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避免主观用词
本頁簡而言之:主观用词可以看作一种文体错误。维基人写条目要知道维基百科条目需要怎样的文体,要基于来源文献的信息写出符合文体要求的文字。如果照搬来源文字,常常会闹笑话。 |
维基人必须清楚,维基百科的条目是作为百科全书的内容给人看的,并不是自己写的告示,也不是替别人发的告示。
如果你觉得这很显然,那么请考虑下面的情况:有这么一部来源文献,是某名人的子女写的,其中原话是“家父张三”如何如何。那么条目里面应不应该说“家父张三”?在条目里,除了原样引用其子女言论以外的情况,当然不能写“家父张三”,因为维基百科的条目并不是此人子女发的告示。
称敌称伪的危害
编辑在条目里称敌称伪不仅违背维基百科的文体要求,还会导致信息的损失,使得语义不详。例如“汪伪”,在条目中可能指以下几种情况:
- 汪精卫政权
- 中国国民党 (汪精卫政权)
- 和平建国军
- 与汪精卫政权或特定人物有关其他官方或非官方组织
成因
编辑简单地说就是不读自己写的条目,机械地复制粘贴(或者复制粘贴之后润色)来源内容。
怎么办?不要复制粘贴,要读条目;不复制粘贴来源内容,要理解来源内容。
当然,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写条目的人自以为自己读懂了来源,但其实没有。这种问题并不难发现,因为在评审等场合其他维基人会提问,此时,但凡会读自己写的内容,就会认识到自己没理解来源(或者来源本身质量就差)。可惜现实中有一些维基人即使被别人问了问题,仍然不会反省就是了。
主观用词的例子
编辑除了原文引用(专有名词也是一种广义的原文引用),不要使用主观用语。以下为几个主观用语的例子,中文维基百科里使用错误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 家父、家母
- 敌伪类:问题常见于事件、人物传记条目。出现在文保单位名称等专有名词和原文引用时,不需修改。
- 降敌
- WP:第一人称用词
- 来:在非引用的情况下维基百科正文几乎不会出现作为动词使用的“来”。(当然了全文搜索“来”字,搜到的大部分都不是作为动词使用的来。)不过,还是比较容易发现一些误用的例子的。这类问题多发于“来中国/来华”或者“来中国的某个特定地方”。因为中文材料中默认以中国或者特定地区为“此地”的做法不少。
- 带引号的“文化大革命”:具備否定意義。此用法为胡耀邦于1980年根据陆定一建议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提出并获得“全国党的宣传部门的真心拥护,也得到了党内的一致赞成”的。除引用中国大陆文献或用缩写表示强调等个别情况(如下例)外,一般不宜添加引号:
由于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不多,党的领导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有主观主义的偏差,“文化大革命”前就有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
其次,還常有人想當然耳地把很多無關文革的內容塞進了「文革百寶囊」中,即把「文革」想像成集眾惡之大成,可以用來解釋中共過去做錯的、做不好的一切事情。……
——关向光《文革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