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98349C - 具有遮光板的遮阳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遮光板的遮阳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98349C CN100398349C CNB2004100770510A CN200410077051A CN100398349C CN 100398349 C CN100398349 C CN 100398349C CN B2004100770510 A CNB2004100770510 A CN B2004100770510A CN 200410077051 A CN200410077051 A CN 200410077051A CN 100398349 C CN100398349 C CN 10039834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zzle device
- dazzle
- window
- connector
- cen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3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9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1141 propul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183 run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62 cor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65 cha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CVOFKRWYWCSDMA-UHFFFAOYSA-N 2-chloro-n-(2,6-diethylphenyl)-n-(methoxymethyl)acetamide;2,6-dinitro-n,n-dipropyl-4-(trifluoromethyl)aniline Chemical compound CCC1=CC=CC(CC)=C1N(COC)C(=O)CCl.CCCN(CCC)C1=C([N+]([O-])=O)C=C(C(F)(F)F)C=C1[N+]([O-])=O CVOFKRWYWCSDM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0391 vi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C([H])[H]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554 viny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887 fa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36 polysorb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B60J1/2036—Roller blind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elements
- B60J1/2052—Gui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B60J1/2019—Roller blinds powered, e.g. by electric, hydraulic or pneumatic actuators
- B60J1/2027—Roller blinds powered, e.g. by electric, hydraulic or pneumatic actuators with a buckle-proof guided flexible actuating element acting on the draw bar for pushing or push-pulling, e.g. a Bowden c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B60J1/2036—Roller blind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elements
- B60J1/2041—Blind sheets, e.g. shape of sheets, reinforcements in sheets, material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B60J1/2036—Roller blind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elements
- B60J1/2044—Draw bars, including elements attached to it, e.g. sliding shoes, gripping elements or pull cor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B60J1/2063—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roller blind or its storage box, e.g. integration into beltline or window fram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B60J1/2066—Arrangement of blinds in vehicles
- B60J1/2075—Arrangement of blinds in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xed windows
- B60J1/2077—Arrangement of blinds in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xed windows for windshiel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B60J1/2066—Arrangement of blinds in vehicles
- B60J1/2086—Arrangement of blinds in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able windows, e.g. side wind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遮光板的遮阳系统,其包括用于覆盖汽车的窗户的遮光板;可旋转以展开或卷绕遮光板的滚动遮蔽装置;驱动所述滚动遮蔽装置的驱动装置;以及对所述遮光板进行导向的导向装置。滚动遮蔽装置包括中心轴;以及容纳中心轴在其中并连接到遮光板基端的旋转杆。旋转杆包括多个圆柱形中心杆和多个连接头。每个连接头都连接在多个中心杆中相应的两个之间。每个中心杆的每个相对端都具有至少接合凸出部分,其沿平行于中心杆的轴向方向,从中心杆的端部凸出。每个连接头的每个相对端都具有至少一个接合凹进部分,每个接合凹进部分都与设置在多个中心杆相应一个的相邻一端的至少一个接合凸出部分的相应一个相接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遮阳系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用于遮盖汽车窗户的遮光板以遮蔽阳光的遮阳系统。
背景技术
当汽车停在烈日下时,阳光会进入汽车的乘坐厢,乘坐厢的温度就会升高。当车主返回并进入汽车的乘坐厢时,车主有热的感觉并感到很不舒服。在此状态下,当启动空调系统时,在空调系统操作的开始时,热空气从空调系统吹向车主,所以车主也会感到很不舒服。此外,在此状态下,需要将乘坐厢的温度降低所需舒适程度的时间相对较长。此外,当需要快速降低温度时,需要增加从空调系统吹出的调节空气。这将导致能量消耗的增加。
以前,通常使用单独的遮阳罩。遮阳罩放置在前窗的乘坐厢侧面以遮蔽进入乘坐厢的阳光。遮阳罩只放在窗户上而不连接到窗户上或通过例如吸盘连接到窗户上。然而,当不使用时,单独的遮阳罩需要储存的空间。此外,单独的遮阳罩损坏了乘坐厢内的外观。
为了说明上述缺点,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号No.2003-182358公开了一种遮阳系统。在此遮阳系统中,遮光板卷绕在汽车侧窗(门窗户)的下端,并从侧窗的下端向侧窗的上端伸展。在此情况下,不能作为阳光遮护罩使用。为了遮蔽进入汽车乘坐厢的阳光,通常需要将遮光板伸展到侧窗的上端。此时,侧窗的下部分通过遮光板遮盖,因此,车主不能通过侧窗看到汽车的外面。
此外,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号No.2000-52763提出了一种安装在汽车中的遮阳系统。在此遮阳系统中,通过遮盖汽车前窗户遮蔽阳光的遮光板通过旋转一个卷绕装置以伸展或缩回。卷绕装置直线地靠近窗户乘坐厢侧的顶边缘伸展。即使在安全气囊放置在前乘客座前面的汽车仪表板的情况下,由于卷绕装置设置在窗户的上边,所以卷绕装置不会干扰安全气囊。因此,可以将遮阳系统设置到前窗户。
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号No.2000-52763中,矩形遮光板的基端固定到卷绕装置,管状支柱沿遮光板的自由端连接。左、右滑动轴插进支柱的左、右端,以便滑动轴沿支柱的轴向滑动。滑动部分连接到每个滑动轴的外端。
左、右导轨分别沿汽车的前支梁设置。滑动部分分别沿导轨滑动。具有下端连接到滑动部分的柔性金属丝件容纳在每个导轨中。柔性金属丝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以沿导轨移动。
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号No.2000-52763公开的遮阳系统中,当驱动装置被驱动以沿相应的导轨移动每个柔性金属丝件时,滑动部分、滑动轴和支柱沿导轨移动以伸展或缩回遮光板。
总体上说,汽车的前窗户形成为梯形形状,其具有向其下端增加的宽度。因此,在上述系统中,导轨之间的空间向导轨的下端增加。因此,在遮阳系统中,滑动轴以导轨之间的空间相符合的方式滑动,以便调节支柱和滑动轴的整个长度。
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号No.2000-52763公开的先前技术的遮阳系统中,无论何时需要遮阳系统,只要操作遮阳系统,遮光板就伸展覆盖窗户,从而遮蔽阳光。此外,与沿窗户放置而不将其连接到窗户或通过例如吸盘连接到窗户的遮阳不同,上述先前技术的遮阳系统不需要大储存空间。此外,上述先前技术的遮阳系统与车体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其不会损坏乘坐厢内的外观。
然而,前窗户形成为梯形的形状,其具有向其下端增加的宽度。因此,当上述遮阳系统完全伸展开时,未通过遮光板覆盖的总体上三角形的空间留下在在窗户的左、右侧,而阳光穿过未覆盖的空间进入乘坐厢,使乘坐厢中的温度增加。
此外,汽车的前窗户弯曲为以便与后窗户的左、右横侧相比,前窗户的横向中心凸向汽车的前端。此外,汽车的后窗户弯曲为以便与后窗户的左、右横侧相比,后窗户的横向中心凸向汽车的后端。因此,当卷绕遮光板的卷绕装置的线性滚子安装到汽车的顶侧时,在将滚子安装到前窗户的情况下,其需要远离前窗户向汽车后端的空间,或在将滚子安装到后窗户的情况下,其需要远离后窗户向汽车前端的空间。然而,为了避免与例如遮阳篷顶干涉并提供大空间的乘坐厢,比较理想的是尽可能近地将滚子放置在靠近相应的窗户。
此外,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号No.2000-52763公开的先前技术的遮阳系统中,遮光板通过驱动装置伸展或缩回。因此,当驱动装置在遮光板完全的伸展状态中出现失效或故障时,遮光板就不能缩回。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遮阳系统,其至少解决上述一个缺点。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的遮阳系统,遮阳系统包括遮光板和滚动遮蔽装置。另外,还包括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所述滚动遮蔽装置;以及导向装置,其用于对所述遮光板进行导向。遮光板用于覆盖汽车的窗户。滚动遮蔽装置为在正常和反向两个方向旋转以展开和卷绕遮光板。滚动遮蔽装置沿窗户的边缘设置。滚动遮蔽装置包括弯曲为与窗户边缘形状一致的中心轴,以及容纳中心轴通过其中并连接到遮光板基端的旋转杆。旋转杆弯曲为与中心轴的弯曲形状一致并绕中心轴可以旋转。旋转杆包括多个圆柱形中心杆和多个连接头。每个连接头都连接在对应的多个中心杆中的两个之间。每个中心杆的每个相对端具有至少一个接合凸出部分,其沿平行于中心杆的轴向方向从中心杆的端部凸出。每个连接头的每个相对端具有至少一个接合凹进部分,其每个都与设置在相应多个中心杆中的相邻一个的一端的至少一个接合凸出部分相接合。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滚动遮蔽装置为在正常和反向两个方向旋转以展开和卷绕遮光板,从而既能够有效地遮蔽梯形车厢,从而避免阳光射入到车厢导致车厢温度的升高。
另外,在本发明中,滚动遮蔽装置包括弯曲为与窗户边缘形状一致的中心轴,以及容纳中心轴通过其中并连接到遮光板基端的旋转杆。旋转杆弯曲为与中心轴的弯曲形状一致并绕中心轴可以旋转。旋转杆包括多个圆柱形中心杆和多个连接头。每个连接头都连接在对应的多个中心杆中的两个之间。每个中心杆的每个相对端具有至少一个接合凸出部分,其沿平行于中心杆的轴向方向从中心杆的端部凸出。每个连接头的每个相对端具有至少一个接合凹进部分,其每个都与设置在相应多个中心杆中的相邻一个的一端的至少一个接合凸出部分相接合。由此,当旋转杆相对于中心轴旋转时,旋转杆可以传导旋转力而不会造成多个中心杆和连接杆的基本位移的偏移。由此,即可以实现滚动遮蔽装置的整体旋转运动,同时又不会使遮光板与滚动遮蔽装置发生干涉。
每个中心杆的至少一个接合凸出部分的每个都具有曲线接合表面。此外,每个连接头的至少一个接合凹进部分的每个都具有曲线接合表面,其与相应接合凸出部分的曲线接合表面相接合。
多个中心杆可以包括至少第一类型的一个中心杆,每个都具有第一长度,至少第二类型的一个中心杆,每个都具有比第一长度长的第二长度。
至少第一类型的一个中心杆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滚动遮蔽装置的第一纵向区,其具有第一曲率。此外,至少第二类型的一个中心杆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滚动遮蔽装置的第二纵向区,其具有比第一曲率小的第二曲率。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的说明、附加的权利要求和相应的附图将使本发明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变得更加清晰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从遮阳系统顶侧观看的遮阳系统透视图;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从遮阳系统底侧观看的遮阳系统另一透视图;
图3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遮阳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简图;
图4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遮阳系统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遮阳系统的滑动件的透视图;
图6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滑动轴的说明视图;
图7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滚动遮蔽装置的横截面说明视图;
图8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滚动遮蔽装置的说明视图;
图9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滚动遮蔽装置的另一说明视图;
图10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滚动遮蔽装置的另一说明视图;
图11A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遮光板完全缩回状态的说明视图;
图11B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遮光板完全伸展状态的说明视图;
图12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遮阳系统的电子结构方框图;
图13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遮阳系统的操作说明视图;
图14A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遮光板安装的说明视图;
图14B是显示图14A遮光板释放的说明视图;
图15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驱动装置的说明视图;
图16A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改进的遮光板安装的说明视图;
图16B是显示图16A遮光板释放的说明视图;
图17A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另一改进的遮光板安装的说明视图;
图17B是显示图17A遮光板释放的说明视图;
图18是显示在第一实施方式另一改进方式中遮阳系统的透视图;
图19是显示在第一实施方式另一改进方式中滑动件的说明视图;
图20是显示在图19的改进实施方式中滑动轴的说明视图;
图21是显示在图19和20的改进实施方式中导轨周围结构的横截面说明视图;
图22是显示在图19到21的改进实施方式中遮阳系统完全伸展状态的说明视图;
图23是显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导轨周围结构的横截面说明视图;
图24A是显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导轨周围结构的横截面说明视图;
图24B是显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导轨周围结构的横截面说明视图;
图25A是显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导轨周围结构的横截面说明视图;
图25B是显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导轨周围结构的横截面说明视图;
图25C是显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再一改进方式中导轨周围结构的横截面说明视图;
图26是显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导轨周围结构的横截面说明视图;
图27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遮阳系统的说明视图;
图28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滑动件的透视图;
图29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遮阳系统的说明视图;
图30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改进方式中遮阳系统的说明视图;
图31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遮阳系统的说明视图;
图32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遮阳系统的说明视图;
图33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遮阳系统的说明视图;
图34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遮阳系统的说明视图;
图35是显示图34所示的改进方式的遮阳系统的说明视图;
图36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滚动遮蔽装置的说明视图;
图37是显示图36所示的滚动遮蔽装置的另一说明视图;
图38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滚动遮蔽装置的说明视图;
图39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滚动遮蔽装置的说明视图;
图40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滚动遮蔽装置的说明视图;
图41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滚动遮蔽装置的说明视图;
图42A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滚动遮蔽装置的说明视图;
图42B是显示图42A的滚动遮蔽装置的另一说明视图;
图43是显示图42A和42B所示的滚动遮蔽装置的另一说明视图;
图44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滚动遮蔽装置的说明视图;
图45A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滚动遮蔽装置的说明视图;
图45B是显示在图45A中沿线XLVB-XLVB的横截面视图;
图45C是显示图45A和45B所示的滚动遮蔽装置的说明视图;
图46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滚动遮蔽装置的说明视图;
图47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改进方式中滑动件的透视图;
图48是显示环绕图47所示的改进方式导轨的结构的横截面说明视图;
图49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的改进方式中遮光板横侧周围结构的说明视图;
图50是显示图49中一部分的放大说明视图;
图51是显示图49所示的遮光板横侧周围结构的另一说明视图;
图52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遮光板横侧周围结构的说明视图;
图53是显示图52中的一部分的放大说明视图;
图54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遮光板横侧周围结构的说明视图;
图55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遮光板横侧周围结构的说明视图;
图56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遮光板横侧周围结构的说明视图;
图57是显示图56所示的遮光板完全伸展状态的说明视图;
图58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式中遮光板横侧周围结构的说明视图;以及
图59是显示图58所示的遮光板完全伸展状态的说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相应的附图具体说明施用于汽车1的前窗户W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遮阳系统S(此后只称为系统S)。图1是显示从系统S顶侧观看的系统S的透视图,而图2是显示从系统S底侧观看系统S的透视图。系统S包括驱动装置10,滚动遮蔽机构20和导向装置30。驱动装置10设置在车顶2的下方。滚动遮蔽机构20沿窗户W的乘座厢侧上边缘设置。滚动遮蔽机构20卷绕覆盖窗户W的遮光板21。导向装置30包括两个导轨31a、31b和两个缆索管32a、32b。每个缆索管32a、32b都连接到相对应一个导轨31a、31b的上端。图1和2显示了遮光板21的完全伸展状态。
如图3所示,驱动装置10包括电机装置11和电机固定件12。电机装置11包括电机单元13和减速机构14,并固定到电机固定件12。电机固定件12固定到车顶2。各种电机如DC电机、不带电刷的发电机和超声发电机都可以作为电机单元13使用。
如图2和3所示,导向装置30包括导轨31a、31b、缆索管32a、32b、螺旋形缆索34、滑动件35和缆索管保持架33。导轨31a、31b分别沿左、右前支梁3设置。每个缆索管32a、32b都连接到上述对应的一个导轨31a、31b的上端。每个螺旋形缆索(传输部件)34移动地容纳在对应的一个导轨31a、31b中和对应的一个缆索管32a、32b中。每个滑动件35都固定到相应一个螺旋形缆索34的一端。缆索管保持架33保持缆索管32a、32b。
缆索管保持架33设置在电机装置11和车顶2之间。此外,如图3所示,缆索管保持架33保持两个在车顶2下方彼此平行设置的缆索管32a、32b。每个缆索管32a、32b都具有沿其长度的切开部分,且对应的螺旋形缆索34从缆索管32a、32b的切开部分露出。
电机装置11包括向上凸出的输出齿轮11a。输出齿轮11a与在缆索管保持架33中露出的螺旋形缆索34相啮合。如同将在下面更具体地说明一样,当操作电机装置11时,输出齿轮11a在正常方向和反方向旋转,且每个螺旋形缆索34根据输出齿轮11a的旋转在相应缆索管32a、32b中左、右移动。
此外,操作手柄19(图15)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到电机装置11。通过操作手柄19的操作,输出齿轮11a旋转以卷绕遮光板21。
如上所述,在车顶2的中心,缆索管32a、32b设置为彼此平行。然而,如图4所示,缆索管32a、32b弯曲为在车顶2的每个横侧沿垂直方向彼此交叉。在靠近窗户W的上端,从缆索管保持架33左侧上的缆索管保持架33伸展的缆索管32a的一端连接到沿左前支梁3伸展的导轨31a。缆索管32a被弯曲以避免与滚动遮蔽装置22产生干涉。从缆索管保持架33右侧上的缆索管保持架33伸展的缆索管32a在车顶2的右侧处沿车顶2向后弯曲。
此外,从缆索管保持架33左侧上的缆索管保持架33伸展的缆索管32b在车顶2的左侧处沿车顶2向后弯曲。在靠近窗户W的上端,从缆索管保持架33右侧上的缆索管保持架33伸展的缆索管32b的端部连接到沿右前支梁3伸展的导轨31b。缆索管32b被弯曲以避免与滚动遮蔽装置22产生干涉。
导轨31a、31b分别沿左、右前支梁3设置,并分别连接到缆索管32a、32b,靠近如上所述的窗户W的中心顶端。窗户W形成为宽度向其下端增加的梯形。因此,两个导轨31a、31b之间的空间向导轨31a、31b的下端增加。如图5所示,每个滑动件35都连接到相应螺旋形缆索34的端部。滑动件35包括通常具有圆形截面的滑动部分35a,以及与滑动部分35a整体形成的轴连接部分35b。每个滑动件35的轴连接部分35b都连接到下述相应一个滑动轴28的外端。滑动部分35a滑动地保持在相应的一个导轨31a、31b中,如图6所示,每个都为中空并具有向窗户W的横向中心开口的C型截面。
如图5所示,每个螺旋形缆索34都为柔性并包括线圈缆索和柔性缆索。柔性缆索插进线圈缆索并固定。因此,当螺旋形缆索34通过驱动装置10驱动时,螺旋形缆索34可以在相应缆索管32a、32b中沿缆索管32a、32b的曲率平滑移动。
由于驱动装置10和导向装置30以上述方式构成,所以,当电机装置11在正常方向和反方向旋转时,每个螺旋形缆索34都在相应缆索管32a、32b和相应导轨31a、31b中被引导。因此,每个固定到相应螺旋形缆索34端部的每个滑动件35在相应导轨31a、31b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移动。因此,滑动轴28在靠近窗户W上端的上端位置和靠近窗户W下端的下端位置之间移动。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装置11的输出齿轮11a与螺旋形缆索34啮合。因此,当电机装置11被驱动以旋转输出齿轮11a时,螺旋形缆索34被向上或向下驱动以移动固定到螺旋形缆索34末端的滑动件35。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不采用每个螺旋形缆索34,还可以使用具有固定到相应滑动件35的末端的柔性金属丝件。在此情况下,齿条形成于柔性金属丝件,而输出齿轮11a用作小齿轮以形成驱动柔性金属丝件的齿条和小齿轮的结构。另外,每个金属丝还可以通过电机卷绕以向完全伸展位置拉动相应的滑动件35,反之亦然。
此外,不采用螺旋形缆索34,还可以使用滚珠丝杠。在此情况下,输出齿轮11a的旋转力传递到作为传输部件的每个螺旋轴。采用此结构,螺旋轴通过输出齿轮11a的旋转而旋转,而作为滑动件35的滚珠丝杠螺母沿相应的导轨31a移动。
下面,将更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滚动遮蔽机构20。如图4到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滚动遮蔽机构20包括滚动遮蔽装置22、滚动遮阳保持架26、遮光板21、导管27和滑动轴28。滚动遮阳保持架26分别设置在滚动遮蔽装置22的相对端并支撑滚动遮蔽装置22。遮光板21的基端固定到滚动遮蔽装置22。导管27和滑动轴28都沿遮光板21的自由端连接在一起。更具体地说,滚动遮蔽装置22形成为圆柱形并沿位于窗户W和车顶2之间的连接部分W1位置的加固部分4弯曲。导管27和滑动轴28对应于本发明的轴。
当从乘座厢侧面看窗户W时,窗户W以此方式弯曲以便与窗户W的左、右侧相比,窗户W的横向中心凸向汽车的前端。如图4所示,窗户W和车顶2之间的连接部分W1被弯曲。此外,如图4和7所示,弯曲的加固部分4通过例如焊接连接到连接部分W1,且连接部分W1形成窗户W的上边缘。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滚动遮蔽机构20中,卷绕有遮光板21的滚动遮蔽装置22设置在加固部分4的后端并沿加固部分4的弯曲形状。因此,滚动遮蔽装置22可以放置为邻接窗户W。此外,由于滚动遮蔽装置22为弯曲的,所以设置了至少局部用滚动遮蔽装置22限制的空间。电机装置11方便地设置在此空间,同时避免了与例如遮阳篷顶系统的干涉。
此外,这样,如图7所示,驱动装置10的滚动遮蔽装置22和电机装置11可以在顶篷仪表板(装饰件)2a和车顶2之间的空间中汽车的前后方向相继设置。换言之,不需要在驾驶员头部的上方相继设置滚动遮蔽装置22和电机装置11。因此,可以在驾驶员头部的上方提供适当的空间。如上所述,滚动遮蔽装置22沿窗户W的边缘弯曲,以便滚动遮蔽装置22和电机装置11周围的结构在汽车的前后方向和垂直方向设置的非常紧凑。
此外,如图4所示,板状镜子保持件5a连接到电机固定件12并向前凸出,而室内镜子5连接到镜子保持件5a以形成支柱。
两个板限制件保持架36分别连接到加固部分4下的缆索管32a、32b。每个板限制件37的端部分别通过板限制件保持架36进行支撑。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板限制件37形成为向汽车的前端凸出的V型平板。每个导轨31a、31b上端的位置总体上与板限制件37的相邻前边缘的位置一致。
遮光板21设置在板限制件37和加固部分4之间。此结构有利于在遮光板21完全伸展状态限制遮光板21沿远离窗户W表面方向的运动。如上所述,当遮光板21从滚动遮蔽装置22向窗户W拉动时,板限制件37保持遮光板21在靠近导轨31a、31b上端的位置,即,靠近窗户W上边缘的位置。
也就是说,从滚动遮蔽装置22向前拉动遮光板21,然后,改变板限制件37的方向,以便遮光板21在沿窗户W内表面方向的倾斜方向向下拉伸。由于板限制件37的存在,遮光板21可以覆盖靠近窗户W内表面的窗户W的内表面。因此,遮光板21可以有效地限制由于阳光造成的乘座厢温度的增长。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板限制件37形成为V型板。另外,板限制件37也可以形成沿窗户W和车顶2之间的连接线弯曲以基本与连接线一致的曲线板。此外,板限制件37不必须为板。例如,板限制件可以为通过相应旋转轴旋转支撑的滚子。在此情况下,当遮光板21伸展或缩回时,滚子使遮光板21平滑运动。
以图8-10所示方式弯曲的滚动遮蔽装置22包括中心轴22a、螺旋弹簧22b、圆柱弹簧保持架22c和圆柱旋转杆22d。中心轴22a相对汽车体的横向中心对称弯曲。螺旋弹簧22b的一端固定到中心轴22a的一端。螺旋弹簧22b的另一端旋转设置在中心轴22a的另一端并固定到弹簧保持架22c。旋转杆22d覆盖中心轴22a和螺旋弹簧22b。
遮光板21的基端连接到旋转杆22d。旋转杆22d包括都连接在一起形成旋转杆22d的侧杆23、连接头24和中心杆25。侧杆23、连接头24和中心杆25由例如合成树脂制作并形成存在于例如橡胶中的柔性和弹性的刚体。中心轴22a的端部分别固定到滚动遮阳保持架26。此外,螺旋弹簧22b扭转以在遮光板21的卷绕方向施加旋转力。
中心轴22a只需要保持弯曲状态,同时中心轴22a的端部分别固定到滚动遮阳保持架26。因此,中心轴22a可以为永久的弯曲管状树脂件。另外,中心轴22a可以由柔性材料制作并当中心轴22a连接到滚动遮阳保持架26时可以弯曲。
侧杆23分别设置在中心轴22a的端部。参照图10,侧杆23之一的一端表面(图10中的左端表面)通常为环形。作为与弹簧保持架22c相接合的接合部分的平面部分形成在侧杆23的内部。侧杆23和弹簧保持架22c配合在一起整体旋转。两个接合凸出部分23a在侧杆23的另一端表面以180度的间隔形成,以便每个接合凸出部分23a都在轴向凸出并具有预定的角度宽度。
此外,与侧杆23的接合凸出部分23a相似,两个接合凸出部分25a从每个中心杆25端凸出。然而,设置在中心杆25一端的接合凸出部分25a从设置在同样中心杆25另一端的接合凸出部分25a换位大约90度。
每个连接头24都连接在相应侧杆23和相应中心杆25之间,或连接在两个中心杆25之间。因此,两个与接合凸出部分23a或接合凸出部分25a接合的接合凹进部分24a形成在连接头24的每端。此外,与中心杆25的接合凸出部分25a相似,设置在连接头24一端的接合凹进部分24a从设置在同样连接头24另一端的接合凹进部分24a换位大约90度。每个侧杆23的接合凸出部分23a和每个中心杆25的接合凸出部分25a都松配合到相应连接头24的接合凹进部分24a以将侧杆23、中心杆25和连接头24连接到一起。
这样,包括侧杆23、连接头24和中心杆25的旋转杆22d可以轴向连接,同时中心轴22a插进旋转杆22d。当这些部件构成子组件以形成滚动遮蔽装置22时,在每两个相临的侧杆23、连接头24和中心杆25之间提供有间隙(游隙)。由于游隙的存在,每个连接到相应连接头24的侧杆23或中心杆25都可以相对作为连接的连接头24弯曲大约90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凸出部分23a、25a和接合凹进部分24a之间的连接只通过接合凸出部分23a、25a与接合凹进部分24a的接合实现。另外,可以使用铰链销等以将其旋转连接以便使连接链环平滑枢轴运动。
此外,每个接合凸出部分23a、25a的圆周宽度都基本与相应的接合凹进部分24a的圆周宽度相同。当旋转杆22d绕中心轴22a旋转时,旋转杆22d可以传导旋转力而不会造成侧杆23、连接头24和中心杆25任何一个的基本位置偏移。因此在轴向连接在一起的侧杆23、连接头24和中心杆25可以整体旋转,同时侧杆23、连接头24和中心杆25弯曲成与中心轴22a的弯曲形状一致。
滚动遮蔽装置22以上述方式构成,以便形成为子组件的滚动遮蔽装置22可以沿加固部分4弯曲并可以在其端部固定到滚动遮阳保持架26。同时,中心轴22a固定到滚动遮阳保持架26,而设置在中心轴22a周围的旋转杆22d可以旋转,同时旋转杆22d弯曲为与中心轴22a的弯曲形状一致。也就是说,即使旋转杆22d绕作为旋转杆22d旋转轴的中心轴22a旋转,也能保持中心轴22a的弯曲形状,而滚动遮蔽装置22保持与加固部分4弯曲形状一致的弯曲形状。
下面,用于对比的目的将具体说明典型比较例,在典型比较例中,滚动遮蔽装置22由弹性管制作,如乙烯软管,弹性管的端部通过保持架旋转支撑。在此情况下,由于弹性管的弹性,所以弹性管可以沿加固部分4弯曲。然而,由于出现乙烯软管扭转,所以遮光板的左、右端可能不利、不相等地绕滚动遮蔽装置22卷绕。此外,在使用永久弯曲刚性树脂管形成滚动遮蔽装置22的情况下,当树脂管旋转时,树脂管的每端都将沿相对大的圆圈不利地盘旋。
为了限制此偏差的出现,需要在滚动遮蔽装置22中使用刚性件(例如,中心杆25)。当在滚动遮蔽装置中不使用刚性件时,将在滚动遮蔽装置中产生扭转,所以遮光板21不能平滑地伸展或缩回。因此,在本发明中,滚动遮蔽装置22的旋转部分由通过连接头24连接的中心杆25和侧杆23组成。
此外,如上所述,螺旋弹簧22b的一端固定到中心轴22a,而螺旋弹簧22b的另一端通过弹簧保持架22c连接到旋转杆22d。因此,当旋转杆22d向前旋转以伸展遮光板21时,旋转力在遮光板21的缩回方向作用到螺旋弹簧22b。因此,当伸展遮光板21时,张力作用到遮光板21,以便遮光板21可以平滑地缩回,同时通过扭转的螺旋弹簧22b的弹簧力缩回遮光板21。
本实施方式的遮光板21由具有预定光传递并在遮光板21的伸展/缩回方向基本不伸展而在宽度方向(垂直于遮光板21的伸展/缩回方向的方向)伸展的板材料制作。此外,在自然状态,遮光板21具有接近矩形的形状。例如,为在宽度方向可伸展的可伸展板材料中,可伸展细丝用作在宽度方向伸展的细丝。此外,即使细丝只显示很少的伸展性,板也能通过适当的编织形成在宽度方向具有伸展性。此外,也可以使用在宽度方向和伸展/缩回方向两个方向都具有伸展性的板材料形成遮光板2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遮光板21在宽度方向整体伸展。另外,遮光板21的左、右每个端都可以由在宽度方向伸展的板材料形成,而连接到导管27的遮光板21的中心可以由在宽度方向只具有很小的伸展性或根本没有伸展性的板材料形成。这些板可以通过缝制连接在一起以形成遮光板21。
遮光板21的自由端连接到在其中心弯曲成V型并在其左、右端具有线性部分(图1)的中空导管27。每个都具有预定长度的多个钩环扣件6a固定到遮光板21。另外,每个都具有预定长度的多个钩环扣件6b固定到导管27。遮光板21和导管27通过固定到遮光板21的钩环扣件6a和固定到导管27的钩环扣件6b之间的连接彼此可分离地连接在一起(图14A和14B)。
此外,如图6所示,滑动轴28分别滑动地容纳在导管27的左、右端中。其它结构显示在图6中,两个螺旋弹簧可以设置在导管27中。在此情况下,每个螺旋弹簧的内端固定到导管27的内部,而螺旋弹簧的外端固定到相应滑动轴28的插入端,该插入端插进导管27。这样,每个滑动轴28都通过相应的螺旋弹簧横向向外推进。
此外,导管27可以相对窗户W的弯曲形状弯曲为预定的曲率半径。在此情况下,插进导管27的滑动轴28可以形成对应于此曲率以使滑动轴28相对导管27滑动运动。
如图5所示,具有预定长度的钩环扣件6b固定到每个滑动轴28的外端。此外,具有预定长度的钩环扣件6a固定到遮光板21自由端的左、右每个横侧面。每个滑动轴28和遮光板21也通过固定到遮光板21的钩环扣件6a和固定到滑动轴28的钩环扣件6b之间的连接彼此可分离地连接。
如上所述,左导轨31a和右导轨31b之间的空间向窗户W的下端增加。因此,当滑动件35向下移动时,插在导管27中的滑动轴28逐渐从导管27向外拉伸。当滑动轴28从导管27向外拉伸时,遮光板21通过滑动轴28向外拉伸,以便遮光板21在宽度方向伸展。
本实施方式的系统S以上述方式构成。当遮光板21完全伸展时,遮光板21在宽度方向伸展为与窗户W的形状一致。因此,遮光板21基本可以覆盖窗户W的整个表面。
图11A显示了遮光板21完全卷绕(完全缩回位置)状态的视图。图11B显示了遮光板21完全伸展(完全遮阳位置或简称为遮阳位置)状态的视图。如图11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系统S中,基本窗户W的整个表面都可以在完全遮蔽的位置覆盖以遮蔽阳光。也就是说,不在每个窗户的左、右侧遗留三角空间(未遮蔽部分)。因此,可以限制由阳光通过三角空间传递进乘座厢造成乘座厢中温度更快速的增长。
下面,将参照图12说明系统S的电结构。系统S包括将驱动信号输出到提供驱动力以伸展或缩回遮光板21的驱动装置10的电机装置11的控制器40。控制器40包括微计算机。控制器40接收来自操作开关41的控制信号、来自温度传感器42的测量信号、来自光敏传感器43的测量信号、来自位置传感器44的测量信号以及来自齿轮位置传感器45的测量信号。操作开关41通过车主操作。温度传感器42检测乘座厢的温度。光敏传感器43检测阳光的照度和进入乘座厢的入射方向(角度)。位置传感器44检测遮光板21的位置。齿轮位置传感器45检测汽车的齿轮位置。控制器40将驱动信号输出到电机装置11,以在正常方向和反方向旋转电机装置11。
操作开关41包括多个用于缩回遮光板21和用于伸展遮光板21的开关元件。当车主想伸展或缩回遮光板21时,车主选择和操作相应操作开关41的一个开关元件,以便相应的操作信号从操作开关41输出到控制器40。当控制器40接收到操作信号时,控制器40将相应的驱动信号输出到电机装置11,以根据操作信号在正常方向和反方向的相应一个方向旋转电机装置11。
温度传感器42和光敏传感器43设置在乘座厢的预定位置(例如,窗户W的内表面或汽车仪表板的顶部)。温度传感器42检测乘座厢的温度,并将对应测量温度的测量信号输出到控制器40。光敏传感器43检测阳光的照度和进入乘座厢的入射角。
如上所述,光敏传感器43可以检测进入乘座厢的阳光的照度。此外,光敏传感器43可以检测阳光是否在预定的角度(方向)范围进入乘座厢。光敏传感器43包括一个或多个方向传感器元件,并检测阳光在阳光到达坐在前乘客座上的驾驶员或车主眼睛的高度的预定的角度范围进入乘座厢。
狭缝装置可以设置在光敏传感器43的传感器元件的前面以实现定向性,以便只有以预定角度范围进入乘座厢的预定入射阳光可以达到光敏传感器43的传感器元件的表面。光敏传感器43的位置不局限于窗户W的内部表面或汽车仪表板的顶部,光敏传感器43可以设置到例如镜子的支柱。
控制器40监测上述测量信号。在汽车停止状态中,控制器40根据来自齿轮位置传感器45的测量信号确定汽车在停止状态,当控制器40根据来自温度传感器42的测量信号确定乘座厢的温度等于或大于预定温度时,或当控制器40根据来自光敏传感器43的测量信号确定进入乘座厢的阳光照度等于或大于预定值时,控制器40自动将驱动信号输出到电机装置11以伸展遮光板21,从而覆盖窗户W遮蔽阳光。例如,当齿轮在停止位置时,控制器40确定汽车处于停止状态。
具体地说,当汽车停止而不伸展遮光板21时,乘座厢的温度变得等于或大于预定温度。然而,当控制器40确定强烈的阳光进入乘座厢时,遮光板21自动伸展以限制乘座厢温度的增加。如上所述,通过自动伸展遮光板21,方便地限制了乘座厢温度的增加。因此,当车主返回汽车时,不需要增加汽车空调系统的气流来快速降低乘座厢的温度,从而限制了大量能源的浪费。
如上所述,位置传感器44检测遮光板21的位置。例如,参照图13,位置传感器44包括多个沿导轨31a、31b设置在多个位置如完全缩回位置(图13中的位置A)和完全伸展位置(图13中的位置C)的限制开关。当滑动件35接触一个限制开关时,就从此限制开关输出信号。因此,控制器40可以根据此信号确定滑动件35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检测滚动遮蔽装置22的旋转数,以检测遮光板21的位置,而表示滚动遮蔽装置22旋转数的测量信号可以传输到控制器40。
当驱动信号自动或手动输出到电机装置11以移动遮光板21时,控制器40接收来自位置传感器44的测量信号,以检测遮光板21的位置。根据来自位置传感器44的测量信号,控制器40确定遮光板21是在完全伸展位置还是在完全缩回位置,并在此位置停止传输驱动信号。当驱动信号的传输停止时,遮光板21可以通过设置在电机装置11中的自保持机构(例如,离合器)保持在完全缩回位置、完全伸展位置或在其间的中间位置。
以上系统S可以用于遮阳板。在系统S中,一个或多个中间停止位置可以设置在完全缩回位置和完全伸展位置之间。系统S可以构成为在汽车行驶期间自动伸展遮光板21到相应的中间位置。图13简要地显示了系统S。如上所述,图13的位置A表示遮光板21的完全伸展位置。如上所述,图13的位置C表示遮光板21的完全缩回位置。图13的位置B表示遮光板21的中间位置。
在汽车的行驶状态中,控制器40根据来自齿轮位置传感器45的相应信号确定汽车在行驶状态,当控制器40根据来自光敏传感器43的测量信号确定入射阳光的照度等于或大于预定值,且入射阳光的入射方向在预定角度范围时,控制器40自动将驱动信号输出到电机装置11以伸展遮光板21到中间位置。当遮光板21伸展到中间位置时,控制器40停止驱动信号输出到电机装置11。
此外,当控制器40确定入射阳光的照度小于预定值,且入射阳光的入射方向在预定角度范围外时,控制器40传递驱动信号在反方向旋转电机装置11以自动缩回遮光板21。
为了实现此操作,操作开关41包括操纵以伸展遮光板21到中间位置的相应开关元件。例如,当齿轮在驱动位置时,控制器40确定汽车在行驶状态。
可以如下改进系统S。具体地说,在汽车停止状态中,遮光板21在完全伸展位置的状态中,当齿轮转换到驱动位置时,控制器40可以自动传递驱动信号用于在反方向旋转电机装置11以移动遮光板21到完全缩回位置。也可以如下改进系统S。具体地说,即使齿轮在驱动位置的状态中,当操作开关41通过车主手动操作时,遮光板21也可以移动到完全缩回位置。
总体上说,在驾驶员座位侧和前乘客座位侧,汽车具有薄板状的防晒板。在每个汽车防晒板的前侧设置铰链。车主绕铰链向前侧枢轴转动以遮蔽阳光。在此情况下,当防晒板枢轴转动时,防晒板经过驾驶员的头。这可能与驾驶员的汽车机动性产生干涉。然而,以上系统S也可以作为防晒板而不经过驾驶员的头以不与驾驶员的汽车机动性产生干涉。此外,系统S自动伸展遮光板21。因此,车主不需要操作开关41以通过遮光板21遮蔽阳光。
如上所述,在系统S中,根据来自操作开关41的信号或由传感器传递的测量信号,驱动信号从控制器40传递到电机装置11。然后,电机装置11的电机单元13根据驱动信号进行旋转。电机单元13的旋转力通过输出齿轮11a传递到螺旋缆索34以驱动螺旋缆索34。当螺旋缆索34被驱动时,滑动件35向下或上移动以伸展或缩回遮光板21。
遮光板21通过电机装置11卷绕。因此,当驱动信号不适当地传输到电机装置11时、或当驱动动力源有问题时,固定到螺旋缆索34的滑动件35停止在导轨31a、31b中。在此情况下,遮光板21不能从完全伸展状态卷绕到完全缩回状态。
然而,系统S构成为可以卷绕遮光板21到完全缩回状态。
图14A显示了遮光板21放置在完全伸展位置的典型状态。此时,车主可以手动释放钩环扣件6a和钩环扣件6b之间的连接,以从导管27和滑动轴28释放遮光板21。
当遮光板21从导管27和滑动轴28释放时,遮光板21通过螺旋弹簧22b在缩回方向施加的推进力拉动并绕滚动遮蔽装置22进行卷绕。这样,即使遇到上述问题,也可以实现窗户W的清晰观看。
此外,在系统S中,当遇到上述问题时,可以手动操作驱动装置10以驱动驱动装置10来卷绕遮光板21到缩回状态。
如图15所示,组成电机装置11的减速机构14包括减速齿轮装置15、离合器装置(连接机构)16、开关装置17和驱动齿轮18。减速齿轮装置15降低电机单元13的旋转速度。离合器装置16将来自减速齿轮装置15的旋转力传导到输出齿轮11a。与离合器装置16相比,开关装置17设置为靠近输出齿轮11a。正齿轮18与开关装置17啮合。
离合器装置16为电磁离合器,并包括旋转轴11c、11b。旋转轴11c连接到减速齿轮装置15,而旋转轴11b连接到输出齿轮11a。当电机装置11正常操作而没有上述问题时,离合器装置16将旋转轴11c的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通过旋转轴11b传导到输出齿轮11a。然而,当没有驱动动力提供到电机装置11时或当控制器40检测异常时,旋转轴11b和旋转轴11c之间的连接断开。这样,从减速齿轮装置15到输出齿轮11a的旋转力的传导中断,从输出齿轮11a到减速齿轮装置15的旋转力的传导也中断。
开关装置17包括主动侧接合部分17a和从动侧接合部分17b。主动侧接合部分17a位于离合器装置16侧,而从动侧接合部分17b沿旋转轴11b的轴向远离主动侧接合部分17a间隔一段预定的距离。主动侧接合部分17a固定到旋转轴11b,并与旋转轴11b整体旋转。从动侧接合部分17b松配合到旋转轴11b。
主动侧接合部分17a包括基础部分17aa和接合凸出部分17ab。如图15所示,在电机装置11的正常操作期间,接合凸出部分17ab通过基础部分17aa产生的电磁力放置为邻接基础部分17aa。然而,在失效的时候,基础部分17aa停止产生电磁力。因此,接合凸出部分17ab被驱动,并通过推进机构(未示出)沿远离基础部分17aa的方向移动。
从动侧接合部分17b包括驱动齿轮17ba和接合槽部分17bb。接合槽部分17bb连接到驱动齿轮17ba。驱动齿轮17ba与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到操作手柄的驱动齿轮18相啮合。接合槽部分17bb构成为与接合凸出部分17ab相啮合。
离合器装置16、开关装置17、驱动齿轮18和操作手柄19构成本发明的手动操作机构。
下面,将说明驱动装置10的操作。当不存在上述失效的正常操作时,来自电机单元3的向前或向后旋转力根据相应的驱动信号传导到减速机构14,旋转速度通过减速齿轮装置15降低,而旋转力传导到旋转轴11c。此时,离合器装置16在旋转轴11c和旋转轴11b之间通过利用电磁力连接。因此,旋转轴11c的旋转力通过离合器装置16传导到旋转轴11b。然后,当旋转轴11b旋转时,连接到旋转轴11b端部的输出齿轮11a旋转。因此,与输出齿轮11a啮合的螺旋缆索34被驱动。
此时,主动侧接合部分17a位于邻接离合器装置16的位置。因此,旋转轴11b的旋转力不会传导到手柄19侧。
相反,当失效时,如在电机装置11动力失效时或通过控制器40的确定失效时,离合器装置16的电磁力停止,旋转轴11c和旋转轴11b之间的连接断开。此外,主动侧接合部分17a的电磁力也停止。因此,通过推进力接合凸出部分17ab被推进,并向从动侧接合部分17b的接合槽部分17bb移动。因此,接合凸出部分17ab与接合槽部分17bb相啮合。
在此状态中,当操作手柄19在正常方向和反方向的一个方向旋转时,驱动齿轮18的旋转力传导到与驱动齿轮18啮合的驱动齿轮17ba。由于主动侧接合部分17a和从动侧接合部分17b彼此啮合,所以从驱动齿轮18传导的旋转力传导到通过从动侧接合部分17b固定到旋转轴11b的接合部分17a。这样,旋转轴11b被旋转,连接到旋转轴11b的输出齿轮11a与旋转轴11b一起整体旋转。当输出齿轮11a旋转时,与输出齿轮11a接合的螺旋缆索34在操作手柄19的旋转方向被驱动。
此时,离合器16被断开。因此,即使旋转轴11b旋转,旋转轴11b的旋转也不能传导到减速齿轮装置15。
如上所述,驱动装置10将电机单元13的旋转力传导到螺旋缆索34,从而驱动螺旋缆索34。然而,当失效时,驱动装置10将旋转力从操作手柄19传导到螺旋缆索34以驱动螺旋缆索34。
因此,当由于失效停止电机单元13时,车主可以手动旋转操作手柄19,以从完全伸展位置卷绕遮光板21到完全缩回位置。此外,车主也可以手动旋转操作手柄19从完全缩回位置伸展遮光板21到完全伸展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0中,在正常操作时,电磁力产生在每个离合器装置16和开关装置17中。手动开关19a设置在驱动装置10中以通过内部配丝的转换停止每个离合器装置16和开关装置17中的电磁力。当手动开关19a打开时,每个离合器装置16和开关装置17中的电磁力停止,以允许通过操作手柄19手动操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系统S中,通过在正常时和失效时手动操作操作手柄19,窗户W可以总是置于窗户W不覆盖遮光板21的清晰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遮光板21通过钩环扣件6a和钩环扣件6b之间的连接可分离地连接到导管27和滑动轴28(本发明的轴)。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6A和16B所示,连接孔7a可以形成于遮光板21的自由端,而细线7b可以分别插进连接孔7a,并可以捆绑到导管27和滑动轴28。每个细线7b都可以由棉线、人造树脂线、铜丝等只要可以切断的线构成,即,可以通过施加预定的力到遮光板21切断遮光板21的拉动。
图16A显示了遮光板21在完全伸展位置的状态。在图16A中,遮光板21通过细线7b连接到导管27和滑动轴28。在图16A的状态中,但车主向完全缩回的位置拉动遮光板21时,细线7b被切断。因此,如图16所示,遮光板21与导管27和滑动轴28分离。因此,遮光板21通过滚动遮蔽装置22的推进力被卷绕,以使窗户W处于清晰状态。
此外,在遮光板21通过图16A和16B所示方式的细线7b连接到导管27和滑动轴28的情况中,当遮光板21在遮光板21的宽度方向伸展时,细线7b可以方便地随着遮光板21的伸展在宽度方向移动。
此外,如图17A和17B所示,遮光板21也可以通过使用可分离的揿扭(钮扣)8a、8b连接到导管27和滑动轴28。揿扭8a、8b可以由合成树脂或金属制作。
图17A显示了遮光板21的完全伸展状态。在此,固定到遮光板21的揿扭8a与固定到导管27和滑动轴28的揿扭8b接合,以便遮光板21连接到导管27和滑动轴28。在此状态中,当车主向完全缩回位置拉动遮光板21时,揿扭8a与揿扭8b分离。因此,如图17B所示,遮光板21与导管27和滑动轴28分离。因此,遮光板21通过滚动遮蔽装置22的推进力被卷绕,使窗户W处于清晰的状态。
此外,接合件例如钩环扣件、细线和揿扭都可以任意组合以断开遮光板21与导管27和滑动轴28的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遮光板21通过接合件连接到导管27和滑动轴28。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遮光板21可以通过可分离的接合件与滑动件35连接。也就是说,遮光板21可以通过接合件可分离地至少与导管27和滑动轴28连接或可替代地与滑动件35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管27和滑动轴28(作为本发明的轴)连接到遮光板21自由端的整个长度。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8所示,只有遮光板21自由端的左、右侧可以分别固定到滑动件35,以去除导管27和滑动轴28。
在此情况下,遮光板21的自由端被拉到左、右方向,以将张力施加到遮光板21。因此,遮光板21的二维形状通过施加的张力被保持。这样,就不再需要导管27和滑动轴28。因此,结构就更简化以用于降低制造成本和重量。
此外,在图18的情况下,遮光板21通过可分离的接合件连接到滑动件35。在此情况下,揿扭8a、8b用作可分离的接合件。应该注意,其它可分离的接合件如钩环扣件和/或细线也可以同样用于此情况。
图18显示了遮光板21的完全伸展状态。在此状态中,当车主向完全缩回位置拉动遮光板21时,揿扭8a与揿扭8b分离。这样,遮光板21与滑动件35分离。因此,遮光板21通过滚动遮蔽装置22的推进力被卷绕,使窗户W处于清晰的状态。
此外,如图19和20所示,左、右板侧接合部分21a可以分别沿在导轨31a、31b伸展的遮光板21的左、右横侧分别设置。板侧接合部分21a在远离窗户W的方向从遮光板21的下表面凸出。每个板侧接合部分21a通过折叠相应遮光板21的横侧,并缝合折叠部分形成,以使遮光板21绕滚动遮蔽装置22的卷绕达到预定的刚度和预定的柔性。
然而,板侧接合部分21a不局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具有预定刚度和预定柔性以使遮光板21绕滚动遮蔽装置22卷绕的单独板侧接合部分21a可以设置在遮光板21的横侧。
在图19和20所示的遮光板21的情况下,板侧接合部分21a沿遮光板21的横侧连续形成。另外,板侧接合部分21a可以沿遮光板21的横侧以预定间隔断续形成。
当板侧接合部分21a绕滚动遮蔽装置22卷绕时,较理想的是板侧接合部分21a在滚动遮蔽装置22的径向方向不搭接。在此情况下,当板侧接合部分21a绕滚动遮蔽装置22卷绕时,板侧接合部分21a可以被螺旋卷绕。为了达到此目的,例如,遮光板21可以形成具有从基端向自由端增加宽度的梯形。这样,当遮光板21绕滚动遮蔽装置22卷绕时,与位于遮光板21自由端的每个板侧接合部分21a的一部分相比,位于遮光板21基端的每个板侧接合部分21a的一部分都设置为靠近遮光板21的横向中心。这样,可以避免板侧接合部分21a在滚动遮蔽装置22的径向搭接。此外,导向部分可以设置在靠近滚动遮蔽装置22,以在对应滚动遮蔽装置22的适当轴向位置引导板侧接合部分21a。
图21显示了导轨31a、31b周围的截面视图(为简化起见,只说明了图21中的导轨31a)。如上所述,每个导轨31a、31b都沿相应的前支梁3设置。连接滑动轴28和遮光板21的每个滑动件35都沿相应的导轨31a、31b被导向。装饰件206设置在每个前支梁3的乘座厢侧。前支梁3、导轨31a、31b和滑动件35都被装饰件206覆盖,所以车主看不见它们。每个装饰件206都具有沿相应的前支梁3伸展的狭缝206a。滑动轴28和相应的遮光板21的横侧都通过狭缝206a连接到滑动件35。
两个导向件(汽车体侧的接合部分)7、8都以此方式设置到每个装饰件206,以便导向件7、8沿窗户W的相应横侧伸展。导向件7、8平行于相应装饰件206和前支梁3之间的相应导轨31a、31b设置。导向件7、8分别沿装饰件206的狭缝206a的汽车底侧边缘(图21中狭缝206a的下边缘)和汽车顶侧边缘(图21中狭缝206a的上边缘)伸展。导向件7和导向件8彼此相对并彼此平行伸展。
导向件7滑动地支撑相应遮光板21的板侧接合部分21a。当伸展或缩回遮光板21时,沿导向件7的导向槽117a的内表面导向板侧接合部分21a。此外,导向件8设置为限制在远离导向件7的方向提升遮光板21。这样,当遮光板21伸展或缩回时,可以有效地保持遮光板21在导向件7和导向件8之间,且板侧接合部分21a沿导向槽117a被滑动和导向。
如上所述,板侧接合部分21a设置到遮光板21,导向件7、8设置到前支梁3侧面,以在其中可滑动地保持并导向板侧接合部分21a。因此,当伸展或缩回遮光板21时,遮光板21的左、右每个横侧都保持其沿导轨31a、31b的线性形状。此外,如果当沿导轨31a、31b移动遮光板21时,在远离导向件7的方向不提升板侧接合部分21a,如果有必要,则不需要导向件8,而可以省略。
如上所述,导轨31a、31b之间的空间向导轨31a、31b的下端增加,从而使需要通过遮光板21覆盖的宽度在遮光板21的伸展/缩回方向不恒定。当由可伸展材料制作的遮光板21远离滚动遮蔽装置22伸展时,遮光板21在与导轨31a、31b之间的空间一致的宽度方向伸展。遮光板21下端的左、右侧边缘分别连接到滑动件35,因此,此时通过滑动件35在宽度方向彼此强制远离伸展。在宽度方向伸展的遮光板21在拉回遮光板21到其原始位置的张力下被保持。
因此,当完全或部分伸展遮光板21时,张力施加到遮光板21。如图22中虚线N所示,当左、右导向件7分别不接合左、右板侧接合部分21a时,遮光板21除了遮光板21的自由端之外的部分倾向于向窗户W的中心收缩。
相反,在本发明中,由于张力的存在倾向于缩回的遮光板21的收缩通过板侧接合部分21a和导向件7之间的接合限制。因此,如图22中实线L所示,遮光板21的左、右横侧分别沿导轨31a、31b线性伸展。
这样,如图22所示,当遮光板21完全伸展时,遮光板21通常可以整个覆盖窗户W。也就是说,与先前技术的遮阳系统不同,没有通过遮光板21覆盖的未覆盖三角空间不会遗留在窗户W的左、右横侧。因此,可以限制阳光通过未覆盖的空间进入乘座厢并增加乘座厢的温度。
在上述改进方式中,板侧接合部分21a以此方式设置在遮光板21中,以便板侧接合部分21a在远离窗户W的方向从遮光板21的下表面凸出。另外,如图23所示,板侧接合部分21a可以设置在遮光板21的上表面(窗户W侧)以向窗户W凸出。这样,如图23所示,导向件7应该设置在窗户W侧,而导向件8c应该设置为分别相对导向件7。此外,在此情况下,每个导向件8c都与相应的导轨31a、31b整体形成,并从导轨31a、31b向窗户W的横向中心伸展。
此外,虽然没有说明,但两个板侧接合部分21a也可以设置到遮光板21的左、右每个横向侧,以便两个板侧接合部分21a以此方式分别在相反方向从遮光板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凸出。
此外,在上述改进方式中,每个导向件7都设置到相应的装饰件206。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24A所示,导向部分7c可以分别与导轨31a、31b整体形成。另外,如图24B所示,单独导向件7可以直接分别连接到前支梁3。
在图24A的情况下,具有导向槽117a的每个导向部分7c都与相应的导轨31a、31b整体形成,并从导轨31a、31b伸展。与图21所示的导向件7的导向槽117a相同,导向部分7c的导向槽117a滑动接合相应的板侧接合部分21a,以在完全伸展位置和完全缩回位置之间引导遮光板21。
在图24B的情况下,与相应导轨31a、31b单独形成的每个导向件7直接连接到相应的前支梁3,而导向件7的导向槽117a引导相应的板侧接合部分21a。
此外,虽然没有说明,但两个板侧接合部分21a也可以设置到遮光板21的左、右每个横向侧,而两个导向件/导向部分可以设置为分别与图24A和4B每个中的两个板侧接合部分21a接合。
另外,在上述改进方式中,每个板侧接合部分21a的截面和每个导向槽117a的截面都为半圆形。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25A所示,每个板侧接合部分21a的截面和每个导向槽117a的截面也可以为矩形等。
如上所述,由于张力在宽度方向施加到遮光板21,所以,板侧接合部分21a倾向于向窗户W的横向中心移动(即,向图25A的右侧)。因此,板侧接合部分21a的内侧表面(即,在图25A中右横侧面)最好具有平面而不是曲面,以限制板侧接合部分21a远离导向件7的提升,并通过导向件7保持和引导板侧接合部分21a。因此,在图25A的情况下,板侧接合部分21a和导向槽117a具有矩形的截面形状,以实现每个板侧接合部分21a和相应导向槽117a之间的滑动接合,同时在其间形成平面接触。
在图25B的情况下,板侧接合部分21a和导向槽117a具有三角形的截面形状。在图25C的情况下,板侧接合部分21a和导向槽117a具有矩形的截面形状。此外,在图25C中,槽形成于板侧接合部分21a的下表面,而脊形成于导向槽117a的基部,以实现板侧接合部分21a的槽和导向槽117a的脊之间的滑动接合。这样,板侧接合部分21a也可以通过导向件7有效地进行导向。另外,同图25C所示的情况一样,任何其它形式的槽也可以作为板侧接合部分形成于遮光板21中,而相应的脊形成于导向件7中以与此槽相接合。
此外,在图18的情况中,去除了导管27和滑动轴28,如图26所示,导向件7可以设置在每个导轨31a、31b附近。在图26的情况中,没有使用滑动轴28,所以,与图21所示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在图26中的垂直方向测量的狭缝206a的尺寸。因此,每个导向件8和相对导向件7都可以彼此更靠近地设置,从而可以更有效地限制相应板侧接合部分21a的提升,以通过导向件7有效地保持和引导板侧接合部分21a。
在图26的情况中,每个板侧接合部分21a都从遮光板21的下表面凸出。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与图23所示的情况相同,每个板侧接合部分21a都可以形成向窗户W凸出。另外,两个板侧接合部分可以设置到遮光板21的左、右每个横向侧,以分别从遮光板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凸出。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27到29具体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遮阳系统S设置到汽车1的门窗户(侧面窗户)。更具体地说,第二实施方式的系统S设置到前右侧门101(下文简称为门101)。与上述参照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件将用同样的标号表示并将不再说明。
图27显示了从乘座厢侧面观看右侧门101的侧视图,为清晰起见一部分门101为部分断面。此外,图27显示了保持在完全缩回位置和完全伸展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系统S的遮光板121。
门101包括连接到门板102的乘座厢侧面的门装饰104。窗架103形成于门板102的上侧。装饰件105连接到窗架103的乘座厢侧面。装饰件105以此方式连接到窗架103的乘座厢侧面以使装饰件105沿窗架103的前架103a、上架103b和后架103c伸展。
应该注意,如果需要装饰件105和门装饰104可以整体形成。前架103a和后架103c限定为从门板102垂直伸展的架。窗玻璃106设置为覆盖通过窗架103形成的开口102a。窗玻璃106通过驱动装置(未示出)垂直移动以关闭/打开开口102a。
窗架103的开口102a通常具有梯形形状,以便开口102a顶侧的宽度比开口102a底侧的宽度短。在本实施方式的窗架103中,前架103a从门板102的主体向上倾斜伸展,而后架103c在垂直方向从门板102的主体向上伸展。前架103a和上架103b之间的连接为具有预定曲率的圆形。
在本实施方式的系统S安装到上述门101,并包括驱动装置110、滚动遮蔽机构120和导向装置130。
驱动装置110设置在门装饰104和门板102之间。驱动装置110包括电机单元111和减速机构112。圆柱形卷轴113连接到减速机构112的输出侧。卷轴113卷绕金属丝(传输部件)132。各种电机如DC电机、不带电刷的发电机和超声发电机的任何一个适合的电机都可以作为电机单元111使用。具有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的操作开关114连接到驱动装置110。当车主操作操作开关11到升高位置或降低位置时,电流施加到电机单元111,以在正常方向或反方向旋转卷轴113以驱动系统S。
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减速机构相同,驱动装置110的减速机构112包括离合机构和开关机构。在正常操作期间,电机单元111的旋转力传递到卷轴113。然而,当失效时,连接被断开,因此,电机单元111的旋转力不会传递到卷轴113。此外,当失效时,操作手柄119的旋转力通过减速机构112被传导到卷轴113。因此,车主可以通过操作操作手柄119伸展或缩回遮光板121。
滚动遮蔽机构120包括滚动遮蔽装置122、滚动遮阳保持架126和遮光板121。滚动遮阳保持架126分别设置在滚动遮蔽装置122的相对端并可旋转地保持滚动遮蔽装置122。遮光板121的基端连接到滚动遮蔽装置122,而遮光板121覆盖窗架103的开口102a。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遮光板121相同,本实施方式的遮光板121具有伸展性。
滚动遮蔽装置122为圆柱件。在窗玻璃106的关闭状态中,滚动遮蔽装置122沿窗架103的前架103a和上架103b弯曲,以便滚动遮蔽装置122位于沿窗玻璃106的上边缘的位置。滚动遮蔽装置122设置在窗架103和装饰件105之间。面对开口102a的狭缝105a形成于装饰件105中。遮光板121穿过狭缝105a,并从滚动遮蔽装置122伸展以覆盖开口102a。滚动遮蔽装置122不仅沿直线设置,而且也沿窗架103边缘的曲率设置。因此,改进了滚动遮蔽装置122的柔性度,以使滚动遮蔽装置122置于小空间,并可以制作紧凑型的系统S。另外,系统S可以设置在先前提出系统不能设置的地方。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的滚动遮蔽装置122包括中心轴22a、螺旋弹簧22b、螺旋保持架22c和旋转杆22d。旋转杆22d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侧杆23、连接头24和中心杆25。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遮蔽装置22相同,第二实施方式的滚动遮蔽装置122具有柔性。
支架126a设置在上架103b的车前侧。支架126a设置在滚动遮蔽装置122的纵向中心周围。此外,支架126a滑动接合并保持滚动遮蔽装置122的外圆周表面,以在滚动遮蔽装置122旋转时限制滚动遮蔽装置122的位移。
如图27和2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向装置130包括导轨131、滑动件135和金属丝132。导轨131设置在后架103c和装饰件105之间。滑动件135在导轨131中被导向,以沿导轨131的纵向移动。金属丝132容纳在导轨131中,而金属丝132的一端连接到滑动件135。
滑动件135包括滑动部分135a和板连接部分135b。板连接部分135b与滑动部分135a整体形成。遮光板121自由端的车后端侧固定到板连接部分135b。揿扭8a连接到遮光板121,而揿扭8b连接到板连接部分135b。遮光板121通过揿扭8a和揿扭8b之间的接合连接到滑动件135。遮光板121和滑动件135之间的连接不局限于揿扭8a、8b,并可以通过任何其它的接合件实现。参照第一实施方式所述如钩和环扣件或细线。滑动部分135a滑动地容纳在导轨131的内横侧(即,窗户中心侧)中具有狭缝的导轨131中。
金属丝132在一端连接到滑动部分。金属丝132穿过导轨131并通过滑轮133被引导到驱动机构110。金属丝132的另一端连接到驱动机构110的卷轴113,而驱动机构110可以绕卷轴113卷绕金属丝132。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丝132通过滑轮133引导到驱动机构110。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不采用滑轮133,也可以将任何适合的插入件设置为引导金属丝132到驱动机构110。例如,具有管或槽的件都可以用作其它插入件。在此情况下,通过管引导或沿槽引导金属丝132以使金属丝132沿管或槽滑动运动。此外,具有槽的件可以设置在金属丝132改变引导方向的变位点以改变引导方向。
下面,将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系统S的操作。如上所述,当车主操作操作开关114以降低位置时,驱动装置110在正常方向旋转,以便卷轴113在正常方向旋转。这样,卷绕金属丝132,即,将金属丝132卷在卷轴113上。当金属丝卷绕时,滑动件135沿导轨131向下移动。
当滑动件135向下移动时,遮光板121被滑动件135向下拉动。因此,滚动遮蔽装置122在正常方向旋转,而遮光板121通过狭缝105a进一步伸展。此时,旋转力在遮光板121的卷绕方向通过螺旋弹簧22b施加到滚动遮蔽装置122。因此,将遮光板121从滚动遮蔽装置122拉动,同时适当的张力通过螺旋弹簧22b施加到遮光板121。
如图29所示,遮光板121在宽度方向具有特殊的伸展性。此外,开口102a的宽度向开口102a的下端方向增加。当滑动件135向下移动时,遮光板121可以在宽度方向伸展,以跟随开口102a宽度的增加。因此,在系统S中,通常具有梯形开口102a的窗架103通常整体被遮光板121覆盖。
车主可以通过保持操作开关114的降低位置以降低遮光板121到所需的位置。当操作开关114返回到中间位置时,驱动装置110的操作停止。遮光板121可以通过设置在驱动装置110的自保持机构(例如,离合器)保持在此位置。当车主想提高遮光板121时,车主操作所述操作开关114到提高位置。这样,驱动装置110在反方向旋转,而遮光板121通过螺旋弹簧22b在卷绕方向施加的旋转力卷绕到滚动遮蔽装置122。当滑动件135达到其上端位置时,遮光板121容纳在装饰件105中。
在此实施方式中,限制开关可以设置到滑动件135移动范围的上端位置、下端位置和中间位置。当驱动相应的一个限制开关时,可以停止驱动装置110的电力供给。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系统S中,基本可以覆盖整个窗架103的开口102a。这样,系统S可以起到遮阳作用。因此,可以限制乘座厢温度的增加。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系统S施加到前右门。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系统S可以设置到所有侧窗。侧窗不仅包括门窗而且包括任何其它固定不动地固定到汽车侧面或移动地容纳在汽车侧面的窗户。这样,可以更有利地限制乘座厢温度的增加。
此外,遮光板121的材料可以改变为任何适合的材料以具有适合的光传递性,以便系统S可以具有薄膜的作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系统S中,滚动遮蔽装置122沿窗架103的前架103a和上架103b设置。因此,可以从开口102a的顶侧降低遮光板121以覆盖开口102a。这样,系统S可以用作防晒板。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系统S既可以用作防晒板又可以遮阳。
车主可以在窗玻璃106完全降低的状态完全伸展遮光板121。这样,系统S可以用作防虫网或板以限制虫子侵入到乘座厢中。此外,当遮光板121降低到预定位置时,在汽车行驶期间,遮光板121可以抵挡另外作用到车主身体上侧如头的风。
此外,在系统S中,驱动装置110、滚动遮蔽装置122和导向装置130位于门板102和门装饰104之间或门板102和装饰件105之间的位置。因此,当不使用系统S时,系统S不会干扰车主。此外,系统S不是设置在车体侧面,而是设置在门侧。因此,系统S不与例如遮盖密封气囊的操作发生干涉以保持汽车安全。
第二实施方式系统S的电子结构(未示出)与参照图12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系统相似。在此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开关41相同,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开关114连接到控制器,而电机单元111也连接到控制器。这样,可以根据来自操作开关114的操作信号,通过操作开关114的手动操作伸展或缩回遮光板121。另外,也可以通过将来自控制器的驱动信号输出到电机单元111,根据来自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或齿轮位置传感器的测量信号在正常方向和反方向通过电机单元111伸展或缩回。此时,如果需要,前窗(也可以是后窗)以及侧窗的遮光板21、121的伸展操作或缩回操作可以通过单个控制器进行控制。
即使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系统S中,例如,当驱动装置110在遮光板121的完全伸展状态时,车主可以断开遮光板121和滑动件135之间连接的揿扭8a和揿扭8b之间的接合。当揿扭8a和揿扭8b之间脱开接合时,遮光板121通过在卷绕方向作用的螺旋弹簧22b的推进力绕滚动遮蔽装置122卷绕。因此,开口102a可以处于开口102a不用遮光板121覆盖的清晰状态。
此外,车主可以旋转操作手柄119以旋转卷轴113,并绕卷轴113卷绕或打开金属丝132,以便遮光板121伸展或缩回。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手动开关19a可以设置在驱动装置110中,以便即使在正常操作中通过手动开关19a进行手动操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金属丝132通过驱动装置110的卷轴113卷绕,以垂直移动滑动件135。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如图30所示,不采用金属丝132,还可以使用树脂齿条232和小齿轮213作为传输部件以垂直移动滑动件135。
如图30所示,导向装置130包括导轨231、滑动件135和齿条232。导轨231设置在后架103c和装饰件105之间。滑动件135通过导轨231进行导向以沿导轨231移动。齿条232的上端连接到通过导轨231导向的滑动件135上。不采用卷轴113,可以采用与齿条232接合的小齿轮213连接到驱动装置110的输出侧。
遮光板121和滑动件135通过可分离件如揿扭8a、8b彼此连接。此外,操作手柄119连接到驱动装置110。
采用上述结构,当驱动装置110在正常方向或在反方向旋转时,小齿轮213在正常方向或在反方向旋转,所以齿条232沿导轨231向上或向下移动。因此,连接到齿条232上端的滑动件135移动向上或向下到向上或向下移动连接到滑动件135的遮光板121。
即使在此系统S的改进方式中,例如,当在遮光板121完全伸展状态中驱动装置110失效时,车主可以脱开在遮光板121和滑动件135之间连接的揿扭8a和揿扭8b之间的接合。当揿扭8a和揿扭8b之间的接合脱开时,遮光板121通过在卷绕方向作用的螺旋弹簧22b的推进力绕滚动遮蔽装置122卷绕。因此,开口102a可以处于开口102a不用遮光板121覆盖的清晰状态。
此外,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中,车主可以旋转操作手柄119以旋转小齿轮213,从而上、下移动齿条232。因此,遮光板121伸展或缩回。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在此情况下,手动开关19a可以设置在驱动装置110中,以便即使在正常操作中通过手动开关19a进行手动操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金属丝132通过驱动装置110(即,驱动装置110的卷轴113)直接卷绕。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31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螺旋缆索334可以通过驱动装置110驱动。滚动遮蔽装置122沿前架103a和上架103b设置并弯曲。遮光板121和滑动件135都彼此通过可分离件如揿扭8a、8b彼此连接。
导向装置130设置在后架103c中。导向装置130包括导轨131、滑动件135、中空的缆索管332和螺旋缆索334。滑动件135在导轨131中导向滑动。缆索管332连接到导轨131的下端。螺旋缆索334作为设置在缆索管332中的传输部件并在缆索管332中滑动。遮光板121自由端的横侧连接到滑动件135。
缆索管332以预定的曲率绕后架103c的下端弯曲并向前(沿图31中的左方向)凸出。此外,缆索管保持架333设置为在窗架103的下侧保持缆索管332。在缆索管保持架333中,缆索管332沿其长度被部分切割,并在切割部分露出螺旋缆索334。
驱动装置110包括电机单元和减速机构,并连接到缆索管保持架333。输出齿轮313以此方式连接到驱动装置110的输出侧(例如,输出轴),以便输出齿轮313在汽车的横向凸出。输出齿轮313安装为与暴露在缆索管保持架333中的螺旋缆索334啮合。螺旋缆索334和与螺旋缆索334啮合以驱动螺旋缆索334的驱动装置11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似。此外,操作手柄119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方式连接到驱动装置110。
此外,螺旋缆索334插进导轨131的导向槽,以滑动引导滑动件135和连接到滑动件135的螺旋缆索334。
驱动装置110和导向装置130以上述方式构成。因此,当驱动装置110在正常方向或在反方向旋转时,在相应的方向在缆索管332和导轨131中引导螺旋缆索334。因此,固定到螺旋缆索334端部的滑动件135在导轨131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移动。因此,可伸展的遮光板121在窗架103开口102a的上端和下端之间伸展或缩回,同时在宽度方向伸展。
即使在系统S的改进方式中,例如,当在遮光板121完全伸展状态中驱动装置110失效时,车主可以脱开在遮光板121和滑动件135之间连接的揿扭8a和揿扭8b之间的接合。当揿扭8a和揿扭8b之间的接合脱开时,遮光板121通过在卷绕方向作用的螺旋弹簧22b的推进力绕滚动遮蔽装置122卷绕。因此,开口102a可以处于开口102a不用遮光板121覆盖的清晰状态。
此外,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中,车主可以旋转操作手柄119以旋转输出齿轮313,从而移动螺旋缆索334向上或向下下。因此,遮光板121伸展或缩回。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手动开关19a可以设置在驱动装置110中,以便即使在正常操作中通过手动开关19a进行手动操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导向装置130只设置在后架103c中。另外,如图32所示,导向装置130也可以分别设置在前架103a和后架103c中。在此改进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两个驱动装置110。因此,也可以在滚动遮蔽装置122的左侧设置一个驱动装置110和一个导向装置130,而在滚动遮蔽装置122的右侧设置另一个驱动装置110和一个导向装置130。结果,一个导轨131设置到前架103a,而另一个导轨131设置到后架103c。另外,每个滑动件135都滑动设置在相应的一个导轨131中。遮光板121自由端的左、右侧分别连接到滑动件135。
遮光板121通过可分离的接合件如揿扭8a、8b连接到滑动件135。此外,操作手柄119连接到每个驱动装置110。
每个金属丝132的一端都连接到相应的滑动件135。每个金属丝132都容纳在相应的导轨131中,并导向到相应的驱动装置110。
滚动遮蔽机构120包括滚动遮蔽装置122。滚动遮蔽装置122设置在上架103b,并沿直线或稍微弯曲的曲线伸展。
采用此结构,在系统S中,当操作操作开关114时,两个驱动装置110在正常方向或反方向同时旋转。这样,分别沿导轨131引导连接到金属丝132的滑动件135。此时,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可伸展的遮光板121可以在宽度方向伸展以覆盖整个开口102a。
即使在此系统S的改进方式中,例如,当在遮光板121完全伸展状态中驱动装置110失效时,车主可以脱开在遮光板121和滑动件135之间连接的揿扭8a和揿扭8b之间的接合。当揿扭8a和揿扭8b之间的接合脱开时,遮光板121通过在卷绕方向作用的螺旋弹簧22b的推进力绕滚动遮蔽装置122卷绕。因此,开口102a可以处于开口102a不用遮光板121覆盖的清晰状态。
此外,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中,车主可以旋转操作手柄119以旋转卷轴113,从而卷绕或展开卷绕卷轴113的金属丝132,以便遮光板121伸展或缩回。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手动开关19a可以设置为即使在正常操作中也可以通过操作手柄119进行手动操作。
另外,如图33所示,两个导向装置130可以分别设置在前架103a和后架103c中。此外,与显示在图31中的方式相似,螺旋缆索334可以通过驱动装置110驱动。即使在此改进方式中,遮光板121也可以通过可分离的接合件如揿扭8a、8b进行连接。另外,操作手柄119连接到驱动装置110。
在图33显示的改进方式中,两个缆索管332a、332b分别连接到分别设置在前架103a和后架103c中的两个导轨131的下端。缆索管332a、332b分别在前、后架103a、103c的下端弯曲预定的曲率,并分别在后(图33中的右边)和前(图33中的左边)方向伸展。在窗架103的下侧,两个缆索管332a、332b分别设置在垂直方向并彼此平行伸展。此外,缆索管保持架333设置为整体保持在窗架103下侧彼此平行设置的两个缆索管332a、332b。在缆索管保持架333中,缆索管332a、332b沿其长度部分切开,而螺旋缆索334分别暴露在缆索管332a、332b的切开部分中。每个缆索管332a、332b的一端都插进相应导轨131的导向槽中,并连接到相应的滑动件135。
驱动装置110和导向装置130都以上述方式构成。因此,当驱动装置110在正常方向或反方向旋转时,每个螺旋缆索334在相应的缆索管332a、332b和相应导轨131中被引导。因此,每个固定到相应螺旋缆索334的滑动件135在相应导轨131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移动。响应此移动,可伸展的遮光板121在窗架103开口102a的上端和下端之间伸展和缩回,同时在宽度方向伸展。
即使在系统S的改进方式中,例如,当在遮光板121完全伸展状态中驱动装置110失效时,车主也可以脱开在遮光板121和滑动件135之间连接的揿扭8a和揿扭8b之间的接合。当揿扭8a和揿扭8b之间的接合脱开时,遮光板121通过在卷绕方向作用的螺旋弹簧22b的推进力绕滚动遮蔽装置122卷绕。因此,开口102a可以处于开口102a不用遮光板121覆盖的清晰状态。
此外,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中,车主可以旋转操作手柄119以旋转输出齿轮313,从而驱动螺旋缆索334,以便遮光板121伸展或缩回。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手动开关19a可以设置为即使在正常操作中也可以通过操作手柄119进行手动操作。
另外,可以改进图34和35所示方式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系统S。
如图34和35,在此系统S的改进实施方式中,系统S包括驱动装置110和板展开机构140。驱动装置110包括电机单元111和减速机构112。金属丝132可以被卷绕即可以被卷轴的卷轴113连接到驱动装置110的输出侧。
板展开机构140包括遮光板121和枢轴架301、302。遮光板121的下侧和后侧分别连接到枢轴架301、302。在图34中,每个枢轴架301、302都形成为刚性直线件,并具有在枢轴架301、302上侧沿其长度伸展的开口狭缝,以便每个枢轴架301、302具有U型的截面。
枢轴架301的前端通过设置在前架103a下端的支撑销304a可旋转地进行支撑。枢轴架302的后端通过设置在上架103b后端和后架103c顶端之间连接的支撑销304c可旋转地支撑。具有预定长度的狭缝302a形成于枢轴架302纵向中的枢轴架302前端。支撑销304b以此方式设置在枢轴架301的后端,以便支撑销304b容纳在枢轴架302的狭缝302a中。因此,枢轴架301和枢轴架302以此方式通过支撑销304b彼此连接以便在其间相对旋转。当支撑销304b在狭缝302a中在枢轴架302纵向中移动时,枢轴架301和枢轴架302可以分别绕支撑销304a、304c枢轴旋转。
板簧(推进机构)303设置在后架103c的上端,以在向下的方向推进枢轴架302后端的顶表面。因此,枢轴架302接受在逆时针方向绕支撑销304c推进枢轴架302的弹簧303的推进力。这样,以此方式连接在一起以便在其间相对旋转的枢轴架302和枢轴架301一直在展开方向接受推进力。虽然板簧303用作推进机构,但任何其它适合的装置如螺旋弹簧或弹性件都可以作为推进机构使用。此外,推进机构可以另外在展开方向推进架301,而不是架302。
滑轮333a设置在前架103a的上端,而滑轮333b设置在前架103a的下端。此外,钩301a连接到枢轴架301的后端。金属丝132的一端(图34中的上端)连接到钩301a。其次,金属丝132通过滑轮333a、333b沿前架103a被导向,而金属132的另一端连接到驱动装置110的卷轴113。在此改进方式中,驱动装置110设置在车前侧,而金属132沿前架103a设置。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另外,驱动装置110可以设置在靠近后架103c,而金属132可以从驱动装置110的卷轴113通过相应的滑轮(未示出)伸展到钩301a。驱动装置110和滑轮333a、333b构成卷绕装置。
遮光板121具有预定的形状。在图35所示的状态中,遮光板121的前侧固定到前架103a,而遮光板121的上侧固定到上架103b。此外,遮光板121的下侧固定到枢轴架301,而遮光板121的后侧固定到枢轴架302。在遮光板121的完全缩回状态中,枢轴架301沿前架103a设置,而枢轴架302沿上架103b设置。由于每个枢轴架301、302的截面形状为U型,所以每个枢轴架301、302都可以将遮光板121容纳在其中。
采用此结构,当驱动装置110从图34所示状态的正常方向旋转时,金属丝132展开并从卷轴113伸展。由于推进力在展开方向由板簧303施加到枢轴架302,所以,金属丝132的展开使枢轴架301、302展开。因此,遮光板121在伸展的同时伸展为覆盖开口102a。因此,即使在中间到完全展开的位置,即,完全伸展的位置,遮光板121也可以覆盖开口102a,同时产生预定的张力。此时,支撑销304b在狭缝302a中移动。图35显示了枢轴架301、302保持在完全展开位置的状态。
在图35所示的状态中,当驱动装置110在反方向旋转时,金属丝132绕卷轴113克服板簧303的推进力卷绕。如上所述,在完全缩回的位置,遮光板121容纳在枢轴架301、302中。
在图34和35所示的改进方式中,两个枢轴架301、302以枢轴的方式设置在窗架103中。另外,可以去除枢轴架301或枢轴架302。具体地说,在只有枢轴架301设置为从前架103a向开口102a侧绕支撑销304a枢轴旋转的情况下,开口102a可以通过向开口102a枢轴旋转枢轴架301以被可伸展遮光板121覆盖。另外,在只有枢轴架302设置为绕前架103a和后架103c之间的支撑销304c枢轴旋转的情况下,基本上整个开口102a都可以通过向后架103c枢轴旋转枢轴架302的可伸展遮光板121覆盖。
图36显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滚动遮蔽装置122的改进方式。下面的改进方式也同样可以应用到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遮蔽装置22,因此,为简化起见,将不再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动遮蔽装置22的改进方式。在图36的滚动遮蔽装置22中,弹簧保持架22c(显示在图9中)设置在滚动遮蔽装置22的一端,而弹簧保持架22c的一端通过连接头24连接到相邻中心杆25b。中心轴22a和螺旋弹簧22b(显示在图9中)设置在弹簧保持架22c的内部。螺旋弹簧22b的下端固定到弹簧保持架22c,而螺旋弹簧22b的上端固定到中心轴22a。滚动遮蔽装置22在滚动遮蔽装置22的卷绕方向接受来自螺旋弹簧22b的旋转力。
在图36中,中心轴22a的曲率在纵向范围(纵向区域)R1-R5中变化。具体地说,在范围R1、R5中,曲率相对小(即,具有相对大的曲率半径)。在范围R2、R4中,曲率为中间值(具有中间的曲率半径)。在范围R3中,曲率相对大(即,具有相对小的曲率半径)。
由于存在这些曲率,在范围R1和R5中使用具有相对小曲率的长中心杆25d(或长侧杆23)。在具有中间曲率的范围R2、R4中,使用具有中间轴长度的中间中心杆。此外,在具有相对大曲率半径的范围R3中,使用具有相对小轴向长度的一种中心杆25d。
例如,与沿滚动遮蔽装置22设置的窗架的曲率一致,可以选择使用长中心杆25d(或长侧杆23)、中间中心杆25b和短中心杆25c。因此,滚动遮蔽装置22的形状可以方便地适应例如窗架的曲率。采用此结构,当中心杆25b、25c、25d、连接头24和侧杆23绕中心轴22a旋转时,中心杆25b、25c、25d、连接头24和侧杆23将受到较少的阻力,可以方便旋转。因此,噪音程度有效地降低。此外,长中心杆25d的使用使零件数降低。
在图36的情况下,使用了三种类型的中心杆25b、25c、25d。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更具体地说,只需要使用两种或多种类型的中心杆(和侧杆)。
此外,也可以只使用短中心杆25c,而不使用中间和长中心杆25b、25d。采用此结构,滚动遮蔽装置122可以方便地适应曲率并可以平滑地旋转,同时降低噪音程度。
此外,在图36的情况下,每个连接头24的轴向长度较短(比任何中心杆25b-25d都短)并为恒定。另外,两个或更多具有不同轴长度类型的连接头都可以根据例如窗架的曲率使用。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37所示,每个连接头24和相邻的中心杆25以此方式连接,以便中心杆25的矩形接合凸出部分25a紧配合到连接头24的矩形接合凹进部分24a。
每个中心杆25都具有在圆周方向(图10)变位180度的两个接合凸出部分25a。中心杆25可以在平面相对连接头滑动和枢轴旋转,其在轴向通过两个接合凸出部分25a,即,其为垂直于图37的平面。更具体地说,中心杆25可以在垂直于图37中的方向Y的方向相对连接头24枢轴旋转。
每个接合凹进部分24a的圆周宽度大于相应接合凸出部分25a的相应宽度,以便预定空间A限定在凹进部分24a的一个圆周侧于凹进部分24a的接合表面和接合凸出部分25a的接合表面之间。由于空间A的设置,中心杆25可以在方向Y(即,在垂直于轴向中通过两个接合凸出部分25a伸展的平面上的平面方向)的预定角度范围内相对连接头24枢轴旋转。当空间A增加时,在Y方向增加了中心杆25相对连接头24的枢轴角度。
滚动遮蔽装置22、122的曲率沿滚动遮蔽装置22、122的长度不恒定。因此,空间A的尺寸需要根据滚动遮蔽装置22、122的曲率适当设定。更具体地说,在小曲率的区域中,空间A的尺寸可以设定为相对小的值。然而,在大曲率的区域中,需要增加空间A的尺寸,以使滚动遮蔽装置22、122与大曲率一致。通过以上述方式调节空间A,可以适当地设定滚动遮蔽装置22、122的曲率在其每个轴向区域。
如上所述,中心杆25可以在Y方向以及垂直于Y方向的方向枢轴旋转。因此,可以平滑旋转滚动遮蔽装置22、122。
每个接合凹进部分24a的形状和每个接合凸出部分25a的形状都不局限于图37所示的矩形形状。例如,每个接合凹进部分24a和每个接合凸出部分25a都可以具有如图39所示的梯形形状。
此外,如图40所示,可以设置多接合凹进部分24a和多接合凸出部分25a。在图40中,在圆周方向间隔90度设置了四个接合凸出部分25a,而在圆周方向间隔90度也设置了四个凹进部分24a。在此结构中,与图37的结构相同,中心杆25可以在垂直于图40的平面的平面中相对连接头24滑动和枢轴旋转。具体地说,中心杆25可以在垂直于图40的方向Y的方向中相对连接头24枢轴旋转。此外,由于空间A的设置,中心杆25可以在方向Y的预定角度范围内相对连接头24枢轴旋转。另外,凹进部分24a的数目还可以设定为3个或还可以设定为5个或更多。即使在此情况下,也可以相对连接头24进行中心杆25的上述枢轴运动。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设置在每个接合凸出部分25a和相应接合凹进部分24a之间的空间A可能造成中心杆25旋转力传递的延迟。此在旋转力传递中的延迟,基本不会影响伸展和缩回操作。然而,此延迟可能造成滚动遮蔽装置22、122之间的稍微时间差。此外,接合凸出部分25a到接合凹进部分24a的接合可能造成产生噪音。
因此,在图38显示的改进方式中,每个接合凹进部分24a的接合表面和每个接合凸出部分25a的接合表面都为弓形弯曲,而不是矩形形状。因此,每个接合凹进部分24a和相应接合凸出部分25a总是彼此接合。更具体地说,当连接头24和中心杆25在轴向直线排列时,接合凹进部分24a的弯曲接合表面和接合凸出部分25a的弯曲接合表面在两点(图38中点P)彼此接合。当中心杆25在Y方向相对连接头24向上枢轴旋转时,接合凹进部分24a和接合凸出部分25a在两点(图38中点Q)彼此接合。另外,当中心杆25在垂直于Y方向的方向相对连接头24枢轴旋转时,接合凹进部分24a和接合凸出部分25a在两点(未示出)彼此接合。在图37中,当滚动遮蔽装置22、122旋转时,接合凹进部分24a和接合凸出部分25a重复形成线接触,然后在其间形成点接触。
如同上述参照图38所示,当中心杆25与连接头24直线排列时或当中心杆25例如在Y方向相对连接头24枢轴旋转时,接合凹进部分24a和接合凸出部分25a一直彼此接合。因此,当中心杆25绕其轴旋转时,中心杆25的旋转力直接传递到连接头24,而基本没有旋转延迟。此外,旋转力也直接传递到接合连接头24另一端的下一个中心杆25。这样,可以基本消除滚动遮蔽装置22、122端部之间的旋转延迟。
此外,接合凹进部分24a和接合凸出部分25a通过曲表面彼此作用以曲表面接触。因此,当旋转滚动遮蔽装置22、122时,可以降低阻力和噪音,从而使滚动遮蔽装置22、122平滑旋转。此外,在图38的情况下,即使在Y方向相对连接头24枢轴旋转中心杆25时,接合凹进部分24a和接合凸出部分25a也通过弯曲表面彼此接合,以形成弯曲表面接触。因此,与图37的情况相比,中心杆25相对连接头24的枢轴运动较平滑。结果,与图37的情况相比,滚动遮蔽装置22、122的整个旋转运动也较平滑。
如上所述,在图38的改进方式中,接合凹进部分24a和接合凸出部分25a被弯曲,以保持接合凹进部分24a和接合凸出部分25a之间的接合,而与滚动遮蔽装置22、122的曲率无关。因此,不需要根据滚动遮蔽装置22、122的曲率设定空间A的尺寸。
当接合凹进部分24a和接合凸出部分25a形成矩形形状时,需要根据滚动遮蔽装置22、122的曲率适当设定空间A的尺寸。因此,连接头24和中心杆25的类型的数量不利地增加。然而,当接合凹进部分24a和接合凸出部分25a弓形弯曲时,接合凹进部分24a和接合凸出部分25a可以分别具有恒定的形状,而与滚动遮蔽装置22、122的曲率无关。因此,不需要增加连接头24和中心杆25的类型的数量。
此外,可以以图41的方式改进连接头24和中心杆25。具体地说,每个接合凹进部分24a和相应接合凸出部分25a都以此方式弯曲,以便缩回部分即颈部形成于接合凹进部分24a和接合凸出部分25a每个的基端,同时其末端加宽。
在图41的改进方式中,弯曲接合凸出部分25a的末端通常弓形弯曲形成最宽部分,而接合凸出部分25a的基端相对接合凸出部分25a的末端变窄。接合凹进部分24a稍微大于接合凸出部分25a,并与凸出部分25a相似。接合凹进部分24a的最窄部分比接合凸出部分25a的弓形弯曲末端窄。因此,在图41的接合状态中,接合凸出部分25a的末端不能穿过接合凹进部分24a的最窄部分。也就是说,在图41的状态中,当连接头24和中心杆25被拉离在连接头24和中心杆25之间以彼此脱开时,由于限制了连接头24和中心杆25之间的轴向相对运动,因此,不能解除连接头24和中心杆25之间的接合。因此,可以有效和可靠地保持连接头24和中心杆25之间的接合状态。
与图38中所示的改进方式相似,图41所示的凸出部分25a和接合凹进部分24a弯曲并一直彼此接合。更具体地说,当连接头24和中心杆25在轴向直线排列时,接合凹进部分24a和接合凸出部分25a在两点(图41中的点P)彼此接合。当中心杆25在Y方向相对连接头24向上枢轴旋转时,接合凹进部分24a和接合凸出部分25a在两点(图41中的点Q)彼此接合。因此,当中心杆25旋转时,中心杆25的旋转力直接传递到连接头24,而基本没有旋转延迟。这样,可以基本消除滚动遮蔽装置22、122端部之间的旋转延迟。此外,接合凹进部分24a和接合凸出部分25a通过弯曲表面彼此接合以弯曲表面接触。因此,当旋转滚动遮蔽装置22、122时,可降低阻力和噪音,从而进行滚动遮蔽装置22、122的平滑旋转运动。
此外,可以以图42A到43中所示的方式改进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滚动遮蔽装置22、122。在图42A到43中,滚动遮蔽装置22、122的旋转杆22d通过穿过连接头424的连接中心杆425形成,每个都具有伸缩软管。
图43显示了中心杆425被连接和通过连接头424伸缩的状态。图42A显示了连接头424之一的透视图。在此改进方式中,每个中心杆425都具有预定的刚度,而刚性材料如合成树脂或金属都用于形成中心杆425。每个连接头424都形成同样的柔性连接。圆柱形连接分别在连接头424的相对端形成。连接头424的圆柱形连接通过伸缩软管424a连接。脊424b和槽424c交替地沿轴向设置在伸缩软管424a中。脊424b和槽424c的形状和材料选择为可以在轴向伸缩。因此,伸缩软管424a可以在轴向伸展。例如,伸缩软管424a可以形成为金属板簧组件。这样,连接头424就可以以图42B的方式伸缩。此外,为了限制卷绕遮光板21、121时旋转杆22d端部之间的遮光板21、121的卷绕量差,伸缩软管424a具有预定的扭转刚度,其限制了由螺旋弹簧22b绕旋转轴施加的旋转力产生的伸缩软管424a的扭转。
连接头424的端部分别固定到相邻中心杆425。通常使用在柔性连接中的已知螺旋机构或螺纹机构,可以用作用于将连接头424连接到中心杆425的固定机构。此外,不需要将连接头424完全固定到相应的中心杆425。更具体地说,固定机构只需要防止连接头424和中心杆425之间绕旋转轴相对旋转即可。采用上述结构,具有通过连接头424连接的中心杆425的旋转杆22d可以采用与中心轴22a的弯曲形状一致的形状。因此,旋转杆22d可以相对中心轴22a平滑地旋转。
此外,上述图42A到43所示改进方式还可以以图44所示方式改进。在图44中,不采用伸缩软管424a设置在相应两个中心杆425之间,而是卷绕延长件以形成线圈件424d。更具体地说,金属圆形金属丝通过金属轧制加工变平成通常的平面延长件,此延长件螺旋卷绕成线圈。采用此结构,螺旋卷绕的线圈件424d可以轴向弹性延长。因此,与伸缩软管424a一样,线圈件424d,即,连接头424可以在任何圆周方向伸缩。此外,在线圈件424d中,当线圈件424d的一端旋转时,线圈件424d的圆周表面径向缩回或伸展。因此,例如,当设置限制此线圈件424d的圆周表面径向缩回或伸展的限制件时,可以根据接合到线圈件424d的旋转力限制线圈件424d的扭转。
在上述连接头424中,可以沿径向一个放置在另一个上设置多层伸缩软管或线圈。采用此结构,可以达到采用单层伸缩软管或线圈不能达到的扭转刚度。此外,在线圈用于形成连接头424的情况中,彼此相对在相对方向卷绕的两个线圈可以在沿径向一个堆叠在另一个上。采用此结构,当旋转力施加到堆叠线圈的一端时,两个线圈之一的直径减小,而两个线圈中的另一个直径增加。因此,限制了堆叠线圈的相对位移,也限制了堆叠线圈的变形。这样,连接头424将不具有由于连接头424的旋转产生的基本旋转延迟的延迟部分。此外,伸缩软管或线圈可以组合在一起以形成连接头。
此外,连接头424可以由卷绕带件如聚氯乙烯带制作。在此情况下,可以设置保持其形状或可以限制其形状改变的芯体材料,而带件再卷绕到芯体材料上。另外,可以将卷绕带件单独放置在连接头424端部之间。这样,就可以形成柔性件的连接头424。
此外,在图43和44的改进方式中,每个都具相对短轴长度的短中心杆425连接在一起,而每个柔性连接头424设置在相邻中心杆425之间的相应连接中。然而,应该理解,图36所示改进方式的结构也可以施用到图43和44所示的改进方式中。更具体地说,相对短的中心杆425和相对长的中心杆425可以根据相应的曲率连接在一起,以便可以减少旋转杆22d的零件的数目,并可以方便地适合旋转杆22d的曲率。另外,为了使每个连接头424都起到连接的作用,每个连接头424的轴向长度都很短且制作均匀。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结构。例如,可以根据曲率使用分别具有不同轴长度的各种类型的连接头424。
此外,不是只在如图43和44所示的改进方式中的连接头中设置伸缩软管和线圈,旋转杆22d的预定纵向部分也可以由伸缩软管或线圈制作。例如,在图36的情况中,每个范围R2、R3、R4都可以形成由整个伸缩软管或线圈制作的延长件。此外,整个旋转杆22d也可以由伸缩软管或线圈制作。当由伸缩软管或线圈制作的延长件如伸缩软管或线圈应该具有要求的扭转刚度时,其需要传递所需的旋转力,而且也需要要求保持其弯曲形状的弯曲刚度。
可以以下列方式改进旋转杆22d,相邻中心杆525通过连接销524彼此连接。
至于此改进方式,图45A显示了相邻中心杆525之间连接的截面视图,而图45B显示了沿图45A中的线XLVB-XLVB剖开的截面视图。如图45A和45B所示,每个圆柱形中心杆525都在其相应的纵向端具有多个导向孔525a。每个连接销524的一端都以此方式插进相应的一个导向孔525a中,以便大约一半的连接销524以滑动方式容纳在导向孔525a中。
相邻中心杆525的一个相对端的导向孔525a与相邻中心杆525的另一相对端的导向孔525a轴向相对。每个连接销524的一端都插进并固定到相邻中心杆525的一个相对端的导向孔525a,而每个连接销524的另一端都滑动容纳进相邻中心杆525的另一相对端的相应导向孔525a中。每个连接销524都由在旋转杆22d弯曲方向为柔性的柔性材料如丝线材料制作。
采用此结构,相邻中心杆525以此方式通过连接销524连接以便在相邻中心杆525之间在纵向相对运动。此外,如图45C所示,由于每个连接销524在伸缩方向具有柔性,因此,连接销524在伸缩方向伸缩。这样,相邻中心杆525通过连接销524柔性连接。当每个连接销524以上述方式在伸缩方向形成伸缩时,旋转杆22d可以伸缩或弯曲。此外,相邻中心杆525之间的相对旋转通过连接销524的剪切强度进行限制。因此,在通过连接中心杆525形成旋转杆的情况下,旋转杆可以沿中心轴的弯曲形状弯曲并可以绕其轴整体旋转。
此外,如果不采用柔性连接销524,也可以在每个导向孔525a的内周壁表面设置衬垫材料。当衬垫材料设置在相应每个导向孔525a的内周壁表面时,衬垫材料可以通过连接销524的推进力伸缩或变形。此时,衬垫材料令人满意地只设置在导向孔525a的径向而不是在圆周方向。采用此结构,当旋转力绕中心杆525的轴作用到中心杆525时,每个连接销都将压紧由非柔性材料制作的相应表面。因此,旋转力直接在相邻中心杆之间传递。结果,当卷绕遮光板21、121时,可以基本消除旋转杆相对端之间的位置偏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滚动遮蔽装置22、122包括中心轴22a,而圆柱旋转杆22d设置在中心轴22a周围以覆盖中心轴22a。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46所示,在另一滚动遮蔽装置622中,去除了中心轴22a,而多轴体625都通过每个都可以伸缩并绕滚动遮蔽装置622的轴传递旋转力的联轴器连接。
在图46所示的滚动遮蔽装置622中,多轴体625连接成一体以形成延长件。此外,滚动遮蔽装置622的每个相对端都连接到相应侧杆623的一端。遮光板21的基端连接到滚动遮蔽装置622。
此外,在此改进方式中,不设置中心轴。因此,连接到滚动遮蔽装置622相对端的侧杆623分别通过滚动遮阳保持架26可旋转地支撑。在此,螺旋弹簧622b的一端连接到滚动遮阳保持架26的一端,而螺旋弹簧622b的另一端连接到滚动遮蔽装置622的相对端。因此,滚动遮蔽装置622可以接收来自螺旋弹簧622b的旋转力。邻近螺旋弹簧622b的相邻侧杆623的滚动遮阳保持架26的侧端形成中空端,而螺旋弹簧622b设置在侧杆623的中空端。
接着,将说明在此改进方式的相应相邻两个轴体625之间每个连接的联轴器624。每个轴体625通常都形成圆柱体。此外,每个联轴器624包括轴支撑部分624a、624b和旋转件624c。旋转件624c包括彼此垂直的两个轴。两个旋转件624c的轴之一的相对端可旋转地连接到轴支撑部分624a,而两个旋转件624c的另一轴的相对端可旋转地连接到轴支撑部分624b。每个轴支撑部分624a、624b都固定到相应轴件625的端部。
采用此设置,每个轴支撑部分624a、624b都绕彼此垂直的旋转件624c相应两个轴之一旋转。因此,分别连接到轴支撑部分624a、624b的轴体625可以彼此相对绕旋转件624c弯曲。此外,每个轴体625都不相对相邻轴体625绕其轴旋转。也就是说,包括轴支撑部分624a、624b和旋转件624c的联轴器624构成通用联轴器。
在相邻轴体625之间连接的通用联轴器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通用联轴器可以为球连接,其中球旋转件滑动接触相应轴支撑部分的球内表面。此外,在此改进方式中,每个轴体625具有预定的刚度,并可以由刚性材料如合成树脂或金属制作。
采用此结构,形成滚动遮蔽装置622以在每个相应的联轴器624伸缩,以便滚动遮蔽装置622可以弯曲成与窗户W边缘的形状一致。此外,限制了相邻轴体625之间绕轴的旋转。因此,可以整体旋转连接的轴体625。这样,滚动遮蔽装置622可以平滑地卷绕遮光板21,而不产生根据滚动遮蔽装置622的旋转显示基本旋转延迟的延迟部分。
在此改进方式中,与上述方式相同,相对短轴体625和相对长轴体625都可以根据相应窗户W的曲率的适当方式进行组合,以便可以减少滚动遮蔽装置的零件数,且滚动遮蔽装置可以方便地适应窗户W的曲率。更具体地说,在窗户W的曲率相对小的区域中,可以使用相对长轴体625。此外,在窗户W的曲率相对大的区域中,可以使用相对短轴体625。
此外,在去除中心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下面的结构代替通用联轴器。例如,具有预定扭转刚度的弹性件如橡胶件或螺旋弹簧的一端可以非旋转地固定到轴体625的相应端,而弹性件的另一端可以非旋转地固定一轴体625的相邻端。采用此结构,滚动遮蔽装置622产生形变并可以传递旋转力。结果,滚动遮蔽装置622可以整体旋转以平滑地卷绕遮光板21、121。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110设置在门装饰104和门板102之间。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滚动遮蔽装置122的一端可以制作为中空,而驱动装置110可以容纳在滚动遮蔽装置122的中空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如,当驱动装置110设置在滚动遮蔽装置122的后端时,滑轮133可以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沿后架103c伸展超过导轨131的下端,而金属丝可以通过滑轮改变方向,以在向下的方向拉滑块135。另外,驱动装置110可以设置在滚动遮蔽装置122的前端。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110和导向装置130可以作为模块整体形成。这样,有助于方便驱动装置110和导向装置130装配进门。此外,滚动遮蔽机构120可以与驱动装置110和导向装置130作为模块整体形成。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滑动件135设置在遮光板121的自由端,以便滑动件135沿相应导轨131在垂直方向导向,以伸展和缩回遮光板121。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金属丝可以直接连接到遮光板121自由端的右侧,且金属丝也可以通过驱动装置绕相应卷轴卷绕,以在垂直方向移动遮光板121。
此外,图28所示的结构可以改进成图47和48所示的结构,在图47和48中,遮光板121可伸展,并设置有板侧接合部分121a。此实施方式的板侧接合部分121a沿位于后架103c的遮光板121的横侧设置。另外,在此实施方式中,板侧接合部分121a可以沿遮光板121的横侧间断地设置。
在此情况中,同第一实施方式的改进方式一样,导向件107和导向件108以彼此相对关系,沿装饰件105和后架103c之间的狭缝设置在窗玻璃106的后端侧。导向槽107a形成于导向件107中,以与板侧接合部分121a接合。当遮光板121伸展或缩回时,板侧接合部分121a保持在导向件107和导向件108之间,并在垂直方向被引导,同时,在遮光板121宽度方向中的板侧接合部分121a的运动通过导向槽107a进行限制。
在图47中,板侧接合部分121a形成于面对汽车外面的遮光板121的外表面。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板侧接合部分121a可以设置到面对乘座厢内部的遮光板121的内表面,或可以设置到遮光板121的每个外表面和内表面。在此情况下,应该设置具有导向槽107a以与板侧接合部分121a接合的相应导向件107。
此外,在图47所示的情况中,板侧接合部分121a的截面具有半圆形。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板侧接合部分121a的截面也可以具有矩形截面或三角形截面,如同图25A-25C所示的形状。
下面将参照图49到59具体说明在伸展遮光板以总体上覆盖整个窗户时,在遮光板的宽度方向限制遮光板缩回的其它改进方式。
下面将参照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窗W说明改进方式。然而,应该理解,这些改进方式也同样可以施用到第二实施方式的后窗或侧窗。
首先,将参照图49到51具体说明改进方式之一。在此改进方式中,凸出体(板侧接合部分)61沿遮光板21的每个横侧设置。设置在遮光板121每侧的凸出体61通过相应的导轨(垂直的体侧接合部分)51滑动支撑。
在本改进方式中,用于保持遮光板21形状的导轨51平行于用于滑动引导滑动件35的导轨31a、31b设置。每个导轨51通常都具有与每个导轨31a、31b同样的长度,以便导轨51的上、下端位于通常与导轨31a、31b同样的高度。如果需要,每个导轨51都可以与相应的导轨31a、31b整体形成。
此外,如图49所示,在本改进方式中,伸展部分35c在垂直于遮光板21的伸展方向从每个滑动件35的轴连接部分35b伸展。每个滑动件35的伸展部分35c的末端都连接到遮光板21自由端的相应部分,其向遮光板21的横向中心稍微远离遮光板21自由端的相应横侧。
另外,在图49的改进方式中,遮光板21连接到滑动件35。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遮光板21可以另外连接到滑动轴28。
每个导轨51都为通常具有U型截面的部件。此外,每个导轨51都具有凸出体61在导轨51中滑动的滑动空间51b。另外,每个导轨51都具有设置在导轨51的乘座厢侧面并与滑动空间51b连通的狭缝51a。
凸出体61沿遮光板21的相应横侧以预定间隔的形式设置,以便当遮光板21置于完全伸展位置时,凸出体61总体上与相应导轨51的整个长度接合。由于凸出体61沿遮光板21的相应横侧彼此隔开,所以,整个遮光板21都保持柔性,以使遮光板21绕滚动遮蔽装置22卷绕。
每个凸出体61都形成为矩形体并在凸出体61的一侧具有槽。遮光板21的相应横侧插进每个相应凸出体61的槽中,并通过凸出体61安全地夹紧。
在垂直于遮光板21的上、下端表面方向,每个凸出体61从遮光板21的每个上、下端表面的凸出长度,设定为大于在垂直于遮光板21的上、下端表面方向中测量的相应狭缝51a的开口宽度。因此,可以防止通过相应的狭缝51a去除凸出体61,而凸出体61可以在相应导轨51的纵向中滑动,同时凸出体61保持在相应导轨51的滑动空间中。
在本改进方式中,凸出体61直接固定到遮光板21的相应横侧。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凸出体61也可以固定到独立于遮光板21制作并连接到遮光板21相应一个横侧的单独柔性件。
另外,在本改进方式中,凸出体61以预定间隔设置。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凸出体61的间隔也可以根据遮光板21在将遮光板21放置在遮阳位置,即,完全伸展位置时测量的遮光板21的宽度方向的伸长量改变为具有不同的间隔。例如,由于前窗户W的下端比前窗户W的上端宽,所以,遮光板21的下端在宽度方向的伸长量比遮光板21的上端在宽度方向的伸长量大。因此,凸出体61在遮光板21下端的间隔与凸出体61在遮光板21上端的间隔相比制作得要小一些。
根据遮光板21在宽度方向的伸长量,通过以上述方式设定凸出体61的间隔,每个遮光板21的横侧都可以沿相应的导轨51方便地进行保持。此外,每个凸出体61也可以以适当的张力与相应的导轨51作用,以进行遮光板21的平滑伸展运动和缩回运动。
在本改进方式中,位于遮光板21自由端的凸出体61的末端留在遮光板21完全缩回位置的相应滑动空间51b中。当操作驱动装置10以从完全缩回位置伸展遮光板21时,其它凸出体61被先后引导进相应的滑动空间51b。如果需要,可以设置将凸出体61平滑地引导进相应滑动空间51b的引导机构。例如,引导机构可以为具有从相应导轨51的上端在纵向增加的逐渐增加的开口尺寸的部件。
当遮光板21以上述方式伸展时,设置到遮光板21横侧的凸出体61沿各自导轨51滑动。因此,由于凸出体61和相应导轨51之间的作用,可以方便地限制遮光板21在宽度方向的缩回。因此,通常可以用遮光板21覆盖窗户W的整个面积。
此外,虽然没有在此说明书当中进行具体说明,但凸出体61和导轨51也可以设置到门101的导向装置130。
下面,将参照图51和53说明另一改进方式。在先前的改进方式中,设置了凸出体61和导轨51。可替代地,在本改进方式中,在每个遮光板21的横侧,如图52所示,在遮光板21侧面和车体侧面之间设置了拉链(拉链扣件)53。
每个拉链53都包括滑轮53d、53e、环带扣件(车体侧的接合部分)53a、扣件(板侧接合部分)53b和滑动件53c。滑轮53d、53e分别固定到相应导轨31a、31b(未示出)上、下端的相应前支梁3。环带扣件53a设置在滑轮53d、53e上。扣件53b沿遮光板21相应的而一个横侧设置,并与环带扣件53a作用。滑动件53c固定到靠近滑轮53d的相应前支梁3。
环带扣件53a通常平行于相应导轨31a、31b,并设置在滑轮53d、53e周围。滑动件53c用于啮合并与扣件53a、53d连接在一起。
扣件53b为柔性,以便扣件53b可以绕滚动遮蔽装置22卷绕。另外,当遮光板21在完全缩回状态时,位于遮光板21自由端的扣件53b的预定长度与扣件53a啮合。
在本改进方式中,当操作驱动装置10以从完全缩回位置伸展遮光板21时,扣件53b沿相应导轨31a、31b向下移动。当扣件53b向下移动时,与扣件53b啮合的环带扣件53a的啮合部分通过扣件53b拉动,因此向下移动。因此,环带扣件53a绕滑轮53d、53e转动,同时通过滑轮53d、53e进行支撑。此时,扣件53a、53b通过滑动件53c顺序啮合在一起。
如上所述,当遮光板21向其完全伸展位置移动时,沿遮光板21相应横侧设置的扣件53b顺序与车体侧面的扣件53a啮合在一起。因此,可以方便地限制遮光板21在宽度方向的缩回。因此,通常可以用遮光板21覆盖窗户W的整个面积。
此外,虽然没有在此说明书当中没有具体说明,但上述改进方式的滑动扣件53也可以设置到门101的导向装置130。
下面,将参照图54说明另一改进方式。在上述参照图49到51说明的改进方式中,设置了凸出体61和导轨51。在本改进方式中,如图54所示,不采用凸出体61和导轨51,而是在遮光板21的横侧设置了连接体(板侧接合部分)65和导轨55(车体侧面的接合部分)。
在本改进方式中,连接体65沿其滑动的导轨55平行于相应滑动件35滑动的相应导轨31a、31b设置。每个导轨55通常具有与每个导轨31a、31b同样的长度,以便导轨55的上、下端总体上位于与导轨31a、31b同样的高度。如果需要,每个导轨55都可以与相应导轨31a、31b整体形成。
此外,如图54所示,每个导轨55都形成为具有T型截面的部件。导轨55具有轨道部分55a和轨道支撑55b。轨道部分55a具有矩形截面,而轨道支撑55b从为轨道部分55a高度方向中间的轨道部分55a的中间点向外横向伸展。
本改进方式的每个连接体65包括滑动部分65a和轴65b。滑动部分65a包括具有通常T型截面容纳轨道部分55a的通孔。当轨道部分55a容纳在滑动部分65a的通孔中时,滑动部分65a通过相应导轨55滑动保持。
轴65b的基端固定到遮光板21的相应横侧,而轴65b的末端在遮光板21的宽度方向横向向外伸展。滑动部分65a可旋转地连接到轴65b的末端。
连接体65以此方式以预定的间隔沿遮光板21的相应横侧设置,以便当遮光板21位于完全伸展位置时,连接体65总体上与相应导轨51的整个长度作用。由于连接体65沿遮光板21的相应横侧彼此间隔一段距离,所以,整个遮光板21保持柔性以使遮光板21绕滚动遮蔽装置22卷绕。也就是说,当滚动遮蔽装置22在卷绕方向卷绕时,连接体65以此方式绕滚动遮蔽装置22卷绕,以便形成有通孔的每个连接体65的横向表面接触滚动遮蔽装置22的外周围表面。
在本改进方式中,连接体65以预定间隔设置。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参照图49到50所述的改进方式,连接体65的间隔也可以根据在遮阳位置放置遮光板21时在遮光板21宽度方向测量的伸长量进行改变。
此外,当滚动遮蔽装置22在正常方向旋转以向完全伸展位置伸展遮光板21时,可以设置引导连接体65到相应导轨55的引导机构。引导机构可以包括,例如设置在导轨55顶端的磁铁,以及分别连接到连接体65的多个磁铁。这样,当连接体65接近导轨55上端时,连接体65的方位可以通过连接体65的磁铁和设置在导轨55上端的磁铁之间产生的磁吸引力进行改变。通过利用磁吸引力改变连接体65的方位,连接体65以正确的方位对准相应的导轨55的上端。因此,导轨55可以在此状态容纳进连接体65的通孔中。另外,引导机构也可以包括任何其它适合的机械装置。
在本改进方式中,当操作驱动装置10以从完全缩回位置伸展遮光板21时,连接体65被引导并沿导轨55滑动。因此,由于连接体65和相应导轨55之间的作用,可以方便地限制遮光板21在宽度方向的缩回。因此,通常可以用遮光板21覆盖窗户W的整个面积。
此外,虽然没有在此说明书当中进行具体说明,但连接体65和导轨56也可以设置到门101的导向装置130。
此外,也可以不采用凸出体61和导轨51,而使用图55所示的连接体65和导轨56。图55所示的每个连接体65都包括球滑动部分66a和轴66b。轴66b支撑滑动部分66a到遮光板21的横侧。每个导轨56包括滑动孔56a和狭缝56b。滑动孔56a滑动地保持每个相应连接体66的滑动部分66a。狭缝56b与滑动孔56a连通。此外,狭缝56b形成于相对遮光板21的导轨56的相应横侧表面。当每个相应连接体66的滑动部分66a在导轨56的滑动孔56a中滑动时,连接体66的轴66b沿导轨56的狭缝56b移动。
当遮光板21向完全伸展位置伸展时,每个相应连接体66的滑动部分66a沿滑动孔56a进行引导。因此,由于连接体65和相应导轨56之间的作用,可以方便地限制遮光板21在宽度方向的缩回。因此,通常可以用遮光板21覆盖窗户W的整个面积。
此外,虽然没有在此说明书当中进行具体说明,但连接体65和导轨56也可以设置到门101的导向装置130。
下面,将参照图56和57说明另一改进方式。在参照参照图49到51说明的改进方式中,设置了凸出体61和导轨51。另外,在本改进方式中,如图56和57所示,设置了连接体(板侧接合部分)67和导轨57。连接体67可以沿遮光板21的相应一个横侧滑动。
与图54的导轨55相似,本改进方式的每个导轨57包括轨道部分57a和轨道支撑57b。此外,止动块57c设置在导轨57的上端,以防止连接体67从导轨57滑出。
每个连接体67包括轨侧滑动部分67a和板侧滑动部分67b。轨侧滑动部分67a沿轨道部分57a滑动,而板侧滑动部分67b支撑轨侧滑动部分67a到遮光板21的相应横侧。每相邻的两个轨侧滑动部分67a都通过相应的连接件67c彼此连接。
柔性的直线轨道部件21b连接到遮光板21的每个横侧。每个相应连接体67的板侧滑动部分67b滑动安装到相应的轨道部件21b。然而,最靠近遮光板21自由端的最低连接体67的板侧滑动部分67b非滑动地固定到轨道部件21b。轨道部件21b具有柔性,以便轨道部件21b与遮光板21一起绕滚动遮蔽装置22卷绕。
每个连接件67c都以此方式在相应相邻的两个连接体67之间连接,以使相应两个连接体67在遮光板21的伸展方向分离和接触。在本改进方式中,金属丝作为连接件67c使用。连接件67c的相对端分别连接到相应两个连接体67的板侧滑动部分67b。当缩回遮光板21时,每个连接件67c都不干涉相应两个连接体67彼此相对的接近运动,直到连接体67彼此接合为止。然而,在伸展遮光板21时,当连接件67c完全伸展时,每个连接件67c限制相应两个连接体67之间的空间。在本改进方式中,连接件67c具有根据放置遮光板21在遮阳位置时在宽度方向测量的遮光板21的伸展量的不同长度。更具体地说,在位于遮光板21自由端侧的连接体67之间连接的连接件67c的长度比位于遮光板21的滚动遮蔽装置22连接体67之间连接的连接件67c的长度短。
在本改进方式中,当遮光板21置于完全缩回位置时,连接体67排列在彼此靠近的导轨57的上端侧。当操作驱动装置10从完全缩回位置向完全伸展位置伸展时,固定到轨道部件21b并最靠近遮光板21自由端的最低连接体67被遮光板21拉动并因此沿导轨57向下滑动。另一连接体67还保持在导轨57上达到一定时间,而另一连接体67的板侧滑动部分67b沿轨道部件21b滑动。
当最低的连接体67向下滑动预定距离时,连接到最低连接体67的连接件67c完全伸展。因此,位于遮光板21上端侧靠近最低连接体67的第二最低连接体67也被连接到最低连接体67的连接件67c向下拉动。这样,另一连接体67被顺序向下拉动。
如图57所示,当遮光板21以上述方式伸展时,连接体67展开以在遮阳位置接合整个导轨57。当伸展遮光板21时,安装到遮光板21横侧的连接体67沿导轨57滑动。因此,由于连接体67和相应导轨57之间的作用,可以方便地限制遮光板21在宽度方向的缩回。因此,如图57所示,通常可以用遮阳位置的遮光板21覆盖窗户W的整个面积。
此外,虽然没有在此说明书当中进行具体说明,但连接体67和导轨57也可以设置到门101的导向装置130。
此外,在图56和57的改进方式中,使用金属丝作为连接件67c使用。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58和59所示,也可以使用链环(链)作为连接件67c使用。在图58和59的改进方式中,每个连接件67d都由链环制作,而每个连接件67d的相对端都旋转地连接到相应两个连接体67的板侧接合部分67b。
在此改进方式中,当遮光板21从完全缩回位置伸展到遮阳位置时,每个都由链环制作的连接件67d顺序伸展。当遮光板21置于遮阳位置时,每个连接件67d完全伸展。
此外,在图56和57的改进方式中,每个连接件67d也可以由弹簧而不是由金属丝或链环制作。
对于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可能容易想到其它优点和改进方式。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具体说明、典型装置、以及在此显示和说明的实施例。
Claims (8)
1.一种用于汽车的遮阳系统,所述遮阳系统包括:
用于覆盖汽车的窗户(W,106)的遮光板(21,121);
在正常方向和反方向均可旋转以展开或卷绕遮光板(21,121)的滚动遮蔽装置(22,122,622),
驱动装置(10,110),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滚动遮蔽装置(22,122,622);以及
导向装置(30,130),所述导向装置对所述遮光板(21,121)进行导向,其中:
所述滚动遮蔽装置(22,122,622)沿窗户(W,106)的边缘设置;
所述滚动遮蔽装置(22,122,622)包括:
与窗户(W,106)的边缘形状一致地弯曲的中心轴(22a);以及
容纳中心轴(22a)在其中,并连接到遮光板(21,121)基端的旋转杆(22d);
旋转杆(22d)弯曲为与中心轴(22a)的弯曲形状一致并绕中心轴(22a)可旋转;
旋转杆(22d)包括多个圆柱形中心杆(25,25b-25d)和多个连接头(24);
每个连接头(24)连接在多个中心杆(25,25b-25d)的相应两个之间;
每个中心杆(25,25b-25d)的每个相对端都具有至少一个接合凸出部分(25a),所述接合凸出部分沿平行于中心杆(25、25b-25d)的轴向方向从中心杆(25、25b-25d)的端部凸出;以及
每个连接头(24)的每个相对端都具有至少一个接合凹进部分(24a),每个接合凹进部分都与设置在多个中心杆(25、25b-25d)相应一个的相邻一端的至少一个接合凸出部分(25a)的相应一个相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中心杆(25,25b-25d)的至少一个接合凸出部分(25a)的每个都具有弯曲的接合表面;以及
每个连接头(24)的至少一个接合凹进部分(24a)的每个都具有弯曲的接合表面,所述接合表面与相应的接合凸出部分(25a)的弯曲接合表面相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中心杆(25b-25d)包括:
至少第一类型的一个中心杆(25c),其每个都具有第一长度;以及
至少第二类型的一个中心杆(25d),其每个都具有比第一长度长的第二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
至少第一类型的一个中心杆(25c)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滚动遮蔽装置(22)的第一纵向区(R3),其具有第一曲率;以及
至少第二类型的一个中心杆(25d)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滚动遮蔽装置(22)的第二纵向区(R5),其具有比第一曲率小的第二曲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系统,其中:
所述导向装置(130)包括:
连接到遮光板(121)的自由端的滑动件(135);
滑动保持滑动件(135)的导轨(131),其中导轨(131)沿从汽车的门(101)的主体垂直伸展的垂直架设置,所述窗户(106)设置到车辆上;
连接到滑动件(135)以沿导轨(131)滑动所述滑动件(135)的传输部件(34、132、232);以及
所述驱动装置(110)驱动传输部件(34、132、232)以沿导轨(131)滑动所述滑动件(135),且所述驱动装置(110)设置在门板(102)和门(101)的门装饰(10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传输部件(34、132、232)为下述之一:
金属丝(132),其连接到驱动装置(110)的卷轴(113),以便金属丝(132)绕卷轴(113)进行卷绕;
与连接到驱动装置(110)的小齿轮啮合的齿条(232);以及
与驱动装置(110)的输出齿轮(11a)啮合的螺旋缆索(3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
滑动件(135)可分离地连接到遮光板(121)的自由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连接头(24)的长度比所述多个中心杆(25,25b-25d)的任何一个的长度都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316843 | 2003-09-09 | ||
JP2003316843 | 2003-09-09 | ||
JP2004144119A JP2005104450A (ja) | 2003-09-09 | 2004-05-13 |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
JP2004144119 | 2004-05-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93970A CN1593970A (zh) | 2005-03-16 |
CN100398349C true CN100398349C (zh) | 2008-07-02 |
Family
ID=34228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7705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8349C (zh) | 2003-09-09 | 2004-09-09 | 具有遮光板的遮阳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5104450A (zh) |
CN (1) | CN100398349C (zh) |
DE (1) | DE10200404138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5030843B4 (de) * | 2005-07-01 | 2009-08-06 | Webasto Ag | Rolloanordnung mit verbesserter Rolloführung |
FR2925102B1 (fr) * | 2007-12-17 | 2011-07-01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d'occultation presentant un enrouleur galbe pour vitre ou panneau transparent,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FR2953768B1 (fr) * | 2009-12-15 | 2012-11-23 | Acs France Sas | Dispositif d'occultation, vehicul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correspondants. |
JP5501822B2 (ja) * | 2010-03-30 | 2014-05-28 |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 シェード装置 |
EP2502771B1 (en) | 2011-03-24 | 2014-01-01 | Inalfa Roof Systems Group B.V. | Shading assembly and open roof construction provided therewith |
JP2013006586A (ja) * | 2011-05-23 | 2013-01-10 | Toyota Boshoku Corp | 車両用ドア |
DE102011051576B4 (de) * | 2011-07-05 | 2019-02-28 | Küster Holding GmbH | Schubstange für ein Rollo, insbesondere für ein Sonnenschutzrollo eines Kraftfahrzeuges |
DE102012222658A1 (de) * | 2012-12-10 | 2014-06-12 | Bos Gmbh & Co. Kg | Schutz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Beschat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innenraum eines Kraftfahrzeugs |
DE102014213945A1 (de) * | 2013-08-27 | 2015-03-05 | Bos Gmbh & Co. Kg | Rollowelle für eine Schutzvorrichtung in einem Fahrzeuginnenraum |
DE102014200047A1 (de) * | 2014-01-07 | 2015-07-09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Sonnenschutzeinrichtung und Fahrzeug mit Sonnenschutzeinrichtung |
DE102014202559A1 (de) * | 2014-02-12 | 2015-08-13 | Bos Gmbh & Co. Kg | 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innenraum |
DE102014109467A1 (de) * | 2014-07-23 | 2016-01-28 | Mhz Hachtel Gmbh & Co. Kg | Halteteil, flächige Schutzein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Halteteil und Schutzeinrichtung |
DE102017119767A1 (de) * | 2017-08-29 | 2019-02-28 | Webasto SE | Rolloanordnung mit Wickelwellenhüllrohr |
EP3656592B1 (de) * | 2018-11-20 | 2021-10-13 | REMIS Gesellschaft für Entwicklung und Vertrieb von technischen Elementen mbH | Queröffnende fahrzeug-schutzvorhang-anordnung |
CN111688451B (zh) * | 2019-03-11 | 2022-05-27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遮阳板以及车辆的遮阳板的控制方法 |
CN113386671B (zh) * | 2021-07-30 | 2025-03-07 | 芜湖汽车前瞻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平视显示器遮光罩和汽车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028883A1 (de) * | 2000-06-10 | 2001-12-13 | Volkswagen Ag | Rollo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fenster |
CN2471596Y (zh) * | 2001-02-26 | 2002-01-16 | 曹德良 | 卷筒式驾驶员遮阳帘 |
CN2564398Y (zh) * | 2002-07-23 | 2003-08-06 | 连建平 | 汽车遮阳帘 |
DE10204331A1 (de) * | 2002-02-01 | 2003-08-14 | Bos Gmbh | Rolloartige Anordnung mit längsgeteilter Wickelwelle |
-
2004
- 2004-05-13 JP JP2004144119A patent/JP2005104450A/ja active Pending
- 2004-08-26 DE DE200410041385 patent/DE102004041385A1/de not_active Ceased
- 2004-09-09 CN CNB2004100770510A patent/CN10039834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028883A1 (de) * | 2000-06-10 | 2001-12-13 | Volkswagen Ag | Rollo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fenster |
CN2471596Y (zh) * | 2001-02-26 | 2002-01-16 | 曹德良 | 卷筒式驾驶员遮阳帘 |
DE10204331A1 (de) * | 2002-02-01 | 2003-08-14 | Bos Gmbh | Rolloartige Anordnung mit längsgeteilter Wickelwelle |
CN2564398Y (zh) * | 2002-07-23 | 2003-08-06 | 连建平 | 汽车遮阳帘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93970A (zh) | 2005-03-16 |
JP2005104450A (ja) | 2005-04-21 |
DE102004041385A1 (de) | 2005-03-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98349C (zh) | 具有遮光板的遮阳系统 | |
CN100484792C (zh) | 带有卷帘装置的车顶 | |
US20050051285A1 (en) | Sunshade system having blind sheet | |
CN1818320B (zh) | 可变遮阳效果的卷起式车窗遮阳帘 | |
CN1205059C (zh) | 具有波顿拉索的后车窗遮阳窗帘 | |
US7051781B2 (en) | Sunshad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roof | |
US7828041B2 (en) | Manually activated roll-up window shade | |
US6015184A (en) | Sunshade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roof | |
US20080179024A1 (en) | Blind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101152827A (zh) | 带减小摩擦的驱动装置的车窗遮光卷帘 | |
KR20150034635A (ko) | 롤러 블라인드를 위한 장치 | |
KR20070014982A (ko) | 매끄러운 가압 요소를 가진 롤러 블라인드 | |
JP2019103149A (ja) | 可動体用給電構造及び余長吸収機構 | |
DE60030215D1 (de) | Antriebsmechanismus und Führungsschiene für ein Rollo | |
EP3238969A1 (en) | Roller shade device | |
JP2008044596A (ja) |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 |
JP2008110745A (ja) |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 |
JP2001180280A (ja) | 可撓式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 |
JP5223776B2 (ja) | サンシェードの駆動装置 | |
JP2006051925A (ja) |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 |
CN111032392A (zh) | 具有卷轴空心管的卷帘装置 | |
JP2006008102A (ja) |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 |
CN204751669U (zh) | 一种超低张力落布装置 | |
CN104986611A (zh) | 一种超低张力落布装置 | |
CN203697939U (zh) | 用于汽车挡风玻璃的左右对开遮阳卷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