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358463C - 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及用此除尘装置的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及用此除尘装置的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58463C
CN100358463C CNB031444245A CN03144424A CN100358463C CN 100358463 C CN100358463 C CN 100358463C CN B031444245 A CNB031444245 A CN B031444245A CN 03144424 A CN03144424 A CN 03144424A CN 100358463 C CN100358463 C CN 10035846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urity
dust arrester
separation chamber
ai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444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00246A (zh
Inventor
金凤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0314442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58463C/zh
Publication of CN1600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0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84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846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包括有外壳、吸入口,在外壳的下侧,还设有与外壳共同构成在内部空间内积聚杂质的杂质室的下侧盖子,在外壳的内部还设有由将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在其内部沿着垂直方向旋转、并在旋转的过程中通过在其外表面形成的通孔而排除杂质的杂质分离室,及在杂质分离室去除杂质后吐出空气的吐出口组成的旋风发生装置。本发明,让使用者在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很方便的对除尘装置进行操作。并且,在本发明中,可以减小除尘装置的大小,所以可以在很狭小的空间内设置除尘装置,从而可以减小吸尘器整体的大小,使得使用变得很方便,同时可以节约其所占的空间。

Description

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及用此除尘装置的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尘器装置。进一步说,是涉及一种通过改善以气旋方式执行除尘工作的除尘装置的结构,可以在较狭小的地方使用的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及用此除尘装置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利用由设在机身内部的马达产生的真空压力,吸入空气以后,在机身内部过滤空气中所含的各种杂质,在积攒到一定程度以后,清除这一杂质的装置。
并且,作为过滤杂质的过滤器,一直以来都是在使用信封状的纸质过滤器。而这样的纸质过滤器在空气通过的过程中,就会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
但是,这样的纸质过滤器,在吸尘器长时间使用之后,在纸质过滤器的内部积攒一定的杂质,降低了吸尘器的吸入力,因此必须在一定的周期,替换这一纸质过滤器,从而带来使用上的麻烦。
为了消除这种不利,提出一种利用气旋方式进行过滤操作的吸尘器。
图1是现有的以气旋方式执行过滤工作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吸尘器包含内置有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装置的机身1,与机身1的内部相连通的、由柔韧性材料构成的连接管5,与连接管5的端部相连通的、可以调节长度的延长管8,利用在机身1上产生的吸入力、并经过底部流入含有杂质的空气的吸入嘴9。
在机身1的后部,设置可以取出的除尘装置2。除尘装置2是在从吸入嘴9上吸入的、含有杂质的空气流入到内部以后,在内部以气旋方式进行除尘操作的部分。在机身1的侧面,形成有可以向外部排出在除尘装置2中已经完成过滤操作的空气的排气部4。在机身1的底面设置有可以移动机身的两个转轮3。在机身1的一侧,设置有为吸尘器提供电源的电线,电线设置成可以由电线转轴(未图示)进行卷起收到机身的内部。
在除尘装置2上,形成有除尘装置从机身1的后方脱离时,可以由使用者握住的把手。机身1的上面形成有在移动吸尘器时,使用者可以抓住的手柄。
现有的吸尘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机身1驱动以后,在内部形成的真空状态的吸入力,通过连接管5及延长管8传达给吸入嘴9。在这里,对于吸尘器吸入力的调节,可以通过连接在延长管8上部的把手部6上形成的开关7进行调节。
依据吸入力,含有所要清除的地面杂质的空气,就会通过吸入嘴9,延长管8,连接管5吸入到吸尘器机身1的内部。在机身内部,杂质则会流入到除尘装置2的内部,被过滤器分离以后,单独的被排除。
与除尘装置相关的现有技术,可以采用本发明的提出人在以前提出并公开的大韩民国专利公开公报10-2001-0087691,10-2000-0041558,及10-2000-0067037中所记载的,现有的气旋方式吸尘器的除尘装置。
但是,具有这样结构的除尘装置,使用者必须用手抓住在机身1的背面形成的除尘装置2才能取出。为了完成这一操作,使用者必须接近机身1的后部。而且,接近吸尘器机身1的后部以后,用手抓住除尘装置2,向后取出除尘装置2。这样,因安装上的不便,在装入除尘装置的时候,也会发生。
另外,因为除尘装置的增大,使得吸尘器整体的体积就会变大,并且随着吸尘器整体体积的变大,在使用吸尘器时,也会带来很多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者在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很方便的对除尘装置进行操作,并可以很好地调节除尘装置的大小,使用方便的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及用此除尘装置的吸尘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包括有外壳、吸入口,在外壳的下侧,还设有与外壳共同构成在内部空间内积聚杂质的杂质室的下侧盖子,在外壳的内部还设有由将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在其内部沿着垂直方向旋转、并在旋转的过程中通过在其外表面形成的通孔而排除杂质的杂质分离室,及在杂质分离室去除杂质后吐出空气的吐出口组成的旋风发生装置。
根据本发明构成的一种吸尘器,包括有在上侧开口部分放置吸尘器的除尘装置的吸尘器机身和除尘装置,除尘装置是由具备有吸入口、将经过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在沿着垂直方向旋转的过程中,通过在外表面形成的通孔而排除杂质的杂质分离室、在杂质分离室的中心部位形成、并在通过空气的过程中,再次去除杂质之后,通过吐出口吐出空气的过滤器的旋风发生装置;和在内部收容旋风发生装置的外壳;及封闭外壳的下侧从而与外壳共同构成积聚杂质的杂质室的下侧盖子构成。
本发明,让使用者在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很方便的对除尘装置进行操作。并且,在本发明中,可以减小除尘装置的大小,所以可以在很狭小的空间内设置除尘装置,从而可以减小吸尘器整体的大小,使得使用变得很方便,同时可以节约其所占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以气旋方式执行过滤工作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在本发明的吸尘器中,分离了除尘装置的正面斜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除尘装置的背面斜视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A-A向断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除尘装置的正面斜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除尘装置的背面斜视示意图。
其中:
15:连接管            16:连接把手
17:开关              18:延长管
19:吸入嘴            20:机身
21:除尘装置收容部    22:手柄
23:外气吸入口        24:机身吸入口
25:机身排气口        29:转轮
40:除尘装置          41:上侧盖子
42:下侧盖子          43:外壳
44:旋风发生装置      45:吸入口
46:吐出口             47:过滤器
48:杂质室       431:上侧外壳
432:插入部      441:第1通孔
442:第2通孔     443:吸入通路引导部
444:杂质分离室  471:过滤器密封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是如何实现的。
根据图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所构成的具体的实例进行说明如下。但是,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是仅限于这个实例。对于理解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操作者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很容易地提出另外的实例。
图2是本发明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吸尘器包含有以下几个部分。吸入含有杂质的空气的吸入嘴19;和通过吸入嘴19吸入空气,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要求调节长度的延长管18;调节吸尘器的使用状态的开关17;使用者为了便于进行清扫工作而设置的把手16;连接把手16和吸尘器机身20,并由柔韧性材料构成的,增进者使用的方便性的连接管15。
还包含至少具有产生真空压力的马达的吸尘器机身20;和插入在真空吸尘器机身20的上侧,而可以分离杂质的除尘装置40。除尘装置40是通过机身20的上侧,可以插入或者分离的结构。
通过这样的结构,使用者在使用吸尘器时,无论从任何一个方向,接近放置在地面上的吸尘器,都可以很方便的安装或者分离除尘装置40。
并且,除尘装置40是沿着吸尘器机身20的上面插入或者分离,所以即使从外部施加一定的冲击,也不会产生晃动或者发生位置脱离。所以,一旦插入了除尘装置40,即使在震动很厉害的状态下,也可以稳定地完成清扫工作。
在机身20的侧面形成有,在进行清扫时,可以很方便地移动机身20的一对转轮29;形成在转轮29的内侧,可以排除已经分离了杂质的空气的机身排气口25。在机身排气口25上,为了排出空气,形成有复数个的排气口251。
像这样,在转轮29的内侧形成机身排气口25,从而可以减小吸尘器机身20的大小。进而,在很狭小的空间里,也可以很方便的存放并使用吸尘器。
图3是在本发明的吸尘器中,分离了除尘装置的正面斜视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除尘装置的背面斜视示意图。
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的吸尘器还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即,在机身20的上侧凹陷形成的除尘装置收容部21,安插到除尘装置收容部21的内部中的除尘装置40。除尘装置收容部21形成在机身20的前端,并且可以通过连接管15,迅速地将所吸入的空气引入到除尘装置21的内部,从而分离杂质。
在除尘装置收容部21的前端形成、并通过连接管15、使得吸入的空气通过的外气吸入口23;通过除尘装置40,排出分离了杂质的空气的机身吸入口24;使用者在移动机身20的时候使用的手柄22。并且,如上所述,还包含转轮29和在转轮29的内侧形成的,使得已经分离了杂质的空气可以向外界排出的机身排气口25。
说的更详细一点,除尘装置是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的。即构成除尘装置40的外观的外壳43;在外壳43的上侧形成的上侧盖子41;在外壳43的下侧形成的下侧盖子42;在外壳43的内部形成,分离杂质的圆形的旋风发生装置44;通过从外气吸入口23吸入空气的吸入口45;从机身吸入口24吐出已经分离了杂质的空气的吐出口46;在旋风发生装置44的内部形成的,使得灰尘被再次分离以后排出空气的过滤器47;积聚通过旋风发生装置44所分离的杂质的杂质室48。
下侧盖子42,是以铰链结构与外壳43相结合。依据这样的结构,在打开下侧盖子42时,即可向外部排出在外壳43内部所积聚的灰尘等杂质。
吸入口45引导经过外气吸入口23的空气能够流入到旋风发生装置44。吐出口46形成在与机身吸入口24相对应的位置上,从而机身20通过机身吸入口24吸入经过旋风发生装置44的空气。
通过图4,我们可以看到旋风发生装置44形成有过滤器47和吐出口46。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在除尘装置40中,旋风发生装置44是与地面相垂直的。因为旋风发生装置44与地面垂直,所以可以减小除尘装置40整体的大小,并可以提高安装的便利性。
对于如上所述的除尘装置的工作过程说明如下。
在机身20内部的马达进行驱动,开始吸入外气时,就会通过外气吸入口23及吸入口45吸入外气。并且,在圆形的旋风发生装置44内部,吸入的空气就会进行旋转,而在旋转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杂质就会进行分离。说的更详细一点,就是在圆形的旋风发生装置44的外表面上,至少要有一个以上的通孔。而在空气进行旋转时,通过离心力向外侧分离的杂质,就会在杂质室48内部积聚。
而没有被旋风发生装置44所分离的杂质,就会由过滤器47进行再次分离从而净化空气,而这一空气就会通过吐出口46排出。通过吐出口46排出的空气,在被机身吸入口24吸入以后,最终会通过机身排气口25排出。
图5是图3中的A-A向断面示意图。
结合图5,对于旋风发生装置44的工作过程进行如下说明。旋风发生装置44包含有长方形断面的外壳43;分别在外壳43的上侧和下侧形成的上侧盖子41及下侧盖子42;在外壳43和下侧盖子42之间的空间内形成的,积聚杂质的杂质室48。还包含在外壳43内部形成的圆形的旋风发生装置44,和在旋风发生装置44内部形成的过滤器47。
外壳43是由圆形构成,而在圆形外壳43的外表面形成有第1通孔441及第2通孔442。在旋风发生装置44进行旋转时,在外壳43内部进行旋转的空气中所含的比重较重的杂质,就会由于离心力,通过第1通孔441及第2通孔442,飞向外部,排出到杂质室48。
旋风发生装置44还包含在外壳43的上侧面上形成的上侧外壳431;和在上侧盖子41和上侧外壳431之间的空间内形成的,作为使用者可以插入手而可以很方便的提取除尘装置20的插入部432(参照图6、图7中的432)。
结合图5,对本发明的除尘装置的工作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经过吸入口45(参照图3中的45)吸入的空气,会在旋风发生装置44内部进行旋转。并且,旋转的空气中所含的比重较重的杂质,就会由于离心力,通过通孔441、442飞向旋风发生装置44的外部,落到杂质室48内。
在被旋风发生装置44所分离了杂质以后,空气中还含有的一些微小的杂质,会被过滤气47进行再次分离,而通过吐出口46(参照图4中的46)向除尘装置40的外部排出。
积聚在杂质室48内部的杂质,会积聚在下侧盖子42的上面,可打开下侧盖子42,向外排出。
对于除尘装置40,在使用者要分离除尘装置40的时候,就可以将手插入到插入部432之中,通过拉上侧盖子这一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取出除尘装置40。
图6是本发明的除尘装置的正面斜视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除尘装置的背面斜视示意图。
如图6、图7所示,本发明的除尘装置包含有形成外观的外壳43,沿着垂直方向,安插在外壳的内部的旋风发生装置44,形成在外壳43上侧的上侧盖子41,和形成外壳43的下面的下侧盖子42。
旋风发生装置44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即在除尘装置的前面开口形成的,流入包含杂质的外气的吸入口45;使通过吸入口45沿着水平方向流入的空气,能够沿着垂直方向缓慢的流入的吸入通路引导部443;使经过吸入通路引导部443引入的空气,进行旋转的圆筒状的杂质分离室444;在杂质分离室444的外表面上形成两个以上的通孔441、442;在杂质分离室444中,已经分离了一定重量的杂质以后,再次分离较轻的杂质,并将其排向外部而设置的,在杂质分离室444的中间部位,以同心圆形成的圆形的过滤器47;在过滤器47的中心部位开口,为了向外部排出通过过滤器47分离杂质后的空气,而在除尘装置40的后部形成的吐出口46;积聚由通孔441,442分离出杂质的杂质室48。
还包含有为了使得过滤器47在外壳43的后面形成密闭,而设置的过滤器密封部件471。因为过滤器密封部件471与外壳43的内侧相接触,所以可以防止空气的泄漏。
吸入通路引导部443,为了使得沿着水平方向流入的空气的运行方向缓缓地转换成为垂直方向,要将其折曲部形成圆滑的弯曲形状。并且为了使得通过吸入通路引导部443吸入的空气,在杂质分离室444的内部,能够顺利地旋转,将吸入通路引导部443沿着杂质分离室444的轴线方向,设置在杂质分离室444的一侧。
杂质室48相当于,在由外壳43的内部空间和上、下盖子41、42形成的空间内,除去旋风发生装置44的那部分的内部空间。而且,在通孔441、442还没有被杂质填满的情况下,旋风发生装置44可以持续地进行工作。
在通孔441、442分别在杂质分离室444的两侧形成,从而可以使得空气在杂质分离室444内部进行旋转而上升,或者下降时,分离空气中的杂质。但是,分别在两侧上的通孔,没有必要必须形成两个,而根据具体的实例,也可以设置一个。
但是,如果通孔441,442的位置过于靠上的话,离心力的一部分就会被其重力相抵消,而有可能产生不能分离杂质的情况。并且,如果其位置过于靠下的话,在分离杂质的同时,空气也会与杂质一起流动出去,从而有可能使得杂质处于飘浮状态,所以也是不合适的。
对于所提出的除尘装置40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如下。
通过吸入口45,空气会与杂质一起,沿着吸入通路引导部443流入杂质分离室444。包含在空气中的自重较大的杂质,在杂质分离室444的内部进行旋转的过程中,通过通孔441,442被分离出来,而排向杂质室48。
并且在杂质分离室444的内部进行旋转而分离了杂质的空气,在通过过滤器47的过程中,会被再次分离杂质,而后再通过吐出口46排向外部。
如上所述的旋风发生装置44是沿着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形成的,所以其设置空间就变得很小,并且最终减小了除尘装置40的大小。

Claims (8)

1.一种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包括有外壳(43)、吸入口(45),其特征在于,在外壳(43)的下侧,还设有与外壳(43)共同构成在内部空间内积聚杂质的杂质室(48)的下侧盖子(42),在外壳(43)的内部还设有由将从吸入口(45)吸入的空气、在其内部沿着垂直方向旋转、并在旋转的过程中通过在其外表面形成的通孔而排除杂质的杂质分离室(444),及在杂质分离室(444)去除杂质后吐出空气的吐出口(46)组成的旋风发生装置(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吸入口(45)与杂质分离室(444)之间,设有从水平方向,向垂直方向弯曲形成的吸入通路引导部(44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杂质分离室(444)的侧面,设有一个以上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杂质分离室(444)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入口(45)和吐出口(46),是以本除尘装置为中心,分别形成在本除尘装置前后相对应的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旋风发生装置(44)内与杂质分离室(444)以同心圆设置有过滤器(47)。
7.一种吸尘器,包括有在上侧开口部分放置吸尘器的除尘装置的吸尘器机身(20)和除尘装置(40),其特征在于,除尘装置(40)是由具备有吸入口(45)、将经过吸入口(45)吸入的空气在沿着垂直方向旋转的过程中,通过在外表面形成的通孔而排除杂质的杂质分离室(444)、在杂质分离室(444)的中心部位形成、并在通过空气的过程中,再次去除杂质之后,通过吐出口(46)吐出空气的过滤器(47)的旋风发生装置(44);和在内部收容旋风发生装置(44)的外壳(43);及封闭外壳(43)的下侧从而与外壳共同构成积聚杂质的杂质室(48)的下侧盖子(42)构成。
8.一种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将通入的空气在沿着垂直方向旋转的过程中,通过在外表面形成的通孔而排除杂质的杂质分离室(444),在杂质分离室(444)的中心部位形成、并在通过空气的过程中,再次去除杂质后,通过吐出口(46)吐出空气的过滤器(47)组成的旋风发生装置(44);在内部放置旋风发生装置(44),同时在除了旋风发生装置(44)以外的空间内形成杂质室(48)的外壳(43);及封闭外壳(43)的下侧、从而与外壳(43)共同形成在内部空间内积聚杂质的杂质室(48)的下侧盖子(42)。
CNB031444245A 2003-09-27 2003-09-27 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及用此除尘装置的吸尘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846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444245A CN100358463C (zh) 2003-09-27 2003-09-27 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及用此除尘装置的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444245A CN100358463C (zh) 2003-09-27 2003-09-27 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及用此除尘装置的吸尘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0246A CN1600246A (zh) 2005-03-30
CN100358463C true CN100358463C (zh) 2008-01-02

Family

ID=34659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442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8463C (zh) 2003-09-27 2003-09-27 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及用此除尘装置的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58463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78557B2 (en) 2014-04-04 2019-05-07 Techtronic Industries Co. Ltd. Vacuum clean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7294A (zh) * 1999-02-24 2002-05-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真空吸尘器中的旋风除尘器
JP2002291663A (ja) * 2001-03-30 2002-10-08 Toshiba Tec Corp 電気掃除機
JP2003236410A (ja) * 2001-12-12 2003-08-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サイクロン集塵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7294A (zh) * 1999-02-24 2002-05-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真空吸尘器中的旋风除尘器
JP2002291663A (ja) * 2001-03-30 2002-10-08 Toshiba Tec Corp 電気掃除機
JP2003236410A (ja) * 2001-12-12 2003-08-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サイクロン集塵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78557B2 (en) 2014-04-04 2019-05-07 Techtronic Industries Co. Ltd. Vacuum clea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0246A (zh) 2005-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13129B2 (en) Cyclone and dust filter vacuum cleaner
KR100623916B1 (ko) 먼지 분리장치
EP1915940B1 (en) A dust removing appliance of a parallel type cleaner
KR20090074588A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KR20140009338A (ko) 진공 청소기
JP2006175423A (ja) グリル部材、これを備えるサイクロン集塵装置及び真空掃除機
CN101268922A (zh) 利用排放空气的回流的直立式真空吸尘器
CN101919673A (zh) 吸尘器的复合型旋风分离装置
CN109480694A (zh) 灰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US6615447B2 (en) Vacuum cleaner
CN101242768A (zh) 真空清洁器的排放结构
CN100358463C (zh) 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及用此除尘装置的吸尘器
CN100500073C (zh) 吸尘器的除尘装置
JP4621008B2 (ja) 真空掃除機のゴミ分離装置
CN100358455C (zh) 真空吸尘器
CN2737299Y (zh) 电动吸尘器
CN205338842U (zh) 一种三级龙卷风尘杯过滤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吸尘器
CN109480695B (zh) 一种旋风过滤装置及吸尘器
CN218458022U (zh) 尘杯机构及吸尘装置
CN219680521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结构及清洁机
KR101208493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CN215227192U (zh) 手持吸尘器尘杯风道离尘结构
CN221620060U (zh) 一种花茶碎末分离装置
CN220675893U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100342814C (zh) 真空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02

Termination date: 200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