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7818A - 層疊剝離容器 - Google Patents
層疊剝離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017818A TW202017818A TW107146430A TW107146430A TW202017818A TW 202017818 A TW202017818 A TW 202017818A TW 107146430 A TW107146430 A TW 107146430A TW 107146430 A TW107146430 A TW 107146430A TW 202017818 A TW202017818 A TW 202017818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bag
- mouth
- container
- container according
- end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or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04—Articles or materials enclosed in two or more containers disposed one within an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層疊剝離容器,其在口部前端,外殼與內袋不會意外剝離,品質或信賴性高。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層疊剝離容器,其為具有外殼和內袋,隨著容納於內袋的內置物的減少所述內袋收縮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具備容器主體及保護部件,所述容器主體具備口部,且於所述口部的前端,暴露有所述外殼和內袋的端面,所述保護部件以保護所述端面的方式裝配於所述口部。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隨著內置物的排出內袋收縮的層疊剝離容器。
(第1觀點)
已往,已知有具有外殼容器及內袋且隨著內置物的減少內袋收縮的容器主體、以及調節外殼容器和內袋之間的空間與容器主體的外部空間之間的空氣的進出的逆止閥的層疊剝離容器(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2)。
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層疊剝離容器,在安裝於容器主體的口部的蓋帽內置有閥。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層疊剝離容器,在外殼的胴部的內側設置有閥。
(第2觀點)
已知有具有外殼容器及內袋且隨著內置物的減少內袋收縮層疊剝離容器(例如參考專利文獻3)。專利文獻3的層疊剝離容器,其構成為,在底部具有孔,隨著內置物的排出,主體與襯墊之間導入外氣。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35557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平4-267727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00-335635號公報
(第1觀點)
於是,這種層疊剝離容器是通過在將層疊型坯熔融的狀態下擠出,並對其進行吹塑成型而製造,在吹塑成型之後切斷去除不必要的部分來完成。該不必要部分的切斷通常是利用刀具進行的。
此時,被刀具切斷的層疊剝離容器的口部前端會暴露有切斷的外殼的端面、及內袋的端面。於這樣層疊的外殼及內袋的端面暴露的口部前端,內袋會意外地從外殼剝離,會成為使層疊剝離容器的品質或信賴性受到損害的因素。尤其是,於泵式的層疊剝離容器,存在填充噴嘴或插入泵等時的干涉、擰固泵時的與密封墊的摩擦、泵運行時的容器內負壓等引起口部的內袋卷起而脫落的可能。若在口部的內袋剝離,則有可能會有內置物侵入外殼與內袋之間,當有內置物侵入時,有可能會發生由外氣導入孔的漏出等不良狀況。
本發明的第1觀點是鑑於這樣的情況而完成的,提供一種層疊剝離容器,其在口部前端,外殼與內袋不會意外剝離,品質或信賴性高。
(第2觀點)
然而,如專利文獻3這樣的容器,若在浴室等,在底部濡濕的狀態下排出內置物,則有可能會經由底部的孔,在主體與襯墊之間吸水。由於難以將主體與襯墊之間的水排出,因此不進行處理,則會成為發黴等的原因。
本發明的第2觀點是鑑於這樣的情況而完成的,提供一種層疊剝離容器,其抑制水進入到外殼與內袋之間的中間空間。
根據本發明的第1觀點,提供一種層疊剝離容器,其為具有外殼和內袋,隨著容納於內袋的內置物的減少所述內袋收縮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具備容器主體及保護部件,所述容器主體具備口部,且於所述口部的前端,暴露有所述外殼和內袋的端面,所述保護部件以保護所述端面的方式裝配於所述口部。
於本發明的層疊剝離容器,由於將保護外殼和內袋的端面的保護部件裝配於口部,因此可靠地抑制外殼與內袋的剝離。
以下,例示本發明的第1觀點的各種實施方式。以下示出的實施方式可以相互組合。
優選,於所述層疊剝離容器,所述保護部件具備環狀的端面被覆部、以及環狀的肋部,所述端面被覆部覆蓋所述外殼和內袋的端面,所述肋部抵接於所述口部的內周面。
優選,於所述層疊剝離容器,所述端面被覆部構成為不突出於所述前端的外緣。
優選,於所述層疊剝離容器,設所述端面被覆部的外切圓的半徑為R1,所述前端的外切圓的半徑為R2,則R1/R2<1。
優選,於所述層疊剝離容器,所述端面被覆部具備基部、以及窄幅部,所述窄幅部是寬度小於所述基部的部位,於所述窄幅部,所述前端的外緣與所述端面被覆部的外緣之間的寬度大於所述基部。
優選,於所述層疊剝離容器,所述端面被覆部的上表面設置有環狀凸部。
優選,於所述層疊剝離容器,所述環狀凸部的垂直於圓周方向垂直的剖面為前端變細的形狀。
優選,於所述層疊剝離容器,所述保護部件通過所述肋部壓入所述口部而裝配於所述口部。
優選,於所述層疊剝離容器,所述肋部具備朝向所述肋部的前端直徑變小的縮頸部。
優選,於所述層疊剝離容器,所述保持部件由聚烯烴構成。
優選,於所述層疊剝離容器,所述保護部件為圓環狀部件,其熔接於所
述端面。
優選,於所述層疊剝離容器,所述保護部件為圓板狀部件,其熔接於所述端面。
優選,於所述層疊剝離容器,所述口部的前端擴徑,所述外殼及所述內袋傾斜。
優選,於所述層疊剝離容器,所述層疊剝離容器為泵式的容器。
根據本發明的第2觀點,提供一種層疊剝離容器,其為具備容器主體的層疊剝離容器,所述容器主體具有外殼和內袋且隨著內置物的減少所述內袋收縮,所述容器主體具備第1及第2外氣導入孔,所述容器主體具備容納所述內置物的容納部、以及從所述容納部排出所述內置物的口部,第1及第2外氣導入孔分別以連通所述外殼和所述內袋之間的中間空間與所述容器主體的外部空間的方式設置,第1外氣導入孔設置於作為所述容納部的底的底部,第2外氣導入孔設置於所述底部以外的位置。
在本發明中,由於將第2外氣導入孔設置於底部以外的位置嗎,因此在底部濡濕時,可由第2外氣導入孔將外氣導入中間空間,從而抑制水進入外殼與內袋之間的中間空間。並且,若只是第2外氣導入孔,在第2外氣導入孔被收縮膜等封閉時,有可能難以將外氣導入中間空間,但在本發明中,由於第1外氣導入孔設置於底部,因此降低外氣難以導入中間空間的可能性。
以下,例示本發明的第2觀點的各種實施方式。以下示出的實施方式可以相互組合。
優選,於所述層疊剝離容器,所述底部設置有密封所述內袋的密封部,第1外氣導入孔設置於所述密封部與所述外殼之間。
優選,於所述層疊剝離容器,第2外氣導入孔設置於所述容納部。
優選,於所述層疊剝離容器,所述口部裝配有可吸出所述內置物的泵。
優選,於所述層疊剝離容器,所述泵具備逆止閥。
1‧‧‧層疊剝離容器
2‧‧‧容器主體
4‧‧‧口部
4a‧‧‧前端
4b‧‧‧細徑部
4d‧‧‧卡合部
7‧‧‧容納部
7a‧‧‧凹部
7b‧‧‧流通槽
7c‧‧‧底部
7d‧‧‧夾斷部
7e‧‧‧接地面
11‧‧‧外殼
11d‧‧‧端面
12‧‧‧內袋
12a‧‧‧密封部
12d‧‧‧端面
15‧‧‧外氣導入孔
15a‧‧‧第1外氣導入孔
15b‧‧‧第2外氣導入孔
21‧‧‧中間空間
22‧‧‧泵
23‧‧‧蓋帽
23c‧‧‧卡合部
23f‧‧‧筒部
23k‧‧‧插通孔
23t‧‧‧上部
24‧‧‧氣缸
24c‧‧‧吸入口
24d‧‧‧容納空間
25‧‧‧導液管
26‧‧‧活塞
27‧‧‧噴嘴頭
27a‧‧‧排出口
30‧‧‧蓋帽
31‧‧‧固定部
31a‧‧‧外螺紋部
32‧‧‧蓋帽主體
32a‧‧‧內螺紋部
33‧‧‧逆止閥
35‧‧‧內圈
36‧‧‧閥座部
37‧‧‧按壓部件
38‧‧‧注出孔
40‧‧‧保護部件
41‧‧‧裂口
42‧‧‧肋部
42a‧‧‧縮頸部
43‧‧‧端面被覆部
43a‧‧‧後退部
43b‧‧‧環狀凸部
45‧‧‧蓋部
47‧‧‧寬幅區域
50‧‧‧泵
51‧‧‧噴嘴部
52‧‧‧安裝部
53‧‧‧吸引管
60‧‧‧密封墊
61‧‧‧螺旋彈簧
62‧‧‧逆止閥
63‧‧‧逆止閥
圖1是本發明的第1觀點的第1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1的立體圖。
圖2是圖1的口部4附近的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圖1的口部4附近的剖面圖(安裝部52是剖面圖,其以外的部分是右側面圖)。
圖4是僅表示在圖3中的區域A的口部4及保護部件40的放大圖,圖4A表示保護部件40安裝於口部4的臨近前的狀態,圖4B表示保護部件40安裝於口部4的狀態。
圖5是保護部件40的立體圖。
圖6是僅表示口部4的前端4a及保護部件40的平面圖。為方便圖示,保護部件40上帶有影線。
圖7表示保護部件40的變形例,是對應於圖4B的放大圖。
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觀點的第2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1的口部附
近的圖,圖8A是表示圈狀的保護部件40的安裝前的狀態的概略立體圖,圖8B是表示圈狀的保護部件40的熔接狀態的概略立體圖,圖8C是表示圈狀的保護部件40的熔接狀態的概略剖面圖。
圖9是表示將蓋帽安裝於本發明的第1觀點的第2實施方式的容器主體2的狀態的要部概略剖面圖。
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觀點的第3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1的口部附近的圖,圖10A是表示圓板狀的保護部件40的安裝前的狀態的概略立體圖,圖10B是表示圓板狀的保護部件40的熔接狀態的概略立體圖,圖10C是表示圓板狀的保護部件40的熔接狀態的概略剖面圖。
圖11是本發明的第1觀點的第4實施方式的、口部前端擴徑的層疊剝離容器1上的圈狀的保護部件40的安裝狀態的分解立體圖。
圖12是本發明的第1觀點的第5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1的口部附近的圖,圖12A是表示圈狀的保護部件40的安裝前的狀態的概略立體圖,圖12B是表示圈狀的保護部件40的熔接狀態的概略立體圖。
圖13是本發明的第2觀點的第1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1的正面圖。
圖14是從圖13拔出容器主體2的狀態的正面圖。
圖15是圖13的A-A剖面圖。
圖16中,圖16A是圖15中的蓋帽23的放大圖,圖16B是圖15中的泵22的放大圖。
圖17是圖15的底部7c附近的放大圖。
圖18是本發明的第2觀點的第2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1的容器主體2的正面圖。
圖19是從底部7c側看圖18的容器主體2的立體圖。
圖20是本發明的第2觀點的第3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1的容器主體2的、對應於圖19的立體圖。
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以下示出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各種特徵事項可以相互組合。並且,各特徵獨立地使發明成立。
1.第1觀點
1-1.第1實施方式
如圖1~圖7所示,本發明的第1觀點的第1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1具備容器主體2、保護部件40、泵50、密封墊60。
<容器主體2>
容器主體2具備容納內置物的容納部7、從容納部7排出內置物的口部4。如圖3~圖4所示,於容納部7及口部4,容器主體2具備由外層構成的外殼11及由內層構成的內袋12,隨著內置物的減少內袋12收縮。外殼11和內袋12通過多層型坯的吹塑成型而在接合為一體的狀態下成型,作為其使用方式,例如在使用前,於口部4以外的部位,預先從外殼11剝離內袋12,將內置物填充至內袋12貼到外殼11。擠出內置物,從而使內袋12收縮順暢。或者,也可以在使內袋12與外殼11接合的狀態下,隨著內置物的
排出內袋12自外殼11剝離而收縮。
外殼11形成為其厚度大於內袋12,以具有高復原性。外殼11例如由低密度聚乙烯、直鏈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構成。外殼11也可以為多層結構。內袋12優選為多層結構。例如,在與外層接觸的層使用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樹脂構成的EVOH層,在與內置物接觸的層使用例如由低密度聚乙烯、直鏈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等聚烯烴構成的內表面層。並且,優選在上述EVOH層與內表面層之間使用黏合層。
如圖1~圖3所示,於容納部7的肩部,在外殼11形成有凹部7a,在此處設置有外氣導入孔15。外氣導入孔15是僅設置於外殼11的貫通孔,未到達內袋12。另外,由該外氣導入孔15導入空氣,從而能夠在外殼11與內袋12之間導入外氣。
圖4表示容器主體2的口部4的附近,對於在吹塑成型後切斷去除不必要部分的容器主體2,如圖4所示,於口部4的前端4a,暴露有外殼11的被切斷的端面11d、以及內袋12的被切斷的端面12d。如此,若暴露外殼11的端面11d或內袋12的端面12d,則有可能出現意外地從此處內袋12開始剝離的不良狀況。
<保護部件40>
於本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1,將保護部件40安裝於口部4,以保護該暴露的外殼11的端面11d或內袋12的端面12d,防止內袋12的剝離。以貼到端面11d,12d的方式安裝保護部件40。
保護部件40具備環狀的端面被覆部43、環狀的肋部(套筒)42。端面被覆部43覆蓋外殼11和內袋12的端面11d,12d。肋部42抵接於口部4的內周面。端面被覆部43及肋部42優選為圓環狀。
如圖4所示,若設端面被覆部43的外切圓的半徑為R1,口部4的前端4a的外切圓的半徑為R2,R1/R2<1。此時,端面被覆部43的外緣不突出於口部4的前端4a的外緣。若端面被覆部43的外緣突出於口部4的前端4a的外緣,在包裝取出容器時或在灌裝線上等,則當有東西卡到端面被覆部43的突出部分上,從而有可能導致保護部件40從口部4脫落。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端面被覆部43不存在突出部分,因此抑制保護部件40的脫落。R1/R2例如為0.900~0.995,具體而言例如為0.900、0.910、0.920、0.930、0.940、0.950、0.960、0.970、0.980、0.990、0.995,也可以在這裡例示的任意2個數值之間的範圍內。在本實施方式中,R1/R2約為0.986。
應予說明,如圖7所示,在R1/R2=1的情況下,端面被覆部43不存在突出部分,但此時,若製造時引起的不均等而使端面被覆部43稍微更大,則端面被覆部43的外緣會突出於口部4的前端4a的外緣,因此優選R1/R2<1,更優選0.995以下。
端面被覆部43覆蓋端面11d,12d的面積比率例如為30~99%,優選為60~95%,具體而言例如為30、40、50、60、70、80、90、91、92、93、94、95、96、97、98、99%,也可以在這裡例示的任意2個數值之間的範圍內。端面被覆部43優選覆蓋端面11d,12d的邊界。由此,更有效地抑制內袋12的剝離。在本實施方式中,面積比率約為92%。
如圖6所示,口部4的前端4a的外緣與端面被覆部43的外緣之間的寬度W在整周幾乎恆定,但在設置於圓周方向的一部分的寬幅區域47,其寬度W大於其以外的區域。在對保護部件40進行注塑成型時,有時候在出入口的位置殘留有毛邊,但通過在對應於寬幅區域47的位置配置出入口,從而即使在殘留有毛邊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毛邊突出於口部4的前端4a的外緣。設置寬幅區域47的角度範圍例如為5~90度,優選為10~30度,具體而言例如為5、10、15、20、25、30、40、50、60、70、80、90度,也可以在這裡例示的任意2個數值之間的範圍內。在本實施方式中,該角度範圍約為23度。
端面被覆部43的外緣幾乎為圓形,在其一部分設置有從圓的外周後退的後退部43a。通過在端面被覆部43設置後退部43a,形成寬幅區域47。在本實施方式中,後退部43a是通過使端面被覆部43的外緣為直線狀而設置的。並且,端面被覆部43的寬度在整周幾乎是恆定的,於後退部43a,端面被覆部43的寬度變窄相當於外緣後退的分量。
在端面被覆部43的上表面設置有環狀凸部43b。當保護部件40以像聚烯烴這樣的相對難以變形的材料形成時,易於在保護部件40與泵50之間形成間隙。然而,通過設置環狀凸部43b,在口部4安裝泵50時,按壓環狀凸部43b而彈性變形,難以在保護部件40與泵50之間產生間隙。環狀凸部43b的垂直於圓周方向的剖面優選為前端變細的形狀。此時,由於越是靠近環狀凸部43b的前端的部位,越容易變形,因此難以在保護部件40與泵50之間形成間隙。前端變細的形狀優選為三角形狀。
如圖4A所示,未將保護部件40安裝於口部4的狀態下,設肋部42的外切圓的半徑為R3,在肋部42抵接的部位的口部4的內切圓的半徑為R4,則R3/R4為1.01以上。此時,由於肋部42的外徑稍大於口部4的內徑,因此保護部件40會被壓入口部4,容易使保護部件40穩定地維持在口部4。肋部42具備朝肋部42的前端外徑變小的縮頸部42a。通過設置縮頸部42a,使保護部件40的壓入變得容易。應予說明,也可以通過熔接將保護部件40安裝於口部4。
<泵50、密封墊60>
泵50具備用於按壓操作的的噴嘴部51、對於容器主體2的安裝部52、插入容器主體2內的吸引管53。以擰入方式將泵50安裝於安裝有保護部件40的口部4、且夾著密封墊60安裝。通過夾有密封墊60,能夠確保密封性。在不需要時,密封墊60可以省略。
當為泵式的層疊剝離容器時,存在填充噴嘴或泵等的插入時的干涉、尤其因擰入方式而在將泵擰入時的密封墊的摩擦、泵運行時的容器內負壓等引起口部的內袋卷起而脫落的可能,但通過安裝保護部件40,從而即使施加有這些力,也不會使內袋12被剝掉。
操作噴嘴部51,若將內袋12內的內置物從口部4排出,則內袋12會收縮。隨著內袋12的收縮,在內袋12與外殼11之間,通過外氣導入孔15導入外氣。因此,外殼11不收縮,內袋12自外殼11離開而收縮。
1-2.第2實施方式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8A所示,保護部件40例如為圓環狀(圈狀)的鋁箔。如圖8B及圖8C所示,使這個與口部4的前端(即,外殼11的端面11d或內袋12的端面12d)抵接,通過熔接來安裝。優選在口部4的端部具有1mm程度的熔接餘量(molding margin)。熔接保護部件40,從而介由保護部件40固定外殼11與內袋12,抑制內袋12的意外的剝離。
圖9表示對裝配(熔接)有保護部件40的容器主體2的蓋帽30的安裝狀態。蓋帽30是安裝於容器主體2的口部4的,如圖9所示,其由通過壓緊而直接固定於容器主體2的口部4的固定部31、以及螺固於設置在固定部31的外周面的外螺紋部31a的蓋帽主體32構成。蓋帽主體32的內表面設置有內螺紋部32a。
固定部31通過壓緊而安裝於容器主體2的口部4,其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紋部31a。
蓋帽主體32由利用逆止閥33或、鉸鏈(未圖示)等而覆蓋注出口的蓋部45構成,並具有在裝配時抵接於口部4的內周面的內圈35。逆止閥33以封閉注出孔38的方式嵌入內圈35,所述注出孔38設置於內圈35內的閥座部36,逆止閥33的外周部被按壓部件37按壓而被固定。
將蓋帽主體32螺固於固定部31,從而蓋帽主體32的內圈35進入口部4內,其外周面與口部4的內周面抵接,成為封閉狀態。
在本實施方式中,向外殼11施加壓縮力,從而能夠將內袋12內的內置物從口部4排出。在排出內置物之後若接觸施加於外殼11的力,則外殼11因自身的復原力而有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傾向。此時,在內袋12與外殼11之間,外氣由外氣導入孔15導入。並且,可將閥(未圖示)裝配於外氣導入孔15。該閥構成為:在將壓縮力施加於外殼11時關閉外氣導入孔15,而若接觸壓縮力,則開通外氣導入孔15。此時,容易將施加於外殼11的壓縮力傳導內袋12。
1-3.第3實施方式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0A所示,保護部件40是圓板狀的保護部件40
(例如為圓板狀的鋁箔)。使圓板狀的保護部件40抵接於口部4的前端(外殼11的端面11d或內袋12的端面12d),並熔接。此時,如圖10B及圖10C所示,由於容器主體2的口部4會被保護部件40封閉,因此在開始使用時,優選使保護部件40的中間部分開裂而開封。作為使開封容易的手段,可以在圓板狀的保護部件40的中間位置設置十字狀的裂口41或半切口等。
1-4.第4實施方式
將保護部件40裝著(熔接)安裝於口部4的前端4a的外殼11的端面11d及內袋12的端面12d,將口部4的前端擴徑,從而能夠擴大接觸面積,進一步穩固固定狀態。例如如圖11所示,若將口部4的前端擴徑,則於口部4的前端,外殼11或內袋12會是傾斜的,其端面11d,12d相對於厚度方向斜向切斷。結果,暴露於口部4的前端的端面11d,12d的尺寸擴大,在熔接時,熔接面積擴大,固定地更加穩固。
1-5.第5實施方式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2A所示,於口部4的附近,設置外殼11和內袋12成為水準的部分的同時,切斷為前端稍微立起。此時,如圖12B所示,通過熔接使外殼11和內袋12的前端部分開裂,使保護部件40與內袋12成為面接觸的形態。
1-6.其他實施方式
以上,說明了適用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不限定於這些實施
方式,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大意的範圍內,可以進行各種改變。例如,不限於泵式,於蓋帽為擰入式的容器,由於因旋轉而施加的摩擦力,有使內袋自外殼剝離的可能性,因此也可以有效的適用本發明。
2.第2觀點
2-1.第1實施方式
如圖13~圖17所示,本發明的第2觀點的第1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1具備容器主體2、泵22、蓋帽23。容器主體2具備容納內置物的容納部7、從容納部7排出內置物的口部4。底部7c是容納部7的底。容器主體2設置有第1及第2外氣導入孔15a,15b。外氣導入孔15a設置於底部7c。外氣導入孔15b設置於容納部7。
如圖15所示,於容納部7及口部4,容器主體2具備外殼11和內袋12。隨著內置物的減少,內袋12從外殼11剝離而收縮。
由於與第1觀點相同,因此省略外殼11及內袋12的具體說明。
如圖15及圖17所示,底部7c設置有密封內袋12的密封部12a。外氣導入孔15a設置於密封部12a與外殼11的之間。利用外氣導入孔15a使外殼11和內袋12之間的中間空間21與容器主體2的外部空間S。
在通過吹塑成型製造容器主體2時,密封部12a及外氣導入孔15a設置
於夾持筒狀的層疊型坯而形成的夾斷部7d。在夾斷部7d的外殼11的強度較低,因此在製造容器主體2的之後緊接著沒有形成外氣導入孔15a的情況下,也會通過向夾斷部7d施加衝擊,從而於夾斷部7d的外殼11破損而形成外氣導入孔15a。應予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夾斷部7d自底部7c突出就,但也可以不突出。
如圖13所示,容納部7設置有凹部7a,凹部7a設置有外氣導入孔15b。外氣導入孔15b是僅設置於外殼11的貫通孔,連通中間空間21與外部空間S。
口部4設置有能夠與蓋帽23卡合的卡合部4d。蓋帽23可以以壓蓋的方式裝配,也可以以擰入的方式裝配。並且,口部4的根部設置有容器主體向內側變細的細徑部4b。
如圖16A所示,蓋帽23具備上部23t、設置於上部23t的插通孔23k、自上部23t的外周以筒狀延伸的筒部23f、沿著筒部23f的內周面設置的卡合部23c。卡合部23c是可以卡合於口部4的卡合部4d的環狀的突起。
泵22構成為能夠吸出容器主體2內的內置物。具體而言,如圖16B所示,泵22具備筒狀的氣缸24、活塞26、筒狀的導液管25、噴嘴頭27。氣缸24插入口部4。活塞26構成為,在氣缸24內滑動而吸起在容器主體2內的內置物。導液管25構成為將容器主體2內的內置物引向氣缸24。噴嘴
頭27具有將利用活塞26吸起的內置物排出的排出口27a。
由於容納於氣缸24內的螺旋彈簧61,活塞26始終朝上方(朝向自氣缸24的吸入口24c遠離的方向)施力。氣缸24內設有逆止閥62,以使氣缸24的容納空間24d內的內置物不會逆流至容器主體2內。並且,在自容納空間24d至排出口27a的路線中也設置有逆止閥63,以使外氣不會進入容納空間24d內。
這裡,對本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1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
在將內置物容納於容納部7後,如圖13所示,在裝配有泵22及蓋帽23的狀態下,若按壓噴嘴頭27,則從排出口27a排出氣缸24的容納空間24d內的內置物。接著,若從噴嘴頭27鬆手,則由於螺旋彈簧61的施力而使活塞26向上方移動的同時,容納空間24d內被減壓。由此,開放逆止閥62的同時內置物被吸起至容納空間24d。
若內置物被吸起,則內袋12會收縮。隨著內置物的吸起,外殼11上也會有收縮力的作用,但由於外殼11設置有外氣導入孔15a,15b,因此外氣經由外氣導入孔15a,15b迅速導入中間空間21內,通過外殼11的復原力外殼11自內袋12剝離並恢復到原來的形狀。
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設置有外氣導入孔15a,15b,因此在底部7c浸在水時,由設置在底部7c以外的位置的外氣導入孔15b導入外氣,從而抑
制水侵入中間空間21內。並且,在外氣導入孔15b被收縮膜等封閉時,能夠從設置於底部7c的外氣導入孔15a導入外氣。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防止水侵入中間空間21內的同時,可靠地向中間空間21內導入外氣。
通過以上的步驟從排出口27a將容器主體2內的內置物排出,內袋12自外殼11剝離而收縮。
本發明也可以用以下的方式實施。
.上述實施方式的泵及蓋帽的結果是一個例子,也可以使用別的結構的泵,不需要時也可以省略蓋帽。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外氣導入孔15b設置於容納部7,但外氣導入孔15b也可以設置於口部4。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外氣導入孔15b未裝配有閥,但也可以裝配能夠使外氣流向中間空間21的閥。
2-2.第2實施方式
利用圖18~圖19,對本發明的第2觀點的第2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類似於第1實施方式,外殼11形狀的差異為主要的不同點。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容器主體2設置有自凹部7a朝向口部4延伸的流通槽7b。通過流通槽7b使凹部7a難以被收縮膜封閉。並且,由於口部4的
卡合部4d為外螺紋部,因此蓋帽23的卡合部23c為內螺紋部。
底部7c的夾斷部7d設置有與第1實施方式同結構的外氣導入孔15a。外氣導入孔15a例如由外殼11的開裂而形成。
即使是這樣的方式,也通過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的作用,能夠防止水侵入中間空間21內的同時,可靠地向中間空間21內導入外氣。
2-3.第3實施方式
利用圖20,對本發明的第2觀點的第3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類似於第2實施方式,底部7c的外氣導入孔15a的位置的差異為主要的不同點。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於底部7c,外氣導入孔15a是由外殼11被穿孔而形成。外氣導入孔15a設置於在立起容器主體2時的相鄰於接地面7e的位置。底部7c自夾斷部7d朝向接地面7e逐漸變低。
根據這樣的結構,即使是在水經由外氣導入孔15b進入到中間空間21內的情況下,也能夠迅速由外氣導入孔15a排水。
應予說明,也可以將外氣導入孔15a設置於接地面7e,但在此時,在立起容器主體2時,有可能使外氣導入孔15a封閉,因此優選將外氣導入孔
15a設置在與接地面7e相鄰的位置。
並且,為了能夠更迅速的排水,也可以將以使水朝向外氣導入孔15a匯集的方式傾斜的傾斜面設置於底部7c。
1‧‧‧層疊剝離容器
2‧‧‧容器主體
7a‧‧‧凹部
50‧‧‧泵
Claims (19)
- 一種層疊剝離容器,其具有外殼和內袋,隨著容納於內袋的內置物的減少所述內袋收縮,而且其具備容器主體及保護部件,其中,所述容器主體具備口部,且於所述口部的前端暴露有所述外殼和內袋的端面,所述保護部件以保護所述端面的方式裝配於所述口部。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保護部件具備環狀的端面被覆部以及環狀的肋部,所述端面被覆部覆蓋所述外殼和內袋的端面,所述肋部抵接於所述口部的內周面。
-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端面被覆部構成為不突出於所述前端的外緣。
- 根據請求項3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設所述端面被覆部的外切圓的半徑為R1,所述前端的外切圓的半徑為R2時,R1/R2<1。
- 根據請求項2~4中任一項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端面被覆部具備基部以及窄幅部,所述窄幅部是寬度小於所述基部的部位,於所述窄幅部,所述前端的外緣與所述端面被覆部的外緣之間的寬度大於 所述基部。
- 根據請求項2~4中任一項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端面被覆部的上表面設置有環狀凸部。
-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環狀凸部的垂直於圓周方向的剖面為前端變細的形狀。
- 根據請求項2~4中任一項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保護部件通過所述肋部壓入所述口部而裝配於所述口部。
- 根據請求項2~4中任一項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肋部具備朝向所述肋部的前端直徑變小的縮頸部。
- 根據請求項2~4中任一項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保持部件由聚烯烴構成。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保護部件為圓環狀部件,其熔接於所述端面。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保護部件為圓板狀部件,其熔接於所述端面。
- 根據請求項1~4中任一項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口部的前端擴徑,所述外殼及所述內袋傾斜。
- 根據請求項1~4中任一項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層疊剝離容器為泵式的容器。
- 一種層疊剝離容器,其具備容器主體,所述容器主體具有外殼和內袋且隨 著內置物的減少所述內袋收縮,所述容器主體具備第1及第2外氣導入孔,所述容器主體具備容納所述內置物的容納部、以及從所述容納部排出所述內置物的口部,第1及第2外氣導入孔分別以連通所述外殼和所述內袋之間的中間空間與所述容器主體的外部空間的方式設置,第1外氣導入孔設置於作為所述容納部的底部,第2外氣導入孔設置於所述底部以外的位置。
- 根據請求項15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底部設置有密封所述內袋的密封部,所述第1外氣導入孔設置於所述密封部與所述外殼之間。
- 根據請求項15或16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第2外氣導入孔設置於所述容納部。
- 根據請求項15或16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口部裝配有可吸出所述內置物的泵。
- 根據請求項18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泵具備逆止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52057 | 2017-12-27 | ||
JP2017252057A JP7025637B2 (ja) | 2017-12-27 | 2017-12-27 | 積層剥離容器 |
JP2018031824A JP7089156B2 (ja) | 2018-02-26 | 2018-02-26 | 積層剥離容器 |
JP2018-031824 | 2018-02-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17818A true TW202017818A (zh) | 2020-05-16 |
TWI780286B TWI780286B (zh) | 2022-10-11 |
Family
ID=67067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46430A TWI780286B (zh) | 2017-12-27 | 2018-12-21 | 層疊剝離容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212789B (zh) |
TW (1) | TWI780286B (zh) |
WO (1) | WO201913141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85374A1 (ja) * | 2019-10-31 | 2021-05-06 |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 収容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二重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7473776B2 (ja) * | 2019-10-31 | 2024-04-24 |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 二重容器 |
JP7182233B1 (ja) * | 2022-07-08 | 2022-12-02 | 株式会社フロンティア | タグ付き容器およびタグ付きプリフォー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13507B2 (ja) * | 1994-11-09 | 2003-06-03 |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 壜 体 |
JP4846642B2 (ja) * | 2007-03-29 | 2011-12-28 |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 積層剥離予備容器並びに積層剥離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剥離容器 |
JP5801163B2 (ja) * | 2011-10-28 | 2015-10-28 |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 吐出容器 |
SG11201403052TA (en) * | 2011-12-26 | 2014-10-30 |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 Squeezable container |
KR102087630B1 (ko) * | 2013-03-29 | 2020-03-12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요시노 고교쇼 | 적층 병 |
JP6345062B2 (ja) * | 2013-09-30 | 2018-06-20 |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 積層剥離容器 |
WO2015122012A1 (ja) * | 2014-02-17 | 2015-08-20 | 株式会社テクノクラーツ | 弁部材及び該弁部材を備える注出容器 |
JP6540016B2 (ja) * | 2014-12-19 | 2019-07-10 |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 積層剥離容器 |
JP2017030846A (ja) * | 2015-08-06 | 2017-02-09 | 株式会社三谷バルブ | カップゴム使用のバックサクション機構、このバックサクション機構を備えた二重容器、およびこの二重容器を備えたスクイーズ操作態様のポンプ式製品 |
-
2018
- 2018-12-20 WO PCT/JP2018/046948 patent/WO201913141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12-20 CN CN201880067031.5A patent/CN111212789B/zh active Active
- 2018-12-21 TW TW107146430A patent/TWI780286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12789B (zh) | 2022-06-24 |
CN111212789A (zh) | 2020-05-29 |
TWI780286B (zh) | 2022-10-11 |
WO2019131416A1 (ja) | 2019-07-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04090B (zh) | 積層剝離容器 | |
CN109715516B (zh) | 排出容器 | |
TW202017818A (zh) | 層疊剝離容器 | |
US11975885B2 (en) | Delamination container | |
US10781017B2 (en) | Cap and discharge container | |
WO2016117668A1 (ja) | 積層剥離容器 | |
JP7025637B2 (ja) | 積層剥離容器 | |
CN110831864B (zh) | 层叠剥离容器及层叠剥离容器的漏气检查方法 | |
JP6775132B2 (ja) | 二重容器 | |
JP2018012511A (ja) | 積層剥離容器 | |
JP6802476B2 (ja) | 積層剥離容器 | |
JP3187322B2 (ja) | 開封装置及びシーリング材注入容器 | |
JP2016222301A (ja) | 二重容器 | |
JP7089156B2 (ja) | 積層剥離容器 | |
JP2017065774A (ja) | 注出容器 | |
JP2016204036A (ja) | 積層剥離容器 | |
JP6663554B2 (ja) | 積層剥離容器 | |
JP6651416B2 (ja) | 二重容器 | |
JP6085936B2 (ja) | パウチ容器 | |
KR101210281B1 (ko) | 수액백용 안전캡 | |
JP4051411B2 (ja) | 合成樹脂製容器 | |
JP2005153950A (ja) | スリット式逆止弁付き容器 | |
JP2007302253A (ja) | 吐出容器 | |
KR101875518B1 (ko) | 개방이 용이한 플라스틱 백 | |
JP2017114522A (ja) | 注出用口栓、および注出用口栓を有するフィルム製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