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335568C - 陶瓷绝热涂料 - Google Patents

陶瓷绝热涂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35568C
CN100335568C CNB03111167XA CN03111167A CN100335568C CN 100335568 C CN100335568 C CN 100335568C CN B03111167X A CNB03111167X A CN B03111167XA CN 03111167 A CN03111167 A CN 03111167A CN 100335568 C CN100335568 C CN 10033556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ramic
thermal insulation
external reflection
insulation coating
infrared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111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30406A (zh
Inventor
徐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0311116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35568C/zh
Publication of CN1530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0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55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556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陶瓷绝热涂料按重量比例含有陶瓷微球20-55份,粘结剂15-40份,添料5-40份。还可以外加5-10份的红外反射稳定剂,2-5份红外反射添加剂。可以添加一些助剂、溶剂及转化剂进行调制改性。材料中处于近似于真空状态,材料内部含有极多的发射界面与散射微粒,反射和散射辐射热,具有很高的隔热效果。红外反射稳定剂、红外反射添加剂和陶瓷微球他们的侧重面分别是对散射、反射和气体传热的,因此其一个、两个或三个的组合都具有隔热能力,最佳为三者协同绝热。

Description

陶瓷绝热涂料
技术领域:陶瓷绝热涂料是一种涂复在物体表面的涂料,涂料形成的涂层具有很高的绝热性能,还可以具有很高的防腐性能。
背景技术:早在1969年,美国太空总署提出以陶瓷隔热砖提供太空船的绝热保护后,就认定涂料绝热是可能的。美国太空总署发表的数据表明,厚9.5-31.8mm的陶瓷隔热砖中,真正发挥绝热作用的是陶瓷隔热砖上的0.25mm厚的陶瓷涂料外层,占绝热效果的95%,而陶瓷隔热砖的基层(泡沫体)只提供5%的绝热保护。为此1977年,美国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致力于研究、开发和生产这种涂料。但其成份及机理始终对外保密。一般认为超级绝热材料是指:在预定的使用条件下,其导热系数低于“无对流空气”导热系数的绝热材料。对于绝热涂料而言,(固体)热传导主要由绝热材料中的固体部分来完成;热对流则主要由绝热材料中的空气来完成;热辐射的传递不需要任何介质。现在都在致力于研究和开发高反射率、高辐射率、低导热系数的陶瓷涂料。这样对于一般的绝热涂层而言,主要是绝热材料中的固体部分选择,并能使材料内的热对流大大减少,对外的热辐射传递较低。另外现有的绝热涂料防腐性能比较低,特别是对于金属表面没有较好的防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在陶瓷涂料层传热的技术问题,因此要实现涂层绝热地目的,一是在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的同时,其体积密度要极端的小;二是要将空气的对流减弱到极限;三是要通过近于无穷多的界面和通过材料的改性使热辐射经发射、散射和吸收而降到最低。提供一种高阻热的陶瓷绝热涂料,进一步提供高反射率、高辐射率、低导热系数陶瓷绝热涂料,进一步提供还具有较高防腐性能绝热陶瓷涂料。
本发明的陶瓷绝热涂料按重量比例含有陶瓷微球20-55份,粘结剂15-40份,添料5-40份。还可以分别或同时外加重量5-10份的红外反射稳定剂,2-5份红外反射添加剂。当然可以象其他已有涂料一样,可以添加一些助剂、溶剂及转化剂进行调制改性。有些粘结剂中含有助剂、溶剂、转化剂及偶合剂等,如果需要后加这些辅助成份,可以外加5-10份的偶合剂、5-8份的助剂、15-25溶剂、3-5份的转化剂。由于本发明采用了陶瓷微球作为基本原料,该材料是由一些悬浮于凝胶中的微小陶瓷颗粒构成,这就使得材料中的气孔直径很小,气孔内的空气分子则失去了自由流动的能力,而是相对地附着在气孔壁上,这时相当于材料中处于近似于真空状态。同时陶瓷微球使得材料内部含有极多的发射界面与散射微粒,反射和散射辐射热,并且添料和陶瓷微球都具有隔热效果。红外反射稳定剂、红外反射添加剂和陶瓷微球他们的侧重面分别是对散射、反射和气体传热的,因此其一个、两个或三个的组合都具有隔热能力,最佳为三者协同绝热。若选择陶瓷微球、红外反射稳定剂和红外反射添加剂分别做为隔热添料,在涂刷厚度(2mm)和介质温度(100℃)的情况下,经测其表面的热流量分别为:陶瓷微球约7kJ m-2 s-1,红外反射稳定剂约13.8kJ m-2 s-1,红外反射添加剂约11.6kJ m-2 s-1。若选择其中两种做为隔热添料,在前面规定的条件下,其表面热流量分别为:陶瓷微球+红外反射稳定剂约6.2kJm-2 s-1,陶瓷微球+红外反射添加剂约5.3kJ m-2 s-1约,红外反射添加剂+红外反射稳定剂约9.8kJ m-2 s-1。而陶瓷微球+红外反射添加剂+红外反射稳定剂的表面的热流量为(4.6kJ m-2 s-1)。
配合红外反射稳定剂、红外反射添加剂对热辐射吸收方面进行改性,保证了陶瓷绝热涂层不论在高温、常温及低温有良好的绝热效果。陶瓷微球的内径要求小于5(μm)微米,最好为纳米级小于100(nm)纳米,容重应小于200kg/m3。陶瓷绝热防腐涂层中的陶瓷微球涉及微米/纳米尺度传热学理论,其特征为:
(1)材料内几乎所有的孔隙应在100nm以下,因为研究表明大部分纳米材料的单元尺寸只有小于100nm才能够有性能方面的跨越式变化,在绝热材料中气孔尺寸是绝热性能的最主要因素。
(2)材料内80%以上的气孔尺寸都应小于50nm。由于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的的自由程都在70(nm)纳米左右,因此只有在大部分气孔尺寸都小于50(nm)纳米时,材料内部才能基本消除对流,使对流传热大幅度降低。
(3)材料应具有很低的体积密度。材料所允许的最大体积密度可以用下式来估算:
D0=λδ·Dt1
式中:D0-材料所允许的最大体积密度;
Dt-材料的真密度;
λδ-“无对流空气”的常温时的导热系数;
λ1-该材料气孔率为0时的常温导热系数。
以玻璃态SiO2为例,假设某玻璃态SiO2,当气孔率为0时其常温导热系数为0.35W/(m·k),真密度为2g/Gm3,“无对流空气”的常温导热系数为0.026W/(m·k)若以该材料制备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则该材料所允许的最大体积密度D0为:
D0=λδ·Dt1=0.026×2.3÷0.35=0.171g/cm3
即该材料的最大体积密度应小于171kg/m3
(4)材料在常温和设定的使用温度下都应该有比“无对流空气”更低的导热系数。
陶瓷微球应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考虑到陶瓷绝热涂料的融合性、构造性及整体综合性能,陶瓷微球的添加量应控制在20-55质量份为宜。若添加量太高会影响涂层的表面强度、附着力、导热率及憎水性。若添加量太低会达不到保温隔热效果。陶瓷微球可以采用多种现有的陶瓷微球,本发明优选的陶瓷微球的制备方法:先将正硅酸乙脂(TEOS)酸化(加HCl)制备溶胶,再在溶胶中加入碱性物质(如NH4(OH))调节PH值至5-7,并强烈搅拌,然后进行数天的陈化,使网络结构的微区充分连接,得到强度较高的凝胶体。将这种包含水的凝娇体在水中反复浸泡洗涤,除去各种可溶离子后再在乙醇中长时间浸泡,在浸泡过程中水与乙醇互溶,最后凝胶体内绝大部分水都被乙醇互所取代,就得到了纳米孔的载体SiO2气凝胶。然后,利用超临界干燥,由于在超临界状态下,气体和液体之间不再有界面存在,而是成为界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均匀的流体。这种流体逐渐从凝胶中排出,由于不存在气-液界面,也就不存在毛细作用,因此也就不会引起凝胶体收缩和结构的破坏,直至全部流体都从凝胶体中排出,最后得到充满气体的,具有纳米结构的超轻气凝胶颗粒。再经球化渗铝处理即可得到陶瓷微球。超临界干燥的介质采用CO2,其临界温度是31.0℃,压力是7.37Mpa。
红外反射稳定剂采用碳化硅、云母粉及珍珠粉等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组成。其在涂层中主要是形成近于无穷多的界面并通过红外反射添加剂的改性使热辐射经发射、散射和吸收而降到最低。根据红外涂料光吸收辐射原理,吸收系数A由涂料成分决定。A值增加,则涂层的光谱发射率βγ也增大。当调整涂料组成时,若它的吸收系数变大,将使涂料发射率βγ增加。所以要使涂料在较宽的波段内具有高的发射率,必须加入较宽波段范围内具有高峰吸收值的物质,增强辐射体表面在此范围的辐射能力。另外,降低散射系数S数值(将涂料中的发射基料研磨成微小颗粒),也有利于提高涂料的发射率。通过对碳化硅、云母粉及珍珠粉合理组合可以达到较宽波段范围内具有高峰吸收值,同时也要求其细度应该在600目以上。其最佳配合比应为:碳化硅∶云母粉∶珍珠粉=3∶1.5∶0.5。以保证陶瓷绝热涂层的发射率。
红外反射添加剂是由氧化钇、氧化铈、氧化铜、氧化锆、氧化铝、氧化珥中的二种或二种以上组成。其主要作用具有对红外屏蔽,反射热的效率很高。同时其具有的高折射率和高稳定性可以使陶瓷绝热涂层有抵御紫外线照射和长期风吹日晒而引起老化的优异性能。另外该添加剂也作为稳定剂使用,其使陶瓷绝热涂层具有更好的组织稳定性和抗热疲劳性能,添加剂的含量对陶瓷涂层的抗热震性能有很大影响,这与部分稳定的氧化锆(ZrO2)内因微量相变产生微裂纹,从而缓解了热应力有关。因此红外反射添加剂的含量(重量含量)应控制在百分之二左右。红外反射添加剂,最好选用在于80(nm)纳米左右的氧化钇、氧化铈。这样于80(nm)纳米左右的氧化钇、氧化铈与添料协同作用具有广泛的光学透射谱可以从紫外波段一直延伸到远红外波段。因此具有红外屏蔽的作用,其反射的热效率很高,可以达到减少光的透射和热传递的效果,产生更好的隔热作用。
根据红外涂料光吸收辐射原理,吸收系数A由涂料成分决定。A值增加,则涂层的光谱发射率βγ也增大。当调整涂料组成时,若它的吸收系数变大,将使涂料发射率βγ增加。所以要使涂料在8-13.5um波段内有高的发射率,必须加入此波段范围具有高峰吸收值的物质,增强辐射体表面在此范围的辐射能力。另外,降低散射系数S数值(将涂料中的发射基料研磨成微小颗粒),也有利于提高涂料的发射率。
红外发射稳定剂和红外反射添加剂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近于无穷多的界面和通过对陶瓷微球及添料的改性使热辐射经反射、散射和吸收而降到最低。红外反射稳定剂、红外反射添加剂和陶瓷微球都具有隔热效果,但他们的侧重面分别是对散射、反射和气体传热的,因此其一个、两个或三个的组合都具有独特的隔热绝热效果,形成相应特性的陶瓷绝热涂料,最佳为三者协同绝热。
本发明的粘结剂可以是多种陶瓷复合粘结剂,为了实现本发明的陶瓷绝热涂料具有更好的防腐性能,最好是由高性能高氯化聚乙烯及环氧树脂与有机硅树脂通过共缩聚反应而成,形成一种耐侯性强、耐酸碱、耐盐雾及化学品试剂的聚合物。这种陶瓷复合粘结剂优选的是,由高性能高氯化聚乙烯及环氧树脂15-20份、有机硅树脂5-10份、偶合剂2-5份、助剂8-10份及溶剂组成。偶合剂的主要成分是:硅烷试剂(SA)、正丁醇、醋酸丁脂、邻苯二甲酸二丁脂、二甲苯及低分子聚酰胺的三种、四种或五种组成。硅烷试剂的一般结构式为:Y-R-SiX3,其中:X是结合在硅原子上的水解性基团,如氯基、甲氧基、乙氧基、乙酰氧基等;R是具有饱和或不饱和键的碳链。所以它分布在无机物与有机物界面上时,在相互没有亲和力而难以相容的界面之间起着“乳化剂”的作用。硅烷试剂首先接触空气中水分而发生水解反应,进而发生脱水反应形成低聚物,这种低聚物与无机物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通过加热干燥,发生脱水反应形成部分共价键,最终结果是无机物表面被硅烷覆盖。对于有机体系,大多数分子中都具有特定的官能团而表现出该聚合物的特性。硅烷试剂同聚合物有机官能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偶联效果,并且这种效果对于固化过程伴随着化学反应的热固性树脂作用最为明显。在制作陶瓷绝热防腐涂层材料时,采用的整体掺合法是在与无机物与有机物混合时添加偶合剂,其主要特点是添料不必预处理,而且硅烷试剂的浓度也可任意调整,有机基材官能基不同,与硅烷的反应速度也不同,例如:高氯化聚乙烯与氨基硅烷的反应速度就比环氧基与氨基硅烷的反应速度快。这样的陶瓷复合粘结剂能形成悬浮于惰性硅铝凝胶中的微小陶瓷颗粒,更能便于形成高效绝热防腐涂层。
优选的上述陶瓷复合粘结剂及偶合剂,偶合剂可以加入粘结剂混合后,与粘结剂一起加入;也可以先单独加入粘结剂,后单独加入偶合剂。可以两种加入法形成了本发明的陶瓷绝热防腐涂层。陶瓷绝热防腐涂层的防腐机理是由于偶合剂中的硅烷试剂(SA)在水解后能形成三烃基的硅醇,醇羟基之间可以互相反应生成一层交联的致密网状疏水膜,由于这种膜表面有能够和树脂起反应的官能基团,因此对漆膜的附着力会大大提高,抗腐蚀,抗摩擦,抗冲击的能力也随之提高。同时,由于硅烷膜本身是疏水的,就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且与膜的致密程度成正比。我们也对陶瓷绝热防腐涂层对钢铁基材表面处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并将相关的实验结果与磷化涂层效果对照论证其优越性,如对不同金属基材陶瓷绝热防腐涂层体系处理和铁盐磷化、锌盐磷化及铬酸盐处理作比较,发现陶瓷绝热防腐涂层体系处理的突出特点是:a.不需上漆即可达到防腐效果;b.与磷化工艺相比工艺简单,不会产生含有重金属的废水,环境良好;c.通过微观“分子桥”提高了漆膜在基材的附着力。按GB680-86对SA膜的耐蚀性进行点蚀试验;利用综合电化学测试仪,在3%NaCl溶液中以匀速极化电位控制方式进行SA膜的电化学腐蚀速度测试:用45红外反射-吸收光谱技术测试了基材上SCA膜层的组成结构,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确认膜的组成结构和包覆度。结果表明:SA对钢铁表面防腐处理是有效可行的,通过对SA膜层进行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反射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膜对铁基的包覆及化学健合作用,椭圆光谱法测的浸渍方式涂层厚度为82nm,电化学腐蚀速度试验及硫酸铜点蚀试验进一步验证SA膜与基材的结合效果和防腐效果,其防腐性能达到或优于磷化膜相应的对比指标。
本发明的陶瓷绝热防腐涂料的复合添料是氧化钛、氧化锆、镍基金属化合物及氧化锆纤维、海泡石纤维中的两种、三种或四种。以氧化锆为例:氧化锆具有陶瓷材料中最接近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在1000℃时氧化锆的热膨胀系数为11×10-6-1,而镍基金属化合物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为17×10-6-1;但该材料的导热系数是Al2O3的1/100左右;该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尤其是部分稳定的氧化锆特有的微裂纹和相变增韧机制,使得抗热冲击性能非常好。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陶瓷绝热涂料(ceramic insulationcoatings)是一种高性能、高品质的反射型隔热涂料,该材料是由一些悬浮于惰性硅铝凝胶中的微小陶瓷颗粒构成,该材料具有高反射率、高辐射率、低导热系数、低蓄热系数的热工性能,具有卓越的隔热功能,被隔热物体的表面喷涂薄薄的一层(0.3-0.5mm),就能达到良好的隔热效果。
经检测确认:
热反射率:80-84%(可见光区)
          60-80%(近红外区)
热辐射率:89-90%
涂层热阻:20-100(0.3mm以上)单位
此外,该材料还可以具有透气,积水不渗透,并有良好的耐候、耐酸碱、耐盐雾、防腐蚀、防冷凝、防霉菌、防紫外线老化等性能,无有害物质成分,固化物含量高,延展性、附着性好,施工简便等。
经检测确认:
加速老化:>500h    不粉化,不变色.
耐盐雾实验:>500h  不粉化,不变色.
固含量:85%
延展性:65%
附着力:≥0.48mpa   (水泥表面)
                   ≥0.39mpa   (铁板表面)
因此本发明的陶瓷绝热涂料具有的优秀性能指标如下:
1、热反射率:80-84%  (可见光区)
             60-80%  (近红外区)
2、热辐射率:89-90%
3、使用温度:-120℃-400℃
4、比重:0.584
5、固含量:85%
6、附着力:0.4mpa
7、PH值:7-8
8、延展性:65%
9、抗真菌性:10级(10级为最高级)
10、加速老化实验:超过500小时
11、盐雾老化实验:超过500小时
12、耐洗刷次数:≥1000次
13、可燃性:不燃
陶瓷绝热防腐涂层的主要应用范围:
管道系统:包括高、低温管道;自来水管道;输油管;氧气及氟利昂管道;空调送风管道等的绝热及防冷凝。
设备及容器:包括锅炉,窑炉,化学设备,石油天然气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烘烤设备,加热设备,冷冻设备,热回收设备,冶金与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医疗设备,运输容器,蒸馏器,换热器,油箱,油罐,贮罐,危险品容器,冷库,冷藏车等的绝热及防止冷凝。
人员保护:用于机器设备或其他高/低温场所的表面的绝热,防止由于接触过高/低的温度而产生的人员伤害(如锅炉外墙)。
建筑上及其他:可作为隔热保温,防潮层,在工业及民用建筑上;车,船,集装箱及其它需要绝热的场所上使用,同时具有相当的防腐蚀作用。
陶瓷绝热防腐涂层具有良好的附着性,施工简便,可以在以下清洁,干燥的表面使用:钢,铸铁,镀锌,铝,玻璃纤维,铜,纺织物,不锈钢,石头,沥青,聚氨酯,聚丙烯,泡沫(海绵),有机玻璃,绝缘纤维板,镁,塑料,石棉,木质纤维板,油漆表面等。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一种陶瓷绝热涂料由重量比例陶瓷微球40份,粘结剂20份,添料40份组成。形成的热阻为7kJ m-2 s-1
实施例二、一种陶瓷绝热涂料由陶瓷微球50公斤,粘结剂35公斤,添料35公斤组成,外加重量8公斤的红外反射稳定剂。红外反射稳定剂碳化硅、云母粉及珍珠粉等的两种或三种组成。经检测其表面热流量平均为:6.2kJ m-2 s-1
实施例三、一种陶瓷绝热涂料由陶瓷微球30公斤,粘结剂28公斤,添料10公斤,外加5公斤的红外反射添加剂。红外反射添加剂是由氧化钇、氧化铈、氧化铜、氧化锆、氧化铝、氧化珥中的二种或二种以上组成。经测表面的热流量平均为5.3kJ m-2 s-1
实施例四、一种陶瓷绝热涂料由陶瓷微球20公斤,粘结剂40公斤,添料20公斤构成,外加10公斤的红外反射稳定剂和5公斤的红外反射添加剂。红外反射添加剂是由氧化钇、氧化铈构成。红外反射稳定剂由碳化硅、云母粉构成。这样的陶瓷绝热涂料表面的热流量为4.5kJ m-2 s-1
实施例五、一种本发明的陶瓷绝热防腐涂料,使用在某化工厂氯化氨反应釜。反应釜的工作温度为105℃,反应釜材质为低碳合金钢,采用本发明的陶瓷绝热防腐涂层(A型),平均涂刷3mm厚,其外表温度测量采用点式电子温度计,共计测量10个点,平均外表温度为42℃。
本发明的陶瓷绝热涂料重量配比混合如下:
原材料品名   质量比列(份或公斤)
1、陶瓷复合粘结剂   25
2、助剂邻苯二甲酸二丁脂   5
3、红外反射添加8剂(80nm)   3
4、红外反射稳定剂(100nm-1um   5
5、陶瓷微球(100nm-1um)   20
6、复合添料   20
7、溶剂   20
8、偶合剂   7
陶瓷复合粘结剂按如下重量配比配制:由高性能高氯化聚乙烯7.5公斤,有机硅树脂5公斤,助剂邻苯二甲酸二丁脂2.5公斤及溶剂10公斤组成。首先在30-50℃的反应釜中加入溶剂,再加入高性能高氯化聚乙烯并搅拌至其完全溶解为止。然后加入助剂并搅拌均匀,之后加入有机硅树脂并升温至80℃保持50分钟左右即可。
红外反射稳定剂按如下配比配制:
碳化硅∶云母粉∶珍珠粉=3∶1.5∶0.5,将配比量的原材料用密闭式混合机混合均匀。
红外反射稳定剂按如下配比配制:氧化铜、氧化锆、氧化铝、氧化珥按2∶10∶2∶1的比例在密闭式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复合添料按如下配比配制:氧化钛、镍基金属化合物及海泡石纤维按5∶10∶5的比例在密闭式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偶合剂按如下配比配制:硅烷试剂SA(KH550)、正丁醇、邻苯二甲酸二丁脂及二甲苯按15%∶5%∶20%∶60%组成。
实施例六、一种本发明的陶瓷绝热涂料,用于某碱厂煅烧炉的外涂层,炉头温度为338℃,涂刷陶瓷绝热防腐涂层(B型),平均涂刷7mm厚,其外表温度测量采用点式电子温度计,共计测量10个点,平均外表温度为53℃。本发明的陶瓷绝热涂料重量配比(单位公斤)混合如下:
  1、陶瓷复合粘结剂     40
  2、助剂磷酸三丁脂     8
  3、红外反射添加剂(80nm)     2
  4、红外反射稳定剂(100nm-1um     3
  5、陶瓷微球(100nm-1um)     25
  6、复合添料     15
  7、溶剂     15
  8、偶合剂     5
  9、转化剂     3
陶瓷复合粘结剂按如下配比配制:
环氧树脂30%,有机硅树脂30%,助剂(邻苯二甲酸二丁脂)10%及溶剂(二甲苯溶剂)30%组成。首先在50℃的反应釜中加入溶剂,再加入环氧树脂并搅拌至其完全溶解为止。然后加入助剂并搅拌均匀,之后加入有机硅树脂并升温至85-90℃保持30分钟左右即可。
红外反射稳定剂按如下配比配制:
碳化硅∶云母粉∶珍珠粉=3∶1.5∶0.5,将配比量的原材料用密闭式混合机混合均匀。
红外反射稳定剂按如下配比配制:氧化铈、氧化锆、氧化钇、氧化珥按2∶10∶2∶1的比例在密闭式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复合添料按如下配比配制:氧化钛、镍基金属化合物、氧化锆钇、氧化锆纤维按5∶10∶5∶5的比例在密闭式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偶合剂按如下配比配制:硅烷试剂SA(KH560)、低分子聚酰胺、邻苯二甲酸二丁脂、醋酸丁脂及二甲苯按15%∶5%∶10%∶10%∶60%组成。
转化剂按如下配比配制:硼酸、硼砂、氢氧化铝按1∶1∶2的比例在密闭式粉碎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实施例七、一种本发明的陶瓷绝热防腐涂料涂,用于某化工厂氯化铵车间的冷却反应塔。塔内温度为-13℃,采用本发明按下面表格配制混合的ZW-100A陶瓷绝热防腐涂料涂刷2mm厚,车间室内温度为+20℃,经三个月的运行没有发现起霜现象
原材料品名   质量配比(份或公斤)
1、陶瓷复合粘结剂   15
2、助剂邻苯二甲酸二丁脂   7
3、红外反射添加剂(80nm)   5
4、红外反射稳定剂(100nm-1um   9
5、陶瓷微球(100nm-1um)   48
6、复合添料   6
7、溶剂   25
8、偶合剂   3
陶瓷复合粘结剂按如下配比配制:高性能高氯化聚乙烯30%,有机硅树脂20%,助剂邻苯二甲酸二丁脂10%及溶剂40%组成。首先在30-50℃的反应釜中加入溶剂25%,再加入高性能高氯化聚乙烯并搅拌至其完全溶解为止。然后加入助剂并搅拌均匀,之后加入有机硅树脂并升温至80℃保持50分钟左右即可。
红外反射稳定剂按如下配比配制∶碳化硅∶珍珠粉=3∶1.5,将配比量的原材料用密闭式混合机混合均匀。
红外反射稳定剂按如下配比配制:氧化铜、氧化锆、氧化铝、按2∶10∶1的比例在密闭式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复合添料按如下配比配制:氧化钛及海泡石纤维按15∶5的比例在密闭式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偶合剂按如下配比配制:硅烷试剂SA(KH550)、正丁醇、邻苯二甲酸二丁脂及二甲苯按15%∶5%∶20%∶60%组成。

Claims (10)

1、一种陶瓷绝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比例含有陶瓷微球20-55份,粘结剂15-40份,添料5-4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陶瓷绝热涂料,其特征在于:外加5-10份的红外反射稳定剂或者2-5份红外反射添加剂,或者同时外加5-10份的红外反射稳定剂和2-5份红外反射添加剂,红外反射稳定剂是由碳化硅、云母粉、珍珠粉一种、两种或三种组成,红外反射添加剂是由氧化钇、氧化铈、氧化铜、氧化锆、氧化铝中的二种或二种以上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陶瓷绝热涂料,其特征在于:陶瓷微球的内径要求小于5微米。
4、如权利要求3所说的陶瓷绝热涂料,其特征在于:陶瓷微球的内径为纳米级小于100纳米,容重应小于200kg/m3
5、如权利要求3所说的陶瓷绝热涂料,其特征在于:陶瓷微球材料内80%以上的气孔尺寸小于50纳米。
6、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陶瓷绝热涂料,其特征在于:红外反射添加剂为80纳米的氧化钇、氧化铈。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说的陶瓷绝热涂料,其特征在于:粘结剂是陶瓷复合粘结剂,陶瓷复合粘结剂是由高性能高氯化聚乙烯及环氧树脂15-20份、有机硅树脂5-10份、偶合剂2-5份、助剂8-10份及溶剂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说的陶瓷绝热涂料,其特征在于:偶合剂的主要成分是硅烷试剂、正丁醇、醋酸丁脂、邻苯二甲酸二丁脂、二甲苯及低分子聚酰胺的三种、四种或五种组成。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陶瓷绝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添料为复合添料是氧化钛、氧化锆、镍基金属化合物及氧化锆纤维、海泡石纤维中的两种或三种或四种。
10、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陶瓷绝热涂料,其特征在于:外加3-5份的转化剂,转化剂是由硼酸、硼砂、氢氧化铝及硫酸铝、钡硼酸铝的二种或三种或四种组成。
CNB03111167XA 2003-03-12 2003-03-12 陶瓷绝热涂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556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11167XA CN100335568C (zh) 2003-03-12 2003-03-12 陶瓷绝热涂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11167XA CN100335568C (zh) 2003-03-12 2003-03-12 陶瓷绝热涂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0406A CN1530406A (zh) 2004-09-22
CN100335568C true CN100335568C (zh) 2007-09-05

Family

ID=34283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1116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5568C (zh) 2003-03-12 2003-03-12 陶瓷绝热涂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3556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310670C9 (ru) * 2006-07-31 2008-01-10 Богдан Васильевич Боднарчук Краска-покрытие тепловлагозащитная
CN101585979B (zh) * 2008-05-22 2011-07-20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具有低表面能的纳米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16525B (zh) * 2011-06-10 2015-05-13 王耀先 导热涂料
CN102351553B (zh) * 2011-07-25 2015-04-29 合肥科德电力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壁卫燃带防结焦涂料
CN102674754B (zh) * 2012-05-07 2014-08-27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一种仿生多孔陶瓷隔热保温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63895B (zh) * 2012-10-18 2015-03-11 山东聊城齐鲁特种涂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耐高温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18273B (zh) * 2013-10-10 2017-01-11 江苏江城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温环境下的防水母线槽
CN103773130A (zh) * 2014-01-15 2014-05-07 芜湖市宝艺游乐科技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叶腊石与骨炭共混改性散热涂料
CN103969186B (zh) * 2014-05-07 2016-09-21 清华大学 原位红外光谱池
CN104073125B (zh) * 2014-06-13 2016-10-05 广州市景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复合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6714B (zh) * 2014-07-14 2017-03-22 淮阴工学院 热反射雾封层材料的高温重载条件下抗车辙路面结构
CN104263048A (zh) * 2014-10-13 2015-01-07 徐妍玲 水性隔热漆
CN104292893A (zh) * 2014-10-27 2015-01-21 济南大学 一种耐高温红外反射绝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5217B (zh) * 2014-11-18 2016-05-11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掺杂纳米孔SiO2的发泡水泥的制备方法
CN104927625A (zh) * 2015-06-09 2015-09-23 成都纳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墙体用隔热紫外固化水性涂料
RU2632022C2 (ru) * 2015-10-19 2017-10-02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Астратек" Многослойное полимерное звукопоглощающее покрытие
CN105258544B (zh) * 2015-11-07 2018-11-20 平湖伟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蓄能砖
DE102016203313A1 (de) * 2016-03-01 2017-09-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Bindersystem zur Herstellung eines Schlickers und mit dem Schlicker hergestelltes Bauteil
CN105694551B (zh) * 2016-04-11 2018-08-21 广州亦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铁基材料的防腐绝缘纳米复合陶瓷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RU2629073C1 (ru) * 2016-06-17 2017-08-24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ЭИ" (ФГБОУ ВО "НИУ "МЭИ")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термозащитного покрытия
CN109337546B (zh) * 2018-10-17 2020-11-06 景德镇湛天陶瓷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陶瓷复合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46799A (zh) * 2019-11-18 2020-02-04 亚士漆(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热辐射型保温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81360A (zh) * 2019-12-25 2020-04-10 东南大学 一种反射辐射型建筑外墙腻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48133B (zh) * 2020-04-30 2022-07-15 合肥科德电力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稀土复合高温纳米陶瓷涂层的制造方法
CN112662206A (zh) * 2020-11-26 2021-04-16 启东育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声器密封元件表面涂覆用陶瓷涂料及使用方法
CN117380258B (zh) * 2023-12-12 2024-02-27 河北华特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尾气处理催化剂及其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6147A (en) * 1973-04-16 1979-08-28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Shaped and fired articles of tio2
CN1043092A (zh) * 1988-11-22 1990-06-20 科马尔科铝有限公司 陶瓷微球
CN1045407A (zh) * 1986-01-13 1990-09-19 明尼苏达州采矿制造公司 含有透明的非玻化陶瓷微球体的路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6147A (en) * 1973-04-16 1979-08-28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Shaped and fired articles of tio2
CN1045407A (zh) * 1986-01-13 1990-09-19 明尼苏达州采矿制造公司 含有透明的非玻化陶瓷微球体的路标
CN1043092A (zh) * 1988-11-22 1990-06-20 科马尔科铝有限公司 陶瓷微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0406A (zh) 2004-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5568C (zh) 陶瓷绝热涂料
CN105694629B (zh) 纳米透明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52526A (zh) 一种水性光反射工业保温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05818B (zh) 一种石油储罐的耐高温防火保温隔热涂层
US5747561A (en) Solid surface modifier
CN101343428B (zh) 基于硅氧烷的瓷膜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295629A (zh) 金属基体的防腐方法
CN103450773A (zh) 一种含多孔陶瓷添加剂的环氧丙烯酸改性高防腐保温涂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9251576B (zh) 一种水性反射辐射型复合隔热涂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527380A (zh) 一种建筑外墙用阻燃型保温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66860B (zh) 一种纳米陶瓷隔热保温材料
CN110982360B (zh) 一种用于建筑外墙的复合型隔热保温涂料及制备方法
WO2021068506A1 (zh) 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的水基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8432A (zh) 一种节能防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76394A (zh) 基于溶胶-凝胶技术的有机无机的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426179A (zh) 一种保温隔热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963098A (zh) 储罐用环境友好型防腐降温一体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85522B (zh) 一种高耐磨超疏水复合涂料、制备方法及由其制成的涂层
JP2004307897A (ja) シリカ−ジルコニア系皮膜を有する表面処理金属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326638A (ja) 断熱化粧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Shen et al. Effect of TiO2 pigment grada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rmal insulation coatings
Tang et al. Thermal insulating superhydrophobic composite coating for building thermal management
CN103146290A (zh) 水性复合隔热保温涂料的制备方法
Ananthapadmanabhan et al. Corrosion-resistant hydrophobic thermal barrier composite coating on metal strip: a new dimension to steel strips for roofing segment
CN104212341B (zh) 一种远红外发射耐高温透明厨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05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