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79509C - 低压铸造机液面悬浮加压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低压铸造机液面悬浮加压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79509C CN100379509C CNB031317243A CN03131724A CN100379509C CN 100379509 C CN100379509 C CN 100379509C CN B031317243 A CNB031317243 A CN B031317243A CN 03131724 A CN03131724 A CN 03131724A CN 100379509 C CN100379509 C CN 10037950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ue
- pressure
- gas
- liquid level
- programmable log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 Casting Support Devices, Ladles, And Melt Control Thereb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压铸造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低压铸造机液面悬浮加压装置。按照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其方法为:a、确认初始值:确定升液管内某一设定的悬浮液面高度h0所对应的压力P气值;b、储存:将获得的P气初始值储存在可编程控制器PLC内,作为基准值;c、设定补偿量:先计算出两次浇注间的压力补偿系数ΔH,再计算出两次浇注间的压力补偿量ΔP,并记忆储存;d、再进行卸压控制:使卸压后,在坩埚内的气体压力值等于初始值P气值加第n个补偿量ΔP。本发明可以提高铸件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铸造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低压铸造机液面悬浮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低压铸造中采用的浇注系统是将溶池即坩埚内的液态金属在压力作用下经升液管由下而上运动,充填铸型。
坩埚内的熔融金属需要在高温下保持2~7小时之多,期间可能会经过近百次地加压、排气过程,因此而引起的液面波动,会在液面产生相当厚的氧化物层;液态金属在升液管内长距离的升降回落,会使产生强烈的扰动,将位于液面的氧化物带至坩埚底部,而且使某些升液管内外壁的涂层冲刷剥落,在压铸机充型时,被带入型腔内,使铸件产生氧化夹杂与涂料夹杂,影响到铸件的内在质量;同时,这种大距离的升降回落,会对升液管造成剧烈的冲刷,降低升液管的寿命。
对于那种无须金属液面悬浮的加压装置而言,由于其需要耗用大量的压缩空气,因此成本比较高,尤其对那些必须采用惰性气体作介质的低压浇注来说,成本更高,以致影响到其在实际使用中的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低压铸造机液面悬浮加压控制方法,以提高铸件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
按照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其方法为:a、确认初始值:确定升液管内某一设定的悬浮液面高度h0所对应的压力P气值;b、储存:将获得的P气初始值储存在可编程控制器PLC内,作为基准值;c、设定补偿量:可编程控制器PLC根据所提供的坩埚横截面积S坩、液态金属比重γ、加工零件的毛坯重量mg,计算出两次浇注间的压力补偿系数ΔH:
该补偿系数经过可编程控制器PLC内设定的程序计算出两次浇注间的压力补偿量ΔP,并记忆储存;再根据已设定于可编程控制器PLC内的低压浇注控制程序,对每1次低压浇注过程进行补偿;d、在完成低压浇注过程中的升压与保压工序后,再进行卸压控制:使卸压后,在坩埚内的气体压力值等于初始值P气值加第n个补偿量ΔP,使此时的液面高度正好处于前面设定的悬浮液面高度h0处,其中,n为正整数,指低压浇注过程的循环次数。
在确认初始值时,可以先设定升液管内的液面高度,再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内设定线性升压程序,使升液管内的熔融金属液面逐步上升,达到前面设定的高度,再模拟计算出对应于该高度的P气值。
在确认初始值时,也可以先设定升液管内的液面高度所对应的最低的P气安全值,再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内设定的线性递增升压程序,使升液管内的熔融金属液面逐步上升,达到最低的P气安全值时,暂停,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内设定的点动补偿程序,进行点动补偿,从而使升液管内的熔融金属再次缓慢上升,直至液面上升到前面设定的悬浮液面高度h0为止,此时,可编程控制器PLC内进行点动补偿功能所对应的压力值即为P气值。
在卸压控制工序中,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内设定的线性递减降压程序,进行卸压,当卸压后,坩埚内的气体压力值等于初始值P气值加第n个补偿量ΔP时,停止卸压,此时,升液管内的金属液面高度正好处于初始设定的悬浮液面高度h0处。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输出与模拟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模拟量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气比例阀的输入端连接,可编程控制器PLC又与输入终端人机界面触摸屏互相连,构成通讯连接回路。
电气比例阀为一个闭环控制回路,其中,控制回路的输出分别与供气电磁阀及排气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供气电磁阀与排气电磁阀的输出端再与膜片连接,膜片的输出端再与先导阀连接,先导阀的输出端利用管道与坩埚连接,在先导阀的输出端与控制回路的输入端间连接压力传感器,供气电磁阀与先导阀分别与外接供气管道连接。
本发明的特点是:由于确定了升液管内某一设定的悬浮液面高度h0所对应的压力P气值,将影响P气压力值的众多因素,转化成一个可以确定的基准值,从而为准确地控制悬浮液面高度奠定了基础,而在此以前的各种方法,都无法全面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也就无法真正地准确控制悬浮液面的高度;在国外虽然能够控制液面悬浮高度,但他们所用设备是一种非常昂贵的装置,这无疑会增加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液面悬浮机理图。
图2为低压浇注工艺曲线图。
图3为控制系统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确认初始值:确定升液管内某一设定的悬浮液面高度h0所对应的压力P气值;
b、储存:将获得的P气初始值储存在可编程控制器PLC内,作为基准值;
c、设定补偿量:可编程控制器PLC根据所提供的坩埚横截面积S坩、液态金属比重γ、加工零件的毛坯重量mg,计算出两次浇注间的压力补偿系数ΔH:
该补偿系数经过可编程控制器PLC内设定的程序计算出两次浇注间的压力补偿量ΔP,并记忆储存;再根据已设定于可编程控制器PLC内的低压浇注控制程序,对每1次低压浇注过程进行补偿;
d、在完成低压浇注过程中的升压与保压工序后,再进行卸压控制:使卸压后,在坩埚内的气体压力值等于初始值P气值加第n个补偿量ΔP,使此时的液面高度正好处于前面设定的悬浮液面高度h0处,其中,n为正整数,指低压浇注过程的循环次数。
图1反映了一种液态金属在升液管内的受力状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谓悬浮,是指升液管内的金属液面高于坩埚内的金属液面,升液管内的金属液面呈悬浮状。图中的各个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P气指坩埚内空气介质所提供的压力;
P浮是指金属悬浮液面在h0高度处所受的压力;
H0指金属液在坩埚内的液面高度;
h0指金属液在升液管内的悬浮液面高度;
当金属液面在h0高度处,其所受的力P浮与反作用力P气相平衡时,液面就停留在悬浮液面高度h0处。从而可以得出结论:P气值的大小决定了金属液面在升液管中悬浮的高度值h0,对P气值的定值控制也就达到了对悬浮高度值h0的定值控制。影响P气值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a、加压装置周围的大气压力变化情况;
b、升液管的内截面积变化情况;
c、坩埚的内截面积变化情况;
d、新的冷空气介质进入坩埚内后,遇到高温所产生的突然膨胀,对坩埚内P气的影响;
e、坩埚的漏气现象对P气值的影响;
f、每次添加金属液时,其液面高度的不同。
在以往的控制技术中,由于没有找到一种能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方法,因此,无法精确控制液面的压力,本发明通过设定一个初始悬浮状态,即设定P气的方法,将上述各种因素化解为一个可以精确控制的参数,从而为精确控制低压铸造过程奠定了基础。
在确认初始值时,我们先介绍低压浇注的工艺过程,如图2所示:
1、OA段曲线为初始悬浮工序;
2、AB段为充型结壳工序;
3、BC段为升压保压工序;
4、CD段为泄放排气工序;
5、悬浮工序。
在上面我们讨论了受力分析中影响P气压力的多种因素,为了消化这些变化因素,本技术设置了初始悬浮状态,所谓初始悬浮状态是指在每一次坩埚内添加完金属液后,要使金属液面悬浮在规定的高度位置上所要控制的P气值是永不相同的,因此必须进行初始悬浮高度的认定。
在确认初始悬浮值时,可以采用下述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可以先设定升液管内的悬浮液面高度h0,再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内设定线性升压程序,使升液管内的熔融金属液面逐步上升,达到前面设定的悬浮液面高度h0,计算出对应于该高度的P气悬浮初始压力基准值。
即:将手扶式有触点检测装置放置在升液管内的上方,其触点位置对应于设定的金属悬浮液面高度h0处,启动P气值的线性供气电路与气路,P气值随线性加大,金属液面逐渐上升,当金属液面和探测点处的触点相遇时,控制系统自行停止线性加压装置,此时的P气值被记忆在控制系统中,一则作为控制系统P气悬浮初始压力基准值,同时也将此值定位为悬浮高度的保压起始值。
第二种方法:在确认初始值时,也可以先设定升液管内的悬浮液面高度h0所对应的最低的P气安全值,再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内设定的线性递增升压程序,使升液管内的熔融金属液面逐步上升,达到最低的P气安全值时,暂停,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内设定的点动补偿程序,进行点动补偿,从而使升液管内的熔融金属再次缓慢上升,直至液面上升到前面设定的悬浮液面高度h0为止,此时,可编程控制器PLC内进行点动补偿功能所对应的压力值即为P气悬浮初始压力基准值。
即:可以通过终端控制工业触摸屏上预先设定的悬浮压力参数栏目,选定好最低、最安全位置的悬浮压力值P气,启动P气值的线性供气电路与气路,P气值随线性增大,金属液面逐渐上升,达到选定的P气值后,保持此值不变,液面停留在升液管内的某个位置,然后,点动“补偿功能”,启动补偿回路,使P气逐渐加大,液面位置上升,达到规定的高度,停止点动,系统储存该P气值,作为控制系统P气悬浮初始压力的基准值,同时也将此值定为悬浮高度的保压起始值。
上述两种方法可任选一种。在试验过程中,证明设定了初始悬浮值后,将可能影响压力的多种因素,转化为一个固定值,在每一次浇注零件的过程中,均可将这一固定值作为运算的基准值,直到坩埚内的重新添加金属液为止。
在卸压控制工序中,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内设定的线性递减降压程序,进行卸压,当卸压后,坩埚内的气体压力值等于初始值P气值加第n个补偿量ΔP时,停止卸压,此时,升液管内的金属液面高度正好处于初始设定的悬浮液面高度h0处。
由于每次浇注完一个工件后,在坩埚内相应地减少了相当于加工零件毛坯重量的液态金属,从而使坩埚内的金属液面下降ΔH高度,要使P气和P浮相平衡,必须补偿这一量值的压力,再叠加在上面设定的初始悬浮压力基准值上,才能使金属液面仍悬浮在原有的高度位置上。这一补偿量值的补偿系数计算如下:
设定坩埚内截面积为S坩;
升液管内截面积S升;
液态金属比重为γ;
坩埚内液面的下降高度为ΔH;
加工零件的毛坯重量为mg;
液面下降高度ΔH在升液管中也相对加长了悬浮高度ΔH,升液管的壁厚忽略不计,因而可得出下列公式:
ΔH×S坩×γ=mg
这就确定了压力补偿系数为:
只需将这一补偿系数所确定的压力值叠加在上一次P气值上即可再次和P浮相平衡,从而保持金属液面停留在原先的高度上。同样,在加压浇注过程中的其他工序中均要叠加这一补偿量。
控制技术如图3所示: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输出与模拟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模拟量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气比例阀的输入端连接,可编程控制器PLC又与输入终端人机界面触摸屏互相连,构成通讯连接回路。
其中,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型号为CPU224,其主要功能是按编辑好的程序进行程序控制和数字逻辑运算。程序主要如下几个:
1、初始悬浮程序,这是一个线性递增方程,作用是:使通入坩埚内的气压力值等于升液管内的熔融金属悬浮液面高度h0,相对应的P气值,从而完成初始悬浮工序。
2、充型结壳程序,也是一个线性递增方程或抛物线方程,其作用是完成充型结壳浇注工序。
3、升压保压程序,也是一个线性递增方程,其作用是完成升压保压浇注工序。
4、卸压悬浮程序,是一个线性递减方程,其作用是完成卸压浇注工序,并使进入坩埚内的气体压力值等于升液管内熔融金属悬浮液面高度h0相对应的气压值等于初始值P气值加第n个补偿量ΔP值,从而使金属液面悬浮在高度h0处。
模拟量模块的型号为EM235,其主要功能是:将来自可编程控制器PLC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输送给电气比例阀。
电气比例阀的型号为ITV3000,其主要功能是:接收模拟量模块的电压信号,经过自身的一套控制、反馈电路,输出总是和输入信号成比例变化的输出压力值P气进入坩埚或熔池内。电气比例阀为一个闭环控制回路,其中,控制回路的输出分别与供气电磁阀及排气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供气电磁阀与排气电磁阀的输出端再与膜片连接,膜片的输出端再与先导阀连接,先导阀的输出端利用管道与坩埚连接,在先导阀的输出端与控制回路的输入端间连接压力传感器,供气电磁阀与先导阀分别与外接供气管道连接。
人机界面触摸屏的型号为MT508,其主要功能是:执行终端操作,显示有关工艺参数、工艺曲线、各加工工序的文字提示等,并记忆储存各工艺参数,配合打印机,可打出显示屏上的曲线及数据。
从上述控制系统方框图及其主要部件的功能可以看出,本发明巧妙地将当今科技含量高性能好的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模拟量模块的数模转换,通过工业触摸屏与电气比例阀有机地结合运用,使本系统的主控系统简单而又实用。
Claims (6)
1.低压铸造机液面悬浮加压控制方法,其特征是:a、确认初始值:确定升液管内某一设定的悬浮液面高度h0所对应的压力P气值;b、储存:将获得的P气初始值储存在可编程控制器PLC内,作为基准值;c、设定补偿量:可编程控制器PLC根据所提供的坩埚横截面积S坩、液态金属比重γ、加工零件的毛坯重量mg,计算出两次浇注间的压力补偿系数ΔH:
该补偿系数经过可编程控制器PLC内设定的程序计算出两次浇注间的压力补偿量ΔP,并记忆储存;再根据已设定于可编程控制器PLC内的低压浇注控制程序,对每1次低压浇注过程进行补偿;d、在完成低压浇注过程中的升压与保压工序后,再进行卸压控制:使卸压后,在坩埚内的气体压力值等于初始值P气值加第n个补偿量ΔP,使此时的液面高度正好处于前面设定的悬浮液面高度h0处,其中,n为正整数,指低压浇注过程的循环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确认初始值时,先设定升液管内的液面高度,再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内设定线性升压程序,使升液管内的熔融金属液面逐步上升,达到前面设定的高度,再模拟计算出对应于该高度的P气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确认初始值时,先设定升液管内的液面高度所对应的最低的P气安全值,再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内设定的线性递增升压程序,使升液管内的熔融金属液面逐步上升,达到最低的P气安全值时,暂停,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内设定的点动补偿程序,进行点动补偿,从而使升液管内的熔融金属再次缓慢上升,直至液面上升到前面设定的悬浮液面高度h0为止,此时,可编程控制器PLC内进行点动补偿功能所对应的压力值即为P气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卸压控制工序中,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内设定的线性递减降压程序,进行卸压,当卸压后,坩埚内的气体压力值等于初始值P气值加第n个补偿量ΔP时,停止卸压,此时,升液管内的金属液面高度正好处于初始设定的悬浮液面高度h0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输出与模拟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模拟量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气比例阀的输入端连接,可编程控制器PLC又与输入终端人机界面触摸屏互相连,构成通讯连接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电气比例阀为一个闭环控制回路,其中,控制回路的输出分别与供气电磁阀及排气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供气电磁阀与排气电磁阀的输出端再与膜片连接,膜片的输出端再与先导阀连接,先导阀的输出端利用管道与坩埚连接,在先导阀的输出端与控制回路的输入端间连接压力传感器,供气电磁阀与先导阀分别与外接供气管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31317243A CN100379509C (zh) | 2003-07-21 | 2003-07-21 | 低压铸造机液面悬浮加压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31317243A CN100379509C (zh) | 2003-07-21 | 2003-07-21 | 低压铸造机液面悬浮加压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69363A CN1569363A (zh) | 2005-01-26 |
CN100379509C true CN100379509C (zh) | 2008-04-09 |
Family
ID=34469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3172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9509C (zh) | 2003-07-21 | 2003-07-21 | 低压铸造机液面悬浮加压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379509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85079B (zh) * | 2008-05-21 | 2013-04-03 | 沈阳铸造研究所 | 低压铸造充型方法及其所使用的低压铸造充型设备 |
CN101585080B (zh) * | 2009-06-26 | 2012-10-10 | 东莞市乐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液面悬浮式低压铸造铝型材工艺 |
CN102205408A (zh) * | 2011-05-20 | 2011-10-05 | 江苏天宏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高增压型低压铸造机的充气数字阀 |
CN103658599B (zh) * | 2013-11-15 | 2015-10-28 | 中北大学 | 一种适用于电磁泵低压铸造充型工艺的设计方法 |
CN103785814A (zh) * | 2014-02-28 | 2014-05-14 |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低压铸造液面加压控制系统 |
CN106735049A (zh) * | 2017-02-13 | 2017-05-31 | 无锡市懋锐科技有限公司 | 反重力数字化浇铸系统及其浇铸方法 |
CN107138680A (zh) * | 2017-06-13 | 2017-09-08 | 鹰普航空零部件(无锡)有限公司 | 高效的铝合金熔模低压铸造生产方法 |
CN107584097A (zh) * | 2017-08-31 | 2018-01-16 | 江苏天宏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低压铸造机液面悬浮控制方法 |
CN107553494B (zh) * | 2017-09-27 | 2020-03-27 | 北华大学 | 一种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 |
CN109171885A (zh) * | 2018-07-20 | 2019-01-11 | 安阳市翔宇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体外冲击波设备中手枪气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9351944A (zh) * | 2018-12-04 | 2019-02-19 | 江苏天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低压铸造加压参数自动生成系统 |
CN109894599A (zh) * | 2019-03-04 | 2019-06-18 | 秦皇岛信越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低压铸造工艺 |
CN112828264B (zh) * | 2020-12-31 | 2022-03-08 | 上海大学 | 一种带螺旋磁场的铸造装置和铸造方法 |
CN113333715B (zh) * | 2021-05-28 | 2022-11-04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背压力的低压铸造充型压力曲线设计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54140Y (zh) * | 1993-03-23 | 1994-01-26 | 黄晓宪 | 低压铸造液面加压装置 |
CN2156969Y (zh) * | 1993-03-13 | 1994-02-23 | 马清杰 | 低压铸造液面加压装置 |
CN1133763A (zh) * | 1995-02-23 | 1996-10-23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铸造机的熔液充填控制方法 |
US6103182A (en) * | 1998-06-27 | 2000-08-15 | Alotech, Inc. |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JP2001321914A (ja) * | 2000-05-11 | 2001-11-20 | Chuo Motor Wheel Co Ltd | 金属鋳造装置 |
US6505677B1 (en) * | 1998-05-07 | 2003-01-14 | Georg Fischer Disa A/S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sting metal articles with counter-gravity supply of metal to moulds |
-
2003
- 2003-07-21 CN CNB031317243A patent/CN10037950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56969Y (zh) * | 1993-03-13 | 1994-02-23 | 马清杰 | 低压铸造液面加压装置 |
CN2154140Y (zh) * | 1993-03-23 | 1994-01-26 | 黄晓宪 | 低压铸造液面加压装置 |
CN1133763A (zh) * | 1995-02-23 | 1996-10-23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铸造机的熔液充填控制方法 |
US6505677B1 (en) * | 1998-05-07 | 2003-01-14 | Georg Fischer Disa A/S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sting metal articles with counter-gravity supply of metal to moulds |
US6103182A (en) * | 1998-06-27 | 2000-08-15 | Alotech, Inc. |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JP2001321914A (ja) * | 2000-05-11 | 2001-11-20 | Chuo Motor Wheel Co Ltd | 金属鋳造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低压铸造升液过程仿真技术研究. 陈立亮,刘瑞祥,林汉同.现代铸铁,第3期. 1998 * |
单片机低压铸造加压控制系统. 王永臣,宋俊,董秀奇,王秀兰.自动化与仪表,第5期. 1995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69363A (zh) | 2005-01-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79509C (zh) | 低压铸造机液面悬浮加压控制方法 | |
TW442439B (en) | Lift mechanism controll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ndustrial vehicles | |
CN103846392B (zh) | 球墨铸铁转向节的铸造方法 | |
CN111299546B (zh) | 一种用于高压差压铸造的压力调节控制系统 | |
CN103116271B (zh) | 基于协调控制品质的火电机组煤量前馈量化设计方法 | |
CN101985669A (zh) | 炉顶料罐称重的差压补偿自修正方法 | |
CN111604487A (zh) | 一种环保节能型压铸机电液控制系统 | |
CN107584097A (zh) | 一种低压铸造机液面悬浮控制方法 | |
CN108568928A (zh) | 树脂密封装置、树脂成形方法以及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 |
CN106862529A (zh) | 一种低压铸造智能控制系统 | |
CN102873106A (zh) | 一种平整机延伸率快速精确控制方法 | |
CN102099171B (zh) | 用于制造涂层构件的方法和装置 | |
JP3322865B2 (ja) | 金属の鋳型への反重力供給による金属物品の鋳造のための方法と装置 | |
CN109570481B (zh) | 一种气动熔体运输包系统与熔体输送方法 | |
CN208417103U (zh) | 一种电液式压力试验机的液压装置 | |
CN207539111U (zh) | 一种高精度锁模压力液压控制回路及硫化机 | |
CN114905036B (zh) | 一种反重力铸造气压补偿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JP2014036964A (ja) | 差圧鋳造方法、それによる鋳造品、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材 | |
CN101850413A (zh) | 一种恒压铸造炉 | |
CN102341200B (zh) | 铸造机的控制装置 | |
CN207224666U (zh) | 数控机电液混合驱动伺服粉末成形机阀控上冲功能集合系统 | |
CN221055943U (zh) | 一种微小流量测试系统 | |
CN212331954U (zh) | 一种磁材压机下油缸支撑油路及磁材压机 | |
Hailin et al. |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design for high vacuum die casting process | |
CN117548649B (zh) | 温压流多场协同控制的铸造方法及其控制装置、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