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2686C - 闭锁体及燃料箱的燃料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闭锁体及燃料箱的燃料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52686C CN100352686C CNB200510098595XA CN200510098595A CN100352686C CN 100352686 C CN100352686 C CN 100352686C CN B200510098595X A CNB200510098595X A CN B200510098595XA CN 200510098595 A CN200510098595 A CN 200510098595A CN 100352686 C CN100352686 C CN 10035268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valve
- circular
- pressure
- movin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燃料箱(10)可简单地实现以下功能,即,将作为燃料箱的压力调整机构的辅助装置的压力调整阀工作的情况向使用者通报。燃料箱(10)具有对燃料箱内进行调压的负压阀(70)。在负压阀(70)的上流设有通报机构(90)。上述通报机构的构成方式为,具有:流路形成部件,其将外部气体导向上述压力调整阀;以及移动体,其配置在该流路形成部件内,可从待机位置向通报位置移动,上述移动体利用在上述压力调整阀开阀时流过上述流路形成部件的气流,从上述待机位置向上述通报位置移动,同时可以从外部查看向上述通报位置移动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城
本发明涉及具有作为防止燃料箱损伤的辅助装置的压力调整阀的闭锁体及燃料箱的燃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的燃料箱中设有压力调整机构,其用于调节其内压,以防止燃料箱的变形或压坏。另一方面,已知在使燃料箱的容器开口开闭的燃料盖中也内置有正负压阀(压力调整阀)(例如,专利文献1)。燃料盖的正负压阀作为辅助装置而设置,其在压力调整机构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打开,防止燃料箱的内压降低,以防止燃料箱的损伤。
但是,不能从外部确认作为辅助装置的燃料盖的正负压阀的工作。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789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以下功能的闭锁体及燃料箱的燃料供给装置:向使用者通报作为燃料箱的压力调整机构的辅助装置的压力调整阀处于工作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对燃料箱内进行调压的压力调整阀的闭锁体上,具有通报机构,该通报机构利用由上述压力调整阀开阀产生的气流而工作,由此通报上述压力调整阀处于工作状态。
在本发明的闭锁体中,通过利用压力调整阀对燃料箱内进行调压,防止随着燃料箱的内压与大气间差压的增大而引起的燃料箱的损伤。另外,在闭锁体中设置通报机构。通报机构通过利用压力调整阀a)的气流而工作,通报压力调整阀处于工作状态。因此,驾驶者能够由通报机构知道压力调整阀处于工作状态,能够进行安装在燃料箱上的压力调整机构等的早期修理、检查。
在这里,所谓闭锁体,只要是闭锁入口管内的燃料通路的装置,除了螺纹式的燃料盖以外,也可以是确保密封性而关闭的装置。另外,闭锁体除了是可从入口管拆卸的以外,也可以是以不可从入口管拆卸的方式一体地安装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压力调整阀可以适用于正压阀和/或负压阀。使用负压阀作为压力调整阀的情况下,因为当负压状态变大时,特别能够防止燃料箱的损伤,所以优选。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上述通报机构可以作为笛机构而构成,该笛机构利用上述压力调整阀的开阀时的气流而发出声音。另外,利用设置将外部气体从上述笛机构导向压力调整阀的流路形成部件,可以高效地将流入压力调整阀的气流转换成声能。作为上述笛机构,可以采用具有簧片的结构,该簧片利用由上述压力调整阀开阀所产生的气流而振动。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上述通报机构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具有:流路形成部件,其将外部气体导向上述压力调整阀,以及移动体,其配置在该流路形成部件内,可以从待机位置向通报位置移动,上述移动体利用上述压力调整阀开阀时流过上述流路形成部件内的气流,从上述待机位置向上述通报位置移动,同时能够从外部查看移动到上述通报位置的情况。由此方式,可以从外部查看移动体,因而能够可靠地识别压力调整阀处于工作状态。在该结构中,可以在闭锁体的外壁上形成显示窗,该显示窗可识别上述移动体处于上述通报位置上。
作为上述通报机构的优选方式,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具有定位装置,其在上述移动体移动到上述通报位置时,将其定位在该通报位置上。由该结构,可以可靠地进行伴随着移动体移动的通报动作。而且,在该构中,上述通报机构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具有将上述移动体向待机位置预紧的弹簧,在上述移动体抵抗弹簧的预紧力而移动到上述通报位置时,将其定位在该通报位置上。
作为上述通报机构另一优选方式,可采用以下结构,具有填充了显示用流体的填充室,上述移动体具有阀部,其在从上述待机位置移动到上述通报位置时,使上述显示用流体从上述填充室流出。驾驶者等可以通过在压力阀开阀时由显示窗查看显示用流体,知道有无通报。在该结构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移动体移动具有:阀部,其在从上述待机位置移动到上述通报位置时,使上述显示用流体从上述填充室中流出;以及承压部,其与该阀部整体地移动,承受由气流产生的差压,该气流由上述压力调整阀开阀而产生,通过区分其作用可以可靠地进行动作。
作为上述通报机构的另一优选方式,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具有:移动体,其利用由上述负压阀开阀所产生的气流,或者由正压阀开阀所产生的气流,向不同的方向移动;第1通报面,其显示该移动体处于不移动状态;第2通报面,其利用该移动体移动而显示处于负压状态;以及第3通报面,其显示处于正压状态。由此,可以通过一个移动体进行负压状态及正压状态两方面的通报。
作为上述通报机构另一优选方式,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具有:移动体,其利用压力调整阀的气流而移动;开关,其利用该移动体的移动而导通/断开;以及发光灯,其利用该开关的导通而开灯。如上所述,通报机构也可以通过电子显示而实现。
另外,作为本发明其他的优选方式,燃料箱的给油装置具有:入口管,其具有向燃料箱供给燃料的燃料通路;以及压力调整阀,其设置在该入口管中,对燃料箱进行调压,其特征在于,具有通报机构,该通报机构利用由上述压力调整阀开阀所产生的气流而工作,由此通报上述压力调整阀处于工作状态。如上所述,通报机构也可以适用于与闭锁体分体设置的给油装置中。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结构,可采用如下结构,具有设置在上述入口管的开口端,使上述燃料通路开闭的闭锁机构,上述压力调整阀被设置为,调节通过上述闭锁机构密闭的燃料箱侧的燃料通路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涉及的燃料盖的剖面图。
图2是放大压力调整阀附近的剖面图。
图3是分解压力调整阀的剖面图。
图4是说明压力调整阀正压时的开阀动作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压力调整阀负压时的开阀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例涉及的通报机构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第3实施例涉及的燃料箱的剖面图。
图8是说明第3实施例的通报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变形例涉及的通报机构的剖面图。
图10是说明第3实施例的变形例涉及的通报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第4实施例涉及的通报机构的剖面图。
图12是说明第4实施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第5实施例涉及的通报机构的剖面图。
图14是说明第5实施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第6实施例涉及的通报机构的剖面图。
图16是说明第6实施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第7实施例涉及的通报机构的剖面图。
图18是说明第7实施例的负压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9是说明第7实施例的正压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第8实施例涉及的通报机构的剖面图。
图21是表示第9实施例涉及的汽车燃料箱注油装置的剖面图。
图22是说明注油动作的说明图。
图23是说明通报机构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第10实施例涉及的汽车燃料箱的注油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1实施例
(1)燃料盖(闭锁体)10的简要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涉及的燃料盖10的剖面图。在图1中,燃料盖10被安装在接管嘴FN上,该接管嘴FN具有向未图示的燃料箱中补充燃料的注入口FNa(容器开口),燃料盖10具有:盖主体20,其由聚缩醛等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盖体40,其安装在该盖主体20的上部,具有由尼龙等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操作部;弹簧支撑部件30,其封闭盖主体20的上部开口而形成阀室25;压力调整阀50,其被收容于阀室25中;扭矩机构80;通报机构90;以及密封垫GS,其安装在盖主体20的上部外周上,使其与接管嘴FN之间密封。压力调整阀50由正压阀60和负压阀70构成,调节燃料箱内的压力使其在规定范围内。通报机构90是用于向使用者通报负压阀70的工作状态的机构。
上述盖主体20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外管体20a,其具有与接管嘴FN的内周部卡合的盖侧卡合部21;以及阀室形成体20b,其从外管体20a的下部向上部设置,构成上述阀室25。该阀室形成体20b和外管体20a的上部,通过被安装在盖主体20上部的弹簧支撑部件30覆盖而形成上述阀室25。
密封垫GS外装于盖主体20上部的凸缘部22的下表面。密封垫GS介于凸缘部22的密封保持部24和接管嘴FN的注入口FNa之间,当使燃料盖10嵌入注入口FNa内时,紧压密封保持部24而起到密封作用。这时,操作者在通过扭矩机构80进行关闭燃料盖10的动作时,当超过规定的转动扭矩时可以感到“喀呖”声,从而确认以大于或等于规定旋转扭矩而关闭。
(2)压力调整阀50的结构
图2是放大压力调整阀50附近的剖面图。压力调整阀50由正压阀60和负压阀70构成。正压阀60配置于阀室25的上室25a中,负压阀70配置在下室25b中。在上室25a和下室25b之间,从阀室形成体20b的内侧倾斜的部分上形成第1支承部20f,面向该第1支承部20f而形成第1阀流路25d。该第1阀流路25d与形成于底部20d的连通孔25c连通,此外连通孔25c通过未图示的注入管与燃料箱连接。
(2)-1正压阀60的结构
正压阀60具备:正压阀体61,其使第1阀流路25d开闭;阀保持部件65;以及第1弹簧68,其-端被固定在弹簧支撑部件30上,并且通过阀保持部件65,对该正压阀体61施加向关闭方向的预紧力。
图3是分解压力调整阀50的剖面图。正压阀体61具有由氟化橡胶等形成的圆板状的正压阀主体62,在该正压阀主体62上形成用于发挥阀功能的通孔或凸起。即,在正压阀主体62上,形成通过支承在第1支承部20f上而关闭第1阀流路25d的阀座部63a。该阀座部63a通过从正压阀主体62的外周上表面形成环状凹部63b而成为薄壁,在支承在第1支承部20f上时,呈脉状弯曲从而提高密封性。另外,在上述正压阀主体62的中心部,贯穿形成与第1阀流路25d连接的第2阀流路63c。并且,在正压阀主体62的下表面面向第2阀流路63c的部位上,形成第2支承部63d。该第2支承部63d,如后所述,起到作为负压阀70的支承面的作用。在正压阀主体62的下表面上环状凹部63b的内周侧形成环状槽63e。该环状槽63e是在正压阀体61关闭时,用于使其易于弯曲的槽。
另外,在正压阀体61的中央部上,以包围第2阀流路63c的方式,纵向设置筒状的嵌合部63f。在嵌合部63f的侧部,形成侧部支撑凹部63g,通过嵌插入阀保持部件65的嵌合孔65a中,将正压阀体61安装在阀保持部件65上。在阀保持部件65的上表面形成弹簧支撑部65b,该弹簧支撑部65b支撑第1弹簧68的一个端部。第1弹簧68通过用弹簧支撑部件30的支撑部30a支撑其另一端部,架设在弹簧支撑部65b和弹簧支撑部件30之间。另外,在阀保持部件65上,突出设置筒体65c,该筒体65c形成与第2阀流路63c连接的流路65d。
(2)-2负压阀70的结构
如图2所示,负压阀70具备:负压阀体71,其由树脂制成;以及第2弹簧78,其架设在负压阀体71和底部20d之间,对负压阀体71预紧。
如图3所示,负压阀体71具有杯子形状的负压阀主体72,该负压阀体72由上壁板部72a和从该上壁板部72a的外周部突出设置的圆筒状的侧壁部72b形成,在该负压阀体72上形成起到阀功能的凸部等。即,在负压阀主体72的上壁板部72a上的阀座部73a形成圆形山形状,其通过支承在正压阀体61的第2支承部63d上,关闭第2阀流路63c。另外,在侧壁部72b的上部,面对上述第1阀流路25d的部位上,形成环状凸部73c。该环状凸部73c构成节流部,该节流部在负压阀体71闭阀状态下,使上述第1阀流路25d的流路面积减小,在随着正压阀体61开阀,上述负压阀体71与该正压阀体61一体地移动的状态下,使第1阀流路25d的流路面积增大。
(3)压力调整阀50的动作
在上述结构中,由正压阀60进行的燃料箱内的调压,是按如下动作进行的。即,在将图1所示的燃料盖10安装于接管嘴FN上的状态下,当燃料箱内的压力为超过第1压力值的正压时,则趋向图4的状态,即,抵抗第1弹簧68的预紧力而使正压阀体61及阀保持部件65上升,燃料箱内部经过注入管、底部20d的连通孔25c、第1阀流路25d、正压阀体61的外周的间隙、以及弹簧支撑部件30的透气孔等,与外部气体连通,向消除燃料箱内的正压状态的方向转移。通过与外部气体连通,当施加在于正压阀体61上的差压小于第1弹簧68的预紧力时,如图2所示,利用第1弹簧68的预紧力使正压阀体61下降而闭阀。这样,开闭正压阀体61以使燃料箱内的压力不超过第1压力值。
另一方面,当燃料箱内为小于第2压力值的负压时,如图5所示,负压阀体71抵抗第2弹簧78的预紧力而向下方移动,负压阀体71与正压阀体61的第2支承部63d分离。这时,因为正压阀体61支承在第1支承部20f上而保持该状态,所以在负压阀体71和正压阀体61之间形成通路。由此,经过后述的通报机构90的通路、阀保持部件65的筒体65c内的流路65d、第2阀流路63c、第1阀流路25d、底部20d的连通孔25c,燃料箱与大气连通,向消除燃料箱内的负压状态的方向转移。当施加于负压阀体71上的差压小于第2弹簧78的预紧力时,负压阀体71关闭。
(4)通报机构90
在图2中,通报机构90是利用负压阀70开闭时的气流而发出声音的笛机构,沿着燃料盖10的上部的轴心,且在负压阀70的上流侧设置。通报机构90具有:流路形成部件91,其配置在燃料盖10的中央部;以及笛机构95,其一体地设置在该流路形成部件91的侧部。
如图3所示,流路形成构部91是具有流路91a的筒体,其上部由封闭部91b封闭,下部成为扩大流路91a的扩大部91c,利用该扩大部91c与阀保持部件65的筒体65c的上部连接。笛机构95具有空气流路95c,其从吸气口95a通过形成于流路形成部件91上的出气口95b而与流路91a连接。在该空气流路95c中形成共鸣节流部95d,其对通往出气口95b的流量进行节流,并且共鸣节流部95d的内侧成为共鸣室95e。
下面对通报机构90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当燃料箱内为小于第2压力值的负压而开阀时,外部气体从通报机构90的吸气口95a通过空气流路95c,在共鸣节流部95d被节流,再从出气口95b进入流路91a,同时也流向共鸣室95e。此外,外部气体从流路91a经流路65d、负压阀70进入燃料箱内。这时,通报机构90利用共鸣节流部提高流速,通过流入共鸣室95e的空气的共鸣作用而发出声音。
从而,因为使用者能够在负压阀70工作时,利用通报机构90发出的声音,知道作为燃料箱的压力调整机构的辅助装置的压力调整阀50处于工作状态,所以可以进行早期的修理、检查。
另外,因为通报机构90利用负压阀70的气流而工作,所以与使用电子传感器的情况相比,可以不需要配线,从而结构简单。
B.第2实施例
图6是表示第2实施例涉及的通报机构100的剖面图。该实施例为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为,使用利用气流而振动的簧片作为笛机构105。在流路形成部件101内形成流路101a,该流路101a形成共鸣室。在流路形成部件101的侧壁上,形成使外部与流路101a连接的吸气口101b。另外,簧片102的一端焊接在吸气口101b的开口端上。即,簧片102,其下端102a焊接在吸气口101b的开口端上,振动部102b以半开的状态覆盖吸气口101b。由上述实施例,当燃料箱内为小于第2压力值的负压而开阀时,外部气体通过簧片102与吸气口101b的间隙而进入流路101a内。这时,利用簧片102的振动和由形成流路101a的共鸣室引起的共鸣而发出声音,由此可以通报使用者。
C.第3实施例
图7及图8是表示第3实施例涉及的燃料盖的剖面图,图7是负压阀70未工作时,图8是负压阀工作时。本实施例的通报机构120的特征在于,其结构为,将负压状态可视地通报使用者。通报机构120具有流路形成部件121和移动体125。流路形成部件121是下部扩大的筒体,具有流路122。流路122具有中央主流路122a,以及在主流路122a下部的外周侧形成的侧部流路122b。侧部流路122b从流路形成部件121的内壁沿着轴方向,形成于多个突出设置的流路形成肋123之间。主流路122a的上部的壁面及流路形成肋123,成为用于将移动体125在轴向引导的引导部。另外,在流路形成肋123的下端形成卡止端123a,该卡止端123a用于限制移动体125的移动。
上述移动体125是圆柱形状,以可移动的方式被主流路122a支撑,下端部形成圆锥形状。移动体125的上部成为显示部128。在与该显示部128相对的盖体40B的中央部,设有安装在盖体40B上且用透明树脂覆盖的显示窗129。使用者通过显示窗129,可以查看移动体125的显示部128是在图7的待机位置,还是在图8的通报位置。
另外,移动体125在图7的待机位置时,被支撑在主流路122a的上部,作为该支撑装置,设有:弹性卡止片124,其形成于流路形成部件121上;以及卡止凹部126,其形成于移动体125的外周部上,并且与弹性卡止片124卡合。即,弹性卡止片124由悬臂梁形成,在端部形成卡止爪124a,通过该卡止爪124a与卡止凹部126卡合,使移动体125保持在主流路122a的待机位置上。
下面对通报机构120的动作进行说明。当燃料箱内为小于第2压力值的负压而开阀时,在移动体125的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对移动体125施加向下方的力。移动体125通过弹性卡止片124的卡止爪124a卡合在卡止凹部126上而保持在待机位置上,但如果对移动体125施加的向下方的力增大,则弹性卡止片124利用弹性变形而与卡止凹部126脱离,移动体125向下方移动。而且,移动体125通过其下端接触卡止端123a而停止(图8的状态)。这时,外部气体从主流路122a通过侧部流路122b,再经由流路65d、负压阀70而进入燃料箱内。
当如图7所示,移动体125处在待机位置时,移动体125的显示部128面对显示窗129,其显示表示负压阀70处在非工作状态,但当如图8所示,移动体125移动到通报位置时,因为显示部128远离显示窗129,所以知道负压阀70变为工作状态。因此,因为使用者在注油时等燃料盖开闭时,通过查看显示窗129的状态,能够知道作为燃料箱的压力调整机构的辅助装置的负压阀70为工作状态,所以能够进行早期的修理、检查。
另外,因为一旦移动体125移动到通报位置时,会停留在该位置,所以通报机构120能够可靠地通报压力调整机构检查的必要性。
图9及图10是表示图7的第3实施例的变形例涉及的通报机构130的剖面图,图9是负压阀未工作时,图10是负压阀工作时。本变形例的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将移动体135卡止在流路形成部件131上的结构。在移动体135的外周部,设有端部具有卡止爪136a的弹性卡止片136。卡止爪136a通过卡合在形成于流路形成部件131上的卡止孔131a上,而使移动体135保持在待机位置。另外,在流路形成肋133的下部,形成在通报位置时与卡止爪136a卡合的卡合凹部133a。像这样,将移动体135支撑在流路形成部件131上的定位装置可以采取各种机构。
D.第4实施例
图11及图12是表示第4实施例涉及的通报机构140的剖面图,图11是负压阀未工作时,图12是负压阀工作时。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其结构为,使用阀机构作为通报机构。通报机构140具有:流路形成部件141,其具有与负压阀连接的流路142;移动体145,其配置在流路142内;以及弹簧146,其对移动体145预紧。移动体145具有上面部145a和从上面部145a的外周部向下方形成的弹性卡止片145b。弹性卡止片145b的形成方式为,被引导槽141b引导,与卡合孔141e卡合。移动体145利用由弹簧支撑部141c支撑的弹簧146向上方预紧,上面部145a的上表面与显示窗149的下表面相对。
在上述通报机构140中,当燃料箱内成为负压状态而负压阀开阀时,外部气体从连通孔141a、移动体145外周的间隙、连通孔141d通过流路142而流入,由此,在移动体145上面部145a的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对移动体145施加向下方的力。移动体145利用弹簧146的预紧力而保持在待机位置,但如果施加于移动体145的向下方的力大于弹簧146的预紧力,则向下方移动。而且,移动体145通过弹性卡止片145b卡合在卡合孔141e上而停止(图12的状态)。由此,因为移动体145的上表面远离显示窗149,所以显示窗149的显示变化,可以确认负压阀处于工作状态。由该实施例,因为移动体145利用弹簧146被预紧,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从移动体145的非工作状态向工作状态的切换动作。
E.第5实施例
图13及图14是表示第5实施例涉及的通报机构的剖面图,图13是负压阀未工作时,图14是负压阀工作时。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其结构为,通过流体的流出来进行通报机构150的通报。通报机构150具有:填充室153,其配置在流路形成部件151的上部,填充了显示用流体154;作为阀体的移动体155,其使该填充室153下部的流出路153a开闭;以及弹簧156,其对移动体155向上方预紧。可以使用着色的液体或粉状体作为显示用流体154。
在通报机构150中,当燃料箱内成为负压状态而负压阀开阀时,气流从连通路151b通过流路152流入,同时气流从连通路151a经由移动体155的外周部的节流部155b,通过流路152流入。由此,基于施加在移动体155上的压力差,移动体155受到向下方移动的力,抵抗弹簧156的弹簧力而移动,阀座部155a离开密封部151c,流出路153a打开。由此,通过填充室153内的显示用流体154从153a向流路152流出,显示窗159的显示产生变化。
F.第6实施例
图15及图16是表示第6实施例涉及的通报机构160的剖面图。本实施例为第5实施例的变形例,其特征在于移动体165的结构。即,移动体165为通过连杆165c连接阀部165a和承压部165b的2级阀构造,弹簧166预紧阀部165a,承压部165b通过弹簧167预紧。在阀部165a上形成阀座部165d,以密封显示用流体164内的显示用流体164,承压部165b承受负压时的气流的压力差。
在通报机构160中,当燃料箱内成为负压状态而负压阀开阀时,气流从流路形成部件161的连通路161a通过流路162流入,同时气流通过连通路161b、连杆165c的外周部的间隙、流路162流入。由此,基于施加在承压部165b上的压力差,移动体165抵抗弹簧166、167的弹簧力而移动,流出路163a打开。由此,通过填充室163内的显示用流体164向流路162流出,显示窗169的显示产生变化。
G.第7实施例
图17至图19是表示第7实施例涉及的通报机构170的剖面图,图17是压力调整阀未工作时,图18是负压阀工作时,图19是正压阀工作时。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为不仅负压阀工作时,正压阀工作时也通报的结构。通报机构170具有:流路形成部件171,其与压力调整阀的阀流路连接;阀收容体173,其具有阀室173a;以及移动体175,其以可滑动的方式收容于阀室173a内。通路172通过形成于阀收容体173的下部中央的连通孔172a连接。阀收容体173具有底壁173b和侧壁173c,与盖体的上表面共同形成阀室173a。阀室173a通过形成于阀收容体173上的连通孔173d及连通孔173e与外部连接。移动体175由上面部176和侧壁177构成。上面部176具有中央稍微凹陷的第1通报面176a、第2通报面176b及第3通报面176c,这些通报面的形成方式为,与对应于移动体175的位置而粘贴在显示窗179上的显示用薄片179a相对。在显示用薄片179a与第1通报面相对时,因为隔有间隙,所以能够利用漫反射辨认显示窗179的透明色,在与第2通报面176b或第3通报面176c相对时,因为分别紧贴在第2通报面176b或第3通报面176c上,所以能够辨认它们的颜色。另外,在移动体175的侧壁177上形成连通孔177a,通过该连通孔177a,使外侧与阀室173a之间产生气流。
在通报机构170中,当燃料箱内成为负压状态而负压阀开阀时,如图18所示,气流通过连通孔173d、阀室173a、连通孔172a、通路172从外部气体流入,同时气流也通过连通路171a流向通路172。由此,移动体175基于其压力差,被施加向图示的左移动的力,如图18所示移动,第2通报面176b面对显示窗179。由此,可通报负压阀处于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当燃料箱内成为正压状态而正压阀开阀时,如图19所示,气流从通路172通过连通孔172a、连通孔177a、连通孔173d而流入,同时气流通过通路171a流入。由此,移动体175基于其压力差,被施加向图示的右移动的力,如图19所示移动,第3通报面176c面对显示窗179。由此,可通报正压阀处于工作状态。这样可以利用1个移动体175显示正压阀及负压阀两方的动作。
H.第8实施例
图20是表示第8实施例涉及的通报机构的剖面图。第8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具有利用电子显示而通报的结构。通报机构180具有:开关183,其利用流路形成部件内负压阀的工作而闭合;以及发光灯188,其利用开关183的闭合动作而开灯。开关183具有移动体185、弹簧187、可动触头186a、固定触头186b。移动体185具有:移动主体185a,其承受弹簧187的预紧力;以及上面部185c,其通过连杆185b连接在移动主体185a的中央上方。在上面部185c的下表面安装可动触头186a。另外,与可动触头186a间隔规定间隔,固定触头186b固定在从流路形成部件181内壁突出设置的固定凸出部181b的上表面上。
在通报机构180中,当燃料箱内成为负压状态而负压阀开阀时,气流从流路形成部件181的连通路181a经过流路182而流入,同时外部气体的气流通过连杆185b的外周部的间隙、流路182而流入。由此,基于施加在移动体185的移动主体185a上的压力差,抵抗弹簧187的弹簧力而移动,移动体185向下移动。利用移动体185的移动,可动触头186a与固定触头186b连接,未图示的开关电路工作,使发光灯188开灯。由此,通过显示窗189,显示发生变化。
I.第9实施例
(1)注油装置的简要结构及开闭动作
图21至图23表示具有第9实施例涉及的通报机构的燃料箱的注油装置。本实施例适用于不使燃料盖从注油管卸下而注油的注油装置,搭载通报压力调整阀270的异常状态的通报机构280。注油装置具有:入口管210,其由管体212及通路形成体220构成,该通路形成体220配置在管体212内,形成燃料通路220P;第1闭锁机构230,其使形成于通路形成体220上部的注入口220a开闭;以及第2闭锁机构240,其使密封开口220b开闭,该密封开口220b是使通路形成体内燃料通路220P的一部分变窄而成。上述注油装置利用第1闭锁机构230及第2闭锁机构240打开各个开口,通过注油枪注油。以下,对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通路形成体220具有:外管体221,其具有燃料通路220P;分隔壁222,其从外管体221的内壁向中心突出设置;以及分隔筒体224,其分隔开口侧通路220Pa的一部分。分隔壁222使燃料通路220P的通路面积减小一部分,分成开口侧通路220Pa和容器侧通路220Pb。
第1闭锁机构230具有:第1闭锁体231,其以可以在外管体221的上部转动的方式被支撑;以及第1弹簧234,其对第1闭锁体231向打开的方向预紧。在第1闭锁体231的另一端上形成夹具235,其用于抵抗向打开第1弹簧234方向上的预紧力,保持第1闭锁体231的闭锁状态。在第1闭锁体231的下部安装有密封垫GS1。
第2闭锁机构240是常闭的闸门,其配置在燃料通路中第1闭锁机构230的燃料箱侧,其构成方式为,在用注油枪推压时,打开密封开口220b。第2闭锁机构240具有第2闭锁体241、支撑轴242、安装部件243、以及第2弹簧244。即,第2闭锁体241的构成方式为,以可以通过支撑轴242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撑在安装部件243上,利用第2弹簧244的预紧力,关闭通路形成体220的密封开口220b。在上述第2闭锁体241的外周部安装有密封垫GS2。
下面,对注油装置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如图21所示,从第1闭锁机构230关闭的状态,将夹具235的把手235c向下方压,使臂235a转动。由此,如图22所示,卡合爪235d离开被卡合爪229,通过第1弹簧234的预紧力,第1闭锁机构230转动,打开注油口220a。然后,如图22所示,将注油枪FG通过注油口220a,插入燃料通路220P中,将注油枪FG的端部插入至密封开口220b,再用注油枪FG的端部推压第2闭锁体241的上表面。由此,第2闭锁体241抵抗第2弹簧244的预紧力,以支撑轴242为中心转动,打开密封开口220b。再插入注油枪,将燃料从注油枪通过容器侧通路220Pb、入口管210内的燃料通路210a,向燃料箱供给。注油结束时,如果拔出注油枪,则第2闭锁体241利用第2弹簧244的预紧力而关闭密封开口220b。然后,如果在第1闭锁体231上施加向关闭方向的力,使第1闭锁体231以转动销232为中心转动,则夹具235的卡合爪235d越过被卡合爪229而卡合,第1闭锁体231关闭注入口220a。
(2)通报机构280
在图23中,注油装置具有:压力调整阀270,其安装在入口管210的侧壁上,调节燃料通路210a内的压力;以及通报机构280,其通报压力调整阀270的动作。压力调整阀270是将第1实施例涉及的压力调整阀50倾斜90°设置的结构,除了这点不同以外,其他的结构及动作相同。
即,压力调整阀270由正压阀272和负压阀274构成。正压阀272在容器内压相对外部气体为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正压时,气流向外部气体流动,另一方面,负压阀274在容器内压相对外部气体为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负压时,将外部气体导向燃料箱内,从而调节容器内压使其在规定范围内。
通报机构280是第8实施例涉及的通报机构的变形例。通报机构280具有:开关283,其利用与压力调整阀270连接的流路形成部件281内的气流进行开关;以及发光灯288,其利用开关283的闭合动而开灯。开关283与第8实施例相同,是利用压力调整阀270的动作而在流路282内产生气流,从而使移动体285移动的阀,在与移动体285一端部的连杆285a相对设置的可动体285b、285c的表面上,分别安装可动触头286a、286b,与可动触头286a、286b相对,设置固定触头287a、287b。固定触头287a、287b配置在使移动体285穿过的电路基板289上。在压力调整阀270的任一个打开时,通过通报机构280的移动体285移动,可动触头286a、286b选择性地与固定触头287a、287b接触,利用开关电路的驱动使发光灯288开灯。
J.第10实施例
图24是表示具有第10实施例涉及的通报机构的燃料箱注油装置的剖面图。该实施例是第9实施例的变形例,通报压力调整阀的异常状态的通报机构的配置不同。在注油装置的入口管210B的通路形成体220B内,形成收容室222B。收容室222B具有下部室222Ba和上部室222Bb,在下部室222Ba中配置具有作为负压阀功能的压力调整阀270B,在上部室222Bb中配置与图11大致相同结构的通报机构280B。由该结构,可以利用第2闭锁机构240调整下流侧的燃料通路210Ba内的负压,同时在压力调整阀270工作时利用通报机构280B通报,从第1闭锁机构230B的显示窗232B查看。另外,压力调整阀及通报机构可以适当地选择上述实施例。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
Claims (12)
1.一种闭锁体,具有:对燃料箱内进行调压的压力调整阀;以及通报机构,其利用由上述压力调整阀的开阀而产生的气流而工作,由此通报上述压力调整阀处于工作状态,
上述压力调整阀具有负压阀及正压阀中的任一个,其中前述负压阀在容器内压相对于外部气体为大于或等于规定的负压时打开,前述正压阀在容器内压相对于外部气体为大于或等于规定的正压时打开,
其特征在于,上述通报机构的构成方式为,具有:流路形成部件,其将外部气体导向上述压力调整阀;以及移动体,其配置在该流路形成部件内,可从待机位置向通报位置移动,上述移动体利用在上述压力调整阀开阀时流过上述流路形成部件的气流,从上述待机位置向上述通报位置移动,同时可以从外部查看向上述通报位置移动的情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锁体,
上述通报机构(120)形成显示窗(129),其可以识别上述移动体(125)处于上述通报位置的情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锁体,
上述通报机构(130)具有定位装置,其在上述移动体(135)移动到上述通报位置时,将其定位在该通报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锁体,
上述通报机构(140)具有:弹簧(146),其将上述移动体(145)向待机位置预紧;以及定位装置,其在上述移动体(145)移动到上述通报位置时,将其定位在该通报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锁体,
上述通报机构(150)具有填充了显示用流体(154)的填充室(153),上述移动体(155)具有阀部,其在从上述待机位置移动到上述通报位置时,使上述显示用流体(154)从上述填充室(153)流出。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锁体,
上述通报机构(160)具有填充了显示用流体(164)的填充室(163),上述移动体(165)具有:阀部(165a),其在从上述待机位置移动到上述通报位置时,使上述显示用流体(154)从上述填充室(153)流出;以及承压部(165b),其与该阀部(165a)整体地移动,承受由气流产生的差压,该气流是由上述压力调整阀开阀而产生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锁体,
移动体(175)的构成方式为:利用由上述负压阀开阀产生的气流或者由正压阀开阀产生的气流,向不同的方向移动,
上述通报机构(170)具有:第1通报面(176a),其显示上述移动体处于不移动状态;第2通报面(176b),其利用上述移动体的移动,显示处于负压状态;以及第3通报面(176c),其显示处于正压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闭锁体,
上述移动体(175)使第2通报面(176b)或第3通报面(176c)中的任一个从第1通报面(176a)开始移动,以使其与上述显示窗(179)相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锁体,
上述通报机构(180)具有:开关(183),其利用所述移动体(185)的移动而导通/断开;以及发光灯(188),其利用该开关(183)的导通而开灯。
10.一种燃料箱的注油装置,具有:入口管(210),其具有向燃料箱供给燃料的燃料通路;以及压力调整阀(270),其设置在该入口管(210)上,对燃料箱进行调压,以及
通报机构(280),其利用由上述压力调整阀(270)的开阀而产生的气流工作,由此通报上述压力调整阀(270)处于工作状态,
上述压力调整阀(270)具有负压阀及正压阀中的任一个,其中前述负压阀(274)在容器内压相对于外部气体为大于或等于规定的负压时打开,前述正压阀(272)在容器内压相对于外部气体为大于或等于规定的正压时打开,
其特征在于,上述通报机构(280)的构成方式为,具有:流路形成部件(281),其将外部气体导向上述压力调整阀(270);以及移动体(285),其配置在该流路形成部件(281)内,可从待机位置向通报位置移动,上述移动体(285)利用在上述压力调整阀(270)开阀时流过上述流路形成部件(281)的气流,从上述待机位置向上述通报位置移动,同时可以从外部查看向上述通报位置移动的情况。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料箱的燃料供给装置,
具有闭锁机构,其设置在上述入口管(210)的开口端,使上述燃料通路开闭,
上述压力调整阀(270)被设置为,调节通过上述闭锁机构密闭的燃料箱侧的燃料通路的压力。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料箱的燃料供给装置,
上述通报机构(280)具有:开关(283),其利用所述移动体(285)的移动而导通/断开;以及发光灯(288),其利用该开关(283)的导通而开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260545 | 2004-09-08 | ||
JP2004260545 | 2004-09-08 | ||
JP2005218773 | 2005-07-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46045A CN1746045A (zh) | 2006-03-15 |
CN100352686C true CN100352686C (zh) | 2007-12-05 |
Family
ID=36165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9859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2686C (zh) | 2004-09-08 | 2005-09-06 | 闭锁体及燃料箱的燃料供给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352686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79279A (zh) * | 2014-03-20 | 2014-06-25 | 温州市永拓汽配有限公司 | 一种压力平衡可拆卸式汽车油箱盖 |
WO2022267009A1 (zh) * | 2021-06-25 | 2022-12-29 | 遂昌县睿鼎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油箱盖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4678U (zh) * | 1988-05-21 | 1989-09-20 | 叶京伯 | 疏水阀漏汽报警装置 |
CN2204903Y (zh) * | 1994-11-24 | 1995-08-09 | 段贤琪 | 气体哨音自动报警安全阀 |
CN2238758Y (zh) * | 1995-07-13 | 1996-10-30 | 三龙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油箱盖 |
JPH10278958A (ja) * | 1997-03-31 | 1998-10-20 | Toyoda Gosei Co Ltd | 燃料キャップ |
CN1421360A (zh) * | 2001-11-26 | 2003-06-04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燃油箱的加油装置 |
US20030136785A1 (en) * | 2002-01-22 | 2003-07-24 | Hiroyuki Hagano | Cap device |
-
2005
- 2005-09-06 CN CNB200510098595XA patent/CN10035268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4678U (zh) * | 1988-05-21 | 1989-09-20 | 叶京伯 | 疏水阀漏汽报警装置 |
CN2204903Y (zh) * | 1994-11-24 | 1995-08-09 | 段贤琪 | 气体哨音自动报警安全阀 |
CN2238758Y (zh) * | 1995-07-13 | 1996-10-30 | 三龙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油箱盖 |
JPH10278958A (ja) * | 1997-03-31 | 1998-10-20 | Toyoda Gosei Co Ltd | 燃料キャップ |
CN1421360A (zh) * | 2001-11-26 | 2003-06-04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燃油箱的加油装置 |
US20030136785A1 (en) * | 2002-01-22 | 2003-07-24 | Hiroyuki Hagano | Cap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46045A (zh) | 2006-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198131B1 (en) |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fuel system module | |
US5460135A (en) | Liquid fuel storage device | |
US5850819A (en) | Fuel evaporative emission treatment system | |
JP3034992B2 (ja) | 燃料タンクの燃料遮断装置 | |
US20110197862A1 (en) | Checking Functionality of Fuel Tank Vapor Pressure Sensor | |
US7806135B2 (en) | Variable flow valve | |
JP3803581B2 (ja) | 燃料蒸発ガスのない燃料系統における燃料漏れの検出装置及び方法 | |
JP6958086B2 (ja) |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 |
JP2765824B2 (ja) | 燃料タンクのガス排出装置 | |
WO2011007654A1 (ja) | 燃料タンク | |
US20130160867A1 (en) | Fuel ventilation system valve | |
US10774792B2 (en) | Evaporative emissions isolation module cam system | |
JP3909837B2 (ja) | 燃料タンクの燃料流出規制装置 | |
KR20120076389A (ko) | 연료탱크용 밸브 장치 | |
US6854477B2 (en) | Apparatus for inhibiting fuels from flowing out of fuel tanks | |
US8006674B2 (en) | Vapor control system | |
JP4097559B2 (ja) | 燃料タンクの燃料流出規制装置 | |
CN100352686C (zh) | 闭锁体及燃料箱的燃料供给装置 | |
CA2542404A1 (en) | Shutoff valve for mechanically sealed orvr system | |
KR101040965B1 (ko) | 미분 유출 방지 구조를 갖는 캐니스터 | |
JP2010188991A (ja) | 通気規制弁装置 | |
JP6711465B2 (ja) | 燃料蒸発ガス排出抑制装置 | |
JP2002285929A (ja) | 過給油防止バルブ | |
US5931183A (en) | Liquid cutoff valve unit | |
CN105555576A (zh) | 用于给燃料储箱通气的方法和阀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