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6665C - 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平台、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平台、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46665C CN100346665C CNB2003101217968A CN200310121796A CN100346665C CN 100346665 C CN100346665 C CN 100346665C CN B2003101217968 A CNB2003101217968 A CN B2003101217968A CN 200310121796 A CN200310121796 A CN 200310121796A CN 100346665 C CN100346665 C CN 10034666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sp
- service
- location
- mobile terminal
- u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具有该平台的系统以及通过该系统实现移动通信位置业务服务的方法;本发明提出了LBS业务流程、组网、业务控制和计费,提供了定位技术涉及设备平台、位置业务中间件、位置业务增值应用及业务提供商之间相互配合的技术实现;本发明的系统提供了广泛区域的移动通信定位信息服务;扩大了移动通信的应用范围,提高了服务效率;通过中间件平台实现了相互独立的不同系统间的连接和移动位置信息的漫游管理;通过有效的系统平台在提供数据服务的同时,保证了移动通信网络及数据传输的安全;基于本发明的系统,增值服务的计费更加简易,运营商与服务内容提供商之间可以建立其移动互联的良性互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平台、系统及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网络的CELLID定位方式,提供位置业务的网络系统、定位技术以及位置业务的实现方法,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众交换电话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简称PSTN)中的公益服务,例如:紧急呼叫业务(匪警、火警、医疗急救、交通事故等)可以提供呼叫用户电话号码的自动识别(Automatic Number Identification简称ANI)和用户地理位置(如街道地址)等信息,以利随时与发出呼叫用户进行必要的通信联络,达到准确、合理、快速处理的目的。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蜂窝网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移动电话/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MS)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移动电话发起的公益服务呼叫,特别是紧急呼叫的数量在全部公益服务呼叫中所占的比例也随之上升。
但是,现有的移动蜂窝网能为移动电话公益服务呼叫提供的辅助信息非常少。调查表明,约有25%的移动终端用户在发起紧急呼叫时不知道所处的确切位置,这对及时合理地提供服务和紧急处理带来很多限制。如果移动终端用户发出公益服务呼叫的同时,能自动地将其MS的确切定位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并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其它的调度管理应用系统配合,构成高度智能化的计算机辅助决策(Computer AidedDecision,简称CAD)系统,将为快速、准确、科学合理地处理和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极大地提高社会联动公众的公益或紧急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基于位置的业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简称LBS)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在电子地图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随着移动电话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动定位服务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开通了基于位置的业务,移动终端用户就可以方便地获知自己或他人目前所处的位置,并用终端查询他附近各种场所的信息:自己在哪里、最近的医院在哪里、周围有哪些银行、从这里到某地怎么走、朋友的位置、紧急救助、老人跟踪、车队管理等等。因此,基于位置业务的巨大魅力在于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把正确的信息发送给正确的人。
另外,基于移动通信技术而获得的MS位置信息,还可以广泛地应用到除公益服务以外的其他领域;例如:涉及个人应用的信息类(黄页、天气预报查询)、跟踪导航类(当前最优路径的计算、安全监护)、游戏类(基于位置的聊天),以及涉及行业应用的物流、新闻媒体、公安、税务信息传递的增值服务。
基于上述的MS位置信息,运营商本身还可以进行涉及运营网络优化,或与运营商其他业务相结合的分区计费等业务的运营管理。
现有的MS位置信息系统由于缺乏总体的定位技术体系和完备的设备平台,只能提供有限区域内的有限的信息服务;同时,由于各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能将其连接交互的平台体系,其应用范围和效率也非常有限。
另外现有的位置业务系统还存在以下的缺点:
一是移动通信位置业务是一项涉及移动通信用户隐私的业务,现有实现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中,客户端向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查询被定位移动通信用户的位置时提供的是用户的真实号码,这十分不利于移动运营商对其用户隐私的保护;
二是现有实现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中,没有全面考虑业务的计费问题(包括对用户的计费和对SP使用运营商网络资源的计费),这十分不利于价值链的形成和业务的发展;在本方案中,将一次定位过程中涉及的费用分为通信费、信息费、和定位费,通信费和信息费的话单在ISMG产生,定位费的话单在LSP产生。运营商向用户收取通信费并向SP收取定位费,同时,运营商替SP代收信息费,并以合理比例与SP分成。
三是现有实现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中,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向客户端返回的只是经纬度等基本形式的位置信息,需SP自已去寻找各种地图信息,不利于业务的开展和使用。
同时,由于基于位置信息的业务中多为数据服务业务,大量的数据需要通过包括无线方式的网络传输;而缺乏有效的系统平台不仅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甚至还会引起数据安全的问题,例如:受到病毒和黑客的攻击,而导致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受到影响。
此外,定位技术体系的不完整,会使得增值服务的计费困难,运营商无法与服务内容提供商建立移动互联的良性价值链;也会导致内容提供商参与移动互联价值链的门槛过高。
现有的位置系统在以上这些方面存在缺陷,以至于无法被用户广泛接受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及方法,提供基于网络的CELLID定位方式的LBS业务系统结构、组网、接入方式、自服务流程、路由、业务管理和计费等技术的实现方法,实现广泛区域的移动通信定位信息服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及方法,通过中间件平台实现相互独立的不同系统间的连接,实现移动位置信息的漫游管理;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及方法,通过有效的系统平台在提供数据服务的同时,保证移动通信网络及数据传输的安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及方法,使得增值服务的计费简易,借此,运营商与服务内容提供商可建立移动互联的良性互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LSP,包括核心网络接入模块、移动位置服务SMLC模块、服务商代理SP Proxy模块和位置业务LBS管理模块;
所述的核心网络接入模块分别和SMLC模块、SP Proxy模块连接交互;并提供与HLR和/或MSC/SSP和/或ISMG的接口,用于对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位置请求进行处理;并且根据请求的精度要求,采用相应的定位方法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
所述的SP Proxy模块与连接LBS业务管理模块,并提供与SP/CP和/或地理信息GIS系统的连接的接口,用于将移动终端用户的LBS业务请求提交给各SP/CP,将SP/CP对移动终端用户的定位请求进行确认,并将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返回至SP/CP;
LBS业务管理模块用于存储和管理归属移动终端用户与位置业务相关的隐私数据;
SMLC模块用于针对不同的定位算法,将从核心网络接入模块获得的移动终端的位置相关测量消息,或从核心网络接入模块获得的位置测量单元LMU的位置相关测量消息进行转换后,再发送给核心网络接入模块。
一种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包括上述的任一LSP以及数据业务平台DSMP和SP/CP;其中,
所述的LSP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LSP发送请求到移动网络,移动网络根据LSP的请求信息,采用基于移动网络的定位技术,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发送给LSP;
至少一个SP/CP通过IP网络连接至LSP,用于接收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业务请求,将该请求发送给LSP,并根据从LSP接收被定位终端的位置信息向该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位置服务业务;
DSMP,和LSP连接,用于针对位置服务业务鉴权和认证管理移动终端用户的通用数据和SP/CP数据。
一种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移动终端用户上述任一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获取自身或其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至少包括:
步骤1:定位;即,SP/CP要求移动运营商返回移动终端用户自身或其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
步骤2:业务推送;即,SP/CP将得到的移动终端用户自身或其他移动终端用户位置信息发送至提出请求的移动终端用户,并在其终端上进行显示。
如上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所述的步骤1之前,还进一步包括业务请求的步骤,即移动终端用户经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将LBS业务请求提交至SP/CP。
本发明提出了LBS业务流程、组网、业务控制和计费,提供了定位技术涉及设备平台、位置业务增值应用及业务提供商(SP)之间相互配合的技术实现:本发明的系统提供了广泛区域的移动通信定位信息服务;扩大了移动通信的应用范围,提高了服务效率;通过中间件平台实现了相互独立的不同系统间的连接和移动位置信息的漫游管理;通过有效的系统平台在提供数据服务的同时,保证了移动通信网络及数据传输的安全;基于本发明的系统,增值服务的计费更加简易,运营商与服务内容提供商之间可以建立其移动互联的良性互动。
附图说明
图1为LSP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LBS系统组网示意图;
图3为位置平台不包括GIS系统用户定位自身位置业务流程示意图;
图4为位置平台不包括GIS系统为用户定位其他用户位置业务流程示意图;
图5为位置平台包括GIS系统用户定位自身位置业务流程示意图;
图6为位置平台包括GIS系统为用户定位其他用户位置业务流程示意图;
图7为用户多种接入方式示意图;
图8为短信接入方式示意图;
图9为短信接入方式用户漫游使用归属地应用的流程图;
图10为短信接入方式用户未漫游使用异地应用的流程图;
图11为WAP接入方式示意图;
图12为WAP接入方式用户漫游使用归属地应用的流程图;
图13为WAP接入方式用户未漫游使用异地应用的流程图;
图14为业务订购和自服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5为www订购/取消业务时序图;
图16为WAP/SMS/VOICE订购/取消业务时序图;
图17为WWW自服务时序图;
图18为LSP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19是用户在本地使用本地应用查找本地未漫游用户的示意图;
图20是用户使用本地应用查找本地漫游用户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地用户使用异地应用查找本地用户的示意图;
图22是本地用户使用异地应用查找本地漫游用户的示意图;
图23是用户使用本地应用查找异地用户的示意图;
图24是用户使用本地应用查找异地漫游用户的示意图;
图25是用户使用异地应用查找异地用户的示意图;
图26是用户使用异地应用查找异地漫游用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LSP(Location Service Platform),如图1所示,包括:核心网络接入模块、移动位置服务SMLC模块(Serving Mobile LocationCenter)模块、服务商代理SP Proxy(service provider Proxy)模块和位置业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管理模块;
所述的核心网络接入模块分别和SMLC模块、SP Proxy模块连接交互;并提供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和/或移动交换机/业务支持节点MSC/SSP(mobile switch center/service switch point)和/或互联网短消息网关ISMG(internet short message gateway)的接口,用于对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位置请求进行处理;并且根据请求的精度要求,采用相应的定位方法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
所述的SP Proxy模块与连接LBS业务管理模块,并提供与服务提供商SP(serviceprovider)/内容提供商CP(content provider)和/或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yinformation system)的连接的接口,用于将移动终端用户的LBS业务请求提交给各SP/CP,将SP/CP对移动终端用户的定位请求进行确认,并将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返回至SP/CP;
LBS业务管理模块用于存储和管理归属移动终端用户与位置业务相关的隐私数据;
SMLC模块用于针对不同的定位算法,将从核心网络接入模块获得的移动终端的位置相关测量消息,或从核心网络接入模块获得的位置测量单元LMU(locationmeasurement unit)的位置相关测量消息进行转换后,再发送给核心网络接入模块。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既可以通过核心网络接入模块的接口接入移动终端用户请求的服务,也可以通过SP Proxy模块接入SP/CP请求的业务服务。为了获得更准确的位置信息,核心网络接入模块可以通知用户进行位置更新,从而更加准确定位。
核心网络接入模块可以通过ATI(any time interrogation)方式获得终端用户的CELL ID信息,但是,CELL ID信息并不能直接反映被请求终端的位置,所以必须将该信息通过SMLC模块进行计算和校准,SMLC模块将输入的CELL ID信息转换为经纬度的形式,返回给核心网络接入模块。
对于应用服务商业务,SP Proxy模块将SP/CP对移动终端用户的定位请求进行确认,然后将SP/CP对用户位置的请求发送给核心网络接入模块,并将通过核心网络接入模块获得的用户经纬度信息传送给SP/CP;
所述的SP Proxy模块还可以通过GIS系统获得基于位置的增值信息传送给SP/CP。地图引擎及地图数据提供商GIS系统可以提供位置的增值信息,如位置附近道路、建筑物信息,甚至交通状况信息。
对于终端用户业务,SP Proxy模块将从核心网络接入模块获得的移动终端用户的LBS业务请求提交给各SP/CP,再由SP/CP完成位置请求及服务,将结果返回给终端用户。
SP Proxy模块和GIS系统通信以获取增值位置信息,可以采用XML协议封装和组合GIS数据,对外提供位置信息,完成对GIS系统的选择和/或位置信息的增值化处理。
为了实现各个区之间业务的漫游服务,SP Proxy模块需要和其他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的SP Proxy模块互联,SP Proxy模块提供该功能的接口,并采用XML格式承载信息,HTTP协议传输XML格式的信息,从而实现LBS漫游服务。
XML数据流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其标记语言的特性,以及对INTERNET的适应性,使得它成为在位置业务中长距离传输数据的首选方式。
所述的核心网络接入模块、SP Proxy模块、SMLC模块和LBS业务管理模块分别设有各自独立的流量控制单元,各流量控制单元之间相互通讯,并和该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设有的总体流量控制模块通讯,用于控制平台内部各个模块的流量,使各模块的数据流量保持均衡。流量均衡是所有的业务平台必须考虑的事情,为用户提供稳定的服务是服务商的首要工作之一。
所述的核心网络接入模块、SP Proxy模块、SMLC模块和LBS业务管理模块分别设有各自独立的故障管理单元,该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设有故障管理模块,用于对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内部各个模块及平台整体所发生的故障进行处理。
为了更加丰富位置平台的功能,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本发明的位置业务平台还可以设有语音业务逻辑模块,该语音业务逻辑模块与核心网络接入模块连接;具体通过话音流程与移动终端用户交互,以语音菜单的方式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常规的位置类业务服务;或者作为话音类位置业务的语音接入网关,由提供语音接入,并将相应的LBS业务请求经LSP平台转发给提供业务的第三方SP/CP;其通过CAMEL2协议和现有网络的相应设备连接。
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还设有与网管系统和/或DSMP系统和/或BOSS系统连接的接口,完成相应的功能。LSP与网管系统/DSMP、BOSS系统的接口可以根据需求放在LSP的不同模块上,一般与LBS业务管理模块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上述的LSP以及分别与其连接的数据业务平台(DSMP)和SP/CP;其中,
所述的LSP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LSP发送请求到移动网络,移动网络根据LSP的请求信息,采用基于移动网络的定位技术,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发送给LSP;
至少一个SP/CP通过IP网络连接至LSP,用于接收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业务请求,将该请求发送给LSP,并根据从LSP接收被定位终端的位置信息向该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位置服务业务;
DSMP,和LSP连接,用于针对位置服务业务鉴权和认证管理移动终端用户的通用数据和SP/CP数据。
如图3或图4所示,通过以上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以LSP为核心,实现了高质量的位置业务服务。LSP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经过转换成经纬度信息,完成对SP/CP的服务;SP/CP直接面对终端客户,对客户而言,整个系统是不可见的,DSMP负责整个系统的安全和管理,维护终端用户和SP/CP数据,对整个系统的运营起支撑作用。
本发明所述的LSP可以通过移动网络,获得所请求位置的经纬度信息;LSP本身具有一定的地理功能,可以根据经纬度信息为用户提供简单的地理信息,来满足用户的基本地理需求;比如,所请求用户所处的行政区。
如果需要为用户提供更加详尽的地理信息,比如,该位置的天气、交通或附近的建筑(如酒店、医院)等,就需要有专业的地理系统来支持,因此,本发明系统还进一步包括GIS系统,如图1中虚线所示,所述的GIS系统用于提供地理信息的处理功能,并通过接口向LSP和/或SP/CP提供地理信息。这样,LSP各自连接相应的GIS系统,从GIS获取位置增值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位置服务。
本发明系统的LSP还进一步包括ISMG;ISMG可以通过CMPP接口和核心网络接入模块连接,用于接入移动终端用户的短信请求,将有关位置类的短信请求转发给LSP;并根据业务需要,对被定位移动终端用户通过LSP与ISMG之间的CMPP协议发送提醒短消息;
通过LSP的以上接口,如图5所示,移动通信位置业务接入实现了SP/CP以外的其他接入方式,使位置业务的服务更加灵活和申请更加方便。
LSP的核心网络接入模块与其所在地区的移动通信网络的本地归属寄存器(HLR)进行交互;核心网络接入模块向HLR请求被要求定位的目标UE(移动终端)所访问的移动交换中心(MSC)或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地址,并从HLR获得被定位移动终端用户当前的位置信息(CELL ID)。
针对某一个地区,可以只设立一个LSP,用来完成所属区域的业务接入,各个LSP通过各自的SP Proxy模块互联,可以在不同LSP之间的通信,如图2所示,实现了“一点接入,全网漫游”,完成移动终端用户在漫游状态下或使用其他LSP业务情况下的位置业务请求/响应,以及移动终端用户鉴权信息请求/响应的转发。
业务的可管理性,可维护性是进行稳定的业务服务的保证。LSP通过利用SNMP协议的网管接口和网管系统连接;通过网管系统可以对LSP进行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和安全管理。
网管系统通过SNMP协议对被管LSP的安装、指配、连接以及系统异常时的重新配置和恢复配置;同时,收集、鉴别、控制来自LSP的数据,并将数据汇总,分析后再提供给LSP;实现对LSP设备相应功能模块的配置。
网管系统的性能管理具体包括:网管系统实时监视被管LSP的指标,采集性能数据,并对收集的性能数据进行分析,对LSP系统性能进行优化。
网管系统的故障管理具体包括:网管系统监视LSP的进程或通信链路告警、网络设备的故障告警等,进行故障诊断及定位分析,并通知管理人员。
网管系统向移动终端用户提供防止无权移动终端用户使用网络的安全业务,至少包括:
鉴权:即依照确定的规则对移动终端用户的身份进行确认核实;
授权:根据鉴权的结果对移动终端用户使用业务的允许或禁止,授予或禁止移动终端用户执行相应操作的权利;
访问控制:防止移动终端用户以无权的方式使用资源;
机密控制:防止非法用户得到通信实体间传送的消息的内容;
完整性控制:防止对存储的数据或实体间传送的信息的无权修改。
所述的LSP还通过计费接口与BOSS连接,BOSS用于对LSP生成的定位费话单进行采集,并与SP/CP进行结算。
移动终端用户数据至少包括:业务通用数据和业务特性数据;业务通用数据由用户归属的DSMP负责维护管理,业务特性数据由用户归属的LSP负责维护管理,DSMP与LSP之间进行交互,实现对移动终端用户进行鉴权和认证管理;其中,
业务通用数据至少包括移动终端用户基本数据、移动终端用户状态数据、业务定购关系数据;
业务特性数据至少包括LBS业务相关数据。
移动终端用户基本数据至少包括:用户名、口令、用户个性化信息、信用度、伪号码、用户终端信息;用户状态数据至少包括:标志用户是否有权订购、使用数据业务的数据;业务定购关系数据至少包括:移动终端用户所订购的业务信息,至少通过MSISDN、用户伪号码、SP ID、业务ID四个数据表示;LBS业务相关数据至少包括:隐私级别、时间范围、城市范围以及精度范围信息。
SP/CP在进行LBS业务操作时至少使用SP/CP通用数据和SP/CP特性数据;SP/CP通用数据、特性数据由SP/CP接入地的DSMP负责维护管理;完成对SP/CP的鉴权和认证管理;其中,SP/CP通用数据至少包括:SP/CP基本数据、SP/CP业务相关信息、SP/CP的接入信息和SP/CP状态数据。
SP/CP基本数据至少包括:SP/CP代码、SP/CP名称、SP/CP地址、联系人、信用度信息;SP/CP业务相关信息至少包括:SP/CP开放的业务名称、业务代码、业务状态以及费用信息;SP/CP的接入信息至少包括:SP/CP的接入方式、主机位置、设备名称、WEB域名、客户服务WEB地址以及IP地址;SP/CP状态数据至少包括:标志SP/CP是否有权提供、使用数据业务的数据;SP/CP特性数据至少包括:SP/CP标识、SP/CP提供的业务标识、SP/CP提供的业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地理测量数据/坐标系、定位请求的最大数目和权限等级。
本发明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使移动终端用户上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可以获取自身或其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定位,即SP/CP要求LSP返回移动终端用户自身或其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LSP定位所请求的终端位置,返回给SP/CP;
步骤2:业务推送,即SP/CP将得到的移动终端用户自身或其他移动终端用户位置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并在其终端上进行显示。
本发明的LBS业务,可以由SP/CP主动发起,要求得到用户的位置信息;用来进行管理或提供其他的服务。对于系统而言,只有定位和业务推送两个过程。比如,一种类似于定时提示的服务,由用户设定,达到某一时刻时,返回自己或其他终端当前的位置。当条件满足时,SP/CP主动请求本发明的系统进行定位,并完成业务推送过程,实现该种服务。
所述的定位过程,至少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11:LSP首先请求DSMP对SP/CP进行鉴权处理;
步骤12:DSMP对主、被叫移动终端用户进行伪码转换;
步骤13:LSP请求DSMP对主、被叫移动终端用户进行通用数据的鉴权,LSP对主、被叫移动终端用户进行特性数据的鉴权;
步骤14:LSP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
SP/CP提出请求后,LSP首先要对SP/CP的合法性进行验证,然后采用伪码转换的方式进行请求的响应。在其后的位置获取等一系列的步骤中,都是对伪码进行操作,而将用户号码保存在DMCP中;这样通过伪码使用户的隐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如果是为了SP/CP的管理等需要进行终端位置信息获取,SP/CP可以申请一个特殊的号码作为主叫号码,而SP/CP完成管理功能的模块设定号码作为被叫号码,以便完成主叫和被叫终端用户的鉴权。
下面详细对定位过程的每一个步骤进行描述:
上述的鉴权处理,具体包括:
步骤111:SP/CP将移动终端用户发起请求发送给与其连接的LSP;
步骤112:该LSP请求和该LSP连接的DSMP对SP/CP进行通用数据和特性数据的鉴权。
伪码转换,具体包括:
步骤121:与SP/CP连接的LSP向主、被叫移动终端用户归属的DSMP号码转换的请求;
步骤122:主、被叫移动终端用户归属的DSMP完成号码转换;
步骤123:主、被叫移动终端用户归属的DSMP将主、被叫移动终端用户MSISDN号码返回到SP/CP连接的LSP。
移动终端用户通用数据、特性数据的鉴权,具体包括:
步骤131:与SP/CP连接的LSP通过主叫、被叫移动终端用户归属的DSMP对主叫、被叫移动终端用户进行业务通用数据的鉴权;
步骤132:与SP/CP连接的LSP通过主叫、被叫移动终端用户归属的LSP对主叫、被叫移动终端用户进行业务特性数据的鉴权。
步骤133:鉴权结果返回与SP/CP连接的LSP。
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具体包括:
步骤141:与SP/CP连接的LSP通过被叫移动终端用户所在地的LSP向被叫移动终端用户所在地的HLR请求被叫移动终端用户当前的拜访MSC;
步骤142:该HLR返回被叫移动终端用户的拜访MSC信息给被叫移动终端用户所在地的LSP;该LSP根据该拜访MSC的信息,启动定位逻辑,查询被叫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
步骤143:该LSP通过与SP/CP连接的LSP向SP/CP返回结果信息。
根据以上的步骤,完成了目标终端的位置信息的获取。如果该系统中包含GIS系统,则所述的步骤143与步骤143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
被叫移动终端用户所在地的LSP根据SP/CP的业务请求,并且带上被叫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向和它连接的GIS系统请求地理位置信息;该GIS系统将地理信息返回给被叫移动终端用户所在地的LSP。
所述的步骤2至少包括:
步骤21:SP/CP返回相应的移动终端用户LBS业务请求响应给LSP;
步骤22:LSP收到SP/CP的请求后,向DSMP发送号码转换的请求,将伪号码转换成相应的MSISDN;
步骤23:LSP返回相应的移动终端用户LBS业务请求响应给各接入网关;
步骤24:各接入网关返回相应的移动终端用户LBS业务请求响应给移动终端用户。
在步骤1之前,还进一步包括业务请求的步骤,即移动终端用户经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将LBS业务请求提交至SP/CP,即业务的发起者不是SP/CP,而是真正的移动终端用户。
所述的业务请求至少包括:
步骤01:移动终端用户向各接入网关发起LBS业务请求;
步骤02:各接入网关收到移动终端用户请求后向LSP发起移动终端用户LBS业务请求;
步骤03:LSP收到请求后向DSMP请求进行伪号码转换;
步骤04:DSMP向LSP返回移动终端用户伪码;
步骤05:LSP向SP/CP发起LBS业务请求。
用户使用LBS业务至少通过SMS或WAP或MMS或语音接入等方式,即业务请求和业务推送过程至少可以通过这几种方式进行。下面对每一种接入方式的接入过程(路由过程)进行说明。
所述的SMS业务请求的路由过程包括:
步骤01A:移动终端用户的LBS业务请求提交至移动终端用户归属的ISMG;
步骤02A:移动终端用户归属的ISMG判断提供LBS业务的SP/CP接入地,并将业务请求提交SP/CP接入地的ISMG;SP/CP接入地的ISMG将业务请求提交至SP/CP接入地的LSP;
步骤03A:SP/CP接入地的LSP向SP/CP接入地的DSMP传送MSISDN,请求号码转换;
步骤04A:SP/CP接入地的DSMP将伪号码返回SP/CP接入地的LSP;
步骤05A:SP/CP接入地的LSP将业务请求提交至提供LBS业务的SP/CP。
所述的SMS业务推送的路由过程包括:
步骤21A:SP/CP将LBS业务信息发送至SP/CP接入地的LSP;
步骤22A:SP/CP接入地的LSP向SP/CP接入地的DSMP传送伪号码,请求号码转换;
步骤23A:SP/CP接入地的DSMP将MSISDN返回给SP/CP接入地的LSP;
步骤24A:SP/CP接入地的LSP将LBS业务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用户归属的ISMG;移动终端用户归属的ISMG再将LBS业务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用户。
所述的WAP业务请求的路由过程包括:
步骤01B:移动终端用户的LBS业务请求提交至移动终端用户拜访地的WAP GW;
步骤02B:移动终端用户拜访地的WAP GW判断提供LBS业务的SP/CP接入地,并将业务请求提交SP/CP接入地的LSP;
步骤03B:SP/CP接入地的LSP向SP/CP接入地的DSMP传送MSISDN,请求号码转换;
步骤04B:SP/CP接入地的DSMP将伪号码返回SP/CP接入地的LSP;
步骤05B:SP/CP接入地的LSP将业务请求提交至提供LBS业务的SP/CP。
所述的WAP业务推送的路由过程包括:
步骤21B:SP/CP将LBS业务信息发送至SP/CP接入地的LSP;
步骤22B:SP/CP接入地的LSP向SP/CP接入地的DSMP传送伪号码,请求号码转换;
步骤23B:SP/CP接入地的DSMP将MSISDN返回给SP/CP接入地的LSP;
步骤24B:SP/CP接入地的LSP将LBS业务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用户拜访地的WAPGW;移动终端用户拜访地的WAP GW再将LBS业务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用户。
下面通过不同的具体实例来说明本发明实现位置业务的技术方案:
如图3所示,用户利用本发明的位置平台,通过SP/CP实现定位自身位置,如果该位置平台中不包含GIS系统,其流程如下:图中的标号表示步骤的顺序号,
(1)用户向各接入网关发起LBS业务请求;
(2)各接入网关收到用户请求后向LSP发起用户LBS业务请求;
(3)LSP收到请求后向DSMP请求进行伪号码转换;
(4)DSMP向LSP返回用户伪码;
(5)LSP向SP发起LBS业务请求(上带用户的伪号码信息);
(6)SP收到请求后向LSP发起LBS业务请求(这里通过伪号码来标识用户);
(7)LSP收到SP的请求后,向SP接入地DSMP发起对SP进行通用数据和特性数据鉴权的请求;
(8)SP的鉴权通过后,LSP向DSMP发送号码转换的请求,将伪号码转换成相应的MSISDN;
(9)LSP根据主叫用户的MSISDN,经用户归属的LSP向用户归属的DSMP发送通用数据鉴权请求,检查主叫用户是否有权使用此业务;
(10)LSP对用户进行特性数据(隐私数据)的鉴权;
(11)鉴权通过后,LSP向GSM网络发起定位请求;
(12)GSM网络通过一定的定位技术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并返回给LSP;
(13)LSP返回相应的LBS业务请求响应给SP(传送伪号码);
(14)SP返回相应的用户LBS业务请求响应给LSP(包含伪号码信息);
(15)LSP收到SP的请求后,向DSMP发送号码转换的请求,将伪号码转换成相应的MSISDN;
(16)LSP返回相应的用户LBS业务请求响应给各接入网关;
(17)各接入网关返回相应的用户LBS业务请求响应给用户。
如图4所示,用户通过SP/CP实现定位其他用户的流程与定位自身的流程大致相同,只是在上述10和11之间增加了对被叫用户通用数据鉴权。
如图5所示,该位置平台中包含GIS系统,用户通过SP/CP实现定位自身位置的流程,与不包含GIS系统的情况大致相同(见图3),在从GSM网络获得位置信息后,增加了从GIS获取增值位置信息的步骤。
LSP将从GSM网络获得的位置信息转换成经纬度后,发送地图信息转换请求到GIS系统;GIS系统响应地图信息转换,将增值信息返回LSP,LSP再将增值的信息发送给SP,这样,实现对用户的增值位置服务。
如图6所示,是位置平台中包含GIS系统,用户通过SP/CP实现定位其他用户位置的流程。图3、图5和图6中包括的对主叫用户的私有数据的鉴权是一个可选的步骤,因此,图4中没有包括,并且既可以在图3所示的9和11之间,也可以在图5/图6所示的13和15/15和17之间。
LBS业务提供给用户多种接入手段方便用户使用,包括消息类(SMS/EMS/MMS)、因特网接入、语音接入、JAVA/WAP接入。图7所示是用户使用LBS业务的不同的接入方式。图中BSS表示基站子系统(Base Station Sub-system),移动用户可以通过BSS和移动交换机/业务支持节点MSC/SSP使用LBS业务,包括三种接入方式:图中MMS表示多媒体信息(multimedia message),MMSC表示多媒体消息中心(multimedia message center),通过WAP GW(网关)连接到WAP APP/SP,实现了WAP和MMS方式的接入;短消息的SMS接入方式,通过互联网短消息网关ISMG(internet short message gateway)连接到SP;而语音接入方式直接通过SCP/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 system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接入LSP实现。
另一种是通过internet的接入方式,通过Web Client(网页客户端)或JAVA应用的方式连接到行业或SP Internet的Application Server,再连接到LSP实现。
一个用户完整的LBS业务流程分业务请求、定位过程、业务推送三部分,对于业务请求和业务推送,用户可以根据SP LBS业务提供的接入方式,选择通过SMS、WAP、MMS、语音等多种方式完成业务请求并接收SP信息的推送,而且在业务请求和业务推送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接入方式。
下面详细叙述不同接入方式的业务请求和业务推送的流程:
对于短消息接入方式,如图8所示,用户通过SMS方式提交LBS业务请求,此时ISMG需根据用户输入的服务代码,识别本次业务请求为LBS业务,并将请求转交至LSP平台。LSP将请求中的用户号码(包括查询者号码和被查询者号码)转换为伪号码后,提交至SP。
SP通过SMS向用户返回位置业务相关信息时,需将业务信息先发送至LSP平台,LSP将响应中的用户号码(查询者伪号码)转换为用户的MSISDN后,平台传送至ISMG。
如图9所示是用户漫游使用归属地应用的示意图,业务请求流程(图中实线所示):
(1)用户的LBS业务请求提交至用户归属的ISMG;
(2)ISMG判别此LBS业务的SP接入地在本区,故将业务请求提交至本区LSP;
(3)LSP向本区DSMP传送MSISDN,请求号码转换;
(4)DSMP将伪号码返回给LSP;
(5)LSP将业务请求提交至SP,用户号码为伪号码。
业务推送流程(图中虚线所示):
(1)SP将LBS业务信息发送至接入地LSP;
(2)LSP向本区DSMP传送伪号码,请求号码转换;
(3)DSMP将MSISDN返回给LSP;
(4)LSP将信息发送至用户归属的ISMG;
(5)ISMG将信息发送至用户。
图10是用户未漫游使用异地应用的示意图,业务请求流程(图中实线所示):
(1)用户的LBS业务请求提交至用户归属的ISMG;
(2)归属ISMG判别此LBS业务的SP接入地不在本区,故将业务请求提交至B区ISMG;
(3)ISMG判别此LBS业务的SP接入地在本区,故将业务请求提交至本区LSP;
(4)LSP向B区DSMP传送MSISDN,请求号码转换;
(5)B区DSMP发现此号码非本区号码,根据MSISDN的路由表向A区DSMP发送号码转换请求;
(6)A区DSMP进行号码转换,将伪号码返回B区DSMP;
(7)B区DSMP将伪号码返回给LSP;
(8)LSP将业务请求提交至SP,用户号码为伪号码。
业务推送流程(图中虚线所示):
(1)SP将LBS业务信息发送至接入地LSP;
(2)LSP向本区DSMP传送伪号码,请求号码转换;
(3)B区DSMP发现此伪号码非本区号码,根据伪号码的路由表向A区DSMP发送号码转换请求;
(4)A区DSMP进行号码转换,将MSISDN返回B区DSMP;
(5)B区DSMP将MSISDN返回给LSP;
(6)LSP将信息发送至本区ISMG;
(7)B区ISMG将信息发送至用户归属A区的ISMG;
(8)ISMG将信息发送至用户。
对于WAP接入方式,如图11所示,用户通过WAP方式提交LBS业务请求,此时WAPSPproxy需根据用户输入的业务请求,识别本次业务请求为LBS业务,将请求中的用户号码(包括查询者号码和被查询者号码)转换为伪号码后,提交至SP。
SP通过WAP方式向用户返回位置业务相关信息时,需将业务信息先发送至WAPSPproxy,由其将响应中的用户号码(查询者伪号码)转换为用户的MSISDN后,将信息发送给用户。
图12是用户漫游使用归属地应用的示意图,业务请求流程(图中实线所示):
(1)用户的LBS业务请求提交至用户拜访地的WAPGW;
(2)WAPGW将用户的LBS业务请求传送给WAP SP Proxy;
(3)WAP SP Proxy向用户归属区DSMP传送MSISDN,请求号码转换;
(4)DSMP将伪号码返回给WAP SP Proxy;
(5)WAP SP Proxy将业务请求提交至SP,用户号码为伪号码。
业务推送流程(图中虚线所示):
(1)SP将LBS业务信息发送至接入地WAP SP Proxy;
(2)WAP SP Proxy向用户归属区DSMP传送伪号码,请求号码转换;
(3)DSMP将MSISDN返回给WAP SP Proxy;
(4)WAP SP Proxy将信息发送至用户拜访地的WAPGW;
(5)WAPGW将信息发送至用户。
图13是用户未漫游使用异地应用的示意图,业务请求流程(图中实线所示):
(1)用户的LBS业务请求提交至用户拜访地的WAPGW;
(2)WAPGW将用户的LBS业务请求传送给WAP SP Proxy;
(3)WAP SP Proxy向用户归属区DSMP传送MSISDN,请求号码转换;
(4)DSMP将伪号码返回给WAP SP Proxy;
(5)WAP SP Proxy将业务请求提交至SP,用户号码为伪号码。
业务推送流程:
(1)SP将LBS业务信息发送至接入地WAP SP Proxy;
(2)WAP SP Proxy向用户归属区DSMP传送伪号码,请求号码转换;
(3)DSMP将MSISDN返回给WAP SP Proxy;
(4)WAP SP Proxy将信息发送至用户拜访地的WAPGW;
(5)WAPGW将信息发送至用户。
本发明的LBS业务平台还支持用户通过WAP、SMS、WWW等多种方式登记、和注销LBS业务,此时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管理、维护。具体方案为:DSMP负责SP所有数据(包括通用数据、特性数据)、用户通用数据的维护管理,并负责向LSP和SP同步用户的定购关系;LSP负责用户特性数据的管理。
业务定购和自服务系统结构的具体实现,如下所述:
SP提供的增值业务首先需要在DSMP上进行发布,DSMP通过一定的原则审查SP提供的增值业务信息,当移动用户需要使用这些增值业务时,需要到DSMP上进行业务订购。订购可通过三种方式:WWW Portal、WAP Portal以及SMS Portal。
对每种移动数据业务来说,用户的特性数据的管理在各业务网关完成,对于LBS业务,需在LSP平台完成。当移动用户需要设置这些信息时,可通过WWW Portal访问LSP来进行,LSP需要提供用户自服务功能。
图14为业务订购和自服务系统结构图:
用户通过WWW Portal申请LBS业务,其中定购信息(用户MSISDN、用户伪号码、SPID、业务ID)通过的WWW Portal存储在DSMP中,并由DSMP将订购关系同步给LSP、SP(其中,只将用户PUSH类LBS业务的订购关系同步给SP)。自服务信息(设置与LBS业务相关的特性数据)通过WWW Portal存储在LSP。
用户通过WAP申请LBS业务,定购信息通过WAP Portal存储在DSMP中。并由DSMP将订购关系同步给LSP、SP。订购成功后,通过WAP页面提示用户再通过WWW Portal的自服务模块设置与LBS业务相关的信息,用户设置后,WWW Portal将数据传送给LSP。
用户通过SMS申请LBS业务,定购信息通过SMS Portal存储在DSMP中。并由DSMP将订购关系同步给LSP、SP。订购成功后,通过短消息提示用户再通过WWW Portal的自服务模块设置与LBS业务相关的信息,用户设置后,WWW Portal将数据传送给LSP。
即:用户通过WWW方式可以定购业务,也可以设置LBS业务特性用户数据;通过SMS/WAP方式只能订购业务,不能设置LBS业务特性用户数据(即以系统默认的LBS业务相关信息为准),若需设置,必须通过WWW方式。
用户对定购的LBS业务的相关信息的设置、修改(如黑白名单),可以发生在业务定购时,也可能发生在业务定购之后。在两种情况下,用户对LBS业务特性数据的管理均通过WWW Portal传送给LSP平台。
图15是用户通过WWW订购/取消业务的流程图,具体包括:
(1)用户访问门户网站并在门户提示下输入手机号码和密码请求登录门户网站;
(2)门户网站向各地DSMP平台发送用户鉴权请求;
(3)DSMP平台返回用户鉴权结果;
(4)在用户登录成功后,显示相关服务信息页面,引导用户订购/取消服务;
(5)同时,门户网站会向中央SSO平台同步已登录用户的信息;
(6)中央SSO平台返回同步请求的响应;
(7)用户在门户网站的引导下选定了某个LBS业务并请求订购/取消;
(8)门户网站向各地DSMP平台发送业务订购/取消请求;
(9)各地DSMP平台对合法的订购请求,向本地LSP平台发送用户订购关系同步请求,以通知LSP平台哪个用户订购/取消了哪一个LBS业务;
(10)LSP平台按DSMP接口规范要求返回用户订购关系同步请求的响应包;
(9’)各地DSMP平台对合法的订购请求,向本地SP发送用户订购关系同步请求,以通知SP平台哪个用户订购/取消了哪一个LBS业务;
(10’)SP按DSMP接口规范要求返回用户订购关系同步请求的响应包;
(11)DSMP平台向门户网站返回业务订购/取消处理结果;
(12)若订购/取消成功,门户网站将显示订购/取消成功信息,并可提示用户需要到归属地的LBS业务自服务门户上设置特性数据(隐私数据),引导用户访问LBS业务自服务门户。
考虑到订购关系数据的同步效率,在进行同步时也可采用定时同步处理方式。定购关系的同步需以DSMP为中心,向LSP、SP分别进行同步。
图16为用户通过WAP/SMS/VOICE订购/取消业务的流程图,包括:
(1)用户向WAP Portal/ISMG/IVR/SCP等发起订购/取消业务请求;
(2)WAP Portal/ISMG/IVR/SCP收到请求向DSMP发起订购/取消业务请求;
(3)DSMP收到用户业务订购/取消请求后对用户进行鉴权处理,如果鉴权不通过返回错误;如果通过则进行第4步;
(4)DSMP根据用户输入的相关信息进行订购/取消处理;
(5)DSMP将用户订购关系同步到LSP和SP上,如果同步不成功,则进行出错或进行定时同步处理;如果成功,则进行第6步;
(6)DSMP向WAP Portal/ISMG/IVR/SCP返回订购/取消成功通知;
(7)WAP Portal/ISMG/IVR/SCP向用户返回订购/取消成功通知,并提示用户通过WWW Portal进行自服务处理。
考虑到订购关系数据的同步效率,在进行同步时也可采用定时同步处理方式。定购关系的同步需以DSMP为中心,向LSP、SP分别进行同步。
用户只能通过WWW方式进行自服务,用户进行自服务时可能使用以下自服务的具体流程如图17所示,包括:
(1)用户访问LBS自服务门户统一入口;
(2)统一入口根据用户Session中的信息判断该用户是否已登录,对已登录用户直接转到第7步,对未登录用户,则将用户重定向用户到中央SSO平台;
(3)中央SSO平台在需要时提示用户输入手机号码和密码;
(4)用户输入号码和密码后提交;
(5)中央SSO平台完成用户鉴权并生成响应的RandomSessionKey;
(6)中央SSO平台将用户重定向回统一入口,并携带相关登录处理结果参数和RandomSessionKey信息;
(7)统一门户根据中央SSO平台重定向用户回来的参数中的归属地参数将用户重定向到用户归属地所属的LBS自服务门户(xx.lbs.monternet.com,以下简称各地LBS门户),并在用户请求中携带RandomSessionKey等参数;
(8)各地LBS门户收到用户访问请求后,先判断请求中携带参数是否合法,若参数不合法,则直接重定向用户回统一入口;
(9)各地LBS门户根据RandomSessionKey信息向各地SSO平台查询用户身份信息;
(1O)各地SSO平台返回相应的用户身份信息;
(11)各地LBS门户判断查询结果是否成功,若失败,则直接重定向用户回统一入口;
(12)如果查询成功,则各地LBS门户则根据DSMP同步过来的用户订购关系数据开始引导用户进行相应服务的特性数据的设置。
当用户已登录移动网络平台时,例如用户定购了某个LBS业务,则可以通过点击网站Portal上有关LBS用户自服务系统的链接进入LBS自服务Portal,此时流程从图17的第7步开始。
用户使用LBS业务,一个完整的流程包括三部分:一是业务请求:终端用户通过SMS/WAP/语音等多种接入方式,经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将LBS业务请求提交至SP(对于PUSH类应用,无此部分);二是定位过程:SP要求移动运营商返回用户的位置信息(以绝对位置信息经纬度或相对位置信息地图信息表示);三是业务推送:SP将得到的用户位置信息通过SMS/WAP/语音等多种接入方式返回至用户,在其终端上进行显示。
以上的叙述中,已经对业务请求和业务推送给出了详细的说明,下面对定位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LSP平台分区设置,如果包含GIS系统,GIS系统也分区设置,与本业务区LSP平台相连。LSP平台与本区DSMP平台相连。SP根据实际情况接入相应的LSP平台。最终实现了SP“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的目标。
这里假设有A、B、C、D四个业务区,各区均由接入网关、DMSP、SP、LSP、GIS设备组成;A区归属用户有A1、A2;B区归属用户有B1、B2;C区归属用户有C1、C2;D区归属有用户D1、D2。
在进行“定位过程”的路由选择时,需依据以下原则:
(1)“定位过程”首先需对SP进行鉴权处理(包括通用数据、特性数据的鉴权);其次对主被叫用户进行伪码转换;之后对主叫用户进行通用数据的鉴权;然后由被叫用户归属地的DSMP和LSP对被叫进行隐私鉴权;(如果是用户定位自身位置,需对主叫用户进行通用数据、特性数据的鉴权);最后通过GSM网络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
(2)SP通用数据和特性数据的鉴权均由SP接入地的DSMP完成;
(3)用户通用数据的鉴权由DSMP完成,用户特性数据(即隐私信息)的鉴权由LSP完成;
(4)主被叫用户的伪码转换功能均由SP接入地的LSP平台调用接入地的DSMP,再连接至用户归属的DSMP平台完成;
(5)对主被叫用户通用数据的鉴权均在主被叫归属的DSMP上完成,通过DSMP平台之间的Ld接口转发鉴权请求。对主被叫用户特性数据的鉴权均在主被叫归属的LSP平台完成,通过LSP平台之间的Lr接口转发请求;
(6)SP接入地LSP发送位置定位请求给被查用户归属的LSP,由被查用户归属的LSP发送至被查用户拜访的LSP进行定位处理。
(7)在LSP平台传送用户鉴权请求和定位请求时,以MSISDN号码标识用户号码。
下面具体说明:
图19是用户在本地使用本地应用查找本地未漫游用户,具体过程如下:
(1)用户A1发起请求到用户A1归属的应用上,应用将此请求发送给LSP;
(2)LSP首先请求DSMP对SP进行通用数据、特性数据的鉴权;
(3)LSP向DSMP进行用户号码转换,DSMP判别主叫、被叫用户归属本区,完成号码转换,将用户MSISDN号码返回至LSP;
(4)LSP请求DSMP对主叫用户进行通用数据的鉴权;
(5)LSP请求DSMP对被叫用户进行通用数据的鉴权(可选,根据业务需要);
(6)LSP对被叫用户进行特性数据的鉴权(即隐私数据的鉴权);
(7)LSP向HLR请求用户A2当前的拜访MSC;
(8)HLR返回用户A2的拜访MSC信息给LSP;
(9)LSP根据拜访MSC的信息,知道用户A2没有漫游,于是启动定位逻辑,查询用户A2的位置信息并返回至LSP;
(10)LSP向应用返回结果信息。
图20所示是用户使用本地应用查找本地漫游用户,具体包括如下过程:
(1)用户A1发起请求到用户A1归属的应用上,应用将此请求发送给LSP;
(2)LSP首先请求DSMP对SP进行通用数据、特性数据的鉴权;
(3)LSP向DSMP进行用户号码转换,DSMP判别主叫、被叫用户归属本区,完成号码转换,将用户MSISDN号码返回至LSP;
(4)LSP请求DSMP对主叫用户进行通用数据的鉴权;
(5)LSP请求DSMP对被叫用户进行通用数据的鉴权;(可选,根据业务需要)
(6)LSP对被叫用户进行特性数据的鉴权;(即隐私信息的鉴权)
(7)LSP向HLR请求用户A 2当前的拜访MSC;
(8)HLR返回用户A2的拜访MSC信息给LSP;
(9)LSP根据拜访MSC的信息,分析用户A2漫游,于是启动定位逻辑,向A2漫游地LSP发起定位查询请求;
(10)B区LSP查询用户A2的位置信息并返回;
(11)B区B区LSP返回位置信息给A区LSP;
(12)LSP向应用返回结果信息。
图21是本地用户使用异地应用查找本地用户,具体包括:
(1)用户A1发起请求到B区的应用上,应用将此请求发送给LSP;
(2)LSP首先请求DSMP对SP进行通用数据、特性数据的鉴权;
(3)LSP向DSMP进行用户号码转换,DSMP判别主叫、被叫用户不归属本区;
(4)B区DSMP查询伪号码路由表,向A区DSMP请求号码转换;
(5)A区DSMP返回主叫、被叫用户的MSISDN至B区DSMP;
(6)B区DSMP返回用户的MSISDN至LSP;
(7)B区LSP发现用户不是本区用户,查询用户MSISDN路由表,向A区LSP发起主叫用户通用数据鉴权请求;
(8)LSP请求DSMP对主叫用户进行通用数据的鉴权;
(9)A区LSP将鉴权结果返回B区LSP;如果成功,则继续,否则将失败信息返回至SP;
(10)B区LSP向A区LSP发起被叫用户定位请求;
(11)A区LSP请求DSMP对被叫用户进行通用数据的鉴权;(可选,根据业务需要)
(12)A区LSP对被叫用户进行特性数据的鉴权;(即隐私信息的鉴权)
(13)LSP向HLR请求用户A2当前的拜访MSC;
(14)HLR返回用户A2的拜访MSC信息给LSP;
(15)LSP根据拜访MSC的信息,知道用户A2没有漫游,于是启动定位逻辑,查询用户A2的位置信息并返回至LSP;
(16)A区LSP将位置信息返回至B区LSP;
(17)B区B区B区LSP向应用返回结果信息。
图22是本地用户使用异地应用查找本地漫游用户,具体包括:
(1)用户A1发起请求到B区的应用上,应用将此请求发送给LSP;
(2)LSP首先请求DSMP对SP进行通用数据、特性数据的鉴权;
(3)LSP向DSMP进行用户号码转换,DSMP判别主叫、被叫用户不归属本区;
(4)B区DSMP查询伪号码路由表,向A区DSMP请求号码转换;
(5)A区DSMP返回主叫、被叫用户的MSISDN至B区DSMP;
(6)B区DSMP返回用户的MSISDN至LSP;
(7)B区LSP发现主叫用户不是本区用户,查询用户MSISDN路由表,向A区LSP发起主叫用户通用数据鉴权请求;
(8)LSP请求DSMP对主叫用户进行通用数据的鉴权;
(9)A区LSP将鉴权结果返回至B区LSP;
(10)B区LSP根据被叫用户MSISDN,向A区LSP发起定位请求;
(11)A区LSP对被叫用户进行通用数据鉴权;(可选,根据业务需要)
(12)LSP对被叫用户进行特性数据的鉴权;
(13)A区LSP向HLR请求用户A2当前的拜访MSC;
(14)HLR返回用户A2的拜访MSC信息给LSP;
(15)LSP根据拜访MSC的信息,知道用户A2漫游,于是启动定位逻辑,向C区LSP发送定位请求;
(16)C区LSP查询用户A2的位置信息并返回;
(17)C区C区LSP将位置信息返回给A区LSP;
(18)A区LSP将位置信息返回给B区LSP;
(19)B区B区LSP向应用返回结果信息。
图23是用户使用本地应用查找异地用户,具体包括:
(1)用户A1发起请求到用户A1归属的应用上,应用将此请求发送给A区的LSP;
(2)A区LSP请求本区DSMP对SP进行通用数据、特性数据鉴权;
(3)LSP向主叫归属DSMP发起主叫用户伪号码转换请求,DSMP返回主叫的MSISDN;
(4)A区LSP经本区DSMP向被叫归属DSMP发起伪号码转换请求;
(5)返回被叫用户的MSISDN至A区DSMP;
(6)将被叫用户的MSISDN返回至A区LSP;
(7)A区的LSP首先通过DSMP对用户A1进行通用数据鉴权;
(8)A区LSP向被叫用户归属B区LSP发起定位请求;
(9)B区LSP对用户A2进行通用数据鉴权;(可选,根据业务需要)
(10)B区LSP对用户A2进行特性数据鉴权;
(11)B区的LSP向HLR请求用户B1当前的拜访MSC;
(12)HLR返回用户B1当前的拜访MSC信息给LSP;
(13)B区LSP根据拜访MSC的信息,知道用户B1没有漫游,于是启动定位逻辑,查询用户B1的位置信息;
(14)B区LSP将位置信息返回给请求者A区LSP;
(15)A区LSP向应用返回结果信息。
图24是用户使用本地应用查找异地漫游用户,具体包括:
(1)用户A1发起请求到用户A1归属的应用上,应用将此请求发送给A区的LSP;
(2)A区LSP请求本区DSMP对SP进行通用数据、特性数据鉴权;
(3)LSP向主叫归属DSMP发起主叫用户伪号码转换请求,DSMP返回主叫的MSISDN;
(4)A区LSP经本区DSMP向被叫归属DSMP发起伪号码转换请求;
(5)返回被叫用户的MSISDN至A区DSMP;
(6)将被叫用户的MSISDN返回至A区LSP;
(7)A区的LSP首先通用DSMP对用户A1进行通用数据鉴权;
(8)A区LSP向B区LSP发起定位请求;
(9)B区LSP请求本区DSMP对被叫用户进行通用数据鉴权;(可选,根据业务需要)
(10)B区LSP对被叫用户进行特性数据鉴权;
(11)B区的LSP向HLR请求用户B1当前的拜访MSC;
(12)HLR返回用户B1当前的拜访MSC信息给LSP;
(13)B区的LSP根据拜访MSC的信息,知道用户B1已经漫游到了C区,于是向C区的LSP请求用户B1的位置信息;
(14)C区的LSP接收到B区的LSP的请求后,启动定位逻辑,查询用户B1的位置信息;
(15)C区LSP将位置信息返回给B区LSP;
(16)B区LSP将位置信息返回给A区LSP;
(17)A区LSP再向应用返回结果信息。
图25是用户使用异地应用查找异地用户,具体包括:
(1)用户A1发起请求到B区的应用上,应用将此请求发送给B区的LSP;
(2)B区LSP请求本区DSMP对SP进行通用数据、特性数据鉴权:
(3)LSP向本区DSMP发起主叫伪号码转换请求;
(4)B区DSMP向主叫归属DSMP发起主叫用户伪号码转换请求,
(5)A区DSMP返回主叫的MSISDN给B区DSMP;
(6)B区DSMP返回主叫的MSISDN给B区LSP;
(7)LSP向本区DSMP发起被叫伪号码转换请求;
(8)B区DSMP向被叫归属DSMP发起被叫用户伪号码转换请求,
(9)C区DSMP返回被叫的MSISDN给B区DSMP;
(10)B区DSMP返回被叫的MSISDN给B区LSP;
(11)B区的LSP向A区LSP发起主叫用户鉴权请求;
(12)A区LSP首先通过DSMP对用户A1进行通用数据鉴权;
(13)主叫用户鉴权结果返回至B区LSP;
(14)B区LSP向C区发起被叫定位请求;
(15)C区LSP首先通过DSMP对用户C1进行通用数据鉴权;(可选,根据业务需要)
(16)LSP对用户C1进行特性数据鉴权;
(17)C区的LSP向HLR请求用户C1当前的拜访MSC;
(18)HLR返回用户C1当前的拜访MSC信息给LSP;
(19)C区的LSP根据拜访MSC的信息,知道用户C1没有漫游,于是启动定位逻辑,查询用户C1的位置信息;
(20)C区LSP将位置信息返回给B区区LSP;
(21)B区B区B区区LSP向应用返回结果信息。
图26是用户使用异地应用查找异地漫游用户,具体包括:
(1)用户A1发起请求到B区的应用上,应用将此请求发送给B区的LSP;
(2)B区LSP请求本区DSMP对SP进行通用数据、特性数据鉴权;
(3)LSP向本区DSMP发起主叫伪号码转换请求;
(4)B区DSMP向主叫归属DSMP发起主叫用户伪号码转换请求,
(5)A区DSMP返回主叫的MSISDN给B区DSMP;
(6)B区DSMP返回主叫的MSISDN给B区LSP;
(7)LSP向本区DSMP发起被叫伪号码转换请求;
(8)B区DSMP向被叫归属DSMP发起被叫用户伪号码转换请求,
(9)C区DSMP返回被叫的MSISDN给B区DSMP;
(10)B区DSMP返回被叫的MSISDN给B区LSP;
(11)B区的LSP向A区LSP发起主叫用户通用数据鉴权请求;
(12)A区LSP首先通过DSMP对用户A1进行通用数据鉴权;
(13)主叫用户鉴权结果返回至B区LSP;
(14)B区LSP向C区LSP发起对被叫的定位请求;
(15)C区LSP首先通过DSMP对用户C1进行通用数据鉴权;(可选,根据业务需要)
(16)LSP对用户C1进行特性数据鉴权;
(17)C区的LSP向HLR请求用户C1当前的拜访MSC;
(18)HLR返回用户C1当前的拜访MSC信息给LSP;
(19)C区的LSP根据拜访MSC的信息,知道用户C1已漫游至D区,于是向D区LSP转发定位请求;
(20)D区LSP启动定位逻辑,查询用户C1的位置信息;
(21)D区LSP将位置信息返回给C区区LSP;
(22)C区LSP再将位置信息返回给B区区LSP;
(23)B区B区B区的LSP向应用返回结果信息。
根据LBS业务的复杂性,完成一次完整的LBS业务,服务费用涉及通信费、定位费、信息费3大部分。根据业务发起方和资源使用情况,分别向用户和SP收取。
移动用户使用定位业务,遵照短信业务模式,向用户收取通信费和信息费。通信费根据用户使用的承载方式的不同,如SMS/WAP/语音等,由各相关的设备网元产生话单。如若使用SMS作接入方式,SMSC产生通信费话单;若使用WAP作接入方式,SGSN/MSC产生通信费话单;若使用语音作接入方式,MSC/SCP产生通信费计费话单。
信息费是各SP在提供LBS业务时,对用户收取的费用,由各业务网关产生话单。如短消息方式,在ISMG产生信息费话单;WAP方式,在DSMP产生信息费话单;MMSC方式,在MMSC产生信息费话单;语音方式,在MSC或SCP产生信息费话单。
SP可以根据LBS应用种类、用户种类的不同,选择免费、按次、包月、封顶等多种信息费计费方式。
SP使用网络接入方式不同,需支付不均衡下行通信费,若使用定位资源,同时要支付定位费。定位费是LBS业务新增的一部分费用,因使用运营商网络定位资源而支付的费用,该部分费用由发起定位业务请求的SP支付。定位费服务使用记录产生在每次定位过程中涉及的SP接入地的LSP,以及被定位用户拜访地的LSP上。定位费话单可标识出SP在本次定位过程中使用的运营商网络资源的种类。
与SP实现信息费、不均衡通信费和定位费的结算,结算点为SP接入省公司,信息费和不均衡通信的结算同现有业务模式,如梦网短信和WAP等。
定位费依据定位次数由SP支付。
BOSS系统与LSP平台的话单文件传输接口(采用FTP或FTAM协议),用于采集LSP产生的定位费话单。对用户通信费、信息费的计费方式,仍采用现有方案。即根据用户使用的承载方式的不同,或在ISMG上、或在DSMP上产生用户使用LBS业务的话单,由BOSS系统采集、批价、合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46)
1、一种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心网络接入模块、移动位置服务SMLC模块、服务商代理SP Proxy模块和位置业务LBS业务管理模块;
所述的核心网络接入模块分别和SMLC模块、SP Proxy模块连接交互;并提供与HLR和/或MSC/SSP和/或ISMG的接口,用于对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位置请求进行处理;并且根据请求的精度要求,采用相应的定位方法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
所述的SP Proxy模块与LBS业务管理模块连接,并提供与SP/CP和/或地理信息GIS系统的连接的接口,用于将移动终端用户的LBS业务请求提交给各SP/CP,将SP/CP对移动终端用户的定位请求进行确认,并将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返回至SP/CP;
LBS业务管理模块用于存储和管理归属移动终端用户与位置业务相关的隐私数据;
SMLC模块用于针对不同的定位算法,将从核心网络接入模块获得的移动终端的位置相关测量消息,或从核心网络接入模块获得的位置测量单元LMU的位置相关测量消息进行转换后,再发送给核心网络接入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核心网络接入模块通过任何时间询问ATI方式获得CELL ID信息,并将该信息向SMLC模块发起计算及校准请求,SMLC模块计算后,将结果以经纬度的形式返回给核心网络接入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P Proxy模块和核心网络接入模块进行交互;SP Proxy模块将SP/CP对用户位置的请求发送给核心网络接入模块,并将通过核心网络接入模块获得的用户经纬度信息传送给SP/CP。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P Proxy模块和SP/CP进行交互;所述的SP Proxy模块还可以通过GIS系统获得基于位置的增值信息传送给SP/CP。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P Proxy模块和GIS系统通信,采用XML协议封装和组合GIS数据提供位置信息,完成对GIS系统的选择和/或位置信息的增值化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PProxy模块和其他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的SP Proxy模块互联,采用XML格式承载信息,并采用HTTP协议承载,实现LBS漫游服务。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核心网络接入模块、SP Proxy模块、SMLC模块和LBS业务管理模块分别设有各自独立的流量控制单元,各流量控制单元之间相互通讯,并和该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设有的总体流量控制模块通讯,用于控制平台内部各个模块的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核心网络接入模块、SP Proxy模块、SMLC模块和LBS业务管理模块分别设有各自独立的故障管理单元,该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设有故障管理模块,用于对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内部各个模块及平台整体所发生的故障进行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其特征在于:该平台进一步设有语音业务逻辑模块,该语音业务逻辑模块与核心网络接入模块连接;具体通过话音流程与移动终端用户交互,以语音菜单的方式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常规的位置类业务服务;或者作为话音类位置业务的语音接入网关,由提供语音接入,并将相应的LBS业务请求经LSP平台转发给提供业务的第三方SP/CP;其通过CAMEL2协议和现有网络的相应设备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还设有与网管系统和/或DSMP系统和/或BOSS系统连接的接口,完成相应的功能。
11、一种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平台LSP以及数据业务平台DSMP和SP/CP;其中,
所述的LSP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LSP发送请求到移动网络,移动网络根据LSP的请求信息,采用基于移动网络的定位技术,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发送给LSP;
至少一个SP/CP通过IP网络连接至LSP,用于接收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业务请求,将该请求发送给LSP,并根据从LSP接收被定位终端的位置信息向该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位置服务业务;
DSMP,和LSP连接,用于针对位置服务业务鉴权和认证管理移动终端用户的通用数据和SP/CP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GIS系统;
所述的LSP各自连接相应的GIS系统,在GIS系统的支持下,为SP/CP提供位置业务支持;GIS系统用于提供基本地理信息处理功能,并可以通过接口向LSP和/或SP/CP提供地理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SP还进一步通过核心网络接入模块连接ISMG;
ISMG可以通过CMPP接口和核心网络接入模块连接,用于接入移动终端用户的短信请求,将有关位置类的短信请求转发给LSP;并根据业务需要,对被定位移动终端用户通过LSP与ISMG之间的CMPP协议发送提醒短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SP的核心网络接入模块与其所在地区的移动通信网络的本地归属寄存器HLR进行交互;
核心网络接入模块向HLR请求被要求定位的目标移动终端UE所访问的移动交换中心MSC或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的地址,并从HLR获得被定位移动终端用户当前的位置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SP通过各自的SP Proxy模块互联,完成移动终端用户在漫游状态下或使用其他LSP的业务情况下的位置业务请求/响应,以及移动终端用户鉴权信息请求/响应的转发。
16、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管系统,LSP可以利用SNMP协议的网管接口和网管系统连接;所述的网管系统对连接的LSP进行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和安全管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置管理具体包括:网管系统通过SNMP协议对被管LSP的安装、指配、连接以及系统异常时的重新配置和恢复配置;同时,收集、鉴别、控制来自LSP的数据,并将管理数据提供给LSP;实现对LSP设备相应功能模块的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性能管理具体包括:网管系统实时监视被管LSP的指标,采集性能数据,并对收集的性能数据进行分析,对LSP系统性能进行优化。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故障管理具体包括:网管系统监视LSP的进程或通信链路告警、网络设备的故障告警等,进行故障诊断及定位分析,并通知管理人员。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管理具体包括:网管系统向移动终端用户提供防止无权移动终端用户使用网络的安全业务,至少包括:
鉴权:即依照确定的规则对移动终端用户的身份进行确认核实;
授权:根据鉴权的结果对移动终端用户使用业务的允许或禁止,授予或禁止移动终端用户执行相应操作的权利;
访问控制:防止移动终端用户以无权的方式使用资源;
机密控制:防止非法用户得到通信实体间传送的消息的内容;
完整性控制:防止对存储的数据或实体间传送的信息的无权修改。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LSP可以通过计费接口与BOSS连接,所述的BOSS用于对LSP生成的定位费话进行采集,并与SP/CP进行结算。
22、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终端用户的数据至少包括:业务通用数据和业务特性数据;业务通用数据由用户归属的DSMP负责维护管理,业务特性数据由用户归属的LSP负责维护管理,DSMP与LSP之间进行交互,对移动终端用户进行鉴权和认证管理;其中,
业务通用数据至少包括移动终端用户基本数据、移动终端用户状态数据、业务定购关系数据;
业务特性数据至少包括LBS业务相关数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终端用户基本数据至少包括:用户名、口令、用户个性化信息、信用度、伪号码、用户终端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终端用户状态数据至少包括:标志用户是否有权订购、使用数据业务的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业务定购关系数据至少包括:移动终端用户所订购的业务信息,至少通过MSISDN、用户伪号码、SP ID、业务ID四个数据表示。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BS业务相关数据至少包括:隐私级别、时间范围、城市范围以及精度范围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P/CP在进行LBS业务操作时至少使用SP/CP通用数据和SP/CP特性数据;SP/CP通用数据和SP/CP特性数据由SP/CP接入地的DSMP负责维护管理;
DSMP与LSP之间进行交互,完成对SP/CP的鉴权和认证管理;其中,SP/CP通用数据至少包括:SP/CP基本数据、SP/CP业务相关信息、SP/CP的接入信息和SP/CP状态数据。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P/CP基本数据至少包括:SP/CP代码、SP/CP名称、SP/CP地址、联系人、信用度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P/CP业务相关信息至少包括:SP/CP开放的业务名称、业务代码、业务状态以及费用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P/CP的接入信息至少包括:SP/CP的接入方式、主机位置、设备名称、WEB域名、客户服务WEB地址以及IP地址。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P/CP状态数据至少包括:标志SP/CP是否有权提供、使用数据业务的数据。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P/CP特性数据至少包括:SP/CP标识、SP/CP提供的业务标识、SP/CP提供的业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地理测量数据/坐标系、定位请求的最大数目和权限等级。
33、一种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终端用户通过权利要求11-32任一所述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获取自身或其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至少包括:
步骤1:定位,即SP/CP要求LSP返回移动终端用户自身或其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LSP定位所请求的终端位置,返回给SP/CP;
步骤2:业务推送,即SP/CP将得到的移动终端用户自身或其他移动终端用户位置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并在其终端上进行显示;
所述的步骤1至少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11:LSP首先请求DSMP对SP/CP进行鉴权处理;
步骤12:DSMP对主、被叫移动终端用户进行伪码转换;
步骤13:LSP请求DSMP对主、被叫移动终端用户进行通用数据的鉴权,LSP对主、被叫移动终端用户进行特性数据的鉴权;
步骤14:LSP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
所述的步骤2至少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21:SP/CP返回相应的移动终端用户LBS业务请求响应给LSP;
步骤22:LSP收到SP/CP的请求后,向DSMP发送号码转换的请求,将伪号码转换成相应的MSISDN;
步骤23:LSP返回相应的移动终端用户LBS业务请求响应给各接入网关;
步骤24:各接入网关返回相应的移动终端用户LBS业务请求响应给移动终端用户。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1具体包括:
步骤111:SP/CP将移动终端用户发起的请求发送给与其连接的LSP;
步骤112:该LSP请求和该LSP连接的DSMP对SP/CP进行通用数据和特性数据的鉴权。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2具体包括:
步骤121:与SP/CP连接的LSP向主、被叫移动终端用户归属的DSMP号码转换的请求;
步骤122:主、被叫移动终端用户归属的DSMP完成号码转换;
步骤123:主、被叫移动终端用户归属的DSMP将主、被叫移动终端用户MSISDN号码返回到SP/CP连接的LSP。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3具体包括:
步骤131:与SP/CP连接的LSP通过主叫、被叫移动终端用户归属的DSMP对主叫、被叫移动终端用户进行业务通用数据的鉴权;
步骤132:与SP/CP连接的LSP通过主叫、被叫移动终端用户归属的LSP对主叫、被叫移动终端用户进行业务特性数据的鉴权。
步骤133:鉴权结果返回与SP/CP连接的LSP。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4具体包括:
步骤141:与SP/CP连接的LSP通过被叫移动终端用户所在地的LSP向被叫移动终端用户所在地的HLR请求被叫移动终端用户当前的拜访MSC;
步骤142:该HLR返回被叫移动终端用户的拜访MSC信息给被叫移动终端用户所在地的LSP;该LSP根据该拜访MSC的信息,启动定位逻辑,查询被叫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
步骤143:该LSP通过与SP/CP连接的LSP向SP/CP返回结果信息。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42与步骤143之间还可以包括:
被叫移动终端用户所在地的LSP根据SP/CP的业务请求,并且带上被叫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向和它连接的GIS系统请求地理位置信息;该GIS系统将地理信息返回给被叫移动终端用户所在地的LSP。
39、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之前,还进一步包括业务请求的步骤,即移动终端用户经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将LBS业务请求提交至SP/CP。
40、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业务请求至少包括:
步骤01:移动终端用户向各接入网关发起LBS业务请求;
步骤02:各接入网关收到移动终端用户请求后向LSP发起移动终端用户LBS业务请求;
步骤03:LSP收到请求后向DSMP请求进行伪号码转换;
步骤04:DSMP向LSP返回移动终端用户伪号码;
步骤05:LSP向SP/CP发起LBS业务请求。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BS业务至少通过SMS或WAP或MMS或语音接入方式完成业务请求和业务推送。
42、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MS业务请求,其路由过程包括:
步骤01A:移动终端用户的LBS业务请求提交至移动终端用户归属的ISMG;
步骤02A:移动终端用户归属的ISMG判断提供LBS业务的SP/CP接入地,并将业务请求提交SP/CP接入地的ISMG;SP/CP接入地的ISMG将业务请求提交至SP/CP接入地的LSP;
步骤03A:SP/CP接入地的LSP向SP/CP接入地的DSMP传送MSISDN,请求号码转换;
步骤04A:SP/CP接入地的DSMP将伪号码返回SP/CP接入地的LSP;
步骤05A:SP/CP接入地的LSP将业务请求提交至提供LBS业务的SP/CP。
43、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MS业务推送,其路由过程包括:
步骤21A:SP/CP将LBS业务信息发送至SP/CP接入地的LSP;
步骤22A:SP/CP接入地的LSP向SP/CP接入地的DSMP传送伪号码,请求号码转换;
步骤23A:SP/CP接入地的DSMP将MSISDN返回给SP/CP接入地的LSP;
步骤24A:SP/CP接入地的LSP将LBS业务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用户归属的ISMG;移动终端用户归属的ISMG再将LBS业务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用户。
44、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WAP业务请求,其路由过程包括:
步骤01B:移动终端用户的LBS业务请求提交至移动终端用户拜访地的WAP GW;
步骤02B:移动终端用户拜访地的WAP GW判断提供LBS业务的SP/CP接入地,并将业务请求提交SP/CP接入地的LSP;
步骤03B:SP/CP接入地的LSP向SP/CP接入地的DSMP传送MSISDN,请求号码转换;
步骤04B:SP/CP接入地的DSMP将伪号码返回SP/CP接入地的LSP;
步骤05B:SP/CP接入地的LSP将业务请求提交至提供LBS业务的SP/CP。
4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WAP业务推送,其路由过程包括:
步骤21B:SP/CP将LBS业务信息发送至SP/CP接入地的LSP;
步骤22B:SP/CP接入地的LSP向SP/CP接入地的DSMP传送伪号码,请求号码转换;
步骤23B:SP/CP接入地的DSMP将MSISDN返回给SP/CP接入地的LSP;
步骤24B:SP/CP接入地的LSP将LBS业务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用户拜访地的WAPGW;移动终端用户拜访地的WAP GW再将LBS业务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用户。
46、一种移动通信位置业务订购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终端用户通过权利要求11-32所述任一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系统,进行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订购,至少包括:
步骤1:移动终端用户申请LBS业务;
步骤2:将移动终端用户的定购信息存储在DSMP中,并由DSMP将订购关系同步给LSP和/或SP/CP;
步骤3:将移动终端用户的自服务信息存储在LSP。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3101217968A CN100346665C (zh) | 2003-12-24 | 2003-12-24 | 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平台、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3101217968A CN100346665C (zh) | 2003-12-24 | 2003-12-24 | 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平台、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33201A CN1633201A (zh) | 2005-06-29 |
CN100346665C true CN100346665C (zh) | 2007-10-31 |
Family
ID=34844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101217968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46665C (zh) | 2003-12-24 | 2003-12-24 | 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平台、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346665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03131B2 (en) * | 2005-08-12 | 2009-10-13 | Sellerbid,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locally applicable internet content with secure action requests and item condition alerts |
CN100373992C (zh) * | 2005-07-25 | 2008-03-05 | 北京邮电大学 | 集定位和业务功能于一体的位置服务平台 |
CN1992719B (zh) * | 2005-12-31 | 2010-12-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提供接入位置信息的方法 |
CN101115283B (zh) * | 2006-07-27 | 2011-07-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位置信息提供系统和方法 |
CN101212307B (zh) * | 2006-12-28 | 2010-12-2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提醒交通标志指示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115306B (zh) * | 2007-06-19 | 2010-06-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辅助全球定位过程中实现用户隐私安全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415155B (zh) * | 2008-10-30 | 2010-06-09 | 深圳市时代经纬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即时通讯方法及其系统 |
CN101594571A (zh) * | 2009-06-09 | 2009-12-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彩信系统及其定位的方法 |
CN101808284B (zh) * | 2010-03-01 | 2013-04-03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内容和用户的位置区的短信实现方法及系统 |
CN101808138B (zh) * | 2010-03-31 | 2014-04-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提高wap漫游用户订购或退订业务速度的系统及方法 |
CN102316412B (zh) * | 2011-09-28 | 2017-08-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位置信息平台、以及服务信息获取方法 |
CN103797751B (zh) * | 2012-07-27 | 2017-0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在线状态的查询方法和装置 |
CN106789567B (zh) * | 2016-12-13 | 2019-05-07 | 宁夏宁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改进型的基于lbs的定制服务提供移动终端及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2047349A2 (en) * | 2000-12-08 | 2002-06-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ecure location-based services system and method |
WO2003047293A1 (en) * | 2001-11-28 | 2003-06-05 | Nokia Corporation | A method for obtaining location related information allowing to locate a terminal attached to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2003
- 2003-12-24 CN CNB2003101217968A patent/CN10034666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2047349A2 (en) * | 2000-12-08 | 2002-06-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ecure location-based services system and method |
WO2003047293A1 (en) * | 2001-11-28 | 2003-06-05 | Nokia Corporation | A method for obtaining location related information allowing to locate a terminal attached to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33201A (zh) | 2005-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94775C (zh) | 信息提供系统、无线接入点、收费服务器和信息提供方法 | |
CN1225702C (zh) | 位置信息通知方法与位置信息通知装置 | |
CN1180638C (zh) | 用于控制和监视无线漫游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0346665C (zh) | 移动通信位置业务的平台、系统及方法 | |
CN1226885C (zh) | 无线电通信装置和其中建立双模式呼叫的方法 | |
CN1222896C (zh) | 用户简档数据的管理 | |
CN1172506C (zh) | 通过互联网传送多媒体数据的管理方法及实施该方法所用的芯片卡 | |
CN1381151A (zh) | 位置报告方法和相关的移动通信终端 | |
CN1196348C (zh) | 主叫方利用移动电话发送的短消息的动态路由系统 | |
CN1711784A (zh) | 用于发送sms以及文本消息的系统和方法 | |
CN1757025A (zh) | 利用显示服务授权为网络服务提供预付费计费的方法和装置 | |
CN1774890A (zh) | 用于网络中速率控制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1064866A (zh) | 一种短信的路由寻址方法及系统 | |
CN1559038A (zh) | 因特网通信系统、因特网通信方法、对话管理服务器、无线通信装置、通信中继服务器及程序 | |
CN101043701A (zh) |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为移动电路域用户提供注册和呼叫接续的方法及其系统 | |
CN1874328A (zh) | 实现业务互通的方法及系统 | |
CN1602110A (zh) | 终端状态控制系统 | |
CN101035001A (zh) | 一种处理策略控制和计费的方法及其系统 | |
CN1663204A (zh) | 网关装置和在该网关装置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 |
CN1656482A (zh) | 在使用用户档案web门户的电信网中用于服务和应用个性化的方法和装置 | |
CN1894992A (zh) | 位置信息通知系统和方法、终端位置特定装置和保密检查装置 | |
CN1235421C (zh) | 智能终端应用协议 | |
CN1801231A (zh) | 紧急通报系统和紧急通报方法 | |
CN1630278A (zh) | 一种移动通信多媒体网关系统及其多媒体处理方法 | |
CN101076198A (zh) | 多媒体彩像业务实现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31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