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357834C - 一种再制碳粉匣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再制碳粉匣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57834C
CN100357834C CNB038005891A CN03800589A CN100357834C CN 100357834 C CN100357834 C CN 100357834C CN B038005891 A CNB038005891 A CN B038005891A CN 03800589 A CN03800589 A CN 03800589A CN 100357834 C CN100357834 C CN 10035783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ap
toner
packing ring
template
sub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005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45646A (zh
Inventor
劳伦斯·D·李维斯
林顿·R·布奇特
盖瑞·B·哈瑞森
艾伦·P·威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545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5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78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783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4Reconditioning of the developer unit, i.e. reusing or recycling parts of the unit, e.g. resealing of the unit before refilling with ton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制新型碳粉匣的方法,该碳粉匣具有被第一和第二端盖所覆盖的碳粉匣/显影剂滚筒/废料箱分组件。该方法包括使用一切割工具和模板来拆除第一和第二端盖,自碳粉仓拆除现有封件,将其更换为一个连接碳粉仓与显影剂滚筒外壳的新的密封组件,重新装上废料箱,之后用速拆扣夹或夹具重新装上端盖。

Description

一种再制碳粉匣的方法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诸如打印机、复印机及传真机等电子照相装置用碳粉匣的再制领域。这些碳粉匣除了碳粉外一般还包含数种零件。碳粉匣的再制,是取用已使用过的碳粉匣,予以清洁、更换磨损零件并加上新碳粉。所得到的再制或再循环碳粉匣即可销售,一般以新碳粉匣的折扣价出售。
再制业已采用多种方法再制碳粉匣。授予雷蒙·倍理(RaymondBaley)的第5,223,068号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碳粉匣的再制方法。
再制碳粉匣的方法,取决于碳粉匣的原始设计。一些再制者认为,由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更改碳粉匣的设计,或至少更改部分,以击败再制业。无论这项由原始设备制造商改变设计的理由是真或假,原始设备制造商在碳粉匣设计上的更改,确实给再制者造成新的困难。这些困难大都集中在拆卸卡匣的方式能否快速,且经济地清洗、更换磨损元件、及加上新碳粉。
近来原始设备制造商在一种称为惠普9000的卡匣上所作的设计更改,具有与先前的碳粉匣显著不同的设计。该惠普9000相当的大,较先前的碳粉匣设计可容装更多的碳粉。惠普9000具有焊接于碳粉匣整个宽度上的端盖。端盖很明显的使卡匣具有较大的强度,并有助于托住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在惠普9000面世之前,大部分碳粉匣具有一连接在显影剂滚筒外壳上的碳粉仓,以及热封于碳粉仓密封面上的弹性薄膜密封件。碳粉仓/封件/显影剂滚筒外壳组件依次以机械方式连接于废料箱。与废料箱的机械连接,可使用一个或多个销子来完成。通过超声波焊接,碳粉仓与显影剂滚筒在其间的接缝处相连接。这些焊接易于从外部进行,并且可以被锯开或楔入分开。一旦再制造者将显影剂滚筒自碳粉仓分开,再制造者可以容易地取得碳粉仓及显影剂滚轴外壳内的元件,并且可以容易地再密封碳粉仓。
惠普9000具有独特的结构,预计其他原始设备制造商将来会制造相似构造的碳粉匣。碳粉仓与显影剂滚筒外壳并不是直接焊在一起,而是它们各自被分别热封于一个特殊的密封组件。此密封组件具有一褶状连接器,该连接器被热封于一中间板片上。该中间板片以超声波焊接于碳粉仓,并且褶状封件的相对端被热封于显影剂滚筒外壳。褶状的褶片被热封在一起。因此碳粉仓和显影剂滚筒外壳被间接连接在一起。惠普9000的废料箱部分,以通常的方式使用销子和弹簧连接物,连接于该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然后碳粉仓和废料箱通过两个刚性的端盖,使彼此保持一个固定的关系,该两个端盖延伸至卡匣的整个宽度且被焊接在碳粉仓和废料箱之上。显影剂滚筒外壳相对废料箱浮动,以确保显影剂滚筒与感光鼓(OPC drum)保持合适的关系。嵌入端盖之一且靠近焊接位置,为多个电触点,其向碳粉匣的不同元件提供必要的电压。
与介于端盖之一的电连接相耦合的端盖的使用,以及位于端盖后的组合件,给再制造者造成独特的问题。首先,端盖必须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分开,即不会切断藏于端盖内的电连接。其次,端盖必须以这样一种方式被拆除,即允许以后重新接回这些端盖。
用于惠普9000的封件,也存在有复杂性的问题。原始设备制造商在惠普9000中,将一敷覆金属的簿膜热封于碳粉仓的密封面,而不是简单地将一封件热封于碳粉仓。该敷覆金属的簿膜具有一附着于封件一端的尾件,并且向后跨过封件延伸至卡匣的另一侧。尾件的端部被穿装于一卷轴上,该卷轴被容装在连接于碳粉仓且隐藏于一端盖内的外壳之内。碳粉仓具有位于碳粉仓表面的电触点,这些碳粉仓触点被设计成与位于原始设备制造商封件表面的一对导电线轨进行电接触。当最终用户将卡匣放入打印机,该打印机通过感测介于触点间的电连接是否在适当的位置,以感测出封件是否在其适当的位置。如果二组触点之间都有电连接,那么打印机将使卷轴卷绕、除去覆盖在碳粉仓流出口的封件、并断开第一触点的电连接,但是不会断开第二触点。如果打印机无法感测到至少第二触点,那么其将不会进行打印。因此,任何替换封件必须模拟出原始设备制造商封件的电气特性。
最后,这种新构造也给组装之后将碳粉仓和显影剂滚轴外壳重新装上带来了难题。如前所述,原始设备制造商将这些构件的每一个均热封于一中间板片或一褶状封件。中间板片和褶状封件在碳粉仓自显影剂滚轴外壳的任何分离过程中都将被破坏。在再制造碳粉匣的过程中,维持显影剂滚轴外壳与碳粉仓之间合适的堆积高度,并且牢固地将二者粘着在一起,是很困难的。
以下所描述的本再制方法,将解决这些问题及其他与惠普9000具有类似构造的卡匣的再制造相关的问题。本方法进一步有助于快速及可重复再制这些卡匣。
发明概述
再制沿着碳粉匣整个宽度设有二个端盖的碳粉匣的方法如下:
首先,碳粉匣的端盖必须从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上被分开。这些端盖已经被焊接于该分组件上。优选的方法是,切割端盖焊接点足够深以分开端盖,但是又不会深到会破坏端盖的电触点。两个模板被用来控制在这些端盖上的切割位置。切割将穿过模板的开口、穿过介于端盖与碳粉仓/显影剂滚轴外壳/废料箱分组件之间的焊接处来进行。在本优选的实例中,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横跨碳粉匣被夹扣在一起,接着被置放在一框架结构之上,该框架结构可以使卡匣在切割时进行旋转。第一与第二模板可由塑料制成,但在本优选实例中由铝制成。有一个第一轴连接于第一模板,及一个第二轴连接于第二模板。第一和第二轴分别置于第一和第二竖件上。第一和第二竖件结合在一起构成框架结构。本优选实例中,第一与第二竖件高度足以允许碳粉匣被完全旋转,有助于通过模板开口切割焊接处。在一优选实例中,一个基座连接于第一和第二竖件,提供给碳粉匣分离器更强的稳定性。
第一模板具有第一模板开口,第二模板具有第二模板开口。这些开口对应于端盖的焊接部分。在优选的实例中,一刻纹机或其他旋转式切割工具,用于切割端盖的焊接处。切割的位置由第一与第二模板开口的位置来控制。切割的深度由一伸缩式钻头的机壳来控制,该机壳外露出所希望的切割量,但该在封壳处伸缩式钻头在模板开口处被压靠在模板上。所需要的切割深度,为在端盖上切割焊接处所必要的,但不会破坏端盖电触点。
在碳粉匣分离器上切割端盖焊接处后,从碳粉匣分离器上移开碳粉匣,并将端盖从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中拉出。为了方便这项拆除,可能需要某些辅助的切割或楔入。如果是这样,可使用美工刀或小折刀。通过拆除碳粉匣销子及分离弹簧,将废料箱由显影剂滚筒外壳分开。接着可以清洁废料箱,并更换其中任何已磨损的元件。
碳粉匣的其余部分由碳粉匣和显影剂滚筒外壳以及密封所组成。这些部分,可以将其锯成为两半,或楔入它们之间的焊接处使其分开,或用刀切割褶状封件使其分开。用这样的方式将碳粉仓由显影剂滚筒外壳分开,松开封件的中间板片,且应该将其丢弃。旧的封件本身应该被拆除并丢弃,封件的卷轴封盖应该被拆除,该卷轴封盖一般为加热黏贴或用胶黏在碳粉仓上。可以使用螺丝起子、刀、或其他楔入工具将其分开。旧的封件从卷轴上被拆除,旧封件的任何痕迹应该从碳粉仓密封而上清除干净。
接下来,可将新封件附接在碳粉仓密封面上。可拆装封件的尾件应被穿装于卷轴上。卷轴封盖应该被更换且固定住。在优选的实例中,使用黏胶重新黏贴卷轴封盖。这项连接能否在卷轴封盖周围产生紧密的密封并不重要。
新封件的优选实例具有以下结构,该结构有助于再制碳粉匣。替换封件的优选实例,具有带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垫圈开口的第一垫圈层。一可拆卸密封层被连接于垫圈的第二侧面。该可拆卸密封层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端和第二端,及一连接在第二端上的尾件。一电气导电线轨在第一端的位置被连接于可拆卸密封层的第二侧面。一第二垫圈层被连接于可拆卸密封层的第二侧面。可拆卸密封层优选具有二个部分的结构。一敷覆金属的簿膜被连接于第一垫圈,并且一聚丙烯带材被连接于该敷覆金属的簿膜。该敷覆金属的簿膜提供可拆卸封件的强度,而该聚丙烯带材可以用来定向,以便可拆卸封件在所希望的方向优先撕开。在优选的实例中,第一垫圈层的第一侧面具有附着其上的压敏粘合层。使用这个压敏粘合层使密封组件连接在碳粉仓上。连接于第一垫圈层的第二侧面的可拆卸密封层,完全覆盖住垫圈开口。这二个元件的组合密封住碳粉仓内的碳粉。可拆卸密封层的第二端具有一尾件。该可拆卸密封层的尾件,被向后折起来跨过封件的整个长度且朝向第一端。该可拆卸密封层的第一端,被置放在最靠近封件卷轴处。可拆卸封件的尾件的端部穿装于卷轴处。在可拆卸密封层的顶部且同时与可拆卸密封层和第一垫圈层连接的是第二垫圈层。该第二垫圈层连接在可拆卸密封层上,或连接在可拆卸密封层和第一垫圈层的下端。这位于第二垫圈层的第一侧面。在优选的实例中,该垫圈层的第二侧面附着有一层压敏粘合剂。在使用时,该压敏粘合层将密封组件粘在显影剂滚筒的外壳上。采用这种结构,封件自身产生介于碳粉仓与显影剂滚筒外壳间的连接。
在更换已磨损元件及更换覆盖在碳粉仓的封件后,再制者现在可以卸下旧的碳粉填入孔栓塞,经由碳粉填入孔加入新碳粉,添加碳粉并更换栓塞。如果有必要,可在碳粉填入孔放上新的栓塞。在加上新碳粉之后,重新装上碳粉仓和显影剂滚筒外壳。在优选的实例中,通过使用上述封件进行重新连接。显影剂滚筒外壳与第二垫圈的第二侧面上的粘合剂相粘。用于这项连接的附加支撑件,将通过使用端盖来完成。在碳粉仓与显影剂滚筒外壳被连接之后,使用碳粉匣销子及弹簧,将废料箱部分重连接于显影剂滚筒外壳。现在准备重新装上端盖。
虽然端盖可被胶黏或再次焊接重回其位置,但在优选的实例中,端盖以便于第二次再制时容易拆除的方式被更换。在优选的实例中,一系列扣夹被旋入端盖的设定位置。之后将这些螺丝夹夹紧在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的本体上。亦可使用无螺丝扣夹,但是螺丝用于更紧固的连接。螺丝也易于拆卸及再次使用。在另一实例中,所使用的扣夹分扣在端盖的离散位置上,且扣在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的本体上。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先有技术碳粉匣的顶视图。
图2为先有技术碳粉匣的底视图。
图3为先有技术碳粉匣在碳粉匣分离器内的视图。
图4为先有技术碳粉匣在碳粉匣分离器内的另一视图。
图5为先有技术碳粉匣在碳粉匣分离器内的又一视图。
图6为第一模板的分解图。
图7为第二模板的分解图。
图8为第一模板的顶视图,及第二模板位于先有技术碳粉匣的适当位置。
图9为第一模板的顶视图,及第二模板位于先有技术碳粉匣上。
图10为碳粉匣分离器的另一具体实例。
图11为先有技术碳粉匣的分解图。
图12为新密封组件的分解图。
图13为新密封组件的截面图。
图14A为先有技术封件的电气线轨。
图14B为封件的电气线轨。
图15为操作中栓扣夹的视图。
图16为操作中柱扣夹的视图。
图17A为螺丝夹的视图。
图17B为螺丝夹模板的视图。
图18为先有技术碳粉匣、螺丝夹模板和螺丝夹的视图。
图19为先有技术碳粉匣和螺丝夹位置的顶视图。
图20为先有技术碳粉匣的底视图,表明螺丝夹的位置。
图21为第二端盖的视图。
图22为封件电气线轨的分解图。
图23为位于可拆卸封件上的封件电气线轨的顶视图。
图24为先有技术碳粉匣的分解视图,表明第二端盖导电体的位置。
附图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制碳粉匣的方法,特别是一种新设计的碳粉匣,其代表性产品为惠普9000的碳粉匣设计。这种新设计的碳粉匣,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所示为近来由原始设备制造商所采用的新型碳粉匣的顶视图。第一端盖1在第一端盖焊件6组件位置被焊接于碳粉仓3、显影剂滚筒外壳4及废料箱5上。第二端盖2在第二端盖焊件7处被焊接于碳粉仓3、显影剂滚筒外壳4及废料箱5上。图2所示为同一先有技术装置的底视图。
图11所示为新型先有技术碳粉匣的分解图。碳粉仓3具有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可拆卸封件,该封件热封于碳粉仓密封表面44上。因此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可拆卸封件46覆盖住碳粉仓的卸料口54。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可拆卸封件的尾件55被折起来越过热封的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可拆卸封件46,且穿装在卷轴封盖45下端的卷轴51上。中间板片焊接在碳粉仓3上,同时焊接于波纹管式封件49上。波纹管式封件49接着焊接在显影剂滚筒外壳4上。藉由卡匣销子52和卡匣弹簧53将显影剂滚筒外壳4连接在废料箱5上。然后将第一端盖1和第二端盖2焊接在卡匣的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上。
一种再制造这种新型碳粉匣的方法,可最佳的概括为从卡匣的其余部分分离第一端盖1和第二端盖2。分离必须以不会损伤电触点的方式进行,且有助于再制程序完成后不同元件的重新组装。第一步骤为从碳粉仓3、显影剂滚筒外壳4和废料箱5分离第一端盖1与第二端盖2。第一端盖1可通过从位于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的第一端盖焊件6处切下端盖来分开。类似地,第二端盖2可从位于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的第二端盖焊件7处切下端盖来分开。虽然这些切割可以由锯子、刀片或其他手持装置完成,但使用碳粉匣端盖分离器便于在正确的位置切割,且切割适当的深度。通过该第一端盖焊件与该第二端盖焊件的切割深度约为0.2286厘米。图24示出了必须避免在端盖处切割得太深。分解图所显示的为碳粉仓3的第二端盖2。在图24中,第二端盖焊件7为介于第二端盖与碳粉仓3之间的分隔线。紧邻第二端盖焊件7之下的是第二端盖导电体130。第二端盖导电体130与图21所示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碳粉水平触排116、117、118电连通。如图24所示,当端盖位于其应有位置时,第二端盖导电体130与碳粉仓导电体131电连通。因此容易看出,如果第二端盖焊件7被切割得太深,则第二端盖导电体130或碳粉仓导电体131将受到破坏,可能伤及电连接。
图3所示为碳粉匣端盖分离器的具体实例。碳粉匣25被置放在第一模板8和第二模板9间。第一与第二模板通过一或多个具有皮带扣127的皮带12固定于碳粉匣25处,皮带具有皮带扣127,该皮带12有助于将二个模板拉向彼此,从而将模板固定在第一和第二端盖1、2(未示出)上。如图3所示,第一端盖1(未示出)位于第一模板8之下,第二端盖2(未示出)位于第二模板9之下。第一模板8具有位于第一端盖焊件6(未示出)之上的第一模板开口10。类似地,第二模板9具有位于第二端盖焊件7(未示出)之上的第二模板开口11。
在置放第一模板8及第二模板9于碳粉匣25之上时,可采用中心托架24。
图4说明如何操作中心托架。中心托架为中空圆柱,其内径尺寸与第一模板轴13或第二模板轴14相配。第一模板8或者第二模板9可以被置放在插入模板的卡匣的中心托架24之内。另一个模板可接着被置放在碳粉匣25的相对端,并且皮带12和皮带栓扣27可以将其拉紧在一起。中心托架24参与将第一模板8和第二模板9连接到碳粉匣25上。
卡匣一被插入模板内,第一模板轴13及第二模板轴14就可以被置放在第一竖件15和第二竖件16上。这在图3和图5中加以说明。第一竖件15和第二竖件16具有第一模板轴架26和第二模板轴架27,其尺寸为可支撑第一模板轴13和第二模板轴14。第一竖件15和第二竖件16连接在一基座17上,该基座有助于稳定整个装置。一工具挂架18也连接在基座17上。该工具挂架18用于支撑切割工具的旋转工具马达28。在优选的实例中,使用了型号732的Dremel工具(具有位于弯曲件末端的中间手持件的motoflex轴工具)。旋转工具马达28连接在挠性轴23上,该挠性轴再连接到工具手柄22上,该工具手柄固定住钻头21。钻头21被装入可伸缩钻头封壳19内。可伸缩钻头封壳19被设计成当可伸缩工具封盖完全缩回时,将钻头固定在自可伸缩工具封盖端部起一所希望距离处。一气源20,可用于帮助冷却钻头。
在优选的实例中,所采用的是0.375英寸的切割直径、188千分位的切割边长度、1/8英寸的轴、二个开槽30度螺旋线的整体硬质合金钻头。钻头全长为1.5英寸。由于732型Dremel钻头的旋转速度约为22,000转/分钟,而此速度太高(造成过度软化),因此采用整流器109削减电压来降低此速度。钻头的优选速度为6,000至15,000转/分钟之间,优选为9,000至12,000转/分钟之间。在优选的实例中,一气源20指向切割头部。
采用碳粉匣端盖分离器,再制者将碳粉匣25放置在第一模板8及第二模板9内。两个模板轴13和14被置放在第一竖件15和第二竖件16上,这些轴靠放在第一模板轴架26和第二模板轴架27上。操作者将可伸缩钻头封壳19置放在适当位置,在第一模板开口10和第二模板开口11之上,以切割第一端盖焊件6和第二端盖焊件7。碳粉匣25可旋转,以便于切割碳粉匣的二个侧面。
图6和图7示出了第一模板8和第二模板9的放大图。图6为第一模板8的分解图,可更好的说明第一模板柱插座30的位置。分解图中所显示的第一模板8具有A和B二个部分。第一模板8优选由一片金属材料制成,优选金属是因为其可以抵挡来自于切割第一端盖焊件6和第二端盖焊件7的切割工具所造成的磨损。铝为优选的金属材料,因为铝易于加工且重量轻。铝优选约为1/4英寸厚度。第一和第二模板开口优选为0.286英寸宽。另外,可使用塑料或纤维强化塑料。当使用塑料时必须小心以保持适当的形状。模制塑料可以消除使变形的应力。第一模板8置放在第一端盖1之上。在本优选实例中,第一模板柱插座用来使第一模板开口10与需要切割的第一端盖焊件6更好地对齐。第一模板柱插座与第一端盖柱29对齐并安在其上,如图6所示。这些柱由原始设备制造商模制成第一端盖。在本优选的实例中,模板柱插座紧密地套在端盖柱之上。对于惠普9000来说,模板柱插座具有0.31英寸的外径和0.22英寸的内径。
类似地,图7示出了分成二个部分的第二模板9,以更好地说明第二模板柱插座的位置。所示的第二模板分成二个部分9a和9b。在优选的实例中,第一和第二模板为单一片段,优选由某种金属如铝制成。模板可制成更容易制造的两个部分,但是发明者已经发现两部分结构会降低第二模板开口11与第二端盖焊件7相对齐的精度。第二模板柱插座32置放且套在原始设备制造商模制成端盖的第二端盖柱上。第二模板柱插座不是必须的,但是它们的确有助于更准确地对齐卡匣。在第一模板8与第二模板9置放在第一端盖1与第二端盖2上方之后,两个模板应该紧紧贴靠在两个端盖处。
目前有数种方法可以将模板固定在端盖上。优选的方法在图8和图9中示出。图8所示为被夹持固定在第一模板8和第二模板9之间的碳粉匣25的顶视图。皮带12用于连接第一模板8与第二模板9,牵拉它们紧紧贴靠在端盖(未示出)处。连接两个模板的优选方法是使用一个固定连接物33和一个皮带扣127。固定连接物夹持皮带的一端,同时皮带扣127使用栓扣机构,将第一模板8拉向第二模板9。其它连接物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任一端可以有栓扣。
图9所示为固定在第一模板8与第二模板9之间的碳粉匣25的底视图。所示的皮带12将第一模板8拉向第二模板9,其方式与上述讨论的相同。可使用如图8和图9所示的单一皮带或二个皮带。
还可能有其他分离器的具体实例。例如,模板可垂直安装。在这种垂直安装中,模板可被置放在如图4所示的中心托架24上。然后卡匣和模板可以在中心托架24上旋转,并且可以通过第一和第二模板开口10和11进行切割。此种设计的优点是略去了第一竖件15和第二竖件16,其缺点是当模板垂直安装时,更难以进行切割。单一模板可用于第二端盖。第二端盖包含第二端盖导电体,且必须小心以避免切割它们。第一端盖可不受限制地被切割。
图10所示为碳粉匣分离器的另一具体实例。在图10所示的另一具体实例中,皮带12和35被略去。在图8所示的实例中,将第一模板8向第二模板9移动的力是由旋扭套42所施加的,压力施加在第一竖件15处。
图10所示为碳粉匣25安装在第一模板8和第二模板9内。第一模板轴13穿过第一竖件15的开口并突出出来,由锁环38固定住。类似地,第二模板轴14(未示出)穿过第二竖件16的类似开口并突出出来,并由锁环固定住。第一竖件15可滑动地与基座17啮合。第一竖件15安装在汤普森(Thompson)轴37处,该汤普森轴通过轴台39连接在基座17上。可将沿着汤普森轴37移动第一竖件,使其朝向或远离第二竖件滑动。一旦模板啮合于碳粉匣25,通过摆动转轴块41的摆臂40可将旋扭套42自第一轴移开或位置朝向第一轴。如图10所示,摆臂邻近于第一竖件被啮合。在如图10所示,在未啮合位置,摆臂40及旋扭套42不靠放在基座上。旋转旋扭套可以转动,以增量推动第一竖件15向第二竖件16,锁紧第一模板8于第二模板9,将卡匣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在任一实例中,第一竖件和第二竖件优选8英寸高,以方便碳粉匣的旋转。
图11所示为原始设备制造商碳粉匣的分解图。为了更好的说明再制的步骤简化了卡匣。一旦端盖1和2采用碳粉匣分离器被拆除,然后通过拆除卡匣销子52及卡匣弹簧53,就可以将废料箱5由显影剂滚筒外壳4拆下。废料箱可以进行清洁和检查,并可更换装在此部分的任何已磨损的元件如感光鼓。接着,显影剂滚筒外壳4必须自碳粉仓3分开。介于碳粉仓3和显影剂滚筒外壳4之间的是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封件。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封件包含数个部件。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可拆卸封件46热封于碳粉仓密封表面44,以使其完全覆盖住碳粉仓卸料口54。将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可拆卸封件的尾件55折起,越过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可拆卸封件的整个长度并将其置放在卷轴封盖45之下。将尾件55的端部穿装于卷轴51之上。在再制时,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可拆卸封件46卷绕在卷轴51周围。中间板片48焊接于碳粉仓3并焊接于波纹管式封件49上。接着将波纹管式封件49焊接于显影剂滚筒外壳4。显影剂滚筒外壳4可以通过简单的楔入或刀割这两部分,而与碳粉仓3分开。在此过程中,应该拆除并丢弃中间板片48,并且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可拆卸封件46应当自卷轴取出并丢弃。类似地,波纹管式封件49应该自显影剂滚筒外壳4上拆除。
至此卡匣已被完全分解,可以检查所有分组件,并更换任何已磨损元件。现在可将替换封件加在碳粉仓上。
图12说明了新替换封件的结构。图12示出了在拆掉旧的封件之后,带有卷轴51和密封感应触点50的碳粉仓3。碳粉仓密封表面44已被刮除干净。使用溶剂除去原始设备制造商材料的任何痕迹。第一垫圈56,第一垫圈的第一侧面57(未示出)和第二侧面58,第一垫圈的第一侧面57均朝向碳粉仓密封表面44,且设计成黏贴于碳粉仓密封表面。在优选的实例中,第一垫圈56为耐冲击聚苯乙烯。猎人(Huntsman)化学公司的HCC级840,性能良好。耐冲击聚苯乙烯可使密封组件具有刚性。
第一垫圈56具有第一垫圈开口59,其尺寸与形状与碳粉仓卸料口54几乎相同。可拆卸封件60具有第一侧面(未示出)及第二侧面62。第一侧面朝向第一垫圈56的第二侧面58,并连接于垫圈。可拆卸封件在其第二端具有一尾件65。该尾件向后折起越过可拆卸封件的第二侧边62并穿装在卷轴51之上。封件的电气线轨66位于可拆卸封件60的第一端。封件的电气线轨与密封感应触点接触。在优选的实例中,可拆卸封件60由敷覆金属的聚乙烯膜片或聚丙烯带材制成。
在优选的实例中,使用一个两层可拆卸封件。一挠性密封材料132可被层压在聚丙烯带材67上。在优选的实例中,聚丙烯带材是0.005英寸厚的无花纹白色聚丙烯,为旗舰转换器公司的PT 8×10。聚丙烯带材67在所希望的方向上提供较佳的撕开性,而可拆卸封件60可由敷覆金属膜片制成,以使层压制品具有更大的强度。挠性密封材料132优选敷覆金属膜片,例如Lamigas99103,一种0.006英寸厚的尼龙、铝、聚乙稀薄片制品。
第二垫圈70形成下一层。在优选的实例中,垫圈是一种开孔泡沫塑料例如0.125英寸厚的Nolaphil。该泡沫垫圈有助于密封卡匣的外侧,以防止在开启可拆卸封件后碳粉漫延散开。第二垫圈的第一侧面71(未示出)连接于第一垫圈层的第二侧面58。第二垫圈70即可以连接于可拆卸封件的第二侧面62,也可以连接于带状密封材料的第二侧面69。第二垫圈具有一个垫圈开口73、一个第一端74及一个第二端75。第二垫圈的第一侧面71(未示出)被沿着其长度且沿着第二垫圈的第二端75所密封,但是在第二垫圈的第一端74没有被密封。
向后对折越过可拆卸封件60的可拆卸封件的尾件65,在第二垫圈的第一端74处通过第二垫圈70下面。一可选用的润滑层76可以被连接于第二垫圈70的下面,此连接位置为位于第二垫圈的第一端74处的第二垫圈的第一侧面71(未示出)。该润滑层可用聚四氟乙烯(PTFE)或聚酯薄膜(Mylar)材料制成,以帮助密封材料的滑动。在优选的实例中,此为大约0.004英寸厚的Melinex(由Thonsil Wrap公司制造)。润滑层76有助于避免可拆卸封件60在通过第二垫圈第一端74的下面时被黏住或被卡住。
虽然图12示出了两个垫圈,但第一垫圈可被省略掉,且可拆卸封件60可以通过热封、用胶或一压敏胶黏接层直接黏贴到碳粉仓密封表面44。
图13所示为替换封件的截面图。在优选的实例中,封件具有第一黏接层77和第二黏接层80以及覆盖黏接层的可剥离衬里。第一黏接层77将密封组件连接在碳粉仓上,第二黏接层80将密封组件连接在显影剂滚筒外壳上。安装时,显影剂滚筒外壳被连接于密封组件,该密封组件接着被连接于碳粉仓。如图13的截面图所示,由第一黏接层77上移,有第一垫圈层56。该黏接层被连接于第一垫圈层的第一侧面57。第一垫圈层的第二侧面58被连接于可拆卸封件的第一侧面63。可拆卸封件的第二侧面64被连接于聚丙烯带状密封材料的第一侧面68。聚丙烯带状密封材料的第二侧面69被连接在第二垫圈的第一侧面71上。第二垫圈的第二侧面72被附接于第二黏接层的第一侧面81。第二黏接层的第二侧面82被连接于可剥离衬里83。第一黏接层77优选MMM950,一种丙烯酸压敏黏合剂。第二黏接层优选的艾弗里(Avery)8302,其亦为一种丙烯酸压敏黏合剂。黏接层可被省略掉,并且安装者使用黏胶将密封组件粘接在碳粉仓和显影剂滚筒上。
图14B所示为新替换封件的封件电气线轨66,其与图14A所示的原始设备制造商的电气线轨113相对照。由图14A可见,原始设备制造商的电气线轨113具有三个对应于三个密封感应触点50A、50B和50C的开孔。由50A至50C的电连接通过导电路径114完成。如果密封传感器50A与密封传感器50C电连通,那么打印机将感应到封件位于其适当位置,且未被开启。打印机接着激活一适当电路,以使卷轴51卷绕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可拆卸封件55在卷轴上。可拆卸封件接着被逐渐地剥掉碳粉仓密封表面。被拉起打开的该可拆卸封件,使封件沿着密封撕裂线112撕开,从而断开介于密封传感器50A和密封传感器50C间的电触点。打印机接着感应到封件已经完全被拆除,并停止致动卷轴。介于50B和50C间的电连接由导电路径114完成,其在原始设备制造商的绝缘塑料带115下端运行。存在介于50B和50C间的一完整电连接,告知打印机卡匣已经在其位置的讯息。
图14B和图22所示的替换封件电气线轨,可模拟先有技术电气线轨的功能,但是费用较低。封件感应电气线轨66有三层,顶层为导电层110。在优选的实例中,导电层110为铝箔,但是也可使用其他导电材料如金属箔或导电塑料。切割且除去封件电气线轨的导电层的一部分,外露出封件电气线轨的绝缘层111,如图14B所示。在优选的实例中,封件电气线轨的绝缘层111为可剥离衬里且覆盖住封件电气线轨的黏接层。可剥离衬里的一部分可被除去,且封件感应电气线轨66可被黏贴于密封组件的其他部分。
图22示出了封件电气线轨66的一个具体实例的分解图。如图22所示,封件电气线轨66有三层,最底层是封件电气线轨的绝缘层111,优选是一可剥离衬里;中间层是封件电气线轨的黏接层128;顶层是封件电气线轨的导电层110。如图22所示,导电层129的被移除部分,在导电层中产生两个导电路径。在优选的实例中,使用康柏(Compac)工业用带部门的Compac804铝带,此带为一种具有可剥离衬里的黏接带,其包含全部三层。冲切金属箔,除去带子的切割部分,以建立适当的电气路径。
图23所示为当卷轴51(未示出)拉起可拆卸封件的尾件65(未示出)时,封件电气线轨66在适当位置覆盖住可拆卸封件60的状态。可拆卸封件60自第一垫圈层56被拉起,该第一垫圈覆盖住碳粉仓密封表面44(未示出)。当可拆卸封件60被拉起时,其在密封撕裂线112处断开封件电气线轨的导电层110。
当封件电气线轨66被置放在可拆卸封件60上方后,封件电气线轨66然后在密封感应触点50下滑动。密封感应触点50A经由封件电气线轨的导电层110与密封感应触点50C电接触。50A与50C之间的这种连接形成第一导电路径。打印机感应到此电接触,其然后致动卷轴51拉起可拆卸封件的尾件65,并打开封件。当封件被沿着撕裂线112开启时,由于第一导电路径已被断开,传感器50A不会再与传感器50C电接触,打印机停止致动封件。传感器50B经由位于第二导电路径的导电层与传感器50C保持电接触。这项具体实例,使密封感应线轨易于连接在可拆卸封件上,并组装不费力。虽然图14B示出了导电层的二个区域已经被除去,外露出第二电气线轨的绝缘层111,但可以除去导电材料的单一区域以产生两个电气路径。在另一实施例中,对应于密封传感器50A、50B和50C的衬板可被置放在封件上,并用金属线将与50A对应的衬板连接于与50C对应的衬板,将与50B对应的衬板连接于与50C对应的衬板。
在将替换密封组件安装在碳粉仓3与显影剂滚筒外壳4之间后,将废料箱5重新装在显影剂滚筒外壳4上,并更换卡匣销子52及弹簧53。至此,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已准备好,可以重新连接端盖。端盖可简单的胶黏或镶嵌在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上。然而,这不是重装的优选方法,因为其必然再次使用如上所述的端盖分离器来分割卡匣。虽然如上所述的碳粉匣分离器可以进行重复切割,但是在切割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某些错误。如果屡次切割同一卡匣,最后无论是端盖、端盖触点抑或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都将受到损坏。将端盖重新连接于分组件的一种更好的方法是使用一系列可拆卸夹具。这些夹具还具有进一步的优点,当再次再制碳粉匣时,这些夹具可以被更快速地拆开。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将端盖夹紧在分组件上。将第一端盖焊件6和第二端盖焊件7抬高超过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2的本体或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本体的其他轮廓部分,当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被正确的对齐时,将在第一端盖焊件6和第二端盖焊件7的中心处进行切割。由于端盖焊件被抬高超过端盖的表面,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可被用做一施力点,以施加夹紧力将端盖1和2固定在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上。
图15所示为一个这样的夹紧装置。栓扣夹94有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扣夹杆臂91,第二部分为扣夹栓扣92。扣夹栓扣92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扣夹栓扣基座96。扣夹栓扣基座96基本上为平面状并啮合于位于第二端盖焊件中裂缝93的任一边的第二端盖焊件7的顶端。扣夹栓扣92的第二部分为扣夹栓扣的夹持端95。扣夹栓扣的夹持端95相对扣夹栓扣基座形成一近乎90度的角,其也被设计成将第二端盖焊件7的抬高部分啮合于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的侧面。扣夹栓扣92的第三部位为扣夹栓扣配接部分97。扣夹栓扣配接部分97相对于扣夹栓扣基座96成一定角度,且其造形适合与扣夹杆臂91啮合。扣夹杆臂基本上为平面状,其具有扣夹杆臂啮合端98、扣夹杆臂配接部分99及杆臂端100。扣夹杆臂啮合端98在端盖侧边与端盖焊件的基座相接触。如图15所示,扣夹杆臂啮合端98在第二端盖2处与第二端盖焊件7的基座相接触。通过在杆臂端100处向下推压,扣夹杆臂配接部分99将扣夹栓扣配接部分97拉向第二端盖焊件7,这使得扣夹栓扣的夹持端95啮合于第二端盖焊接件7,并被拉向扣夹杆臂啮合端98,产生介于扣夹杆臂啮合端和扣夹栓扣夹持端95间的压力,使端盖2夹紧在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上。数个栓扣夹94可用于啮合第一端盖1和第二端盖2于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上。
扣夹的另一替代实例如图16所示。柱扣夹101具有三个部分,柱扣夹基座102、端盖柱配接部分103和柱扣夹啮合端104。柱扣夹啮合端104相对柱扣夹基座102成接近90度的角。柱扣夹基座102被用来通过将柱扣夹啮合端104置放在第一端盖柱29(图16中未示出)及第二端盖柱31上方,将端盖连接在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上。这使端盖柱配接部分与端盖相连接。柱扣夹啮合端104接着被连接在端盖焊件的顶端,并使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啮合在焊接处的另一侧。在此扣夹的优选实例中,柱扣夹101为由弹簧材料如弹性钢制成。通过在柱扣夹基座102处向下推压,柱扣夹啮合端104在焊件的顶端受力,且将在端盖与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之间在焊件上施加一压力。
图17A所示为一种用于将端盖重新装接在碳粉/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上的螺丝夹。螺丝夹86具有螺丝夹啮合端105,其相对于螺丝夹基座106形成近90度角。在优选的实例中,此角度小于90度,以便施加一夹紧压力。此螺丝夹基座106具有螺丝夹孔85。
图17B所示为扣夹螺丝模板87。扣夹螺丝模板87用于定位端盖中的孔,以与螺丝夹孔85相对应。扣夹螺丝模板的本体107靠放在第一端盖1或第二端盖2的侧面。然后推动扣夹螺丝模板的滑块108,直到模板滑块端108a、108b,停靠在第一端盖焊件6或第二端盖焊件7的侧面。接着旋紧扣夹螺丝模板指旋螺钉90,以确保扣夹螺丝模板的本体107相对于扣夹螺丝模板滑块108对齐。导向孔89将接着被正确地定位于端盖的适当部分上。适当定位后,导向孔89距离第一端盖焊件6或第二端盖焊件7足够远,以避免在端盖焊接处的塑料裂开;但是也要足够近,以使当螺丝被插入及旋紧时,向端盖焊接处提供压力。在优选的实例中,此距离为大约0.188英寸。一个钻头(未示出)可接着用来垂直向下钻,穿过导向孔89并进入第一端盖1或第二端盖2。这将正确的测知螺丝夹86的位置。
图18示出了扣夹螺丝模板87正确的啮合于第二端盖2上。扣夹螺丝模板本体107固定在第二端盖2的外表面,扣夹螺丝模板滑块端133固定在第二端盖焊件7处。导向孔89现在位于端盖2上的适当位置。图19和图20示出了这些扣夹螺丝的优选的位置,其他位置是显而易见的。图19所示为螺丝夹86安装位置的顶视图。图20表明螺丝夹86在碳粉匣底部的优选位置。请注意,四个扣夹能够将端盖固定在卡匣上。在优选的实例中,位于端盖的螺丝孔为预钻孔。扣夹螺丝优选由一弹簧金属制成,虽然也可使用塑料材料。扣夹螺丝啮合于第一端盖焊件6或第二端盖焊件7。接着将螺丝插入穿过螺丝夹孔85并进入端盖。旋紧螺丝,拉起扣夹顶住端盖焊件,将端盖连接在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废料箱分组件上。
使用这些扣夹中的任一种,使卡匣可以在其下一个循环中被轻易地分解再制,不需要切割任何焊接处。在优选的实例中,使用303不锈钢(3/4头部回火),是因其坚硬且不生锈的特性而被采用。出于装饰目的,可以将它们涂成黑色以与卡匣匹配,例如通过氧化发黑处理。
虽然上述所举例的方法均具有相同的端盖被再次用在碳粉匣上,但还有其他替代实施例。例如,来自于不同碳粉匣的端盖,可被混合使用且相互匹配。也就是说,来自于碳粉匣A的第一端盖,可作为第一端盖被置放在碳粉匣B上。类似地,可以模制新端盖并用作替换端盖。使用新的第一端盖或新的第二端盖,在切割卡匣时可具有更大的弹性,因为不需要太过于小心以确保所有卡匣零件都可再次使用。但是使用新的替换端盖将增加处理过程的费用。
在卡匣被重组装之后,其可由再制者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大部分再制者更喜欢在将他们的卡匣交付给消费者之前,对卡匣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卡匣,他们可以确定各种新的且使用过的组件工作正常,并可以产生适当的图像。测试惠普9000或其他这种设计的卡匣之后,存在某些特别的问题。当这种设计的碳粉匣被放入打印机时,打印机通过密封感应触点50感应到卡匣的存在。
如前所述,当打印机感应到卡匣存在时,打印机发出一信号使卷轴51卷绕。如果卡匣已被重新再制,卷轴的卷绕将拉起可拆卸封件的尾件65,最终拆除可拆卸封件60,使碳粉穿过第一垫圈开口59和第二垫圈开口73。因为已安装封件以防止在装运期间碳粉的洩漏,因此再制者需要能够测试碳粉匣,但又不需要拆除该封件。
为了在测试碳粉匣之后,仍然可以保持替换封件在其位置,再制者需要使打印机误以为碳粉匣已在其位置,但封件已被拆除。这个问题最容易的解决方法是模拟出卡匣已在其位置但密封已被拉起时卡匣所应产生的电信号。图21示出了第二端盖2处于闭合及绝缘状态。在第二端盖上的不同位置上有电触点,这些电触点与碳粉匣25内的元件电连通。第一碳粉水平触排116、第二碳粉水平触排117、第三碳粉水平触排118和第四碳粉水平触排119提供关于碳粉消耗的信息给打印机。第一端盖密封感应器触点120与密封感应触点50A电接触。第二端盖密封感应器触点121与密封感应触点50B电接触。第三端盖密封传感器触点122与密封感应触点50C电接触,且亦为电气接地端。显影剂滚筒端盖触点123与显影剂滚筒电连通。PCR端盖触点124与PCR电连通。
用一绝缘带盖住第一端盖密封传感器,再制者可以“欺骗”打印机使其认为卡匣位于适当位置,但密封已经被拉起。这是因为打印机通过查看第二端盖密封传感器触点121与第三端盖密封传感器触点122之间的电气接点,来感应卡匣的存在。通过查看第一端盖密封传感器触点120与第三端盖密封传感器触点122之间的电接触,打印机感应封件的存在。当用绝缘带盖住第一端盖密封传感器触点120上断开该第二连接点时,打印机认为封件已被拉起。打印机因此感应到卡匣的存在,并且密封已被拉起。再制者现在可以自由地打印,而无需令打印机致动卷轴51,造成封件的拆除。
再制者可在显影剂滚筒上放置少量的碳粉,用绝缘带覆盖住第一端盖密封传感器触点120并打印数张测试页,以证明卡匣已被正确的再制完成。

Claims (27)

1.一种再制碳粉匣的方法,包括步骤:
a)提供一碳粉匣,其具有一碳粉仓,该碳粉仓具有一碳粉仓密封面,及一碳粉卸料口,一连接于该碳粉仓的显影剂滚筒外壳,一连接于该显影剂滚筒外壳的废料箱,该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和废料箱一起形成一分组件;一借助于且沿着一第一端盖焊件连接在该分组件一端的第一端盖,一借助于且沿着一第二端盖焊件连接在该分组件的第二端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具有低于第二端盖焊件的第二端盖导电体,该第一端盖具有第一端盖电触点和第一端盖柱,该第二端盖具有第二端盖电触点和第二端盖柱,一碳粉匣密封组件,一密封卷轴,以及数个密封感应触点;
b)由该分组件切割第一端盖;
c)由该分组件切割第二端盖;
d)由该分组件拆除第一和第二端盖;
e)由该显影剂滚筒外壳分开废料箱;
f)由该显影剂滚筒外壳分开碳粉仓;
g)拆除该碳粉匣密封组件;
h)将一新密封组件置放在该碳粉仓密封表面上,该新密封组件设有一第一垫圈,该第一垫圈具有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及一垫圈开口,一可拆卸密封,该可拆卸密封具有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及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可拆卸密封的第一侧面,连接于该第一垫圈的第二侧面,所述可拆卸密封覆盖住该第一垫圈开口,一可拆卸密封的尾件连接在该可拆卸密封的第二端,一电气导电轨,在该可拆卸密封的第一端连接于该可拆卸密封,并使该电气导电轨与密封感应触点接触,一具有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以及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第二垫圈,所述第二垫圈的第一侧面,除了于该第二垫圈的第二端以外,还连接于该第一垫圈的第二侧面,所述可拆卸密封的尾件被折起越过该可拆卸密封,并位于第二垫圈的第二端之下;
i)将该显影剂滚筒外壳重新装在该碳粉仓上;
j)将该废料箱重新装在该显影剂滚筒外壳上;
k)将该第一和第二端盖重新装在该分组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由该分组件切割第二端盖的步骤,包括将该碳粉匣放在一碳粉匣分离器内,该碳粉匣分离器具有一第二模板,其结构与该第二端盖相匹配,该第二模板具有第二模板开口,并且通过切开该第二模板开口,由该分组件切下第二端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由该分组件切割第一端盖和由该分组件切割第二端盖的步骤,包括将该碳粉匣放在一碳粉匣分离器内,所述碳粉匣分离器具有第一模板,其结构与该第一端盖相匹配,该第一模板具有第一模板开口,所述碳粉匣分离器具有第二模板,其结构与第二端盖相匹配,所述第二模板具有第二模板开口,并且通过切开该第一模板开口,由该分组件切下第一端盖,通过切开该第二模板开口,由该分组件切下第二端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当该第一模板被置放在第一端盖上方时,第一模板开口位于第一端盖焊件上方,且其中当该第二模板被置放在第二端盖上方时,第二模板开口位于第二端盖焊件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碳粉匣分离器的第一模板还包括一第一模板轴,并且碳粉匣分离器的第二模板还包括一第二模板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碳粉匣分离器还包括一带有第一模板轴架的第一竖件,及一带有第二模板轴架的第二竖件,且其中由该分组件切割第一端盖和由该分组件切割第二端盖的步骤,包括将该第一模板轴置放在第一模板轴架,且将该第二模板轴置放在第二模板轴架,及通过该第一模板开口切割该第一端盖焊件,与通过该第二模板开口切割该第二端盖焊件。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该第二端盖的切割深度,不会触及第二端盖导电体。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该第一端盖焊件与该第二端盖焊件的切割深度约为0.2286厘米。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该碳粉匣放入第一和第二模板中的步骤,还包括将该第一模板紧贴于第一端盖及将该第二模板紧贴于第二端盖的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该第一和第二模板紧贴于第一和第二端盖的步骤,包括至少用一个皮带将该第一与第二模板连接起来的步骤。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该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重新装在分组件上的步骤,包括将一扣夹连接于第一端盖和分组件之间,及将一扣夹连接于第二端盖和分组件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连接另外数个扣夹的步骤。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一扣夹包括:
一端盖柱配接部分,其结构适于将其连接到该第一端盖柱或第二端盖柱;
一足够长度的柱扣夹基座,以从第一端盖柱延伸至第一端盖焊件,或从第二端盖柱延伸至第二端盖焊件;及
一柱扣夹啮合端,其结构适于连接在第一或第二端盖焊件上。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连接一扣夹的步骤,包括提供一设有螺丝夹孔、一螺丝夹基座、和一螺丝夹啮合端的螺丝夹,在第一或第二端盖焊件上方对齐该螺丝夹啮合端,在第一或第二端盖焊件上方将螺丝夹啮合端啮合在该分组件上,在第一或第二端盖的一部分上方对齐螺丝夹孔,使螺丝通过螺丝夹孔并进入第一或第二端盖,这样将螺丝夹连接到第一或第二端盖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为连接螺丝而在端盖上预定位置的步骤,通过使用一螺丝夹模板,该螺丝夹模板具有一本体、一可滑动地连接在本体上的滑块,所述滑块可在两个方向上移动,当该滑块端停靠在第一或者第二端盖焊件的侧面时,旋紧模板上的指旋螺钉,使滑块上的导向孔正确定位,然后穿过该导向孔预钻孔。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该新密封组件放置在碳粉仓密封表面上的步骤,包括:
将可拆卸密封的尾件放入卷轴;
将第一垫圈的第一侧面连接于碳粉仓密封表面;
将该电气导电轨与碳粉仓上的密封感应触点相接触;
将该第二垫圈的第二侧面连接于显影剂滚筒外壳。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该第一垫圈的第一侧面连接于该碳粉仓密封表面的步骤,包括将第一垫圈的第一侧面胶黏于碳粉仓密封表面。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该第一垫圈的第一侧面连接于该碳粉仓密封面的步骤,包括提供所述新密封组件,该新密封组件还包括连接于该第一垫圈的第一侧面的一压敏胶黏接层。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该第二垫圈的第二侧面连接于该显影剂滚筒外壳的步骤,包括将该第二垫圈的第二侧面胶黏于该显影剂滚筒外壳。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该第二垫圈的第二侧面连接于该显影剂滚筒外壳的步骤,包括进一步提供所述新密封组件,该新密封组件具有连接于第二垫圈的第二侧面的压敏胶黏接层。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电气导电轨包括三层,一导电层、一连接于该导电层的黏接层、和一连接于该黏接层的绝缘非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的一部分导电层被移除,以产生两个穿过导电层的电气导电路径,且具有一穿过第一电气导电路径的撕裂线。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新密封组件还包括一润滑层,该润滑层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二垫圈的第一侧面,以便拆除该可拆卸密封。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将该第一和第二端盖重新装在分组件后,测试该再制碳粉匣的打印质量的步骤。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测试打印质量的步骤,包括用非导电材料覆盖住第一端盖感应触点、置放一滴碳粉在显影剂滚筒、置放再制碳粉匣于打印机、以及打印测试页的步骤。
25.一种再制碳粉匣的方法,包括步骤:
a)提供一碳粉匣,其具有一碳粉仓,该碳粉仓具有一碳粉仓密封面,及一碳粉卸料口,一连接于该碳粉仓的显影剂滚筒外壳,一连接于该显影剂滚筒外壳的废料箱,该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和废料箱一起形成一分组件,一借助于且沿着一第一端盖焊件连接在该分组件一端的第一端盖,一借助于且沿着一第二端盖焊件连接在该分组件的第二端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具有低于第二端盖焊件的第二端盖导电体,该第一端盖具有第一端盖电触点和第一端盖柱,该第二端盖具有第二端盖电触点和第二端盖柱,一碳粉匣密封组件,一密封卷轴,以及数个密封感应触点;
b)由该分组件切割第一端盖;
c)由该分组件切割第二端盖;
d)由该分组件拆除第一和第二端盖;
e)由该显影剂滚筒外壳分开废料箱;
f)由该显影剂滚筒外壳分开碳粉仓;
g)拆除该碳粉匣密封组件;
h)将一新密封组件置放在该碳粉仓密封表面上,该新密封组件设有一第一垫圈,该第一垫圈具有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及一垫圈开口,一可拆卸密封,该可拆卸密封具有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及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可拆卸密封的第一侧面,连接于该第一垫圈的第二侧面,所述可拆卸密封覆盖住该第一垫圈开口,一可拆卸密封的尾件连接在该可拆卸密封的第二端,一电气导电轨,在该可拆卸密封的第一端连接于该可拆卸密封,并使该电气导电轨与密封感应触点接触,一具有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以及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第二垫圈,所述第二垫圈的第一侧面,除了于该第二垫圈的第二端以外,还连接于该第一垫圈的第二侧面,所述可拆卸密封的尾件被折起越过该可拆卸密封,并位于第二垫圈的第二端之下;
i)将该显影剂滚筒外壳重新装于该碳粉仓;
j)将该废料箱重新装于该显影剂滚筒外壳;
k)提供一新的第一端盖和新的第二端盖;
l)将该新的第一和第二端盖连接于该分组件。
26.一种再制碳粉匣的方法,包括步骤:
a)提供一碳粉匣,其具有一碳粉仓,该碳粉仓具有一碳粉仓密封面,及一碳粉卸料口,一连接于该碳粉仓的显影剂滚筒外壳,一连接于该显影剂滚筒外壳的废料箱,该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和废料箱一起形成一分组件,一借助于且沿着一第一端盖焊件连接在该分组件一端的第一端盖,一借助于且沿着一第二端盖焊件连接在该分组件的第二端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具有低于第二端盖焊件的第二端盖导电体,该第一端盖具有第一端盖电触点和第一端盖柱,该第二端盖具有第二端盖电触点和第二端盖柱,一碳粉匣密封组件,一密封卷轴,以及数个密封感应触点,
b)由该分组件切割第一端盖;
c)由该分组件切割第二端盖;
d)由该分组件拆除第一和第二端盖;
e)由该显影剂滚筒外壳分开废料箱;
f)由该显影剂滚筒外壳分开碳粉仓;
g)拆除该碳粉匣密封组件;
h)将一新密封组件置放在该碳粉仓密封表面上,该新密封组件设有一第一垫圈,该第一垫圈具有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及一垫圈开口,一可拆卸密封,该可拆卸密封具有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及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可拆卸密封的第一侧面,连接于该第一垫圈的第二侧面,所述可拆卸密封覆盖住该第一垫圈开口,一可拆卸密封的尾件连接在该可拆卸密封的第二端,一电气导电轨,在该可拆卸密封的第一端连接于该可拆卸密封,并使该电气导电轨与密封感应触点接触,一具有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以及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第二垫圈,所述第二垫圈的第一侧面,除了于该第二垫圈的第二端以外,还连接于该第一垫圈的第二侧面,所述可拆卸密封的尾件被折起越过该可拆卸密封,并位于第二垫圈的第二端之下;
i)将该显影剂滚筒外壳重新装在该碳粉仓上;
j)将该废料箱重新装在该显影剂滚筒外壳上;
k)提供一新的第一端盖;
l)将该新的第一端盖和旧的第二端盖连接于该分组件。
27.一种再制碳粉匣的方法,包括步骤:
a)提供一碳粉匣,其具有一碳粉仓,该碳粉仓具有一碳粉仓密封面,及一碳粉卸料口,一连接于该碳粉仓的显影剂滚筒外壳,一连接于该显影剂滚筒外壳的废料箱,该碳粉仓、显影剂滚筒外壳和废料箱一起形成一分组件,一借助于且沿着一第一端盖焊件连接在该分组件一端的第一端盖,一借助于且沿着一第二端盖焊件连接在该分组件的第二端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具有低于第二端盖焊件的第二端盖导电体,该第一端盖具有第一端盖电触点和第一端盖柱,该第二端盖具有第二端盖电触点和第二端盖柱,一碳粉匣密封组件,一密封卷轴,以及数个密封感应触点;
b)由该分组件切割第一端盖;
c)由该分组件切割第二端盖;
d)由该分组件拆除第一和第二端盖;
e)由该显影剂滚筒外壳分开废料箱;
f)由该显影剂滚筒外壳分开碳粉仓;
g)拆除该碳粉匣密封组件;
h)将一新密封组件置放在该碳粉仓密封表面上,该新密封组件设有一第一垫圈,该第一垫圈具有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及一垫圈开口,一可拆卸密封,该可拆卸密封具有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及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可拆卸密封的第一侧面,连接于该第一垫圈的第二侧面,所述可拆卸密封覆盖住该第一垫圈开口,一可拆卸密封的尾件连接在该可拆卸密封的第二端,一电气导电轨,在该可拆卸密封的第一端连接于该可拆卸密封,并使该电气导电轨与密封感应触点接触,一具有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以及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第二垫圈,所述第二垫圈的第一侧面,除了于该第二垫圈的第二端以外,还连接于该第一垫圈的第二侧面,所述可拆卸密封的尾件被折起越过该可拆卸密封,并位于第二垫圈的第二端之下;
i)将该显影剂滚筒外壳重新装在该碳粉仓上;
j)将该废料箱重新装在该显影剂滚筒外壳上;
k)提供一新的第二端盖;
l)将该旧的第一端盖和该新的第二端盖连接于该分组件。
CNB038005891A 2002-03-05 2003-02-27 一种再制碳粉匣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783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091,189 US6754460B2 (en) 2002-03-05 2002-03-05 Method of remanufacturing a toner cartridge
US10/091,189 2002-03-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5646A CN1545646A (zh) 2004-11-10
CN100357834C true CN100357834C (zh) 2007-12-26

Family

ID=27787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058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7834C (zh) 2002-03-05 2003-02-27 一种再制碳粉匣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6754460B2 (zh)
EP (1) EP1481289A4 (zh)
JP (1) JP2005519350A (zh)
CN (1) CN100357834C (zh)
AU (1) AU2003216439A1 (zh)
BR (1) BR0303356A (zh)
MX (1) MXPA03009942A (zh)
TW (1) TWI267710B (zh)
WO (1) WO2003077039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12765B2 (en) * 2002-03-05 2007-05-01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US6754460B2 (en) * 2002-03-05 2004-06-22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Method of remanufacturing a toner cartridge
JP3720802B2 (ja) * 2002-11-06 2005-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3970161B2 (ja) * 2002-11-08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US7592567B2 (en) * 2003-09-11 2009-09-22 Wazana Brothers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assembling containers having thermoplastic joining surfaces
US7136608B2 (en) * 2003-12-19 2006-11-14 Steven Miller Removable toner cartridge universal adapter
USD529541S1 (en) * 2004-03-15 2006-10-03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ment cartridge
KR100887202B1 (ko) * 2004-04-27 2009-03-06 도오꾜오까고오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액침 노광 프로세스용 레지스트 보호막 형성용 재료, 및 이보호막을 이용한 레지스트 패턴 형성 방법
US20060198656A1 (en) * 2005-03-04 2006-09-07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Toner cartridge seal assembly
US7197260B2 (en) 2005-03-09 2007-03-27 Static Contron Components, Inc. Toner cartridge seal assembly
US7480472B2 (en) * 2005-07-28 2009-01-20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US7424244B2 (en) * 2005-07-28 2008-09-09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US7346292B2 (en) * 2005-07-28 2008-03-18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JP2007058930A (ja) * 2005-08-22 2007-03-08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US7505708B2 (en) * 2007-01-31 2009-03-17 Future Graphics Imaging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manufacturing toner cartridges
USD569417S1 (en) * 2007-03-15 2008-05-20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Toner cartridge
US7590369B2 (en) * 2007-05-01 2009-09-15 Wazana Brothers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and repairing a laser toner cartridge
US8005396B2 (en) * 2007-08-17 2011-08-23 Mitsubishi Kagaku Imaging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manufacturing toner cartridges
US7835664B2 (en) * 2007-08-21 2010-11-16 Mitsubishi Kagaku Imaging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sealing toner opening ports of printer cartridges
US7689141B2 (en) 2007-10-27 2010-03-30 Wazana Brothers International, Inc. Laser printer toner cartridge seal and method
US8005395B2 (en) * 2008-03-25 2011-08-23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Universal cartridge seal and method for fixing the seal to a cartridge
US7831171B2 (en) * 2008-03-27 2010-11-09 Mitsubishi Kagaku Imaging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manufacturing printer cartridges
CN101295153B (zh) * 2008-06-25 2010-06-02 殷宗明 一种可循环更换粉盒的分体式硒鼓
US8599424B2 (en) 2008-09-04 2013-12-03 Fb Sistemas S.A. Printer cartridge microchip
US7693448B1 (en) 2009-06-05 2010-04-06 Wazana Brothers International, Inc. Angled seal for laser toner cartridge hopper
US20110070386A1 (en) * 2009-09-19 2011-03-24 Yoel Wazan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assembling Containers Having Thermoplastic Joining Surfaces
US8422911B2 (en) * 2010-04-29 2013-04-16 Mitsubishi Kagaku Imaging Corporation Retaining clip for printer cartridge
US8494407B2 (en) * 2010-05-27 2013-07-23 Wazana Brothers International, Inc Laser printer cartridge with increased toner storage capacity
US9128414B2 (en) 2013-03-14 2015-09-08 Clover Technologies Group, Llc Seal
US9835980B2 (en) * 2015-04-20 2017-12-05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Toner cartridge container and seal
WO2017074360A1 (en) 2015-10-28 2017-05-04 Hewlett-Packard Indigo Bv Latches for printing device rollers
US10303087B2 (en) * 2016-05-10 2019-05-28 Clover Technologies Group, Llc Remanufactured toner cartridge and method
US10514632B2 (en) * 2016-05-18 2019-12-24 Clover Technologies Group, Llc Method of remanufacturing a toner cartridge
WO2018166586A1 (en) * 2017-03-14 2018-09-20 Hp Indigo B.V. Binary ink development unit support stand
US11328909B2 (en) 2017-12-22 2022-05-10 Applied Materials, Inc. Chamber conditioning and removal processe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35A (zh) * 1993-06-30 1995-04-12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总成再生方法,成像总成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44921A (zh) * 1994-05-19 1997-03-12 佳能株式会社 影印暗盒的再生方法及影印暗盒
US5937238A (en) * 1996-12-04 1999-08-10 Nashua Corporation Slotted clip for use in the reassembly of printer toner cartridges
US6029031A (en) * 1995-08-25 2000-0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remanufacturing method
US6240605B1 (en) * 1999-09-03 2001-06-05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Reinforcing clip for laser toner cartridges
CN1333484A (zh) * 2000-06-28 2002-01-30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3068A (en) 1992-01-27 1993-06-29 Raymond Baley Reconditioned and resealed toner cartridge, the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and a table saw used in this method
JP3347476B2 (ja) 1993-06-30 2002-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
US5878306A (en) 1997-07-18 1999-03-02 Michlin; Steven Bruce Disposable strip holder install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ed in the imaging and other industries
JPH09274381A (ja) * 1996-04-05 1997-10-21 Canon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5826140A (en) 1997-03-28 1998-10-20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manufacturing toner cartridges
JP3083091B2 (ja) * 1997-12-09 2000-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のシール部材、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907747A (en) 1998-02-02 1999-05-25 Ward Sealing, Inc. Prefilled, presealed toner cartridge insert
JP3320399B2 (ja) * 1999-05-20 2002-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754460B2 (en) * 2002-03-05 2004-06-22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Method of remanufacturing a toner cartridg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35A (zh) * 1993-06-30 1995-04-12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总成再生方法,成像总成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44921A (zh) * 1994-05-19 1997-03-12 佳能株式会社 影印暗盒的再生方法及影印暗盒
US6029031A (en) * 1995-08-25 2000-0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remanufacturing method
US5937238A (en) * 1996-12-04 1999-08-10 Nashua Corporation Slotted clip for use in the reassembly of printer toner cartridges
US6240605B1 (en) * 1999-09-03 2001-06-05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Reinforcing clip for laser toner cartridges
CN1333484A (zh) * 2000-06-28 2002-01-30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170045A1 (en) 2003-09-11
US6754460B2 (en) 2004-06-22
TWI267710B (en) 2006-12-01
US20040096238A1 (en) 2004-05-20
CN1545646A (zh) 2004-11-10
BR0303356A (pt) 2008-01-29
EP1481289A2 (en) 2004-12-01
US6950617B2 (en) 2005-09-27
AU2003216439A8 (en) 2003-09-22
JP2005519350A (ja) 2005-06-30
WO2003077039A2 (en) 2003-09-18
EP1481289A4 (en) 2008-05-14
WO2003077039A9 (en) 2004-05-21
WO2003077039A3 (en) 2004-07-08
TW200307859A (en) 2003-12-16
MXPA03009942A (es) 2005-04-19
AU2003216439A1 (en) 2003-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7834C (zh) 一种再制碳粉匣的方法
US2006013384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AU662649B2 (en) Multipurpose label construction
US5135789A (en) Label business form and method of making it
US5223068A (en) Reconditioned and resealed toner cartridge, the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and a table saw used in this method
US20040050772A1 (en) Filter element for filtering a fluid stream
JPH11231757A (ja) 現像剤収納容器のシール部材、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014534A (en) Toner cartridge apparatus and sealing method
JP3491921B2 (ja) 製袋フォーム
JPH1178331A (ja) ファイリング用具
US20170235274A1 (en)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US7118520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data disk holder with adhesive seal strip
JP3507361B2 (ja) 現像剤収納容器のシール部材、及び現像剤収納容器
CN222387836U (zh) 再生芯片及打印机耗材
JP3026036B2 (ja)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現像装置
JP2006317416A (ja) サンプル保管用袋
JP2002173150A (ja) 物品収納袋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845827B (zh) 音频消息传送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源电路
JP4215295B2 (ja) 感光体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H10213918A (ja) シート状感光体
EP1570317A4 (en) TONER CARTRIDGE REASSEMBLE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H11245555A (ja) 重ね合わせ葉書用シート
JP2007112569A (ja) カード基材収納容器
JPH0910562A (ja) 濾過モジュール
JPH07125750A (ja) 熱可塑性合成樹脂で印字す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