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 久久为功共绘绿水青山 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的回信在我省引发热烈反响

时间:2024-08-15  来源:河南日报

  环保志愿者 王辉

  带动更多人投身环保

  河南日报记者 赵一帆

  “环保人的事业是高尚的,要在平凡中彰显伟大。”今年六五环境日河南主场活动上,来自河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的教授,同时也是一名在生态环境保护战线坚守了十余年的志愿者王辉慷慨发言。

  8月14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王辉向记者分享自己的环保故事。

  时间倒回2019年的初冬。洛阳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陆浑水库上游发生尾矿库污染事件。王辉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组织各方专家连夜踏勘现场,制定监测、应急、生态修复方案,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奋战,污染被有效解决。对该事件的迅速响应和处理流程措施也受到了当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的高度赞扬。

  环保事业重在点滴。利用暑期带领学生团队深入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调研;深入社区街道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到小学课堂分享土壤污染防治方法……十年间,王辉带动700余名青年学子参与环保实践,服务范围已覆盖500余家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的回信令我倍感振奋。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强化本领、赤诚奉献,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护绿水青山,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王辉说。

  护水员 赵建峰

  清漂让丹江水更净

  河南日报记者 孟向东 王娟 河南日报通讯员 康帆

  伸出网兜,顺势捞起水上漂浮物,装入储物筐中……8月14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在淅川县丹江口水库上游灌河水面上,一艘标有“航运清漂”字样的小船格外醒目。清漂员赵建峰身着安全服,头戴工作帽,手持大抄网,开始了一天的清漂工作。

  53岁的赵建峰原本在丹江口水库从事航运工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赵建峰积极响应县里号召,转行成为一名护水清漂员。“总书记给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的回信,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尽己所能守护好丹江水。”赵建峰激动地说。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丹江口水库在淅川的面积占丹江水域总面积的一半左右,水质保护责任重大。为进一步做好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通水以来,该县持续开展以“洁净丹江水,呵护水源地”为主题的全民护水行动,成立了由城区河流及库区重点部位护水队、环库乡镇护水队、库区水面护水队、库区护水执法队等组成的近3000人的专业护水队伍,穿梭在丹江库区沿线,守护丹江水。

  “这些队伍工作区域虽然不同,但工作性质却是一致的,我们通过网格化管理,共同守护丹江碧水。”赵建峰介绍。

  一抹抹“志愿红”不断绘就丹江“生态绿”,全民共建共享治水成果的良好氛围正在加速形成,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

  水质检测员 李清林

  守好南水北调“大水缸”

  河南日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通讯员 郭亚楠

  “采样点位的选取很重要,要具备代表性,这样才能保证水质采样的准确性。”8月14日一早,河南省南水北调渠首生态环境监测应急中心工作人员李清林已在丹江口水库深处的船上开始进行水质检测了。

  他边说边将取样水体倒入专用桶中,然后将水分装到不同的取样瓶中,并逐一对样本的取样点位及具体水体层面进行标注。从事水质检测8年的李清林,工作起来驾轻就熟。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大水缸’,水质检测不容一丝一毫的马虎,我们检测的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确保老百姓能喝到安全饮用水的基础。”李清林和他的同事们在每月月初、月中、月末对库区上的8个点位和16个入库河流水样进行取样检测,采样期间每天要跑近900公里,正是这份坚守,为水质检测提供了“真、准、全”的数据支撑。

  河南省南水北调渠首生态环境监测应急中心是保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安全的第一“哨所”,该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精准分析研判丹江口水库及其支流水质变化趋势、及时预警处置异常监测信息,确保“不让一滴污染水进入丹江口水库”。

  “环境监测是生态保护的前哨兵。身为一名水环境保护从业者,深感身上责任重大,我一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的回信,立足自身岗位,严把水质关,确保生态安全,确保清澈的丹江水永续北上,造福沿线百姓!”李清林说。

  移民 邹玉新

  是生态受益者,更是守护者

  河南日报记者 孟向东 王娟 河南日报通讯员 康帆

  “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高度重视。邹庄村作为移民村,我们不仅是丹江口库区良好生态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守护者。”8月14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的回信后,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动情地说。

  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附近的邹庄移民新村,共有175户750人。2011年6月,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九重镇700多名村民从16公里外的油坊岗村搬迁到距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仅3公里的邹庄移民新村。由于村子小,人口少,产业体量小,邹庄村发展受到限制。

  为破解邹庄村发展瓶颈,淅川县提出建设“大邹庄”战略,邹庄村与邻近的水闸村、下孔村、孔北村4个村成立了联合党支部,汇聚更多的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我们村离南水北调渠首仅3公里,保护水质责任重大,在产业上选择的都是绿色生态农业。”邹玉新介绍,村里成立了淅川县掘井人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大棚草莓1000多亩,莲藕、猕猴桃等特色种植600余亩。邹庄村还挖掘移民文化、红色文化和田园生态文化,打造了15个红色旅游观光点。现在,邹庄村成了集红色研学、农耕文化研学、农旅休闲等于一体的“大邹庄”,周边500余名农民受聘于村里的江山文旅公司、大邹庄劳务公司等集体经济组织。

  “现在我们村不仅‘卖产业’,还‘卖风景’‘卖文化’,农旅融合发展,宜居又宜业!”邹玉新介绍。

  受益于生态红利,今天的邹庄村,人均年收入较5年前翻了两番,村集体经济收入从5年前的不足5万元到如今的100余万元,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生态环保执法人员 青彩华

  从“铁脚板”到“铁兵器”环境执法更高效

  河南日报记者 赵一帆

  8月14日,驻马店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综合执法科副科长青彩华照旧起了个大早。当天,她和同事的任务是到泌阳县开展企业现场执法,车程大约一个半小时。为了保证工作进度,她和同事放弃了午休时间。

  和他们一起“出差”的,还有几个“老伙计”:“聪明”的FID检测仪能敏锐察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复合翼和多旋翼执法无人机可以搭载各式监测和取样设备,既能飞到高空监测空气质量,也能越过急流险滩完成水质取样……

  “过去环境执法全靠人工,‘冒烟靠看,气味靠闻,过河靠蹚’。如今有了科技装备傍身,执法高效又精准。”入职8年,青彩华见证了环保执法从“铁脚板”到“铁兵器”,也完成了自身执法本领的“升级”。

  2023年,青彩华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个人”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的回信,向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志愿者致以诚挚问候,让青彩华和同事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青彩华说:“环境执法工作是美好生态的有力保障。作为基层生态环保执法人员,我们将坚持依法执法、科学执法、精准执法,用好每一条法律,核准每一个案件,惩戒每一次违法行为,做坚定的碧水蓝天守护者,助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