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76983C - 光源组件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光源组件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76983C CN100376983C CNB2005101362284A CN200510136228A CN100376983C CN 100376983 C CN100376983 C CN 100376983C CN B2005101362284 A CNB2005101362284 A CN B2005101362284A CN 200510136228 A CN200510136228 A CN 200510136228A CN 100376983 C CN100376983 C CN 10037698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frame
- reflector
- framework
- reflex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背光模块,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反射罩、至少一灯管以及至少一线路。第二框架设置于第一框架之下,反射罩配置于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之间。灯管配置于反射罩中。线路与灯管的一端相连,配置于第一框架与反射罩之间,且接触反射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组件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减少灯管线路的刮伤及提高散热效果的光源组件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量少以及无辐射污染等特性,近年来逐渐成为商业市场的主流。背光模块用以提供均匀的光源于液晶显示器中,用以使液晶显示面板呈现亮丽丰富的画面,而光源的提供方式又可分为侧光式背光模块及直下式背光模块。
请参照图1,其绘示的是传统的第一种背光模块的部分剖视图。此背光模块100包括了反射罩130、灯管140、线路150、第一框架110、第二框架120、导光板160、扩散板170、光学膜片180及反射片190。反射罩130及导光板160设置于第一框架110及第二框架120之间,反射罩130以其开口容纳导光板160的一端。灯管140设置于反射罩130内,故反射罩130可将灯管的光线反射至导光板160的一侧面。反射片190设置于导光板160及第二框架120之间,用将光线反射回导光板160,使光线从导光板160的顶面射出。扩散板170及光学膜片180依序设置于导光板160的顶面上,用以将光线直射光学膜片180之上的液晶显示面板(未显示)。在第一框架110及第二框架120的转角处,反射罩130的折弯处打出二个里线凹槽,其用以容置连接灯管140的一端的线路150。反射罩130的里线凹槽沿着灯管140的延伸方向形成。
除了上述的线路配置方法,其余仍有三种灯管线路的配置方式常为业界所采用。分别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照图2,其绘示的是传统的第二种背光模块的部分剖视图。在背光模块200中,反射罩230及导光板160设置于第一框架210及第二框架220之间,反射罩230以其开口容纳导光板160的一端。不同于背光模块100之处在于,第二框架220向下延伸出一承载凹槽以容置线路250。第二框架220之承载凹槽沿着灯管140的延伸方向形成,使得线路250位于第二框架220及反射罩230之间。即,线路250及反射罩230位于导光板160的同一侧。
其次,请参照图3,其绘示的是传统的第三种背光模块的部分剖视图。在背光模块400中,反射罩430及导光板160设置于第一框架410及第二框架420之间,反射罩430以其开口容纳导光板160的一端。不同于背光模块100之处在于,线路450配置于反射罩430的侧板、第一框架410的侧板及第二框架220的侧板之间,并沿灯管140的延伸方向形成。
再者,请参照图4,其绘示的是传统的第四种背光模块的部分剖视图。在背光模块500中,反射罩530及导光板160设置于第一框架510及第二框架520之间,反射罩530以其开口容纳导光板160的一端。不同于背光模块100之处在于,反射罩530的侧板打弯形成一里线凹槽,其用以配置线路550。反射罩530的侧板的里线凹槽沿着灯管140的延伸方向形成。线路550位于反射罩530的侧板及第二框架520的侧板之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组件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其线配置于反射罩的反射罩顶板及第一框架的框架顶板之间的设计,相比较于上述的现有技术,本发明比较不易产生线路被刮伤的现象。此外,因反射罩的形状较完整,与第一框架的接触面积也较增加,大大地提高了背光模块的散热效率。另外,线路设置于反射罩上方且接触于反射罩的设计,使得反射罩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增加,提供了较佳的隔离效果。尤其在有限的背光模块厚度下,使得液晶显示面板与灯管热源间保有最大的距离,有效地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光源组件,包括一反射罩,至少一灯管,以及至少一线路。灯管配置于反射罩中。线路与灯管的一端相连,配置于反射罩之上且接触反射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反射罩、至少一灯管以及至少一线路。第二框架设置于第一框架之下,反射罩配置于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之间。灯管配置于反射罩中。线路与灯管的一端相连,配置于第一框架与反射罩之间,且接触反射罩。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反射罩、至少一灯管以及至少一线路。第一框架具有一框架顶板及一第一框架侧板,框架顶板实质上垂直于第一框架侧板。第二框架设置于第一框架之下,具有一框架底板及一第二框架侧板,框架顶板实质上平行于框架底板,第一框架侧板实质上平行于第二框架侧板。反射罩配置于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之间,具有一反射罩顶板、一反射罩底板及一反射罩侧板。反射罩顶板实质上与反射罩底板平行且相互隔开,反射罩顶板及反射罩底板与反射罩侧板垂直且相互邻接。第二框架侧板位于反射罩侧板及第一框架侧板之间。灯管配置于反射罩中。线路与灯管的一端相连,配置于反射罩顶板及框架顶板之间,且接触于反射罩顶板。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框体、一反射罩、至少一灯管以及至少一线路。反射罩位于框体内,灯管配置于反射罩中。线路与灯管的一端相连,配置于反射罩之上,且接触反射罩。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徵、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第一种背光模块的部分剖视图;
图2为传统的第二种背光模块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传统的第三种背光模块的部分剖视图;
图4为传统的第四种背光模块的部分剖视图;以及
图5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部分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300、400、500:背光模块
110、210、310、410、510:第一框架
120、220、320、420、520:第二框架
130、230、330、430、530:反射罩
140、340:灯管
150、250、350、450、550:线路
160、360:导光板
170、370:扩散板
180、380:光学膜片
190、390:反射片
305:光源组件
312:第一框架侧板
314:框架顶板
322:第二框架侧板
324:框架底板
332:反射罩顶板
334:反射罩底板
336:反射罩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中灯管的线路设置于反射罩之上且接触反射罩,使得线路不易与框体摩擦而被刮伤。又,因反射罩与框体的接触面积增加,大大地提高了背光模块的散热效果。以下举一组较佳实施例做详细说明,然而文字及图标仅为说明之用,本发明的欲保护范围当以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说明书中的文字及图标并不会对本发明的欲保护范围进行限缩。
请参照图5,其绘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灯管线路配置于反射罩上方的背光模块示意图。背光模块500至少包括一光源组件305及一框体306。框体306例如为一第一框架310及一第二框架320,用以上下夹置光源组件305。其中第二框架320设置于第一框架310之下。光源组件305包括一反射罩330、至少一灯管340及至少一线路350。在此以三灯管340及三线路350为例作说明。反射罩330配置于第一框架310及第二框架320之间,灯管340配置于反射罩330中。线路350与灯管340的一端相连,配置于第一框架310及反射罩330之间,且接触反射罩330。其中,灯管340譬如是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
为了更具体描述线路350的位置,以下将详细说明反射罩330及框体306的构造。反射罩330具有一反射罩顶板332、一反射罩底板334及一反射罩侧板336。反射罩侧板336连接反射罩顶板332及反射罩底板334。反射罩顶板332实质上平行于反射罩底板334,反射罩顶板332及反射罩底板334实质上垂直于反射罩侧板336。意即此反射罩330略呈一平躺的U字形结构。线路350即设置于反射罩顶板332之上且接触反射罩顶板332。
另外,第一框架310具有一框架顶板314及一第一框架侧板312,第二框架320具有框架底板324及第二框架侧板322。框架顶板314实质上平行于框架底板324且相互隔开。第一框架侧板312实质上平行于第二框架侧板322且相互邻接。框架顶板314实质上垂直于第一框架侧板312。第二框架侧板322位于反射罩侧板336及第一框架侧板312之间。更具体地说,线路350设置于反射罩330的反射罩顶板332与第一框架310的框架顶板314之间,且接触反射罩顶板332。
背光模块300除了上述的构件外,更包括一导光板360、一扩散板370、一光学膜片380及一反射片390。导光板360配置于第一框架310及第二框架320之间,灯管340邻近设置于导光板360的一侧面。反射片390设置于导光板360的一底面及第二框架320之间,线路350及反射片390位于导光板360的二侧。扩散板370配置于导光板360的一顶面之上,线路350及扩散板370位于导光板360的二侧。光学膜片380配置于扩散板370之上,光学膜片380之上更可设置一液晶显示面板(未绘示)。上述的导光板360的侧面、顶面及底面分别为一入光面、出光面及非出光面。因此,反射罩330可将灯管340的光线反射至导光板360的侧面。反射片390将此光线反射至导光板360,使光线经由导光板360的顶面射向扩散板370及光学膜片380,由此均匀化光源并将此光源提供至液晶显示面板。
本实施例所揭露的光源组件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其线路配置于反射罩的反射罩顶板及第一框架的框架顶板之间,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易刮伤线路。也因反射罩的形状完整、与框体接触面积增加而提高了散热效率。再者,线路设置于反射罩上方,使得反射罩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增加,提供了较佳的隔离效果。尤其在有限的背光模块厚度下,使得液晶显示面板与灯管热源间保有最大的距离,有效地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温度。更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不须改变反射罩的形状以设置线路,使得反射罩易于制造成形,且散热效果佳、不易刮伤线路。也不需降低第二框架的高度,有效地维持背光模块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虽然结合以上一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任何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7)
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
第一框架;
第二框架,设置于该第一框架之下;
反射罩,配置于该第一框架及该第二框架之间;
至少一灯管,配置于该反射罩中;以及
至少一线路,与该灯管的一端相连,配置于该第一框架与该反射罩之间,且接触该反射罩,
其中该反射罩具有一反射罩顶板、一反射罩底板及一反射罩侧板,该反射罩侧板连接该反射罩顶板及该反射罩底板,该反射罩顶板实质上平行于该反射罩底板,该反射罩顶板及该反射罩底板实质上垂直于该反射罩侧板,该线路设置于该反射罩顶板之上且接触该反射罩顶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框架具有框架顶板及第一框架侧板,该第二框架具有框架底板及第二框架侧板,该框架顶板实质上平行于该框架底板,该第一框架侧板实质上平行于该第二框架侧板且相互邻接,该框架顶板实质上垂直于该第一框架侧板,该第二框架侧板位于该反射罩侧板及该第一框架侧板之间,该线路位于该反射罩及该框架顶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更包括导光板,配置于该第一框架及该第二框架之间,该灯管邻近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一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更包括反射片,设置于该导光板及该第二框架之间,该反射板及该线路位于该导光板的二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更包括扩散板,配置于该导光板之上,该扩散板及该线路位于该导光板的同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更包括光学膜片,配置于该扩散板之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灯管为一冷阴极萤光灯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1362284A CN100376983C (zh) | 2005-12-23 | 2005-12-23 | 光源组件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1362284A CN100376983C (zh) | 2005-12-23 | 2005-12-23 | 光源组件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94062A CN1794062A (zh) | 2006-06-28 |
CN100376983C true CN100376983C (zh) | 2008-03-26 |
Family
ID=36805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13622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6983C (zh) | 2005-12-23 | 2005-12-23 | 光源组件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376983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78769B (zh) * | 2012-07-31 | 2015-04-15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框架单元和液晶面板对位方法 |
CN104950501A (zh) * | 2015-06-30 | 2015-09-30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1910A (zh) * | 2000-04-28 | 2001-11-1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容器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
US20040062057A1 (en) * | 1999-04-30 | 2004-04-01 | Lg. Philips Lcd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thereof |
CN1556433A (zh) * | 2004-01-09 | 2004-12-22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侧光式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613026A (zh) * | 2001-11-13 | 2005-05-0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653377A (zh) * | 2002-07-11 | 2005-08-10 | 迪尔阿扣基金两合公司 | 背光液晶显示器,尤其用作大型家用电器的操作面板的后面的显示模块的背光液晶显示器 |
CN1690796A (zh) * | 2004-04-23 | 2005-11-02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平面显示器背光模组的反射罩 |
CN1713040A (zh) * | 2004-06-25 | 2005-12-28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 |
-
2005
- 2005-12-23 CN CNB2005101362284A patent/CN10037698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62057A1 (en) * | 1999-04-30 | 2004-04-01 | Lg. Philips Lcd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thereof |
CN1321910A (zh) * | 2000-04-28 | 2001-11-1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容器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613026A (zh) * | 2001-11-13 | 2005-05-0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653377A (zh) * | 2002-07-11 | 2005-08-10 | 迪尔阿扣基金两合公司 | 背光液晶显示器,尤其用作大型家用电器的操作面板的后面的显示模块的背光液晶显示器 |
CN1556433A (zh) * | 2004-01-09 | 2004-12-22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侧光式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690796A (zh) * | 2004-04-23 | 2005-11-02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平面显示器背光模组的反射罩 |
CN1713040A (zh) * | 2004-06-25 | 2005-12-28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94062A (zh) | 2006-06-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22358B2 (en) | Backlight module | |
US7605880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101726923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1975361A (zh) | 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 | |
CN103133945B (zh) | 用来提供光源至显示面板的背光模块与其显示装置 | |
KR100999011B1 (ko) |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US8218107B2 (en) |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WO2017049605A1 (zh) | 背光模组 | |
JP2002091330A (ja) | バックライトを備える平面表示装置 | |
JP4637739B2 (ja) |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 |
TWM392976U (en) | Edge-lit backlight module | |
US7210842B2 (en) | Flat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 |
KR20080070134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01178507A (zh) | 液晶显示器 | |
JP5050876B2 (ja) | 液晶モジュール | |
CN201149633Y (zh) |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TWI775344B (zh) | 背光模組及其顯示裝置 | |
CN100501525C (zh) | 直下式背光模块 | |
US20080013337A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100376983C (zh) | 光源组件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 |
CN100412653C (zh) | 背光模块的反射板 | |
JP2006171718A (ja) | 光拡散部材、これ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 |
CN100538459C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WO2013078728A1 (zh) | 液晶显示装置的led灯条及背光模组 | |
US20090027919A1 (en) | Backlight modu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