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灵,但蚊虫苍蝇除外。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它们都属于恼人的昆虫。
为了晚上能睡个安稳觉,人类制订了各种方案。其中,利用包括捕蝇草在内的食虫植物来减少室内蚊虫苍蝇,似乎是个既环保又高端的选择。
不过,购买捕蝇草摆在室内真的能够如愿以偿吗?我们对食虫植物还存在哪些误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食虫植物抓不到蚊虫苍蝇,会饿死吗?不会。
要说清楚这件事,还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动物不吃东西会饿死。
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要生存都需要两大类补给,一是物质,二是能量。生物的生长就像盖房子,需要砖瓦(物质)和将砖瓦垒成房子所需的能量。“砖瓦”包括各类元素,例如碳、氢、氧、氮、硫、磷、钾、铁等,这些元素会相互组合在一起,形成水、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二氧化碳和各类无机盐,所以很多情况下,生物是以吸收这些化合物的方式来获取“砖瓦”的。例如蛋白质和一些无机盐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硫等元素。同时,像脂肪、糖、蛋白质等化合物中也含有很多能量。因此,对于动物来说,将这些东西吃进肚子里,“砖瓦”和能量就都得到了。
但是植物不同,土壤中没有多少脂肪、糖和蛋白质等含有能量的物质可以供它们吸收,它们只能从土壤中吸收水、无机盐这些仅能用作“砖瓦”,但不含有能量的养分。另外,植物会通过叶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获得碳和氧这两种重要的“砖瓦”。
那么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从哪里来呢?是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获得的。因此,光照对于绝大多数植物来说那可是性命攸关。
由此可见,动物如果不吃东西,“砖瓦”和能量就都无从获得,只能饿死。植物没有光照,就失去了能量来源,时间久了也会“饿死”。但也有例外,一些特殊的植物会寄生在其他植物的身上,它们的根可以直接从寄主的体内吸收所有的“砖瓦”和能量,因此,这些寄生植物可以不需要阳光就能生存,和动物一样。
动植物生存补给来源示意图
可是食虫植物并不是寄生植物,它们和普通的植物一样含有叶绿素,这说明它们是离不开阳光的。食虫植物捕食小动物,只是为了吸收小动物体内一些不含有能量的物质,例如氮元素。氮对于植物来说是一类重要的“砖瓦”,如果摄入不足会影响植物生长,因此,不少植物都会想出各种方法来补充土壤中氮元素的不足。例如像大豆那样,和固氮菌共生就是方法之一。固氮菌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氮气,转化成含氮的无机盐,供植物吸收。
食虫植物生长的土壤中,氮元素通常不太丰富。因此,食虫植物多采用捕食小动物这种方法。通常来说,昆虫等小动物体内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分解后就会释放大量氮元素。同时小动物体内也含有大量的磷、钾等无机盐,因此,捕食动物可以获得种类丰富的各类营养元素。
但是,食虫植物都没有能力直接从猎物体内吸收含有能量的营养物质,它们的能量来源仍然是阳光。食虫植物如果不吃东西,也只是少了一些氮元素、磷元素等“砖瓦”的摄入,并不会从根本上斩断“砖瓦”和能量的来源,因为根还是能从土壤中吸收一部分的氮磷等无机盐,所以,不会像动物不吃东西那样导致饿死。相比之下,如果不给食虫植物充足的光照,就完全斩断了能量的来源,它们反倒真的会“饿死”了。
所以,如果你想栽培一株食虫植物,千万不要过于看重喂食。相比喂食,光照更加重要。
食虫植物挑食吗?让我们辩证地回答这个问题——它们其实挑,也不挑。
说它们挑食,主要是指食物的大小上。例如一株小小的捕蝇草,猎物太大它夹不住,就很容易逃脱,自然也就吃不到。如果人为强行投喂过大的食物,例如一块儿虾肉,就会造成叶片腐烂。
食物的种类也以昆虫为佳,猪肉、鱼肉、鸡蛋等是不适合喂给它们吃的,因为这些食物通常质地较硬,还可能含盐量较高。
至于投喂的昆虫是死是活都无所谓,因为食虫植物并非只能依靠猎物的挣扎来感受刺激,开启消化功能。像捕蝇草,虽然一开始需要机械刺激触动机关才能触发夹子闭合,但只要夹住了,即使猎物是死的,其表面的蛋白质等化学物质仍然可以刺激夹子进一步开启消化过程。
说它们不挑食,是因为有的食虫植物确实可以“吃”很多种食物。例如,瓶状捕虫器的食谱是相对比较广的。对某些猪笼草来说,只要能掉进瓶中的东西(例如树叶、动物粪便、尘土等),腐烂后释放的养分,都可以被吸收。
当然,如果人为投食过多,也会造成瓶内腐败发臭,引起瓶身腐烂。在家里栽培食虫植物,可以什么都不喂,保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就好。室内的小飞虫、小蚂蚁、小蜘蛛什么的,只要它们能自己抓到,吃点就足够了。
此外,食虫植物的种类非常多,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擅长吃啥的都有。锦地罗、勺叶茅膏菜等这类食虫植物,叶片贴近地面,主要捕捉地面爬行的蚂蚁和蜘蛛;长叶茅膏菜、腺毛草等,它们的叶片伸向空中,主要捕捉飞行的昆虫;狸藻、貉藻等水生食虫植物,主要捕捉水里的猎物甚至一些杂质碎屑等;陆生狸藻、旋刺草等则主要捕捉泥土中非常细小的猎物甚至单细胞原生动物。
在不挑食的“集大成者”猪笼草家族中,有的甚至偶尔能捉到一些小型脊椎动物;有的能吸引小型哺乳动物在瓶中排便;有的还能吸引一些青蛙或蚊子在瓶中产卵,帮助取食瓶中落入的杂物,最后吸收它们粪便中的养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食虫植物确实算不上挑食。
锦地罗,布鲁姆斯茅膏菜
食虫植物能像动物那样把食物“吃下去”吗?不能。
首先,食虫植物没有肠胃,并不能像动物一样把食物吃进肚子里。有的动物也不会把食物吃进肚子里,例如海星,它们将胃吐出来包裹住食物,在体外将食物消化。这和食虫植物非常相似,它们的捕虫器就相当于胃,直接在体外消化和吸收食物。
但千万不要以为食物被消化吸收后,就消失不见了,或者仅剩一点点残渣。实际上,食物被消化吸收后仍会留有完整的残骸,大小上甚至看不出变化。这主要是因为昆虫有外骨骼,这一部分不易被消化吸收,被消化吸收的部分主要是昆虫体内的蛋白质,所以,被消化后的昆虫和之前相比外观上变化不大。
食虫植物消化吸收的过程可能没有想象中那样神奇,但它们的捕食过程确实很惊艳。其中,要数捕蝇草的表现最吸引人。
捕蝇草的每一片叶子顶部都有一个贝壳状的夹子,每个夹子的边缘都有一排粗长的齿。当夹子闭合后,这些齿会交叉在一起,防止猎物逃出。每个夹子的内侧都有6根触毛,每侧3根。当猎物第一次触动某根触毛时,夹子是不会运动的。当第二次触动这6根触毛中的任何一根,夹子就会在一秒内迅速合拢。这时,夹子只是松松地合着,夹子的两瓣之间还有一定空间,猎物甚至可以在里面来回走动。但猎物表面的化学物质会进一步刺激夹子在数小时内逐渐夹紧,并分泌液体使猎物窒息而死。
在随后的数周里,猎物体内的部分蛋白质会在捕蝇草分泌的蛋白酶以及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或更简单的含氮无机物,它们和其他无机盐一起溶于水中被夹子吸收。之后液体逐渐停止分泌,夹子重新打开,完整但被夹扁了的猎物残骸会永远留在夹子上,占用一定空间。不过不用担心捕蝇草会“用完”夹子——它会不停长出新叶,总有新的夹子可以用。
捕蝇草
食虫植物都会动吗?不是的。
实际上相当多的食虫植物是不会动的。关于这个话题,被误解最多的就是利用瓶子捕食的食虫植物。
用瓶子捕食是食虫植物捕食方式的一大类,它们的捕猎工具是一个瓶状的陷阱,瓶中通常有液体,瓶口有瓶盖。瓶口常能分泌液滴,一般有甜味,有的还能散发浓郁的味道,吸引昆虫前来。当昆虫不小心落入瓶中,就很难逃出,最后淹死在瓶子里。很多人以为,当猎物掉入瓶中,瓶盖就会盖上,防止猎物逃出。其实,所有利用瓶子捕食的食虫植物,瓶盖一律都是不能运动的。
那它们如何防止猎物出逃呢?一般来说,瓶状捕虫器的内壁都十分光滑,有的还有倒毛,加上瓶中有液体,猎物一旦掉入其中,就很难再爬出了。有些猪笼草瓶子中的液体还带有黏性,就更增加了逃脱的难度。有的瓶子草,瓶子的形状又细又高,内部空间狭小。虫子一旦掉入,就如同掉进一口又深又窄的井中,几乎没有爬出的可能。土瓶草的瓶子内壁还有向内反折的倒沿,瓶口也有一排向内生长的倒刺,也可以防止猎物爬出。
问题来了,既然瓶盖不是用来盖住瓶子防止猎物逃出,要瓶盖有什么用呢?目前认为瓶盖可能更多是用来吸引猎物的——有的瓶盖上具有彩色和透明的斑纹,有的瓶盖上还可以分泌糖分,吸引猎物前来取食。此外,瓶盖还可以发挥遮挡雨水的作用,防止瓶中储水过多重量过大,引起瓶子倾倒。
黄瓶子草瓶盖上的蜜汁
栽培食虫植物可以减少室内蚊蝇吗?实践出真知——基本无效。
首先,食虫植物并不总能吸引到你讨厌的各种室内昆虫。例如蚊子,散发体温和汗味的皮肤对它的吸引力肯定远大于食虫植物。而室内喜欢阴暗潮湿的蟑螂、灶马,肉食性的蚰蜒一般也不会往食虫植物那儿跑。另外,吸引虫子也不见得是好事——南方室内蚂蚁比较多,如果种了一株猪笼草,它分泌的蜜汁反而可能会往屋里招来更多的蚂蚁,简直是密集恐惧症患者的灾难。
其次,食虫植物的捕猎效率并没有那么高,很多时候抓到猎物都是“凑巧”。不小心飞进家里的苍蝇倒是有可能会被捕蝇草夹住,或被茅膏菜黏住。但更多时候其实是捉不住的。对于食虫植物来说,捕食昆虫并不是那么性命攸关的事,因此它们不会像食肉动物那样想方设法地捕捉猎物,而是比较佛系,能捉到就“吃”,捉不到也没太大关系,反正“饿不死”。
所以,如果你想栽培食虫植物,最好还是别指望它们会在灭蚊之路上帮你实践“生物防治”的构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浏览 1390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