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教育文化

评《西藏民族关系研究——以藏门珞民族关系为中心》

2022年07月26日 17:2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作者 赵国栋
分享到:    

创造性有机关系:西藏民族关系研究的理论推进

——评《西藏民族关系研究——以藏门珞民族关系为中心》

创造性关系是事物关系的核心所在、本质所系,是有机的关系而不是机械的关系,是人类群体大智慧的一种呈现,创造性关系决定着事物相互之间关系的可持续性与活力。

关于创造性关系的思想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丰富而重要的组成部分。《道德经》中包含有丰富的生成性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深层逻辑,“法”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与社会秩序、自然万物核心关系的理解,代表了人与自然相处的有机性。孔子、孟子“仁爱”思想关注的是通过对社会的有效治理生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的方法,其核心是以“仁爱”塑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西方颇有影响的建构主义十分注重对关系的研究,并把创造性关系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虽然西方建构主义研究内容庞杂,形式多样,涉及的学科也很多,而且存在许多相异的理论取向,但它们始终存在一个共通之处,即它们的终极追寻都在于一种“有益的共享”。建构主义主张,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础,而不是个体,所以需要“以关系(relationship)取代个体(individual)作为意义产生的根源”。在建构主义看来,超出关系范畴之外的所谓现实、理性、真实、价值等概念局限了群体和社会的众多可能。在建构主义看来,我们的未来来自于创造性关系,而不是其他。创造性关系中的创造性实践是人类社会全部工作的核心所在。

在对民族关系的研究中,需要我们以事实为基础,探寻并提炼在贸易往来、宗教文化、语言、艺术、政治、军事等多维度中的具有创造性的有机关系,这样才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为发展民族学理论做出贡献。目前学界对西藏世居民族的社会与文化,对西藏世居民族的民族关系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宗教与民俗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当代社会研究以及其他一些研究。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西藏各民族间具有的创造性的民族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西藏民族大学陈立明教授的《西藏民族关系研究——以藏门珞民族关系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一书对西藏各民族创造性关系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推进意义。该书用了十二章的内容,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系统研究了藏族和门巴族、珞巴族以及僜人和夏尔巴人之间的关系,梳理和解析了藏门珞民族关系的丰富内涵,呈现出各民族间创造性关系生成的基本机制与整体样貌。


1.jpg

《西藏民族关系研究——以藏门珞民族关系为中心》书影

以往对西藏各民族关系的研究多关注藏汉关系及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对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西藏世居民族的关系研究较为薄弱。陈立明指出,藏门珞民族关系呈现出如下特点:其一,历史久远,关系紧密。大量神话传说、考古材料和文献史料印证了悠久的交往历史,揭示了各民族间唇齿相依、血脉相连的关系状态。其二,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始终全面发展推进,呈现出互融互动的特征,并且贯穿于藏门珞民族关系发展的始终。

在门隅、珞渝以及下察隅区域内尤其体现着这样的特点。那里自古就是我国神圣的领土,门巴族和珞巴族先民世居在那里,用勤劳与智慧开拓了这片富饶美丽的疆土。该书指出:自吐蕃王朝将门隅和珞渝纳入管辖,藏门珞各族人民便管理、开发和守卫着这块土地。之后,西藏历代统治者保持着对门、珞地区的有效管理和治理。17世纪之后,在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西藏地方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对那里的政治与文化管理,设置了各级行政机构,对门隅、珞渝以及下察隅进行有效管辖和治理,增强了藏门珞人民的政治向心力、经济依存性和文化亲和力。该书指出:在历史进程中,门巴族和珞巴族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保卫祖国西南边疆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藏门珞等各族人民正为建设和谐幸福的西藏而团结奋斗。

纵览门隅、珞渝以及下察隅区域内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历史进程,除了展现出表征上各民族间的“在一起”之外,还呈现了一种“在一起”的内在逻辑理路。

我们可以这样来归纳该著作中呈现出的关系研究逻辑。在政治关系研究中,作者着力于西藏历代地方政权对门、珞地区的管理与治理研究,论证了门隅、珞渝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史实,这构成了逻辑关系进一步展开的政治历史进程的基石;在经济关系研究中,作者深入考察了藏门珞在经济上的紧密联系与互嵌式的依存关系,突出了现实生活物质支撑的基本逻辑;在文化关系研究中,作者从宗教、习俗和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得出藏门珞文化互融互渗和水乳交融的关系,突出了精神上的表征与促动逻辑。三者从政治历史进程逻辑、物质生活支撑逻辑以及精神凝聚力与促动性逻辑上展开,体现出清晰的理论推进逻辑,并由此指向了西藏各民族有机关系的整体样貌和核心所在。

另外,从作者作为书写者的人生历程来看,我们从中也能发现他与西藏研究的深厚渊源以及他为此付出的探索和努力。可以发现,从作者个体角度看,研究历程展现出了他所具有的一种研究智慧、研究的坚定与执着,同时从西藏为研究者提供的丰沃田野来说,这片热土又给他提供了启发、灵感,让他产生了深刻的学术领悟。这种状态促成了一种学术场域内的创造性的有机关系的生成:作为书写者的个体与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奏出了有机的时代之音。

2.jpg

陈立明1986年在墨脱过藤网桥(陈立明提供)

3.jpg

陈立明同夏尔巴群众交流(陈立明提供)

1976年,作者赴西藏昌都芒康县插队,1978年春进入西藏民族学院学习,1982年毕业留校后一直从事西藏文化的教学和研究。1986年,作者进入西藏人口较少民族社会文化研究领域。同年参加了西藏民族学院于乃昌教授的课题组,并到西藏东南边境5县调查门巴族珞巴族的社会和文化,冒着生命危险徒步进入墨脱考察,这给作者留下了终身的历史与文化记忆,由此开启了他对门巴族珞巴族社会文化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关注之旅。1992年,作者再次到西藏东南边境考察,并承担了《中国民族文化大观·门巴族卷、珞巴族卷》中西藏各民族文化交流相关内容的撰写任务,由此真正进入了西藏民族关系研究领域。2013年,墨脱县摘掉了“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的帽子,结束了“高原孤岛”的历史。2017-2020年,国家投资12亿元对墨脱公路进行了路面升级改造。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区域的墨脱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旅游探险的胜地。时代变迁,不只是时间性的,更是社会结构性的。

作者说:“从1976年在西藏插队到1986年在西藏第一次田野调查再到2018年在西藏的最新一次调研,时间跨度长达42年。本人有幸见证了西藏城乡尤其是西藏边疆民族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个人融于历史,也融于民族关系之中,作为一名学者,陈立明为西藏民族关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特定阶段的历史和西藏这片沃土也为他的成长提供了平台和机遇。

凡关注西藏民族关系、凡想深入了解西藏的人,都不能错过这本书,它是一部理解西藏历史、文化,尤其是民族关系不可缺少的有益之作。

参考文献:

[1]陈立明:《西藏民族关系研究——以藏门珞民族关系为中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

[2]陆航、张翼:《藏门珞民族关系研究取得突破 政治经济文化互融互动 共同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年3 月12日,第 A01版。

[3](美)肯尼思·J·格根、(美)玛丽·格根:《社会建构:进入对话》,张学而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4](美)肯尼斯·J·格根:《语境中的社会建构》,郭慧玲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责任编辑:索朗扎西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