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61838C - 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61838C CN100361838C CNB2005100704886A CN200510070488A CN100361838C CN 100361838 C CN100361838 C CN 100361838C CN B2005100704886 A CNB2005100704886 A CN B2005100704886A CN 200510070488 A CN200510070488 A CN 200510070488A CN 100361838 C CN100361838 C CN 10036183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vehicle
- elec
- cooling air
- mounting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02T10/7005—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有效利用行驶风提高电池冷却效率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该电动车辆具有前架部(4)从头管(3)向车体斜后下方延伸的车架(2),能够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行驶,对上述电动机供电的电池(70)以将该电池(70)的冷却面直接暴露于行驶风的结构安装在车架的前架部(4)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以电动机作为驱动源行驶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
背景技术
这种电动车辆驱动电动机的电池大,配置位置上有问题,关于前架部从头管向车体后斜下方延伸的车辆例如沿着前架部设置电池的例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平5-10514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结构:在前部管从头管向车体斜后下方延伸的二轮车辆中,焊接在前部管上的托架上螺栓固定电池箱的底部,在该电池箱内收纳的电池前方被内挡板覆盖,后方被堵塞支管罩(レツグシ一ルド)的开口的盖覆盖,配置在密闭空间内。
使电动车辆行驶的电动机消耗电力大,对其供电的电池发热量大。而且,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例子里,通过托架安装在前部管上的电池由于配置在密闭空间内热量有容易滞留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有效利用行驶风来提高电池冷却效率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中,电动车辆具有前架部从头管向车体斜后下方延伸的车架,能够以电动机作为驱动源行驶,对上述电动机供电的电池被前盖从车体的前方覆盖,在所述前盖的面对车体前方的前壁部形成冷却风进入口,以该电池的冷却面直接暴露于来自冷却风进入口的行驶风的结构安装在上述车架的前架部。因为电池配置在行驶风集中的前架部,且冷却面直接暴露于行驶风,因此能够大幅度提高冷却效率。
由于在前盖的面对车体前方的前壁部形成了冷却风进入口,行驶风容易进入,直接吹到电池上,因此能够提高电池的冷却效率。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中,在上述电池的冷却面设置有冷却片。
通过在电池的冷却面上设置冷却片,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冷却效率。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中,在上述车架的前架部安装的上述电池周向配置多个,各电池间间隔处于下方比上方宽的位置关系中。
采用多个电池能够确保电池的容量,因为在前架部安装的多个电池相互间隔下方比上方宽,容易保证在其后部设置的脚踏空间。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如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中,上述电池夹着上述车体的前架部左右配置,同时沿着上述前架部配置其他电池。
采用多个电池能够确保电池的容量,同时因为夹着前架部左右配置电池,且沿着前架部配置其他电池,能够实现电池配置空间的效率化。
这样能够使各电池间保持适当间隔,同时能够减少电池相互间的热影响。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中,在上述冷却风进入口设置百叶窗(ル一バ)。
通过在冷却风进入口设置百叶窗,百叶窗能够大致阻拦石头或泥土等从冷却风进入口侵入,即便石头等侵入,也是碰到百叶窗后进入的,这就能够防止直接碰上电池。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如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意一方面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设有从车体后方覆盖电池的后盖,在上述后盖形成冷却风排出口。
通过在后盖形成冷却风排出口,能够将从前盖的冷却风进入口进入的冷却风形成导向冷却风排出口的冷却风的通畅的流动,能够减小空气阻力、降低燃料消耗率。
因为由前盖和后盖从前后覆盖电池,能够保护电池免受行驶时泥石等溅上,能够提高耐用性。
由于电池由前盖和后盖覆盖,所以提高外观性。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如第六方面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中,上述冷却风排出口形成在从车辆侧面看内侧与上述前盖的侧壁部重合的上述后盖的侧壁部上。
在后盖的侧壁部上形成的冷却风排出口,因为形成其外侧由前盖的侧壁部覆盖的结构,所以能够极力防止石头或泥土等从冷却风排出口进入。
冷却风排出口被前盖的侧壁部覆盖,难以从外面看到,能够提高外观性。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如第七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中,在上述冷却风排出口设置百叶窗。
通过在冷却风排出口设置百叶窗,能够进一步使石头或泥土等难以进入冷却风排出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小型(スク一タ)电动二轮车的整体侧面图;
图2是其局部省略的平面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电池结构体向车架安装的安装构造立体图;
图5是其正视图;
图6是其侧视图;
图7是其后视图;
图8是其拆下电池盖等的正面图;
图9是电池结构体的正面图;
图10是图1的X-X线的剖面图;
图11图9的XI-XI线的剖面图;
图12是另一实施例的小型电动二轮车的整体侧面图;
图13是图12的XIII-XIII线的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小型电动二轮车,2车架,3头管,4前架部,70电池结构体,71电池箱,71M中央箱部,71L左侧箱部,71R右侧箱部,72M中央电池盖,72L左侧电池盖,72R右侧电池盖,73M中央电池组,73L左侧电池组,73R右侧电池组,76橡胶弹性体,77连结条,79衬垫,100小型电动二轮车,101头管,102前架部,103中间架部,104后架部,105车把,106前叉,107前轮,108动力单元,109后缓冲部,110后轮,111前盖,112支管罩,113内盖,114后盖,115坐垫,116脚踏板,117前挡板,118后挡板,120电池结构体,121电池箱,122L、122R电池盖,123L左侧电池组,123R右侧电池组,124中央盖,125继电器单元(リレ一ュニット),131百叶窗,132百叶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1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电动车辆是搭载内燃机的混合型的小型电动二轮车1,其侧面图如图1所示,局部省略的平面图如图2所示。
该小型电动二轮车1的车体2包括:从头管3向车体斜后下方延伸的前架部4、从其下端左右分岐后向后方弯曲大致水平延伸的一对中间架部5、由该中间架部5的横件5a连结的后端与前端连结并向斜后上方延伸出的同样的左右一对的后架部6。
设置车把7,其轴支在头管3上能够自由转动,前叉8与把手7一体地向头管3的下方延伸出,在其下端轴支有前轮9。
在后架6的前后中央位置通过托架由连杆机构12支承前侧上部的动力单元15后部上下自由摇动,在该动力单元15的后部和后架6的后部之间安装有后缓冲部14。
动力单元15由内燃机16、传动装置30和后轮13形成一体,如上述那样为后部上下摇动的单元摇摆式,参考图3对该动力单元15的构造进行简单说明。
内燃机16中,与曲柄箱17合体的气缸块18使气缸18a前倾,该气缸块18的前面固定有气缸盖19。
曲柄箱17轴支的曲轴20上通过连杆21连结的活塞22在气缸18a内往复滑动,在气缸18a内的活塞22的顶面与气缸盖19之间形成燃烧室23。
在气缸盖19上配置了控制向燃烧室23吸入和排出混合气体的的阀门(未图示)和火花塞24,同时轴支开闭驱动阀门的凸轮轴25,凸轮轴25通过其与曲柄轴20间各自的链轮25a和20a上架设的凸轮链条26旋转驱动。
在曲柄轴20的车宽方向右侧设有ACG起动电动机27,在车宽方向左侧设有发动离合器28和无级变速装置31的主动轮(ドラィブプ一リ)32。
传动箱29前部与曲柄箱17的左侧配合从而接合并向后方延伸,传动箱29左侧的开口被传动盖30覆盖。
从动轴35被前后方向上长的传动箱29和传动盖30夹着左右水平地轴支在曲柄轴20的后方,在该从动轴35上旋转自如地支承的从动轮33与上述主动轮32之间架设环状V型带34构成无级变速装置31。
从动轮33与从动轴35之间安装单向离合器36,与该单向离合器36的从动轴35一体的外离合器形成驱动电动机40的内转子41。
驱动电动机40,在该内转子41的磁铁41a的周围具有外定子42,由传动盖30支承。
沿着传动箱29的后部右侧面配置减速齿轮机构45,由齿轮盖44覆盖,通过该减速机构45将动力从从动轴35传给后轮13。
即,在齿轮盖44内相互平行地设置右方贯通传动箱29的从动轴35,中间轴46和支承后轮18的后轴47,在从动轴35与中间轴46之间具有第1减速齿轮对35a、46a,在中间轴46和后轴47之间具有第二减速齿轮对46b、47b。从动轴35的转动按规定的减速比减速后传递给后轮13。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动力单元15中,内燃机16的动力从曲柄轴20通过发动离合器28、无级变速装置31,单向离合器36,从动轴35和减速齿轮机构45传递到后轮13,驱动电动机40的动力从其内转子41通过从动轴35和减速齿轮机构45传递到后轮13。
驱动电动机40除了能够作为电动机帮助内燃机16输出外,作为将从动轴35的旋转变换为电能的发电机而起作用。
在如上所述的摇摆单元式的动力单元15的传动箱29的上面安装有空气净化器50。
在动力单元15的内燃机16的上方设置收纳箱51,由车架2的左右一对的后架部6支承,在与横件5a一起形成矩形的中间架部5上架设燃料罐52。
在车架2的前架部4上支承有电池结构体70。
车体前部由前盖60覆盖头管3的前方,头管3的后方和前架部4支承的电池结构体70的后方覆盖支管罩61。在车体后部设置覆盖收纳箱51周围的后盖62,在支管罩61和后盖62之间形成了脚踏空间,在中间架部5上安装的燃料箱52之上被脚踏板63覆盖。
在后盖62内的收纳箱51的上方开口由坐垫64闭塞,能够自由开闭。
在后盖62的左侧面固定组装在扁平箱内的驱动起动电动机53,在右侧面固定有也是组装在扁平箱内的ACG起动电动机54。
由车架2的前架部4支承的电池结构体70中,在电池箱71的中央·左右的嵌合凹部内嵌合Ni-MH电池(镍氢)的电池组73M,73L和73R,其露出部分由电池盖72M,72L,72R覆盖。电池箱71固定于前架部4。
各电池具有圆柱形状,将其周面接触或近接配置成一列形成电池组。
电池箱71包括:参考图10截面为大致コ字型、沿前架部4的背面在上下方向上长地延伸的中央电池箱71M;该中央电池箱71M的左右边缘部向前弯曲并沿着前架部4的左右侧面的左右连结部71c、71c;从左右连结部71c、71c的各自边缘向斜前方左右展开的左侧箱部71L、右侧箱部71R。
此外,左侧箱部71L,右侧箱部71R由于与倾斜的前架部4大致平行,如图6所示有些前倾。
参照图8,在中央箱部71M的上半部形成中央电池组73M从后方嵌合的嵌合凹部71Ma,在左侧箱部71L和右侧箱部71R形成分别沿在整个的长尺寸的上下方向上左侧电池组73L和右侧电池组73R从斜后方嵌入的嵌合凹部71La和71Ra
中央箱部71M如图9等所示下侧的左右宽度大于上侧的左右宽度,因此通过连结部71c、71c而左右展开的左侧箱部71L和右侧箱部71R正面看呈为八字型下方宽。
在中央箱部71M的顶端形成得细的上端部通过橡胶弹性体76利用螺栓75固定在前架部4上,另一侧下方分成两股的两下端部嵌入固定在其前端突起嵌入连结条77左右端部的圆孔的垫片79上,在该连结条77的中央部利用螺栓80前架部4的下部的分岐而与左右中间架部5、5连结而成的分岐部4a固定。
即、电池箱71中央箱部71M的上端部固定在前架部4的上部,下端安装固定的连结条77固定在前架部4的下方分岐部4a上。
左侧箱部71L与右侧箱部71R的各嵌合凹部71La、71Ra的周缘部的多个位置形成带阴镙纹孔的安装突起81。
对于该左侧箱部71L与右侧箱部71R分别重合形成有对应各嵌合凹部71La、71Ra的凹部的长尺寸矩形的左侧电池盖72L和右侧电池盖72R,内部分别夹持收容左侧电池组73L和右侧电池组73R(参照图11)。
在左侧电池盖72L和右侧电池盖72R上对应左侧箱部71L和右侧箱部71R的上述安装突起81形成各自周缘部形成安装孔的安装突起82,在左侧箱部71L和右侧箱部71R分别与左侧电池盖72L和右侧电池盖72R重合后,通过将紧固螺钉83插入安装突起82的孔内,与安装突起81的阴镙纹孔螺合,将左侧电池盖72L和右侧电池盖72L分别与电池箱71的左侧箱部71L和右侧箱部71R固定。
如图11所示,左侧箱部71L的嵌合凹部71La的底面是沿圆柱形电池的圆周面的半圆弧面连续形成的波浪形。
同样左侧电池盖72L的对应的凹部底面也是沿着各电池圆周面的半圆弧面连续形成的波浪形。
因此,用左侧箱部71L和左侧电池盖72L夹持收容的左侧电池组73L的各电池,电池与左侧箱部71L和左侧电池盖72L的受热面积大容易导热,电池产生的热量容易通过左侧箱部71L和左侧电池盖72L散热。
右侧箱部71R和右侧电池盖72R也是相同的结构。
另外,在左侧箱部71L和右侧箱部71R的面向前方的冷却面71Lb、71Rb上分别突出形成五条上下长尺寸方向指向的冷却片71Lc、71Rc(参考图9)。
如图10所示,冷却片71Lc、71Rc与左右斜前方展开的左侧箱部71L和左侧电池盖72L的冷却面71Lb、71Rb成角度并直向前方突出。
电池箱72的中央箱部72M如图8所示上半部形成嵌合中央电池组73M的嵌合凹部71Ma,下半部配设继电器单元55和电源用熔断器56。
电池组73M、73L、73R以及电源用熔断器56、继电器单元55由导线57直列连接,从继电器单元55延伸出的正极侧接线柱58a和从左侧电池组73L延伸出的负极侧接线柱58b在连接用偶合器59集合。
在该电池箱72的中央箱部72M的嵌合凹部71Ma嵌合的中央电池组73M之上覆盖上中央电池盖72M,周围由紧固螺钉84固定。在继电器单元55和电源用熔断器56的上面覆盖上电源回路盖85,由紧固螺钉86固定。
踏脚空间的前面的支管罩61包括:将头管3与前盖60从前后覆盖的上侧盖部61a;与该上侧盖61a连续的、覆盖由前架部4支承的电池结构体70的后背的下侧中央盖部61b;从该下侧中央盖部61b向左右斜前方延伸出覆盖电池结构体70的左右的内侧支管罩部61c、61c;在该内侧支管罩部61c、61c的前端缘部向斜后方弯曲左右对称展开的外侧支管罩61d、61d。
在支管罩61的左右展开的内侧支管罩61c、61c夹持的从中央位置向前方延伸出的前挡板65一体地安装在前叉8上覆盖前轮9的上方。
因此,从电池结构体70的支管罩61和前挡板65的位置关系来看,如图10所示,在左右斜前方展开的支管罩61与位于其中央前方的前挡板65的空间内配置前架部4,并配置电池结构体70。
支管罩61和前挡板65之间的空间在图10所示的剖面上形成左右向前方开口的圆弧形空间S,前架4位于该圆弧形空间S的中央,中央箱部71M、中央电池组73M、中央电池盖72M位于其后方,左侧箱部71L、左侧电池组73L、左电池盖72L面向左侧的开口,右侧箱部71R、右侧电池组73R、右电池盖72R面向右侧的开口。
因而,参考图10和图2,电池结构体70的左侧箱部71L和右侧箱部71R的冷却面71Lb、71Rb的前方形成开口,直接暴露于行驶风。
电池组73M、73L、73R因为在给驱动后轮13的驱动电动机40供电时消耗的电力大所以发热量大,但在行驶风集中的支管罩61的内侧支管罩部61c、61c间通过使左侧箱部71L和右侧箱部71R的冷却面71Lb、71Rb直接暴露于集中的行驶风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冷却效率。
此外,由于在有些前倾的冷却面71Lb、71Rb上突出形成上下尺寸方向指向的突条形的冷却片71Lc、71Rc,所以直接吹拂冷却面71Lb、71Rb的行驶风沿冷却片71Lc、71Rc导向,在冷却面71Lb、71Rb上一边带走热量一边通畅地向下方流动,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由于从支管罩61和前挡板65之间的圆弧形空间S的左右的开口进入的行驶风中没有接触到冷却面71Lb、71Rb的冷却风进入圆弧形空间S的中央内部,到达中央箱部71M和中央电池盖72M,向下流去,因此也对中央电池组73M实行冷却。
因为电池结构体70沿着前架部4夹持前架部4左右设置左侧电池组73L和右电池组73R,并在前架部的后方设置中央电池组73M,所以能够提高电池组的配置空间的效率化,并能够适度保持各电池组间的间隔,减少电池组相互间的热影响。
通过多个电池组73M、73L、73R能够确保电池容量。
因为左侧箱部71L和右侧箱部71R正面看呈八字型下方宽,即左侧电池组73L与右侧电池组73R正面看配置成下方的相互间隔宽的八字型,所以在其后方能够容易确保通过支管罩61的后方设置的脚踏空间。
下面参照图12和图13说明另一实施例。
图12为本实施例的小型电动二轮车100的整体侧面图。
该小型电动二轮车100尽管外观不同但与上述实施例的小型电动二轮车1的结构基本相同。车架包括:从头管101向车体斜后下方延伸出的前架部102;从其下端左右分岐后向后方弯曲大致水平延伸的一对中间架部103;前端与该中间架部103的后端连结并向斜后上方延伸出的相同是左右一对的后架部104。
在头管101上设置被其轴支的车把105能够自由转动,前叉106与车把105一体地向头管101的下方延伸出,在其下端轴支前轮107,在前轮107之上覆盖着前挡板117。
另一侧,设置动力单元108其前部与后架部的中央部相连,具有驱动电动机并且后部能够上下自由摇动,在与后架部104的后部之间安装了后缓冲部109的动力单元108的后端轴支后轮110,后轮之上覆盖了后挡板118。
在车体前部,头管101轴支的操纵轴由前盖111覆盖,在其下方头管101与前架部102的前方覆盖了支管罩112,在前架部102的后方覆盖了后盖113。
车体后部设置了覆盖收纳箱周围的后盖114,后盖114内的收纳箱上方开口由坐垫115自由开闭地闭塞。
内盖113和后盖114之间形成了脚踏空间,在中间架部103之上敷设了脚踏板116。
并且,参考图13,前架部102支承的电池结构体120与上述实施例的电池结构体70同样包括:电池箱121沿前架部102背面上下方向长尺寸延伸的中央箱部121M;该中央箱部121M的左右端缘部向前方弯曲并沿前架部102的左右侧面向斜前方左右展开的左右连结部121c、121c;从该左右连结部121c、121c的各自端缘向左右外方延伸出的左侧箱部121L、右侧箱部121R。
在上下长尺寸的左侧箱部121L和右侧箱部121R的后方开口的各嵌合凹部分别嵌合左侧电池组123L和右侧电池组123R,其露出部分由电池盖122L和122R覆盖。
在左侧箱部121L和右侧箱部121R面向前方的冷却面121Lb和121Rb上分别朝向前方突出设置多条上下长尺寸方向指向的突条形的冷却片121Lc、121Rc。
此外,在中央箱部121M,插入安装继电器单元125等控制装置,用中央盖124覆盖。
在如上所述的电池结构体120以及前架部102的前方由支管罩112覆盖,后方由内盖113覆盖。
如图13所示,支管罩112包括:由将前架部102的前方沿前架部102左右展开的中央前壁部112Mf;该中央前壁部112Mf的左右向前弯曲一些进而向外侧左右延伸出的左前壁部112Lf、右前壁部112Rf;将左前壁部112Lf、右前壁部112Rf的左右端向后方弯曲的左侧壁部112Ls、右侧壁部112Rs。
然后,在左前壁部112Lf和右前壁部112Rf的各内侧部分在上下方向长尺寸上形成前方开口的冷却风进入口121h、121h,在各冷却风进入口121h、121h上设置了百叶窗131、131。
覆盖电池结构体120后方的内盖113包括:将电池结构体120的中央继电器单元125等从后方向左右侧方覆盖的截面为コ字型的中央壁部113M;中央壁部113M的左右端向左右外方延伸出的左后壁部113Lr、右后壁部113Rr;左后壁部113Lr、右后壁部113Rr的左右端向前方若干倾斜向外侧弯曲的左侧壁部113Ls、右侧壁部113Rs。
左侧壁部113Ls、右侧壁部113Rs分别存在空隙地配置在上述支管罩112的左侧壁部112Ls、右侧壁部112Rs的内侧,从车辆侧视看它们处于重合的位置关系中。
在左侧壁部113Ls和右侧壁部113Rs上在上下方向长尺寸上形成侧方开口的冷却风排出口113h、113h,在各冷却风排出口113h、113h设置了百叶窗132、132。
向前方若干倾斜外侧延伸出的左侧壁部113Ls、右侧壁部113Rs上设置的百叶窗132、132的多个叶板在上下方向长尺寸上大致向车辆前方突出。
如上所述电池结构体120,前后由上述支管罩112和内盖113覆盖,如图13所示,嵌合左侧电池组123L和右侧电池组123R的左侧箱部121L和右侧箱部121R由前盖即支管罩112的左前壁部112Lf、右前壁部112Rf和后盖即内盖113的左后壁部113Lr、右后壁部113Rr从车体的前后方向覆盖,左侧箱部121L和右侧箱部121R的外侧方由支管罩112的左侧壁部112Ls、右侧壁部112Rs和内盖113的左侧壁部113Ls、右侧壁部113Rs双重覆盖。
在左侧箱部121L和右侧箱部121R的各前方的支管罩112的左前壁部112Lf、右前壁部112Rf上形成冷却风进入口121h、121h,并设置有百叶窗131、131,在左侧箱部121L和右侧箱部121R的各外侧方的内盖113的左侧壁部113Ls、右侧壁部113Rs形成冷却风排出口113h、113h,并设有百叶窗132、132。
因此,来自前方的行驶风从支管罩112的左前壁部112Lf、右前壁部112Rf的冷却风进入口121h、121h通过百叶窗131、131直接吹到左侧箱部121L和右侧箱部121R的冷却面121Lb,121Rb。
因为百叶窗131、131上的多个叶板朝向车体中心侧向斜前方突出所以冷却风如图13虚线箭头所示向斜外侧方侵入,沿左侧箱部121L和右侧箱部121R的冷却面121Lb和121Rb向左右外侧方流动,导向支管罩112的左右端弯曲部,分别绕入左侧箱部121L以及右侧箱部121R,一边向后方改变朝向,一边朝向内盖113的左侧壁部113Ls以及右侧壁部113Rs导向到向前方突出的百叶窗132、132的多个叶板,从冷却风排出口113h、113h顺畅地排出后方(参照图13虚线箭头)。
因为在冷却风流动的左侧箱部121L和右侧箱部121R的冷却面121Lb、121Rb上突出形成上下长尺寸方向上指向的突条形的冷却片121Lc、121Rc,在冷却面121Lb、121Rb的表面冷却风沿冷却片121Lc、121Rc导向下方,并就这样向下方流出。
因为嵌合左侧电池组123L和右侧电池组123R的左侧箱部121L和121R直接暴露于如上所述,行驶风从支管罩112的冷却风进入口112h、1112h导向百叶窗131并进入并从内盖113的冷却风排出口113h、113h百叶窗132、132导向排出的冷却风的顺畅的流动中,因此能够提高左侧电池组123L和右侧电池组123R的冷却效率。
因为在左侧箱部121L和右侧箱部121R的冷却面121Lb、121Rb上突出有冷却片121Lc、121Rc,冷却风沿冷却片121Lc、121Rc导向,在冷却面121Lb、121Rb上一边带走热量一边顺畅地流向下方,因此更加提高了冷却效率。
此外,因为在支管罩112的冷却风进入口112h、112h设置了百叶窗131、131,百叶窗131、131能够大致阻挡行驶时泥土、飞石等从冷却风进入口121h、121h侵入,即便在飞石等侵入的情况下,也是在碰到百叶窗131、131的叶板后进入的,所以内盖防止直接碰撞电池组123L、123R,够保护电池组123L、123R,同时提高使用寿命。
此外,因为在内盖113的冷却风排出口113h也设置了百叶窗132、132,且在外侧由支管罩112的左侧壁部112Ls和右侧壁部112Rs覆盖,所以能够极力防止石头泥土等从冷却风排出口侵入。
电池结构体120,由支管罩盖112和内盖113覆盖而隐藏起来,外观上是理想的,因为内盖113的冷却风排出口113h、113h的百叶窗132、132的外侧由支管罩112的左侧壁部112Ls、右侧壁部112Rs覆盖,所以从外侧看不到百叶窗132、132,能够提高外观性。
此外,由于行驶风从支管罩112的冷却风进入口121h、112h进入,顺畅地流过,从内盖113的冷却风排出口113h、113h排出,空气阻力小,能够降低燃料消耗率。
以上的实施例适用于小型电动二轮车,但只要具有前架部从头管向车体斜后下方延伸出的车体即可,本发明也可适用于电动三轮车和电动四轮车。
Claims (8)
1.一种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该电动车辆具有前架部从头管向车体斜后下方延伸的车架,以电动机作为驱动源行驶,该搭载结构特征在于,对所述电动机供电的电池被前盖从车体的前方覆盖,在所述前盖的面对车体前方的前壁部形成冷却风进入口,以将所述电池的散热面直接暴露于来自冷却风进入口的行驶风的结构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前架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的散热面设置有散热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的前架部安装的所述电池周向配置多个,各电池间间隔处于下方比上方宽的位置关系中。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夹着所述车架的前架部左右配置,同时沿着所述前架部配置其他电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风进入口设置百叶窗。
6.如权利要求1~2、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从车体后方覆盖电池的后盖,在所述后盖形成冷却风排出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排出口形成于从车辆侧面看内侧与所述前盖的侧壁部重合的所述后盖的侧壁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风排出口设置百叶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147747 | 2004-05-18 | ||
JP147747/04 | 2004-05-18 | ||
JP231515/04 | 2004-08-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99087A CN1699087A (zh) | 2005-11-23 |
CN100361838C true CN100361838C (zh) | 2008-01-16 |
Family
ID=35475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7048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1838C (zh) | 2004-05-18 | 2005-05-13 | 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361838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10932A (zh) * | 2011-12-22 | 2014-08-27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跨乘型电动车辆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MX2010002986A (es) * | 2007-09-18 | 2010-05-27 | Yamaha Motor Co Ltd | Vehiculo del tipo para montar a horcajadas. |
JP5600669B2 (ja) * | 2011-12-28 | 2014-10-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電動車両の車体構造 |
JP6991430B2 (ja) | 2017-12-28 | 2022-01-12 | カワサキモータース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式の鞍乗型車両 |
JP7290589B2 (ja) * | 2020-03-13 | 2023-06-1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力制御ユニット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622A (zh) * | 1994-12-07 | 1996-09-2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车辆的电池盒安装结构 |
GB2307218A (en) * | 1995-11-16 | 1997-05-21 | Advanced Safe Sustainable Energy | Electric vehicle |
WO1998043873A1 (fr) * | 1997-04-01 | 1998-10-08 | Eric Offenstadt | Motocyclette ou velomoteur |
CN2299791Y (zh) * | 1997-09-19 | 1998-12-09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电动车辆的电池盒与车架结构 |
CN2433115Y (zh) * | 2000-07-19 | 2001-06-06 | 黄勇和 | 以燃料电池为能源系统的电动摩托车配置构造 |
-
2005
- 2005-05-13 CN CNB2005100704886A patent/CN10036183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622A (zh) * | 1994-12-07 | 1996-09-2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车辆的电池盒安装结构 |
GB2307218A (en) * | 1995-11-16 | 1997-05-21 | Advanced Safe Sustainable Energy | Electric vehicle |
WO1998043873A1 (fr) * | 1997-04-01 | 1998-10-08 | Eric Offenstadt | Motocyclette ou velomoteur |
CN2299791Y (zh) * | 1997-09-19 | 1998-12-09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电动车辆的电池盒与车架结构 |
CN2433115Y (zh) * | 2000-07-19 | 2001-06-06 | 黄勇和 | 以燃料电池为能源系统的电动摩托车配置构造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10932A (zh) * | 2011-12-22 | 2014-08-27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跨乘型电动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99087A (zh) | 2005-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264073B2 (en) | Battery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 |
CN102030059B (zh) | 骑跨式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配置结构 | |
CN100593075C (zh) | 两轮机动车的排气装置 | |
CN1328109C (zh) | 低位踏板式车辆的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 |
CN101172506B (zh) | 鞍乘型车辆 | |
CN103359232A (zh) | 电动车辆 | |
AU2012200410B2 (en) | Exhaust System for Motorcycle | |
CN100361838C (zh) | 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 | |
CN101712364A (zh) | 机动二轮车 | |
AU2014202943A1 (en) | Motorcycle | |
EP2949555B1 (en) | Motorcycle | |
CN100575133C (zh) | 电动车辆的电池配置结构 | |
CN100526107C (zh) | 混合型两轮车的防音结构 | |
CN108698664A (zh) | 三轮跨骑座椅式车辆 | |
US20230158879A1 (en) | A vehicle | |
JP3724879B2 (ja) | 自動二輪車 | |
CN101372252B (zh) | 摩托车 | |
CN101947996A (zh) | 混合动力式鞍乘型车辆 | |
EP1816393A1 (en) | Lighting device | |
CN1162297C (zh) |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 |
JP6695915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被冷却体保護構造 | |
CN102295041A (zh) | 骑乘式车辆 | |
CN1330863C (zh) | 内燃机本体的散热器安装结构 | |
JP3890898B2 (ja)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2次空気供給装置 | |
CN100420603C (zh) | 小型二轮机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