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232910A - Electrode structure of a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 Google Patents

Electrode structure of a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32910A
TW201232910A TW100103422A TW100103422A TW201232910A TW 201232910 A TW201232910 A TW 201232910A TW 100103422 A TW100103422 A TW 100103422A TW 100103422 A TW100103422 A TW 100103422A TW 201232910 A TW201232910 A TW 2012329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ite
electrode structure
electrolyte
flow
pap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3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15326B (zh
Inventor
Mao-Huang Liu
Kuan-Yi Lee
Original Assignee
Univ Fu Jen Cathol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Fu Jen Catholic filed Critical Univ Fu Jen Catholic
Priority to TW100103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532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32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2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5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53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 Inert Electrodes (AREA)

Description

201232910 λ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種全鈒液流電池之電極結構,尤其是使用石 墨氈單元嵌入具有流道結構的石墨集流板。 【先前技術】 在環保意識高漲且高油價時代的來臨,全世界的能源業者及 政府無不全力職各種可再生的綠色能源’比如海流發電、潮沙 # 魏、地熱能源、風力發電與太陽能電池,以取代日益枯竭的傳 統石化能源。由於再生能源所產生的電能變化起伏很大,常需要 輔助儲能纽以存過多的電力或穩定輸出電力,藉以在發電量充 足時將電力儲存起来,待發電量不足時將電力回饋至電力網路。 氧化還原電池(RedoxFlowBattery)常用於儲能系統中,而如 同一般的燃料電池,氧化還原電池的電極本身僅作觸媒催化用而 不參與反應,亦即電極不會有消耗及增長,而且反應物係由外部 送入電池内,並經轉化成具有化學能的產物後以流體形式儲存於 電池外。卩,且可依需要而將所儲存的化學能轉換成電能而釋放出 來,以達到儲能目的。所以,氧化還原電池很適合長時間充電戋 放電的應用中。 全鈒氧化還原液流電池(VRB,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以下簡稱為全飢液流電池’由於具有可瞬時充放電、高 性能價格比以及使用壽命長的優點,因此是目前氧化還原電池中 極受矚目的技術,很適合當作大型的儲能設備。 參閱第一圖’習用技術全釩液流電池的示意圖。如第_圖所 示’一般的全鈒液流電池係包括多個正電極板10、多個負電極板 20、正極電解液30、負極電解液40、正極電解液儲存單元5〇以 4 201232910 及負極電解液儲存單元60,其中正極電解液3〇以及負極電解液 4〇分別健存於正極電解液儲存單元5〇以及負極電解液儲存單元 6〇中’且分聽以正極連接#線及貞極連接管線崎過正電極 10及負電極2G而形成個別的迴路,如圖中的箭頭所示。通常是 在連接官線上安置幫浦(圖中未顯示),用以將電解液持續的傳輸 至電極板。 此外,全釩液流電池可利用電源轉換單元9〇 ,比如直流至交 流轉換器(DC/AC Converter),可經由正極連接線7〇以及負極連 鲁接線80而分別電氣連接該等正電極板1〇以及該等負電極板2〇, 同時可電氣連接外部輸入電源、92以及至外部負载94,用以將外 4輸入電源92的父流電轉換成直流電以供全鈒液流電池進行充 電,或將全釩液流電池放電所產生的直流電轉換成交流電而輸出 至外部負載94。 通常,使用不同價數之釩離子硫酸水溶液,比如v(Iy)/Y(V) 和v(n)/v(m)氧化還原對,以當作正極電解液3〇以及負極電解 液40,因此可進行以下的電化學反應: 充電 • V4+ 二V5+ + e- 故電 齐置 V3+ + e" ;- ΜI » γ2十 放電 全釩液流電池的優點包括: (1)電池的功率決定於電池的電池堆大小,也就是電極 表面積、單電池數目,電容量取決於電解液量的多寡,可輕易 實現大規模化。 201232910 (2) 不涉及相轉變,使得壽命大幅提升。 (3) 可深度放電且不對電池造成傷害。 (4) 可瞬時充放電。 (5) 電解液保存期限長,電池壽命得以增加。 (6) 電池架構簡早易於維修。 (7) 正負極使用相同活性物質,活性物質穿透過隔離膜 也不會對電解液造成損傷。 • 因此,全釩液流電池可用以解決可再生能源常具有的間歇性 發電特性,使得再生能源對電力網路供電的不確定性獲得改善。 目前,全釩液流電池已應用於:(1)電力公司,大規模的電力儲存、 平衡負載’(2)偏遠地區、中型電力用戶,為偏遠地區、工廠、公 司和大樓提供電力和緊急電力系統,(3)一般住家用戶,(4)風力' 太陽能可再生能源之配套儲能設備。 然而,上述習用技術的主要缺點包括電解液滯留(如3(1 volume)及濃度極化的現象,會影響到電池中電子交換的效率而 籲使整體的效料高。gj此,需要—種具有增加反應面積並改善電 4傳遞以提高電流密度及能量效率的全飢液流電池之電極結 構,以解決習用技術的問題。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全釩液流電池之電極結構,係 經連接官線連接全鈒液電解液儲存槽而與藉流動之全鈒液電解液 進仃氧化還原反應,用以儲存外部饋入之輸入電力或產生提供外 邛所需之輸出電力,該全鈒液流電池之電極結構係包括依序由外 而内對稱堆疊組合之質子交換膜、二石墨紙(―㈣)、二石 6 201232910 墨跋單元(Carbon Felt)、二塾片、二石墨集流板(Graphite Plate)、二 金屬片以及鎖固裝置,其中金屬片可由導電金屬構成,比如可為 銅片,鎖固裝置係用以將上述的質子交換膜、石墨紙、石墨氈單 元'塾片、石墨集流板以及金屬片組合成一體,而每個石墨集流 板具有溝槽狀的流道’且石墨氈單元為多個條狀結構體並可直接 故入流道中,且在嵌入石墨氈單元的流道上進一步覆蓋石墨紙, 使不同的電解液在相對應的流道中流動,同時質子交換膜當作隔 離膜’以隔開二側不同的電解液,進而形成電流迴路。 本發明的電極結構可應用於全釩液流電池,用以改善電解液 滯留的問題,並減少電解液濃度極化的現象,同時利用石墨氈單 元具有較大反應面積之特性,以提高電力轉換效率。 【實施方式】 以下配合圖式及元件符號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做更詳細的說 明,俾使熟習該項技藝者在研讀本說明書後能據以實施。 參閱第二圖,為本發明全釩液流電池之電極結構的示意圖。 第二圖係顯示全釩液流電池之單-電池(Single Cell)的電極結構, 係用以當作清楚說明本發明的特徵的示範性實例,亦即本發明的 電極結構係可利用多個第二圖的結構而組合成大型的電極組合 體因此,如第二圖所示,本發明全飢液流電池之電極結構1〇〇 包括二金屬片(元件符號11G及112)、二石墨集流板(元件符號12〇 及122)、二石墨鼓單元(元件符號⑽及132)、二塾片(元件符號 140及142)、二石墨紙(元件符號⑼及⑸)以及質子交換膜160。 金屬片可由導電金屬構成,比如可為銅片。 本發明的石墨氈單元130及132以及石墨紙15〇及152具有 多孔性’且石魏單元13G及132進—步具有多個條狀之結構。 201232910 上述的一石墨紙150及152以三明治方式包夾住質子交換膜 160 ’而二墊片14〇及142進一步包夾住該二石墨紙15〇及152, 且墊片140及142個別具有单一中空洞或多個孔洞。要注意的是, 圖中的方形洞只是用以方便說明本發明特徵的實例而已,亦即墊 片140及142可包括長方形、圓形、橢圓形、菱形、三角形或多 邊形的單一中空洞或多個孔洞。 該二石墨集流板120及122在朝向石墨氈單元13〇及132的 表面上具有凹槽狀的流道,以使得具有多個條狀之結構的石墨童毛 單元130及132分別嵌入相對應的流道中,且該流道分別穿過二 墊片140及142的單一中空洞或該等孔洞。二石墨集流板12〇及 122再進一步分別包夾住該二墊片14〇及142,最後二金屬片(或銅 片)11〇及112包夾住該二石墨集流板12〇及122,並利用鎖固裝置 (圖中未顯示),比如螺絲,藉由多個穿孔17〇而將本發明的電極結 構100鎖固成一體。 因此,在本發明的全釩液流電池之電極結構100中,金屬片 110、石墨集流板120、石墨鼓單元130、墊片140、石墨紙150、 質子交換膜160、石墨紙152、墊片142、石墨鼓單元132、石墨 集流板122以及金屬片112係依序堆疊,如第二圖所示。 此外,s玄二石墨集流板120及122在相對面的二側邊上個別 具有快速接頭,用以分別當作電解液的注入口及排放口,讓電解 液流過流道。例如第三圖中所示的石墨集流板,其中石墨集流板 122包括溝槽狀的流道124以及連接外部的二快速接頭126及 127。此外,要注意的是,第三圖中流道】24的形狀係以單一蛇形 流場(serpentine)表示,但是本發明的範圍並未受限於此,因而流道 124的形狀可為多個蛇形流場、單一或多個指狀流場(interdigitated) 或平行流場(parallel)。 8 201232910 為進-步說明本發明的雜,請參閱第四圖,本發明電極結 構的簡化組合示賴。如第四_示,為簡化以方便說明進行電 化學反應的核心反應區之結構,因此圖中並未顯示出二塾片14〇 及142 ’而只顯示出二石墨集流板120及122、二石墨鼓單元130 及132、二石墨紙15〇及152以及質子交換膜16〇。二石墨童毛單元 130及132分別嵌入該二石墨集流板12〇及122的流道中且二石 墨紙150及152分別覆蓋在流道上方以蓋住該二石墨鼓單元13〇 及132 ’藉以形成包括石魏、石墨紙以及石墨集流板的三種石墨 材料之咼效率複合電極結構。同時該二石墨紙15〇及152分別貼 附至質子交換膜160的二側面上。 因此,由外部輸入且包含不同價電之釩離子的正極電解液及 負極電解液可流過相對應的流道,並利用質子交換膜16〇當作電 池隔離膜,以進行質子交換而形成電流迴路。例如,可使用包含 一仏及二價釩離子的第一電解液,以及包含四價及五價釩離子的 第一電解液,藉該第一電解液及該第二電解液中釩離子的電化學 反應,以產生電力而輸出至外部,或將外部輸入的電力轉換成適 备的銳離子以儲存電力。更具體的是,在外部輸入電力時,第一 電解液的三價釩離子轉換成二價釩離子,且第二電解液的四價鈒 離子轉換成五價釩離子,以進行充電,並在輸出電力至外部時, 第—電解液的二價叙離子轉換成三價飢離子,且第二電解液的五 價飢離子轉換成四價釩離子,以進行放電。 石墨鼓單元可為2〜20 μηι的聚丙烯腈纖維(PAN)、介相瀝青 纖維(mesophase pitch)、纖維素纖維(cellulose)、丙烯酸系纖維 (acrylic)、苯酚纖維(phen〇1)或聚醯胺纖維纖維(ar〇maticp〇丨丫細丨如) 的原纖維經由碳化和高溫石墨化而構成。此外,條狀的石墨氈單 元的厚度為3.0〜8.0 mm,且石墨鼓單元的本體密度(Bulk density) 9 201232910 * 可大於0.09g/cm及小於〇 2〇g/cm3 ,而其電阻率可小於 cm ’且其所含的石墨之層間距、係小於3 5入。 石墨紙可為2〜20师的聚丙稀腈纖維(pAN)、介相遞青纖維 (沖咖Pltch)、纖維素纖維(cellulose)、丙雜系纖維(acryiic)、 苯_維(和〇1)或聚醯胺纖維纖維(a_ticp〇iyamide)的賴 經由碳化和高溫石墨麵構成。此外,石墨紙的厚度為0.K0 _ ’且石墨紙的本體密度大於_ ^3及小於_ —3,其電 阻率小於⑽地.em而所含的石墨的層間距CW小於3.5 A。 • 石墨集流板可使用天然石墨或人工石墨構成。較佳的石墨集 流板的厚度可為10〜2Gmm,其本體密度可大於丨9G(g/em3),其電 阻率可小於0.03_ . cm),且所含的石墨的層間距(如2)可小於 3’38 A墊片可為聚四氟乙烯或稱作聚四氟乙稀 〇x>lytetmfl_ethylene ’ PTFE)顧。耕,^ s紐板可製成雙 面極板之架構(bipolarcell)…亦即石墨集流板的二相對面上分別具 有供不同電解液流過的流道,可藉堆疊而組合成大型的複合電 極,用以提高電功率。如第五圖所示,本發明堆疊型電極結構的 _ 、组口示思圖,其中石墨集流板12〇在單一單面上具有流道,而石 墨集流板121係在二補面上分财有流道。第五圖巾的箭頭表 示多個石墨集流板的堆疊方向。 本發明的特點在於,利用由石墨氈單元、石墨紙以及石墨集 流板所組成的高效率複合電極結構,尤其是石墨集流板本身具有 了仏電解液流過的流道,以改善電解液滯留(dea(j v〇〖ume)的問題, 可減少電解液濃度極化的現象,同時使用石墨氈單元及石墨紙複 合連結,使得電極的反應面積增大,並可使在多種電極材料之間 形成良好的導電網路以增進電荷傳遞,進一步改善整體的能量轉 換效率。因此,本發明的電極結構可應用於全釩液流電池,適合 10 201232910 當作電力_峰_时衡貞荷、大顯太_賴力發電儲電 設備以及偏遠地區的電力來源。 以上所料僅為用以糖本發明之較㈣施例,麟企圖據以 對本發明雌何形式上之關,是以,凡有在相同之發明精神下所 作有關本發明之钟修飾讀更,皆仍應包括在本發明賴保護之 範。 【圖式簡單說明】 第一圖為習用技術全釩液流電池的示意圖。 第二圖為本發明全釩液流電池之電極結構的示意圖。 第三圖為本發明石墨流板的示意圖。 第四圖為本發明電極結構的簡化組合示意圖。 第五圖為本發明堆疊型電極結構的組合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ίο正電極板 2〇負電極板 _ 30正極電解液 40負極電解液 正極電解液儲存單元 60負極電解液儲存單元 70正極連接線 80負極連接線 90電源轉換單元 92外部輸入電源 94外部負載 201232910 100電極結構 110,112金屬片(銅片) 120石墨集流板 121石墨集流板 122石墨集流板 124流道 126,127快速接頭 130石墨氈單元 132石墨氈單元 140墊片 142墊片 150石墨紙 152石墨紙 160質子交換膜 170穿孔

Claims (1)

  1. 201232910 七、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全釩液流電池之電極結構,包括: 一質子交換膜; 一石墨紙’包夾住該質子交換膜; -墊片’且每個墊片個別具有單„中空洞或多個孔洞,該二塾片包失住今 二石墨紙’以使該二石墨續蓋住該單—巾空洞或鱗孔洞; " 一石墨Ji單元,具多個條狀之結構;以及 二石墨集流板’包夾住該二塾片,每個石墨集流板在—表面上具有凹槽狀 的單-流道或多個流道’而具有多個條狀之結構的該石紐單元係^相 對應石墨集流板的流道中,且被該石墨紙覆蓋,其巾該流道係用以供包: 不同價電之祕子的-第-電解液或—第二電解液流過,並藉該第二= 液及該第二電解液中釩離子的電化學反應,以產生電力而輸出至外部 將外部輸入的電力轉換成適當的釩離子以儲存電力。 。5 2. 依據巾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電極結構,進一步包括: 二金屬片,包夾住該二石墨集流板,該金屬片係由導電金屬構成, 金屬包括銅;以及 一鎖固裝置’肋鎖_質子交_、該二石墨紙、該二石魏、該二考 片、該二石墨集流板以及該二金屬片而結合成一體。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極結構,其中 2二電,包含二價及三價的峰子’該第二電解液包含四價及五彻 = 入電力時,該第—電解液的三價_子轉換成二❹ 外啊:子轉換成五價飢離子,並在輸出_ 卜。=雜-電解液的二價鋪子轉換成三價鋪子,且該第二電細 的五彳貝鈒離子轉換成四價饥離子。 201232910 4.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電極結構,進_步包括堆疊配置的至少一 另一石墨集流板,係被該二石墨集流板包失住, 且該另一石墨集流板在二相對表面上分別具有凹槽狀的—單—流道或多個 流道,且每個另—石墨集流板的流道中係嵌人_另—石紐單元,並以一 另一石墨紙覆蓋該另一石墨氈單元,且_相 至此平7L 相娜__石墨集流板包夹住 一另一質子交換膜。 5.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4項所述之電極結構,其令 籲該流道具有蛇形流場㈣entine)、指狀流場(丨則袖㈣^ (paraM)的形狀’且該石墨驗板具有二快速接頭分顧以供電解液注入 而流過紐道鱗出糾部,顧道喊料2糾⑽議城流道的深度 為 3.0〜8.0mm 〇 6·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或第4項所述之電極結構,其令 4石墨集w板制天然石墨或人卫石墨形成,該石墨集流板的厚度為㈣〇 _,其本體密度切―),其電醇小於_ _ .叶且該石 墨集流板所含的石墨的層間距小於3 38 A。 嫌據=專利細第1項或第4項所述之電極結構,其中 -亥石墨A單兀或抑叾墨敗單元為聚丙烯腈纖維(麵)、介相瀝青纖維 (觀0触)、齡素__岭丙视_咖州、苯_ 维㈣順聚酿胺纖維纖維(ar〇喊叫咖㈣的原雜 溫石墨化而縣,辟摘賴顿驗_聊切_ — 及小於0.20 gW ’而該石墨魅單元的電阻率係小於·⑽.咖且該石 墨託單糾所含石墨之層_係小於3·5Α,該石墨鮮摘厚度為3.㈣.〇 mm ° 14 201232910 8·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或苐$項所述之電極結構,龙令 紋墨紙_另一石墨紙為'介相'纖维去, 石 丙卸S夂系纖維、苯紛纖維或聚酿胺纖維纖維的原纖維經由碳化以〜,維 墨化而構成,該石墨纸的本體密度係大於G.3Gg/W及小二^及高f 該石墨紙的電阻率小於l〇0mn . cm,而該石墨紙的 m ’且 3石墨的層間距小 於3.5 A,該石墨紙的厚度為0.1〜1.0 mm。
TW100103422A 2011-01-28 2011-01-28 全釩液流電池之電極結構 TWI4153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3422A TWI415326B (zh) 2011-01-28 2011-01-28 全釩液流電池之電極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3422A TWI415326B (zh) 2011-01-28 2011-01-28 全釩液流電池之電極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2910A true TW201232910A (en) 2012-08-01
TWI415326B TWI415326B (zh) 2013-11-11

Family

ID=47069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3422A TWI415326B (zh) 2011-01-28 2011-01-28 全釩液流電池之電極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1532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4600A (zh) * 2013-01-31 2013-05-08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半电池和具有其的液流电池堆
CN111547826A (zh) * 2020-06-09 2020-08-18 清华大学 一种一体化堆叠式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装置
CN113517452A (zh) * 2020-04-10 2021-10-19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液流电池的复合电极、液流电池及电堆
CN114540827A (zh) * 2021-12-16 2022-05-27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电解槽单元、电解槽堆及其在硫化氢间接电解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9357B (zh) * 2014-10-27 2017-06-09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钒电池专用的隔液密封卡槽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5252B (zh) * 2007-06-15 2010-09-29 清华大学 一种液流电池的双极板
CN101619465B (zh) * 2008-07-02 2010-12-2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钒电池溶液的制备或容量调节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CN101335349B (zh) * 2008-08-06 2010-06-30 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4600A (zh) * 2013-01-31 2013-05-08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半电池和具有其的液流电池堆
CN103094600B (zh) * 2013-01-31 2015-09-23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半电池和具有其的液流电池堆
CN113517452A (zh) * 2020-04-10 2021-10-19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液流电池的复合电极、液流电池及电堆
CN111547826A (zh) * 2020-06-09 2020-08-18 清华大学 一种一体化堆叠式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装置
CN114540827A (zh) * 2021-12-16 2022-05-27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电解槽单元、电解槽堆及其在硫化氢间接电解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15326B (zh) 2013-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08897B2 (en) Electrode structure of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Bhattarai et al.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with slotted porous electrodes and automatic rebalancing demonstrated on a 1 kW system level
Reed et al. Performance of a low cost interdigitated flow design on a 1 kW class all vanadium mixed acid redox flow battery
Zhang Redox flow battery for energy storage
Aaron et al. Polarization curve analysis of all-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ies
Al-Yasiri et al. A novel cell design of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ies for enhancing energy and power performance
Liu et al. In situ potential distribution measurement in an all-vanadium flow battery
Li et al. Vanadium microfluidic fuel cell with novel multi-layer flow-through porous electrodes: Model,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Wang et al. A bipolar passive DMFC stack for portable applications
Calabriso et al. Performance investigation of passive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in different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s
CN106575776A (zh) 与电化学电池一起使用的流场
CN101355177B (zh) 一种双层连接体平板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
TW201232910A (en) Electrode structure of a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TWI239114B (en) Fuel ce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855419B (zh) 一种温差电池
WO2023169600A1 (zh) 液流电池堆或单电池、电极-隔膜复合组件及其复合电极结构
CN103647102B (zh) 一种燃料电池堆组装方法和装置
CN202474081U (zh) 具有较高空间利用率的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Hashimoto et al. Power generation properties of micro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 bundle under pressurized conditions
Gao et al. Optimization of distributed cylindrical interconnect ribs for anode-and cathode-supported solid oxide fuel cell
JPH0828234B2 (ja) 燃料電池
CN103956504A (zh) 一种单片电解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
Enache et al. On the road to high performance PEM fuel cells for portable applications.
JP2012059707A (ja) 固体酸化物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
Lourenssen et al. Design,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 low-concentration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