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306813A - 衛生產品系統 - Google Patents

衛生產品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6813A
TW201306813A TW101125180A TW101125180A TW201306813A TW 201306813 A TW201306813 A TW 201306813A TW 101125180 A TW101125180 A TW 101125180A TW 101125180 A TW101125180 A TW 101125180A TW 201306813 A TW201306813 A TW 2013068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anitary product
attachment member
absorbent
connecting member
undergar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5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ohann Petersen
Volker Hauschildt
Peter Kitzer
Thomas Hertlein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ublication of TW201306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6813A/zh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其包含具有一可撓性基底載體(4)之一連接部件(3),而在該連接部件(3)之一主要表面上,存在一內衣褲連接構件(5),該內衣褲連接構件(5)經組態以將該連接部件(3)固定至一條內衣褲(12),且在該連接部件(3)之相反主要表面上,存在一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該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經組態以將該連接部件(3)固定至一吸收部件(2、2a)的底面。

Description

衛生產品系統
本發明涉及一種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其包含連接部件,該連接部件具有:第一主表面,其具有內衣褲連接構件,該內衣褲連接構件經組態以將連接部件固定至一條內衣褲或其他衣物;及相反的第二主表面,其具有吸收部件連接構件,該吸收部件連接構件經組態以將連接部件固定至吸收部件之主表面。本發明進一步針對一種將衛生產品固定至一條內衣褲之方法、一種包含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及吸收部件之衛生產品系統,且進一步針對一種交換根據本發明之衛生產品系統之已使用吸收部件的方法。本發明亦針對使用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將吸收部件連接至一條內衣褲。
以下為熟知的:吸收部件具備壓敏黏著層,以便將吸收部件(例如,尿布或衛生棉)固定至一條內衣褲。尿布、護墊或內褲護片部分地或完全地塗佈有上文所提及之黏著劑,且通常具備矽紙襯層或矽化塑膠袋以在製造程序、儲存及運輸期間保護護墊黏著劑。彼等襯層係在使用時移除。
然而,黏著劑之使用具有各種劣勢及缺點。基於黏著劑之緊固系統(例如)可使殘餘物留在穿用者之衣服上、可黏住穿用者之頭髮及皮膚、可為濕氣敏感的,且可能難以在不損失黏著強度及其他特性的情況下重定位。黏著劑亦可使產品黏住自身及/或黏住其他鄰近產品。舉例而言,當 使用此等護墊時,塗佈有黏著劑之護墊常常被摺疊、扭曲或彎曲,從而引起黏著劑至黏著劑接觸,導致吸收護墊之幾乎永久破壞,甚至在尚未使用護墊之前亦如此。
在用於成人失禁之另一典型應用中,護墊並非塗佈有黏著劑的且依賴於將吸收護墊插入至網格短褲(亦即,經彈性處理之內衣褲替代物)中。由於在使用期間之亂取向的問題,此解決方案並不令人滿意。
為了至少部分地公克服彼等問題,US 5,415,650 B描述了提供具有內聚黏著劑之衛生棉以及一件內衣的可能性。此申請案亦敍述向衛生棉提供可圍繞內衣摺疊之側翼部,以改良衛生棉之固定且在使用期間防止其亂取向。
在US 6,358,234 B1中,敍述了具有彈性側片之衛生棉,使得衛生棉之穿用者的移動可被更好地補償,且可自黏著劑結合區域移除機械應力之一部分。
根據US 6,077,255 B,藉由卡鉤及環圈系統(換言之,藉由純機械固定構件)固定衛生棉係已知的。此等緊固系統通常包括經組態以嚙合母組件之公組件。公組件通常包括具有數個突出卡鉤元件之背襯材料。在習知卡鉤及環圈緊固系統中,母組件包含具有複數個環圈的背襯部件,該等環圈由卡鉤元件嚙合。舉例而言,在一實施例中,卡鉤元件可包括基底、柄,及呈卡鉤、蓋、球形/半球形、平坦頂部等形式的嚙合構件。最近,微突起已用作卡鉤及環圈機械緊固系統之公組件。微突起(例如)具有小於約0.9 cm(諸如,自約0.1 cm至約0.001 cm)之長度。除了環圈材 料之外,此等微突起亦能夠嚙合大多數紡織材料,而無需位於突起之頂部的特殊形狀之嚙合構件。
包括微突起之機械緊固系統尤其適用於女性衛生產品中。此等突起(例如)能夠嚙合穿用者之內衣褲以用於將產品維持於恰當位置。內衣褲變為機械緊固系統中之母組件。然而,不幸地,此等機械扣件中之一些可經由不當之嚙合而損壞內衣褲。舉例而言,母組件可以各種方式受到損壞,包括(但不限於)起球、擦損、拉出、磨耗、變形、磨損、殘餘物及其類似者。例如,起球係編織織物及針織物(尤其是羊毛、耐綸及丙烯酸系物)形成表面結節或纖維束的趨勢。起球係由鬆散扭曲之紗及彼此間的捲繞及連鎖而引起。纖維拉出係尤其有問題的。當公組件拉動母組件的纖維且自母組件釋放纖維時,纖維拉出發生。即使在機械扣件系統之組件的單一嚙合可能對內衣褲或機械扣件系統之其他母組件產生最小損壞時,公組件之多次嚙合仍可能在機械扣件系統之母組件中產生顯著損壞。當組件中之一者為耐久的(非拋棄式的)(如內衣褲)且另一組件為拋棄式的(如女性衛生產品)時,此種多次嚙合損壞尤其重要。
根據US 7,725,992 B2,改質公組件突起或微突起之至少一部分以減小母組件損壞(如由突起引起之磨耗或纖維拉出)係已知的。改質突起之方式可取決於特定應用及所要結果而變化。表面改質之機械扣件十分適於用於吸收物品上,諸如尿布、訓練短褲(training pant)、女性衛生產品、失禁產品、傷口照護產品、醫學外衣(medical garment)及 其類似者。當用於女性衛生產品中時,例如,機械扣件能夠在機械扣件系統之單一或多次嚙合期間藉由附著至使用者之衣物而不損壞衣物而將產品固持於適當位置。
在先前技術中亦已知:使用呈堆疊形式之若干層衛生棉,使得在使用期間,隨後在自上而下方向上移除吸收部件。此建構描述於US 2005/0090792 A1中。
此解決方案具有衛生產品總體上相當厚之缺點,此降低了穿戴舒適性。另一方面,若每一個別吸收部件被製造得極薄以補償穿戴舒適性之問題,則吸收性能及由此安全性亦降低。
在將衛生棉固定至一條內衣褲之領域中的廣泛多種技術解決方案具有的共同點在於:衛生棉之更好固定通常分別與衛生棉或衛生護墊之固定構件的更複雜建置相關。
上文所提及之解決方案的又一缺點在於:吸收物品在內衣褲中之安全繫固無法令人滿意地用未經處理之吸收部件達成,使得固定構件通常為吸收物品(諸如,衛生棉)的部分。此情形使得吸收物品之生產複雜而且昂貴。
本發明之目標為提供容易生產且成本更低廉且容易運用的用於衛生棉及其他吸收物品的替代固定解決方案。此外,其將組合吸收物品至一條內衣褲之可靠固定與良好的穿戴舒適性。已使用物品之交換亦應得以改良。
此目標已藉由一種衛生產品附著構件解決,該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包含具有可撓性基底載體之連接部件,而在該連 接部件之一主要表面上,存在內衣褲連接構件,該內衣褲連接構件經組態以將該連接部件固定至一條內衣褲,且在該連接部件之相反主要表面上,存在吸收部件連接構件,該吸收部件連接構件經組態以將該連接部件固定至吸收部件的底面。
因此,發明性衛生產品允許在不交換連接部件之情況下交換吸收部件。連接部件可保持固定於內衣褲中,而吸收部件可在需要時交換若干次。因此,本發明之衛生產品系統可包含單一連接部件及複數個吸收部件。
根據本發明,吸收部件連接構件可包含黏著塗層及/或諸如卡鉤或環圈元件之機械扣件,且尤其由黏著塗層及/或諸如卡鉤或環圈元件之機械扣件組成,且內衣褲連接構件可包含黏著塗層及/或卡鉤元件,且尤其由黏著塗層及/或卡鉤元件組成。此允許連接部件藉由不同方法固定至內衣褲及吸收部件。因此,連接部件可經調適用於不同類型之內衣褲。此解決方案允許(例如)藉由黏著劑而非使用可能由於粗糙化而損壞內衣褲表面的卡鉤貼片將連接部件固定至更精巧之內衣褲。
關於黏著劑,可使用通常意欲用於與衛生產品之組合的所有類型之黏著劑,例如壓敏黏著劑,尤其係基於丙烯酸系樹脂的黏著劑。可用於本發明之實踐中的例示性黏著劑包括丙烯酸系共聚物壓敏黏著劑、基於橡膠之黏著劑(例如,基於天然橡膠、聚異丁烯、聚丁二烯、丁基橡膠、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橡膠等之基於橡膠的黏著劑)、基於聚矽 氧聚脲或聚矽氧聚乙二醯胺之黏著劑、聚胺基甲酸酯型黏著劑,及聚(乙烯基乙基醚),及其共聚物或摻合物。
關於卡鉤及環圈緊固系統之卡鉤元件,可使用公緊固元件,諸如(例如)由Velcro USA Inc.、3M Co.、Gottlieb Binder、Aplix及Paiho當前市售的彼等公緊固元件。
公緊固元件可形成有彎曲形狀,或其可為經變形以包括(例如)呈蕈狀之頭部的實質上豎立主幹。具有不同程度之變通性及複雜性的一些方法可用於控制環圈嚙合頭之形狀。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3,192,589號(Pearson);第5,953,797號(Provost等人);第6,132,660號(Kampfer);第6,558,602號(Melbye等人)及第6,708,378號(Parellada等人)。
公緊固元件包括具有間隔開之直立柱或主幹的熱塑性背襯,該等直立柱或主幹有或無具有懸垂物之環圈嚙合頭。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環圈嚙合」係關於公緊固元件機械附著至環圈材料之能力。一般而言,具有環圈嚙合頭之公緊固元件具有不同於主幹之形狀的頭部形狀。舉例而言,公緊固元件可呈蕈狀(例如,具有相對於主幹擴大之圓形或卵形頭部)、卡鉤狀、棕櫚樹狀、釘狀、T狀或J狀。可藉由使用標準編織、非編織或針織材料來判定及界定公緊固元件之環圈嚙合性。公緊固元件之具有環圈嚙合頭的區域通常將結合環圈材料提供高於無環圈嚙合頭之主幹區域的剝離強度、動態剪切強度或動摩擦中的至少一特性。通常,具有環圈嚙合頭之公緊固元件具有高達約1 mm、較佳 高達約750 μm、更佳高達約600 μm且尤其介於約200 μm與550 μm之間的最大厚度尺寸。
可用於實踐本發明之公機械扣件元件通常係由熱塑性材料製成。合適之熱塑性材料包括聚烯烴均聚物,諸如聚乙烯及聚丙烯,乙烯、丙烯及/或丁烯之共聚物;含有乙烯之共聚物,諸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及乙烯丙烯酸;聚酯,諸如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酯)、聚丁酸伸乙酯及聚萘二甲酸伸乙酯;聚醯胺,諸如聚(六亞甲基己二醯胺);聚胺基甲酸酯;聚碳酸酯;聚(乙烯醇);酮,諸如聚醚醚酮;聚苯硫醚;及其混合物。通常,熱塑性塑膠為聚烯烴(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共聚物、丙烯共聚物、丁烯共聚物,及此等材料之共聚物及摻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具直立柱之熱塑性背襯的機械扣件可由熱塑性材料之多層或多組份熔融流製成。此情形可導致至少部分地由不同於主要形成背襯的材料的熱塑性材料形成的柱。舉例而言,由多層熔融流製成之直立柱的各種組態展示於美國專利第6,106,922號(Cejka等人)中。多層或多組份熔融流可藉由任何習知方法形成。多層熔融流可藉由多層饋料區塊(feedblock)(諸如,展示於美國專利第4,839,131號(Cloeren)中之饋料區塊)形成。亦可使用具有具不同組份之分域或區域的多組份熔融流。可藉由使用包入共擠壓模具或其他已知方法(例如,展示於美國專利第6,767,492號(Norquist等人)中之方法)來形成有用的多組份熔融流。
在可用於實踐本發明之機械扣件中,熱塑性背襯及直立柱通常為一體式的(亦即,同時形成為一單元、整體)。熱塑性背襯通常係呈可具有本質上均勻之厚度的薄片或腹板之形式,其中間隔開的直立柱或主幹直接附著至熱塑性背襯。熱塑性背襯薄片通常係呈連續薄膜之形式,其中「連續」指代在薄膜中不具有孔。背襯上之直立柱可(例如)藉由習知擠壓通過模具及澆鑄模製技術來製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熱塑性材料被饋送至連續移動之模表面上,該表面具有呈直立柱之倒轉形狀的空腔。熱塑性材料可在由兩個輥所形成之輥隙或在模具面與輥表面之間的輥隙之間穿過,其中該等輥中之至少一者具有空腔(亦即,該等輥中之至少一者為工具輥)。空腔可呈具有環圈嚙合頭之有帽柱的倒轉形狀,或可呈無環圈嚙合頭之柱(例如,緊固元件之前驅體)的倒轉形狀。在本文所揭示之本發明中,取決於實施例,術語「柱」意謂包括有或無環圈嚙合頭之柱。由輥隙提供之壓力迫使樹脂進入空腔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真空以抽空空腔以用於較容易地填充空腔。輥隙通常足夠寬,使得連貫的背襯形成於空腔之上。在(諸如)藉由剝除輥(stripper roll)自模表面剝除一體式形成之背襯及直立柱之前,模表面及空腔可視情況經空氣或水冷卻。
可(例如)藉由將具有直立柱之倒轉形狀的一系列孔鑽(例如,藉由電子束)至金屬模或套筒之圓柱面中來製成合適的工具輥。其他合適的工具輥包括由圍繞其周邊界定複數 個形成柱之空腔的一系列板形成的工具輥,諸如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第4,775,310號(Fischer)中之工具輥。舉例而言,可藉由鑽孔或光阻技術在板中形成空腔。再其他合適的工具輥可包括繞線輥,該等繞線輥連同其製造方法揭示於(例如)美國專利第6,190,594號(Gorman等人)中。模、套筒、板或導線之暴露表面可經塗佈以賦予諸如增大之耐磨性、受控釋放特性及受控表面粗糙度的表面性質。塗層(若存在)較佳經選擇,使得在自工具輥移除熱塑性背襯時熱塑性材料至工具輥之黏附力小於熱塑性材料的內聚力。
用於形成具有直立柱或主幹之熱塑性背襯的另一例示性方法包括使用如描述於美國專利第7,214,334號(Jens等人)中的界定直立柱形狀之空腔之陣列的可撓性模帶。模帶係圍繞第一輥及第二輥拖掛,且熔融熱塑性材料的源經配置以將熱塑性塑膠遞送至模帶。裝置經建構以在間隙中之壓力下迫使塑膠樹脂進入帶之直立柱形狀的空腔中,以在形成熱塑性腹板層之同時模製直立柱陣列。用於形成具有直立柱或主幹之熱塑性背襯的又其他有用方法可在美國專利第6,287,665號(Hammer)、第7,198,743號(Tuma)及第6,627,133號(Tuma)中找到。
若在退出空腔時形成之柱不具有環圈嚙合頭,則可隨後藉由如描述於美國專利第5,077,870號(Melbye等人)中之加蓋方法將環圈嚙合頭形成至卡鉤中,該案之全部揭示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通常,加蓋方法包括使用熱量及/或壓力使卡鉤元件之遠端尖端部分變形以形成帽。熱 量及壓力(若使用兩者)可依序或同時施加。
多種方法可用於使間隔開之直立柱的遠端尖端變形。在變形之後所形成之帽在面積上大於基底的橫截面面積。所形成之帽的寬度尺寸對在基底處所量測之柱的寬度尺寸之比率通常至少為1.5:1或3:1,且可高達5:1或更大。有帽之柱通常短於變形之前的柱。在一些實施例中,有帽之柱具有至少0.025 mm、0.05 mm或0.1 mm的高度(在背襯上方),且在一些實施例中高達2 mm、1.5 mm、1 mm或0.5 mm。
在一些實施例中,變形包含使遠端尖端與經加熱表面接觸。經加熱表面可為諸如揭示於6,708,378(Parellada等人)或美國專利第5,868,987號(Kampfer等人)中之表面的平坦表面或有紋理表面。在具有間隔開之直立柱的熱塑性背襯為具有不定長度之腹板的一些實施例中,變形包含使腹板在第一方向上移動通過具有經加熱表面部件及相反表面部件的輥隙,使得經加熱表面部件接觸遠端尖端。在此等實施例中,經加熱表面可為(例如)加蓋輥。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能不加熱用以接觸遠端尖端之表面。在此等實施例中,藉由壓力且不藉由加熱來執行變形。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第6,368,097號(Miller等人)中,經加熱表面可為與彎曲支撐表面相對的經加熱輥,從而形成具有可變輥隙長度之可變輥隙。彎曲支撐表面可在經加熱輥之方向上彎曲,且經加熱輥可包括饋送機構,該饋送機構用於饋送具有間隔開之直立柱的 熱塑性背襯通過可變輥隙以在經加熱輥與支撐表面之間壓縮性地嚙合腹板。
在變形包含加熱直立柱之遠端尖端的實施例中,加熱通常係在低於遠端尖端之熔融溫度的溫度下執行。當用以形成直立柱之熱塑性材料為共聚物(例如,乙烯與丙烯之共聚物)時,遠端尖端可具有一個以上熔融溫度。在此等實施例中,「在低於遠端尖端之熔融溫度的溫度下」意謂在低於熔融溫度中之至少一者的溫度下。在低於遠端尖端中之熱塑性材料之熔融溫度的溫度下加熱可用於防止帽在形成後即融合在一起,以便拉伸熱塑性背襯可容易地分離至少一些帽與至少一鄰近帽。
用於在背襯上形成直立柱(例如,具有環圈嚙合頭)之另一有用方法為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第4,894,060號(Nestegard)中的定型擠壓(profile extrusion),該案之全部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通常,在此方法中,使熱塑性流動流穿過經圖案化之模具唇緣(例如,藉由電子放電機械加工而切割成)以形成具有下腹板脊狀物的腹板、將脊狀物切片,及拉伸腹板以形成分離的突出物。脊狀物可形成卡鉤前驅體,且展現待形成之直立柱(例如,具有環圈嚙合頭)的橫截面形狀。沿著脊狀物之延伸方向在間隔位置處橫向地將脊狀物切片,以形成具有在脊狀物之方向上之長度(本質上對應於待形成之直立柱之長度)的離散脊狀物部分。
除了上文所述之連續方法之外,亦設想可使用分批製程 (例如,單件射出成形)來製備具有間隔開之直立柱的熱塑性背襯。熱塑性背襯可具有任何合適之尺寸,但至少10 cm之長度(L)及寬度(W)尺寸可為有用的。
可(例如)藉由上文所述之方法中之任一者製成的間隔開之直立柱或主幹可具有多種橫截面形狀。舉例而言,柱之橫截面形狀可為多邊形(例如,正方形、矩形、六邊形或五邊形),其可為規則多邊形或不規則多邊形,或柱之橫截面形狀可為彎曲的(例如,圓形或橢圓形)。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例如)藉由上文所述之方法中之任一者製成的直立柱或主幹可具有(例如)自基底部分向遠端尖端變尖的形狀。基底部分可具有大於遠端尖端之寬度尺寸,此情形可促進在上文所述之方法中自模表面的移除該柱。再一次,在柱具有變尖之形狀的此等實施例中,上文所述之縱橫比為高度對最大寬度尺寸,該最大寬度可在柱之基底處。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當具有直立柱之熱塑性背襯係藉由定型擠壓而製備時或在熱塑性背襯在直立柱之形成之後經拉伸的其他狀況下,熱塑性背襯具有拉伸誘發之分子定向。在其他實施例中,熱塑性背襯不具備宏觀上的拉伸誘發之分子定向。
對於根據本揭示內容之本發明或在本揭示內容之本發明中有用的在各種實施例中之任一者中的機械扣件而言,熱塑性背襯薄片可取決於所要應用具有多種厚度。舉例而言,取決於所要應用,熱塑性背襯薄片之厚度可高達約 750、500、400、250或150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取決於所要應用,背襯之厚度至少為約5、10、30、50、75或100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熱塑性背襯薄片之厚度係在自10至約225微米、自約30至約200微米,或自約50至約150微米之範圍中。熱塑性背襯薄片可具有本質上均勻的橫截面,或熱塑性背襯薄片可具有超越由直立柱提供的結構之額外結構(例如,凹槽),該結構可(例如)藉由上文所述之成型輥中的至少一者賦予。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熱塑性背襯薄片除了直立柱(例如,在第一直立元件及第二直立元件中)之外具有平滑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熱塑性背襯薄片為本質上平坦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開之柱或主幹在(例如)藉由上文所述之方法中的任一者而形成於背襯上時具有高達3毫米(mm)、1.5 mm、1 mm或0.5 mm的最大高度(在背襯上方),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至少0.05 mm、0.075 mm、0.1 mm或0.2 mm的最小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柱具有至少約2:1、3:1或4:1之縱橫比(亦即,高度對寬度尺寸之比率)。在一些實施例中,縱橫比可高達10:1。柱可具有最大寬度尺寸高達1(在一些實施例中,高達0.75、0.5或0.45)mm的橫截面。在一些實施例中,柱具有寬度尺寸介於10 μm與350 μm之間的橫截面。如上文所述,在不同柱間橫截面尺寸可為不同的。在一些實施例中,一些柱之最大寬度尺寸可高達其他柱之最大寬度尺寸的兩倍。術語「寬度尺寸」應被理解為包括具有圓形橫截面之柱的直徑。當柱具有一 個以上寬度尺寸(例如,在矩形或橢圓形橫截面形狀之柱中)時,本文所述之縱橫比為高度對最大寬度尺寸。
可為根據本發明之公扣件元件之有用前驅體的一些卡鉤條帶可購得,例如,在商標名稱「CS-600」或「CS-1010」下購自3M Company(St.Paul)。
關於卡鉤及環圈機械緊固系統之環圈元件,在一些實施例中,母緊固元件可呈環圈貼片之形式。環圈貼片可由與相應卡鉤緊固元件連鎖之任何合適的材料製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環圈緊固元件通常係由針織、編織或非編織織物形成。舉例而言,機械緊固貼片可包括自針織、編織或非編織背襯突出之纖維環圈,或可為擠壓結合、黏著劑結合及/或音波結合纖維環圈。合適之市售機械緊固貼片包括來自3M Company(St.Paul,Minn)之針織及擠壓結合環圈材料。
可應用於目標區域以提供暴露纖維材料之環圈貼片的實例揭示於(例如)美國專利第5,389,416號(Mody等人)、EP 0,341,993(Gorman等人)及EP 0,539,504(Becker等人)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區域(諸如,個人衛生物品的背層或吸收物品連接部件上之吸收部件連接構件)包含能夠與公機械緊固元件直接相互作用的編織或非編織纖維層。此等背層之實例揭示於(例如)美國專利第6,190,758號(Stopper)及第6,075,179號(McCormack等人)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機械緊固元件之熱塑性背襯並未接合至載體,至少在其最初形成時係如此。在其他實施例中, 熱塑性背襯之第二表面(亦即,與間隔開之直立柱或環圈所突出於之第一表面相反的表面)接合至載體。熱塑性背襯可(例如)藉由層壓(例如,擠壓層壓)、黏著劑(例如,壓敏黏著劑),或其他結合方法(例如,超音波結合、壓縮結合或表面結合)而接合至載體。熱塑性背襯可在形成具有直立柱或環圈之熱塑性背襯期間接合至載體。
載體可為連續的(亦即,無任何穿通孔)或不連續的(例如,包含穿通穿孔或小孔)。載體可包含多種合適的材料,該等材料包括編織腹板、非編織腹板(例如,紡黏腹板、高噴水網絡(spunlaced)腹板、空氣沈降腹板、熔噴腹板及黏梳腹板)、紡織品、塑膠薄膜(例如,單層或多層薄膜、共擠壓薄膜、橫向層壓薄膜,或包含發泡體層之薄膜),及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載體為纖維材料(例如,編織、非編織或針織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載體包含非編織材料之多個層,該等層具有(例如)至少一熔噴非編織層及至少一紡黏非編織層,或非編織材料之任何其他合適的組合。舉例而言,載體可為紡黏-熔融結合-紡黏、紡黏-紡黏,或紡黏-紡黏-紡黏多層材料。或者,載體可為包含非編織層及緻密薄膜層之複合腹板。
術語「非編織」在指代薄片或腹板時意謂具有經插入(但並非以與在針織織物中一樣的可識別方式)之個別纖維或線的結構。非編織織物或腹板可由各種製程形成,諸如熔噴製程、紡黏製程、高噴水網絡製程及黏梳腹板製程。
提供有用之載體的纖維材料可由天然纖維(例如,木材 或棉纖維)、合成纖維(例如,熱塑性纖維),或天然纖維與合成纖維之組合製成。用於形成熱塑性纖維之例示性材料包括聚烯烴(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共聚物、丙烯共聚物、丁烯共聚物,及此等聚合物之共聚物及摻合物)、聚酯及聚醯胺。纖維亦可為多組份纖維,例如,具有一種熱塑性材料之核心及另一種熱塑性材料之外鞘。
有用之載體可具有針對特定應用所要之任何合適的基礎重量或厚度。針對纖維載體,基礎重量可(例如)在自至少約20、30或40公克/平方公尺直至約400、200或100公克/平方公尺的範圍內。載體的厚度可高達約5 mm、約2 mm或約1 mm,及/或厚度至少為約0.1 mm、約0.2 mm或約0.5 mm。
儘管卡鉤及環圈扣件之卡鉤條帶通常與合作之環圈條帶一起出售,但卡鉤條帶可被單獨使用以變為可釋放地緊固至可容易地由卡鉤穿透的織物。蕈型卡鉤條帶尤其適於此用途。蕈型機械扣件有時經設計,以使得兩個卡鉤條帶可用以藉由將每一條帶黏附至兩個物品中之一者且接著互嚙合該兩個條帶而將該兩個物品緊固在一起。此蕈型機械扣件展示於US 3,192,589中,其中扣件被稱為「兩性的」,此係因為其有頭短柱在相互嚙合(intermesh)時具有公特性及母特性兩者。此等互嚙合物品亦描述於US 3,408,705及US 6,076,238中。可用作卡鉤及/或環圈元件之其他蕈型機械扣件描述於EP 549 705 B1及EP 705 064 B1中。
根據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內衣褲連接構件與一條內衣褲之黏附力高於吸收部件連接構件與吸收部件之主表面的黏附力。舉例而言,內衣褲連接構件黏著劑與內衣褲材料之黏附力高於吸收部件連接構件黏著劑與吸收部件材料之黏附力。
此實施例具有優點:在不自內衣褲移除連接部件之情況下的吸收部件之交換係更容易且更好控制的。由於在許多狀況下,連接部件係呈具有小於吸收部件之大小的矩形形狀之平坦元件的形式,因此在系統固定至內衣褲中時可能難以抓住在衛生棉下之連接部件的邊緣。在連接部件之兩側上所使用的扣件之不同結合強度當前允許使用者僅藉由將已使用的吸收部件拉出內衣褲來移除吸收部件。吸收部件連接構件與吸收部件的相較於連接部件與內衣褲之間的黏附力而言較弱的黏附力確保連接部件保留在內衣褲中。
可藉由比較性的對典型內衣褲及吸收部件表面之黏附力測試來配製能夠用於此實施例中之黏著劑。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黏著劑至上述表面的黏性可受聚合物乳膠之類型、如增黏劑之黏附促進劑、軟化劑或填充劑物質等影響。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特徵在於:吸收部件連接構件包含可撓性基底載體的另外層,其按堆疊配置且在其主要表面中之至少一者上具備黏著塗層,該黏著塗層較佳與吸收部件連接構件黏著劑相同。又,可撓性基底載體之另外層的材料可與具備內衣褲連接構件之基底載體的材料相同。 堆疊狀配置係有利的,此係因為壓敏黏著劑之黏著強度通常在黏附結合已破裂之後降低。換言之,自連接部件移除已使用的吸收部件強烈地減弱吸收部件連接構件之黏著強度,使得新的吸收部件之充分固定並非總是得以保證。本實施例允許將來自堆疊之上部黏著層連同已使用的吸收部件一起移除,以顯露新鮮的且未使用之黏著表面以用於最好地結合附著至其的新的吸收部件。
儘管另外層之量在原則上不受限制,但若另外層之數目過高則穿戴舒適性降低,此係因為連接部件變硬。因此,使用1至8個另外層,尤其2至6個另外層係有利的。
在上述實施例的內容脈絡中,可撓性基底載體之一(或多個)邊緣含有無黏著塗層之手提區域為進一步較佳的。手提區域使得使用者更容易自基底載體之堆疊握緊頂部層連同已使用吸收部件以用於交換其。
為了確保僅基底載體之堆疊之頂部層連同已使用吸收部件一起被移除,且為了防止在其他層之間分裂該堆疊(其會導致損失基底載體之層中之一些層),基底載體之該等層可以橫向偏移配置於堆疊中。此偏移較佳以階梯型式朝向內衣褲連接構件定向,尤其在手提區域之邊緣上。
儘管基底載體之另外層可設在具有黏著塗層之兩個主要表面上,但較佳的是黏著塗層設在主要表面中之一者上,而相反主要表面之至少一部分含有諸如聚矽氧的LAB塗層或藉由電暈處理、上底漆、濺鍍、電漿處理或以其他方式降低與堆疊中之下一層之黏附力來以其他方式改質。此情 形允許該等層之間的較容易分離。
根據根據本發明之衛生產品的另一實施例,吸收部件連接構件包含卡鉤元件且內衣褲連接構件包含黏著層或卡鉤元件,該黏著層尤其為壓敏黏著層。
根據此實施例,吸收部件與連接部件之間的連接係藉由與吸收部件之未經處理、非編織表面相互作用的卡鉤元件達成。在彼內容脈絡中,未經處理意謂:表面不具備環圈元件或其類似者。此情形具有降低製造吸收部件之成本的優點,此係由於無卡鉤或黏著劑需要施加至吸收部件之底面以將其固定至內衣褲。當然,吸收部件亦可具備相應之卡鉤或環圈元件以與連接部件之卡鉤元件相互作用。
根據上述衛生產品的較佳實施例,內衣褲連接構件與內衣褲材料之黏附力高於吸收部件連接構件(亦即,卡鉤元件)與吸收部件材料之主表面的黏附力。
此較佳實施例確保,在移除已使用吸收部件期間,在連接部件與吸收部件之間的結合較容易破裂,使得連接部件保留於內衣褲中。此效應可(例如)分別藉由以下兩者來達成:與內衣褲連接構件之黏著強度相比的卡鉤元件的大小,以及選擇具有與吸收部件材料或表面之所要結合強度的類型之卡鉤。達成此情形之其他方式可(例如)包括使高度變化、使卡鉤之形狀密度變化、配置卡鉤貼片及/或黏著劑的選擇。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衛生產品系統,吸收部件連接構件包含環圈元件或由環圈元件組成,且內衣褲連接構件包含熱 活化黏著塗層(尤其熱熔性黏著塗層)或由熱活化黏著塗層組成,使得連接部件黏附至一條內衣褲的組合係耐洗的。在此實施例中,相應之吸收部件需要具備卡鉤元件。
此實施例允許向一條內衣褲永久地提供連接部件。或者,可將衛生產品附著構件縫至內衣褲中。吸收部件連接構件經選擇為環圈元件,以便避免在清洗程序期間在洗衣機中連接部件黏住內衣褲的其他部分或其他衣物(此情形將可能為選擇了卡鉤元件時的狀況)。
此外,熱活化黏著劑在連接部件與該條內衣褲之間提供強結合,使得在吸收部件之交換程序期間,連接部件與吸收部件之間的結合通常破裂,同時連接部件與該條內衣褲之間的結合保持完整無缺。
卡鉤、環圈或黏著劑緊固構件可應用於基底載體層。根據衛生產品系統之較佳實施例,基底載體之材料係選自聚合薄膜,尤其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酯,較佳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酯、聚胺基甲酸酯,或其混合物以及非編織物或網格。針對一些應用,基底載體可替代地為紙或非編織薄膜。儘管針對每一層可選擇不同材料,但針對基底載體之所有層選擇同一材料係較佳的。儘管本發明不限於上述材料,但此等材料係尤其有用的,此係由於其組合了用於良好穿戴舒適度的足夠可撓性與足夠的強度(從而在使用期間,尤其在已使用的吸收部件之交換期間不會遭受變形)。
基底載體之每一層的厚度可處於5 μm至100 μm、較佳自 10 μm至50 μm之範圍中,以改良可撓性及舒適度。此情形亦適用於僅存在基底載體之一層的彼等實施例。
在根據本發明之衛生產品附著構件的一些實施例中,連接部件在相反邊緣上、尤其在連接部件之縱向側處包含翼部,該等翼部具備卡鉤元件或黏著塗層。此等翼部或片之使用進一步增大在連接部件與該條內衣褲之間的結合強度。
儘管黏著層及/或卡鉤及/或環圈元件可在上文所述之任何應用狀況下以連續方式應用,但以下可為較佳的:將黏著層、卡鉤及/或環圈元件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區域,尤其呈若干條帶、正方形、卵形或圓點、柵格,或其組合之形式。該等區域可為不連續的或可彼此連接(諸如,呈一圖案)。
為了保護根據本發明之連接部件的最外黏著層,黏著層可藉由釋放襯層(如矽化紙、矽化聚合薄膜或其類似物)覆蓋,該釋放襯層係在將連接部件施加至內衣褲及/或吸收部件之前加以移除。
本發明之又一目標係一種衛生產品系統,其包含根據本發明之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及至少一吸收部件。如之前所陳述,本發明之衛生產品附著構件的優點在於,其可保留於內衣褲中同時可僅改變吸收部件。
關於吸收部件,本發明不限於結合衛生產品附著構件所使用的吸收部件之類型,此情形意謂,原則上,用於衛生產品之所有類型的吸收部件可為本發明之衛生產品系統的 部分。實例為尿布、衛生棉或護墊、內衣褲護片、失禁護墊等。然而,可針對本發明之大多數實施例想到,吸收部件不包含任何連接構件,如黏著層、卡鉤或環圈元件。
吸收部件通常包含吸收核心以吸收流體,且通常可壓縮、可適型(conformable)及對使用者之皮膚無刺激性。其可為此目的包含在此項技術中所使用之任何材料。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天然材料,諸如通常被稱為空氣氈(airfelt)之粉碎木漿、起皺纖維素填料、形成水凝膠之聚合物膠凝劑、經改質之交聯纖維素纖維、吸收發泡體、吸收海綿、合成短纖維、聚合纖維、泥炭土,或任何等效材料或其組合。
上文所提及之聚合膠凝劑亦可稱為「吸收膠凝材料」、「超吸收材料」或「超吸收聚合物」。此等試劑在與諸如水或其他體液之液體接觸後即浸潤且藉此形成水凝膠。以此方式,排放至吸收核心中之液體可被聚合膠凝劑獲取及保持,藉此向本文中之物品提供增強的吸收容量及/或改良之液體保持效能。用於吸收核心中之聚合膠凝劑將通常包含實質上不溶於水的、稍微交聯、部分互相發生關係(mutualised)、形成水凝膠的聚合物材料的粒子。聚合膠凝劑可呈許多形式,包括集結粒、小片或纖維之形式。核心通常固定於面對人體之透流體頂部層與面對內衣褲之不透流體背層之間。
本發明進一步針對一種將衛生產品固定至一條內衣褲或其他衣物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藉由內衣褲連接 構件將連接部件固定至內衣褲,及藉由吸收部件連接構件將吸收部件固定至連接部件。
本發明之又一目標為一種交換根據本發明之衛生產品系統之已固定至該條內衣褲的已使用吸收部件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尤其在保持使連接部件連接至該條內衣褲的同時,自連接部件解下已使用的吸收部件,及將新的吸收部件固定至連接部件。
本發明亦針對一種交換本發明之衛生產品系統之已固定至該條內衣褲的已使用的吸收部件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將已使用的吸收部件連同來自堆疊的鄰近基底載體一起剝離,尤其藉由抓住此基底載體之手提區域,以顯露連接部件上的新鮮黏著塗層,及將新的吸收部件結合至新鮮(亦即,未使用)黏著塗層。
在上述方法的內容脈絡中,該等步驟可重複至少一次,較佳可重複直至所有基底載體已用以將吸收部件固定至連接部件為止。
本發明進一步針對將本發明之衛生產品附著構件用於將吸收部件連接至一條內衣褲。
亦可想到並排配置黏著劑及卡鉤元件,此情形可幫助增大(例如)在關鍵應用中之結合可靠性。又,可想到額外連接構件。
在以下部分中,藉由諸圖中所提供之實例更詳細地解釋本發明。
在圖1中,在正視截面圖中說明衛生產品系統1之第一實施例。衛生產品系統1包含一吸收部件2及單獨的連接部件3,該等部件在圖1中並未按真實比例顯示。吸收部件2為未經處理之衛生棉,亦即,不具備任何黏著劑或其他機械固定構件之衛生棉。
連接部件3包含由50 μm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酯(PET)箔製成之複數個可撓性基底載體4,來自該複數個可撓性基底載體4的下部基底載體4的一側係藉由高黏性壓敏黏著劑覆蓋以表示內衣褲連接構件5。或者,內衣褲連接構件5可為卡鉤扣件。每一基底載體4之相反主要表面係藉由表示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之較低黏性壓敏黏著劑來覆蓋。基底載體4之每一層的相反表面係藉由電暈處理而進行黏性降低改質,其中下部基底載體4除外。
內衣褲連接構件5係藉由由矽化紙製成之釋放襯層7覆蓋,釋放襯層7係在使用之前被移除。又,連接構件6之最外黏著層可藉由釋放襯層7覆蓋。
在基底載體4之每一層的邊緣處,一區域無黏著塗層,由此形成手提區域8以便於移除此等層中的每一者。
基底載體4之該等層係按堆疊狀方式彼此疊置地配置,以使得每當頂部層被移除時,新鮮的黏著劑6之層暴露,直至僅留下下部基底載體4為止。
如可在圖1中認識到,基底載體4之該等層可在手提區域8之邊緣上以階梯型式朝向內衣褲連接構件5以橫向偏移配置於堆疊中。此橫向偏移確保,在用新鮮的吸收部件2交 換已使用的吸收部件2期間,僅將鄰近基底載體4連同已使用的吸收部件2一起自堆疊頂部移除。
在圖2中,在正視截面圖中展示本發明之衛生產品系統11的替代實施例。圖3以俯視圖顯示同一實施例,但吸收部件2經移除以展示連接部件的頂部。衛生產品系統11包含呈無黏著劑的衛生棉之形式的吸收部件2及連接部件3。
吸收部件2係與上文所陳述者相同。連接部件3包含藉由內衣褲連接構件5附著至一條內衣褲12之可撓性基底載體4,內衣褲連接構件5係由壓敏黏著劑之兩個條帶組成。或者,內衣褲連接構件5可為卡鉤扣件之一或多個條帶。在相反主要表面上,基底載體4具備呈卡鉤元件之兩個條帶之形式的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該等卡鉤元件與吸收部件2之表面相互作用。
內衣褲連接構件5與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之大小及結合強度係以如下方式彼此匹配:在藉由牽拉交換吸收部件2期間,僅使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與吸收部件2之間的結合破裂。
圖4展示具有三個幾乎平行之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的圖3之實施例之替代設置,其中的外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係藉由壓敏黏著劑之兩個條帶表示,在該等條帶之間存在卡鉤元件之單一條帶。
在圖5中,在正視截面圖中展示根據圖2之實施例的修改。與圖2之實施例的主要差異在於,連接部件3在其兩個長側上具備翼部13。翼部13中之每一者具備黏著塗層14, 以便將每一翼部13之末端固定至該條內衣褲12的底側。或者,可替代翼部上之黏著塗層而使用卡鉤扣件。
在圖6中,在正視截面圖中展示如圖2中所顯示之實例的另一替代例。根據此實施例,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係藉由壓敏黏著塗層之條帶來表示。或者,替代黏著劑條帶或除了黏著劑條帶之外,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及內衣褲連接構件5皆可包括卡鉤扣件之一或多個條帶。內衣褲連接構件5至一條內衣褲12之黏附強度高於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至吸收部件2之主表面的黏附強度,使得藉由將牽拉力施加至吸收部件2,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與吸收部件2之間的結合破裂。
圖7以正視截面圖展示圖2之衛生產品系統11的替代設置。在彼實施例中,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為單一連續卡鉤元件貼片。
圖8以正視截面圖說明根據本發明之衛生產品系統21的第三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連接部件3之基底載體4係藉由作為內衣褲連接構件5的熱熔性黏著劑而附著至該條內衣褲12。此附著係(例如)藉由將連接部件3熨燙至該條內衣褲12而達成。
在此狀況下,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係藉由可與替代性吸收部件2a之卡鉤元件22相互作用的連續環圈元件表示。換言之,在此實例中,吸收部件2a具備附著構件之一部分,即卡鉤元件。
衛生產品系統21之熱熔性黏著劑允許將該條內衣褲12與 連接部件3作為整體地清洗。呈環圈元件之形式的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可確保在清洗期間不會損壞該條內衣褲12或洗衣機中的衣物之其他部分。或者,連接部件3可縫至內衣褲12中而非使用熱熔性黏著劑。
1‧‧‧衛生產品系統
2‧‧‧吸收部件
2a‧‧‧吸收部件
3‧‧‧連接部件
4‧‧‧可撓性基底載體
5‧‧‧內衣褲連接構件/黏著塗層
6‧‧‧吸收部件連接構件/黏著劑/黏著塗層
7‧‧‧釋放襯層
8‧‧‧手提區域
11‧‧‧衛生產品系統
12‧‧‧內衣褲
13‧‧‧翼部
14‧‧‧黏著塗層
21‧‧‧衛生產品系統
22‧‧‧卡鉤元件
圖1為呈橫截面圖之具有連接部件之堆疊狀配置的發明性衛生產品系統之第一實施例;圖2為呈橫截面圖之發明性衛生產品系統的第二實施例;圖3為呈俯視圖之發明性衛生產品系統的實施例;圖4為呈俯視圖之根據圖2及圖3之衛生產品系統的經修改版本;圖5為呈橫截面圖之根據圖2之衛生產品系統的經修改版本;圖6為呈橫截面圖之根據圖2之衛生產品系統的第二替代例;圖7為呈橫截面圖之根據圖2之衛生產品系統的第三替代例;及圖8為呈橫截面圖之發明性衛生產品系統的第三實施例。
1‧‧‧衛生產品系統
2‧‧‧吸收部件
3‧‧‧連接部件
4‧‧‧可撓性基底載體
5‧‧‧內衣褲連接構件/黏著塗層
6‧‧‧吸收部件連接構件/黏著劑/黏著塗層
7‧‧‧釋放襯層
8‧‧‧手提區域

Claims (20)

  1. 一種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其包含具有一可撓性基底載體(4)之一連接部件(3),而在該連接部件(3)之一主要表面上,存在一內衣褲連接構件(5),該內衣褲連接構件(5)經組態以將該連接部件(3)固定至一條內衣褲(12),且在該連接部件(3)之相反主要表面上,存在一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該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經組態以將該連接部件(3)固定至一吸收部件(2、2a)的底面。
  2. 如請求項1之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其中該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包含一黏著塗層(6),且該內衣褲連接構件(5)包含其上之一黏著塗層(5)及/或一卡鉤元件。
  3. 如請求項2之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其中該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包含該可撓性基底載體(4)的另外層,該等另外層以一堆疊配置且在其主要表面中之至少一者上具備一黏著塗層(6),而較佳存在1至8個另外層,尤其為2至6個。
  4. 如請求項3之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其中鄰近於該等可撓性基底載體(4)之一邊緣,一手提區域(8)界定於塗佈有黏著劑之該基底載體的主側面上且該手提區域(8)無該黏著塗層(6)。
  5. 如請求項3或4中任一項之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其中該等可撓性基底載體(4)係以一橫向偏移、較佳以朝向該內衣褲連接構件(5)之階梯型式配置,尤其在該手提區域(8)的邊緣上。
  6. 如請求項3或4中任一項之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其中該可撓性基底載體(4)之該等另外層在其主要表面之至少一部分上具備該黏著塗層(6),而該相反主要表面經改質以降低黏性。
  7. 如請求項1之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其中該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包含一卡鉤元件,且該內衣褲連接構件(5)包含其上所提供之一黏著層及/或一卡鉤元件。
  8. 如請求項1之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其中該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包含一環圈元件,且該內衣褲連接構件(5)包含一熱活化黏著塗層,尤其一熱熔性黏著塗層,使得該連接部件(3)黏附至一條內衣褲(12)的組合係耐洗的。
  9. 如請求項1至4、7及8中任一項之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其中該基底載體(4)之材料係選自紙、聚合薄膜或非編織物,尤其係由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酯、較佳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酯、聚胺基甲酸酯或其混合物製成。
  10. 如請求項1至4、7及8中任一項之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其中該連接部件(3)在相反邊緣上、尤其在該連接部件之縱向邊緣處包含翼部(13),該等翼部(13)具備一卡鉤元件或一黏著塗層(14)。
  11. 如請求項1至4、7及8中任一項之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其中該內衣褲連接構件(5)與一條內衣褲(12)之黏附力高於該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與一吸收部件(2)之一主表面的黏附力。
  12. 如請求項2至4、7及8中任一項之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其 中該黏著層、該卡鉤及/或該環圈元件被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區域,尤其係呈若干條帶、正方形、卵形或圓點、柵格或其組合之形式。
  13. 如請求項2至4、7及8中任一項之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其中,最外黏著層係由一釋放襯層覆蓋。
  14. 一種衛生產品系統(1、11、21),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一衛生產品附著構件及至少一吸收部件(2、2a)。
  15. 如請求項14之衛生產品系統,其中該吸收部件(2、2a)為一尿布、一衛生棉或護墊、內衣褲護片或一失禁護墊。
  16. 一種將如請求項14或15之一衛生產品系統固定至一條內衣褲(12)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藉由該內衣褲連接構件(5)將該連接部件(3)固定至該內衣褲(12),及藉由該吸收部件連接構件(6)將該吸收部件(2、2a)固定至該連接部件(3)。
  17. 一種交換如請求項14或15之一衛生產品系統之一已固定至一條內衣褲(12)的已使用的吸收部件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尤其在保持使該連接部件(3)連接至該條內衣褲(12)的同時,自該連接部件(3)解下該已使用的吸收部件(2、2a),及將一新的吸收部件(2、2a)固定至該連接部件(3)。
  18. 一種交換與請求項3至6中任一項相結合的如請求項14或15之一衛生產品系統之一已固定至一條內衣褲(12)的已使用吸收部件(2)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將該已 使用的吸收部件(2)連同來自基底載體(4)之該堆疊的鄰近基底載體(4)一起剝離,尤其藉由抓住此基底載體(4)之手提區域(8),以顯露該連接部件(3)上的一新鮮黏著塗層(6),及將一新的吸收部件(2)結合至該新鮮黏著塗層。
  19.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該等步驟被重複至少一次。
  20. 一種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一衛生產品附著構件的用途,該衛生產品附著構件用於將一吸收部件(2、2a)連接至一條內衣褲(12)。
TW101125180A 2011-07-13 2012-07-12 衛生產品系統 TW2013068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1017378 2011-07-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6813A true TW201306813A (zh) 2013-02-16

Family

ID=48169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5180A TW201306813A (zh) 2011-07-13 2012-07-12 衛生產品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0681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6303B2 (en) Method of making a mechanical fastening strip and reticulated mechanical fastening strip therefrom
JP6529448B2 (ja) 機械的締結ストリップ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からの網目状機械的締結ストリップ
JP6448702B2 (ja) スリットフックストリップ並びにそれを含む積層物及び物品
JP6158800B2 (ja) 生理用品システム
US9155669B2 (en) Fastening film system and assembly comprising a fastening film system and a substrate
TWI280869B (en) Foam-based fasteners
KR102197781B1 (ko) 기계식 체결구, 체결 시스템, 및 일회용 흡수 용품
JP6042821B2 (ja) 構造化表面を作製する方法及びそれから得られる物品
TWI489019B (zh) A female member of the adhesive tape, an adhesive tape using the female member, and an absorbent article using the adhesive tape
MX2009002733A (es) Telas compuestas y metodos de produccion de las mismas.
EP3062755A1 (en) Fastening laminat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022527486A (ja) おむつ締結タブ、おむつ、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TW201306813A (zh) 衛生產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