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8123C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18123C CN100418123C CNB200410007098XA CN200410007098A CN100418123C CN 100418123 C CN100418123 C CN 100418123C CN B200410007098X A CNB200410007098X A CN B200410007098XA CN 200410007098 A CN200410007098 A CN 200410007098A CN 100418123 C CN100418123 C CN 10041812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ft
- threshold voltage
- electrode
- potential
- switch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有:具有数据线3以及作为第1切换装置的TFT4与电容器5的数据写入装置1、以及具有作为第2切换装置的TFT8与有机EL组件7的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作为驱动组件的TFT6的栅极电极与具备有将漏极电极进行短路的TFT8的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是藉由与数据写入装置1进行个别独立的动作而检测出TFT6的临界值电压。此外,在发光程序中的TFT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是为,形成以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所检测出的TFT6的临界值电压施加至以数据写入装置1写入的电位的值。从而,使得TFT6的临界值电压的变动受到补偿,而实现可进行均匀亮度的光的显示的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控制电流发光组件的亮度的主动矩阵型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自我发光的有机电场发光(EL)组件的有机EL显示装置,无需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必需的背光部而适用于装置的薄型化,同时,因为在视角方面亦未有限制,因此是期待实用化以作为次时代的显示装置。此外,作为被使用在有机EL显示装置的有机EL组件,在各发光组件的亮度是藉由所流动的电流值来控制的点所判断,这是与液晶胞电压所控制的液晶显示装置等是不同的。
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作为驱动方式是采用单纯(被动)矩阵型与主动矩阵型。前者构造单纯而具有大型且难以实现高精度的显示的问题点。因此,近年来,为将在像素内部的发光组件内流动的电流同时被设在像素内的可动组件(例如,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aistor;TFT))进行控制而盛行于主动矩阵型的显示装置的开发。
在图20中,为揭示在有关于习知技术的主动矩阵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像素电路。于习知技术中的像素电路,为具有下述构造,即:有机EL组件105,为在阳极侧连接有正电源Vdd;TFT104,漏极电极是被连接置有机EL组件105的阴极侧,而源极电极是被连接至接地;电容器103,是被连接在TFT104的栅极电极与接地之间;TFT102,漏极电极为被连接至TFT104的栅极电极、源极电极为被连接至数据线101、栅极电极为被连接至扫描线106。
上述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是于以下说明。将扫描线106的电位设为高位准,将写入电位施加至数据线101后,TFT102便形成开启状态而使电容器103充电或是放电,TFT104的栅极电极电位为形成写入电位。接着,在将扫描线106的电位设为低位准后,TFT102便形成关闭状态,扫描线106与TFT102是被电气性的分离,不过,TFT104的栅极电极电位为藉由电容器103而维持成稳定状。
并且,于TFT104以及有机EL组件105流动的电流为形成因应于TFT10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gs的值,有机EL组件105是以因应于其电流值的亮度持续发光。在此,选择扫描线106、且将付与至数据线101的亮度信息于像素内部传送的动作,在以下称的为「写入」。如上所述,在于图20所示的像素电路中,若进行一次电位的写入时,接着在直到进行写入之间,有机EL组件105是以一定的亮度持续发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日本专利特开平8-234683号公报(第10页,第1图))。
发明内容
在此,于主动矩阵型的有机EL组件显示装置中,为利用形成在玻璃基板上的TFT来作为主动组件(active ELement)。不过,在使用为非晶质的非晶硅所形成的TFT中,在跨越长时间而流动电流的情况下,为具有与当初流动电流进行比较、临界值电压产生变动的情况。此外,亦具有因TFT的恶化而造成临界值电压产生变动的情况。如此,使用非晶硅所形成的TFT为具有在相同像素中产生临界值电压变动的情况。
图21所示是为恶化前的TFT与恶化后的TFT的电压-电流特性的图表。在图21中,曲线13所示是为恶化前的TFT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gs与漏极电流Id的特性,曲线14所示是为恶化后的TFT的特性。此外,Vth4以及Vth4′是为恶化前与恶化后的TFT的临界值电压。如图21所示,在恶化前与恶化后中,TFT的临界值电压是形成相异,因此在写入相同电位VD4的情况下,各个漏极电流是形成为与Id2以及Id3相异的值。从而,藉由付与VD4的电位而在驱动组件的TFT的恶化前,无论即使在有机EL组件中仅流动Id2,于TFT恶化后为仅流动Id3(<Id2)的值的电流,造成无法显示指定亮度的光。因此,在控制连动在电流发光组件中的电流而变动TFT的临界值电压的情况下,无关于施加相同电位、流动至电流发光组件的电流为产生变动,其结果,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部所显示的亮度为形成不均,造成画质恶化的原因。
本发明是有鉴于上述习知技术的缺点所提出者,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矩阵型的显示装置,为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部中所显示的亮度为呈现均匀状者。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呈主动矩阵型并包括有:数据写入装置,为写入对应于发光亮度的电位;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为检测出具有薄膜晶体管的驱动组件的临界值电压;其特征在于:前述数据写入装置为具备有:数据线,为供给对应于发光亮度的电位;以及第1切换装置,为经由前述数据线控制所供给的电位的写入;前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是具备有:第2切换装置,为控制前述驱动组件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之间的导通状态;电流发光组件,为显示对应于流动电流的亮度的光,同时,作为储存电荷的电容而可将电荷供给至前述驱动组件的源极电极或是漏极电极。
若藉由有关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时,则即使在作为驱动组件的TFT的临界值电压进行变动的情况下,藉由设置第2切换装置,为将以个别独立机能的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所检测而出的临界值电压,使添加写入电压的电压形成栅极-源极间电压,流入于TFT的电流则未有变动而显示出有机EL组件呈现均匀亮度的光。
在本发明中,前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是为,对于以前述第2切换装置而使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之间短路的前述驱动组件,为依据因被储存在前述电流发光组件的电荷所造成的栅极-源极间的电位差而形成开启状态后,以前述所储存的电荷的减少而使栅极-源极间的电位差降低至临界值电压为止、形成为关闭状态,藉此,检测出前述驱动组件的临界值电压。
在本发明中,对于在发光时的前述驱动组件所施加的电位,是为以前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所检测出的前述驱动组件的临界值电压、以及以前述数据写入装置所写入的电位之间的和。
在本发明中,前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是更具备有电源线,是在发光时,为将顺向的电压施加至前述电流发光组件以供给电流,同时,将逆向的电压施加至前述电流发光组件而可储存电荷。
在本发明中,还包括有控制前述第1切换装置的驱动状态的第1扫描线。
在本发明中,前述电流发光组件是为有机电场发光组件。
在本发明中,前述数据写入装置还包括有电容器,是维持由前述数据线所供给的电位。
在本发明中,还包括有第3切换装置,为设在前述数据写入装置与前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之间,且控制前述数据写入装置与前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之间的电气导通。
在本发明中,前述第3切换装置包括有薄膜晶体管。
在本发明中,还包括有控制前述第2切换装置与前述第3切换装置的驱动状态的第2扫描线,前述第2切换装置与前述第3切换装置是为,使栅极电极连接至前述第2扫描线,且分别具备有通路层的导电性为相异的薄膜晶体管。
在本发明中,前述第2切换装置与前述第3切换装置包括有通路层的导电性为相同的薄膜晶体管,前述第2切换装置与前述第3切换装置的驱动状态是以不同的扫描线所控制。
在本发明中,包括有:电容器,是被配置在前述数据写入装置与前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之间,且具有与前述数据写入装置电气性连接的第1电极、以及与前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电气性连接的第2电极;以及第4切换装置,为电气性的连接至前述第1电极,控制前述第1电极的电位。
在本发明中,前述第4切换装置是为,在开启状态时为维持前述第1电极与前述第2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同时,使与维持在前述第1电极的电荷同量、且极性相异的电荷产生于前述第2电极,同时,消去维持在前述第1电极中的电荷,而在关闭状态时,以不致移动维持在前述电容器的电荷而持续电荷维持。
在本发明中,前述第4切换装置包括有薄膜晶体管。
在本发明中,还包括有控制前述第2切换装置与前述第4切换装置的驱动状态的第3扫描线,前述第4切换装置与前述第2切换装置是为,栅极电极连接至前述第3扫描线,且分别具备有通路层的导电性为相异的薄膜晶体管。
在本发明中,前述第2切换装置与前述第4切换装置是具备有通路层的导电性为相同的薄膜晶体管,前述第2切换装置与前述第4切换装置是以不同的扫描线所控制。
在本发明中,前述第2切换装置是具备有与前述驱动组件的栅极电极连结的第1薄膜晶体管、以及与前述驱动组件的漏极电极连接的第2薄膜晶体管。
在本发明中,前述第2薄膜晶体管是为,藉由于前述第1薄膜晶体管均形成为开启状态,而将前述驱动组件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进行短路,在检测出临界值电压后藉由形成为关闭状态而维持所检测而出的临界值电压。
在本发明中,还包括有电容器,是被配置在前述数据写入装置与前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之间,且具有与前述数据写入装置电气性连接的第1电极、以及与前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电气性连接的第2电极;前述数据线是为,在发光时藉由前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在前述驱动组件的临界值电压的检测时与在前述电流发光组件中的电荷储存时供给基准电位,前述第1切换装置是为,在发光时藉由前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在前述驱动组件的临界值电压的检测时与在前述电流发光组件中的电荷储存时,使前述数据线与前述第1电极电气性地导通。
在本发明中,全部的前述电流发光组件为同时地显示光、同时地显示一张的画面。
在本发明中,对于全部的前述电流发光组件为同时进行电荷的积存,全数的前述第2切换装置是为,同时与前述驱动组件的栅极电极于漏极电极进行短路。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为在实施例1中的像素电路的构造示意图。
图2所示是为在图1所示的像素电路的时序图。
图3-1所示是为在图2所示的(a)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3-2所示是为在图2所示的(b)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3-3所示是为在图2所示的(c)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3-4所示是为在图2所示的(d)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4所示是为恶化前的TFT与恶化后的TFT的电压-电流特性的图表。
图5所示,是为与作为数据写入与驱动组件的TFT的临界值电压的检测动作在相同时间点下结束的情况下,于图1所示的像素电路的时序图。
图6所示是为在实施例1中的像素电路的构造的其它例的示意图。
图7所示是于图6所示的像素电路的时序图。
图8所示是为在实施例2中的像素电路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9所示是于图8所示的像素电路的时序图。
图10-1所示是于图9所示的(a)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10-2所示是于图9所示的(b)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10-3所示是于图9所示的(c)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10-4所示是于图9所示的(d)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10-5所示是于图9所示的(e)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11所示,是为与作为数据写入与驱动组件的TFT的临界值电压的检测动作在相同时间点下结束的情况里,于图8所示的像素电路的时序图。
图12所示是为在实施例2中的像素电路的构造的其它例的示意图。
图13所示是于图12所示的像素电路的时序图。
图14所示是为在实施例2中的像素电路的构造的其它例的示意图。
图15所示是于图14所示的像素电路的时序图。
图16-1所示是于图15所示的(a)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16-2所示是于图15所示的(b)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16-3所示是于图15所示的(c)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16-4所示是于图15所示的(d)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17所示是为在实施例3中的像素电路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8所示是为于图17中的像素电路的时序图。
图19-1所示是于图18所示的(a)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19-2所示是于图18所示的(b)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19-3所示是于图18所示的(c)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19-4所示是于图18所示的(d)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19-5所示是于图18所示的(e)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20所示是有关于在习知技术中的主动矩阵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像素电路。
图21所示是为恶化前的TFT与恶化后的TFT的电压-电流特性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面说明有关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此外,虽是针对于本发明将作为电流发光组件的有机EL组件使用在主动矩阵型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以及将作为主动组件的薄膜晶体管使用在主动矩阵型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分别进行说明,不过,作为像素的显示组件,是可适用在使用以流动电流而变化亮度的电流发光组件的全部主动矩阵型的显示装置。此外,本发明并非是以该实施例来加以限定。再者,于图面的记载中,在相同部分是采用相同符号表示,而图面则是模式化的显示。
〔实施例1〕
首先,针对有关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构成有关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的像素电路,包括有:具有数据线与第1切换装置以及电容器的数据写入装置、具有第2切换装置与电流发光组件的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再者,具有作为控制数据写入装置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之间的电气性连接的切换装置的TFT的构造。藉由该像素电路,使数据写入装置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构成为个别独立状的动作,在以数据写入装置所写入的电位中,藉由使电位施加至驱动组件,而得以实现一种显示装置,在即使驱动组件的临界值电压进行变动的情况下,亦可将均匀的电流供给至电流发光组件,而该电位是为,藉由与数据写入装置个别独立作动相应的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所检测出的临界值电压的电位。
图1所示,图中示出在本实施例1中的像素电路的构造。该像素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有:所供给的电位是已对应于电流发光组件的亮度的数据线3、作为用以控制该电位的写入的第1切换装置的TFT4、维持写入电位的电容器5、以作为连接至TFT4的栅极电极的第1扫描线的扫描线10所构成的数据写入装置1;还包括有:作为驱动组件的TFT6、作为第2切换装置的TFT8、作为电流发光组件的有机EL组件7、以及以作为连接至有机EL组件7的电源线的共享线9所构成的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此外,为使作为第3切换装置的TFT11设于数据写入装置1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之间。有关本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是由将该像素电路配置成为矩阵状所构成。此外,为便于说明,针对于TFT6是将与有机EL组件7连接的电极设为源极电极、而将连接至接地的电极设为漏极电极。
数据写入装置1是藉由数据线3而付与对应于有机EL组件7的显示亮度的电位,而具有维持该电位的机能。构成数据写入装置1的数据线3为付与对应于有机EL组件7的亮度的电位,TFT4是经由连接至数据线3而控制所供给的电位的写入。此外,电容器5为与TFT4的漏极电极连接的同时维持所写入的电位,而将已维持的电位供给至TFT6的栅极电极。再者,扫描线10是连接至TFT4的栅极电极,进而控制TFT4的开启状态或是关闭状态的驱动状态。
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具有检测出作为漏极电极的TFT6的临界值电压的机能。构成该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的TFT6藉由形成开启状态而将对应于栅极-源极间电压的电流供给至有机EL组件7。有机EL组件7是用以在原本TFT6为开启状态时,显示已对应于所付与的电流的亮度的光,不过,在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中,具有对于TFT6的源极电极作为供给电荷的电容的机能。有机EL组件7在电气性方面具有与发光二极管同等的效果,其中,在付与顺向电位差的情况下,为流动电流而进行发光,另一方面,在付与逆向电位差的情况下,则具有相应于电位差的储存电荷的机能。
此外,构成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的TFT8是将源极电极与TFT6的栅极电极接触,而漏极电极则与TFT6的漏极电极接触。此外,TFT6的漏极电极与TFT8的漏极电极是连接至接地。从而,TFT8是藉由形成为开启状态而将TFT6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进行短路,同时具有将TFT6的栅极电极连接至接地的机能。如后述,在有关于本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中,藉由设置TFT8等而可无需使用数据线3等数据写入装置1的构成要素而可进行TFT6的临界值电压的检测。此外,TFT8的开启状态是藉由扫描线12所控制。再者,共享线9原本是作为在有机EL组件7发光时用以供给电流,不过,在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中,为具有将电位的极性与发光时进行比较、藉由反转而在TFT6中将电流由源极电极朝向漏极电极流动进而使电荷储存在有机EL组件7的机能。
再者,TFT11是被设在数据写入装置1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之间,而控制数据写入装置1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的电气的接触。亦即,在使数据写入装置1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成为电气导通的TFT6的栅极电极与源极电极之间产生有指定的电位差的情况下,为将TFT11设为开启状态,而在将数据写入装置1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成为电气性的绝缘状态下,为将TFT11设为关闭状态。藉由设置TFT11而形成为可将数据写入装置1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进行电气性的绝缘,因此,防止一方的动作影响到另一方的动作。
此外,TFT11是为一种通路层的导电性为与构成临界值检测装置2的TFT8相异的TFT。再者,TFT11的栅极电极与TFT8的栅极电极是均被连接至作为第2扫描线的扫描线12,藉由供给至扫描线12的电位的极性而使TFT8与TFT11的任一方形成为开启状态。例如,如图1所示,当TFT8为p型TFT的情况下,TFT11是形成为通路层的导电性与TFT8相异的n型TFT。为了将TFT11设成为开启状态而必须将扫描线12的电位设成正的电位,而为了将TFT8设成为开启状态而必须将扫描线12的电位设成负的电位。此外,亦可将TFT11设为p型TFT、将TFT8设成n型TFT,在此情况下,为了将TFT11设成为开启状态而必须将扫描线12的电位形成为负的电位,而为了将TFT8设成为开启状态而必须将扫描线12的电位形成为正的电位。此外,如后述,作为第2切换装置的TFT8与作为第3切换装置的TFT11亦可设成为通路层的导电性为相同的TFT,在此情况下,为将作为第2切换装置的TFT与作为第3切换装置的TFT以个别的扫描线来进行控制。
其次,参照图2以及图3-1至3-4,说明于图1所示的像素电路的动作。图2所示是为在实施例1中的像素电路的时序图。图3-1所示是为在图2所示的(a)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图3-2所示是为在图2所示的(b)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图3-3所示是为在图2所示的(c)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图3-4所示是为在图2所示的(d)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在有关于本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中,如图2的(a)至(d)以及图3-1至3-4所示,在像素电路中,写入数据与临界值电压检测是以个别独立的程序来进行。此外,于图3-1至3-4中,实线部所示是为电流流动的部分,而虚线部所示则为电流未流动的部分。
于图2的(a)以及图3-1所示的程序中,作为临界值电压检测的前阶段,是为使电荷储存在有机EL组件1的前处理程序。具体而言,是为一种流动与TFT6发光时为逆向的电流、而使电荷储存在有机EL组件7的程序。在此,与TFT6发光时为逆向的电流、亦即为了将电流由源极电极流向漏极电极的电流,而必须将大于漏极电极的正的电位施加至TFT6的源极电极。因此,为将连接TFT6的源极电极的共享线9的电位极性由负的电位设成为正的电位。此外,维持TFT11的开启状态的TFT6的栅极电极方面是持续来自电容器5的电荷的供给,因此是维持TFT6的开启状态。从而,TFT6的源极电极是产生大于漏极电极的电位差,而在栅极电极方面则对于漏极电极为施加有大于临界值电压的电位,在TFT6方面为有由源极电极朝向漏极电极流动的电流。与TFT6连接的有机EL组件7亦流动如有与发光时为逆向的电流,因此,有机EL组件7是作为电容的机能,而在阳极侧上储存有充分大于残存在电容器5的电荷的负的电荷。当使电荷储存在有机EL组件7后,为了维持所储存的电荷,而使扫描线12的电位逆转、设为负的电位,以将TFT11设成为关闭状态。此时,与TFT11同样的为藉由扫描线12所控制的TFT8是形成为开启状态。此外,在本程序中是因为进行有数据的写入,因此为必须将控制由数据线3的电位写入的TFT4设成为关闭状态,而扫描线10则维持负的电位。
于图2的(b)以及图3-2所示的程序,是为一种藉由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而检测出作为驱动组件的TFT6的临界值电压的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在前处理程序中,在结束对于有机EL组件7的负的电荷的储存后,共享线9便由正的电位形成为0电位。因维持作为p型TFT的TFT8的开启状态,故而将扫描线12维持设成负的电位。藉由将TFT8维持在开启状态,使TFT6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短路、同时连接至接地。因此,在TFT6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方面是被付与有0电位。在此,因有机EL组件7是与TFT6的源极电极连接,故而依据被储存在有机EL组件7的阳极侧的负的电荷,TFT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是形成为大于临界值电压,而TFT6为形成开启状态。此外,使TFT6的漏极电极以电气连接至接地,另一方面,为使TFT6的源极电极连接至已储存有负电荷的有机EL组件7。从而,在TFT6中,为在栅极电极与源极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而流动有由漏极电极朝向源极电极的电流。藉由该电流的流动而使被储存在有机EL组件7的负电荷的绝对值渐渐减少,而TFT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亦缓缓的降低。并且,当TFT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减少至临界值电压(=Vth1)的时间点下,TFT6为形成关闭状态,亦停止被储存在有机EL组件7的负电荷的绝对值的减少。且因为使TFT6的栅极电极连接至接地,因此在形成为关闭状态的时间点下,TFT6的源极电极的电位是形成维持在(-Vth1)。如上述,在TFT6的源极电极为呈现TFT6的临界值电压(-Vth1)、检测出TFT6的临界值电压。此外,在本程序中,因扫描线12是为负的电位,故而TFT11是维持关闭状态,且使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与数据写入装置2被电气性的绝缘。从而,在数据写入装置1中的动作是不致影响到本程序。此外,作为驱动组件的TFT6的临界值电压的检测是仅藉由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的构成要素来达成,无需数据写入装置1的构成要素的动作。
于图2的(c)以及图3-3所示的程序,是为一种藉由数据写入装置1而将对应于有机EL组件7的亮度的电位经由数据线3而进行写入的数据写入程序。数据线3因供给对应于有机EL组件7的亮度的电位,故而由显示出电位0的状态而变化成对应于有机EL组件7的亮度的电位VD1。此外,以数据线3所供给的电位是写入至像素电路内,因此为将扫描线10作为正的电位而将TFT4设成开启状态。藉由使TFT4形成为开启状态而经由TFT4、由数据线3写入电位VD1,已写入的电位是被维持在电容器5内。当使写入电位VD1维持在电容器5后,因将TFT4设成为关闭状态而将扫描线10形成为负的电位。此外,因扫描线12是维持负的电位,因此TFT11是维持关闭状态。从而,数据写入装置1与临界值检测装置2是被电气绝缘,而使在临界电压检测装置2中的动作不致影响到本程序。如上述,数据写入装置是仅藉由数据写入装置1的构成要素来形成,而无须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的动作。换言的,数据的写入是仅藉由数据写入装置1的构成要素来形成,而TFT6的临界值电压的检测是仅藉由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的构成要素来形成,因此,数据写入装置1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是为独立的机能。
于图2的(d)以及图3-4所示的程序是为将有机EL组件7发光的发光程序。亦即,使维持在电容器5的电荷供给至TFT6,TFT6形成为开启状态,藉由使电流流入TFT6而将有机EL组件7进行发光的程序。为了将被保持在电容器5的电荷供给至TFT6的栅极电极,而必须将设在电容器5与TFT6的栅极电极之间的TFT11设为开启状态而被电气性的导通。因此,藉由将扫描线的电位设为正的电位而将TFT11设为开启状态,将保持在电容器5的电荷VD1供给至TFT6的栅极电极。为了将电荷供给至TFT6的栅极电极,为使TFT6形成为开启状态。在此,在TFT6方面是为,呈现出在源极电极中、于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中所检测而出的临界值电压(-Vth1)。在本程序中,于TFT6的栅极电极方面为了施加藉由电容器5所供给的电位VD1,于TFT6方面是产生有(VD1+Vth1)的栅极-源极间电压。其结果,在TFT6方面是流动有对应于作为栅极-源极间电压的(VD1+Vth1)的电流。藉由将电流流入于作为驱动组件的TFT6中而使连接至TFT6的有机EL组件7中亦有电流流动,有机EL组件7是显示对应于电流的亮度的光。此外,在本程序中,因为进行数据的写入,因此控制来自数据线3的电位的写入的TFT4为必须设为关闭状态,扫描线10是维持负的电位。
过去,在使用非晶硅所形成的TFT中是容易产生临界值电压的变动,即使写入相同电位亦会因临界值电压的变动而使流入于有机EL组件的电流形成相异、造成显示亮度部均匀化。不过,在本实施例1中的像素电路中,TFT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是为写入电位VD1与TFT6的临界值电压Vth1之和,而使对应于该和电压的电流流入于TFT6。将TFT6的临界值电压施加于写入电位VD1的电压为形成TFT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因而使TFT6的临界值电压的变动受到补偿。其结果,不致使流入于TFT6的电流变动,有机EL组件7是显示出均匀亮度的光,而使得画质的恶化受到控制。以下,参照图4进行说明。
图4所示是为恶化前的TFT6与恶化后的TFT6的电压-电流特性的图表。在图4中,曲线11是表示恶化前的TFT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gs与漏极电极电流Id的特性,曲线12是表示恶化后的TFT6的特性。此外,Vth1与Vth1’是为恶化前以及恶化后的TFT6的临界值电压。如图4所示,TFT6的临界值电压是在恶化前与恶化后形成相异。在此,于实施例1的像素电路中,以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所检测出的TFT6的临界值电压与以数据写入装置1所写入电位VD1之间的和的某电压,是形成TFT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因此,在已写入相同电位VD1的情况下,各个TFT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是形成VD1+Vth1以及VD1+Vth1’的相异状。不过,即使在恶化前与恶化后的TFT6的临界值电压形成相异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漏极电极是均形成为Id1、而TFT6方面则流动有均匀的电流。从而,即使在TFT6的临界值电压进行变动的情况下,在有机EL组件方面为形成流动指定的电流,有机EL组件7是显示指定的亮度的光、使画质的恶化受到控制。
此外,有关本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是为,藉由设置TFT8作为第2切换装置,而在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中使TFT6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短路,而将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连接至地。其结果,在TFT6的中,在栅极电极与储存有负的电荷的有机EL组件7所连接的源极电极之间为产生电流差、流动电流。之后,栅极-源极间电压是形成临界值电压(Vth1),藉由将TFT6形成为关闭状态而在源极电极中检测出临界值电压。从而,以设置TFT8而仅藉由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的构成要素的动作来检测出TFT6的临界值电压。因此,在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中,无需TFT6的栅极电极以及将TFT11经由TFT11与TFT4而连接的数据线3的电位设为0电位,在临界值电压的检测方面是无需形成有数据写入装置1的构成要素的动作。
此外,在有关于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中,为使TFT11设在数据写入装置1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之间。为了藉由使TFT11形成为关闭状态而将数据写入装置1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电气性的绝缘,而可防止一方的动作影响到另一方的动作。因此,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1与数据写入装置2可进行个别独立的动作。在此,于图5中是为数据的写入与临界值电压的检测动作为在相同时间点下结束的情况下,表示于图1所示的像素电路的时序图。图5的(a)至(d)是与图2的(a)至(d)同样的,分别为表示前处理程序、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数据写入程序以及发光程序的时序图。如上所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可与数据写入装置1呈现个别的动作,因此,是可在如同于图5所示的相同时间点下结束。并且,藉由将临界值电压的检测与数据写入在相同时间点下结束,而可实现有关于全程序的时间的缩短化。
再者,成串行被配置在有机EL组件7的TFT是为仅有作为驱动组件的TFT6,因此,可减低以有机EL组件以外的非发光部所消费的电力。此外,因藉由扫描线12而控制TFT8与TFT11两处的TFT,故而可将电路构成简单化,提升供给至电源电压的利用效率以及有机EL组件7的电位的写入效应。
此外,作为实施例1中的像素电路,于图1中为表示将TFT11与TFT8以一个扫描线12所控制的构造,不过,亦可将作为第2切换装置的TFT与作为第3切换装置的TFT形成为分别连接个别扫描线的构造。例如,如图6所示,作为TFT11与第2切换装置的TFT13是均为通路层的导电性为相同薄膜晶体管(例如为n型TFT)的构造。在该种像素电路中,TFT11是藉由扫描线14所控制,而TFT13是藉由与扫描线14不同的扫描线所控制。于图6所示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是与在图3-1至3-4中所示的各个程序相同,在于图2所示的时序图中,为形成仅以扫描线12将所控制的第2切换装置与第3切换装置分别以扫描线14以及扫描线15进行控制。亦即,当作为第3切换装置的TFT11设成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以与扫描线12为表示正的电位的时间点相同的时间点下将扫描线14设为正的电位,而当作为第2切换装置的TFT13设成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以与扫描线12为表示负的电位的时间点相同的时间点下将扫描线15设为正的电位。
不过,为了有效的防止维持在电容器5中的电荷的释出,于图6所示的像素电路的各构成要素是以依据于图7所示的时序图来进行动作者为佳。在此,图7的(a)至(d)是与图2的(a)至(d)同样的,分别为表示前处理程序、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数据写入程序以及发光程序。于图7的(a)中所示的前处理程序中,在对于有机EL组件7的负电荷的储存后,在将TFT13设为开启状态的前为将TFT11设成为关闭状态。在以该种时间点下藉由将TFT11与TFT13进行动作,而可有效的防止维持在电容器5的电荷经由TFT13而朝接地释出的事。此外,在于图7(c)所示的数据写入程序结束的后,为了将TFT13形成为关闭状态而将扫描线15形成为负的电位。在该种时间点下,为藉由将TFT13进行动作,而可防止维持在电容器5的写入电位经由TFT13而朝接地释出的事。
如上所述,于图6中所揭示的像素电路的各个构成要素是为,为将作为第2切换装置的TFT13与作为第3切换装置的TFT11的驱动状态以各个的扫描线来进行控制,而形成为可依据图7的时序图来进行动作。其结果,可有效的防止维持在电容器5的电荷的释出。此外,于图6所示的像素电路是仅以通路层的导电性为相同的TFT来构成,因此亦可减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例1的中,除了在每行或使每列上进行数据写入程序,而以分别在每行或是每列上进行依序发光程序的方式来显示图像之外,亦可藉由使全部的有机EL组件7同时地发光、且同时地显示一张的画面的全面总括控制方式来显示图像。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对于全部的像素电路亦可同时地进行前处理程序。亦即,亦可对于全部的有机EL组件7而同时地进行电荷的储存。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亦可对于全部的像素电路同时地进行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亦即,全部的TFT8是同时地形成开启状态,而亦可将TFT6的漏极电极与栅极电极进行短路。
〔实施例2〕
接着,针对有关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构成有关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的像素电路,包括有:具有数据线与第1切换装置以及电容器的数据写入装置、具有第2切换装置与电流发光组件的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再者,具有作为控制由电容器对于驱动组件的电荷供给的切换装置的TFT的构造。藉由该像素电路,使数据写入装置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构成为个别独立状的动作。再者,在以数据写入装置所写入的电位中藉由使电位施加至驱动组件,而得以实现一种显示装置,在即使驱动组件的临界值电压进行变动的情况下,亦可将均匀的电流供给至电流发光组件,而该电位是为藉由与数据写入装置相应的个别独立作动的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所检测出的临界值电压的电位。
图8所示是为在本实施例2中的像素电路的构造的示意图。该种像素电路是如图8所示,包括有:所供给的电位是已对应于电流发光组件的亮度的数据线23、作为用以控制该电位的写入的第1切换装置的TFT24、维持写入电位的电容器25、以作为连接至TFT24的栅极电极的第1扫描线的扫描线30所构成的数据写入装置21。此外,还包括有:作为驱动组件的TFT26、作为第2切换装置的TFT28、作为电流发光组件的有机EL组件27、以及以作为连接至TFT26的源极电极的电源线的共享线29所构成的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2。再者,于电容器5的负极方面,源极电极是被连接至作为与共享线29连接的第4切换装置的TFT31。有关本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是为将该像素电路配置成为矩阵状所构成。此外,为便于说明,针对于TFT26为将与有机EL组件7连接的电极设为漏极电极、而将连接至共享线29的电极设为源极电极。
数据写入装置21是为,藉由数据线23而付与对应于有机EL组件27的显示亮度的电位,而具有维持该电位的机能。构成该种数据写入装置21的数据线23、作为第1切换装置的TFT24、电容器25以及作为第1扫描线的扫描线30,是具有与在实施例1所说明的像素电路中构成数据写入装置1的各个构成要素相同的机能。此外,电容器25亦具有将数据写入装置21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2电气性分离的机能。
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2是具有检测出作为驱动电极的TFT26的临界值电压的机能。构成该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2的TFT26是为,藉由形成开启状态而将对应于栅极-源极间电压的电流供给至有机EL组件27。此外,有机EL组件27是为一种用以在原本TFT26为开启状态时,显示已对应于所付与的电流的亮度的光,不过,在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2中,为作为对于TFT26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供给电荷的电容的机能。此外,TFT28是藉由形成为开启状态而具有将TFT26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进行短路的机能。如后所述,在有关于本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中,藉由设置TFT28,而可无需使用数据线23等数据写入装置21的构成要素便可进行TFT26的临界值电压的检测。此外,为使TFT28的开启状态藉由扫描线32来控制。此外,作为电源线的共享线29是具有已实施例1说明的共享线9相同的机能。
再者,TFT31是被设置在电容器25的负极与共享线29之间,且具有控制电容器25与共享线29的电气性连接的机能。TFT31是为,藉由以后述各个程序来变化电位的极性的共享线29、控制与电容器25的负极之间的连接,便可控制由电容器25朝向作为驱动组件的TFT26的电荷的移动。亦即,藉由将TFT31形成为开启状态、将电流流入TFT31,便将电荷由电容器25移动至TFT26,而使指定的电位差产生在TFT26的栅极电极与源极电极之间。其结果,藉由将电流流入在TFT31形成为开启状态的TFT31中,便在数据写入装置21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2之间产生电荷的移动、而使数据写入装置21与临界值检测装置22呈现电气性的连接。
此外,TFT31是为一种通路层的导电性为与构成临界值检测装置22的TFT28相逆的TFT。再者,TFT31的栅极电极与TFT28的栅极电极是均被连接至作为第3扫描线的扫描线32,藉由供给至扫描线32的电位的极性而使TFT28与TFT31的任一方形成为开启状态。例如,如图8所示,当TFT28为p型TFT的情况下,TFT31是形成为n型TFT。为了将TFT31设成为开启状态而必须将扫描线32的电位设成正的电位,而为了将TFT28设成为开启状态而必须将扫描线32的电位设成负的电位。此外,亦可将TFT31设为p型TFT、而将TFT28设为n型TFT,在此情况下,为了将TFT31设成为开启状态而必须将扫描线32设成为负的电位,而为了将TFT28设成开启状态为必须将扫描线32设成为正的电位。此外,如后述,作为第2切换装置的TFT28与作为第4切换装置的TFT31亦可设成为通路层的导电性为相同的TFT,在此情况下,为将作为第2切换装置的TFT与作为第4切换装置的TFT以个别的扫描线来进行控制。
其次,参照图9以及图10-1至10-5,说明于图8所示的像素电路的动作。图9所示是为在实施例2中的像素电路的时序图。图10-1所示是为在图9所示的(a)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图10-2所示是为在图9所示的(b)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图10-3所示是为在图9所示的(c)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图10-4所示是为在图9所示的(d)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图10-5所示是为在图9所示的(e)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在有关于本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中,如图9的(a)至(e)以及图10-1至10-5所示,写入数据与临界值电压检测是以个别独立的程序来进行。于图10-1至10-5中,实线部所示是为电流流动的部分,而虚线部所示则为电流未流动的部分。
于图9的(a)以及图10-1所示的程序,是为一种作为临界值电压检测的前阶段,而使电荷储存在有机EL组件27的前处理程序;具体而言,是为一种流动与TFT26发光时为逆向的电流、而使电荷储存在有机EL组件27的程序。本程序是与在实施例1中的像素电路的前处理程序相同,将共享线29的电位极性与发光时进行比较、且藉由进行反转,而在有机EL组件27的阴极侧上储存有充分大于残存在电容器25的电荷的正的电荷。
于图9的(b)以及图10-2所示的程序,是为一种藉由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2而检测出作为驱动组件的TFT26的临界值电压的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在前处理程序中,在结束对于有机EL组件27的正的电荷的储存后,共享线29便由正的电位形成为0电位。且因扫描线32为维持负的电位,因此藉由将TFT28维持成开启状态,使TFT26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短路、而形成为相同电位。在此,有机EL组件27是与TFT26的漏极电极连接,因此被储存在有机EL组件27的正的电荷是藉由TFT26的漏极电极以及TFT28而被供给至短路的TFT26的栅极电极。在本程序中,因共享线29是由正的电位而形成为0电位,因此在连接至共享线29的TFT26的源极电极是被付与0电位。从而,TFT2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是形成为大于临界值电压,而TFT26为形成开启状态。在TFT26方面是在栅极电极与源极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因此,流动有由漏极电极朝向源极电极的电流。藉由将电流流入TFT26而渐渐减少储存在有机EL组件27的正电荷,亦渐渐减少储存在栅极-源极间电压。并且,当TFT2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减少至临界值电压(=Vth2)的时间点下,TFT26为形成关闭状态,亦停止被储存在有机EL组件27的正的电荷的减少。在此,TFT26的源极电极是连接至0电位的共同线29,TFT26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是连接至有机EL组件27,因此,当TFT26形成关闭状态后,TFT26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的电位是形成为维持在Vth2。如上述,在TFT26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中是为呈现TFT26的临界值电压Vth2、检测出TFT26的临界值电压。此外,TFT26的临界值电压的检测是仅藉由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2的构成要素来达成,无需数据写入装置21的构成要素的动作。
图9的(c)以及图10-3是为一种维持以检测而出的TFT26的临界值电压的临界值电压维持程序。因TFT31为维持在关闭状态,因此呈现在TFT26的栅极电极的TFT26的临界值电压Vth2是维持在电容器25的正极。
于图9的(d)以及图10-4是为数据写入程序。与实施例1中的像素电路的数据写入程序相同的,对于有机EL组件27的亮度的电位是经由TFT24而以由数据线23所写入的电容器25来维持。此外,在本程序中,写入电位是为(-VD2)。在电容器25的正极中是为持有以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所检测而出的TFT26的临界值电压Vth2,因此,于电容器25方面,所维持的电荷是形成为对应于作为TFT26的临界值电压与写入电位之间的和的电压。此外,因TFT31为形成关闭状态,故而使数据写入装置21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2电气性的分离,在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2中的动作是不致将影响付与至本程序中。如上所述,数据写入是仅藉由数据写入装置21的构成要素来达成,而无需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2的动作。换言之,数据写入是仅藉由数据写入装置21的构成要素来达成,而TFT26的临界值电压的检测为仅藉由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2的构成要素来达成,因此,数据写入装置21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2是为独立机能。
图9的(e)以及图10-5是为将有机EL组件27进行发光的发光程序;亦即,被维持在电容器25的电荷是被供给至作为驱动组件的TFT26,是为一种TFT26形成开启状态、且将电流流入TFT26,藉此而将有机EL组件27进行发光的程序。在此,为了将维持在电容器25的电荷供给至TFT26的栅极电极,为必须将TFT31设成为开启状态。因此,将扫描线32设为正的电位,且将TFT31设成为开启状态。藉由将TFT31形成为开启状态而将电容器25的负极的电位上升至接地,而在电容器25的正极方面则呈现付与有(VD2+Vth2)被维持在负极的电位(-VD2)。该电位是被附加至TFT26的栅极电极,TFT26为形成开启状态。TFT26的漏极电极是连接至有机EL组件27,而源极电极则连接至作为负的电位的共同线29,因此,在TFT26方面为产生有(VD2+Vth2)的栅极-源极间电压,由漏极电极朝向源极电极,流动有对应于该栅极-源极间电压的电流。藉由将电流流动至驱动组件,亦将电流流入于连接至TFT26的有机EL组件27,有机EL组件27是显示出对应于流动电流的亮度的光。此外,在本程序中为了进行数据的写入,TFT24是维持关闭状态。
在有关于本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中,与有关于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相同的,作为在发光程序中的驱动组件的TFT2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是为电位VD2与TFT26的临界值电压的Vth2之和,且将对应于该和电压的电流流入TFT26。从而,将TFT26的临界值电压施加至电位VD2的电压为形成为TFT2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因此,使得TFT26的临界值电压的变动受到补偿。其结果,是不致变动流入于TFT26的电流,有机EL组件是显示均匀亮度的光,而使得画质的恶化受到抑制。
此外,有关本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是为,藉由设置TFT28以作为第2切换装置,而在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中,为使TFT26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短路、形成为相同电位。在与设为0电位的共同线29连接的源极电极与栅极电极之间为流动产生电位差的电流,在栅极-源极间电压为藉由将形成临界值电压(Vth2)的TFT26形成为关闭状态而在栅极电极中检测出临界值电压。从而,藉由设置TFT28而仅藉由临界值检测装置22的构成要素的动作来检测出TFT26的临界值电压。因此,在临界值电压的检测中是无需数据写入装置21的构成要素的动作。
此外,有关于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是为,藉由将电流流入TFT31为形成开启状态的TFT31中,而使数据写入装置21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2电气性的连接。再者,在数据写入装置21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之间的交界上为设有作为绝缘物的电容器25。从而,数据写入装置21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2为藉由绝缘物隔离交界,因此,当TFT31在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为被电气性的分离。因此,防止一方的动作影响到另一方的动作,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2与数据写入装置21为呈现个别独立的运动。在此,于图11中所示的于图8所示的像素电路的时序图,是为将数据的写入与临界值电压的检测的动作在相同时间点下结束的情况下的时序图。图11的(a)至(e)是与图9的(a)至(e)相同,是分别为前处理程序、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临界值电压维持程序、数据写入程序以及发光程序的时序图。如上所述,因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2与数据写入装置21为可呈现个别独立的运动,因此是可在与图11所示的相同时间点下结束。并且,藉由将临界值电压的检测与数据的写入在相同时间点下结束,而可实现有关于全程序的时间的缩短化。
再者,成串行被配置在有机EL组件27的TFT是为仅有作为驱动组件的TFT26,因此,可减低以有机EL组件27以外的非发光部所消费的电力。此外,因藉由扫描线32而控制TFT28与TFT31两处的TFT,故而可将电路构成简单化,提升供给至电源电压的利用效率以及有机EL组件27的电位的写入效应。
此外,作为实施例2中的像素电路,于图8中为表示将TFT31与TFT28以一个扫描线32所控制的构造,不过,亦可将作为第2切换装置的TFT与作为第4切换装置的TFT形成为分别连接个别扫描线的构造。例如,如图12所示,作为TFT31与第2切换装置的TFT33是均为通路层的导电性为相同薄膜晶体管(例如为n型TFT)的构造。在该种像素电路中,TFT31是藉由扫描线34所控制,而TFT33是藉由与扫描线34不同的扫描线35所控制。
于图12所示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是与在图10-1至10-5中所示的各个程序相同,在于图9所示的时序图中,为形成仅以扫描线32将所控制的第2切换装置与第4切换装置分别以扫描线34以及扫描线35进行控制。亦即,当作为第4切换装置的TFT31设成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以与扫描线32为表示正的电位的时间点相同的时间点下将扫描线34设为正的电位,而当作为第2切换装置的TFT33设成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以与扫描线32为表示负的电位的时间点相同的时间点下将扫描线35设为正的电位。
不过,为了有效的防止维持在电容器25中的电荷的释出、更用以实现稳定的阶调,于图12所示的像素电路的各构成要素是以依据于图13所示的时序图来进行动作者为佳。在此,图13的(a)至(e)是与图9的(a)至(e)同样的,分别为表示前处理程序、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临界值电压维持程序、数据写入程序以及发光程序的时序图。于图13所示的时序图中,于图13的(b)所示的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结束时为将TFT31设成为关闭状态。为了在以该种时间点下藉由将TFT31设成为关闭状态,在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中是维持表示0电位的共同线29与电容器25的负极之间的连接。其结果,在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中,为更加稳定的检测出与储存有较大电荷的有机EL组件27的TFT26的临界值电压。再者,即使在前画面的写入电位与本画面的写入电位之间的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于数据写入程序中,亦不受到前画面的影响而使指定的电位写入电容器25,而得以形成稳定的阶调。此外,在于图13的(d)所示的数据写入程序结束后,在将TFT31设成为开启状态之前,用以使TFT33设成关闭状态而将扫描线35设成为负的电位。在该时间点下藉由将TFT33进行动作,而可防止维持在电容器25的写入电位经由TFT33而朝接地释出的事。
如上所述,于图12中所揭示的像素电路的各个构成要素是为,为将作为第2切换装置的TFT33与作为第4切换装置的TFT31的驱动状态以各个的扫描线来进行控制,因此可形成为依据于图13所示的时序图来进行动作。其结果,可有效的防止维持在电容器25的电荷的释出,再者,可实现稳定的阶调。此外,于图12所示的像素电路是仅以通路层的导电性为相同的TFT来构成,因此亦可减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例2中,除了在每行或是每列上进行数据写入程序,而以分别在每行或是每列上进行依序发光程序的方式来显示图像外,亦可藉由使全部的有机EL组件27同时地发光、且同时地显示一张的画面的全面总括控制方式来显示图像。此外,在本实施例2中,亦可对于全部的像素电路来同时地进行前处理程序。亦即,对于全部的有机EL组件27,亦可同时地进行电荷的积存。此外,在本实施例2中,对于全部的像素电路亦可同时地进行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亦即,全部的TFT8是同时地形成开启状态,而亦可将TFT26的漏极电极与栅极电极进行短路。
此外,在图12中虽是针对于具备有四个TFT与一个电容器的像素电路来说明,不过,是可将指定的基准电位供给至数据线23,在数据线23的基准电位供给时为将TFT24设为开启状态、使数据线23与电容器25成电气性地导通,藉此,为可省略TFT31而以更简易的构造形成像素电路。
图14所示是为在实施例2中的像素电路构造的其它例的示意图。于图14所示的像素电路是为,省略在图12中的具有像素电路的TFT31与控制TFT31的扫描线34。并且,如后所述,为在数据线23中设为基准电位,而例如供给0电位,在数据线23的基准电位供给时为将TFT24设为开启状态而使数据线23与电容器25的负极成电气性地导通,藉此,控制由电容25朝TFT26的电荷的供给,而进行各项程序。此外,在图14中揭示的像素电路中,为使共享线29连接至有机EL组件27的阳极侧、使TFT26的源极电极连接至接地。此外,藉由于图14所示的像素电路所构成的显示装置中,是如后所述,全部的有机EL组件27同时地以指定的亮度显示、且同时地显示一张的画面的全面总括控制方式来显示图像。此外,为与在图12中所示的像素电路相同的,数据线23、TFT24、电容器25、扫描线30是构成数据写入装置21,TFT26、TFT33、有机EL组件27、共享线29是构成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22。
其次,参照图15以及图16-1至16-4,说明于图14所示的像素电路的动作。图15所示是为在图14所示的像素电路的时序图。此外,在图15中,是例示第n行的像素电路中的扫描线30n与第(n+1)行的像素电路中的扫描线30n+1。另外,图16-1所示是为在图15所示的(a)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图16-2所示是为在图15所示的(b)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图16-3所示是为在图15所示的(d)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图16-4所示是为在图15所示的(e)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图15的(a)至(e)是与图12的(a)至(e)同样的,分别表示前处理程序、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临界值电压维持程序、数据写入程序以及发光程序。另外,在图16-1至图16-4中,实线部所示是为电流流动的部分,而虚线部所示则为电流未流动的部分。
在图15的(a)以及图16-1所示的前处理程序中,为将共享线29的电位的极性与发光时进行比较、反转,藉由形成负的电位而使正的电荷储存在有机EL组件27的阴极侧。
其次,在图15的(b)以及图16-2所示的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中,为将扫描线35设为正的电位而将TFT33设为开启状态,藉此,将TFT26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进行短路、将TFT26设为开启状态。并且,在TFT2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减少至临界值电压(=Vth2)的时间点下,TFT26为形成关闭状态,结束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在此种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中,TFT24是维持开启状态。因此,将供给0电位的数据线23与电容器25的负极进行电气性地导通,而可进行稳定的临界值电压的检测。此外,具有于图14所示的像素电路的显示装置是对于全部的像素电路为同时地进行前处理程序与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
并且,在图15的(c)所示的临界值电压维持程序中,为藉由电容器25的正极来维持于TFT26的栅极电极以及漏极电极中所显现的TFT26的临界值电压Vth2。在此,临界值电压维持程序是为在结束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直到开始数据写入程序之间,在图15中,例如为将在第n行的显示像素中的临界值电压维持程序作为期间(c)来表示。
并且,前进到于图15的(d)以及图16-3所示的数据写入程序。在该种数据写入程序中,数据线23为在供给电位(-VD2)的图15的(d)之间,为对于全部的行或是列的像素电极依序进行数据写入程序。例如,在第n行的像素电路中,藉由在图15的(d1)之间将扫描线30n设为正的电位的TFT24n为形成开启状态,为使由数据线23所供给的电位(-VD2)维持在电容器25的负极。此外,在第(n+1)行的像素电路中,在图15的(d2)之间为使扫描线30n+1设为正的电位、TFT24n+1为形成开启状态,而使电位(-VD2)维持在电容器25的负极。如此,如图15所示,在(d)之间,对于全部的行或是列的像素电路为依序进行数据写入程序。并且,在数据写入程序结束后,被施加至数据线23的电位是由(-VD2)而设为0V。
其次,针对于在图15的(e)以及图16-4所示的发光程序进行说明。在该种程序中,藉由将扫描线30设为正的电位、将TFT24设为开启状态,而使供给0电位的数据线23与电容器25的负极成电气性地导通,且使电容器25的负极的电位上升至0电位为止。并且,在电容器25的正极方面为呈现出被维持在负极的电位(-VD2)所赋予的(VD2+Vth)。并且,共享线29是被设成正的电位,在TFT26方面是产生有(VD2+Vth2)的栅极-源极间电压,在该种栅极-源极间电压中流动有对应的电流,有机EL组件27是显示对应于流动的电流的亮度。此种发光程序是在全部的像素电路中为同时地进行,全部的有机EL组件27是为同时地显示指定亮度的光,且同时地显示一张的画面。
如此,于图14所示的像素电路是将指定的基准电位供给至数据线23,在数据线23的基准电位供给时为将TFT24设为开启状态而使数据线23与电容器25的负极进行电气性地导通,藉此,比较于图12中所示的像素电路,为可省略TFT31。再者,不仅是可省略TFT31,亦可省略TFT31所连接的扫描线34,而可设成简易的电路构造。因此,在于图14所示的像素电路中,为可减小TFT、电容器、扫描线的占有面积。从而,是可达到像素电路的面积的缩小化的目的,例如在与习知者相较之下,为可实现将图像的分辨率提升至1.5程度的高精细的显示装置。
此外,由于是同时的使光显示在全部的有机EL组件27中,故而可不受前画面的图像来进行图像的显示。在过去,例如第n行的像素电路在进行数据写入程序时,结束全部数据写入程序的第m行的像素电路为进行发光程序。因此,在过去的显示装置中,为具有在图像显示时的显示前画面的信息的区域。从而,在过去的显示装置中,为具有应在不同时间来显示的图像于同时地进行显示的情况,在动画的显示方面是不适当。不过,在以图14所示的像素电路所构成的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全部的有机EL组件27是同时地显示光,故而不致产生上述问题,而可正确地进行动画的显示、提升动画特性。
另外,在图14中的像素电路方面,虽将指定的基准电压作为0电位来说明,不过并非被限定在0电位,只要是较对应于有机EL组件27的发光亮度的电位(-VD2)为更高值的一定电位即可。在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中而将低于电位(-VD2)的低电位值的电位作为基准电位、施加至数据线23的情况下,TFT2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是减少临界值电压,在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中是不致使TFT26形成开启状态而无法检测出TFT26的临界值电压。此外,在基准电压非为0电位的情况下,为了在有机EL组件27中显示已设定的亮度的光,在数据写入程序中,为必须考虑有机EL组件27的发光亮度的电位与基准电位间的差分而设定供给数据线23的电位。
此外,在图15中,于数据写入程序的中,虽针对于数据线23供给电位(-VD2)的情况来表示,不过,数据线23是为,在各个像素电路中为相应于各个像素电路的有机EL组件27的设定亮度而供给电位0至电位(-VD2)之间的任意的电位。
〔实施例3〕
接着,针对有关实施例3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有关实施例3的显示装置,包括有:具有数据线与第1切换装置以及电容器的数据写入装置、具有电流发光组件与作为第2切换装置的两个TFT的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藉由该显示装置而构成为使数据写入装置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各别的进行动作,而在以数据写入装置所写入的电位中,藉由使电位施加至驱动组件,而得以实现一种显示装置,是为在即使驱动组件的临界值电压进行变动的情况下,亦可将均匀的电流供给至电流发光组件,而该电位是为藉由不同于数据写入装置的机能的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所检测出的临界值电压的电位。
图17所示是为在本实施例3中的像素电路的构造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3中的像素电路是如图17所示,包括有:所供给的电位是已对应于电流发光组件的亮度的数据线43、作为第1切换装置的TFT44、维持写入电位的电容器45、以作为连接至TFT44的栅极电极的第1扫描线的扫描线51所构成的数据写入装置41。此外,还包括有:作为驱动组件的TFT46、具有作为第1薄膜晶体管的TFT48与作为第2薄膜晶体管的TFT49的第2切换装置、作为电流发光组件的有机EL组件47、以及以作为连接至有机EL组件的作为电源线的共享线50所构成的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42。此外,为便于说明,针对于TFT46为将与有机EL组件47连接的电极设为源极电极、而将连接至TFT49的电极设为漏极电极。
数据写入装置41是为,藉由数据线43而付与对应于有机EL组件47的显示亮度的电位,而具有维持该电位的机能。构成该种数据写入装置41的数据线43、作为第1切换装置的TFT44、电容器45以及作为第1扫描线的扫描线51,是具有与在实施例1所说明的像素电路中构成数据写入装置1的各个构成要素相同的机能。
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42是具有检测出作为驱动组件的TFT46的临界值电压的机能。构成该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42的作为驱动组件的TFT46,是具有藉由形成开启状态而将对应于栅极-源极间电压的电流供给至有机EL组件47的机能。此外,与TFT46的源极电极连接的有机EL组件47是为一种用以在原本TFT46为开启状态时,显示已对应于所付与的电流的亮度的光,不过,在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42中,为作为对于TFT46的源极电极供给电荷的电容的机能。
此外,TFT48以及TFT49是构成第2切换装置。TFT48的源极电极是连接至TFT46的栅极电极,TFT49的源极电极则连接至漏极电极,TFT49的漏极电极与TFT48的漏极电极为相互连接,同时连接至接地。亦即,TFT48与TFT49均形成为开启状态,藉此而使TFT46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产生短路、同时连接至接地。如后所述,在有关于本实施例3的显示装置中,藉由安装TFT48以及TFT49,即使未使用数据线43等数据写入装置41的构成要素亦可进行TFT46的临界值电压的检测。再者,TFT49是藉由形成为关闭状态,而亦具有使被检测而出的TFT46的临界值电压被维持在TFT46的源极电极的机能。此外,TFT48是以扫描线52所控制,TFT49是以扫描线53所控制。此外,作为电源线的共同线50是具有于实施例1中构成像素电路的共同线9相同的机能。
接着,参照图18以及图19-1至19-5,针对于图17中所示的实施例3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状态进行说明。图18所示是为在实施例3中的像素电路的时序图。图19-1所示是为在图18所示的(a)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图19-2所示是为在图18所示的(b)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图19-3所示是为在图18所示的(c)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图19-4所示是为在图18所示的(d)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图19-5所示是为在图18所示的(e)中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方法的程序的示意图。如图18的(a)至(e)以及图19-1至19-5所示,在像素电路中,数据的写入与临界值电压的检测是以个别独立的程序来进行。于图19-1至19-5中,实线部所示是为电流流动的部分,而虚线部所示则为电流未流动的部分。
于图18的(a)以及图16的(a)所示的程序中,作为临界值电压检测的前阶段,是为使电荷储存在有机EL组件47的前处理程序;具体而言,是为一种流动与TFT46发光时为逆向的电流、而使电荷储存在有机EL组件47的程序。本程序是与在实施例1中的像素电路的前处理程序相同,为具有将共同线50的电位极性与发光时进行比较、藉由反转而使充分大于残存在电容45的电荷的负的电荷储存在有机EL组件47的阳极侧。此外,为了将TFT46的漏极电极连接至接地,TFT49是维持开启状态。当使电荷储存在有机EL组件47后,因维持所储存的电荷,而将扫描线设为正的电位、将TFT48设成为开启状态。
于图18的(b)以及图16-2所示的程序,是为一种藉由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42而检测出作为驱动组件的TFT46的临界值电压的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在前处理程序中,在结束对于有机EL组件47的负的电荷的储存后,共享线50便由正的电位形成为0电位。因扫描线52以及扫描线53均维持成正的电位,因此藉由维持TFT48以及TFT49的开启状态,TFT46为形成使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短路、同时连接至接地。从而,在TFT46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方面是被付与有0电位。在此,因有机EL组件47是与TFT46的源极电极连接,故而依据被储存在有机EL组件47的阳极侧的负的电荷,TFT4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是形成为大于临界值电压,而TFT46形成为开启状态。此外,使TFT46的漏极电极形成开启状态、经由TFT49而被连接至接地,另一方面,TFT46的源极电极是付与被连接至已储存有负电荷的有机EL组件47的负的电位。从而,在TFT46中,为在栅极电极与源极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而流动有由漏极电极朝向源极电极的电流。藉由该电流的流动而使被储存在有机EL组件47的负电荷的绝对值渐渐减少,而TFT4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亦缓缓的降低,并且,当TFT4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减少至临界值电压(=Vth3)的时间点下,TFT46为形成关闭状态,亦停止被储存在有机EL组件47的负电荷的绝对值的减少。且因为使TFT46的栅极电极经由设为开启状态的TFT49而连接至接地,因此TFT46的源极电极的电位是被维持在(-Vth3)。如上述,在TFT46的源极电极为呈现TFT46的临界值电压(-Vth3)、检测出TFT46的临界值电压。此外,在本程序中,作为驱动组件的TFT46的临界值电压的检测是仅藉由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42的构成要素来达成,因此无需数据写入装置41的构成要素的动作。
图18的(c)以及图19-3所示是为维持检测而出的临界值电压的临界值电压维持程序。且因TFT48以及TFT49均设成为关闭状态,因此为将扫描线52以及扫描线53设为负的电位。因TFT49为形成关闭状态,因此呈现在TFT46的源极电极的TFT46的临界值电压(-Vth3)是不致释出至接地而维持稳定状。
于图18的(d)以及图19-4所示的程序,是为-种数据写入程序。为与实施例1中的像素电路的数据写入程序相同的,对应于有机EL组件47的亮度的电位是经由TFT44而以由数据线43所写入的电容器45所维持。此外,在本程序中,写入电位是为VD3。在此,数据的写入是仅藉由数据写入装置41的构成要素来达成,而无需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42的动作。换言的,数据的写入是仅藉由数据写入装置41的构成要素来形成,而TFT46的临界值电压的检测是仅藉由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42的构成要素来形成,因此,数据写入装置41与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42是为独立的机能。此外,在本程序中,即使像素电路的构造上在TFT46的栅极电极的中为形成施加有作为写入电位的VD3而将TFT46形成为开启状态,不过,因连接至TFT46的漏极电极的TFT49为设成关闭状态,因此电流并不致流入至TFT46,而以临界值检测程序所检测而出的TFT46的临界值电压是不致消失。
图18的(e)以及图19-5是为将有机EL组件47进行发光的发光程序;亦即,被维持在电容器45的电荷是被供给至作为驱动组件的TFT46,是为TFT46形成开启状态、且将电流流入TFT46,藉此而将有机EL组件47进行发光的程序。在此,在TFT46的栅极电极方面为由连接的电容45而施加电位VD3。其结果,TFT46的栅极电极为形成开启状态。在此,在TFT46的源极电极方面,为呈现出在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中所检测而出的临界值电压(-Vth3)。此外,在本程序中,于TFT46的栅极电极中是施加有由电容器45所施加的电位VD3,因此,在TFT46方面为产生有(VD3+Vth2)的栅极-源极间电压。其结果,在TFT46方面为流入有作为栅极-源极间电压的(VD3+V)的电流。藉由将电流流入作为驱动组件的TFT46,而在而在连接至TFT46的有机EL组件47亦有电流流入,有机EL组件47是显示出对应于流动电流的亮度的光。此外,为了防止由电容器45所供给的电荷被释出至接地、进而消灭,为必须将与电容器45连接的TFT48设成为关闭状态。因此,扫描线52是维持负的电位。此外,因为将TFT46的漏极电极连接至接地,故而扫描线53是设为正的电位、TFT49为设成开启状态。再者,于本程序中,因并未写入来自数据线43的电位,因此为必须将TFT44设成为关闭状态而将扫描线51维持成负的电位。
在有关于实施例3的显示装置中,与有关于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相同的,作为在发光程序中的驱动组件的TFT4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是为电位VD3与TFT46的临界值电压的Vth3的和,且将对应于该和电压的电流流入TFT46。从而,即使TFT46的临界值电压进行变动的情况下,因附加于写入该临界值电压的电位V D3的电压为形成TFT4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故而使得TFT46的临界值电压的变动受到补偿。其结果,即使在作为驱动组件的TFT46的临界值电压进行变动的情况下,亦不致变动流入TFT46的电流,有机EL组件是显示出均匀亮度的光,而使得画质的恶化受到抑制。
此外,有关本实施例3的显示装置是为,藉由设置TFT48与TFT49以作为第2切换装置,而在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中,为使TFT46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短路、将TFT46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连接至接地。其结果,在TFT46方面是流动有一种电流,是为在与储存有负的电荷的有机EL组件47的源极电极与栅极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电流。的后,栅极-源极间电压为藉由将形成临界值电压(Vth3)的TFT46形成为关闭状态而在源极电极中检测出临界值电压。从而,藉由设置TFT48以及TFT49而仅藉由临界值检测装置42的构成要素的动作来检测出TFT46的临界值电压。因此,在临界值电压的程序中,经由TFT44而无须将连接至TFT46的栅极电极的数据线43的电位设为0电位,且在临界值电压的检测中是无须数据写入装置41的构成要素的动作。
再者,在实施例3的像素电路是为,在作为驱动组件的TFT46的栅极电极中直接连接电容器45的正极。从而,已由数据线43所供给的电容器45所维持的电位为直接施加至TFT46的栅极电极,因此提高写入数据电位的信赖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3的中,除了在每行或使每列上进行数据写入程序,而以分别在每行或是每列上进行依序发光程序的方式来显示图像的外,亦可藉由使全部的有机EL组件47同时地发光、且同时地显示一张的画面的全面总括控制方式来显示图像。此外,在本实施例3中,对于全部的像素电路亦可同时地进行前处理程序。亦即,亦可对于全部的有机EL组件47来同时进行电荷的储存。另外,在本实施例3中,亦可对于全部的像素电路同时地进行临界值电压检测程序。亦即,全部的TFT48是同时地形成开启状态,而亦可将TFT46的漏极电极与栅极电极进行短路。
〔发明的效果〕
如上述说明,若藉由有关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时,即使当作为驱动组件的TFT的临界值电压进行变动的情况下,将以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所检测而出的临界值电压施加至写入电位的电压为形成栅极-源极间电压,流入至TFT的电流是不致变动,有机EL组件是显示均匀亮度的光。此外,若藉由有关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时,藉由设置将作为驱动组件TFT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进行短路的第2切换装置设置在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而可个别独立的进行数据的写入与临界值电压的检测。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21)
1. 一种显示装置,呈主动矩阵型并包括有:数据写入装置,用于写入对应于发光亮度的电位;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出具有薄膜晶体管的驱动组件的临界值电压;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写入装置包括有:
数据线,用于供给对应于发光亮度的电位;以及
第1切换装置,为经由所述数据线控制所供给的电位的写入;
所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包括有:
第2切换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之间的导通状态;
电流发光组件,用于显示对应于流动电流的亮度的光,同时,作为储存电荷的电容而可将电荷供给至所述驱动组件的源极电极或是漏极电极。
2. 如权利要求1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是为,对于以所述第2切换装置而使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之间短路的所述驱动组件,是依据因被储存在所述电流发光组件的电荷所造成的栅极-源极间的电位差而形成开启状态后,以所述所储存的电荷的减少而使栅极-源极间的电位差降低至临界值电压为止以形成关闭状态,藉此,检测出所述驱动组件的临界值电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在发光时的所述驱动组件所施加的电位,是为以所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所检测出的所述驱动组件的临界值电压、以及以所述数据写入装置所写入的电位之间的和。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还具有电源线,是在发光时将顺向的电压施加至所述电流发光组件以供给电流,同时,将逆向的电压施加至所述电流发光组件而可储存电荷。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控制所述第1切换装置的驱动状态的第1扫描线。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发光组件是为有机电场发光组件。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装置还包括有电容器,以维持由所述数据线所供给的电位。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3切换装置,它设置在所述数据写入装置与所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之间,且控制所述数据写入装置与所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之间的电气导通。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切换装置包括有薄膜晶体管。
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控制所述第2切换装置与所述第3切换装置的驱动状态的第2扫描线;
所述第2切换装置与所述第3切换装置是使栅极电极连接至所述第2扫描线,且分别包括有通路层的导电性为相异的薄膜晶体管。
11. 如权利要求8或9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切换装置与所述第3切换装置包括有通路层的导电性为相同的薄膜晶体管,所述第2切换装置与所述第3切换装置的驱动状态是以不同的扫描线所控制。
12.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电容器,是被配置在所述数据写入装置与所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之间,且具有与所述数据写入装置电气性连接的第1电极、以及与所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电气性连接的第2电极;以及
第4切换装置,电气性的连接至所述第1电极,以控制所述第1电极的电位。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切换装置用于在开启状态时维持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同时使与维持在所述第1电极的电荷同量、且极性相异的电荷产生于所述第2电极;同时,消去维持在所述第1电极中的电荷;而在关闭状态时,以不致移动维持在所述电容器的电荷而持续维持电荷。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切换装置是具备有薄膜晶体管。
1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控制所述第2切换装置与所述第4切换装置的驱动状态的第3扫描线;
所述第4切换装置与所述第2切换装置,其栅极电极连接至所述第3扫描线,且分别包括有通路层的导电性为相异的薄膜晶体管。
16.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切换装置与所述第4切换装置是具备有通路层的导电性为相同的薄膜晶体管,所述第2切换装置与所述第4切换装置是以不同的扫描线所控制。
17.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切换装置是具备有与所述驱动组件的栅极电极连结的第1薄膜晶体管、以及与所述驱动组件的漏极电极连接的第2薄膜晶体管。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薄膜晶体管是藉由于所述第1薄膜晶体管均形成为开启状态,而将所述驱动组件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进行短路,在检测出临界值电压后藉由形成为关闭状态而维持所检测出的临界值电压。
19.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电容器,是被配置在所述数据写入装置与所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之间,且具有与所述数据写入装置电气连接的第1电极、以及与所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电气连接的第2电极;
所述数据线是在发光时藉由所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在所述驱动组件的临界值电压的检测时与在所述电流发光组件中的电荷储存时供给基准电位;
所述第1切换装置是在发光时藉由所述临界值电压检测装置,在所述驱动组件的临界值电压的检测时与在所述电流发光组件中的电荷储存时,使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1电极电气性地导通。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全部的所述电流发光组件为同时地显示光、同时地显示一张的画面。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全部的所述电流发光组件为同时进行电荷的积存,全部的所述第2切换装置是为,同时与所述驱动组件的栅极电极与漏极电极进行短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046541 | 2003-02-24 | ||
JP2003046541 | 2003-02-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58390A CN1558390A (zh) | 2004-12-29 |
CN100418123C true CN100418123C (zh) | 2008-09-10 |
Family
ID=34362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07098X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18123C (zh) | 2003-02-24 | 2004-02-24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18123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89167A (zh) * | 2015-12-07 | 2016-04-13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显示装置及其像素电路和驱动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64345A1 (en) * | 2005-01-26 | 2006-07-27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
US8629819B2 (en) | 2005-07-14 | 2014-01-14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CN101192374B (zh) * | 2006-11-27 | 2012-01-11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电压驱动有机发光像素 |
JP5665256B2 (ja) | 2006-12-20 | 2015-02-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発光表示デバイス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02234A2 (en) * | 1999-11-18 | 2001-05-23 | Sony Corporation | Active matrix type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e circuit thereof |
WO2002075711A1 (fr) * | 2001-03-19 | 2002-09-26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Ecran auto-lumineux |
WO2002075712A1 (fr) * | 2001-03-21 | 2002-09-26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Ecran auto-lumineux |
JP2003043999A (ja) * | 2001-08-03 | 2003-02-14 | Toshiba Corp | 表示画素回路および自己発光型表示装置 |
-
2004
- 2004-02-24 CN CNB200410007098XA patent/CN10041812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02234A2 (en) * | 1999-11-18 | 2001-05-23 | Sony Corporation | Active matrix type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e circuit thereof |
WO2002075711A1 (fr) * | 2001-03-19 | 2002-09-26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Ecran auto-lumineux |
WO2002075712A1 (fr) * | 2001-03-21 | 2002-09-26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Ecran auto-lumineux |
JP2003043999A (ja) * | 2001-08-03 | 2003-02-14 | Toshiba Corp | 表示画素回路および自己発光型表示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89167A (zh) * | 2015-12-07 | 2016-04-13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显示装置及其像素电路和驱动方法 |
CN105489167B (zh) * | 2015-12-07 | 2018-05-25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显示装置及其像素电路和驱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58390A (zh) | 2004-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239500B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0419833C (zh) | 图像显示装置 | |
US10170533B2 (en) |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01452670B (zh) | 电光装置及其驱动装置 | |
CN102709478B (zh) | 发光装置 | |
US8149187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 |
CN101051441B (zh) |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US7808455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US20060007072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US20060170636A1 (en) | Display and method of driving pixel | |
KR20040019207A (ko) |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와 그의 구동장치 및 방법 | |
TWI288900B (en) | Active matrix type display device | |
US8736519B2 (en) | Pixel driving circuit with ground terminal voltage controller for an electro-luminance display device | |
US7773055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0435191C (zh) | 单位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装置以及电子机器 | |
TWI410927B (zh) | 顯示裝置、顯示裝置之驅動方法及電子裝置 | |
CN100418123C (zh) | 显示装置 | |
JP2003280576A (ja) |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有機el表示装置 | |
US11908882B2 (en) | Display device | |
JP5903421B2 (ja) | 表示装置 | |
CN101488322B (zh) | 电光学装置、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机器 | |
CN100363966C (zh) | 电压驱动的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器的画素驱动电路 | |
JP5442678B2 (ja) | 表示装置 | |
CN100397461C (zh) | 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 |
JP5201712B2 (ja) | 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