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29516A - AC light emitting device, driving device thereof,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by - Google Patents
AC light emitting device, driving device thereof,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by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029516A TW201029516A TW098139195A TW98139195A TW201029516A TW 201029516 A TW201029516 A TW 201029516A TW 098139195 A TW098139195 A TW 098139195A TW 98139195 A TW98139195 A TW 98139195A TW 201029516 A TW201029516 A TW 20102951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voltage
- emitting diode
- charging
-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40—Details of LED load circuits
- H05B45/42—Antiparallel configur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H05B45/37—Converter circui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Led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201029516 33002pif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揭示有關於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 AC )發光 裝置’且更特別的是’有關於交流電壓源所操作之交流發 光裝置以及其驅動裝置與驅動方法。 【先前技術】 已南度整合的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晶片或封裝包括相互連接之多個發光二極體胞(cells),並 且當與交流電壓源一同使用時,一般會經歷與以順向方向 而互相連接之發光二極體胞的數量成比例之臨界 (threshold)電壓的增加。 圖la與圖lb為說明傳統交流發光二極體之問題的電 路圖。 圖la為交流發光二極體1〇、交流電壓源v%與電阻 Ri以串聯方式互相連接的等效電路圖。在交流發光二極體 中’交流發光二極體胞12操作於交流電壓源Vac之正半 ,期,而父流發光二極體胞14操作於交流電壓源之負 半週期。穿過發光二極體10的電流取決於電阻心。、 ,圖lb為描述圖ia所示之交流發光二極體之電壓電流 波形圖,其申gl為圖la之交流電壓源乂时的電壓曲線,而 g2為穿過圖la之發光二極體1G之電流的電流曲線。X轴 表示時間,而y轴表示電壓或電流。 參照圖la與圖lb’在交流電壓源Vac的正半週期中, 當電壓大於或等於交流發光二極體胞12之軸臨界電壓 201029516 όόΌΌΖρχΐ (forward threshold voltage)時,允許電流流動,並且發光 二極體胞12發光。相似地,在交流電壓源vac的負半週期 中’當電壓大於或等於交流發光二極體胞14之順向臨界電 時’允許電流流動,並且發光二極體胞14發光。 僅經由大於或等於順向臨界電壓的電壓施加至交流 發光二極體10來操作此交流發光二極體1〇的特性會產生 數個問題。換言之’當所施加之電壓大於或等於以相對於 所施加之電壓之順向方向而連接之交流發光二極體胞12 或14的順向臨界電壓時’於施加至交流發光二極體之 父電壓源的一早一週期’朋潰電流(avalanche current) 會流過交流發光二極體10以及短的操作範圍被提供至交 流發光二極體10 ’從而導致低功率因數、總譜波失真(t〇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特別是,三階波失真)的增加, 過度的閃爍以及光學效能的退化。 【發明内容】 【技術問題】 本揭露之一觀點提供一種交流發光裝置以及其驅動 裝置與驅動方法,其能解決由於交流電壓源之施加至交流 發光一極體期間來操作父流發光二極體的特性而導致例如 低功率因數、總諧波失真的增加、閃爍與光學效能退化的 問題。 【技術解決】 根據一觀點’發光一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 之驅動裝置包括自由充電部件,其在交流電壓源施加到至 5 201029516 j^uuzpn 少一發光二極體之一發光二極體來操作至少二發光二極體 之一發光二極體的同時,以供應至該至少二發光二極體之 未操作之另一個發光二極體的電壓來進行充電。 上述電壓可大於或等於未操作之該另一個發光二極 體之順向臨界電壓’且上述電壓可被供應到該另一個發光 二極體的陽極端。 驅動裝置可進一步包括子驅動部件,其對應於每一交 流電壓源之正電壓範圍與負電壓範圍而導通,以提供用於 驅動發光二極體的電流路徑。 自由充電部件可包括第一充電部件,其在交流電壓源 之正電壓範圍中,以正電壓進行充電;以及一第二充電部 件,其在交流電壓之負電壓範圍中,以負電壓進行充電。 第一充電部件包括第一整流器,其於交流電壓源之正 電壓範圍中導通,以及第一電容,其於第一整流器導通的 同時進行充電。 第二充電部件包括第二整流器,其於交流電壓源之負 電壓範圍中導通,以及第二電容,其於第二整流器導通的 同時進行充電。 驅動裝置可進一步包括電流控制部件,其連接於交流 電壓源與發光二極體之間,以根據發光二極體之溫度變 化,來控制施加至發光二極體的電流。 電流控制部件可包括熱阻器(thermistor),其當發光 -極體之溫度增加時,降低施加至發光二極體的電流。 根據另一觀點,交流發光裝置包括:發光部件,其包 201029516 括經由交流電壓源而操作之至少二發光二極體;以及驅動 其冨父'"«_電麗源施加至驅動部件來驅動該些發光二 極體。而在至少二發光二極體之一個發光二極體操作的同 夺驅動α卩件以該至少一發光二極體之未操作的另一個發 光二極體的電壓進行充電時,驅動該些發光二極體。 上述電壓可大於或等於未操作之一個發光二極體之 順向6»界電壓,且可被供應至該—個發光二極體的陽極端。
❿ 驅動部件可包括:第一與第二驅動器,其對應於每一 交流電壓源之正電壓範圍與貞電壓範_個綱導通,以 提供用於發光二極體的電流路徑;以及自由充電部件,其 在第一發光二極體未操作之交流電壓源的正電壓範圍中, 乂大於或等於第一發光二極體之順向臨界電壓的電壓進行 充電,而於正電壓範圍之後的負電壓施加至第一發光二極 體來操作第-發光二極體之前,上述電壓被供應至第一發 光二極體,並且在第二發光二極體未操作之交流電壓源的 負電壓範圍中’自由充電部件以大於或等於第 體之順向臨界電壓的電壓進行充電,而於負電錢圍$ 的正電壓施加至第二發光二極體來操作第二發光二極體之 前,上述電壓被供應至第二發光二極體。 自由充電部件可包括第一充電部件,其在負電壓施加 第一發光二極體來操作第一發光二極體之前,於交流電 ,源之正電壓範圍中進行充電,以供應大於或等於第一發 先二極體之順向臨界電壓的電壓至第-發光二極體;以及 第二充電部件,其在正電壓施加至第二發光二極體來操作 7 201029516 33002pif 第二發光二極體之前,於交流電壓源之負電壓範圍中進行 充電,以供應大於或等於第二發光二極體之川員向臨界電壓 的電壓至第二發光二極體。 第-充電部件可包括第-整流器,其於交流電壓源之 正電壓範圍中導通’以及第-電容,其於第一整流器導通 的同時進行充電。 第二充電部件可包括第二整流器,其於交流電壓源之 負電壓範圍中導通’以及第二電容,其於第二整流器導通 的同時進行充電。 交流發光裝置可進一步包括電流控制部件,其連接於 父OIL電壓源與發光部件之間,以根據發光部件之溫度變 化,來控制施加至發光部件的電流。 電流控制部件可包括熱阻器,其當發光二極體之溫度 增加時,降低施加至發光二極體的電流。 根據又一觀點,交流發光裝置包括:發光部件,其包 括經由交流電壓源而操作之至少第一與第二發光二極體; 第一驅動部件,其於交流電壓源之正電壓範圍中,操作第 發光二極體;第一充電部件,其於經由第一子驅動部件 來操作第一發光二極體期間,以交流電壓源之正電壓進行 充電,以供應電壓至未操作於交流電壓源之正電壓範圍中 的第二發光二極體;第二驅動部件’其於交流電壓源之負 電壓範圍中’操作第二發光二極體;以及第二充電部件, 其於經由第二子驅動部件來操作第二發光二極體期間,以 交流電壓源之負電壓進行充電,以供應電壓至第一發光二 201029516 極體。 第-驅動部件可包括第一驅動器,其於 ^電^^中,提供用於第—發光二極體之操“電流路 i流電阻’其根據第—發光二極體之操作來限制 正雷I充電部件可包括第-整流11,其於交流電壓源之 的同時=通,以及第一電容’其於第一整流器導通 驅動部件可包括第二驅動^,其於交流電壓源之 /負電塵範圍中,提供用於第二發光二極體之操作的電流路 =以及第二電阻,其於第二發光二極體之操作期間,限 制&過第二發光二極體的電流。 第二充電部件可包括第二贼H,其於交流電麼源之 員電壓範圍中導通,以及第二電容,其於第二整流器導通 的同時進行充電。
立第一驅動部件可進一步包括電流控制部件,其根據發 光邛件之溫度變化,來控制施加至發光部件的電流。 ^第二驅動部件可進一步包括電流控制部件,其根據發 光部件之溫度變化,來控制施加至發光部件的電流。 電流控制部件可包括熱阻器,其當發光部件的溫度增 加時’降低施加至發光部件的電流。 第一充電部件可進一步包括充電/放電特性決定器,其 連接於第一電容與交流電壓源之間,以決定第一充電部件 的充電/放電特性。 9 201029516 33002pit 第二充電部件可進一步包括充電/放電特性決定器,其 連接於第二電容與交流電壓源之間,以決定第二充電部件 的充電/放電特性。 充電/放電特性決定器可以是電阻或電感。 施加至第一與第一發光二極體的電壓可大於或等於 該第一與第二發光二極體的順向臨界電壓,且可分別施加 至該第一與第二發光二極體的陽極端。 根據再一觀點,驅動至少二發光二極體的方法包括: 在經由交流電壓源施加到至少二發光二極體的一發光二極 體來操作至少二發光二極體之一發光二極體的同時,以施 加至該至少一發光一極體之未操作之另一個發光二極體的 電壓進行充電;以及經由交流電壓源施加至一個發光二極 體來操作該一個發光二極體之前,放電該電壓至該一個發 光二極體。 充電電壓可大於或等於未操作之另一個發光二極體 的順向臨界電壓,且當充電電壓進行放電時,充電電壓可 被放電至該另一個發光二極體的陽極端。 【有利的效果】 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交流發光裝置以及其驅動裝置 與驅動方法,可解決由於交流電壓源施加至交流發光裝置 ^操作交流發光裝置的特性而導致例如功率因數的降低、 嚴重的總諧波失真、過度的閃爍等問題。 【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將搭配隨附圖式,詳細地說明如 201029516 33UU2pit 下。下面的詳述說明以及經由實例所給定的圖式,提供本 發明之完全的了解給熟習此項技術者,並不應理解為^ 本揭露的觀點。 x 圖2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Ugh emitting diode, LED)驅動裝置的方塊圖。參照圖2,根據 e
此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驅動裝置2〇包括子驅動部件22, 其用於當交流電壓源Vae施加至子驅動部件22時,來驅動 發光二極體26,以及自由充電部件24。為了方便,以參考 標號26表示發光二極體,其包括單一方塊所示之至少二發 光-極體胞(或發光二極體)。於此,發光二極體胞或發 光二極體具有實質上相同的意義,且為了方便說明,以下 將被廣泛地稱為“發光二極體”。 子驅動部件22 ’其對應於每一交流電壓源Vac之正電 壓範圍(或正半週期)與負電壓範圍(或負半週期)而導 通’以提供用於驅動發光二極體26的電流路徑。自由充電 部件24,其以施加至某—發光二極體的電壓進行充電,而 •^述某-發光二極體在經由子驅動部件22來操作之發光 二極體26的另-發光二極體(例如,在兩個發光二極體之 例子中的-個發光二極體)的同時未被操作。換言之驅 動訊號vdl肖vd2透過子驅動部件22❿施加至發光二極體 祕f if。卩件24的供應至發光二極_未操作之一 電壓心與&可大於或等於該—個發光二 極體的順向臨界電壓’且可分職提供至該—個發光二極 11 201029516 33002pif 體的陽極端。 舉例來說,當發光二極體包括兩個發光二極體時,多 發光二極體之—個發光二極體於正電壓範圍中操作,而 個發光二極體之另—個發光二極體於負電壓範圍中操 裡’在正電壓範圍中,將經由電壓vi與驅動訊號μ 來#作發光二極體’反之,在負電絲圍中,將經由電壓 V2與驅動訊號Vd2來操作另一發光二極體。
因此’湘交流電壓源%可增加發光二極體的操作 範圍’從而在改善功率隨與光效應_時,可降低閃爍 現象(fhckering phenomenon )與總諧波失真(福ha_nic distortion)。 、在上面的說明中,“發光二極體的操作” t指經由大 於或等於發光二極體之順向臨界電壓的電祕加至發光二 極體來操作發光二極體,且將與下面的說明相同。- 圖3a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來說明連接至發光二 極體32之發光二鋪驅純置的等效電路圖。 一
•參照圖3a ’發光二極體32包括發光二極體%、, ^經由交流電壓源Vae來操作。電阻& 5與電容c 3 2以串聯 式互相連接於交流電壓源、之-端(節點N33)與發光 二極體33伙之陽極端(節點叫2)之間。二極體D32以從節 點N34至節點N32之順向方向連接於發光二極體^之陽栋 端n32與交流電壓源v 一 < ac〈另端C即點N34)之間。熱阻 器(th_St〇r) 37與電阻&以並聯方式互相連接 N34與發光二極體33 > pq ^ _ 菔33之間,而電阻Rm與電容CS1以串聯 12 201029516 S3W2pit =連與發光二極體34之陽極端(節點 與發光二極體34 =二=式f相連接於節點N33 體D31以從節點n至筋勒^ 之間。另外’二極
&至節點N32之間m2之順向方向而連接於節點 之順一極體33以從節點^6至節點N31 峨光二極體33之陰極端(節點〜) DH 陽極端(節點〜)之間,而二極體 點34n31之^點N33至節點N31之順向方向而連接於N33至節 阳D參Γ圖2與圖3a,電阻R31、R32與二極體%以及電 33/、一極體D„構成子驅動部件22。具體來說,構成 ^-子驅動部件的電阻r3i、〜與二極體&,在交流電 、源Vac (圖2之Vdl)之正電壓範圍中,提供用於驅動發 光二極體33的電流路徑。另外,構成第二子驅動部件的電 阻與二極體D„’在交流電流源Vac(圖2之々2)之負 電壓範圍中,提供用於驅動發光二極體34的電流路徑。 在此,為了方便說明,用於在發光二極體32之操作 期間決定穿過發光二極體32之電流之電阻R3i、R32的數 量以及電阻尺33的數量分別為兩個電阻與單一電阻。然 而,應了解的是,考慮到發光二極體32之數量與額定功率 (rated power)的需求的情況下’可以不同地設計電阻的 數量與大小或電阻之間的連接。再者,將假設從節點n33 至節點N34之方向為負電壓方向’而從節點A#至節點n33 之方向為正電壓方向來描述交流電壓源Vae。 13 201029516 33002pif 舉例來說’在交流電壓 31之藉:二電//、之大於== R31 R3^ N j V- ^ 33 ^ r N 35、一極體、節點N32、發光二極體 P,' 36、電阻R33 (或電流控制部件37)與節點n34 Z路Ϊ。另外,在交流繼H電ί範ΐ中Γ =’Γ臨f流電壓源Vac之負電壓大於或等於發光二 rR =電壓’形成交流電壓源節點〜、電 阻R3:(或電k控制部件37)、二極體 …節,、電阻R31、R32與節點N33的電二 ^ 自由充電部件24包括整流器D34、電容c31與 電阻34以及整流11 D32、電容C32與電阻r35。之後,自、 由充電部件24在經丨子驅動部件22來齡發光二極 體33或34的同時,以施加至未操作之發光 33之電壓來進行充電。 骽34次 也就是說,自由充電部件24包括第一充電部件〇34、 C31 ’其於交流電壓源Vac之正電壓施加至第一充電部件 DM、Cm期間進行充電,以及第二充電部件Du、^2,其 於交流電壓源Vac之負電壓施加至第二充電部件D32、C32 期間進行充電。為了控制充電/放電特性,電阻R34可進Γ 步連接於第一充電部件Dm、C”的電容與交流電壓源 Vac之間,而電阻尺35可進一步連接於第二充電部件〇幻、 C32的電容C32與交流電壓源Vac之間。除了電阻R34與 之外,也可使用電感(參照圖5之1^與^2)來作為控^ 201029516 j^uuzpir 充電/放電的元件。 第一充電部件d34、c31包括第一整流器D34,其於交 流電壓源vac之正電壓範圍中導通,以及第一電容c31,其 在第一整流器d34導通的同時進行充電。第二充電部件 D32、c32包括第二整流器D32’其於交流電壓源vac之負電 壓範圍中導通,以及第二電容c32,其在第二整流器d32 導通的同時進行充電。 ® 舉例來說,在交流電壓源vac之正電壓範圍中,當子 驅動部件22之二極體D34導通來操作發光二極體33時, 4目對於交流電壓源Vac之正電壓範圍連接成順向方向的二 核體D34導通,以允許電容C31進行充電。接著,電容c31 之充電電壓(圖2之v2)供應至發光二極體34的陽極端 (節點N31)。 另外,在交流電壓源vac之負電壓範圍中,當子驅動 部件22之二極體導通來操作發光二極體34時,相對 魯 _交流電壓源Vac之負電壓範圍連接成順向方向的二極體 1)32導通,以允許電容Cm進行充電。接著,電容C32之充 電電壓(圖2之vD供應至發光二極體33的陽極端(節 •點 N32 ) 因此,自由充電部件24,其在交流電壓源Vac之正電 壓範圍之後的負電壓施加至發光二極體32來操作發光二 極體32之前,於施加至發光二極體32之交流電壓源v 之正電壓範圍中,以用於操作發光二極體32的電壓進行充 電,並且在交流電壓源Vac之正電壓施加至發光二極體32 15 201029516 33002pif
St作Μ之前’於交流電壓源L之負電壓範 =2由充電部件24以用於操作發光二極體32的電Ϊ 進打充電。 电变 據此’第-電谷c3i與第二電容的電壓分別可 於發光-極體34與33的順向臨界電壓。換言之 雷電壓可从轉於發*二極體34的順向臨界 電屢’而第二電容c32的電壓可大於或等於發光二 的順向臨界電壓。
-舉例來說,由於第一電容C31或第二電容c32的電壓 經由將父流電壓轉換成直流電壓來獲得,22U均方根 值)的交流電壓源允許電容以大約310Vdc(也就是,220V X 1.414 = 310Vdc)的電壓進行充電。 咖 “另外’電流控制部件36可配置於交流電壓源Vae與發 光二極體32之間,以根據發光二極體32之溫度變化,來 控制施加於發光二極體32的電流。
舉例來說,如圖3a所示,電流控制部件36可經由包 括熱阻器37與電阻r33㈣路來實現。也就是說由於發 光=極體32的連續操作,能降低施加至發光二極體32之 電"丨L的正/皿度係數(卩仍丨細temperature⑺郝士故,pTC ) 電路可使用㈣止發光二極體32之溫度增加^然而,本發 明不限於此’且在考慮到發光二極體32之溫度變化的情況 下,可使用能控制電流的任何電路。 圖3b為交流電壓源Vac施加至圖%所示之發光二極 體驅動裝置㈣發光二極體32之操作特性的示意圖。參照 16 201029516 33002pif η,為父流電壓源%之電壓曲線,㈤心2為穿過發 •V發1 32之電流曲線。χ軸表示時間,而y軸表示電壓 或電流。 後的7示,在經由交流電壓源Vac之正電壓範圍之 舻”、办^ 811之t3+t4範圍中的電壓)施加至發光二極 之交流電==體電3壓$編:^二極體32 由充電部件24以用於操m:t2範圍)中弋 $電=1^電壓源Vac之正電壓(gi 1之㈣範圍中 於交發光-鋪32來操作發光二極體32之前, =電壓源之負電壓範圍(gll“+t4範圍)中,自由 充電部▲件24以用於操作發光二極體32之電壓進行充電。 番蔽^裡由於除了用於單—週期以及連續地重複之後的 •雷流之外,範圍㈣與叫中之交流電壓源之電壓 魯 電二ίΓΊ此只有單—週期中之交流電壓源Vac之 電壓電流特性(在範圍㈣與叫中)將說明如下。 1 is在電冰曲線gl2中’範圍t1表示在經由交流電壓源Vac 細作發光二極體33之前,透過第二電容c32之放電而產 ^的電流來操作發光二極體33的範圍,而範g k表示經 由交流電親Vac之正電麗來操作發光二極體%的範圍。 範圍表示在經由交流電壓源%之負電壓來操作發 ,「極體34之前,透過第—電容^之放電而產生的電流 操作發光二極體34的範圍,而範圍以示經由交流電 壓减vae的負電壓來操作發光二極體34的範圍。 201029516 33002pif 如上所述’在發光二極體32的操作之前,每一第— 電容csl與第二電容CM於交流電壓源Vac之半週期中進行 充電。也就是說,第一電容Cm於交流電壓源之正電壓範 圍中進行充電,而第二電容CD於交流電壓源之負電壓範 圍中進行充電。 在上面的敘述中’由於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顯 而易見的是,在電壓小於或等於二集體的順向臨界電壓 時,二極體、〇32、D33與〇34之反向連接是理解成開路 (opencircuit),故在此不再贅述。 就此而言,在此實施例中,用於經由交流電壓源之施 加到至少二發光二極體來驅動至少二發光二極體的裝置包 括·子驅動部件22,其對應於每一交流電壓源之正與負電 壓範圍而導通,以提供用於驅動發光二極體的電流路徑; 以及自由充電部件,其在另一發光二極體經由子驅動部件 22來操作的同時,以供應至未操作之發光二極體之一個發 光二極體的電壓進行充電。根據此驅動裝置,由於發光二 極體的特性所造成的流過發光二極體的崩潰電流會被抑制 而不會於順向臨界電壓或更大處發生,從而可降低總譜波 失真,以及在改善功率因數與光學效能的同時,可增加發 光二極體32的操作區間來降低閃爍現象。 接著,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交流發光裝置將搭配 圖3a至圖3f來說明。 根據本發明之此實施例之交流發光裝置包括發光部 件32,其包括:經由交流電流源Vac而操作之至少二發光 201029516 33002pif 二極體(例如,33與34);以及驅動部件(除了圖% 發光部件32與交流電壓源Vac之外的部件),其藉由交流 電壓源施加至驅動部件來驅動發光二極體,且在另= 二極體操作的同時,以供應至發光二極體之未操作的二個 發光二極體的電壓來對此驅動部件進行充電。舉例來說, 當發光二極體33操作時,電壓被供應至發光二極體从, 或當發光二極體34操作時’電壓被供應至發光二極體幻。 ❹ &電壓(亦即,在—發光二極難作的_被供應至 多個發光二極體之未操作之另一個發光二極體的電幻可 大於或等於發光二極體之-個發光二極體之順向臨界電 壓,且可被提供至該一個發光二極體的陽極端。 驅動部件包括子驅動部件R31、r32、D3i、、37、
Du,其對應於每一交流電壓源Vac之正與負電壓範圍而導 通,以提供用於發光二極體33、34的電流路徑;以及自由 充電部件D34、C31、R34、D32、C32、R35,其在交流電壓源 之正電壓範圍中’以大於或等於未操作於正電壓範圍中 之第一發光二極體34之順向臨界電壓的電壓進行充電,來 供應上述電壓至第-發光二極體34,並且在交流電壓源 Vac之負電壓範圍中,自由充電部件D34、C31、R34、D32、 C32、R35在藉由負電壓範圍之後的正電壓施加至第二發光 一極體33來操作第一發光二極體33之前,以大於或等於 未操作於負電壓範圍中之第二發光二極體33之順向臨界 電壓的電壓進行充電,來供應上述電壓至發光二極體33。 自由充電部件D34、C31、R34、d32、c32、r35包括第 201029516 33002pif 一充電部件D34、C31、R34,其在負電壓施加至第一發光二 極體34來操作該發光二極體34之前,於交流電壓源Vac 之正電壓範圍中進行充電,以供應大於或等於第一發光二 極體34之臨界電壓的電壓至第一發光二極體34,以及第 二充電部件D32、C32、R35,其在正電壓施加至第二發光二 極體33來操作第二發光二極體33之前,於交流電壓源Vac 之負電壓範圍進行充電,以供應大於或等於第二發光二極 體33之臨界電壓的電壓至第二發光二極體33。 q 第一充電部件D34、C31、R34包括第一整流器D34,其 於交流電壓源Vac之正電壓範圍中導通,以及第一電容 C31,其於第一整流器D34導通的同時進行充電。第一充電 部件可進一步包括充電/放電決定器(以下,稱為“第一充 電/放電特性決定器”以區分下面所述之充電/放電特性決 定器R35),其經由第一電容C31來控制充電/放電時間。 在圖3a中,第一充電/放電特性決定器為電阻R34,但可為 其他元件,其中的某些元件繪示於圖5與圖6中。 第二充電部件D32、C32、R35包括第二整流器D32,其 ❹ 於交流電壓源Vac之負電壓範圍中導通,以及第二電容 C32,其於第二整流器D32導通的同時進行充電。第二充電 部件可進一步包括充電/放電特性決定器(以下,稱為“第 二充電/放電特性決定器”以區分上面所述之第一充電/放 電特性決定器),其經由第二電容C32來控制充電/放電時 間。如同第一充電/放電特性決定器,第二充電/放電特性 決定器為圖3a之電阻R35,但可為其他元件,其中的某些 20 201029516 33002pif 元件繪示於圖5與圖6中。 ❹
交流發光裝置可進一步包括電流控制部件36,其連接 於交流電壓源Vae與發光部件32之間,以根據發光部件32 之溫度變化,來控制施加至發光部件32的電流。電流控制 部件36可包括熱阻器37,其當發光部件32的溫度增加 時,減少施加至發光部件32的電流。然而,電流控制部件 36不限於此,但可包括任一只要可控制對應於發光部件32 之溫度變化之整體電路之電流的電路。 對於交流發光裝置之驅動部件參考的說明由於可製 作成上面關於發光二極體驅動裝置之實施例的說明,於每 一半週期中包括驅動部件之交流發光裝置之交流電壓源之 操作將被說明。 圖3c與圖3d分別為在交流電壓源Vac之正電壓範圍 中說明整體電路之電流方向^、^、々、知的電路圖以及 描述用於交流電壓源之穿過發光二極體33之 性的波形圖。 特 參照圖3c,ai表示在交流電壓源Vac之正電壓範圍 中,交流電壓源Vac所提供之電流的方向,七表示在 電壓源Vac之正半週期之前的負半週期中,對第二電 〇電壓,打充電所提供之電流的方向,a3表示交流電壓 ac一所提供且被供應至發光二極體%之電流的方向’、 表不在交流電壓源之正半週射,對第_電容 : 電的電流路徑。 31進仃充 參照圖3c與圖3d,在交流電壓源^之正半週期仏 21 201029516 33002pif 二之:電屢施加至發光二極體33來操 線^來摔作ί "(參見範圍^中之曲 胃赞光一極體33之前,第二電容之c 發光,極體33之陽極端(節點N32)來操;發光 嫩,且=來\:電H之放讎經由電阻心 恥之電:且值及電容c32之電容值之乘積成比例特_電阻 大二厭若交流電壓源Vac之増為-預定值或更 大,交流電壓源Vae之電流a3允許 =m (參照範2),而若交it壓源 33之軸料電壓絲歸光二極體 圍Γ之發光二極體33不進行操作(在範 另一方面,除了發光二極體33之上述操作外,第一 充電部件D34、c31、R34以使用在交流電壓源% ❹ 負半週期中的電壓執行充電。換言之,若電壓大於或等於 整流器d34之順向臨界電壓’整流器d34會導通以 一電容c31進行充電。第一充電部件d34、C31、〜之充電 特性經由電阻R34來決定,且更具體來說,第一充電部件 〇34、〇31、11341充電特性是與電阻尺34之電阻值及電容 之電容值的乘積成比例來決定。 因此’從範圍t〗中之曲線g】2顯示之發光二極體33之 電流特性’可以看出’發光二極體33之操作開始在甚早 (much earlier)於未經由第二電容CM之電流路徑&2,亦 22 201029516 幻 W2pit 二充電部件C32'R35(對應於範圍h之曲線s中 之虛線所指:的部分),之例子的時間點處。m中 時門’由於發光二極體33之操作開始於更早之 Ξπ^Τ/Γ0Γ, PF) 5 ,而功率因數經由視在(a 2 功率P之間的關係PF = P/S來表^ 料s與有效 ❹ Ο _接:整 =流電紙之穿過發光二極趙34:= ^參照圖3e,h表示在交流電壓源Vac之負半週期中, 交流電壓源Va。所提供之電流的方向,%表示在交流電廢 源Vac之負半週期之前的正半週期(亦即,在圖3之範圍 中)中,被充電之第一電容之電壓所提供之電流的方 向,a?表示交流電壓源Vac所提供且被供應至發光二極體 34之電流的方向,而和表示在交流電壓源Vac之負半週期 中’對第二電容C32進行充電的電流路徑。 ' 參照圖3e與圖3f ’在交流電壓源Vac之負半週期仏 中’於交流電壓源Vac之負電壓施加至發光二極體34來^ 作發光二極體34之前,亦即經由a?(參照範圍&中之曲 線gu)來操作發光二極體34之前,第一電容c3l之電壓 施加至發光二極體34之陽極端(節點N”)來操作發光二 極體34。這裡,第一電容csl之放電特性經由電阻Rs4來 23 201029516 33002pif 決定,且更具體來說,第一電容Cm之放電特性是與電阻 之電阻值及電容Cm之電容值的乘積成比例。 此外,若交流電壓源Vac之負電壓為一預定值或更 大,交流電壓源Vac之電流七允許發光二極體34進行操作 (參照範圍t4中之曲線gu),而若交流電壓源Vac之負 壓變成發光二_ 34之順向臨界電壓或低於發光二極 34之順向臨界電壓,則發光二極體34不麟( 之後)。 yj taj
除了發光二極體34之上述操作外, 充電部件Du、(:32、R35以使用於交流電壓源v 正半週期中的電驗行充電。換言之,若電壓^ = 整流器Dm之順向臨界電壓,整流器D32會 以 二電容c32進行充電。第二充電部#D32、C32、r3^= 特性經由電阻R35來決定,且更具體來說,第二充電辦 D32、C32、R35之充f特性是與電阻R35之電阻值及 之電容值的乘積成比例。 电谷C3 ❹ :,從範13巾之曲心12顯示之 二:可電:看:’發光二極體34之蝴 未鉍由第電谷之電流路徑a6,亦 C31、恥(對應於範圍t3之曲線⑸ =電部科 分),之解的日_點處。 虛_指示的部 就此而言’由於發光二極體3 時間點且發光二極體34之操作_變寬# = „之 因數的同時,解_爍與總譜波失真&=在改善功率 24 201029516 如f 3b所示’其描述為根據圖3c與圖3e之發光二 極,之操作特性的波开)圖,根據本發明之此實施例之交流 #光裝置會增加發光二極體之操作範圍以顯示出對照於傳 統交仙·發光裝置下的正弦曲線,從而在改善功率因數的同 時,可降低總借波失真與閃爍失真。 ❹ ❹ 圖4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交流發光裝置的等 效電路圖。參照圖4 ’交流發光裝置包括··發光部件42, 其包括經由交流電壓源%。而操作之至少二發光二極體 43、44(第一發光二極體43與第二發光二極體44);第 -子驅動部件〜〜、d4i,其於交流電壓源Ά正電 壓範圍中操作第-發光二極體43;第一充電部件 R44 ’其於經由第一子驅動部件〜〜%來操作第一 發光二極體43 以交流縣源%之正電壓進行充 電,而供應電壓至未操作於交流電壓源乂时之正電壓範圍 中之發光二極體44 ;第二子驅動部件46、,其於交流 電壓源Vae之負電壓範圍中操作第二發光二極體44 ;、以及 第二充電部件D42、c42、〜,其於經由子驅動部件46、 D43來操作發光二極體44期間,以交流電壓源v 壓進行充電,而供應電壓至第一發光二極體。 、 ;44 M2 第一子驅動部件〜、R42、D41、第—充電 c41、‘、第二子驅動部件46、〇43與第二充電部件D C42、R45不是獨iL地操作,但在驅動與充電中互铤。 儘管並未詳細說明’但也可應用到圖3&之實施例〜B 舉例來說,當第一充電部件之第一電容C41進行充電 25 201029516 33002pif $,:::驅動部件〜〜、D4i與第二子驅 特/(例如’相綠)被決定,並且與第二 注意的《,第一電容。進行充電的例子相同。因此’應 心'元件的區分是為了說明的方便而提供。 接著’各元件將更詳細地描述。 ▲第子驅動部件R41、R42、Dw包括第一驅動器,其 在父流電壓源Vae之正電縣圍中,提供用於第光二 極巧43之操作的電流路徑;以及電阻〜、R42 (以下,稱
:限阻”),其於第一發光二極體43之操作期間用 市』電奴。在此實施例中,電阻R41、例如顯示成以 並聯方式相互連接,但在考慮到發光部件42中之發光二極 體的數量、敏容量等之需求的情況下’可被適當地設計。 第一驅動器Dq可以是以從電阻R4〗、仏2朝向發乂二 極體43之順向方向連接於電卩且R41、仏2與發光二極體43 之間的二極體。
第一充電部件D44、c41、R44包括第一整流器〇44,其 於交流電壓源vac之正電壓範圍中導通,以及第一電容 C41 ’其於第一整流器〇44導通的同時進行充電。另外,第 一充電部件t>44、、;^4 <進一步包括第一充電/玫電特 性決定器R44,其連接於第〆電容C41與交流電壓源vac之 間,以控制第一充電部件D44、(:m、;^4的充電/放電特性。 舉例來說,第一充電/玫電特性決定器R44可以是如圖4所 示之電阻R44。 第一子驅動部件46、D43包括第二驅動器,其於 26 201029516 33002pif 交流電壓源V β A 1 體44之摔作二負電壓範圍中,提供用於第二發光二極 弁-搞撕^流路徑,以及第二電阻‘,其於第二發 一體44之操作期間用來限制電流。 47, jT椒動部件46、D43可進一步包括電流控制部件 件42m牛42之溫度變化’來控觀加至發光部 ^一雷^。舉例來說’電流控制部#47可經由連接至 之熱阻器47來實現,以當發光部件42之溫 ί器47 ^一間增加時,降低施加至發光部件42的電流。熱 的-個解可以是正溫度絲触其會隨著溫 度增加來增加電阻值。
舉例來說,在發光部件42之正常溫度範圍中,第二 之電阻值是非常高於熱阻器47之電阻值,使得發 件42之驅動電流的大部分最初都流雜阻器仏接 發光部件42的溫度逐漸地增加時,熱阻器47也會 》增加電阻值,且操作成允許大部分的電流流向第二 電阻R43,從而在適當的_中㈣發絲件42的溫产。 然而,熱阻器47與第二轨〜的電路不限於如圖^示 者’且可使用當溫度增辦驗穿過電路之電流降低 —電路。 · 此外’如圖4所示,電流控制部件47連接至 驅動部件46、〇43,但可連接至第一子驅動部件、 D41。舉例來說’熱阻器47可以並聯的方式連接至^阻 ^41、R42 〇 第二充電部件D42、^、〜包括第二整流1|D42,其 27 201029516 33002pif 於交流電壓源vac之負電麇範圍中導通,以及第二電容 C42’其於第二整流器Γ)42導通的同時進行充電。第二充電 部件〇42、C42、R45可進〆梦·包括第二充電/放電特性決定 器R45 ’其連接於第二電容C42與交流電壓源vac之間,以 控制第二充電部件D42、C42、R45之充電/放電特性。舉例 來說,如圖4所示,第二充電/放電特性決定器可以是 電阻R45。 例如在搭配圖3a至圖3f來說明之實施例中,施加至 第一發光二極體43與第二發光二極體44的電壓分別可以 ® 大於或等於第一發光二極體43與第二發光二極體 44之順 向臨界電壓。 第一驅動器與第二驅動器的驅動、第一充電部件與第 二充電部件的充電以及發光部件的操作實質上與搭配圖 3c至圖3f所述的那些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 圖5與圖6為圖3a所示之交流發光裝置之修飾後的 電路圖。特別來說,在圖5中,根據修飾後之交流發光裝 置包括代替電阻14、r3 5而作為充電/放電特性決定器的電 φ f Lsi、La。在此例中’此修飾後之交流發光裝置有利的 是’可降低對照於圖3所示之實施例之電阻r34、r35所產 生的功率損失。圖6為在交流發光裝置中未使用任何電感 Lsi、L52與電阻rm、R35的等效電路圖,從而降低電阻尺34、 R35所產生之功率損失以及電感l5i、l52與電容c5i、C52 之間之共振所產生之雜訊。 接著’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驅動至少二發光二極 28 201029516 JJW^pit 體的方法將搭配圖3a至圖3f來說明。 根據此實施例之驅動方法包括:在經由交流電屢源 Vac施加至一發光二極體(例如,發光二極體33)來操作、 此一發光二極體的同時,以施加至發光二極體33、%之^未 操作之另一個發光二極體(例如,發光二極體34)的電壓 進行充電,以及在交流電壓源Vac施加至該另一個發光二 極體34來操作該另一個發光二極體34之前,將上述電^ φ 放電至該另一個發光二極體34。 、在充電操作中,上述電壓大於或等於未操作之另一個 發^一極體34之順向臨界電壓,而在放電操作中,上述電 壓疋放電至未操作之該另一個發光二極體34的陽極端(節 點 N31 )。 相反地’在交流電壓源vac施加至發光二極體來操 作發光=極體34的同時且發光二極體33未操作的例子 中,上述方法包括以施加至發光二極體33的電壓進行充 ❹ 以及在交流電壓源Vac施加至發光二極體33來操作發 一極巧33之前,將上述電壓放電至發光二極體33。 在藉由交流電壓源Vac之正或負電壓施加至發光二極 或34來操作發光二極體33或34之前,也就是,當 乂机電壓源Vac之正或負電壓低於以順向方向連接之發光 t極體33 < 34之順向臨界電壓時,發光二極體33或34 f由如搭配圖3e至圖3f所述之交流電壓源、之先前的 、’週期中所提供之電縣驅動。@此,本操作之詳細說明 將不再贅述。 29 201029516 在上面實施=說明中,為了方便 發光二極體雜量為兩個元件,但本發明不限於=件或 如上雜’減實_之紐發置 置允許電容以用於交流電壓源之正半=動f 電,以及使用此能量來增加發光二極體的操作】圍,= 在改善發光二極狀辨目數鄕纽 諧波失真與閃爍? 見象。 4町降低總 表1顯示考慮到降低總諧波失真(THD)、 〇 (PF)與閃爍之傳統發光裝置(參照圖la及圖比)輿 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交流發光裝置(參照圖3& /比 資料。 表1 203V * 輸入 220V輸入 — 傳統 (2.7W) 本發明 (4.0W) 傳統 (4.1W) 本發明 (5.45W) PF ----^ 0.87 0.89 0.89 0.91 THD[%] ----- 47 .----»- 9.2 43 10 Iin_rms[mA] 15.4 — 22.2 20.5 --- 27 ❹ 仏'J从有出’相對於傳統交流發光裝置來說,根 據本發明之交流發光裝置大幅地改善了功率因數與總諧波 ,真·。在表1中’總諧波失真之數值(%)是有關三階 ^thir,〇rder)諧波失真的百分比。Iin_rms[mA]是發光二極 之操作電流的均方根值。高均方根值意指在—週期中發 30 201029516 t極體的操作範圍增加,並且可以理解成閃爍現象的降 象,流電壓源Vae之頻率來降低閃爍現 i之(參照圖1a及圖1b)與根據本發 月之又机發先兀件.(參照圖3a)的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輸入頻率(Hz) 40 . 衣ζ 45 '----! 50 55 60 光輸出il 光輸出 !期(ms) ----- 傳統 12.5 ------ 11.1 10 9 8.3 7(5.5) 6(5.1) 5.5(4.5) 5⑷ 4.8(3.5) 時間 ㈣ 本發明 10.8(1.7) 10(1.1) 8.4(1.6) 8(1) 7.6(0.7) 輸出轉 傳統 56 54 55 55 57 換比 .(%) 本發明 86 90 84 88 91 在表2中,光輸出時間之圓括號中的數字意指發光二 極體之關閉(off)-時間週期。 從表2可以看出,相對於傳統交流發光裝置來說,根 據本發明之交流發光裝置具有發光二極體之大幅地增加的 光輸出時間,從而降低閃爍現象。 >此外,在根據本發明之交流發光裝置中,具有其平均 亮度的增加所產生之被改善的整體光學效能。 31 201029516 33002pif 如上所述之多個不同的實施例可被結合來提供更 ^的實施例。若需要使用不同專利、中請與公佈的概念 來提供更進-步的實施例’可以修改本發明的觀點。
按照上述詳細說明,這些與其他改變都可以製作成 施例。-般來說,在下面的中請範圍中,使用之多個條件 不應理解絲限制說明f與申請專利·中所揭露之特定 實施例之t請專利顧’錢理解成包括伴隨著相等於 權利之中請專利範圍之最大範_所有可能的實施例。、因 此,申請專範圍未由這揭露所限制。 【圖式簡單說明】 圖la與圖lb $說明傳統交流發光二極體之問題的 路圖與波形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驅動裝置 的方塊圖。 圖3a〜圖3f為根據本發明之交流發光二極體之電路圖 與波形圖。 圖4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交流發光裝置的等 效電路圖。 圖5與圖6為圖3a所示之交流發光裝置之修飾後的 電路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〇 :交流發光二極體 Vac :交流電壓源 Ri :電阻 32 201029516 j^uuzpir 12、14 :交流發光二極體胞 gi、gu :電壓曲線 g2、gl2 .電流曲線 20 :發光二極體驅動裝置 22 :子驅動部件 24 :自由充電部件 26、32、33 ' 34、43、44、53、54、63、64 :發光二
極體 vdl、vd2 :驅動訊號 V!、V2 :電壓 R31、 R32、 R33、 R34、 R35、 R41、 R42 ' R43 ' R44 、R45、 Rsi 、R52 、r53 、r61 ' ^62 ' ^63 :電阻 C31、 C32 、C41 、C42 、C51 、C52 、C61 ' ^62 :電容 n31、 n32、 N33、 n34、 n35、 n36、 N41、 n42、 n43 、n44、 N5i 、n52 、n54 、n55 、n61 、n62 、n64 、N65 :節點 D31、 D32、 D33、 D34、 D51、 D52、 D53、 D54、 D61 、d62、 〇63 、d64 •二極體 37、47、57、67 :熱阻器 ti、t2、t3、t4、t5、t6 :範圍 42、5、262 :發光部件 D41 :第一驅動器 D44 :第一整流器 D43 :第二驅動器 D42 :第二整流器 33 201029516 33002pif L51、L52 :電感
34
Claims (1)
- 201029516 33002pif 七、申請專利範圍: L一種發光二極體的驅動襞置,包括: 先-由充電部件’其在—交流電壓祕加到至少二發 發一發光二極體來操作該至少二發光二極體的-的同時,以供應至該至少二發光二極體之未操 另一個發光二極體的一電壓進行充電。 e _ H中请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驅動裝 向臨於或等於該—發光二極體未操作時之順 、且5玄電壓被供應到該一發光二極體的陽極端。 置,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媒動裝 圍歲—Γ驅動部件,其對應於該交流電壓源之每一正壓範 =二負電壓範_導通,以提供用於驅動該 體的電流路徑。 一货凡征 細i如申請專利麵第1至3項巾任—項所述之發光二 拖_驅動裝置,其中該自由充電部件包括: 中,:電部件,其於該交流電_之正電壓範圍 乂正電壓進行充電;以及 中,電料,其於該錢電壓源之貞電壓範圍 μ負電壓進行充電。 置,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驅動裝 夏其中該第一充電部件包括: 中,,其於該錢電麵之該正電壓範圍 致供一充電路徑;以及 35 201029516 33002pif 一第一電容,其於該第一整流器導通的同時進行充 電。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驅動裝 置,其中該第二充電部件包括: 一第二整流器’其於該交流電壓源之該負電壓範圍 中,提供一充電路徑;以及 一第二電容,其於該第二整流器導通的同時進行充 電。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驅動裝 置,更包括: 一電流控制部件,其連接於該交流電壓源與該些發光 二極體之間,以根據該些發光二極體之溫度變化,來控制 施加至該些發光二極體的電流。 8. 如申吻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驅動裝 置,其中該電流控制部件包括一熱阻器,其當該些發光二 極體之溫度增加時,降低供應至該些發光二極體的該電流。9. 一種交流發光裝置,包括·· — 發光部件’其包括經由—錢電祕轉作之至少 一發光二極體;以及 驅動該極:當5流電壓源施加至該驅動部件時 -搞辦麻ΛΑ—極體’而在該至少二發光二極體之一發光 ^之部件以供應至該至少二發光二 ㈣的錢進行充電。 寻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交流發光裝置,其中 36 201029516 j^uuzpu 該電壓大於或等於未操作之該另—發光二極體之順向臨界 電壓,且該電壓被供應到該另一發光二極體的陽極端。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交流發光裝置其中 該驅動部件包括: ' 一子驅動部件,其對應於該交流電壓源之每一正電壓 範圍與-負電壓範圍而分別地導通,以提供用於該些發光 二極體的電流路徑;以及 — 〇 一自由充電部件,其在該交流電壓源之正電壓範圍 中,於該正電壓範圍之後的一負電壓施加至一第一發光二 極體來操作該第一發光二極體之前,以大於或等於未操作 於該正電壓範圍中之該第一發光二極體之順向臨界電壓的 電壓進行充電,以供應大於或等於未操作於該正電壓範圍 中之該第一發光二極體之該順向臨界電壓的該電壓至該第 一發光二極體,並且在該交流電壓源之該負電壓範圍^, 於該負電壓範圍之後的一正電壓施加至一第二發光二極體 來操作該第二發光二極體之前,該自由充電部件以大於戋 ® 等於未操作於該負電壓範圍中之該第二發光二極體之順= 臨界電壓的電壓進行充電,以供應大於或等於未操作於該 負電壓範圍中之該第二發光二極體之該順向臨界電壓的該 電壓至該第二發光二極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交流發光裝置其 中該自由充電部件包括: ' 一第一充電部件’其在該負電壓施加至該第一發光一 極體來操作該第一發光一極體之前,於該交流電壓源之今 37 201029516 33002pif 正電壓範圍中進行充電,以供應大於或等於該第一 極體之該順向臨界電壓的該電壓至該第一發光二極體 及 一第二充電部件,其在該正電壓施加至該第二發 極體來操作該第二發光二極體之前’於該交流電;源之二 負電壓範圍中進行充電,以供應大於或等於該第二發光二 極體之該順向臨界電壓的該電壓至該第二發光二極體。一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交流發光裝置盆 中該第一充電部件包括: 又八❹ 一第一整流器,其於該交流電壓源之該正電壓範 導通;以及 一第一電容,其於該第一整流器導通的同時進行充 電。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交流發光裝置其 中該第二充電部件包括: 、 一第一整流器,其於該交流電壓源之該負電壓範圍中 導通;以及 @ 一第二電容,其於該第二整流器導通的同時進行充 電。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交流發光裝置更包 括: 一電流控制部件,其連接於該交流電壓源與該發光部 件之間,以根據該發光部件之溫度變化,來控制施加至該 些發光部件的電流。 38 201029516 JiJUUJpil I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ls項所述之交流發光裝置 田=流控制部件包括—熱阻器,其當該些發光二極體之 咖又θ加時,降低供應至該些發光二極體的該電流。 17·一種交流發光裝置,包括: 第-括經由—交流電㈣而操作之至少 中,操^3==細刪叫壓範圍 該第二其子驅動部件來操作 電,以供應f壓至絲# 壓狀正電壓進行充 中的該第二發光二極體該交流電難之該正電壓範圍 中,操作第:ΐ::極峨源之負梅圍 一第二充電部件,其於 該第二發光二極體期間,以該==附來操作 電,以供應電壓該第-發光二^電壓源之負電壓進行充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 中該第-子驅動部件包括項所述之交流發光裝置,其 一第一驅動器,其在該交流 中’提供用於該第—發光正電麼範圍 -第一電阻’其根據該第:路徑;以及 制電流。 赞九一極體的操作,來限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交流發光裝置,其 39 201029516 330〇2pif 中該第-充電部件包括: 導通;以及4 ’其於該父流電壓源之該正電壓範圍中 電。一第—電阻’其於該第―整流器導通的同時進行充 中該2第第17項料之交流料裝置,其 中,;動器’其在該交流電壓源之該負電壓範圍 1用於該第二發光二極體之操作的電流路徑;以及 制電i。二電阻,其根據該第二發光二極體的操作,來限 L如申叫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交流發光襄置,其 中該第二充電部件包括: 一第二整流器,其於該交流電壓源之該負電壓範圍中 導通;以及 一第二電阻,其於該第二整流器導通的同時進行充 電。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交流發光裝置,其 中該第一子驅動部件更包括一電流控制部件,其根據該發 光部件之溫度變化,來控制施加至該發光部件的電流。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項所述之交流發光裝置,其 中該第二子驅動部件更包括一電流控制部件,其根據該發 光部件之溫度變化,來控制施加至該發光部件的電流。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或23項所述之交流發光裝 201029516 JJUU^pU 置,立中 電流控制部件包括一熱阻器,其當該發光部件 之皿f增加時’降低施加至該發光部件的該電流。 申請專利範圍f 19項所述之交流發光裝置,其 、該 充電部件更包括一充電/放電特性決定器,其連接 ^該一電容與該交流電壓源之間,以決定該第-充電部 件之充電/放電特性。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交流發光裝置其 ❹ 中,第—充電部件更包括-充電/放電特性決定器,其連接 於該第二電容與該交流電壓源之間,以決定該第二充電部 件之充電/放電特性。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或26項所述之交流發光裝 置,其中該充電/放電特性決定器是一電阻或一電感。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交流發光裝置,其 中被供應至該第一與第二發光二極體的該電壓是大於或等 於該第一與第二發光二極體的順向臨界電壓且 到該第一與第二發光二極體的陽極端。 ® 29.—種驅動至少二發光二極體的方法,包括: 在一交流電壓源施加至該至少二發光二極體之一發 光二極體來操作該至少二發光二極體之一發光二極體的同 時,以供應至該至少二發光二極體之未操作之另一發光二 極體的電壓進行充電;以及 在該交流電壓源施加至該一發光二極體 發光二極體之前,將該電壓放電至該一發光二極^。〜 3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驅動至少二發光二 201029516 33002pif 極體的方法,其中該電壓大於或等於未操作之該一發光二 極體之順向臨界電壓,並且當已充電的該電壓放電時,該 電壓被放電至該一發光二極體的陽極端。4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80115251A KR101550042B1 (ko) | 2008-11-19 | 2008-11-19 | 교류 발광장치와 그의 구동장치 및 그에 따른 구동방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029516A true TW201029516A (en) | 2010-08-01 |
TWI457043B TWI457043B (zh) | 2014-10-11 |
Family
ID=42198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8139195A TWI457043B (zh) | 2008-11-19 | 2009-11-18 | 交流發光裝置以及其驅動裝置與驅動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52656B2 (zh) |
KR (1) | KR101550042B1 (zh) |
TW (1) | TWI457043B (zh) |
WO (1) | WO2010058923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986664B1 (ko) * | 2010-07-05 | 2010-10-11 | 이충해 | 교류용 발광 다이오드 발광 장치 |
KR101083782B1 (ko) | 2010-12-24 | 2011-11-18 | (주) 이노비전 | 발광다이오드 조명장치의 구동회로 |
KR101302182B1 (ko) * | 2013-02-14 | 2013-08-30 | 장우준 | 발광다이오드의 점멸주파수를 변환시키는 전원공급회로 |
KR102130176B1 (ko) * | 2013-07-15 | 2020-07-03 | 장민준 | 발광다이오드의 점멸주파수를 변환시키는 전원공급회로 |
WO2017065812A1 (en) * | 2014-02-17 | 2017-04-20 | Shackle Peter W | Ac-powered led light engine |
US9491821B2 (en) | 2014-02-17 | 2016-11-08 | Peter W. Shackle | AC-powered LED light engine |
CN105848376B (zh) | 2015-01-14 | 2019-02-22 | 矽力杰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动态减少led电流的方法、驱动器、驱动电路和发光电路 |
TWI661744B (zh) | 2018-01-19 | 2019-06-01 | 集邦聯合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 交流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53150B2 (en) * | 2001-12-28 | 2005-02-08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Light emitting diode driver |
JP4370794B2 (ja) | 2003-03-26 | 2009-11-25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Led調光点灯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
TWI319692B (en) * | 2006-08-08 | 2010-01-11 | Univ Nat Cheng Kung | A self-oscillating full-bridge electronic ballast |
US7791285B2 (en) | 2007-04-13 | 2010-09-07 | Cree, Inc. | High efficiency AC LED driver circuit |
TWI419605B (zh) * | 2010-01-20 | 2013-12-11 |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 交流led燈具 |
JP5673141B2 (ja) * | 2010-01-29 | 2015-02-18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白色led発光デバイスの調光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
KR20120130970A (ko) * | 2011-05-24 | 2012-12-04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Led 회로 |
-
2008
- 2008-11-19 KR KR1020080115251A patent/KR101550042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11-06 WO PCT/KR2009/006524 patent/WO2010058923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11-06 US US13/130,020 patent/US8552656B2/en active Active
- 2009-11-18 TW TW098139195A patent/TWI457043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552656B2 (en) | 2013-10-08 |
KR101550042B1 (ko) | 2015-09-07 |
WO2010058923A2 (en) | 2010-05-27 |
WO2010058923A3 (en) | 2010-07-29 |
TWI457043B (zh) | 2014-10-11 |
US20110279047A1 (en) | 2011-11-17 |
KR20100056194A (ko) | 2010-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029516A (en) | AC light emitting device, driving device thereof,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by | |
TW201036490A (en) |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riving circuit thereof | |
TWI517750B (zh) | 包含充放電電容之發光二極體驅動裝置 | |
JP6048943B2 (ja) | 駆動回路、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 |
US20130169175A1 (en) | Continuous Step Driver | |
TW201028033A (en) | LED light source and lamp comprising such a LED light source | |
CN104093252B (zh) | 一种无频闪非隔离型led恒流驱动电路 | |
JP5671016B2 (ja) | トライアック調光器のためのledとの電力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 |
WO2015010580A1 (zh) | Led照明驱动电路 | |
WO2020073359A1 (zh) | 调光调色无频闪筒灯电路设计 | |
TW201125423A (en) | Driving circuit of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JP2016535406A (ja) | 少なくとも1つの第1ledカスケードと、少なくとも1つの第2ledカスケードとを動作させるための回路装置 | |
CN104105258A (zh) | 发光元件电源供应电路与用于其中的减幅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 |
JP2010245014A (ja) | 非抵抗発光負荷のための非点滅輝度調整装置 | |
TW201204175A (en) |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using AC LED | |
TW201301951A (zh) | 調光系統及其阻尼電路 | |
TW201238406A (en) | Light emitting devices | |
JP2014529854A (ja) | Led光源 | |
TWM438091U (en) | Strobotac-free LED driving circuit with high power factor | |
TW201249248A (en) | Light source driving device | |
CN105873304A (zh) | 一种交流直驱的智能调光led节能路灯 | |
TW201212702A (en) | LED driving system | |
CN111903031B (zh) | 具有电池的系统和控制该系统的方法 | |
CN101749556A (zh) | 交流发光二极管装置 | |
CN103415124B (zh) | 一种以双向可控硅镇流的led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