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减灾》杂志
卷首语/PRELUDE
未雨绸缪 增强应对极端天气意识本刊编辑部

受强对流天气影响,今年4月以来,江西多地发生雷电、暴雨、大风等恶劣 天气。不少网友将拍到的“白昼变黑夜”“枣子大小的冰雹”分享到社交媒体,公众在惊叹之余也感慨道“气候不正常”。近年来,随着区域性极端强降水、大范围极端高温热浪、持续性极端骤旱、高影响极端寒潮等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极端天气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极端天气具有偶发性,但绝非偶然。2021年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致辞时指出,当前,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全球行动紧迫性持续上升。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候系统带来的影响正从“偶发”成为“新常态”。越是频发极端天气,越能检验地方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成效。 

6月,全国多地将进入主汛期,面对可能来临的各种突发灾害,增强应对极端天气的意识、筑牢安全防线,刻不容缓。做好极端天气应对工作,要坚持系统思维、防范在先。强化极端天气识别和预判,综合分析极端天气引发的直接、间接影响,提高预报预警能力,加强各类灾害风险识别研判,以确定的措施应对不确定的影响。要坚持把握关键、强化基层。全面排查隐患风险,完善极端灾害应对等各项工作机制。重点提升基层的应急意识、基础设施建设等,强化日常的防灾减灾宣传与演练,切实提升自救互救能力。要坚持数字引领,提升能力。积极运用风险普查获取的数据,加强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应对极端天气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面对复杂多变的极端天气,我们必须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高度警觉,做好应对各类极端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准备!

《中国减灾》总第470期,2024年6月1日出版
独家策划EXCLUSIVE REPORT
健全机制   科学推进   提升地震灾害评估水平
  • 08 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  高效有序做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连巧玉 许亮亮
  • 12 关于提升重特大地震灾害评估能力的思考 吴玮
  • 16 建筑震害评估方法的回顾与展望 马健
  • 20 地震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技术的发展与思考 吴吉东
  • 24 地震倒损房屋现场快速评估方法探讨 ——基于甘肃积石山 6.2 级地震现场调查 朱立新 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