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壳构件的现浇砼空心楼盖
本申请为申请日为2003年10月1日、申请号为200310100977.2、名称为“一种模壳构件”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壳构件的现浇砼空心楼盖。
(二)背景技术
目前,现浇砼空心楼盖是应用较广的楼盖结构形式,其内填充的轻质永久胎模有空心管和空腔模壳构件。如申请人于1999年11月29日申请的专利号为ZL99249798.1、名称为“钢筋砼填充用纤维增强型薄壁构件”实用新型专利,它公开了一种薄壁模壳构件,包括上板、周围侧壁、下底,上板、周围侧壁、下底围成多面体空腔。又如申请人于2001年11月23日申请的申请号为01140106.0、公开号为CN1356442、名称为“一种现浇钢筋砼楼板用空腔结构模壳”发明专利申请,它公开的模壳构件包括“上板、周围侧壁、下底,上板、周围侧壁、下底围成多面体空腔模壳构件,这种空腔模壳构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结构简单、施工运输方便等特点。但是,这类模壳构件生产时制作不方便,生产效率低,不便于流水线生产,相应成本高,同时,这种模壳构件施工时,需单个布设施工,彼此定位不方便,易发生错位现象,影响楼盖的施工质量,也影响施工效率,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模壳构件的现浇砼空心楼盖已为急需。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壳构件的现浇砼空心楼盖,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易于保证楼盖施工质量等特点。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钢筋砼和模壳构件,模壳构件裹含在钢筋砼中,模壳构件包括上板、周围侧壁、下底板,上板、周围侧壁、下底板围合成空腔体,其特征在于上板、周围侧壁或下底板的至少一个基层叠合有至少一片叠合层,叠合层与基层叠合成整体,叠合层与基层之间有整体的叠合界面,至少二个以上的空腔体相间排列,两个空腔体的相对面之间构成现浇砼内肋模腔,内肋模腔中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结成一体的至少一个间隔撑拉件,内肋模腔中有砼内肋。这样,在模壳构件制作时,由于设置有叠合层,可先制作一面开口的模壳构件,然后,将开口面朝上,将叠合层悬挂或放置于开口面上,再封堵开口面,待料浆硬化后,养护至规定龄期,即可得到基层叠合有叠合层的模壳构件,其制作容易、生产效率高,相应成本低,同时,由于模壳构件由至少二个空腔体相间排列,空腔体之间由间隔撑拉件连结成一体,形成成组的模壳构件,因而在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楼盖时,模壳构件由单个布设变为成组布设,彼此定位非常方便,不易发生错位现象而影响楼盖的施工质量,施工效率也大大提高,此外,模壳构件还具有结构简单、抗变形、抗振动性能优良、施工速度快等特点,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适用于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空心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空腹桥梁使用,尤其适用于空心无梁楼盖使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间隔撑拉件与空腔体之间为固定连接。这样,固定连接的间隔撑拉件将两个或多个模壳构件连接为一体,在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楼盖中时,吊运、安装更方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间隔撑拉件与空腔体之间为活动连接。这样,在模壳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楼盖中时,模壳构件安装完毕后,即可将活动间隔撑拉件拆卸回收二次使用,降低了模壳构件的生产成本,同时,拆卸撑拉件后,钢筋可十分方便地布设于内肋模腔中,砼也可顺畅地浇入内肋模腔中。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间隔撑拉件为杆件或索或板片或筋或丝或薄条带或墩中的至少一个。这样,撑拉件材质和构造的多样化可满足产品的不同设计要求,并可根据不同需要,采用最合理的方式连接。如采用金属薄条带片材和小木块作为撑拉件,设置在内肋模腔中,金属薄条带可起拉的作用,小木块可起撑的作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杆件或板片或墩式间隔撑拉件为空心或多孔空心的间隔撑拉件。这样,可根据设计需要,相应采用空心或实心或多孔或复合的撑拉件来合理解决撑拉加固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间隔撑拉件为金属件。这样,金属的间隔撑拉件强度高、生产制作方便,能够很容易地实现大批量生产,同时,在模壳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楼盖中后,金属的间隔撑拉件和现浇砼相结合,可共同参与楼盖结构受力。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金属间隔撑拉件由至少两个金属件对接,或金属件与内肋模腔模壁焊接,或金属件与内肋模腔壁的预埋件焊接,或金属件与预埋件或模腔模壁螺丝或螺栓固定而成。这样,模壳构件连接方式的多样化,可方便施工应用时快速连接,大幅度提高施工速度,同时连接稳固可靠。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间隔撑拉件为钢板制成的U或I或X或T或○或ㄈ或□形撑拉件或为钢筋或金属管撑拉件。这样,多种截面形状的金属撑拉件可满足模壳构件的不同连接强度要求和刚度要求。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间隔撑拉件的至少一头折弯伸入空腔体的壁内锚固。这样,间隔撑拉件和模壳构件的模壁固结为一体,连接稳固。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间隔撑拉件彼此呈平行或正交或斜交或立交设置。这样,平行、正交、斜交、立交或构成网格或其组合设置的撑拉件,在模壳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楼盖中时,撑拉件和现浇砼相结合,能形成现浇与预制复合结构,大大改善了现浇砼空心楼盖的受力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叠合层与基层材质相同。这样,当叠合层与基层材质相同时,两者结合亲合力更好,使二者能更好地融为一体,使模壳构件具有更好的整体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叠合层与基层材质不同。这样,当叠合层与基层材质不同时,便于选择更为经济的材料作为叠合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模壳构件的强度与刚度。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叠合层位于基层外侧或内侧。这样,可方便模壳构件的生产制作,降低生产难度,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叠合层与基层之间以胶结或粘合或咬合或焊合或压合或拉丝或板合或螺钉或铆合的方式叠合成整体。这样,叠合层与基层之间的叠合方式多样化,使叠合层与基层之间的连接叠合更加方便,可满足各种不同场合下的应用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叠合层与下底板叠合。这样,模壳构件的整体性更好,强度更高,生产制作更为方便简单,并可大大降低模壳构件的制作难度。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叠合层为胶凝材料轻骨料砼层。这样,采用轻骨料砼制作的叠合层强度高,刚度大,而且模壳构件的重量轻。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叠合层为胶凝材料加气砼层。这样,模壳构件的重量更轻、强度更大。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叠合层为泡沫塑料层。这样,模壳构件的制作工艺更简单,生产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便于模壳构件的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上板、周围侧壁、下底板或叠合层中的至少一个中含有增强物,或者有增强物露出,并与现浇砼粘结,或者各自中的增强物伸入相邻的基体中相互拉结。增强物为丝、筋细长构件,或丝、筋细长构件编织或纺织的布和网,或无纺胶粘布、网,或二者以上组合,如增强物可为钢筋、钢丝、钢筋网、钢丝网、纤维、纤维丝束、纤维网格布、无纺布、金属薄条带、有孔薄条带、包装带、编织带等中的至少一种。由于上板、周围侧壁、下底板、挑板或叠合层中含有增强物,因而,它们的强度高、刚度大;若有增强物露出,则与现浇砼粘结更牢,相应形成的现浇砼空心结构整体性更好;若增强物伸入相邻的基体中相互拉结,则模壳构件的整体性更好,强度更高,刚度更大。同时,增强物的种类多,便于设计与生产制作模壳构件时增强物的选用,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以满足各种不同场合的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体的水平剖面或竖向剖面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多边形或弧角多边形或倒角多边形或多弧边形或波纹形或圆形。这样,模壳构件形状的多样化,使模壳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楼盖中后,相应形成了各种不同形状的现浇砼结构,从而使得现浇砼空心楼盖的结构更为合理,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体上还设置有阴角或倒角或凹槽或凹坑或孔洞或凸台模块或凸条或阳角中的至少一个。这样,当模壳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楼盖中后,现浇砼浇入阴角、倒角、凹槽、凹坑、孔洞中,相应可形成局部的现浇砼加强构造;模壳构件上设置的凸台模块、凸条、阳角可将楼盖中不受力的砼抽空,进一步减轻楼盖自身的重量,节约砼的用量,降低楼盖的成本,同时也改善楼盖的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阴角或倒角或凹槽或孔洞或凸条自身或相互呈平行或正交或斜交或立交设置或形成网格。这样,当模壳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楼盖中后,模壳构件上的阴角、倒角、凹槽、孔洞、凸条自身或相互呈平行、正交、斜交或立交设置或形成网格,在上述部位浇筑砼后,相应形成了平行、正交、斜交或立交的现浇砼加强构造,大大改善了现浇砼空心楼盖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体的封闭空腔内设置有加劲肋或加劲杆或加强筋中的至少一个,或者有加劲肋或加劲杆或加强筋中的至少一个露出空腔体外,并与现浇砼粘结,形成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复合受力结构,或者加劲肋或加劲杆或加强筋上还有增强物露出,并与现浇砼粘结,或者加劲肋或加劲杆或加强筋与基层叠合或叠合后露筋或网增强物,并与现浇砼粘结,或者加劲肋或加劲杆或加强筋叠合有叠合层。这样,当模壳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楼盖中后,模壳构件内设置的加劲肋、加劲杆、加强筋或者外露的加劲肋、加劲杆、加强筋可以和现浇砼形成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复合结构,优化了现浇砼空心楼盖内部受力体系。若其上还有增强物露出,则模壳构件与现浇砼粘结更牢,楼盖的整体性更好;若叠合有叠合层,则加劲肋、加劲杆、加强筋的制作更方便,强度也更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体的封闭空腔内设置有轻质材料。这样,大大提高了模壳构件的抗冲击性能,减少了产品在施工应用过程中的破损率。同时,还使模壳构件具有更好的隔音、隔热、保温性能;轻质材料可为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发泡或加气轻质砼、岩棉、矿棉、玻璃棉、陶粒或陶粒砼等,其轻质材料种类的多样性,便于生产时就近取材,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体的上板或周围侧壁或下底板的壁为轻质材料。这样,轻质材料制作的壁的模壳构件重量轻,在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楼盖中时,运输、安装方便,施工难度和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有利于提高施工速度,降低楼盖的制作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上板或周围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为或有可拆卸的活动部件。这样,可随时方便检查模壳构件内部的情况,同时也可随时在模壳构件的内部部分或全部填充轻质材料,或者在模壳构件内部安装其它部件,如接线盒、水电管线、消防淋喷头等。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体的上板或周围侧壁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为波纹形或锯齿形或拉毛形或者糙面外表面。这样,空腔体的上板、周围侧壁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为波纹形、锯齿形、拉毛形或者糙面外表面,大大提高了模壳构件与现浇砼之间的结合力,同时也改善了楼盖的吊挂性能和整体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体上设置有定位构件。定位构件可为拉环、拉钩、铁丝、支撑脚、小凸块、小凸钉或其它装置。这样,当模壳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楼盖中后,可对模壳构件进行准确定位,防止模壳构件在浇筑砼时上浮、移位等现象产生,同时,也可对钢筋进行限位,有效地保证了楼盖的浇筑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体上设置有空腔体之间彼此连接的连接件,模壳构件构成成组构件。连接件可为钢筋、钢筋网、钢丝、钢丝网、角钢、槽钢、L型钢、T型钢、卡套、螺栓、公母槽、承插件、锯齿件、凸槽、凹槽、卡口、卡套、孔洞、预埋铁件等。这样,当模壳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楼盖中后,模壳构件上设置的连接件能够有效、可靠地控制模壳构件之间的距离,控制现浇砼肋的宽度和高度,保证楼盖内部结构的浇筑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模壳构件彼此之间的连接定位,或者构成成组构件,加快施工速度。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下底板伸出有挑边或伸出露增强物的挑边,或者至少两个以上的空腔体通过挑边连接成成组模壳构件。这样,下底板伸出有挑板,则模壳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楼盖中时,可省去施工模板,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若多个模壳构件通过挑边连接成成组模壳构件,则模壳构件的施工效率更高,施工成本更低。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下底板为水泥砂浆或砼或轻质砼或聚合物砼或聚合物砂浆的下底板,或者空腔体的上板或周围侧壁的壁为水泥纤维或水泥纤维网或水泥钢筋网或水泥钢丝网或砼板或木胶板或塑料或金属压型板或轻质砼的壁。这样,下底、上板和周围侧壁制作材料的多样化,可使模壳构件充分满足各种不同情况的需要,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板、周围侧壁、下底板或者叠合层中的至少一个是由多层粘有胶凝材料的筋或网的增强物叠合而成。这样,由多层粘有胶凝材料的筋或网的增强物叠合而成的上板、周围侧壁、下底板或者叠合层,具有强度高、刚度大、重量轻等特点,相应模壳构件在码放、运输和施工安装过程中更不易破损。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叠合层本身为至少二层叠合的复合叠合层。这样,由多层叠合复合而成的叠合层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可大幅度降低模壳构件的损耗率,同时制作更容易、方便,有利于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叠合层本身为至少二种材料叠合的复合叠合层。这样,叠合层由至少二种材料叠合而成,因而制作更容易、方便,有利于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板、周围侧壁、下底板中的至少一个与叠合层为一体成型的整体,上板、周围侧壁、下底板彼此之间部分或全部通过叠合层相互连接围合成空腔体。这样,上板、周围侧壁、下底板中的至少一个与叠合层为一体成型的整体,因而模壳构件各部件可分别生产制作,通过各部件上的叠合层彼此可组装成模壳构件整体,既可在生产厂家组装,也可在施工现场组装,从而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方便搬运与施工,降低模壳构件的损耗率。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板、周围侧壁、下底板彼此之间通过叠合层相互连接围合成空腔体。这样,上板、周围侧壁、下底板彼此之间通过叠合层相互连接围合模壳构件整体,可预先生产各部件,提高生产效率,方便模壳构件的各组成部件的搬运,模壳构件既可在生产时组装,也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材料损耗,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模壳构件上设置有搬运件。搬运件可为提手、吊钩、吊环或其它装置。这样,可十分方便地将模壳构件码放、转运、吊装和施工,降低了上述工序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0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1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4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5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6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7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8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9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0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1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2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23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24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25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26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27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28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如附图所示,包括钢筋砼和模壳构件,模壳构件裹含在钢筋砼中,模壳构件包括上板1、周围侧壁2、下底板3,上板1、周围侧壁2、下底板3围合成空腔体,其特征在于上板1、周围侧壁2或下底板3的至少一个基层叠合有至少一片叠合层4,叠合层4与基层叠合成整体,叠合层4与基层之间有整体的叠合界面,至少二个以上的空腔体相间排列,两个空腔体的相对面之间构成现浇砼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结成一体的至少一个间隔撑拉件6,内肋模腔5中有砼内肋。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上板,2为周围侧壁,3为下底板,4为叠合层,5为内肋模腔,6为间隔撑拉件,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1所示,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其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同时,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间隔撑拉件6与空腔体之间为固定连接。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间隔撑拉件6与空腔体之间为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间隔撑拉件6与空腔体之间为活动连接。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间隔撑拉件6为活动可伸缩的撑拉杆件。”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间隔撑拉件6为杆件或索或板片或筋或丝或薄条带或墩中的至少一个。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间隔撑拉件6为杆件。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杆件或板片或墩式间隔撑拉件6为空心或多孔空心的间隔撑拉件。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间隔撑拉件6为空心杆件。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间隔撑拉件6为金属件。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间隔撑拉件6为金属件。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金属间隔撑拉件6由至少两个金属件对接,或金属件与内肋模腔模壁焊接,或金属件与内肋模腔壁的预埋件焊接,或金属件与预埋件或模腔模壁螺丝或螺栓固定而成。如图6所示,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其间隔撑拉件6为金属件与内肋模腔壁的预埋件焊接固定而成。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间隔撑拉件6为钢板制成的U或I或X或T或○或ㄈ或□形撑拉件或为钢筋或金属管撑拉件。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间隔撑拉件6为钢筋和截面为□形的杆件。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间隔撑拉件6的至少一头折弯伸入空腔体的壁内锚固。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间隔撑拉件6的两头折弯伸入空腔体的壁内锚固。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间隔撑拉件6彼此呈平行或正交或斜交或立交设置。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间隔撑拉件6彼此呈平行、斜交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叠合层4与基层材质相同。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0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叠合层4的材质与基层材质相同。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叠合层4与基层材质不同。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叠合层4位于基层外侧或内侧。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1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周围侧壁2中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叠合层4位于周围侧壁2的基层的内侧。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叠合层4与基层之间以胶结或粘合或咬合或焊合或压合或拉丝或板合或螺钉或铆合的方式叠合成整体。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叠合层4与基层之间以粘合的方式叠合成整体。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叠合层4与下底板3叠合。如图12所示,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其叠合层4与下底板3叠合。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叠合层4为胶凝材料轻骨料砼层。如图12所示,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其叠合层4为轻骨料砼层。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叠合层4为胶凝材料加气砼层。如图9所示,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叠合层4为加气砼层。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叠合层4为泡沫塑料层。如图11所示,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周围侧壁2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其叠合层4为泡沫塑料层。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上板1、周围侧壁2、下底板3或叠合层4中的至少一个中含有增强物7,或者有增强物7露出,并与现浇砼粘结,或者各自中的增强物7伸入相邻的基体中相互拉结。增强物7为丝、筋细长构件,或丝、筋细长构件编织或纺织的布和网,或无纺胶粘布、网,或二者以上组合,如增强物7可为钢筋、钢丝、钢筋网、钢丝网、纤维、纤维丝束、纤维网格布、无纺布、金属薄条带、有孔薄条带、包装带、编织带等中的至少一种。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上板1和周围侧壁2中均设置有增强物7,图示增强物7为金属薄条带。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体的水平剖面或竖向剖面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多边形或弧角多边形或倒角多边形或多弧边形或波纹形或圆形。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4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空腔体的竖向剖面形状为梯形。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体上还设置有阴角8或倒角9或凹槽10或凹坑11或孔洞12或凸台模块13或凸条14或阳角15中的至少一个。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5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空腔体上还同时设置有阴角8、凸台模块13、凸条14和阳角15。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6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空腔体上还同时设置有阴角8、倒角9、凹槽10、凹坑11、孔洞12和凸条14。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阴角8或倒角9或凹槽10或孔洞12或凸条14自身或相互呈平行或正交或斜交或立交设置或形成网格。如图16所示,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其空腔体上设置的阴角8、倒角9、凹槽10、孔洞12和凸条14自身或相互呈平行、正交、斜交或立交设置或形成网格状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体的封闭空腔内设置有加劲肋16或加劲杆17或加强筋18中的至少一个,或者有加劲肋16或加劲杆17或加强筋18中的至少一个露出空腔体外,并与现浇砼粘结,形成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复合受力结构,或者加劲肋16或加劲杆17或加强筋18上还有增强物7露出,并与现浇砼粘结,或者加劲肋16或加劲杆17或加强筋18与基层叠合或叠合后露筋或网增强物7,并与现浇砼粘结,或者加劲肋16或加劲杆17或加强筋18叠合有叠合层4。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7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空腔体的封闭空腔内设置有加劲肋16、加劲杆17和加强筋18,同时,加劲肋16和加劲杆17有部分露出模壳构件外。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体的封闭空腔内设置有轻质材料19。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8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空腔体的封闭空腔内设置有轻质材料19,图示轻质材料19为膨胀珍珠岩。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体的上板1或周围侧壁2或下底板3的壁为轻质材料19。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9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上板1和周围侧壁2的壁为轻质材料19制成,图示轻质材料19为陶粒砼。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上板1或周围侧壁2中的至少一个为或有可拆卸的活动部件。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0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上板1为活动可拆卸的扣合盖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体的上板1或周围侧壁2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为波纹形或锯齿形或拉毛形或者糙面外表面。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1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多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多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上板1和周围侧壁2的外表面为粗糙的外表面。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体上设置有定位构件20。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2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多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多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空腔体上设置有定位构件20,图示定位构件20为支撑定位脚。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体上设置有空腔体之间彼此连接的连接件21,模壳构件构成成组构件。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23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多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多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空腔体上设置有用于彼此连接用的连接件21,图示连接件21为承插管件。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下底板3伸出有挑边22或伸出露增强物7的挑边22,或者至少两个以上的空腔体通过挑边22连接成成组模壳构件。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24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多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多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下底板3伸出挑边22,多个空腔体通过挑边22连接成成组模壳构件。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下底板3为水泥砂浆或砼或轻质砼或聚合物砼或聚合物砂浆的下底板,或者空腔体的上板1或周围侧壁2的壁为水泥纤维或水泥纤维网或水泥钢筋网或水泥钢丝网或砼板或木胶板或塑料或金属压型板或轻质砼的壁。如图12所示,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其下底板3为钢筋砼板,上板1和周围侧壁2为纤维水泥砂浆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板1、周围侧壁2、下底板3或者叠合层4中的至少一个是由多层粘有胶凝材料的筋或网的增强物7叠合而成。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25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周围侧壁2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上板1由多层粘有胶凝材料的网状增强物7叠合而成。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叠合层4本身为至少二层叠合的复合叠合层。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26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叠合层4本身为多层叠合而成的复合叠合层。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叠合层4本身为至少二种材料叠合的复合叠合层。如图26所示,叠合层4为水泥砂浆胶结料与纤维网格布二种不同材料多层叠合而成的复合叠合层。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板1、周围侧壁2、下底板3中的至少一个与叠合层4为一体成型的整体,上板1、周围侧壁2、下底板3彼此之间部分或全部通过叠合层4相互连接围合成空腔体。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27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下底板3的基层上设置有叠合层4,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上板1相连有叠合层4,并为一体成型的整体,上板1和周围侧壁2之间通过叠合层4相互连接成一体。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板1、周围侧壁2、下底板3彼此之间通过叠合层4相互连接围合成空腔体。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28应用的模壳构件结构示意图,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围成空腔体,两个空腔体间隔排列构成内肋模腔5,内肋模腔5中设置有将两个空腔体相间连接成一体的间隔撑拉件6,其上板1、周围侧壁2和下底板3彼此之间通过叠合层4相互连接围合成空腔体。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模壳构件上设置有搬运件23。如图24所示,模壳构件上设置有搬运件23。
本发明实施时,先按施工要求安装支架或模板,铺设模壳构件,再铺设钢筋,以及各种管线预埋件,验收合格后浇注砼,待砼凝结硬化后,养护至规定龄期,拆模即得现浇砼空心楼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