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6883C - 无线切换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切换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56883C CN100456883C CNB2005101034985A CN200510103498A CN100456883C CN 100456883 C CN100456883 C CN 100456883C CN B2005101034985 A CNB2005101034985 A CN B2005101034985A CN 200510103498 A CN200510103498 A CN 200510103498A CN 100456883 C CN100456883 C CN 10045688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logic
- switch control
- logic entity
- destination
- switc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切换方法,用于解决目前没有通过更新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来实现切换的问题。包括下列步骤:A、在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通过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并且不携带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B、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切换目的侧承载信息向所述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C、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完成切换。本发明还公开了另两种无线切换方法,以及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和切换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网络领域,特别是涉及无线切换方法、无线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和无线切换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局内切换方法,参见图1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申请;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向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请求;
-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中信道后向MSC反馈切换证实;
-MSC向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
-原侧接入网络反馈切换开始;
-当无线切换到目标信道后,目的侧接入网络向MSC发起切换完成指示;
-MSC拆除原侧接入网络的信道。
现有的局间切换方法,参见图2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局间切换在MSC与接入网络间接口上的流程与局内切换相同;
-局间通过MAP信令交换切换相关信息;
-原侧MSC收到切换申请后,向目的侧MSC发起切换请求;
-目的侧MSC在收到目的侧接入网络的切换证实后,向原侧MSC返回切换请求响应;
-当目的侧MSC收到切换完成后,通过MSONCH消息通知原侧MSC切换完成。
但目前还没有通过更新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来实现切换的方法。
目前也没有通过SIP信令完成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与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之间的交互,来实现切换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无线切换方法,用于解决目前没有通过更新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来实现切换的问题。进一步通过SIP信令完成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与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之间的交互。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无线切换方法,用于解决目前没有通过SIP信令完成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与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之间的交互来实现切换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切换控制逻辑实体,用于支撑本发明方法。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切换系统,用于支撑本发明方法。
本发明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通过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并且不携带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
B、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切换目的侧承载信息向所述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C、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完成切换。
步骤B中所述切换目的侧承载信息是在发起切换后,由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反馈给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
步骤B中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会话层以SIP信令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步骤B中所述会话中对端通过会话层以SIP信令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该会话中对端当前的承载信息。
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和切换目的侧接入网在同一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覆盖范围内。
所述步骤A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接入网络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该切换请求;
-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
-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
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会话中对端反馈承载更新结果;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响应所述承载更新结果。
所述步骤C包括下列步骤: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反馈更新结果;
-用户设备完成空口切换,并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反馈切换完成。
所述步骤C之后还包括步骤:D、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在切换工作完成后,清除原侧信道。
所述步骤D包括下列步骤:
-完成切换工作后,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清除原侧信道;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在原侧信道清除完成后,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清除完成消息。
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和切换目的侧接入网分别在不同的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覆盖范围内。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与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之间通过SIP信令传输切换信息。
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会话中对端反馈承载更新结果;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响应所述承载更新结果。
所述步骤A包括下列步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转发所述发起切换请求;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所述发起切换请求;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信道已经建立;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
所述步骤C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承载更新;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回应所述承载更新请求;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所述承载更新请求;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进行承载更新后,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承载更新结果;
-用户设备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完成消息;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用户已完成切换;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回应已获知切换完成。
所述步骤A包括下列步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查询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地址;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地址;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请求;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
所述步骤C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进行承载更新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承载更新结果;
-用户设备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完成消息。
所述步骤C之后还包括步骤:D、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在切换工作完成后,清除原侧信道。
所述步骤D包括下列步骤:
-完成切换工作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清除原侧信道;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在原侧信道清除完成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清除完成消息。
所述步骤D之后,用户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进行操作时,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交互。
本发明另一种无线切换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在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通过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并且携带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
B、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切换目的侧承载信息向所述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完成切换。
所述步骤B中,在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后,判断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是否与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相同,若相同,则完成切换;否则,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完成切换。
步骤B中所述切换目的侧承载信息是在发起切换后,由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反馈给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
步骤B中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会话层以SIP信令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步骤B中所述会话中对端通过会话层以SIP信令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该会话中对端当前的承载信息。
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和切换目的侧接入网在同一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覆盖范围内。
所述步骤A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接入网络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并在该请求中携带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该切换请求;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
-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
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会话中对端反馈承载更新结果,并携带该会话中对端当前的承载信息;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响应所述承载更新结果;
-判断所述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是否与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相同,若相同,则完成切换;
否则,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所述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反馈更新结果;
-用户设备完成空口切换,并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反馈切换完成。
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步骤:
C、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在切换工作完成后,清除原侧信道。
所述步骤C包括下列步骤:
-完成切换工作后,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清除原侧信道;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在原侧信道清除完成后,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清除完成消息。
-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和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分别在不同的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覆盖范围内。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与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之间通过SIP信令传输切换信息。
所述步骤A包括下列步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并在该请求中携带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转发所述发起切换请求;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所述发起切换请求;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信道已经建立;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
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会话中对端反馈承载更新结果,并携带该会话中对端当前的承载信息;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响应所述承载更新结果;
-判断所述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是否与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相同,若相同,则完成切换;
否则,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所述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承载更新;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所述承载更新请求;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进行承载更新后,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承载更新结果;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更新结果;
-用户设备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完成消息;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用户已完成切换。
所述步骤A包括下列步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查询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地址;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地址;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请求,并在该请求中携带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
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会话中对端反馈承载更新结果,并携带该会话中对端当前的承载信息;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响应所述承载更新结果;
-判断所述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是否与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相同,若相同,则完成切换;
否则,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所述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请求;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更新结果;
-用户设备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完成消息。
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步骤:C、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在切换工作完成后,清除原侧信道。
所述步骤C包括下列步骤:
-完成切换工作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清除原侧信道;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在原侧信道清除完成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清除完成消息;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原侧信道已清除。
所述步骤C之后,用户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进行操作时,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交互。
本发明又一种无线切换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通过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SIP信令发起切换,以及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和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分别在其对应的媒体网关MGW上增加端点;
B、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将其增加的端点修改为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增加的端点,完成切换;
C、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完成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响应。
所述步骤A包括下列步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在原侧MGW上增加端点;
-原侧MGW反馈该端点的承载信息;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转发所述发起切换请求;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所述发起切换请求;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在目的侧MGW上增加端点;
-目的侧MGW反馈该端点的承载信息;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信道已经建立,并在所述告知消息中携带目的侧增加的端点的承载信息;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
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根据目的侧增加的端点的承载信息,将原侧增加的端点修改为目的侧端点;
-原侧MGW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修改结果。
所述步骤C包括下列步骤:
-用户设备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完成消息;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用户已完成切换;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送已获知切换完成消息。
所述步骤C之后还包括步骤:D、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在切换工作完成后,清除原侧信道。
所述步骤D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清除原侧信道;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在原侧信道清除完成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清除完成消息;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删除原侧MGW中的会话中原侧端点;
-原侧MGW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删除结果。
所述步骤D之后,用户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进行操作时,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交互。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包括:
电路域切换信令处理模块,用于处理电路域接入网络的切换信令;
承载更新模块,用于向会话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局间切换信令处理模块,可通过SIP信令与切换目的侧装置协商切换信息;
切换控制逻辑模块,用于控制电路域切换信令处理模块、承载更新模块和局间切换信令处理模块,来完成切换。
所述局间切换信令处理模块还可通过SIP信令向所述目的侧装置查询目的侧无线接入网实体标识。
所述通过SIP信令与目的侧装置协商切换信息是通过新增的SIP信令承载切换信息,或者通过扩展SIP信令中的字段来承载切换信息,或者直接使用原有SIP信令承载切换信息。
所述实体还包括:
媒体网关控制模块,其与所述切换控制逻辑模块相连,用于控制媒体网关,使媒体网关可根据该模块的指令完成原侧接入网络、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之间的承载交换。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切换系统,包括:IMS网络和电路域接入网络;
至少一个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分别连接于所述IMS网络和电路域接入网络之间,用于交互切换信息;其中,在会话过程中,当IMS网络或电路域接入网络通过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对端发起切换时,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对端的承载信息向该对端发起承载更新,完成切换。
通过SIP协议完成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与IMS网络之间的切换信息交互。
若原侧与切换目的侧不在同一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覆盖范围内,则所述原侧与切换目的侧分别对应的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之间相连。
所述原侧与切换目的侧分别对应的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内部的局间切换信令处理模块相连。
所述原侧与切换目的侧分别对应的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交互信息。
所述系统还包括:媒体网关,其与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相连,用于接收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内媒体网关控制模块发来的控制命令,以完成原侧、切换目的侧和核心网络之间的承载交换。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方法通过SIP信令完成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与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之间的交互,并通过会话层以SIP信令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来完成切换。
本发明另一种方法通过SIP信令完成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与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之间的交互,进而通过更改在媒体网关上增加的端点来完成切换。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切换控制逻辑实体,用于支撑本发明方法。其包括:电路域切换信令处理模块,用于处理电路域接入网络的切换信令;承载更新模块,用于向会话对端发起承载更新;局间切换信令处理模块,可通过SIP信令与切换目的侧装置协商切换信息;切换控制逻辑模块,用于控制电路域切换信令处理模块、承载更新模块和局间切换信令处理模块,来完成切换。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切换系统,用于支撑本发明方法。在本系统中添加了至少一个上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其连接于所述IMS网络和电路域接入网络之间,用于交互切换信息。本系统通过SIP协议完成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与IMS网络之间的切换信息交互,进而实现对会话中对端的承载更新。并在原侧与切换目的侧不在同一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覆盖范围内时,通过SIP信令完成原侧与切换目的侧分别对应的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之间的信息交互。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局内切换信令流程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局间切换信令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发起更新时不携带承载信息方式的步骤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发起更新时不携带承载信息方式的局内切换信令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发起更新时不携带承载信息方式的局间切换信令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发起更新时不携带承载信息并以查询方式完成局间切换信令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发起更新时携带承载信息方式的步骤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发起更新时携带承载信息方式的局间切换信令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在媒体网关上增加端点的方法完成局间切换的信令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逻辑实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通过更新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来实现切换,本发明提供两种无线切换方法,分别基于原侧在发起切换时不携带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和携带所述承载信息的方式。
以下对两种方法分别举三个实例。
基于原侧在发起切换时不携带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的方法,参见图3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S1-1、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不携带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
S1-2、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请求;
S1-3、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并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
S1-4、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切换目的侧信道已建立,并开始切换;
S1-5、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切换目的侧承载信息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S1-6、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
S1-7、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收到移动终端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切换控制逻辑实体;
S1-8、清除原信道。
实例一:局内切换。即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和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在同一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覆盖范围内。
参见图4所示,包括下列具体信令。
S1-101、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不携带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HANDOFF REQUIRED)
S1-102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请求。(HANDOFF REQUEST)
S1-103、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并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以及在所述反馈消息中携带切换目的侧的承载信息。(HANDOFF REQUESTACK)
S1-104、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切换目的侧信道已建立,并开始切换。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HANDOFFCOMMAND)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HANDOFFCOMMANCE)
S1-105、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切换目的侧承载信息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将切换目的侧的承载信息打包到SIP信令中,通过会话层(P-CSCF呼叫会话控制功能代理实体)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SIP:reINVITE(SDP-T))
-会话中对端通过会话层以SIP信令反馈承载更新结果;以及在所述承载更新结果中携带该会话中对端当前的承载信息。(SIP:200OK(SDP-S))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响应所述承载更新结果。(SIP:ACK)
S1-106、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根据会话中对端发来的承载信息更新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的承载信息;(BEARER UPD REQUEST(SDP-S))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的更新工作完成后,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更新结果;(BEARER UPD RESPONSE)
S1-107、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收到移动终端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切换控制逻辑实体。(HANDOFF COMPLETE)
S1-108、清除原信道。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发起清除原侧信道;(CLEARCOMMAND)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在原侧信道清除完成后,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清除完成消息。(CLEAR COMPLETE)
实例二:非查询方式的局间切换。所述局间切换为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和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分别在不同的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覆盖范围内。
参见图5所示,包括下列具体信令。
S1-201、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不携带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HANDOFF REQUIRED)
S1-202、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请求。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转发所述发起切换请求;(SIP:INVITE(HANDOFF REQUIRED))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所述切换请求;(HANDOFF REQUEST)
S1-203、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并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以及在所述反馈消息中携带切换目的侧的承载信息;(HANDOFF REQUEST ACK)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信道已经建立,并携带切换目的侧的承载信息。(SIP:183(SDP-T)HANDOFFREQUEST ACK)
S1-204、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切换目的侧信道已建立,并开始切换。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HANDOFF COMMAND)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HANDOFF COMMANCE)
S1-205、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切换目的侧承载信息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将切换目的侧的承载信息打包到SIP信令中,通过会话层(P-CSCF呼叫会话控制功能代理实体)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SIP:reINVITE(SDP-T))
-会话中对端通过会话层以SIP信令反馈承载更新结果;以及在所述承载更新结果中携带该会话中对端当前的承载信息;(SIP:200OK(SDP-S))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响应所述承载更新结果;(SIP:ACK)
S1-206、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送承载更新请求,并在该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会话中对端当前的承载信息;(SIP:PRACK(SDP-S))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SIP:200OK)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所述承载更新请求;(BEARER UPD REQUEST)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以会话中对端当前的承载信息进行承载更新后,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承载更新结果。(BEARER UPD RESPONSE)
S1-207、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收到移动终端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切换控制逻辑实体。
-用户设备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完成消息;(HANDOFF COMPLETE)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用户已完成切换;(SIP:200OK)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SIP:200OKACK)
S1-208、清除原信道。
-完成切换工作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清除原侧信道;(CLEARCOMMAND)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在原侧信道清除完成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清除完成消息;(CLEAR COMPLETE)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告知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原侧信道已清除。
之后,若用户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进行操作时,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交互。
实例三:查询方式的局间切换。
参见图6所示,包括下列具体信令。
S1-301、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HANDOFF REQUIRED)
S1-302、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请求。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查询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地址;(SIP:MESSAGE(CI LIST))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地址;(SIP:200OK(BSC-CI LIST))
-根据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地址,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请求,不携带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HANDOFF REQUEST)
S1-303、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以及在所述反馈消息中携带切换目的侧的承载信息。(HANDOFF REQUEST ACK)
S1-304、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切换目的侧信道已建立,并开始切换。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HANDOFF COMMAND)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HANDOFF COMMANCE)
S1-305与上述S1-205相同。(SIP:reINVITE(SDP-T))(SIP:200OK(SDP-S))(SIP:ACK)
S1-306、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根据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地址,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直接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BEARER UPDREQUEST(SDP-S))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以进行承载更新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承载更新结果。(BEARER UPD RESPONSE)
S1-307、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收到移动终端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切换控制逻辑实体。
-用户设备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完成消息。(HANDOFF COMPLETE)
S1-308与上述S1-208相同。(CLEAR COMMAND)(CLEAR COMPLETE)
之后,若用户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进行操作时,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交互。
基于原侧在发起切换时携带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的方法,参见图7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S2-1、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携带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
S2-2、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请求;
S2-3、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并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
S2-4、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切换目的侧信道已建立,并开始切换;
S2-5、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切换目的侧承载信息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S2-6、切换控制逻辑实体比较原存储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是否与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相同,若相同,则转入S2-8;若不同,则转入S2-7。
S2-7、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
S2-8、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收到移动终端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切换控制逻辑实体;
S2-9、清除原信道。
实例四:局内切换。
S2-401、原侧接入网络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并在该请求中携带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
S2-402、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请求。
S2-403、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以及在所述反馈消息中携带切换目的侧的承载信息。
S2-404、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切换目的侧信道已建立,并开始切换。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
-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
S2-405、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切换目的侧承载信息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将切换目的侧的承载信息打包到SIP信令中,通过会话层(P-CSCF呼叫会话控制功能代理实体)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会话中对端通过会话层以SIP信令反馈承载更新结果;以及在所述承载更新结果中携带该会话中对端当前的承载信息;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响应所述承载更新结果。
S2-406、切换控制逻辑实体比较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是否与所述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相同,若相同,则转入S2-408;若不同,则转入S2-407。
S2-407、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所述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以及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反馈更新结果。
S2-408、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收到移动终端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切换控制逻辑实体。
S2-409、清除原信道。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发起清除原侧信道;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在原侧信道清除完成后,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清除完成消息。
实例五:非查询方式的局间切换。
参见图8所示,包括下列具体信令。
S2-501、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并在该请求中携带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HANDOFF REQUIRED)
S2-502、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请求。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转发所述发起切换请求;(SIP:INVITE(SDP-S)(HANDOFF REQUIRED))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所述发起切换请求。(HANDOFF REQUEST)
S2-503、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并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以及在所述反馈消息中携带切换目的侧的承载信息;(HANDOFF REQUEST ACK)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信道已经建立;并携带所述切换目的侧的承载信息。(SIP:180(SDP-T)HANDOFFREQUEST ACK)
S2-504、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切换目的侧信道已建立,并开始切换。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HANDOFF COMMAND)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HANDOFF COMMANCE)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PRACK(本步骤为SIP协议规定的步骤);(SIP:PRACK)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响应200OK(本步骤为SIP协议规定的步骤)。(SIP:200OK)
S2-505、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切换目的侧承载信息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将切换目的侧的承载信息打包到SIP信令中,通过会话层(P-CSCF呼叫会话控制功能代理实体)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SIP:reINVITE(SDP-T))
-会话中对端通过会话层以SIP信令反馈承载更新结果;以及在所述承载更新结果中携带该会话中对端当前的承载信息。(SIP:200OK(SDP-S′))
S2-506、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比较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是否与所述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相同,若相同,则转入S2-508;若不同,则转入S2-507。
S2-507、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所述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通过SIP信令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承载更新;(13.SIP:UPDATE(SDP-S′))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所述承载更新请求;(14.BEARER UPD REQUEST(SDP-S′))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进行承载更新后,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承载更新结果;(15.BEARER UPD RESPONSE)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更新结果。(16.SIP:200OK(SDP-T))
S2-508、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收到移动终端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切换控制逻辑实体。
-用户设备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完成消息;(17.HANDOFF COMPLETE)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用户已完成切换。(18.SIP:200OK)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21.SIP:200OKACK)
S2-509、清除原信道。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清除原侧信道;(19.CLEAR COMMAND)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在原侧信道清除完成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清除完成消息;(20.CLEAR COMPLETE)
之后,若用户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进行操作时,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交互。
实例六:查询方式的局间切换。
S2-601、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
S2-602、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请求。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查询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地址;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地址;
-根据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地址,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请求,并携带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
S1-603、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以及在所述反馈消息中携带切换目的侧的承载信息。
S1-604、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切换目的侧信道已建立,并开始切换。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
S2-605、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切换目的侧承载信息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将切换目的侧的承载信息打包到SIP信令中,通过会话层(P-CSCF呼叫会话控制功能代理实体)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会话中对端通过会话层以SIP信令反馈承载更新结果;以及在所述承载更新结果中携带该会话中对端当前的承载信息。
S2-606、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比较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是否与所述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相同,若相同,则转入S2-608;若不同,则转入S2-607。
S2-607、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所述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根据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地址,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直接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以进行承载更新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承载更新结果。
S2-608、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收到移动终端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切换控制逻辑实体。
-用户设备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完成消息。
S2-609、清除原信道。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清除原侧信道;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在原侧信道清除完成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清除完成消息;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告知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原侧信道已清除。
之后,若用户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进行操作时,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交互。
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方法。通过SIP信令完成原侧与目的侧之间的交互。
进一步通过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和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分别在其对应的MGW上增加端点,并在切换时更改端点,来实现移动终端的切换。
参见图9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S3-1、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通过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SIP信令发起切换,以及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和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分别在其对应的MGW上增加端点。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HANDOFF REQUIRED)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在原侧MGW上增加端点;(ADD($4))
-原侧MGW反馈该端点的承载信息;(REPLAY(SDP-4))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转发所述发起切换请求;(SIP:INVITE(SDP-4)HANDOFF REQUIRED)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所述发起切换请求;(HANDOFF REQUEST)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在目的侧MGW上增加端点;(ADD($5REMOTE=SDP-4))
-目的侧MGW反馈该端点的承载信息;(REPLY(SDP-5))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HANDOFF REQUEST ACK)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信道已经建立,并在所述告知消息中携带目的侧增加的端点的承载信息。(SIP:183(SDP-5)HANDOFF REQUEST ACK)
S3-2、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切换目的侧信道已建立,并开始切换。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HANDOFF COMMAND)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HANDOFF COMMANCE)
S3-3、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将其增加的端点修改为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增加的端点。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根据目的侧增加的端点的承载信息,将原侧增加的端点修改为目的侧端点;(MODIFY($4REMOTE=SDP-5))
-原侧MGW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修改结果。(REPLAY)
S3-4、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完成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响应。
-用户设备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完成消息;(HANDOFF COMPLETE)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用户已完成切换;(SIP:200OK)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送已获知切换完成消息。(SIP:ACK)
S3-5、清除原信道。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清除原侧信道;(CLEAR COMMAND)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在原侧信道清除完成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清除完成消息;(CLEAR COMPLETE)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删除原侧MGW中的切换原侧端点;(SUBSTRACT)
-原侧MGW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删除结果。(REPLY)
之后,若用户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进行操作时,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交互。
为了支撑本发明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参见图10所示,其包括:分别与切换控制逻辑模块相连的电路域切换信令处理模块、承载更新模块、局间切换信令处理模块和媒体网关控制模块。
所述电路域切换信令处理模块,用于处理电路域接入网络的切换信令。
所述承载更新模块,用于向会话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所述局间切换信令处理模块,可通过SIP信令与切换目的侧装置协商切换信息。还可通过新增的SIP信令承载切换信息,或者通过扩展SIP信令中的字段来承载切换信息,或者直接使用原有SIP信令承载切换信息,向目的侧装置查询目的侧无线接入网实体标识。
所述媒体网关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媒体网关,使媒体网关可根据该模块的指令完成原侧接入网络、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之间的承载交换。
所述切换控制逻辑模块,用于控制电路域切换信令处理模块、承载更新模块、局间切换信令处理模块和媒体网关控制模块,来完成切换。
为了支撑本发明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换系统,参见图11所示,其包括:
IMS网络、电路域接入网络和媒体网关,以及分别与它们连接的切换控制逻辑实体。
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中的电路域切换信令处理模块与所述电路域接入网络相连;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中的承载更新模块与所述IMS网络相连;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中的媒体网关控制模块与所述媒体网关相连。
所述系统至少包括一个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协议完成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与IMS网络之间的承载信息交互。
若原侧与切换目的侧不在同一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覆盖范围内,则所述原侧与切换目的侧分别对应一个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并且所述原侧与切换目的侧分别对应的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内部的局间切换信令处理模块相连。这样所述原侧与切换目的侧分别对应的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可通过SIP信令交互切换信息。
所述媒体网关,用于接收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内媒体网关控制模块发来的控制命令,以完成原侧、切换目的侧和核心网络之间的承载交换。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56)
1、一种无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通过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并且不携带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
B、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切换目的侧承载信息向所述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C、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完成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切换目的侧承载信息是在发起切换后,由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反馈给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会话层以SIP信令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会话中对端通过会话层以SIP信令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该会话中对端当前的承载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和切换目的侧接入网在同一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覆盖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接入网络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该切换请求;
-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
-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会话中对端反馈承载更新结果;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响应所述承载更新结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下列步骤: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反馈更新结果;
-用户设备完成空口切换,并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反馈切换完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之后还包括步骤:
D、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在切换工作完成后,清除原侧信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包括下列步骤:
-完成切换工作后,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清除原侧信道;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在原侧信道清除完成后,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清除完成消息。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和切换目的侧接入网分别在不同的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覆盖范围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与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之间通过SIP信令传输切换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会话中对端反馈承载更新结果;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响应所述承载更新结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下列步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转发所述发起切换请求;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所述发起切换请求;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信道已经建立;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承载更新;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回应所述承载更新请求;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所述承载更新请求;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进行承载更新后,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承载更新结果;
-用户设备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完成消息;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用户已完成切换;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回应已获知切换完成。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下列步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查询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地址;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地址;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请求;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进行承载更新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承载更新结果;
-用户设备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完成消息。
18、如权利要求15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之后还包括步骤:
D、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在切换工作完成后,清除原侧信道。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包括下列步骤:
-完成切换工作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清除原侧信道;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在原侧信道清除完成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清除完成消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之后,用户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进行操作时,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交互。
21、一种无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在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通过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并且携带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
B、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切换目的侧承载信息向所述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完成切换。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在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后,判断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是否与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相同,若相同,则完成切换;
否则,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完成切换。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切换目的侧承载信息是在发起切换后,由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反馈给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会话层以SIP信令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会话中对端通过会话层以SIP信令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该会话中对端当前的承载信息。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和切换目的侧接入网在同一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覆盖范围内。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接入网络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并在该请求中携带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该切换请求;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
-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会话中对端反馈承载更新结果,并携带该会话中对端当前的承载信息;
-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响应所述承载更新结果;
-判断所述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是否与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相同,若相同,则完成切换;
否则,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所述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反馈更新结果;
-用户设备完成空口切换,并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反馈切换完成。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步骤:
C、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在切换工作完成后,清除原侧信道。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下列步骤:
-完成切换工作后,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清除原侧信道;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在原侧信道清除完成后,向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清除完成消息。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和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分别在不同的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覆盖范围内。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与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之间通过SIP信令传输切换信息。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下列步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并在该请求中携带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转发所述发起切换请求;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所述发起切换请求;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信道已经建立;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会话中对端反馈承载更新结果,并携带该会话中对端当前的承载信息;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响应所述承载更新结果;
-判断所述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是否与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相同,若相同,则完成切换;
否则,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所述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承载更新;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所述承载更新请求;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进行承载更新后,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承载更新结果;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更新结果;
-用户设备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完成消息;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用户已完成切换。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下列步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查询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地址;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地址;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请求,并在该请求中携带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会话中对端反馈承载更新结果,并携带该会话中对端当前的承载信息;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响应所述承载更新结果;
-判断所述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是否与所述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保存的会话中对端的承载信息相同,若相同,则完成切换;
否则,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所述会话中对端反馈的当前承载信息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发起承载更新请求;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更新结果;
-用户设备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完成消息。
37、如权利要求34或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步骤:C、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在切换工作完成后,清除原侧信道。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下列步骤:
-完成切换工作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清除原侧信道;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在原侧信道清除完成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清除完成消息;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告知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原侧信道已清除。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之后,用户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进行操作时,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交互。
40、一种无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通过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SIP信令发起切换,以及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和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分别在其对应的媒体网关MGW上增加端点;
B、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将其增加的端点修改为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增加的端点,完成切换;
C、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完成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响应。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下列步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切换请求;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在原侧MGW上增加端点;
-原侧MGW反馈该端点的承载信息;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转发所述发起切换请求;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转发所述发起切换请求;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在目的侧MGW上增加端点;
-目的侧MGW反馈该端点的承载信息;
-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建立空口信道后,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请求证实;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信道已经建立,并在所述告知消息中携带目的侧增加的端点的承载信息;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发起切换命令;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切换已经开始。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根据目的侧增加的端点的承载信息,将原侧增加的端点修改为目的侧端点;
-原侧MGW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修改结果。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下列步骤:
-用户设备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切换完成消息;
-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告知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用户已完成切换;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向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送已获知切换完成消息。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之后还包括步骤:D、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在切换工作完成后,清除原侧信道。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包括下列步骤: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发起清除原侧信道;
-会话中原侧接入网络在原侧信道清除完成后,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清除完成消息;
-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删除原侧MGW中的会话中原侧端点;
-原侧MGW向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反馈删除结果。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之后,用户在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进行操作时,目的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与原侧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交互。
47、一种无线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域切换信令处理模块,用于处理电路域接入网络的切换信令;
承载更新模块,用于向会话对端发起承载更新;
局间切换信令处理模块,可通过SIP信令与切换目的侧装置协商切换信息;
切换控制逻辑模块,用于控制电路域切换信令处理模块、承载更新模块和局间切换信令处理模块,来完成切换。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逻辑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间切换信令处理模块还可通过SIP信令向所述目的侧装置查询目的侧无线接入网实体标识。
49、如权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逻辑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SIP信令与目的侧装置协商切换信息是通过SIP信令新增的信元承载切换信息,或者通过扩展SIP信令中的信元来承载切换信息,或者直接使用原有SIP信令中的信元承载切换信息。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逻辑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实体还包括:
媒体网关控制模块,其与所述切换控制逻辑模块相连,用于控制媒体网关,使媒体网关可根据该模块的指令完成原侧接入网络、切换目的侧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之间的承载交换。
51、一种无线切换系统,包括:IMS网络和电路域接入网络,
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至少一个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分别连接于所述IMS网络和电路域接入网络之间,用于交互切换信息;其中,在会话过程中,当IMS网络或电路域接入网络通过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向对端发起切换时,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以对端的承载信息向该对端发起承载更新,完成切换。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通过SIP协议完成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与IMS网络之间的承载信息交互。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原侧与切换目的侧不在同一切换控制逻辑实体覆盖范围内,则所述原侧与切换目的侧分别对应的切换控制逻辑实体之间相连。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侧与切换目的侧分别对应的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内部的局间切换信令处理模块相连。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侧与切换目的侧分别对应的切换控制逻辑实体通过SIP信令交互信息。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媒体网关,其与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相连,用于接收所述切换控制逻辑实体内媒体网关控制模块发来的控制命令,以完成原侧、切换目的侧和核心网络之间的承载交换。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1034985A CN100456883C (zh) | 2005-09-19 | 2005-09-19 | 无线切换方法及系统 |
PCT/CN2006/001905 WO2007033565A1 (fr) | 2005-09-19 | 2006-07-31 | Procede et systeme de transfert sans fi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1034985A CN100456883C (zh) | 2005-09-19 | 2005-09-19 | 无线切换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82175A CN1882175A (zh) | 2006-12-20 |
CN100456883C true CN100456883C (zh) | 2009-01-28 |
Family
ID=37520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10349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6883C (zh) | 2005-09-19 | 2005-09-19 | 无线切换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56883C (zh) |
WO (1) | WO200703356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66337A1 (ja) | 2007-11-19 | 2009-05-28 | Fujitsu Limited | 通信システム |
CN101841836A (zh) * | 2009-03-19 | 2010-09-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的优化方法、切换装置和系统 |
CN101848517B (zh) * | 2009-03-25 | 2015-05-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单无线接入方式语音切换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CN101646256B (zh) * | 2009-09-04 | 2012-06-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语音切换方法、设备及网络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38465A1 (en) * | 1998-12-18 | 2000-06-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system soft handoff |
CN1335032A (zh) * | 1999-01-25 | 2002-02-06 | 诺基亚网络有限公司 | 无线接入网之间的互通 |
US6442388B1 (en) * | 1999-05-13 | 2002-08-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conducting handoff back communication scenarios |
CN1545234A (zh) * | 2003-11-14 | 2004-11-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软交换网络的切换实现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I107858B (fi) * | 1998-12-04 | 2001-10-1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Yhteysvastuun vaihto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
US7280505B2 (en) * | 2002-11-13 | 2007-10-09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nter-technology handoff from WLAN to cellular network |
KR100568152B1 (ko) * | 2003-10-20 | 2006-04-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망 환경에서의 크로스오버 라우터 탐색방법,자원예약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자원 예약 시스템 |
CN1801998A (zh) * | 2004-12-31 | 2006-07-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从多媒体子系统域到电路子系统域的会话切换方法 |
-
2005
- 2005-09-19 CN CNB2005101034985A patent/CN10045688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7-31 WO PCT/CN2006/001905 patent/WO200703356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38465A1 (en) * | 1998-12-18 | 2000-06-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system soft handoff |
CN1335032A (zh) * | 1999-01-25 | 2002-02-06 | 诺基亚网络有限公司 | 无线接入网之间的互通 |
US6442388B1 (en) * | 1999-05-13 | 2002-08-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conducting handoff back communication scenarios |
CN1545234A (zh) * | 2003-11-14 | 2004-11-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软交换网络的切换实现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7033565A1 (fr) | 2007-03-29 |
CN1882175A (zh) | 2006-1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50054B (zh) | 用于接入网络间会话转移的方法与设备 | |
RU2340120C2 (ru) | Способ эстафетной передачи с домена коммутации пакетов на домен коммутации каналов и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этого способа | |
KR101324235B1 (ko) | 무선통신시스템 및 무선통신방법 | |
EP1946589B1 (e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01999244B (zh) | 单次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sr-vcc) | |
CN105794265A (zh) | 支持多会话业务连续性的方法 | |
US20060159047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ext transfer across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
CN101227647B (zh) | 一种保持多媒体会话连续性业务的切换方法 | |
CA2608721A1 (en) | Seamless handoff across heterogeneous access networks using a handoff controller | |
CN100466820C (zh) | 核心网处理终端切换请求的方法与系统 | |
CN101291537A (zh) | 从e-utran到utran/geran cs的切换 | |
CN101083833A (zh) | 在不同通信网络间实现无缝切换的终端及方法 | |
WO2008059570A1 (fr) | Appareil de terminal de communication,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et procédé de transfert continu | |
CN102833042B (zh) | 业务控制信令信道的更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20090047946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posit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 |
CN104918292B (zh) | 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和系统 | |
EP3229518A1 (en) | Fault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CN106454977A (zh) | 一种终端的呼叫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00456883C (zh) | 无线切换方法及系统 | |
MX2007009192A (es) | Unidad de control y metodo para controlar la carga en una red de telecomunicaciones movil. | |
CN1968252B (zh) | 媒体无关的链路切换方法 | |
CN101978727A (zh) | 单接收机语音连续切换及其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1170758B (zh) | 用户设备及用户设备在不同ip网络间切换的方法 | |
CN101765152B (zh) | 一种同一路由区下基站共享隧道资源的方法 | |
CN103581894B (zh) | 一种srvcc支持同号的系统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20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