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9588C - 无线部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部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29588C CN100429588C CNB200510074830XA CN200510074830A CN100429588C CN 100429588 C CN100429588 C CN 100429588C CN B200510074830X A CNB200510074830X A CN B200510074830XA CN 200510074830 A CN200510074830 A CN 200510074830A CN 100429588 C CN100429588 C CN 10042958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shape
- antenna
- device housings
- frame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无线部件(1),该无线部件配设在表壳(5)的内部,其具有:具有形成框状的框状部(14)和从该框状部(14)的一端部延伸出的导出部(15)的柔性电路板(16);配线在框状部(14)、用于在与门装置间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的天线(11);与所述天线(11)电连接的IC芯片(13);设置于所述导出部(15)的前端侧、用于电连接IC芯片(13)与线路板(3)的连接端子(17)。由此,具有无线部件(1)的手表(100),在确保长的通信距离的同时,可以防止第三者非法取得IC芯片(13)所存储的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与外部通信设备之间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的无线部件以及具有该部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可以不直接通过读出器/记录器而通过电磁感应波从非接触型的无线部件中读取或写入数据的系统,提出了数据载体系统(或者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统=RF-ID系统(ISO/IEC 14443),以下称为RF-ID系统),开发出了将这样的无线部件配备在手表上的电子设备。
在上述的手表中,如下配设无线部件:即在充分确保与RF-ID系统所具有的通信设备的信息的通信距离的基础上,例如沿着表壳上部外侧的外周部使天线延伸为圆环状。
但是,如果在表壳的外侧配设所述无线部件,则不能容易地进行与表壳内的线路板的连接。另外,因为可以从无线部件简单地取出存储在与读出器/记录器间所发送/接收的各种信息的IC芯片,所以存在在该IC芯片中所存储的信息被第三者非法取得的危险。
另一方面,当将无线部件配设于表壳的内侧时,因为无线电波的灵敏度下降,所以存在难以充分确保与RF-ID系统所具有的通信设备的信息的通信距离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在将天线配置于设备外壳的内部离外面较近的开口侧那样配设无线部件的同时,根据设备外壳的内部形状,可以弯曲设置于无线部件的读出部的弯曲部,由此,可以在设备外壳的较里侧配设电路板。
由此,提供在可以确保与外部通信设备的长通信距离的同时,可以容易地进行与线路板的连接,进而可以防止存储在集成电路中的信息被第三者非法取得的无线部件以及具有该部件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例示的手表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手表以及门装置的主要部分构成的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4A是表示图1的手表所具有的无线部件的平面图。
图4B是表示图1的手表所具有的无线部件的底面图。
图5是表示作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例示的手表的平面图。
图6是图5的VI-VI线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7A是表示图5的手表所具有的无线部件的平面图。
图7B是表示图5的手表所具有的无线部件的底面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1的手表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图8的IX-IX线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10是变形例2的手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11是变形例3的手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图11中的手表所具有的无线部件的斜视图。
图13是表示放大手表的里面侧的主要部分的图示。
图14是表示手表的底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图示例。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作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例示的手表的平面图。另外,在图1、图5及图8中,附加斜线模式地图示无线部件1、301、401的框状部14、314、414。另外,图示了将表盘7的该手表100、300、400中的12点方向侧以及6点方向侧的端部切去一部分的情形。
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手表100如下构成:即例如具有构成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统=RF-ID系统所适用的自动验票系统的无线部件1,通过该无线部件1在与作为外部通信设备的门装置200(参照图2)间进行各种信息的发送/接收。
下面,参照图2对手表100与门装置200间的信息通信进行说明。
在此,图2是表示手表100以及门装置200的主要部分构成的框图。
首先,对涉及手表100的信息通信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手表100电连接手表部2与无线部件1。
手表部2,例如是由安装在线路板3上的设备构成的,具有表控制部21、生成规定频率的时钟信号并输出给表控制部21的振荡器22、根据由用户进行的开关51的操作将操作信号输出给表控制部21的输入部23、将显示数据输出给后述的液晶显示部42的显示输出部24、向图未示出的扬声器等输出声音信号的通知输出部25、由例如EEPROM等所构成的存储器26。
无线部件1,例如是构成电磁感应方式或电磁耦合方式的RF-ID系统的RF-ID脉冲转发器等,如图2所示,电容器12与天线11的两端部连接,在作为集成电路的IC芯片13上,设置有AC/DC转换器13a、时钟再生部13b、解调部13c、解码部13d、存储器13e、编码部13f、调制部13g、电源控制部13h、数据载体控制部13i。在天线11发生的交流电流(Alternate Current),由AC/DC转换器13a整流为直流电流(Direct Current),通过电源控制部13h给与数据载体控制部13i,作为驱动该无线部件1的电力利用。另外,根据在天线11发生的交流电流,在时钟再生部13b所再生的时钟信号以及在解调部13c所解调、在解码部13d所解码的数据被输入给数据载体控制部13i。
数据载体控制部13i如下构成:即以与时钟信号同步的时序读取在解码部13d中所解码的数据,并将读取的数据存储到例如存储器13e中。另外,根据读取的数据等,将存储器13e所存储的数据供给编码部13f。在编码部13f所编码的数据在调制部13g被调制,并发送给天线11。
天线11如下构成:即在用户门通过时与门装置200所具有的读出器/记录器侧天线201相对配置时,利用与该读出器/记录器侧天线201间所形成的感应电磁场,在与门装置200的读出器/记录器202间发送/接收涉及用户门通过的各种信息。
存储器13e例如由EEPROM等构成,存储涉及在用户门通过时通过天线11所发送给读出器/记录器202的用户的识别处理的数据、或从读出器/记录器202发送并通过天线11所接收到的精算处理、通过日期或以及涉及那些的履历等的各种数据等。
下面,对门装置200的构成进行说明。
门装置200,是RF-ID系统的构成要素,如图2所示,具有与无线部件1的天线11对应的读出器/记录器侧天线201、与读出器/记录器侧天线201的接地端和与相反侧的端部连接的读出器/记录器202、与读出器/记录器202连接的控制装置/系统203、和与控制装置/系统203连接的门开关装置204。
读出器/记录器202如下构成:即对从控制装置/系统203所输出的控制信号实施了规定的编码处理或解调处理后,根据该控制信号和从图未示出的振荡器所输出的规定频率的时钟信号,驱动读出器/记录器侧天线201。之后,读出器/记录器202通过读出器/记录器侧天线201进行与无线部件1间所发送/接收的各种信息的读取或写入。
读出器/记录器侧天线201,在用户门通过时,在与相对配置的无线部件1的天线11之间,利用与该天线11之间所形成的感应电磁场,来发送/接收涉及用户的门通过的各种信息。
控制装置/系统203,根据读出器/记录器202与无线部件1的各种信息的发送/接收,控制基于门开关装置204的门的开关。
下面,对在佩带手表100的用户通过门时,门装置200与手表100之间的信息通信进行说明。
用户在通过门时,将手表100接近门装置200的读出器/记录器侧天线201,如果该手表100的无线部件1的天线11与读出器/记录器侧天线201相对配置,则在读出器/记录器侧天线201与天线11之间形成感应电磁场。
于是,利用感应电磁场,在门装置200与无线部件1之间,发送/接收涉及用户通过门的各种信息,具体地讲,发送/接收例如涉及用户的认证处理或精算处理等的数据。另外,所接收的各种数据,输出给手表部2,存储在存储器26。
下面,参照图1及图3对手表100的主要部分构成进行说明。
在此,图3是图1的III-III线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如图1及图3所示,手表100具有作为将表计时部4收纳在内部的设备外壳的表壳5,在该表壳5的夹着表计时部4的两端部,即在表壳5的该手表100中的12点方向侧以及6点方向侧的各自的端部,通过带轴B1(在图3中,只图示了6点方向侧的端部的带轴B1)安装有用于将该表壳5佩带到手腕上的带构件B。
在表壳5的上部中央,为了堵塞其开口54,通过密封,安装作为光透过性构件的表玻璃6,进而,在表壳5的上部外周配设表盘7。
另外,在表壳5的下面,通过防水环8安装里盖9,在里盖9与表计时部4之间设置有缓冲构件10。
再者,在表壳5的外周部,设置有指示执行该手表100的各种功能的开关51(参照图1)。
如图3所示,表计时部4由设置于可视侧(图3中的上侧),具备模拟指针机构41以及液晶显示部42的上部盖43、设置于与可视侧相反侧(图3中的下侧)的下部盖44、和无线部件1而构成。
在下部盖44,安装有用于使模拟指针机构41和液晶显示部42等的该手表100的各部动作的电池(省略图示)。另外,在下部盖44与上部盖43之间,配置有线路板3。即,线路板3配置于与在表壳5安装表玻璃6的开口54相反的开口55处。
在上部盖43的上面,配置有文字板45,在其文字板45的上面配置有框状构件46。
另外,文字板45、上部盖43、线路板3以及下部盖44,为安装在表壳5的中框52内的构造。
模拟指针机构41,具有从设置于文字板45的轴孔延伸到其上方的指针轴41a、安装在该指针轴41a上的时针、分针等的指针41b、在文字板45的上方将指针轴41a作为中心运行指针41b的运针机构部41c而构成。
在文字板45和指针41b的规定处,分别设有发光部47,接收从图中未示出的发光元件所照射的光而发光。
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部42(显示部),与配设在表壳5的开口54的表玻璃6比,配设在表壳5的里面,并且与线路板3比,配设在靠近表玻璃6处。另外,液晶显示部42,例如具有将液晶封入分别具有上下一对透明电极的光透射电路板间的液晶元件、设置在所述光透射电路板的上面以及下面的上偏光板以及下偏光板。而且,液晶显示部42如下构成:即向光透射电路板的一对透明电极间施加规定的电压,根据其施加状态,数字显示时刻等各种信息。
另外,在液晶显示部42所显示的各种信息,通过设置于文字板45的窗部45a可以看到。
框状构件46,例如用合成树脂形成,是沿着形成平面视图略圆形状的表壳5的内周面部形成略环状的构件。另外,如图3所示,框状构件46,配设在文字板45和表玻璃6之间,更具体地讲,框状构件46如下安装在表壳5的内周面:在将框状构件46的下端面连接到文字板45的周边部的上面的同时,通过设置无线部件1的天线11的框状部14使上端面与表玻璃6的下面大致连接。
下面,参照图4A、图4B说明无线部件1。
在此,图4A是表示无线部件1的框状部14的可视侧的平面图,图4B是表示图4A的无线部件1的里侧即表示与框状部14的可视侧相反侧的底面图。
如图4A、图4B所示,无线部件1例如具有形成平面视图略环状的框状部14、具有从该框状部14的外周的一端部延伸出形成的导出部15的柔性电路板16。
框状部14形成符合在表壳5上安装表玻璃6的开口54的内部形状的形状。即,框状部14,沿着在其外周部形成平面视图略圆形状的表壳5中安装表玻璃6的开口54的内周面部那样形成略环状。而且,在框状部14的大致整个面,横亘其表里面螺旋状配线线圈,设置用于与门装置200间进行信息发送/接收的天线11。
另外,在与框状部14的内周部之中的导出部15相反侧的部分,大致沿着该框状部14的延伸面那样形成延伸出到内侧的延伸部141。如图4B所示,在该延伸部141的里面侧,配设有与天线11电连接的IC芯片13以及规定数(在图4B中,示出3个)的电容器12。由此,可以通过天线11邻近配设IC芯片13,可以降低向天线接收信号的噪声混合。
导出部15,如图3所示,其框状部14侧的端部,大致沿着表壳5的内周面部以及框状构件46的外周面部(对应内部形状),为了相对于框状部14成略直角而通过第一弯曲部151向表壳5的里侧弯曲,进而,比起第一弯曲部151,前端侧为了与框状部14相对而通过第二弯曲部152向表壳5的中心侧弯曲,作为整体形成截面略コ字状。
另外,比起导出部15的第二弯曲部152,在前端侧,如图4B所示,设置用于电连接IC芯片13和线路板3的连接端子17,该连接端子17,通过在该导出部15所设置的连接线15a与IC芯片13连接。
下面,对上述构成的无线部件1向表壳5内安装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所示,在例如框状构件46、文字板45、上部盖43、线路板3以及下部盖44的外周侧与表壳5以及中框52的内周侧之间,设置用于对应柔性电路板16的导出部15的形状而形成、使该导出部15插入的导出部插入部53。
另外,在作为下部盖44的线路板3侧的上面侧,设置有从该上面按规定的深度锪孔的锪孔部44a,在该锪孔部44a内,可以收容为了将连接端子17连接到线路板3的端子连接部(省略图示)而从下方将该连接端子17压到线路板3侧的固紧板18。即,线路板3的端子连接部与无线部件1的连接端子17,通过锪孔部44a所收容的固紧板18,连接端子17从下侧被压到线路板3侧,由此实现电连接。另外,这时的压力,可以根据固紧板18的板厚或锪孔部44a的深度进行调整。
而且,上述构成的无线部件1,使框状部14的上面的大约整个面连接到表玻璃6的下面,通过规定的粘着剂粘结,配置框状部14,以使在框状构件46的上面部从下侧支持该框状部14的下面的导出部15侧,同时使沿着框状构件46的外周面部通过第一弯曲部151所弯曲的导出部15插入到导出部插入部53中,并且,沿着线路板3的下面部通过第二弯曲部152弯曲,配设在表壳5内。之后,通过配设在锪孔部44a内的固紧板18,连接端子17被压到线路板3侧,成为与端子连接部电连接的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手表100,在表壳5的内部,在接近更外面的开口54侧,可以配设配线了天线11的框状部14,为了通过该框状部14的开口使在表壳5的内部所配设的液晶显示部42临近,可以配设无线部件1的柔性电路板16。由此,在可以充分确保文字板45上的显示区域的同时,可以确保与门装置200的长通信距离。进而,无线部件1的导出部15,根据表壳5的内部形状,可以在安装表玻璃6的开口54处通过第一弯曲部151弯曲,因为在比该第一弯曲部151更前端侧,更具体地讲,比在位于比第一弯曲部151更前端侧的第二弯曲部152更前端侧设置有连接端子17,所以即使在表壳5的更里侧配设线路板3也能容易地进行该线路板3与无线部件1的电连接。
因此,在可以确保表壳5内的线路板3的配置的自由度的同时,可以容易地进行对表壳5的无线部件1的安装。
另外,因为在表壳5的内部配设有无线部件1,所以从手表100的外部取出IC芯片13较困难,可以防止该IC芯片13所存储的信息被第三者非法取得。
实施方式2
下面,参照图5及图6说明实施方式2的手表300。
在此,图5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手表300的平面图,图6是图5的V-V线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另外,实施方式2的手表300,因为在无线部件301的构成以外的部分与上述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所以相同的构成部分附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及图6所示,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手表300的无线部件301,柔性电路板316的框状部314形成略圆环状,在比从该框状部314延伸出所形成的导出部315的第二弯曲部152更前端设置有IC芯片13。
下面,参照图7A、图7B更详细地说明无线部件301。
在此,图7A是表示无线部件301的框状部314的可视侧的平面图,图7B是表示图7A的无线部件301的里侧即与框状部314的可视侧相反侧的底面图。
如图7A、图7B所示,在框状部314中,通过配线线圈使得成为略圆环状,来设置天线11。导出部315,比其第二弯曲部152更前端侧,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导出部315相比,形成剑状,比起其里面的连接端子17,在第二弯曲部152侧配设有IC芯片13以及规定数(图7B中示出3个)的电容器1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如实施方式1那样将IC芯片13设置在框状部14的延伸部141时相比,可以配置于表壳5的更里侧。
另外,IC芯片13以及电容器12,在无线部件301安装到表壳5的状态下,可以配置于下部盖44的锪孔部44a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手表300的规定位置,给与无线部件301的识别码C。即,例如如图5所示,识别码C(例如“ABCD EFGH 1234”)可以如下表示:即给与表玻璃6的下面(里面),根据基于用户对开关51的操作从发光元件所照射的特定波长光,可以由该用户看到。
另外,也可以是如下构成:即根据用户对开关51的操作,在表控制部21的控制下,显示输出部24将涉及规定的识别码C的显示数据输出给液晶显示部42,将规定的识别码C显示在液晶显示部42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手表300,因为可以将IC芯片13配设到表壳5的更里侧,所以从表壳5内取出IC芯片13较困难,可以谋求防止该IC芯片13所存储的信息被第三者非法取得。
另外,例如在修理手表300时,即使分解各部,通过识别码C,构成该手表300的构件也不会零乱而相互关联,可以容易地进行手表300的再安装。
另外,无线部件301的形状以及无线部件301的表壳5内的配置,不局限于上述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手表100、300的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1>
图8是表示变形例1的手表400的平面图,图9是表示图8的IX-IX线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如图8及图9所示,变形例1的手表400,在表壳5内所配设的无线部件601的天线11通过表玻璃6可以看到。
即,在手表400,将框状构件446、文字板45、上部盖43以及线路板3的该手表400中的6点方向侧的端部上下贯通,形成导出部插入部453。
更具体地讲,在框状构件446,设置有玻璃支持面部46a及环状平面部46b,所述玻璃支持面部46a在框状构件446外周部侧形成略环状,与表玻璃6的下面连接,从下侧支持该表玻璃6;所述环状平面部46b为了离开表玻璃6的下面规定的距离,从与玻璃支持面部46a的内侧的端部连续的内周面部的规定位置向表玻璃6的中心侧、与该表玻璃6略平行并且整个周边具有略相同幅度。
而且,框状构件46,在玻璃支持面部46a与环状平面部46b的边界部分的该手表400中的6点方向侧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为了与该贯通孔上下大致重叠,在文字板45、上部盖43以及线路板3上也分别形成贯通孔,由这些贯通孔构成导出部插入部453,柔性电路板416的导出部415插入该导出部插入部453。
而且,柔性电路板416的框状部414,为了使其下面的大致整个面与环状平面部46b的上面大致连接而配设。
因此,根据该变形例1的手表400,可以通过表玻璃6使用户等看到框状部414所配线的天线11,所以通过功能性设计,可以让手表400在设计上更卓越,可以进一步提高该手表400的商品价值。
<变形例2>
图10是变形例2的手表50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另外,变形例2的手表500,因为在无线部件501的柔性电路板516以及框状构件546以外的部分与上述变形例1相同,所以相同的部分附以与变形例1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0所示,变形例2的手表500所具有的无线部件501,为了使其框状部514的下面大致与文字板45的上面连接而配设在表壳5内。
即,在框状构件546的底面部,为了使从其内侧(中心侧)的端部到与构成导出部插入部553的文字板45的贯通孔相向的部分与该文字板45略平行,在其整个周,设置有在根据柔性电路板516的框状部14的厚度切去规定高度部分所形成的框状部配置部46c。而且,在框状部配置部46c,使下面与文字板45的上面大致连接,配置框状部514,使得导出部515插入导出部插入部553,将无线部件501配设在表壳5内。
因此,根据该变形例2的手表500,柔性电路板516可以根据框状构件546的底面部的形状用第一弯曲部151弯曲,与上述变形例1的手表500相比,可以减少在表壳5内配设无线部件501上的框状构件46的加工量。因此,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对表壳5内的无线部件501的配设,可以更容易地进行该无线部件501与手表500的里侧所配设的线路板3的电连接。
<变形例3>
图11是变形例3的手表60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12是表示图11的手表600所具有的无线部件601的斜视图。
另外,变形例3的手表600,因为在无线部件601的柔性电路板616的形状以外的部分与上述变形例2相同,所以相同的部分附以与变形例2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1所示,变形例3的手表600所具有的无线部件601,其柔性电路板616的框状部614沿着框状构件546的内周面配设。
即,在框状构件546,从框状部配置部46c的内侧的端部向该框状部配置部46c的底面,设置有略垂直形成的垂直面部46d。而且,在无线部件601的框状部614,设置有形成上面大致沿着框状部配置部46c的底面那样的形状的外周部14b、沿着框状构件546的垂直面部46d,从外周部14b的内边部向该外周部14b略垂直立起所形成的垂直周面部14a(参照图12)。
通过在该垂直周面部14a的内周面配线线圈,形成天线611。
因此,根据变形例3的手表600,可以将天线611配设在在表壳5安装表玻璃6的开口54处,可以确保与门装置200的更长的通信距离。另外,因为在文字板45的用户可以看到的区域不配设框状部614的天线611,所以通过天线611显示文字板45的时字指标等的各种信息的区域不受限制,可以进一步提高该手表600的商品价值。
另外,在涉及本发明的手表100、300、400、500、600,可以将涉及利用RF-ID系统的无线部件1、301、401、501、601以及手表100等的规格或利用时的注意事项等的共同信息D表记在该手表100的规定位置。即,具体地讲,可以将共同信息D表记在不损害该手表100的设计的位置,例如里盖9的里面侧或(参照图13)、带构件B的里面侧(参照图14)。
由此,用户可以根据手表100的规定位置所表记的共同信息D,合适地进行RF-ID系统的利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手表100的商品价值。进而,在修理该手表100时,即使各部分被分解,也可以通过共同信息D或识别码C,构成该手表100的构件不散乱,相互关联,可以容易地进行该手表100的再安装。
这样,根据本发明,无线部件通过导出部的前端侧所设置的连接端子,可以容易地进行与电子设备的内部所配设的线路板的电连接。
另外,因为无线部件可以将配线天线的框状部不干扰地配设在电子设备的内部离外面更近的地方,所以即使将无线部件配设在电子设备内,也可以与外部通信设备间确保长的通信距离。
另外,这样的无线部件,可以容易地配设在电子设备内,并且从该电子设备上取下较困难,因此,取出设备外壳的内部所配设的集成电路也困难,可以防止第三者非法取得该集成电路所存储的信息。
另外,因为无线部件配设在集成电路延伸到框状部的内侧的延伸部,所以可以将集成电路配设为更接近天线,可以使向天线接收信息的噪声混合降低。
另外,无线部件,因为天线设置于框状部的垂直周面部,所以可以将天线配设在电子设备的内部离外面更近的地方。
另外,在前端连接端子所形成的无线部件的导出部,因为根据电子设备的内部形状通过弯曲部可以弯曲,所以即使是当在电子设备内部无线部件与电路板分离设置时,也可以更容易地进行该无线部件与电路板的电连接。
另外,具有本发明中的无线部件的电子设备,可以如下配设无线部件:即在安装设备外壳的光透射性构件的开口侧,通过配线天线的框状部的开口,面临设备外壳的内部所配置的显示部。所以,在可以充分确保显示部的显示区域的同时,可以确保与外部通信设备的长通信距离。进而,无线部件的导出部,因为根据设备外壳的内部形状,可以在与安装光透射性构件的开口侧相反侧的开口处通过弯曲部弯曲,在该弯曲部更前端侧设置有连接端子,所以可以容易地进行线路板与无线部件的电连接。
因此,在可以确保设备外壳内的线路板的配置的自由度的同时,可以容易地进行对设备外壳的无线部件的安装。
另外,因为在设备外壳的内部配设无线部件,所以从电子设备的外部取出集成电路较困难,可以防止第三者非法取得该集成电路所存储的信息。
再者,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改良及设计的变更。
例如,无线部件1、301、401、501、601的导出部15、315、415、515,如果是根据手表100、300、400、500、600以及表壳5的内部形状,在与在该表壳5安装表玻璃6的开口54相反的开口55处通过规定的弯曲部可以弯曲的构成,则可以是任意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框状部14、314、414、514、614,虽然例示出了外形形成略环状,但是不局限于此,可以是形成适合在表壳5上安装表玻璃6的开口54的内部形状的任意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设备,虽然示出了手表100,但不局限于此,可以是可以安装无线部件1的任意电子设备。
Claims (4)
1.一种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具有:
一端开口的设备外壳(5);
在该设备外壳的开口(54)所安装的光透射性构件(6);
与该光透射性构件相对,配置于所述设备外壳内,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42);
与该显示部相比,在与所述开口(54)相反侧所配置的线路板(3);
在所述设备外壳的内部所配置的无线部件(1);
所述无线部件具有:
具有根据所述设备外壳的开口(54)的内部形状形成框状的,在所述光透射性构件与所述显示部之间使该显示部靠近开口而配置的框状部(14)、设置从该框状部的一端部延伸出、根据所述设备外壳的内部形状可以弯曲的弯曲部(151、152)的导出部(15)的柔性电路板(16);
配线在所述框状部中,用于与外部通信设备(200)间进行信息发送/接收的天线(11);
配设在所述框状部中,与所述天线电连接的集成电路(13);和设置在所述导出部的所述弯曲部的更前端侧、用于与所述集成电路和所述线路板电连接的连接端子(17)。
2.一种无线部件(301、401、501、601),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有形成框状的框状部(314、414、514、614)、和从该框状部的一端部延伸出的导出部(315、415、515)的柔性电路板(316、416、516、616);
在所述框状部配线成略环状,用于与外部通信设备(200)间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的天线(11、611);
配设在所述导出部中,与所述天线电连接的集成电路(13);
设置在所述导出部的前端侧,用于电连接所述集成电路与电子设备(300、400、500、600)所具有的线路板(3)的连接端子(17);
所述框状部具有外周部(14b)、和从该外周部的内边部垂直形成的垂直周面部(14a);
在该垂直周面部设置所述天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出部设置有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形状能弯曲的弯曲部(151、152)。
4.一种电子设备(300、400、500、600),其特征在于:具有:
一端开口的设备外壳(5);
在该设备外壳的开口(54)所安装的光透射性构件(6);
与该光透射性构件相对,配置于所述设备外壳内,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42);
与该显示部相比,在与所述开口(54)相反侧所配置的线路板(3);
在所述光透射性构件与所述显示部之间,沿所述设备外壳的内周面所配设的框状构件(46、446、546);
在所述设备外壳的内部所配置的无线部件(301、401、501、601);
所述无线部件具有:
具有根据所述设备外壳的开口(54)的内部形状形成框状、在所述光透射性构件与所述框状构件之间使所述显示部靠近开口而配置的框状部(314、414、514、614)、设置从该框状部的一端部延伸出、根据所述设备外壳的内部形状能弯曲的弯曲部(151、152)的导出部(315、415、515)的柔性电路板(316、416、516、616);
配线在所述框状部、用于与外部通信设备(200)间进行信息发送/接收的天线(11、611);
配设在所述导出部、与所述天线电连接的集成电路(13);
设置在所述导出部的所述前端侧、用于与所述集成电路和所述线路板电连接的连接端子(17)。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168648 | 2004-06-07 | ||
JP2004168648A JP4649879B2 (ja) | 2004-06-07 | 2004-06-07 | 無線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
JP2004168648 | 2004-06-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07374A CN1707374A (zh) | 2005-12-14 |
CN100429588C true CN100429588C (zh) | 2008-10-29 |
Family
ID=35500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74830XA Active CN100429588C (zh) | 2004-06-07 | 2005-06-03 | 无线部件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649879B2 (zh) |
CN (1) | CN100429588C (zh) |
SG (1) | SG11834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98795B2 (ja) * | 2012-09-24 | 2016-09-2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内蔵式電子時計 |
US10164322B2 (en) | 2014-08-27 | 2018-12-25 | Apple Inc. |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
CN104507277A (zh) * | 2014-11-28 | 2015-04-08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穿戴式电子设备 |
CN105116715B (zh) * | 2015-09-28 | 2017-12-12 | 深圳市爱的扣扣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手表表带组件和智能手表 |
CN106842896B (zh) * | 2016-12-26 | 2022-07-19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穿戴设备、外壳及可穿戴设备的天线控制方法 |
CN113497331B (zh) * | 2020-04-03 | 2023-03-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4887A (zh) * | 1997-06-23 | 1999-11-10 |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模块和智能卡 |
JP2001042068A (ja) * | 1999-07-27 | 2001-02-16 | Ricoh Elemex Corp | データキャリア付腕時計 |
JP2001217639A (ja) * | 2000-01-31 | 2001-08-10 | Toppan Forms Co Ltd | 非接触型データ送受信体用アンテナ |
US6412702B1 (en) * | 1999-01-25 | 2002-07-02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Non-contact IC card having an antenna coil formed by a plating method |
WO2003061066A1 (en) * | 2001-11-26 | 2003-07-24 |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ere Suisse | Vhf wave receiver antenna housed in a wristband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51259A (ja) * | 1994-08-05 | 1996-02-20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非接触カード用プリント配線板 |
JPH08211169A (ja) * | 1995-02-03 | 1996-08-20 | Citizen Watch Co Ltd | 腕時計型無線選択呼び出し受信機 |
JPH08250918A (ja) * | 1995-03-14 | 1996-09-27 | Casio Comput Co Ltd | アンテナ構造 |
EP0741433B1 (en) * | 1995-05-05 | 2001-10-04 | Eta SA Fabriques d'Ebauches | Antenna structure for use in a timepiece |
JPH09307329A (ja) * | 1996-05-14 | 1997-11-28 | Casio Comput Co Ltd | アンテナ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アンテナを備えた電 子機器又は電子時計 |
JP3975627B2 (ja) * | 1998-12-31 | 2007-09-12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データ通信装置 |
JP2001006007A (ja) * | 1999-06-23 | 2001-01-12 | Casio Comput Co Ltd | データ通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 |
JP2003315475A (ja) * | 2002-04-24 | 2003-11-06 | Seiko Epson Corp | 時 計 |
JP3695455B2 (ja) * | 2002-07-22 | 2005-09-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無線機能付き電子機器 |
-
2004
- 2004-06-07 JP JP2004168648A patent/JP464987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
- 2005-05-31 SG SG200503463A patent/SG118340A1/en unknown
- 2005-06-03 CN CNB200510074830XA patent/CN100429588C/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4887A (zh) * | 1997-06-23 | 1999-11-10 |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模块和智能卡 |
US6412702B1 (en) * | 1999-01-25 | 2002-07-02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Non-contact IC card having an antenna coil formed by a plating method |
JP2001042068A (ja) * | 1999-07-27 | 2001-02-16 | Ricoh Elemex Corp | データキャリア付腕時計 |
JP2001217639A (ja) * | 2000-01-31 | 2001-08-10 | Toppan Forms Co Ltd | 非接触型データ送受信体用アンテナ |
WO2003061066A1 (en) * | 2001-11-26 | 2003-07-24 |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ere Suisse | Vhf wave receiver antenna housed in a wristband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07374A (zh) | 2005-12-14 |
JP2005348330A (ja) | 2005-12-15 |
SG118340A1 (en) | 2006-01-27 |
JP4649879B2 (ja) | 2011-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165398B2 (ja) | 非接触データ通信機能を有する電子時計及び非接触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 | |
US5798984A (en) | Timepiece including a receiving and/or transmitting antenna for radio broadcast signals | |
JP4133850B2 (ja) | Rfタグによる保守用情報の取得システム | |
KR20020046176A (ko) | 금속 케이스에 장착된 밀봉 콘테이너를 포함하는 시계와같은 휴대용 물체 | |
JP6384738B2 (ja) | 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時計 | |
CN100429588C (zh) | 无线部件及电子设备 | |
JP2004056413A (ja) | Icカード代替機能を有する携帯機器 | |
US10396441B2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3729607B (zh) | 信息处理装置 | |
KR19980081011A (ko) | 착탈식 전자모듈과 그러한 전자모듈과 연계된 안테나를포함하는 휴대용 장치 및 특히, 시계. | |
CN209858958U (zh) | 标签内置钟表 | |
JP2006178647A (ja) | 情報端末装置 | |
JP5428082B2 (ja) | 電子機器 | |
JP4335066B2 (ja) | 通信端末 | |
JP2016038786A (ja) | カードリーダ | |
JP2005190064A (ja) | 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 |
JP2003066169A (ja) | 非接触データ通信機能を備えた時計 | |
JP3695455B2 (ja) | 無線機能付き電子機器 | |
JP2005098990A (ja) | 手首装着機器 | |
JP2002117382A (ja) | 情報送受信装置 | |
JP2006172010A (ja) | 情報端末装置 | |
JP2000048137A (ja) | 非接触icカードの携帯型読取装置 | |
JP2017151891A (ja) | 情報読取装置 | |
JP3101614U (ja) | 無線周波識別システムのキャッチ装置 | |
JP2003046316A (ja) | 非接触データ通信機能を備えた腕装着型電子機器及び非接触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