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7619C - 红底玉缕耀州瓷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红底玉缕耀州瓷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17619C CN100417619C CNB2006100430630A CN200610043063A CN100417619C CN 100417619 C CN100417619 C CN 100417619C CN B2006100430630 A CNB2006100430630 A CN B2006100430630A CN 200610043063 A CN200610043063 A CN 200610043063A CN 100417619 C CN100417619 C CN 10041761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d
- blank
- porcelain
- clay
- s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Oxide Ceram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红底玉缕耀州瓷的制造方法,是对传统耀州瓷的创新。本发明采用陕西铜川产的天然原料,其基础坯料组成是:东山坩土30%~40%、立地坡粘土20%~30%、上店坩土15%~25%、育寨粘土10%~20%;土红坯料组成是:红坩土为35%~42%,其余为陶瓷原料,土红坯料中的Fe2O3含量为2%~3.5%。制作步骤是:用基础坯料制作胎体,再把土红坯料纹片粘贴在胎体上,刻、划花后低温素烧,然后对留青部分施青釉,对红底的单线纹样施青里泛白釉,最后再高温本烧到1280℃~1350℃。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耀州瓷色彩单一和冷色调的问题,增加了红色和玉青色,达到红、青色彩互配,明、灰、暗三调层次分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工艺品领域,特别是一种红底玉缕耀州瓷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耀州青瓷(简称耀州瓷)出产于陕西省铜川地区,宋代达到了中国青瓷的高峰。它是在泥胎上刻花或者印花,施上青色透明釉烧成,花纹可以映现出来,在宋代应该是十分先进和受人喜爱的东西,是灿烂的民族瑰宝。但是,耀州瓷仅一种颜色,色彩单一且属于冷色调,这是耀州瓷千年来没能超越的鸿沟。正是这两个因素给现代人直观上造成了难以亲近的感觉,同时许多丰富的题材与色彩也不能充分表达。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经过不懈努力,耀州瓷已恢复了生产,但我们把耀州瓷做得再好也只是宋代风格,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及审美观念越拉越远。本申请人认为:优秀的传统虽需继续发扬,但更要创新发展,才有意义和生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现有的耀州瓷制造工艺加以改进,提供一种红底玉缕耀州瓷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制得的耀州瓷既保留了耀州瓷的原有风格特点,又增加了红色和玉青色,使红、青色彩互配,青中嵌红、红中缕玉。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所提供的红底玉缕耀州瓷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如下:
1)坯料准备
1.1)基础坯料采用陕西省铜川地区出产的陶瓷原料,其组成如下:
东山坩土30%~40%、立地坡粘土20%~30%、上店坩土15%~25%、育寨粘土10%~20%;
1.2)土红坯料由陕西省铜川地区出产的红坩土和陕西省铜川地区出产的陶瓷原料组成,其中红坩土为35%~42%,其余为陶瓷原料,土红坯料中的Fe2O3含量为2%~3.5%;
以上含量均为重量百分比,“粘土”、“坩土”前所冠的名称为当地地名;
2)用基础坯料制作胎体,可采用注浆、手拉、旋刮三种形式成型;
3)施红:将土红坯料制成浆,喷施在成型胎体的所需部位上,然后修去多余部分,形成红底;或将土红坯料制成红泥,把雕缕划好的雏形红泥纹片粘贴在胎体的所需部位上,再进行精雕细刻,形成红底;
上述红底的厚度最好为0.3mm~2.5mm;红底的厚度过小时,铁离子熔于耀州瓷青釉,易变成黑斑;红底的厚度过大时,又容易与坯体剥离,形成脱落或卷缩;
当红底面积较大时,最好用纹饰划线的沟槽将红底合理破开;
4)刻、划花:在成型胎体的留青部分(即衬底部分)刻出所需纹样;在红底上缕划出单线纹样;
5)低温素烧,温度为750℃~880℃;
6)施耀州瓷青釉,可采用灌涮、浸施、喷施方法施釉;
7)施青里泛白的瓷釉:除去红底上的耀州瓷青釉,然后将青里泛白的瓷釉用刷或填方法填施在红底上的单线纹样的沟槽之中;
8)高温本烧:温度为1280℃~1350℃,本烧过程依次分为氧化、还原和强还原三个阶段。本烧后出炉,即得本发明的红底玉缕耀州瓷。
本发明采用了陕西铜川当地一种俗称红坩的粘土,它含有较高的Fe2O3,与当地陶瓷料组配成红胎料后,既能提高熔点,又可与上述当地陶瓷原料组配的基础胎料在高温下致密结合;而选用上述陶瓷原料来配置基础坯料也是为了既能够保证耀州瓷的原有特点,又能够在成型、烧成过程中使其与红胎泥很好地结合。红胎料在1280℃~1330℃强还原气氛下呈土红色,红胎虽不上釉,可是烧成后表面亚光滋润,色相饱和,不灰淡、不焦赤;为此,土红坯料中的Fe2O3的含量应当控制在上述范围内。
上述土红坯料的最佳组配是:北关红坩土35%~42%、立地坡粘土30%~40%、东山坩土20%~30%。
上述所施的青里泛白瓷釉最好采用陕西省铜川地区出产的原料,其组成及重量配比是:东山坩土8%~11%、塔坡釉石10%~15%、长石30%~38%、石英20%~25%、石灰石3%~5%、料姜石5%~7%、黑药土8%~13%。
本发明的优点是:1.克服了传统耀州瓷单一的色彩,增加了红色和玉青色,宏观上红、青色彩互配,微观上青中嵌红、红中缕玉,具备了明、灰、暗三调层次的分明对比;2.克服了传统耀州瓷纯青颜色的冷色调,以红色装饰,可表达更为丰富的喜庆、欢快、明朗的内容题材,以满足人们丰富多彩的审美要求;3.既保持了传统耀州瓷的纯正、优秀风格,又对耀州瓷作了前所未有的创新,达到了比传统耀州瓷更为新颖的艺术效果,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红底玉缕耀瓷万倾尊”的制作为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加以详细说明。
本实例中的原料采用陕西省铜川地区出产的原料,原料配比为重量百分比。
基础坯料配比为:东山坩土38%、立地坡粘土26%、上店坩土20%、育寨粘土16%,。
土红坯料配比为:立地坡粘土35%、东山坩土26%、北关红坩39%,Fe2O3含量控制在2.4%~2.8%。
红底上的青里泛白的瓷釉(即玉缕釉)配比为:东山坩土10%、塔坡釉石12%、长石35%、石英22%、石灰石4%、料姜石6%、黑药土11%。
制作过程:
1.将基础坯料制成泥料,拉坯成腰鼓型,阴干半湿旋修精坯;
2.在半干坯上用竖扎一刀、斜削一刀的“两刀法”以半刀泥形式刻出层层叠压的海波纹样;
3.将土红坯料制成红泥,拿红泥作出各种形态的鱼,厚度为2mm,粘贴在半干坯的海波纹上,然后拿竹签把红底上的鱼鳞和鱼头、鱼尾细节用单线划出;
4.完全阴干,素烧,温度为790℃~810℃;
5.把玉缕釉料按上述配方研磨成细粉状,填满鱼形红底划出的单线纹样沟槽之中,鱼形红底外的底衬部分上耀州瓷青釉;
6.在以石油液化气为燃料的台车式窑炉高温本烧到1300℃。高温本烧过程分氧化、还原、强还原三个阶段,其中1060℃以前为氧化阶段,1280℃~1300℃为强还原阶段。
烧成后的产品主体还是耀州瓷,晶莹玉润,而造型各异的鱼为红色,但其鳞和头尾细节的沟槽纹样却青里泛白,平整均匀,色彩变化极其丰富。
Claims (2)
1. 一种红底玉缕耀州瓷的制造方法,其步骤为
1)坯料准备
1.1)基础坯料采用陕西省铜川地区出产的陶瓷原料,其组成如下:
东山坩土30%~40%、立地坡粘土20%~30%、上店坩土15%~25%、育寨粘土10%~20%;
1.2)土红坯料由陕西省铜川地区出产的红坩土和陕西省铜川地区出产的陶瓷原料组成,该土红坯料组成如下:北关红坩土35%~42%、立地坡粘土30%~40%、东山坩土20%~30%,土红坯料中的Fe2O3含量为2%~3.5%;
以上含量均为重量百分比;
2)用基础坯料制作胎体;
3)施红:将土红坯料制成浆,喷施在成型胎体的所需部位上,然后修去多余部分,形成红底;或将土红坯料制成红泥,把雕缕划好的雏形红泥纹片粘贴在胎体的所需部位上,再进行精雕细刻,形成红底;
4)刻、划花:在成型胎体的留青部分刻出所需纹样;在红底上缕划出单线纹样;
5)低温素烧,温度为750℃~880℃;
6)施耀州瓷青釉;
7)施青里泛白的瓷釉:除去红底上的耀州瓷青釉,然后将青里泛白的瓷釉用刷或填方法填施在红底上的单线纹样的沟槽之中;所说的青里泛白瓷釉采用陕西省铜川地区出产的原料,其组成及重量配比是:东山坩土8%~11%、塔坡釉石10%~15%、长石30%~38%、石英20%~25%、石灰石3%~5%、料姜石5%~7%、黑药土8%~13%,
8)高温本烧:温度为1280℃~1350℃,本烧过程依次分为氧化、还原和强还原三个阶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耀州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步骤3)中的红底厚度为0.3mm~2.5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430630A CN100417619C (zh) | 2006-06-29 | 2006-06-29 | 红底玉缕耀州瓷的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430630A CN100417619C (zh) | 2006-06-29 | 2006-06-29 | 红底玉缕耀州瓷的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84185A CN1884185A (zh) | 2006-12-27 |
CN100417619C true CN100417619C (zh) | 2008-09-10 |
Family
ID=37582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4306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7619C (zh) | 2006-06-29 | 2006-06-29 | 红底玉缕耀州瓷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17619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3351B (zh) * | 2009-08-25 | 2012-03-28 | 李竹玲 | 一种彩色陶瓷的制备工艺 |
CN103936404B (zh) * | 2014-04-08 | 2015-09-09 | 安徽省亚欧陶瓷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木鱼石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936403B (zh) * | 2014-04-08 | 2015-04-01 | 安徽省亚欧陶瓷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含有料姜石的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045323A (zh) * | 2014-05-28 | 2014-09-17 | 汤小丽 | 一种黑青陶的烧制方法 |
CN104150874A (zh) * | 2014-07-29 | 2014-11-19 | 汤小丽 | 一种黑彩陶的制作方法 |
CN104193295B (zh) * | 2014-08-25 | 2016-02-17 | 张军 | 一种制备耀州瓷的方法 |
CN104150862B (zh) * | 2014-08-25 | 2016-04-13 | 张军 | 一种制备耀州瓷的坯料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65817A (zh) * | 2004-10-31 | 2006-05-03 | 王晓朝 | 一种青釉墨彩瓷的生产方法 |
-
2006
- 2006-06-29 CN CNB2006100430630A patent/CN10041761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65817A (zh) * | 2004-10-31 | 2006-05-03 | 王晓朝 | 一种青釉墨彩瓷的生产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6)
Title |
---|
古耀州瓷着色元素的中子活化分析. 李融武,李国霞,赵维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9卷第2期. 2003 |
古耀州瓷着色元素的中子活化分析. 李融武,李国霞,赵维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9卷第2期. 2003 * |
红底玉缕耀瓷的研究开发. 孟树锋.陶瓷,第1期. 2005 |
红底玉缕耀瓷的研究开发. 孟树锋.陶瓷,第1期. 2005 * |
耀州瓷的刻花装饰艺术. 刘谦.装饰,第10期. 2005 |
耀州瓷的刻花装饰艺术. 刘谦.装饰,第10期. 2005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84185A (zh) | 2006-1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17619C (zh) | 红底玉缕耀州瓷的制造方法 | |
CN100548916C (zh) | 一种陶器烧成的窑变产品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2898121B (zh) | 汝窑青瓷的制备工艺 | |
CN102557599B (zh) | 一种牡丹瓷的制作工艺 | |
CN104773996B (zh) | 绞胎汝瓷用泥料、釉料及绞胎汝瓷 | |
CN110845252B (zh) | 特殊坯体大颗粒结合数码布料仿古砖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94088A (zh) | 坭兴钧陶的制备工艺 | |
CN105036810A (zh) | 一种黑底花斑复合唐钧釉及使用其制备钧瓷的工艺 | |
CN110903080B (zh) | 特殊坯体大颗粒结合数码布料喷墨渗透抛光砖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773118A (zh) | 一种钧瓷釉上彩绘制工艺 | |
CN104860651A (zh) | 生态养生坭兴陶泥料及用其制作生态养生水杯的工艺 | |
CN104860652A (zh) | 一种烧制建水紫陶的新方法 | |
CN113200733A (zh) | 一种金丝建盏 | |
CN107010922A (zh) | 窑变釉紫砂精陶器的制备方法 | |
CN101857369A (zh) | 古亚金釉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443436C (zh) | 表面具有部分抛光和凹凸堆积纹理的陶瓷砖制造工艺 | |
CN103922805B (zh) | 银棱平脱秘色瓷器的制作方法及制得的银棱平脱秘色瓷器 | |
CN107586038B (zh) | 一种钧瓷用青白釉制备钧瓷的工艺 | |
CN101125756A (zh) | 一种兔毫花色黑釉茶碗的制造方法 | |
CN109293237A (zh) | 一种鱼籽蓝点状钧瓷釉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94052A (zh) | 一种坭兴陶镶填绞泥的方法 | |
CN110963786B (zh) | 一种基于德化白瓷胎体的上彩艺术瓷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2040399A (zh) | 立体艺术抛釉砖制造方法 | |
CN110790509A (zh) | 一种网格纹釉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88418B (zh) | 搅釉陶瓷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