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2863C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32863C CN100432863C CNB2005100067375A CN200510006737A CN100432863C CN 100432863 C CN100432863 C CN 100432863C CN B2005100067375 A CNB2005100067375 A CN B2005100067375A CN 200510006737 A CN200510006737 A CN 200510006737A CN 100432863 C CN100432863 C CN 10043286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ste toner
- container
- toner
- image
- buffer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2—Toner waste contain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05—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toner wast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传送废调色剂的成像设备,其包括能暂时容纳废调色剂的缓冲部分(101)和能容纳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容器(102)。与缓冲部分(101)相比,废调色剂主要容纳在废调色剂容器(102)中。当废调色剂容器(102)内充满废调色剂时,废调色剂能容纳在缓冲部分(101)中。引擎控制器(120)通过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充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5)检测缓冲部分(101)是否充满废调色剂(112)。当缓冲部分(101)中充满废调色剂(112)时,引擎控制器控制,从而停止通过第一废调色剂管道(103)的传送操作和成像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打印机等,尤其涉及一种这样的成像设备,其中朝着调色剂容器输送用于成像的所使用或者将要使用的调色剂。
背景技术
在一种根据电摄影方法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或打印机中,在图像承载构件例如感光鼓等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上,然后通过定影装置、例如热定影装置或者压力定影装置固定在片材上,以得到图像。
此前,在这样一种成像设备中,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之后,通过清洁器将残留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回收为废调色剂。并且通过传送通道例如废调色剂传送通道将废调色剂传送到废调色剂容器中。然后,当容纳在废调色剂容器中的废调色剂充满时,更换废调色剂容器。考虑到定时更换废调色剂容器,可在以下情况下提供提示,即,在由重量检测法或者光学传感器检测在废调色剂容器中的废调色剂的情况下或者在通过使用片材计数器来预测废调色剂的充满状态的情况下。
通常,必须停止将调色剂传送到废调色剂容器中的操作,以便防止在废调色剂容器中的废调色剂充满时废调色剂从废调色剂容器中溢出,以便不污染成像设备的内部,或者为了在更换废调色剂容器时防止废调色剂从用于传送废调色剂的卸料口漏出,以便不污染成像设备的内部。另外,与成像操作同步地执行废调色剂的传送操作,从而也要求成像操作与废调色剂的传送操作一起停止。
因此,在打印工作期间废调色剂容器处于满状态的情况下,在废调色剂容器中的废调色剂充满前,当更换调色剂容器时,要求打印工作停止。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文本NO.Hei10-186987中披露了这样一种技术,即,用于收集废调色剂的缓冲部分设置在用于传送废调色剂的传送通道中,并且在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的收集量被设定得大于在一个打印工作中的成像操作回收的废调色剂的量的最大值,由此可使打印工作连续,并且在废调色剂容器中的调色剂充满之后,在打印工作期间更换废调色剂容器。
然而,在这样的技术中,当更换废调色剂容器时或者在打印工作期间废调色剂容器处于充满状态之后,停止将废调色剂传送到废调色剂容器中,打印工作连续,与此同时将废调色剂收集到缓冲器部分处。为此,在一种成像设备例如其中连续处理多项打印工作的数字打印机中,在缓冲器部分中的废调色剂的量超过所设定的收集量,从而废调色剂溢出缓冲部分。结果,出现这样一种问题,即,缓冲部分由废调色剂堵塞。
另外,在上述技术中,当废调色剂容器中充满废调色剂时,向用户提供废调色剂容器的充满(满)状态的提示,因此催促用户更换废调色剂容器。但是,以这样的方式使用成像设备的情况下,即,用户直接操作成像设备或者没有雇用作为管理员的设备管理人的情况下,在通知废调色剂容器的充满状态之后,甚至没有更换废调色剂容器的情况下,连续地执行多项打印工作。结果,在缓冲部分中的废调色剂的量超过所设定的收集量,从而废调色剂溢出缓冲部分而堵塞了缓冲部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甚至在更换废调色剂容器期间和废调色剂容器中充满废调色剂之后能连续地操作多个成像设备,而不导致废调色剂的溢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
成像部件,用于使用调色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并且具有允许调色剂排出的排出部分,
第一容器,其能容纳从排出部分传送出的调色剂,
第二容器,其能容纳从排出部分传送出的调色剂,
停止部件,用于停止从排出部分向所述第二容器传送调色剂,以及
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容纳在所述第一容器中的调色剂的量,
其中,当停止从排出部分向所述第二容器传送调色剂时,所述第一容器能容纳调色剂,并且根据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确定是否进行成像。
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并结合附图使得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都为示意图,示出了缓冲部分和容纳有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容器的结构;
图3为示意图,示出了用于根据来自控制器的成像指令进行成像过程的成像部分(引擎)的结构;
图4为侧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结构;
图5、图6和图7为流程图,分别示出了在实施例1、2和3的充满废调色剂的缓冲器部分的检测控制;
图8为流程图,示出了在控制器中废调色剂充满的警告显示控制;
图9为流程图,示出了在控制器中形成停止警告显示控制的图像;
图10(10A、10B)为流程图,示出了在实施例3的修改实施例中充满废调色剂的缓冲器部分的检测控制;
图11(11A、11B)为流程图,示出了带有第二废调色剂管道的废调色剂传送控制;
图12为透视图,示出了从清洁器向废调色剂容器的废调色剂传送通道的特定构造;
图13为透视图,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即,承载盘124移动到位于设备主组件的前部的更换位置处(沿着箭头F方向);
图14为用于说明废调色剂容器102的更换操作的透视图;
图15(a)和15(b)为视图,分别说明承载盘打开/关闭检测传感器S1和由传感器S1检测出的检测状态;
图16为示意图,示出了在实施例5中的各传感器的废调色剂传送通道和结构;
图17为示出了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的输出逻辑的图表;
图18为示意图,示出了其中将废调色剂从显影装置传送到废调色剂容器中的成像部分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总体结构)
参照图1和图2中示出的示意图,将描述用于暂时存储通过根据电子照相的成像方法经过显影的废调色剂的缓冲部分的结构、用于收集通过缓冲部分传送来的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容器的结构和废调色剂的传送。
图1为示意图,示出了作为用于容纳废调色剂的第一容器的缓冲部分的结构和作为第二容器的废调色剂容器的结构。
参照图1,缓冲部分101收集从为清洁部件的清洁器中排出的废调色剂112,该清洁部件为成像设备的一部分。在清洁器容器中,排出部分(图3中示出的381)用于向着废调色剂容器102排出调色剂。废调色剂容器102收集从缓冲部分101传送来的废调色剂112。作为第一传送部件的第一废调色剂管道103为将从清洁器排出的废调色剂112从清洁器传送到缓冲部分101的传送通道。作为第二传送部件的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为将废调色剂112从缓冲部分101传送到废调色剂容器102中的传送通道。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传送部件的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传送量被设定得大于第一传送部件的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传送量,从而,在第一和第二传送部件都被驱动的情况下,废调色剂没有堆积在缓冲部分处。换句话说,与缓冲部分相比而言,废调色剂主要容纳在废调色剂容器中。通过这样做,没有必要停止成像操作,因为在废调色剂容器中充满废调色剂时在缓冲部分处有能容纳废调色剂的一空间。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传送部件的传送量大于第一传送部件的传送量。
顺便提及,在第一和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3、104中分别设置由未示出的驱动系统驱动的螺旋输送器。在执行成像处理之后,如下所述,由引擎控制器的控制单独转动螺旋输送器,从而将废调色剂112从清洁器传送到缓冲部分101,并且从缓冲部分101传送到废调色剂容器102。
使用了能检测第一调色剂量和第二调色剂量的两个传感器作为用于检测在缓冲部分中的调色剂量的检测部件。更为具体的,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充满状态的检测传感器105检测在缓冲部分101中的废调色剂112是否变满或者接近满状态(第一检测高度)。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的空状态检测传感器106检测在缓冲部分101中的废调色剂112是否变空(第二显影水平)。废调色剂容器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7检测在废调色剂容器102中的废调色剂112是否变满或者接近满状态。
引擎控制器(引擎控制部分)120包括计算单元、例如CPU(中央处理单元)或者MPU(微处理单元)、其中存储用于计算单元的程序ROM(只读存储器)和RAM(随即存取存储器),在RAM中形成在操作控制时使用的操作区域和多种图表。另外,引擎控制器120根据来自稍后描述的控制器的成像指令和来自各传感器的输入信号与成像处理接触,然后执行用于缓冲部分101和废调色剂容器102的废调色剂满状态检测控制(稍后将描述其细节)。
在图2中,废调色剂容器存在/不存在检测传感器108检测废调色剂容器102是否装载在设备主组件中。门打开/关闭传感器109检测用于将废调色剂容器102从设备主组件上拆下的门110的打开/关闭状态。参考标号111代表设备主组件的壁表面。
这里,参照图3,将描述根据来自未示出的控制器的成像指令执行成像处理的作为成像部件的成像部分(引擎)的结构和操作。
参照图3,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12例如电摄影感光构件沿着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转动。另外,感光鼓12的表面被暴露在充电器31的光线,并且根据来自未示出的控制器所输出的图像数据通过由激光单元32调制的激光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由显影装置33通过显影剂例如调色剂使静电潜像可见以提供显影图像。显影图像被转印装置34转印到记录片材P例如纸张上,并且通过分离装置35将记录片材P从感光鼓12上分离。然后,记录片材P被传送到将显影图像固定在记录片材P上的定影装置(未示出)。
另一方面,残留在感光鼓12上没有转印到记录片材P上的剩余调色剂被清洁构件37例如清洁刮板或者清洁辊清除,并且作为废调色剂聚集在清洁器36的清洁器容器38中。通过设置在废调色剂管道103中的螺旋输送器将排出到清洁器36外部的废调色剂传送到缓冲部分101。
图4为一剖视图,示出了在该实施例中的成像部件的结构。
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包括一主组件图像输出部分410,其为用于将在记录片材(纸张)上形成的初始图像输出的装置;主组件图像输入部分411,其为用于从原件上读取图像数据的装置;安装在主组件图像输入部分411的上部处的自动片材供应装置412;分页器413,用于在将片材分类到多个盖板中的同时将复印件排出主组件输出部分410。
另外,在图4中示出的成像设备具有打印机功能和复印功能,并且是一种电子复印机器,用于根据来自外部设备例如控制器或者主组件图像输入部分的图像信息形成图像。
这里,在从原件上读取图像的情况下,通过主组件输入部分411的CCD(电荷-控制装置)的像素化,图像读作图像数据,经过必要的图像处理,并且立即储存在图像存储器中。然后,图像数据被传送到主组件图像输出部分410,其中图像被再现和复印到记录片材上。
主组件图像输入部分411设有光源421,其在用光线照射原件的同时扫描在输入部分的上表面处的原件支承板上放置的原件。光源421被供给来自未示出的光学系统电动机的驱动力,以使其便沿着水平方向往复运动。原件将光源421发出的光线反射以提供光学图像。光学图像传输到CCD425。这些镜子422、423和424与光源421整体地运动。CCD426由将光线转换成电信号的元件构成。通过该元件的动作传送的光学图像被转换成电信号,并且进一步转换成数字信号(图像信号)。
接着,从原件读取的图像数据经过用户所需的多种修正处理和图象处理,并且储存在大容量的图像存储器中。在这些图像处理中的各调整值存储在备份存储装置中。
另一方面,主组件输出部分410读取存储在图像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数字信号再转换成模拟信号,该信号通过未示出的曝光控制器被进一步放大,以提供一适当的输出值,并且通过光学照射部分427转换成光信号。光信号通过扫描器428、透镜429和镜子430被传输到感光鼓431(图3中12)上,以形成静电潜像。通过调色剂使该静电潜像显影,以提供转印到在设备主组件中传送的记录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另外,通过定影辊432将作为将要记录的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固定在记录片材上,并且该片材被送到分页器413。在备份存储装置中存储有主组件图像输出部分410的各调整值。
分页器413被布置在主组件图像输出部分410的左侧,并且实施了这样的处理,即,从主组件图像输出部分410输出的记录片材被分类到上接纸盘433和下接纸盘434中。这些接纸盘433和434由引擎控制器120控制,并且输出的记录片材根据来自控制器的指令输出到上、下接纸盘中的任意一个上。
作为供(输送)纸盘的右盖板435、左盖板436、上纸盒437和下纸盒438被设置在设备主组件的下部处,并且侧盖板439被设置在设备主组件的右侧。因此,设置在设备主组件的下部处的盖板能容纳大约1500张片材。纸盒能容纳大约500张片材,侧盖板能容纳3500张片材。根据来自引擎控制器120的指令从供纸盘435-439传送记录片材,以便在该片材上图像输出。
在供纸盘435-439上,纸张由操作者设定,以便具有预定大小和方向。这些设定数据被存储在备份存储设备中。
另外,在主组件图像输出部分410的右侧设有手动供纸盘440,其能通过相对较容易地由操作者供应少量的任意类型的复印片材。手动供纸盘440也在例如OHP片材、厚纸张、明星片大小的纸张等的情况下使用。
供纸辊441、442、443、444和452由三种类型的辊子构成,这三种类型的辊子包括未示出的用于搓取记录片材的搓取辊、用于实施片材传送的(上)传送辊、用于分离层叠片材的(下)分离辊。这些供纸辊分别由步进电动机驱动。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供纸操作,即,片材由右盖板电动机供应到右盖板,由左盖板电动机供应到左盖板,通过沿着垂直或者相反方向以在上、下纸盒之间转换地驱动供纸盒电动机,以供应到上、下纸盒。通过促动经由离合器与侧盖板牵引辊453相连的侧盖板电动机(步进电动机)来供应片材。
接着,将描述传送辊。
定位辊454由鼓电动机通过离合器驱动来传送记录片材。多供纸辊455、多牵引辊456、左盖板驱动辊450由主电动机通过离合器驱动以传送记录片材。定影辊432和内部纸张输出辊457由定影电动机驱动。下垂直通道辊448和中间垂直通道辊447由下垂直通道电动机(步进电动机)驱动。上垂直通道辊446由上垂直通道电动机(步进电动机)驱动。垂直通道传送辊445和两侧传送辊449通过在垂直通道两侧的传送电动机(步进电动机)驱动。预定位辊451由预定位电动机(步进电动机)驱动。外部纸张输出辊458由外部纸张输出电动机(步进电动机)驱动。反转辊460由反转电动机(步进电动机)驱动。两侧的右传送辊461和两侧的左传送辊462分别由两侧的左传送电动机(步进电动机)和两侧的右传送电动机(步进电动机)驱动。
(实施例1)
在上述成像设备中,首先,通过第一废调色剂管道103排出的废调色剂被堆积在缓冲部分101中,并且在将废调色剂112通过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传送到废调色剂容器103的同时,通过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满状态检测传感器(第一检测传感器)105,而不是废调色剂满状态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传感器)107来确定缓冲部分101是否充满废调色剂112。在其中缓冲部分101处于充满状态的情况下,引擎控制器120执行控制,从而停止成像。将描述通过引擎控制器120使缓冲部分101充满废调色剂112的检测控制。
图5为流程图,示出了在该实施例中充满废调色剂的缓冲部分的检测控制。
参照图5,首先,在步骤S501中,进行检测是否有来自控制器的成像请求。在这个步骤中,当没有成像请求时,控制(操作)进入循环,直到有成像请求为止。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执行循环,也可以依靠软件配置来进行等待。
另外,当有成像请求时,控制进入步骤S502,其中根据来自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的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5的信号来确定在缓冲部分101中的废调色剂是否处于充满状态。当信号不是指示充满状态的信号时,控制进入步骤S503,其中相对于来自控制器的请求作出成像确认。此后,为了准备下一个成像请求,控制回到步骤S501。
另一方面,在步骤S502中,当信号为充满状态指示的信号时,控制进入步骤S504,其中由于缓冲部分101已经充满废调色剂,所以形成不响应控制器的成像。然后,在步骤S505中,形成向控制器的成像停止请求。
顺便提及,还有在其中在步骤505中没有具体要求处理的情况下。更为具体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不响应步骤504的成像通过控制器停止成像。
另外,引擎控制器120根据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充满状态的检测传感器105实施废调色剂112的传送控制。更为具体地,在其中来自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充满状态检测传感器的信号指示充满状态的情况下,使第一废调色剂管道103的螺旋输送器停止,以结束向废调色剂从清洁器容器38传送到缓冲部分101中。因此,在其中由于将废调色剂从缓冲部分101传送到废调色剂容器102,来自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充满状态检测传感器的信号没有指示充满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废调色剂管道103的螺旋输送器被再次驱动,以开始将废调色剂112从清洁器容器38传送到缓冲部分101中。
另一方面,通过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以一种普通的方式来执行废调色剂的传送控制。更为具体地,在其中在废调色剂容器102中的废调色剂112处于接近充满状态的情况下,或者在缓冲部分101没有废调色剂112的情况下,通过作为停止部件的引擎控制器使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的螺旋输送器停止,以结束将废调色剂从缓冲部分101传送到废调色剂容器102中。然后,在更换废调色剂容器102之后,执行控制以便再次启动废调色剂容器。将描述在实施例4中的控制细节。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1,通过使用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5而不是废调色剂充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7来检测缓冲部分101是否充满了废调色剂112,可以甚至在废调色剂容器102中充满废调色剂时使成像连续。另外,即使在由于更换而没有废调色剂容器102时也可能进行成像。
另外,通过使用传感器例如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容器充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5来检测缓冲部分101是否被废调色剂充满,可以结束废调色剂从清洁器36出来到达缓冲部分101和成像。结果,可以避免这样的可能性,即,在连续成像时发生如在传统的成像设备中的废调色剂的溢出。
(实施例2)
接着,在该实施例中,根据来自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充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5的检测信号检测在缓冲部分101中的废调色剂112是否处于接近满状态的状态。在废调色剂112处于该状态之后,当在预定数量的片材上进行了成像时,成像停止。将描述在该实施例中由废调色剂112充满的缓冲部分的检测控制。
在该实施例中,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充满状态传感器105检测在缓冲部分101中的废调色剂是否处于接近满状态的状态。
图6为流程图,示出了在该实施例中由废调色剂充满的缓冲部分的检测控制。
参照图6,首先,在步骤S601中,检测是否有来自控制器的成像请求。在该步骤中,当没有成像请求时,控制(操作)进入循环,直到有成像请求为止。
另外,当有成像请求时,控制进入步骤S602,其中根据来自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充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5的信号确定在缓冲部分101中的废调色剂是否处于充满状态。当信号不是用于指示接近充满状态的状态的信号时,控制进入步骤S603,其中清除对在该实施例中经过处理的片材进行计数的片材计数器的数值,并且在步骤S604中,其中根据来自控制器的请求形成成像确认。因此,为了准备下一个成像请求控制返回到步骤S601中。
另一方面,在步骤S602中,当信号指示状态接近于充满状态时,控制进入步骤S605,其中使片材计数器的数值增加了由控制器指出的片材数值。接着,在步骤S606中,将片材计数器的增加值与预先确定(预定)值进行比较。当增加值小于预定值时,控制进入上述步骤S604,但是当增加值不小于预定值时,控制进入步骤S607,其中向控制器作出成像停止请求。
顺便提及,可以根据密度信息经验地确定上述预定值,因为调色剂消耗量根据用户所提供的要进行成像的原件数量和图像品质(人物、照片等)而不同。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类似,引擎控制器120根据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充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5和用于计算经过成像的片材数通过第一废调色剂管道103进行对废调色剂112的传送控制以及通过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进行废调色剂112的传送控制。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2,除了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效果之外,可以进一步使成像连续。
(实施例3)
在该实施例中,除了实施例2的控制之外,在缓冲容器101中的废调色剂首先处于接近于满状态的状态的情况下,进一步进行废调色剂充满状态的提前通知给控制器的控制。将描述在该实施例中用废调色剂充满缓冲部分的检测控制。
图7为流程图,示出了在该实施例中的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充满状态检测控制。
在该实施例中,步骤S701-S703、S706、S709-S712与参照图6在实施例2中所描述的步骤S601-S603、S604和S605-S608相同。以下,将描述不同的步骤。
如图7所示,当来自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5的关于缓冲部分101的信号不是指出接近于满状态的状态的信号时,控制进入步骤S703,其中清除用于对经过成像的片材数量计数的片材计数器的数值,并且在步骤S704中,作为警告,向控制器发出取消请求,为了取消废调色剂处于接近满状态的状态的警告。然后,在步骤S705中,为了取消成像停止警告,向控制器作出成像停止警告取消请求,然后控制进入步骤S706。
另一方面,在步骤S702中,当信号为指出状态接近满状态的信号时,控制进入步骤S707,其中关于是否作出充满状态的提前通知的激发由片材数量是否为零来确定。在作出充满状态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即,在片材计数器的数量为零的情况下,控制进入步骤S708,并且在控制已经进入充满状态提前通知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进入步骤S709。在步骤S708中,向控制器发出请求,以便提供充满状态提前通知,并且控制进入步骤S709。一直到步骤S712的后续步骤与实施例2中的相同。在步骤S713中,发出请求用于提供成像停止警告。
顺便提及,通过引擎控制器120使用由第一废调色剂管道103和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传送的废调色剂112与实施例2相类似地进行传送控制。
这里,将描述在控制器侧面上的警告显示控制,该控制器用于通过引擎控制器充满缓冲部分的上述检测控制接收废调色剂的满状态提前通知请求和成像停止警告请求。
图8为流程图,示出了在控制器中废调色剂的充满状态警告显示控制。
首先,在步骤S801中,确定是否目前正在操作板的显示部分上显示用来提供在缓冲部分101中的废调色剂处于接近充满状态的状态的提前通知的警告。当目前没有显示提前通知警告时,控制进入步骤S802,其中确定是否从上述引擎控制器120中接收到废调色剂的充满状态提前通知请求。当没有接收到废调色剂的充满状态提前通知请求时,控制返回到步骤S801,但是当接收到时,控制进入步骤S803,其中在操作板的显示部分上显示指出在缓冲部分101中的废调色剂处于接近满状态的状态的提前通知警告,并且返回到步骤S801。
另外,在步骤S801中,在提供了废调色剂的充满状态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控制进入步骤S804,其中,通过例如更换废调色剂容器102时,确定是否从引擎控制器120中接收废调色剂满状态提前通知取消请求。当接收到废调色剂的满状态提前通知取消请求时,控制进入步骤S805,其中取消了废调色剂的充满状态提前通知警告,并且返回步骤S801。
图9为流程图,示出了在控制器中的成像停止警告显示控制。
首先,在步骤S901,确定目前在操作板的显示部分上是否正显示着这样一个的警告,即,在缓冲部分101中的废调色剂处于接近使成像停止的满状态的状态,当目前没有显示警告时,控制进入步骤S902,其中确定成像停止警告请求是否由上述引擎控制器120接收到。当没有收到成像停止警告取消请求时,控制返回步骤S901,但是当收到时,控制进入其中用于停止成像的警告显示在操作板的显示部分的步骤S903,并且返回到步骤S901。
另外,在步骤S901中,在提供了成像停止警告的情况下,控制进入步骤S904,其中,通过例如更换废调色剂容器102,确定引擎控制器120是否接收到成像停止警告取消请求。当接收到成像停止警告取消请求时,控制进入其中取消了成像停止警告的步骤S905,并且返回步骤S901。
顺便提及,在实施例3中,分开描述在图8中示出的控制和在图9中示出的控制,但是可以相继地执行这些控制。另外,不仅在从引擎控制器120中接收到警告取消请求的情况下而且可以在更换废调色剂容器之后用户或者服务人员直接取消在操作板上的警告的方式执行警告取消。
(修改的实施例)
接着,将描述实施例3的修改实施例,其中在成像停止警告请求从引擎控制器120中发给控制器之后没有来自控制器的成像请求的情况下,当在缓冲部分101中的废调色剂没有处于充满状态时,取消警告。
图10为流程图,示出了在该修改实施例中充满废调色剂的缓冲部分的检测控制。在图10中示出的步骤S1001-S1013与步骤S701-S713相同,从而,在下文中,仅描述不同的步骤。
在步骤S1001,确定出是否作出来自控制器的成像请求。当没有作出成像请求时,控制进入步骤S1014,其中根据来自用于缓冲部分101的缓冲部分废调色剂充满状态的检测传感器105的信号确定缓冲部分101是否充满废调色剂。当信号指示为满状态时,控制回到步骤S1001,但是当没有指示满状态时,控制进入步骤S1015,其中确定是否已经发出成像停止警告请求。当没有发出成像停止警告请求时,控制回到步骤S1001,但是当发出成像停止警告请求时,当正在显示部分显示警告时,控制进入步骤S1016,其中为了取消成像停止警告向控制器作出成像停止警告取消请求,并且回到步骤S1001。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3,除了得到实施例2的效果之外,在缓冲部分101中的废调色剂首先处于接近满状态的状态的情况下,还显示废调色剂满状态提前通知警告和成像停止警告。另外,在废调色剂没有处于接近于满状态的状态的情况下,可取消警告。
(实施例4)
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废调色剂传送的控制,其中在进行成像或者在废调色剂处于满状态时更换调色剂容器102的时候通过引擎控制器120使用设置在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中的螺旋输送器。顺便提及,可以在实施例1-3中始终执行该控制,而无论成像。
图11为流程图,示出了在该实施例中的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的废调色剂容器的控制。
首先,在步骤S1101中,根据来自设备主组件的门打开/关闭传感器109的信号确定门110的打开/关闭状态。当门110打开时,控制进入步骤S1102,其中在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中的螺旋输送器被停止以结束将废调色剂从缓冲部分101传送到废调色剂容器102中。在步骤S1003中,通过指示门110处于打开状态的标记的存在确定门110是否已经处于打开状态。当门110处于打开状态时(即,设定门打开状态标记),控制回到步骤S1101,并且当没有设定门打开状态标记时,控制进入步骤S1104,其中将门110处于打开状态(门打开警告请求)时的警告请求发出到控制器中,以便清除废调色剂容器102。然后,在步骤S1105中,设定上述门打开状态标记,控制返回步骤S1101。
顺便提及,在初始状态重新设定门打开状态标记,并且当来自门打开/关闭传感器109的信号指示关闭状态时重新设定。
另一方面,在步骤S1101中,当门关闭时,控制进入步骤S1106,其中上述门打开警告的取消请求被发到控制器中。接着,在步骤S1107中,根据来自废调色剂容器存在/不存在的检测传感器108的信号,确定废调色剂容器102是否存在。当废调色剂容器102不存在时,控制进入步骤S1108,其中与步骤S1102相类似地停止废调色剂的传送。然后,在步骤S1109中,由于存在废调色剂容器102的空标记,确定是否调色剂容器102已经被拆下而处于不存在的状态。当设定废调色剂容器空标记时,控制回到步骤S1101,当没有设定时,控制进入步骤S1110,其中指出废调色剂容器不存在的警告请求被发到控制器中。然后,在步骤S1111中,设定上述废调色剂容器的不存在标记,控制回到步骤S1101。
顺便提及,废调色剂容器的不存在标记被重新设定为初始状态,并且当来自废调色剂容器存在/不存在检测传感器108的信号指出存在时被重新设定。
另外,在上述步骤S1107中,当废调色剂容器存在时,控制进入步骤S1112,其中向控制器发出上述废调色剂容器不存在的警告的取消请求。接着,在步骤S1113中,根据来自废调色剂容器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7的信号,确定出在废调色剂容器120中是否充满废调色剂。当废调色剂容器102中充满废调色剂时,控制进入步骤S1114,其中与步骤S1102相类似地停止废调色剂的向废调色剂容器的传送。然后,在步骤S1115中,通过废调色剂容器的满状态标记的存在确定出废调色剂容器102是否充满废调色剂。当设定废调色剂容器满状态标记时,控制回到步骤S1101,并且当没有设定时,控制进入步骤S1116,其中向控制器发出指示废调色剂容器的满状态的警告请求。然后,在步骤S1117中,设定上述的废调色剂容器满状态标记,控制回到步骤S1101。
顺便提及,将废调色剂容器满状态标记重新设定在初始状态,并且当来自废调色剂容器存在/不存在检测传感器108的信号指出现存在状态和来自废调色剂容器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7的信号没有指出满状态时重新设定。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113中,当在废调色剂容器102中没有充满废调色剂时,控制进入步骤S11118,其中向控制器发出上述废调色剂容器满状态警告的取消请求。接着,在步骤S1119,根据来自缓冲部分废调色剂空检测传感器106的信号,确定在缓冲部分101中是否存在废调色剂。当调色剂容器102为空时,控制进入步骤S1120,其中与步骤S1102相似地停止了向废调色剂容器102传送废调色剂。然后,在步骤S1121中,向控制器提供缓冲部分101中不存在废调色剂的通知,并且控制返回步骤S1101。当在缓冲部分101中有废调色剂时,控制进入步骤S1122,其中向控制器提供正在通过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被传送的废调色剂。在随后的步骤S1123中,在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中的螺旋输送器被驱动,以开始从缓冲部分101向废调色剂容器102传送废调色剂,并且控制返回步骤S1101。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4,可以防止废调色剂从废调色剂容器102中溢出。
(实施例5)
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缓冲部分101的特定结构示例、废调色剂容器102、第一废调色剂容器管道103、第二废调色剂容器管道104、废调色剂容器102的更换操作。
图12为透视图,示出了从清洁器到废调色剂容器的废调色剂传送通道的特定结构。
如图12所示,清洁器36和废调色剂容器102设置在设备主组件的侧框架板111的前侧(沿箭头B的方向)。在侧框架板111的后侧处,用于存储废调色剂的缓冲部分101、用于向缓冲部分101传送由清洁器36所回收的废调色剂的第一废调色剂管道103、用于从缓冲部分101向废调色剂容器102传送废调色剂的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被设置在从清洁器36到废调色剂容器102的废调色剂容器传送通道中的位置处。
在该结构中,由清洁器36回收的废调色剂通过在设置在清洁器36中的未示出的传送部件朝向设备主组件的后侧(沿着箭头C的方向)传送,然后通过朝着设备主组件的侧支承板111的后侧延伸的排出口121向清洁器36外部排出。
第一废调色剂管道103具有用来将其与清洁器36的排出口122相连并接收废调色剂的连接部分122,并通过作为传送部件的螺旋输送器(未示出)将从连接部分122中接收到的废调色剂传送到缓冲部分101中。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的一端与缓冲部分101相连接,并且其另一端通过调色剂容器102的回收开口123延伸到废调色剂容器102中,并且通过作为传送构件的螺旋输送器(未示出)将废调色剂从缓冲部分101排出到废调色剂容器102中。
另一方面,安装在承载盘124上的废调色剂容器102从图12所示的安装位置运动到图13所示的在设备主组件(沿箭头F的方向)前面的更换位置,并且仅通过在图14所示的设备主组件的前侧沿着向上方向(沿着箭头G的方向)的升高操作就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更换。
另外,在实施例5中,为了进行另一种相对于设备主组件安装和拆下废调色剂容器102,采用了用于检测承载盘124相对于设备主组件的打开/关闭状态的承载盘打开/关闭检测传感器S1和用于检测在承载盘24的安装位置上的废调色剂容器102的存在/不存在的废调色剂检测传感器S2。
顺便提及,承载盘打开/关闭检测传感器S1对应于参照图2在实施例1-4中所描述的门打开/关闭检测传感器109,废调色剂容器检测传感器S2对应于废调色剂容器存在/不存在的检测传感器108。
如图15(a)、15(b)中所示的承载盘打开/关闭检测传感器S1通过设置在打开/关闭部分126上的检测孔127检测打开/关闭杆128的检测标记129的存在/不存在,打开/关闭部分126处于与承载盘124形成一体的前罩125的上部,从而确定承载盘124的打开/关闭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承载盘124朝着设备主组件的前侧滑动以便被打开的状态下,承载盘打开/关闭检测传感器S 1检测处于不存在状态的检测标记129。另外,打开/关闭杆128具有用于将承载盘124固定在设备主组件上的锁定机构(未示出)。如图15(b)所示,当承载盘124滑向设备主组件的前侧时,支撑在旋转轴(轴)130周围的打开/关闭杆128转动地沿着箭头H的方向运动,因此解除了锁定机构。在这时,检测到检测标记129存在/不存在的承载盘打开/关闭检测传感器S1的检测状态从存在状态变化到不存在状态。
因此,在承载盘124朝着设备的前侧滑动的情况下,可以在启动操作时检测到滑动操作。
图16为示意图,示出了在实施例5中的各传感器的废调色剂传送通道和布置,图17为示出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的输出逻辑的表。
在上述结构中,与实施例1-4相类似,同样在实施例5中,根据来自图17中示出的各传感器的输出逻辑,引擎控制器120控制成像和通过第一废调色剂管道103和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的废调色剂的传送。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5,缓冲部分101和废调色剂容器102被设置为与图12所示一样,废调色剂容器102被安装在废调色剂容器承载盘124上,该承载盘124沿着水平方向朝着设备主组件的前侧滑动,由此不仅可以增加缓冲部分101和废调色剂容器102的布置的设计自由度,而且改善在更换废调色剂容器102时的可操作性。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引擎控制器120单独通过使用第一废调色剂管道103进行废调色剂传送控制和通过使用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进行废调色剂传送控制,从而在更换废调色剂容器102的情况下或废调色剂容器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7检测由废调色剂容器102回收的废调色剂满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在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的废调色剂传送操作停止时,直到调色剂容器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5检测到收集在缓冲部分101中的废调色剂的充满状态之前,可以使第一废调色剂管道103的废调色剂运送操作连续。在这时,通过在操作板中设置废调色剂容器满状态显示部分和缓冲部分满状态显示部分来显示废调色剂容器102的废调色剂体积和缓冲部分101的废调色剂体积。另外,甚至当废调色剂处于满状态时可以向缓冲部分传送废调色剂,通过显示这种效果的信息,可以通知用户成像设备的操作状态。
此后,更换废调色剂容器102,当废调色剂处于可被传送到废调色剂容器102的状态时,通过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将在缓冲部分101中堆积的废调色剂传送到废调色剂容器102。另外在此时,通过在操作板上设置废调色剂容器满状态显示部分和缓冲部分满状态显示部分来显示废调色剂容器102和缓冲部分101的各自的废调色剂体积。另外,通过显示更换废调色剂容器效果的信息,可以向用户通知成像设备的操作状态,并且将废调色剂从缓冲部分传送到废调色剂容器中。
这里,根据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5和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空状态检测传感器106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在从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到在更换之后的废调色剂容器102中的废调色剂传送。更为具体地,在更换调色剂容器102之后,当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充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5的检测结果不小于预定堆积量,启动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的传送操作。当收集在缓冲部分中的废调色剂的量为零或者小于预定收集量时,进行这样的控制,即,在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的传送操作期间,当收集在缓冲部分中的废调色剂的量为零或者小于预定收集量时,根据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5的检测结果,不启动废调色剂管道104的传送操作并停止在预定定时处。结果,可以防止废调色剂从废调色剂容器102中溢出。
另外,根据用于检测集中在缓冲部分101中的废调色剂的量的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5的检测结果,控制成像和通过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的废调色剂传送,从而可以防止由于如传统成像设备中连续的成像操作而使废调色剂从清洁器36中溢出。
另外,根据废调色剂容器检测传感器S2(废调色剂容器存在/不存在检测传感器108)和承载盘打开/关闭检测传感器S2(门打开/关闭检测传感器109)的检测结果,进行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的传送控制,因而在启动承载盘124的滑动操作时可停止第二废调色剂管道104的传送操作。结果,在更换废调色剂容器102的时候,在将废调色剂容器102从设备主组件上拆下之后,由于废调色剂容器102的运动的检测延迟或者在传送操作停止之前的时滞,废调色剂传送操作不继续。因此,可以防止调色剂在成像设备中散开,并且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另外,废调色剂容器的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7和缓冲部分的废调色剂满状态检测传感器105不仅检测在废调色剂容器102和缓冲部分101中的废调色剂的满状态,而且在相对于废调色剂所回收的全部量而言留有的一定空间的同时检测废调色剂容器102和缓冲部分101中的废调色剂的量。在显示废调色剂满状态的警告之后,在所需要时间中通过使用后者的检测值并且组合使用份数计数器,可以停止成像操作和通过第一废调色剂管道103和第二调色剂管道104的废调色剂传送。
另一方面,根据上述传感器的输出和用于控制成像的信号,第一废调色剂管道103和废调色剂管道104的传送定时与其中产生废调色剂的成像部分的操作同步,因此可以执行有效的废调色剂传送,并减少功率的消耗。
另外,当更换了废调色剂容器102时,其上安装有调色剂容器102的承载盘124向在设备主组件的前侧的更换位置滑动,然后仅使废调色剂容器102向上升高来进行更换。结果,可以防止废调色剂由于废调色剂容器的倾斜从废调色剂容器的开口部分溢出而污染成像设备的内部和周边。
在上述实施例1-5中,缓冲部分被设置在从清洁器容器38到废调色剂容器的传送通道中,但也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任意方式设置。例如,如图18所示,缓冲部分可以以这样的结构设置在从设置在显影部件33上的调色剂排出部分331到废调色剂容器的传动通道中,即,将在显影部件33中不必要的调色剂作为废调色剂回收。另外,可将本发明类似地应用在这样的结构中,即,其中在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辊上的调色剂图像被立即转印到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的转印构件上,然后进一步从中间转印构件转印到记录材料上,将保持在中间转印构件上的转印残留的调色剂从用于清洁调色剂的清洁部件向着废调色剂容器排出。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缓冲部分被设置于在清洁器容器和废调色剂容器之间的传送通道中,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在其中,而可被这样应用,例如,该结构设置有两个废调色剂容器,从而将废调色剂大部分地传送到两个废调色剂容器中的任意一个中,并且当两个废调色剂容器内充满废调色剂时,传送通道切换向另一个废调色剂容器(在这种情况下为缓冲部分),由此允许废调色剂连续传送,而不用使成像操作停止。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传送螺旋输送器执行向缓冲部分和废调色剂容器传送废调色剂,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通过利用重力的自由降落来将废调色剂传送到缓冲部分和废调色剂容器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用于停止废调色剂传送的部件,可以使用以将其设置在缓冲部分和废调色剂容器之间的挡板等,以中止废调色剂的传送。
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可应用在包括多个设备(例如,主机、接口设备(interface equipment)、读出器、打印机等)的一系统或者包括单个装置(例如复印机、传真机等)的设备中。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目的能够通过将记录介质和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供给一系统或者一设备,并且使得该系统和该设备的计算机读取和执行存储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代码的来实现。这样,从记录介质上读取的程序代码本身实现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功能。因此,存储程序代码的记录介质构成本发明。
用于供应程序代码的记录介质的实施例包括软(商业名称)盘、硬盘、光盘、磁-光(magneto-optical)盘、CD-ROM、CD-R、磁带、固定永久性存储器、ROM等。
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执行程序代码(从记录介质中读取),而且可以通过根据程序代码的指令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OS(操作系统)执行实际处理的全部或一部分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上述功能。
另外,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实现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功能,即,将从记录介质中读取的程序代码写入设置在与计算机一体的功能扩展板上的存储器或者与计算机相连的功能扩展单元,然后,根据程序代码的指令,例如,设置在功能扩展板上或单元的CPU执行全部或者一部分的实际处理。
虽然,参照这里所披露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并没有限制在所提出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意图覆盖那些落入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或者改进目的的修改和变化。
Claims (8)
1.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
成像部件,其用调色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并且具有允许调色剂排出的排出部分,
第一容器,其能容纳从排出部分送出的调色剂,
第二容器,其可从所述成像设备拆卸并能容纳从第一容器送出的调色剂,
调色剂量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容器中容纳的调色剂量;
停止部件,其停止从第一容器向所述第二容器传送调色剂,以及
其中,当所述第二容器从所述成像设备移除时,在所述停止部件停止从第一容器向所述第二容器传送调色剂的状态下,所述成像设备能够基于所述调色剂量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来形成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检测容纳在所述第二容器中调色剂的量的第二调色剂量检测部件,并且根据所述第二调色剂量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容器中的调色剂的量达到预定值时,禁止向所述第二容器传送调色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将调色剂从所述排出部分传送到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一传送部件和将调色剂从所述第一容器传送到所述第二容器的第二传送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件被单独地控制,并且所述第一传送部件的驱动定时不同于所述第二传送部件的驱动定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所述调色剂量检测部件能检测与预定调色剂容积量相对应的第一检测高度和与小于预定调色剂容积量的调色剂容积量相对应的第二检测高度,并且根据通过所述调色剂量检测部件检测到第一检测高度来停止成像,并且根据检测到调色剂的量不超过第二检测高度来停止所述第二传送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所述成像部件为用于通过调色剂使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部件,向所述第一容器传送调色剂的排出部分被设置在显影部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所述成像部件包括图像承载构件和用于清洁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的清洁构件,并且向所述第一容器传送调色剂的排出部分设置在清洁部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从所述第一容器排出调色剂的传送能力不小于向所述第一容器传送调色剂的传送能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021317 | 2004-01-29 | ||
JP021317/2004 | 2004-01-29 | ||
JP2004090058A JP3938150B2 (ja) | 2004-01-29 | 2004-03-25 | 画像形成装置 |
JP090058/2004 | 2004-03-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48780A CN1648780A (zh) | 2005-08-03 |
CN100432863C true CN100432863C (zh) | 2008-11-12 |
Family
ID=34810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0673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2863C (zh) | 2004-01-29 | 2005-01-31 | 成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20366B2 (zh) |
EP (2) | EP3173873B1 (zh) |
JP (1) | JP3938150B2 (zh) |
CN (1) | CN100432863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82719A (zh) * | 2013-12-26 | 2015-12-23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83155B2 (ja) * | 1996-03-18 | 2001-07-03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画像復号化装置、及び、画像復号化方法 |
US7133631B2 (en) * | 2003-06-04 | 2006-11-0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Transfer device, with transfer pressure control |
JP3938150B2 (ja) | 2004-01-29 | 2007-06-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267938A (ja) * | 2005-03-25 | 2006-10-05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927373B2 (ja) * | 2005-09-30 | 2012-05-09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4519787B2 (ja) * | 2006-02-28 | 2010-08-04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KR100803601B1 (ko) * | 2006-06-05 | 2008-02-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 |
JP4298733B2 (ja) | 2006-09-25 | 2009-07-2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剤回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225118A (ja) * | 2007-03-13 | 2008-09-25 | Ricoh Co Ltd |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396733B2 (ja) * | 2007-06-22 | 2010-01-13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90074433A1 (en) * | 2007-09-13 | 2009-03-1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5206145B2 (ja) * | 2007-10-15 | 2013-06-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廃トナー回収容器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053161B2 (ja) * | 2008-04-25 | 2012-10-17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4674626B2 (ja) | 2008-09-26 | 2011-04-2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52891B2 (ja) * | 2008-09-26 | 2011-08-1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858519B2 (ja) | 2008-09-26 | 2012-01-18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粉体搬送装置 |
JP5239695B2 (ja) * | 2008-09-29 | 2013-07-1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337475B2 (ja) * | 2008-12-26 | 2013-11-0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229341B2 (en) * | 2009-10-02 | 2012-07-24 | Xerox Corporation | Waste cyclone dispense system with a controlled gate |
JP2011154268A (ja) * | 2010-01-28 | 2011-08-11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743183B2 (ja) * | 2010-03-17 | 2015-07-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71838B2 (ja) * | 2010-05-27 | 2014-04-1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571490B2 (ja) * | 2010-07-22 | 2014-08-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廃トナー量検出装置、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33551B2 (ja) * | 2010-10-20 | 2014-03-0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839792B2 (ja) * | 2010-11-08 | 2016-01-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30225B2 (ja) * | 2010-11-12 | 2014-11-26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現像剤の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25777B2 (ja) * | 2010-11-12 | 2014-11-19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現像剤の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2469348B1 (en) | 2010-12-22 | 2019-11-06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13041007A (ja) * | 2011-08-11 | 2013-02-28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6115279B2 (ja) * | 2013-04-17 | 2017-04-1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10719031B1 (en) * | 2019-09-10 | 2020-07-21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37373A (en) * | 1991-07-29 | 1993-08-17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utomatic toner exhausting mechanism |
CN1092530A (zh) * | 1993-01-26 | 1994-09-21 | 夏普公司 | 图象形成装置 |
US5493382A (en) * | 1992-04-11 | 1996-02-20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oner recycling device |
US5581342A (en) * | 1994-08-10 | 1996-12-0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removable waste toner collecting container |
CN1162775A (zh) * | 1995-03-03 | 1997-10-22 | 夏普公司 | 图象形成装置 |
JPH10186987A (ja) * | 1996-12-26 | 1998-07-1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226490B1 (en) * | 1998-07-24 | 2001-05-0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replenish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ame |
US20020150405A1 (en) * | 2001-04-11 | 2002-10-17 | Hiroshi Tanisawa | Toner cartridg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6587661B1 (en) * | 2002-01-30 | 2003-07-01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72967A (ja) * | 1991-06-21 | 1992-12-25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5289584A (ja) * | 1992-04-13 | 1993-11-05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7271259A (ja) * | 1994-03-26 | 1995-10-20 | Katsuragawa Electric Co Ltd | 廃トナー検知装置 |
DE10234711A1 (de) * | 2002-07-30 | 2004-02-12 |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Minimierung von unerwünschtem Tonerübertrag in einer Umdruckstation eines elektrografischen Druckgeräts |
JP3938150B2 (ja) | 2004-01-29 | 2007-06-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4
- 2004-03-25 JP JP2004090058A patent/JP393815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
- 2005-01-26 US US11/042,169 patent/US712036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01-27 EP EP16201447.6A patent/EP3173873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5-01-27 EP EP05001733.4A patent/EP158695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01-31 CN CNB2005100067375A patent/CN10043286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37373A (en) * | 1991-07-29 | 1993-08-17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utomatic toner exhausting mechanism |
US5493382A (en) * | 1992-04-11 | 1996-02-20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oner recycling device |
CN1092530A (zh) * | 1993-01-26 | 1994-09-21 | 夏普公司 | 图象形成装置 |
US5581342A (en) * | 1994-08-10 | 1996-12-0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removable waste toner collecting container |
CN1162775A (zh) * | 1995-03-03 | 1997-10-22 | 夏普公司 | 图象形成装置 |
JPH10186987A (ja) * | 1996-12-26 | 1998-07-1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226490B1 (en) * | 1998-07-24 | 2001-05-0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replenish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ame |
US20020150405A1 (en) * | 2001-04-11 | 2002-10-17 | Hiroshi Tanisawa | Toner cartridg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6587661B1 (en) * | 2002-01-30 | 2003-07-01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82719A (zh) * | 2013-12-26 | 2015-12-23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5182719B (zh) * | 2013-12-26 | 2019-08-02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120366B2 (en) | 2006-10-10 |
JP2005242274A (ja) | 2005-09-08 |
US20050169649A1 (en) | 2005-08-04 |
EP3173873A1 (en) | 2017-05-31 |
JP3938150B2 (ja) | 2007-06-27 |
EP1586959B1 (en) | 2016-12-28 |
CN1648780A (zh) | 2005-08-03 |
EP3173873B1 (en) | 2020-04-01 |
EP1586959A1 (en) | 2005-10-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32863C (zh) | 成像设备 | |
JP487165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391991B2 (ja) | 廃トナー回収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762033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isablement of image formation based on detection of developer | |
JPH0721688B2 (ja) | トナー回収装置 | |
CN110133979A (zh) | 废调色剂收容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4716762B2 (ja) |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 | |
JP5839792B2 (ja) | 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572327B2 (ja) | トナー回収容器および該トナー収容容器を搭載する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
JP339806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16905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12855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92190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19586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20464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1119622A (ja) | 電子写真式画像形成装置のトナー廃棄物回収機構 | |
JP2003046722A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234468A (ja) | 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 | |
JPH1115344A (ja) | 電子写真装置の廃トナータンク | |
JP2010091700A (ja) | トナー回収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40151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04811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廃棄トナーの搬送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107543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18694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81373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