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2363C - 具有锁杆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 - Google Patents
具有锁杆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32363C CN100432363C CNB031041108A CN03104110A CN100432363C CN 100432363 C CN100432363 C CN 100432363C CN B031041108 A CNB031041108 A CN B031041108A CN 03104110 A CN03104110 A CN 03104110A CN 100432363 C CN100432363 C CN 10043236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ing
- slider shaft
- elongated hole
- housing
- pad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7/00—Permutation or combination locks; Puzzle locks
- E05B37/02—Permutation or combination locks; Puzzle locks with tumbler discs or rings arranged on a single axis, each disc being adjustable independently of the others
- E05B37/025—Permutation or combination locks; Puzzle locks with tumbler discs or rings arranged on a single axis, each disc being adjustable independently of the others in padlock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0054—Fraction or shear lines; Slip-clutches, resilient parts or the like for preventing damage when forced or slammed
- E05B17/0062—Fraction or shear lines; Slip-clutches, resilient parts or the like for preventing damage when forced or slammed with destructive disengagement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7/00—Padlocks; Details thereof
- E05B67/36—Padlocks with closing means other than shackles ; Removable locks, the lock body itself being the locking element; Padlocks consisting of two separable halves or cooperating with a stud
- E05B67/365—Padlocks with closing means other than shackles ; Removable locks, the lock body itself being the locking element; Padlocks consisting of two separable halves or cooperating with a stud with locking means in the form of balls or roll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40—Portable
- Y10T70/413—Padlocks
- Y10T70/417—Combination-controlle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40—Portable
- Y10T70/413—Padlocks
- Y10T70/417—Combination-controlled
- Y10T70/422—Rigid shackle
- Y10T70/424—Slid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40—Portable
- Y10T70/413—Padlocks
- Y10T70/417—Combination-controlled
- Y10T70/422—Rigid shackle
- Y10T70/428—Pivoted
- Y10T70/43—Sliding det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40—Portable
- Y10T70/413—Padlocks
- Y10T70/437—Key-controlled
- Y10T70/439—Non-shackle type
- Y10T70/441—Housing extension and cooperating det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70—Operating mechanism
- Y10T70/7153—Combination
- Y10T70/7181—Tumbler type
- Y10T70/7198—Single tumbler set
- Y10T70/7237—Rotary or swinging tumblers
- Y10T70/726—Individually set
- Y10T70/7305—Manually operabl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70—Operating mechanism
- Y10T70/7153—Combination
- Y10T70/7322—Permutation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码挂锁,其由重载金属材料形成,有扩大的和重载的锁杆或锁扣,且有用于锁杆的终止锁定端部的防撬保持腔体,能够容易有效地生产高安全性挂锁,该挂锁完全利用暗码系统来操作。本发明包括转臂或接合器轮,其与可旋转号码盘配合,通过使各转臂或接合器轮上形成有多个径向延伸肋,并使各肋与相邻肋以非对称图形弧形间隔开,使未经许可的人实际上不能将已知的暗码锁撬锁方法用于该挂锁。本发明还包括独特的暗码设定和重新设定组件,它利用径向延伸的柱的滑动器轴,该柱必须穿过形成于挂锁的本体或壳体中的钥匙孔狭槽,以起动暗码设定或重新设定模式,该组件与调节螺钉部件配合,其与挂锁的壳体或本体螺纹啮合控制该轴的轴向运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挂锁,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暗码挂锁,该暗码挂锁构成为用于高安全性和高稳定性的用途。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了多种锁结构,这些锁结构广泛由个人使用,以防止未经许可的人进入已经封闭和锁住的区域。尽管很多锁设置成通过钥匙打开,但是也已经开发了数字暗码锁,该数字暗码锁通过已知的特定组合而打开。
一种特定类型的暗码锁由于它的使用容易方便而公知,该暗码锁采用多个可独立旋转的号码盘,每个号码盘包括大量的标记,通常为数字或字母,这些标记确定了用于开锁的暗码。尽管这种锁已经使用了几十年,但是现有技术的暗码锁通常用于较低安全性的区域,因为它们不能阻止当过大力施加在锁上时的强行进入。
在需要高安全性锁系统的区域中,现有技术的结构依赖于需要钥匙的挂锁,该钥匙用于使锁交替在打开位置和锁定位置工作。由于钥匙容易丢失或放错地方,而且很多人还必须携带大量的钥匙,因此,需要钥匙的高安全性的挂锁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不过,现有技术的结构并不能提供包括用于打开挂锁的暗码系统的高安全性挂锁。
对于现有技术的、依靠钥匙进行起动和操作的高安全性挂锁结构,除了上述问题,该现有技术结构一直还有的另一问题是用于制造和装配现有技术的挂锁的结构成本。为了获得具有用户所希望的所有特征的挂锁,现有技术的结构通常包括大量的小部件,每个部件都需要昂贵的装配过程,以便生成最终产品。因此,这些现有技术的高安全性挂锁结构通常制造昂贵,从而使这些挂锁不能广泛为用户所使用。
现有技术的高安全性挂锁通常还有的另一问题是该现有技术的结构不能防止污染物到达该挂锁的内部组件,从而使得这些组件损坏,并使未经许可的人很容易影响该挂锁的操作。尽管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减小由到达这些部件的污染物引起的不利影响,但是这些措施还不能令人满意地消除这些问题。
在现有技术的高安全性挂锁中通常还有的问题是,未经许可的人利用撬锁技术能够打开这些锁。尤其是,因为现有技术的产品利用钥匙来进行操作,因此,未经许可的进入是一个公共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挂锁结构,该挂锁结构特别设计成用于有效进行高安全性用途的操作,并可完全利用暗码系统来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特征的暗码挂锁结构,该暗码挂锁结构实际上使未经许可的人不能通过利用已知的撬锁方法来打开该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特征的暗码挂锁结构,该暗码挂锁结构采用了最小数目的部件,并能够快速容易地组装,从而能够以有竞争力的价格来制造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特征的暗码挂锁,该暗码挂锁有效密封了旋转部件,以防止外部污染,同时有效防止外部污染物到达该锁的旋转部件。
其它和更多特定目的将变得明显,并可由下文理解。
通过采用本发明,可以充分消除现有技术结构的所有困难和缺点,且能够高效和容易地制成完全利用暗码系统来操作的高安全性挂锁。而且,本发明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实际上使得未经许可的人不能利用已知的撬锁方法来打开该挂锁。此外,本发明的挂锁结构设计成使它的内部腔室实际上与外界环境密封,从而防止不希望的污染物进入该锁内部和/或进入该锁的旋转部件。这样,实际上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污染而对锁操作的损坏和干涉。
根据本发明,最小数目的部件与壳体和细长的活动锁杆或锁扣组合使用,以便提供合适和独特的本发明的暗码锁结构。通过在本发明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结构中采用最小数目的部件,可以获得高效的和成本低的产品。
此外,本发明的暗码挂锁由重载金属例如黄铜、不锈钢、淬火钢等与较大的重载锁杆或锁扣来构成,以便提供合适的安全性。除了保证采用重载、坚固且防撬的材料,本发明还采用了防撬保持腔体,用于锁杆的终止锁定端。
现有技术结构的一个问题是,未经许可的人能够设法撬开现有技术的挂锁,从而能够通过撞击锁杆的终止端而强行使现有技术的挂锁的锁杆运动。本发明为了消除这样的可能性,基于重载金属的挂锁壳体或本体设置成通过成一体形成的接收腔体与锁杆的终止锁定端相配合地接合,该锁定端保持在该接收腔体中。因此,任何未经许可的人都不能接近该锁杆的终止锁定端,因为该锁杆的终止锁定端牢固保持在该壳体或本体的整体形成部分内。
本发明的暗码挂锁所包括的另一特征在于独特的转臂或接合器轮的结构,该转臂或接合器轮与可旋转号码盘配合,以便使未经许可的人实际上不能将已知的暗码锁撬锁方法用于该挂锁。在该独特结构中,各转臂或接合器轮设置成有多个形成于其上的径向延伸肋,同时各肋以非对称图形与相邻肋呈弧形地间隔开。该非对称间隔最容易通过使各肋与各相邻肋呈弧形地间隔不等的径向距离而实现。
由于该结构,除了需要试图确定各可旋转号码盘的正确位置外,试图采用已知撬锁方法的未经许可的人还需要在听多个“卡搭声”的同时使各转臂或接合器轮对准单个正确位置,因为各个肋即使在其它肋并没有正确对齐时也会与形成于壳体中的一个接收腔体对齐。这样,产生大量假的和误导的声音,从而使任何人都没有办法而完全不能打开本发明的挂锁。
本发明的挂锁所包括的另一特征是安装在驱动滑动器轴上的断开手柄或旋钮。在优选结构中,转臂或接合器轮和号码盘环绕滑动器轴安装,该滑动器轴仅在号码盘上的暗码正确时才能够轴向运动。为了使用户能够操作该滑动器轴,手柄或旋钮安装在该滑动器轴的一端。
在正常使用时,手柄或旋钮用于使滑动器轴轴向运动,以便打开锁扣或锁杆。为此,该手柄/旋钮固定在滑动器轴上,不过,当未经许可的人试图强行用力打开该挂锁,并在施力过程中向该手柄/旋钮施加过大的压力以试图强行使该滑动器轴运动时,手柄/旋钮的打开特性使得该手柄/旋钮与滑动器轴分离,留下光滑、无把手的金属端头。一旦分离,该手柄/旋钮不能再安装在该滑动器轴上,未经许可的人不能再用其它装置来试图强行打开该挂锁。
本发明的挂锁所包括的还一特征是独特的暗码设定和重新设定组件,当不希望处于暗码重新设定位置时,该暗码设定和重新设定组件还确实提供了止动模式。根据本发明,该滑动器轴包括一个径向延伸的柱,该柱必须通过形成于挂锁的本体或壳体中的钥匙孔狭槽,以便起动暗码设定或重新设定模式。
此外,调节螺钉部件与挂锁的壳体或本体螺纹啮合,且该调节螺钉部件布置在径向柱和钥匙孔狭槽的正常工作位置之间。因此,在正常工作过程中,滑动器轴的轴向运动使得该柱在与调节螺钉对齐时与该调节螺钉接触,从而不能无意中进入该暗码设定/重新设定模式。
当用户希望进行设定或重新设定暗码时,调节螺钉必须部分从壳体或本体中退出,以便使径向柱能够经过该调节螺钉并进入钥匙孔狭槽。这样,滑动器轴不能意外进入设定/重新设定模式,并保证用户只能用特意输入的暗码来打开该挂锁。
因此,本发明包括具有这些特征、特性和元件关系的制成产品,这些元件在所述产品中进行了举例说明,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表示。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剖视侧视图,表示处于锁定位置;
图3是图1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剖视侧视图,表示处于开锁位置;
图4是壳体的剖视侧视图,该壳体形成图1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的一个部件;
图5是图4的壳体沿图4中的线5-5的剖视侧视图;
图6是一个旋转号码盘的俯视图,该旋转号码盘形成图1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的一个部件;
图7是一个转臂/接合器轮的俯视图,该转臂/接合器轮形成图1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的一个部件;
图8是一个钥匙孔插入件的主视图,该钥匙孔插入件形成图1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的一个部件;
图9是图8的钥匙孔插入件的剖视侧视图;
图10是图1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的剖视侧视图,表示处于它的暗码重新设置位置;
图11是本发明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局部剖侧视图;
图12是图11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的剖视侧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的又一实施例的局部剖分解侧视图;以及
图14是图13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的剖视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附图1-14以及下面的详细说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20的结构和操作。在附图以及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将充分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不过,本发明也可用于其它可选结构,这些可选结构也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因此,这里所述以及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只是为了举例目的,而不是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图1-10中充分表示了本发明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20的一个实施例,该高安全性暗码挂锁20采用最小数目的主要部件,从而减小了在大部分现有技术暗码锁中所存在的复杂性。此外,本发明的该实施例还保证安全防撬产品的结构能够满足高安全性要求。这样,本发明提供了高效经济的合适结构,从而能够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进行生产,同时还提供了在现有技术结构中的所有锁定和防盗特性以及顾客希望有而在现有技术结构中没有的特性。
在本发明中,形成高安全性暗码挂锁20的主要部件包括壳体或本体21、活动锁杆或锁扣22以及锁定/开锁控制组件23。在优选结构中,锁定/开锁控制组件23包括:可轴向运动的滑动器轴24;多个分离和独立的转臂或接合器轮25,该转臂或接合器轮25安装在滑动器轴24上;多个分离和独立的可旋转号码盘26可控制地与转臂/接合器轮25相连;以及配合杆27和滚珠28,用于布置成与滑动器轴24和锁杆22啮合和脱开。通过利用这些主要部件,并通过下面详细介绍的独特方式,将很容易地高效生产高安全性的暗码挂锁20。
在本发明中,优选是壳体或本体21包括单件式结构,该单件式结构由重载金属例如黄铜、不锈钢、淬火钢等形成。在优选结构中,壳体/本体21包括较大、较厚、重载且基本U形的形状,由中心部分30以及臂31、32确定。臂31和32与中心部分30相互连接,并从该中心部分30伸出,在该臂部分31和32以及中心部分30之间确定了产品锁定区域33。
最好如图2、3、4和5所示,U形壳体/本体21的臂32包括形成于其中的通道34,而臂31包括形成于其中的接收腔体35。如图所示,通道34和腔体35形成为彼此并列、间隔开、配合且同轴对齐的关系,与锁定区域33配合,并有效形成细长孔41。
此外,U形壳体/本体21包括细长孔36,该细长孔36穿过中心部分30和臂31的一部分延伸,并通过与通道34相交而终止。最后,壳体/本体21包括细长孔37,该细长孔37从该壳体/本体的一侧边缘伸向在孔37与孔36相交的位置处的终止位置。
细长孔37包括三个分开的直径,从而形成三个分开且独立的同轴区域38、39和40。如下面详细所述,细长孔37设置成与滑动器轴24合,并使该滑动器轴24的运动能够控制锁杆/锁扣22的锁定和开锁。
为了提供高安全性和防撬性的结构,锁杆或锁扣22由重载的防撬材料构成,例如不锈钢、淬火钢等,且优选是,该锁杆或锁扣22包括细长、单件式的圆柱形或矩形形状。不过,需要时同样可以采用任意可选形状。
在优选结构中,锁杆或锁扣22包括形成于其上的相对终止端部46和47,其中,端部46包括大致圆形的终止端表面,而端部47包括基本扁平的平面形终止端表面。此外,槽道或槽48形成于邻近终止端部46的位置处,而倾斜侧壁49形成于该槽道或槽48的两侧,并从锁杆/锁扣22的外表面伸向槽道/槽48的底部。
而且,槽道或槽50形成于锁杆/锁扣22的相对端处,并邻近终止端部47。在该优选结构中,槽道/槽50形成有倾斜侧壁51,该倾斜侧壁51靠近该槽道/槽50的一侧形成,并从锁杆/锁扣22的外表面伸向该槽道/槽50的底部。不过,该槽道/槽50的相对侧包括凸缘或台阶部件52,该凸缘或台阶部件52从槽道/槽50的底部伸向锁杆/锁扣22的外表面。如下面更详细所述,该结构使得锁杆/锁扣22能够基本整个穿过臂32的通道34轴向运动,同时能够防止它完全穿过通道34。
如上所述,不管锁杆或锁扣22所采用的总体形状如何,该锁杆或锁扣22都必须构成为能够穿过臂31的通道34而纵向、轴向地平动。这样,锁杆/锁扣22打开和关闭锁定区域33,因此,只要锁杆/锁扣运动到它的封闭、锁定位置,都能够将任意合适物品安装在该锁杆/锁扣22上,从而安全地保存。
为了能够以合适方式操作锁杆/锁扣22,从而在用户希望时置于锁定和开锁位置,形成锁定/开锁控制组件23的部件构成为与锁杆/锁扣22进行可控制地相配的接合。因此,杆27包括细长且通常圆柱形的部件,并能在壳体/本体21的细长孔36内进行轴向运动。
在优选结构中,杆27包括基本扁平的终止端56和57,同时槽道或槽58形成于该杆27的外表面上并紧邻终止端57。在优选结构中,槽道或槽58包括倾斜侧壁59和60,该倾斜侧壁59和60形成于该槽道或槽58的相对侧,并从杆27的外表面延伸到槽58的底部。此外,如下面更详细所述,具有倾斜侧壁59和60的槽58的尺寸和形状构成为与滑动器轴24的锁定柱65相配接收啮合。
此外,如图2和3清晰所示,滚珠28布置在杆27的终止端56与锁杆/锁扣22之间的细长孔36中。此外,滚珠28的尺寸设置成可运动,或者可布置成与锁杆/锁扣22的槽道或槽48以及倾斜侧壁49进行相互锁定啮合。如下面更详细所述,滚珠28在槽36中的运动完全由杆27的运动控制,该杆27控制滚珠28在与锁杆/锁扣22的槽48和侧壁49相互锁定啮合的位置以及希望处于开锁位置时与该槽48和侧壁49脱开的位置之间运动。
如图1、2和3所示,滑动器轴24优选是包括细长的、基本柱形的部件,该部件包括安装在其一端处的扩大的控制旋钮64以及形成于其相对端处的锁定柱65。在优选结构中,锁定柱65的直径小于滑动器轴24的直径,且尺寸设置成能嵌套地锁定插入由杆27的槽/槽道58以及倾斜侧壁59和60形成的凹口内。
此外,滑动器轴24设置成能够在壳体/本体21的细长孔37内轴向、纵向运动,并包括转臂/接合器轮25以及可旋转地安装在该转臂/接合器轮25的外表面上的可旋转号码盘26。在优选结构中,转臂/接合器轮25和可旋转号码盘26能够绕滑动器轴24自由旋转,同时还能沿滑动器轴24的长度方向轴向运动。不过,为了控制和限制可旋转号码盘26和转臂/接合器轮25的轴向、纵向运动,同时还允许该转臂/接合器轮25和号码盘26绕滑动器轴24自由旋转,锁定垫片70和71牢固安装在滑动器轴24上。因此,锁定垫片70、71之间的纵向间隔距离确定了转臂/接合器轮25能够运动的总纵向距离,也控制了转臂/接合器轮25在细长孔37和号码盘26中的轴向运动。
而且,滑动器轴24还包括弹簧装置66,该弹簧装置66安装在该滑动器轴24的外表面上,并在控制旋钮64和锁定垫片70之间,同时还包括径向延伸的运动控制销67,该运动控制销67牢固安装在轴24上并靠近控制旋钮64。在优选结构中,运动控制销67牢固嵌入滑动器轴24内,同时它的一部分从该轴24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延伸。
弹簧装置66在压力下保持,并一直促使滑动器轴24在细长孔37中朝着杆27运动。如下面详细所述,当形成锁定/开锁控制组件23的所有部件都处于其正确位置时,该纵向运动使得滑动器轴24自动运动到它的锁定位置。
本发明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20的另一主要元件是有钥匙孔的插入件75。最好如图2和3所示,有钥匙孔的插入件75安装在细长孔37的较大直径区域40处。在优选结构中,插入件75压配合或摩擦配合装入该较大直径区域40内,以便保证该插入件75不会从该区域40中移出。
如图8和9所示,插入件75包括大致空心圆柱形形状的部件,该部件的一端由壁76封闲,且该部件包括形成于另一端处的扩大的进入区域79。此外,壁76包括布置于中心的孔或入口77以及钥匙孔狭槽78,该孔或入口77以及狭槽78穿过该壁76延伸。因此,细长的钥匙孔或槽道形成为延伸到壁76的整个宽度,并终止于扩大的进入区域79。此外,入口77的直径大于滑动器轴24的直径,以便使滑动器轴24能够在该入口77中轴向运动。
当有钥匙孔的插入件75装入细长孔37的扩大直径区域40中时,壁76的外表面与弹簧装置66啮合,从而使弹簧装置66在压力下保持在该壁76和锁定垫片70之间。这样,合适的偏压力一直施加在滑动器轴24上。
在优选结构中,壳体/本体21包括螺纹孔80,调节螺钉81螺纹安装在该螺纹孔80内。螺纹孔80形成于壳体/本体21中与插入件75的钥匙孔狭槽78对齐的位置处,从而使该调节螺钉81能够穿过螺纹孔80前进至对准和阻塞钥匙孔狭槽78。
如图2和3所示,当本发明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20完全装配好时,滑动器轴24的径向延伸的运动控制销67保持在插入件75的钥匙孔狭槽78中。在该位置,滑动器轴24能够向内和向外运动,以便与杆27锁定啮合和脱开,同时运动控制销67保持在钥匙孔狭槽78内,以便在该钥匙孔狭槽78内纵向运动。不过,能够防止滑动器轴24的轴向运动超过开锁位置,因为该运动控制销67与在螺纹孔80中的调节螺钉81阻塞接触。
如下面更详细所述,调节螺钉81通常进入螺纹孔80内,以便使该调节螺钉81处于对齐和阻塞钥匙孔狭槽78的位置处。这样,滑动器轴24的轴向运动将被控制和限制在它的锁定位置和开锁位置。不过,当用户希望改变由可旋转号码盘26表示的暗码时,调节螺钉81从它阻塞钥匙孔狭槽78的位置处退回。当调节螺钉81从对齐和阻塞钥匙孔狭槽78的位置移出时,滑动器轴24能够逆着弹簧装置66的弹簧力而人工轴向运动,从而使运动控制销67能够从钥匙孔狭槽78中退出。当运动控制销67从钥匙孔狭槽78中退出,滑动器轴24能够绕它的纵向轴线旋转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正常操作过程中,滑动器轴24被持续压向杆27,从而促使该滑动器轴24运动到它的锁定位置,同时使滑动器轴24的锁定柱65与杆27的槽道/槽58和倾斜壁59和60接合。此外,当到达该锁定位置时,通过人工使滑动器轴24逆着弹簧装置66的力轴向运动,以便使锁定柱65从与杆27的槽58和倾斜壁59和60的接合位置退出,从而使挂锁20脱开和开锁。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线圈弹簧部件84安装在细长孔36中,它的一端与杆27的扁平表面57接触,以便持续将杆27偏压向锁杆/锁扣22。为了在压力下保持线圈弹簧部件84以及提供合适的偏压力,板85安装在壳体/本体21上,并与线圈弹簧部件84的相对端接触。在优选结构中,板85牢固安装在壳体/本体21上,从而在所有所需部件都插入细长孔36中之后完全密封该细长孔36。
此外,重载线圈弹簧部件86安装在壳体/本体21的臂31的腔体35的底部。通过在该位置包括重载线圈弹簧部件86,强大的偏压力持续施加在锁杆/锁扣22上,从而试图将锁杆/锁扣22从腔体36向外压,并使该锁杆/锁扣22能够穿过臂32的通道34而轴向运动。
由于该结构,当滑动器轴24的锁定柱65从接合杆27的槽58内的位置退出时,由重载线圈弹簧86施加的偏压力将锁杆/锁扣22从腔体35中推出。当滚珠28被脱开与锁杆/锁扣22的槽48和侧壁49的接合时,这使得滚珠28通过细长孔36向下压。
当重载线圈弹簧86迫使滚珠28离开槽48时,锁杆/锁扣22能够纵向运动,从而使终止端部分46离开通道34,并使用户能够手动地接近终止端部46。这样,用户能够使锁杆/锁扣22轴向穿过通道34而纵向运动。显然,由线圈弹簧86施加的力远远大于由线圈弹簧84施加的力,因此,能够克服线圈弹簧84的偏压力,以便能使滚珠28脱开与槽48和倾斜侧壁49的接合。
为了防止锁杆/锁扣22完全从壳体/本体21的臂32的通道34中移出,细长孔87形成于壳体/本体21的臂32中,并从臂32的外表面开始延伸,且它的中心轴线垂直于通道34的轴线,同时大致平行于由细长孔36确定的轴线。此外,销钉88和弹簧89安装在通道87内,并布置成持续偏压销钉88,从而使它与锁杆/锁扣22啮合。一旦安装就位,孔88由板90封闭和密封。
最好如图2和3所示,通过采用该结构,当锁杆/锁扣22穿过通道34轴向运动时,销钉88持续保持与锁杆/锁扣22的外表面接触。不过,当锁杆/锁扣22从通道34向外前进很大距离,弹簧装置89迫使销钉88与锁杆/锁扣22的槽道/槽50啮合。
当销钉88接合到槽道/槽50中时,由于销钉88与凸缘或台阶部件52的阻塞啮合,将防止锁杆/锁扣22进一步离开通道34。因此,锁杆/锁扣22不能完全离开通道34。不过,当用户希望使锁杆/锁扣22朝着腔体35前进时,例如当需要通过挂锁20来锁定或啮合物品时,锁杆/锁扣22很容易进行轴向运动,因为销钉88可控制地通过倾斜侧壁51向下运动,从而有效地用凸轮带动销钉88,使销钉离开锁杆/锁扣22的槽/槽道50,并使锁杆/锁扣22能够沿合适方向轴向前进。
通过采用该结构,用户能够通过使锁杆/锁扣22穿过通道34纵向运动,从而能够打开锁定区域33。当所需的物品置于锁定区域33中时,锁杆/锁扣22朝着腔体35轴向运动,从而使该物品能够固定在锁定区域33中。
为了固定待锁定的物品以及将暗码挂锁20设置在它的锁定位置,锁杆/锁扣22逆着线圈弹簧部件86而前进到臂31的腔体35中,直到槽48与滚珠28对齐。一旦处于该位置,通过作用在杆27上的弹簧部件84,将迫使该滚珠28向上与槽48和侧壁49啮合。
此外,当杆27在孔36内朝着锁杆/锁扣22而轴向运动时,槽/槽道58将与滑动器轴24的锁定柱65对齐。当锁定柱65与槽-槽道58对齐时,由于弹簧装置66施加的力,锁定柱65被压入该槽/槽道58内,并保证锁定接合在该槽/槽道58内。当所有这些部件都完全接合和固定时,如图2所示,挂锁20处于锁定位置,从而使号码盘26能够旋转离开预定的暗码对齐状态,从而使挂锁20设置成完全锁定的高安全性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转臂/接合器轮25的独特结构以及转臂/接合器轮25与壳体/本体21的相互作用,该特征进一步保证和增强了挂锁20的高安全性和防撬特征。参考图4-7,并结合下面的详细说明,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该独特结构和操作。
在优选结构中,各转臂/接合器轮25为大致圆柱形形状,包括三个分开和独立的锁定肋93、94和95,各锁定肋93、94和95从外部圆形表面96径向伸出。在优选结构中,锁定肋93、94和95布置在外表面96上,并间隔开一定弓形间隔,其中至少一个弓形间隔与另外两个弓形间隔不同。
尽管可以利用多种弓形间隔距离来形成在外表面96上的锁定肋93、94和95,但是在优选实施例中,锁定肋93和94间隔开的弓形间隔“B”为108°,锁定肋94和95间隔开的弓形间隔“C”为144°,而锁定肋95和93间隔开的弓形间隔“A ”为108°。
尽管实际上可以选择任意合适的弓形间隔来定位在外表面96上的锁定肋93、94和95,包括使所有三个弓形间隔彼此不同。本发明需要使至少一个弓形间隔距离与其它间隔距离不同,即使这两个弓形间隔距离相等。通过采用该独特间隔,未经许可的人试图利用已知的撬锁方法来确定暗码的困难加大。
各转臂/接合器轮25还包括内部的圆形表面97,该圆形表面97与外表面96同轴。转臂/接合器轮25的内表面97的直径设置成使得各转臂/接合器轮25能够绕锁杆/锁扣22的外表面自由旋转。
各可旋转号码盘26设置成周向环绕一个转臂/接合器轮25,并与该转臂/接合器轮25配合。这样,各号码盘26包括两个分开和不同的内表面98和99,其中,内表面98的直径稍微大于转臂/接合器轮25的外表面96的直径。内表面99的直径稍微大于由锁定肋93、94和95的外边缘形成的直径。这样,转臂/接合器轮25和号码盘26能够彼此配合,同时还可绕锁杆/锁扣22独立地进行旋转运动。
而且,各可旋转号码盘26包括多个形成于内表面98中的狭槽100,同时各狭槽设置成接收和保持转臂/接合器轮25的径向延伸肋。通过采用该结构,当径向延伸的肋93、94和95安装在号码盘26的相应狭槽100中时,转臂/接合器轮25和号码盘26相互锁定啮合,从而使两个部件可一起绕锁杆/锁扣22旋转。
在优选结构中,为了保证锁定肋93、94和95能够同时插入相应狭槽100中,狭槽100形成于轮26中,同时使各狭槽100的中心点之间的弓形间隔“D”为大约36°,因为各锁定肋93、94和95之间的弓形径向距离是36的倍数,因此不管这两部件的相对位置如何,转臂/接合器轮25都能够与号码盘26的狭槽100嵌套啮合。
在优选结构中,形成于号码盘26中的狭槽100的数目等于形成于号码盘26的外表面上的、分开且不同的标记的数目。在优选实施例中,在号码盘26的外表面上采用10个标记,同时在表面98中形成10个狭槽100。
号码盘26的内表面99包括一定直径的圆形形状,该圆形形状与表面98的轴线对齐,但是大于由锁定肋93、94和95的外表面形成的总直径。这样,当锁定肋93、94和95与号码盘26的狭槽100脱开时,号码盘26能够绕锁杆/锁扣22而独立于转臂/接合器轮25旋转。
各号码盘26有多个形成于其外周表面上的标记,各标记表示暗码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暗码用于将转臂/接合器轮25定位在所需位置上以释放锁杆/锁扣22。尽管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标记,但是在现有技术结构中通常采用数字或字母。
在本发明中,各号码盘26包括外表面101。在该外表面101上形成有10个嵌板102,同时有将各嵌板102分开的狭槽103。此外,在各嵌板102上形成有在0、1、2、3、4、5、6、7、8和9的范围内的一个数字。在各号码盘26的各嵌板102中的数字用于确定挂锁20的暗码。
包含在本发明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20中的最后部件包括多组销106和弹簧107,这些销106和弹簧107安装在形成于壳体/本体21上的接收腔体中。尽管这些部件是可选的,但是优选实施例包括与各可旋转号码盘26直接相连的一个销和一个弹簧,以便提供正确位置定位装置,它们还可以在每次号码盘26的各数字到达准确位置时产生可听到的声音。
在优选结构中,各弹簧107保持在压力下,从而迫使各销106与号码盘26的外表面101接合。此外,通过使各号码盘26包括在各个有数字的嵌板102之间形成的狭槽103,从而使得弹簧负载的销106在进出狭槽103时的运动将产生可听见的卡搭声,表明号码盘的各数字合适定向。除了产生可听见的卡搭声,销106运动并插入狭槽103内还产生了正确的结构指示和旋转止动器,表示一个特殊数字处于它的合适方位。
此外,通过在壳体/本体21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定位线,还提供了表示各号码盘102的各数字合适定向的视觉指示器。如图1所示,线108形成于壳体/本体22的边缘上,以便使用户能够通过视觉将各数字定位在预定组合的合适位置处。通过采用定位线108以及销钉106和弹簧107,很容易实现任意特定数字的合适定位。
如上所述,壳体/本体21是本发明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20的一个主要部件。参考图4和5以及下面的详细说明,能够更好地理解壳体/本体21的独特结构特性以及它所提供的独特防盗特征。
如上所述,壳体/本体21包括细长孔37,滑动器轴24安装在该细长孔37内以便控制挂锁20的操作。为了容纳滑动器轴24以及与该滑动器轴24相关的部件,细长孔37包括三个分开且独立的同轴区域38、39和40,各区域形成有不同的直径。在优选结构中,区域38的尺寸设置成接收滑动器轴24的锁定柱65并与该锁定柱65的运动相配合。此外,区域39设置成接收转臂/接合器轮25,并与它相配合,而区域40如上所述设置成接收和牢固保持有钥匙孔的插入件75。
为了保证各可旋转号码盘26与转臂/接合器轮25配合以及可与相连的转臂/接合器轮25一起绕滑动器轴24旋转,壳体/本体21包括多个分开且独立的号码盘接收狭槽110。各号码盘接收狭槽110形成为彼此并列、间隔开、对齐且平行的关系,同时也与细长孔37的区域39合。
此外,各狭槽110的尺寸设置成保证当通过挂锁20的操作而能够进行旋转运动时,各号码盘26能够绕锁杆/锁扣22自由旋转。而且,各号码盘接收区域110与腔体111配合,销106和弹簧107布置在该腔体111中,以便与号码盘26啮合。
为了适应本发明的转臂/接合器轮25的结构以及使该转臂/接合器轮25能够与可旋转号码盘26配合,以便控制挂锁20的锁定和开锁,壳体/本体21还包括三个分开且独立的细长狭槽或槽道115、116和117,它们形成于细长孔37的区域39中,并基本在区域39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如下所述,该狭槽/槽道115、116和117布置成用于当转臂/接合器轮25布置在准确对齐的正确位置时接收转臂/接合器轮25的锁定肋93、94和95。
细长狭槽/槽道115、116和117形成于壳体/本体21的细长孔37的区域39内,同时在各相邻狭槽/槽道的中心线之间形成有准确的弓形间隔距离。如图5清晰所示,狭槽/槽道115布置成与狭槽/槽道117间隔开,其中,弓形间隔距离等于“A”,它与在锁定肋93和95之间存在的弓形间隔距离相等。
此外,在狭槽/槽道115和116之间形成的弓形间隔距离等于“B”,它与在锁定肋93和94之间的弓形间隔距离相等。最后,在狭槽/槽道116和117之间形成的弓形间隔距离等于“C”,它与在锁定肋94和95之间的弓形间隔距离相等。
通过采用该结构,各转臂/接合器轮25的三个锁定肋的每一个都必须与三个狭槽/槽道115、116和117中的一个在一个方向上准确对齐,以便使暗码挂锁20能够从它的锁定位置运动到开锁位置。此外,通过采用安装在挂锁20的壳体/本体21中的多个相同的转臂/接合器轮25,同时各转臂/接合器轮25构成为与狭槽/槽道115、116和117相配合,如上所述,那么可以形成这样的暗码挂锁,即在不预先知道预设暗码的情况下,任何未经许可的人实际上不可能确定该暗码挂锁20的预设暗码。
本发明的还一特征是,本发明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实际上能够使得未经许可的人不能将已知的撬锁方法用于该挂锁20。通过采用本发明,能够完全防止公知的普通撬锁方法。
众所周知,用于撬暗码锁的主要方法是向滑动器轴上施加压力,同时分别旋转号码盘,并听当转臂/接合器轮的锁定肋进入与转臂/接合器轮相关的释放槽道中时产生的卡搭声。然后,通过持续重复该过程,安全锁能够被打开,即使他不知道该锁的实际暗码。
在本发明中,实际上不能利用该方法来打开挂锁20,因为包括在各转臂/接合器轮上的三个锁定肋以及包括三个相应的分开且独立的释放狭槽/槽道。而且,通过使这些部件构成不相等的角度关系,如上所述,只有一个正确方位能够使各转臂/接合器轮25与释放狭槽/槽道115、116和117对齐。
由于该独特结构,当未经许可的人试图用该已知方法开启挂锁20时,本发明的挂锁20将产生多个假的卡搭声。当轴向压力施加在滑动器轴24上时,每次到锁定肋与释放狭槽/槽道对齐时都将产生这些假的卡搭声。由于在本发明中采用的独特结构,当各号码盘26旋转时产生多个错误的对齐位置。因此,消除了可用于大部分现有技术结构的、容易快速的撬锁过程,并得到实际上不能撬开的挂锁。
如前面简要说明,本发明的另一独特的特性是用于控制挂锁20的暗码重新设定的结构。参考图10和下面的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重新设定的过程。
为了起动暗码重新设定位置,用户首先使调节螺钉81局部从螺纹孔80中退出,该调节螺钉退出足够的距离,以便不会与有钥匙孔的插入件75的钥匙孔狭槽78阻塞啮合。当调节螺钉81退回且不阻塞钥匙孔狭槽78时,再逆着弹簧装置66的弹簧力拉动滑动器轴24的控制旋钮64,以便使运动控制销67运动并穿过插入件75的钥匙孔狭槽78。
当运动控制销67穿过钥匙孔狭槽78拉出后,滑动器轴24可自由绕它的中心轴线旋转。为了将滑动器轴24固定在它的退回位置,控制旋钮64和滑动器轴24旋转成使得控制销67能够与壁76的内表面啮合。这样,滑动器轴24保持在重新设定位置。
当滑动器轴24从它的开锁位置(如图3所示)向它的暗码重新设定位置(如图10所示)轴向运动时,由于转臂/接合器轮25夹持在锁定垫片70和71之间,因此使得该转臂/接合器轮25与滑动器轴24一起轴向运动。因此,当滑动器轴24运动到暗码重新设定位置时,各转臂/接合器轮25的锁定肋93、94和95运动成完全离开狭槽/槽道115、116和117。
在该位置,转臂/接合器轮25的锁定肋93、94和95完全与可旋转号码盘26脱开。因此,可旋转号码盘26能够完全独立于转臂/接合器轮25而绕滑动器轴24充分旋转。
这时,各号码盘26绕滑动器轴24弧形旋转,以便使用户能够对在号码盘26的嵌板102上的任意合适标记或数字进行排列,以便布置成与暗码表示线108对齐。因此,通过将各号码盘26准确布置在合适位置,用户可以选择任意合适的暗码来表示用于打开挂锁20的特定合适暗码。
当号码盘26布置成用户所希望的数字系列,从而形成用于打开挂锁20的暗码时,滑动器轴24绕它的细长方向的轴线旋转到使运动控制销67与有钥匙孔的插入件75的钥匙孔狭槽78对齐的位置。当到达该对齐位置时,弹簧装置66自动使滑动器轴24轴向运动,从而试图使滑动器轴24返回它的锁定位置。
当滑动器轴24的运动控制销67运动到超过螺纹孔80时,调节螺钉81在螺纹孔80中螺旋前进,从而使该调节螺钉81返回到与钥匙孔狭槽78阻塞对齐啮合的位置。一旦处于该位置,滑动器轴24不能轴向运动到它的重新设定位置。
由前面的详细说明可知,通过采用本文所述的结构,可以获得独特结构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该高安全性暗码挂锁能够以高效、易于装配和易于使用的结构来提供高安全性暗码挂锁的所有所希望的功能,且能够更加容易和方便地进行生产。而且,本发明的结构包括多个产生假卡搭声的装置,从而有效获得这样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它使得未经许可的人在该挂锁处于锁定位置时实际上不能利用普通的撬锁方法来使用该暗码挂锁。
在图11-14中,充分表示了本发明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20的两种可选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样,这两个可选实施例也采用了最小数目的主要部件,从而大大减小了在大多数现有技术暗码挂锁中存在的复杂性。此外,这些实施例还保证安全防撬产品的结构能够满足高安全性要求。这样,这些实施例提供了高效经济的合适结构,从而能够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进行生产,同时还提供了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所有锁定和防盗特征以及顾客希望有而在现有技术结构中没有的特征。
在下面对图11-14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这样,形成图11、12、13和14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20的主要部件包括壳体或本体21、活动锁杆或锁扣22以及锁定/开锁控制组件23。在这些可选结构中,锁定/开锁控制组件23包括:可轴向运动的滑动器轴24;多个分开且独立的转臂或接合器轮25,该转臂或接合器轮25安装在该滑动器轴24上;以及多个分开且独立的可旋转号码盘26,该可旋转号码盘26可控制地与转臂/接合器轮25相连。通过采用这些主要部件,将以这里所述的独特方式而获得具有两种可选结构的、容易生成、高效且高安全性暗码挂锁20。
在本发明中,壳体或本体21优选是包括单件式结构,它由重载金属例如黄铜、不锈钢、淬火钢等形成。在本结构中,壳体/本体21包括一个扩大、较厚的重载部件,该部件包括确定了产品锁定区域33的切口或开口区域133。
在这些实施例中,壳体/本体21包括细长孔135,该细长孔135基本延伸到壳体/本体21的整个宽度,并经过切口区域133/产品锁定区域33。通过采用该结构,细长孔135形成通道34和接收腔体35。如前所述,通道34和腔体35形成彼此并列、间隔开、相配合且同轴对齐的关系,并与锁定区域33配合。
此外,壳体/本体21包括细长孔37,该细长孔37基本延伸到壳体/本体21的整个宽度,并从该壳体/本体21的底部延伸到它的终止位置,在该终止位置处,该孔37与孔133和通道34相交。
在图11和12的实施例中,细长孔37包括三个分开的直径,从而形成三个分开且独立的同轴区域38、39和40。在图13和14的实施例中,细长孔37包括三个区域38、39和40。不过,区域38和39的直径基本相等。如下面详细所述,细长孔37设置成与滑动器轴24配合,并使得滑动器轴24的运动能够控制锁杆/锁扣22的锁定和打开。
为了提供高安全性和防撬的结构,锁杆或锁扣22由重载,防撬的材料例如不锈钢、淬火钢等构成,优选是包括细长的单件式圆柱形或矩形形状。不过,需要时同样可以采用任意可选结构。
下面将介绍图11和12的实施例的优选结构,锁杆或锁扣22包括形成于其上的相对终止端部分46和47,其中,端部46包括大致圆形的终止端表面,而端部47包括基本扁平的平面形终止端表面。此外,槽道或槽48形成于邻近终止端部分46的位置处,而基本扁平的侧壁49形成于该槽道或槽48的两侧,并从锁杆/锁扣22的外表面基本垂直地伸向槽道/槽48的底部。
如上所述,不管锁杆或锁扣22所采用的总体结构如何,该锁杆/锁扣22必须设置成能够穿过孔135而纵向、轴向平移运动。这样,锁杆/锁扣22打开和关闭锁定区域33,从而当锁杆/锁扣运动到它的关闭、锁定位置时,使得合适物品能够安装在锁杆/锁扣22上并由该锁杆/锁扣22牢固保持。
为了能够以合适方式操作锁杆/锁扣22,从而在用户希望时提供锁定和开锁位置,形成锁定/开锁控制组件23的部件设置成与锁杆/锁扣22进行可控制地相配合接合。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器轴24包括细长且基本圆柱形的部件,该部件包括安装在其一端处的扩大控制旋钮64以及形成于它的相对端处的锁定柱65。在优选结构中,锁定柱65的直径小于滑动器轴24的直径,且它的尺寸设置成能够嵌套锁定插入由锁扣22的槽/槽道48和侧壁49形成的凹口内。
此外,滑动器轴24构成为能够在壳体/本体21的细长孔37内轴向、纵向运动,并包括转臂/接合器轮25和可旋转地安装在该转臂/接合器轮25的外表面上的可旋转号码盘26。在优选结构中,转臂/接合器轮25和可旋转号码盘26能够绕滑动器轴24自由旋转,同时还可以沿滑动器轴24的长度方向轴向运动。不过,为了控制和限制可旋转号码盘26和转臂/接合器轮25的轴向、纵向运动,同时还允许该转臂/接合器轮25和号码盘26绕滑动器轴24自由旋转,锁定垫片70和71牢固安装在滑动器轴24上。因此,锁定垫片70、71之间的纵向间隔距离确定了转臂/接合器轮25能够运动的总纵向距离,也控制了转臂/接合器轮25在细长孔37和号码盘26中的轴向运动。
而且,滑动器轴24还包括弹簧装置66,该弹簧装置66安装在该滑动器轴24的外表面上,并在控制旋钮64和锁定垫片70之间,此外,还优选是采用衬套136,该衬套136安装在细长孔37的扩大区域40内。通过采用衬套136,提供了用于使弹簧66保持与锁定垫片71偏压接合的固定表面。而且,衬套136确实提供了控制旋钮64的止动表面。
如上所述,弹簧装置66在压力下保持,并一直促使滑动器轴24在细长孔37中朝着锁杆/锁扣22运动。当形成锁定/开锁控制组件23的所有部件都处于其合适位置时,该纵向运动使得滑动器轴24自动运动到它的锁定位置。
需要时,断开盖137以周向环绕接合的方式安装在控制旋钮64上。优选的是,该盖137通过销钉138安装在旋钮64上。
通过采用该结构,任何未经许可的人试图通过拉动控制旋钮64而强行打开挂锁20时,只能由于销138断开而使盖137断开或离开旋钮64。一旦取下盖137,旋钮64的光滑外表面结构将使得任何人都不能利用该旋钮64来驱动滑动器轴24。因此,这样强行进入的努力将失败。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正常操作过程中,滑动器轴24被持续压向锁杆/锁扣22,从而促使该滑动器轴24运动到它的锁定位置,同时使滑动器轴24的锁定柱65接合到锁杆/锁扣22的槽道/槽48和倾斜壁49中。此外,当到达该锁定位置时,通过人工使滑动器轴24逆着弹簧装置66的力轴向运动,以便使锁定柱65从插入锁杆/锁扣22的槽48和倾斜壁49的位置退出,从而使挂锁20脱开和开锁。
在本实施例中,重载线圈弹簧部件86安装在壳体/本体21的腔体35的底部与弹簧挡板139结合。通过在该位置包括重载线圈弹簧部件86,强大的偏压力持续施加在锁杆/锁扣22上,从而试图将锁杆/锁扣22从腔体36向外压,并使该锁杆/锁扣22能够穿过通道34而轴向运动。
由于该结构,当滑动器轴24的锁定柱65从插入锁杆/锁扣22的槽48内的位置退出时,由重载线圈弹簧86施加的偏压力将锁杆/锁扣22从腔体35中推出。这使得锁杆/锁扣22能够纵向运动,从而使终止端部46离开通道34,并使用户能够人工接近终止端部46。这样,用户能够使锁杆/锁扣22轴向穿过通道34而纵向运动。
通过采用该结构,用户能够通过使锁杆/锁扣22穿过通道34纵向运动而打开锁定区域33。当合适物品布置在锁定区域33中时,锁杆/锁扣22朝着腔体35轴向运动,从而使该物品固定在锁定区域33中。
为了固定待锁定的物品以及使暗码挂锁20布置在它的锁定位置,锁杆/锁扣22逆着线圈弹簧部件86而前进到腔体35中,直到槽48与滑动器轴24的锁定柱65对齐。一旦处于该位置,通过作用在滑动器轴24上的弹簧部件66,将迫使该滑动器轴24向上与槽48和侧壁49接合。
当所有这些部件都完全啮合和固定时,如图12所示,挂锁20处于锁定位置,以便使号码盘26能够旋转离开预定的暗码排列,从而使挂锁20处于完全锁定的高安全性结构。
如上所述,进一步保证和增强挂锁20的高安全性和防撬特性的本发明另一特征是转臂/接合器轮25的独特结构以及该转臂/接合器轮25与壳体/本体21的相互作用。通过参考图4-7和下面的详细说明,能够充分理解该独特结构和操作。
简单地说,图11和12的实施例表示为有形成于细长孔37中的单个细长狭槽或槽道115以及安装在各转臂/接合器轮25上的单个锁定肋94。不过,需要时,本实施例的挂锁20也可以构成为有安装在各转臂/接合器轮25上的三个肋以及形成于细长孔37中的三个槽或槽道,如上所述。此外,上面对转臂/接合器轮25、可旋转号码盘26、销106以及弹簧107的其余详细说明也同样可以用于本实施例的这些部件的结构。因此,这里参考同样用途重复前述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壳体/本体21包括细长孔37,滑动器轴24安装在该细长孔37内,用于控制挂锁20的操作。为了容纳滑动器轴24以及与该滑动器轴24相关的部件,细长孔37包括锁杆分开且独立的同轴区域38、39和40,各区域形成有不同的直径。在优选结构中,区域38的尺寸设置成接收滑动器轴24的锁定柱65并与该锁定柱65的运动相配合。此外,区域39设置成接收转臂/接合器轮25,并与它相配合,而区域40如上所述设置成接收和牢固保持衬套136。
为了保证各可旋转号码盘26与转臂/接合器轮25配合以及可与相连的转臂/接合器轮25一起绕滑动器轴24旋转,壳体/本体21包括多个分开且独立的号码盘接收狭槽110。各号码盘接收狭槽110形成为彼此并列、间隔开、对齐且平行的关系,同时也与细长孔37的区域39合。
此外,各狭槽110的尺寸设置成保证当通过挂锁20的操作而能够进行旋转运动时,各号码盘26能够绕锁杆/锁扣22自由旋转。最后,各号码盘接收区域110与腔体111配合,销106和弹簧107布置在该腔体111中,以便与号码盘26啮合。
为了适应本发明的转臂/接合器轮25的结构以及使该转臂/接合器轮25能够与可旋转号码盘26配合,以便控制挂锁20的锁定和开锁,本实施例的壳体/本体21包括细长狭槽或槽道115,它形成于细长孔37的区域39中,并基本在区域39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如上所述,该狭槽/槽道115设置成用于当转臂/接合器轮25布置在准确对齐的位置时接收转臂/接合器轮25的锁定肋94。
在本实施例中,这样设定或重新设定合适的暗码,即通过将滑动器轴24从与锁杆/锁扣22啮合的位置轴向退出,并持续该轴向运动直到充分压缩弹簧装置66。当滑动器轴24轴向运动到它的暗码重新设定位置时,由于转臂/接合器轮25夹持在锁定垫片70和71之间,因此使得该转臂/接合器轮25与滑动器轴24一起轴向运动。因此,当滑动器轴24运动到暗码重新设定位置时,各转臂/接合器轮25的锁定肋94运动成完全离开狭槽/槽道115。
在该位置,转臂/接合器轮25的锁定肋94完全与可旋转号码盘26脱开。因此,可旋转号码盘26能够完全独立于转臂/接合器轮25而绕滑动器轴24充分旋转。
这时,各号码盘26绕滑动器轴24弧形旋转,以便使用户能够对在号码盘26的嵌板102上的任意合适标记或数字进行排列,以便布置成与暗码表示线108对齐。因此,通过将各号码盘26准确布置在合适位置,用户可以选择任意合适的暗码来表示用于打开挂锁20的特定合适暗码。
当号码盘26布置成用户所希望的数字系列,从而形成用于打开挂锁的暗码时,释放滑动器轴24,弹簧装置66能够使滑动器轴24轴向运动,从而使滑动器轴24返回它的锁定位置。
下面将介绍图13和14的最后实施例的优选结构,锁杆或锁扣22包括形成于其上的相对终止端部分46和47,其中,端部46包括细长旋钮140,而端部47包括基本扁平的平面形终止端表面。此外,凹槽或槽48形成于该锁杆/锁扣22的一侧并邻近旋钮140,细长的轴向延伸的槽道141形成于该锁杆/锁扣22的相对侧。优选是,凹槽48包括倾斜侧壁49,而槽道141沿锁杆/锁扣22延伸较长的轴向距离,并在其相对端终止于侧壁142和143。
如上所述,不管锁杆或锁扣22所采用的总体结构如何,该锁杆/锁扣22必须设置成能够穿过孔135而纵向、轴向平移运动。这样,锁杆/锁扣22打开和关闭锁定区域33,从而当锁杆/锁扣运动到它的关闭、锁定位置时,使得合适物品能够安装在锁杆/锁扣22上和由该锁杆/锁扣22牢固保持。
为了能够以合适方式操作锁杆/锁扣22,从而在用户希望时提供锁定和开锁位置,形成锁定/开锁控制组件23的部件设置成与锁杆/锁扣22进行可控制地相配合地接合。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器轴24包括细长且基本圆柱形的部件,该部件包括形成于其一端处的细长锁定柱65。在优选结构中,锁定柱65的直径大于滑动器轴24的直径,它还包括终止端,该终止端设置成能够嵌套锁定插入由锁扣22的凹槽48和侧壁49中。
此外,滑动器轴24构成为能够在壳体/本体21的细长孔37内轴向、纵向运动,并包括转臂/接合器轮25和可旋转地安装在该转臂/接合器轮25的外表面上的可旋转号码盘26。在优选结构中,转臂/接合器轮25和可旋转号码盘26能够绕滑动器轴24自由旋转,同时还可以沿滑动器轴24的长度方向轴向运动。不过,为了控制和限制可旋转号码盘26和转臂/接合器轮25的轴向、纵向运动,同时还允许该转臂/接合器轮25和号码盘26绕滑动器轴24自由旋转,锁定垫片71牢固安装在滑动器轴24上。因此,锁定垫片71和锁定柱65之间的纵向间隔距离确定了转臂/接合器轮25能够运动的总纵向距离,也控制了转臂/接合器轮25在细长孔37和号码盘26中的轴向运动。
而且,滑动器轴24还包括弹簧装置66,该弹簧装置66安装在该滑动器轴24的外表面上,并在衬套136和锁定垫片71之间。此外,优选是采用衬套136,该衬套136安装在细长孔37的扩大区域40内。通过采用衬套136,提供了用于使弹簧66保持与锁定垫片71偏压啮合的固定表面。而且,衬套136确实提供了用于滑动器轴24的端头的止动表面。
如上所述,弹簧装置66在压力下保持,并一直促使滑动器轴24在细长孔37中朝着锁杆/锁扣22运动。当形成锁定/开锁控制组件23的所有部件都处于其合适位置时,该纵向运动使得滑动器轴24自动运动到它的锁定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结构中,壳体/本体21包括螺纹孔80,调节螺钉81螺纹安装在该螺纹孔80内。螺纹孔80形成于壳体/本体21中与锁杆/锁扣22的槽道141对齐和配合的位置处。通过采用该结构,调节螺钉81能够穿过螺纹孔80前进至对准阻塞槽道141的位置,从而控制锁杆/锁扣22的纵向运动。
当本发明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20完全装配好时,调节螺钉81完全拧入孔80中,并位于细长槽道141内。在该位置,锁杆/锁扣22能够向内和向外运动成锁定和打开锁定区域34。不过,能够防止锁杆/锁扣22的轴向运动超过开锁位置,因为调节螺钉81与槽道141的壁142和143阻塞接触。
调节螺钉81通常进入螺纹孔80内,以便使该调节螺钉81处在对齐和阻塞槽道141以及壁142和143的位置处。这样,锁杆/锁扣22的轴向运动将被控制和限制在它的锁定位置和开锁位置。不过,当用户希望从壳体/本体21上取下锁杆/锁扣22时,调节螺钉81从它阻塞槽道141的位置处退回。当调节螺钉81从对齐和阻塞槽道141的位置移开时,锁杆/锁扣22能够人工轴向运动,并从细长孔135中退出。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正常操作过程中,滑动器轴24被持续压向锁杆/锁扣22,从而促使该滑动器轴24运动到它的锁定位置,同时使滑动器轴24的锁定柱65插入锁杆/锁扣22的凹槽48和倾斜壁49中。此外,当到达该锁定位置时,通过人工使锁杆/锁扣22运动,以便使滑动器轴24逆着弹簧装置66的力轴向运动,设定锁定柱65从插入凹槽48和倾斜壁49的位置退出,从而使挂锁20脱开和开锁。
通过采用该结构,用户能够通过使锁杆/锁扣22穿过通道34纵向运动而打开锁定区域33。当合适物品布置在锁定区域33中时,锁杆/锁扣22朝着腔体35轴向运动,从而使该物品固定在锁定区域33中。
为了固定待锁定的物品以及使暗码挂锁20布置在它的锁定位置,锁杆/锁扣22前进到腔体35中,直到凹槽48与滑动器轴24的锁定柱65对齐。一旦处于该位置,通过作用在滑动器轴24上的弹簧部件66,将迫使该滑动器轴24向上与凹槽48和侧壁49啮合。当所有这些部件都完全啮合和固定时,如图14所示,挂锁20处于锁定位置,以便使号码盘26能够旋转离开预定的暗码排列,从而使挂锁20处于完全锁定的高安全性结构。
如上所述,进一步保证和增强挂锁20的高安全性和防撬特性的本发明另一特征是转臂/接合器轮25的独特结构以及该转臂/接合器轮25与壳体/本体21的相互作用。通过参考图4-7和上面的详细说明,能够充分理解该独特结构和操作。
简单地说,图13和14的实施例表示为有形成于细长孔37中的单个细长狭槽或槽道115以及安装在各转臂/接合器轮25上的单个锁定肋94。不过,需要时,本实施例的挂锁20也可以构成为有安装在各转臂/接合器轮25上的三个肋以及形成于细长孔37中的三个槽或槽道,如上所述。此外,上面对转臂/接合器轮25、可旋转号码盘26、销106以及弹簧107的其余详细说明也同样可以用于本实施例的这些部件的结构。因此,这里参考同样用途重复前述详细说明。如上所述,通过采用这些元件,同样能够进行本实施例的锁定和开锁。
图13和14中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的明显区别在于设定/重新设定挂锁的暗码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两种可选方法中的一种来改变合适的暗码。
在一个方法中,调节螺钉81从螺纹孔80中螺旋退出足够距离,以便使该调节螺钉81脱开与细长槽道141的堵塞啮合。因此,锁杆/锁扣22能够完全从细长孔135中轴向退出。
从前面所述可知,锁杆/锁扣22的轴向运动只有在号码盘26都置于表示合适暗码的预定位置处之后才能进行。当到达该位置时,滑动器轴24能够逆着弹簧装置66的弹簧力而轴向运动,从而使锁杆/锁扣22能够轴向退回,同时使凹槽48的倾斜表面49抵靠锁定柱65的终止端,迫使该锁定柱65向下运动,从而使得锁杆/锁扣22能够纵向运动。
当锁杆/锁扣22完全从细长孔135中退出时,由于弹簧装置66的作用,滑动器轴24向上运动。为了能够重新设定暗码,调节工具145穿过形成于壳体21中的孔146而插入,以便使滑动器轴24可控制地向下运动,直到它的终止端接触衬套136。因为当暗码挂锁20处于该位置时,各转臂/接合器轮25的各锁定肋94运动成完全脱离狭槽/槽道115,因此,通过调节工具145,很容易使得滑动器轴24进行完全的轴向运动。
此外,当滑动器轴24轴向运动到它的暗码重新设定位置时,由于转臂/接合器轮25夹持在锁定垫片71和扩大的锁定柱65之间,因此使得该转臂/接合器轮25与滑动器轴24一起轴向运动。因此,当滑动器轴24运动到暗码重新设定位置时,各转臂/接合器轮25的锁定肋94运动成完全离开狭槽/槽道115。
在该位置,转臂/接合器轮25的锁定肋94完全与可旋转号码盘26脱开。因此,可旋转号码盘26能够完全独立于转臂/接合器轮25而绕滑动器轴24充分旋转。
各号码盘26绕滑动器轴24弧形旋转,以便使用户能够对在号码盘26的嵌板102上的任意合适标记或数字进行排列,以便布置成与暗码表示线对齐。因此,通过将各号码盘26准确布置在合适位置,用户可以选择任意合适的暗码来表示用于打开挂锁20的特定合适暗码。
当号码盘26布置成用户所希望的数字系列,从而形成用于打开挂锁的暗码时,通过使调节工具145从孔146中退出而释放滑动器轴24,弹簧装置66能够使滑动器轴24轴向运动,从而使滑动器轴24返回它的完全伸出位置。
然后,锁杆/锁扣22重新插入细长孔135中,并前进到完全插入,直到滑动器轴24返回到它的锁定位置,这时锁定柱65插入凹槽48和倾斜壁49中。当处于该位置时,号码盘26能够旋转离开该暗码位置,从而以新的暗码来完全和牢固地锁定该挂锁20。
在第二可选的暗码重新设定方法中,细长的通道147形成于锁杆/锁扣22中,并在孔146和滑动器轴24的锁定柱65之间延伸。采用该结构,当号码盘26处于初始暗码位置时,滑动器轴24能够自由轴向运动,调节工具145穿过孔146和通道147插入,直到与锁定柱65的端头啮合。然后,通过使调节工具145继续前进至与滑动器轴24啮合,滑动器轴24将被压向下,从而使转臂/接合器轮25的锁定肋94完全与可旋转号码盘26脱开,如上所述。当处于该位置时,在释放滑动器轴24以返回与锁杆/锁扣22锁定啮合的位置之前,能够获得任意合适的暗码。
由前面的详细说明可知,通过采用这里所述的结构,可以获得独特结构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而且,这些实施例能够以高效、易于装配和易于使用的结构来提供高安全性暗码挂锁的所有所希望的功能,且能够更加容易和方便地进行生产。
应当知道,由前述说明可知的前述目的可以高效实现,因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上述产品进行变化,因此,在本说明书中所包含的以及在附图中所示的全部内容都是作为举例解释,而不是为了限定。
应当知道,下面的权利要求将覆盖本发明的全部普通和特定特征,并且通过语言表示了本发明的范围。
已经对我所要求的新发明进行了说明,并希望授予专利。
Claims (24)
1.一种高安全性暗码挂锁,该暗码挂锁设置成防止未经许可的人打开该挂锁,所述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包括:
A.壳体,该壳体由重载和防撬的材料形成,并包括形成于其中的保持和锁定区域;
B.第一细长孔,该第一细长孔形成于壳体中,并与以下部分配合:
a.多个号码盘接收区域,该号码盘接收区域形成于壳体中,并彼此形成并列的、间隔开的且相配合的关系,各所述号码盘接收区域
1.垂直于该第一细长孔的轴线延伸,以及
2.由两个并列的、间隔开的且平行相对的表面确定,各所述表面垂直于第一细长孔的中心轴线延伸;以及
b.至少一个细长的释放槽道,该释放槽道形成于第一细长孔中,并与该第一细长孔一起轴向延伸,所述细长的释放槽道确定了用于使可轴向运动的滑动器轴能够轴向运动的区域;
C.第二细长孔,该第二细长孔形成于壳体内,该第二细长孔还确定为包括两个分开且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形成于保持和锁定区域的相对侧,且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成彼此并列的、间隔开的、相对的和同轴对齐的关系,因此,锁杆能够从第一通道伸出,穿过保持和锁定区域并伸向第二通道。
D.第一可轴向运动的部件,该部件形成细长的锁杆,该锁杆安装于该第二细长孔中,并构成为能够在该第二细长孔中轴向运动,且布置成能够与保持和锁定区域锁定和打开接合;
E.第二可轴向运动的部件,该部件形成细长的滑动器轴,该滑动器轴安装在所述第一细长孔中,用于可控制地在该第一细长孔中轴向运动,且该滑动器轴与锁杆配合,以便控制该锁杆的轴向运动和该锁杆的锁定/开锁能力;
F.多个转臂套筒,各所述转臂套筒
a.可旋转地安装在滑动器轴上,用于可旋转地绕该滑动器轴的中心轴线旋转运动;以及
b.包括至少一个径向延伸的肋,该肋形成于该转臂套筒的外侧表面上,并构成为与细长的释放槽道以及号码盘接收区域的平行相对表面配合,以防止滑动器轴的轴向运动,同时当各所述径向肋布置在该细长释放槽道中时,使该滑动器轴能够轴向运动;
G.多个号码盘,各所述号码盘
a.安装在壳体的号码盘接收区域内,
b.周向环绕转臂套筒,以便与该转臂套筒配合,以及
c.包括内侧表面,该内侧表面由转臂锁定表面和转臂释放表面形成;以及
H.锁定销,该锁定销安装在壳体中,并与第一细长孔或第二细长孔配合,并与安装在该第一细长孔或第二细长孔中的可轴向运动的部件可控制地啮合,以便防止该可轴向运动的部件完全离开所述第一细长孔或第二细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所述锁定销还确定为螺纹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便进入该壳体,从而与相配合的可轴向运动部件阻塞接合,以及能从该壳体中退出,从而使该可轴向运动部件能够从该第一细长孔或第二细长孔中退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形成第二细长孔的至少一个通道还确定为两端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所述第一细长孔还确定为形成于壳体中,并垂直于该第二细长孔,以便与该第二细长孔相交,安装在所述第一细长孔内的滑动器轴与弹簧装置配合,以便当锁杆安装于第二细长孔内时通常偏压该滑动器轴的远端使之与该锁杆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该锁杆包括形成于它的外表面上的凹槽,该凹槽与滑动器轴的远端成配合关系,该滑动器轴的远端设置成能匹配地接合所述凹槽,该滑动器轴与锁杆的偏压接合控制所述锁杆的轴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形成于锁杆的外表面中的凹槽包括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使得锁杆的轴向运动能够使滑动器轴逆着弹簧力运动,以便当转臂套筒的径向延伸肋都与细长释放槽道对齐时释放该锁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所述锁杆还确定为包括扩大的控制旋钮,该控制旋钮形成于锁杆的终止端,并从所述壳体向外伸出,以便使用户能够人工控制所述锁杆的轴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所述锁杆的一端与弹簧装置相配合地接合,以便持续偏压所述锁杆,促使该锁杆轴向运动,同时,在锁杆的凹槽中的、滑动器轴的远端的接合可防止该锁杆轴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滑动器轴的近端包括扩大的旋钮,该旋钮形成于滑动器轴上,并从壳体向外伸出,以便当转臂套筒的径向延伸肋都与细长的释放槽道对齐时,使得该滑动器轴能够逆着弹簧偏压力可控制地人工轴向运动,从而使滑动器轴的远端从锁杆的凹槽中释放,并使该锁杆能够轴向运动到它的开锁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形成第二细长孔的一个通道还确定为在其一端封闭,并包括安装在其中的弹簧装置,以便持续偏压该锁杆,促使该锁杆从该通道向外运动,所述第一细长孔还确定为形成于壳体内,并有纵向轴线,该纵向轴线平行于第二细长孔的纵向轴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细长孔,该第三细长孔形成于所述壳体内,并在第一细长孔和第二细长孔之间延伸,且与该第一细长孔和第二细长孔相互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还包括:可轴向运动的锁定部件,该锁定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三细长孔内,以便与该锁杆和滑动器轴配合,从而控制该挂锁的锁定和打开,所述可轴向运动的锁定部件与弹簧装置配合,以便持续偏压该锁定部件,促使该锁定部件与锁杆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所述可轴向运动的锁定部件包括:细长的、圆柱形的杆,该杆包括形成于靠近它的近端处的凹槽;以及球形的滚珠,该滚珠安装在靠近该杆的远端处,该锁杆还确定为包括连续的槽,该槽形成于该锁杆的外周表面上,它的尺寸设置成与该球形滚珠相配合地接合,从而控制该锁杆的锁定和开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该滑动器轴还确定为包括:远端,该远端的尺寸设置成能锁定配合地接合在杆的凹槽中;以及扩大的旋钮,该旋钮形成于该滑动器轴的近端,同时所述旋钮从壳体向外伸出,以便能够人工地使该滑动器轴运动,因此,当转臂套筒的径向延伸的肋都与释放槽道对齐时,所述滑动器轴可轴向运动,而当至少一个转臂套筒的至少一个径向延伸的肋并不布置在释放槽道中时,所述滑动器轴不能轴向运动,因此使滑动器轴的远端固定安装在杆的凹槽内,并使挂锁固定成锁定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所述滑动器轴还确定为包括径向延伸的柱,该柱安装在滑动器轴上,并靠近该扩大的旋钮,且垂直于该滑动器轴的纵向轴线,所述柱布置成与安装在壳体中的锁定销配合,以便在所述锁定销完全插入壳体中时防止该滑动器轴进行完全的轴向运动,而当所述锁定销与壳体脱开时,该滑动器轴能够充分进行轴向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钥匙孔形入口,该钥匙孔形入口形成于该壳体中,并与轴向延伸的柱配合,以便只在所述径向延伸的柱与该入口的钥匙孔对齐时才能使所述滑动器轴进行完全的轴向运动,且所述锁定销还确定为直接布置成紧邻该钥匙孔入口,以便保证完全控制该滑动器轴的轴向运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所述第一细长孔还确定为包括三个分开且独立的细长释放槽道,该释放槽道形成于该第一细长孔中,并在该第一细长孔的整个长度上轴向延伸,所述转臂套筒还确定为包括三个分开且独立的径向延伸肋,该肋形成于该转臂套筒的外表面上,用于与细长释放槽道配合,以便在各转臂套筒的各径向延伸肋布置在细长的释放槽道中时使滑动器轴能够轴向运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形成于各转臂套筒的外表面上的径向延伸肋之间的弓形间隔与形成于第一细长孔中的细长释放槽道之间的弓形间隔相同,从而保证当希望时所述径向延伸肋能够完全对齐在所述释放槽道中,以便使滑动器轴能够轴向运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在至少一对相邻的径向延伸肋之间的弓形间隔以及在至少一对相邻的细长释放槽道之间的弓形间隔与在其它部件之间的弓形间隔不同,从而形成独特结构,它需要使各转臂套筒进行特别定位,以便使滑动器轴能够轴向运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在一对相邻的径向延伸肋之间的弓形间隔以及在一对相邻的释放槽道之间的弓形间隔为144°,而在其余肋之间以及其余释放槽道之间的弓形间隔为108°。
2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所述锁定销还确定为螺纹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以便能前进到壳体中,从而控制细长锁杆的轴向运动,以及能从壳体中退回,从而使锁杆能够轴向运动,以便从细长孔中退出。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该锁杆还包括纵向延伸槽道,该纵向延伸槽道沿该锁杆的外表面的一部分而形成;所述槽道布置成与锁定销配合,以便当所述销与槽道接合时限制该锁杆的轴向运动,当该销从槽道中退出时,该锁杆能够充分进行轴向运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所述细长滑动器轴还包括终止端,该终止端形成为扩大的控制旋钮,该控制旋钮从壳体向外伸出,以便能够人工使所述滑动器轴运动和控制该滑动器轴。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其中:所述滑动器轴还包括断开盖,该断开盖安装在扩大旋钮上,以便响应过大的力而与该扩大旋钮脱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0/076,775 US6675614B2 (en) | 2002-02-13 | 2002-02-13 | High security combination padlock with locking bar |
US10/076,775 | 2002-02-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38399A CN1438399A (zh) | 2003-08-27 |
CN100432363C true CN100432363C (zh) | 2008-11-12 |
Family
ID=27622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041108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32363C (zh) | 2002-02-13 | 2003-02-13 | 具有锁杆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6675614B2 (zh) |
EP (1) | EP1336705B1 (zh) |
JP (1) | JP2003232147A (zh) |
CN (1) | CN100432363C (zh) |
AT (1) | ATE315704T1 (zh) |
DE (1) | DE60208636D1 (zh) |
HK (1) | HK1057591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25470A (zh) * | 2010-01-27 | 2012-10-10 | 瑞尔达锯齿公司 | 包括用于防止错误编程的安全装置的可编程圆筒销子锁 |
TWI679333B (zh) * | 2015-01-19 | 2019-12-11 | 英商Dg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 組合式掛鎖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75614B2 (en) * | 2002-02-13 | 2004-01-13 | The Sun Lock Company, Ltd. | High security combination padlock with locking bar |
US7353671B2 (en) * | 2002-12-19 | 2008-04-08 | Master Lock Company, Llc | Adjustable width coupler latch lock |
US6935871B2 (en) * | 2003-05-08 | 2005-08-30 | Michael Maurer, Jr. | Electrical cord plug lock |
TW590146U (en) * | 2003-05-14 | 2004-06-01 | Sinox Co Ltd | Padlock structure with hook locking and opening |
USD511673S1 (en) * | 2003-07-24 | 2005-11-22 | The Sun Lock Company Ltd. | Combination padlock with horizontal locking bar |
US6817215B1 (en) * | 2003-10-10 | 2004-11-16 | Meng-Fu Chen | Steering wheel lock |
US20050076683A1 (en) * | 2003-10-10 | 2005-04-14 | An-Hung Chen | Multi-stage motorcycle lock |
US6904776B1 (en) * | 2004-01-12 | 2005-06-14 | Chu Pao-Feng Lin | Combination lock capable of being opened by a key |
US20050278186A1 (en) * | 2004-06-15 | 2005-12-15 | Carlos De La Huerga | Word puzzle assembly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TWI307376B (en) * | 2004-07-06 | 2009-03-11 | Master Lock Co | Lock |
ES1058977Y (es) * | 2004-11-11 | 2005-06-16 | Luma Ind Sa | Candado para disco de freno de motocicletas. |
US8353184B2 (en) * | 2005-01-21 | 2013-01-15 | Sinox Company Ltd. | Tamper indicating padlock |
WO2006114892A1 (ja) * | 2005-04-25 | 2006-11-02 | Teruaki Matsushita | 施錠装置 |
US20070022792A1 (en) * | 2005-07-29 | 2007-02-01 | New Hampton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Lock |
US20080041127A1 (en) | 2005-07-29 | 2008-02-21 | New Hampton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Lock |
US7121853B1 (en) | 2005-11-29 | 2006-10-17 | Gast James C | Locking device for electrical plugs and electrical outlets |
US20070136778A1 (en) * | 2005-12-09 | 2007-06-14 | Ari Birger | Controll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media retrieval, routing and playback |
TWI292006B (en) * | 2006-01-05 | 2008-01-01 | Sinox Co Ltd | Lock box |
GB0605638D0 (en) | 2006-03-21 | 2006-05-03 | Squire Henry & Sons | Lock |
IL175231A (en) * | 2006-04-26 | 2010-05-31 | Mul T Lock Technologies Ltd | Padlock hasp assembly |
JP5058614B2 (ja) * | 2007-01-24 | 2012-10-24 | 株式会社ガードロック | 鍵保管用錠 |
US8544301B2 (en) | 2007-06-21 | 2013-10-01 | Master Lock Company Llc | Combination lock |
US8539799B2 (en) * | 2007-12-07 | 2013-09-24 | Master Lock Company Llc | Combination lock |
US7770422B1 (en) | 2008-11-03 | 2010-08-10 | Rafael Sierra | Round padlock |
CN102140867A (zh) * | 2010-02-01 | 2011-08-03 | 总锁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防撬安全特征的挂锁 |
JP5009385B2 (ja) * | 2010-02-17 | 2012-08-22 |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 ダイヤル錠機構内蔵型南京錠とチェンジキーとの組み合せ |
KR200464724Y1 (ko) | 2011-01-26 | 2013-01-16 | 이상곤 | 번호교체용 다이얼 자물쇠 |
JP2015504990A (ja) | 2011-12-20 | 2015-02-16 | クノーラン リミテッドKnollan Ltd. | 組合せ錠 |
CN102747878B (zh) * | 2012-07-14 | 2014-12-24 | 朱志斌 | 挂式密码锁 |
CN102787755B (zh) * | 2012-08-20 | 2014-10-29 | 何国明 | 三轴套卡式锁 |
CN102943596B (zh) * | 2012-12-05 | 2015-01-14 | 秦小茹 | 锁具 |
US9464460B2 (en) | 2014-05-07 | 2016-10-11 | The Sun Lock Company Ltd. | Padlock with fully integrated dual locking mechanism with a lost code defining system |
CN106795724A (zh) * | 2014-06-23 | 2017-05-31 | 克诺兰有限公司 | 用于锁定机构的复合闩锁件 |
US9487969B2 (en) | 2014-10-10 | 2016-11-08 | The Sun Lock Company Ltd. | Combination padlock with anti-pick and anti-peek mechanism |
US9803398B2 (en) | 2015-06-30 | 2017-10-31 | The Sun Lock Company Ltd. | Combination padlock with dual locking and advanced anti-pick mechanism |
US9890559B2 (en) | 2015-03-25 | 2018-02-13 | The Sun Lock Company, Ltd. | Padlock with fully integrated dual locking mechanism with reset mechanism |
CN104806081B (zh) * | 2015-05-08 | 2018-08-14 | 宁波裕泰锁业有限公司 | 一种防撞开密码锁 |
US10221591B2 (en) | 2015-07-07 | 2019-03-05 | The Sun Lock Company, Ltd. | Padlock with fully integrated dual locking mechanism with reset mechanism |
US10047541B2 (en) | 2015-09-16 | 2018-08-14 | The Sun Lock Company, Ltd. | Dual locking system with user controllable plate |
SG10201704049YA (en) * | 2016-08-18 | 2018-03-28 | Loon Tech Pte Ltd | U-frame Padlocks |
US10272873B2 (en) * | 2017-01-11 | 2019-04-30 | Bryan Witchey | Landing gear leg lock |
CN107352157B (zh) * | 2017-03-17 | 2023-03-24 | 陈志荣 | 瓶盖密码锁 |
US10443272B2 (en) | 2017-05-04 | 2019-10-15 | The Sun Lock Company, Ltd. | Dual unlocking mode padlock |
CN115182651B (zh) * | 2018-11-19 | 2024-08-02 |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 锁本体 |
CN109209034B (zh) * | 2018-11-23 | 2023-09-29 | 义乌市升平锁厂 | 一种密码挂锁及活动锁舌杆 |
US11199025B2 (en) | 2018-12-18 | 2021-12-14 | The Sun Lock Company Limited | Combination padlock with anti-picking and decode mechanism |
US11346127B2 (en) | 2019-06-27 | 2022-05-31 | The Sun Lock Company Limited | Hook lock with dual locking function |
US11261622B2 (en) | 2019-08-28 | 2022-03-01 | The Sun Lock Company Limited | High security combination padlock with ease of use reset mechanism |
USD902691S1 (en) | 2019-10-01 | 2020-11-24 | The Sun Lock Company Limited | Combination padlock |
USD914481S1 (en) | 2019-10-15 | 2021-03-30 | The Sun Lock Company Limited | Padlock |
US11713593B2 (en) | 2019-12-18 | 2023-08-01 | The Sun Lock Company Limited | Hook lock with dual locking function with key captive design |
GB2600208B (en) | 2020-08-28 | 2023-08-23 | Sun Lock Co Ltd | Dual locking combination padlock with decode function |
US20230045238A1 (en) * | 2021-08-06 | 2023-02-09 | The Sun Lock Company Limited | High security combination padlock and locking bar with advanced anti-picking mechanism |
USD1011865S1 (en) | 2022-01-05 | 2024-01-23 | The Sun Lock Company Limited | Combination padlock |
GB2625068B (en) * | 2022-12-02 | 2025-01-01 | Henry Squire & Sons Holdings Ltd | A combination locking mechanism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78738Y (zh) * | 1996-06-28 | 1998-04-15 | 三门金属有限公司 | 可使锁闩张开较大角度的挂锁 |
US5987939A (en) * | 1998-10-07 | 1999-11-23 | Solex International (Thailand) Co., Ltd. | Padlock for use with steel grilles |
US6029481A (en) * | 1998-12-23 | 2000-02-29 | The Sun Lock Company | Combination padlock construction with manual activation |
CN1274039A (zh) * | 1999-05-14 | 2000-11-22 | 赵艳军 | 一种密码锁 |
US6439006B1 (en) * | 2000-11-22 | 2002-08-27 | Jaeyou Co., Ltd. | Combination lock |
JP2002309830A (ja) * | 2001-04-13 | 2002-10-23 | Teramoto Corp | 傘保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傘立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66694A (en) * | 1920-04-20 | 1921-07-20 | Alessandro Valente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ombination or permutation locks |
US1486934A (en) * | 1920-06-14 | 1924-03-18 | John M Strmic | Combination lock |
FR656595A (fr) * | 1928-06-28 | 1929-05-10 | Cadenas à combinaison | |
US1823650A (en) * | 1928-12-31 | 1931-09-15 | Gordon Harry Julius | Lock mechanism |
US2104981A (en) | 1936-11-06 | 1938-01-11 | Independent Lock Co | Lock |
FR1395789A (fr) * | 1964-02-24 | 1965-04-16 | Rhodaniens L Joly Atel | Perfectionnements aux cadenas et analogues |
JPS4724302Y1 (zh) * | 1967-06-06 | 1972-08-01 | ||
DE2810756A1 (de) | 1977-03-14 | 1978-09-21 | Viro Innocenti Spa | Vorhaengeschloss |
US4195502A (en) * | 1978-06-02 | 1980-04-01 | Best Lock Corporation | Break-away door knob |
ES514373A0 (es) * | 1982-07-26 | 1983-10-16 | Talleres Escoriaza Sa | "nuevo sistema de cambio de clave en candados de combinacion". |
US5005384A (en) * | 1990-06-29 | 1991-04-09 | Lo Tzung I | Mechanism for a combination padlock |
JPH04120381A (ja) * | 1990-09-11 | 1992-04-21 | Hideki Kimura | 錠 |
US5193367A (en) | 1992-06-03 | 1993-03-16 | Ling Chong Kuan | Combination padlock with sidewardly pivoted hasp |
US5365758A (en) | 1992-07-17 | 1994-11-22 | Shieh Jin Ren | Lock for incapacitating motorcycle disk brake |
FI93253C (fi) | 1993-02-05 | 1995-03-10 | Abloy Security Ltd Oy | Riippulukko |
IL122509A (en) * | 1997-12-08 | 2000-02-29 | Mul T Lock Technologies Ltd | Padlock |
US5901587A (en) * | 1998-02-19 | 1999-05-11 | Chen; Cheng-Jung | Padlock with safety locking mechanism |
US6474116B1 (en) * | 1998-12-23 | 2002-11-05 | The Sun Lock Company Ltd. | Combination lock with dual locking means |
JP2001012121A (ja) * | 1999-06-30 | 2001-01-16 | Clover:Kk | フック付きのダイヤル錠 |
JP3919146B2 (ja) * | 1999-07-29 | 2007-05-23 | 東海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 可変コード型南京錠 |
US6453706B1 (en) * | 2000-05-23 | 2002-09-24 | Waterson Chen | Padlock with a U-shaped lock casing |
US6675614B2 (en) * | 2002-02-13 | 2004-01-13 | The Sun Lock Company, Ltd. | High security combination padlock with locking bar |
-
2002
- 2002-02-13 US US10/076,775 patent/US667561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9-25 AT AT02256685T patent/ATE315704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9-25 EP EP20020256685 patent/EP133670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9-25 DE DE60208636T patent/DE60208636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
- 2003-01-31 JP JP2003024199A patent/JP2003232147A/ja active Pending
- 2003-02-13 CN CNB031041108A patent/CN10043236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8-11 US US10/639,999 patent/US688335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
- 2004-01-16 HK HK04100344A patent/HK1057591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78738Y (zh) * | 1996-06-28 | 1998-04-15 | 三门金属有限公司 | 可使锁闩张开较大角度的挂锁 |
US5987939A (en) * | 1998-10-07 | 1999-11-23 | Solex International (Thailand) Co., Ltd. | Padlock for use with steel grilles |
US6029481A (en) * | 1998-12-23 | 2000-02-29 | The Sun Lock Company | Combination padlock construction with manual activation |
CN1276461A (zh) * | 1998-12-23 | 2000-12-13 | 特新实业有限公司 | 字码锁 |
CN1274039A (zh) * | 1999-05-14 | 2000-11-22 | 赵艳军 | 一种密码锁 |
US6439006B1 (en) * | 2000-11-22 | 2002-08-27 | Jaeyou Co., Ltd. | Combination lock |
JP2002309830A (ja) * | 2001-04-13 | 2002-10-23 | Teramoto Corp | 傘保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傘立て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25470A (zh) * | 2010-01-27 | 2012-10-10 | 瑞尔达锯齿公司 | 包括用于防止错误编程的安全装置的可编程圆筒销子锁 |
CN102725470B (zh) * | 2010-01-27 | 2015-03-25 | 瑞尔达锯齿公司 | 包括用于防止错误编程的安全装置的可编程圆筒销子锁 |
TWI679333B (zh) * | 2015-01-19 | 2019-12-11 | 英商Dg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 組合式掛鎖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0208636D1 (de) | 2006-04-06 |
EP1336705B1 (en) | 2006-01-11 |
EP1336705A1 (en) | 2003-08-20 |
US20040031298A1 (en) | 2004-02-19 |
HK1057591A1 (en) | 2004-04-08 |
ATE315704T1 (de) | 2006-02-15 |
CN1438399A (zh) | 2003-08-27 |
US6883355B2 (en) | 2005-04-26 |
US6675614B2 (en) | 2004-01-13 |
JP2003232147A (ja) | 2003-08-22 |
US20030150245A1 (en) | 2003-08-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32363C (zh) | 具有锁杆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 | |
US8539799B2 (en) | Combination lock | |
EP1013858A1 (en) | Combination padlocks | |
US4048821A (en) | Combination padlock | |
US4282731A (en) | Pin-tumbler-type lock having antipick security action | |
US7117698B2 (en) | High security padlock construction | |
US6755063B2 (en) | Side bar type cylinder lock with variable key code | |
TWI336368B (en) | Dead locking deadbolt | |
US4751830A (en) | Push-button padlock with secondary key | |
US20120266636A1 (en) | Combination lock | |
US6997023B1 (en) | Combined combination lock and padlock | |
EP2336466A2 (en) | Padlocks | |
US20050092037A1 (en) | Cable Lock | |
AU614398B2 (en) | Push-button padlocks having swivel-only shackles | |
US20040261477A1 (en) | Combination lock | |
US4313319A (en) | Lock and key combination with mastering concept | |
EP0000003A1 (en) | Combination lock | |
US7383708B2 (en) | Multistage lock cylinder assembly | |
EP0978608A1 (en) | Cylinder lock mechanism | |
AU2009201742B2 (en) | Padlock having a preloaded locking member | |
US3952562A (en) | Combined knob and permutation lock assembly for door latches | |
AU2008265749B2 (en) | Combination lock | |
US3729962A (en) | Combination lock | |
US20110185775A1 (en) | Padlocks with anti-rapping security features | |
US2985005A (en) | Combination lock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