧壁通过铰链连接于上述底部的相对的短边部,通过相对底部大体垂直地组装长侧壁和短边部,从而组装成箱形,另外,当折叠时,重合于底部上地折叠长侧壁和短侧壁。
在上述已有的折叠容器中,存在长侧壁的强度和刚性较弱、易于变形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折叠容器的大型化,长侧壁的横向宽度超过1m或接近2m时,长侧壁的变形显著,难以把持着组装成箱形的长侧壁搬运。
当搬运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时,通常作业者在一方的长侧壁侧用双手分别把持着形成于相对的短侧壁的中央上部的把持部搬运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由于短侧壁的横向宽度较短,所以,短侧壁不会朝内侧倾倒较大或弯曲,因此,收容于折叠容器的物品不会损伤。然而,长侧壁的横向宽度超过1m或接近2m时,难以把持着形成于相对的短侧壁的中央上部的把持部搬运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通常作业者位于一方的长侧壁侧后用双手把持着分别相对的长侧壁的适当的把持部搬运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这样把持着形成于相对的长侧壁的把持部搬运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时,长侧壁朝内侧倾倒或弯曲较大,因此,收容于折叠容器的物品受到损伤,或长侧壁受到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折叠容器具有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折叠容器,具有底部、用铰链连接于底部的长侧壁、及同样以铰链连接于底部的短侧壁,并且,可通过使长侧壁和短侧壁重合于底部地倒下而折叠;其特征在于:在相对的长侧壁上可上下移动地分别配置倾倒抑制构件,该倾倒抑制构件包括操作部、与该操作部连接的垂直杆部以及形成于该垂直杆部的插入构件,在长侧壁的水平肋与底部的水平部分别穿设透孔,在上述倾倒抑制构件的插入构件未插入于长侧壁的水平肋上所穿设的上述透孔与底部的水平部上所穿设的上述透孔中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倾倒抑制构件向下方移动,使上述倾倒抑制构件的插入构件插入于长侧壁的水平肋上所穿设的上述透孔与底部的水平部上所穿设的上述透孔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折叠容器的组装途中或折叠途中的透视图。
图3为本发明折叠容器的折叠状态的透视图。
图4为配置于本发明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的倾倒抑制构件和长侧壁的放大分解透视图。
图5为配置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的折叠容器的部分放大正面图。
图6为示于图5的配置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与长侧壁板状部垂直的侧断面图。
图7为与图5同样的配置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部分放大正面图。
图8为与图6同样的配置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与长侧壁板状部垂直的侧断面图。
图9为配置于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长侧壁的另一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和长侧壁的放大分解透视图。
图10为配置图9所示另一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部分放大正面图。
图11为配置示于图9的另一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与长侧壁板状部垂直的侧断面图。
图12为配置图9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部分放大正面图。
图13为配置图9所示另一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与长侧壁板状部垂直的侧断面图。
图14为配置于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长侧壁的再另一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和长侧壁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15为配置示于图14的再另一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与长侧壁板状部垂直的侧断面图。
图16为配置图16所示再另一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部分放大正面图。
图17为配置示于图16的再另一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与长侧壁板状部垂直的侧断面图。
图18为配置再另一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部分放大正面图。
图19为配置图18所示再另一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与长侧壁板状部垂直的侧断面图。
图20为配置于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长侧壁的再另一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和长侧壁的放大分解透视图。
图21为配置图20所示再另一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部分放大正面图。
图22为配置示于图20的再另一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与长侧壁板状部垂直的侧断面图。
图23为配置图20所示的再另一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部分放大正面图。
图24为配置图20所示再另一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与长侧壁板状部垂直的侧断面图。
图25为配置示于图20的倾倒抑制构件得到改良的倾倒抑制构件的状态的本发明折叠容器的与长侧壁板状部垂直的侧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只要不超过本发明的宗旨,则不限定于本实施例。
本发明的折叠容器由底部1、相对的长侧壁2、及相对的短侧壁3构成;该长侧壁2以铰链连接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该短侧壁3以铰链连接于比长边侧堤部1a的高度低的短边侧堤部1b;首先,从图1所示组装成箱形的状态如图2所示那样使短侧壁3重合于底部1地倒下,然后,使长侧壁2重合到已重合于底部1的短侧壁3地倒下,从而如图3所示那样,使折叠容器折叠成高度低的紧凑状态。另外,从图3所示折叠的状态使长侧壁2大体垂直地立起,然后使短侧壁3大体垂直地立起,从而可如图1所示那样将已折叠的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
长侧壁2具有横向长的大体长方形的板状部2a,在长侧壁2的两垂直端形成大体垂直于板状部2a并且朝长侧壁2的内壁面方向延伸的纵向长的接合框2b,在接合框2b上沿上下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形成适当数量的大体平行于板状部2a的配合孔2b1(在本例中形成2个配合孔2b1)。
在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上部两端部附近分别形成大体匚字状的狭缝2c,通过形成大体匚字状的狭缝2c,从而将由狭缝2c围住的部分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悬臂状的接合弹性片2d。在接合弹性片2d的内面侧的前端凸设接合凸部2d1,接合凸部2d1的接合框2b侧形成大体与接合框2b的内面侧的面平行的垂直面。
在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上下端形成大体与板状部2a垂直而且朝外侧延伸的上端水平肋2e和下端水平肋2f,另外,在板状部2a的外面(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位于外侧的面)形成适当数量的垂直肋2g和水平肋2h。
短侧壁3具有横长的大体长方形的板状部3a,在板状部3a的上下端分别形成大体垂直于板状部3a而且朝外侧延伸的上端水平肋3b和下端水平肋3c,另外,在板状部3a的左右端分别形成大体垂直于板状部3a而且延伸到外侧的端部垂直肋3d。在端部垂直肋3d的外侧形成纵向伸长的延长框3e,在延长框3e上沿端部垂直肋3d形成适当数量的配合凸部3e1(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形成于上述接合框2b的2个配合孔2b1形成2个配合凸部3e1)。配合凸部3e1可插入到形成于上述长侧壁2的接合框2b的配合孔2b1中。另外,在板状部3a的外面(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位于外侧的面)形成适当数量的垂直肋3f和水平肋3g。
从图3所示折叠的状态将折叠容器组装成图1所示箱形时,先使大体水平状态的长侧壁2朝垂直方向回转,如图2所示那样大体垂直立起。然后,使重合于底部1地折叠的短侧壁3从大体水平状态朝垂直方向回转,则使短侧壁3的延长框3e与形成于长侧壁2的接合框2b相向地接近,另外,当使短侧壁3朝垂直方向回转时,短侧壁3的延长框3e的端部垂直面推压从长侧壁2的内面凸出的接合弹性片2d的接合凸部2d1,朝外侧方向反抗接合弹性片2d的弹性使接合弹性片2d弯曲。另外,当使短侧壁3朝垂直方向回转时,凸设于短侧壁3的延长框3e的配合凸部3e1插入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接合框2b的配合孔2b1中。在凸设于该短侧壁3的延长框3e的配合凸部3e1插入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接合框2b的配合孔2b1的过程中,形成于长侧壁2的接合弹性片2d的接合凸部2d1从短侧壁3的延长框3e的端部垂直面脱开,接合弹性片2d由其弹性返回到原来的位置,接合弹性片2d的接合凸部2d1接触或接近短侧壁3的延长框3e。因此,短侧壁3即使要朝底部1方向回转,短侧壁3的延长框3e也接触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接合弹性片2d的接合凸部2d1,防止朝底部1方向的回转,即使从外侧对短侧壁3作用负荷,也不会朝底部1方向倒下。同样,使另一方的短侧壁3从大体水平方向朝垂直方向回转,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
当折叠已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时,反抗其弹性朝外侧方向推压长侧壁2的接合弹性片2d使其弯曲,从短侧壁3的延长框3e使接合弹性片2d的接合凸部2d1脱开。形成于长侧壁2的接合弹性片2d的接合凸部2d1在从短侧壁3的延长框3e脱出的时刻,使短侧壁3朝底部1方向回转,将1对相对的短侧壁3重合到底部1上。然后,将1对相对的长侧壁2重合到已重合于底部1上的1对相对的短侧壁3上,从而可对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进行折叠。
S1为倾倒抑制构件,倾倒抑制构件S1具有正面形状为大体倒房形的操作部s1,该操作部s1包括上部水平肋s1a、从上部水平肋s1a的两端垂下的相对的垂直肋s1b、从垂直肋s1b的下端朝相互接近的方向倾斜地延伸的倾斜肋s1c、及连接倾斜肋s1c的下端的下部水平肋s1d,另外,在垂直肋s1b的外侧面形成垂直的滑动凸部s1b′。在操作部s1的下部水平肋s1d连接由杆状、板状、或型材等构成的垂直杆部s2,同时,在垂直杆部s2的下端部的相对的面上分别连接朝下方倾斜的弹性舌片s3。另外,在垂直杆部s2的下端形成前端部尖的楔状的插入构件s4。由操作部s1、垂直杆部s2、弹性舌片s3、及插入构件s4构成的倾倒抑制构件S1最好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
在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外面(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位于外侧的面)的中央部隔开预定的间隔形成连接上端水平肋2e与下端水平肋2f的1对垂直导向肋2i。另外,在垂直导向肋2i的相对的面上方凸设限制凸起2j,另外,在垂直导向肋2i的下方连接垂直导向肋2i,同时,形成在其中央部穿设透孔2k1的水平连接肋2k。另外,夹住穿设于水平连接肋2k的透孔2k1地将其上端连接于水平连接肋2k的背面,同时,随着朝向下方,形成在相互离开的方向延伸的1对倾斜导向板部2m,倾斜导向板部2m的下端由水平连接肋2n连接于垂直导向肋2i。
在位于穿设于上述水平连接肋2k的透孔2k1的正下方的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穿设与透孔2k1大体相同大小形状的透孔2f1,另外,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在穿设于水平连接肋2k的透孔2k1和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的正下方的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穿设可插入上述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构件s4的透孔1a2。
凸设于构成倾倒抑制构件S1的操作部s1的垂直肋s1b的滑动凸部的一部分由凸设在形成于长侧壁2的垂直导向肋2i的相对的面的限制凸起2j和长侧壁2的板状部2a夹持,另外,倾倒抑制构件S1的垂直杆部s2插入到穿设于水平连接肋2k的透孔2k1,倾倒抑制构件S1的1对弹性舌片s3接触或接近倾斜导向板部2m地在形成于长侧壁2的1对垂直导向肋2i间配置倾倒抑制构件S1。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如图5和图6所示那样,将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构件s4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同时,接触或接近倾斜导向板部2m地构成倾倒抑制构件S1的1对弹性舌片s3。因此,即使在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从外侧朝内侧施加负荷,也可抑制长侧壁2朝内侧倾倒或弯曲,所以,当把持住形成于相对的长侧壁2的适当部位的把持部(例如构成为在位于长侧壁2的上端水平肋2e附近的板状部2a形成的开口部)和上端水平肋2e搬运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时,长侧壁2不会朝内侧较大幅度地倾倒或弯曲,可防止收容于折叠容器的物品损伤或长侧壁2损伤。
另外,当进行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折叠作业时,为了使图2所示大体垂直立起的长侧壁2朝底部1方向倒下,将手指等挂到形成倾倒抑制构件S1的操作部s1的上部水平肋s1a的背面,使倾倒抑制构件S1朝上方移动。当使倾倒抑制构件S1朝上方移动时,凸设于构成倾倒抑制构件S1的操作部s1的垂直肋s1b的滑动凸部s1b′由形成于长侧壁2的垂直导向肋2i的相对的面的限制凸起2j和长侧壁2的板状部2a夹持着导向,所以,可使倾倒抑制构件S1顺利地朝上方移动,同时,倾倒抑制构件S1不会从长侧壁2脱开。由这样的倾倒抑制构件S1的朝上移动使倾倒抑制构件S1的1对弹性舌片s3如图7所示那样接触于倾斜导向板部2m,使1对弹性舌片s3的前端朝接近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同时,如图7和图8所示那样,将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构件s4从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和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排出。在该状态下,使长侧壁2倒往底部1方向,从而如图3所示那样可对折叠容器进行折叠。长侧壁2朝底部1方向倒下后,将手从倾倒抑制构件S1的操作部s1离开,则由倾倒抑制构件S1的上述弹性舌片s3的弹性变形引起的恢复力使倾倒抑制构件S1朝下移动,恢复到图5所示那样的原来的位置。
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如上述那样,使长侧壁2朝垂直方向回转,当该长侧壁2回转时,将手指等挂到形成倾倒抑制构件S1的操作部s1的上部水平肋s1a的背面,使倾倒抑制构件S1朝上方移动,使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构件s4的前端位于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内,或从透孔2f1排出。使长侧壁2大体垂直立起后,从倾倒抑制构件S1的操作部s1松手,由倾倒抑制构件S1的上述弹性舌片s3的弹性变形产生的恢复力使倾倒抑制构件S1朝下移动,将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构件s4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在该场合,不将插入构件s4形成楔状,也可形成长方形和圆柱等的块状。
在本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构件s4的前面形成倾斜面s4a,该倾斜面s4a从插入构件s4的上端面(位于垂直杆部S2的下端侧的面)往前端朝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外面(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位于外侧的面)方向倾斜,所以,在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的作业中的长侧壁2朝垂直方向的回转过程中,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构件s4前面的倾斜面s4a接触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上部内侧角部1a3,反抗倾倒抑制构件S1的弹性舌片s3的弹性力,使倾倒抑制构件S1朝上移动。此后,当大体垂直地组装时,长侧壁2由倾倒抑制构件S1的弹性舌片s3的弹性变形产生的恢复力使倾倒抑制构件S1朝下移动,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构件s4插入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这样,通过在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构件s4形成可接触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倾斜面s4a,从而将手指等挂到形成倾倒抑制构件S1的操作部s1的上部水平肋s1a的背面,不需要使倾倒抑制构件S1朝上方移动,仅是使长侧壁2朝垂直方向回转,即可将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构件s4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
如上述那样,当要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将配置于长侧壁2的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构件s4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地构成,所以,即使在长侧壁2从外侧朝内侧方向施加负荷,也可抑制长侧壁2朝内侧倾倒或弯曲,所以,当把持着形成于相对的长侧壁2的适当部位的把持部或上端水平肋2e搬运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时,长侧壁2不会朝内侧倾倒或弯曲,可防止收容于折叠容器的物品损伤或长侧壁2损伤。
特别是通过将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构件s4插入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从而当从外侧朝内侧方向对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施加负荷时,在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之间阻止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从长边侧堤部1a的离开,所以,可更可靠而且有效地抑制长侧壁2朝内侧的倾倒和弯曲。
下面,根据图9~图13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其基本构成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相同构成部件的详细说明,并使用相同符号。
本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S2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S1的操作部s1相同的操作部s1,在该操作部s1的倾斜肋s1c或/和下部水平肋s1d垂直插入构件s20。在本实施例中,插入构件s20作为一例由相互平行地配置的3片细长板材s20a和连接细长板材s20a的一方的端部的连接板材s20b构成。也可由方柱、圆柱、方筒、圆筒等柱体构成插入构件s20。另外,在形成于长侧壁2的垂直导向肋2i的相对的面凸设限制凸起2j,在该限制凸起2j的下方形成具有与限制凸起2j相同功能的下部限制凸起20j。在本实施例中,省略穿设有透孔2k1的水平连接肋2k。
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的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形成大体相同大小和形状,可插入到上述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构件s20地构成。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形成穿设有透孔2k1的水平连接肋2k,在该场合,穿设于水平连接肋2k的透孔2k1的大小形状与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大体相同地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不配置上述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S1的弹性舌片s3,因此,倾倒抑制构件S2的上下移动全部由手进行。
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如图10和图11所示那样,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构件s20配合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同时,插入构件s20的一半左右或更多的部分位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内。在本实施例中,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构件s20位于长边侧堤部1a内地构成,该长边侧堤部1a由水平部1a1、内壁1a4、外壁1a5形成,相对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断面形状大体形成为倒U字状。
在本实施例中,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构件s20配合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的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同时,插入构件s20的一半左右或更多的部分位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内地构成,所以,与仅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构件s4配合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的上述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S1相比,当从外侧朝内侧方向将负荷加到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时,可更可靠而且有效地抑制长侧壁2朝内侧倾倒或弯曲。
另外,当进行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折叠作业时,倾倒抑制构件S2朝上方移动,从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和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排出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构件s20。在该状态下,通过使长侧壁2朝底部1方向倒下,可对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进行折叠。
在构成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构件s20的连接板材s20b凸设沿长侧壁2的板状部2a方向延伸的接合凸起s20c,同时,在长侧壁2的板状部2a沿上下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形成接合凸起s20c可配合的凹部或透孔。将位于上方的凹部或透孔称为上部接合阴部,采用符号2p1,将位于下方的凹部或透孔称为下部接合阴部,采用符号2p2。
使倾倒抑制构件S2朝上方移动,在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构件s20从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排出的时刻,如图13所示那样,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构件s20的接合凸起s20c配合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上部接合阴部2p1,即使放手,倾倒抑制构件S2也不自然朝下移动地构成。通过这样构成,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构件s20不会越过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位于下方,因此,当组装已折叠状态的折叠容器时,可防止越过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位于下方的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构件s20接触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阻碍长侧壁2朝垂直方向的回转,对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的作业形成障碍,或使倾倒抑制构件S2和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等损伤。
另外,使倾倒抑制构件S2朝下方移动,将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构件s20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在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的时刻,如图11所示那样,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构件s20的接合凸起s20c配合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下部接合阴部2p2。通过这样构成,可防止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构件s20无意中从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的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排出,因此,当从外侧朝内侧方向对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施加负荷时,可阻止长侧壁2朝内侧的倾倒和弯曲。
在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在位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附近的、构成倾倒抑制构件S2的连接板材s20b形成台阶等限位部s20d,如图11所示那样,将限位部s20d载置于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从而可防止不必要地将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构件s20插入到长边侧堤部1a内地构成。
特别是通过将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构件s20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从而当从外侧朝内侧方向对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施加负荷时,在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之间阻止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从长边侧堤部1a的离开,所以,可更可靠而且有效地抑制长侧壁2朝内侧的倾倒和弯曲。
下面,根据图14~图15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对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成构件,省略其详细说明,并使用相同符号。
本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S3具有水平回转杠杆s30、安装于水平回转杠杆s30前端的相对纵向垂直的断面形状大体为匚字状的夹持部s31。夹持部s31由上部水平部s31a、与上部水平部s31a平行的下部水平部s31b、连接上部水平部s31a与下部水平部s31b的一方的缘部的垂直部s31c形成。通过由短轴s32将水平回转杠杆s30的端部安装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大体中央,从而将倾倒抑制构件S3可回转地枢支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另外,在构成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外壁1a5形成可插入夹持部s31的下部水平部s31b的狭槽1a6。
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如使倾倒抑制构件S3以短轴s32为中心朝夹持部s31接近长侧壁2和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方向回转,则夹持部s31的下部水平部s31b插入到构成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外壁1a5的狭槽1a6,同时,构成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和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中的位于狭槽1a6上方的部分由上部水平部s31a、下部水平部s31b、垂直部s31c形成的夹持部s31的凹部s33。这样,当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构成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和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由倾倒抑制构件S3的夹持部s31夹持地构成,所以,在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从外侧朝内侧施加负荷时可抑制长侧壁2朝内侧倾倒或弯曲。
在进行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折叠作业时,使倾倒抑制构件S3以短轴s32为中心朝夹持部s31远离长侧壁2和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方向回转,解除夹持部s31对构成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和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夹持,从而可使长侧壁2朝底部1方向倒下。
特别是由倾倒抑制构件S3的夹持部s31夹持构成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和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从而当从外侧朝内侧方向对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施加负荷时,在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之间阻止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从长边侧堤部1a的离开,所以,可更可靠而且有效地抑制长侧壁2朝内侧的倾倒和弯曲。
通过配置上述倾倒抑制构件S1~S3,当在折叠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从外侧朝内侧方向施加负荷时,可抑制长侧壁2朝内侧的倾倒和弯曲,但当在折叠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从内侧朝外侧方向施加负荷时,当然也可抑制长侧壁2朝外侧凸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出相对1个长侧壁2分别配置1个倾倒抑制构件S1~S3的例子,但也可相对1个长侧壁2分别配置2个倾倒抑制构件S1~S3。
另外,也可在构成上述倾倒抑制构件S1的垂直杆部s2的下端形成多个插入构件s4,同时,也可在构成上述倾倒抑制构件S2的操作部s1形成多个插入构件s20。在这样配置多个插入构件s4、s20的场合,当然,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等也对应于插入构件s4、s20的数量增加。
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在长侧壁2配置倾倒抑制构件S1~S3的例子,但在短侧壁3的横向宽度增大的场合,除了在长侧壁2外,在短侧壁3也可配置倾倒抑制构件S1~S3。
在图16和图17中示出使用图1~图8说明的实施例的另一实施形式。
在该实施形式中,在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穿设可插入手指的操作用透孔2q,如图16和图17所示那样,在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构件s4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的状态下,从折叠容器的内侧将手指伸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操作用透孔2q,朝上方抬起位于操作用透孔2s内的操作部s1的上部水平肋s1a,从而使倾倒抑制构件S1朝上方移动,从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和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排出倾倒抑制构件S1的插入构件s4,此后,使长侧壁2倒往底部1方向。
如上述那样,在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穿设操作用透孔2q,可从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内侧操作倾倒抑制构件S1地构成,所以,倾倒抑制构件S1的操作性提高。即,在作业者位于一方的长侧壁2侧后用双手操作配置于相对的长侧壁2的倾倒抑制构件S1的场合,如想仅从折叠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的外侧操作倾倒抑制构件S1,则特别是在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大的场合,手不能简单地到达配置于远离作业者的位置的长侧壁2的倾倒抑制构件S1,另外,不能看到倾倒抑制构件S1的操作部s1的位置,所以,操作部s1的位置的确认很费时间等,倾倒抑制构件S1的操作性差,但由于在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穿设操作用透孔2q,可从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内侧操作倾倒抑制构件S1地构成,所以,对于配置于接近作业者的一方的长侧壁2的倾倒抑制构件S1,作业者从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的外侧操作倾倒抑制构件S1,另外,对于配置于远离作业者的一方的长侧壁2的倾倒抑制构件S1,作业者从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内侧通过穿设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操作用透孔2q可操作倾倒抑制构件S1,所以,可提高倾倒抑制构件S1的操作性。另外,由于可通过穿设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操作用透孔2q看到操作部s1的位置,所以,可进一步提高倾倒抑制构件S1的操作性。
图18和图19示出使用图9~图13说明的实施例的另一实施形式。
在本实施形式中,也在长侧壁2穿设操作用透孔2r,如图18和图19所示那样,在将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构件s20配合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的状态下,从折叠容器的内侧将手指伸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操作用透孔2r,朝上方抬起位于操作用透孔2r内的操作部s1的上部水平肋s1a,从而使倾倒抑制构件S2朝上方移动,从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和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排出倾倒抑制构件S2的插入构件s20,此后,使长侧壁2往底部1方向倒。
下面,根据图20~图24说明另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倾倒抑制构件S4具有形成为横向伸长的背板部s34、从背板部s34的上边朝水平方向延伸的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35、从背板部s34的下边在水平方向延伸的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6、及连接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35的两端与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6的两端的端部垂直连接板部s37。
从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6的两端附近的下面垂设大体垂直的插入构件s38。插入构件s38作为一例由相互平行地配置的3片细长板材s39a和连接细长板材s39a的一方的端部的连接板材s38b构成。也可由方柱、圆柱、方筒、圆筒等柱体构成构成插入构件s38。
在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35的上面中央部立设相对的垂直板部s39a,垂直板部s39a的上端由与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35平行的水平板部s39b连接。另外,由相对的垂直板部s39a、水平板部s39b、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35形成的背板部s34侧的开口部由背板部s39c闭锁。另外,由相对的垂直板部s39a、水平板部s39b、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35、背板部s39c形成具有作业者的手指可插入的凹部的外侧开口把手部s39。
另外,在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35与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6的中央部附近形成连接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35与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6的相对的垂直板部s40a,由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35、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6、及相对的垂直板部s40a形成的开口部由前板部s40b封闭,同时,取消由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35、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6、及相对的垂直板部s40a形成的区域所处的背板部s34,从而形成开口部。由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35、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6、相对的垂直板部s40a、及前板部s40b通过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35在上述外侧开口把手部s39的下部形成内侧开口把手部s40,该内侧开口把手部s40具有作业者的手指可插入的凹部。
另外,通过使背板部s34越过端部垂直连接板部s37地延伸到外侧,从而形成垂直的滑动凸部s41。
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当将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外面(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位于外侧的面)的中央部隔开预定间隔地形成连接上端水平肋2e与下端水平肋2f的1对垂直导向肋2i。另外,在垂直导向肋2i的相对的面分别凸设限制轨2t,在限制轨2t与板状部2a之间形成可插入构成上述倾倒抑制构件S4的滑动凸部s41的间隙。
在位于形成在长侧壁2的相对的垂直导向肋2i间的下端水平肋2f穿设可插入上述1对插入构件s38的1对透孔2f1′,另外,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在位于上述1对透孔2f1′的正下方的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穿设可插入上述1对插入构件s38的1对透孔1a2′。符号2u为根据需要使位于形成于长侧壁2的相对的垂直导向肋2i间的下端水平肋2f的一部分朝上方凸出从而形成的大体倒U字状的凸出部,在凸出部2u载置倾倒抑制构件S4的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6地构成。
另外,倾倒抑制构件S4通过将倾倒抑制构件S4的滑动凸部s41插入到形成于限制轨2t(该限制轨2t凸设在形成于长侧壁2的相对的垂直导向肋2i的相对的面)与板状部2a之间的间隙,从而配置到形成于长侧壁2的相对的垂直导向肋2i间地构成。
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如图21和图22所示那样,将倾倒抑制构件S4的1对插入构件s38插入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同时,插入构件s38的一半左右或更多的部分位于由水平部1a1、内壁1a3、及外壁1a4构成的倒U字形的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内地构成。
如上述那样,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倾倒抑制构件S4的插入构件s38配合到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和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所以,当从外侧朝内侧方向将负荷加到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时,可抑制长侧壁2朝内侧倾倒或弯曲。
另外,当进行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折叠作业时,先如上述那样使1对相对的短侧壁3重合于底部1地倒下。此后,从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外侧将手伸入到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4的外侧开口把手部s39,使手接触到倾倒抑制构件S4的水平板部s39b的下面,使倾倒抑制构件S4朝上方移动,如图23和图24所示那样,从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和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排出倾倒抑制构件S4的插入构件s38。在该状态下,使长侧壁2往底部1方向倒下,从而对已组装成箱形折叠容器进行折叠。
另外,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使倒下状态的短侧壁3大体垂直立起,接着,使倒下状态的长侧壁2大体垂直立起后,从折叠容器的外侧将手伸到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4的外侧开口把手部s39,使手接触到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35的上面,使倾倒抑制构件S4朝下方移动,将倾倒抑制构件S4的插入构件s38插入到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和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这样,可将图3所示那样的折叠状态的折叠容器组装成图1未示出的那样的箱形。
另外,在图20~图24所示实施例中,在位于相对的垂直导向肋2i间的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穿设纵向伸长的长方形的操作用透孔2v。对于操作用透孔2v,在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倾倒抑制构件S4的插入构件s38插入到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和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的下限点,操作用透孔2v的下端2v1与倾倒抑制构件S4的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6的下面大体一致。通过这样构成,在倾倒抑制构件S4的插入构件s38插入到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和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的下限点,穿设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操作用透孔2v由构成倾倒抑制构件S4的外侧开口把手部s39的背板部s39c和构成内侧开口把手部s40的前板部s40b闭塞,所以,收容在组装成箱形的容器的物品可防止从外侧看到,同时,可防止物品从操作用透孔2v漏出。
当对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进行折叠时,先如上述那样使1对相对的短侧壁3重合于底部1地倒下。此后,从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内部通过穿设于长侧壁2的2a的操作用透孔2v将手伸入到形成于内侧开口把手部s40,使手接触到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35的下面,使倾倒抑制构件S4朝上方移动,从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和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排出倾倒抑制构件S4的插入构件s38。在该状态下,使长侧壁2往底部1方向倒下,从而对已组装成箱形折叠容器进行折叠。
另外,当将已折叠的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使倒下状态的短侧壁3大体垂直立起,接着,使倒下状态的长侧壁2大体垂直立起后,从折叠容器的外侧将手伸到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4的外侧开口把手部s39,使手接触到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35的上面,使倾倒抑制构件S4朝下方移动,将倾倒抑制构件S4的插入构件s38插入到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和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这样,可将图3所示那样的折叠状态的折叠容器组装成图1未示出的那样的箱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在位于相对的垂直导向肋2i间的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穿设2个纵向伸长的长方形的操作用透孔2v的例子,但只要可插入手,则也可为1个,或为3个或3个以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在倾倒抑制构件S4配置1对换言之2个插入构件s38的例子,但也可配置3个或3个以上。在该场合,当然可在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和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对应于配置3个或3个以上的s38分别穿设3个或3个以上的透孔1a2′和透孔2f1′。
如上述那样,在分别配置于相对的长侧壁2的倾倒抑制构件S4形成多个插入构件s38,同时,对应于多个插入构件s38在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和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分别穿设多个透孔1a2′和透孔2f1′,当将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将倾倒抑制构件S4的插入构件s38插入到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和穿设于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所以,即使在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从外侧施加负荷,也可抑制长侧壁2朝内侧倾倒或弯曲。
特别是长侧壁2的宽度超过1m等较长(宽)的场合,在配置于相对的长侧壁2的倾倒抑制构件S4形成多个插入构件s38,同时,对应于多个插入构件s38在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穿设多个透孔1a2′,在长侧壁2的下端水平肋2f穿设多个透孔2f1′,通过将多个插入构件s38插入到上述多个透孔1a2′、2f1′,从而在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的任何部位从外侧施加负荷,也可抑制长侧壁2朝内侧倾倒或弯曲。
如上述那样,当将已折叠的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使倒下状态的短侧壁3大体垂直立起,此后,使倒下状态的长侧壁2大体垂直立起,然后,从折叠容器的外侧将手伸到形成于倾倒抑制构件S4的外侧开口把手部s39,使手接触到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35的上面,使倾倒抑制构件S4朝下方移动,将倾倒抑制构件S4的插入构件s38插入到穿设于底部1的长边侧堤部1a的水平部1a1的透孔1a2′和穿设于下端水平肋2f的透孔2f1′,但在图20~图24所示实施例中,内侧开口把手部s40由长侧壁2的板状部2a闭塞,所以,不能将手伸入到内侧开口把手部s40,因此,可从折叠容器外侧将手伸入到外侧开口把手部s39、使倾倒抑制构件S4朝下方移动地构成。
在图25中,为了在将已折叠的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可从折叠容器的内侧将手伸入到内侧开口把手部s40,与图20~图24所示实施例相比,使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6更从上部水平带状板部s35离开地形成,在下部水平带状板部s36与操作用透孔2v的上端2v2之间形成可插入手指的间隙D1。通过这样构成,在将已折叠的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也可从折叠容器的内侧使倾倒抑制构件S4朝下方移动。
如上述那样,在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穿设操作用透孔2v,从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内侧将手伸到内侧开口把手部s40,可操作倾倒抑制构件S4地构成,所以,倾倒抑制构件S4的操作性提高。特别是作业者位于一方的长侧壁2一侧后,用双手操作配置于相对的长侧壁2的倾倒抑制构件S4的场合,如仅从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2外侧操作倾倒抑制构件S4,则手不能简单地到达配置在位于远离作业者一方的长侧壁2的倾倒抑制构件S4,不能看到倾倒抑制构件S4的外侧开口把手部s39的位置,所以,外侧开口把手部s39的位置的确认较费时间等,倾倒抑制构件S4的操作性差,但在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穿设操作用透孔2v,从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内侧可操作倾倒抑制构件S4地构成,所以,作业者由外侧开口把手部s39对配置于接近作业者一方的长侧壁2的倾倒抑制构件S4操作倾倒抑制构件S4,另外,对于配置于远离作业者一方的长侧壁2的倾倒抑制构件S4,可从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内侧由内侧开口把手部s40操作倾倒抑制构件S4,所以,可提高倾倒抑制构件S4的操作性。另外,通过穿设于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操作用透孔2v,可看到内侧开口把手部s40的位置,所以,可进一步提高倾倒抑制构件S4的操作性。
本发明具有上述说明的构成,所以,具有以下说明的效果。
在分别配置于相对的长侧壁的倾倒抑制构件形成多个插入构件,同时,相应于上述多个插入构件分别在底部和长侧壁穿设多个透孔,当折叠容器组装成箱形时,将上述倾倒抑制构件的插入构件插入到上述透孔,所以,在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长侧壁从外侧作用负荷,也可抑制长侧壁朝内侧倾倒或弯曲。
从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内侧可操作倾倒抑制构件地在长侧壁穿设操作用透孔,所以,可提高倾倒抑制构件的操作性。

Claims (2)

1.一种折叠容器,具有底部、用铰链连接于底部的长侧壁、及同样以铰链连接于底部的短侧壁,并且,可通过使长侧壁和短侧壁重合于底部地倒下而折叠;其特征在于:在相对的长侧壁上可上下移动地分别配置倾倒抑制构件,该倾倒抑制构件包括操作部、与该操作部连接的垂直杆部以及形成于该垂直杆部的插入构件,在长侧壁的水平肋与底部的水平部分别穿设透孔,在上述倾倒抑制构件的插入构件未插入于长侧壁的水平肋上所穿设的上述透孔与底部的水平部上所穿设的上述透孔中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倾倒抑制构件向下方移动,使上述倾倒抑制构件的插入构件插入于长侧壁的水平肋上所穿设的上述透孔与底部的水平部上所穿设的上述透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从组装成箱形的折叠容器的内侧、在长侧壁上穿设操作用透孔,从而可操作倾倒抑制构件。
CNB200410032934XA 2003-06-09 2004-04-16 折叠容器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6965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63097 2003-06-09
JP163097/2003 2003-06-09
JP202231/2003 2003-07-28
JP2003202231A JP4149324B2 (ja) 2003-07-28 2003-07-28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JP202793/2003 2003-07-29
JP2003202793A JP3923453B2 (ja) 2003-06-09 2003-07-29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2661A CN1572661A (zh) 2005-02-02
CN100469659C true CN100469659C (zh) 2009-03-18

Family

ID=34527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2934X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69659C (zh) 2003-06-09 2004-04-16 折叠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69659C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66933A (ja) * 2000-11-29 2002-06-11 Sanko Co Ltd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JP2002205735A (ja) * 2001-01-09 2002-07-23 Sanko Co Ltd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JP2002332034A (ja) * 2001-05-02 2002-11-22 Sanko Co Ltd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JP2002362549A (ja) * 2001-06-04 2002-12-18 Sanko Co Ltd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66933A (ja) * 2000-11-29 2002-06-11 Sanko Co Ltd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JP2002205735A (ja) * 2001-01-09 2002-07-23 Sanko Co Ltd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JP2002332034A (ja) * 2001-05-02 2002-11-22 Sanko Co Ltd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JP2002362549A (ja) * 2001-06-04 2002-12-18 Sanko Co Ltd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2003-20036A 2003.01.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2661A (zh) 2005-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43481B1 (en) Collapsible movable cart
LV12967B (en) A container with collapsible sides
JP4921053B2 (ja) 運搬用容器
US20170361982A1 (en) A Storage and Display Device and System
CN100469659C (zh) 折叠容器
KR200452223Y1 (ko) 접이형 상자
KR101358789B1 (ko) 절첩식 운반 상자
JP5047836B2 (ja) ボックスパレット
KR200395104Y1 (ko) 접철식 상자
KR102015378B1 (ko) 측벽 분리가 가능한 상자
JP4223498B2 (ja) 移送物搬送パレット
JP6239321B2 (ja) 折畳コンテナー
JP2002337979A (ja) 折畳式パレットコンテナ
KR200436487Y1 (ko) 개량된 상품 진열대
JP2004131105A (ja) 輸送用折畳コンテナ
JP3194529U (ja) 折りたたみ式の物置棚
JP3923453B2 (ja)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JP2005035604A (ja) 折り畳み容器
JP2010099353A (ja)
KR200414203Y1 (ko) 접이식 저장랙
JP3583316B2 (ja) バスケット
US1432174A (en) Box cover and fastening for same
KR101250957B1 (ko) 접철식 상자의 커버 구조
JP2005297977A (ja)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
JP6161366B2 (ja) 折り畳み式パレ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29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729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